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 汉字与书法 第八课 笔墨丹青

合集下载

笔墨丹青

笔墨丹青

金文
半坡遗址陶器上的符号
山东大汶口遗址出土的灰陶尊和上 面刻画的符号
殷商时代 刻写在龟 甲或兽骨 上的文字 。1899年 在河南安 阳市郊小 屯村发现 。全部单 字四千六 百个左右 ,已认识 的约一千 个。
相传1899年,中国学者王懿荣在他 吃的中药“龙骨”里发现了距今约 3千多年前的汉字----甲骨文。
梵文,最早的起源推断在公元前4000年甚至更早。而现
代梵文“是十七世纪以后的梵文”,是西方学者在印度沦 为英国殖民地之后为了研究印度文化的方便而造出来的。
东巴文是一种十分原始
的图画象形文字,从文字形 态发展的角度看,它比甲骨 文还要原始,属于文字起源 的早期形态,最早是写画在 木头和石头上的符号图象, 后来发明了纸,才把这些符 号图象写在纸上,成为东巴 文经典。由于东巴掌握这种 文字,故称东巴文。
隶书,是小篆简便写法, 最早流行于下层人物中间。 “隶”本是隶人的意思, 也就是管罪犯的官吏。秦始皇 统一中国初始,严法酷刑,犯 法的人很多,因此每天要抄写 的报告文件也就很多,于是管 文件的官吏就用这种早已在民 间流行的俗体来写,人们说它 是隶人用的字体,所以把它叫 作隶书。
3、汉字的演变趋势
1.逐步规范化、稳定化。
2006年7月第三十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现场
埃及的象形文字,产生于公元前4000年左右。这种 文字最初仅仅是一种图画文字,后来才发展成象形文字 。由于古代埃及象形文字的繁难,随着古埃及的灭亡, 这种文字逐渐变成了死文字,被人们所遗忘。
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他们用的“笔”是芦秆或木棒
做成的,尖头呈三角形,所以落笔处印痕较为深宽,提 笔处较为细狭,后来人们就把两河流域的这种古文字称 为楔形文字。楔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可是,由 于它极为复杂,到公元1世纪,就完全消亡了。

笔墨丹青教学设计精编版

笔墨丹青教学设计精编版

第八课 笔墨丹青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国书画发展的基本脉络和特征,以及书画发展背后的社会原因,理解顾恺之“以形写神”的理论。

(2)过程与方法:根据书画同源理论,从发展脉络和特征两方面进行类比教学;以时间为主线索,以写实和写意作为辅线索进行教学。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发现中国传统绘画的美,进行一定程度上的美学教育;同时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进而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最后从历史的整体视野中,联系不同的时代背景和艺术家的个性,真正体会绘画中所蕴涵和积淀的民族审美情趣、人生志趣和哲学观念。

二、课标解读(1)课标要求:概述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2)课标解读:本课课标要求很简单,主要集中在知识层面,重点在于对中国古代绘画发展历程的梳理,难点在于对书画发展的特征进行解析。

三、 教学分析绘画艺术欣赏,无论对于教师,还是对于学生而言,都是一个薄弱环节。

发现中国传统绘画之美,是本课潜在的一个教学要求,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一个必要因素,所以本课的突破点就着眼于这里。

对于美的理解,避开师生都生疏的艺术美,从历史美这个角度去发掘,具体而言就是发掘绘画背后的历史背景,绘画艺术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它的产生与发展离不开当时特定的社会环境,这样一来一方面能丰富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深化理解。

四、 教学过程(1) 新课导入使用第七课《汉字与书法》中出现的山东大汶口遗址出土的灰陶尊和上面刻画的符号作为导课的引子,让学生进行讨论:刻画符是文字还是绘画?教师得出结论:书画同源——文字是对绘画的抽象,绘画是文字的基础和前提。

(2)根据书画同源理论,进行结构框架梳理:(3)新课开始一、绘画艺术的起源新石器时代和秦汉时代,是我国绘画艺术的起源和初步发展阶段,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线条稚拙,色彩图案简单,却生动,质朴,粗犷,又不失浪漫。

书上给出了马家窑文化的《集体舞蹈盆》和战国楚墓的《人物龙凤图》(也称作《人物凤鸟图》)作为代表作品,而教学的难点就在于引导学生理解时代特点及其产生的原因。

第7课 汉字与书法 第8课 笔墨丹青

第7课  汉字与书法  第8课  笔墨丹青

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第7课汉字与书法第8课笔墨丹青课前预习案【使用说明】依据知识结构勾划课本并写上提示语,力争全部掌握基础知识,不会的地方用红笔划出,【课标要求】概述汉字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法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考纲解读】1、知识与能力:概述汉字起源及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汉字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牢固掌握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概述中国绘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2、过程与方法:概括文字的发明和书法艺术的发展历程,说明文字的演变与书法的关系,认识时代变迁对书法风格的影响。

分析中国历代绘画形成各自风格特征的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中国古代书法艺术,认识到其对现实生活的重要性。

欣赏中国古代名画,从中体会中国画的风格特点。

【重难点突破】一、分析时代变迁对书法风格的影响。

①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社会动荡,一个特立独行的士人群体逐渐形成,书法成为士人表达自我对意境、神韵、风骨追求的理想形式。

②隋唐一统,国家繁盛,是中国君主专制社会发展的巅峰,书法也体现出大国盛世气象,或意绪狂放,极尽张扬个性之能事;或雍容大度,力求建立新的法度。

③宋代时文化极为繁荣,文风很盛,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样,书法也是重视个性而忽略法度。

④明代则因一方面商品经济发展,市民生活丰富,一方面思想控制严密,所以书法更世俗化、平民化,强调个性化创造。

二、时代背景对中国绘画具有哪些影响?中国古代绘画,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特点。

比如,魏晋南北朝宗教画流行,唐代宗教画、人物画、山水画蓬勃发展,宋代山水画体现文人内心修养,明朝以后民间风情画以及追求个性的文人画发展。

这些不同的特点都受不同的时代背景表现为凸显人格的文人画。

1.魏晋以来社会动荡和佛、道的发展引发人们对儒学的反省,一些崇尚气节的文人失意于政治舞台,不愿与流俗为伍,逐渐形成以道德情操和理想人格为号召的士人群体,在绘画上表现为凸显人格的文人画。

2.隋唐政治统一,经济繁荣,推动了文化的发展,画家们追求法度,表现大气磅礴的盛唐景象,绘画风格呈现多样化,宗教画、人物画、山水画蓬勃发展。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3 第7 8课 汉字书法与笔墨丹青 (28ppt)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3 第7 8课 汉字书法与笔墨丹青 (28ppt)

扬,被誉为“吴带当风”。 尊为画圣。
问这位诗人最应该是(李白、杜甫、 白居易)?分析他们作品的共同特 点,请为本次展出确立一个主题。









李 白 像
互动交流
共同特点:飘逸潇洒、大气磅礴
展览主题:大唐盛世
五、绘画艺术的鼎盛---宋元文人山水画
1、结合以前所学历史知识,联系社会背景分析宋元文人山水画出 现的原因。
剪纸画
小说盛行 百姓生活需要
剪纸画
互动交流 潍坊杨家埠年画
时代
社会背景
绘画 风格与特点
新石器 战国-汉
岩画陶图 稚拙 简朴 毛笔帛画 神秘 浪漫
魏晋 社会动荡;

士人追求

唐朝 政治统一;经济繁荣 画
凸显个性 以形写神
创制法度
代表人物 作品
顾恺之 《女史箴图》
吴道子
宋元 明清 宋元
文人壮大 理学兴起
作品以形写神,惟妙惟肖, 眉目传情,活脱真人。
互动交流
东晋 顾恺之《女史箴图》)
四、绘画艺术的发展---唐朝文人画
吴道子及其代表作品 • 在唐朝某一时期,京城长安要举办
一场文化展览,展出的诗、书、画
唐朝河南人,画艺超群,, 等作品中,有吴道子的绘画、张旭
创制晕染法,画风灵动飞 的狂草、还有一位诗人的诗歌,请
字”,将 “小篆”作为官方规范
的文字推广; 又以书写简便
的“ 隶书 ”作为日常通用的字
体。文字的统
一方便了广阔
帝国文化交往
小篆
中的文字障 碍,对统一的
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

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8课,笔墨丹青

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8课,笔墨丹青

帛画
战国楚墓帛画 绢 本 墨绘 淡设色 纵 37.5cm 横28cm。《御龙 图》1973年在湖南省长沙 市子弹库一号墓出土,也 属于葬仪中引导墓主人升 天这一类祈祷性作品,画 中部分还偶用了金白粉彩, 它为我们了解那些金碧辉 煌的楚国壁画提供了一定 的实证,是迄今为止发现 使用此画法的最早作品。
孤傲、冷峻的性格特点。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朱耷(八大山人)“伤心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瞪眼鱼”
清代郑板桥时常借竹抒发自己的胸襟,如他在一幅墨竹中题
诗云:“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乱岩中,千磨万折还坚劲,任 尔颠狂四面风。”他以竹子坚劲挺拔,不屈不挠的精神,倾吐他一 生屡遭打击的不平和他刚正不阿、孤傲倔强的性格,表现他对现实 的反抗心情。

商业兴盛、城
风俗 描绘民间风 张择端 市发展、文化
画 情市井生活《清明上河图》普 化及繁、荣民间文
文人
明画
风格奇特; 不拘成法;

世俗意趣,
风俗 生活气息

八大山人、 扬州八怪
木刻版画、 年画、布贴 画、剪纸画
时代变化; 社会动荡; 思想专制
文化普及
中国画:或称“国画”,是20世纪
中国画的特征及体上现半的叶民产生族的精名神词。。它是对自唐宋
复习:时代变迁对书法风格的影响
1、魏晋发展到自觉阶段:国家分裂,社会动荡, 士人群体形成,书法成为士人表达自我对意境、 神韵、风骨追求的理想形式。
2、隋唐达到新高峰:一统盛世,书法既有狂放不 羁的草书,也有注重规范法度的楷书。书法理论 也日趋成熟.
3、宋元市民化趋势:宋代重文,市民阶层兴起, 社会生活丰富多样,书法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 导有意无法。

第8课 笔墨丹青

第8课 笔墨丹青

《 洛 神 赋 图 》 第 一 卷
顾恺之的《洛神赋图》是以三国时魏的诗人曹植的《洛神赋》为题材画制 的。曹植和曹丕在河北大破袁绍时得到甄氏。曹植爱慕甄氏,一次曹植到京城 朝见,得知甄氏被别人谗言而死,心里非常难过。当他在归途中经过洛水时, 更激起了他对甄氏的怀恋,于是作叙事诗《感甄赋》,以后被魏明帝改名为《 洛神赋》。顾恺之就以这赋为题材,画成《洛神赋图》。洛神赋图》是一幅题 材非常吸引人的作品,这幅图不只是表现了曹植《洛神赋》这一文学佳作,而 重要的是顾恺之用绘画展现了文学作品所蕴含的那种真挚的情感。画中顾恺之 巧妙地把诗人的幻想在造型艺术上加以形象化。
《步辇图》阎立本
1300多年前汉藏两族团结友好的重大事 件。唐太宗十四年(640年),藏族领袖松赞干布,要与唐通婚, 并派使者禄东赞晋见唐太宗的场面。画中唐大宗坐于步辇上,十余 宫人相随,皆神采如生,一朱衣髯官执芴引班,后有赞普使者,穿 着小团花衣,赞皇李卫公以小篆题辞于画上。历册典籍,历历可考。
3、由于社会的变化、社会动荡,出现 一些风格奇特的画家。
枯木寒鸦图 朱耷(八大山人)
画中景物萧索,枯树上栖卧四枝 寒鸦,旁边一巨石之上,另一鸦 单足而立,向下鼓噪而鸣,树上 一鸦向上回应争鸣,另一鸦正警 惕顾盼,而中间一鸦却闭目安睡, 不为所动。树干、巨石均为淡墨 点染而成,略加赭色渲染,笔触 独放自由。寒鸦用笔较为工整, 浓淡二墨兼施,略施淡彩,质感 丰富,造型生动逼真,这在八大 山人的作品中是少见的。其睡鸦 姿态突出地反映出八大山人孤傲、 冷峻的性格特点。
元朝: 南方士人的郁 闷心情更通过山水画来 抒发出来。 元朝作为一个 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朝 代,知识分子社会地位 低下,给士人的感觉是 凄凉、悲愤和无奈的, 这样的情怀表现在绘画 上就是郁闷的意境了。

第7、8课 汉字与书法 笔墨丹青

第7、8课  汉字与书法 笔墨丹青

第7、8课汉字与书法笔墨丹青【学习目标】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知识框架】【能力提升】1、下列关于右图的表述,正确的是A.小篆,圆润纤细,布局均匀 B.汉隶,雄放洒脱,浑厚深沉C.草书,笔势飞动,意绪狂放 D.楷书,注重法度,雍容大度2、汉字是由笔画构成的方块状字,经历了约7000年的发展,至今仍充满活力。

其中小篆是()3、某同学想临摹行书字帖,应选择下列著名书法作品中的A B C D4、下列书法作品中,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纵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的字体是5、中国古代的一位书法大家曾对一种书法形式作出如下的描述“含毫势若斩蛟蛇,挫骨还同断犀象。

兴来索笔纵横扫,满座词人皆道好。

一点二笔巨石悬,长画万岁枯松倒。

叫啖忙忙礼不拘,万字千行意转殊。

”与这位书法家的描述相符的书法形式是6、下图所示文字,按其发展演变的先后顺序,最早出现的是()7、“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杜甫的这句诗描述了当时一位书法家的创作情景,这位书法家是zxls教学园地管理A.王羲之B.张旭C.颜真卿D.柳公权8、右图是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的名画《墨竹图》,他笔下的竹子,竹竿瘦劲挺拔,富有弹性,枝叶颇简,以少胜多,典型的反映了元明清时期的绘画特点,关于这一特点的表述,错误的是A.注重写实B.注重意C.借物抒情D.神韵意趣9.下图是唐代名画《送子天王图》,有关该作品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作品的作者为吴道子 B.体现出盛唐时期雍容华贵的画风C.主题是描绘市井生活 D.作者是善画宗教人物10、两宋时期画坛流派纷呈,其中风俗画是当时画坛的最大亮点。

下列作品属于这一流派的是 ( )A.《女史箴图》 B.《游春图》C.《步辇图》D.《清明上河图》11、在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集中体现出画家多方面的文化素养的是12、荆楚网-湖北日报2007年10月7 日报道:国庆节前夕,“八艺节”湖北省筹委会收到一份特殊的展品,该展品是一幅剪纸作品,名为《回娘家》,作者是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

高中历史岳麓版高三一轮复习必修三第7课 汉字与书法 第8课 笔墨丹青学案

高中历史岳麓版高三一轮复习必修三第7课 汉字与书法  第8课 笔墨丹青学案

高中历史岳麓版高三一轮复习必修三第7课汉字与书法第8课笔墨丹青学案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第7课汉字与书法第8课笔墨丹青课型:复习课课时:一课时【课标要求】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考纲要求】中国古代的书画【学习目标】通过复习,掌握中国古代汉字、绘画历程及特点。

情境导入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异彩纷呈,绚丽多姿,以其独特的意蕴与风格,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在悠久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它们又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创作者的心声、历史的脉动和时代的风貌。

自学、展学内容熟练掌握以下所列举的1—4个问题,展示交流预习效果。

要求以下问题结合课本和提纲找到标准答案并理解记忆。

自己理解不好或者不会的问同学或老师。

1. 概述中国古代汉字的发展历程、原因及特点。

2. 简述汉字演变的顺序及规律。

3.概述中国古代绘画的发展历程,原因及特点。

4.比较中西绘画的差异。

互学、点学内容下面所列举的本单元的部分重难点问题。

要求全面理解并掌握以下2个问题。

1、甲骨文只是我国目前已知最早的比较成熟的文字,但不是我国最早的文字。

2.书法(1)楷书——魏晋楷书有定鼎之功,钟繇、王羲之贡献最大;唐代楷书步入鼎盛,初唐欧阳询、盛唐颜真卿、晚唐柳公权,他们创立了楷书中的欧体、颜体、柳体。

(2)草书——魏晋以来,名家主要有东晋的王羲之、王献之,唐朝的张旭、怀素等。

(3)行书——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是一种最活跃的书体。

东晋王羲之、唐朝颜真卿、北宋苏轼、元朝赵孟頫、明朝文征明等人的行书,历来备受世人喜爱。

王羲之的《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

课堂小结本专题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出题形式以选择题为主,多与政治、经济相联系。

当堂检测1.我国某地发现一座古墓,出土了距今5000年的玉面人和一尊扁足青铜方鼎,鼎内壁铸有小篆铭文。

如按迄今为止的考古常识,要推测其最早属什么时期墓葬,最有证据意义的是() A.玉面人的特征B.玉面人的年代C.扁足青铜方鼎D.鼎内壁的小篆2.吾辈生于今日,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此二重证据法,唯今日始得为之”。

第8课笔墨丹青

第8课笔墨丹青

魏晋时期的绘画 •何以“画推顾恺之”?
开创绘画理论——“以形写神” 顾恺之多才多艺,诗、赋、 绘画无一不精通,他一旦创作 灵感上来,即上小楼并叫家人 将楼梯撤走,然后专心致志、 凝神静思,挥毫作画,连一日 三餐都是由妻子递上楼,直到 画画好了才下楼。因此时人称 其为三绝:才绝、画绝、痴绝。
【后人评述】 “两汉文章古,晋时书画奇。书宗王羲之,画推顾恺之” 。 ———美籍华人顾毓诱教授
C、对现实的理性思考,体现在绘画艺术作品中
D、以人物画为主,注重抓住描绘对象的精神实质 6、凸现个性的文人画首先出现在 A、战国时期 B、西汉 C、魏晋时期 D、隋唐
7、山水画作为独立画种开始于 A、魏晋 B、隋唐 C、宋朝 D、元朝 8、下列关于中国绘画艺术的理解,不准确的是 A.中国绘画艺术注重线条,讲求神似、意境和 气韵 B.春秋时出现了用毛笔绘制的帛画 C. 魏晋出现了文人画 D.宋朝山水画成为独立画种
D
• 下图是南宋宫廷画家李嵩所作《市担婴戏图》。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 • ①风俗画在宋朝得到充分发展 • ②绘画表现了活跃的商业活动 • ③宫廷画的创作题材十分狭窄 • ④画风忽略写实注重传情写意 • A. ①② B. ①③ • C. ②④ D. ③④
A
• 古代文人画,又称“士大夫画”,作为 一种艺术形式或文化现象,在中国绘画 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文人画 • A.在理学影响下兴起 • B.反映了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 • C.强调个性追求写实 • D.将诗、书、画、印融为一体。
二、发展:魏晋南北朝到唐代 时间 特征 人物/作品 魏晋 南北 朝 唐 朝 出现凸显人 物个性的文 人画
时代背景
社会动荡;三教合 顾恺之 一,文化多元的趋 “以形写神” 向;士人群体的追 《女史箴图》 求

第8课 笔墨丹青

第8课  笔墨丹青

郑板桥,扬州八怪之首。曾任山东范县、潍 县知县,因请赈得罪上司而被罢官。郑板桥为 政清廉,有才干,同情人民疾苦。去官后居扬 州,以书画为生。其诗能反映揭露社会黑暗, 同情人民疾苦,其文真率自然。 上任的第一天,郑板桥就出了个怪招:让 人把县衙的墙壁打了许多的洞。别人不解,去 问他,他说这是出出前任官的恶习和俗气。为 了接近百姓,他每次出巡都不打“回避”和 “肃静”牌子,不许鸣锣开道。有时还穿着布 衣草鞋,微服访贫问苦。
《人物龙凤图》 (战国楚帛画,今藏于湖南省博物馆)
特点:出现毛笔绘制的帛画、题材为珍禽异兽(龙凤) 历史:绘画材料、工具的改进;人们对吉祥动物的膜拜。
两汉时期的绘画
第8 课
笔墨丹青
(西汉)洛阳卜千秋墓壁画
马王堆汉墓帛画 (藏于湖南省博物馆)
特点:有帛画、壁画;以珍禽异兽、神仙魔怪为主; 色彩鲜艳、浪漫神秘、又不失古拙。 历史:人们对鬼神的膜拜、汉代流行 “视死如生”的风俗。
1957年,国画大师张大千应邀访问巴黎。 在此期间他邂逅了西方绘画大师毕加索。 在毕加索的画室里,200多幅仿齐白石的绘 画作品让张大千惊讶不已。但毕加索不会使用 中国毛笔,墨色浓淡难分。张大千亲自示范, 毕加索赞叹不已,感慨道:“我真不明白,你 们中国人为什么要到巴黎来学艺术。”“如果 把东西方绘画比作一块精致的面包,那西方的 不过是面包的碎屑罢了”。 诚然毕加索过于谦虚了,但大师的评价足 以说明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尤其是独具风采 的中国书法绘画,更是古代中国艺术的大宗, 取得了最高的艺术成就。
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 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杆。
郑板桥 以画竹为生度过了他贫寒而很有气节的 一生。他一生只画兰、竹、石。他认为兰四时不谢, 竹百节长青,石万古不败。这正好与他倔强不驯的 性格相合。他的画一般只有几竿竹、一块石、几笔 兰,构图很简单,但构思布局却十分巧妙,用墨的 浓淡衬出立体感。竹叶兰叶都是一笔勾成,虽只有 黑色一种,但能让人感到兰竹的勃勃生气。 画竹的过程从“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再 到“手中之竹”,非常重视生活感受,民间有“板 桥无竹不入居”的说法。

笔墨丹青教学设计(精选五篇)

笔墨丹青教学设计(精选五篇)

笔墨丹青教学设计(精选五篇)第一篇:笔墨丹青教学设计第8课笔墨丹青教学设计一、教材解析《课程标准》要求“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本课专门介绍中国绘画,与上一课《汉字与书法》共同实现课标要求。

本课第一目“质朴与浪漫”,以岩画、陶画、帛画、壁画的表现手法和内容为例讲中国绘画艺术的起源。

第二目“从顾俏之到吴道子”立足成因和特点,讲中国绘画艺术的形成和发展,重点在吴道子。

第三、四两目“文人意趣”和“民间风情”讲中国绘画艺术的繁盛,以宋元山水画、明清花鸟画为例,重点讲“文人意趣”的成因和特点。

贯穿于本课的线索是中国的绘画艺术注重线条,讲求神似、意境和气韵,在世界文化宝库中独树一帜。

本课重点:中国古代绘画的特点和演变,及其反映的历史风貌。

本课难点:如何欣赏中国画的意境。

二、学情分析本课授课对象为均安中学高二(1)班学生,学生历史基础较好,具备一定的历史素养和历史学习方法,对中国画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历史的理性分析有待提高,本课重点是训练学生欣赏并从中国画中提取历史信息。

三、教学目标(一)、通过欣赏中国画,熟悉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脉络,记忆吴道子、张择端等画家及其代表作,学会欣赏中国绘画艺术的基本特征。

(二)、认识绘画艺术中“文人意趣”与“民间风情”的成因与区别。

(三)、尝试从历史的视野赏析传统绘画作品和从传统绘画作品中获取历史信息。

四、教学方法教法:讲授法创设情景法学法:小组讨论史料分析法五、上课流程新课讲授分4个环节:(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3分钟)(二),学习新知感悟历史(28分钟)(三),联系现实课堂延伸(3分钟)(四),板书梳理理清思路(课堂练习时间)(6分钟)1.情境导入,激发兴趣师:我前几天看到一则旧新闻,想分享给大家。

大家看这幅画-清代徐扬的《平定西域献俘礼图》,在一场拍卖会上卖出,猜猜他卖出多少钱?生:各种回答。

师:(适时引导学生答案,并给出答案)它以1.34亿高价卖出,打破当时记录,这幅中国画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能卖出这样的价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8课笔墨丹青,好好研究一下中国画的奥妙!2.学习新知,感悟历史师:本节课主要按照中国画起源、发展、繁荣的发展过程讲,在欣赏画作的同时,要体会其历史意义。

第8课 笔墨丹青

第8课 笔墨丹青

补充:中国画的划分
起源和发展历程 起源 新石器时代 战国时期 两汉时期 文人画 魏晋南北朝 形成 唐朝时期 文人画 宋元时期 和民间 绘画兴 明清时期 发
特征
人物/作品 时代背景
一、绘画艺术的起源
时间 特征 自然生动、 质朴粗犷,不 失浪漫(岩画、 陶画和壁画)
《集体舞蹈图》《人面鱼纹盆》
人物/作品
《龙文》 作词:小虫/权芳 作曲:小虫 演唱:李谷一 谭晶 小柯 小虫 一弹戏牡丹 一挥万重山 一横长城长 一竖字铿锵 一画蝶成双 一撇鹊桥上 一勾游江南 一点茉莉香 洒下床前明月光 上下千年一梦长 古今如一龙凤凰 黑眼黑发真善良 宫商角征羽 琴棋书画唱 孔雀东南飞 织女会牛郎 深爱这土地 丝路到敦煌 先人是炎黄 子孙血一样 读懂了千年金钩银画样 习惯了故乡白米面或汤 一杯清茶道汉唐 妙笔丹青画平安 宫商角征羽 琴棋书画唱 孔雀东南飞 织女会牛郎 深爱这土地 丝路到敦煌 先人是炎黄 子孙血一样
创制法度,展现雍容 政治统一,经济繁荣,国势强 “吴带 华贵的盛唐气象; 盛;中外交流频繁,文化全面 当风” 题材多样,手法创新 辉煌 两宋 文人画 马远、夏圭 山水画独立,注重 民族政权并立;经济重心南移; 重文,文人阶层的壮大;理学 “残山剩水” 意境,寄情入画 兴起
唐朝 文人画 画种繁 多
民间 绘画
【后人评述】 开创绘画理论——“以形写神” “两汉文章古,晋时书画奇。书宗王羲之,画推顾恺之” 。
顾恺之《洛神赋(第一卷)》(局部)
唐.吴道子 “画圣” 特点:“吴带当风” 诗至杜子美,文至韩退之, 书至颜鲁公,画至吴道子。 ———苏轼
《送子天王图》
描绘释迦牟尼降生为悉达王子后,其父净饭王和摩耶夫人 抱着他到天神庙朝拜诸王的故事。画中的人、鬼神、兽等完全 中国化、道教化,构思独到,气势磅礴,影响日后宗教壁画。

_第2单元 第7 8课 汉字书法与笔墨丹青学案-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_第2单元 第7 8课 汉字书法与笔墨丹青学案-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7、8课汉字书法与笔墨丹青一、从汉字起源到“书同文”1.起源:新石器时代陶器上的与后来的成熟文字有一定的渊源关系。

2.成熟:商代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的汉字。

商周时期铸在.上的文字,被称为“”。

3.混乱:春秋战国社会大变革时期,各诸侯国对汉字任意减省笔画、紊乱偏旁,造成异体杂出、一字多形等混乱状况,削弱了汉字的交流功能,不利于文化的发展和生产的进步。

4.统一(1)背景:春秋战国时期,文字不统一的状况不利于文化的发展和生产的进步。

(2)概况:秦统一后,秦始皇推行“.”,以秦国的为基础,统一全国文字,后来书写简便的也得到推广。

(3)意义: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书艺历程1.汉字发展为书法艺术的条件(1)字形丰富、数量庞大的,为富于个性化的艺术再创造准备了很好的材料。

(2) 形成,书法成为士人表达自我对意境、神韵、风骨追求的理想形式。

(3) 张等文具的改进,为书法技巧的创新提供了条件。

2.主要历程(1)自由变化的线条和疏密得宜的布局相结合。

(2)绘画艺术的情境美和书写的内容融合在一起。

(3)表达士人追求和个性的独特艺术。

基础知识梳知识拓展一、绘画艺术的历程1. 新石器时代①地位:是我国绘画艺术的______________。

②特点:稚拙的_____、简单的和图案,自然、生动、质朴、粗犷、浪漫。

2. 战国时期:出现用___________绘制在绢帛上的作品。

3. 两汉时期:绘画体现出浪漫、神秘而又不失古拙的特色。

(4)魏晋时期:4. 魏晋到隋唐时期时间背景特点代表地位魏晋的追求体现在文艺术作品中开始出现凸显个性的顾恺之的顾恺之不仅长于丹青,还提出的理论文化的发展,是中国古代的开创之作。

唐代和推动了文化的发展画家创制,表现了的盛唐气象吴道子的被誉为“吴带当风”5.文人意趣与民间风情类别时间背景特点代表作文人意趣宋代①阶层的不断壮大②兴起使人注重内心修养③“重文轻武”成为传统政策文人山水画发展成独立的画种;画家的追求从注重变为更加注重马远的《》明清时代变化、社会、. 的发展风格,艺术风貌 (即个性化),与正统画风形成对比朱耷的《》民间风情宋代的兴盛,. 的发展和文化的普及描绘民间风情和生活张择端的《》明清成为雅俗共赏的文学读物反映了的审美情趣和浓郁的生活气息,绘画更具生活实用性画、年画、、剪纸画二、特点:1.形成了两种独特的风格:宫廷和民间绘画注重;文人画重_________,融为一体。

第7-8课汉字书法笔墨丹青

第7-8课汉字书法笔墨丹青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7-8课汉字书法笔墨丹青②知识群体的形成,是将汉字发展为书法艺术的动力③西方书法艺术传播到中国起了推动作用④东方审美情趣喜以笔墨黑白空间和线条刚柔枯润来抒情达意,为书法艺术提供了丰富的社会土壤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重点、难点探究】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江南地广,或火耕水耨,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饮食还给,不忧冻饿,亦亡千金之家。

信巫鬼,重淫祀——《汉书·地理志下》材料二:(江南)川泽沃衍,有海陆之饶,珍异所聚,故商贾并凑。

其人君子尚礼,庸庶敦厐,故风俗澄清,而道教(按:指儒家礼教)隆洽,亦其风气所尚也。

——《隋书·地理志下》材料三:隋炀帝命编著全国各地风俗,编写者“以吴人为东夷”。

隋炀帝加以愤责,并称:“昔汉末三方鼎力,大吴之国,以称人物……自平陈之后,硕学通儒,文人才子,莫非彼至。

”——编摘自《太平御览》请回答:(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汉代至隋代“江南”发生的变化(2)列举两位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有代表性的“文人才子”。

【限时检测】1、在考古中,发现了一批甲骨文之前的刻符或早期文字,如舞阳刻符、半坡陶文、大汶口文字等,对它们正确的表达是()A、是国家形成的首要标志;B、与后来的成熟文字有一定渊源关系;8、2008年奥运会吉祥物福娃,据你推测它属于什么画种?A.原始岩画 B.汉代帛画C.中国文人画 D.民间风情画【巩固整理,并构建知识体系】书法绘画时期魏晋隋唐宋元明清魏晋隋唐宋元明清人物特点原因课后拓展1、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构造法的“六书”(即象形、会意、指事、形声、假借、转注等六种造字方法)。

字形结构基本固定2、隶书:是小篆简便写法,最早流行于下层人物中间。

“隶”本是隶人的意思,也就是管罪犯的官吏。

秦始皇统一中国初始,严法酷刑,犯法的人很多,因此每天要抄写的报告文件也就很多,于是管文件的官吏就用这种早已在民间流行的俗体来写,人们说它是隶人用的字体,所以把它叫作隶书。

第8课 笔墨丹青

第8课 笔墨丹青

清代郑板桥时常借竹抒发自己的胸襟,如他在一幅墨竹中题诗 云:“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乱岩中,千磨万折还坚劲,任尔 颠狂四面风。”他以竹子坚劲挺拔,不屈不挠的精神,倾吐他一生 屡遭打击的不平和他刚正不阿、孤傲倔强的性格,表现他对现实的 反抗心情。
为什么明清时期的绘画出现这种特点?
君主专制不断强化,社会动荡。
2009年,匡时春 拍卖行成交价为 8400万元。
朱耷的《仿倪云林山水》
明清的怪僻清新
由于地域、理念、师友等各种原因及时代的 变化和社会的动荡,,明清出现了一些风格奇特 的画家。 明宪宗朱见深这幅画构图非 常绝妙。粗看之下似一笑面弥勒 盘腿而坐,体态浑圆。细看却是 三人合一。当年陶渊明与道士陆 修静访高僧慧远,临别相送,不 觉过虎溪(慧远送客从不过虎 溪),引起虎啸,三人相视大笑, 世称“虎溪三笑”。 《一团和气图》
西施浣纱
貂蝉拜月
昭君出塞
贵妃醉酒
总结中国绘画的特点?



1、写实与写意的两大风格,文人画融诗、 书、画、印为一体; 2、不求形似,讲求神似,注重个人主观性 情的抒发。 3 、逐步平民化,世俗化
『综合探究』
两宋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思想如何影响当 时绘画特点的?试举例说明.
北宋: 1、重文轻武,文人阶层壮大,理学兴起,
思想文化专制。
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二)民间风情----伴随着商业兴盛、城市发展和
文化普及宋代以来民间文化日益繁荣,描绘日常生活的风 俗画也开始发展起来。
中华第一神品
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描画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和繁华景象
明清时期的绘画:民间风情
《水浒传》插图
杨柳青 年画《五子夺莲图》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八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三领学案:第7-8课汉字与书法、笔墨丹青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八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三领学案:第7-8课汉字与书法、笔墨丹青
A.王羲之B.张旭C.颜真卿D.柳公权
6、右图为苏轼的《枯木怪石图》,有评价说,枝干“虬(qiu,盘曲)屈无端倪”,石“亦怪怪奇奇,如其胸中蟠郁也”。能体现其风格的是
A.“意存笔先,画尽意在”B.“笔才一二,像已应焉”
C.“诗中有画”,“画中有诗”D.“以清雅之笔,写山林之气”
7、明清时期,以“风流文采磨不尽,水墨自与诗争妍”为特征的文人画兴盛。下图是明清文人画的代表作之一。这类作品所表现的是
D.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
6.2016.Ⅱ.24.图3为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这三种字体反映了
A.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
B.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
C.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情况
D.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
7.2016.Ⅱ.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1、宋代:伴随着商业兴盛、___________发展和文化的普及,民间文化日益繁荣。代表作品:北宋张择端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明清:___________作为小说中的插话,反映了世俗的审美情趣。年画、剪纸画,形象生动,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
【层次一】
1、有古代学者论述某字体的形成时说:“(官员)奏事繁多,篆字难成,即令隶人(即胥吏)佐书。”据此推断,该字体是()
(3)代表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被人称为“马一角”、“夏半边”。
2、明清时期的文人画
(1)特点:或继承宋代宫廷画风,或沿袭元人山水意趣,同时出现了一些艺术风貌___________的画家。
(2)代表人物:_______________,代表作《松鹰图》。
七、风俗画和民间绘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一角、 马一角、夏半边的 残山剩水, 残山剩水,象征南 宋朝廷偏暗一隅
南宋·马远 南宋 马远 山径春行图》 《山径春行图》
夏圭《山水十二景》 夏圭《山水十二景》
宋徽宗不但书法独创一格,且 以花鸟见长。建立皇家画院,而 且还有考试制度。对中国的绘画 起了推动作用。 听 琴 图
宋代绘画的最大亮点----民间风俗画 宋代绘画的最大亮点----民间风俗画 ----
米 芾 襄

宋徽宗 赵佶 作品 芙蓉锦鸡图
瘦金体 千字文
明代
更加强调个性化
祝枝山手札
文征明小楷
朝代
时代风貌
书法名家 王羲之 张旭、 张旭、怀素
艺术特色 虚玄灵动 狂放不羁 有意无法
魏晋南 社会危机及 北朝 文具的改进 隋唐 宋代 明代 盛世气象
颜真卿、 颜真卿、柳公权 注重规范法度
社会生活丰 宋四家、 宋四家、赵佶 富多样
《清明上河图》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
一、中国古代绘画的起源与发展脉络
1、起源(原始社会) 起源(原始社会) 从萌芽走向成熟(夏商周-春秋战国) 2、从萌芽走向成熟(夏商周-春秋战国) 凸显个性的文人画的出现(魏晋南北朝) 3、凸显个性的文人画的出现(魏晋南北朝) 4、“灿烂而求备”(隋唐) 灿烂而求备” 隋唐) 转折点(两宋时期) 5、转折点(两宋时期) 代表: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A、代表: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特点:文人山水画注重意境, B、特点:文人山水画注重意境,风俗画是最大亮点 C、时代背景:文人阶层不断长大,理学的兴起使文人 时代背景:文人阶层不断长大, 更加注重内心的修养;商业兴盛, 更加注重内心的修养;商业兴盛,城市发展和文化的 普及,民间文化日益繁荣。 普及,民间文化日益繁荣。
清·八大山人《墨鱼图》 清·八大山人《孤禽图》
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 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 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杆。 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杆。
小说插图
明代小说插图
红楼梦小说插图
年画是民间最普及的艺术 品之一。年画因一年更换, 品之一。年画因一年更换, 或张贴后可供一年欣赏之 用,故称“年画”。 故称“年画”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第7、8课 、 课
汉字、 汉字、书法和绘画
课标要求:概述汉字、绘画起源、 课标要求:概述汉字、绘画起源、
演变的过程, 演变的过程,了解书法和绘画的 发展脉络和每个时代基本特征
艾弗森脖子上的“ 艾弗森脖子上的“忠” 字
贝克汉姆腰上的汉字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战国《人物龙凤图》 战国《人物龙凤图》 画中人物长袍细腰、 画中人物长袍细腰、 侧身而立, 侧身而立,双手合掌 颇具虔诚之态。 颇具虔诚之态。上方 有神龙祥凤。 有神龙祥凤。全图表 示着祈神引导, 示着祈神引导,使灵 魂升天这一主题。 魂升天这一主题。
(东汉)夫妇宴饮图
(东汉)和林格尔墓壁画
一、中国古代绘画的起源与发展脉络
一、中国古代绘画的起源与发展脉络
1、起源(原始社会) 起源(原始社会) 从萌芽走向成熟(夏商周-春秋战国) 2、从萌芽走向成熟(夏商周-春秋战国) 3、凸显个性的文人画的出现(魏晋南北朝) 凸显个性的文人画的出现(魏晋南北朝) 灿烂而求备” 隋唐) 4、“灿烂而求备”(隋唐) 转折点(两宋时期) 5、转折点(两宋时期) 类型:文人山水画;宫廷画; A、类型:文人山水画;宫廷画;民俗画 马远) B、代表作:《山径春行图》(宋 马远) ; 代表作: 山径春行图》 听琴图》 赵佶) 《听琴图》 (宋徽宗 赵佶) 清明上河图》 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张择端)
女史箴图(局部) 女史箴图(局部)
一、中国古代绘画的起源与发展脉络
1、起源(原始社会) 起源(原始社会) 从萌芽走向成熟(夏商周-春秋战国) 2、从萌芽走向成熟(夏商周-春秋战国) 3、凸显个性的文人画的出现(魏晋南北朝) 凸显个性的文人画的出现(魏晋南北朝) A、人物画、宗教画、早期山水画 人物画、宗教画、 女史箴图》 B、代表:顾恺之《洛神赋图》、《女史箴图》 代表:顾恺之《洛神赋图》 开创“以形写神” 开创“以形写神”的绘画理论 C、特点:单幅卷轴画、注重写意传神、总结绘画理论 特点:单幅卷轴画、注重写意传神、 时代背景:社会动荡、政治混乱、 D、时代背景:社会动荡、政治混乱、佛教和道教对 儒学的冲击, 儒学的冲击,士人将自己的道德情操和理想人格融入 绘画创作中。 绘画创作中。
穷天地之变, 穷天地之变, 仰观奎星圆曲之势, 仰观奎星圆曲之势, 俯察龟文鸟羽山川, 俯察龟文鸟羽山川, 指掌而创文字, 指掌而创文字,天 为雨粟,鬼为夜哭, 为雨粟,鬼为夜哭, 龙乃潜藏。 龙乃潜藏。
仓颉
一、 文字的发展历程
1.新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 2.商周时期 商周时期: 商周时期 刻画符号 甲骨文 金文
吴道子改革传统的线描,用圆润丰腴、粗细变化 吴道子改革传统的线描,用圆润丰腴、 的线条,将晕染法的立体效果融入传统线描法, 的线条,将晕染法的立体效果融入传统线描法, 又颇有动感。被誉为“吴带当风” 又颇有动感。被誉为“吴带当风”。
吴道子《天王送子图》摹本(局部) 吴道子《天王送子图》摹本(局部)
3.春秋战国时期: 文字混乱 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 4.秦朝: 秦朝: 秦朝 小篆 隶书
陶器上的图画文字
“旦” 旦
“斧” 斧
甲骨文—最早的成熟汉字 甲骨文 最早的成熟汉字

手铐
执 铐起双手 劓 割掉鼻子 甲骨文字体现的刑罚
散氏盘为西周后期 散氏盘为西周后期 厉王时代的青铜器, 厉王时代的青铜器, 其铭文结构奇古, 其铭文结构奇古,线 条圆润,因取横势而 条圆润, 重心偏低, 重心偏低,故愈显朴 在碑学体系中, 厚。在碑学体系中, 占有重要的位置。 占有重要脉络
1、起源(原始社会) 起源(原始社会) 从萌芽走向成熟(夏商周-春秋战国) 2、从萌芽走向成熟(夏商周-春秋战国) 凸显个性的文人画的出现(魏晋南北朝) 3、凸显个性的文人画的出现(魏晋南北朝) 4、“灿烂而求备”(隋唐) 灿烂而求备” 隋唐) A、人物画、花鸟画、山水画、壁画 人物画、花鸟画、山水画、 B、代表:画圣吴道子《送子天王图》、敦煌壁画 代表:画圣吴道子《送子天王图》 C、特点:表现雍容华贵的盛唐气象、吸收印度等外 特点:表现雍容华贵的盛唐气象、 来美术风格 D、时代背景:政治统一,经济繁荣 时代背景:政治统一,
一、中国古代绘画的起源与发展脉络
1、起源(原始社会) 起源(原始社会) 从萌芽走向成熟(夏商周-春秋战国) 2、从萌芽走向成熟(夏商周-春秋战国) 凸显个性的文人画的出现(魏晋南北朝) 3、凸显个性的文人画的出现(魏晋南北朝) 4、“灿烂而求备”(隋唐) 灿烂而求备” 隋唐) 转折点(两宋时期) 5、转折点(两宋时期) 个性化、生活化(明清时期) 6、个性化、生活化(明清时期) A、代表:清八大山人、扬州八怪、唐寅和年画、木 代表:清八大山人、扬州八怪、唐寅和年画、 刻版画、 刻版画、剪纸
一、中国古代绘画的起源与发展脉络
1、起源(原始社会) 起源(原始社会) 2、从萌芽走向成熟(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 从萌芽走向成熟(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 A、帛画、壁画 帛画、 B、代表:战国帛画《人物龙凤图》《人物驭龙图》 代表:战国帛画《人物龙凤图》《人物驭龙图》 》《人物驭龙图 东汉壁画《夫妇宴饮图》 东汉壁画《夫妇宴饮图》马王堆汉墓帛画 C、特点:色彩鲜艳、、气势宏大、神秘又不失古拙 特点:色彩鲜艳、、气势宏大、 、、气势宏大
一、中国古代绘画的起源与发展脉络
1、起源(原始社会) 起源(原始社会) 从萌芽走向成熟(夏商周-春秋战国) 2、从萌芽走向成熟(夏商周-春秋战国) 凸显个性的文人画的出现(魏晋南北朝) 3、凸显个性的文人画的出现(魏晋南北朝) 4、“灿烂而求备”(隋唐) 灿烂而求备” 隋唐) 人物画、花鸟画、山水画、 A、人物画、花鸟画、山水画、壁画 代表:画圣吴道子《送子天王图》 B、代表:画圣吴道子《送子天王图》、敦煌壁画
1、起源(原始社会) 起源(原始社会) 2、从萌芽走向成熟(夏商周-春秋战国) 从萌芽走向成熟(夏商周-春秋战国) 凸显个性的文人画的出现(魏晋南北朝) 3、凸显个性的文人画的出现(魏晋南北朝) A、人物画、宗教画、早期山水画 人物画、宗教画、 B、代表:顾恺之《洛神赋图》、《女史箴图》 代表:顾恺之《洛神赋图》 女史箴图》 开创“以形写神” 开创“以形写神”的绘画理论
杨家埠年画
剪纸是一种在纸上剪出来的 又称为“剪画” 画。又称为“剪画”或“窗 花”。
一、中国古代绘画的起源与发展脉络
1、起源(原始社会) 起源(原始社会) 从萌芽走向成熟(夏商周-春秋战国) 2、从萌芽走向成熟(夏商周-春秋战国) 凸显个性的文人画的出现(魏晋南北朝) 3、凸显个性的文人画的出现(魏晋南北朝) 4、“灿烂而求备”(隋唐) 灿烂而求备” 隋唐) 转折点(两宋时期) 5、转折点(两宋时期) 个性化、生活化(明清时期) 6、个性化、生活化(明清时期) 代表:清八大山人、扬州八怪、唐寅和年画、 A、代表:清八大山人、扬州八怪、唐寅和年画、木 刻版画、 刻版画、剪纸 特点:文人画成就显著,成为主流,风格独特, B、特点:文人画成就显著,成为主流,风格独特,追 求神韵意趣 时代背景: C、时代背景:资本主义萌芽的兴起和传统社会秩序的 松动
隋唐书法
新的高峰
狂放不羁的草 注重规范法度的楷 狂放不羁的草;注重规范法度的楷;书法理论日趋成熟
宋代苏轼云:“诗至杜子美,文至韩 退之,画至吴道子,书至颜鲁公,而古 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
欧 阳 询 书 法
宋代书法
各具情态
苏轼 书法
黄庭坚 书法
宋代书法
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 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 倡导“有意无法” 倡导“有意无法”
东晋时期: 东晋时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