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风险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静脉输液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教育培训 者开展教育培训 的指导框架 ,将糖 尿病 的相关 知识 与 习时间及知识掌握程度等方面都 优于对照组 (P<0.05)。PDCA
参与培训者的具体情况 系统 有机地结 合起来 ,使繁 杂 的糖 尿病 循 环 管 理 方 法 的连 续 性 。以 及 PIO 的 文 字 契 约 形 式 是 有 效 开 展 相关知 识 变 得 有 组 织 、有 条 理 、有 目的 、有 针 对 性 。每 一 次 教 育 培 训 的基 础 。 本 研 究 教 育 培 训 针 对 的 是 非 糖 尿 病 专 科 护
影 响 的评估 [J].中国糖 尿病 杂 志 ,20O3,11(4):2.38—241. [3] 姜 小 鹰.护理 管 理 学[M].上海 :上 海科 学技 术 出版 杜 ,
度提高 。从而进一步调动了参与培训者接受培训的积极性 ,自觉
主动地接受 及寻求相关 的科学 培训 指导 。随着参 与培训者 对糖
3 讨 论
尿病 知识认识 的逐渐 深入 ,意识到有 专业 的知识才能 为患者 提
3.1 PDCA循 环是糖 尿病教 育培训者开展 教育 培训 的指导框 架 供 更好 的健 康教育 .从而更加积极努力地学习糖尿病专科知识 。
· 18O ·
TODAY NURSE ,M arch,2015,No.3
静 脉 输 液 护 理 不 良事 件 的 原 因分 析 及 对 策
陈开珠 谢 丽琴 郑素珠
摘要 总结了某医院 19例静脉输液护理不 良事件的原因,主要 包括护 生和低年资护 士缺 乏服 务意识 ,对环境 、S-作程 序不 熟悉,专业
健 康教育在糖尿病管理 中的重要性 已达成 广泛共识 ,只有 糖 尿病 教育护士掌握 了相关 知识 才 能更好 地 为患者 做好 健康 教 育。因此 ,在本研究 中借鉴 了 PDCA循环理论 ,将其 作为糖 尿病
静脉输液的护理风险因素和对策
静脉输液的护理风险因素和对策查对制度和无菌操作不规范、专业能力欠缺、输液环境不佳、药物因素以及采用不当的方法配药溶药、采取不合适溶媒致使药物变性、输液治疗时未遵守医嘱规定的间隔时间、健康教育不到位等是出现护理风险的主要因素。
要求针对门诊静脉输液的护理风险因素,加强用药和护理安全管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熟练掌握各项护理技术,保证静脉输液的护理安全,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输液护理服务。
标签:静脉输液;护理风险;应对措施静脉输液是临床实践中最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具有方便快捷、起效快、时间短等优点。
由于静脉输液涉及到配液、穿刺、输液等一系列过程,加之门诊病人数量较多且流动性较强,在输液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均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和风险,可能造成患者反复穿刺痛苦、输液不适和输液不良反应等风险的发生,引起患者及其家属的抱怨和投诉。
这要求针对门诊静脉输液的护理风险因素,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对策,有效提高静脉输液的护理安全和治疗效果,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输液护理服务。
为此,该研究结合临床护理实践和相关文献,总结分析静脉输液的护理风险因素和对策。
1输液护理风险因素1.1查对制度和无菌操作不规范护士在护理过程中未能认真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如未及时澄清书写错误的医嘱,甚至是口头医嘱;配药前医护之间沟通不通畅,医嘱更改后护士没有认真核对,不能及时发现处方中的配伍禁忌;或者配药时用药错误;或者护士对处方存有疑问但仍继续执行,造成药物作用机制冲突;特别是在面对同名同姓患者时,发生错误用药,出现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
输液袋上签注不规范的姓名和时间,签注时间与实际时间不符,导致护患纠纷。
无菌操作在静脉输液过程中较为重要。
有的护士操作不符合无菌操作技术规范,导致外界污染物污染药品,引发输液反应,这不仅严重影响药物的治疗效果,且会造成患者及其家属的不满,引发护患纠纷。
胶塞碎屑、纤维素、玻璃屑、碳酸钙、氧化锌、粘土、细菌、药物微晶等为输液剂微粒的重要来源,微粒进入人体,引起的血管栓塞、肉芽肿、过敏反应、热原反应、静脉炎、血小板减少等危害较为严重且持久。
静脉输液治疗中不安全因素及管理对策
静脉输液治疗中不安全因素及管理对策摘要】目的:静脉输液是疾病治疗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是临床护士最多的技术操作。
探讨与分析不安全因素,加强输液安全管理对减少因输液引发的医患纠纷所具有的价值。
方法:临床输液处理不当引发的不良事件,对其进行分类,分析其原因,并总结相应加强输液安全管理的对策。
结果:静脉输液导致医患纠纷的不安全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药液配制问题、医生医嘱输入不规范、护士执行医嘱不严格、护士操作不规范、风险防范意识差、忽视药品说明书等。
认识和防范静脉输液实践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解决输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降低输液相关纠纷的发生。
结论:提升护士安全意识,健全输液管理制度,有效保证患者的输液安全,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改善护患关系,减少护理缺陷。
【关键词】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对策【中图分类号】R47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5-0377-02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与抢救患者最常用的给药途径,亦是发生护患纠纷最多的治疗环节之一。
同时具有风险较大、安全隐患较多的缺点。
为了保证患者的输液安全,提高输液质量,减少安全隐患及医疗纠纷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现就输液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及相应的管理对策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本文选取笔者所在科室2013年在静脉输液过程中暴露的护理问题由专人给予登记共139例,对静脉输液护理存在的139例不良事件进行统计分析,发生在静脉输液治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静脉穿刺失败,皮肤消毒不规范,固定不妥善,液体滴空,液体配置时间过长等。
通过组织相关人员对静脉输液各环节存在的问题进行筛查和讨论,建立静脉输液治疗的护理安全管理制度,规范各环节操作,以减少静脉输液所致医疗风险的发生。
2.静脉输液治疗中的不安全因素2.1 药液配制问题长期以来,我国医疗机构是由护士在病区内开放式加药,一般都是在治疗室配制,治疗室平时走动的人多,消毒隔离措施不规范,护士没有按要求更换防护服和换鞋,室内空气、桌面的细菌超标,工作人员的手没有严格清洗,在配制液体过程中存在液体受污染的可能。
儿科门诊静脉输液安全隐患分析和护理对策
儿科门诊静脉输液安全隐患分析和护理对策【摘要】儿科门诊静脉输液在儿童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安全隐患仍然存在。
本文通过分析静脉输液安全隐患的来源和对儿童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护理对策措施,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估。
针对儿科门诊静脉输液安全隐患,建议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和规范操作流程,以提高儿童静脉输液的安全性。
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深入探讨儿科门诊静脉输液安全隐患的影响因素,以更好地完善相关护理对策。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有效提高儿科门诊静脉输液的安全性,保障儿童的健康和生命。
【关键词】关键词:儿科门诊、静脉输液、安全隐患、护理对策、儿童、效果评估、建议、研究方向。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儿科门诊静脉输液在儿童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儿童的生理特点和接受治疗的不同,静脉输液过程中存在种种安全隐患。
儿科门诊静脉输液安全隐患的发生频率虽然较低,但一旦发生却可能给儿童带来极大的不良影响。
了解并应对这些安全隐患是至关重要的。
儿科门诊静脉输液安全隐患的主要原因包括儿童血管触及困难、静脉置管操作不规范、输液速度控制不当、输液管路阻塞或漏液等。
这些隐患可能导致静脉外溢、感染、血栓形成等并发症,严重时甚至危及患儿生命。
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措施至关重要。
护理人员应加强对儿科门诊静脉输液操作技术和风险评估的培训,严格执行消毒和无菌操作规范,确保输液管路畅通和输液速度适宜。
建立健全的输液管理制度和安全防护机制,及时发现并处理安全隐患,最大限度地减少儿童静脉输液带来的风险。
通过对儿科门诊静脉输液安全隐患的全面了解和有效的护理对策措施,可以提高儿童静脉输液的安全性和效果,保障患儿的健康和生命。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深入分析儿科门诊静脉输液的安全隐患,探讨其来源和对儿童的影响,以及寻求有效的护理对策措施。
通过对静脉输液安全隐患的系统调查和分析,我们旨在提出针对儿科门诊静脉输液安全隐患的有效护理对策,降低患儿在接受静脉输液过程中发生意外的风险,保障患儿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静脉输液治疗潜在的护理风险及防范措施
静脉输液治疗潜在的护理风险以及防范措施广州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胸外一科姓名:王彩丽随着静脉输液的广泛应用,静脉输液实践的风险性也在增加。
如何认识和防范静脉输液中存在的护理风险事件、有效降低输液相关的护理差错与纠纷的发生、提高输液安全与质量、已成为护理管理人员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今日我科通过从严格依法行医,完善相关管理制度,成立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小组,加强静脉输液质量管理,建立完善的风险报告、反馈系统等方面加强静脉输液风险与安全管理。
随着静脉输液治疗的广泛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的不断出现,静脉输液护士在工作内容、手段、方式、范围等不断得到扩展和深化的同时,静脉输液实践的风险性也在增加。
因此应积极加强静脉输液过程中潜在的风险事件与安全的管理,以下我们集体讨论以及进一步学习有关于静脉输液治疗过程中风险与安全管理的一些具体措施:一、严格依法行医在我科执业的护士均取得护士执业证书,并按要求注册,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明确规定护理学员和实习生必须在带教老师指导下才能进行护理技术操作,护理部和科护士长随时督查,私自单独操作者一经发现,护理学员取消培训资格,实习生辞退回学校,并对带教科室和老师给予相应的处罚。
我科执行PICC置管术时,均由取得PICC置管资格认证的护理人员进行此项操作。
二、完善静脉输液相关管理制度,成立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小组1、医院组织各职能部门不断修订、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等五大护理核心制度要求护理人员人人熟知并认真落实,其中查对制度的落实、确保患者安全是关键。
针对关键、薄弱环节制定了《护理操作规范手册》,人手一册,其中包括给药错误应急处理流程、药物过敏反应处理流程、药物不良反应应急处理流程等与静脉输液有关的应急预案,要求护理人员熟记内容,提高应急能力,在紧急情况下能有效应对。
每个科室均下发了《常见药物配伍禁忌表》,护理人员可快速查找常见药物配伍禁忌。
通过以上措施使护理安全工作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做到有章可循,从制度上保证了静脉输液治疗安全工作的落实。
输液反应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应对措施(3)
输液反应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应对措施(3)输液反应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应对措施2.4 静脉炎的预防护理措施静脉炎的发生系由于长期输入高渗溶液和有刺激的药液,以及输液过程中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使局部静脉发生感染。
故必须采取防范措施,在静脉注射操作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静脉炎的发生。
对血管有刺激的药物应充分稀释后再用,输液速度宜慢,防止药物渗漏,有计划的更换输液部位,保护静脉血管。
如因不慎发生静脉类,应停止在此静脉输液,抬高肢体,并限制活动,局部用硫酸镁或复方七叶皂苷软膏涂敷1次/d,用中药全黄散加醋调成糊状局部外敷2次/d,具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作用。
2.5 空气栓塞防范措施空气栓塞常由于输液操作时管内空气未排尽,液体输完后未及时添加或拔针,加压输液时液体迅速排空,使空气进入血管发生空气栓塞,空气栓子随血液进入右心室肺动脉入口处,将会导致严重缺o2、发绀,极度呼吸困难,甚至立即死亡等极其危险的后果。
(2)为避免在输液中发生空气栓塞,护理人员应严格遵守输液操作规程,输液前必须排尽管内空气,严防空气输入血管内而导致严重后果,经常检查导管连接处衔接是否紧凑,加压输液时必须保持液压均衡,以防迅速排空。
同时须有人看管,以防液体排空后使空气进入。
2.6 静脉输液中微粒污染防护措施在输液过程中输液微粒可随输液进入人体,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故必须防范,要求采用密闭式一次性输液器,减少污染机会。
输液前认真检查液体质量,注意其透明度,有效期及溶液瓶有无裂痕,瓶盖有无松动,瓶签字迹是否清晰,有条件者可采用超净工作台,进行配药及药物添加。
输液器通气管末端放置空气滤膜,以防止空气中的微粒进入溶液内,输液管末端使用终末滤器,以截留溶液中的微粒和异物进入血管。
配药切割安瓿时应用酒精棉签消毒瓶颈,然后再抽药,以防玻璃微粒带入输液溶液中,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药物应现配现用,严防污染。
2.7 提高静脉注射操作技能,严防输液渗漏不良反应发生在静脉注射技术操作中,能一针见血并使注射针头完全进入血管,整个输液过程中能避免药液渗漏到皮下组织中,具备这样的技术水平和熟练程度,才能减轻患者痛苦,减少因操作中的各种失误所导致的静脉炎、静脉渗漏性肿胀的不良反应发生。
静脉输液法并发症原因分析及防护对策与体会
静脉输液法并发症原因分析及防护对策与体会摘要:目的探讨在静脉输液时如何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方法笔者实习期间对1500例病患者进行静脉输液中发生的并发症145例中调查与分析。
结果并发症发生“发热反应”一例占0.68%,“急性肺水肿”1例占0.68%,“静脉穿刺”失败100例占68%,“药液外渗损伤”15例占10.3%,“导管阻塞”3例占0.02%,“注射部位皮肤损伤”1例占0.68%,“疼痛”20例13%,“静脉炎’5例占0.34%。
无一例”空气栓塞”及”血栓栓塞”。
在不断学习与实践中,提高了静脉穿刺操作技术,减少了静脉输液并发症的发生,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改善了护患关系。
关键词:静脉输液法并发症防治体会前言静脉输液是将一定量的无菌溶液或药液直接输入静脉的方法,临床上用于纠正人体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恢复人体内外环境稳定状态的主要措施,通过静脉输注药液还可以治疗疾病,通过静脉输血可以增高血容量,提高机体抵抗力。
所以熟练掌握及准确的运用静脉输液有关知识和技能,对治疗疾病及挽救生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临床上也存在着滥用和不合理使用输液疗法,以及少数不遵循静脉输液法的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等原因,常可引起静脉输液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给人体造成一定的伤害,甚至危及生命。
故笔者有必要以在实习期间静脉输液中发生常见的并发症作以下调查与分析。
并发症包括如下;发热反应、急性肺水肿、静脉炎、空气栓塞、血栓栓塞、疼痛、神经损伤、静脉穿刺失败、药液外渗性损伤、导管阻塞、注射部位皮肤损伤。
目录1.发热反应 (4)2.急性肺水肿 (6)3.静脉穿刺失败 (7)4.静脉炎 (9)5.空气栓塞和血栓栓塞 (12)6.注射部位皮肤损伤 (14)7.药液外渗性损伤 (15)8.疼痛 (16)9.神经损伤 (17)10.导管阻塞 (47)11.体会 (18)1.发热反应发热反应是输液操作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临床表现为在输液过程中出现发冷寒战和发热。
儿科病人静脉输液常见的安全隐患及护理对策
输液安全是指通过静脉将药物安全 地输入病人 的体内 , 在输液 的整个过程 中无人为的意外情况 发生 , 病人无不 良反 应 。静脉输液作为一种迅速有效的静脉给药方法 , 在多途径 治疗 中占有 不容 质疑 的首要位 置… , 是治疗 重症 疾病 及 也 抢救危重病人 的首用治疗方法。然 而 , 在临床输液护理过程 中存在着很多安全 隐患 , 现就重 点从护士 、 病人 两方 面进行 分析 , 找出安全隐患 , 查 制定有效 的护理对策并认真落 实 , 确 保 儿 科 病 人 输 液 安全 。
实施治疗导致用药错 误。③ 随意更换 药物输 注 的顺 序。④ 未按输 注药物 的半衰 期及药物作用 机理合理 调整滴 数。⑤ 配制药物时 , 随意减少液体量 , 致使药物浓度发生改变 。 112 护士 的慎独精神较差 , .. 服务意识不够 : 现代 医德赋予 “ 慎独” 的意义是 : 当护 士既无 上级监 督 , 又无 同行关 注时 , 都能 自觉谨慎遵守 医德 准则 , 严格 按照操作 规程办 事 , 主 且
动 地 、 见性 地 、 条 不 紊 地为 患 者 服 务 , 做 任何 有 损 病 人 预 有 不 健康 的事 。个别护士在操作考 试和操作 比赛等场 合能 完全 按规范操作 , 而在临床静脉输液 中往 往只求 速度 不求 质量 , 不 按 规 范操 作 。 1 13 查对制度执行不严 : .. 医嘱书写错误 而未 及时纠正 , 随 意 执 行 口头 医嘱 , 当查 对 不 到 位 时 , 致 输 注 药 物 错 误 。 未 导 按要求在输液卡上签名 、 签注 的时间与实 际时间不符 , 查 使 对制度流于形式 , 可导致护患纠纷、 差错事故 的发生。 1 14 执 行 静 脉 输 液 操 作 流 程不 规 范 : 如 : 护 士 的 院 内 .. 比 ① 感染意识较差 , 无菌观念不到位。②开启安瓿前不消毒安 瓿 颈部 , 导致微粒污染 。③抽吸药液方 法错误 。④反复使用 同 个注射器针头抽药 。⑤在输 液操 作过程 巾不遵 守 手卫 生 规范 。⑥不按规范检查输 液药 品、 液体 、 输液用物质量 等。 1 15 护士操作重技术 , .. 轻沟通 : 儿科病人静脉输液穿刺 的 技术难度大 , 家长 的期望 值又很 高 , 而 家长往 往都 要求 “ 一 针见血 ” 给护士造 成较 大的精 神压力 , 往在 集 中注意 力 , 往 进行穿刺时忽视 了与家属的沟通 , 加上病儿哭 闹有些家属情
静脉输液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
静脉输液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中常见且重要的操作,然而,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却给患者带来了额外的痛苦和风险。
本文将对静脉输液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
一、原因分析1. 查对制度落实不到位:在实际护理工作中,查对制度的落实不够到位是导致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之一。
例如,给患者进行治疗时,只喊床号而不喊姓名,更换液体时未做到姓名、药名、输液卡三对照,导致给患者输错液体或发错口服药。
2. 执行医嘱不正确:护理人员盲目地执行错误的医嘱,违反口头医嘱的规定,错抄漏抄医嘱,未能及时发现患者用药剂量的更改,对患者造成影响。
此外,对医嘱执行的时间不严格,包括未服药到口或给药时间拖后或提前,错服、漏服、多服药,甚至擅自用药。
3. 护理规章制度和护理技术操作流程未严格执行:由于低年资护士较多,工作经验不足,对专科知识、基本常识、操作规程掌握不牢固,工作流程不熟悉。
导致病情观察不仔细,护理措施不到位,如卧床患者翻身不及时造成压疮,违反手术安全查对制度,造成器械、纱布遗忘在手术切口中,违反护理操作规程,让家属给患者鼻饲造成窒息。
4. 静脉输液操作不当:护理人员在进行静脉输液操作时,未能严格按照规程进行,如静脉注射药液外渗引起局部组织坏死。
此外,检查、手术因漏做皮肤准备或备皮划伤多处而影响手术及检查。
5. 沟通不良:护理人员与患者、医生之间的沟通不足,导致信息传递不准确,进而影响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例如,护理人员未能正确理解医生的医嘱,或未能向患者充分解释输液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导致患者不配合。
6. 管理因素:护理管理层面的不足,如人员配置不合理、工作压力大、培训不足等,也是导致护理不良事件的重要原因。
二、防范对策1. 加强查对制度的落实:严格执行姓名、药名、输液卡三对照制度,确保患者用药的正确性。
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对查对制度重要性的认识,培养其严谨的工作态度。
2. 提高医嘱执行的准确性:护理人员应充分理解医嘱的内容,严格执行医嘱,并及时发现并纠正医嘱中的错误。
静脉输液风险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静脉输液风险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钟细芳;刘腊凤【摘要】Objective:To discuss the causes of the risk of intravenous infusion and to provide nursing strategies to explain the meaning of implementation of nursing safety management in the process of infusion treatment, thus providing a valuable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nursing management in outpatient infusion room. Methods:Selected the nursing care safety management in infusion therapy from March 2015 to March 2016 and analyzed the incidence and risk of in-travenous infusion before and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nursing safety management by comparison. Results: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nursing safety management, intravenous infusion risk events significantly reduced, while the nurse-patient disputes and patient satisfaction significantly improved. Con-clusion:Nursing safety management applied in intravenous infusion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risk of intravenous infusion,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nurse-patient disputes, and improve patient satisfaction. Therefore it can be applied in the treatment.%目的::探讨静脉输液风险的原因,并提出护理对策,说明在输液治疗过程中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对于减少静脉输液风险的意义,为门诊输液室中的护理管理工作提供有价值的理论参考。
门诊常见输液反应风险及预防对策
门诊常见输液反应风险及预防对策静脉输液是临床上治疗疾病的重要措施之一,每日医院门诊要接收大量补液患者,安全问题至关重要。
我们通过分析常见几种输液反应的风险因素,在源头上加以控制防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门诊常见的输液反应1、1发热反应:护士在输液前未严格检查药液质量及使用的输液器具消毒灭菌不彻底或被污染;在操作过程中未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1、2循环负荷过重(急性肺水肿):护士在输液过程中没有根据病患的自身情况及药物性质来调节滴速,或对患者用药宣教不到位,患者自行加快补液速度,使其输注速度过快、短时间内输入液体过多,导致循环血量增加,心脏负荷过重。
1、3静脉炎:护士在操作过程中没有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使局部静脉受到感染;在穿刺时没有选择合适的静脉来输注高浓度、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在输液过程中,没有及时巡视或巡视不到位,造成了高危药物的外渗。
1、4空气栓塞:护士操作时不仔细,输液导管连接不密闭;管内空气未排尽就进行穿刺;巡视不到位,在班人员不足,患者呼铃未能及时为其更换药液或拔针。
2预防措施2、1治疗室布局合理,操作区清洁,环境适宜操作。
保证治疗室每日用电子灭菌灯消毒,室内门窗、操作台、治疗盘、治疗车、地面等用含有效氯溶液擦拭,每月检测空气质量一次:空气中细菌菌落总数≤4cfu、(5min•直径9cm平皿)。
2、2合理使用、存放消毒制剂。
选择小瓶的消毒制剂,标示开瓶日期、开瓶护士签名,在有效时间内使用。
用后要及时盖好瓶盖,防止其失效及污染。
2、3提高护士无菌操作技术的理念。
2、4选用一次性使用精密过滤输液器。
使用前认真检查批号、有效期,查看包装完好、墨菲滴管有无漏气、接口处是否密闭。
输液管排气时要排尽空气,管内无气泡。
静脉穿刺前再次查看,确认排尽针头内空气。
及时更换吊瓶或拔针,防止空气输入的危险。
2、5根据药物的性质和病患的情况选择合适的静脉及针头型号进行输液。
穿刺后置患者受侧肢体于舒适位,使其减少受侧肢体动作,以防针头滑出血管,造成药液外渗。
静脉输液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护理对策
4 改 善 病 房 环 境 , 消 除不 安 全 因 素 . 4
严 格 执行 危 险 物
品管理制度 , 注意病房的安全检查 , 门窗 、 如 病床 、 玻璃 等损 害 时及 时维修 , 丢失时及时查找。 患者采取分级管理 , 将有暴力 冲
动 的患 者 安 排 在有 监 控 系统 的监 护 室 , 点看 护 。 重 45 注 重 暴 力 行 为发 生 时 的 护 理 . 护士应以简单 、 清楚 、
患者讲解如何缓解 压力 , 如何 控制情绪 , 如何应对愤怒 等以提 高患者对 自己行为 负责 的能力 , 轻易伤害别人 , 不 逐步 掌握 以 非暴力行为方式处理 紧张和攻击意 图。鼓 励患者参加娱乐 活
动, 减少 或避 免 暴 力 行 为 的发 生 。
参考文献 [] 李 霜.暴力——医 院中的职业危 害 Ⅱ.国外 医学 ・ 生学分 册 , 1 】 卫
待 , 到 心 中有 数 。 做
者要 做好 心理护理 , 让患者讲述 冲动原 因和经过 , 以便进一步
制 订 防范 措施 。适 当 满 足其 合 理 要 求 , 助 患 者 了解 自己 的病 帮
42 注意沟通技巧 .
护士本身应具有 良好 的职业道德和
情, 以利 于缓解不 良情 绪 , 增进 自控力 。同时给予健康 教育 , 向
不 良情绪 。对情绪不稳容易激惹的患者 , 在接触患者时要 以冷 静、 坦诚 、 尊敬 、 纳的态度 保持镇静 , 温和的语言 主动与患 接 用 者建立 良好 的护 患关 系 , 鼓励患者尽 量用语言方式 宣泄 , 转移
其暴力意图。 4 3 注 意接 触技 巧 接 触 患 者 时 应 站 于 患 者 右 侧 或 正 前
静脉输液中常见的医院感染因素及对策
静脉输液中常见的医院感染因素及对策关键词静脉输液最常见因素医院感染对策自从1831年苏格兰意识thomalatta发明了静脉输液技术以来,100多年的时间里随着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静脉输液已经成为当今临床上一种最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
最常见的医院感染因素有4个,即注射器及针头的污染、无菌棉签的污染、一次性输液器插头的污染、消毒液的污染及消毒方法不当所致的消毒失败。
现将其中最常见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措施。
危险因素注射器及针头的污染:①操作者的手对注射器的污染:教科书上的抽吸药液的方法由于更新很慢而在临床上很不适用,即使手法很熟练也因环节的增多而无法快速操作。
现在临床上大都是操作者以手横握注射器抽吸药液,针筒、活塞一把抓,手直接接触和污染了活塞。
污染的活塞在回推后污染到针筒,当活塞二次抽吸时,污染的针筒则直接污染到筒内的药液。
②操作环境对注射器和针头的污染:注射器在临床使用过程中,活塞和针头经常暴露于空气中,而操作者则经常将抽出活塞的注射器随便放在操作台上。
空气中的尘埃、病菌、操作台上的污染物和病菌都可直接污染注射器的活塞和针头,从而导致被抽吸药液的污染。
③玻璃和橡胶微粒对注射器和针头的污染:即使使用“消、锯、消”的程序打开玻璃安瓿也仍避免不了会在掰开安瓿的瞬间产生的玻璃碎屑落入药液内;即使使用较小针头斜行进针法穿刺橡胶瓶塞也只能减少橡胶微粒的产生,而不能完全避免。
并且,如果操作时消毒安瓿和瓶塞未达到有效的消毒时间,这时也会造成污染的。
不仅是微粒本身,还有微粒上未杀灭的病菌,从而就造成微粒和病菌的双重污染。
微粒的污染会给人体造成静脉炎、局部组织栓塞和坏死、肉芽肿、热源样反应等危害。
无菌棉签的污染:①开封后使用时间过长造成的污染:根据研究证明开封后的无菌棉签使用时间越长污染越严重。
在临床上,护士打开一包棉签无论多长时间一直到用完为止。
根本忽视了棉签开封后的污染问题,还有很多护士都习惯将开封后的棉签揣在工作服口袋里随时取用,有时一揣就是几天甚至更长也仍在当无菌物使用。
住院患儿静脉输液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住院患儿静脉输液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标签:静脉输液;住院患儿;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对策国内认为,护理不良事件是指与护理相关的损伤[1]。
儿科常见护理不良事件类型包括:感染、坠床、走失、窒息、输血错误、给药错误、输液反应、液体外渗导致局部组织坏死、意外伤害、火灾、服务态度恶劣等[2]。
静脉输液作为儿科最常见的临床治疗方法,能够及时治疗、缓解常见的儿科疾病。
但是因为儿科患儿的特殊性,在儿科静脉输液中,护理不良事件及护患纠纷发生率也是最多的,因此各个医院都将儿科输液护理作为一项重点管理事项,力求最大限度地提高儿科护理质量[3]。
本文对小儿静脉输液常见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进行分析,同时提出相应的对策,希望能为儿科临床护理工作者提供帮助。
1住院患儿静脉输液常见护理不良事件种类潘慧[4]等人研究发现小儿静脉输液常见护理不良事件有:加药错误,换药错误,漏给药,提前拔针,输液渗漏,注射错误,输液不良反应,意外伤害等。
2 影响住院患儿静脉输液常见护理不良事件的主要因素2.1 护士因素2.1.1 护士责任心不强,未严格执行有关护理制度[4] 个别护士责任心不强,工作中马马虎虎,漫不经心,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或查对不认真,交接班不认真均可能引起输液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刘秀云[5]调查了38起护理不良事件中,核心制度执行不力21例(55. 2%),责任心不强7例(18.4%)。
2.1.2 护理人员专业技能欠缺年轻护士技术水平低,经验不足,专科知识缺乏,面对问题束手无策,缺乏必要的应变能力等因素,对患者安全构成威胁,尤其是新业务、新技术的开展[6]。
赵阳等[7]研究显示护理不良事件中有85.1%发生者为30岁以下,其中48.7%发生者为20岁至24岁护士。
与其工作经验欠缺、安全意识薄弱、应急能力低有关。
2.1.3 缺乏沟通李远珍[8]等研究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显示,护理人员沟通不良占12.8%。
2.1.4 护理人力资源不足护理人力资源不足是发生输液不良事件的客观原因。
静脉输液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的污染 。 ③ 输液中经常巡视观察可避免输液速度过快而发生的热源
反应 。
1 . 1 发热反应 发热反应为静脉输液法最常见 的并发症 , 引起 发热
反应有多方面 的原 因, 常由致热源 引起 的反应 。表现为寒 战、 恶心 、
2 . 2 渗漏血肿 的护理方法及预 防措施 加强培训 , 充分熟悉所穿刺静 脉的解 剖特 点 , 防止盲 目穿刺 , 提高护理操作技能 , 尽量做 到一针见 血。针对血管条件不好的患者采用硝 酸甘油热敷静脉 3 ai r n后 , 再行 穿刺 , 可有效提高穿刺成功率。穿刺成功后固定要牢靠 , 局部热敷能 有效减 少输液渗漏 。 输注速度适宜 , 尽量避免加压输液 。 如一侧穿刺 不成功或发生 渗漏时 , 禁 止在原部位 静脉滴注 , 拔 针后勿立 即在肢
呕吐 、 心悸 、 头痛 、 高热 等。常见原 因有护理 人员没严格执行无 菌操
作, 消毒不严 ; 药 品质量不合格 , 药液不纯 变质或污染 ; 配入药 液放
置时 间过长 、 使药物发 生药效 反应 ; 输 液速度 过快 、 在短 时间内输入
热原总量过大 , 产生热 原反应等 。 1 . 2 渗漏 血肿 此并发 症较常 见 , 引起渗 漏血肿 的原 因有 , ①人 员
的重要手段 。然而, 静脉输液治疗也存在着一定 的医疗护理安全 隐 患, 在临床 _ T作 中 , 其并发症并不 少见 , 经常 出现渗漏 、 发热反应 、 静
脉炎 、 胃肠道 反应等并发症 , 影 响了用药和治疗效果 , 给患者带来 了 不必要的痛苦。笔者在工作 中通过分析输液并 发症 生的原 因, 并 采 取相应的护 理对策 , 取得 了较好效果。
体上扎止血带 , 禁止在原穿刺点反复穿刺 。 2 . 3 静脉炎的护理方法及预 防措施 患者出现局部沿血管走 向静 脉有红肿 、 触痛 、热痛等症状 时 , 首先安慰 患者 , 做好解释 , 消除其 紧张情绪 , 并予 调慢 输注速度和热敷 , 检查 固定是否不 当如头皮针 翘起 或与穿刺静脉不成一直线。如果经上述处理症状不能缓解触痛 明显者 , 考虑予更换注射部位 。静脉炎既增加 了患者的痛苦 , 也影 响 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因此 , 输液 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同时加强巡视 和勤观察局 部皮肤 反 应。
静脉输液中常见难题原因分析及对策
老人与小儿静脉输液中常见原因分析及对策在静脉输液操作中,配制液体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和“三查七对”制度,避免使用不合格药液防止发生输液反应。
在实际工作中,老人和小儿的静脉输液问题较多,根据本人的实际工作,浅析了各种问题的原因和对策。
关键词[静脉输液][原因][对策]一、老年人静脉输液的常见问题及对策老年人皮下脂肪少弹性差、血管缺少组织支持活动度较大,穿刺困难。
因此穿刺前要仔细了解血管特点或生理异常,必须使其充分暴露,看清走行摸清深浅和粗细。
根据手足末梢神经对疼痛刺激较敏感特点,进针应采用快稳准及宁浅勿深法,避免因疼痛引起血管收缩而降低穿刺成功率。
进针前比一下针体与血管长度以决定进针长短;穿刺时患者不用握拳,采用自然放松法,自然放松法明显优于握拳法,具有进针快、回血快、一针见血率高的优点,明显减轻进针疼痛感。
操作者用左手握患者手或足,以拇指绷紧皮肤固定血管下端以减少血管滑动;如血管有分叉应在血管下0.5cm处进针,以35°角快速刺入皮下后稍放平针头,当针尖已压住血管时针体角度再稍抬高25°快稳刺入血管。
老年人慢性病较多,应多注意观察和巡回,更要加强关心。
对待静脉输液问题中的问题,应尽量避免,以免给老人带来不必要的痛苦。
二、小儿静脉输液的常见问题及对策通常小儿头皮静脉输液多采用向心端穿刺,但长期输液患儿因血管破坏较多短时间不能恢复,如再用穿刺过的血管输液,因局部血容量增加血管内压力增大,液体可通过原针眼向组织间隙渗透造成局部肿胀,有些药物如渗到皮下可导致组织坏死,给患儿带来不应有的痛苦。
因小儿头皮静脉呈网状分流且无静脉瓣,逆行输液速度不会减慢。
小儿静脉输液为临床治疗、抢救最常用的技术操作,但由于婴幼儿表浅血管细,加之其家长对操作要求高,操作过程中患儿畏针不合作,易出现注射一针不成功、针头脱出移位,很容易引起家长的不满,甚至引起护患纠纷,既影响护士情绪也影响医院声誉。
针对婴幼儿静脉输液中常见的“难题”,我们采取了积极应对措施,分别在操作前、中、后实施了相应的心理护理,改进操作技术,巧法固定,做好穿刺后护理,对婴幼儿的心理护理婴幼儿期患儿心理发展处于信任―不信任期与自己疑问期之间所以操作前护士要先接近患儿,如哄逗、抚摸或抱起,并提供视觉刺激,尽快建立其信任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静脉输液风险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发表时间:2018-08-03T16:15:26.680Z 来源:《航空军医》2018年7期作者:庞梦娅
[导读]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老年住院患者的比例逐渐增加。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京医院)甲乳血管外科陕西省710032)
摘要:目的探讨提高老年住院患者静脉输液质量的方法。
方法对老年住院输液患者采取护理干预措施:输液前充分评估、加强护患沟通、合理选择血管及穿刺工具、加强护士操作技能及知识的培训、把健康教育贯穿于输液全过程。
在干预前后各选取120例老年住院输液患者作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次穿刺成功率、静脉外渗发生率、静脉炎发生率、患者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静脉外渗发生率和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下降(P<0.05)。
结论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老年住院患者静脉输液质量,保障老年住院输液患者的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护理干预;老年住院患者;静脉输液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老年住院患者的比例逐渐增加,而老年患者入院后大多数都采用了静脉输液治疗,但由于其自身的生理特点,存在一些如组织器官生理功能退化,记忆力下降,听力、视力下降等特点,加之静脉输液从生产配置到临床应用,操作中任何环节疏忽大意,即可造成安全隐患,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导致医疗纠纷发生,恶化医患关系,因此,为了提高老年住院患者静脉输液质量,减少静脉输液并发症,保障老年患者静脉输液的安全,我科于2012年4月起对老年住院患者静脉输液过程实施了相关护理干预,取得了较好成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3月在我科住院输液治疗的老年患者120例作为观察组,2012年3月在我科住院输液治疗的老年患者120例作为对照组。
纳入标准:年龄≥60岁,需住院输液治疗,意识清楚,能够沟通交流。
排除标准:病情危重,意识不清,有精神疾病或认知障碍,不能沟通交流者。
其中观察组性别:男64例,女56例,年龄67~89岁,平均(75.56±5.67)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42例,初、高中55例,大专及以上23例;病种:高血压37例,糖尿病28例,慢阻肺19例,胃肠道疾病11例,其它病种25例。
对照组性别:男61例,女59例,年龄65~87岁,平均(74.74±5.26)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38例,初、高中57例,大专及以上25例;高血压34例,糖尿病29例,慢阻肺20例,胃肠道疾病13例,其它病种24例。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对照组患者按照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除常规护理外进行一系列护理干预措施,护理干预措施如下。
1.2.1输液前充分评估针对老年住院患者特点,科室制定老年患者输液评估单,>60岁老年患者在第一次静脉输液治疗前由管床护士进行综合评估,评估内容包括:①治疗方案:输液目的、输液疗程、液体总量、滴速、输注药物名称。
②患者全身情况:病情、心肺功能、活动情况、语言沟通能力、配合程度、情绪控制能力。
③穿刺部位血管与皮肤情况。
④穿刺工具类型、型号[1]。
通过输液评估单,管床护士可按图索骥,避免评估的遗漏和疏忽。
1.2.2加强护患沟通护士在操作时,着装整洁,面带微笑,对老年患者采用尊称,穿刺前向患者解释输液的目的、输入药物的名称与作用,可以采用咨询、聊天等方式,选择一些患者感兴趣的话题,对反复询问的老年人一定要耐心,态度热情、真诚,让老年患者感到温暖,消除焦虑、恐惧心理,取得患者的信任与配合。
1.2.3合理选择血管及穿刺工具老年患者的血管较细小、表浅、皮下脂肪少、皮肤弹性差、血管脆性大[2]。
护士在穿刺前应结合患者意愿与评估情况,选择合适的穿刺工具与血管。
高龄患者一般建议使用外周静脉留置针,血管较细的可选用小儿留置针,对不愿使用留置针的患者,可选用针身较短、针头斜面较小的5号半头皮针进行穿刺[3]。
仔细观察患者血管,做到多看、多摸,避免选择有感染及硬化的血管,尽量选择弹性好、直、管径较粗、易于穿刺和固定的血管。
1.2.4加强护士操作技能及知识的培训请医院静疗小组的专家到科室讲课,内容包括静脉输液工具与途径的合理选择、固定技巧、静脉输液感染控制与并发症的预防及静脉输液理论和技能方面的新理念、新技术。
针对我科低年资护士多的现状,在制定培训计划时,除了静脉输液知识与技能培训,还增加了药学知识,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用药安全等相关知识。
每月对低年资护士进行静脉输液培训及考核。
1.2.5把健康教育贯穿于输液全过程由于老年人生理功能衰退,尤其是大脑功能退化导致理解力和判断力下降,因此,科室制作了图文并茂的静脉输液健康教育手册,在为老年患者输液过程中,采用口头教育与书面教育相结合方式,输液前耐心解释输液全过程及不同药物的性质,药物反应及应采取的措施,告知患者输液速度的重要性,不要自行调整滴速;液体输完后及时拔针,并告知患者正确按压针眼的方法及时间,老年患者血管弹性差,多种慢性病均会影响凝血时间,因此拔针后应保持足够的按压时间。
1.3效果评价①一针穿刺成功率。
统计两组患者静脉输液总次数及一针穿刺成功次数。
②静脉外渗发生率。
统计两组患者静脉输液总次数及静脉外渗发生次数。
③静脉炎发生率。
④患者满意度。
在患者出院前1 d,请患者填写医院统一制定的满意度调查表,统计非常满意和满意例数。
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6.0统计软件包,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描述,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进行描述,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 两组患者一针穿刺成功率和静脉外渗发生率的比较,见表1。
2.2两组患者静脉炎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的比较,见表2。
3讨论
3.1有效的护理干预在提高老年患者静脉输液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表1和表2显示,实施护理干预后,一针穿刺成功率提高,患者静脉外渗发生率、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护士在输液前应用输液评估单评估患者,可按图索骥,避免评估的遗漏和疏忽,充分的评估使管床护士在静脉穿刺前心中有数,准备充分,自信心增强。
老年住院患者由于对住院环境不适应,加上疾病的折磨和对疾病认识不足而产生焦虑、恐惧情绪[4],容易发怒,甚至不配合输液治疗。
而护士的耐心解释,尊重患者对输液方式,穿
刺工具的选择,有利于取得患者信任及配合,有效提高了静脉穿刺效果。
一些研究结果显示,护士所具有的的工作能力以及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输液不良事件的发生[5]。
通过培训,护士对老年患者静脉输液相关知识和技能得到提升,并提高了护士对输液全过程的综合评估与处理能力。
因此,一系列的护理措施,提高了一次穿刺成功率,减少了静脉炎、静脉外渗的发生,有效的提高了静脉输液质量。
3.2 有效的护理干预提高了患者满意度护士在干预过程中,要掌握老年人的生理特征,还要根据患者的心理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健康教育,在健康教育过程中做到主动告知,不断强化,让老年人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疾病知识和自护方法,从而建立融洽的护患关系。
精湛的操作技术,及时的巡视观察,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减少了不良反应,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4结论
老年患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提供优质的老年护理是护理领域的重要课题。
静脉输液在老年住院患者的治疗、抢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老年住院患者静脉输液实施护理干预,不仅可以达到良好的输液治疗效果,让老年患者尽快康复,并且保障了老年患者的护理安全,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1]马敬华,崔玉庆,王晶晶.护理安全管理降低静脉输液风险的效果观察[J].护理管理杂志,2014,14(4):286-287.
[2]张萍.护理安全管理干预降低静脉输液风险的效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27):231-232.
[3]潘新,赵立标,刘兵.护理安全管理在降低静脉输液风险中的应用分析[J].饮食保健.2016(21):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