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新闻教育在初期发展时期的特点

合集下载

中国新闻传播学发展史

中国新闻传播学发展史

中国新闻传播学发展史一、引言中国新闻传播学是中国近代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学科之一,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和媒体的兴起,中国新闻传播学逐渐形成并发展壮大。

本文将从中国新闻传播学的起源、发展阶段和主要成就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二、起源中国新闻传播学的起源可追溯到20世纪初。

当时,中国社会正处于动荡的时期,社会变革和媒体发展成为推动新闻传播学兴起的重要因素。

1919年,北京大学成立了中国第一个新闻学系,这标志着中国新闻传播学的正式诞生。

此后,中国新闻传播学逐渐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

三、发展阶段中国新闻传播学的发展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

1. 初期阶段(1919年-1949年)在这一阶段,中国新闻传播学主要关注新闻传播的技术和实践问题。

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新闻报道的规范、新闻编辑的方法和新闻传播的技术手段等方面。

此时的中国新闻传播学还受到西方传媒理论的影响,逐渐形成了一些基本的理论框架。

2. 建国初期阶段(1949年-1978年)在这一阶段,中国新闻传播学受到了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开始强调新闻传播的社会责任和服务大众的功能。

研究重点主要放在新闻舆论工作、宣传思想工作和新闻媒体的组织管理等方面。

同时,中国新闻传播学也开始研究国际传媒理论,与国际学术界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与合作。

3. 改革开放阶段(1978年-2000年)改革开放为中国新闻传播学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在这一阶段,中国新闻传播学从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型,开始关注媒介技术的发展和传播效果的评估。

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媒体融合、传媒产业、新闻媒体经营等方面。

此外,中国新闻传播学也开始关注公共传播、网络传播和国际传播等新兴领域。

4. 当代发展阶段(2000年至今)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新闻传播学面临着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挑战。

在这一阶段,中国新闻传播学开始关注全球媒体环境下的新闻传播问题,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全球传媒治理、跨文化传播和媒介素养等方面。

同时,中国新闻传播学也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国际学界共同研究全球传媒发展的趋势和规律。

1957年至1966年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变化有哪些主要特点?请解释这些特点形成的原因。

1957年至1966年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变化有哪些主要特点?请解释这些特点形成的原因。

1957年至1966年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变化有哪些主要特点?请解释这些特点形成的原因。

1957年至1966年是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重要阶段,其主要特点和形成原因如下:1.思想多元化和辩论风气的兴起:此时期中国社会思潮多元化,出现了一系列关于社会主义建设、国家的发展方向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等方面的辩论。

新闻媒体开始开放一些辩论的空间,舆论环境逐渐开放。

原因:1956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政策导致了思想多元化的出现。

此时,政府鼓励广泛的意见交流和自由辩论,认为这有助于吸收不同的意见并改进决策。

2.社会主义宣传导向的强化: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背景下,新闻媒体的宣传导向逐渐强化,强调党的领导、社会主义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等。

新闻报道更加注重正面宣传,为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广泛的宣传支持。

原因:社会主义建设需要面对许多挑战和困难,为了团结全国人民、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新闻媒体强调宣传导向,以凝聚人心和激发民众的积极性。

3.战备和政治运动的影响:在这一时期,中国面临着国内外的安全威胁,加强战备成为重要任务。

政治运动如"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等对新闻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新闻报道偏向于宣传政府政策、夸大成就,部分时期没有提供客观准确的信息。

原因:面对外部威胁和内部政治动荡,政府强调团结一致和集体行动,新闻媒体被用作宣传国家战备和政治运动的工具。

这导致了新闻报道中的信息失真和宣传偏向。

4.领导层对新闻媒体的直接控制:在这段时期,中国共产党对新闻事业的控制权更加强化。

新闻媒体的领导权被集中在中央领导层,党的领导被强调,对新闻报道的指导和管理更为严格。

原因:为了确保新闻媒体的正确舆论导向和服务于党和政府的宣传工作,党和政府加强了对新闻媒体的直接控制,以确保新闻报道符合党的政治要求和社会主义价值观。

总而言之,1957年至1966年期间,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经历了思想多元化的兴起、社会主义宣传导向的强化、战备和政治运动的影响,以及领导层对新闻媒体的直接控制等主要特点。

新闻学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新闻学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新闻学的发展历程与现状新闻学是一门研究新闻传播和新闻媒介的学科,它以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为研究对象,探讨新闻的制作、传播和接受过程,以及新闻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

本文将从新闻学的发展历程和现状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新闻学的发展历程新闻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但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的出现可以追溯到19世纪。

下面将介绍新闻学发展的几个主要阶段:1. 早期新闻学(19世纪初-20世纪初)早期新闻学主要集中在新闻媒体本身的发展和新闻报道的技巧方面。

在这个时期,新闻学主要是新闻业工作者的经验总结和实践积累,缺乏系统性的理论研究。

2. 学科建立与发展(20世纪20年代-50年代)20世纪20年代,新闻学成为高等院校的一门学科,并开始进行系统的研究和教学。

随后,新闻学分为新闻报道学、新闻编辑学、新闻评论学等不同的专业分支。

3. 传播学转向(20世纪60年代-80年代)20世纪60年代开始,传播学不断崭露头角,并逐渐成为新闻学的重要分支。

传播学以媒介效果和传播效果为研究焦点,探讨了新闻传播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4. 新闻学的多元化与全球化(20世纪90年代至今)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和全球化的进程,新闻学变得更加多元化和全球化。

互联网技术对新闻业造成了巨大冲击,媒体形式和新闻传播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全球化背景下,新闻学开始关注跨文化的新闻传播问题。

二、新闻学的现状目前,新闻学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新闻传播原理、新闻写作与编辑、新闻伦理与职业规范、传媒管理等多个方面。

以下将从研究领域、教育培养和实践应用三个方面介绍新闻学的现状。

1. 研究领域新闻学的研究领域非常广泛,包括新闻传播理论、新闻史、新闻伦理、新闻写作、媒介效果研究、数字新闻等。

研究者探讨新闻传播的规律性和影响力,提出并发展了一系列理论和方法。

2. 教育培养新闻学在高校开设了本科、硕士和博士等多个层次的教育培养项目。

培养目标既包括理论研究型人才,也包括媒体实践型人才。

新闻专业发展历程简述

新闻专业发展历程简述

新闻专业发展历程简述新闻专业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中经历了许多变革和创新。

从20世纪初的报纸时代到现在的互联网时代,新闻业已经不再是以传统媒体为主导,而是融合了多种媒介和技术,呈现出多样化的形式和内容。

下面简要概述了新闻专业的发展历程。

20世纪初,新闻业主要通过报纸这一传统媒体进行信息传播。

当时,报纸是公众获取新闻和信息的主要途径,新闻专业也以培养报纸记者为主要任务。

随着技术的进步,电台和电视的出现使得新闻传播具备了更广泛的覆盖面和更强的传播能力。

20世纪中叶,新闻专业开始面临一系列挑战和变革。

电脑技术的发展使得新闻编辑和排版工作变得更加高效和便捷,也带来了网站和社交媒体这些新的信息传播渠道的出现。

这使得新闻工作者需要具备更加全面和多元化的技能,如在线编辑、社交媒体管理和多媒体报道等。

同时,新闻业也面临着来自互联网的挑战,许多传统报纸和电视台在互联网冲击下陷入了困境。

进入21世纪,互联网时代给新闻专业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使得公众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新闻信息,各种新的新闻媒体和应用也层出不穷。

新闻专业开始强调数字化能力和数据分析,培养了一批精通新媒体和网络传播的新闻从业人员。

同时,互联网时代也带来了信息媒体和社交媒体乱象的问题,新闻专业迫切需要担负起信息监督和传播道德的责任。

当前,新闻专业面临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新技术的挑战和机遇。

人工智能的应用让新闻获取、整理、编辑和推送等环节实现了自动化和智能化,大数据的使用使得新闻报道可以更加精准和个性化。

同时,虚假信息和信息泛滥的问题也给新闻专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新闻从业人员需要具备对新技术的了解和运用能力,同时也需要具备良好的道德和职业操守,才能维护新闻行业的公信力和社会责任。

总的来说,新闻专业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中经历了由传统媒体到数字媒体、由新闻专业到多媒体、由线下传播到互联网传播和由人工操作到智能化的变革。

新闻专业的发展历程充分展示了技术的进步对新闻行业的巨大影响和推动作用,同时也提醒新闻人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和适应这个变化的时代。

论中国新闻学的启蒙和创立

论中国新闻学的启蒙和创立

论中国新闻学的启蒙和创立中国新闻学的启蒙和创立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事件之一,它标志着中国在传统的思维模式下开始拥抱现代化、迈向国际化的时代。

中国新闻学的启蒙是从西方传来的新思想、新观念和新方法,主要是通过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等历史事件引入中国。

这些事件让中国人开始意识到,传统的思维模式和书本教育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开始拥抱科学、人权和民主的观念。

新时代需要新的知识体系和思考方式,其中包括新闻学,它被视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种学科。

在中国新闻学创立之前,中国的新闻传播主要依赖于口耳相传和官方发布。

新闻报道往往是政治宣传和民众情感的宣泄,缺乏独立性和客观性。

西方新闻学作为一门新的学科,在学科内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突破,这些西方学说的思想渗透到中国,为中国新闻学的创立提供了基础。

20世纪初,公共舆论稳步发展。

在这个时期,一些有识之士开始对西方学说进行研究和吸收。

其中,田汉被称为中国现代新闻学的奠基人和先驱,他的新闻著作《笔札》、《新闻学初探》等为中国新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同时,中国也逐渐拥抱西方的新闻设备和技术,诞生了中国第一家现代报纸《大公报》。

1929年,国立北平大学(今天的北京大学)成立了国内第一个新闻系,标志着中国新闻学正式建立。

在这个时期,新闻学界出现了一批杰出的学者,如章太炎、瞿秋白、毛泽东、周恩来等,他们在新闻思想、新闻经济和新闻法律方面都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为中国的新闻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在以后的时间内,中国的新闻学取得了许多的进步和发展,也由此诞生了一批新闻宣传的代表作品,如钱钟书的《围城》、巴金的《家》、张爱玲的《色,戒》等等,这些代表作为中国新闻学的发展注入了不可替代的经验和过程。

总体来看,中国新闻学的启蒙和创立是中国现代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之一,它不仅标志着中国新闻传媒由传统向现代转变,更意味着中国的未来将是吸收先进外国思想的成果,大力迈向现代化、国际化的未来。

论中国新闻学的启蒙和创立

论中国新闻学的启蒙和创立

论中国新闻学的启蒙和创立论中国新闻学的启蒙和创立现代新闻学在中国经历了启蒙和创立两个阶段。

这两个阶段有紧密的联系,但在观念体系上又有相当的差异。

本文试对这个问题作一阐述。

如果用一句话来表达中国新闻学启蒙者们对新闻学的基本认识,那么梁启超所讲的“报馆有益于国事”是最恰当不过了。

那个时期的新闻学启蒙者,无论在具体的政治观点上有多大的分歧,儒家传统中的实用理性,始终是他们从事新闻学启蒙的出发点和归宿。

市场经济、自由理性、现代社会对精神交往的普遍需求等等问题,在他们的论述中或是空白,或是完全以中国的方式来理解。

西方传教士创办的报刊在中国沿海城市出现以后,国人很自然地用中国的眼光看待这些外来事物。

与这些事物最相近的是邸报,但邸报单纯上对下的作用,新闻学启蒙者们是不满意的,于是又想到了太古采风、谤木谏鼓之类可以通上下的古训。

在他们的思维所能容纳的范围内,虽然所有人都认识到现代报纸“去塞求通”的作用,但在一个“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国度里,它的具体运用仅可以达到“通上下”这一点。

国人最早论证报纸意义的文献是上个世纪60年代洪仁干的《资政新篇》。

他企图给太平天国革命提示一条摆脱旧的羁绊的新路。

29条改革建议中,其中一条便是“准卖新闻篇”。

他写道:“要自大至小,由上而下,权归于一,内外适均而敷于众也,又由众下达而上位,则上下情通,中无壅塞弄弊者,莫善于准卖新闻篇或设暗柜也。

”(新闻篇即报纸,暗柜即意见箱)洪仁干并非没有谈到现代报纸其他方面“通”的作用,但现实政治的需要和传统的上下为序的意识,终于使他把“准卖新闻篇”的作用归结到“通上下”、“以资圣鉴”这一中国社会的交往模式上。

尽管政见不同,被清政府赏识的洋务商人对现代报纸的认识与洪仁干却是一致的。

郑观应在他的《日报》中吁请清政府广设日报,他这样写道:“日报馆每日所出新闻,必以一纸邮寄京师,上呈御览。

其有志切民生、不惮指陈、持论公平、言可施行者,天子则赐以匾额,以旌直言。

中国建国时期的新闻媒体和新闻自由

中国建国时期的新闻媒体和新闻自由

中国建国时期的新闻媒体和新闻自由在中国建国时期,新闻媒体起到了促进革命进程以及塑造国家形象的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政治形势的特殊性,新闻自由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限制。

本文将探讨中国建国时期的新闻媒体发展,并研究新闻自由的局限性。

一、新闻媒体的发展1.宣传革命理念在中国建国初期,新闻媒体充当了宣传革命理念的重要角色。

通过宣传党的政策和指导思想,媒体帮助人们从根本上改变旧的观念和思想,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人民日报》等党报成为党和政府传递消息的重要工具,为人们提供了及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信息。

2.弘扬中国价值观新闻媒体在中国建国时期也扮演了弘扬中国价值观的角色。

通过报道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伟大历史,媒体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情怀,增强了民族凝聚力。

此外,新闻媒体还宣传了新中国的先进事迹和英雄人物,鼓舞了人们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3.传递信息和改善生活中国建国时期的新闻媒体致力于向广大人民传递丰富的信息,提高社会公众的素质。

媒体报道了国内外的新闻事件,宣传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以及计划经济的成就,帮助人们了解国家现状,获得新知识。

此外,新闻媒体还致力于改善人民的生活,引导大众关注生活质量的提升,推动社会公正和经济发展。

二、新闻自由的局限性尽管中国建国时期的新闻媒体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其在新闻自由方面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1.政府控制在中国的社会主义体制下,新闻媒体受到政府的严格控制。

中央政府直接或间接控制着所有的报纸、电视台和广播电台,审查并干预各种新闻报道。

这种政府控制限制了新闻媒体的独立性和客观性,使其无法真实地反映社会现实和问题。

2.宣传目的中国在建国初期处于革命时代,新闻媒体主要是为了传递政府宣传的革命理念和政策。

因此,一些报道更加偏向于光鲜的一面,对于社会上的问题和负面消息往往局限于报道。

这种宣传性质限制了媒体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3.限制异见声音在中国建国时期,新闻媒体对于异见声音的容忍度相对较低。

一些批评或质疑政府的声音往往被打压或忽视。

论中国近代新闻事业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

论中国近代新闻事业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

在我国近代历史中,新闻事业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重要的历史阶段。

这三个阶段分别是嘉庆至光绪年间的新闻萌芽阶段、民国时期的新闻兴起阶段以及新我国成立后的新闻蓬勃发展阶段。

这三个阶段的发展轨迹和特点各不相同,但都对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一、新闻萌芽阶段(嘉庆至光绪年间)在清朝嘉庆至光绪年间,我国新闻事业进入了萌芽阶段。

这一时期,我国的新闻事业处于起步阶段,虽然在这段时期出现了一些传播文字信息的新型机构,如“上海申报”,但新闻传播的范围相对较窄,报刊发行数量有限。

由于当时社会制度的限制,新闻机构受到政府的广泛监管,新闻内容受到严格的审查和控制,使得新闻事业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新闻事业的萌芽、传播范围有限、受政府监管。

二、新闻兴起阶段(民国时期)随着清朝的覆灭和民国的建立,我国的新闻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在这个阶段,我国的新闻事业得到了更大程度的发展,出现了一大批新的报刊机构和新闻传媒,如《申报》、《新闻报》等,新闻传播的范围也更加广泛,新闻内容更加多元化。

与此新闻业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行业,新闻工作者开始形成自己的专业化团体,新闻职业化程度有了明显提高。

然而,受社会动荡和政治因素的影响,新闻媒体在这一时期仍然受到一定的政治干预和限制。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新闻事业的兴起、传播范围扩大、专业化程度提高、受政治干预。

三、新闻蓬勃发展阶段(新我国成立后)新我国成立后,我国的新闻事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

在这个阶段,我国的新闻事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新闻传媒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新闻报道的形式和内容也更加多样化和丰富。

与此新闻媒体开始逐渐摆脱政府的严格控制,新闻工作者有了更大程度的和报道空间,新闻业的职业化水平大幅提高。

新闻科技的发展也为新闻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新闻传播的速度和范围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新闻事业蓬勃发展、传播范围广泛、、专业化程度高、技术支持充足。

从这三个历史阶段来看,我国新闻事业从萌芽阶段逐步发展到兴起阶段,最终走向蓬勃发展阶段。

论中国近代新闻事业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

论中国近代新闻事业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

论中国近代新闻事业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导言】中国近代新闻事业的发展经历了多个历史阶段,每个阶段都在不同的政治、社会和经济背景下呈现出独特的特点和发展动力。

通过对这些历史阶段的全面评估,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近代新闻事业的发展轨迹和演变规律。

在本文中,我们将系统地探讨中国近代新闻事业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并对每个阶段的特点、影响和发展趋势进行深入分析,希望能为读者提供一份有价值的文章。

一、鸦片战争后的新闻事业蓬勃发展阶段1. 在这一阶段,中国近代新闻事业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蓬勃发展,受到了洋务运动的积极推动。

2. 近代报纸的出现:洋务派的倡导者们开始引进西方的印刷技术和新闻观念,鼓励中国近代报纸的兴起。

3. 主要特点:这一阶段的新闻事业具有鲜明的民族主义色彩,大量的民族资本家和政治家开始办报刊,积极宣传民族独立和自力更生的思想。

4. 影响:这一阶段的新闻事业为中国近代国家主权和民族自尊心的觉醒做出了重要贡献,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变革和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二、民国时期的新闻事业转型发展阶段1. 新闻事业的成熟阶段:民国时期,中国近代新闻事业经历了由蓬勃发展到成熟发展的转型阶段,新闻产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壮大。

2. 政治局势的变动:在这一时期,中国的政治局势动荡不安,新闻事业也受到了政治因素的极大影响,新闻观念和新闻监管制度出现了较大变化。

3. 新闻事业的多元发展:在这一阶段,中国的新闻事业开始出现了多种形式的传媒,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等,这不仅极大地丰富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也为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提供了强大的信息支持。

4. 影响:这一阶段的新闻事业进一步扩大了舆论自由的空间,推动了社会思想和文化的开放,为中国近代社会的多元化和现代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闻事业现代化发展阶段1. 对外开放的背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步走出了封闭和落后的局面,新闻事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2. 新闻业态的多元化:在这一阶段,新闻事业进一步多元化,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并存,如传统报纸、电视、广播与新兴的互联网媒体、移动媒体等,这种多元化的发展模式为中国近代新闻事业的现代化发展打开了新的空间。

中国的新闻发展历程

中国的新闻发展历程

中国的新闻发展历程中国的新闻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250年的夏朝,当时的中国已经有了颇具规模的新闻机构。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新闻发展逐渐成为一个充满挑战和变革的过程。

早期中国的新闻通常通过宣讲者口头传播,同时书面新闻也在这个时代开始出现。

封建社会的早期,新闻通常被政府机构用来宣传和维稳。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新闻发展开始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改变。

19世纪,西方新闻在中国开始传播,这是中国新闻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

在列强的侵略和中国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的背景下,一些传教士和西方商人开始设立报纸,为中国人民提供新的思想和信息。

这些报纸成为了新闻发展的先锋和催化剂。

20世纪初,中国的新闻发展迎来了重大变革。

这个时代的新闻业非常活跃,新闻机构和报纸数量急剧增加。

新闻机构成为了舆论的重要阵地,并且他们开始发起抗议和社会运动。

《新民报》、《大公报》等一系列报纸成为中国的知识分子和民众反对封建制度的重要力量。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新闻发展迎来了一个新时期。

新的政权对新闻业进行了全面改革,实行了新闻出版的统一管理,并强调新闻的政治性和宣传性,把媒体视为意识形态的工具。

这一时期,中国的媒体绝大多数被国有化,新闻被用来弘扬社会主义思想和宣传党和政府的政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新闻发展又经历了一次重大的改变。

1978年,中国推行改革开放政策,开始引入市场经济和外资。

在这个新的背景下,新闻业也逐渐向市场化和商业化转型。

国有媒体开始面对来自社会的竞争,并加强了对报道的调查和独立性的要求。

同时,互联网的普及也为中国的新闻发展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网络媒体和社交媒体逐渐成为中国人获取新闻和信息的重要渠道。

然而,中国的新闻发展历程也面临一些挑战和困境。

在政治上,中国的新闻媒体仍然受到政府的严格控制和审查。

言论自由和新闻报道的独立性依然受限,被认为是对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威胁。

此外,新闻媒体的商业化也增加了媒体的集中化和商业利益的干扰,可能导致报道的失去客观性和公正性。

最新-当前中国新闻传播学学科发展的特点与问题 精品

最新-当前中国新闻传播学学科发展的特点与问题 精品

当前中国新闻传播学学科发展的特点与问题内容提要该文在简单回顾中国新闻传播研究的历史进程后,重点阐述了中国新闻传播学进入多角度学术化发展阶段1992年至今的十个标志性情况,分析了近年自然形成的四方面的话题。

文章最后,谈到新闻传播学研究中存在的五个问题。

作者认为,传播现象贯穿于与人类相关的一切事物和活动中,各个学科都面临着从本学科角度出发的各自的传播问题。

现在尽管在学科管理上还有新闻学、传播学的区分,但新闻学和传播学的融合已是现实,新闻传播学进入各个学科或借鉴其他学科而丰富自身,也成为趋势。

,"-"1992,,,新闻传播学的历史相对年轻,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新闻学在德国和美国形成学科,20世纪40年代传播学在美国形成学科。

新闻学在中国作为一门学科,以及中国新闻学教育的开端,通常以1918年10月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的成立作为标志;而1978年7月复旦大学新闻系的刊物《外国新闻事业资料》首次公开介绍传播学,通常被视为中国传播学研究的起点。

现在新闻传播学在我国列为一级学科,下设新闻学、传播学两个二级学科。

新闻学形成学科之际,世界工业化国家的传媒业已经完成从政党报刊时期向商业报刊时期的转变。

中国的新闻学研究起步较早,但是中国传媒业的发展尚主要处于政党报刊时期,因而从新闻与政治的角度研究新闻传播,自康梁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到共产党,一脉相承,形成强大的政治政党新闻学的研究传统;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形成的学术新闻学的传统,除了在那个短暂的时期较为彰显外,基本处于附属地位。

传播学自70年代末引入后,多次被批判为要害是否定阶级斗争;90年代初以后,传播学的研究获得了较快的发展。

新闻是信息的一大类别,新闻和新闻的传受是新闻学的逻辑生长点;而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是广义的信息和信息交流现象。

两门背景不同但有密切联系的学科的交融,适应了社会信息化的现实,打开了研究的广阔思路。

信息交流渗透到人类的一切活动之中,是形成人类关系的材料,是流经人类全部历史的水流,延伸着人类的感觉。

我国新闻教育的发展及其特点

我国新闻教育的发展及其特点
我 国 新 闻教 育 业 的发 展 历 程 ( 一 )新 中国成立之前 的新 闻教育 。最早 的新 闻教育 开 始于 2 0世 纪初 ,当时报 刊 已发展成 熟且新 闻教育 的办学 和 研 究T作已备受 瞩 目。当时 , 北京大学成立了新闻学研究会 , 开始了公开并系统的讲授新闻学专业 ,也称之为我 国报业教 育开端 。至 2 0 世纪 的 2 0年代 ,我 国高校成立 了新 闻专业 的 共有 1 2 所 ,开设 的课程 将近 5 0门 ,几乎涉及新 闻学各方 面 的业务 。当时较 为著 名 的几 所新 闻 院系包括 : ( 1)1 9 2 4年 由美 国密苏 里新 闻学 院创 办的燕京 大学新 闻系 ,在当时是设 备 完善 的新 闻学校 。( 2 )上海 1 9 2 0年 由美 国人发起 成立 的 圣约翰 大学新 闻系。( 3 )复旦大学成立 的新 闻系经常举 办相 关新 闻学 的讲座 , 成立新闻学讨论小组进行新 闻方 面的研究 。 ( 二 )新 中同成立后 的新 闻教育 。新 中国成立后对 我 国 的新 闻教育 事业做 了进 一步 的改 革 ,主要有一 下几个方 面 : ( 1 )合并和撤销一些新闻院系 ,针对当前的教育背景和社会 需要而新建 了新 闻教育单位 ,包括北京新 闻学校 、中央宣传
青年 与社会
2 0 1 4 年1 月上
第1 期总第5 4 7 期
我 国新闻教育的发展及其特点
李 博
( 武汉职 业技 术学院, 湖北
武汉 4 3 0 0 0 0)
【 摘 要】 随着多媒体传播事业的蓬勃发展和巨大进步, 我国的新闻教育事业也逐步成长,在不到一百年的新闻教育人才
培 养中 ,积极推动 了我 国新 闻行 业的发展 进步 。2 1 世 纪对新 闻行业也发起 了一定的突破 和改革 ,新 闻教 育事业也需要进一 个 全新 的发展阶段来迎接 多媒体行 业的发展需求 ,所 以我国也需要进一 步强化 新闻教育行业的 问题 所在 ,从 根源科 学全 面的促 进 新闻教育事业 的进 步。文章 则有效的分析 了我 国近 百年 以来的新 闻教 育事业的发展历程 ,清晰 明 了的结构梳理和 总结 ,尤 其是 我国新 闻教 育行业存在 的特点及 出现的 问题点 ,对我国新闻教 育行 业有了一定 的科 学认识 。

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历程

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历程

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历程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经历了多个阶段,逐渐从雏形阶段发展到繁荣阶段。

具体来说,这个过程可以分为以下阶段:1. 近代新闻出版事业的兴起:19世纪初,随着印刷技术的进步和知识的广泛传播,新闻出版事业开始逐渐走向大众化和商业化。

第一份中文近代化报刊《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在马六甲创刊,标志着中国近代新闻出版事业的开始。

随后,外国人在华办报活动逐渐增多,以传教为名,入侵中国宣传。

在这个阶段,新闻出版事业的主要特点是外国人在华办报活动的开始,以传教为名,入侵中国宣传。

2. 近代新闻出版事业的繁荣: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和城市化的发展,人们对新闻的需求迅速增长,这使得新闻出版业成为了一个有利可图的行业,吸引了大量的投资者和企业家。

同时,印刷技术的进步使得大规模生产报纸和杂志成为可能,进一步推动了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在这个时期,新闻报道的内容也逐渐从政治和宗教转向了社会、经济和娱乐等方面,更加贴近普通人的生活。

这个阶段的标志性事件是《申报》的创刊,这是中国近代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此后,新闻出版业逐渐走向繁荣,涌现出许多著名的报纸,如《大公报》等。

3. 新闻教育的兴起:在中国近代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过程中,新闻教育也逐渐兴起。

1918年,北大新闻学研究会成立,标志着新闻学这一新兴学科在中国萌芽。

1919年,该学会创办的《新闻周刊》成为中国最早的传播新闻学知识的业务刊物。

至1949年,中国陆续出版新闻学刊物30余种,它们在普及新闻知识、传播新闻学术、辅助新闻教育、指导新闻业务等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总的来说,中国近代新闻出版事业经历了从雏形阶段到繁荣阶段的发展过程,不仅推动了新闻事业的繁荣,还为新闻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这个过程中,新闻出版事业在普及新闻知识、传播新闻学术、辅助新闻教育、指导新闻业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中国近代史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论中国近代新闻事业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

论中国近代新闻事业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

论中国近代新闻事业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一、本文概述《论中国近代新闻事业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这篇文章旨在深入探讨中国近代新闻事业从诞生到逐渐成熟过程中所经历的三个重要历史阶段。

通过对这三个阶段的细致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近代新闻事业在社会变革、政治动荡和技术进步等多重因素影响下的发展轨迹,以及它在推动中国社会进步、信息传播和公共舆论形成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本文将首先对中国近代新闻事业的诞生背景进行概述,揭示其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和社会条件。

接着,文章将重点分析中国近代新闻事业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第一阶段是晚清时期的新闻事业,主要探讨报纸、期刊等新闻媒介的兴起及其对社会变革的影响;第二阶段是民国时期的新闻事业,将关注新闻业在政治斗争和社会变革中的角色,以及新闻法制建设的初步尝试;第三阶段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将分析战争时期新闻事业如何成为舆论战的重要武器,以及新闻业在推动民族解放和社会进步中的积极作用。

通过对这三个历史阶段的梳理和分析,本文旨在揭示中国近代新闻事业发展的内在逻辑和历史规律,为今天的新闻事业提供历史借鉴和启示。

本文也期望能够引起更多学者和从业者对中国近代新闻事业的关注和研究,共同推动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和社会进步。

二、第一阶段:晚清时期的新闻事业(1840-1911年)晚清时期,中国的新闻事业开始崭露头角,这一阶段的新闻事业主要以外国人在华创办的报刊为主,同时也有一些中国人自办的报刊。

这一时期的新闻事业,受到了外国列强的侵略、清政府的腐败以及民族危机的加深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呈现出一种复杂而多元的发展态势。

随着鸦片战争的爆发,外国列强纷纷在中国设立租界,并在租界内创办了大量的报刊。

这些报刊以传播西方文化和价值观为主要目的,同时也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中,以《申报》《字林西报》等为代表的报刊,以其丰富的新闻内容、独特的报道视角和先进的印刷技术,吸引了大量的读者,成为了当时中国新闻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简要评述我国新闻学研究和新闻教育的开端。

简要评述我国新闻学研究和新闻教育的开端。

简要评述我国新闻学研究和新闻教育的开端。

我国新闻学研究和新闻教育的开端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的五四时期,这一时期见证了中国新闻学的起步和发展。

以下是对新闻学研究和新闻教育开端的简要评述:
新闻学研究的开端:在五四时期,随着思想解放和现代化观念的兴起,中国的新闻学研究开始崭露头角。

陈独秀、胡适等知识分子在新创办的报刊中开始探讨新闻的责任、价值和作用,提出了批判性和现代性的观点。

尤其是《新青年》杂志对思想、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报道与评论,为新闻学研究打下了坚实基础。

新闻教育的开端:早期的新闻教育主要是在创办的报刊中进行,陈独秀、胡适等人通过编辑文章和培训编辑人员的方式进行新闻教育,提高他们的新闻素养和业务水平。

1924年,瞿秋白与陈独秀共同发起创办了中国第一家新闻学校,即创办了国内第一所提供系统化新闻学教育的机构,从而开启了新闻教育的正式历程。

这些开端为新闻学研究和新闻教育在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后来,新闻学的研究领域不断扩展,涵盖了新闻管理、传媒法律、媒介技术等多个方面;新闻教育也不断发展,建立了新闻学院、新闻系等专门的教育机构,培养了大批新闻从业人员和学者,推动了中国的新闻事业的进步和发展。

新闻传播学在中国的发展

新闻传播学在中国的发展

新闻传播学在中国的发展
新闻传播学在中国的发展
新闻传播学在中国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发展起来,经历了以下阶段:
1.起步阶段(50~60年代)
在新中国成立后,出现了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热潮,同时也
涌现出了一批对现代文化和传播研究感兴趣的学者,这为新闻传播学
在中国的起步奠定了基础。

2.整合阶段(70~80年代)
在文革期间,新闻传播学遭受了严重的打击和批判,但是在1978年
“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下,新闻传播学开始了整合和发展。

这一时期,学者们开始研究西方传媒理论,将其运用到中国的传媒实践中。

3.巩固阶段(90年代初至今)
进入90年代,新闻传播学开始向更深层次和更广泛领域的研究发展。

同时,随着移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出现,新闻传播学也开始关注新
的传媒形态和传播途径。

新闻传播学的研究重点:
1.媒介产业与媒介生态
研究媒介产业和市场、媒介融合、全媒体等话题。

同时,也需要关注
如何保障公共利益,如何推动传媒繁荣发展。

2.受众研究
研究受众的需求、态度、价值观、行为等,以便更好地调整传播策略,改善媒体内容。

3.新闻伦理与新闻责任
研究新闻的关键价值、社会监督作用以及新闻行业的职业道德与责任。

4.政治传播
研究政治传播的内容、形式、策略、效果等,以及探讨政治信息传播
的困境和对策。

总的来说,新闻传播学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起步、整合和巩固三个阶段,同时也明确了研究重点,为中国的传媒发展和创新提供了重要的
理论和方法支持。

我国新闻教育的发展及其特点

我国新闻教育的发展及其特点

我国新闻教育的发展及其特点作者:李博来源:《青年与社会》2014年第01期【摘要】随着多媒体传播事业的蓬勃发展和巨大进步,我国的新闻教育事业也逐步成长,在不到一百年的新闻教育人才培养中,积极推动了我国新闻行业的发展进步。

21世纪对新闻行业也发起了一定的突破和改革,新闻教育事业也需要进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来迎接多媒体行业的发展需求,所以我国也需要进一步强化新闻教育行业的问题所在,从根源科学全面的促进新闻教育事业的进步。

文章则有效的分析了我国近百年以来的新闻教育事业的发展历程,清晰明了的结构梳理和总结,尤其是我国新闻教育行业存在的特点及出现的问题点,对我国新闻教育行业有了一定的科学认识。

【关键词】新闻教育;发展历程;基本特点;问题现状对于我国的新闻教育行业,可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分隔点,将其分为两个发展阶段。

首先,新中国成立之前,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状态下的我国新闻教育行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当时并没有一定良好的成长环境,其发展处处遇到困难。

其次,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尤其是在进入20世纪80年代,我国新闻教育行业发展迅速,新闻教育院校纷纷成立,师资力量和教学设备逐步完善,可以说新闻教育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重视。

本文针对我国的新闻教育事业基本特色和其发展历程进行充分梳理,总结了目前我国教育事业存在的问题点。

一、我国新闻教育业的发展历程(一)新中国成立之前的新闻教育。

最早的新闻教育开始于20世纪初,当时报刊已发展成熟且新闻教育的办学和研究工作已备受瞩目。

当时,北京大学成立了新闻学研究会,开始了公开并系统的讲授新闻学专业,也称之为我国报业教育开端。

至20世纪的20年代,我国高校成立了新闻专业的共有12所,开设的课程将近50门,几乎涉及新闻学各方面的业务。

当时较为著名的几所新闻院系包括:(1)1924年由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创办的燕京大学新闻系,在当时是设备完善的新闻学校。

(2)上海1920年由美国人发起成立的圣约翰大学新闻系。

中国新闻教育发展史

中国新闻教育发展史

新闻教育创立前后的基本概况
1918年到1927年为中国新闻教育的创立时期。五四运动以后,在教育上,为 解决中国的各类社会问题和教育自身的发展问题,各种门类的教育学科不断出 现和系统发展。 从1920年到北伐战争前的六七年间,是中国新闻教育的初创时期。
1920年上海圣约翰大学率先成立报学系,标志着中国高等学校正规新闻教育 的开始。前此两年,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成立并在政治系开设新闻选修课, 则是它的先声。 辛亥革命之后民国初建,《临时约法》规定人民有言论的自由。一时新办报纸 如雨后春笋,大为大观,新闻教育也开始发展壮大起来。
中国新闻教育事业兴起的背景
一、中国近代新闻事业的产生与发展为中国新闻教育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二、中国近代教育体系的初步构建为中国新闻教育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三、新文化运动对中国新闻教育的催生。
1915年9月15日,《新青年》在上海创刊,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中国的新闻教 育在这场运动的促动下加速了它由孕育到分娩的过程。
中国新闻教育发展史
目录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01
中国新闻教育事业兴起的背景 新闻教育创立前后的基本概况 中国新闻教育的初步发展 中国新闻教育事业的调整发展阶段 新闻教育事业的灾难时期 新闻教育事业的复苏和热潮 中国新闻事业的繁荣 新世纪下中国新闻教育的机遇
02 03
04 05 06 07 08
中国新闻教育事业的产生
• 中国新闻教育以1918年 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 的成立为标志。 • 校长:蔡元培 • 宗旨:灌输新闻知识, 培养新闻人才
四、抗战胜利后,为了适应新闻事业发展的需要,又相继在国民党统治区和解 放区新创办了十四所新闻系科和院校,两项加起来,这一阶段一共创办了33所 新闻系和院校,超过了以往的总和。

国内新闻教育发展历程及特点

国内新闻教育发展历程及特点

国内新闻教育发展历程及特点
夏文津;郭代军
【期刊名称】《新闻知识》
【年(卷),期】2008(000)008
【摘要】@@ 我国大学新闻教育与国内大的新闻环境联袂而动,虽然距今不到百年的历史,但也培养了众多的专门人才,为推动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总页数】3页(P78-80)
【作者】夏文津;郭代军
【作者单位】江西赣南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
【相关文献】
1.三螺旋视角下美国创业教育的
发展历程、特点与启示 [J], 郭连锋;董彦艳;元伟霞;周倩
2.英格兰新教师入职教育制度:发展历程、运行环节与特点分析 [J], 钱冰洁
3.日本在线教育:发展历程、特点、瓶颈与对我国的启示 [J], 李和中;石靖
4.中国共产党百年职业教育思想:发展历程、基本特点及历史经验 [J], 王婧;高军
5.先秦至秦代成人教育教材的发展历程、特点及启示
——以儒家经典教材为例 [J], 李攀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中国新闻教育在初期发展时期的特点
——以燕京大学新闻系为例
摘要:中国近代新闻教育产生后,按照其发展历程进行历史分期,从前至后可分为八个阶段。

本文主要叙述以燕京大学新闻系的特点,来展现中国新闻教育在初期发展时期的特点。

中国新闻教育能出现今天的繁荣局面,是各个不同时期新闻教育发展积淀的结果,是新闻教育界数代人努力奋斗的结果,是新闻教育作为一门学科不断自我完善的结果,是新闻教育顺应和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结果。

关键词:中国新闻教育;初期;特点;燕京大学新闻系
新闻教育的兴起时间最早可以追溯到 1912 年,这一年中国报界俱进会首次提设立新闻教育机构,引发了社会对新闻教育的关注。

其中燕京大学就是初创时期新闻教育的代表。

作为中国最早创办新闻教育的高等院校之一,燕京大学创立于1916年。

1924年,燕京大学新闻系成立后因其先进的教学理念和高质量的人才培养,确立其在民国新闻教育中的地位,被称为中国大学新闻教育的“最优秀者”,堪称这一时期中国新闻教育的典范。

与初创时期的其它新闻院系相比,燕京大学新闻系不仅在教学诸方面有一定的优势,新闻教育坚持的时间也长,这一切使该系成为了初创时期的代表院系之一。

一、燕京大学新闻系的发展特点
(一)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并重。

燕京大学新闻教育重视培养学生具有“专精”与“广博”的知识结构。

燕京大学新闻系成立之初就提出:“培养报界人才,授予广博之专门技能。

其他与报业有切近关系之学识,亦莫不因时施教,俾学生得分途发展,各尽所长。

”强调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并重,力求将两者融合贯通,协调发展。

所谓“专精”,核心是强调通过新闻专业教育,培养学生掌握熟练的新闻技能,精通新闻业务。

在教学实践中,燕京大学新闻系极为注重对学生采、写、编、评的新闻业务训练。

在专业教育之外,燕京大学新闻系将通识教育纳入课程体系,实现了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并重发展。

新闻工作的复杂性要求从业者仅具有专业知识是不够的,还应掌握更多的“杂学”。

蔡元培曾指出:“外国新闻……即普通纪事如旅行、探险、营业犯罪、政闻、战报等栏目,无不与地理、历史、经济、法律、政治、社会学有关……根据是等科学应用于新闻界之特别经验,是以有新闻学”,强调综合学科背景对于新闻工作的重要。

为此,燕京大学新闻系确立了“重视与报学有关系之学科”的人才培养方针。

(二)重视实践训练的职业化培养模式。

如果仅注重专业的书本教育,却缺乏实践技能的锻炼机会,新闻专业学生仍难以适应新闻工作的需要。

燕京大学新闻教育的突出特点,就是将实习作为教学的重要环节,推行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培养原则。

燕京大学新闻系将实习分为三种。

(1)课内实习,讲授课程过程中让学生接受采、写、编、评的训练。

(2)报纸编辑管理的校内实习。

培养领袖人才的精英教育理念。

如果仅仅注重技能职业训练,却忽视对新闻人才的道德塑造,那么大学新闻教育就只能停留在“读书只为稻粱谋”的低级层面。

新闻机构乃社会之公器,从业者的道德水平、思想境界对整个社会有巨大影响力。

燕京大学新闻系成立之初即提出“新闻教育对中国将来的发展有重大关系”,
教育目的除了“职业训练外,还要注意人格培养”。

(三)培养领袖人才的精英教育理念。

如果仅仅注重技能职业训练,却忽视对新闻人才的道德塑造,那么大学新闻教育就只能停留在“读书只为稻粱谋”的低级层面。

1934年~ 1937年,梁士纯担任系主任期间,进一步提出燕京大学新闻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新闻行业德才兼备的“领袖”人才。

他认为:“今日中国报界所缺乏的不只是新闻人才而已,其最重大的缺陷还是领袖人才:有远见、有魄力、有主张、有伟大天才的人才。


(四)开放多元的办学环境。

燕京大学的创办是中西文化交流的产物。

作为一所具有美国背景的教会大学,该校确立了兼容并包的文化传统。

受此影响,新闻系在办学中也鼓励学术自由交流,形成多元文化和谐发展的教学氛围。

该系仿照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每年举行新闻学交流年会和讨论周的做法,定期邀请国内报界名流参加新闻讨论会。

燕京大学新闻系开放的教学理念,还体现在教师身份的多元构成上。

据统计,1932年- 1933年间,该系共有兼职和专职教师11人,其中90%具有外校学缘。

其中,出身密苏里大学新闻系的教师有6位,占全部教师的55%。

其余分别毕业于日本法政大学、北洋大学、岭南大学等知名学府。

当时,中国的新闻教育虽“始具雏形,然大都简陋”。

即使“处于优越地位”的燕京大学新闻教育也曾多次因缺乏资金而面临停办的窘境。

在困难的环境中,燕大学新闻系能不断壮大办学规模,保证教学质量实属不易。

作为民国年间新闻教育领域发展最好的学校之一,燕京大学为中国培养了大批优秀新闻人才。

二、新闻教育发展初期的特点
在新闻教育发展初期,当然不止燕京大学这一个大学有着新闻系,它们在动荡的社会当中,涌现出蓬勃的生机,它们一般拥有如下特点:
(1)办学层次增多。

社会虽然在动荡之中,但新闻教育还是在发展。

这一时期不仅有正规的新闻教育,也出现了短期培训,函授,夜大等多种教育层次。

共有新闻机构58家,其中属于大学本科性质的22家,属于大专性质的16家,这两部分加起来共有38家,占总数的70%左右,是新闻教育中的主要部分,。

此外,属中专性质的3家。

后面这几部分占的比例虽然不大但却满足了各种学历的社会人士接受新闻教育的需要,在职新闻工作者充实提高的需要以及新闻工作单位对各种类型和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的需要。

(2)办学地点集中,特别是上海、南京、北京、广州、重庆五大城市。

(3)以复旦大学新闻系的创立和发展为标志,中国新闻教育逐步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

在此之前,中国新闻教育受美国的影响较大,前期创办的燕京大学,圣约翰大学等较有名气的学校,不是美国教会所办,就是由美籍老师主持主讲。

复旦大学新闻系则是完全由中国人自己创办和发展起来的,新闻教育既借鉴历史经验教训又善于接纳国外的先进理念,很好的结合中国的实际,在理论与实践中均取得一定的突破,逐步建立和完善了自己的新闻教育体系。

(4)新闻教育的理论得到进一步的充实和发展。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进入到新闻教育的行列中来,随着新闻教学与实践的渐次推进,随着人们对新闻教育规律认识和理解的加深,新闻教育的观点趋于明朗,一些新闻教育理论也屡见报章。

一些探讨新闻教育理论的文章的出现,使中国新闻教育有了理论和思想的深度。

(5)党政新闻教育开始出现。

在国民党统治区,有了国民党创办的新闻教育,而共产党的新闻教育也在这一时期起步。

新闻教育带有明显的政治色彩,两党的新闻教育都强调要为政治服务,只不过性质截然不同,党政新闻教育强调新闻教育对学生进行的政治教育,培养学生当好党的政治宣传人员。

初期阶段只是中国新闻教育发展脉络当中的一环,它的发展特点有助于新闻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为中国新闻教育增添色彩。

参考文献:
(1)《中国近代新闻教育发展史研究(1912~1949)》许小明河北大学2015 (2)《实际应用新闻学》邵飘萍北京京报馆1923
(3)《戈公振〈中国报学史〉勘误补遗——厦门大学早期新闻教育考析》毛章清2003
(4)《中国现代新闻史》王洪祥北京新华出版社1997
(5)《中国新闻纪录大全》刘圣清广州广州出版社1998
(6)《中国近代史(1919-1949)》龚书铎主编.北京中华书局2010.
(7)《中国新闻传播学说史》徐培汀重庆出版社 2006年
(8)《聚焦与扫描世纪中国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丁淦林商娜红主编新华出版社 2005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