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渔舟唱晚赏析
古筝渔舟唱晚感受
![古筝渔舟唱晚感受](https://img.taocdn.com/s3/m/67d52b1d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15.png)
《渔舟唱晚》是一首众所周知的优美绝伦的乐曲。
他用准确的音乐语言勾画出波光鳞鳞、白帆点点的生动画面。
在我们的眼前展现了一幅夕阳西下、湖光山色,风景如画的时刻,渔翁荡浆归舟的悠然低吟以及渔船满载丰收的喜悦、百舟竞归的欢乐场境。
也以此来表达作者对祖国大好山河的赞美和热爱。
结构上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舒缓的慢板,旋律给人们的感觉应该是比较平稳的。
我们可以想象,此时的景象:黄昏的湖边,夕阳西下,微风拂柳,水波轻漾,湖光山色连成一片;此时人迹未见,渔船还未归来,展现给我们的是一幅安宁的无边美景。
所以,在演奏第一部分时,音色要求是优美的、如歌的,柔和的。
右手落指要稳,出音要浓厚而含蓄,每音要准确而力度沉稳,要给人舒缓而又实实在在的感觉;表现则需要落落大方而又内在,内心的感受重于外在的表现;很多初学者,特别是小朋友们演奏这段时,由于艺术修养的不足,速度不够稳定,因为其旋律的优美流畅,容易造成速度的不自觉的加快,这样演奏的效果就失去了乐曲的沉稳、浓厚、含蓄的韵味。
当然就更没有第一段安静稳定的效果了。
所以无论怎样,首先要把速度稳定下来,心里要有黄昏湖边美好恬静的画面。
第一部分的左手演奏,是乐曲韵味的表现,左手的揉按很多,一定要准确到位,才能起对旋律的润饰作用。
我认为要先把难点抽出来单练,比如第一句的2#l 2就需要多练才能弹好;低音区的滑音,对于小孩子也是一大难点,要掌握方法,左手稳定准确地按好每一个滑音,才能真正的弹出韵味。
第二部分是两句用连抹演奏的五声音阶的下行摸进,旋律要具有抒情性和歌唱性。
弹时手要放松,用手腕带动手指在弦上滑行,指尖不能太过用力抠弦,且声音要平稳连贯,如行云流水,才能达到效果。
第三部分是一段速度由慢到快、由弱到强的五声音阶摸进。
《渔舟唱晚》赏析
![《渔舟唱晚》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5ac84b3c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6ecdd41.png)
《渔⾈唱晚》赏析《渔⾈唱晚》赏析 《渔⾈唱晚》是⼀⾸古曲,在古筝曲⽬中占有⾮常重要的地位是古筝弹奏者必修曲⽬之⼀。
这⾸乐曲具有浓郁的中国风格,是⼀部五声⾳阶作品。
这⾸乐曲的⼴泛流传,对中国筝乐的发展产⽣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编收集整理了《渔⾈唱晚》赏析,供⼤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渔⾈唱晚》赏析篇1 《渔⾈唱晚》是⼀⾸颇具古典风格的河南筝曲。
乐曲描绘了⼣阳映照万顷碧波,渔民悠然⾃得,渔船随波渐远的优美景象。
这⾸乐曲是20世纪30年代以来,在中国流传最⼴、影响最⼤的⼀⾸筝独奏曲。
⽐较普遍的说法是,古琴演奏家娄树华于20世纪30年代中期,根据⼭东古曲《归去来》的素材改编⽽成。
另⼀种说法是,⼭东古琴家⾦灼南根据流传于⼭东聊城地区的民间传统筝曲《双板》及其演变的两⾸乐曲《三环套⽇》和《流⽔激⽯》改编⽽成,20世纪30年代,⾦灼南将此曲传给娄树华,娄树华在进⼀步改编时,在乐曲的后半部分充分运⽤了筝的“花指”技巧,使⾳乐意境更为鲜明、⽣动,从⽽使这⾸筝曲得以⼴泛流传。
⼀般以为,此曲是娄树华在本世纪三⼗年代中期,根据古曲《归去来辞》的素材改编⽽成。
标题取⾃唐代王勃《藤王阁序》中的.名句——“渔⾈唱晚,响穹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近来⼜有研究表明,此曲⾮娄树华⾸创,⽽是⾦灼南根据流传于⼭东聊城地区临清⼀带的民间筝曲《双板》及其演变乐曲《三环套⽇》、《流⽔激⽯》改编⽽成。
本世纪三⼗年代⾦灼南将此曲传授给娄树华,娄树华⼜以⾦谱为蓝本,作了较⼤发展并增加了乐曲的后半部分,此版本于是迅速流传全国。
《渔⾈唱晚》赏析篇2 《渔⾈唱晚》以歌唱性的旋律,形象地描绘了⼣阳西下,晚霞斑斓,渔歌四起,渔夫满载丰收的喜悦欢乐情景,表现了作者对祖国美丽河⼭的赞美和热爱。
乐曲的前半部分(第⼀段),乐句与乐句基本上是上下对答的“对仗式”结构,给⼈结构规整之感;乐曲的后半部分(第⼆、三段),则运⽤递升、递降的旋律和渐次发展的速度、⼒度变化,表现了百⾈竞归的热烈情景。
渔舟唱晚古筝曲赏析
![渔舟唱晚古筝曲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0a9e6060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868f566.png)
渔舟唱晚古筝曲赏析
标题:《古筝曲赏析:渔舟唱晚》
正文:
《渔舟唱晚》是一首古筝曲,曲调婉转悠扬,旋律优美动人,令人陶醉。
它将我们带入了一个宁静祥和的渔村景象,让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与宁静。
这首曲子以渔舟为主题,通过筝声的起伏和流转,将渔船在水中缓慢地划行的情景娓娓道来。
曲子的开头,以柔和的琴音勾勒出一幅渔村夜晚的画面,给人以宁静的感觉。
随着曲子的进行,音符逐渐加快,仿佛渔船在水面上轻盈地划过。
曲子的中段,曲调高亢起伏,如同海浪翻涌。
这一段营造出了一个动态的场景,仿佛是渔民们在船上热情地歌唱,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在这段音乐中,我们能够感受到海风的阵阵拂过,海鸥的鸣叫声回荡在耳边。
而曲子的尾声,则是渔船渐行渐远,最终消失在海的尽头。
它以悠扬的音符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祥和的氛围,让人心旷神怡。
整首曲子以其独特的旋律和磁性的音色,将人们带入了一个美好而宁静的境界。
《渔舟唱晚》这首古筝曲,以其独特的旋律和动人的音色,给人们带来了一种宁静、优美的享受。
它让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仿佛置身于渔村的夜晚,与大海相伴,尽情享受生活的美好。
无论是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还是在忧愁的时刻,只需要闭上眼睛,倾听《渔舟唱晚》这首曲子,我们就能找到内心的宁静与安宁。
总之,古筝曲《渔舟唱晚》以其动人的旋律和优美的音色,将人们带入一个宁静祥和的境界。
它不仅展现了古筝的独特魅力,也让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
通过欣赏这首曲子,我们能够暂时放下繁杂的纷扰,享受内心的宁静与安宁。
让我们一起沉浸在《渔舟唱晚》的音乐世界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与宁静。
古筝渔舟唱晚意境讲解
![古筝渔舟唱晚意境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633d5a8e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a1c986d.png)
古筝渔舟唱晚意境讲解
古筝渔舟唱晚是一首古筝曲,它描绘了渔舟在夕阳下归来的场景,表现了渔民在水乡的生活情趣和对自然的热爱。
这首曲子以古
筝为主要乐器,通过优美的旋律和流畅的音符,展现了中国水乡的
宁静和美丽。
首先,从音乐角度来讲,古筝渔舟唱晚以其独特的旋律和节奏
感受着渔舟在水面上轻轻摇晃的画面。
曲子开头仿佛是远处渔船的
呼唤声,随后古筝音符跳跃起伏,仿佛是渔舟在波浪中摇曳。
整首
曲子在表现渔舟归来的同时,也展现了水乡的宁静和祥和。
音乐中
的起伏、流畅和变化,通过古筝的表现手法,将渔舟唱晚的意境展
现得淋漓尽致。
其次,从文学角度来看,古筝渔舟唱晚的意境也可以引发人们
对水乡生活的遐想。
渔舟归来,夕阳西下,水面波光粼粼,渔民在
船上悠然自得,这样的场景让人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水乡的宁
静和恬淡。
这首曲子通过音乐的表现手法,勾勒出了一幅水乡渔舟
归来的美好画面,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妙和渔民对生活的热爱。
最后,从文化角度来看,古筝渔舟唱晚也承载着中国水乡文化
的内涵。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许多关于水乡的诗词歌赋,水乡文化深
厚而独特。
古筝渔舟唱晚正是通过音乐的形式,将中国水乡的生活
场景和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展现了中国水乡文化的魅力和独特性。
总的来说,古筝渔舟唱晚通过音乐的形式,展现了渔舟在夕阳
下归来的场景,表现了水乡的宁静和美丽。
这首曲子不仅仅是一首
音乐作品,更是对中国水乡文化的诠释和传承,让人们在聆听音乐
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中国水乡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内涵。
赏析河南筝曲《渔舟唱晚》
![赏析河南筝曲《渔舟唱晚》](https://img.taocdn.com/s3/m/f4959d4af5335a8102d220e3.png)
赏析河南筝曲《渔舟唱晚》作者:张卉来源:《艺术评鉴》2017年第15期摘要:筝,又称之为古筝,自春秋战国至今,有着2500多年的悠久历史,如今已经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更是中华民族灿烂的艺术瑰宝。
河南筝曲《渔舟唱晚》是由娄树华先生谱曲,曹正先生译谱而作,曲子旋律优美,展现了一幅夕阳晚景,渔夫们打渔归来,收获满满而欢喜歌唱的动人篇章,表现了作曲者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追求,是一首不可多得的古筝独奏曲佳作。
本文将从对作品的作曲家及创作背景、主要音乐材料分析、特色演奏技巧和其情感表达来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以多方面的视角来赏析《渔舟唱晚》。
关键词:《渔舟唱晚》材料分析演奏技巧情感表达中图分类号:J64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15-0026-03一、作曲家及创作背景(一)作曲家简介《渔舟唱晚》是由娄树华先生谱曲,曹正先生译谱而作的。
娄树华(1907-1952),著名的古筝演奏家,他早年曾随着“中国音乐旅行团”到欧洲各国进行演出,演出获得了极大地成功,不仅为祖国赢得了荣誉,更将我们中国民族传统乐器“古筝”在国际上得到了重视和赞许。
曹正(1920-1998),中国著名的古筝演奏家、理论家、教育家、他可称为中国古筝界的先驱者和领头羊,在古筝界也有“筝王”的称号,他也是第一位将古筝从“民间的传艺”带到艺术院校之中,成为“专业课程”的带头人,使得“古筝”教学进一步的发展和发扬。
曹正先生早年时,曾经创办了“熏风筝社”,为古筝的传播奠定了质的基础。
主要代表作有《筝话》《古筝谱》等。
(二)创作背景曹正先生在1936年就拜河南遂平派的楼玉华先生为老师,正式被收入在其门下。
1938-1939年间,楼先生写了这首著名的古筝独奏曲《渔舟唱晚》。
1941年,曹正正打算离开北平,而他的筝友(韩哲武)自己掏腰包为曹正录制了他的首张唱片,此唱片一共两首古筝独奏曲,分别是《渔舟唱晚》和《高山流水》,而《渔舟唱晚》则是他根据自己的恩师娄先生的作品“译谱”演奏而成的。
渔舟唱晚古筝曲介绍
![渔舟唱晚古筝曲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80821b72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ec79c62.png)
渔舟唱晚古筝曲介绍
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那首超美的《渔舟唱晚》古筝曲呀!
你想想看,那悠扬的旋律,就像是傍晚时分,江面上一艘小小的渔舟,慢悠悠地飘荡着。
那感觉,就好像你自己就坐在那渔舟上,随着水波轻轻摇晃。
当那古筝的声音响起,就像是江面上洒下了一片金色的阳光,暖暖地包围着你。
每一个音符都仿佛是一只小精灵,在你的耳边跳跃,逗得你心里痒痒的。
那旋律时而轻快,就像小鱼在水中欢快地游来游去,吐着泡泡,调皮得很呢!时而又舒缓下来,好似渔舟靠岸了,渔人躺在船上,看着天边的晚霞,享受着那一刻的宁静。
听着《渔舟唱晚》,你会感觉时间都好像变慢了。
周围的一切都变得不那么重要了,你就沉浸在那美妙的音乐世界里。
就好像你进入了一个只属于你和音乐的小天地,没有烦恼,没有压力,只有那无尽的美好。
这曲子真的很神奇啊!它能让你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一片宁静的港湾。
你说,在你疲惫的时候,听到这样的音乐,是不是感觉整个人都被治愈了呢?
它就像是一杯香醇的茶,刚开始品尝可能感觉不出来什么特别,但越品就越能感受到那其中的韵味。
你会不知不觉地被它吸引,一遍又一遍地去聆听,去感受。
而且啊,这《渔舟唱晚》古筝曲,不管什么时候听都很合适。
早上起来,放一放,能让你精神一整天;晚上睡觉前听一听,能帮你赶走一天的疲惫,让你做个甜甜的梦。
真的,不骗你!你要是还没听过这首曲子,那可真是太遗憾了!赶紧去听听吧,我保证你会爱上它的!它就是那种能让你一听就忘不了的音乐。
听了它,你就会觉得,哇,原来音乐可以这么美,这么让人陶醉!这就是《渔舟唱晚》古筝曲的魅力呀,就是这么厉害!就是这么让人着迷!。
古筝渔舟唱晚感受
![古筝渔舟唱晚感受](https://img.taocdn.com/s3/m/079b6d73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33.png)
《渔舟唱晚》是一首众所周知的优美绝伦的乐曲。
他用准确的音乐语言勾画出波光鳞鳞、白帆点点的生动画面。
在我们的眼前展现了一幅夕阳西下、湖光山色,风景如画的时刻,渔翁荡浆归舟的悠然低吟以及渔船满载丰收的喜悦、百舟竞归的欢乐场境。
也以此来表达作者对祖国大好山河的赞美和热爱。
结构上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舒缓的慢板,旋律给人们的感觉应该是比较平稳的。
我们可以想象,此时的景象:黄昏的湖边,夕阳西下,微风拂柳,水波轻漾,湖光山色连成一片;此时人迹未见,渔船还未归来,展现给我们的是一幅安宁的无边美景。
所以,在演奏第一部分时,音色要求是优美的、如歌的,柔和的。
右手落指要稳,出音要浓厚而含蓄,每音要准确而力度沉稳,要给人舒缓而又实实在在的感觉;表现则需要落落大方而又内在,内心的感受重于外在的表现;很多初学者,特别是小朋友们演奏这段时,由于艺术修养的不足,速度不够稳定,因为其旋律的优美流畅,容易造成速度的不自觉的加快,这样演奏的效果就失去了乐曲的沉稳、浓厚、含蓄的韵味。
当然就更没有第一段安静稳定的效果了。
所以无论怎样,首先要把速度稳定下来,心里要有黄昏湖边美好恬静的画面。
第一部分的左手演奏,是乐曲韵味的表现,左手的揉按很多,一定要准确到位,才能起对旋律的润饰作用。
我认为要先把难点抽出来单练,比如第一句的2#l 2就需要多练才能弹好;低音区的滑音,对于小孩子也是一大难点,要掌握方法,左手稳定准确地按好每一个滑音,才能真正的弹出韵味。
第二部分是两句用连抹演奏的五声音阶的下行摸进,旋律要具有抒情性和歌唱性。
弹时手要放松,用手腕带动手指在弦上滑行,指尖不能太过用力抠弦,且声音要平稳连贯,如行云流水,才能达到效果。
第三部分是一段速度由慢到快、由弱到强的五声音阶摸进。
它一般分为基本相同的三段,第一段是慢速起,力度也较弱,演奏时花指要优美连贯,手松弛而舒展;第二段、第三段则是在这个基础上不断地加速和加强,一定要有一个南慢到快、南弱及强的递进,才能表现出渔船晚归,南远及近的喜悦和欢乐喧闹的场景。
声乐曲《渔舟唱晚》的创作特色及评析
![声乐曲《渔舟唱晚》的创作特色及评析](https://img.taocdn.com/s3/m/c3353966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3e.png)
声乐曲《渔舟唱晚》的创作特色及评析歌曲《渔舟唱晚》是由著名曲作家王志信老师根据同名器乐曲《渔 舟唱晚》改编而成的民族声乐作品。
刘麟老师根据音乐创作歌词。
歌 曲旋律优美、曲风清新,具有浓郁的中国传统音乐的特色,是近年来 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民族声乐作品。
歌曲描绘了“渔舟唱晚,响穷彭蠡 之滨”的场景。
依曲填词使音乐形象更加具丰满,音乐情感表达更加 直观具体。
古筝曲《渔舟唱晚》可以说是近年来是我国民族器乐作品中非常 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由著名古筝演奏家娄树华 老师根据古曲改编而成,乐曲以优美典雅的曲调、舒缓的节奏,描绘 出了夕阳西下碧波万顷的画面。
而且器乐曲《渔舟唱晚》被评为十三 亿人最熟悉的音乐之一,作为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的背景音乐,二十 年没有改变过,给过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民族声乐作品《渔舟唱晚》 在保留原曲特色的基础上,进行了词曲的二度创作,将音乐形象语言化、具体化、立体化,使人更加直观的感受到音乐所要传递的景象以 及音乐所表达的感情。
二、《渔舟唱晚》的简介词作者刘麟为山东济南人,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著名词作家、 国家一级编剧。
被国务院评为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家特殊津贴, 担任中央民族乐团艺术创作室主任、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副主席等职务。
多年来,刘麟曾参与许多中国国家级大型艺术活动的策划与创作, 在•文华奖”、。
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评选中多次担任评委和文化部高级职称评委。
曲作者王志信为河北乐亭人。
我国著名作曲家、指挥家,享受国 务院政府津贴。
2958年入中央歌舞团工作、曾担任中央民族乐团研究副主任,合唱队常任指挥;曾在第三、四、五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中担任评委,并经常为海外的学者进行学术交流以及讲座。
《渔舟唱晚》原曲是一首古筝曲,作曲家王志信在古筝曲的基础上进行改编,对音乐进行了新的诠释,成为了一首具有浓郁民族特色 的声乐作品。
三、器乐曲与声乐曲《渔舟唱晚》对比分析(一) 器乐曲《渔舟唱晚》的音乐分析著名的古筝曲《渔舟唱晚》是古筝演奏家娄树华老师于20世纪 30年代根据琴歌《归去来辞》的素材改编而成。
渔舟唱晚古筝曲简介
![渔舟唱晚古筝曲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fdbacc8c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e1.png)
渔舟唱晚古筝曲简介
《渔舟唱晚》是中国古代诗人张继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所描写的是一幅渔翁晚归的美景,意境优美,浪漫动人。
而基于这首诗的创意,古筝演奏家姜昆创作了一首《渔舟唱晚》的古筝曲,将张继的诗句与古筝音乐相结合,创造了一种优美的视听体验。
这首古筝曲旋律清新悠扬,以古筝的独特音色表现出水波荡漾的画面,仿佛让人感受到渔翁坐在小船上,随着波浪起伏,轻轻摇晃的感觉。
曲子在起伏中始终保持着一种柔美的情感,让人沉浸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之中。
该曲可以说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的经典之作,享有很高的地位,被广泛演奏和传播。
《渔舟唱晚》乐曲解析
![《渔舟唱晚》乐曲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0ec2926b7fd5360cba1adb78.png)
《渔舟唱晚》乐曲解析
1.乐曲音乐情境引导
(1)音乐情境感知
《渔舟唱晚》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古筝经典名曲,也是古筝学习者必学的一首乐曲。
这首乐曲的曲名是取自于唐代诗人王勃《滕王阁序》中的“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的佳句。
教师完整示范乐曲,边示范边讲解,引导学生仔细聆听,感受夕阳西下,在美景如画的湖面上,渔民欢娱歌唱、满载而归的情境。
(2)音乐情境音色引导
这首乐曲旋律优美、抒情,古朴典雅。
因此在弹奏时右手的音色要饱满、醇厚,左手的按滑音以及颤音的弹奏要注意按松琴弦速度的控制,体现乐曲古朴的韵味。
2.乐段划分
这首乐曲分为慢板(第1—39小节)、快板(第40—106小节)、尾声(第107—112小节)三个部分。
3.教学顺序
快板(第40—106小节)→尾声(第107—112小节)→慢板(第1—39小节)
注:由于快板部分对演奏速度有一定的要求,初学的学生需要较长的时间练习,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先从快板部分进行教学,学生基本能够慢速连贯弹奏快板部分的弹奏速度逐步提出要求,循序渐进地进
行练习,这样在慢板基本掌握的同时,快板也达到了一定的速度要求。
4.课时建议
10——12节课,如学生年龄偏小,可延长至13——14课时。
浅析古筝独奏《渔舟唱晚》
![浅析古筝独奏《渔舟唱晚》](https://img.taocdn.com/s3/m/5bb55a3d1a37f111f0855b58.png)
浅析古筝独奏《渔舟唱晚》文通学院10广电张娴331013033不同的乐器在中国历史上有不同的韵味,古筝音色柔美,温柔委婉;笛子悠扬清脆;小提琴低沉,沉稳,高亢等等,不同的乐器构成了音乐史上各种美妙的音乐,让人们享受的听觉的盛宴。
古筝是古代人很喜欢的一种乐器,它是大家闺秀必备的素质之一,它受到千千万万人的喜爱,古筝不仅可以陶冶人的情操,而且可以修生养性。
既然古筝受到这么多人的喜爱,那么古筝独奏曲也同样受到人们的重视。
下面我就和大家谈谈古筝独奏《渔舟唱晚》。
古筝独奏曲《渔舟唱晚》是一首著名的北派筝曲。
《渔舟唱晚》是由娄树华作曲的一首著名古筝独奏曲,在古筝曲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音乐的百花园中也占居一席之地,是古筝弹奏者必修曲目之一。
有人曾说,会弹古筝的人,没有不会弹《渔舟唱晚》的。
实际确实如此。
此曲不仅深受筝家们的喜爱和重视,也颇受其他门类音乐家的青睐。
它先后被改编成民乐合奏曲,古筝二胡重奏曲以及小提琴独奏曲等。
此曲在群众中影响极大,如同钢琴独奏曲《悲怆》、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琵琶独奏曲《十面埋伏》等一样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此曲根据《渔翁乐》曲调发展变化改编而成,引用唐代诗人王勃《滕王阁序》中“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的“渔舟唱晚”为标题。
全曲始终贯穿着“工尺上”、“工尺上四合”这一核心旋律,但在句式段落的结构安排上有很多新的变化,使此曲曲式简练严谨。
此曲已被认定为中国古筝名曲,被选入《中国古筝名曲荟萃》和《中国古筝考级教程》,作为优秀古筝教学曲目,被选入《古筝教学法》。
那么《渔舟唱晚》有哪些特点呢?有哪些优点值得被大家如此赞颂?《渔舟唱晚》曲调优美,如蓝天上的行云,似山涧中的流水;节奏感强,快慢强弱对比强烈,音乐效果明显,表现力突出,音乐形象鲜明。
乐曲具有鲜明的中国山水画风格,一曲过后,宛如一张美丽的泼墨山水图从音乐声中绘出。
此曲慢板舒缓缠绵,如歌似唱,优美抒情,活画出一幅夕阳西下,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的水上美景;快板急骤而有序,如波浪起伏,似破水飞舟,刻画出一幅头戴斗笠,身披蓑衣的渔翁捕鱼的动感十足的图画。
赏析河南筝曲《渔舟唱晚》
![赏析河南筝曲《渔舟唱晚》](https://img.taocdn.com/s3/m/3d88570b0b4e767f5acfcee6.png)
音 落 于 A徵 调 式 上 , 构成 了一 个 非方 整 型 的复 乐 段 。 细 分 把 整 个 第 一 大 段 的结 构 看 为 a a ’ + b b ’过 渡 句 的形 式 : a为
2 6 1 Y i Sn l 』 p ’ 秘J 趣 n
I M i n S u M i n Y i ・ 民俗民艺l 一
也有“ 筝王” 的称 号 , 他 也 是 第一 位 将 古 筝 从 “ 民 间 的传 艺 ” 带 到艺 术 院 校 之 中 , 成 为“ 专 业课程 ” 的带头 人 , 使得 “ 古
彭 蠡 之滨 ” 。描 写 的 大 意则 是 : 傍晚时分 . 渔船 伴 随着 歌 声 缓 慢 的摇 曳 而来 , 歌 声 响 遍 整个 鄱 阳湖 畔 。楼 玉华 先 生借
优 美, 展 现 了一 幅 夕 阳 晚 景 , 渔 夫们 打 渔 归 来 , 收 获 满 满 而欢 喜 歌 唱 的 动人 篇 章 , 表 现 了作 曲 者 对 美好 生 活 的
热爱与追求 , 是 一 首 不 可 多得 的 古 筝独 奏 曲佳 作 。本 文将 从 对 作 品 的作 曲 家及 创 作 背 景 、 主 要 音 乐材 料 分 析 、
作 有《 筝话》 《 古 筝谱 》 等。
( 二) 创 作 背 景
曹 正先 生 在 1 9 3 6年 就 拜 河南 遂平 派 的楼 玉 华 先 生 为
老师 , 正 式被 收 入 在其 门下 。 1 9 3 8 — 1 9 3 9年 间 , 楼 先 生写 了 这 首 著 名 的古 筝 独 奏 曲《 渔 舟 唱晚 》 。1 9 4 1年 , 曹 正 正打 算
大地成功 , 不 仅 为 祖 国赢 得 了荣 誉 , 更 将 我们 中 国 民族 传 统 乐器 “ 古筝” 在 国际上 得 到 了重视 和 赞许 。 曹 t( 1 9 2 0 — 1 9 9 8 ) , 中 国著 名 的 古 筝演 奏家 、 理论家 、 教 育家 、 他 可 称 为 中 国古 筝 界 的先 驱 者 和 领 头 羊 , 在 古 筝 界
古筝渔舟唱晚的意境
![古筝渔舟唱晚的意境](https://img.taocdn.com/s3/m/cdc00323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12.png)
古筝渔舟唱晚的意境
在一片宁静的水面上,一艘小小的渔舟悠然漂浮,远处的夕阳染红了整片天空。
此时,一曲清幽的古筝声缓缓响起,如此和谐的画面令人陶醉。
古筝音色悠扬,温柔如水,仿佛是渔舟上的一位渔妇,轻轻吟唱,唤起了水面上的涟漪,也唤起了人们心底的柔情之感。
渔舟徐徐行进,浅浅唱响,让人感受到水的无限宁静,筝声融入其中,让夕阳在水与音乐中流淌,渲染出一幅温馨浪漫的画面。
傍晚的渔舟,古筝声和夕阳的交汇,营造出一种恬静而美好的氛围,使人彻底沉浸在这样的意境中,心灵得到了净化,得到了滋养。
这一刻,人们感受到了内心的宁静与平和,也感受到了生命的美好与无限可能。
- 1 -。
古筝渔舟唱晚赏析
![古筝渔舟唱晚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45c6821d55270722192ef7cb.png)
《渔舟唱晚》筝独奏曲,为娄树华以古曲《归去来》为素材发展而成,又一说系金灼南根据山东传统筝曲《双板》等改编而成。
现广为流传的娄本前半部分与金本同,后半部分为娄本所独有。
乐曲开始,以优美典雅的曲调、舒缓的节奏,描绘出一幅夕阳映万顷碧波的画面。
接着,以66 116 为种子材料逐层递降,音乐活泼而富有情趣。
当它再次变化反复时,采用五声音阶的回旋,环绕3561 55 2356 33 层层下落,此旋律不但风格性很强,且十分优美动听,确有"唱晚"之趣。
最后先递升后递降的旋律接合成一个循环圈,并加以多次反复,而且速度逐次加快,表现了心情喜悦的渔民悠悠自得,片片白帆随波逐流,渔舟满载而归的情景。
这首富于诗情画意的筝曲曾被改编为高胡、古筝二重奏及小提琴独奏曲。
在多数音乐课本中可见得此曲。
古筝独奏曲《渔舟唱晚》是一首著名的北派筝曲。
《渔舟唱晚》的曲名取自唐代诗人王勃(649—676)在《滕王阁序》里:“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中的“渔舟唱晚”四个字,诗句形象地表现了古代的江南水乡在夕阳西下的晚景中,渔舟纷纷归航,江面歌声四起的动人画面。
《渔舟唱晚》是一首颇具古典风格的河南筝曲。
乐曲描绘了夕阳映照万顷碧波,渔民悠然自得,渔船随波渐远的优美景象。
这首乐曲是20世纪30年代以来,在中国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首筝独奏曲。
《渔舟唱晚》由中国北派古筝演奏家娄树华先生于1938年以古曲《归去来》为素材,依据十三弦古筝的特点发展而成,并引用唐诗人王勃《腾王阁序》中「渔舟唱晚,穷响彭蠡之滨」句首的四个字「渔舟唱晚」为标题。
乐曲采用五声音阶回旋环绕技法,以歌唱性的优美旋律形象地描绘了晚霞斑斓,渔歌四起,渔夫满载丰收的喜悦荡桨归舟的欢乐情景。
近年来,有人认为此曲系山东金灼南根据《双板》及其变体《流水激石》、《二环套月》改编的,娄树华只是在金谱基础上作了较大发展,增加了乐曲的后半部份。
两种说法尚未定论。
全曲大致可分为三个部份,第一部份,用舒缓典雅的慢板奏出悠扬如歌的旋律,并配合左手的揉、吟等装饰技巧,描绘了一幅优美的湖光山色,夕阳西下,渔船还在移动,渔人载歌而归,同时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感受和对景色的赞赏。
小学音乐欣赏课《渔舟唱晚》课例分析
![小学音乐欣赏课《渔舟唱晚》课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4fb1f53bceb19e8b9f6ba07.png)
小学音乐欣赏课《渔舟唱晚》课例分析一、教材分析本課赏析的音乐作品《渔舟唱晚》是一首古筝演奏的器乐曲,采用五声调式,是古筝演奏家娄树华以古曲《归去来辞》为素材发展改编而成的。
乐曲题目取自王勃《滕王阁序》中:“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乐曲以柔美典雅的曲调、舒缓的节奏,表达出作者对祖国美丽江山的热爱和歌颂之情。
全曲为并列单三部曲式,具体为A+B+C+尾声的布局。
二、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听辨、讨论,介绍民族乐器——古筝,通过欣赏《渔舟唱晚》,让学生热爱祖国的民族音乐文化,引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感,有进一步了解民族音乐的愿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聆听与演唱《渔舟唱晚》的主题旋律,体验《渔舟唱晚》表现的音乐情景,并能在集体表演中表达出渔民满怀丰收喜悦的心情。
(三)知识与技能目标:能清楚准确的演唱《渔舟唱晚》的主题旋律,并能一边律动一边演唱歌曲,在浓郁的音乐情境中学到音乐的相关知识。
三、重点与难点因为六年级的学生处于具体运算阶段,他们的认识过程离不开具体事物,所以我认为感受《渔舟唱晚》的音乐画面,与乐曲的情感表达是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
四、根据六年级的学生特征设计了以下教法(一)讲授法:运用讲授法中的讲解,说明古筝演奏的技巧,及符点音符的作用。
(二)谈话法:运用问答式谈话,促进学生知识的学习。
(三)创作教学法:激发学生联想与想象。
(四)直观教学法:通过画图的方式,让学生了解音乐旋律发展的走向。
五、学法(一)用听、想、说、动等多种形式体验音乐。
(二)用律动及合作的方式表现《渔舟唱晚》情绪的变化。
板书设计:由于使用多媒体教学,黑板作为副板书使用,主要对重要乐谱进行标记。
教学过程分为三部分:导入、展开、结束1、导入:(3分钟)在多媒体上写出王勃《滕王阁序》的诗句:“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从而引出本课。
此处采用的是跨科导入法,体现了音乐课程内容标准的音乐与相关文化中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融合。
渔舟唱晚赏析
![渔舟唱晚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2e1a45c1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1665b58.png)
渔舟唱晚赏析乐曲开头舒缓高雅,描绘夕阳斜照碧波的画面;接着音调逐层递降,反复改变,采纳五声音阶回旋环绕技法,表现渔翁唱晚的情趣。
接下来的是此曲最大的特色,就是用递升递降的的'旋律多次反复演奏,并且渐渐加快,音乐跌宕起伏,表现了流水的层涌回荡,渔船随波渐远的情景,是一首蕴含诗情画意的优秀筝曲。
《渔舟唱晚》是一首音乐语言简练、意境鲜亮的优秀传统古筝曲,关于它的产生状况以及他的、改编者到底是谁,却一贯没有一个定论。
有人认为它是近代闻名古筝演奏家娄树华于30时代中期以古曲《归去来》的片段为素材加以改编而成的; 也有人认为该曲是由山东聊城地区金灼南依据古典《双板》以及变体《流水击石》、《三环套日》改编。
该曲的曲名取自初唐诗人王勃的《滕王阁序》中的诗句:“渔舟唱晚,响穷彭蟊之滨。
”形象地表现了古代的江南水乡在夕阳下时刻,渔舟纷纷归航,江面歌声四起的动人场面。
饱蘸着水波的音符悄悄的流淌,雾湿了心绪,一点一滴的浸向深深而无奈的夜。
一片由浅而深的夕霞,一片漫漠而细碎的水波,一叶划向心海深处载满了时间的扁舟,一个精致绝伦的夕阳,在音符流淌之时淡淡隐现。
一切在夕阳的辉映下显现出温馨和恬淡。
淤积在心中那怅然的忧闷,叹息的无奈……在音乐带着一江春水静静流过的同时受到洗涤而随水东去。
一颗疲乏的心,一颗承受过太多伤痛太多感慨的心,在音符的荡漾中慢慢空旷,究竟一碧如洗。
沉重的头从支撑着的双手中抬起,凝视,目光所触及的地方,月光奔泻。
渔舟唱晚,唱一首渔歌,一首千古绝唱。
温情的橹划醉了点点班驳的金色水波,伴一船风月流向那遥远无际的幽静。
润泽的渔火,摇弋在一片轻快的旋律中。
水草在水下拓展思想的长势。
清静,流畅。
音符溢过指缝,爬上额头。
一江清水就这样流过我,流过时空;浪花激溅在凝视的双眸里,把守侯成缄默之岸的博宏精深抛给我。
音符回荡的时刻,月光掩盖着伤口,不再痛苦。
褪去憔悴,走出阴影。
上心去倾听,倾听这充溢了美好旋律的夜;用生命中最敏柔的部分去感受,感受这流泻的夜之音所辉映出的温顺溢彩的光影。
渔舟唱晚音乐分析
![渔舟唱晚音乐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4e9b6273169a4517723a3c6.png)
古筝曲《渔舟唱晚》音乐形象分析学号110022537 姓名刘博雍2012-12-26提纲绪论一、《渔舟唱晚》曲式段落的划分二、《渔舟唱晚》的音乐形象分析(一)第一部分(1到第15小节)(二)第二部分(16到第40小节)(三)第三部分(40到第70小节)三、总结内容摘要筝曲《渔舟唱晚》以其独特的魅力深受古筝演奏者和广大群众的喜爱。
笔者通过文献和音响资料的梳理,针对乐曲的音乐形象特点进行具体的分析和讨论。
首先,参考各文献对于乐曲曲式段落的不同划分,对乐曲的曲式段落重新划分;然后对乐曲的每个部分和每个乐句作具体的形象分析;最后总结全文,对整首乐曲的音乐形象进行概述。
关键词:渔舟唱晚曲式段落音乐形象古筝曲《渔舟唱晚》音乐形象分析绪论筝曲《渔舟唱晚》由娄树华编曲,曹正编订弹奏指法,其乐曲的由来目前有两种说法:一是说由山东古曲《归去来辞》为素材发展而成;二是说由山东聊城地区金灼南根据古曲《双板》及其变体《流水激石》、《三环套日》改编,娄树华以金谱为蓝本,作了较大发展,增加了乐曲的后半部分。
①虽然乐曲的由来和作者任有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筝曲《渔舟唱晚》的艺术价值和流传程度使其当之无愧地成为了古筝的代表性曲目之一。
本文以笔者所看到的几本著作和掌握的音响资料为基础。
选曲教材《音乐分析》中形象分析的参数,结合古筝所特有的演奏手法对古筝曲《渔舟唱晚》的音乐形象进行分析并结合谱例说明原因,有依据地阐述筝曲《渔舟唱晚》所描绘的中国民间渔人愉快地劳动的画面,以帮助欣赏者对它有深一层的了解。
一、《渔舟唱晚》曲式段落的划分筝曲《渔舟唱晚》,曲名取自唐王勃《滕王阁序》中:“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乐曲描写夜色中渔人载歌而归的情景。
②关于乐曲曲式段落的划分,各参考资料都不一样,笔者在这里将其划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从第1小节到第15小节,慢板,4/4拍,旋律优美,节奏舒缓。
第二部分从第16小节到第40小节,节奏由4/4拍变为2/4拍,此段除了出现清角音,使乐曲短暂离调之外,还运用了中国传统音乐中的“复试递降”和“回式复降”两种旋律发展手法对旋律进行发展,音乐活泼而富有情趣。
古筝渔舟唱晚逐句讲解
![古筝渔舟唱晚逐句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c8597c20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9c.png)
古筝渔舟唱晚逐句讲解
古筝渔舟唱晚
古筝渔舟唱晚是一首充满流行情怀的抒情曲,由周杰伦改编并演唱,由宁静时光编曲。
这首歌以古筝和简约的曲调表达了急流勇进,坚持不懈勇敢前行的精神。
歌词原文:
渔舟唱晚客星秋夜
钟呗绕林渔声空
愁肠巴贝醉月沉沉
驿路多重重天地渺小
歌词讲解:
渔舟唱晚:渔人乘着小船在日落时分划桨唱歌,好像在缅怀昔日的点点滴滴;
客星秋夜:秋夜渐长,逐渐就要到尽头,那些在旅途中向远方看
过的星星,深陷于深夜。
钟呗绕林:“钟呗”是古籍中表示定时的提醒,古人按照钟呗的
节奏,将它的旋律传递到森林。
渔声空:渔舟在秋夜唱歌,但是渔民的嗓音被夜空中的寂寞贴满,流转的内心情感也沉沉无声;
愁肠巴贝:思乡的心绪又被夜醉贴满,记录着牵挂之心的滋味;
醉月沉沉:月光沉沉挂在空中,让渔舟乘客体会到分离和归期的
无奈与忧伤;
驿路多重重:路旅时际,因路过的重重拦路遇难而延误,让渔舟
乘客对理想的前行产生了不安;
天地渺小:看着那漫漫天涯,天边那极限,人就是渺小,整个世
界就在游走者失落的手上安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渔舟唱晚》筝独奏曲,为娄树华以古曲《归去来》为素材发展而成,又一说系金灼南根据山东传统筝曲《双板》等改编而成。
现广为流传的娄本前半部分与金本同,后半部分为娄本所独有。
乐曲开始,以优美典雅的曲调、舒缓的节奏,描绘出一幅夕阳映万顷碧波的画面。
接着,以66 116 为种子材料逐层递降,音乐活泼而富有情趣。
当它再次变化反复时,采用五声音阶的回旋,环绕3561 55 2356 33 层层下落,此旋律不但风格性很强,且十分优美动听,确有"唱晚"之趣。
最后先递升后递降的旋律接合成一个循环圈,并加以多次反复,而且速度逐次加快,表现了心情喜悦的渔民悠悠自得,片片白帆随波逐流,渔舟满载而归的情景。
这首富于诗情画意的筝曲曾被改编为高胡、古筝二重奏及小提琴独奏曲。
在多数音乐课本中可见得此曲。
古筝独奏曲《渔舟唱晚》是一首著名的北派筝曲。
《渔舟唱晚》的曲名取自唐代诗人王勃(649—676)在《滕王阁序》里:“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中的“渔舟唱晚”四个字,诗句形象地表现了古代的江南水乡在夕阳西下的晚景中,渔舟纷纷归航,江面歌声四起的动人画面。
《渔舟唱晚》是一首颇具古典风格的河南筝曲。
乐曲描绘了夕阳映照万顷碧波,渔民悠然自得,渔船随波渐远的优美景象。
这首乐曲是20世纪30年代以来,在中国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首筝独奏曲。
《渔舟唱晚》由中国北派古筝演奏家娄树华先生于1938年以古曲《归去来》为素材,依据十三弦古筝的特点发展而成,并引用唐诗人王勃《腾王阁序》中「渔舟唱晚,穷响彭蠡之滨」句首的四个字「渔舟唱晚」为标题。
乐曲采用五声音阶回旋环绕技法,以歌唱性的优美旋律形象地描绘了晚霞斑斓,渔歌四起,渔夫满载丰收的喜悦荡桨归舟的欢乐情景。
近年来,有人认为此曲系山东金灼南根据《双板》及其变体《流水激石》、《二环套月》改编的,娄树华只是在金谱基础上作了较大发展,增加了乐曲的后半部份。
两种说法尚未定论。
全曲大致可分为三个部份,第一部份,用舒缓典雅的慢板奏出悠扬如歌的旋律,并配合左手的揉、吟等装饰技巧,描绘了一幅优美的湖光山色,夕阳西下,渔船还在移动,渔人载歌而归,同时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感受和对景色的赞赏。
第二部份,音乐节奏加快,情绪趋于热烈,起旋律是从第一段八度跳进的音调中发展而来。
富有韵味的如歌旋律,排比的小分句使乐曲情调活泼,跌宕起伏,犹如水波荡漾,渔民们摇著桨,驾舟归来的情景。
这里,「征」是旋律的中心音,而在此段中用了清角音「4」使旋律短暂离调,转入下属调性,形成对比和变化,形象地表现了渔夫荡桨归舟、乘风破浪前进的欢乐情绪。
第三部份是快板,在旋律的进行中,运用了一连串的音型模进和变奏手法,形象地刻画了荡桨声、摇橹声和浪花飞溅声。
随著音乐的发展,速度逐次加快,力度不断加强,加之突出运用了古筝特有的各种按滑迭用的催板奏法,展现出渔舟近岸、渔歌飞扬的热烈情景,同时使全曲欢腾的情绪达到了高潮。
乐曲在高潮处突然切住,随后尾声缓缓流出,其音调是第二部份一个乐句的紧缩,下行音型的模进逐渐引向终止,曲调出人意料地结束在宫音上,使人感觉江面上夜色笼罩,一片宁静,耐人寻味。
《渔舟唱晚》作为一首蕴含诗情画意的优秀筝曲,还被分别改编为高胡、古筝二重奏及小提琴独奏曲。
《渔舟唱晚》是根据中国民乐曲改编的筝独奏曲。
有说是娄树华(1907-- 1952)根据古曲《归去来》改编而成,有说是金灼南(1882年—1976年)根据山东传统筝曲改编而成。
题意的来历《辞海》上说是由唐代王勃《滕王阁序》中的一句引申而来。
《滕王阁序》中有“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一句。
彭蠡是古时大湖的名称,即今天的鄱阳湖。
古时,长江流过鄱阳湖之后,分三道入海,所以又称以后的长江为“三江”。
这句的意思是:渔船上的渔夫在傍晚歌唱,声响达到鄱阳湖最远处。
现在我们在理解《渔舟唱晚》乐曲时,就不能仅仅理解为渔夫唱晚。
江南水乡,河流纵横交错;大小湖泊,星罗棋布;海岸长长,海域宽广,水边的渔民日出驾舟出航,日暮满载而归。
红红的太阳由东向西跨越了整个天际,渐渐向西边的水平面靠拢,人间生机勃勃的景象给它带来欣慰,舒心的微笑使它的脸变得通红。
它亲切而温和地注视着水面、注视着岸边。
飞出的余辉映红了西边的天际,辽阔无边的水面明镜似地映照出天空的红霞。
水天一色,通红光艳,万顷碧波,波光闪烁。
看啊,一群水鸟在红色的水天之间飞舞、盘旋,阵阵呼叫响彻着整个海域、天际……出航的渔民看见太阳微笑发出的霞光,驾着满载的渔船返航了。
晚风欢送着归航的渔船,一个劲儿地鼓起渔船上张起的船帆。
水面上泛起层层波浪,波浪一起一伏地驮着渔船向岸边归去。
看,宽阔的水面上数不清的渔船错落有致,它们随着起伏的波浪一上一下,悠然飘动。
船上的渔夫沐浴着傍晚迷人的晚霞,看着自己仓里满满的鱼儿,心里充满豪情,他们不约而同地唱起了欢快的渔歌,嘹亮的歌声震荡天际,响彻水域……岸边早已聚集着渔民的亲属,他们翘首伫立,期待的目光从他们的眼中流出……看,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水鸟矫健的身影……哦,不是,是船帆,一点、二点、三点……数不清的点点飞进岸边人们的视线。
岸边的人们沸腾了。
海鸟飞快的向渔船飞去,欢快的叫声震荡着船上、岸上人们的心鼓。
落日迎来了出航的渔船,欣慰地将自己半个脸沉入水下,双眼露在外面,观看、分享着人们的欢乐……渔船近了,看那船帆鼓着风神气勃勃地向岸边挺进,欢快的水鸟在众多的船帆之间上下飞舞……落日眯缝着双眼恋恋不舍地、微笑着沉入了水下,金色的余辉仍然留在人间,那是明天、明年希望的光辉……听,晚风送来了船上渔民欢庆丰收的歌声,岸边的人们心潮激荡,合着船上的渔民唱起了丰收渔歌……这情、这景、这声、这色,烘托出渔舟唱晚的欢乐气氛……大同大学朔州师范分校艺体处刘巧云古筝,是我国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它既可以奏出行云流水般清新雅致的旋律,也可以奏出气势磅礴的乐章。
古人曾用这样的语句来形容古筝演奏的艺术效果:“坐客满筵都不语,一行哀雁十三声。
”古筝的音色清莹剔透。
当演奏者进行刮奏时,就犹如流水淙淙独具魅力,而按、滑、吟等技巧使古筝具有自己独特的韵味与乐趣。
如大家耳熟能详的《渔舟唱晚》就是一首典雅而优美的曲子,也是本世纪流行最广的筝独奏曲。
《渔舟唱晚》曲调优美,如蓝天上的行云,似山涧中的流水;节奏感强,快慢强弱对比强烈,音乐效果明显,表现力突出,音乐形象鲜明。
乐曲具有鲜明的中国山水画风格,一曲过后,宛如一张美丽的泼墨山水图从音乐声中绘出。
此曲慢板舒缓缠绵,如歌似唱,优美舒展,表现出了一幅夕阳西下,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的水上美景;快板急骤而有序,如波浪起伏,似破水飞舟,刻画出一幅头戴斗笠,身披蓑衣的渔翁捕鱼的动感十足的画卷。
乐曲的高潮过后,更是别有洞天,含蓄轻柔的结尾,把人们带到深远的意境中。
晚霞映照着万顷碧波,天水相连,波光粼粼,老渔翁满载而归,晚霞把他那饱经风霜的脸,照得通红通红……一般来看,《渔舟唱晚》可以从三个部分来欣赏分析。
第一部分为慢板。
旋律优美典雅、舒缓宁静,总体来说给人一种恬淡而自得的心情。
乐曲开始处的八度弹奏轻柔地引出富于歌唱性的优美动听、悠扬悦耳的旋律,展现出诗情画意般的湖光山色的傍晚景象。
并且将这幅画由远而近推到人们的面前。
这是一幅微微泛黄的古画,在你凝神观看它的时候,它开始慢慢地旋转,并把你吸进画里去,使你和这幅画融为一体。
这幅优美的风景画,是一个神秘的、超凡脱俗的世界,如同传说中的世外桃源。
第二部分是快板,在旋律的进行中,运用了一连串的音型模进和变奏手法,形象地刻画了荡桨声、摇橹声和浪花飞溅声。
随着音乐的发展,速度逐次加快,力度不断加强,且突出运用了古筝特有的各种按滑吟揉等奏法,展现出渔舟近岸、渔歌飞扬的热烈情景,同时使全曲欢腾的情绪在这一段里达到了高潮。
第三部分是尾声,乐曲在高潮过后处突然停住,随后尾声缓缓流出,音调徐缓,下行音型的模进逐渐引向终止,曲调出人意料地结束在宫音上,描绘了一副宁静的画面:渔船左右摇摆着,向江心慢慢划去,在人们的视线中越来越小,慢慢的远去……剩下的依然是这幅褪色的古画。
曲虽终,意犹在,含蓄的结尾意味深长,给人以足够的想像空间。
乐曲演奏提示:一、音色、强弱的对比。
第二十七小节到第三十二小节弹奏时如果在音色、力度等方面完全一致就显得格外单调,失去了艺术的美感。
第二十七小节应该适当在靠近前岳山来弹奏,力度要稍大一些,这样用明亮的色彩来表现鲜明的个性;第二十八小节则应该中弹,同时弱化弹奏力度,目的是获得浑厚扎实,富有情感的声音。
依次类推。
这样,两小节的对比就比较鲜明,好像是水面上光影无穷的变化,又好像是一阵阵微风轻拂,给人以无限的联想。
二、附点音符和连托的弹奏。
附点音符的处理要保证时值的准确,连托弹奏要连贯流畅,扎实饱满。
在弹奏连托的时候,拇指应该适当立起,利用假甲的尖端来拨弦。
这样可以使音色明亮,活泼清晰,具有很好的颗粒感和跳跃感,会增加音乐的感染力。
假指甲入弦不要太深,否则会影响弹奏效果,甚至会将手指卡住。
三、速度的变化。
例如第二段的快板部分,第一遍慢起,大概在每小节30拍左右。
第二遍逐渐加快,第三遍要在保证音乐效果的前提下将速度达到演奏者自身的极限。
当然,这种速度的变化是逐渐进行的,是渐快而不是突快,速度的变化要自然和谐,不要生硬。
要想在速度上有所突破,首先要从慢弹开始,根据熟练程度,逐渐加快。
千万不能急于求成,欲速则不达。
《渔舟唱晚》是一首不可多得的名曲,希望大家在弹奏或者欣赏《渔舟唱晚》时,能借此曲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涤荡自己的心灵!<<妆台秋思>>简介:此曲原名《塞上曲》,是一首琵琶曲,最早见于清代李芳园《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由《宫院思春》、《昭君怨》、《湘妃滴泪》、《妆台秋思》、《思汉》5首乐曲联缀而成。
20世纪60年代分别由孙裕德、陈重、卫仲乐、金组礼整理为不同的笛、箫独奏版本。
乐曲以汉代王昭君传奇故事为背景,曲风含蓄典雅,娓娓道出伤感、思念之情。
《妆台秋思》是由琵琶曲《塞上曲》中的同名第四首小曲移植而来。
曲调婉转细腻,描述了古代女子痛苦和哀怨的情绪。
引子演奏要连贯,由轻到响,但出音不要太重、太猛。
整个乐段的演奏,速度为中慢,句子的起、收要清楚。
如下例:谱例中,第一小节的、第三小节的,都是句子的起音,手腕要很有弹性地配合手指弹弦,出音要平和、稳健,而第二小节的“”和第四小节的“3”音,都是句子的落音,手指触弦要有控制,落音要轻。
一般情况下,弱拍不出弦音,这样句逗就比较清楚。
因为乐曲的速度行进缓慢,所以上下滑音时值要充分,揉弦手腕要放松,且均匀地上下揉动;但尽量保持原位的音高,如下例:,泛音的弹奏方法是左手浮按在该弦的泛音点,而右手弹该弦。
泛音要清晰、明亮。
乐谱中出现了连续的十六分音符:,进一步表现了人物内心痛苦的情绪,演奏时,节奏要稳,不要赶,“颗粒”要清楚,旋律要连贯,要多唱谱,多体会乐曲表演的情绪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