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合集下载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世界政治格局经历了巨大的演变和转变。

本文将就这个主题展开讨论,探究战后世界政治的发展与变迁。

一、战后国际秩序的确立战后,联合国的成立成为战后国际秩序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联合国旨在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并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其安全理事会在维护国际和平方面具有重要的决策权力。

此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成立也为全球经济发展提供了机制和支持。

二、超级大国的崛起与冷战局势二战后,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崛起,成为世界政治的核心。

冷战的爆发导致了两个大国之间的矛盾和对抗,将世界分为两个阵营。

美国领导的西方阵营与苏联领导的社会主义阵营在政治、军事和经济等领域展开角力,形成了世界政治格局的新面貌。

三、非洲、亚洲、拉美国家的解放运动战后,亚洲、非洲和拉美国家纷纷进行解放运动,寻求独立和发展。

这些国家对殖民主义的抵抗,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关注和支持。

这一时期,亚非国家集团和不结盟运动的形成,将世界政治格局推向多极化的方向。

四、苏联解体与美国的超级大国地位苏联解体成为20世纪末世界政治格局中的一大重大事件。

苏联崩溃后,美国成为全球唯一的超级大国,其在经济、军事和科技等领域的强大实力使其在世界政治中占据主导地位。

全球化的发展也进一步加强了美国的超级大国地位。

五、全球化与新兴大国的崛起全球化的进程促使新兴大国如中国、印度等在世界政治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这些国家凭借强大的经济增长和政治实力,在重塑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全球治理结构的逐渐调整成为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新特征。

六、地区冲突与恐怖主义的威胁近年来,一些地区冲突和恐怖主义的威胁给世界政治格局带来了新的挑战。

中东地区的冲突、东亚地区的紧张局势以及全球范围内的恐怖主义活动对国际和平与稳定造成了威胁,世界政治局势愈发复杂和紧张。

结语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现在,世界政治格局经历了许多转变和演变。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四)两极格局的特点
(1)在两极格局中,美苏及其盟国互相争夺和对抗,其内 部虽然有着矛盾和分歧,但最终仍要服从美苏战个超级大国作为对立双方的盟 主,在国际事务中起着主导作用。 (3)美苏冷战是斗争的主要方式,具体表现为政治上对抗、 军事上对峙、意识形态上对立和经济上割据。
现。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为了遏制苏联等社会主
义力量,稳定资本主义统治秩序,确立和巩固美国的霸权 地位。
3.“冷战”的影响
1)消极: ①造成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赖苏联的局面,世界被 分裂为两部分. ②使世界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之下. ③美苏两国为争夺势力范围,肆意践踏国际法,干 涉别国内政,严重破坏世界和平。(爆发了局部的“热 战”在亚洲:朝鲜战争、越南战争)
基本一致,但手段各具特色。
(2)区别:杜鲁门主义表现为公开地、赤裸裸地反共反苏, 既包括对西欧等国经济上的援助,也包括军事上的援助;
马歇尔计划只是一项经济援助计划,但却是采取更为隐蔽
的经济手段来维护资本主义制度,控制欧洲,联合西欧各 国共同反共反苏。
(3)实质: “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两者之间的关 系,犹如一个胡桃的两半,是美国“冷战”政策的重要表
概述:二战以来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两极对峙向“一超多强”、多极化趋势演变 (一)20世纪四五十年代 美苏“冷战”兴起,两极对峙格局逐渐形成 (二)20世纪六七十年代 两极对峙格局. 同时,新兴力量兴起, 开始呈现多极化趋势 (三)20世纪90年代
“一超多强”、多极化趋势日益加强
一.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一)雅尔塔体系 含义:是对1945年-1991年间国际政治格局的称呼, 得名于1945年初美、英、苏三国政府首脑在苏联 雅尔塔(今属俄罗斯克里米亚)举行的雅尔塔会 议。 基础:美苏两国力量势均力敌。 实质:美苏两国根据自己的战略需要,对世界格 局做出两分天下的划分。

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演变

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演变

2.《华沙条约组织》:最初的签字 国有苏联、保加利亚、匈牙利、波 兰、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阿 尔巴尼亚和民主德国8国。 1968年阿尔巴尼亚退出华约组织。 1991年解体
北约东扩前
北约东扩后
冷战与两极对抗的影响
(1)对世界的影响:造成当时世界动荡
不安的主要根源。给世界人民带来深重 的灾难。 (2)对自身的影响: 美国由原来最大的债权国转变为最大 的债务国,实力下降; 苏联因经济没有搞好而最终解体。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演变
战后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三次转变:
• 第一次:美国是一枝独秀 • 第二次:两大体系对峙,美苏 争霸 • 第三次:国际政治格局多极化 发展
战后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三次转变:
• (一)第一次是在二战初期的时候:美国 成为世界第一大国,苏联的势力也有所兴 起。但是苏联和美国的国力相比仍有一定 的差距,美国此时在世界强国中一枝独秀。 • 分析各国战后实力对比: • 英国: • 战争中大伤元气 • 殖民地、附属国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 美国势力的趁机渗透
苏联 858 1400 121 1015 1300 4500 32400 50000 4000 4600 320 2
核弹头
坦克 战术飞机 水面战舰
美苏争霸
• 美苏争霸又分为三个阶段:
• 美苏争霸第一阶段: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 初。这一时期的特点是既有缓和又有争夺。 • 缓和:(1)1955年,苏联主动与西方国家 合作,签订对奥地利和约 • (2)1959年赫鲁晓夫第一次访问美国 • 紧张:(1)1961年苏联修筑“柏林墙” • (2)美苏热衷军备竞赛 • (3)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
给我们有何启示?
反对霸权主义和 维护世界和平
洲际导弹 潜射导弹

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

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

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知识点解读一、政治格局的变化:从两极格局向多极化趋势发展1、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1)原因:①根本:国家实力的变化(美苏实力大增,欧日实力下降)②主要:矛盾的变化③其他:外交政策的变化(2)过程:①冷战:②局部热战:(3)冷战的影响:①②③④冷战状态下,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长期共存中都不同程度的从对方身上借鉴了经验,吸取了教训,并用于内部的调整和改革,推动了世界整体的发展。

面对两极对峙局势,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组成不结盟运动,第三世界由此崛起。

2、多极化趋势出现:(1)欧共体:(原因、组成、发展、影响)(2)日本:(美国对日政策的转变、崛起的原因、发展状况、影响)(3)不结盟运动:(原因、标志、意义)(4)中国:3、两极格局的瓦解:(1)标志:(直接原因、根本原因)(2)影响:①世界局势:②社会主义力量受重创4、多极化趋势加强:(1)根本原因: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2)影响:①三个有利于②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5、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规律性的认识: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和中心舞台转移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发展的变化。

国际政治格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格局中主角力量的消长以及力量对比的变化。

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直接动因是主角对自己国家利益的考虑以及其对外政策的调整。

世界政治格局变化都和主要国家社会制度之间的斗争和改变相联系。

二、经济发展趋势:1、全球化趋势的加强:2、区域集团化趋势:(1)欧盟:(背景、过程:1951——1967——1993——1999、影响)(2)北美自由贸易区:(原因、过程:1992——1994、影响)(3)亚太经合组织:(背景、过程:1989——1991、影响)(4)东盟:(背景、过程:影响)单元检测1、“阻止共产党人的可能是面包和选票,而不是子弹”。

此观点说明了二战后美国在西欧实施的重要政策是:A、进行反苏反共的舆论宣传B、实施军事援助C、实施马歇尔计划D、建立北约2、1947年,苏联在参加马歇尔计划的讨论时,指责该计划使“欧洲各国必将落入被监督国家的地位”,因而拒绝接受。

第16讲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第16讲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3.影响 (1)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交替。 ① 德国的分裂 :1949年,在美国和苏联支持下,德国西部和东部先后成立 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②朝鲜战争:1945年,美、苏分区占领朝鲜半岛的南部和北部,1948年建立了大 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以美国为首的 “联合国军”侵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中国进行抗美援朝。1953年美 国被迫签订停战协定。 ③越南战争:1961年美国发动,1973年美军撤出越南。 ④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苏联向古巴运送导弹,美国武装封锁古巴,苏联被迫 撤走导弹。 (2)美苏两国未发生大规模直接武装冲突, 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
︱高中总复习︱一轮·历史
3.国际格局的变化与大国关系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20世纪50年代中期:两极格局的形成使英国、法国、 联邦德国、日本等国受到美国的控制,而中国则与苏联建立了友好同盟关 系。 (2)20世纪50年代中期:由资本主义阵营与社会主义阵营的对抗走向美苏两 个超级大国的争霸,中苏关系紧张。 (3)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欧洲国家的联合和日本经 济的迅速发展,国际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迫使美国调整了与欧洲国家的关 系,缓和了与中国的关系。 (4)20世纪90年代以来:两极格局解体,中俄关系有了新发展,中美、中日、 美俄关系反复变化。
②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
③苏联实力不断增强,社会主义国家在世界上的影响日益增大。 (3)根本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与苏联在 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 日 益加剧。
︱高中总复习︱一轮·历史
2.表现
方面
美国
苏联
政治 经济
杜鲁门主义 ①时间:1947年3月 ②内容: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 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 ③实质:是美国在全球扩张势力的宣言书;干涉各国内政 ,反共反苏 ④影响: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之间“ 冷战”的正式开始

世界史专题四二战后的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世界史专题四二战后的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二战以后,世界政治格局是怎样演变的? 二战以后,世界政治格局是怎样演变的? (1)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逐渐形成以冷战为特 )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 征的美苏两极对峙格局; 征的美苏两极对峙格局; (2)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多极化趋势出现;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多极化趋势出现; (3)二十世纪末,美苏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 )二十世纪末,美苏两极格局瓦解, 加强。 加强。
2、出现的原因 、
A、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根源在于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根源在于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B、两极格局下的复杂的矛盾冲击着两极格局:美苏矛盾;两大 、两极格局下的复杂的矛盾冲击着两极格局:美苏矛盾; 阵营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阵营内部的矛盾; 阵营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阵营内部的矛盾;资本主义阵营内部 的矛盾; 的矛盾;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矛盾等
3、主要表现 、
A、西欧和日本崛起,实行独立的外交政策,资本主义阵营瓦解; 、西欧和日本崛起,实行独立的外交政策,资本主义阵营瓦解; B、社会主义阵营瓦解; 、社会主义阵营瓦解; C、中国改革开放后,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不可忽视的力量; 、中国改革开放后,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不可忽视的力量; D、不结盟运动兴起,冲击着美苏两极格局。 、不结盟运动兴起,冲击着美苏两极格局。
主干知识内容 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1、什么是两极格局? 、什么是两极格局? “极”一、文化、 技等较强大的综合实力, 技等较强大的综合实力,对国际事务具有较大影响的 主权国家或国家集团。 主权国家或国家集团。在二战以后形成了以美国和苏 联为首的两个集团长期对峙的局面,就是两极格局。 联为首的两个集团长期对峙的局面,就是两极格局。 两极格局在二战后初期主要表现为社会主义阵营和资 本主义阵营之间的对抗, 本主义阵营之间的对抗,后来逐渐演变成为美苏两个 超级大国之间的争霸。 超级大国之间的争霸。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冷战”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一、“冷战”兴起1、历史背景(1)反法西斯任务完成,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2)西欧遭削弱,美国是世界头号强国,苏联成为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3)美国企图称霸世界,但遭到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遏制。

(4)二战刚结束,人们厌恶战争,美、苏不敢贸然发动战争。

2、美国的目的:遏制共产主义,稳定资本主义,称霸世界。

3、过程(1)“冷战”的公开信号:1946年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2)三大表现①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政治):1947年,标志“冷战”正式开始。

②马歇尔计划的实施(经济):1947年,又称“欧洲复兴计划”。

目的:用经济手段为美国控制西欧铺平道路。

实质:是“冷战”政策在经济上的表现。

③北约组织的建立(军事):1949年,性质:军事集团。

4、苏联作出的反应(1)政治:成立欧洲共产党和工人情报局,1948;(2)经济:成立经互会,1949;(3)军事:成立华约组织,1955;(标志两极对峙的格局正式形成)。

5、“冷战”的影响政治上:严重恶化了国际关系,使战后世界分裂为两个敌对的阵营。

经济上:严重妨碍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世界被人为地划分为几个封闭的经济体系。

军事上:由于两个军事政治集团扩军备战,局部战争不断。

又由于双方势均力敌,从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发生。

二、两极格局的特点:(1)形成阵线分明的两大对立阵营——资本主义阵营与社会主义阵营。

(2)美国、苏联起主导作用。

(3)“冷战”是斗争的主要方式。

由此表现为政治上的对抗、军事上的对峙、意识形态的对立和经济上的割据。

(4)国际关系:全面“冷战”,局部“热战”。

三、“冷战”中的“热战”(1)朝鲜战争:1950---1953年,使中美关系彻底破裂,美国采取遏制中国的政策,“冷战”从欧洲扩大到亚洲。

(2)越南战争:1961-1973年,耗费了美国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导致美国的霸权地位相对衰落,而苏联此时在军事实力上大体赶上了美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演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演变
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开始形成。
3.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终结。
4.20世纪90S年代至今—— 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世界形势
的总趋势是走向缓和,但又呈现出缓和与紧张,和平 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考点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一、两极对峙格局形成 1.背景
世界现代史部分
专题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 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考纲要求 1.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2.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3.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世界格局
世界格局是指国际舞台上的各种基本力量相互关系、相互作用,在一定时期 内形成的国际关系的总体结构。它既是相对稳定的,又是发展变化的。20世纪, 世界格局的发展经历了三次大的变化:
——杜鲁门在国会两院联席会议上的讲话(1947)
材料二 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的常 态,没有它,就没有政治的安定,没有牢固的和 平。……任何政府诚意协助复兴工作的,必得到 美国政府的全部合作。任何政府勾心斗角阻挠他 国复兴工作的,必不能享用我们的援助。
——马歇尔1947年在哈佛大学演讲
①杜鲁门主义讲话中所说的“极权主义”和少
数武
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 指什么?杜目的是什
么?
指社会主义制度,这些国家的共产党武装和苏联。
公开干涉其他国家的内政,与苏联全球对抗
②从马歇尔的演讲分析,他主张美国实施对外援助的目的 是什么?
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中欧
和东欧各国都处在苏联势力范围 之内受到社会主义幽灵的威胁….”
标志着:冷战的开始
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总统在国会宣读咨文: 要求美国援助“受共产主义威胁的希腊和土耳其”,

核心内容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变迁

核心内容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变迁
编辑ppt
三、两极格局最终解体——苏东剧变
2、影响: ⑴积极方面:两大军事集团紧张对峙的局面消失,美 俄关系转向对话与缓和,使维护世界和平的可能性明 显增长。 ⑵消极影响:东西方力量的失衡,必然会导致国际关 系中出现一系列新的矛盾和冲突,使世界动荡不安。
编辑ppt
四、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C、马歇尔提出“欧洲复兴计划”
D、丘吉尔“铁幕”演说 编辑ppt
2、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国际性会议的召开 B、世界性组织的成立 C、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D、政治力量对比的变化
编辑ppt
3、戈尔巴乔夫改革最值得借鉴的教训是 A、改革应从本国的实际出发 B、社会主义国家要警惕西方的“和平演变” C、社会主义的改革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社会主义国家要注重民主和法制建设
1、原因:根本原因是世界经济的多极化,也是两极 格局内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2、表现:美苏两国力量相对衰落;西欧、日本与美 国差距缩小,政治上离心倾向不断加强;中国国际地 位不断提高,第三世界力量不断增强。
3、主要影响:五个力量中心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 影响着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彼此相互竞争、相互制 约,有利于世界的安全、编稳辑pp定t 和发展
编辑ppt
2、事件:
⑴美苏两国由战时同盟关系演变为对抗关系
⑵二战后以美苏两国为核心的雅尔塔体系的确立,标志着两极 格局的初步形成
⑶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的实 施
⑷1949年北约组织和1955年华约组织的成立,两极格局最终 形成
3、影响:两强相争,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但彼此 势均力敌,在半个多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
编辑ppt
核心内容——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变迁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五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单元总结课件新人教版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五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单元总结课件新人教版
单元总结 第五单元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及规 律
1.演变: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雅尔塔体系确立到50年代中 期:由美苏合作转向两大阵营对峙,世界形势由缓和转 向冷战;两大军事集团全面对抗,两极格局形成。
(2)从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末期:两大阵营分化;两 大阵营的对峙局面为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争霸所代替; 第三世界崛起并登上国际政治舞台。
(1)两极格局下美苏对抗带有浓厚的意识形态对抗 和社会制度对抗的痕迹。
(2)中苏友好互助关系确立的基础是两国具有相同 的指导思想和社会制度;后来中苏关系的恶化,也是由 于双方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有着不同的理解造成的。
一、“冷战”的主要表现及对其的评价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发动了“冷
战”。美国以“反对共产主义扩张威胁、保卫自由世 界”为口号,具体作法:一是遏制苏联,竭力限制苏联影 响力的扩大;二是力图分化瓦解苏联影响下的东欧;三 是援助西欧,与西欧结盟,使反苏盟友的实力恢复和增
美国与日本关系
美国单独占领日本,在日本实行 政治、经济民主化改革,完全控 制了日本
随着“冷战”加剧,美国转而扶 持日本;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 大量的军事订货促进了日本经 济发展
60年代末,日本经济实力增强, 开始谋求政治大国地位;日美经 济竞争和日本反对美国控制的 斗争逐渐加强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影响大国关系的主要因素 1.国家实力是影响大国关系的主要因素: (1)从两极格局的形成来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 国、苏联实力增强,而英、法、德、日等国实力严重削 弱,使得美苏由联合走向对抗,两极对峙局面形成。
(2)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格局中主角力 量的消长以及力量对比的变化。国家力量是决定世界 政治格局的一个基本因素,而充当世界政治格局主角的 国家力量的平衡是相对的。

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14:当今世界政治和经济格局发展的趋势(附解析)

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14:当今世界政治和经济格局发展的趋势(附解析)

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14:当今世界政治和经济格局发展的趋势(附解析)考纲指导: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2)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3)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2)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3)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

知识梳理本专题分为三条主线:主线一从两极格局到多极化格局是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演变的总趋势(1)二战后初期,美苏两极格局取代了传统的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

(2)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欧共体、中国和日本经济的发展,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3)苏联解体后,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世界形势出现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主线二区域集团化趋势:从“欧共体”到“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扩大的东盟、非洲联盟的成立等都是当今世界区域集团化趋势的主要表现。

主线三经济全球化趋势:布雷顿森林体系、关贸总协定、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建立,一方面确立起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另一方面,也进一步推动了经济的全球化,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全球性资本市场的形成、生产的国际化程度提高、跨国公司成为国际经济活动的主体、越来越多的国家采用市场经济体制等,都是当前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同时也推动经济全球化向更深更广的层面发展。

常规考点一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1.原因(1)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国家利益和社会制度冲突。

(2)西欧普遍衰落,美苏实力增强,争夺世界霸权。

2.表现3.影响:一方面加剧世界紧张局势,另一方面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发生。

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1.欧洲走向联合(1)过程:法德和解,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

(2)影响:促进欧洲经济发展和实力增强;促进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2.日本崛起: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优秀ppt课件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优秀ppt课件

二、日本的崛起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 在一次演说中明确提出,“要在世界政治中加强 日本的发言权,不仅增加日本作为经济大国的分 量,而且增加其政治大国的分量”。
材料四 2004年8月,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表 示,他将出席联大会议期间要求联合国考虑吸收 日本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人民日报》 惟美国马首是瞻
第 3课
考试要求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一、从欧洲共同体到欧洲联盟; 二、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以及谋求政 治大国地位的表现;
三、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中国的振兴。
一、从欧洲共同体到欧洲联盟
问题探究
①阅读下列材料,概括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 材料一 “现在的欧洲是什么?它是一堆瓦砾, 是藏骸所,是瘟疫和仇恨的发源地。” ——丘吉尔
政府投资
机遇 美国扶持和朝鲜战争的机遇
二、日本的崛起
②依据下列材料,指出战后日本 外交政策产生了怎样的变化?分 析导致变化的最主要原因。
材料一 如右图,这是美国占领 日本后,盟军总司令麦克阿瑟会见 日本天皇时的合影。
材料二 1972年,日本外相大平正芳在记者招待 会上说:“日本跟着美国脚步走的时代已经过去 了。”同时,日本在日美同盟的前提下展开了所 谓的“多边自主外交”。——瑞龙网《史海纵横》
对世界
冲击两极格局,促使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
一、从欧洲共同体到欧洲联盟
知识框架
一、 从 欧 洲 共 同 体 到 欧 洲 联 盟
①经济原因: ②政治原因: ③历史渊源:
1、走向联合的原因
2、走向联合的过程
①对欧洲的影响:
3、走向联合的影响
②对世界的影响:
一、从欧洲共同体到欧洲联盟
真题演练

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是在雅尔塔体制的基础上形成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削弱了英法,使之成为二等国家,使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

雅尔塔体系是建立在美苏两极格局基础上的,美苏凭借其军事,经济实力在世界划分势力范围。

美国在二战后其军事经济实力膨胀,意欲领导整个世界,而苏联的军力也得到扩大,也想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作用。

于是由于意识形态的差异,国家利益的冲突,两大国由战时的盟友变为战后的对手,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具体表现为: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国际政治的主要特点是两大政治力量的对抗。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及北约的建立等,是形成帝国主义阵营的主要标志,欧洲九国共产党工人情报局成立,华沙条约组织成立,是社会主义阵营形成的主要标志,两大阵营形成后在政治经济军事意识形态等方面展开了激烈的较量。

第二阶段,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至60年代末,国际政治力量出现分化,改组。

第一,苏联走上了霸权主义道路,社会主义阵营解体,第二,西欧,日本独立倾向发展,帝国主义阵营分化,20世纪60年代随着美国经济走向衰落,西欧日本经济迅速发展,实力增强,他们强烈要求摆脱美国控制,独立自主倾向发展,第三,民族独立运动高涨,第三世界崛起,20世纪60年代,民族独立运动不断取得胜利的基础上,亚非拉国家加强了团结合作。

第三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末,世界多种力量不断发展壮大,美苏由激烈争霸转向关系缓和,世界多种力量不断发展壮大表现在第一,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增强,第二20世纪70年代,发展中国国家反帝反殖民,反霸的斗争进入了发展民族经济,并以经济的发展维护政治独立的新阶段,提出了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纲领,并开始推进南北对话和南南合作第三,西欧日本独立自主倾向进一步发展,第四,20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经济继续以高于美国和西欧的速度增长。

第四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东剧变两极格局崩溃。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1、历史背景①二战后期,美、英、苏三国首脑在雅尔塔等国际会议上,就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和战后和平等问题达到了若干协议,确立了以美、苏为主导的雅尔塔体系。

②二战后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企图称霸世界。

③战后苏联实力的不断增强及在世界上影响的日益增大,引起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的敌视。

④二战结束后,美苏反法西斯联盟的政治基础不复存在,同盟关系破裂。

2、“冷战”的兴起(1)含义: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稳定资本主义。

(2)表现政治: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着美苏“冷战”的开始。

1948年的柏林危机是美苏“冷战”的第一次高潮。

经济:国务卿马歇尔提出的对欧洲援助计划,把西欧纳入美国对苏联“冷战”的战略轨道。

1949年初苏联成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进行反击。

军事:为进一步加强对西欧政治军事控制,1949年美英法等十二国在华盛顿签定了北大西洋公约,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为对抗北约,1955年苏联和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等八国政府首脑在波兰首都华沙签署《友好合作互助条约》,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

至此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3、历史影响①两强相争,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使世界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之下。

②两强势均力敌不敢轻易动武,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③客观上两强竞争促进了科技的发展。

总之,世界在近半个世纪大局稳定小波浪不断。

二、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1、欧洲共同体的形成(1)背景①共同的地域使欧洲国家一直拥有共同的文化遗产和心理认同感,这是欧洲走向联合的基础。

②二战使欧洲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美苏两极格局下,西欧受到美国的控制和苏联的威胁,为了提高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就必须密切联系,加强合作,实现欧洲的统一②在战后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西欧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

最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最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考纲要求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2.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3.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二战后世界大事年表1947美国提出杜鲁门主义1949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1949.10.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20世纪50年代初-70年代初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上的黄金时期1954《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签字1955亚非国家召开的万隆会议华沙条约组织成立20世纪60年代初不结盟运动形成1967欧洲共同体成立1970日本大阪世界博览会1971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得到恢复1972.2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上海公报发表1978.1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1979中美建交20世纪80年代末东欧剧变1991苏联解体1992北美自由贸易区形成1993欧洲联盟建立2000年 普京出任俄罗斯总统 务实政策使俄罗斯逐渐走出低谷联系所学结合以上大事年表回答:1.请概括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几个阶段及特征。

2.分析二战后世界格局演变对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影响。

拓展探究探究一 多极化趋势与中国材料一 1945年5月9日晚,莫斯科烟花盛放,人们纵情高歌,庆祝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然而,就在人们欢庆胜利的激情犹酣之时,时任美国驻苏联使馆参赞乔治·凯南发出了一段惊人”的论调:“人们在欢呼跳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

——《乔治·凯南:被误读的遏制政策之父》(1)在苏联人民庆祝对德作战胜利之时,乔治·凯南却说“战争才刚刚开始”。

结合材料一和有关史实说明此言论出台的背景,并指出美国在这场“战争”中采取了哪些主要行动。

(6分)材料二 在黄金年代(1950~1973年),美国的GDP增长显著落后于除英国外的所有主要发达国家;特别是德国和日本,它们的GDP年均增长率竟分别是美国的1.5倍和2.4倍。

至于人均GDP增长率,美国则慢于所有西欧国家和日本,仅相当于西欧国家人均GDP年增长率63%。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46页PPT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46页PPT

(2003江苏)20世纪中期,美国成为资本主义 世界的霸主。指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第 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和冷战初期(1946-1955), 美国是如何确立并巩固其霸主地位的。 一战期间:
美国于1917年参战,成为主要战胜国;大战削弱 欧洲列强,美国经济实力进一步加强。
二战期间:
美国成为战胜法西斯势力的主力之一;掌握了原子 弹;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雅尔塔体系为形成美苏 两极格局奠定了基础。美国政治、经济、军事实力在 资本主义世界首屈一指。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 变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世界现代史专题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世界现代史专题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一、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一)原因
1、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了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 系新体制,即雅尔塔体制,为两极格局奠基 2、二战后,美苏失去了合作的基础
冷战初期:
在西欧各国实力下降的情况下,美国通过杜鲁门主 义、马歇尔计划、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 货币体系和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等,巩固了霸主地 位。
(2006广东)1969年7月美国总统尼克松阐述了他的亚 洲政策:美国将属守对亚洲盟国的条约同时希望有亚洲 国家自己来承担国内安全和军事防务责任,除非存在某 个核大国的威胁。这一政策称为“尼克松主义”,其要 点是美国准备从亚太地区收缩力量。请回答: (1)“尼克松主义”出台的背景是什么?目的是什么? 背景:美国实力削弱,苏联实力增强;西欧、日本实 力增强,与美国三足鼎立
军事 1949年成 立北约
“经互会”
1955年成立 “华约”
政治政策的 经济运用
标志着两极 对峙格局正 式形成

二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历史小作文

二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历史小作文

二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历史小作文二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影响着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

二战后的世界格局变化是一个复杂而深刻的过程,涉及着各国之间的关系、领土变化、国际组织的崛起等多方面因素。

本文将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对二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进行分析和阐述。

一、政治格局的变化二战后的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首先是美国和苏联成为了世界上的两个超级大国,这种双超格局对世界政治的影响至今仍在持续。

美国作为西方的领导者,主导了二战后的国际政治秩序,成为了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苏联则在二战后成为了东方的领导者,主导了东欧国家的政治格局,影响了整个亚洲和非洲地区的政治发展。

在这种双超格局下,世界出现了明显的两极化趋势,全球的政治格局变得更加复杂和紧张。

其次是欧洲和亚洲等地区的政治格局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二战后,欧洲国家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原来的列强国家法国、英国、荷兰等国家在二战后逐渐丧失了对殖民地的控制权,成为了二战后国际政治格局中的较弱国家。

而亚洲地区,中国和日本等国家在二战后也迅速发展起来,成为了世界上的重要国家。

这些变化使得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出了多极化的趋势,国际政治格局变得更加多样化和多元化。

二、经济格局的变化二战后的世界经济格局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首先是美国成为了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体之一,二战后美国迅速崛起为全球经济的领导者,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而欧洲国家也在二战后逐渐恢复了经济实力,成为了世界上有重要的经济体之一。

亚洲地区的经济也在二战后迅速崛起,中国、日本等国家都在短时间内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这些变化使得世界经济格局呈现出了多极化的趋势,全球经济的发展变得更加多样化和多元化。

其次是国际贸易格局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二战后,国际贸易得到了迅速发展,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变得更加密切。

全球范围内的贸易关系也变得更加复杂和紧张,国际贸易格局呈现出了多极化的趋势,国际贸易关系成为了全球经济格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这场战争中,各个国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破坏和伤亡,同时也带来了全球范围的政治和经济重组。

本文将就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进行探讨。

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是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演变的重要一环。

战后,联合国作为一个国际组织应运而生,取代了曾经的国际联盟。

联合国拥有更强的权力和更广泛的成员国覆盖范围,其目标是维护全球和平与安全,并协调各国间的合作。

此外,盟国还成立了一系列的区域和经济组织,例如北约、欧洲联盟和世界贸易组织,这些组织进一步巩固了战后国际秩序。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格局在欧洲发生了重大变化。

战后,东欧国家被苏联占领,并建立了社会主义政权。

苏联成为了世界上两个超级大国之一,世界列强之间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西欧国家则迅速恢复和重建,并且在全球范围内发展起繁荣的市场经济。

欧洲经济共同体(现在的欧盟)的建立,为欧洲国家之间提供了更多的经济合作机会,并加强了欧洲在世界政治格局中的地位。

在亚洲,战后日本经历了迅速的重建和现代化进程。

经过重新组织和重建,日本经济开始崛起,并成为全球重要的经济大国之一。

同时,战后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的政治动荡,国共内战结束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转向社会主义道路。

冷战的阴影下,中国与苏联结盟,成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重要一员。

在南亚和中东地区,以色列的建立成为了世界格局演变的关键之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犹太人在国际上获得了更多的支持,并在巴勒斯坦建立了以色列国。

同时,印度和巴基斯坦分别独立,并成为了独立国家。

这些变化重新定义了中东和南亚地区的政治格局,也为今后的地区冲突埋下了伏笔。

冷战的爆发将战后世界格局划分为东西对抗的两个大国阵营。

美国和苏联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意识形态和军事对抗。

在这场竞争中,美国成为了世界上另一个超级大国,并主导了资本主义阵营。

这种竞争不仅在军事上存在,还在科技、文化和经济领域上进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社会主义阵营
• 社会主义阵营,是指二战后,由苏联为首的,横 跨欧亚大陆的,起初由12个社会主义国家组成的 阵营。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与以美国为首 的资本主义阵营之间的长期对峙,是冷战时期的 主要内容。由于社会主义阵营成员主要在欧洲东 方,西方国家称之为东方集团,或称之为苏联集 团。此外又称为共产主义集团。
• 二战后两大阵营长达40多年对峙的实质是 () • A美苏争霸B意识形态的对立 • C社会制度对立D美苏国家利益冲突
美苏争霸
• 第一阶段:50中期--60年代初. 特征:既缓和又紧张,优势在美. 事件:缓和(签定对奥和约,承认联邦德国,赫鲁晓 夫访美)紧张(柏林墙修筑,古巴导弹危机) 第二阶段:60年代中期--70年代末. 特征:苏攻美守 事件:苏联-欧洲缓和,侵略亚非扩大中间地带,美越南撤军,中美关系正常化. 第三阶段:80年代. 特征:美强硬,苏全面收缩. 事件:苏联裁减军备,从阿富汗撤军,改善同中国的 关系,放弃70年代扩张所获得的势力范围放松对 东欧的控制并退出这些地区. 决定成败的因素:经济.
• 我们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 只有永恒的利益。 • 二战结束后由于意识形态的不同和美国称 霸受到苏联的遏制,美苏从二战时的同盟 关系变成二战后的敌对关系。于是形成了 二战后一种新的国际关系格局──美苏两极 格局。
• • • •
一、从盟友到对手 1、原因: (1)雅尔塔体系确立: 概念:1945年初,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反法 西斯战争即将取得最终胜利时刻,在苏联的雅尔 塔召开一次国际会议,会议上美、英、苏三国讨 论了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和战后和平等 问题,达成若干协议,会后根据会议中的协议, 形成的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 • ◆基础:美苏均势 • ◆实质:美苏两分天下(划分势力范围) • ◆作用: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
美国分 裂德国
美、英、法三 国占领区先后 合并,并单独 实行货币改革 封锁柏林, 在苏占区发 行新货币
柏 林 危 机
苏联反击
• ◆分裂:1949年,在美国下,德国西部成 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联邦德国); • 在苏联的支持下,德国东部成立了德意志 民主共和国(民主德国)。
• (2)朝鲜分裂: • ◆背景:1945年日本投降后,美、苏两国以北 纬38度线为界,分区占领朝鲜半岛的南部和北部。 • ◆分裂:美国支持下在朝鲜半岛南部建立了大韩 民国(韩国),苏联支持下在朝鲜半岛北部成立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朝鲜),从此朝鲜半 岛处于分裂状态. • ◆发展: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中国的安全 受到严重威胁。为了抗美授朝、保家卫国,中国 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最后美国被迫签订停 战协定。
• 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以经济手段扶植和 控制西欧的表现是: • A.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 B.提出杜鲁门主义 • C.实施马歇尔计划 • D.推行金元外交 • 6、二战后,德国的分裂: • A.与雅尔塔会议直接有关 • B.是战后美苏两国激烈争夺的结果 • C.是纽伦堡审判的结果 • D.是全德国人民的要求
• 相互抵制奥运会 • 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 • 1984年美国洛杉机奥运会
• 三、“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 1、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形成了全面 “冷战”和局部热战的局面。 • 2、美苏两国未发生大规模的直接武装冲突, 从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 3、造成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赖苏联局面
• • • • •
“冷战”兴起主要原因是() A美、苏领导人之间严重的猜疑和不信任 B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苏联与之对抗 C苏联经济军事实力与美国相当 D苏联扩展自己的势力范围
• 二战后,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 A美苏意识形态领域的对立 • B以欧洲为中心的格局被战争打破 • C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形成 • D美苏政治军事力量形成抗衡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 1949年时,社会主义阵营包括苏联、波兰、民 主德国、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保 加利亚、阿尔巴尼亚、中国、蒙古、朝鲜、越南 等12个社会主义国家。 南斯拉夫虽然也是社会主义国家,但因为和苏联 有矛盾,1949年时被逐出了社会主义阵营。但 在1955年,和苏联关系正常化,但并没有重新 加入了社会主义阵营。 中国在1960年和苏联关系恶化,实质上退出了 社会主义阵营。但仍声称是其中一员。之后,社 会主义阵营成为“苏联集团”的代称。所谓“社 会主义大家庭”是该集团的又一个称呼。
• (2)消极作用: • ①打上了浓厚的大国强权政治色彩,无视弱小国 家利益,导致战后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 美苏在世界范围内激烈争夺,导致 • ②擅划国界,分裂国家的做法,种下了不稳定的 局部性冲突不断。 祸根,导致日后世界的纷争和不安宁。 • ③战后两大集团日益演变成美苏联各超级大国的 工具,为谋求霸权,两强展开长期的军备竞赛和 地区争夺,导致世界局势长期紧张动荡。 • ④两极对峙的格局下,国际经济秩序长期得不到 改善,给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 响。
• (3)侵越战争: • ◆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殖民者重 返越南。越南人民在越南共产党的领导下, 英勇抗击,迫使法国殖民者撤出。 • ◆时间:1961年—1973年 • ◆结果:在越南军民的英勇抗击下,美军 被迫于1973年撤出越南。
• (4)古巴导弹危机: • ◆原因:1962年,苏联开始向古巴运送导 弹,准备在古巴建立导弹基地,以改变苏 联在核力量对比中的不利地位。 • ◆结果:美国武装封锁古巴,经过对峙和 谈判,苏联最终从古巴撤走导弹,危机结 束。
• 3、“马歇尔计划不止是一项经济援助计划”, 这是因为它: • A.蓄意将世界分裂为两大阵营 • B.赤裸裸地公开干涉他国内政 • C.意图在于稳定资本主义制度 • D.极力遏制世界民族解放运动 • 4、二战后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根本前提是: • A.严格遵守《联合国宪章》 • B.防止战争带来更大损失 • C.手中拥有核武器 • D.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
• (1)积极作用: • ①有利于缓解世界紧张局势,在半个世纪里避免 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雅尔塔体系消除了德日 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有效避免 两个法西斯战争策源地,有资格打世界大战的美 了世界大战的爆发 苏两国又长期势均力敌,使双方均不敢贸然行事。 这种建立在大国均势基础之上的国际秩序,虽然 不能消除冲突的根源,但却使大国行事时有一定 的约束。 • ②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科技 革命的进行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在一定程度 上促进了经济的多极化格局的出现和经济的全球 化发展,并进一步影响了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 两极格局形成表明() A美苏矛盾是世界主要矛盾 B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矛盾是世界主要矛 盾 C两个超级大国势均力敌维护了世界和平 D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势力均衡
• 三、“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 1、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形成了全面“冷战” 和局部热战的局面。 • (1)德国分裂: • ◆背景: • ①二战后,德国被美、英、法、苏四国分区占领。 • ②随着“冷战”的开始,德国首先成为美苏“冷 战”的焦点。 • ③美苏双方未能就德国统一问题达成协议。
• • • •
一、从盟友到对手 1、原因: (1)雅尔塔体系确立: (2)第二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世界主要国家政治 力量的对比: • ①二战后,西欧和日本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 世界霸主。 • ②苏联的实力不断增强,社会主义突破一国的范 围,社会主义国家在世界上的影响日益增大,引 起了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的敌视。
• 7、在美苏的“冷战”中,可喻之为苏联的 “马歇尔计划”的行动是: • A.帮助东欧解放 • B.成立“经互会” • C.组织“华约” • D.进驻朝鲜半岛
• 8、针对美国的“冷战”政策,苏联和东欧 国家采取的重大举措有 • ①组织经济互助委员会 ②组织华约 ③接 受马歇尔计划 ④在古巴建立导弹基地 • A.①② B.①③ • C.①②④ D.①③④
• 2、成立北约(军事表现): • (1)时间、国家、地点、条约: • 1949年,美国等12国的代表在华盛顿集会,签 订了《北大西洋公约》,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 织。 • (2) 性质:是一个反对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军事政 治集团。 • (3)影响:它的成立是美国遏制苏联、称霸世界 的重要行动,加剧了“冷战”的程度。
• • • •
一、从盟友到对手 1、原因: (1)雅尔塔体系确立: (2)第二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世界主要国家政治 力量的对比: • (3)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 日益加剧,两国在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和世界观 上存在较大差异,导致战后双方开始互不信任互 相猜忌。苏联成为美国称霸世界的最大障碍。 • (4)主观:战后美苏两国都抱有在世界范围内 扩展势力的战略目标。
世界格局演化趋势:
以欧洲为中心 的世界格局 开始: 新航路的开辟 初步形成: 19世纪中期第一 次工业革命完成 完全形成: 19世纪末20世纪初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 削弱:一战 终结:二战后 两极格局 开始:二战后 形成:1955年 发展、冲击: 60——80年代 终结:苏东剧变 多极化格局 暂时局面: 一 超多强 趋势:世界多 极化
• • • • • •
• • • •
1、二战后初期,两极格局关系的突出特征是: A.美苏抗衡,争夺世界霸权 B.意识形态分歧,两大阵营对立 C.美苏在政治、经济、军事上势均力敌 D.美国居霸主地位,苏联在政治、军事上与之 抗衡 2、美国策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北大西洋公 约组织的目的是: A.防止法西斯势力东山再起 B.镇压各缔约国人民革命 C.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 D.统一指挥西方国家的武装力量
• 2、冷战开始: • (1)信号: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 (2)开始标志:杜鲁门主义(1947年3月)(政 治表现): • 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 提出要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 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这些政策和纲领后来 被称为“杜鲁门主义”。它的出台,表明美国公 开放弃同苏联合作的政策,标志着“冷战”的正 式开始。 • (3)含义: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的 一切敌对行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