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专业 应用生态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用生态学复习
名词解释:
1、应用生态学:(18分)
是将理论生态学研究所得到的基本规律和关系应用到生态保护、生态管理和生态建设的实践,使人类社会实践符合自然生态规律,使人和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
2、限制因子:
在众多的生态(环境)因子中,任何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极限,而阻止其生存、生长、繁殖或扩散的因子。
3、生态幅:
是指物种对生态环境适应范围的大小。
4、适应:
指生物在生存竞争中适应环境条件而形成一定性状的现象。这种形态适应需要很长时间。
5、扩散:
指生物个体或繁殖体从一个生境转移到另一个生境中。
6、优势种:
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植物种。
7、他感作用:
由生物体分泌到体外的化学物质对别种或本种其他个体发生影响的现象。
8、生态平衡:
是生态系统在一定时间内结构与功能的相对稳定状态,其物质和能量的输入、输出接近相等。
9、生态旅游规划:
指运用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将旅游发展目标、旅游开发项目和产品、旅游活动和路线纳入生态旅游这一总体理念中,并在空间上进行合理布局,目的在于推动生态旅游地环境、经济、社会三大效益协调发展所进行的规划设计。
10、城市热岛效应:
城市内部气温比周围郊区高的现象,城市气候中最典型的特征之一,无论是在中高纬度或低纬度地区,这一现象均普遍存在。
11、环境:
是生物赖以生存的外界条件的总和。它包括一定的空间以及其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生物生活和发展的各种因素。
12、耐受性定律:
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即当其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就会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二、填空:(10分)
1、应用生态学研究的内容归纳为三大类:-产业生态学--、--管理生态学----、---效益生态学--。
2、应用生态学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应用生态学萌芽阶段--、--应用生态学形成阶段--、--应用生态学大发展阶段---。
3、土壤化学性质与植物的关系:--PH值 <3 或 >9对根系严重伤害、--矿质营养元素与植物--
4、土壤污染:---重金属污染、如汞、镉、砷、化学农药污染等-----。
5、生态系统的干扰包括:--自然干扰---、--人为干扰--。
6、四大自然圈包括:--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
7、中国湿地特点是:--类型多--、--面积大--、--分布广--、--区域差异显著--、--生物多样性丰富--。
8、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主要有3类:---全球性的大气环境变化---、---大面积的生态破坏---、---突发性的严重污染事件---。
9、生物的环境分为:---大环境---、---小环境---。
10、种群的分布格局:---均匀分布---、---随机分布---、---集群分布---。
三、简述:(48分)
1、应用生态学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答:应用生态学与人类生产、生活、环境等诸多方面都有密切的关系,是人类认识自然生态系统,保护生态环境,创造生态价值,提高生产效率,维持全球生态良性循环的科学基础,也可以说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科学基础之一。
2、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
答:(1)综合作用;
(2)主导因子作用;
(3)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
(4)阶段性作用;
(5)可调节(补偿)作用但不可代替性;
(6)限制性作用—耐度限制及耐度限制的调节。
3、如何确定限制因子
答:首先进行野外观察和分析,找出可能起限制作用的因子;
其次要分析这些因子如何对生物起作用;
最后设计室内实验,确定某一因子与生物的定量关系。
一般地,实验测定的耐受范围要比野外实际范围宽一点(野外可能还受其它因子的影响)。
4、动植物扩散的生物学与生态学意义
答:可以使种群内和种群间的个体得以交换,防止长期近亲繁殖而产生不良的后果;补充或维持在正常分布区以外的暂时性分布区域的种群数量;扩大种群分布区。
5、优势种的作用:
答:优势种对整个群落具有控制性影响,如果把群落中的优势种去除,必然导致群落性质和环境的变化;但若把非优势种去除,只会发生较小的或不显著的变化,因此不仅要保护那些珍稀濒危植物,而且也要保护那些建群植物和优势植物,它们对生态系统的稳态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6、我国森林资源特点:
答:人均资源占有量少,且分布不均,结构不尽合理,多资源利用程度低,林地利用率低、森林质量较差,人工林和宜林地多,扩大森林资源体力较大。7、我国六大林业重点工程:
答:天然林保护工程;“三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建设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环北京地区防沙治沙工程;野生动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重点地区以速生丰产用材林为主的林业产业基地建设工程。
8、森林的生态效益:
答:生态平衡的主要调节器,控制污染和酸沉降,有效的保护和维持生物多样性,防止土壤侵蚀与土地退化,涵养水源,调节河川径流和水文状况,防治土地荒漠化,缓解温室效应,维持全球碳循环,防灾减灾,保护农牧业的生产稳定。
9、我国主要草地生态系统包括:
答:温带草原生态系统,高寒草原生态系统,典型草甸生态系统,高寒草甸生态系统,暖性灌丛草地生态系统,热性灌丛草地生态系统,温带荒漠草地生态系统,高寒荒漠草地生态系统。
10、农业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调节原则:
答:扩大循环输入,建立与利用充分再生机制,强调养分保蓄、供求同步,充分有机库存,提高投入效率,整体优化。
11、湿地恢复与重建的原则:
答:尊重湿地生态过程,充分利用自然能源,生态系统能够抵御自然灾害的干扰,并从中迅速恢复,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多重功能,提供多种效益,湿地是介于高地和水体的过渡带,要考虑它的生态交错带,注重生态系统的功能,而不是形式的恢复与重建,外来种入侵和生物的死亡是恢复与重建常见的症状,需要足够的时间,模拟自然系统的形状和生物系统的分布格局,遵循生态工程学的原理和设计原则及要求。
12、环境污染物及其来源:
答:环境污染物是指人们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排入大气、水、土壤中并引起环境污染或导致环境破坏的物质。
(1)生产性污染物
工业生产所形成的“三废”。农业生产中长期使用的农药。
(2)生活性污染物
粪便、垃圾、污水等生活废弃物。
(3)放射性污染物
核能工业排放的放射性废弃物,医用及工农业用放射源,以及核武器生产及试验所排放出来的废弃物和飘尘。
13、实施迁地保护的原则
答:①当物种原有生境破碎成斑块状时。
②或者原有生境不复存在时。
③或者当物种的数目下降到极低的水平,个体难以找到配偶时。(IUCN 建议:当一个濒危物种的野生种群数量低于1000只时应当将人工繁育迁地保护作为保护该物种的一项措施。)
14、自然保护区的研究内容
答:保护区内生态系统调查和分析;包括其结构、功能、稳定性、多样性、矿物质和能源等,确定生物圈内的保护区单元是否具有代表性,并研究和建立有关这种确定的方法。
15、种群生活史表现的主要特征
答:个体大小:是生物的遗传特征,与生活周期长短有很好相关性;
生长与发育速度:呈“S”形生长曲线,包括停滞期、指数期、静止期;
繁殖:指有机体生产出与自己相似后代的现象,是生物形成新个体的所有方式的总称。包括:有性生殖;无性生殖,孢子生殖,营养繁殖。
16、试述优势种的作用
答:优势种对整个群落具有控制性影响,如果把群落中的优势种去除,必然导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