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城市公共体育设施指标体系及空间布局研究——以郑州市为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间 段
时 间 出行 特 耗时 征
持续 时间
活动 场所 空 间 空间 特 距离 征 出行 方式
活动动机
组织形式
项目选择
活动频率
结论
表 5 不同年龄段人群使用公共体育设施的特征比较
老年人
中青年(上班族)
青少年
早、晚
晚上居多
其他时间
儿童(小于 5 岁) 其他时间
多在 10 分钟内
多在 20 分钟内
多在 20 分钟内
20-30 10-15
Ⅲ 0.7-0.9 0.6-0.8
30-80 10-20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作为指导建设最具操作性的规范只在文体 类公共服务设施中控制了文体设施的千人指标,但由于包括文化、体育设施两方面内容,无
3
法区分文化、体育设施各自的比重,概念模糊,无法有效地指导后期的开发建设,造成体育 设施配套的不足。(表 3)
城市公共体育设施指标体系及空间布局研究
——以郑州市为例
吴 焕 孙玉娟
【摘要】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推动下,我国的城镇化水平也快速提升,公共基础设施面临着升级、
转型与整合,公共体育设施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广 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本文本着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以城市 公共体育设施为研究对象,以指标控制和空间布局为研究重点,梳理研究国家相关规范,分析各种影响公 共体育设施空间布局的因素,结合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以期从城市规划的角度,来探讨城市公共体育设 施领域相关问题的解决途径,探索契合现代城市发展水平、满足不同社会群体需求的合理的公共体育设施 指标体系及空间布局,从而对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做出指引,提升省会城市品位、增强城市活力、完善城市 功能。
从现状层面来看,○1 公共体育场地总数不足。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公报显示, 在我国现有的 850080 个体育场地中体育系统仅有 18481 个,仅占全国体育场地总数的 2.2%。 且体育设施缺乏,功能单一,人均体育用地面积小,与国家相关规范和管理标准的技术要求 相差甚远;○2 城乡、区域之间的体育设施分布不合理,城市体育设施分布不均衡,广大的农 村或新型农村社区体育设施匮乏;○3 体育设施的设置多以举办比赛为目的,设施和服务的对 象层次不丰富,忽视了大众社会群体对公共体育设施的需求;同时,受管理体制限制,运营 发展压力较大,体制亟待改革创新。
4
表4
城 市
城市类型 人均用地面积(㎡) 规划各级体育社设施人均用地面积(㎡) 占地规模(公顷)
济
南
省会
市
1.0-1.1
省市级 0.18 ㎡
区级 0.315 ㎡ 居住区级 0.25-0.3 ㎡ 居住小区级 0.25-0.3 ㎡
不小于 30 公顷
7.16 公顷 1.58 公顷
——
厦 门 副省级 市
市级 0.17 ㎡
多在 10 分钟内
30-60 分钟
30-60 分钟
30-60 分钟
30 分钟左右
公园、广场、街道
公园、单位、体育馆、 学校、体育馆、健身
健身房
房、公园
社区、公园
随距离增加衰减率最 大(300 米)
仅次老年人的衰减率 (500 米)
随距离增加衰减 (1000 米)
限社区范围以内 (300 米)
步行为主,公交
射击场
体育场
区 体育馆
级 游泳池
射击场
居住区级
小区级
100 万人口以上城市
规划标准
1 个/100—200 万人 1 个/100—200 万人 1 个/100—300 万人
观众规模 (千座)
30—50 4—10 2—4
用地面积 (千平方米)
千人指标 (平方米 /千人)
86—122
40—122
11—20
6
设施在空间布局上存在 4 个主要特征:
3.2.1 聚落布局
为形成规模集群效应,城市公共设施 一般集中设置,不同类型公共设施之间相 互促进,形成公共设施聚落。从时间距离、 空间距离来看,人群到达活动场地期望的 时间距离一般在 15 分钟以内,空间距离 在 500 米左右的范围内,所以从使用人群 和设施本身的集聚特点来看,居住区级及 以下公共体育设施的布局尤其要考虑体育设施与行政办公、文化娱乐、教育科研和社会福利 设施等公共设施的兼容性,宜以居住聚落为单元,并和社区服务中心、公共绿地结合形成社 区中心,实现聚落化分布。
1
_Toc340246131 从规划层面来看,城市总体规划仅对区级以上体育设施进行规划控制, 而对与群众健身密切相关的体育设施缺少有效的指引,在实际操作中需要编制体育设施专项 规划以系统指导体育设施的建设。就笔者了解编制城市公共体育设施专项规划的城市少之又 少,造成了目前大多数城市体育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的局面。
健身
游泳
儿童游戏
日常性
周末型、假日型
时间固定
时间固定
不同年龄段的人群使用公共体育设施的时间特征、空间特征、活动动机、活动组织形式以及项 目的选择上有明显的特点,所以在规划布局公共体育设施时要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合理布局。
3.2 基于不同年龄段人群使用特征研究的体育设施空间布局
通过以上 6 个方向的分析研究,可以看出,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在使用公共体育设施的时 间特征、空间特征、活动动机、活动组织形式以及项目的选择上有明显的特点, 公共体育
另外,《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 年)》中提到,到 2015 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 1.5 平方米以上。需明确的是此处“体育场地面积”不只是公共体育设施,还包含各类学校、 企事业单位及部队等内部的体育设施。
通过以上梳理,可以看到现行体育设施相关规范侧重各有不同,由于制定年限、部门、 考虑因素等不同,使得各类标准在公共体育设施的级别划分、服务半径及统计口径等方面存 在一定的差别,不利于对实际规划建设的指导。因此,现阶段急需将现有的相关规范进行梳 理整合、明确概念,制定出一套完善的城市公共体育设施配建标准,指导城市规划、建设和 管理。
5
3.基于人群使用特点的公共体育设施布局特征研究
3.1 不同年龄段人群使用公共体育设施的特征比较
为了使规划满足不同社会群体的需求,将研究对象按照相关的分类标准和各自对体育设 施的使用特征将人群分成 4 个年龄段:老年人-中青年(上班族)、青少年以及儿童(不满 5 岁),分别从出行时间特征、空间特征、活动动机、组织形式、项目类型选择、活动频率 6 个方向进行具体的分析,从而得出公共体育设施的空间布局特征。(表 5)
另外,在指标的控制上,郑州市公共体育设施采用双指标(即用地指标、设施指标)控 制原则,为实现统筹、协同发展对中心城区和城市其他地区因地制宜、区别控制:中心城区 内都市区级大于 0.35 平方米/人,区级大于 0.45 平方米/人,新城区居住区级大于 0.3 平方 米/人,老城区居住区级大于 0.2 平方米/人,新城区(三环外)居住小区级(含居住组团级) 大于 0.3 平方米/人,老城区(三环内)居住小区级(含居住组团级)大于 0.2 平方米/人; 同时,在郑州都市区即郑州市域范围内进行全覆盖的规划指引,对新城、组团、新市镇及新 型农村社区的公共体育设施指标也做出相应的控制与指引。
5.5—20
13—17
4.3—17
1 个/100—300 万人 1 个/30 万人 1 个/30 万人 2 个/30 万人 1 个/30 万人
10—15 2—4
10 50—63 10—13
12.5 6
5—10 167—210 33—43
42 20
200—300
200—300
《城市公共设施规划规范》(GB 50442-2008)中,规定了不同等级规模的城市体育设 施用地占中心城区规划用地比例、人均体育设施规划用地指标以及市级、区级公共体育设施 规划用地指标,但是并没明确具体设施的配置内容,且未对居住区级及以下体育设施的规划 指标作出相应的控制。(表 2)
2.2.2 案例研究与借鉴
为了使研究、编制的指标更合理、可行,本文对同类其他省会城市的人均公共体育设施 用地指标进行了横向的比较与分析,得出:被比较城市的公共体育设施分级虽然多为四级标 准,但各级指标数值差异很大,济南省市级人均公共体育设施用地面积 0.18 ㎡/人,成都市 级人均公共体育设施用地面积 0.37 ㎡/人,而且存在分类口径不统一的现象,如成都市把教 育系统的体育设施用地也统计在城市公共体育设施内,显然给后期的建设和管理带来不便。 (表 4)
文体
居住区(3-5 万人)
建筑面积 125-245
居住面积 225-645
表3
居住小区(1-1.5 万人)
建筑面积 45-75
居住面积 65-105
居住组团(0.1-0.3 万人)
建筑面积 18-24
居住面积 40-60
综上,从人均用地标准来比较,《城市公共体育运动设施用地定额指标暂行规定》[(86) 体计基字 559 号]中人均公共体育设施用地面积约为 0.7~1.1 平方米,包含市级、区级、居 住区级及小区级共四级。《城市公共设施规划规范》(GB 50442-2008)中人均体育用地约 为 0.6~0.8 平方米,包含市级、区级及居住区级三级。两规范指标基本一致,即人均体育 用地(居住区级及以上)为 0.6~0.8 平方米,居住小区级人均体育设施用地为 0.2~0.3 平方米。
——
1.2
区级 0.31 ㎡
——
新建、改建、扩建住宅区不低于 0.28 ㎡
——
成
都
省会
市
宁
波
省会
市
市级 0.37 ㎡
不小于 30 公顷
1.0
区级 0.13 ㎡
7-12 公顷
社区级 0.19 ㎡
1.25-2.5 公顷
教育系统 0.3 ㎡
——
市级
不小于 30 公顷
区级
7.16 公顷
1.5
新建、改建、扩建住宅区 0.3-0.65 ㎡
2.城市公共体育设施分级与指标
2.1 公共体育设施分级
公共体育设施应当按照 规模等级分类,不同等级的 公共体育设施有着相应的服 务半径和服务范围,高一级 的体育设施影响力都覆盖到 周边中级体育设施和周边更 低一级的体育设施,相互之 间互为补充。
图 1 特大城市公共体育设施分级
目前,城市公共体育设施规划的分级一般采用四级配套标准,分别是市级体育设施、区 级体育设施、居住区级体育设施和居住小区级体育设施,市级、区级公共体育设施将各自服 务范围内的比赛场馆加以整合,可以形成市、区级体育中心,可以满足承办大中型赛事的需 要,同时兼顾群众体育锻炼;居住区级、居住小区级体育设施配建与规划的人口规模相适应, 应充分满足居民的体育锻炼需求。但是,没有涉及到居住组团级的体育设施的设施要求和配 置标准(当人口规模达不到小区人口规模时,缺少相应的建设指导要求,造成体育设施建设 的遗漏缺失)。在本轮郑州市公共体育设施专项规划中对现有的分级体系进行优化,划分为 包括都市区级、区级、居住区级、居住小区级和居住组团级的五级分级体系,规避现有分级 存在的问题,在具体的开发建设时也更具操作性。
步行、公交、开车
步行为主,公交、滑 轮
步行、滑轮、私家车
强身健体、社会交往
强身健体、社会交往
强身健体、社会交 往、提高技能
强身健体、社会交 往、提高技能
轻型团队运动、单人
对抗性、竞技性运动、 对抗性和竞技性运
单人
动、单人
家长陪同、集体
散步、广场舞、体操、 跑步、广场、舞散步、 跑步、篮球、羽毛球、
下棋等
表2
小城市
占中心城区规划用地比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6-0.7
人均体育设施规划用地(㎡/ 人)
0.6-0.7
市级体育设施 区级体育设施
9-12 —
中等城市
0.6-0.7 0.6-0.7
12-15 6-9
Ⅰ 0.6-0.8
0.6-0.7
大城市 Ⅱ 0.7-0.8
0.6-0.8
用地规模(公顷)
15-20 9-11
【关键词】公共体育设施;指标控制;空间布局;郑州市
1.引言
城市公共体育设施是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保证,是城市综合功能的重要载体,合理的城 市公共体育设施规划与布局,可以促进城市空间布局结构的完善,实现城市系统的自我优化 和良性发展。
但是,在目前的城市发展过程中,体育设施作为人们健康生活紧密相关的公共服务设施 种类之一,存在着严峻的问题:
1.58 公顷
新建、改建、扩建社区(居住小区和居 住组团)0.3-0.65 ㎡
——
2.2.3 郑州市体育设施规划指标
通过对规范的梳理整合以及相关省会城市的规划指标分析,在概念明确的前提下,结合 郑州市实际情况制定出郑州市公共体育设施等级划分与指标体系。
首先,在等级划分上,与城市行政区、居住区规范的划分标准保持一致,在现行体育设 施等级划分的基础上增加了居住组团级体育设施,以更好的与实际建设相契合。
2
2.2 指标研究与生成
2.2.1 指标研究
《城市公共体育运动设施用地定额指标暂行规定》[(86)体计基字 559 号]中,确定了市、 区级体育设施规划指标、用地标准,但对居住区级、居住小区级体育设施只规定了千人用地 指标,对于用地规模与设施配建未给出相应的规定。(表 1)
表1
体育场
市 级
体育馆 游泳馆 游泳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