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构造运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新构造运动
新构造运动是发生在新地质时期的构造运动。新构造运动导致了地壳的水平移动和升降运动,造成大陆和海洋轮廓的改变,影响气候和生物群的变化,从而导致海陆的地貌形态、堆积物的性质和厚度发生变化。新构造运动与火山、地震、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也有密切联系,因此新构造运动对人类的活动影响很大,研究新构造运动,在工农业建设、国防设施、国土规划等方面,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一、概述
(一)新构造运动
新构造运动一般指新第三纪以来到现在的地壳构造运动。其中包括现代构造运动,即人类历史时期发生的构造运动。“新构造”一词,1937年由舒尔茨提出,1948年奥勃鲁切夫提出“新构造学”这一名词。大量事实表明,新第三纪以来的构造运动是非常强烈的。
我国青藏高原自第三纪末期以来上升了将近3000米,而渭河谷地下降达2000米左右。在柴达木盆地,河西走廊和云南省西部等地,可以看到第四纪早期的地层发生褶皱,形成背斜和向斜构造。
近年来,对南、北半球进行了地壳的水平和垂直运动研究,发现新构造运动是波及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的全球性构造运动,它不仅可以产生新的岛屿,而且可以产生新的海洋、陆地和山川。如东非裂谷和红海都是大陆破裂的初期表现,东非裂谷在近200万年以来平均以每年2~4厘米的速度向两侧扩张。
新构造运动的性质十分复杂,它即受老构造的影响,又和老构造运动不完全相同,所以新构造运动的研究方法与老构造有所不同。除了利用仪器对活动构造进行定量的观测外,地貌方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新构造运动时限
尽管新构造运动已被公认,但新构造运动的时限问题,不同的学者却存在着分岐。概括起来,大体上有以下几种意见:(1)认为在第四纪时期发生的构造运动才是新构造运动;(2)认为从新第三纪开始到现在发生的构造运动是新构造运动;(3)认为新第三纪和第四纪前半期发生的构造运动是新构造运动;(4)新构造运动不应给予时间限制,凡是形成现代地貌基本轮廓的构造运动都叫新构造运动。
但是大多数学者倾向于新构造运动是从新第三纪开始,一直贯穿新第三纪和第四纪并延续到现在的构造运动,也就是指发生在喜马拉雅运动以后的所有的构造运动都属于新构造运动。中国新第三纪以来构造运动的发展历史也说明了这一点。我国地形的基本轮廓主要是这一时期的构造运动形成的。
(三)新构造运动的特点
1. 新构造运动的方向
新构造运动的方向既有垂直升降运动又有水平运动。水平运动的幅度和速度甚至比垂直升降运动的速度和幅度大得多。
(1)垂直升降运动
新构造运动中的垂直升降运动,在地貌和第四纪堆积物上都有明显的表现。许多事实说明,现在陆地上的大部分高山和高原,是由大面积的间歇性上升、翘起、或拱曲运动所形成。而广大的平原地区,是由间歇性下降、拗陷运动所形成。如北欧斯堪的那维亚半岛,一百多年来,陆地上升达2米;喜马拉雅山目前每年平均上升0.13~1.2厘米。
112
不同地区新构造运动升降的速度、方向、性质和强度等是不一样的。有的地区相对平稳;有的地区十分强烈;有的地区在连续上升中,时而发生断续地下降;有的地区在连续下降中时而发生断续地上升。
(2)水平运动
新构造运动中水平运动规模很大。而且水平运动的幅度和速度比垂直升降运动的幅度和速度要大的多。近年来,根据古地磁、海洋地质、地貌、热流和重力等资料,都证明地球的岩石圈板块在作长距离的水平位移,洋底从洋脊向两侧扩张。例如大西洋海底扩张的速度为每年1~2厘米,而太平洋海底扩张速度等于大西洋的3~4倍。印度板块正在向北推动着欧亚板块,使中国大陆以每年25.4毫米以上的速度向东移动。红海是地壳变化最显著的地区之一,通过潜水装置可以看到炽热的岩浆沿着海底裂缝向外溢出,裂缝两侧的海底向相反方向移动,所以红海是未来非洲与亚洲之间一个新的大洋雏形。
2. 新构造运动的形态
根据测量所得到的数据表明新构造运动主要表现为断裂和褶皱两种形态。
(1)断裂构造形态
新构造运动中断裂构造比较普遍,尤其在一些褶皱带、断裂带和大的地貌单元的交接地带,如山岳和平原的交接处,上升和下降运动往往伴生着新的断裂。断裂带也常是地震活动较频繁的地带。
(2)褶皱构造形态
由新构造运动形成的褶皱构造,其规模和范围都比较小,在现代地貌的形成中只起较小的作用。
3. 新构造运动的继承性和新生性
新构造运动具有明显的继承性,它往往继承老构造而重新运动。尤其是继承中生代晚期和新生代早期的构造运动,即继承了燕山运动和喜马拉雅运动。新构造运动继承老构造而重新运动,在不同的地区,表现的强度和范围是不一样的,有的地区强烈的升降,形成高差达千米以上的高山,并伴随着现代火山和地震活动;有的地区则发生幅度较小、面积较大的升降运动,在地形上多为平原、高原和拱形山。新构造运动一方面具有继承老构造运动的特点,即继承性;另一方面新的构造对老的构造不断进行改造,形成新的构造,即新生性。新构造运动的继承性和新生性在我国的许多新构造单元中都可以找到,但就我国构造发育总的情况来看,我国东部表现出明显的新生性,而西部相对以继承性为其特征。
二、新构造运动类型
根据新构造运动的性质和它所产生的形态,可划分为下列几种类型。
(一)大面积的挠曲运动
这是一种范围较大倾斜平缓的拱曲上升运动,通常上升区的核部上升幅度大,可达数百米。有时表现为简单的拱形构造,有时为平缓的波状褶曲构造。地形上往往形成高原。如黄河河套地区的鄂尔多斯高原和黄土高原,第三纪晚期以来,一直在大面积的缓慢的上升隆起(图8-23)。鄂尔多斯高原在地质构造上是一个比较稳定的地块,中生代为一大型盆地,接受沉积,喜马拉雅运动使鄂尔多斯急剧上升成为高原。由于新构造运动的影响,目前仍在缓慢的上升。
在发生拱形构造的相邻地区,常出现拗陷地区,地形上表现为平原或盆地,其范围较大,如银川断陷盆地、渭河地堑河谷平原等。下降地区中心部位的下降幅度也较大。如华北平原和江苏滨海平原,自第三纪以来一直处于下降状态,其堆积物厚度达1000米以上,证明其下降幅度约在1000米左右。
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