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奥数解题技巧大全-观察法
小学生奥数解题方法大全
【导语】解奥数题时,如果能合理的、科学的、巧妙的借助点、线、⾯、图、表将奥数问题直观形象的展⽰出来,将抽象的数量关系形象化,可使同学们容易搞清数量关系,沟通“已知”与“未知”的联系,抓住问题的本质,迅速解题。
以下是整理的《⼩学⽣奥数解题⽅法⼤全》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学⽣奥数解题⽅法篇⼀ 尝试法: 解应⽤题时,按照⾃⼰认为可能的想法,通过尝试,探索规律,从⽽获得解题⽅法,叫做尝试法。
尝试法也叫“尝试探索法”。
⼀般来说,在尝试时可以提出假设、猜想,⽆论是假设或猜想,都要⽬的明确,尽可能恰当、合理,都要知道在假设、猜想和尝试过程中得到的结果是什么,从⽽减少尝试的次数,提⾼解题的效率。
在9只规格相同的⼿镯中混有1只较重的假⼿镯。
在⼀架没有砝码的天平上,最多只能称两次,你能把假⼿镯找出来吗?(适于三年级程度) 解:先把9只⼿镯分成A、B、C三组,每组3只。
①把A、B两组放在天平左右两边的秤盘上,如果平衡,则假的1只在C组⾥;若不平衡,则哪组较重,假的就在哪组⾥。
②再把有假⼿镯的那组中的两只分别放在天平的左右秤盘上。
如果平衡,余下的1只是假的;若不平衡,较重的那只是假的。
⼩学⽣奥数解题⽅法篇⼆ 观察法: 在解答数学题时,第⼀步是观察。
观察是基础,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要步骤。
⼩学数学教材,特别重视培养观察⼒,把培养观察⼒作为开发与培养学⽣智⼒的第⼀步。
观察法,是通过观察题⽬中数字的变化规律及位置特点,条件与结论之间的关系,题⽬的结构特点及图形的特征,从⽽发现题⽬中的数量关系,把题⽬解答出来的⼀种解题⽅法。
观察要有次序,要看得仔细、看得真切,在观察中要动脑,要想出道理、找出规律。
看每⼀⾏的前三个数,想⼀想接下去应该填什么数。
(适于⼆年级程度)6、16、26、____、____、____、____。
9、18、27、____、____、____、____。
80、73、66、____、____、____、____。
小学奥数题目解题思路
小学奥数题目解题思路小学奥数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解题能力的一项重要活动。
在解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灵活的思维,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解题方法。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几个常见的小学奥数题目解题思路。
一、奇偶性问题在小学奥数中,奇偶性问题是一个常见的难题。
这类题目常常涉及到数字的性质和规律。
解决奇偶性问题的关键是观察数字的规律,并找出其中的奇偶性质。
例如,我们来解决以下题目:题目:把50个自选奇数排序,排成升序的方式。
可以最快速度将它解决,所需的步骤最少的算法方式是什么?解题思路:首先,我们观察到所有奇数都可以用2n-1的形式表示,其中n为正整数。
所以题目中的50个奇数可以用2n-1的形式表示为:1,3,5,...,99。
我们将这些数字按升序排列即可得到答案:1,3,5, (99)二、数列问题数列问题是小学奥数中常见的一类问题。
解决数列问题的关键是观察数列中数字之间的规律,并找出这种规律的通项公式。
例如,我们来解决以下题目:题目:已知数列1,2,4,7,11...,求第10个数是多少?解题思路:观察数列,我们可以发现每个数都比前一个数增加了一个固定的数目。
第一个数为1,第二个数比第一个数增加了1,第三个数比第二个数增加了2,第四个数比第三个数增加了3,以此类推。
所以第n个数可以表示为:1+1+2+3+...+(n-2)+(n-1)。
我们可以通过公式求和的方法来计算这个数。
根据求和公式,我们得到第10个数为1+1+2+3+...+8+9=46。
三、逻辑推理问题逻辑推理问题是小学奥数中常见的一类问题。
解决逻辑推理问题的关键是运用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找出问题中的关键线索并进行推理。
例如,我们来解决以下题目:题目:有三个人,甲说他比乙大两岁,乙说他比丙大两岁,问他们三个人的年龄分别是多少?解题思路:根据甲乙丙三个人的描述,我们可以通过逻辑推理来求解。
假设甲的年龄为x岁,那么乙的年龄为x-2岁,丙的年龄为x-4岁。
四年级奥数巧用规律迅速解答难题
四年级奥数巧用规律迅速解答难题Introduction:随着奥数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四年级学生开始接触和参与奥数活动。
奥数是一门注重逻辑思维和规律掌握的学科,在解决难题时,运用规律能够帮助学生更快速地找到答案。
本文将探讨四年级奥数中巧用规律解答难题的方法和技巧。
一、数字规律的应用我们知道,在数学中,数字之间存在种种规律。
掌握这些规律,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许多困扰四年级学生的难题。
1.1. 数列规律数列是奥数中常见的题型之一。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数列中的数字变化趋势,找到数列的规律,从而轻松解答问题。
例如,给定一个数列:1,3,5,7,9,11...,可以发现数列中的数字都是奇数,并且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值都是2。
这个规律告诉我们,下一项是13。
1.2. 数字运算的规律除了数列规律外,四年级奥数还包含了数字运算的规律题。
这类题目中,通过观察数字的运算过程,可以找到数字之间的规律。
例如,给定一个题目:36 ÷ 3 = ?可以通过观察数字36和3的关系,发现36可以被3整除,得到答案12。
二、几何形状的规律除了数字规律外,几何形状的规律在四年级奥数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学会观察形状的特征和变化,能够帮助我们迅速解答几何难题。
2.1. 图形变换的规律在几何题中,经常出现图形的放大、缩小、旋转等变换。
通过观察图形的变换规律,可以推测出图形的下一步变化,进而解答问题。
例如,给定一个正方形图形,每一步都将正方形的边长减半,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发现,边长每次减半后,图形的面积变为原来的四分之一。
通过这个规律,我们可以快速计算出第n步后的面积。
2.2. 图形的对称性规律在几何题中,对称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规律。
通过观察图形的对称轴和对称点,我们可以找到图形的对称性规律,并快速解答如关于对称轴和对称性的问题。
例如,给定一个图形,它关于某一条直线对称,我们可以通过对观察发现,对称轴两侧的图形是完全一样的,从而迅速解答与对称性有关的问题。
小学数学奥数方法讲义精选
第一讲观察法在解答数学题时,第一步就是观察。
观察就是基础,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首要步骤。
小学数学教材,特别重视培养观察力,把培养观察力作为开发与培养学生智力得第一步。
观察法,就是通过观察题目中数字得变化规律及位置特点,条件与结论之间得关系,题目得结构特点及图形得特征,从而发现题目中得数量关系,把题目解答出来得一种解题方法。
观察要有次序,要瞧得仔细、瞧得真切,在观察中要动脑,要想出道理、找出规律。
*例1(适于一年级程度)此题就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数学第二册,第11页中得一道思考题。
书中除图1-1得图形外没有文字说明。
这道题旨在引导儿童观察、思考,初步培养她们得观察能力。
这时儿童已经学过20以内得加减法,基于她们已有得知识,能够判断本题得意思就是:在右边大正方形内得小方格中填入数字后,使大正方形中得每一横行,每一竖列,以及两条对角线上三个数字得与,都等于左边小正方形中得数字18。
实质上,这就是一种幻方,或者说就是一种方阵。
解:现在通过观察、思考,瞧小方格中应填入什么数字。
从横中行10+6+□=18会想到,18-10-6=2,在横中行右面得小方格中应填入2(图1-2)。
从竖右列7+2+□=18(图1-2)会想到,18-7-2=9,在竖右列下面得小方格中应填入9(图1-3)。
从正方形对角线上得9+6+□=18(图1-3)会想到,18-9-6=3,在大正方形左上角得小方格中应填入3(图1-4)。
从正方形对角线上得7+6+□=18(图1-3)会想到,18-7-6=5,在大正方形左下角得小方格中应填入5(图1-4)。
从横上行3+□+7=18(图1-4)会想到,18-3-7=8,在横上行中间得小方格中应填入8(图1-5)。
又从横下行5+□+9=18(图1-4)会想到,18-5-9=4,在横下行中间得小方格中应填入4(图1-5)。
图1-5就是填完数字后得幻方。
例2瞧每一行得前三个数,想一想接下去应该填什么数。
数字找规律题解题技巧
数字找规律题解题技巧
数字找规律题是数学中的一类常见题型,这类题目需要我们通过观察和分析,找出数字之间的规律,从而解决问题。
下面介绍一些数字找规律题的解题技巧。
一、观察法
观察法是数字找规律题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通过观察数字的增减、奇偶、大小关系等,可以发现数字之间的规律。
例如,观察一串数字[1, 2, 3, 5, 8, 13, 21] 可以发现每个数字都是前两个数字的和,这是一个斐波那契数列。
二、差分法
差分法是通过计算相邻两项的差来找出数字之间的规律。
如果差值有固定规律或者差值之间也存在某种规律,那么原数列就可以通过差值得到简化,问题就变得简单多了。
三、代数法
代数法是通过代数运算来找出数字之间的规律。
例如,对于数列[1, 2,
4, 8, 16] 可以发现每个数字都是前一个数字的2倍,这是一个等比数列。
四、归纳法
归纳法是通过观察和分析少量数据来推测出整个数列的规律。
有时候我们无法直接观察出数字之间的规律,但是可以通过归纳总结来找出规律。
五、方程法
方程法是通过建立数学方程来找出数字之间的规律。
有时候数字之间的规律可以通过一些数学方程来表示,通过解方程可以找到数字之间的规律。
六、倍数法
倍数法是通过计算某个数的倍数来找规律。
有时候数字之间存在某种倍数关系,通过计算倍数可以找到规律。
七、函数法
函数法是通过函数关系来找出数字之间的规律。
有时候数字之间的规律可以用一些函数关系来表示,通过观察函数关系可以找到规律。
三年级奥数数三角形的个数
三年级奥数数三角形的个数数三角形的个数是数学中的一个经典问题,也是奥数中常见的题型之一。
在三年级的奥数中,数三角形的个数主要是通过观察、分类、计算等方法来解决。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一些常见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三角形的定义。
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边)围成的,其中任意两条边之和大于第三条边。
所以,要确定一个三角形,我们至少需要三条线段。
而在空间中,很容易找到三条线段,因此确定三角形的方式也就有很多。
解题思路一:观察法观察法是最简单直观的方法,通过观察图形中的线段组合,即可找到所有的三角形。
比如,给定一个由9个点组成的图形,我们可以依次观察每个点与其他点之间的连线,找到所有的三角形。
在观察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三角形的三条边必须连接三个不同的点;2.三条边所对应的点必须按顺序连接;3.同一条边只能连接一次,不能重复计算。
解题思路二:分类法分类法是数三角形常用的解题方法之一,通过将三角形按照不同的特征进行分类,再分别计算每种特征分类下的三角形个数,最后将结果相加得到总数。
首先,我们可以按照三角形的边长进行分类。
在三年级的奥数中,边长一般为整数,且边长不超过某个给定的数值。
假设给定的数值为n,我们可以按照边长为1、边长为2、...、边长为n进行分类,然后计算每种边长分类下的三角形个数。
对于边长为1的分类,由于只有一个点没有其他点与之连接,所以无法构成三角形,所以个数为0。
对于边长为2的分类,只有两个点之间的线段可以构成边长为2的三角形,所以个数为C(9,2)= 36。
对于边长为3的分类。
根据组合数的定义,我们可以计算出个数为C(9,3)= 84。
同理,可以计算出边长为4、边长为5、...、边长为n的分类下的三角形个数。
最后,将每种分类下的个数相加即可得到总的三角形个数。
解题思路三:计算法计算法是通过一定的计算公式来计算三角形的个数。
在三年级的奥数中,我们可以使用组合数的公式来计算三角形的个数。
小学数学-观察法应用题大全及解题思路
观察法应用题大全在解答数学题时,第一步是观察。
观察是基础,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首要步骤。
小学数学教材,特别重视培养观察力,把培养观察力作为开发与培养学生智力的第一步。
观察法,是通过观察题目中数字的变化规律及位置特点,条件与结论之间的关系,题目的结构特点及图形的特征,从而发现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把题目解答出来的一种解题方法。
观察要有次序,要看得仔细、看得真切,在观察中要动脑,要想出道理、找出规律。
*例1(适于一年级程度)此题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数学第二册,第11页中的一道思考题。
书中除图1-1的图形外没有文字说明。
这道题旨在引导儿童观察、思考,初步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这时儿童已经学过20以内的加减法,基于他们已有的知识,能够判断本题的意思是:在右边大正方形内的小方格中填入数字后,使大正方形中的每一横行,每一竖列,以及两条对角线上三个数字的和,都等于左边小正方形中的数字18。
实质上,这是一种幻方,或者说是一种方阵。
解:现在通过观察、思考,看小方格中应填入什么数字。
从横中行10+6+□=18会想到,18-10-6=2,在横中行右面的小方格中应填入2(图1-2)。
从竖右列7+2+□=18(图1-2)会想到,18-7-2=9,在竖右列下面的小方格中应填入9(图1-3)。
从正方形对角线上的9+6+□=18(图1-3)会想到,18-9-6=3,在大正方形左上角的小方格中应填入3(图1-4)。
从正方形对角线上的7+6+□=18(图1-3)会想到,18-7-6=5,在大正方形左下角的小方格中应填入5(图1-4)。
从横上行3+□+7=18(图1-4)会想到,18-3-7=8,在横上行中间的小方格中应填入8(图1-5)。
又从横下行5+□+9=18(图1-4)会想到,18-5-9=4,在横下行中间的小方格中应填入4(图1-5)。
图1-5是填完数字后的幻方。
例2看每一行的前三个数,想一想接下去应该填什么数。
(适于二年级程度)6、16、26、____、____、____、____。
四年级奥数巧用规律快速解题
四年级奥数巧用规律快速解题在四年级的学习中,数学是一个重要的学科,而其中的奥数更是考验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题能力。
掌握奥数的方法和技巧,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些四年级奥数中巧用规律来快速解题的方法,希望能对四年级学生的奥数学习有所帮助。
第一章规律解题法在奥数中,规律解题法是一个非常实用的方法。
通过观察题目中的规律,并运用逻辑思维进行分析和推理,可以快速地找到解题的方法。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规律解题法。
1. 数列规律在奥数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数列的题目。
解这类题目时,可以尝试找出数列中的规律,然后根据规律计算出后面的项。
例如,给定一个数列:2,4,6,8,10,求下一个数。
我们可以发现每个数都比前一个数增加了2,所以下一个数为12。
2. 几何图形规律几何图形的规律解题法也经常出现在奥数中。
当我们遇到这类题目时,应该尝试观察图形的特征,并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
例如,给定一个正方形,我们需要计算出正方形的边长。
我们可以发现正方形的对角线和边长之间存在着关系,即边长的平方等于对角线的平方的一半。
通过这个规律,我们可以快速计算出正方形的边长。
3. 奇偶数规律奇偶数的规律解题法也是四年级奥数中常见的题型之一。
当我们需要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时,可以观察该数的个位数字。
如果个位数字为0,2,4,6,8之一,那么这个数就是偶数;如果个位数字为1,3,5,7,9之一,那么这个数就是奇数。
通过这一规律,我们可以快速判断一个数的奇偶性。
第二章常见题型详解在四年级奥数中,有一些常见的题型出现频率较高,下面我们将对其中几种常见题型进行详细的解析和分析。
1. 逻辑推理题逻辑推理题是奥数中的常见题型之一,也是考验学生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的题型。
在这类题目中,我们需要根据已知条件,运用逻辑思维进行推理,找出符合题意的答案。
例如,有一道题目如下:甲、乙、丙、丁、戊五人排成一排,已知甲不在第一个和最后一个位置,戊在乙和丙之间。
小学奥数第二讲:观察与思考
小学奥林匹克数学第一集:第二讲:观察与思考一、按规律填数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类题,让你根据已知的数,找出不知道的数,填在圆圈里或方框里,这就需要根据这些数之间的关系,进行合理的分析、推算,找出规律,得到应该填的数。
通过这样的练习,你不仅感到学数学有无穷的乐趣,而且还长知识、长智慧。
例1:按规律填数1分析:根据观察,上面这排数的排列规律是:从第三个数起,后一个数总是它前面两个数的和(如:1+2=3,3+5=8)。
这样,第6个数应该是第4个数与第5个数的和,即:5+8=13。
第7个数应是第5个数与第6个数的和,即:8+13=21。
所以解得:例2:在里填数,要使每条线上三个数的和都等于9。
分析:每条线上三个数的和都等于9,也就是说1+ +2=9,2+ +3=9,1+ +3=9。
在每个算式中,用和9减去两个已知加数,就可求出。
解得:例3:按规律填数1、2、4、5、7、8、10、()、()分析:在这组数中,第一个数增加1是第二个数,第二个数增加2是第三个数,第三个数增加1是第四个数,第四个数增加2是第五个数。
根据这一规律()里应填11和13。
也可以这样想:第一个数增加3是第三个数,第二个数增加3是第四个数,第三个数增加3是第五个数,第四个数增加3是第六个数。
所以()里应填11和13。
解得:依次填(11)、(13)。
例4:按规律填数1、3、9、()分析:在本组数中,第一个数乘以3等于第二个数,第二个数乘以3等于第三个数。
也就是说后面一个数是前面一个数乘以3得到。
所以()里要填的是9×3=27。
解得:1、3、9、(27)例5:32、16、8、4、()、()分析:在这组数中,第一个数除以2是第二个数,第二个数除以2是第三个数。
这样,后面的数是前面一个数除以2得到的。
所以:解得:32、16、8、4、(2)、(1)二、找规律填图小朋友,从小养成认真细心观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对今后的学习是有帮助的。
我们已经认识许多图形,如果把图形按一定的变化规律排列起来,这就需要我们从图形的多少、图形的大小、图形的位置变化等多角度观察分析,才能找出变化规律,再正确地画出图形来。
数学奥数题解题技巧积累
数学奥数题解题技巧积累数学奥数题解题技巧积累小学数学奥数题的解题方法有很多,掌握这些有效的方法,我们在小学数学奥数考试中就能有更好的表现。
下面是店铺分享一些数学奥数题解题技巧积累,欢迎大家参考!1、直观画图法:解小学数学奥数题时,如果能合理的、科学的、巧妙的借助点、线、面、图、表将奥数问题直观形象的展示出来,将抽象的数量关系形象化,可使同学们容易搞清数量关系,沟通“已知”与“未知”的联系,抓住问题的本质,迅速解题。
2、倒推法:从题目所述的最后结果出发,利用已知条件一步一步向前倒推,直到题目中问题得到解决。
3、枚举法:奥数题中常常出现一些数量关系非常特殊的`题目,用普通的方法很难列式解答,有时根本列不出相应的算式来。
我们可以用枚举法,根据题目的要求,一一列举基本符合要求的数据,然后从中挑选出符合要求的答案。
4、正难则反:有些数学问题如果你从条件正面出发考虑有困难,那么你可以改变思考的方向,从结果或问题的反面出发来考虑问题,使问题得到解决。
5、巧妙转化:在解奥数题时,经常要提醒自己,遇到的新问题能否转化成旧问题解决,化新为旧,透过表面,抓住问题的实质,将问题转化成自己熟悉的问题去解答。
转化的类型有条件转化、问题转化、关系转化、图形转化等。
6、整体把握:有些奥数题,如果从细节上考虑,很繁杂,也没有必要,如果能从整体上把握,宏观上考虑,通过研究问题的整体形式、整体结构、局部与整体的内在联系,“只见森林,不见树木”,来求得问题的解决。
奥数题的七种解题方法题目:计算1+2-3-4+5+6-7-8+9+10-11-1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最后结果是( )(A)0 (B)-1(C)1999 (D)-2000(第十届“希望杯”初一培训题)原题所给的参考答案为:原式=1+(2-3-4+5)+(6-7-8+9)+(10-11-12+1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1+0+0+…+0-1-2000=-2000,故选(D)。
举一反三奥数解题技巧大全100讲
第一讲观察法在解答数学题时,第一步是观察。
观察是基础,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首要步骤。
小学数学教材,特别重视培养观察力,把培养观察力作为开发与培养学生智力的第一步。
观察法,是通过观察题目中数字的变化规律及位置特点,条件与结论之间的关系,题目的结构特点及图形的特征,从而发现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把题目解答出来的一种解题方法。
观察要有次序,要看得仔细、看得真切,在观察中要动脑,要想出道理、找出规律。
*例1(适于一年级程度)此题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数学第二册,第11页中的一道思考题。
书中除图1-1的图形外没有文字说明。
这道题旨在引导儿童观察、思考,初步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这时儿童已经学过20以内的加减法,基于他们已有的知识,能够判断本题的意思是:在右边大正方形内的小方格中填入数字后,使大正方形中的每一横行,每一竖列,以及两条对角线上三个数字的和,都等于左边小正方形中的数字18。
实质上,这是一种幻方,或者说是一种方阵。
解:现在通过观察、思考,看小方格中应填入什么数字。
从横中行10+6+□=18会想到,18-10-6=2,在横中行右面的小方格中应填入2(图1-2)。
从竖右列7+2+□=18(图1-2)会想到,18-7-2=9,在竖右列下面的小方格中应填入9(图1-3)。
从正方形对角线上的9+6+□=18(图1-3)会想到,18-9-6=3,在大正方形左上角的小方格中应填入3(图1-4)。
从正方形对角线上的7+6+□=18(图1-3)会想到,18-7-6=5,在大正方形左下角的小方格中应填入5(图1-4)。
从横上行3+□+7=18(图1-4)会想到,18-3-7=8,在横上行中间的小方格中应填入8(图1-5)。
又从横下行5+□+9=18(图1-4)会想到,18-5-9=4,在横下行中间的小方格中应填入4(图1-5)。
图1-5是填完数字后的幻方。
例2看每一行的前三个数,想一想接下去应该填什么数。
(适于二年级程度)6、16、26、____、____、____、____。
四年级下册观察物体最多最少问题解题技巧
四年级下册观察物体最多最少问题解题技巧
观察物体的最多和最少是四年级下册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以下是解题技巧:
1. 阅读题目:仔细阅读问题,理解题目要求。
明确题目中给出的条件和需要找到的答案。
2. 组织方法:使用合适的方法来组织观察和记录数据。
可以通过画图、列表或其他形式来展示观察结果。
3. 分类计数:将观察的物体按照某种规则进行分类,并对每个类别进行计数。
例如,如果问题要求观察一天中不同时间段的人数,则可以将人员按照上午、下午和晚上进行分类,并记录每个时间段的人数。
4. 逐一比较:逐一比较观察的物体数量,找到其中的最多和最少的情况。
可以用数字大小或图形大小进行直观比较。
5. 注意特殊情况:有时候题目会有一些特殊情况需要考虑。
请确保观察对象符合题目要求,并且没有遗漏任何条件。
6. 检查答案:在得出结论之后,再次回顾题目要求,确保答案与题目所问的一致。
同时,检查自己的计算过程是否准确无误。
7. 实践练习:通过多做类似的观察物体最多最少问题的练习,加强对这类问题的理解和解题能力。
在解答此类问题时要有耐心和仔细观察。
通过积极练习和掌握解题技巧,你将能够更好地解决四年级下册观察物体最多最少的问题。
奥数技巧四十讲 第1讲 观察法
问题
答案
问题
问题
答案
问题
答案
问题
答案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问题
答案
问题
答案
问题
答案
问题
答案
问题
答案
问题
答案
观察法
小学奥数专题讲座
观察法
在解答数学题时,第一步是观察。观察是基础,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首要步骤。 小学数学教材,特别重视培养观察力,把培养观察力作为开发与培养学生智力的第 一步。 观察法,是通过观察题目中数字的变化规律及位置特点,条件与结论之间的关系, 题目的结构特点及图形的特征,从而发现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把题目解答出来的一 种解题方法。 观察要有次序,要看得仔细、看得真切,在观察中要动脑,要想出道理、找出规律。
小学奥数教案-观察法
第一讲观察法
在解答数学题时,第一步是观察。
观察是基础,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首要步骤。
小学数学教材,特别重视培养观察力,把培养观察力作为开发与培养学生智力的第一步。
观察法,是通过观察题目中数字的变化规律及位置特点,条件与结论之间的关系,题目的结构特点及图形的特征,从而发现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把题目解答出来的一种解题方法。
观察要有次序,要看得仔细、看得真切,在观察中要动脑,要想出道理、找出规律。
例1将1~9这九个数字填入图1-6的方框中,使图中所有的不等号均成立。
例2从一个长方形上剪去一个角后,它还剩下几个角?
例3甲、乙两个人面对面地坐着,两个人中间放着一个三位数。
这个三位数的每个数字都相同,并且两人中一个人看到的这个数比另一个人看到的这个数大一半,这个数是多少?
例4你能从400÷25=(400×4)÷(25×4)=400×4÷100=16中得到启发,很快算出(1)600÷25(2)900÷25(3)1400÷25(4)1800÷25(5)7250÷25的得数吗?
*例5把1~1000的数字如图1-11那样排列,再如图中那样用一个长方形框框出六个数,这六个数的和是87。
如果用同样的方法(横着三个数,竖着两个数)框出的六个数的和是837,这六个数都是多少?
*例6有一个长方体木块,锯去一个顶点后还有几个顶点?。
三年级奥数
三年级第一讲:观察法例1:将1~9这九个数字填入图1-6的方框中,使图中所有的不等号均成立。
(适于三年级程度)解:仔细观察图中不等号及方框的排列规律可发现:只有中心的那个方框中的数小于周围的四个数,看来在中心的方框中应填入最小的数1。
再看它周围的方框和不等号,只有左下角的那个方框中的数大于相邻的两个方框中的数,其它方框中的数都是一个比一个大,而且方框中的数是按顺时针方向排列越来越小。
所以,在左下角的那个方框中应填9,在它右邻的方框中应填2,在2右面的方框中填3,在3上面的方框中填4,以后依次填5、6、7、8。
图1-7是填完数字的图形。
例2:从一个长方形上剪去一个角后,它还剩下几个角?(适于三年级程度)解:此题不少学生不加思考就回答:“一个长方形有四个角,剪去一个角剩下三个角。
”我们认真观察一下,从一个长方形的纸上剪去一个角,都怎么剪?都是什么情况?(1)从一个角的顶点向对角的顶点剪去一个角,剩下三个角(图1-8)。
(2)从一个角的顶点向对边上任意一点剪去一个角,剩下四个角(图1-9)。
(3)从一个边上任意一点向邻边上任意一点剪去一个角,剩下五个角(图1-10)。
例3:甲、乙两个人面对面地坐着,两个人中间放着一个三位数。
这个三位数的每个数字都相同,并且两人中一个人看到的这个数比另一个人看到的这个数大一半,这个数是多少?(适于三年级程度)解:首先要确定这个三位数一定是用阿拉伯数字表示的,不然就没法考虑了。
甲看到的数与乙看到的数不同,这就是说,这个三位数正看、倒看都表示数。
在阿拉伯数字中,只有0、1、6、8、9这五个数字正看、倒看都表示数。
这个三位数在正看、倒看时,表示的数值不同,显然这个三位数不能是000,也不能是111和888,只可能是666或999。
如果这个数是666,当其中一个人看到的是666时,另一个人看到的一定是999,999-666=333,333正好是666的一半。
所以这个数是666,也可以是999。
小学奥数五年级运算推理题解题技巧汇总
小学奥数五年级运算推理题解题技巧汇总在小学五年级奥数中,运算推理题是其中的一种题型,它要求学生通过分析运算规律和逻辑推理,解答问题。
掌握一些解题技巧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这类题目。
本文将汇总一些小学奥数五年级运算推理题的解题技巧,希望能对学生们有所帮助。
一、题目类型小学五年级奥数运算推理题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等式推理:根据已知的等式关系,推断出未知数的值。
2.计算规律推理:通过观察计算规律,预测下一个数或结果。
3.运算符推理:根据给定的运算符规律,找出合适的运算符填入空白处。
4.图形运算推理:通过观察图形的规律,找出下一个图形或图形的属性。
以下将分别介绍这几种类型的解题技巧。
二、等式推理题等式推理题要求根据已知的等式关系,推断出未知数的值。
解题技巧如下:1.逆向计算法:反过来计算,先计算等号右边的结果,再推断出未知数的值。
2.数值代入法:将给出的数值代入等式中,通过计算找到未知数的值。
3.观察规律法:通过观察等式中的数值关系和规律,推断出未知数的值。
三、计算规律推理题计算规律推理题要求通过观察计算规律,预测下一个数或结果。
解题技巧如下:1.数列法:将给定的数列进行观察和分析,找出其中的规律,从而预测下一个数。
2.运算法则:观察数值之间的运算关系,找到运算规律,从而预测下一个结果。
四、运算符推理题运算符推理题要求根据给定的运算符规律,找出合适的运算符填入空白处。
解题技巧如下:1.运算法则观察法:观察已知的运算式,找出其中的规律,从而确定空白处的运算符。
2.排除法:通过排除不符合运算规律的选项,找出正确的运算符。
五、图形运算推理题图形运算推理题要求通过观察图形的规律,找出下一个图形或图形的属性。
解题技巧如下:1.图形特征观察法:观察图形的形状、大小、角度、线段长度等特征,找出其中的规律。
2.图形变换法:观察图形的旋转、镜像、平移等变换方式,找出下一个图形。
通过掌握以上解题技巧,学生们可以更高效地解决小学奥数五年级运算推理题。
小学数学奥数方法讲解[1]
希望辅导托管中心小学奥数(内部资料)第一讲观察法在解答数学题时,第一步是观察。
观察是基础,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首要步骤。
小学数学教材,特别重视培养观察力,把培养观察力作为开发与培养学生智力的第一步。
观察法,是通过观察题目中数字的变化规律及位置特点,条件与结论之间的关系,题目的结构特点及图形的特征,从而发现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把题目解答出来的一种解题方法。
观察要有次序,要看得仔细、看得真切,在观察中要动脑,要想出道理、找出规律。
*例1(适于一年级程度)此题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数学第二册,第11页中的一道思考题。
书中除图1-1的图形外没有文字说明。
这道题旨在引导儿童观察、思考,初步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这时儿童已经学过20以内的加减法,基于他们已有的知识,能够判断本题的意思是:在右边大正方形内的小方格中填入数字后,使大正方形中的每一横行,每一竖列,以及两条对角线上三个数字的和,都等于左边小正方形中的数字18。
实质上,这是一种幻方,或者说是一种方阵。
解:现在通过观察、思考,看小方格中应填入什么数字。
从横中行10+6+□=18会想到,18-10-6=2,在横中行右面的小方格中应填入2(图1-2)。
从竖右列7+2+□=18(图1-2)会想到,18-7-2=9,在竖右列下面的小方格中应填入9(图1-3)。
从正方形对角线上的9+6+□=18(图1-3)会想到,18-9-6=3,在大正方形左上角的小方格中应填入3(图1-4)。
从正方形对角线上的7+6+□=18(图1-3)会想到,18-7-6=5,在大正方形左下角的小方格中应填入5(图1-4)。
从横上行3+□+7=18(图1-4)会想到,18-3-7=8,在横上行中间的小方格中应填入8(图1-5)。
又从横下行5+□+9=18(图1-4)会想到,18-5-9=4,在横下行中间的小方格中应填入4(图1-5)。
图1-5是填完数字后的幻方。
例2看每一行的前三个数,想一想接下去应该填什么数。
小学数学奥数解题技巧大全
第一讲观察法在解答数学题时,第一步是观察。
观察是基础,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首要步骤。
小学数学教材,特别重视培养观察力,把培养观察力作为开发与培养学生智力的第一步。
观察法,是通过观察题目中数字的变化规律及位置特点,条件与结论之间的关系,题目的结构特点及图形的特征,从而发现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把题目解答出来的一种解题方法。
观察要有次序,要看得仔细、看得真切,在观察中要动脑,要想出道理、找出规律。
*例1(适于一年级程度)此题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数学第二册,第11页中的一道思考题。
书中除图1-1的图形外没有文字说明。
这道题旨在引导儿童观察、思考,初步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这时儿童已经学过20以内的加减法,基于他们已有的知识,能够判断本题的意思是:在右边大正方形内的小方格中填入数字后,使大正方形中的每一横行,每一竖列,以及两条对角线上三个数字的和,都等于左边小正方形中的数字18。
实质上,这是一种幻方,或者说是一种方阵。
解:现在通过观察、思考,看小方格中应填入什么数字。
从横中行10+6+□=18会想到,18-10-6=2,在横中行右面的小方格中应填入2(图1-2)。
从竖右列7+2+□=18(图1-2)会想到,18-7-2=9,在竖右列下面的小方格中应填入9(图1-3)。
从正方形对角线上的9+6+□=18(图1-3)会想到,18-9-6=3,在大正方形左上角的小方格中应填入3(图1-4)。
从正方形对角线上的7+6+□=18(图1-3)会想到,18-7-6=5,在大正方形左下角的小方格中应填入5(图1-4)。
从横上行3+□+7=18(图1-4)会想到,18-3-7=8,在横上行中间的小方格中应填入8(图1-5)。
又从横下行5+□+9=18(图1-4)会想到,18-5-9=4,在横下行中间的小方格中应填入4(图1-5)。
图1-5是填完数字后的幻方。
例2看每一行的前三个数,想一想接下去应该填什么数。
(适于二年级程度)6、16、26、___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奥数解题技巧大全第一讲观察法在解答数学题时,第一步是观察。
观察是基础,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首要步骤。
小学数学教材,特别重视培养观察力,把培养观察力作为开发与培养学生智力的第一步。
观察法,是通过观察题目中数字的变化规律及位置特点,条件与结论之间的关系,题目的结构特点及图形的特征,从而发现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把题目解答出来的一种解题方法。
观察要有次序,要看得仔细、看得真切,在观察中要动脑,要想出道理、找出规律。
*例1(适于一年级程度)此题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数学第二册,第11页中的一道思考题。
书中除图1-1的图形外没有文字说明。
这道题旨在引导儿童观察、思考,初步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这时儿童已经学过20以内的加减法,基于他们已有的知识,能够判断本题的意思是:在右边大正方形内的小方格中填入数字后,使大正方形中的每一横行,每一竖列,以及两条对角线上三个数字的和,都等于左边小正方形中的数字18。
实质上,这是一种幻方,或者说是一种方阵。
解:现在通过观察、思考,看小方格中应填入什么数字。
从横中行10+6+□=18会想到,18-10-6=2,在横中行右面的小方格中应填入2(图1-2)。
从竖右列7+2+□=18(图1-2)会想到,18-7-2=9,在竖右列下面的小方格中应填入9(图1-3)。
从正方形对角线上的9+6+□=18(图1-3)会想到,18-9-6=3,在大正方形左上角的小方格中应填入3(图1-4)。
从正方形对角线上的7+6+□=18(图1-3)会想到,18-7-6=5,在大正方形左下角的小方格中应填入5(图1-4)。
从横上行3+□+7=18(图1-4)会想到,18-3-7=8,在横上行中间的小方格中应填入8(图1-5)。
又从横下行5+□+9=18(图1-4)会想到,18-5-9=4,在横下行中间的小方格中应填入4(图1-5)。
图1-5是填完数字后的幻方。
例2 看每一行的前三个数,想一想接下去应该填什么数。
(适于二年级程度)6、16、26、____、____、____、____。
9、18、27、____、____、____、____。
80、73、66、____、____、____、____。
解:观察6、16、26这三个数可发现,6、16、26的排列规律是:16比6大10,26比16大10,即后面的每一个数都比它前面的那个数大10。
观察9、18、27这三个数可发现,9、18、27的排列规律是:18比9大9,27比18大9,即后面的每一个数都比它前面的那个数大9。
观察80、73、66这三个数可发现,80、73、66的排列规律是:73比80小7,66比73小7,即后面的每一个数都比它前面的那个数小7。
这样可得到本题的答案是:6、16、26、36、46、56、66。
9、18、27、36、45、54、63。
80、73、66、59、52、45、38。
例3 将1~9这九个数字填入图1-6的方框中,使图中所有的不等号均成立。
(适于三年级程度)解:仔细观察图中不等号及方框的排列规律可发现:只有中心的那个方框中的数小于周围的四个数,看来在中心的方框中应填入最小的数1。
再看它周围的方框和不等号,只有左下角的那个方框中的数大于相邻的两个方框中的数,其它方框中的数都是一个比一个大,而且方框中的数是按顺时针方向排列越来越小。
所以,在左下角的那个方框中应填9,在它右邻的方框中应填2,在2右面的方框中填3,在3上面的方框中填4,以后依次填5、6、7、8。
图1-7是填完数字的图形。
例4 从一个长方形上剪去一个角后,它还剩下几个角?(适于三年级程度)解:此题不少学生不加思考就回答:“一个长方形有四个角,剪去一个角剩下三个角。
”我们认真观察一下,从一个长方形的纸上剪去一个角,都怎么剪?都是什么情况?(1)从一个角的顶点向对角的顶点剪去一个角,剩下三个角(图1-8)。
(2)从一个角的顶点向对边上任意一点剪去一个角,剩下四个角(图1-9)。
(3)从一个边上任意一点向邻边上任意一点剪去一个角,剩下五个角(图1-10)。
例5 甲、乙两个人面对面地坐着,两个人中间放着一个三位数。
这个三位数的每个数字都相同,并且两人中一个人看到的这个数比另一个人看到的这个数大一半,这个数是多少?(适于三年级程度)解:首先要确定这个三位数一定是用阿拉伯数字表示的,不然就没法考虑了。
甲看到的数与乙看到的数不同,这就是说,这个三位数正看、倒看都表示数。
在阿拉伯数字中,只有0、1、6、8、9这五个数字正看、倒看都表示数。
这个三位数在正看、倒看时,表示的数值不同,显然这个三位数不能是000,也不能是111和888,只可能是666或999。
如果这个数是666,当其中一个人看到的是666时,另一个人看到的一定是999,999-666=333,333正好是666的一半。
所以这个数是666,也可以是999。
*例6 1966、1976、1986、1996、2006这五个数的总和是多少?(适于三年级程度)解:这道题可以有多种解法,把五个数直接相加,虽然可以求出正确答案,但因数字大,计算起来容易出错。
如果仔细观察这五个数可发现,第一个数是1966,第二个数比它大10,第三个数比它大20,第四个数比它大30,第五个数比它大40。
因此,这道题可以用下面的方法计算:1966+1976+1986+1996+2006=1966×5+10×(1+2+3+4)=9830+100=9930这五个数还有另一个特点:中间的数是1986,第一个数1966比中间的数1986小20,最后一个数2006比中间的数1986大20,1966和2006这两个数的平均数是1986。
1976和1996的平均数也是1986。
这样,中间的数1986是这五个数的平均数。
所以,这道题还可以用下面的方法计算:1966+1976+1986+1996+2006=1986×5=9930例7 你能从400÷25=(400×4)÷(25×4)=400×4÷100=16中得到启发,很快算出(1)600÷25(2)900÷25(3)1400÷25(4)1800÷25(5)7250÷25的得数吗?(适于四年级程度)解:我们仔细观察一下算式:400÷25=(400×4)÷(25×4)=400×4÷100=16不难看出,原来的被除数和除数都乘以4,目的是将除数变成1后面带有0的整百数。
这样做的根据是“被除数和除数都乘以一个相同的数(零除外),商不变”。
进行这种变化的好处就是当除数变成了1后面带有0的整百数以后,就可以很快求出商。
按照这个规律,可迅速算出下列除法的商。
(1)600÷25(2)900÷25=(600×4)÷(25×4) =(900×4)÷(25×4)=600×4÷100=900×4÷100=24 =3 6(3)1400÷25(4)1800÷25=(1400×4)÷(25×4) =(1800×4)÷(25×4)=1400×4÷100=1800×4÷100=56 =7 2(5)7250÷25=(7250×4)÷(25×4)=29000÷100=290*例8 把1~1000的数字如图1-11那样排列,再如图中那样用一个长方形框框出六个数,这六个数的和是87。
如果用同样的方法(横着三个数,竖着两个数)框出的六个数的和是837,这六个数都是多少?(适于五年级程度)解:(1)观察框内的六个数可知:第二个数比第一个数大1,第三个数比第一个数大2,第四个数比第一个数大7,第五个数比第一个数大8,第六个数比第一个数大9。
假定不知道这几个数,而知道上面观察的结果,以及框内六个数的和是87,要求出这几个数,就要先求出六个数中的第一个数:(87-1-2-7-8-9)÷6=60÷6=10求出第一个数是10,往下的各数也就不难求了。
因为用同样的方法框出的六个数之和是837,这六个数之中后面的五个数也一定分别比第一个数大1、2、7、8、9,所以,这六个数中的第一个数是:(837-1-2-7-8-9)÷6=810÷6=135第二个数是:135+1=136第三个数是:135+2=137第四个数是:135+7=142第五个数是:135+8=143第六个数是:135+9=144答略。
(2)观察框内的六个数可知:①上、下两数之差都是7;②方框中间坚行的11和18,分别是上横行与下横行三个数的中间数。
11=(10+11+12)÷318=(17+18+19)÷3所以上横行与下横行两个中间数的和是:87÷3=29由此可得,和是837的六个数中,横向排列的上、下两行两个中间数的和是:837÷3=279因为上、下两个数之差是7,所以假定上面的数是x,则下面的数是x+7。
x+(x+7)=2792x+7=2792x=279-7=272x=272÷2=136x+7=136+7=143因为上一横行中间的数是136,所以,第一个数是:136-1=135第三个数是:135+2=137因为下一横行中间的数是143,所以,第四个数是:143-1=142第六个数是:142+2=144答略。
*例9 有一个长方体木块,锯去一个顶点后还有几个顶点?(适于五年级程度)解:(1)锯去一个顶点(图1-12),因为正方体原来有8个顶点,锯去一个顶点后,增加了三个顶点,所以,8-1+3=10即锯去一个顶点后还有10个顶点。
(2)如果锯开的截面通过长方体的一个顶点,则剩下的顶点是8-1+2=9(个)(图1-13)。
(3)如果锯开的截面通过长方体的两个顶点,则剩下的顶点是8-1+1=8(个)(图1-14)。
(4)如果锯开的截面通过长方体的三个顶点,则剩下的顶点是8-1=7(个)(图1-15)。
例10 将高都是1米,底面半径分别是1.5米、1米和0.5米的三个圆柱组成一个物体(图1-16),求这个物体的表面积S。
(适于六年级程度)解:我们知道,底面半径为γ,高为h的圆柱体的表面积是2πγ2+2πγh。
本题的物体由三个圆柱组成。
如果分别求出三个圆柱的表面积,再把三个圆柱的表面积加在一起,然后减去重叠部分的面积,才能得到这个物体的表面积,这种计算方法很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