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类文本设题陷阱共19页文档

合集下载

论述类文本阅读的十二个陷阱

论述类文本阅读的十二个陷阱
一、偷换概念
选项故意把两个概念混淆或者改变文中概念表述的属性、本质特征、具体作用、发展方向等,造成选项内容与文章内容在表述上出现误差。
典型例题:(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Ⅰ)
1.B.钱穆说过:如果老子其人其书的时代不明,那么先秦诸子学术思想的联系和发展就无法弄清,《老子》和道家的源流、派别也无从谈起。
解题思路
选项涉及的文章内容是:《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朱熹指出:“或人所称今见《老子》书。” 因此这一条是《论语》引用《老子》的铁证,而且是对《老子》的批评。从这些情形来看,古书所记老子长于孔子,可以认为是确实可信的。
语段的意思是:《论语·宪问》有有关“以德报怨”的问题,朱熹说有人说这个问题在《老子》书中有,以此可以证明《论语》引用了《老子》的内容,即《老子》出书早于《论语》。文章的意思是“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这句话中的“问”和“答”都是出自《老子》,而选项只说了“答”的内容。
十、拼
典型例题:(2013年广东卷)
12.D.合理运用思想的方法读书,人自有一种深厚纯朴、中正和平之气。
解题思路
文中相关语句是:应用体验的方法来读书……把读古书当作与古人晤对的精神生活,神游冥想于古籍的宝藏里,与圣贤的精神相交接往来,含英咀华,体会古人真意,发挥自己的心得。由此而深造有得,则其所建立的学说,所发出的议论,自有一种深厚纯朴、中正和平之气,而不至于粗疏浅薄。“合理运用思想的方法读书”与“人自有一种深厚纯朴、中正和平之气”没有直接关系。
解题思路
与选项相关的文中内容是:中国艺术追求的静寒境界,宁静而渊澄,有一种自然而平淡的美,这与中国人的文化追求有关。世界永远充满着龌龊与清洁的角逐,而清清世界、朗朗乾坤不仅是中国人的社会理想,也是一种审美追求。

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九大命题陷阱

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九大命题陷阱

参考答案:选项以偏概全,除营造神秘氛围、使人敬畏 外,还可‚获得思想与行为的合理性‛。
陷阱三 混淆是非
【类型突破】 设错特点:选项在肯定与否定、是与非、有与无、 扬与抑等方面设置干扰,与原文相悖,造成事实不符、 观点相反。 设错手段:选项故意将阅读材料中肯定了的事物 加以否定,或者将否定了的事物加以肯定。 识别方法:找到选项所对应内容,逐句比对,关 注原文阐述观点、明确是非、陈述有无的句子,区分 作者观点和他人观点。
斟句酌,揣摩修饰语、限制语,关注原文表述是涵盖
全部还是有所针对,是统一而论还是具体分析,是特 称还是全称。
【典例剖析】 【例2】选项:(2015·安徽卷T1D项)中国经典的认定, 除了要考虑圣贤、宗教、学派的思想著作,还需要侧 重考虑唐诗、宋词、元曲里面的名著佳篇。 原文:中国经典不必限于圣贤、宗教和学派的思想 著作,它是否可以包括得更广泛些?比如历史著作 《史记》《资治通鉴》,比如文字学著作《说文解 字》,甚至唐诗、宋词、元曲里面的那些名著佳篇。 比对分析:以偏概全,还应关注历史著作《史记》 《资治通鉴》、文字学著作《说文解字》等。
高考语文 论述类文本 九大命题陷阱
高考研究
论述类文章阅读题型解说
核心解读——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多采用单项选择题 的形式,主要考查信息的筛选和整合能力,考题设置选项 时,往往通过增、添、调、改、漏、凑等手段,具有很强 的迷惑性。一般而言,选项设置的干扰类型主要有‚曲解
文意‛‚以偏概全‛‚混淆是非‛‚武断绝对‛‚无中生
【典例剖析】 【例3】选项:(2015·广东卷T12B项)在文化传递中, 古人所使用的信息载体和今人所使用的信息载体是相 同的。 原文:同时,由于各种信息载体(石刻、竹简、书本、 磁带、光盘等)的存在,人们可以把知识记录下来,储 存起来,留给后人…… 比对分析:混淆是非,‚信息载体是相同的‛错误。 原文列举了不同时代的信息载体,显然,石刻、竹简 代表古代信息载体,而磁带、光盘则代表现代信息载 体。

专题二论述类文本阅读9大命题陷阱

专题二论述类文本阅读9大命题陷阱

[比对分析]
(答案)选项中“生物电池将肩负起环境
监测和国土安全任务,用在家用电器上也为期不远了” 错,把或然说成了必然。原文说“让蜗牛、蠕虫和昆虫 为环境监测和国土安全服务”仅是一种想法,什么时候 能“用在家用电器上”还是个未知数,而选项却说“为 期不远了”,犯了“混淆时态”的错误。
命题陷阱 4:因果混乱
被人觉得充满真理,又被反复解释,有的还被“钦 定”为必读书,于是,就在历史中渐渐成了被尊崇、被仰 视的经典。因此,如今我们重新阅读经典,又需要把它放 回产生它的时代里面,重新去理解。经典的价值和意义, 也是层层积累的, 对那些经典里传达的思想、 原则甚至知 识,未必需要亦步亦趋“照办不走样” ,
倒是要审时度势“活学活用” ,要进行“创造性的转 化” 。 [比对分析] (答案)选项中“这一过程正是经典的价
陷阱 剖析
因果混乱,就是故意弄错因果关系,以此迷惑考生。 因果混乱主要包括两种情况: ①因果颠倒:选项在因果或条件关系上,故意把原文 中的“因(条件)”变成了“果”,或把“果”变成了 “因(条件)”。 ②强加因果:把根本没有因果关系的两个事物硬说成 有因、因此、由于、 因而”等;②关注改变因果关系的关键词,如“之所 以、就只有”等;③仔细分析选项中有无因果关系, 或者因果关系是否倒置
[原文信息]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 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 也涉及一国内部 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 因而存在气候变 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
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 每个 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 比 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 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 化, 在分配排放空间时, 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 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 同时遏 制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2023高考专题复习:论述类文本陷阱题型避雷++课件27张

2023高考专题复习:论述类文本陷阱题型避雷++课件27张

设题陷阱典型示例
一、因果混乱 陷阱特征: 1.强加因果:把根本没有因果关系的两个事物硬说成有因果关系。 2.因果颠倒:故意把原文中的“因”变成了“果”,或把“果”变成了 “因”。
避雷方法: 抓关联词语法。做题时重点关注“之所以……是因为”“因为……所 以”“因此”“因而”“从而”“由于”“由此可知”“于是”“导致” 等。
五、张冠李戴
陷阱特征: 将甲事物表述成乙事物,将事物的此方面表述成彼方面;把甲的事迹、观 点、成绩说成是乙的;或者题干要求从“此”对象入手分析,而选项却从 “彼”对象入手分析。
避雷方法: 圈出陈述对象。 注意选项句的主语和宾语,留心文中代词的指代内容。
经典例题 试题选项 C 名家往往以极大的热情赞扬和推荐时人所撰的像《十国 纪年》那样的史著,因为它们的叙事具有创新性,编修体裁、体例具有 创新性。 原文信息 其次对于时人所撰史著,尤其是叙事颇具特色的史著,编修 体裁体例具有创新的史著,名家往往以极大热情予以赞扬推荐。如对于 刘恕及其《十国纪年》…… 比对分析 原文信息是“叙事颇具特色的史著,编修体裁体例具有创 新”;选项信息是“叙事具有创新性,编修体裁、体例具有创新性”。 张冠李戴,暗换主语。
经典例题 [2019全国卷ⅡT2-D]文章论证了杜甫之所以对时代苦难有 担荷力量,是因为他广泛地汲取了前人传统。
原文信息 然而杜甫却独能以其健全的才性,表现为面对悲苦的正视 与单荷。
比对分析 选项强加因果。
经典例题 A 鲁迅把民族振兴和民族文化重建的基本途径归结为“尊 个性而张精神”,直接导致鲁迅的独立人格在个性精神的支撑下实现。
避雷方法: 仔细比对寻找依据;根据原文合理推理。
经典例题 试题选项 C 申不害、慎到、韩非都学过黄老之术,他们著作的语句与 《黄帝书》也多有相同相似,可见这三人的引用阐发,信息 在汉初被抄写在《老子》前面的《黄帝书》显然在当时公众 心目中已据有崇高位置,不会是刚刚撰就的作品。……而申不害、慎到、 韩非三人均曾学黄老之术,这些共通之处可认作对《黄帝书》的引用阐 发。 比对分析 选项中“可见这三人的引用阐发,与《黄帝书》后来享有崇 高地位极有关系”,在原文信息中找不到依据。

高考总复习语文: 专题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9大命题陷阱

高考总复习语文: 专题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9大命题陷阱

2019年5月5日
眼皮蹦跳跳专业文档
24
[比对分析] (答案)选项中唐代古体诗“更似绝句律 诗”原文并未提及,属于任意发挥,无中生有。
2019年5月5日
眼皮蹦跳跳专业文档
25
命题陷阱 8:张冠李戴
张冠李戴,是指命题人在解释概念或转 述文意时,故意弄错对象。通常在表述 对象上设置干扰。具体来说,就是将甲 陷阱 事物表述成乙事物,将事物的此方面表 剖析 述成彼方面,把甲的事迹、观点、成绩 说成是乙的;或者题干要求从“此”对 象入手分析,而选项却从“彼”对象入 手分析
说成有因果关系
①关注表示因果的关键词,如“因为、因此、由 识别 于、因而”等;②关注改变因果关系的关键词, 方法 如“之所以、就只有”等;③仔细分析选项中有
无因果关系,或者因果关系是否倒置
2019年5月5日
眼皮蹦跳跳专业文档
14
[例 4] (2015·全国卷Ⅱ第 2 题 C 项)“前理解”是接 受者在理解文本以前的心理文化结构,由于接受者对文 本的接受不是被动的,所以这种结构会影响接受者对文 本的理解。
但这并不说明“充分利用史料就不会‘疑古’”。
2019年5月5日
眼皮蹦跳跳专业文档
10
命题陷阱 3:混淆时态
混淆时态,就是命题者在事物、现象 陷阱 产生、出现的时间上设置干扰,故意 剖析 把先期说成后期,把已然说成未然,
把或然说成必然
①关注“已经、曾经、过去、现在、
识别 方法
目前、将要、尚未、之前、之后”等。 ②关注“可能、大概、也许、差不多、 估计、预计、必将、如果、一定、未
2019年5月5日
眼皮蹦跳跳专业文档
18
其他的意志都是这种意志的具体表现形式。因此可以

高考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选择题选项陷阱设置方法.docx

高考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选择题选项陷阱设置方法.docx

高考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选择题选项陷阱设置方法一、明确客考内容及命特征主要考“ 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就是要按照目要求准确地定信息段,取所要求的信息;“整合”就是在不改原意的基上,将所得的信息做出正确知,把握个材料之的关系,行合或重。

做可分“索原文→比→作出判断”三步走。

根据内容回到原文中找出信息来源区域(即索原文)一般不,关在于与行比作出判断上,一步白了就是能不能判断出中改了法与原文表意是否一致。

命特征:此目是在玩文字游,命者改造原文置部分定或状(复句的部分分句),从而改句意。

二、的常用六种方法:1.:减。

除句子而改句意。

最常的是减定、状,修成分的减就意味着的改,有可能是内容的大,也有可能是内容的曲解。

2.添:添加定或状,造成内容的曲解。

3.:。

或句子序,从而改句意。

4.改:改法,或用的的代替,造成似是而非。

比如因果倒、主客体倒、部分涵盖全体、整体替代局部、代替猜⋯⋯5.漏:漏。

看似是保留原文句,但合干来看只是了的某一方面,而有意漏掉了另一方面。

种有很大迷惑性,多加留意。

6.凑:拼凑。

将意有关或无关的几个(句子)糅凑合而造成,或者将望文生的几个加去,干判断。

注:正确多采用句式互、同替代的方式。

三、的陷阱的律主要是考学生理信息的能力,因此在考置,往往具有迷惑性,是理清了文章思路不,只有掌握了命的律,才能更准确地破陷阱,排除。

因此了解的置方法,是提高答准确率的关。

仔辨干 , 特关注中于定或状位置的似是否等:一般而言,置的迷惑性表在如下几方面:1.以偏概全有命者故意增、改文中表示范限制或是程度的重的干考生。

主要指空位,即以部分代整体(或相反),以个代一般(或相反),以特殊代普遍。

从而使考生作出的判断。

例:原文:所以在氏族社会,尤其是母系氏族社会,普遍行制度:B 氏族形成后,沿用制度,所以在氏族社会全都施行制度。

例;12 题选项 E:法律是由国家机关制定并强制推行的行为规则,用以规范存在物之间的关系,其中有政治法、公民法和国际法。

例说高考论述类文本选择题选项“陷阱”设置五大规律共4页文档

例说高考论述类文本选择题选项“陷阱”设置五大规律共4页文档

例说高考论述类文本选择题选项“陷阱”设置五大规律高考论述类文本的阅读有助于培育和提高高中生理性思维能力。

有助于高中生深化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思考和认识,有助于高中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对能力进行考查的所有题目都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的,而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因此在考题设置选项时,往往具有迷惑性,仅仅是理清了文章思路还不够,只有掌握了命题的设错规律,才能更准确地识破陷阱选项,排除错误项。

因此,提高答题准确率的关键是了解错误选项的设置方法。

笔者综合分析近几年的高考语文试卷,认为这类文章阅读题目设置“陷阱”的规律主要有五类,以下以考题为例对这几类设错规律进行分析:一、以偏概全【对应文段】比如,藏医,很长一个时期,它的传授是在寺庙中以隐秘的方式进行的,它用青藏高原所独有的植物、动物、矿物和食物对患者进行治疗,对包括癌症、中风在内的多种令现代医学手段棘手的疾病有着较好的疗效。

【试题】关于中医学与西医学的比较,下列说法中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B.中医学能治疗包括中风在内的所有疑难杂症,西医学对这些病则感到束手无策。

(2004年湖南卷)命题者设计选项时在事物的数量范围上设置干扰,故意将阅读材料中对部分事物情况的判断,表述为对与其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所有事物情况的判断。

做这一类型题要注意重要词语前面的修饰与限制词,例如“一些”“几乎”“除……之外”“到……为止”。

二、张冠李戴【对应文段】宋朝统治者为什么如此重视“茶马互市”呢?迫使朝廷同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保持友好关系,以便集中力量与西北少数民族政权杭衡。

“茶马互市”除了为朝廷提供一笔巨额茶利收入补充军费之需外,更重要的是,既满足了国家对战马的需要,又维护了宋朝西南边境的安全。

然而,藏族为什么也很重视“茶马互市”呢?因为藏族非常喜欢饮茶……对于长期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的藏族来说,他们并不需要外界供给很多东西,但茶叶却是绝对不可缺少的。

论述类文本十大陷阱课件

论述类文本十大陷阱课件

以偏概全的常见方式
只引用有利于自己观点 的信息,忽略不利于自 己观点的信息。
选择极端的例子来代表 整体,忽略中间和普通 的例子。
只关注短期效果,忽略 长期影响。
只考虑某一地区或群体 的情况,忽略其他地区 或群体的情况。
如何避免以偏概全
01
02
03
04
全面收集相关事实和数据,并 进行综合分析和比较。
因果倒置的常见方式
混淆因果
将两个同时发生的事件混淆为 因果关系,例如“他喝了酒, 然后发生了车祸”,无法确定 是喝酒导致了车祸。
遗漏其他原因
只考虑了一个可能的原因,而 忽略了其他可能的原因,例如 “他学习很努力,所以成绩很 好”,忽略了天赋、方法等因 素对成绩的影响。
夸大或缩小因果关系
将某个事件的作用夸大或缩小, 例如“这个药能治好癌症”, 忽略了其他治疗方式和患者的 个体差异。
多角度思考
不要只从单一角度看待问 题,应该从多个角度思考 和分析问题,以避免被单 一观点所误导。
05
陷阱五:数据误用
数据误用的定义
• 数据误用是指在使用数据时,由于对数据的理解不足或疏忽,导致数据解读错误或数据使用不当的情况。
数据误用的常见方式
01 引用的数据来源不清晰或未注明出处,导致数据的可 信数度据受来到源质不疑明。
02
03
04
核实信息来源
在引用任何信息之前,一定要 核实其来源是否可靠、权威。
对比不同来源
对比不同来源的信息,确保信 息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批判性思维
保持批判性思维,不轻易接受 作者的观点,要自己思考和判
断。
引用权威资料
尽量引用权威机构、专家学者 的研究成果或观点作为论述依

【免费】高考语文核心考点“论述类文本阅读”10大设题陷阱

【免费】高考语文核心考点“论述类文本阅读”10大设题陷阱
比对分析:原文说艺术品的接受在过去并不被看作是重要的美学问题,“不重要”并不意味着“不属于”,选项篡改了原文。
陷阱三
张冠李戴
将原文中甲的观点说成乙的观点,或者将甲的属性说成是乙的属性,偷梁换柱,混淆对象。
[选项设置]
[对应原文]
(2015·天津卷第6题B项)“自然世界”是“社会世界”得以建立的基础,因此,自然规律在“社会世界”形成中发挥的作用与它在“自然世界”形成中发挥的作用相同。
中国经典不必限于圣贤、宗教和学派的思想著作,它是否可以包括得更广泛些?比如历史著作《史记》《资治通鉴》,比如文字学著作《说文解字》,甚至唐诗、宋词、元曲里面的那些名著佳篇。
比对分析:以偏概全,对中国经典范围的认定,不仅包括圣贤、宗教和学派的思想著作以及唐诗、宋词、元曲里面的名著佳篇,还应该包括得更广泛些,比如历史著作、文字学著作等。
[选项设置]
[对应原文]
(2015·安徽卷第3题D项)对“旧经典”进行重新解释和引申,是为了让它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发挥作用,呈现出与其他民族不同的风格。
经典在今天,是需要重新“解释”的,只有经过解释和引申,“旧经典”才能成为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世界中继续起作用的,呈现出与其他民族不同风格的“新经典”。
比对分析:通过比对,选项中的“并由此造成地球两极冰川融化的现象”属于已然的事实,而原文是“全球变暖将使地球两极的冰川融化”属于未然现象,这里混淆了时态。
社会价值规范在“社会世界”的:根据原文中“社会价值规范在‘社会世界’……发挥的同样的作用”一句可知,在“社会世界”的形成中发挥同等作用的是“社会价值规范”,并非“自然规律”。属于张冠李戴。
陷阱四
[选项设置]
[对应原文]
无中生有
原文中并未说到某种观点或态度,而选项却脱离原文,无端地、毫无根据地生出一个观点或态度,选项的判断在原文中完全找不到根据。

省示范高中用论述类文本阅读“常见陷阱”共18页文档

省示范高中用论述类文本阅读“常见陷阱”共18页文档
例【有效阅读信息】在日本四年,他(杨守敬)搜访阙佚,
爬罗剔抉,收集到我国大量的古籍珍本,并将它们影印摹 刻为《留真谱》。(2019江苏) 【试题】下面关于杨守敬日本之行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D.杨守敬搜访阙佚,收集到我国的古籍珍本《留真谱》,并 将它影印摹刻。
或然必然
• 事物从发展的趋势来看,有两种情形:一种是“或然”, 即“有可能而不一定发生”;另一种是“必然”,即“事 理上必定发生”。命题者设计干扰项时,常将“或然”的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势表述成“必然”的趋势。
第三步,文题比对,筛选判断信息(比)
排(比较异同 辨析是非):将题目中四个选项内容——与 筛选出的原文信息比较,仔细找出选项与原文信息在表达上的差 异 变 化 处,然后根据上面提到的几种错误类型分析判断,符合原 文意思的选项则是正确项,不符合原文意思的选项则是错误项,
其中,有的变化可能是形式上的,其核心内容并无改变(形
• 例【有效阅读信息】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能
源消费需求量越来越大。由于我国对石油进口的依存度较 大,所以国际油价上涨、中东政局变化等因素,都会对我 国石油能源安全构成潜在危险。
• 【试题】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石油消费依赖进口,需求量不断增大,导致石油
能源供给出现危机。
未然已然
异意同);有的变化是本质上的,往往运用“似是而非”的手法
,在语言形式上靠近文本原句,而在表达意义上与原句悖离(形 似意异,陷阱)。有些选项在文中找不到相关语句,这就需要仔 细辨别其是无中生有还是合理分析。
最后根据题干要求(对或者错)选出答案。
注意(关键点):
第一步,快速读文、读题,明确信息角度(审、画)
采用逐句快读的方法,迅速抓住文中提供的重要信息,力争基本把握整体 文意。阅读前可提出设问:文章对论述的问题有什么见解和主张?运用了那些 材料?

论述类文本阅读常用的六种方法和七类陷阱

论述类文本阅读常用的六种方法和七类陷阱

论述类文本阅读常用的六种方法和七类陷阱论述类文本阅读常用的六种方法和七类陷阱1.六种方法客观选择题的选项设置,命题人一般不会照抄原文语句,而是要“换一种方法”。

正是在“换”的过程中,命题人有意地用了一些方法,改变了原意,以此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

命题人设置客观选择题的错误选项常用以下六种方法:(1)删:删减。

删减句子而改变句意,最常见的是删减定语、状语,修饰成分的删减就意味着语义的改变,有可能是内容的扩大,也有可能是对内容的曲解。

(2)添:添加。

添加定语或状语,造成对内容的曲解。

(3)调:调换。

调换词语或句子顺序,从而改变句意。

(4)改:改变。

改变说法,或换用别的词语代替,造成似是而非。

比如因果颠倒、主客体颠倒、部分涵盖全体、整体替代局部、现实代替猜测……(5)漏:遗漏。

看似是保留原文词句,但结合题干来看只是强调了问题的某一方面,而有意漏掉了另一方面。

这种选项有很大的迷惑性,须多加留意。

(6)凑:拼凑。

将意义有关或无关的几个词语(句子)杂糅凑合而造成错误,或者将望文生义的几个义项强加进去,干扰判断。

2.七类陷阱选择题主要考查考生处理信息的能力,考题设置选项时,往往具有迷惑性,仅仅理清了文章思路还不够,只有掌握了命题的设错规律,才能更准确地识破选项陷阱,排除错误选项。

因此了解错误选项的干扰类型,是提高答题准确率的关键。

一般而言,选项设置的陷阱类型主要有“以偏概全”“混淆时态”“因果混乱”“混淆是非”“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张冠李戴”七种。

考生应掌握识破这七类陷阱的方法。

(1)以偏概全命题者设计选项时故意增删、改动文中表示范围限制或表示程度轻重的词语干扰考生,主要包括以部分代整体(或以整体代部分)、以个别代一般(或以一般代个别),以特殊代普遍等。

从而使考生作出错误的判断。

(2)混淆时态命题者故意把原文中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设想或推测说成既成事实,主要是指已然与未然、或然与必然。

“已然”是事物已经成为事实的状态或属性,“未然”是事物尚未成为事实的状态或属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