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社会主义阵营
• 社会主义阵营,是指二战后,由苏联为首的,横 跨欧亚大陆的,起初由12个社会主义国家组成的 阵营。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与以美国为首 的资本主义阵营之间的长期对峙,是冷战时期的 主要内容。由于社会主义阵营成员主要在欧洲东 方,西方国家称之为东方集团,或称之为苏联集 团。此外又称为共产主义集团。
• 二战后两大阵营长达40多年对峙的实质是 () • A美苏争霸B意识形态的对立 • C社会制度对立D美苏国家利益冲突
美苏争霸
• 第一阶段:50中期--60年代初. 特征:既缓和又紧张,优势在美. 事件:缓和(签定对奥和约,承认联邦德国,赫鲁晓 夫访美)紧张(柏林墙修筑,古巴导弹危机) 第二阶段:60年代中期--70年代末. 特征:苏攻美守 事件:苏联-欧洲缓和,侵略亚非扩大中间地带,美越南撤军,中美关系正常化. 第三阶段:80年代. 特征:美强硬,苏全面收缩. 事件:苏联裁减军备,从阿富汗撤军,改善同中国的 关系,放弃70年代扩张所获得的势力范围放松对 东欧的控制并退出这些地区. 决定成败的因素:经济.
• 我们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 只有永恒的利益。 • 二战结束后由于意识形态的不同和美国称 霸受到苏联的遏制,美苏从二战时的同盟 关系变成二战后的敌对关系。于是形成了 二战后一种新的国际关系格局──美苏两极 格局。
• • • •
一、从盟友到对手 1、原因: (1)雅尔塔体系确立: 概念:1945年初,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反法 西斯战争即将取得最终胜利时刻,在苏联的雅尔 塔召开一次国际会议,会议上美、英、苏三国讨 论了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和战后和平等 问题,达成若干协议,会后根据会议中的协议, 形成的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 • ◆基础:美苏均势 • ◆实质:美苏两分天下(划分势力范围) • ◆作用: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
美国分 裂德国
美、英、法三 国占领区先后 合并,并单独 实行货币改革 封锁柏林, 在苏占区发 行新货币
柏 林 危 机
苏联反击
• ◆分裂:1949年,在美国下,德国西部成 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联邦德国); • 在苏联的支持下,德国东部成立了德意志 民主共和国(民主德国)。
• (2)朝鲜分裂: • ◆背景:1945年日本投降后,美、苏两国以北 纬38度线为界,分区占领朝鲜半岛的南部和北部。 • ◆分裂:美国支持下在朝鲜半岛南部建立了大韩 民国(韩国),苏联支持下在朝鲜半岛北部成立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朝鲜),从此朝鲜半 岛处于分裂状态. • ◆发展: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中国的安全 受到严重威胁。为了抗美授朝、保家卫国,中国 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最后美国被迫签订停 战协定。
• 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以经济手段扶植和 控制西欧的表现是: • A.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 B.提出杜鲁门主义 • C.实施马歇尔计划 • D.推行金元外交 • 6、二战后,德国的分裂: • A.与雅尔塔会议直接有关 • B.是战后美苏两国激烈争夺的结果 • C.是纽伦堡审判的结果 • D.是全德国人民的要求
• 相互抵制奥运会 • 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 • 1984年美国洛杉机奥运会
• 三、“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 1、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形成了全面 “冷战”和局部热战的局面。 • 2、美苏两国未发生大规模的直接武装冲突, 从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 3、造成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赖苏联局面
• • • • •
“冷战”兴起主要原因是() A美、苏领导人之间严重的猜疑和不信任 B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苏联与之对抗 C苏联经济军事实力与美国相当 D苏联扩展自己的势力范围
• 二战后,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 A美苏意识形态领域的对立 • B以欧洲为中心的格局被战争打破 • C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形成 • D美苏政治军事力量形成抗衡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 1949年时,社会主义阵营包括苏联、波兰、民 主德国、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保 加利亚、阿尔巴尼亚、中国、蒙古、朝鲜、越南 等12个社会主义国家。 南斯拉夫虽然也是社会主义国家,但因为和苏联 有矛盾,1949年时被逐出了社会主义阵营。但 在1955年,和苏联关系正常化,但并没有重新 加入了社会主义阵营。 中国在1960年和苏联关系恶化,实质上退出了 社会主义阵营。但仍声称是其中一员。之后,社 会主义阵营成为“苏联集团”的代称。所谓“社 会主义大家庭”是该集团的又一个称呼。
• (2)消极作用: • ①打上了浓厚的大国强权政治色彩,无视弱小国 家利益,导致战后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 美苏在世界范围内激烈争夺,导致 • ②擅划国界,分裂国家的做法,种下了不稳定的 局部性冲突不断。 祸根,导致日后世界的纷争和不安宁。 • ③战后两大集团日益演变成美苏联各超级大国的 工具,为谋求霸权,两强展开长期的军备竞赛和 地区争夺,导致世界局势长期紧张动荡。 • ④两极对峙的格局下,国际经济秩序长期得不到 改善,给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 响。
• (3)侵越战争: • ◆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殖民者重 返越南。越南人民在越南共产党的领导下, 英勇抗击,迫使法国殖民者撤出。 • ◆时间:1961年—1973年 • ◆结果:在越南军民的英勇抗击下,美军 被迫于1973年撤出越南。
• (4)古巴导弹危机: • ◆原因:1962年,苏联开始向古巴运送导 弹,准备在古巴建立导弹基地,以改变苏 联在核力量对比中的不利地位。 • ◆结果:美国武装封锁古巴,经过对峙和 谈判,苏联最终从古巴撤走导弹,危机结 束。
• 3、“马歇尔计划不止是一项经济援助计划”, 这是因为它: • A.蓄意将世界分裂为两大阵营 • B.赤裸裸地公开干涉他国内政 • C.意图在于稳定资本主义制度 • D.极力遏制世界民族解放运动 • 4、二战后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根本前提是: • A.严格遵守《联合国宪章》 • B.防止战争带来更大损失 • C.手中拥有核武器 • D.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
• (1)积极作用: • ①有利于缓解世界紧张局势,在半个世纪里避免 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雅尔塔体系消除了德日 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有效避免 两个法西斯战争策源地,有资格打世界大战的美 了世界大战的爆发 苏两国又长期势均力敌,使双方均不敢贸然行事。 这种建立在大国均势基础之上的国际秩序,虽然 不能消除冲突的根源,但却使大国行事时有一定 的约束。 • ②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科技 革命的进行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在一定程度 上促进了经济的多极化格局的出现和经济的全球 化发展,并进一步影响了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 两极格局形成表明() A美苏矛盾是世界主要矛盾 B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矛盾是世界主要矛 盾 C两个超级大国势均力敌维护了世界和平 D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势力均衡
• 三、“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 1、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形成了全面“冷战” 和局部热战的局面。 • (1)德国分裂: • ◆背景: • ①二战后,德国被美、英、法、苏四国分区占领。 • ②随着“冷战”的开始,德国首先成为美苏“冷 战”的焦点。 • ③美苏双方未能就德国统一问题达成协议。
• • • •
一、从盟友到对手 1、原因: (1)雅尔塔体系确立: (2)第二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世界主要国家政治 力量的对比: • ①二战后,西欧和日本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 世界霸主。 • ②苏联的实力不断增强,社会主义突破一国的范 围,社会主义国家在世界上的影响日益增大,引 起了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的敌视。
• 7、在美苏的“冷战”中,可喻之为苏联的 “马歇尔计划”的行动是: • A.帮助东欧解放 • B.成立“经互会” • C.组织“华约” • D.进驻朝鲜半岛
• 8、针对美国的“冷战”政策,苏联和东欧 国家采取的重大举措有 • ①组织经济互助委员会 ②组织华约 ③接 受马歇尔计划 ④在古巴建立导弹基地 • A.①② B.①③ • C.①②④ D.①③④
• 2、成立北约(军事表现): • (1)时间、国家、地点、条约: • 1949年,美国等12国的代表在华盛顿集会,签 订了《北大西洋公约》,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 织。 • (2) 性质:是一个反对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军事政 治集团。 • (3)影响:它的成立是美国遏制苏联、称霸世界 的重要行动,加剧了“冷战”的程度。
• • • •
一、从盟友到对手 1、原因: (1)雅尔塔体系确立: (2)第二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世界主要国家政治 力量的对比: • (3)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 日益加剧,两国在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和世界观 上存在较大差异,导致战后双方开始互不信任互 相猜忌。苏联成为美国称霸世界的最大障碍。 • (4)主观:战后美苏两国都抱有在世界范围内 扩展势力的战略目标。
世界格局演化趋势:
以欧洲为中心 的世界格局 开始: 新航路的开辟 初步形成: 19世纪中期第一 次工业革命完成 完全形成: 19世纪末20世纪初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 削弱:一战 终结:二战后 两极格局 开始:二战后 形成:1955年 发展、冲击: 60——80年代 终结:苏东剧变 多极化格局 暂时局面: 一 超多强 趋势:世界多 极化
• • • • • •
• • • •
1、二战后初期,两极格局关系的突出特征是: A.美苏抗衡,争夺世界霸权 B.意识形态分歧,两大阵营对立 C.美苏在政治、经济、军事上势均力敌 D.美国居霸主地位,苏联在政治、军事上与之 抗衡 2、美国策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北大西洋公 约组织的目的是: A.防止法西斯势力东山再起 B.镇压各缔约国人民革命 C.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 D.统一指挥西方国家的武装力量
• 2、冷战开始: • (1)信号: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 (2)开始标志:杜鲁门主义(1947年3月)(政 治表现): • 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 提出要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 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这些政策和纲领后来 被称为“杜鲁门主义”。它的出台,表明美国公 开放弃同苏联合作的政策,标志着“冷战”的正 式开始。 • (3)含义: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的 一切敌对行动。
• • • • • •
• •
二、美苏“冷战” 1、马歇尔计划(经济表现) : (1)目的: 帮助西欧恢复经济;扶持和控制西欧国家;还企 图用马歇尔计划拉拢东欧国家。 根本目的: 稳定资本主义阵脚,控制西欧,遏制苏联为首的 共产主义 (2)提出者:美国国务卿马歇尔 (3)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 用的实际应用。
• 3、经互会的成立: • (1)时间、国家: • (2)目的: 打破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对社 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封锁 • 4、成立华约: • (1)时间、国家、地点、条约: • 1955年,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在华沙签订 《友好合作条约》,被通称为“华沙条约”,根 据这个条约建立了华沙条约组织。 • (2)影响: • 从此,欧洲出现了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 对峙的局面,美苏两极格局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