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地理人教版专题复习:地球运动
浙江省2020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二地球的运动课件
![浙江省2020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二地球的运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612506b647d27284b7351df.png)
D.地球上出现极昼极夜的范围将扩大 2 个纬度
解析:第 3 题,图中①为黄赤交角,则 P 点位于北回归线。当太阳直射 P 点时,北半球 的节气应是夏至。第 4 题,若图中②角比现在增大 2°,即黄赤交角比现在减小 2°,变为 21.5°,则回归线的度数将变为 21.5°,地球上出现极昼极夜的范围将缩小 4 个纬度。 答案:3.B 4.C
零时所在的经线
东侧早一天,西侧晚一天
随时变化的自然日期界线
①全球早一天的范围是从零时所在的经线向东到国际日期变更
联系
线;②全球同一天的条件是两条日期分界线重合,即 180°经线
与零时经线重合
2.明确日期的变更特点 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过零时经线日期要加一天,过国际日期变更线日期则要减一天。 如下图所示: (1)经线展开图示
解析:第 6 题,国际日界线和自然日界线分别为 180°和 0 时经线。顺 地球自转方向,过 180°,日期减一天,反之,加一天;顺地球自转方 向,过 0 时经线,日期加一天,反之,减一天。据此和题意,判断(如 图):0 时经线为 90°W,b 点位于非阴影区,为 7 月 7 日,每条经线 之间相隔 45°,b 点经度为 45°W,故 b 点区时为 7 月 7 日 3 时(东加西减,经度差 15°, 时间差 1 小时)。故选 D。第 7 题,由上题可得,0 时经线为 90°W,北京时间(120°E)为 7 月 7 日 14 时。故选 A。第 8 题,全球(除极点外)自转角速度为 15°/h,线速度由赤道向 两极点递减,两极点角速度和线速度为 0。a、b、c 三点的角速度相等,纬度由低到高为 a、b、c,故 a、b、c 线三点的速度为 a>b>c。故选 C。 答案:6.D 7.A 8.C
(2)极地投影图示
2020届 高考地理 大二轮复习专题训练:专题一 地球的运动规律
![2020届 高考地理 大二轮复习专题训练:专题一 地球的运动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bf40069c6c175f0e7dd1375f.png)
二轮专题强化练(2019·湖南永州模拟)下表为“永州市2018年某月连续三天的日出、日落时刻(北京时间)”。
据此回答1~2题。
1.与表中日期临近的节气是( )A.春分日B.夏至日C.秋分日D.冬至日2.根据表中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永州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B.地球公转速度越来越快C.华北平原正值小麦收获季节D.印度半岛盛行东北季风答案 1.C 2.B解析第1题,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当地的昼长接近于12小时,春、秋分日昼长接近12小时,夏至日昼最长,昼长远大于12小时,冬至日昼最短,昼长远小于12小时,可把B、D排除;从表格中还可以看出当地日出时间越来越晚,日落越来越早,说明昼渐短,夜渐长,故可排除掉A,答案选C。
第2题,根据上题结论,由于直射点南移,永州离直射点越来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来越小,故A错;由于离1月初越来越近,故公转速度越来越快,故B 正确;华北平原种植冬小麦,每年9~10月份播种,次年5~6月份收获,故C错;印度半岛冬季盛行东北季风,故D错;综上所述,答案选B。
(2019·河北唐山模拟)搭载中国第35次南极科学考察队的“雪龙”号极地科考船于北京时间2018年11月18日16时离开澳大利亚霍巴特,开始穿越“西风带”,4天后到达南极浮冰区。
12月3日抵达南极中山站(南纬69°22′,东经76°22′)附近并进行卸货作业。
下图示意“霍巴特到中山站‘雪龙’号航线及霍巴特地理位置”。
据此完成3~4题。
3.霍巴特的地理位置最接近( )A.42°S,146°E B.43°S,147°EC.44°S,148°E D.43°S,147°W4.“雪龙”号极地科考船到达南极中山站进行卸货时看到太阳刚好位于地平线上,此时北京时间约为( )A.3时B.9时C.15时D.21时答案 3.B 4.A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霍巴特位于(43°S,147°E)附近,故选B。
高考地理复习之 地球运动(讲义)
![高考地理复习之 地球运动(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43cf1d8f5ef7ba0d4a733bb9.png)
地球运动一、考向讲解1.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地球运动特征与自转的地理意义”和“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为中频考点,近5年课标卷中出现2次,其中时间计算与地球运动特征的考查难度较大。
这两个考点知识具有规律性强、与生活联系紧密、考题区分度大的特点。
2.涉及本专题的高考题,首先让学生在各种地球运动图、光照图或文字材料中,找出关键的地理信息,考查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素养;然后通过分析、解决具体的情境事件,考查地理实践力。
二、知识体系一般特点:方向、周期、速度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交替晨昏线判定时差地方时与区时计算日界线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时间上:四季空间上:五带太阳视运动的特点:圆周运动、复合运动、方向、速度三、考点精讲1.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1)自转的方向地球自转方向本质都是自西向东,俯视北逆南顺。
侧视北极俯视南极俯视(2)自转的周期:恒星日(23时56分4秒)(3)速度角速度:除南北两极点外,任何地点的自转角速度都相等,约15°/h。
线速度:自转线速度由赤道至两极递减;赤道的线速度最大,约1670km/h;南北极点的角速度和线速度=0。
1)纬度相同,线速度相同;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
2)赤道上空的同步卫星运行的角速度与地面对应点的角速度相同,均为15°/h,卫星运行的线速度大于地面上对应点的线速度。
(4)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地球公转的轨道是椭圆的,公转轨道半长径为149597870公里,轨道的偏心率为0.0167。
(5)公转的周期: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地球的公转周期为一个恒星年,需时365日6时9分10秒或365.2564日。
(6)公转的速度:近日点(1月初)最快,远日点(7月初)最慢小结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自转公转方向:自西向东,极地俯视北逆南顺周期:恒星日速度:角速度极点为零,其余相等;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方向:自西向东周期:恒星年速度:近日快,远日慢【典例】(2020·衡阳一中模拟)下图为南京某中学天文爱好小组用天文望远镜观测北极星附近星空的图片。
高三地理专题复习之地球运动新人教版课件
![高三地理专题复习之地球运动新人教版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6a44451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3b.png)
地球公转引起四季交替和不同地 区的温度差异,影响气候、植被 和农作物种植等地理现象。
地球公转导致天文现象,如春分、 秋分、夏至和冬至等时间点。
地轴倾角和地球季节变化
1
地球季节变化的原因和特征
2
地球季节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化是由地球公转和地轴倾角
共同作用引起的,使得不同季节的温度、
日照时长和植被生长等发生变化。
3
地轴倾角的概念和特征
高三地理专题复习之地球 运动新人教版课件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地球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件将从地球自转、地球 公转、地轴倾角和地球季节变化、时与经度等方面进行详细讲解。
地球自转
地球自转的概念和特征
地球自转是指地球沿着自身轴线旋转的运动,使得地球的各地表面在不同时间上经历白天和 黑夜交替。
地球自转对地理现象的影响
时区的划分和计算方法
时区的划分参考经线和协调世界时,计算时差可以使用经度和时间转换公式。
经度的概念和特征
经度是指地理上度量地球表面东西方向上位置的角度,通过经线来表示,范围为0°~180°。
总结
回顾地球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地球自转和公转是地球运动的基本特征,影响地理现象和天文现象。
运用地球运动的知识研究地理问题
地球自转引起地球表面的日照变化,从而形成地理现象,如昼夜变化、大气环流和风向等。
地球自转引起的天文现象
地球自转导致天文现象,如星空的移动、日出日落和恒星轨迹的变化。
地球公转
地球公转的概念和特征
地球公转是指地球沿椭圆轨道绕 太阳运动的现象,完成一周年约 为365.25天。
地球公转对地理现象的影响 地球公转引起的天文现象
地轴倾角是指地球自转轴相对于地球轨 道平面的倾斜角度,约为23.5°,导致地 球季节变化。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考点3 地球的运动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考点3 地球的运动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50e410ad25c52cc58ad6be5b.png)
2.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交替(如图) (1)填空:图中甲为 夜 半球,乙为 昼 半球,线AOB 为 晨线 。
(2)甲、乙现象的成因是什么? . 地球是一个既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 。 (3)写出昼夜交替的成因及周期 ①成因: 地球的自转 。 ②周期: 1个太阳日或24小时 。
(1)此时北京时间为
()
A.3 月 21 日 15 时 20 分
B.9 月 23 日 8 时
C.9 月 23 日 3 时 20 分
D.6 月 22 日 7 时
(2)此时全球与北京处于同一日期的范围(箭头表示向东)
是
()
A.20°W→160°E
B.0°→180°
C.70°E→180°
D.110°W→180°
答案:3.B 4.C
“神舟八号”飞船于北京时间2011年11月1日5时58分在
C.a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D.b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解析:(1)图中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小为840~900千米/小 时,而中纬度地区的线速度介于837~1 447千米/小时之 间,故图示地区应为中纬度,又因为图上越往北线速度越 小,按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规律,越往北,纬度应越, 线速度越大,由于线速度:900千米/小时>a>870千米/小 时,870千米/小时>b>840千米/小时,即a>b,说明a的地势 比b高,即A项对,C、D项错。B项不符合同纬度地势越 低,线速度越小的规律,也是错的。
(3)四季更替和五带 ①成因
正午太阳 高度
②四季的划分 天文四季 夏季:一年中白昼最长 、太阳最高 的季节 冬季:一年中白昼最短、太阳最低的季节 北温带许多国家的四季: 3、4、5 月为春季,依次类 推,每三个月为一个季节。
【复习指导】2020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一地球的运动考点4正午太阳高度与太阳视运动
![【复习指导】2020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一地球的运动考点4正午太阳高度与太阳视运动](https://img.taocdn.com/s3/m/d6c793cf69dc5022aaea00b9.png)
考点4 正午太阳高度与太阳视运动1.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问题思考] 据图回答,甲图中当地球位于A点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地球由D到A位置移动的过程中,北半球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地球位于C点时,地球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的最大值。
答案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90°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增大到一年中最大值,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先增大后减小南回归线及其以南解析根据正午太阳高度分布的纬度特征,结合地球的公转轨道可知,当地球位于A点时,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向两侧递减,太阳直射点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
当地球由D移动到A位置时,即由春分日向夏至日运动,太阳直射点开始由赤道向北回归线运动,因此,北回归线以北的点离太阳直射点距离逐步接近,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增大,而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的点,有太阳直射的机会,当太阳直射时,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当太阳直射点离开时,开始减小,因此,在此时间段内,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的范围正午太阳高度先增大再减小。
当地球位于C点时,为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回归线及其以南的范围离太阳最近,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最大值。
[知识归纳](1)正午太阳高度的空间变化规律①文字描述: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分别向南北两侧递减;离直射点距离越近(纬度差越小),正午太阳高度越大。
②图形描述③特别说明a.同线相等规律:同一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相等。
b.对称规律:以直射点所在纬线为对称轴南北对称的两条纬线,正午太阳高度相等。
(2)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2.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及变化[问题思考] 上图为“地球部分地区昼夜分布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其余部分表示白昼。
高考人教版地理一轮专题复习第二章第5讲第1课时昼夜长短变化学案
![高考人教版地理一轮专题复习第二章第5讲第1课时昼夜长短变化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fa475ecc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8c.png)
第5讲 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最新考纲核心素养定位考情报告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1.掌握地球公转的轨道、方向、周期和速度。
(区域认知)2.理解黄赤交角的产生及其影响。
(区域认知、综合思维)3.理解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纬度变化及其成因。
(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1.高考围绕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变化规律两大核心知识命题,题型以选择题的形式为主。
2.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居民楼采光、间距,太阳能热水器安装等)为背景,或创设简洁的经纬网图提供信息,主要考查地球运动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难度有降低趋势。
[教 材 整 体 感 知])[再 现 基 础 知 识])一、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1.定义:绕太阳的运动。
2.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逆时针方向绕转南极上空俯视:顺时针方向绕转3.周期:365日6时9分10秒,叫做一个恒星年。
4.轨道与速度【疑难辨析1】 夏至日与远日点重合,冬至日与近日点重合,这种说法对吗?提示不对,从时间上看近日点为1月初,冬至日为12月22日前后;远日点为7月初,夏至日为6月22日前后。
从在公转轨道的位置上看,近日点比冬至日靠东,远日点比夏至日靠东。
二、黄赤交角及其影响1.含义地球公转轨道面(即黄道面)同赤道平面的交角。
目前,其大小是23°26′。
示意图如下:高效速记(1)“一轴两面三角度”“一轴”指地轴;“两面”指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三角度”指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的夹角为23°26′;地轴与黄道平面的夹角为66°34′;地轴与赤道平面的夹角为90°。
(2)“三个基本不变”指地球在运动过程中,地轴的空间指向基本不变,北极始终指向天空的北极星附近;黄赤交角的大小基本不变,约保持23°26′;地球运动的方向不变,总是自西向东。
2.影响(1)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
(2)决定了五带的范围:①回归线度数=黄赤交角的度数。
人教版2024年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考点《第一章地球的运动-核心知识全归纳》
![人教版2024年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考点《第一章地球的运动-核心知识全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26dca024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22.png)
第一章地球的运动1、恒星日:23h56m4s太阳日:24小时2、假如地球自转方向相反,自转周期如何变化?恒星日不变,恒星日比太阳日长3、除极点为0外,角速度都为15°/h,线速度=1670*cosα(α为当地纬度);在纬度相同情况下,海拔越高的地方自转线速度越大。
4、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回归年365天5时48分46秒5、近日点、远日点: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距离太阳最近的点叫近日点1月初;速度(包括线速度和角速度)最快;距离太阳最远的点叫远日点7月初,远日点时最慢。
6、公转平均角速度:1°/d;30km/s1、地轴与赤道面夹角:90°;地轴与黄道面夹角:66°34′;黄赤交角:23°26′2、黄赤交角的直接影响: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决定回归线度数、极圈度数。
3、太阳直射点:太阳光线在地球表面的直射点。
地心和日心的连线与地球表面的交点4、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规律6.22-9.23,地球公转速度怎么变化?(先慢后快)近日点-远日点,速度越来越慢。
远日点-近日点,速度越来越快。
5、太阳直射点直射次数:①回归线之间2次;①回归线上1次;①回归线之外0次6、7月22日太阳直射点位于什么纬度?(23.5-(30/90)*23.5)(提示:本题中地球绕日公转可近似看作匀速运动)7、黄赤交角度数与地轴倾角互余;黄赤交角度数与极圈度数互余;黄赤交角度数=回归线度数①1-黄赤交角;①2-地轴倾角;①4-北极圈纬度①1=①3= 23°26′;①1 + ①2 = 90°;①3 + ①4 = 90°;①2=①4= 66°34′;①1 + ①4 = 90°;①3 + ①2 = 90°;8、存在黄赤交角时:①使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①决定回归线、极圈线的度数;①决定五带的范围;①产生四季;①使昼夜长短发生变化;①使正午太阳高度角发生变化9、黄赤交角变大时:(1)一年内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幅度变大。
地球的运动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地球的运动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892aeb7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586b962.png)
地球的运动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地球的运动是高中地理课程中的重要内容,它包括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两个基本形式。
这两种运动对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类的日常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对这一知识点的详细总结。
一、地球的自转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己的轴线进行的旋转。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从西向东,这就是我们看到的太阳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的现象。
自转的周期约为24小时,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一天。
1. 自转产生的现象(1) 日夜交替:由于地球自转,不同地区在不同时间受到太阳照射,形成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2) 地方时:地球自转使得不同经度的地方接收到太阳光线的时间不同,从而形成了地方时差。
(3) 地转偏向力:地球自转产生的惯性力,称为科里奥利力,它影响着大气和海洋的流动,形成了地球上的风向和洋流。
2. 自转的影响(1) 生物节律:昼夜交替影响了生物的生活节律,如人类的作息时间、动物的活动时间等。
(2) 气候分布:地球自转与地球倾斜的角度共同作用,影响了气候类型的分布,如赤道地区常年炎热,而极地地区则寒冷。
二、地球的公转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的运动。
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的夹角保持约66.5度的倾斜,这个倾斜导致了季节的变化。
1. 公转产生的现象(1) 季节变化:由于地球公转和地轴倾斜,不同季节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以北或以南移动,导致季节的变化。
(2) 昼夜长短变化:随着地球公转到不同位置,昼夜的长度也会发生变化,尤其在两极地区,甚至会出现极昼或极夜现象。
(3) 太阳高度角变化:地球公转导致太阳在天空中的高度角变化,影响地表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量。
2. 公转的影响(1) 农业生产:季节变化对农业生产有着重要影响,不同季节适宜种植不同的作物。
(2) 气候类型:地球公转和地轴倾斜共同作用,形成了地球上多样的气候类型,如热带、温带和寒带等。
(3) 生态系统:季节变化影响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许多物种的生活习性和迁徙模式与季节变化密切相关。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1.3地球的运动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1.3地球的运动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f517620f04a1b0717ed5dde9.png)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1.3地球的运动知识点总结新人教版必修1 一、地球公转和自转的基本特征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更替:周期为一个太阳日(24h)。
晨线和昏线的判读。
(2)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时刻。
东早西迟。
同一经线地方时相同(3)地转偏向: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运动方向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不偏三、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
目前约为23.5º。
如果黄赤交角变大,热带寒带扩大,温带缩小。
如果黄赤交角变小,温带扩大,热带、寒带缩小。
(2)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和地轴的指向保持不变,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之间的回归移动四: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 昼夜长短的变化: 1)某时刻全球的情况: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于夜,纬度越高,昼越长,极点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另一半球,昼短于夜,纬度越高,昼越短,极点附近出现极夜现象。
2)某地全年的情况:夏至日昼最长,冬至日昼最短。
3)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4)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
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2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日出、日落时(晨昏线上)时太阳高度=0度,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为正午太阳高度即地方时12点时的太阳高度。
2)某时刻全球的情况: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所在纬度向两侧递减,离直射点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
3) 某地全年的情况:北回归线以北地区,6月22日出现最大值,12月22日出现最小值;南回归线以南地区,6月22日出现最小值,12月22日出现最大值;回归线之间地区,最大值出现在直射点经过该纬度的时候(即太阳直射),最小值出现在冬至日。
3 季节的形成和划分:(一年中太阳高度最高、昼长最长的季节为夏季,反之为冬季,例如我国传统的四季)、气候四季(北半球夏季6、7、8,冬季12、1、2)4 五带的形成和划分:以回归线和极圈来划分。
回归线=黄赤交角度数,极圈=90度-黄赤交角度数五:光照图的判读(1)判断南北极,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数递增(或西经度数递减)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为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若北极圈为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地球运动》练习题含答案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地球运动》练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8c81619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9d.png)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地球运动》练习题含答案我国某中学(30°N ,105°E ),教学楼正南朝向,当日天气晴朗,教室内光照情况如图,回答1-2题。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照片朝向正东拍摄B .4.5小时后墙面光照消失C .墙面光照消失前操场旗杆影子旋转角超过70°D .α可能变大2.一年中,如图中同一时刻,当 α 变大时,说法可信的是( )A .北京的昼渐长B .α变大的起始日期是12月22日C .悉尼日出位置呈顺时针移动D .可能有两天如图中光照夹角3.与另一所M 中学(朝向相同36°N ,105°E )相比( )A .图中同一时刻 α 更大B .两地正午太阳高度差为6°C .昼更长D .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更大日晷是古代的一种计时工具,图甲为北京(40°N ,116°E )故宫的赤道式日晷,图乙为南京(30°N ,119°E)天文台的地平日晷,二者的日晷针都与地轴平行,完成下面小题。
甲乙4.甲图中时刻( )αA.太阳在西南B.日期可能是4月C.日晷影顺时针旋转D.悉尼昼长夜短5.乙图中时刻,日晷影长与日晷针长度相等,则该日太阳直射点纬度为()A.10°N B.15°N C.10°S D.15°S6.关于两图说法正确的是()A.该日晷影旋转方向相同B.一天中日晷影长二者都不变C.若甲图中日影指向正下方时,则乙图日影朝向东北D.两地日晷全年都可以使用北京时间2022 年 1 月15 日中午12 点10 分前后,位于南太平洋岛国汤加王国境内洪阿哈阿帕伊岛海底火山(175.38°W,20.57°S)发生猛烈喷发,大量气体裹挟烟尘形成庞大蘑菇云,火山灰以每小时92 公里的速度向西移动,飘到了3000 公里外的澳大利亚东北部上空。
汤加当地采用东13 区区时,是世界上最早进入新一天的国家。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专题检测:地球运动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专题检测:地球运动](https://img.taocdn.com/s3/m/794d993dc77da26924c5b008.png)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专题检测:地球运动一、单项选择题下图为2019年元旦17:00(北京时间)拍摄的我国某地街景照片。
读图回答1~2题。
1.根据材料可以推测( )A.车辆行驶的方向B.当地的经度、纬度C.当地白昼的时长D.当地正午太阳高度2.元旦前后几天,世界各地华人不可能观察到其所在地( )A.白昼渐长,正午物影渐短B.白昼渐短,正午物影渐短C.白昼渐长,正午物影渐长D.白昼渐短,正午物影渐长解析:1.A 2.C 第1题,图中太阳即将落山,元旦太阳从西南方向落下,可据此判断汽车行驶方向,A正确;当地的经度、纬度、白昼的时长、正午太阳高度都需要准确的日出、日落时间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材料无法判断。
第2题,元旦前后几天,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昼渐长,正午物影渐短,不可能观察到正午物影渐长,C正确;南半球白昼渐短,位于直射点以北的正午物影渐短,位于直射点以南的正午物影渐长。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历法的独特创造,几千年来对我国农牧业的发展起了很大推动作用。
下图为二十四节气图,读图完成3~4题。
3.下列农事活动中的谚语与“惊蛰”这一节气相吻合的是( )A.春雷响,农夫闲转忙B.麦熟一晌,虎口夺粮C.东风不倒,雨下不小D.有霜有霜,晚稻受伤4.下列有关济南的描述,正确的是( )A.寒露的夜较清明的昼短B.小寒较大寒日出时刻早C.立春与立冬的正午太阳高度相同D.夏半年与冬半年时间长度一样解析:3.A 4.C 第3题,图示惊蛰是3月上旬,此时为初春,气温回升,作物开始成长,还处于农闲时期,结合选项分析可知A项正确。
第4题,图示立春与立冬关于冬至对称,冬至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则此两个节气太阳直射点均位于南回归线以北、赤道以南的同一纬度上,故这两天济南的正午太阳高度相同,C项正确。
寒露是秋分之后15天,直射点在南半球;清明是春分之后15天,直射点是在北半球,但直射的纬度数是一样的,这两天中,一天的昼长应该等于另一天的夜长,A项错误;小寒距离冬至日较大寒更近,昼长更短,日出时间应该更晚,则B项错误;地球在近日点附近(冬半年)运行速度较快,故相同长度内经过的时间短,则冬半年的时间长度短于夏半年,则D项错误。
2020年高考地理人教版专题复习地球运动
![2020年高考地理人教版专题复习地球运动](https://img.taocdn.com/s3/m/c914a9f60722192e4536f6d0.png)
2020年高考地理人教版专题复习:地球运动知识梳理:1.时间计算的思维过程2.地方时信息的获取(1)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时。
(2)出现“当地正午、一天中日影最短、太阳直射、日影朝正南或正北(有极昼的地区除外)、太阳直射井底”等信息时,说明该地地方时为12时。
(3)若是春、秋分日,全球日出地方时为6时,日落地方时为18时。
(4)若在赤道上,全年日出地方时为6时,日落地方时为18时。
12极夜后的首次日出时间为,时0刚好出现极昼的地方日出时间为(5).时。
(6)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出现在14时,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
典型例题:地方时、区时的计算恩克斯堡岛(下图)是考察南极冰盖雪被、陆缘冰及海冰的理想之地。
2017年2月7日,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徐徐升起,我国第五个南极科学考察站选址奠基仪式正式举行。
2月7日,当恩克斯堡岛正午时,北京时间约为()A.2月7日9时B.2月7日15时C.2月7日17时D.2月8日7时解析: 从图中看出恩克斯堡岛的经度约为165°E,与120°E相差约45°,且位于120°E的东方,故地方时比120°E早约3小时。
当其2月7日正午时(即2月7日12时时),北京时间(120°E的地方时)约为2月7 时。
9日.答案: A知识梳理2:日期范围的两种计算方法方法一:180°经线地方时法通过已知经线的地方时,求出180°经线的地方时是几时,那么进入新的一天的区域所占范围就是几小时;反过来,若已知全球进入新的一天的区域所占时间是几小时,180°经线的地方时就是几时。
由此可知,当180°经线为零时时,全球处于同一个日期;当180°经线为8时时,地球上新的一天范围占8个小时,新的一天所占比例为8/24,即1/3,过去的一天则占2/3。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 1.3 地球的运动 [2020版](共65张PPT)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 1.3 地球的运动 [2020版](共6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953230c5a417866fb84a8eca.png)
66°34′ N
N 90°N
23°26′ N 0°
23°26′S
重庆30°N
30°
90°
6月22 日
3月21 日
9月23 日
66°34′S
S 90°S
12月22 日
H重庆=90°-[30°-0°]=60°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夏至日 [6月22日]
66°34′ N
N 90°N
重庆30°N
23°26′ N
23°S
90°S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
冬夏至日新加坡[赤道0°]的 正午太阳高度角是多少?
23°26′S 0° 23°26′N 30°N
12月22日
3月21日 9月23日
6月22日
50°N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
23°26′S
0°
10°N
23°26′N
N
L
【夏至】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
太阳高度达一年最大 整个南半球则都达一年最小
贰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The movement of direct sunlight
太阳直射点
Subsolar point
太阳直射点 地心
太阳光
地球
黄赤交角
Obliquity of the ecliptic
地球
赤道平面 黄赤交角 23˚26’
黄道平面
北极星 地轴
A 夏至
6月22日
D 春分
3月21日
155˚W
55˚×4分钟/度=220分钟=3小时40分钟 12:00+3:40=15:40
地方时——春分日 [3月21日];秋分日 [9月23日]
21:00
全国高考地理考前复习大串讲专题1.3地球的运动(含解析)
![全国高考地理考前复习大串讲专题1.3地球的运动(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1721c7c2192e45361066f5e2.png)
专题 1。
3 地球的运动知识点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知识梳理】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点比较:地球自转地球公转中心围绕地轴转动在椭圆轨道上围绕太阳转动方向自西向东。
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南极上空为顺时针自西向东。
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速度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两极点为零。
角速度:除两极点外各地相等(15°∕h)近日点(每年1月初),速度快远日点(每年7月初),速度慢周期真正周期:一个恒星日=23时56分4秒昼夜交替周期:一个太阳日=24时真正周期:一个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直射点回归周期:一个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典例】下图为经纬网图,图中箭头为地球自转方向,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从E点以最近距离分别到达图中四点,方向叙述正确的是A。
向正南到达A点 B。
向正西到达B点C。
向正北到达C点 D. 向正西到达D点2.图中A点的经纬度坐标是A。
120°E,60°S B. 120°E,60°NC。
120°W,60°S D。
120°W,60°N【答案】1.D2.B1.图中E与A点在同一经线上,根据逆时针的自转方向可知,该图为北半球,故E到A的最近距离是向正北到达A点;B在E点的正东方,且从E向正东方向到B点为劣弧,B错;C与E 相差180度,二者在同一经线圈上,故从E到C应先向正北再向正南,C错;D在E点的正西方,且从E点向正西到D点为劣弧,故D项正确。
2.根据逆时针的自转方向可知,该图为北半球,图中经纬度间隔均为30度,故A点的经纬度坐标是(120°E,60°N).【迁移训练】下图是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分布图。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图示区域大部分位于A.北半球中纬度 B.北半球低纬度 C.南半球中纬度 D.南半球低纬度2.图中a、b两点纬度相同,但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明显不同,原因是A.a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B.b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C.a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D.b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3.关于图中a、b、c、d四点地球自转角速度的大小判定,正确的是A.a〉b>c>d B.a〈b〈c〈d C.a=b=c=d D.a〉c=d〉b【答案】1.A2.A3.C3.地球自转角速度除南北极点外,都是15°/小时,因此a=b=c=d,C正确。
人教版2020年高考地理必修一1.3-1地球的运动课件 (共22张PPT)
![人教版2020年高考地理必修一1.3-1地球的运动课件 (共2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a9634c27ff00bed5b9f31df0.png)
击破3:公转速度
远日点
(7月初) 慢
近日点
太阳
(1月初)
快
地球
北半球夏半年(图中远日点所在的半圆)的日数是 186天,
而冬半年(图中近日点所在的半圆)的日数是179天。 造成这种差异的阳
A、此图为公转轨道图,公转轨道是正圆
B、地球过A点时的运动线速度略大于B点
C、地球运行至A点时大致是1月初
D、地球从A点出发再返回到A点所需的时间恰好 为1恒星年
【例】国庆节期间(10月1日——10 月7日):( )
A.地球位于近日点 B.地球位于远日点 C.地球从近日点向远日点移动
√D.地球从远日点向近日点移动
地球自转
旋转 中心
地轴
运动 方向
自西向东,北逆南顺
周期
角 速 速度 度线 速 度
1恒星日(23时56分4秒) 1太阳日(24小时)
除南北两极点为0外,角速 度处处相等,即15°/小时
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南北 两极点无线速度)
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地球公转
太阳
自西向东,地球北极上空为 逆时针,地球南极上空为顺 时针
1个恒星年 (365日6时9分10秒)
近日点快(1月初), 远日点慢(7月初)
旋转一周的角度 自转的周期
线速度:地表各点单位时间内转过的 弧长。与半径有关。
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读右图,回答: (1)在图外侧弧线上添画箭头表示地球 自转的方向。 (2)A、B、C、D四点中线速度最大的
为 A ,角速度相同的是 ABCD 。
纬度
同步卫星
高度
珠穆朗玛峰(同一纬度)山麓与山顶的线速 度是否相同?
3、7月9日,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高考地理人教版专题复习:地球运动
知识梳理:
1.时间计算的思维过程
2.地方时信息的获取
(1)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时。
(2)出现“当地正午、一天中日影最短、太阳直射、日影朝正南或正北(有极昼的地区除外)、太阳直射井底”等信息时,说明该地地方时为12时。
(3)若是春、秋分日,全球日出地方时为6时,日落地方时为18时。
(4)若在赤道上,全年日出地方时为6时,日落地方时为18时。
(5)刚好出现极昼的地方日出时间为0时,极夜后的首次日出时间为12
时。
(6)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出现在14时,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
典型例题:
地方时、区时的计算
恩克斯堡岛(下图)是考察南极冰盖雪被、陆缘冰及海冰的理想之地。
2017年2月7日,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徐徐升起,我国第五个南极科学考察站选址奠基仪式正式举行。
2月7日,当恩克斯堡岛正午时,北京时间约为()
A.2月7日9时
B.2月7日15时
C.2月7日17时
D.2月8日7时
解析: 从图中看出恩克斯堡岛的经度约为165°E,与120°E相差约45°,且位于120°E的东方,故地方时比120°E早约3小时。
当其2月7日正午时(即2月7日12时时),北京时间(120°E的地方时)约为2月7日9时。
答案: A
知识梳理2:
日期范围的两种计算方法
方法一:180°经线地方时法
通过已知经线的地方时,求出180°经线的地方时是几时,那么进入新的一天的区域所占范围就是几小时;反过来,若已知全球进入新的一天的区域所占时间是几小时,180°经线的地方时就是几时。
由此可知,当180°经线为零时时,全球处于同一个日期;当180°经线为8时时,地球上新的一天范围占8个小时,新的一天所占比例为8/24,即1/3,过去的一天则占2/3。
做题时要注意区别所要求计算的是新的一天的范围还是过去的一天的范围。
方法二:经度差法
根据试题提供的时间信息,先求出0时所在经线,然后求出新的一天(从0时所在经线向东到180°)的经度差,过去的一天(从0时所在经线向西到180°)的经度差(如下图)。
若计算所占比例,用经度差除以360°即不同日期所占的比例。
典型例题:
下图示意海南岛的位置。
读图,完成下题。
1月1日,当海口正午时,地球上进入新年的区域面积与地球总面积的比例()
A.等于1/2
B.多于1/2少于2/3
C.等于2/3
D.多于2/3
解析: 通常以180°经线和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为界将全球划分成两个日期,0时经线以东至180°经线为新的一天。
图中海口的经度约为110°E,所以当地1月1日正午即110°E的地方时约为1月1日12:00,因此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为70°W,即70°W向东至180°的范围进入新年,故D项正确。
答案: D
知识梳理3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1.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
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南半球或北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
越高,白昼时间越长;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的极点周围出现极昼现象。
2.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以北半球为例)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趋势,纬度高低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
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南半球或北半球)移动,哪个半球昼变长、夜变短。
如图所示:
3.对称规律
(1)纬度对称规律
同一天,纬度数相同的南北两条纬线上昼夜长短完全相反。
如:夏至日这一天,北极圈上昼长24小时,南极圈上夜长24小时;北回归线上昼长13小时24分、夜长10小时36分,南回归线上夜长13小时24分、昼长10小时36分。
(2)日期对称规律
①关于夏至或冬至对称的两个日期,其昼夜分布是一样的。
因为关于夏至或冬至对称的两个日期,其太阳直射点在同一条纬线上。
如下图:
典型例题:
汽车轮胎性能测试需在不同路面上进行。
芬兰伊瓦洛(位置见下图)吸引了多家轮胎企业在此建设轮胎测试场,最佳测试期为每年11月至次年4月。
在最佳测试期内,该地轮胎测试场()
A.每天太阳从东南方升起
B.有些日子只能夜间进行测试
C.经常遭受东方寒潮侵袭
D.白昼时长最大差值小于12时
解析: 题干显示“最佳测试期为每年11月至次年4月”,在此期间太阳直射点大部分位于南半球,但也有在赤道或北半球的时候,故太阳不是每天都从东南方升起,也有从正东或东北方升起的时候;伊瓦洛位于68°N以北地区,在此期间有极夜现象出现,极夜时只能在夜间进行测试;北半球冬季,亚欧大陆上的亚洲高压在芬兰的东南方向且距离较远,极地高压在芬兰以北的北冰洋,故芬兰不会经常遭受来自东方的寒潮侵袭,可能经常受来自北方的寒潮影响;在此期间,春分日至4月份时该地昼长最大值应大于12小时,其冬至日前后出现极夜,昼长最小,为0小时,故白昼时长最大差值应大于12小时。
答案: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