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度知觉实验
速度知觉实验报告
速度知觉实验报告指导老师:班级:姓名:学号:时间:一、引言速度知觉反应了每个人对速度感觉的差异,速度知觉也是各项劳动实践中和各项体育运动中不可缺少的技术指标。
驾驶员超车要估计前面车子的速度,要估计对面来车的速度,要估计前面横越车子、行人的速度足球运动员在赛场上要对足球滚动的速度,其他运动员跑动速度要做出敏捷快速的判断,所以准确掌握速度判断能力是很有用的。
本实验是用平均误差法来分析实验数据,从而得出不同状态下,被试者的速度知觉是否有不同。
平均差误法(method of average error)又称调整法,再造法,均等法,是最古老且最基本的传统心理物理法之一。
它最适用于测量绝对阈限和等值,也可用于测量差别阈限。
平均差误法的比较(变异)刺激大都是由被试操作或调整而产生的连续量的变化。
接近阈限时,被试可反复调整,直到其满意为止。
被试调整到在感觉上相等的两个刺激值,其物理强度之差的绝对值的平均数就是所求的阈限值。
由于被试参与操作,也容易产生动作误差。
例如,从小于标准刺激调整到与标准刺激相等,和从大于标准刺激调整到与标准刺激相等,其结果就可能不同。
其计算公式如下: ae=∑∣x-s∣/n 式中,|x-s|:每次测得的绝对误差x:被试估计时间 s:标准时间 n:实验次数用这个方法测得的阈限值比用其它两种方法测得的要小一些,因为其差别阈限处于上下限之间的主观相等地带之内,而绝对阈限则50%次感觉到的强度之下。
由于平均差误法获得数据的标准和计算的方法与其他方法不同,它所测得的结果可以说只是一个阈限的近似值。
因此,用此法测得的阈限不能直接与用其他方法测得的阈限进行比较。
二、实验目的运用平均误差法分析得出在不同状态下人的速度知觉。
三、实验方法3.1 被试1名被试,年龄21岁左右。
3.2 仪器名称:ep509速度知觉测试仪器组成:仪器的正面是由知觉箱、被试反应键和活动挡板组成。
仪器的背面是由控制操作面板、反应键插座和电源插座组成。
速度知觉实验报告
速度知觉实验报告(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系,311010 )摘要:速度知觉是运动知觉的一种,是能否正确估计物体的运动速度的能力。
实验中通过让被试对碰撞时间进行估计,通过测量估计误差从而测量被试速度知觉准确性。
碰撞时间( TTC, Time to collision 或Time to Contact)是指运动物体到达某一特定点所需要的时间。
对TTC的估计与速度,运动方向,视觉变量等多种因素有关,本实验旨在利用遮挡法,通过对被试估计误差的测量,研究物体运动的速度和方向类型对速度知觉的影响,结果发现物体运动速度和方向类型对时间的估计都有着显著的影响。
同时对速度知觉以及实验本身设计改善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速度知觉碰撞时间(TTC)运动速度运动方向类型1 引言知觉在认知心理学中被看作是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也即获得连续阶段的信息加工过程,它依赖于过去的知识和经验。
速度知觉是运动知觉的一种,是能否正确估计物体的运动速度的能力。
实验中通过让被试对碰撞时间进行估计,通过测量对碰撞时间的估计误差来测量被试速度知觉准确性。
碰撞时间( TTC, Time to collision 或Time to Contact)是指运动物体到达某一特定点所需要的时间。
例如司机估计从当前位置运动到障碍物的碰撞时间,从而在合适的时间进行刹车作业,避免碰撞的产生。
对TTC的估计要考虑到运动物体当时的速度、距离以及运行轨迹。
人对TTC的估计因素大致分为以下几类:(一)视觉变量(相对扩张率倒数τ):Lee 在1976年提出, 对运动物体的TTC知觉是由视觉变量决定的, 即: 物体光学影像相对扩张率( relative rate of optical expansion) 的倒数τ决定了人们对其TTC 的判断。
1983年Mclead 和Ross 与驾驶相关的TTC 实验研究结果也支持了直接知觉法, 表明TTC直接由光阵(optic array) 决定。
速度知觉实验指导
速度知觉(无反馈)速度知觉反映了每个人对速度感觉的差异,是工作操作实践中和各项体育运动中不可缺少的技术指标。
如驾驶员开车,要对前方有可能碰到的障碍物所需时间作出精确的估计,这段时间称为碰撞时间。
本实验采用的是遮挡范式。
即在不同速度条件下,离终点一定距离时物体被遮挡,由被试判断何时到达终点。
一、目的1.通过对速度知觉差别阈限的测量,学习用调整法测定差别阈限。
2.了解不同速度情况下人的速度知觉准确性状况。
二、仪器与材料1.仪器:PsyTech-EP2009型心理实验台。
2.材料:红亮点以快或慢速(快4单位/秒,慢2单位/秒)从左至右移动,距离终点前约1/3处亮点被遮挡。
三、方法1.双击桌面“心仪心理实验平台”图标,弹出登录窗口。
对首次登录者请先注册用户;对已做过实验者用已有用户名和密码登录。
双击“电脑实验”,打开PsyTech-EP2009型心理实验台主界面。
选中左侧实验列表中的“速度知觉(无反馈)”,右边呈现实验说明。
单击“进入实验”弹出“指导语”窗口。
实验者可进行参数设置(或使用默认值)、练习等,也可以单击“开始实验”按钮直接进行实验。
2.指导语是:实验开始后屏幕上会有一个红色亮点以一定速度从左边(蓝线处)开始向右边移动。
你要认真观察它的移动速度,这个亮点移到挡扳时就看不见了,但它仍然按原来速度移动。
你估计它到达终点(右边蓝线)了就按1号反应盒上的任意键。
程序自动开始下一次实验。
当你明白了实验要求后就请点击下面的“开始实验”按钮开始。
3. 每次实验红色亮点由左向右移动,速度分快慢两种(快4单位/秒,慢2单位/秒)。
若速度移动方式选“混合”,则快慢次数各半,随机出现。
亮点距终点1/3处被遮挡。
速度知觉差别阈限公式是 AE=∑|x-s|/n。
公式中|x-s|为每次测得的绝对误差。
x为被试估计时间,s为标准时间,n为实验次数。
4.实验结束,被试可直接查看结果(详细数据中负值表示被试未到终点提前按键;正值表示被试超过终点按键)。
实验介绍
速度知觉(无反馈)速度知觉反映了每个人对速度感觉的差异,是工作操作实践中和各项体育运动中不可缺少的技术指标。
如驾驶员开车,要对前方有可能碰到的障碍物所需时间作出精确的估计,这段时间称为碰撞时间。
本实验采用的是遮挡范式。
即在不同速度条件下,离终点一定距离时物体被遮挡,由被试判断何时到达终点。
一、目的1.通过对速度知觉差别阈限的测量,学习用调整法测定差别阈限。
2.了解不同速度时人的速度知觉的准确性。
二、仪器与材料1.仪器:计算机及PsyTech心理实验系统。
2.材料:黄亮点从左至右以不同速度移动,距离终点前约1/3处亮点被遮挡。
三、方法1.登录并打开PsyTech心理实验主界面,选中实验列表中的“速度知觉(无反馈)”。
单击呈现实验简介。
点击“进入实验”到“操作向导”窗口。
实验者可进行参数设置,改变快慢移动速度和实验次数等,也可选择默认参数,直接点击“开始实验”按钮进入指导语界面。
2.指导语是:实验开始后会有一个黄色亮点以一定速度从左边(红线处)开始向右边移动。
你要认真观察它的移动速度,这个亮点移到挡扳时就看不见了,但它仍然按原来速度移动。
你估计它到达终点(右边红线)了就按1号反应盒上的任意键。
程序自动开始下一次实验。
当你明白了上述实验步骤后就请点击下面的“正式实验”按钮开始。
3.每次实验黄色亮点由左向右移动,速度分快慢两种(快120像素/秒,慢60像素/秒)。
若实验次数默认 40次则快慢顺序为快10次;慢20次;快10次(如选80次则再重复一遍)。
亮点距终点1/3处被遮挡。
速度知觉差别阈限公式是 AE=∑|x-s|/n。
公式中|x-s|为每次测得的绝对误差,x为被试估计时间,s为标准时间,n为实验次数。
4.实验结束,被试可直接查看结果(详细数据中负值表示被试未到终点提前按键;正值表示被试超过终点按键。
也可以换被试继续实验,以后在主界面“数据”菜单中查看。
四、结果1.比较被试的两种速度知觉准确性是否有差异,并解释原因。
速度知觉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速度知觉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2. 探究不同速度刺激对速度知觉的影响。
3. 分析个体差异对速度知觉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速度知觉是指个体对物体运动速度的主观感受。
实验中,通过观察不同速度的物体运动,分析个体对速度的判断与实际速度之间的关系,以了解速度知觉的规律。
三、实验器材1. 激光投影仪2. 激光笔3. 秒表4. 速度记录表5. 电脑四、实验步骤1. 实验分组:将实验对象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人数相等。
2. 实验准备:将激光笔固定在激光投影仪上,调整激光投影仪的角度,使激光笔在屏幕上呈现一定大小的光斑。
3. 实验实施:(1)A组:观察激光笔光斑从屏幕左侧移动到右侧的过程,记录下观察者对光斑移动速度的主观判断,包括“快”、“慢”等。
(2)B组:观察激光笔光斑在屏幕上闪烁的过程,记录下观察者对光斑闪烁频率的主观判断,包括“频繁”、“稀疏”等。
4. 数据收集:将A、B两组的观察结果记录在速度记录表中。
5. 数据分析:计算A、B两组的平均速度知觉值,分析不同速度刺激对速度知觉的影响。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A组实验结果:观察者对激光笔光斑移动速度的主观判断存在个体差异,但大部分观察者认为光斑移动速度较快。
2. B组实验结果:观察者对激光笔光斑闪烁频率的主观判断也存在个体差异,但大部分观察者认为光斑闪烁频率较频繁。
3. 数据分析:A、B两组的平均速度知觉值无显著差异,说明不同速度刺激对速度知觉的影响相似。
六、实验结论1. 速度知觉受到个体差异的影响,不同个体对速度的判断存在差异。
2. 不同速度刺激对速度知觉的影响相似,即观察者对快、慢速度的判断具有一致性。
3. 实验结果表明,速度知觉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速度刺激的持续时间、强度等。
七、实验讨论1. 实验过程中,观察者对速度的判断可能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如疲劳、情绪等。
2. 实验结果可能受到实验条件限制,如实验环境、实验对象等。
3. 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速度知觉的神经机制,以及不同文化背景下速度知觉的差异。
速度知觉实验报告结论
一、实验背景速度知觉是指人们对外界物体运动速度的感知和判断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速度知觉对于人们的出行、驾驶、运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研究速度知觉的规律和影响因素,我们进行了本次实验。
二、实验目的1. 探究不同运动速度下,人们感知速度的准确性;2. 分析不同运动方式、环境因素对速度知觉的影响;3. 为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三、实验方法1. 实验对象:选择20名年龄在18-25岁、视力正常的大学生作为实验对象;2. 实验仪器:实验采用视觉错觉实验箱、秒表、刻度尺等;3. 实验步骤:(1)实验前,对所有实验对象进行分组,每组5人;(2)实验过程中,每组实验对象分别进行以下实验:① 实验一:观察视觉错觉实验箱中不同速度的物体运动,记录感知速度;② 实验二:观察不同运动方式的物体运动,记录感知速度;③ 实验三:观察不同环境因素下的物体运动,记录感知速度;(3)实验结束后,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不同运动速度下,人们感知速度的准确性存在差异。
在实验一中,随着物体运动速度的增加,人们感知速度的准确性逐渐降低;2. 不同运动方式对速度知觉有显著影响。
在实验二中,实验对象对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感知速度准确性较高,而对曲线运动和抖动运动的物体感知速度准确性较低;3. 不同环境因素对速度知觉有显著影响。
在实验三中,实验对象在明亮环境下对物体运动速度的感知准确性较高,而在昏暗环境下对物体运动速度的感知准确性较低;4. 实验结果表明,人们在感知速度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运动速度、运动方式、环境因素等。
五、结论1. 速度知觉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2. 在实际应用中,应充分考虑速度知觉的规律和影响因素,以提高人们的出行、驾驶、运动等方面的安全性;3. 本实验为速度知觉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有助于进一步探讨速度知觉的机制和影响因素。
六、建议1. 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讨速度知觉的神经机制,为速度知觉的研究提供更多理论支持;2. 结合实际应用,开展速度知觉干预训练,提高人们的速度知觉能力;3. 在教育领域,加强速度知觉教育,提高学生的速度知觉素养。
(精选)实验指导书——速度知觉
实验2:速度知觉(一)目的人对客观对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主观反映,称为时刻知觉。
人的时刻知觉具成心识性、社会性和历史性。
人能利历时刻标尺来知觉时刻。
这种标尺能够是外在物理的,也能够是内在体会的。
人对时刻长短的估量常常受到生理因素与心理因素的阻碍,因此发生多估或少估的现象。
本实验的目的是学习测定人类时刻知觉的方式,检查各类因素对时刻知觉的阻碍。
(二)仪器与材料EP702时刻知觉研究装置(图6-16),401电动秒钟。
(三)程序1.采纳平均误差法来研究时刻知觉的规律性。
时刻距离呈现的方式有两类:一类是呈现一段空的时刻距离,如光闪一下,隔一短时刻后再闪一下,把两次闪光之间的时刻距离作为标准刺激;另一类是刺激延续一段时刻,以刺激延续时刻的久暂作为标准刺激。
要求被试再再所呈现的刺激间的时刻距离或刺激的延续时刻作为匹配刺激。
2.第一系列实验为比较估量快闪光和慢闪光呈现时刻的准确性。
开启EP702时刻知觉研究装置,按下“光”信号按钮,再别离选定5Hz与两个闪光频率,呈现时刻取“8~16”之间,仪器板面不让受试者看见。
3.接好电路,要使主试呈现刺激和电钟走动一致,被试再现时按电键,刺激显现和电钟走动的时刻一致。
主试的操作和电钟表面都不要让被试看见。
4.主试发出“预备”口令,被试注视光信号。
当一种闪光呈现后即要求被试再现此信号。
被试近电键,当他感到光亮的时刻和第一次相同时,就松开电键的手。
这时,主试要记下电钟读数。
每种刺激做20次,前后各半,共做40次。
每20次后休息2分钟。
顺序都要事前安排好。
图6-16EP702 时刻知觉研究操纵器逻辑方框图5.第二系列为检查不同呈现方式对时刻的估量的阻碍。
一种呈现方式为给出持续的光,另一种呈现方式为给出空时距(第一次光灭到第二次光亮之间的时刻),其方式是用电动马表计时,主试呈现光刺激1秒,通过一按时刻后再呈现一样的光,要求被试再显现出二光距离时刻,练习几回。
6.主试在5~10秒之间选定一个时距(不要让被试明白),实验次数和顺序同第一系列中的方式上的安排。
速度知觉仪实验报告
速度知觉仪实验报告本实验旨在研究速度知觉与实际速度之间的关系,并探究影响速度知觉的因素。
实验过程:1. 设备准备:根据实验需求,准备大型纸板、标尺、计时器和携带红外传感器的速度测定仪。
2. 实验设计:在纸板上绘制不同长度的直线,并标注实际速度,形成实验材料。
3. 实验操作:a. 将纸板固定在地面上,并设置好测定仪的起点和终点。
b. 实验参与者站立在测定仪的起点位置。
c. 实验员启动计时器,并同时控制纸板沿直线移动。
d. 实验参与者观察纸板的运动并估算速度。
e. 实验参与者到达终点后,实验员停止计时器并记录实际用时。
f. 重复实验多次,记录数据,并将参与者的速度知觉值与实际速度进行对比和分析。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统计和分析可得出以下结论:1. 参与者的速度知觉与实际速度存在一定差异,即人们往往对速度的感知与实际速度有一定偏差。
2. 随着实际速度的增加,参与者的速度知觉也有所增加,但增幅逐渐减小,呈现出一个饱和的趋势。
3. 实验参与者的速度知觉与其个体差异和经验相关,不同参与者对速度的感知有所差别。
4. 环境因素对速度知觉也会产生一定影响,如背景颜色、光线等。
讨论:1. 速度知觉的差异可能是由于认知加工过程中的误差引起的,大脑在感知过程中会对输入的运动信息进行分析、解析和整合,但其中可能存在一些误差。
2. 实验结果中的饱和趋势可能是由于感知过程的生理和心理机制限制引起的。
在较低速度时,人们更容易感知到速度的变化,但当速度逐渐增加到一定程度后,人们已经接近其感知能力的上限,所以其速度知觉增加的幅度减小。
3. 个体差异和经验可能是影响速度知觉的重要因素,人们的感知能力会受到个体的认知差异和过往经验的影响。
对于熟悉某种运动的个体来说,他们可能更容易准确地估算其速度。
4. 环境因素对速度知觉的影响可能是由于注意力和感知机制的变化引起的。
比如,背景颜色的变化会改变人们对物体速度的感知,光线的变化也会影响人们的视觉敏感度,从而影响速度的感知。
速度知觉实验报告格式
一、实验名称速度知觉实验二、实验目的1. 了解速度知觉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2. 探究不同条件下速度知觉的变化规律。
3. 通过实验验证速度知觉的准确性。
三、实验原理速度知觉是指个体对物体运动速度的主观感受。
实验通过设置不同速度的物体运动,观察被试者的速度知觉,分析影响速度知觉的因素。
四、实验器材1. 录放机2. 录音机3. 录音带4. 录音笔5. 被试者6. 实验指导书7. 计时器五、实验步骤1. 准备阶段:将实验器材准备齐全,确保录音带和录音笔工作正常。
2. 实验分组:将被试者分为若干组,每组人数相等。
3. 实验指导:向被试者讲解实验目的、原理和操作步骤,确保被试者了解实验内容。
4. 实验实施:a. 被试者分别听一段录音,录音内容为不同速度的物体运动声音。
b. 在录音过程中,计时器开始计时。
c. 当被试者认为录音结束,按下录音笔的暂停键,计时器停止计时。
d. 被试者记录下录音时间,并填写在实验记录表上。
e. 重复步骤a至d,进行多次实验。
5. 数据整理与分析:将实验数据整理成表格,计算每组被试者的平均速度知觉时间。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数据整理:将实验数据整理成表格,包括录音时间、被试者编号、实验次数等。
2. 数据分析:分析不同速度条件下被试者的速度知觉时间,探讨影响速度知觉的因素。
3. 实验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得出速度知觉的规律和影响因素。
七、实验讨论1. 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分析实验结果的可靠性,探讨实验误差来源。
2. 实验结果的适用性:讨论实验结果的适用范围,分析实验结果在实际情况中的应用。
3. 实验改进:提出实验改进措施,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八、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到速度知觉的概念和影响因素,验证了速度知觉的规律。
实验结果表明,速度知觉受多种因素影响,如物体运动速度、被试者心理状态等。
在实际情况中,速度知觉对个体行为具有重要影响,了解速度知觉的规律有助于提高交通安全意识和驾驶技能。
关于速度知觉实验报告
关于速度知觉实验报告在速度知觉实验中,研究人员通常使用不同的方法和参数来调节被试者对物体运动速度的感知。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的目标是探究运动速度对人类知觉的影响。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设计了以下实验步骤和方法。
首先,我们招募了20名年龄在20至30岁之间的参与者作为实验对象。
在实验开始之前,我们向每位被试者提供了详细的实验说明,并获得了他们的书面同意。
接下来,我们采用了随机分组的方式将被试者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的被试者将观看一个由电脑生成的动画,该动画模拟了一个物体从左侧向右侧运动。
动画的速度参数将根据实验需要固定在一个特定的数值。
对照组的被试者则观看一个相同形状和大小的物体,但是该物体保持静止不动。
在观看完动画或静止物体后,我们请被试者填写一份问卷,询问他们对物体运动速度的知觉。
问卷中使用了一个1-10的评分量表,其中1表示运动速度非常慢,10表示运动速度非常快。
被试者需要在量表上标记出他们对所见物体速度的主观感受。
我们重复进行了三次实验,每次实验间隔一周。
这样可以确保实验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每次实验中,我们更换了动画的速度参数,以确保被试者对不同速度的物体都有所知觉。
实验数据的分析是基于被试者填写的问卷结果。
我们使用了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和统计检验。
通过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知觉评分,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即物体的运动速度对人类知觉的影响。
我们期望本实验的结果能够揭示出人类对物体运动速度的知觉特性,并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通过深入研究运动速度知觉,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感知系统的工作原理,为未来的科学研究和应用开发提供有益的指导。
速度知觉实验报告
速度知觉实验报告速度知觉实验报告引言:速度知觉是人类感知世界的重要方面之一。
通过感知物体的运动速度,我们能够判断其距离、方向和运动方式等信息。
本实验旨在探究速度对人类知觉的影响,并观察不同速度条件下人们的反应。
实验设计:本实验采用了随机化对照组设计,共有50名参与者,均为年龄在20至30岁之间的成年人。
实验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速度判断和速度估计。
实验一:速度判断在这个实验中,参与者需要观看一系列以不同速度运动的物体,并判断它们的速度快慢。
实验设有三个条件:慢速、中速和快速。
每个条件下,参与者需要观看10个不同速度的物体,并在每个试次结束后记录自己的判断结果。
实验二:速度估计在这个实验中,参与者需要观看一系列以不同速度运动的物体,并估计它们的实际速度。
与实验一不同的是,参与者在实验开始前会接受一段时间的速度训练,以提高他们对速度的感知能力。
实验设有三个条件:慢速、中速和快速。
每个条件下,参与者需要观看10个不同速度的物体,并在每个试次结束后记录自己的估计结果。
结果分析:根据参与者的判断结果和估计结果,我们对实验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
实验一的结果显示,参与者在不同速度条件下的判断准确率存在显著差异。
在慢速条件下,参与者的判断准确率达到了85%,中速条件下为70%,而快速条件下仅为55%。
这表明参与者对慢速物体的判断更为准确,但对快速物体的判断存在较大误差。
实验二的结果显示,参与者在经过速度训练后,对速度的估计能力有所提高。
在慢速条件下,参与者的估计准确率达到了90%,中速条件下为75%,而快速条件下为60%。
这表明参与者在经过训练后,对速度的估计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仍然存在一定的误差。
讨论:本实验结果表明,速度对人类的知觉有着明显的影响。
在实验一中,参与者对慢速物体的判断准确率较高,这可能是因为慢速物体的细节更容易被观察到,从而提供更多的信息用于判断。
而在实验二中,参与者在经过速度训练后,对速度的估计准确率有所提高,这表明速度的感知能力可以通过训练得到改善。
速度知觉实验报告
速度知觉实验报告指导老师:班级::学号:时间:一、引言速度知觉反应了每个人对速度感觉的差异,速度知觉也是各项劳动实践中和各项体育运动中不可缺少的技术指标。
驾驶员超车要估计前面车子的速度,要估计对面来车的速度,要估计前面横越车子、行人的速度足球运动员在赛场上要对足球滚动的速度,其他运动员跑动速度要做出敏捷快速的判断,所以准确掌握速度判断能力是很有用的。
本实验是用平均误差法来分析实验数据,从而得出不同状态下,被试者的速度知觉是否有不同。
平均差误法(method of average error)又称调整法,再造法,均等法,是最古老且最基本的传统心理物理法之一。
它最适用于测量绝对阈限和等值,也可用于测量差别阈限。
平均差误法的比较(变异)刺激大都是由被试操作或调整而产生的连续量的变化。
接近阈限时,被试可反复调整,直到其满意为止。
被试调整到在感觉上相等的两个刺激值,其物理强度之差的绝对值的平均数就是所求的阈限值。
由于被试参与操作,也容易产生动作误差。
例如,从小于标准刺激调整到与标准刺激相等,和从大于标准刺激调整到与标准刺激相等,其结果就可能不同。
其计算公式如下:AE=∑∣X-S∣/N式中,|x-s|:每次测得的绝对误差X:被试估计时间S:标准时间N:实验次数用这个方法测得的阈限值比用其它两种方法测得的要小一些,因为其差别阈限处于上下限之间的主观相等地带之内,而绝对阈限则50%次感觉到的强度之下。
由于平均差误法获得数据的标准和计算的方法与其他方法不同,它所测得的结果可以说只是一个阈限的近似值。
因此,用此法测得的阈限不能直接与用其他方法测得的阈限进行比较。
二、实验目的运用平均误差法分析得出在不同状态下人的速度知觉。
三、实验方法3.1 被试1名被试,年龄21岁左右。
3.2 仪器名称:EP509速度知觉测试仪器组成:仪器的正面是由知觉箱、被试反应键和活动挡板组成。
仪器的背面是由控制操作面板、反应键插座和电源插座组成。
速度知觉实验报告
速度知觉实验报告1.引言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运动的距离,是物体运动快慢的衡量标准。
然而,人们的速度知觉并非简单地依赖于物体移动的距离与时间,还受到许多其他因素的影响。
本实验旨在探究速度知觉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2.方法2.1.实验设计选择2种运动物体(小球、树叶)、2种速度级别(快速、慢速)和4个运动方向(向左上、向右上、向左下、向右下),共计16组实验条件。
每组条件进行5次测试,共计80次测试。
被试均为18-25岁的大学生。
2.2.测量仪器使用电子计时器和移动物体距离标尺进行测量,点击计时器开始与结束。
2.3.测试程序选取每组条件的典型情况,进行测试。
每次测试前提醒被试物体的速度、方向,让其注意物体的运动,并预测物体的到达时刻。
在被试完成预测后,开始计时,结束时记录实际到达时刻。
被试在实验过程中不能运用其他手段帮助预测。
3.结果与分析3.1.数据处理计算每次测试的预测误差(实际到达时刻减去预测到达时刻)和平均预测误差。
根据被试的平均预测误差,对其进行排序,得到最高和最低的两组数据,便于更详细地分析。
3.2.预测误差分析通过统计分析预测误差,可以看出不同实验条件对速度知觉的影响。
其中,速度级别对速度知觉的影响较大。
在快速运动的条件下,被试的平均预测误差较小;而在慢速运动的条件下,被试的平均预测误差较大。
这可能是由于快速运动更容易引起被试的注意,提高了其对物体运动的敏感性。
3.3.影响因素分析通过将最高和最低的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可以进一步探究其他可能影响速度知觉的因素。
例如,不同物体对速度知觉的影响。
在本实验中,小球的运动速度知觉误差较树叶小。
这可能是由于小球作为一个整体,具有较为明确的边界和轮廓,相对于树叶更容易引起被试的注意。
4.结论通过本实验,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速度级别对速度知觉有显著影响,快速运动能更准确地引起被试的注意;-不同物体对速度知觉也有影响,具有较明确边界和轮廓的物体更容易引起被试的注意。
速度知觉仪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使用速度知觉仪,探究人的速度知觉阈限,比较快速和慢速知觉阈限的差别,并分析距离对速度知觉的影响。
二、实验背景速度知觉是人们对外界物体运动速度的感知能力。
速度知觉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如驾驶、运动等。
然而,速度知觉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运动物体的速度、距离、观察者的生理和心理状态等。
因此,研究速度知觉对于理解人类行为和生理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三、实验方法1. 实验地点:犯罪心理实验室2. 实验仪器:北大青鸟BD-II-508型速度知觉仪3. 被试:20名年龄在20-30岁之间的健康志愿者4. 实验流程:(1)被试随机分组,每组10人。
(2)每组被试在速度知觉仪前进行实验。
(3)实验过程中,速度知觉仪以不同的速度(快速、慢速)和距离(短距离、长距离)呈现运动物体。
(4)被试在观察运动物体后,根据感觉到的速度进行评分。
(5)重复实验多次,记录被试的速度评分。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速度知觉阈限实验结果显示,被试在快速运动物体和慢速运动物体的速度知觉阈限存在显著差异。
快速运动物体的速度知觉阈限为4.0±1.2m/s,慢速运动物体的速度知觉阈限为2.0±0.8m/s。
这表明,人类对快速运动物体的感知能力优于慢速运动物体。
2. 距离对速度知觉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距离对速度知觉有一定影响。
在短距离条件下,被试对运动物体的速度知觉阈限为3.0±0.9m/s;在长距离条件下,被试对运动物体的速度知觉阈限为2.5±0.7m/s。
这表明,距离越远,人类对运动物体的速度知觉越低。
3. 不同状态下的速度知觉在实验过程中,被试处于不同的生理和心理状态下。
实验结果显示,在安静状态下,被试对运动物体的速度知觉阈限为3.5±1.0m/s;在紧张状态下,被试对运动物体的速度知觉阈限为2.8±0.9m/s。
这表明,生理和心理状态对速度知觉有一定影响。
速度知觉实验报告
速度知觉实验报告速度知觉实验报告篇一:速度知觉实验报告-速度知觉实验报告研部:贾月娥实验目的:学习速度知觉的测量方法,测定速度知觉的准确性。
1.引言1.1 简介:速度知觉是运动知觉的一种,与时间知觉也有一定关系。
能否正确估计物体的运动速度,在人的实践活动中有重要意义。
速度知觉的准确性可以作为职业测评的一个指标。
本实验以亮点实际运动到某处所用时间与被试估计时间之差来评定速度知觉准确性。
2.实验对象与方法1.2 方法与程序:本实验有两种运动速度(40点/秒和100点/秒),三种运动类型(水平、垂直和平面运动)。
为克服方向带来的误差,每种运动类型又有两种相反方向(左右、上下和里外),这样就组合成12种任务,每种任务测两次,共24次。
各类测定随机呈现。
老师指导被试阅读指示语,说明反应方法(认为时间到了即按反应键),然后开始测定。
每次测定之后都有反馈,被试可以对照调整自己以后的估计。
时间估计精确到毫秒级。
1.3 结果与讨论:结果分数中列出了平均估计误差(相对误差),由所有24次估计的误差的绝对值平均而来,代表被试的平均估计准确性,越小表示估计越准确。
并列出了各种运动方向和速度下的平均估计误差。
详细结果分六列:第一列为运动速度;第二列为运动方向;第三列为实际运动时间;第四列为估计运动时间;第五列为估计绝对误差(正表示估计太迟,误差为负表示估计太早),三四五列均以毫秒为单位;第六列为估计相对误差,即:(估计时间-实际时间)/实际时间。
请统计检验运动速度、运动类型以及练习对速度知觉准确性的影响。
2.研究方法2.1被试XX级沈阳体育学院研究生部运动训练7班学生、女、23岁,。
2.2器材计算机及PsyTech心理实验系统,选择速度知觉实验用按键器进行操作。
2.3步骤1)被试进入实验室选择一台电脑坐下,打开实验操作系统,选择实验;2)在组长的指导下打开速度知觉实验,认真阅读实验指导语,并点击开始进行实验;。
速度知觉实验报告
速度知觉实验报告
《速度知觉实验报告》
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人们对时间的感知变得越来越重要。
而在科学研究中,速度知觉实验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通过这些实验,科学家们可以更好
地理解人类对时间的感知和反应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个关于速度知觉的实验报告,以便更好地了解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
实验设计:
在这个实验中,研究人员招募了一批参与者,让他们分别观看一系列以不同速
度移动的物体,并记录下他们对这些物体移动速度的感知。
实验中的物体包括
了运动的小球、快速移动的车辆等。
研究人员还使用了计时器来记录参与者对
物体移动速度的反应时间。
实验结果:
通过分析实验数据,研究人员发现参与者对不同速度物体的感知存在着一定的
差异。
在观察快速移动的物体时,参与者的反应时间明显变长,而观察较慢移
动的物体时,反应时间则相对较短。
这表明人类在感知速度时存在一定的认知
偏差,快速移动的物体会让人们感到时间似乎变得更慢,而较慢移动的物体则
会让人们感到时间变得更快。
结论:
通过这个实验,研究人员得出了关于速度知觉的一些重要结论。
首先,人类对
速度的感知存在一定的认知偏差,快速移动的物体会让人们感到时间变慢,而
较慢移动的物体则会让人们感到时间变快。
其次,观察物体的速度会影响人们
的反应时间,快速移动的物体会让人们的反应时间变长。
综上所述,这个实验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关于速度知觉的重要信息,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对时间的感知和反应能力。
希望这个实验能够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推动这一领域的发展。
知觉速度实验报告
知觉速度实验报告知觉速度实验报告一、引言知觉速度是指人类感知和处理外界信息的速度。
它是人类认知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我们对世界的理解和反应。
为了更好地了解知觉速度的特点和影响因素,本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任务,测量参与者的知觉速度,并探讨其与注意力、情绪等因素的关系。
二、实验设计本实验采用了计算机程序和心理学测试软件进行。
参与者需完成一系列任务,包括图像辨认、颜色匹配和反应时间测量。
实验过程中,参与者需根据屏幕上出现的刺激进行判断和反应。
实验共分为三个部分,每个部分包含不同的任务。
三、实验过程1. 图像辨认任务参与者需要在屏幕上迅速辨认出出现的图像。
实验开始时,屏幕上会出现一系列图像,每个图像持续时间为500毫秒。
参与者需要尽快按下相应的键盘按钮来表示是否能够辨认出图像。
实验记录下参与者正确辨认图像的数量和所用时间。
2. 颜色匹配任务参与者需要在屏幕上迅速判断两个颜色是否相同。
实验开始时,屏幕上会出现两个颜色块,每个颜色块持续时间为300毫秒。
参与者需要尽快按下相应的键盘按钮来表示两个颜色是否相同。
实验记录下参与者正确判断颜色匹配的数量和所用时间。
3. 反应时间测量任务参与者需要迅速反应屏幕上出现的刺激。
实验开始时,屏幕上会出现一个刺激,如一个单词或一个符号,持续时间为200毫秒。
参与者需要尽快按下相应的键盘按钮来表示刺激出现。
实验记录下参与者的反应时间。
四、结果与分析经过统计和分析,得到了以下结果:1. 图像辨认任务中,参与者平均正确率为85%,平均辨认时间为1.2秒。
2. 颜色匹配任务中,参与者平均正确率为92%,平均判断时间为0.8秒。
3. 反应时间测量任务中,参与者平均反应时间为0.6秒。
通过对结果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参与者在图像辨认任务中的正确率较高,但辨认时间较长。
这可能是因为对于复杂的图像,人的大脑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处理和辨认。
2. 参与者在颜色匹配任务中的正确率较高,而判断时间较短。
【最新精选】速度知觉实验报告
【最新精选】速度知觉实验报告深圳大学实验报告实验项目名称速度知觉对性别的差异研究指导教师:实验报告人: 学号实验时间:实验地点: 犯罪心理实验室实验报告题目: 速度知觉研究一、研究问题的提出速度知觉是指人对于运动着的物体速度的感觉差异。
本文讨论的“速度”是指一个物体沿直线运动的速度,而不是旋转、曲线运动等非线性运动的速度。
而所谓的“速度知觉”也是对这种沿直线运动的物体的知觉。
在现实生活中,良好的速度知觉具有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在中长跑运动员的训练中,培养对跑速的判断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运动员建立对跑速的感知能力能够使其在训练中较好地执行完成教练员训练计划的要求,在实际比赛中能够正确合理地分配体力,避免对手利用变速跑和牺牲领跑的干扰,使赛前制定的跑的战术得以有效实施。
速度知觉是安全人机工程中不可缺少的技术指标。
如建筑施工现场,起重机或塔吊操作人员要判断并控制起吊物体在垂直方向的速度,以便安全地吊起或放下被吊物体,还要判断水平方向的速度,以便安全地在水平方向移动被吊物体。
速度知觉在机械行业的安全生产领域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许多机械设备是机械进行往复的直线运动,当人处在机械直线运动的正前方而未及时躲让时可能受到运动机械的撞击或挤压。
速度知觉对司机也有很大影响,司机是否及时刹车避免撞到行人、车辆及障碍物依赖于对即将发生碰撞的时间做出精确的估计。
本次实验目的是测定人的速度知觉阈限,以及比较快速和慢速知觉阈限的差别,并讨论距离对速度知觉的影响二、实验方法实验地点:犯罪心理实验室实验仪器:北大青鸟BD-II-508型,速度知觉仪实验材料:记录纸、笔实验设计:红亮点从左至右以不同速度移动,距离终点前约1/3处亮点消失,被试估计红点移动速度,估计红点到达终点线时,按下反应键。
本实验共有四种条件:2(快速/慢速)×2(远/近),4(远快、近快、远慢、近慢)。
用ABBA法给四种条件排序,让被试在每种实验条件处理下都做3次。
《实验心理学教学资料》速度知觉实验
速度知觉实验1.引言速度知觉反映个体对速度判断的差异,是顺利从事某些活动不可缺少的能力。
如驾驶员开车要估计前面车子的速度,估计后面来车的速度,更要对前面有可能碰撞到的障碍物或行人所需要的时间作出精确估计;足球运动员在赛场上要对足球滚动的速度和其他运动员跑动的速度作出敏捷而正确的判断等等。
速度知觉仪是测定速度知觉的,由知觉箱、被试反应键和活动挡板三个主要部分组成。
使用时,测试室的光线应稍暗。
被试坐在距仪器1.2米处,面向知觉箱正面,双眼和光点保持在同一水平上,右手拿反应键。
仪器启动后,知觉箱正面的灯光由右向左移动,被试需仔细追随移动的光点。
当光点进入挡板时,则灯光立刻被挡住,但仍按原速度移动到外面标志的终点位置。
到该位置后,灯亮并且光点移动停止。
灯光被挡住后,被试应假设光点仍以原来的速度仍在档板后移动,并估计灯光按此速度移动的话,何时会到达终点位置,按下反应键以表示。
这时,如果计时器显示正值,说明被试提前反应,提前量为显示值;若出现负值,则说明被试滞后反应。
本实验旨在考查遮挡距离和运动速度对速度估计的影响2.方法2.1被试被试2人。
2.2仪器EP509速度知觉测试仪(华东师范大学科教仪器厂)。
仪器的正面是由知觉箱、被试反应键和活动挡板组成。
仪器的背面是由控制操作面板、反应键插座和电源插座组成。
控制操作面板上有许多开关和按钮:计时器、位置选择开关(远和近)、速度选择开关(快和慢)、启动按钮、复位按钮、电源开关和实验/演示切换开关。
2.3实验设计采用2(快速,慢速)×2(远,近)被试内设计,一个自变量是速度,分快慢两个水平,另一个自变量是挡板间距离,分远和近两个水平,因变量是被试的按键时间与实际时间的绝对误差。
2.4程序被试坐在仪器正前方,眼睛平视右面的光点,注意前面光点的变化,然后主试按下仪器操作面板左下方按键,使仪器工作在演示状态。
主试按下启动键后,灯光自右向左移动,同时告诉被试:“要仔细观察光点移动速度,当光点进入挡板,则灯光立刻被挡住,其移动速度仍按原速度,移动到外面标志的终点位置,灯光停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速度知觉实验12级心理系师范班 10120330131 李敏摘要知觉是当前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在人脑中的综合反映。
速度知觉反映了个人对速度感觉的差异,它是各项体育运动中不可缺少的技术指标。
本实验利用计算机辅助系统,学习使用遮挡范式测量速度的感知能力,采用6名被试的实验数据统计分析,用公式 AE=∑|x-s|/n 计算速度知觉差别阈限,讨论快速和慢速知觉阈限的差异,检验Gibson光线分布的理论,以及反馈信息对知觉调整的影响,并对实验中所可能的误差与不足之处进行猜测。
关键字速度知觉差别阈限反馈遮挡范式时间估计1 引言知觉(perception)是当前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在人脑中的综合反映。
因此,知觉的事物是复合刺激物,知觉一般是由多种分析器的联合活动产生的。
知觉形成过程中,分析器的活动起着极大作用。
人们在研究经典条件反射的时候,曾做过一个有意义的实验。
如以频率500 赫的纯音来形成狗对食物的条件反射,起先,在其他频率的纯音作用下,狗也有流唾液的反应。
但是,当进一步对这个500 赫的频率给以食物强化,也就是说,只有在这种音频后才给予食物,几次之后,狗对其他的频率便不再反应,甚至极相近的频率譬如498 赫的纯音,也引不起它们的反应了。
从这两个实验中,可见分析器对刺激物的辨识能力是很高的,而这种辨识能力的精确度是从后天训练获得的。
知觉的形式不仅与分析器的活动有关,而且依赖于过去的知识和经验。
这两者是相互联系的。
当所感知的事物同过去的知识经验没有联系时,就不能立刻把它确认为一定的对象。
例如,当我们看到一个芒果时,虽然它的颜色、形状、大小等已经通过了我们的眼睛,刺激了视觉神经和视觉分析器,但这只是一件实物反映于我们的大脑。
如果事实仅限于此,那么这种感觉是没有多大意义的。
因为我们还不能就此认出芒果。
如果我们过去曾吃过或见过芒果,情形就不同了。
当我们一眼看到它那黄色的果皮、类似球形的外表时,由于过去经验的作用,当然晓得它是可以吃的芒果了。
不仅如此,就是当我们看到芒果的图画时,也能认出它。
可见,正是由于人在实践活动中积累了关于一定对象的知识和经验,才能够借助于这些知识和经验把当前的刺激认知为现实界的确定事物。
通过无反馈的知觉实验可以了解自身知觉的准确度,通过有反馈的知觉实验可以进行训练,提高自身知觉的准确度。
从知觉的通道特点和知觉对象的时空属性划分,知觉包含了视知觉、听知觉、空间知觉、时间知觉等,目前还有无觉察知觉的实验。
在这里,我们将研究的是其中的速度知觉。
速度知觉反映了每个人对速度感觉的差异,是工作操作实践中和各项体育运动中不可缺少的技术指标。
如司机开车,要对前方有可能碰到的障碍物所需时间作出精确的估计,这段时间称为碰撞时间(TC),对于司机控制好刹车或驾驶行为至关重要。
一般情况下,司机判断碰撞时间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它们无法得到障碍物的连续视觉信息,司机在开车时必须得将视觉注意分配于环境的其他方面,转弯时障碍物还会暂时的被隔绝与司机的视野之外。
因此司机的时间估计线索只能是障碍物遮住之前的视觉信息。
有关这些视觉信息,目前偏向于知觉的生态学理论(Gibson)。
Schiff,Caviness and Gibson(1962)利用投射装置,进行了碰撞时间的判断实验,Gibson (1979)认为这个实验说明了人对碰撞直觉的直接性,其TC估计的视觉信息是指可直接由移动物体的光线变化范围获得。
Gibson认为自然环境中不同大小和位置的物体收到各种方向的光线照射,都有其特定的光线分布,在周围空间的每一个点上的光线分布都含有一定的差别,光线分布的结构或表面质地的密度与物体的视网像都是按视角规律而变化的,因此人可以直接知觉距离,即知觉系统从流动的系列中抽取不变性。
很多实验研究都已经证明了这点。
Lee(1976)发展了这一观点。
Savelsberge等(1991)使用泄气的球来做实验,发现被试接球的时间调节取决于球的视网膜像的扩大速率。
郭秀艳等(2000)采用遮挡范式的实验也证明了对碰撞时间的估计依赖于全局光流变化率(the roke of globaloptic flow rate)的作用。
本实验将探讨视觉信息对时间估计的影响,以确定究竟哪一种方法更科学,采用的研究范式是遮挡范式(occlusion paradigm)。
即在不同速度条件下,离终点一定距离时物体被遮挡,由被试判断何时到达终点,自变量为移动速度。
实验分为两部分,无反馈实验中设置快、慢两个水平,有反馈实验只有一种快速度。
想要预期的结果是,若TC直接由光线分布决定,那么速度的提高会导致估计的准确性提高。
与无反馈的速度知觉实验相比,有反馈实验增加了速度误差的反馈信息,实验中每次都将被试的估计结果反馈给被试,呈现于屏幕,以分析有反馈情况下对速度知觉准确性的影响。
利用公式 AE=∑|x-s|/n 计算速度知觉差别阈限。
|x-s|:每次测得的绝对误差X:被试估计时间 S:标准时间 N:实验次数。
2 方法2.1 被试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12级本科生6名,3名男生,3名女生2.2 材料和仪器2.2.1 仪器计算机及PsyTech实验系统2.2.2 材料黄亮点从左至右以不同速度移动,距离终点前约1/3处亮点被遮挡。
2.3 程序2.3.1无反馈速度知觉3.1.1预备实验:打开PsyTech软件,登录选择无反馈速度知觉实验程序。
(实验参数:速度:快120像素/秒,慢60像素/秒,顺序:快10次,慢20次,快10次,实验间隔1s。
)被试将手放在1号反应盒任意按键上,黄色亮点从左向右移动,在距离终点前约1/3处被遮挡,被试估计黄点移动速度,在黄点到达终点线时,按下反应键。
本实验无反馈信息。
3.1.2正式实验:实验共40次,无休息,被试自行按下反应键进行实验。
按照实验指导语进行操作。
实验结束后记录数据进行保存。
2.3.2 有反馈速度知觉3.2.1预备实验:打开PsyTech软件,登录选择无反馈速度知觉实验程序。
(实验参数:速度:120像素/秒,40次,实验间隔1s。
)被试将手放在1号反应盒任意按键上,黄色亮点从左向右移动,在距离终点前约1/3处被遮挡,被试估计黄点移动速度,在黄点到达终点线时,按下反应键。
此时屏幕将显示判断的时间误差。
负数表示判断(按键)过早,正数表示判断(按键)过晚,然后被试根据反馈对判断进行调整,开始下一次实验。
3.2.2正式实验:实验共40次,无休息,被试自行按下反应键进行实验。
按实验指导语进行操作,实验结束后记录数据进行保存。
2.3.3 实验误差防范先进行无反馈速度知觉测试,再进行有反馈测试,避免反馈影响。
试验快慢速的顺序采用ABBA 法减少误差。
实验时间较短,疲劳误差不大,不设置实验过程中的休息时间。
3 结果3.1速度知觉无反馈单个样本统计量N均值 标准差 均值的标准误无反馈快速 6 999.3333 821.05607 335.19474 无反馈慢速61524.00001197.17467488.74451单个样本检验检验值 = 0tdfSig.(双侧)均值差值差分的 95% 置信区间 下限上限 无反馈快速 2.981 5 .031 999.33333 137.6878 1860.9788 无反馈慢速3.1185.0261524.00000267.64222780.3578方差齐性检验Levene 统计量df1df2显著性描述N均值标准差标准误均值的 95% 置信区间 极小值极大值下限上限 无反馈快速 男3 844.6667 486.40552 280.82636 -363.6316 2052.9650 385.00 1354.00 女3 1154.0000 1173.44663 677.48973 -1761.0030 4069.0030 277.00 2487.00 总数 6 999.3333 821.05607 335.19474 137.6878 1860.9788 277.00 2487.00 无反馈慢速 男3 1130.6667 418.48815 241.61425 91.0845 2170.2489 701.00 1537.00 女3 1917.3333 1715.75124 990.58944 -2344.8290 6179.4957 511.00 3829.00 总数61524.00001197.17467488.74451267.64222780.3578511.003829.00无反馈快速 3.533 1 4 .133无反馈慢速 5.234 1 4 .084以性别为因子的方差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平方和df 均方 F 显著性无反馈快速组间143530.667 1 143530.667 .178 .695 组内3227134.667 4 806783.667总数3370665.333 5无反馈慢速组间928266.667 1 928266.667 .595 .483 组内6237869.333 4 1559467.333总数7166136.000 53.2 速度知觉有反馈单个样本统计量N 均值标准差均值的标准误无反馈快速 6 999.3333 821.05607 335.19474有反馈快速 6 296.1667 118.86028 48.52451单个样本检验检验值 = 0.05t df Sig.(双侧) 均值差值差分的 95% 置信区间下限上限无反馈快速 2.981 5 .031 999.28333 137.6378 1860.9288有反馈快速 6.102 5 .002 296.11667 171.3805 420.8529描述N 均值标准差标准误均值的 95% 置信区间极小值极大值下限上限无反馈快速男 3 844.6667 486.40552 280.82636 -363.6316 2052.9650 385.00 1354.00 女 3 1154.0000 1173.44663 677.48973 -1761.0030 4069.0030 277.00 2487.00 总数 6 999.3333 821.05607 335.19474 137.6878 1860.9788 277.00 2487.00有反馈快速男 3 254.6667 85.51218 49.37048 42.2426 467.0907 170.00 341.00 女 3 337.6667 151.13019 87.25505 -37.7615 713.0949 172.00 468.00 总数 6 296.1667 118.86028 48.52451 171.4305 420.9029 170.00 468.00方差齐性检验Levene 统计量df1 df2 显著性无反馈快速 3.533 1 4 .133有反馈快速 1.219 1 4 .332单因素方差分析平方和df 均方 F 显著性无反馈快速组间143530.667 1 143530.667 .178 .695 组内3227134.667 4 806783.667总数3370665.333 5有反馈快速组间10333.500 1 10333.500 .685 .454 组内60305.333 4 15076.333总数70638.833 54 分析与讨论无反馈情况下对快慢速两种水平进行比较:被试快速度知觉均好于慢速度知觉,被试间有显著差异,性别差异慢速有显著差异,快速无显著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