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册 20以内的加法教案 冀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8 20以内的加法(1)-冀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8 20以内的加法(1)-冀教版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能够正确拆分10以内的数,准确进行加法运算;2.能够运用拆分10以内的数的方法,对20以内的两个数进行加法运算。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1.运用拆分10以内的数的方法,对20以内的两个数进行加法运算;2.掌握十以内的数的加法运算。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1.进行20以内的加法运算时,如何准确使用拆分10以内的数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要对本课内容熟悉,掌握教学重难点,研究好教学方法。
–教师要准备好教学用具、教材和课件,以便展示课堂内容。
–教师要准备好加法口诀卡片,供学生参考使用。
2.学生准备–学生要带好教材和文具等必备用品;–学生要做好课前预习,对加法运算的基础知识进行回顾。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教师先通过展示加法口诀卡片来帮助学生快速回忆起十以内数的加法,为接下来的课程打好基础。
2. 学习新知教师给出两个小括号包含的数,如[2+3]和[5+6],并告诉学生这是20以内的加法,需要通过拆分10以内的数来进行计算。
教师示范拆分法计算[2+3],先将3拆解成2和1,变成[2+2+1],然后两两相加得到[4+1],最后得到结果5。
然后,教师让学生自己尝试计算[5+6],并检查答案是否准确。
如果大多数学生做对了,可以让几位学生上来表演一下计算的过程和答案。
3. 强化练习接下来,教师出示几个括号包含的数让学生进行加法计算。
教师要求学生分组计算并比较答案的正确性。
如果有错误,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错误的地方并及时纠正。
4. 巩固拓展教师放映加法基础知识的视频并要求学生跟读口诀,以巩固学生的加法知识。
然后,教师出示多组括号包含的数,第一次要求学生进行加法计算,并互相检查答案,然后要求学生主动运用拆分法对数进行计算。
5. 课堂小结教师向学生复查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并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成果。
同时,教师要对今后的教学作出展望和计划,启发学生进行进一步探究。
最新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20以内的加法教案

20以内的加法素质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经历7加几或者几加7和6加几或者几加6的计算过程,掌握其计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能发现熟悉的情景中的数学信息,并提出和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能力目标:在民主、开放的课堂中,大胆放手,鼓励孩子们去尝试、去发现、去提问、去合作、去探究,引领孩子们亲历7加几或者几加7和6加几或者几加6的计算过程,从中体验到口算的乐趣、合作的快乐以及收获的喜悦。
情感、态度、价值观:精心创设孩子们自主发展的空间,提倡自主、合作与探究,使得孩子们乐于参与数学活动,喜欢学习数学。
教学重难点:经历7加几或者几加7和6加几或者几加6的计算过程,掌握其计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环节师生活动学生活动个性教案情境创设1.师:同学们,这节课,兔博士给大家带来了一组口算题,想考一考大家,答对了还有奖励呢,你们想不想迎接他的挑生回答。
生口算解答。
生看,独立思考。
几名学生交流自己发现的数学问题。
战?师:那好,请同学们准备好,我们马上开始。
(计算机映示课件)每答对一道题,教师就点击鼠标,映示一张“小笑脸”。
2.师:同学们可真棒,兔博士带来的这些题,大家全部都答对了,赶快来看一看,我们一共得了几张小笑脸?(计算机映示7张红色的“小笑脸”和5张黄色的“小笑脸”。
)聪明的孩子们,你们发现了什么数学问题吗?自主探究合一、体验7加几或者几加7的计算过程:师:看起来,究竟得了几张“小笑脸”,这是我们共同想要知道的问1.生答。
生答。
2.学生独立思考、表述算法。
(边摆边说或是直接用语言表述)作交流题,那么,应该怎样列式呢?师板书。
师:7+5等于几?大家会算吗?师:那就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吧!师板书结果。
师:通过口算,我们知道了7+5=12,那么,5+7等于多少? 7+6等于多少?6+7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师:那么,同学们能不能按照这样的规律说出几组7加几或者几加7等于多少的算式来?师板书。
师擦掉得数。
一年级数学上册 20以内的加法教案 冀教版

生仔细观察,说出图意,提问并解答。左边摆了10根,右边摆了2根,一共摆了多少根?列式:10 +2=12。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
①1个十和2个一是12。②从10接着数11、12。
学生同桌互相摆小棒练习,并说说是怎样摆的,怎样算的。
全班汇报。
盒子里有12块表,盒子外有3块,一共有多少块表?
20以内的加法
素质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10加几,十几加几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的计算。
能力目标:参与学习活动,经历10加几,十几加几计算方法的探索与算理的建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到计算方法的多样化,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养成良好的仔细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掌握10加几,十几加几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的计算。
学生动手操作摆小棒,并说一说怎样摆的。
自
主
探
究
合
作
交
流
1.师提问:根据你的操作,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解答?先小组内说,再汇报。
师引导学生汇报,追问怎样算的,并板书:10+2=12。
师引导学生汇报,并肯定这两种方法,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法。
师:小博士又给我们提出了摆小棒的要求:(第二幅图的内容)
2.师:小博士不仅带来了小棒还带来了“机器猫”。出示钟表图,看图,说出图意,再提出问题,并列式。
教学媒体:
课件或挂图、小棒、教学图片等。
学习方式:
动手操作、小组合作等。
环节
师生活动
学生活动
个性教案
情
境
创
设
师谈话引入:创设一个“小博士”摆小棒的情景:同学们,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新朋友。瞧,他来了,(电脑出示:并和同学们打招呼)。今天,他带来了许多玩具想和大家一起玩。看(电脑出示小博士摆出的小棒图:先出示10根,再出示2根)。现在,你也像小博士那样摆出自己的小棒。
一年级上数学教案-20以内的加法—连加冀教版(2014秋)

20以内的加法—连加教学目标:结合问题情景,自己尝试计算三个数相加,了解连加的意义,能够用不同方法计算三个数连加。
针对情景提出问题,激发求知欲,提倡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共同探究,感悟新知,解答疑惑,鼓励实践运用,拓展延伸。
3.能够认真听取别人的不同方法,在交流中相互学习。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连加的意义,学习连加的方法,幷认识连加算式,会进行有关连加的计算。
难点:会利用连加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有关连加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练习题,连加的卡片,学具等。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生:纸牌师:今天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纸牌,找一位同学随意抽出两张)请同学们观察这两张纸牌上的数字是都几,谁来说一说纸牌上的数字一共是多少?怎么计算。
(学生说老师在黑板上板书)师:那么老师再拿出一张来,怎样计算呢?(学生说老师板书)【讲授】探究新知一、师:星期天,小红去郊区的奶奶家玩,看见奶奶摘下了一些又大又红的苹果。
小红想:我都长这么大了,应该帮奶奶做一点事情。
于是,她找来一个篮子,把奶奶摘下的苹果运回家。
第一次运来了4个,第二次又来2个,小红一共运来了多少个?故事听完了,你们都听清楚了吗?(1)奶奶摘的是什么呀?(2)是谁帮奶奶运苹果的?(3)小红第一次运了几个?(4)第二次呢?(5)小红一共运了多少个?小组讨论,列出算式。
学生口答:4+2=6老师板书小红第三次运来了一个最大的,_______________师:你想到了什么数学问题?(谁还会说或谁再来说说)一共运多少个?师:现在谁来说说算式怎么列呢?生:4+2+1=7师:“4”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谁能完整地说一遍,这样的算式我们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你是怎么想到的?请说给其他同学听听。
(表扬)(1)是一个一个地数出来的。
(2)4个苹果加上2苹果再加上1个苹果,就是7个苹果。
板书:4 + 2 + 1 = 7师:这样的算式与学过的有什么不一样?(生:多了一个“+1”)师小结:这个算式我们不认识,谁能给它起个名字。
一年级数学上册 20以内的加法 4教案 冀教版

20以内的加法素质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运用“凑十”的方法计算八加几的加法,并能熟练的进行口算。
能力目标:经历八加几的算理建构过程,在操作的过程中了解“凑十法”的合理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8加几计算方法的多样化,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主动与同学交流自己的不同算法。
教学重难点:能运用“凑十”的方法计算八加几的加法,并能熟练的进行口算。
教学媒体:森林背景图、花片或小棒,教学图片,口算卡片。
学习方式:环节师生活动学生活动个性教案情境创设出示森林背景图,然后教师讲故事引入: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大森林里的松籽熟了,小松鼠们争先恐后的去采松籽,(教师往背景图上贴8只红松鼠)先跑来几只红松鼠啊?(教师贴出4只黄松鼠)这个时候又跑来几只黄松鼠啊?那么,根据这两个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并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
学生数数,说出8只。
学生跳起来充满信心的说:“4只!”学生仔细观察,然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提出问题:红松鼠比黄松鼠多几只?黄松鼠比红松鼠少几只?一共有多少只松鼠?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一共有多少只?这个问题怎样解答呢?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8+4=请大家想一想应该怎样算?可以先用小棒摆一摆,说出自己摆的过程,现在小组内交流,然后汇报。
师适时提问:为什么把4分成2和2。
你和刚才这名同学想法很相似,都是用的“凑十法”。
同学们想出这几种方法都不错,这几种方法,你们最喜欢哪一种方法?你们喜欢哪种方法,就用哪种方法计算。
大森林里可真热闹,又跑来一只黄松鼠,(教师在图中再贴上一只黄松鼠。
)现在是5只黄松鼠,要求一共学生列式。
学生动手摆小棒计算,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算法,然后汇报。
生1:我们是把8只红松鼠跟4只黄松鼠中的2只凑成10只,10只再加上剩下的2只,一共是12只松鼠。
生2:我们是把8只红松鼠中的6只与4只黄松鼠凑成10只,再加上剩下的2只,一共是12只松鼠。
生3:……有多少只?怎样列式呢?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8+5=刚才我们通过摆小棒计算出了8+4=12,现在我们不摆小棒,只看算式,你能计算出8+5的结果吗?(因为计算8加4时,学生用摆小棒的办法研究过了,所以用“凑十法”计算该没什么问题,教师这时应多让几个学生说算法。
冀教版数学教案(一上) 20以内的加法

第8单元20以内的加法第1课时10加几、十几加几【教学内容】教材第67~68页。
【教学目标】1.在动手操作、自主尝试的过程中,学习10加几和十几加几的计算方法。
2.学习10加几和十几加几的口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3.积极参与操作活动,愿意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
【教学重点】学会10加几和十几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学会十几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PPT课件、小棒、计数器。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成功之处] 本节课,作为一节计算课,为了使学生感兴趣,避免计算教学的枯燥,在教学时,我注重发挥学生动手操作的功能,活跃了课堂气氛;其次本节课我做到了精讲多练。
[不足之处] 教学中,仍不能做到照顾两端,对于能力差的同学,知识点没有突破,没有掌握计算方法,只是暂时性地模仿,没有彻底明白算理。
如何两者兼顾应该是一个大挑战。
[再教设计] 再教学时,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学,给他们充足的时间操作、交流、汇报,在相信学生能力的前提下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第2课时9加几【教学内容】教材第69~70页。
【教学目标】1.结合问题情境,经历动手操作、用自己的方法计算、交流个性化算法的过程。
2.能正确计算9加几,了解“凑十”的方法。
3.愿意与他人交流自己的算法,体验算法多样化。
【教学重点】正确计算9加几。
【教学难点】理解“凑十法”。
【教学准备】PPT课件、花片。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成功之处] 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凑十”方法的经验,一般他们都会进行直接判断。
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组织了摆花片并数花片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发现“凑十”方法的简洁性,获得成功的体验。
以活动激发兴趣,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不足之处] 大部分孩子们能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孩子们多思考、多动手、多实践,提高他们的参与程度,最大限度地拓宽他们的思维,但这个环节里有些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还是有限,在日后的学习中要多加强孩子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灵活的思维能力。
一年级数学上册 20以内的加法 3教案 冀教版

20以内的加法
素质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和掌握9加几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9加几。
能力目标:结合问题情境,通过操作,让学生经历9加几的过程,初步感知“凑十”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算法个性化的交流中,体验算法多样化,同时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结合问题情境,通过操作,让学生经历9加几的过程,初步感知“凑十”的方法”。
教学媒体:
师:汉堡包图片、磁力板、小黑板、发给学生每人一张得数是13、15、16、19的口算卡片。
生:蓝、黄花图片各十个。
学习方式: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学习。
整理20以内进位加法-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整理20以内进位加法-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20以内进位加法的概念和方法;2.培养学生运用进位加法的能力;3.培养学生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习惯。
教学重点1.理解进位加法的概念;2.掌握进位加法的方法;3.运用进位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解决进位加法的问题;2.在实际问题中运用进位加法。
教学内容及步骤教学内容1.进位加法的概念;2.进位加法的方法;3.进位加法的实际应用。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新知1.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2.让学生回顾之前所学的数学知识:10以内的加法运算;3.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需要进位加法,进位加法有什么特点和规律。
第二步:学习进位加法的概念1.引导学生认识进位的概念,分析进位的定义和原理;2.教师给出图形或实物,进行进位算式的解释和演示;3.引导学生理解进位加法运算的意义和规则。
第三步:掌握进位加法的方法1.给学生出示20以内的进位加法算式,让学生借助物品模拟进位运算;2.演示进位加法的行列式算式,让学生跟读算式;3.给学生做进位加法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方法。
第四步:运用进位加法解决实际问题1.给学生出示生活中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进位加法求解;2.引导学生分析实际问题,思考如何运用进位加法解决;3.提交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第五步: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1.教师给学生进行复习和问答;2.引导学生归纳进位加法的概念、方法和规律;3.提出今天的评价和明天的展望。
教学评估1.对学生进行掌握进位加法方法的小测验;2.在课后给家长发通知,让家长了解孩子在班上的学习情况;3.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
教学要点1.适当增减教学内容和步骤,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调整;2.教师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3.多角度、多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新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20以内的加法 整理与复习 整理20以内进位加法》优质课教案_2

教学内容:一年级数学二十以内的进位加法凑十法教学目标: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究,使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自己得出9加几、8加几等计算方法,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方法,理解“凑十法”,初步掌握凑十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20以内进位加法。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概括的能力,初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积极动脑,大胆发言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凑十”法的道理,掌握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具准备:ppt课件,算式卡片教学过程:一、复习出示卡片,复习十以内的加法,口算。
师:看看哪个同学算得快,说得对,说得好。
(找学生单独回答并给予奖励)2+8= 1+5= 3+7= 2+6= 5+5=二、出示写有1到9的数字卡片,让学生拿着卡片找朋友。
引出儿歌《找朋友》。
(鼓励很快能找到好朋友的学生)。
教师拍手领读儿歌,学生齐读两遍。
三、导入(蓝色教学环节):同学们,森林里有一只小兔子过生日,它的好朋友小羊和小狗给它带来了生日礼物,它们带来的是胡萝卜,小羊带来了9个胡萝卜,小狗呢,只带来了3个胡萝卜。
这时候啊,小兔子它迷糊了,不知道自己有多少胡萝卜,那我们帮它算一算,好不好?小羊带来9个胡萝卜,小狗带来3个胡萝卜,一共有多少个呢?那就是9+3=?(板书)。
我们有两种办法帮小兔子。
第一种办法:我们可以从9继续数3个数字,10、11、12。
所以9+3=12。
第二种办法(板书):先把3分成1和2,再把9与1凑 成10,10再加2等于12。
这种计算的方法,我们叫“凑十法”。
四、红色教学环节:1、讲说内容:凑十法三句话 能够准确流利说出:一、先把3分成1和2,二、再把9与1凑成10,三、10再加2等于12。
点名说,小组共同起立说,全班一起说。
2、过关标准:出示过关题:9+4= 8+3= 7+5= 6+6=(1)能运用凑十法三句话说出四道题计算步骤的得A (优秀) (2)能用凑十法三句话说出三道题计算步骤的得a (过关) (3)不能正确说出三道题的得b (待过关)。
冀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8单元《20以内的加法》(不进位加法)教案

《不进位(jìnwèi)加法》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shùxué)》一年级上册第67、68页。
教学(jiāo xué)目标:1、在动手操作、自主尝试的过程(guòchéng)中学习10加几和十几加几的计算方法。
2、学会10加几和十几加几的口算方法,能正确进行(jìnxíng)计算。
3、积极参与操作活动,愿意与他人交流自己的算法。
教学重难点:学会10加几和十几加几的口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课前准备:小棒。
教学方案:教学环节设计意图教师预设一、操作学习1、教师谈话引出通过摆小棒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并提出摆小棒的要求,让学生自主操作。
摆小棒是学生既熟悉又乐于参与的数学活动,在既具体又开放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学习的自主性。
师:前面我们利用摆花片学习了许多数学知识,今天我们继续通过摆小棒来学习新知识,大家高兴吗?师:请同学们拿出小棒,听清老师的要求,再摆。
先摆出一捆,再随便摆出几根。
2、交流学生摆的方法和个性化的结果。
要给学生充分表达不同结果展示、分享自主操作的成果,为学习10加几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
师:说说你是怎么做的,摆出多少根小棒?生:我共数出10根,捆成一捆放在左边,又摆出了2根,一教学环节设计意图教师预设的机会。
教师做简单板书。
如一捆2根—12一捆5根—15……共是12根。
生:我也是只数出一捆,然后摆出了5根,一共是15根。
3、提出用一个十几个一描述自己摆出的小棒的要求,让各种结果的同学都说一说。
复习数的组成,充分利用生成资源。
师:谁能用一个十和几个一来说一说自己摆出的木棒根数。
生:我摆出的小棒是1个十,2个一。
师:谁能说得更完整一些?生:我摆了12根小棒,12里面有1个十,2个一。
学生说不出来的,教师可以示范引导。
4、提出用算式表示摆的结果的要求,让学生根据自己摆出的小棒列出加法算式。
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自主尝试列式的机会。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8单元《20以内的加法》(整理与复习)教案(新版)冀教版

《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77、78页。
教学目标:1、经历小组合作整理、交流20以内进位加法算式的过程。
2、能把20以内的进位加法算式有规律的整理在加法表中,能够发现20以内加法表中的规律。
3、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感受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意义。
课前准备:20以内进位加法表,扑克牌。
教学预案: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0以内的加法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0以内的加法
教学目标
1.能够使用竖式计算20以内的加法;
2.能够理解加法的概念;
3.能够运用加法解决生活问题。
教学重点
1.20以内的加法;
2.计算过程的理解。
教学难点
1.多位数字的加法;
2.计算方法的记忆。
教学准备
1.PPT;
2.课件、习题册、练习题。
教学过程
1. 课前准备
1.导入:老师用PPT或白板画出一些有趣的数学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预习:要求学生在课前完成课外练习题。
2. 课堂教学
2.1 理解加法的概念
1.回顾:初步认识数的概念;
2.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加法的概念;
3.实践:用具体例子讲解和展示加法的概念。
2.2 20以内的加法
1.短暂回顾:10以内的加法;
2.讲解:扩展到20以内的加法;
3.实践:让学生自己完成加法运算;
4.继续拓展:引导学生尝试多位数字的加法。
2.3 运用加法解决生活问题
1.优秀学生分享:身边实际应用加法的例子;
2.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在生活中继续寻找应用加法解决问题的例子,并分享给全班。
3. 课后作业
1.完成练习册上的练习;
2.寻找生活中应用加法解决问题的例子,并在下节课时与全班分享。
总结
在本节课中,我们通过初步认识数的概念、理解加法的概念、学习20以内的加法、运用加法解决生活问题,让学生初步掌握了20以内的加法,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同时,通过交流与分享,增强了同学们在课堂中的互动和交流。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0以内的加法

教学分析: 本课是学习10加⼏和⼗⼏加⼏。
学习10加⼏时,通过让学⽣摆⼩棒知道:10表⽰⼀个⼗、也就是⼗个⼀,⼏表⽰⼏个⼀,⼗个⼀和⼏个⼀合起来是⼗⼏个⼀,是⼗⼏;学习⼗⼏加⼏时,先让学⽣试着计算并交流,说出⾃⼰的算法。
教学重点: 学会10加⼏、⼗⼏加⼏的计算⽅法。
教学难点: 学会⼗⼏加⼏的计算⽅法。
学情分析: 利⽤学⽣积极参与操作活动的特性,⾃⼰总结出⾃⼰的算法。
设计思路: 1.以摆⼩棒的形式来为接下来的计算⽅法打好基础,给学⽣⼀个过渡的空间。
同时帮助学⽣对加法算式的理解。
2.将故事导⼊数学,使数学不再枯燥,同时加深学⽣对数学的兴趣。
3. 巩固练习20以内的加法。
教学⽬标: 1. 经历动⼿操作、⾃主尝试学习10加⼏和⼗⼏加⼏计算⽅法的过程。
2. 学会10加⼏、⼗⼏加⼏的计算⽅法,能正确进⾏计算。
3. 积极参与操作活动,能与他⼈交流⾃⼰的算法。
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激情引⼊摆⼀摆。
1.请⼩朋友数出20根⼩棒,并按要求摆⼩棒,先摆出⼀捆(10根)再任意摆出 ⼏根。
每个⼩朋友摆的都不⼀样,请⼩朋友说说你是怎样摆的,摆了⼏根。
2.请⼩朋友根据⾃⼰所摆⼩棒的根数列出⼀个加法算式,然后互相交流。
例:1个⼗和2个⼀,是12。
列式:10+2=12。
3.教师任意说出⼀个数,请⼩朋友⽤⼩棒摆出来。
(⼆)探究新知,攻坚克难 1.出⽰情景图(参见教材),⼀共有多少块表?(先说⼀说在盒⼦⾥⾯有多少块,盒外有多少块,再提出问题,请⼩朋友试算。
)列出算式:12+3=□。
2.⼩朋友互相交流各⾃计算的⽅法。
(并给予⿎励,然后教师加以总结、教授。
) 3.同学们,今天⼩猴⼦的⽔果店开张了,你看,⼩猴⼦把⾹甜的桃⼦摆出来了(出⽰挂图或课件)。
可是⼩猴⼦遇到难题了,它上午卖出了13个,下午卖出了5个,⼀共卖出了多少个呀? 板书设计: 上午下午 13 5。
整理20以内进位加法-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整理20以内进位加法-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教材分析此教案所针对的教材为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在第七、八单元中,涉及到20以内的进位加法,要求学生进行个位数相加并进位。
教材中主要涉及的知识点有:1.20以内的数的认识2.一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加法3.一位数加一位数有进位的加法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掌握以下知识:1.对20以内的数有一定的认识2.能够进行一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加法3.能够进行一位数加一位数有进位的加法4.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问题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一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加法2.一位数加一位数有进位的加法教学难点1.进位概念的引入2.进位数的处理四、教学过程1. 课前导入通过展示物品让学生进行口算或心算进行一些简单的加法,在此基础上引入今天要学习的进位加法。
2. 教学过程2.1 一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加法1.展示计算题:5+3=,并进行口算,让学生回答答案。
2.展示计算题:6+4=,并进行口算。
3.引导学生发现,当两个加数相加不超过10时,直接相加即可,答案不需要进位。
4.继续展示类似的计算题,让学生进行计算并复述计算步骤。
2.2 一位数加一位数有进位的加法1.展示计算题:7+6=,并进行口算,让学生回答答案。
2.引导学生发现,当两个加数相加超过10时,需要进位,即把十位数上的数字加1。
3.继续展示类似的计算题,让学生进行计算并复述计算步骤。
4.引入进位数的概念,让学生理解进位数的概念是指个位数相加超过10时需要进位的数。
5.练习不同进位数的计算题,让学生加深理解和记忆。
2.3 实际问题解决通过展示实际问题,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进行解决。
例如:小明家里有9个苹果,他去买了5个苹果,请问他现在有多少个苹果?1.引导学生把9和5进行相加。
2.让学生发现,相加结果超过10,需要进位1。
3.让学生进行正确的计算并得出正确答案14。
3. 课后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和思考题,鼓励学生自主完成,并在下一堂课上检查答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20以内的加法(1)-冀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 20以内的加法(1)冀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内容为冀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关于20以内加法(1)的初步学习。
学生将通过直观的实物演示、数学游戏和例题讲解,理解加法的基本概念,并能够正确计算20以内的加法问题。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加法的含义,能够用数学语言描述加法过程。
2. 培养学生运用加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 使学生能够熟练计算20以内的加法。
4.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动手操作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1. 加法意义的理解与表达。
2. 20以内加法的正确计算。
3. 将加法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1. 数字卡片。
2. 计算器模型。
3. 小棒、计数器等数学教具。
4. 加法练习题纸。
5. 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第一阶段:导入通过简单的数学游戏或故事,引起学生对加法的兴趣。
展示实物,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加法的含义。
第二阶段:基本概念讲解介绍加法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通过例题,演示如何进行20以内的加法计算。
第三阶段:互动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加法计算练习。
通过游戏或竞赛,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第四阶段:应用拓展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用加法来解决。
讨论加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
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自评和互评。
板书设计板书将清晰地展示加法的定义、计算步骤和例题,以便学生能够跟随教学进度,理解并掌握加法的基本技能。
作业设计作业将包括基本计算练习和实际问题解决两部分,旨在巩固学生对加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课后反思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效果,评估学生对加法概念的理解程度和计算技能的掌握情况,并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详细补充和说明第一阶段:导入情境创设: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如分水果、摆放玩具等,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加法的实际意义。
例如,可以展示一张图片,图片中有5个苹果,然后又增加了3个苹果,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这一过程,从而引入加法的概念。
最新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20以内的加法公开课优质教案

20以内进位加法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的交流,发现20以内进位加法的多种计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2.通过比较、抽象、概括,形成“凑十”的思想。
3.通过计算和比较,学生对不同的算式能灵活选用不同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4.同学之间相互交流算法,体验算法多样化。
教学重点:1.理解“凑十”法的道理,掌握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引入。
1.出示课件:85页图1。
2.你看,森林里的小动物们在干什么呢?你们猜猜看谁会是第一名呢?谁猜对了呢?让我们看看比赛的情况吧!二、展开。
(一)列出算式。
1.估算:比赛结束了,现在你认为谁是第一名呢?(遥控)2.有什么办法能够确切地知道谁第一呢?8+5 4+8 7+8 4+9 7+4(二)算法多样化。
1.我们先算一算小猪的总成绩。
会算的可以和同桌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不会算的可以用学具摆一摆。
2.交流算法。
(1)8+5=9+1+1+1+1=13 数的(2)8+5=8+2+3=13问:为什么把5分成2和3,不分成1和4?给这种方法起个名字叫什么?(凑十法)(3)8+5=5+5+3=13问:为什么把8分成5和3?给这种方法起个名字叫什么?(凑十法)(4)8+5=10+5-2=13问:明明是加法为什么要减去2?给这种方法起个名字叫什么?(多加再减)(三)凑十法。
1.观察比较:这两个凑十法你喜欢哪个?为什么?2.用你喜欢的凑十法计算一下小兔的总成绩。
说说你是怎样算的?你认为凑十时是分大一点的数方便,还是分小一点的数方便?3.用拆小数凑十的方法分别算一算其他三只小动物的总成绩。
谁得第一名?让我们祝贺它!(课件:填统计表挂奖牌)4.观察:4+8 7+4 4+9 三个算式中都有一个加数4,为什么有的把4拆成2和2、有的拆成3和1、有的拆成1和3,根据是什么?三、巩固。
1.看图填数。
一年级数学上册 20以内的加法 6教案 冀教版

素质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问题情境,自己尝试计算三个数相加,了解连加的意义。
2.能够用不同方法计算三个数相加。
3.能够认真听取别人的不同方法,在交流中互相学习。
过程与方法:
针对情境提出问题,激发求知欲:倡导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共同探究、感悟新知、解答疑惑;鼓励实践运用,拓展延伸。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孩子们敢于提问、大胆尝试、勇于探索的精神。
2.喜欢学数学,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教学媒体:
1.计算机课件(美丽的大森林,3只小鸟,5只小猫,7只小松鼠)。
2.3个纸盒当信箱,写有得数等于12、13、14的一些算式卡片(包括连加)。
3.每组一份写有1——9各个数字的卡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仔细观察,说出图意,提问并解答。左边摆了10根,右边摆了2根,一共摆了多少根?列式:10 +2=12。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
①1个十和2个一是12。②从10接着数11、12。
学生同桌互相摆小棒练习,并说说是怎样摆的,怎3块,一共有多少块表?
教学媒体:
课件或挂图、小棒、教学图片等。
学习方式:
动手操作、小组合作等。
环节
师生活动
学生活动
个性教案
情
境
创
设
师谈话引入:创设一个“小博士”摆小棒的情景:同学们,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新朋友。瞧,他来了,(电脑出示:并和同学们打招呼)。今天,他带来了许多玩具想和大家一起玩。看(电脑出示小博士摆出的小棒图:先出示10根,再出示2根)。现在,你也像小博士那样摆出自己的小棒。
20以内的加法
素质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10加几,十几加几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的计算。
能力目标:参与学习活动,经历10加几,十几加几计算方法的探索与算理的建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到计算方法的多样化,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养成良好的仔细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掌握10加几,十几加几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的计算。
列式:12+3=
学生先在小组内互相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得出结论:
①从12接着数13、14、15。
②2加3等于5,10加5等于15。
质疑答疑
专项训练
完成练习1题
综合训练
P91 2、3、4、5题
课堂小结
学生动手操作摆小棒,并说一说怎样摆的。
自
主
探
究
合
作
交
流
1.师提问:根据你的操作,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解答?先小组内说,再汇报。
师引导学生汇报,追问怎样算的,并板书:10+2=12。
师引导学生汇报,并肯定这两种方法,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法。
师:小博士又给我们提出了摆小棒的要求:(第二幅图的内容)
2.师:小博士不仅带来了小棒还带来了“机器猫”。出示钟表图,看图,说出图意,再提出问题,并列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