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运动负荷试
心脏负荷试验
![心脏负荷试验](https://img.taocdn.com/s3/m/0c91158a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dd.png)
心脏负荷试验心脏负荷试验通常用于心肌灌注显像前或心血池显像测定心功能的过程中,用于观察负荷前后心肌血流灌注的改变或心功能的变化。
心脏负荷试验的方式有两种:运动试验和药物负荷。
一、适应证1.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诊断及评估冠状动脉的储备功能。
2.判断心肌梗死后仍有心绞痛者是否伴有心肌缺血。
3.评价冠心病的预后及治疗效果。
4.有支气管哮喘病史不能做潘生丁药物负荷时,可用运动试验。
二、禁忌证1急性心肌梗死(<72h)的患者。
2.急性大范围心肌梗死。
3.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不宜作运动或多巴酚丁胺试验。
4.不能进行有效运动,或患有周围血管疾病、骨关节疾病、较严重的脑、肺、肾脏疾病的患者宜选用药物负荷试验。
5.支气管哮喘病发作期、严重的慢性阻塞性呼吸道疾病。
6.氨茶碱过敏者不宜作潘生丁负荷试验。
7.严重心律不齐的患者。
8.在使用支气管扩张药物的患者9.病窦综合症患者或II、In级房室传导阻滞患者。
10.高血压患者中血压高于180/10OmmHg(24∕13kPa)的患者。
三、检查方法(一)运动试验运动试验的方法可采用踏车试验或活动平板。
1.运动前建立通畅的静脉注射通道。
2.将心电监护仪的电极按规定位置固定在患者胸前。
3.观察心电图与血压的变化,每3分钟测定一次,直至运动试验结束后,心电图心率、血压恢复正常。
4.开始运动,并逐渐增加运动负荷,每3分钟增加一级负荷。
5.当运动达到次极量或出现心绞痛、心电图ST段斜型下移22mm或血压>220/12OmmHg时,即达到了运动试验的要求。
判断运动次极量的标准:心率达到基础心率的18倍或达到该年龄预计的次极量运动心率(190—年龄)。
6.做心肌灌注显像的患者,在达标时静脉注射显像剂,注射后继续运动IInin。
7.做心血池显像测定心功能者继续进行踏车运动,保持体位和运动量不变,采集运动负荷条件下的心功能影像。
8.注意事项(1)运动试验时,应由医生与一名技术人员负责,如核医学科医师对此试验不熟悉,应有心内科医师配合。
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诊疗常规
![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诊疗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8eb2b829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e8.png)
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诊疗常规【原理】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exercise electrocardiogram test)是通过运动给心脏一定的负荷,诱发潜在的心肌缺血表现出来,采用心电图来显示心肌缺血的一种非创伤性诊断方法。
活动平板运动试验是最常用的方法,属于多级运动试验,是让受检者在一定的斜度和转速的活动平板上行走,规定在一定的时间里逐级提高一定坡度和/或速度,直至达到预先确定的目标(极限量或次极限量),根据运动前、中、后记录的心电图改变判断是否有心肌缺血或其他的心电心功能异常存在。
【临床意义】1.运动负荷试验根据病人心脏对不同程度的运动负荷承受情况,可以定量分析心功能状态,可以诱发潜在的心肌缺血并予以评估,因而可对有不典型胸痛的可疑冠心病患者和无症状的隐性冠心病患者进行冠心病早期诊断。
2.对心肌梗死病人可以判断心脏储备力、推测预后、指导康复治疗。
3.对心律失常治疗效果的评估。
4.对可疑病态窦房结病变协助诊断。
5.评估先心病和冠心病外科治疗及介入治疗后的疗效。
6.协助制定病人或正常人的运动方案。
因而,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在心血管疾病的诊治中具有较大实用价值,与动态心电图监测相互补充,成为临床上常用的检查之一。
【适应征】1.可疑冠心病需明确诊断者,如胸痛、胸闷、心悸等需查找病因者。
2.冠心病高危人群的早期筛检和诊断。
3.已诊断冠心病者,协助判断侵犯血管及分支病变,作为冠状动脉造影前的筛选检查。
4.冠心病病人行抗心绞痛药物治疗或冠脉再通治疗(PTCA、冠脉支架、冠脉搭桥等)后的疗效随访或评价冠心病病人的心功能储备力,了解血管再狭窄的可能。
5.急性心肌梗死半年后评价梗死后心功能、运动耐量,检出心肌缺血和危险性心律失常、协助制定康复治疗方案。
6.早期检出高血压。
7.了解和诊断与运动有关的心律失常,也可用于其治疗后的疗效随访。
8.心率慢,疑有 SSS可能的病人。
9.具有运动能力、需要了解心脏储备能力且已除外禁忌征者。
胸痛中心运动负荷心电图试验
![胸痛中心运动负荷心电图试验](https://img.taocdn.com/s3/m/709bc63d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62.png)
附属医院运动负荷心电图试验适应症、禁忌症、操作流程、诊断标准、应急处理预案一、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适应症1、用于诊断的目的:(1)协助诊断胸痛的原因(2)早期检出冠心病中的高危人群(3)检出早期高血压(4)了解运动引起的心律失常(5)了解工作和运动有关症状(如胸闷、心悸)的原因(6)鉴别多种冠脉病变中的犯罪血管(7)鉴别PCI或GABG术后再狭窄(8)鉴别心肌梗死后有无存活心肌2、用于研究的目的(1)评估抗心律失常药物、抗心肌缺血药物、冠状动脉再灌注治疗手段的疗效(2)了解各种心血管病对运动的反应3、用于评估的目的(1)评估冠心病预后(2)检出冠心病中高危病人,筛选冠脉造影病人(3)评估冠心病药物及再血管化治疗效果(4)评估心肌梗死病人的预后(5)评估冠心病缺血阈值、冠脉储血及心功能状况4、用于康复治疗:(1)制定心肌梗死后病人运动量(2)制定心绞痛病人治疗后运动量(3)制定其他心血管病人的康复治疗情况二、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的禁忌症1、绝对禁忌症(1)急性心肌梗死(2天内)(2)高危不稳定型心绞痛(5天内反复发作)(3)严重且未被控制的引起症状或血流动力学异常的各种类型的窦性心动过速、心脏停搏、心室颤动等心源性心律失常(4)急性心肌炎、心包炎、风湿热、感染性心内膜炎(5)严重症状的主动脉狭窄或关闭不全(6)未被控制的心力衰竭(7)严重高血压或显著低血压(8)急性肺栓塞或肺梗死(9)运动引起加重或影响运动的非心源性疾病(如多种感染性疾病、肾功能不全、甲亢)(10)急性主动脉夹层分离、下肢栓塞(11)患者拒绝接受运动试验2、相对禁忌症(1)左冠状动脉主干病变(2)中度狭窄的瓣膜性心脏病(3)严重贫血、电解质紊乱(4)未控制的严重高血压(收缩压>20OmmHg和/或舒张压>11OnInIHg)(5)心动过速(150次/分以上)或心动过缓(<35次/分)(6)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或希氏束远端阻滞(7)洋地黄用药期或中毒(8)肥厚型心肌病和其它形式的流出道梗阻(9)饮酒后、镇静止痛药、雌激素等药物作用(10)预激综合征并发极速型心房颤动等(11)RonT现象室性早搏(12)精神或躯体异常不能运动三、GE运动负荷试验平板机操作流程1、开机:运动平板以前开机键位于仪器右侧,运动血液开机键位于仪器背面右上角;2、进入运动试验界面;3、单击右上方“新实验”图标;4、输入患者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种族,输入完毕后,单击“确认”;5、连接上十二导联电极和血压袖带;6、单击电脑屏幕右上角“选择”图标,进入心电图图谱采集界面,单击“确认”7、按操作台上的“实验前”按钮两次,电脑屏幕上出现“站立”标识;8、试验前测量血压1次,按“12导联”打印试验前十二导联心电图图谱;9、按操作台上的“运动”和“启动平板”,即开始运动试验;10、运动过程中若要临时加速,按“运动”按钮;若要随时打心电图图谱,按“12导联”;随时监测血压,并记录到心电图图谱上;11、患者无法再在平板上行走或已经达到目标心率,将终止运动试验,按“恢复”按钮,半分钟后再按“停止平板”,观察患者恢复情况;12、若运动试验结束,按“结束”按钮,输入运动试验结论后,打印报告。
运动负荷心电图适应症、禁忌症、SOP、诊断标准
![运动负荷心电图适应症、禁忌症、SOP、诊断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7bb674b9e009581b6ad9eb40.png)
运动平板试验一、运动平板试验的适应症(一)用于查体目的男性30岁以上;女性50岁以上的人群;这部分人群数量大;无明显器质性疾病;运动试验并发症发病率很低。
是安全性最大的群体;但也不可掉以轻心。
出问题的也常有预测不到的年轻人。
(二)用于诊断目的1.帮助诊断胸痛原因。
2.早期检出冠心病中的高危人群。
3.检出早期高血压。
4.了解运动引起的心律失常。
5.了解各种和运动有关症状,如胸闷、心悸的原因。
6.鉴别多支冠脉病变中的罪犯血管7.鉴别PCI或CABG术后再狭窄。
8.鉴别心梗后有无存活心肌。
(三)用于研究目的1.评估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疗效。
2.评估抗心肌缺血药物的疗效。
3.评估冠状动脉再血管化的疗效。
4.了解各种心血管病对运动的反应。
(四)用于评估目的1.评估冠心病预后。
2.检出冠心病中高危病人;筛选冠脉造影病人。
3.评估冠心病药物及再血管化治疗效果。
4.评估心梗病人的预后。
5.评估冠心病缺血阈值、冠脉储血及心功能状况。
6.用于康复治疗(1)制定心梗后病人运动量。
(2)制定心绞痛病人治疗后运动量。
(3)制定其他心血管病人的康复治疗情况。
二、运动平板试验的禁忌证(一)绝对禁忌证1.急性心梗,3—5天以内。
2.不稳定型心绞痛,5天以内反复发作。
3.严重且未被控制的引起症状或血流动力学异常的各种类型的窦性心动过速;心脏停搏、心室颤动等心源性心律失常。
4.急性心脏炎、心肌炎、心包炎、风湿热、感染性心内膜炎。
5.严重症状的主动脉狭窄或关闭不全。
6.未被控制的心力衰竭。
7.严重高血压或显著低血压。
8.急性肺栓塞或肺梗塞。
9.运动引起加重或影响运动的非心源性疾病,如多种感染性疾病、肾功能不全、甲亢。
10.下肢栓塞。
11.患者拒绝接受运动试验。
(二)相对禁忌证1.左主干病变。
2.中度狭窄的瓣膜疾病。
3.严重贫血。
4.未控制的严重高血压或肺动脉高压。
5.心动过速,150bpm以上:或心动过缓小于35bpm。
6.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或希氏束远端阻滞。
心血管功能评定
![心血管功能评定](https://img.taocdn.com/s3/m/268a18b5fd0a79563c1e725d.png)
肺活量降低
主要见于各种引起限制性通气障碍的疾病: 脊柱与胸廓畸形、广泛性胸膜增厚、大量 胸腔积液、气胸、肺炎、肺不张、弥漫性 肺间质纤维化、肺水肿等 其次为呼吸肌功能障碍:如重症肌无力、 膈肌麻痹、传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等
5次肺活量试验
让受试者连续测量5次肺活量,每次间隔 15秒(吹气时间在内),记录各次结果 若每次数值基本相同或逐渐增加为功能 良好;逐渐下降,特别是最后两次明显 下降者为功能不良
是心脏康复中的核心内容之一,为患者恢复日 常生活和职业活动提供客观可靠的依据
运动试验的种类
根据使用设备:活动平板、功率自行车、二阶 梯试验 根据功量大小:极限量、亚极限量、低水平运 动试验 按持续时间:连续、间断 根据运动终点:症状限制性、心率限制、心电 异常限制 按使用目的:诊断性、心脏功能评定性
体重×h1×频率×时间 时间
170-f1
PWC170=N1+(N2-N1) f 2- f 1 N为功率,p为体重(kg),h为台阶高度(m),n为登台阶 频率(次/分)
参考值
绝对值 男 女 1069.93±267 818.67
相对值 16.35±3.07 14.08
应用与评价
一般来说,PWC170值越高,表示受试者 身体工作能力包括心脏的做功能力越强 不同运动项目、不同性别之间PWC170值 都有明显的差异,一般耐力项目运动员 的PWC170值较高,男性PWC170值高于 女性。
表示心率达到170次/分时受试者身体做 功的能力,反映了机体的工作能力尤其 是有氧耐力水平。PWC170测定属于亚极 限定量负荷运动试验
心电图运动负荷验临床应用进展
![心电图运动负荷验临床应用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7d70c0c1b14e852458fb57bd.png)
心电图运动负荷验临床应用进展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是让受试者增加运动负荷,而使其心肌耗氧量增加的一种心脏功能试验。
是通过增加心脏工作负荷,观察心电图变化,以判断冠状循环功能的一种测试方法。
负荷试验是诊断冠心病的一种有价值的方法。
但因各种负荷试验特异性不一,不能单凭一项负荷试验阳性作为诊断冠心病的依据。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贫血,电解质紊乱,药物等均可引起ST—T改变,出现负荷试验阳性。
另外各项试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也有差别。
所以某项试验阴性不能轻易排除冠心病,某项试验阳性也不能就肯定诊断冠心病。
负荷试验的结果必须结合临床资料才能正确作出诊断。
一、原理心电图负荷试验通常可概括为运动和非运动负荷两大类。
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原理是:通过运动增加心率,同时增加心肌张力及心肌收缩速度而导致心肌耗氧量增加,以揭示冠状动脉血供的限制。
若运动后ST段压低,超过规定的耐量极限,则提示有心肌缺血存在。
一般认为冠脉狭窄超过85%才引起休息时缺血型 ST-T改变;如狭窄在 50-75%时,则运动时才可出现 ST-T改变。
当然还需考虑侧技循环的状况。
阻塞的部位长度,以及增加心肌需氧运动量等状况。
由于心率增加时心肌耗氧量呈直线上升,故运动时的心率是监测心肌需氧量的一个简单而重要的参数。
心率与血压的乘积则可作为临床上更实用的心肌需氧指数。
二、代谢当量(MET)代谢当量(MET MetabolicEquivalent):安静时的氧耗量:1MET=3.5 MlO2/kg.min。
如伏案工作耗氧量为2MET,快步行走相当于5-6 MET。
此为常用的表达运动量的单位。
它能使各种运动方案相互比较,,代表休息时能量消耗量;活动消耗的能量常用代谢当量(MET)表达,能大体反映心功能。
三、常用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1、双倍二级梯运动试验2、踏车运动试验3、活动平板试验四、运动量大小的分类1.极量运动试验:受检人竭尽全力运动,筋疲力尽所达到的运动量为极量运动。
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
![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https://img.taocdn.com/s3/m/8d42545a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22.png)
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是一种心功能试验,通过给心脏一定的运动负荷,使心肌耗氧量增加,超过病变冠状动脉供血贮备能力时心肌出现缺血,心电图可出现缺血性ST段改变;按运动量可分为极量运动试验、次级量运动试验和症状限制性运动试验;常用运动试验为活动平板试验和蹬车运动试验;适应症1.冠心病的辅助诊断检查;2.冠心病患者危险分层;3.评价为冠心病患者抗心肌缺血治疗的疗效;4.心肌梗死患者预后评估;5.客观评定心功能,合理安排劳动和运动量;6.飞行员体格检查;7.其他禁忌症1.不稳定性心绞痛;2.急性心肌梗死进展期或有并发症者;3.未控制的有症状的心力衰竭;4.严重心律失常;5.严重高血压收缩压≥180mmHg和或舒张压≥110mmHg6.严重主动脉瓣疾病;7.肥厚型心肌病及其他类型的流出道梗阻;8.左主干冠状动脉狭窄;9.主动脉夹层;10.急性全身性疾患和电解质紊乱;方法1.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受检者在活动平板上做步行运动,活动量可由改变平板机转速及坡度逐级增加;常采用Bruce方案,自、倾斜坡度10%5METs始,每级增加2~3METs,每级3min;2.蹬车运动试验受检者坐于自行车功量计上作蹬车运动,运动量由功量计改变蹬车阻力而逐级增加,所做外功由功量计直接显示,功量单位kg·m/min;运动方案:男性:300→600→900→1200→1500;女性:200→400→600→800;每级3min;运动终点:(1)达到目标心率85%预期最大心率相当于195-年龄;(2)出现中度至重度心绞痛;(3)在没有Q波可供诊断的导联ST段抬高≥ V1或avR导联除外;(4) ST段水平或下垂型下降> mV;(5)下述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二联律、室早RonT、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6)血压不升或下降>10mmHg;(7)血压过高,超过210mmHg;(8)呼吸困难、头晕、眼花、苍白、发绀;(9)步态不稳、运动失调;(10)患者强烈要求停止运动;结果判断及临床意义运动试验阳性指标:(1)运动中出现典型心绞痛;(2)运动中或运动后心电图J点后60~80ms,ST段呈水平型或下降型≥,或较运动前加深>;(3)心电图在没有Q波可供诊断的导联ST断抬高≥V1或aVR导联除外临床意义(1)尽管运动试验诊断冠心病存在假阳性与假阴性,但仍是诊断冠心病有价值的辅助诊断方法,结合患者年龄、性别、有无胸痛和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等为冠心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参考;(2)确诊的冠心病患者,运动试验对判断病情严重性及预后有重要意义;例如运动试验有明显的心电图改变,出现重度心绞痛及运动低血压者说明有严重心肌缺血;注意事项(1)运动试验总体上安全性较好,可能出现的心脏并发症包括:快速和缓慢心律失常、猝死、心肌梗死、心力衰竭、低血压和休克;非心脏并发症包括肌肉骨骼损伤等;(2)进行运动试验时应由经过训练的医务人员监护,在病人的床旁能进行急救;在运动试验场所必须配备硝酸甘油、利多可因、除颤器等急救设备及药品;(3)试验过程中,进行心电图、心率和血压的严密监测;(4)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应从低运动量开始,如100~200㎏·m/min,每3min递增100~200㎏·m/min,心率达120~125/min即终止运动;。
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
![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https://img.taocdn.com/s3/m/b720f021f18583d049645942.png)
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一概述心电图运动试验,亦有称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是通过一定量的运动增加心脏负荷,观察心电图变化,对已知或怀疑患有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进行临床评估的方法。
与冠状动脉造影相比,虽然该试验有一定比例的假阳性与假阴性,但由于其简便实用、费用低廉、无创伤、符合生理情况、相对安全,因而被公认为是一项重要的临床心血管疾病检查手段。
运动试验引发心肌梗死和死亡几率为0%~0.005%,是比较安全的。
近来几个大规模病例报道,运动中或运动后需要住院、心肌梗死或猝死的危险分别为0.2%,0.04%和0.01%。
尽管如此,仍需要正确的临床评估以确定哪些患者能进行运动试验。
此外,运动试验应在训练有素的内科医生监护下进行,试验中需严密观察患者的反应,及时预防和阻止意外事件的发生。
一旦发生不良反应,应立即终止试验。
二原理在生理情况下,由于运动时肌肉组织的需氧量增加,为满足这部分增加的需求,心率相应加快,心排出量增高,冠状动脉血流量增加;而心脏做功增加必然伴有心肌耗氧量的增加。
当冠状动脉存在一定程度的狭窄(非重度狭窄)时,患者在静息状态下可以不发生心肌缺血,但当运动负荷增加伴随心肌耗氧量增加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不能满足相应需求,因而引起心肌缺氧、缺血,心电图上可出现异常改变。
三试验类型1.平板运动试验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运动负荷试验方法。
让患者在类似跑步机的平板上走动,根据所选择的运动方案,仪器自动调整平板的速度及坡度以调节运动负荷量,直到患者心率达到次极量负荷水平,分析运动前、中、后的心电图变化以判断结果。
2.踏车运动试验在装有功率计的踏车上作踏车运动,以蹬踏的速度和阻力调节运动负荷大小。
运动前、运动中及运动后多次进行心电图记录,进行分析作判断。
这种方法的主要优点是可以根据受试者的个人情况,达到各自的次极量负荷。
此外,还可用于部分不适宜进行平板运动试验的患者,如关节炎、外周血栓性疾病等的患者。
负荷心电图执行流程图
![负荷心电图执行流程图](https://img.taocdn.com/s3/m/ea50d0da58fafab068dc0207.png)
心电图运动试验工作制度
1.负责接待运动平板的患者的医生,着工作服,态度和蔼。
2.行运动平板前要评估患者状态,测血压及静息心电图,详细询问病史,口服药物特别是β受体阻滞剂情况。
3.整个运动过程中要全程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症状变化,禁止离开平板室。
4.运动过程中如果出现突发情况,需指导病人按压紧急制动按钮,并要求患者家属在场协助扶持患者,谨防跌倒。
如果需要抢救要及时呼叫护士协助抢救。
5.运动后询问患者症状,并监测血压心率平稳后方可让患者离开。
6.运动结束后给予打印试验结果,认真填写结果报告并告知患者下一步计划
7.运动前需给予患者登记,运动后补记试验结果并签字
8.试验结束后整理物品,给予关闭电脑及电源并检查下一次所用电极片等物品是否齐全。
临床心电图-活动平板心脏负荷试验!
![临床心电图-活动平板心脏负荷试验!](https://img.taocdn.com/s3/m/b9ebd0eb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9fa4a40.png)
17
试验中止相对指征
1. 收缩压降低大于10mmHg,不伴心肌缺血症状 2. ST段水平或下斜型压低>0.2mV。 3. 多源室早、短阵室速、室上速、房室传导阻滞。 4. 乏力、呼吸困难、腿痉挛、步伐乱。 5. 胸痛加重。 6. 高血压( >250 /115mmHg)。
❖ 二、发作频率不同,稳定型心绞痛发作频率比较有规律,多 有诱因,而不稳定型心绞痛发作的频率、疼痛都是不确定, 也会发生变异。
❖ 三、治疗措施不同,稳定型心绞痛一般在发病的时候,可以 通过口服硝酸甘油来缓解,而不稳定型心绞痛,在发病时口 服硝酸甘油并不能很快的缓解症状。
❖ 典型心绞痛的临床特点不包括 ❖ A.常有诱发因素,如劳累、情绪激动等 ❖ B.发作时有胸痛表現 ❖ C.发作胸痛持续时间一般>20分钟 ❖ D.休息或服用硝酸甘油可快速缓解 ❖ E.运动试验多为阳性
❖ 3级:不能胜任1,2级运动但能作如下运动:下8个台阶,洗澡、换床单、 拖地、擦窗户、步行2mph、使用除草机、打保龄球、持续穿衣服。
❖ 4级:以上活动均不行。
❖ (3)运动能力判定的意义:最大运动量的测定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能告 诉我们患者是否尽了最大的努力,且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和预后提示。以 往用当运动负荷增加最大氧的摄取低于150ml/min定义为平台效应,运动 试验被迫终止时,是最大体能的准确指标。
方法
试验方法
1.皮肤准备 电极与皮肤接触的界面是检查系统关键的部位, 是心电信号良好与否的重要影响因素,因而皮肤准备是必不可 少的,在放置电极之前备皮,然后用酒精清洁皮肤,再用细砂 纸轻轻打磨表皮,使皮肤阻抗降至最低。 2.连接电极 多主张采用12导联同步记录心电图,在运动中无 法将电极放置在肢体上并记录到高质量的12导联心电图,所以 将前臂电极尽量接近肩部,腿部电极应尽量放置在脐以下,这 样才便于与12导联心电图进行比较。 3.选择适当的运动负荷试验方案活动平板运动实验,受试者在 带有能自动调节坡度及转速的活动平板仪上行走,按预先设计 的运动方案,规定在一定的时间提高一定的坡度及速度。该试 验方案有多种,应根据患者体力及测试目的而定。
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诊疗常规
![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诊疗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67a80778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b3.png)
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诊疗常规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是通过增加心脏工作负荷,诱发心肌出现相对缺血,通过观察心电图变化,以判断冠状循环功能。
【适应证】1.对不典型胸痛或可疑冠心病病人进行鉴别诊断。
2.评估冠心病病人的心脏负荷能力。
3.评价冠心病病人的药物和介人手术治疗效果。
4.进行冠心病易患人群流行病学调查筛选试验。
【禁忌证】1.急性心肌梗死或心肌梗死合并室壁瘤。
2.不稳定型心绞痛。
3.未被控制的心力衰竭。
4.中、重度的瓣膜病或先天性心脏病。
5.急性或严重慢性疾病。
6.严重高血压或显著低血压。
7.急性心肌炎、心包炎。
8.急性肺栓塞或肺梗塞。
9.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10严重残疾不能运动者。
【试验方法】l二阶梯运动试验 Master等在20世纪40年代首先应用二阶梯运动试验诊断冠心病,按年龄、性别、体重不同,以适当的速度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次数的二级登梯运动。
分析运动前后的心电图变化以判断结果。
优点是设备简单、费用低廉,缺点是运动量对大多数病人偏小。
运动过程中无法测量血压不能记录运动中的心电图。
运动量增加缺少足够的“温醒”作用。
假阳性率较高,临床上已被淘汰。
2.踏车运动试验让病人在装有功率计的踏车上作踏车运动,以速度和阻力调节负荷大小,负荷量分级依次递增,直至病人的心率达到亚极量水平。
运动前、中、后多次进行心电图记录,逐次分析作出判断。
优点是可根据受试者个人情况,达到各自的亚极量负荷,符合运动试验的原理和要求,结果比较可靠。
其缺点是需要病人主观配合,不是全身运动,下肢容易疲劳。
3.平板运动试验是目前世界上最常用的运动心电图试验,也是引起心肌耗氧量最高的运动方式。
让病人在活动的平板上走,根据所选的运动方案,仪器自动依次递增平板的速度及坡度以调节负荷量,直到病人心率达到亚极量水平,分析运动前、中、后的心电图变化以判断结果。
因其参与作功的肌群多,包括双下肢、躯干部和双臂,是最接近理想的生理运动形式,试验有较高的阳性率和准确性。
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
![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https://img.taocdn.com/s3/m/f28d9503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f1ecd54.png)
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对于冠心病的诊治,大多数医生都选择冠脉造影,却忽略了传统的诊断方法,就是心脏的运动负荷试验,今天就让我们再重新认识一下它。
是通过一定量的运动增加心脏负荷,观察心电图的变化,对已知或怀疑患有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进行临床评估的方法。
1.平板运动试验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一种,简便易行。
可分为三种方案:bruce方案(变速变斜率,较容易达到预定心率)、naughton方案(恒速变斜率,总做功量小,适用于比较重的患者)和acip方案(运动负荷平缓,可更精确的测定缺血阈值)。
2.踏车运动试验3.master二阶梯运动试验三、运动负荷量分类1.极量负荷量极量就是指心率达至自己的生理音速的负荷量。
最小心率粗略计算法为(220-年龄数)。
2.次极量负荷量次极量就是指心率达至85%-90%最小心率的负荷量,在临床上大多使用次极量运动试验。
1.隐匿性冠心病早期检出;2.猜测为心绞痛,但静息心电图正常;3.不明原因的胸痛鉴别;4.评价窦房结的功能;5.检出不确定的高血压;6.评价与运动有关的心律失常的性质;7.评价冠心病内科治疗、介入治疗及外科治疗的效果。
1.不稳定型心绞痛、心绞痛频密发作;2.急性心肌梗死或心肌梗死合并室壁瘤;3.轻微心律失常、轻微高血压(>180/110mmhg);4.静息心电图已有明显缺血;5.心脏不断扩大,存有显著心衰者;6.有严重的瓣膜病、心肌病;7.主动脉夹层、肺栓塞;8.妊娠、贫血、甲亢、电解质紊乱、药物中毒。
六、运动中止指征1.心率达到目标心率2.发生阳性结果或心电图发生st段抬高≥0.2mv;3.严重心律失常;4.运动负荷减少,而心率反而减缓或收缩压较运动前减少10mmhg或运动中少于250mmhg;5.出现头晕、胸闷胸痛、面色苍白、视力模糊及发绀等症状;6.患者建议中止。
1.典型的心绞痛;2.以r波居多的导联st段水平型或较阔型抬高≥1mm,持续2min;3.除avr导联外,各导联st段上抬≥1mm;4.收缩压上升≥10mmhg,运动峰值<130mmhg或较安静时收缩压减少<20mmhg(女性)、<30mmhg(男性);5.诱发室性心动过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概述: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ECG exercise test)是发现早期冠心病的一种检侧方法,虽然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对比有一定比例的假阳性与假阴性,但由于其方法简便实用、无创伤、安全,一直被公认为是一项重要的临床心血管疾病检查手段。
(一)运动试验的生理和病理基础生理情况下,运动时为满足肌肉组织需氧量的增加,心率相应加快,心排血量相应增加,而必然伴随心肌耗氧盆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增加。
当冠状动脉发生病变而狭窄到一定程度时,病人在静息状态下可以不发生心肌缺血,但当运动负荷增加伴随心肌耗氧量增加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不能相应增加,即引起心肌缺氧,心电图上可出现异常改变。
心肌耗氧量与心率快慢、心室大小、室壁张力、室内压力增加速度及心室射血时间有关。
在临床上,一般以心率或心率与收缩期血压的乘积来反映心肌耗氧量状况。
(二)运动负荷量的确定运动负荷最分为极量与亚极量两档。
极量是指心率达到自己的生理极限的负荷量。
这种极限运动量一般多采用统计所得的各年龄组的预计最大心率为指标。
最大心率粗略计算法为220-年龄数;亚极量是指心率达到85%~90 %最大心率的负荷量,在临床上大多采用亚极量运动试验。
例如55岁的受检者最大心率为220-55=165 次/分钟,亚极量运动试验要求其心率应为165 x85 % = 140 次/分钟。
(三)心电图运动试验方法1、Mastcr 二级梯运动试验30年代由Master 创建。
按年龄、性别、体重不同,以适当速度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次数的二级梯登梯运动。
分析运动前后的心电图变化以判断结果。
该方法虽简单、易行、经济、安全,但由于负荷量小,敏感性较差,因而假阴性率较高。
日前,这一方法已基本淘汰。
2、踏车运动试验(bicycle ergometer test)让病人在装有功率计的踏车上作踏车运动,以速度和阻力调节负荷大小,负荷量分级依次递增,直至病人的心率达到亚极量水平。
运动前、运动中及运动后多次进行心电图记录,逐次分析作出判断。
这种方法的主要优点是根据受试者个人情况,达到各自的亚极量负荷,符合运动试验的原理和要求,结果比较可靠。
3、平板运动试验(treadmill test)这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运动负荷试验方法。
让病人在活动的平板上走动,根据所选择的运动方案,仪器自动分级依次递增平板速度及速度以调节负荷量,直到病人心率达到亚极量水平,分析运动前、中、后的心电图变化以判断结果。
近年的研究表明:无论何种运动方案,达到最大耗氧值的最佳运动时间为8~12分钟,延长运动时间并不能增加诊断准确性,强调运动方案的选择应根据不同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
(四)注意事项:(1)运动试验前应描记受检者卧位和立位12导联心电图并测量血压作为对照。
(2)运动中通过监视器对心率、心律及ST-T 改变进行监测,并按预定的方案每3分钟记录心电图和测量血压一次。
在达到预期亚极量负荷后,使预期最大心率保持l~2 分钟再终止运动。
(3)运动终止后,每2分钟记录l次心电图,一般至少观察6分钟。
如果6分钟后ST段缺血性改变仍未恢复到运动前图形,应继续观察至恢复。
下图为运动试验的电极放置部位。
经典的Bruce运动方案和Bruce修订方案见表4-2-1和表4-2-2对年龄较大者亦选用Bruce修订方案。
表4-2-1经典的Bruce方案分级标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级别时间(min)速度(km/h)坡度(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1 3 2.7 102 3 4.0 123 3 5.4 144 3 6.7 165 3 8.0 186 3 8.8 207 3 9.6 2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表4-2-2 Bruce 修订方案分级标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级别时间(min)速度(km/h)坡度(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1 3 2.7 02 3 2.7 53 3 2.7 104 3 4.0 125 3 5.4 146 3 6.7 167 3 8.0 18(五)运动试验的适应证和禁忌证1、适应证:①对不典型胸痛或可疑冠心病病人进行鉴别诊断;②评估冠心病病人的心脏负荷能力;③评价冠心病的药物或手术治疗效果;④进行冠心病易患人群流行病洲在筛选试验。
2、禁忌证:①急性心肌梗塞或心肌梗塞合并室壁瘤;②不隐定型心绞痛;③心力衰竭;④中、重度瓣膜病或先天性心脏病;⑤急性或严重慢性疾病;⑥严重高血压患者;⑦急性心包炎或心肌炎;⑧肺栓塞;⑨严重主动瓣狭窄;⑩严重残疾不能运动者。
病人如无禁忌证,在其进行运动试验时应鼓励病人坚持运动达到适宜的试验终点,即病人心率达到亚极量水平。
但在运动过程中,虽尚未达到适宜的试验终点,而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终止试验:①运动负荷进行性增加而心率反而减慢或血压反而下降者;②出现典型的心绞痛或心电图出现缺血型ST段下降≥0.2V者。
(五)运动试验结果的判断目前国内外较公认的判断踏车或平板运动试验的阳性标准主要为:1、运动中出现典型的心绞痛。
2、运动中心电图出现ST段下斜型或水平型下移≥0.1 Mv,持续时间大于2min.少数病人运动试验中出现ST段抬高(≥0.1mV),如果运动前心电图有病理性Q波者,此ST段抬高主要为室壁运动异常所致;如果运动前病人心电图正常,运动中出现ST段抬高常提示有透壁性心肌缺血,多为某一冠状动脉主干或近端严重狭窄所致。
例如:常见的ST-T改变类型见图4-2-2.图4-2-3为一例运动试验阳性病人的心电图。
注意:在评价运动试验结果时,应特别注意不能将心电图运动试验阳性与冠心病的诊断混为一谈,在流行病学调查中或一贯无胸痛症状而仅仅心电图运动试验阳性者,其意义仅等同于冠心病的一个易患因子,不能作为诊断冠心病的依据。
心电图运动试验假阳性者为数不少。
另一方面运动心电图阴性者不能肯定排除冠心病,应结合临床其他资料进行综合判断。
如何规范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问答(1)1、什么是运动试验?运动试验是一种心脏负荷试验。
许多冠心病患者,尽管冠状动脉扩张的最大储备能力已下降,但在静息状态的心肌耗氧较少,冠状动脉血流量尚可满足心肌对氧的求,无心肌缺血,不发生心绞痛。
严重固定狭窄者心电图可正常。
为揭示已减少的血流量,通过运动,心肌耗氧增加,超过冠状动脉供血能力而诱发心肌缺血表现,辅助临床对心肌缺血作出诊断2.、运动试验的主要适应证是什么?(1)诊断:①确定冠心病的诊断;②胸痛的鉴别诊断;③早期检出无临床症状的冠心病;④确定与运动相关的心律失常;⑤确定运动引起症状的原因;⑥早期检出不稳定心绞痛。
3、运动试验有哪些主要禁忌证?1)绝对禁忌证:①急性心肌梗死5天内;②药物治疗未控制的不稳定心绞痛;③引起症状或血流动力学碍的未控制的心律失常;④有症状的严重主动脉瓣狭窄;⑤未控制的有症状的心力衰竭;⑥急性肺栓塞;⑦急性心肌炎或心包炎;⑧急性主动脉夹层。
(2)相对禁忌证:①冠状动脉左主干狭窄;②中度狭窄的心脏瓣膜病;③电解质异常;④严重的高血压(收缩压>200m啪及(或)舒张压>110m的);⑤肥厚梗阻性心肌病及其他形式的流出道梗阻;⑥导致不能充分运动的身心碍;⑦高度房室阻滞。
如何规范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问答(2)4.终止运动试验的指征有哪些?(1)绝对指征:①随运动负荷的增加收缩压较基线水平下降>10mmHg的,伴随其他缺血证据;②中重度心绞痛;③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共济失调、头晕、接近晕厥;④灌注不良的征象:发绀、苍白;⑤出现影响监测BCG及收缩压的技术故;⑥受试者拒绝继续运动;⑦持续室性心动过速;⑧无病理性Q波的导联出现ST段抬高≥1.Omm(V1及aVR导联除外)。
(2)相对指征:①随运动负荷的增加收缩压较基线水平下降>10mmHg,不伴随其他缺血证据;②ST段或QRS波的变化如:ST段过度压低(水平或下斜型ST段压低>2mm)或运动诱发的明显电轴偏移;③除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外的其他心律失常如:多形室早、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心脏传导阻滞或心动过缓;④疲乏、气短、耳鸣、腿痉挛;⑤出现束支阻滞或不能与室性心动过速相鉴别的室内阻滞;⑥进行性胸痛;⑦高血压反应(收缩压>250mmHg(或)舒张压>115mmHg)。
5、运动试验有哪些主要并发症?(1)心脏并发症:①缓慢性心律失常(窦性、房室交界性、室性、房室阻滞、心脏骤停);②猝死(室速或室颤);③心肌梗死;④充血性心力衰竭;⑤低血压休克。
(2)非心性并发症:骨骼肌损伤。
(3)其他:严重乏力、头晕、晕厥等。
6、如何减少运动试验并发症?为减少运动试验并发症,应在运动前仔细询问病史及查体并在运动中严密观察病人症状,监测心电图和血压。
严格掌握运动试验禁忌证。
不稳定心绞痛发作后,应至少在患者无静息胸痛发作或其他缺血证据或心力衰竭48-72小时后进行运动试验。
无并发症的急性心肌梗死5-7天后进行运动试验是明智的。
有左室流出道明显梗阻者进行运动试验危险性明显增加。
有选择地让合适的病人进行低水平运动对评价左室流出道梗阻的严重程度很有价值。
未控制的高血压是运动试验的禁忌证。
患者运动前测血压,收缩压≥ 200/110mmHg时应休息15-20分钟后再测血压,如血压仍高,则应推迟运动试验,直至血压良好控制。
运动试验前应准备好抢救措施。
运动试验室应备有急救车、除颤器、必要的心血管抢救用药如治疗快速心律失常、房室阻滞、低血压、持续心绞痛的药品。
对高危患者如评价致命心律失常药物疗效时应建立静脉液路。
抢救丁器设备应定期检查。
预先制定好一旦发生心脏急性事件时的处理方案如病人的转运及进入冠心病监护病房的通道。
如何规范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问答(3)7、运动试验的阳性标准是什么?(1)运动中出现典型心绞痛。
(2)运动中或后即刻心电图出现ST段水平或下斜型下降≥0.1mV,或原有ST段下降者,运动后在原有基础上再下降0.1mV,并持续2分钟以上方逐渐恢复正常。
(3)运动中血压下降:阴性指标:运动已达预计心率,心电图无ST段下降或ST段下降较运动前小于0.1m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