1.整式的乘法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4.1.4 整式的乘法(第2课时)教案2022-2023学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14.1.4 整式的乘法(第2课时)教案2022-2023学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14.1.4 整式的乘法(第2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整式的乘法的概念和性质;2.掌握整式相乘的方法;3.能够正确地进行整式相乘的计算。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整式的乘法的性质和计算方法;2.整式相乘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1.1 教师出示课前预习题教师出示一道整式乘法的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课前完成并准备上交。

1.2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教师进行简单回顾,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强化概念理解。

2. 新课讲解2.1 整式的乘法概念和性质•整式是由变量和系数以及加法和乘法运算构成的代数式;•整式的乘法满足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2.2 整式相乘的方法•单项式相乘:将系数相乘,将变量的指数相加;•多项式相乘:利用分配律,将每一项逐一相乘,再将结果相加。

2.3 示例讲解教师通过示例讲解整式的乘法计算方法,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乘的过程。

3. 练习与讨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一些整式乘法的练习题,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和解答。

4. 拓展应用4.1 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整式乘法解决一些与实际生活相关的问题,如面积计算、速度计算等。

4.2 探究整式相乘的规律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找出整式相乘的一些规律,并进行总结。

5. 总结与归纳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让学生再次强化所学知识。

6. 课后练习教师布置课后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以巩固所学知识。

四、板书设计# 14.1.4 整式的乘法(第2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整式的乘法的概念和性质- 掌握整式相乘的方法- 能够正确地进行整式相乘的计算##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整式的乘法的性质和计算方法- 整式相乘的应用五、教学反思本节课以整式的乘法为主题,通过讲解概念和性质,以及示例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整式相乘的基本方法。

在课堂上,学生表现积极参与,能够独立解决一些简单的整式乘法计算问题。

在课后布置的练习题中,学生能够较好地运用所学知识。

八年级数学教案 整式的乘法 第2课时

八年级数学教案 整式的乘法 第2课时

12.2 整式的乘法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适当尝试,获得一些直接的经验,体验单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运算规律,总结运算法则;
2、认识到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结果仍是多项式,积的项数与因式中多项式的项数是相同。

3、使学生能按步骤进行简单的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运算.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的运算方法.
【教学难点】
对单项式乘以多项式法则的理解和领会.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1、口述单项式乘以单项式的法则
2、计算:
(1)23
a b b c
(5)(4)
--
3(2)
-(2)232
x y x
3、什么叫做多项式
二、计算观察:
做一做:计算:232(35)a a b -
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索体验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的乘法运算规律:单项式乘以多项式, 就是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三、举例应用:
例、 计算(1) 223(2)(35)a ab ab --
(2)化简222213()10()3
x xy y x x y xy ---- 四、随堂练习:
P78 exc1、2
五、课堂小结:
1、单项式乘以多项式法则:单项式乘以多项式,就是用单项式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2、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相乘,应注意“不漏乘”“符号”;
六、家庭作业:
P80 exc3、4、5
七、每日预题:
1、如何确定多项与多项式相乘后的项数;
2、多项与多项式相乘中应注意什么,如何运算?
八、教学反馈:。

《整式的乘法》第二课时参考教案

《整式的乘法》第二课时参考教案

1.6 整式的乘法(2)教学目标:经历探索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运算方法,较熟练地进行整式的乘法运算,并学会解决有关问题. 教学关键:(1)体验从数的计算运用分配律类比而得出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运算方法.(2)理解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转化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3)会用图形的面积来解释分配律. 教学过程: 一.类比引入问题:(1)计算⎪⎭⎫⎝⎛-+⨯21413112时,如何运算较合理? [运用分配律](2)你能猜出下列计算的结果吗? ()65-x ()d c b a ++(3)如图,由三个小长方形组成的较大 长方形,其面积是多少?说明了什么结论? [()ad ac ab d c b a ++=++]二.思考讨论1.P.24 “议一议”:小宁作了一幅画,其画面的面积如何计算?方法1: ⎪⎭⎫⎝⎛--x x mx x 8181方法2: x x x x mx x 8181⋅-⋅-⋅说明了什么结论?[⎪⎭⎫⎝⎛--x x mx x 8181=x x x x mx x 8181⋅-⋅-⋅]2.讨论: 如何进行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运算?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根据分配律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如 )562332)(21(22y xy y x xy +--=⎪⎭⎫ ⎝⎛⎪⎭⎫ ⎝⎛-+⎪⎭⎫ ⎝⎛-⎪⎭⎫ ⎝⎛-+⎪⎭⎫ ⎝⎛⎪⎭⎫ ⎝⎛-y xy xy xy y x xy 56212321322122[运用分配律][利用为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dcba18x1xmxx= 2331y x -+ ⎪⎭⎫ ⎝⎛3243y x + ⎪⎭⎫⎝⎛-253xy三.例题学习1.计算:(1)()b a ab ab 22352+ (2)ab ab ab 212322⋅⎪⎭⎫ ⎝⎛-(3)()4232+--y x xy解:(1)原式=()()2332226103252b a b a b a ab ab ab +=⋅+⋅(2)原式=()22322312122132b a b a ab ab ab ab -=⋅-+⋅⎪⎭⎫ ⎝⎛(3)原式=()()()()()xy xy y x xy y xy x xy 123643323232-+-=⋅-+--+- 2.巩固练习:①P .26 习题1.9 1 (1)~(4) ②交流、判断:(1) 3a 3×5a 3=15a 3 ( )(2)ab ab ab 4276=⋅ ( ) (3)12832466)22(3a a a a a -=-( )(4)-x 2(2y 2-xy)=-2xy 2-x 3y ( ) 注:能区分整式的加减运算与整式的乘法运算的不同. 四.应用拓展1.先化简,再求值:(x 3)2―x 3[x 3―x (2x 2―1)] 其中,x =-1 解:原式=[]4646663336222x x x x x x x x x x x -=-+-=+--当x=-1时,原式=2×(-1)6-(-1)4=2-1=1 2.(1)有一个长方形,它的长为3acm , 宽为(7a+2b )cm ,则它的面积为多少? (2)有一个梯形,它的上底为3acm ,下底为(7a+2b )cm ,高为4a ㎝,则它的 面积为多少?3.练习: P.26习题1.9 2 五.小结作业 1.小结:(1)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如何运算?(2)你还有什么体会?2.作业: 另见配套练习.7a+2b3a4a7a+2b3a。

整式的乘法 (2) 教学设计

整式的乘法 (2) 教学设计

整式的乘法(3)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多项式乘法的意义,会利用法则进行简单的多项式乘法运算.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多项式与多项式乘法法则的过程,理解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运算算理,体会乘法分配律的作用及转化思想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应用,发展学生有条理的思考和语言表达能力.3.情感与态度: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数学的价值,发展“用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及应用.教学难点:灵活地进行整式乘法的运算.教学过程:本节课共设计了七个环节:前置诊断,开辟道路一一创设情境,自然引入一一设问质疑,探究尝试一一目标导向,应用新知一一变式训练,巩固提高一一总结串联,纳入系统一一达标检测,评价矫正.第一环节:前置诊断,开辟道路活动内容: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单项式乘多项式1、如何进行单项式乘多项式的运算?你能举例说明吗?2^计算:(1)(3∕wι)2(tn2 +tnn-n2) (2) Ia2 -a(2a -5b) -b(2a -b)第二环节:创设情境,自然引入活动内容:图1-1是一个长和宽分别为偌〃的长方形纸片,如果它的长和宽分别增加a, b,所得长方形(图1-2)的面积可以怎样表示?b学生独立屠嘴后,全班交流,主要产生T l四方法一:长方形的长为(勿6),宽为(〃历),所以面积可以表示为Gn + a)(n + b);方法二:长方形可以看做是由四个小长方形拼成的,四个小长方形的面积分别为勿/?, mb, an, ab f所以长方形的面积可以表示为优〃 +就?+。

〃 +他;方法三:长方形可以看做是由上下两个长方形组成的,上面的长方形面积为b (m+a)下面的长方形面积为〃(m+a),这样长方形的面积就可以表示为〃(m+a) + b (m+a),根据上节课单项式乘多项式的法则,结果等于77帆+〃〃 +加?+如方法四:长方形可以看做是由左右两个长方形组成的,左边的长方形面积为m (b+n),右边的长方形面积为a (b+n),这样长方形的面积就可以表示为m(b+n) + a (b+n),根据上节课单项式乘多项式的法则,结果等于成?+小〃 +必+而将四种方法的过程板书到黑板上,由于求的是同一个长方形的面积,于是我们得至∣J:Cm + α)(n + b) = n(m + 4) + h(m + a) = m(h + ∕?) + a(b + w) = mn + mb + an + ah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这个等式,并启发性的将等式板书为以下形式:(∕M +a)(n + b) - n(m + 4) + b(m + a) 或(加 + d)(n + b)- m(b + «) + a(b + n)或(加 + a y)(n + b)- mn + mb + an+ ab式子的最左边是两个多项式相乘,最右边是相乘的结果,由此引出新课,多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第三环节:设问质疑,探究尝试活动内容:教师设置三个层层递进的问题:1、你能说出(+ a)(n + b)- n(m + 4) + b(m+ α)这一步运算的道理吗?2、结合这个算式()z + o)(∕2 + b)=〃〃力+ wz + a∕?,你能说说如何进行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运算?3、归纳总结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运算法则.学生独立思考,顺利完成前两个问题.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归纳总结, 得到多项式乘多项式的法则: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第四环节:目标导向,应用新知活动内容:教师通过例题,引导学生应用多项式乘多项式的法则进行计算. 例3的教学中,先放手给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批阅,根据巡视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根据例3的完成情况和课堂教学实际,决定是否补充综合练习例3计算:(1) (I-X)(0.6-x) (2) (2x ÷ y)(x — y) (3) (-2m + n)2综合练习:(1) (X-I)(X ÷X÷ 1)(2) (X + 2)(y + 3) — (X + l)(y — 2)学生总结易错点:1、两个多项式相乘,是把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分别与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相乘,再把它们的积相加,要注意不要漏乘;2、进行乘法运算时,要注意确定积中各项的符号;3、两个多项式相乘,他们的积是和的形式,在没合并同类项之前,积的项数应是这两个多项式项数的积,注意检查.例3的前两道题绝大多数学生解决非常顺利,正确率也高.第3小题,对于基础比较弱的学生,由于形式变了,反应不过来,教师可在巡视批阅过程中加以指导.综合练习的第(1)小题,学生应用多项式乘多项式的运算法则,解决比较顺利,第(2)小题,一大批同学对于后面两个多项式乘积的结果没有加括号,导致符号出错,计算错误.事实上教师预料到此处有陷阱,但只有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亲身经历错误,才能真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五环节:变式训练,巩固提高活动内容:★ 1、计算:(1)(∕M + 2π)(∕n-2n) (2) (2〃+ 5)(〃一3)★★2、计算:(2x-D* + 5)-(x-5)(x + 3)★★★3、⅛(nvc + y)(x - y) = 2x2 + nxy - y2f求勿,〃的值.第六环节:总结串联,纳入系统活动内容: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过程,自己总结:1、本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2、领悟到哪些解决问题的方法?感触最深的是什么?3、对于本节课的学习还有什么困惑?第七环节:达标检测,评价矫正活动内容:计算:(1) (ax + b)(cx + d)(2)(x + 2y)2课后作业:1.习题九82.拓展作业:解方程(x + 2)(X -3) = (x-l)(x + 4)3.预习作业:两项式乘以两项式,结果可能是四项吗?可能是三项吗?可能是两项吗?请你举例说明。

【教学设计】整式的乘法(二)_数学_初中

【教学设计】整式的乘法(二)_数学_初中
以游戏的形式练习,让学生快乐出发,开始本节课的学习。
情景采用学生自己的实践活动,发现身边的数学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身边处处有数学。同时开始自己发现问题,主动解决问题的探究之旅。
利用导学案设置的问题让学生探究新知,并在问题中体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及转化思想。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合作交流意识,语言表达能力,归纳总结能力。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观察右边的图形:回答下列问题
(1)方法一:大长方形的长为,宽为,面积为_____。
(2)方法二:三个小长方形的面积分别表示为,,,
大长方形的面积=++
(3)两种方法所列代数式有何关系?:
即:
(4)由上面的等式你能联想到小学学到运算律吗?_______________.
(5)根据以上探索你认为应如何进行单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运算?
(二)试一试:你能仿照本节课的引例用图形表示出a(b+c)吗?
学生积极抢答,找出错误,并改正
1、请四位学生到黑板板书,教师巡视指导其他学生。
2、学生讲出运算步骤每一步的算理。其他学生注意判断讲解是否正确,及时矫正。
2、第3题
按照自己的理解说出算理,并问其他学生有无不同见解?
学生积极思考尝试解答。
学生通过练习反思总结运算步骤,及注意哪些问题?
情感与态度目标
1、从学生身边的问题入手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激发兴趣,引发数学思考。
2、在运用数学表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敢于质疑,敢于创新,养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学习习惯。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乘法法则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乘法法则、准确计算。

教学设计:整式的乘法(第2课时)

教学设计:整式的乘法(第2课时)

整式的乘法(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进行单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运算2灵活运用单项式乘以的运算法则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索乘法运算法则的过程,体会乘法分配律的作用和转化思想2感受运算法则和相应的几何模型之间的联系,发展数形结合的思想情感、度与价值观: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增强学好数学的能力和信心。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设计一、情景引入1教师引导学生复习单项式×单项式运算法则整式的乘法实际上就是单项式×单项式、单项式×多项式、多项式×多项式引入课题(培养学生前后知识的连续性、一致性)2探究讨论:提问:如何计算大矩形的面积(设问题情景,引入新课鼓励学生进行探索)法1:这个长方形的长为(ab),宽为m,其面积为m(ab)法2:将长方形看作宽为m,长分别为a,b的两个长方形面积的和,即mamb结论:m (ab )=mamb二、探索法则与应用1做一做:计算mn (ab-c ),谈一谈结果表示的几何意义,谈一谈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结果。

(学生分组讨论、分组交流)2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单项式×多项式的乘法法则并板书法则。

让学生体会法则的理论依据: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3例题讲解:例3 1 aba 2b 2 2 -2-3解:(1)aba 2b 2 2 -2-3=ab·a 2ab·b 2 =-2--3=a 3bab 3 =-223归纳: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的步骤及注意事项:例4 先化简,再求值:a 2a1-aa 2-1 其中a=5解:a 2a1-aa 2-1=a 3a 2-a 3a=a 2a当a=5时,原式=525=30归纳:求代数式的值,能化简的要化简第1题学生板演教师评讲;第2题学生先合作然后自主完成。

强调法则的应用4练习: P825拓展例题:例12(2)n n x x x ---的计算结果是多少 例2 先化简,再求值:2322)a a (a )1a 2a (a --+-其中,1a 2= 解:)a a (a )1a 2a (a 2322--+- 34234a a a a 2a +-+-=24a a += 当21a =时, 原式421152216⎛⎫⎛⎫=+= ⎪ ⎪⎝⎭⎝⎭)三、课堂总结指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学习过程等的自我评价。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精品教案14.1整式的乘法(第2课时)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精品教案14.1整式的乘法(第2课时)

14.1整式的乘法第2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幂的乘方的运算性质,进一步体会和巩固幂的意义;通过推理得出幂的乘方的运算性质,并且掌握这个性质.2.过程与方法经历一系列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通过情境教学,培养学生应用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义和探索精神,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重点难点1.重点:幂的乘方法则.2.难点:幂的乘方法则的推导过程及灵活应用.在引导这个推导过程时,步步深入,层层引导,•要求对性质深入地理解.教学方法采用“探讨、交流、合作”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认识幂的乘方法则.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情境导入】大家知道太阳,木星和月亮的体积的大致比例吗?我可以告诉你,•木星的半径是地球半径的102倍,太阳的半径是地球半径的103倍,假如地球的半径为r ,那么,•请同学们计算一下太阳和木星的体积是多少?(球的体积公式为V=r 3) 【学生活动】进行计算,并在黑板上演算.解:设地球的半径为1,则木星的半径就是102,因此,木星的体积为V 木星=·(102)3=?(引入课题). 【教师引导】(102)3=?利用幂的意义来推导.【学生活动】有些同学这时无从下手.【教师启发】请同学们思考一下a 3代表什么?(102)3呢?【学生回答】a 3=a ×a ×a ,指3个a 相乘.(102)3=102×102×102,就变成了同底数幂乘法运算,根据同底数幂乘法运算法则,底数不变,指数相加,102×102×102=102+2+2=106,•因此(102)3=106.【教师活动】下面有问题:利用刚才的推导方法推导下面几个题目:(1)(a 2)3;(2)(24)3;(3)(b n )3;(4)-(x 2)2.【学生活动】推导上面的问题,个别同学上讲台演示.【教师推进】请同学们根据所推导的几个题目,推导一下(a )的结果是多少?43π43π【学生活动】归纳总结并进行小组讨论,最后得出结论:(a m )n == a mn. 评析:通过问题的提出,再依据“问题推进”所导出的规律,利用乘方的意义和幂的乘法法则,让学生自己主动建构,获取新知: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二、范例学习,应用所学【例】计算:(1)(103)5;(2)(b 3)4;(3)(x n )3;(4)-(x 7)7.【思路点拨】要充分理解幂的乘方法则,准确地运用幂的乘方法则进行计算.【教师活动】启发学生共同完成例题.【学生活动】在教师启发下,完成例题的问题:并进一步理解幂的乘方法则:解:(1)(103)5=103×5=1015; (3)(x n )3=x n ×3=x 3n ;(2)(b 3)4=b 3×4=b 12; (4)-(x 7)7=-x 7×7=-x 49.三、随堂练习,巩固练习课本P97练习.【探研时空】计算:-x 2·x 2·(x 2)3+x 10.【教师活动】巡视、关注中等、中下的学生,媒体显示练习题.【学生活动】书面练习、板演.四、课堂总结,发展潜能1.幂的乘方(a m )n =a mn (m ,n 都是正整数)使用范围:幂的乘方.方法:底数不变,指数相乘.2.知识拓展:这里的底数、指数可以是数,可以是字母,•也可以是单项式或多项式.3.幂的乘方法则与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区别在于,一个是“指数相乘”,•一个是“指数相加”.五、布置作业,专题突破课本P104习题15.1第1、2题.板书设计14.1.2 幂的乘方1、幂的乘方的乘法法则 例:练习:()n mm m mm m m m a a a a a +++=个n 个。

整式的乘法第二课时教案

整式的乘法第二课时教案

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探索并了解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并运用它们进行运算.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难点: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上一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单项式与单项式、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方法,请同学们回忆这些乘法的法则.(学生回答)【问题3】为了扩大街心花园的绿地面积,把一块原长am、宽pm的长方形绿地,加长了bm,加宽了qm(课件展示街心花园实景,而后抽象成数学图形,并用不同色彩表示出原有部分及其新增部分).你能用几种方法表示扩大后的绿地的面积?不同的表示方法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换各自的解法:方法一:这块花园现在长(a+b)m,宽(p+q)m,因而面积为[(a+b)·(p+q)]m2.方法二:这块花园现在是由四小块组成,它的面积分别是apm2、aqm2、bpm2、bqm2,故这块绿地的面积为(ap+aq+bp+bq)m2.因为(a+b)(p+q)和(ap+aq+bp+bq)表示同一块绿地面积,所以有(a+b)(p+q)=ap +aq+bp+bq.二、互动新授引导学生观察:等式的左边(a+b)(p+q)是两个多项式(a+b)与(p+q)相乘,我们从刚才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发现了多项式相乘的方法.进一步引导学生:如果我们把(p+q)看成一个整体,那么两个多项式(a+b)与(p+q)相乘的问题转化为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这是一个我们已经解决的问题,请同学们试着做一做.解:(a+b)(p+q)=a(p+q)+b(p+q)=ap+aq+bp+bq.请同学们试着总结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学生发言后,教师加以规范并板书:总体上看,(a+b)(p+q)的结果可以看作由a+b的每一项乘p+q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而得到的,即K一般地,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一个多项式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例6】计算:(1)(3x+1)(x+2); (2)(x-8y)(x-y); (3)(x+y)(x2-xy+y2).【解】 (1)(3x+1)(x+2)=(3x)·x+(3x)×2+1·x+1×2=3x2+6x+x+2=3x2+7x +2;(2)(x-8y)(x-y)=x2-xy-8xy+8y2=x2-9xy+8y2;(3)(x+y)(x2-xy+y2)=x3-x2y+xy2+x2y-xy2+y3=x3+y3.教学中要强调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基本法则,提醒学生注意多项式的每一项都应该带上它前面的正负号,多项式是单项式的和,每一项都包括前面的符号,在计算时一定要注意确定积中各项的符号.三、课堂小结四、板书设计五、教学反思本节课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在运用多项式的乘法法则时,要注意以下几点,这几点也是学生常犯的错误:(1)在运用该法则时,一般分两步:先熟练掌握把多项式乘多项式转化为单项式乘多项式,再逐步过渡到直接运用法则计算,必须做到不重不漏;(2)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积中的每一项都包括它前面的符号,在计算时应正确确定积的符号;(3)多项式乘多项式的结果仍是多项式,在没有合并同类项之前,所得结果的项数应为两个多项式的项数之积,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最后结果不含同类项.导学方案一、学法点津学生在学习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时,要学会应用转化思想,把多项式乘多项式转化为单项式乘多项式,就是用其中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二、学点归纳总结(一)知识要点总结1.法则: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2.公式:(x+a)(x+b)=x2+(a+b)x+ab.(二)规律方法总结运用多项式的乘法法则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在运用该法则时,一般分两步:先熟练掌握把多项式乘多项式转化为单项式乘多项式,再逐步过渡到直接运用法则计算,必须做到不重不漏;(2)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积中的每一项都包括它前面的符号,在计算时应正确确定积的符号;(3)多项式乘多项式的结果仍是多项式,在没有合并同类项之前,所得结果的项数应为两个多项式的项数之积,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最后结果不含同类项.第二课时作业设计一、选择题1.下列运算中正确的是( ).A.(-3x2)2=6x4B.(-4a-1)(4a-1)=1-16a2C.(x+y)(x2+y2)=x3+y3 D.-x(3x-x2+1)=-3x2+x3-12.计算(m+2n)(m-3n)的结果是( ).A.m2+mn-6n2 B.m2-mn-6n2C.2m-mn-12n D.2m+mn+6n2二、填空题3.(a+2)(a+1)=__________.4.(x+2)2=__________.三、解答题5.计算:(1)(3x+2)(x+2); (2)(x-y)(x2+xy+y2).【参考答案】1.B2.B3.a2+3a+24.x2+4x+45.(1)3x2+8x+4 (2)x3-y3。

七年级数学下册 整式的乘法2教案 北师大版

七年级数学下册 整式的乘法2教案 北师大版

用心 爱心 专心 1 整式的乘法(二)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整式乘法运算法则的过程,会进行简单的整式乘法运算(其中多项式相乘仅限于一次式相乘)。

2、理解整式乘法运算的算法,体会乘法分配律的作用和转化的思想,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及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媒体:

教学过程:
引导学生讨论P34页议一议:
(1)宁宁也作了一幅画,所用纸的大小与京京相同,她在纸的左右各留了8
1x 米的空白,这幅画的画面面积是多少? (2)如何进行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运算?
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根据分配率用单项式去乘以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例2计算:
(1)2ab(5ab 2+3a 2b) (2)(
32a 2b -2ab )·21ab 解:(1)2ab(5ab 2+3a 2b)
=2ab ·(5ab 2)+2ab ·(3a 2b)
=10a 2b 3+6a 3b 2
(2)(
32a 2b -2ab )·2
1ab =(32a 2b)·21ab -2ab ·2
1ab =31 a 2b 3-a 2b 2 作业
P26 1、2
1。

八年级数学1.整式的乘法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八年级数学1.整式的乘法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整式的乘法(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课型:新授课总课时:3课时设计课时:第二课时一、课前局部〔一〕教材分析:《整式的乘法》是《整式的运算》重要内容。

是进一步学习方程、函数以及其它数学知识的根底,同时也是学习物理、化学等学科不可缺少的工具。

学习单项式与多项式乘法并熟练地进行运算是学好整式乘法的关键,为学生综合运用多种运算法则拓宽了空间,有利于学生对双基的掌握,在综合运用多种运算法则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运算能力。

单项式与多项式乘法、同底数幂相乘、幂的乘方、积的乘方等运算法则的综合运用,又是今后将要学习的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根底。

由此可以看出,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的学习既是前面学习的综合应用,又是后续学习的根底,本节课教学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后续学习。

〔二〕学情分析:【学生的知识技能根底】在第一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已学会了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的法则,并通过练习进一步稳固了幂的运算性质,在练习的过程中,体会了运用法则进行计算的算理。

本节课所学主要知识是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将其转化为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学生只要理解转化的方法和依据,本节课知识就迎刃而解了。

所以,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具备了学习本课的知识根底。

【学生活动经验根底】在前面学习幂的运算时,学生经历了一些探索活动,初步积累了一些经验.在第一课时探索单项式乘单项式法则的过程中,学生也体会了转化思想在解决新问题中的重要作用,这都为本课时的探索积累了活动经验。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单项式与多项式乘法的意义,会进行单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运算。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单项式与多项式乘法法则的过程,理解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算理,体会乘法分配律的重要作用及转化的数学思想,开展学生有条理的思考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索单项式与多项式乘法运算法则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

〔五〕教学难点:正确、迅速地进行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计算。

八年级数学上册 15.1《整式的乘法》(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 15.1《整式的乘法》(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

三、教学过程(一)基本训练,巩固旧知1.填空:同底数幂相乘,底数,指数,即a m·a n= (m,n都是正整数).2.判断正误:对的画“√”,错的画“×”.(1)53+53=56;()(2)a3·a4=a12;()(3)b5·b5=2b5;()(4)c·c3=c3;()(5)m3·n2=m5. ()3.直接写出结果:(1)33×35= (2)105×106=(3)x2·x4= (4)y2·y=(5)a m·a2= (6)2n-1×2n+1=(7)42×42×42= (8)a3·a3·a3·a3=(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上节课我们说过,为了学习整式的乘除,我们需要学习一些准备知识.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准备知识之一:同底数幂相乘,本节课我们要学习准备知识之二:幂的乘方(板书课题:15.1.2幂的乘方).(三)尝试指导,讲授新课师:什么是幂的乘方?(板书:(32)3,并指准)32是一个幂,这个式子表示这个幂的3次方,也就是幂的乘方.师:怎么做幂的乘方呢?(指(32)3)我们还是看这个例子.师:(指准(32)3)3的2次方是一个幂,这个幂的3次方是什么意思?生:……(多让几位同学发表看法)师:(指(32)3)这个式子表示3个32相乘(板书:=32×32×32).大家看一看,想一想,是不是这么回事?(稍停片刻)师:(指准式子)32×32×32又等于什么?生:36.(师板书:=36)师:(指准式子)通过上面的计算,我们得到(32)3=36.师: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个幂的乘方的例子.师:(板书:(a3)4,并指准)a3是一个幂,这个幂的4次方是什么意思?(稍停)它表示4个a3相乘(边讲边板书:=a3·a3·a3·a3).师:(指准式子)利用同底数幂相乘的法则,a3·a3·a3·a3又等于什么?生:a12.(师板书:=a12)师:(指准式子)通过上面的计算,我们又得到(a3)4=a12.师:从这两个例子,谁发现了幂的乘方的规律?(等到有一部分学生举手)师:幂的乘方有什么规律?把你的看法在小组里交流交流.(生小组交流,师巡视倾听)师:谁来说一说幂的乘方的规律?生:……(多让几名同学发表看法,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师:(指准(32)3=……=36)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师:(指准(a3)4=……=a12)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师出示下面的板书)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师:(指板书)这个结论就是幂的乘方的法则,大家把这个法则读两遍.(生读)师:(指板书)这个法则还可以用公式来表示.(板书:(a m)n=)根据法则(a m)n等于什么?生:a mn.(师板书:a mn)师:(指准式子)在这个公式中,m,n都是正整数(板书:(m,n都是正整数)).师:下面我们来看一道例题.(师出示例题)例1 计算:(1)(103)5; (2)(a4)4; (3)(a m)2; (4)-(x4)3.(先让生尝试,讲解时要紧扣法则,解题格式如课本第143页所示)(四)试探练习,回授调节4.直接写出结果:(1) (102)3= (2)(y6)2=(3)-(x3)5 = (4)(a n)6=5.填空:(1)a2·a3= ; (2)(x n)4= ;(3)x n+x n= ; (4)(a2)3= ;(5)x n·x4= ; (6)a3+a3= .(五)尝试指导,讲授新课师:下面我们再来看一道例题.(师出示例2)例2 计算:(1)(x2)8·(x3)4; (2)(y3)4+(y2)6;(逐步让生尝试)(六)试探练习,回授调节6.计算:(1)(x2)3·(x3)2 (2)(a2)8-(a4)4= == =(七)归纳小结,布置作业师: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幂的乘方法则,幂的乘方法则是什么?生:(齐答)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作业:P143练习)四、板书设计15.1.2幂的乘方(32)3=……=36例1 例2(a3)4=……=a12。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4.1整式的乘法(第2课时)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4.1整式的乘法(第2课时)

14.1 整式的乘法第 2课时教课目标1.知识与技术理解幂的乘方的运算性质,进一步领悟和牢固幂的意义;经过推理得出幂的乘方的运算性质,而且掌握这个性质.2.过程与方法经历一系列探究过程,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经过情境教课,培育学生应用能力.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培育学生合作交流意义和探究精神,让学生领悟数学的应用价值.要点难点1.要点:幂的乘方法规.2.难点:幂的乘方法规的推导过程及灵巧应用.在指引这个推导过程时,步步深入,层层指引, ?要求对性质深入地理解.教课方法采纳“商讨、交流、合作”的教课方法,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认识幂的乘方法规.教课过程一、创建情境,导入新知【情境导入】大家知道太阳,木星和月亮的体积的大体比率吗?我可以告诉你,?木星的半径是23r ,那么, ?请同学地球半径的 10 倍,太阳的半径是地球半径的10 倍,假如地球的半径为们计算一下太阳和木星的体积是多少?(球的体积公式为V=4r 3)3【学生活动】进行计算,并在黑板演出算.解:设地球的半径为1,则木星的半径就是102,所以,木星的体积为V 木星 = 4·(102)3=?(引入课题).323【教师指引】( 10 ) =?利用幂的意义来推导.【教师启示】请同学们思虑一下a3代表什么?( 102)3呢?【学生回答】a3=a× a× a,指 3 个 a 相乘.( 102)3=102×102× 102,就变为了同底数幂乘法运算,依据同底数幂乘法运算法规,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102×102× 102=102+2+2=106,?所以( 102)3=106.【教师活动】下边有问题:利用刚刚的推导方法推导下边几个题目:(1)(a2)3;( 2)( 24)3;( 3)(b n)3;( 4)-( x2)2.【学生活动】推导上边的问题,个别同学上讲台演示.【教师推动】请同学们依据所推导的几个题目,推导一下(a)的结果是多少?【学生活动】归纳总结并进行小组谈论,最后得出结论:n个 m( a m)n= (a m a m a m ) a m m m= a mn.n个a m评析:经过问题的提出,再依照“问题推动”所导出的规律,利用乘方的意义和幂的乘法法规,让学生自己主动建构,获得新知: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二、模范学习,应用所学【例】计算:(1)(103)5;( 2)(b3)4;( 3)(x n)3;( 4)-( x7)7.【思路点拨】要充足理解幂的乘方法规,正确地运用幂的乘方法规进行计算.【教师活动】启示学生共同完成例题.【学生活动】在教师启示下,完成例题的问题:并进一步理解幂的乘方法规:解:( 1)( 103)5=103×5=1015;(3)(x n)3=x n×3=x3n;(2)( b3)4=b3×4=b12;(4)-(x7)7=-x7×7=-x49.三、随堂练习,牢固练习课本 P97 练习.【探研时空】计算:- x2· x2·( x2)3+x10.【教师活动】巡视、关注中等、中下的学生,媒体显示练习题.【学生活动】书面练习、板演.四、课堂总结,发展潜能1.幂的乘方(a m)n=a mn(m,n 都是正整数)使用范围:幂的乘方.方法:底数不变,指数相乘.2.知识拓展:这里的底数、指数可以是数,可以是字母,?也可以是单项式或多项式.3.幂的乘方法规与同底数幂的乘法法规差别在于,一个是“指数相乘”, ?一个是“指数相加”.五、部署作业,专题打破课本 P104 习题 15. 1 第 1、 2 题.板书设计幂的乘方1、幂的乘方的乘法法规例:练习:。

人教初中数学八上 《整式的乘法(第2课时)》教案 (公开课获奖)

人教初中数学八上 《整式的乘法(第2课时)》教案 (公开课获奖)

14.1.4 整式的乘法(2)设计意图 (四)提出问题:教学目标 同底数幂的除法的运算法则及其原理和应用,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及表达能力.培养探索讨论、归纳总结的方法.教学重点 课时分配1课时班 级教学过程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感知新知1. 问题:一种数码照片的文件大小是28K ,一个存储量为26M (1M=210K )的移动存储器能存储多少张这样的数码照片?2. 分析问题:移动器的存储量单位与文件大小的单位不一致,所以要先统一单位.移动存储器的容量为26×210=216K .所以它能存储这种数码照片的数量为216÷28.【1】3. 问题迁移:由同底数幂相乘可得:1688222=⨯,所以根据除法的意义216÷28=284.感知新知:这就是我们本节需要研究的内容:同底数幂的除法【2】(二)学生动手,得到公式 1.计算:(1)( )·28=216(2)( )·53=55(3)( )·105=107(4)( )·a 3=a 6【3】2.再计算: (1)216÷28=( ) (2)55÷53=( )(3)107÷105=( ) (4)a 6÷a 3=( ) 3.提问:上述运算能否发现商与除数、被除数有什么关系?【4】4.分析:同底数幂相除,底数没有改变,商的指数应该等于被除数的指数减去除数的指数.【5】5.得到公式: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即:a m ÷a n =a m-n .(0≠a )【6】6.提问:指数n m ,之间是否有大小关系?【m ,n 都是正整数,并且m>n 】【7】(三)巩固练习例:(1)x 8÷x 2(2)a 4÷a (3)(ab )5÷(ab )2练习:教科书练习11.提问:在公式要求 m ,n 都是正整数,并且m>n ,但如果m=n 或m<nn 呢?2.实例研究:计算:32÷32 103÷103 a m ÷a m(a≠0)【1】3.得到结论:由除法可得:32÷32=1 103÷103=1 a m ÷a m=1(a≠0)利用a m ÷a n =a m-n的方法计算. 32÷32=32-2=30 103÷103=103-3=100 a m ÷a m =a m-m =a 0(a≠0)这样可以总结得a 0=1(a≠0)【2】于是规定:a 0=1(a≠0) 即: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0次幂都等于1.【3】4. 最终结论:同底数幂相除:a m ÷a n =a m-n(a≠0,m 、n 都是正整数,且m≥n).【4】 (一) 加强训练1.计算:35)()(c c -÷- 23)()(y x y x m +÷++ 3210)(x x x ÷-÷ 2.若1)32(0=-b a 成立,则b a ,满足什么条件? 3.若4910,4710==y x,则y x -210等于? 4.若0)52(-+y x 无意义,且1023=+y x ,求y x ,的值(六)小结:利用除法的意义及乘、除互逆的运算,揭示了同底数幂的除法的运算规律,并能运用运算法则解决简单的计算问题作业板书设计 §14.1.4 同底数幂的除法 一、a m ·a n =a m+n(m 、n 是正整数) 二、同底数幂的除法运算法则: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即:a m ÷a n =a m-n(a≠0,m 、n 都是正整数且m≥n)规定:a 0=1 (a≠0) 三、计算教学反思预习要点教学目标明确分式混合运算的顺序,熟练地进行分式的混合运算. 重点难点1.重点:熟练地进行分式的混合运算. 2.难点:熟练地进行分式的混合运算. 3.认知难点与突破方法教师强调进行分式混合运算时,要注意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情况下,按从左到右的方向,先乘方,再乘除,然后加减. 有括号要按先小括号,再中括号,最后大括号的顺序.混合运算后的结果分子、分母要进行约分,注意最后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或整式.分子或分母的系数是负数时,要把“-”号提到分式本身的前面. 教学过程例、习题的意图分析1.教科书例7、例8是分式的混合运算. 分式的混合运算需要注意运算顺序,式与数有相同的混合运算顺序:先乘方,再乘除,然后加减,最后结果分子、分母要进行约分,注意最后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或整式.2.教科书练习1:写出教科书问题3和问题4的计算结果.这道题与第一节课相呼应,也解决了本节引言中所列分式的计算,完整地解决了应用问题. 二、课堂引入1.说出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2.教师指出分数的混合运算与分式的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三、例题讲解(教科书)例7 计算[分析] 这道题是分式的混合运算,要注意运算顺序,式与数有相同的混合运算顺序:先乘方,再乘除,然后加减,最后结果分子、分母要进行约分,注意运算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教科书)例8 计算:[分析] 这道题是分式的混合运算,要注意运算顺序,式与数有相同的混合运算顺序:先乘方,再乘除,然后加减,注意有括号先算括号内的,最后结果分子、分母要进行约分,注意运算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四、随堂练习 计算:(1) xx x x x 22)242(2+÷-+- (2))11()(b a a b b b a a -÷--- (3))2122()41223(2+--÷-+-a a a a 五、课后练习 1.计算: (1))1)(1(yx xy x y +--+ (2)22242)44122(aaa a a a a a a a -÷-⋅+----+(3)zxyz xy xyz y x ++⋅++)111(2.计算24)2121(aa a ÷--+,并求出当=a -1的值.六、答案:四、(1)2x (2)ba ab- (3)3 五、1.(1)22yx xy- (2)21-a (3)z 1 2.原式=422--a a ,当=a -1时,原式=-31.13.3.1 等腰三角形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1.等腰三角形的概念. 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3.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质的应用. (二)能力训练要求1.经历作(画)出等腰三角形的过程,•从轴对称的角度去体会等腰三角形的特点. 2.探索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通过学生的操作和思考,使学生掌握等腰三角形的相关概念,并在探究等腰三角形性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的习惯.重点难点重点:1.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质. 2.等腰三角形性质的应用.难点: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的理解及其应用. 教学方法 探究归纳法. 教具准备师: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生:硬纸、剪刀. 教学过程Ⅰ.提出问题,创设情境[师]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轴对称图形,探究了轴对称的性质,•并且能够作出一个简单平面图形关于某一直线的轴对称图形,•还能够通过轴对称变换来设计一些美丽的图案.这节课我们就是从轴对称的角度来认识一些我们熟悉的几何图形.来研究:①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②什么样的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生]有的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有的三角形不是. [师]那什么样的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生]满足轴对称的条件的三角形就是轴对称图形,•也就是将三角形沿某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能够完全重合的就是轴对称图形.[师]很好,我们这节课就来认识一种成轴对称图形的三角形──等腰三角形.Ⅱ.导入新课[师]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思考来做一个等腰三角形.ABICABI作一条直线L,在L上取点A,在L外取点B,作出点B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C,连接AB、BC、CA,则可得到一个等腰三角形.[生乙]在甲同学的做法中,A点可以取直线L上的任意一点.[师]对,按这种方法我们可以得到一系列的等腰三角形.现在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硬纸和剪刀,按自己设计的方法,也可以用课本探究中的方法,•剪出一个等腰三角形.……[师]按照我们的做法,可以得到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边叫做腰,另一边叫做底边,两腰所夹的角叫做顶角,底边与腰的夹角叫底角.同学们在自己作出的等腰三角形中,注明它的腰、底边、顶角和底角.[师]有了上述概念,同学们来想一想.(演示课件)1.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请找出它的对称轴.2.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有什么关系?3.顶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是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吗?4.底边上的中线所在的直线是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吗?•底边上的高所在的直线呢?[生甲]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是顶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因为等腰三角形的两腰相等,所以把这两条腰重合对折三角形便知: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是顶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师]同学们把自己做的等腰三角形进行折叠,找出它的对称轴,并看它的两个底角有什么关系.[生乙]我把自己做的等腰三角形折叠后,发现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生丙]我把等腰三角形折叠,使两腰重合,这样顶角平分线两旁的部分就可以重合,所以可以验证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是顶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生丁]我把等腰三角形沿底边上的中线对折,可以看到它两旁的部分互相重合,说明底边上的中线所在的直线是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生戊]老师,我发现底边上的高所在的直线也是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师]你们说的是同一条直线吗?大家来动手折叠、观察.[生齐声]它们是同一条直线.[师]很好.现在同学们来归纳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生]我沿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平分线对折,发现它两旁的部分互相重合,由此可知这个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而且还可以知道顶角的平分线既是底边上的中线,也是底边上的高.[师]很好,大家看屏幕.(演示课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通常称作“三线合一”).[师]由上面折叠的过程获得启发,我们可以通过作出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得到两个全等的三角形,从而利用三角形的全等来证明这些性质.同学们现在就动手来写出这些证明过程). (投影仪演示学生证明过程)[生甲]如右图,在△ABC 中,AB=AC ,作底边BC 的中线AD ,因为,,,AB AC BD CD AD AD =⎧⎪=⎨⎪=⎩所以△BAD ≌△CAD (SSS ). 所以∠B=∠C .[生乙]如右图,在△ABC 中,AB=AC ,作顶角∠BAC 的角平分线AD ,因为,,,AB AC BAD CAD AD AD =⎧⎪∠=∠⎨⎪=⎩所以△BAD ≌△CAD .所以BD=CD ,∠BDA=∠CDA=12∠BDC=90°.[师]很好,甲、乙两同学给出了等腰三角形两个性质的证明,过程也写得很条理、很规范.下面我们来看大屏幕.(演示课件)[例1]如图,在△ABC 中,AB=AC ,点D 在AC 上,且BD=BC=AD , 求:△ABC 各角的度数.[师]同学们先思考一下,我们再来分析这个题.[生]根据等边对等角的性质,我们可以得到∠A=∠ABD ,∠ABC=∠C=∠BDC ,•再由∠BDC=∠A+∠ABD ,就可得到∠ABC=∠C=∠BDC=2∠A . 再由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就可求出△ABC 的三个内角.[师]这位同学分析得很好,对我们以前学过的定理也很熟悉.如果我们在解的过程中把∠A 设为x 的话,那么∠ABC 、∠C 都可以用x 来表示,这样过程就更简捷. (课件演示)[例]因为AB=AC ,BD=BC=AD , 所以∠ABC=∠C=∠BDC . ∠A=∠ABD (等边对等角).设∠A=x ,则∠BDC=∠A+∠ABD=2x , 从而∠ABC=∠C=∠BDC=2x .于是在△ABC 中,有∠A+∠ABC+∠C=x+2x+2x=180°, 解得x=36°.在△ABC 中,∠A=35°,∠ABC=∠C=72°.[师]下面我们通过练习来巩固这节课所学的知识. Ⅲ.随堂练习(一)课本练习 1、2、3. 练习1. 如图,在下列等腰三角形中,分别求出它们的底角的度数.D CA BD CABDC A B(2)120︒36︒(1)答案:(1)72° (2)30°2.如图,△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AC ,∠BAC=90°),AD 是底边BC 上的高,标出∠B 、∠C 、∠BAD 、∠DAC 的度数,图中有哪些相等线段?D CAB答案:∠B=∠C=∠BAD=∠DAC=45°;AB=AC ,BD=DC=AD .3.如图,在△ABC 中,AB=AD=DC ,∠BAD=26°,求∠B 和 ∠C 的度数.答:∠B=77°,∠C=38.5°.(二)阅读课本,然后小结.Ⅳ.课时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探讨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并对性质作了简单的应用.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是它顶角的平分线,并且它的顶角平分线既是底边上的中线,又是底边上的高.我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首先就是要理解并掌握这些性质,并且能够灵活应用它们. Ⅴ.课后作业(一)习题13.3 第1、3、4、8题. (二)1.预习课本.2.预习提纲: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Ⅵ.活动与探究如图,在△ABC 中,过C 作∠BAC 的平分线AD 的垂线,垂足为D ,DE ∥AB 交AC 于E .求证:AE=CE .EDCAB过程:通过分析、讨论,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结果:证明:延长CD 交AB 的延长线于P ,如图,在△ADP 和△ADC 中,D C A B12,,,AD AD ADP ADC ∠=∠⎧⎪=⎨⎪∠=∠⎩∴△ADP ≌△ADC .∴∠P=∠ACD . 又∵DE ∥AP , ∴∠4=∠P . ∴∠4=∠ACD . ∴DE=EC .同理可证:AE=DE .∴AE=C E .板书设计一、设计方案作出一个等腰三角形 二、等腰三角形性质 1.等边对等角 2.三线合一 三、例题分析 四、随堂练习 五、课时小结 六、课后作业 备课资料 参考练习1.如果△ABC 是轴对称图形,则它的对称轴一定是( ) A .某一条边上的高 B .某一条边上的中线 C .平分一角和这个角对边的直线 D .某一个角的平分线 2.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是100°,它的顶角的度数是( ) A .80° B .20° C .80°和20° D .80°或50° 答案:1.C 2.C3.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比底边多2 cm ,并且它的周长为16 cm .求这个等腰三角形的边长. 解:设三角形的底边长为x cm ,则其腰长为(x+2)cm ,根据题意,得 2(x+2)+x=16.解得x=4.所以,等腰三角形的三边长为4 cm 、6 cm 和6 cm .15.2.2 分式的加减教学目标明确分式混合运算的顺序,熟练地进行分式的混合运算. 重点难点1.重点:熟练地进行分式的混合运算. 2.难点:熟练地进行分式的混合运算. 3.认知难点与突破方法教师强调进行分式混合运算时,要注意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情况下,按从左到右的方向,先乘方,再乘除,然后加减. 有括号要按先小括号,再中括号,最后大括号的顺序.混合运算后的结果分子、分母要进行约分,注意最后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或整式.分子或分母的系数是负数时,要把“-”号提到分式本身的前面.E DC A B P教学过程例、习题的意图分析1.教科书例7、例8是分式的混合运算. 分式的混合运算需要注意运算顺序,式与数有相同的混合运算顺序:先乘方,再乘除,然后加减,最后结果分子、分母要进行约分,注意最后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或整式.2.教科书练习1:写出教科书问题3和问题4的计算结果.这道题与第一节课相呼应,也解决了本节引言中所列分式的计算,完整地解决了应用问题. 二、课堂引入1.说出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2.教师指出分数的混合运算与分式的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三、例题讲解(教科书)例7 计算[分析] 这道题是分式的混合运算,要注意运算顺序,式与数有相同的混合运算顺序:先乘方,再乘除,然后加减,最后结果分子、分母要进行约分,注意运算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教科书)例8 计算:[分析] 这道题是分式的混合运算,要注意运算顺序,式与数有相同的混合运算顺序:先乘方,再乘除,然后加减,注意有括号先算括号内的,最后结果分子、分母要进行约分,注意运算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四、随堂练习 计算:(1) xx x x x 22)242(2+÷-+- (2))11()(b a a b b b a a -÷--- (3))2122()41223(2+--÷-+-a a a a 五、课后练习 1.计算: (1))1)(1(yx xy x y +--+ (2)22242)44122(aaa a a a a a a a -÷-⋅+----+ (3)zxyz xy xyz y x ++⋅++)111(2.计算24)2121(aa a ÷--+,并求出当=a -1的值.六、答案: 四、(1)2x (2)ba ab- (3)3 五、1.(1)22y x xy- (2)21-a (3)z 12.原式=422--a a ,当=a -1时,原式=-31.。

初中数学-整式的乘法(二)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精选全文

初中数学-整式的乘法(二)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整式的乘法(第二课时)一、学情分析本章首先通过实例介绍了同底数幂的乘法、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以及同底数幂的除法以及整式运算产生的实际背景,使学生经历实际问题“符号化”的过程,进而发展符号感。

本节课是在前几节的基础上,来进一步学习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同时,通过为探索有关运算法则设置归纳、类比等运动,加深了对算理的理解和基本运算技能的掌握。

二、任务分析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用到了有理数的乘法、,幂的运算性质,转化为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

因此,在教学中首先要对已学知识进行回顾,再从实际问题导入,引导学生自己动手试一试,主动探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先不给出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运算法则,而是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相互交流,然后由学生总结得出如何进行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在探索新知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留给学生探索和交流的空间,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运算法则,从而构建新的知识体系,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用语言叙述这个性质,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

三、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运算法则的过程,能利用法则进行运算。

2、理解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运算的算理,从中体验数形结合和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发展学生有条理的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索过程中,进一步丰富数学学习的成功体验,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好奇心,形成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习惯和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对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运算法则的理解和应用难点:探究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五、教学过程本节课共设计了八个环节:1<复习回顾>——2<探究新知—提出问题>——3<探究新知—解决问题>——4<精讲精练>——5<巩固提高>——6<能力提升 拓展延伸>——7<总结串联、纳入系统>——8<达标检测、评价矫正><第一环节>复习回顾1、回顾幂的运算性质(1)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整式的乘法》第二课时参考教案

《整式的乘法》第二课时参考教案

整式的乘法(2)凤台四中邓丽春(一)教学目标:掌握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教学重点: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教学难点:对单项式乘以多项式运算的算理的理解. (二)教学过程新知讲解a+mb+mc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再把所得的积相加.叫乘法分配律的逆向运算,其逆向运算也是成意符号的处理)-3a+ 1)+ 3x-乘法分配律=mn(m+1+n)n+mn+mn1+mn=mn(m+1+n)=2(1+1)=4)x(3,-2a3) (-(4),(4a=-8a-x+215.1.4整式的乘法(2)单项式相乘,把它的系数、相同字母分别相乘,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季节中的花开花落,都有自己的命运与节奏,岁月如歌的谱曲与纳词,一定是你。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有些东西,你越是在意,越会失去。

一个人的生活,快乐与否,不是地位,不是财富,不是美貌,不是名气,而是心境。

有时候极度的委屈,想脆弱一下,想找个踏实的肩膀依靠,可是,人生沧海,那个踏实肩膀的人,也要食人间烟火,也要面对自己的不堪与无奈。

岁月告诉我:当生活刁难,命运困苦,你的内心必需单枪匹马,沉着应战。

有时候真想躲起来,把手机关闭,断了所有的联系,可是,那又怎样,该面对的问题,依旧要面对。

与其逃避,不如接纳;与其怨天尤人,不如积极主动去解决。

岁月告诉我:美好的人生,一半要争,一半要随。

有时候想拼命的攀登,但总是力不从心。

可是,每个人境况是不同的,不要拿别人的标准,来塑造自己的人生。

太多的失望,太多的落空,纯属生活的常态。

岁月告诉我:挫败,总会袭人,并且,让你承受,但也,负责让你成长。

人生漫长,却又苦短,幽长的路途充满险阻,谁不曾迷失,谁不曾茫然,谁不曾煎熬?多少美好,毁在了一意孤行的偏执。

好也罢,坏也罢,人生的路,必须自己走过,才能感觉脚上的泡和踏过的坑。

因为懂得,知分寸;因为珍惜,懂进退。

最重要的是,与世界言和,不再为难自己和别人。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4.1.4整式的乘法(第二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4.1.4整式的乘法(第二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2.通过示例和练习,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整式乘法的法则。例如,给出一些整式乘法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解答,巩固他们对整式乘法法则的理解。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一些整式乘法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练习。例如,布置一些类似于“计算以下整式的乘积:(x+2)(x+3)”、“计算以下整式的乘积:(a-b)(a+b)”等题目,让学生在课后进行解答。
五、案例亮点
1.生活情境的引入: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如购物场景,引导学生观察商品的价格标签,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情境教学法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2.启发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总结,自行发现并掌握整式乘法法则。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本节课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引入课题,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总结,自行发现并掌握整式乘法法则,提高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设计有梯度的练习,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巩固知识,提升解题技巧。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总结,自行发现并掌握整式乘法法则。例如,在解决上述问题时,引导学生观察价格标签,分析价格的计算过程,归纳出整式乘法的法则。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问题的解决办法,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例如,在解决生活情境中的问题时,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得出整式乘法的计算方法。
4.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
(二)过程与方法

八年级数学上册 13.2整式的乘法(第2课时)教案 华东师大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 13.2整式的乘法(第2课时)教案 华东师大版

§13.2 整式的乘法2. 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教学目标1. 使学生探索并了解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会运用法则进行简单计算.2.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中“转化”、“换元”的思想方法,即把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转化为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3. 逐步形成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习惯,培养思维的批评性、严密性和初步解决问题的愿望和能力.教学重点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及其运用.教学过程(一) 回顾1. 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的法则是什么?2. 计算:(1) (-9ab)·(8ab); (2) (-2xy)·(3xy).说明:通过这组题目,使学生回顾前面所学的幂的运算法则、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的法则等.3. 情景问题:例如图,学校有一块长为a米,宽为b米的矩形操场,现在要割出一块边长分别为2c、b米的矩形场地作篮球场,试用不同的方法表示余下的场地的面积.从不同的表示方法中,你能得到什么结论?说明:由学生分组讨论,探索其结果后,各组汇报其所得的结论:(1) S=b(a-2c); (2) S=ba-b·2c.由(1)、 (2)可知:b(a-2c)=ba-b·2c.这里b(a-2c)即为一个单项式乘以多项式.4. 在有理数的计算中,我们曾经学过了乘法分配律,即:(1) m(a+b+c)=_______________.(2) 如图,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求出矩形的面积,并思考,从其结果可得出什么结论?说明:由学生分组讨论,探索其结果后,各组的组长汇报其所得的结论:解一:S=ma+mb+mc;解二:S=m(a+b+c).所以就有m(a+b+c)=ma+mb+mc.这里,通过图形说明了乘法分配律的合理性.(二) 新课1. 例1 计算:(1)2a·(3a-5b); (2)-2a·(3ab-5ab).(1) 提示:把这里的每个单项式(括号内或外)都看成一个单独的字母,因此,运用前面的乘法分配律,可进行计算.(2) 渗透:这里包含着“换元”的思想.(3) 思考:通过这组题目的计算,能否得到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分组讨论,由学生进行概括,再进行总结,得出其法则.(4) 概括: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只要将单项式分别乘以多项式的各项,再将所得的积相加.(5) 反思:其根据是什么?包含了什么思想方法?①这里的根据是乘法分配律.②这里包含了数学的一个重要的思想方法——转化,即把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转化为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再运用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的法则进行计算.2. 练习:课本练习第1、2题.3. 例2 计算:2ab·(ab-5ab)-3ab·(-ab)·5ab.4. 例3 先化简,再求值:-a(a-2ab-b)-b(ab+2a-b),其中a=2,b=-.(三) 小结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及其运用;数学中“转化”、“换元”的思想.(四) 作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整式的乘法(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课型:新授课总课时:3课时设计课时:第二课时
节选自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一章整式的乘除第四节
一、课前部分
(一)教材分析:《整式的乘法》是北师大版教材第一章《整式的运算》重要内容。

是进一步学习方程、函数以及其它数学知识的基础,同时也是学习物理、化学等学科不可缺少的工具。

学习单项式与多项式乘法并熟练地进行运算是学好整式乘法的关键,为学生综合运用多种运算法则拓宽了空间,有利于学生对双基的掌握,在综合运用多种运算法则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运算能力。

单项式与多项式乘法、同底数幂相乘、幂的乘方、积的乘方等运算法则的综合运用,又是今后将要学习的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基础。

由此可以看出,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的学习既是前面学习的综合应用,又是后续学习的基础,本节课教学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后续学习。

(二)学情分析: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在第一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已学会了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的法则,并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了幂的运算性质,在练习的过程中,体会了运用法则进行计算的算理。

本节课所学主要知识是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将其转化为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学生只要理解转化的方法和依据,本节课知识就迎刃而解了。

所以,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具备了学习本课的知识基础。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在前面学习幂的运算时,学生经历了一些探索活动,初步积累了一些经验.在第一课时探索单项式乘单项式法则的过程中,学生也体会了转化思想在解决新问题中的重要作用,这都为本课时的探索积累了活动经验。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单项式与多项式乘法的意义,会进行单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运算。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单项式与多项式乘法法则的过程,理解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算理,体会乘法分配律的重要作用及转化的数学思想,发展学生有条理的思考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索单项式与多项式乘法运算法则的过程中,获得
成就感,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

(五)教学难点:正确、迅速地进行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计算。

(六)教学方法:由本节课实际,我采用自主探索,启发引导,合作交流展开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猜测、验证和交流。

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方式、思维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进行分层次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并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七)教学准备:PPT 课件。

二、课堂部分
(一)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 回顾与思考(2分钟)
1.回顾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的运算法则;
2.计算:(1))2(32mn mn -;(2))8
3(822yz xy - 师生活动:学生在老师引导下回顾上节所学内容,并进行针对性练习,为新课做准备。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单项式乘单项式的运算法则,目的是为探索单项式乘以多项式法则做好铺垫,因为最终我们要将它转化为单项式乘以单项式,所以这里通过活动1、2来进行回顾十分必要.有上一课时的课堂学习加上课后作业的巩固,学生应该能够熟练应用法则进行计算,所以问题2设置的综合性较上节课的练习更强一些。

第二环节 新知探究(12分钟)
问题1:如图:三个长和宽分别为a 和m ,b 和m , c 和m 的长方形,合并成一个较大的长方形,求这个新长方形的面积?
师生活动:提出四个问题后,教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分组交流,得出结论。

结论:m (a +b +c )=m a +m b +m c
延伸问题1:观察等式左边有什么特点?
结论:是一个单项式乘与多项式。

延伸问题2:观察等式右边的有什么特点?
结论:是一个单项式乘单项式,再把积相加。

问题2:通过刚才的计算过程,你能发现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是如何运算的吗?
结论: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法则 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根据分配律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符号表示:m (a +b +c )=m a +m b +m c
设计意图:教师创设实际情景,学生通过探究对同一面积的不同表达方法,引出等式,然后提出延伸问题后,再由学生观察思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运用乘法分配律说明上述等式成立的原因,由此得到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法则。

第三环节 例题讲解(6分钟)
例2.计算:
(1)2ab(5ab 2+3a 2b) (3)5m²n (2n+3m -n²) (4)2 (x+y 2z+xy 2z 3) • xyz 师生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师生共同完成例题,学生对单项式乘多项式运算法则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尝试着进行简单的单项式乘多项式运算,熟悉和掌握单项式乘多项式运算法则,并未归纳单项式乘多项式的步骤做准备。

第四环节 想一想(4分钟)
问题1、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步骤?
①按乘法分配律把乘积写成单项式与单项式乘积的代数和的形式;
②按照单项式的乘法法则运算;
③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问题2、计算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1)、注意符号问题,多项式中每一项都包括它前面的符号。

(2)、单项式要乘以多项式的每一项,不要出现漏乘现象。

(3)、混合运算中,要注意运算顺序,结果有同类项的要合并同类项 。

(4)、单项式乘多项式的积仍是多项式,其项数与原多项式的项数相同。

师生活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交流讨论,归纳出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步骤以及计算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对单项式乘多项式法则的运用更加牢固。

设计意图:通过刚才的例题,引导学生归纳出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步骤以ab ab ab 2
1)232)(2(2∙-
及计算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初步归纳能力。

第五环节 随堂练习(10分钟)
1、计算:
(1))(2n m a a + (2))3(22a a b b -+ (3))12
1(33-xy y x (4)d ef d f e 22)(4⋅+ 2、计算:
师生活动:选取学生代表上黑板解题,其余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视学生完成情况及出现的问题,结合黑板上同学的完成情况提出解题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设计意图:在应用法则进行计算时,需要有一定的方法和步骤,所以先让学生独立尝试解决,只有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亲身经历困难,才能获得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再进行变式训练,及时巩固。

第六环节 能力提升(8分钟)
1、x(x 2-x+y 2)-y(x-x 2+y 2)
2、 先化简,再求值: 2a(a-b)-b(2a-b)+2ab,其中a=2,b=-3 设计意图:能力提升的难度与类型较例题有一定的变化,目的是不断促进学生思考,不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再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能力的提高。

第七环节 课堂小结(2分钟)
1、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法则:
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根据分配律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2、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步骤:
①按乘法分配律把乘积写成单项式与单项式乘积的代数和的形式;
②按照单项式的乘法法则运算;
③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3、计算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1)、注意符号问题,多项式中每一项都包括它前面的符号。

(2)、单项式要乘以多项式的每一项,不要出现漏乘现象。

(3)、混合运算中,要注意运算顺序,结果有同类项的要合并同类项 。

)12(2)1(222++-⋅y x xy []x y x xy xy +--)2(23)2(
(4)、单项式乘多项式的积仍是多项式,其项数与原多项式的项数相同。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回顾与反思,强化学生对确定公因式的方法及提公因式法的步骤的理解,需要注意的问题。

第六环节作业(1分钟)
课本习题1.7 第1题;
(二)板书设计:
1.4整式的乘法
1、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法则例题讲解
2、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步骤:
三、课后部分
教后反思:本节课运用类比的数学方法,在新概念提出、新知识点的讲授过程中,可以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

同时倡导学生探究学习、合作交流学习,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有效地拓展学生思维,成功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探究能力、交流能力。

但由于本人对新课标和新教材的理解以及对学生的认知规律认识不够,所以教学活动的设计没有达到预想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