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修辞手法专题(类型+作用)经典
小学常用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小学常用修辞手法及其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321c5d5c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ba.png)
小学常用修辞手法及其作用1、比喻:是用某一具体的、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的、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
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
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
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
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
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
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作用: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事物更形象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答题方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事物+特征如:窄窄的木板,是一支飞鸣的利箭。
小小的三角帆,是一支彩色的大翅膀。
2、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
作用: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
答题方法:赋予+事物+人的感情(或生命),生动+思想感情。
如:腾跃时,模样像是欢乐;打旋时,模样像是眩晕;倾斜时,模样像是胆怯…((XXX《信念——看帆板表演》)3、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描绘的一种修辞办法。
作用: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答题方法:故意扩大(或缩小),引发想象或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如:①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三千丈”为扩大夸张)②芝麻粒儿大的事,不必放在心上。
(“芝麻粒儿”是缩小夸张)4、对偶: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相等的两个句子,或短语。
作用: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答题方法:富有节奏感和音乐性,增强表现力。
如:①满招损,谦受益。
②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③四十年别井离乡,XXX沉;五百个月缺月圆,XXX牵。
5、排比:三项或三项以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语气同等的几个短语或句子。
作用:增加语势,说服力强,感染力强,起强调作用,强烈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病句修改、标点符号、关联词等专题讲解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病句修改、标点符号、关联词等专题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45d79ef803d8ce2f0166235c.png)
专题讲解小学语文i一.修辞专讲1、比喻:就是打比方,是利用根本不同的两种事物之间的相似点作比的修辞手法。
基本结构:本体+比喻词+喻体。
常用的比喻词有:好像仿佛像……似的如同成了宛如比喻由三部分构成 1、本体2、喻体3、比喻词(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拟人没有。
)作用: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即打比方,帮助人深入理解。
例句:活跃了一天的太阳,依旧像一个快乐的孩童。
2、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有趣.例句: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杜甫3.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春》朱自清3、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
是一种对事物作"言过其实"的描述的修辞手法。
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例句: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块天地。
她还没有端酒怀,就醉了.4、排比:把三个或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
作用:读起来感到琅琅上口,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
例句:是您,引领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尽情遨游;是您,和我们一起参加“雏鹰假日小队”活动;是您,为了指导我们科技小组搞发明,利用星期天跑图书馆,查阅资料﹒﹒﹒﹒﹒﹒5、设问:为了此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自问自答)作用:引起注意,启发读者思考;例句:什么叫自律?自律就是自己管束自己的行为。
6、反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
作用: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
小学八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的作用及习题
![小学八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的作用及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fad25834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fc.png)
小学八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的作用及习题八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的作用1.比喻(打比方):比喻由三部分构成:本体、喻体、比喻(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拟人没有。
)关键词有:像、如、仿佛、犹如、似、一样、好比、是、变成···举例:①月亮像玉盘(明喻)②这里变成了花的海洋。
(暗喻)③这些可恨的老鼠,拿走了他家全部的钱。
(暗喻)判断下列是比喻吗?他的性格像他母亲。
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
作用:①生动形象地写出…事物的…的特点,给人以鲜明的印象②议论文中,化抽象为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2.拟人(比拟):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1)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事物…的特点,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
(2)拟物(借物喻人):①把人比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
②把甲事物当成乙事物来写。
举例:人比作梅花作用:突出表现人物的某种品质。
举例: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风儿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落叶随着风高低起舞3.借代:一、部分代整体。
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体事物。
例如:②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例②用船的一部分“帆”代替船。
二、特征代本体。
即用借体(人或事物)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那群红领巾从校门口飞了出来!三、具体代抽象。
例如:⑤南国烽烟正十年。
(《梅岭三章》)例⑤中的“烽烟”,原是古代边境用以报警的烟火,这里代指战争,把战争这个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了。
四、专名代泛称。
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专用名称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⑦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最后一次讲演》)例⑦中第二个“李公朴”,代指不怕流血牺牲,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战斗的人们。
作用: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体、生动的效果。
小学常用12种修辞手法+例句
![小学常用12种修辞手法+例句](https://img.taocdn.com/s3/m/a33bbd7b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c9.png)
小学常用12种修辞手法+例句修辞手法是为提高表达效果,用于各种文章或应用文,在语言写作时表达方法的集合。
修辞手法一共有63大类,79小类。
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
一、小学常用12种修辞手+例句小学常用12种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借代、反问、设问、对比、反复、双关、引用。
1.比喻:即表示两种不同程度的事物,彼此之间有相似点,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修辞方法。
(1)结构:比喻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喻体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2)分类:根据比喻结构的三个部分的异同和隐现特征,可分为四种。
①明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若、仿佛、犹如、宛如、像……一样、仿佛……似的,恰似”等连接。
常见形式是“甲像乙”。
②暗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变成、构成了”等连接。
典型形式是:“甲变成乙。
”③借喻。
不出现本体和比喻词,直接叙述喻体。
借喻的典型形式是“甲代乙”。
④博喻。
连用几个喻体共同说明一个本体。
⑤回喻:又名互喻,是一种先用喻体作本体,再用本体作喻体,互相设喻的比喻形式。
它曲折有致,能够加强艺术感染力。
(3)常用比喻词像、好像、若、似、似的、似乎、好似、恰似、如、犹如、有如、仿佛、好比、般、一样、成了、是、变成(4)例句:①深秋,枯黄的树叶像飞舞的黄蝶从树上飘落下来,地上尽是落叶。
②西湖像一块碧玉,也像一面铜镜。
③夏天,石榴树像蝴蝶张开翅膀一样张开了那一朵朵小花苞。
2.比拟(1)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
包括把物当作人来写(拟人)、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和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拟物)等几种形式。
事实上,前一种形式是把事物“人化”,后两种形式则是把人“物化”或“把甲物乙物化”。
(2)比拟与比喻的主要区别是:比拟意在“拟此为彼”,彼此交融,常常体现在动词上,而拟体始终不出现;比喻意在“以此喻彼”,彼此是两个不同的事物,常常体现在名词和名词短语上,喻体必不可少。
小学六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的特点和作用
![小学六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的特点和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024265d94b73f242326c5f35.png)
小学六种罕有的修辞手腕的特点和传染感动之马矢奏春创作1、比方:在记叙中,运用不合事物之间某些相似之处,借一种事物来说明别的一种事物.传染感动:是能使文章生动、形象,给人以光鲜的印象.使抽象的事物更形象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近易懂.2、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传染感动:是使文章表达更生动,给人光鲜的印象,便于表达作者激情.3、夸张:成心言过其实,对人或事物进行扩大或缩小的描写.传染感动:是能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更好地凸起事物的本质特点,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4、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机关相同或相似的句子构成.传染感动:是增加语气,起到强调传染感动,强烈表达作者的思惟激情.5、设问:自问自答.传染感动:是引起读者留心和兴趣,引导读者思虑.用在段的开首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虑外,还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传染感动.6、反问:以否定的形式暗示肯定的意思,反问句里包含着答案,也就是反问之中已经带有答案,不必再说答案了.传染感动:是增强语气,起到强调传染感动,使读者印象更深刻.别的不罕有的两种修辞:1、一再:有意一再某个句子或词语.传染感动:是凸起思惟,强调激情.使读者印象深刻,增强传染力.2、对偶:字数相等,机关相同或相似的两个句子或短语,相似于春联.传染感动:句子显得整洁平均,凝炼分离,概括力强.1、联想的传染感动:在阅读文章时留心辩白事物和联想,就能按照作者的思路,理解文章思惟内容.日常平常不雅察时把本身看到的、听到的写得具体,并能恰当地加上本身的联想,文章的内容就会更充实,表达的激情就会更深刻.2、首尾呼应、前后照料的传染感动:前有伏笔,后有照料,可以使内容加倍完整,机关加倍慎密,引起共鸣3、借景抒情:经由进程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气候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某种真挚的思惟激情.传染感动:做到情景融会,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4、正面(间接)描写:正面衬托出该人物的××性格、操行和技能,使得文章机关加倍分离紧凑,表达加倍简洁精练.5、过渡句的传染感动: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引出下文.6、总起句的传染感动:总领全文或全段,有时起到点明本段或本文中央的传染感动,要按照具体情况判断.7、总结句的传染感动:总结全文或全段,有时起到点明本段或本文中央的传染感动,要按照具体情况判断.8、中央句:可能是总起句,也可能是总结句,或者此外句子,要按照具体情况判断.传染感动:点明中央.假如是总起句,就是总领全文或全段,假如是总结句就是总结全文或全段.经常运用说明方法的传染感动举例子——使文章更直不雅更有说服力;使说明的对象具体形象,便于读者理解.列数字——更具体更准确;作比较——光鲜凸起;打比方——生动形象;增强文章的趣味性.作诠释——弥补说明,更轻易理解;画图表——形象直不雅,便于比较;分类别——层次清晰;。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作用讲解及练习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作用讲解及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b9948860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df.png)
1
2
3
注意
1
同志们,我们能赶走敌人,夺回阵地,难道我们就不能吃掉这个苹果吗?
2
→(反问)
指出下面的句子各用了哪种修辞方法。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天上的星星怕冷似地钻进厚厚的云絮里。 是悔恨吗? 不知道。
(三)运用排比说理
可将道理说得充分透彻。比如:“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为人民服务》)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朱自清《匆匆》) “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 (谚语)
3
缩小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弱、浅……”的夸张形式。例如: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现有成语寸土必争、滴水不漏、寸步难行等也有同样的表达效果。
分类
夸张是表现幻想的必要手段之一
夸张的作用还在于它可以突出某一事物或某一形象的特征,更深刻而又更单纯地揭示他们的本质,使读者得到鲜明而强烈的印象。例如《胖子学校》对小胖子的肥胖作了强烈的夸张描写,使读者对肥胖的危害有更鲜明的印象,并产生更强烈的震撼。
即一个复句的各个分句构成排比。
例如: 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清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种类
例如: 如果我们能够研制出一种类似 鹰眼的搜索、观测技术系统,就能够扩大飞行员的视野,提高他们的视敏度。如果能研制出具有鹰眼视觉原理的“电子鹰眼”,就有可能用于控制远程激光制导武器的发射。如果能给导弹装上小巧的“鹰眼系统”,那么它就可以象雄鹰一样,自动寻找、识别、追踪目标,做到百发百中。
修辞手法专题(小学)
![修辞手法专题(小学)](https://img.taocdn.com/s3/m/b858a769852458fb770b56b6.png)
修辞手法专题一、比喻:1、定义:又叫打比方。
即两种不同程度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修辞方法。
2、结构: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打比方的事物)。
3、种类根据比喻结构的三个部分的异同和隐现特征,可分为四种。
(1) 明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宛如、像……一样、仿佛……似的”等连接。
常见形式是“甲像乙”。
如:叶子出水很高,像婷婷舞女的裙。
(2)暗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连接。
典型形式是:甲是乙。
例如: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冈。
(3)借喻。
不出现本体和喻体,直接叙述喻体。
借喻的典型形式是甲代乙。
例如: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4)博喻。
连用几个喻体共同说明一个本体。
例如:一只巨大的白丁香把花开在了屋顶灰色的瓦楞上,如雪,如玉,如飞溅的浪花。
4、比喻的作用(1)化平淡为生动;(2)化深奥为浅显;(3)化抽象为具体5.判别是不是比喻句:有“好像”“像”“是”一类词的句子,不一定都是比喻句。
判断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句,关键要看句子里是不是在“打比方”本体和喻体之间有没有相似点。
以下“像”字句并不是比喻句:(一)表示比较1.江上的轮船像一叶叶扁舟。
(《南京长江大桥》)句中的“轮船”和“扁舟”是同一类事物,通过比较,突出长江水的浩大。
2.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
(《卖火柴的小女孩》)句中以前的奶奶和现在的奶奶形象,是同一个人在不同情况下的比较。
3.他还是像过去一样喜欢打乒乓球。
这句中的“像”表示相同,故不是比喻句。
(二)表示举例1.“你骗谁,像你这样的大官会没有钱?”(《“你们想错了”》)句中用“像”字引出方志敏作为例子,说明凡是当官的就一定有钱。
2.“像您这样的高个儿干不了这重活儿……”(《挑山工》)句中用“像”字引出“我”作为例子,说明凡是“高个儿”都当不了挑山工。
小学六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的特点和作用
![小学六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的特点和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22da59469b6648d7c1c74629.png)
小学六种常见的修辞手法1、比喻:在记叙中,利用不同事物之间某些相似之处,借一种事物来说明另外一种事物。
作用:是能使文章生动、形象,给人以鲜明的印象。
使抽象的事物更形象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2、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
作用:是使文章表达更生动,给人鲜明的印象,便于表达作者感情。
3、夸张:故意言过其实,对人或事物进行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作用:是能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4、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句子构成。
作用:是增加语气,起到强调作用,强烈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5、设问:自问自答。
作用:是引起读者注意和兴趣,引导读者思考。
用在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6、反问:以问句的形式表示肯定的意思,反问句里包含着答案,也就是反问之中已经带有答案,不用再说答案了。
作用:是加强语气,起到强调作用,使读者印象更深刻。
7、对偶: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两个句子或短语,类似于对联。
作用:句子显得整齐匀称,凝炼集中,概括力强。
8、引用:引用现成的话(成语、诗句、名言、典故等)作用:提高语言说服力等表达效果。
练习1、这里变成了花的海洋。
(暗喻)2、这些可恨的老鼠,拿走了他家全部的钱。
()3、风儿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4、我饿的能吃一头大象。
()5、良言一句三冬暖。
恶语伤人六月寒。
()6、生活是一杯酒,散发着迷人的醇香;生活是一本书,蕴涵着深刻的哲理;生活是一首歌,奏着高低不一的音符。
生活是一首诗,充满着“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豪情()。
7、甚么叫自律?自律就是自己管束自己的行为.()8、钓鱼岛怎么就不是中国的?()9、都说“天生我材必有用”,所以我们一出生就有着独特的价值。
()小学常见关的7种类型关联句1、并列句。
各分句间的关系是平行并列的。
如:“这衣裳既漂亮,又大方。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又……又……、既……又……、一边……一边……、那么……那么……、是……也是……(不是)、不是……而是……等。
小学语文常用的修辞手法和说明方法
![小学语文常用的修辞手法和说明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dc3289a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61.png)
常用的修辞手法1、比喻:用具体的事物去描写抽象的事物。
作用:这样可以把事物的形象描写得更生动、具体。
例句:天空像一块空灵的蓝水晶。
2、拟人:把物当成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能启发读者想像,令文章更生动。
例句:夜空中的小星星眨着眼睛,似乎对你微笑。
3、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
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例句:这块地方没有巴掌大,怎么能盖房子呢?4、排比:把三个或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
作用:加强语势,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
例句: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5、设问: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作用:引起注意,启发读者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
例句:蟋蟀有特别好的建筑工具吗?没有。
6、反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
作用: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
例句: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7、反语: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
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如:干这种勾当它从不偷偷摸摸,总是从从容容、不紧不慢的,因为它自认为是这条河的主宰。
(《白公鹅》)8、对比: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
例如: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常见的修辞手法专题
![常见的修辞手法专题](https://img.taocdn.com/s3/m/5a33f470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7e.png)
经常使用修辞手法专题1.比喻:用具体常见的事物、情境或道理来例如抽象、生疏的事物、情境或道理的修辞方式.。
要紧有三类:明喻、暗喻、借喻。
要求:本体和喻体之间有相似性。
明喻的组成局部:本体、喻体、比喻词〔像、似的、好似、如、仿佛、比如、犹如〕【作用】:可使语言形象、生动,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化,形象化.【例句】: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都是弧形〕【作用分析】:以虹的形状比喻石拱桥的桥洞, 生动形象地写出石拱桥形式优美的特点,引发人们美的联想.树上的柿子红了,仿佛一个个小灯笼挂在上面。
〔都是红的、圆的〕野花遍地都是,比如漫天的繁星。
〔都很多〕时刻如飞箭,转眼又是一年。
试一试造句:拓展:暗喻:没有比喻词,一样用“是〞代替,有本体和喻体。
香港真是一个非常璀璨的东方之珠。
共产党是太阳,照亮了百姓的生活。
书籍是屹立在时刻大海里的灯塔。
2.拟人:拟物为人,把事物人格化,将它写成和人一样有情感、有行为的修辞方式.【作用】:增强语言亲切感、形象性,使读者感到栩栩如生,往往有十分鲜明的情感色彩.【例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作用分析】:用拟人的方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花艳丽、桃李争春的喧闹景象,使读者感到亲切、形象.蜡炬成灰泪始干。
春姑娘来了,用她那彩色的笔绘制出了一个五颜六色的季节。
下雨了,雨滴欢乐地在荷叶上跳着舞。
万万条柔柳展开了鹅黄色的嫩叶。
青的草、绿的芽、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烂漫非常的春天。
试一试造句:3.夸大:运用丰硕的想象,为了更突出、鲜明地勾画某一事物而对其形象、特点、作用、程度等作传神的扩大或缩小描述的修辞方式.,分为两类:扩大夸大和缩小夸大。
【作用】:能够增强语言的形象性,能够突出事物的特点或在增强读者对作者主观情感、态度和明白得上起踊跃作用.【例句】:大河上下,顿失滔滔.【作用分析】:形象地写出了黄河封冻之快,突出了北国的严寒.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完整版)修辞手法专题
![(完整版)修辞手法专题](https://img.taocdn.com/s3/m/e6d92c7df90f76c661371a9f.png)
例: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串对:上下句在意思上具有承接、因果、假设等关系。
例: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对偶从形式上分为两种:严对(必须是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平仄相对,不重复用字。)和宽对(只要求字数相等。)
六、对比:把两种互相对立或矛盾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对立方面加以并举形成比较的一种修辞方法。它的作用在于使对立面显得更加鲜明突出,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
25、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
26、黄河留给家乡的故道不长五谷,却长歌谣。()
27、小稻秧脱险记。()
②排比的作用:增强句子语言的气势,更有力的表达感情,使内容层层深入,更好说明了对象的特点。
③排比词:当……当……当……,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有……有……有……,等等
★练习:
例:1、爱心是一股甜甜的泉水,使不幸的人忘记生活的苦涩;爱心是一首动听的歌谣,使生活枯燥的人感到生活的乐趣;爱心是一眼潺潺流动的泉水,使饥渴的行人感到人生旅途的甘甜……
修辞手法:()
作用:()
3、这座山真真高,把天都插破了!
修辞手法:()
作用:()
五、对偶
①对偶是用结构相同或相近,字数相等的一对短语或句子对称排列起来的修辞手法。多用与诗歌与对联中!如“满招损,谦受益。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等等
②对偶的作用:使句子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内容简练,有音乐美。
十、顶真:把前一句子的结尾或句中的某些词语作为后一句的起头。
例:被挖车者不敢出声,出声则口张,口张则车被挖回,挖回则必悔棋……
十一、引用:在说话或行文中引入现成的语言材料来增强表达效果的一种修辞方法。可氛围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
小学语文15种修辞手法(小学语文常见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小学语文15种修辞手法(小学语文常见修辞手法及其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f8d1e3d2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4275f7a.png)
小学语文15种修辞手法(小学语文常见修辞手法及其作用)一、比喻比喻就是用具体的、浅显的、熟悉的、形象鲜明的事物去说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事物。
把甲比作乙,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比喻不能成立。
①被比喻的事物(称为“本体”);②用来作比喻的事物(称为“喻体”);③“比喻词”(像、好像、仿佛等)。
2、比喻的种类①明喻。
典型形式是:甲像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
例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
”②暗喻。
典型形式是:甲是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
例如: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
③借喻。
典型形式是:甲代乙。
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但它不同于借代。
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
例如:放下包袱,开动机器。
二、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
2、比拟的种类①拟人。
例如: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②拟物。
例如:咱们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
三、夸张夸张指为追求其中一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
要求使用时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不能浮夸。
2、夸张的几种形式a、扩大夸张。
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b、缩小夸张。
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c、超前夸张。
例如: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馍馍的香味来了。
四、排比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
常用强调的同一词语重复出现在各个短语或句子的同一位置上。
2、排比的几种形式a、成分排比。
例如:好像失了东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只有几个学生上几篇“呈文”,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可以博得“友邦人士”的夸奖,永远“国”下去一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如:
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 是梦幻的。(三个排比的短语 表现海上夜空的柔和、静寂与 神秘特色。) 恰当地运用排比,可以增添语 言的节奏感、旋律美,有力渲 染艺术形象,充分抒发思想感 情,可以使句子节奏鲜明。
五、设 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自 己回答(自问自答)。
作用:1.引起读者注意,启发读者 去思索、体会; 2、激发读者阅读下 文的兴趣。
蜻蜓在这里低唱; 蟋蟀在这里弹琴; 。
三、夸张
就是把描写的事物有意
地夸大或缩小. 作用:使其更鲜明,更 突出,给斤重,怎么 也送不到嘴边。
扩大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大、多、高、强、 深……”的夸张形式。
2、心眼小得象针鼻儿。 3、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苗,就嗅 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了.
小学生 常见修辞手法
任课教师:巧克力
一、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具体的、浅显
的、熟悉的、形象鲜明的事物去说明或描 写抽象的、深奥的事物。 作用:把事物的形象描写得更通俗易懂、 生动具体形象。 例如:星星 像 钻石 。
本体
比喻词 喻体
1、明喻
• 明喻是本体、喻体、比喻词都出现,比
喻词常用“像”、“好像”、“仿佛”、 “犹如”“如同”等。 (本、喻体之间的关系相似) • 例句:活跃了一天的太阳,依旧像一个 快乐的孩童。
例如:
星空中银盘高挂。 一柄弯刀挂在夜空上。 荷叶上的明珠晶莹通透,不停地翻滚着。
运用比喻时应注意:
(1)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两种 不同的事物,但两种不同的 事物在某些方面又有些相似。 (2)不是所有“像”、“好 像”、“仿佛”等词的句子 都是比喻句。
[区辨] 有“像”、“仿佛”、“似的” 的句子不一定都是比喻句。
缩小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弱、 浅、……”的夸张形式。
超前夸张:在时间上把后出现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形 式。
四、排比:
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 语气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 或句子排列起来,使语势得到增强, 感情得到加深的修辞方式。 作用:节奏感强,增强语言气势, 加强表达效果,多用于说理或抒情。
二、拟人:把事物当作人, 写出和人一样的感情和动作。
(作用):使具体事物人格化, 语言生动形象。 例:花喜鹊“咯咯”地笑起来。
比较下面两个句子,说说它 们分别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啄木鸟在给树治病。拟人
△啄木鸟像医生在给树治病。
比喻
要区分比喻和拟人首先要 弄清楚两者的特点和区别: 1、比喻句,就是利用事物的 相似性打比方。 2、拟人是把非人类的东西加 以人格化,有两个特点:所 写事物必须具有人的特点; 不能出现比喻词。
对两种事物作具体比较的。
例:小玲长得像她妈妈。 单纯的想象。 例:读罢《雷锋的故事》,我仿佛又回到了苦 难的过去。 表示猜测的句子。 例:他呆呆地坐在那里,好像在等人似的。 表示举例。 例:这样的事情很多,像„„
先判断下列句子是否是比喻句, 是比喻句的然后再指出它们分别是哪 种比喻句。 小兴安岭是一座天然的宝库 。 湖里的睡莲像个害羞的小姑娘,慢慢 地睁开眼睛,欣喜地开放着。 一个个小山似的浪头不断地向他扑来。 他难过得好像就要哭了。 小猫跳上书桌来,在稿纸上踩出了几 朵小梅花。
例如: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A.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 孺子 牛。( 对偶 ) B.皇帝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 服, 人们总是说:“皇上在更衣 室里。”( 夸张 ) C.你这样一个人玩耍,不也有点寂寞 吗?( 反问 )
D.春月是一只青春鸟,驮着幽幽夜色, 栖落在古城的檐角。( 比喻 ) E.清晨,鸟儿们唱着动听的歌。 ( 拟人 ) F.在一个孩子的眼里,他的老师是多 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 啊! ( 排比 ) G.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 群众。( 设问 )
四、按要求写句子。 1、天空中有一轮明月。 (改为比喻句) 天空中挂着一轮玉盘似的明月。 2、窗外,风吹翠竹,飒飒作响。 (改为拟人句) 窗外,风儿摇醒翠竹,在窃窃私语。
3、河水哗哗地流着。 (改为拟人句) 河水在欢快地唱着歌儿,一路向前奔 跑。 4、寒风吹到脸上很痛。 (改为夸张句) 寒风呼呼地吹到脸上,痛得 犹如刀割。
例如:学习能偷懒吗?不能,学习 一定不能偷懒。
六、反 问: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 定的意思。(明知故问)
作用:反问可以加强语气,发人深思, 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 中的气势和说服力,为文章奠定一种激 昂的感情基调。
例如:克服困难不也是一种享受吗?
七、对偶:
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的两句 组成一对,把两方面的意思突 现出来。
喻体
本体
比喻词
2、暗喻
• 暗喻是本体、喻体都出现,比喻 词常用“是”、“变成”、“成 了”、“构成”等。 (本、喻体之间的关系相等) • 例:老师是辛勤的园丁,我们是 祖国的花朵。 • 例:弟弟成了泥人。
3、借喻
• 借喻是借用喻体代替本体,即只 出现喻体,本体和比喻词均不出 现。
(本、喻体之间的关系替代)
5、考场上静得很。(改为夸张句) 考场上静得连一根针掉在地上的 声音都能听得清清楚楚。 6、高粱成熟了。(改为拟人句) 高粱笑得弯了腰。
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