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药物变质反应和生物转化
动物医学复习题
![动物医学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1964f3b91eb91a37f1115cf9.png)
动物医学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1、动物医学是研究动物疾病发生和发展规律,以及对疾病诊断和防治的综合性科学。
2、动物病理学是通过研究动物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和患病机体内的代谢、机能和形态结构的变化,来阐明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基本规律的一门科学。
3、疾病是机体在一定条件下,受病因作用后,因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4、潜伏期指从病因作用于机体开始至机体出现最初的症状为止的一段时期。
例如猪瘟一般为7~10d;猪丹毒是3~5 d。
有些疾病,例如创伤可没有潜伏期。
5、疾病的诱因能够作用于外因或机体促进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称为疾病的诱发因素,简称诱因。
在疾病预防中,必须积极消除诱因。
疾病的外因:生物性致病因素;化学性致病因素;物理性致病因素;营养性致病因素。
疾病的内因:机体的感受性;机体的抵抗力。
6、代偿在致病因子作用下,某器官、组织的结构遭受破坏,代谢和功能发生障碍,此时由该器官、组织正常部分或别的器官、组织来代替、补偿的过程,称为代偿。
可分为功能性代偿、结构性代偿和代谢性代偿三种类型7、肥大组织或器官的体积增大并伴有功能增强,称为肥大。
组织或器官的肥大主要是由于组成该组织或器官的实质细胞体积增大或数目增多,或二者同时发生而形成的。
可分为代偿性肥大和内分泌性肥大。
8、修复指组织损伤后的重建过程,即机体对死亡的细胞、组织的修补性生长过程及对病理产物的改造过程。
包括清理、再生、机化和创伤愈合等。
9、再生机体内死亡的细胞和组织可由邻近健康的细胞分裂新生而修复,称为再生。
10、肉芽组织由新生的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构成并伴有炎性细胞浸润的新生幼稚结缔组织。
11、充血局部组织或器官的血管内血液含量增多的现象,称为充血。
12、淤血静脉血液回流受阻,血液在小静脉及毛细血管内淤积,局部组织器官静脉性血量增多,称为静脉性充血,简称淤血。
临床上称为发绀。
13、血栓形成在活体的心脏或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有形成分析出、黏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
三基名词解释
![三基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7473e1ef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f0.png)
蛋白质的变性作用:由物理或化学因素引起蛋白质结构变化,并导致蛋白质理化性质改变和生物学活性丧失。
糖苷键:一个糖半缩醛羟基与另一个分子的羟基、胺基或巯基之间缩合形成的缩醛或缩酮键,O 一糖苷键和N一糖苷键。
结合酶:即由结合蛋白质构成的酶。
单糖:由3个或更多的碳原子组成的具有通式的简糖。
糖苷:单糖办缩醛羟基与另一个分子的羟基、胺基或巯基缩合形成的含糖衍生物。
寡糖:有2~20个单糖残基通过糖苷键来凝结形成的聚合物。
多糖:有20个以上的单糖通过糖苷键连接形成的聚合物。
淀粉:属于多糖,是葡萄糖残基的同聚物。
糖原:是含有分支的α―(1→4)糖苷键的葡萄糖残基的同聚物,支链在分支点处通过α―(1→6)糖苷键与主链相连。
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差叫误差。
保留时间:是从进样到某一组分在柱后出现最高浓度的时间。
萤光:物质分子接受光子能量被激发后,从被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返回基态时发射出的光。
非水溶液滴定法:在非水溶液中进行滴定的方法。
药物质量标准:对药品质量、规格及检验方法所作的技术规定,是药品生产、供应、使用、检验和药政管理部门共同遵循的法定依据。
氧瓶燃烧法:将有机物放在充满氧气的燃烧瓶中进行燃烧。
待燃烧产物被吸收入吸收液后,再用适宜的分析方法来测定元素含量的方法。
灵敏度法:在供试品溶液中加入试剂,在一定反应条件下,不得有正反应出现,从而判断供试品中所含杂质是否符合限量规定。
戊烯二醛反应:溴化氰及芳香伯胺作用于吡啶环,可形成戊烯二醛的有色喜夫氏碱类。
药物基本结构:具有相同药理作用的药物的化学结构中相同的部分特异性结构药物:药物活性除与药物的理化性质相关外,主要受药物的化学结构与受体相互作用关系影响的药物。
药物的自动氧化:是指药物在储存过程中和空气中的氧化起氧化反应,反应结果会使药物变质。
药物的化学结构修饰:在保留药物原有基本化学结构的基础上,仅对其中某些管能团进行结构改变。
受体:存在与细胞膜上或细胞浆内,可特异性识别和结合某些药物或体内生物活性物质,并能产生特异生物效应的大分子蛋白质。
第二章:药物的变质反应和代谢反应
![第二章:药物的变质反应和代谢反应](https://img.taocdn.com/s3/m/b3ae3cdb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fb.png)
(一)药物的异构化反应
1.光学异构化反应 ① 消旋异构化反应
举例:如肾上腺素的溶液由于pH过低或过高, 加热或室温放置过久等会加速其消旋化,使药 效降低(右旋体的效率仅为左旋体的1/15)。
② 差向异构化反应
举例:如四环素遇某些阴离子如磷酸根、枸橼 酸根、醋酸根可生成差向四环素,而失去活性。
(三)聚合反应
eg 1:如甲醛在贮存中易生成白色的 多聚甲醛沉淀。
eg2:如维生素K3光照后变为紫色, 是因为分解并聚合成双分子化合物而 引起的。
四、CO2对药物质量的影响
1、使弱酸强碱盐析出弱酸沉淀 2、改变药物的酸碱度 3、导致药物产生沉淀 4、引起固体药物变质
第二节 药物的体内代谢
> 酰胺
(三)影响药物水解的外界因 素
外因
防止药物水解的方法
1
水分
应尽量考虑制成固体药剂使用;干 燥处贮存
2 酸碱性
调节稳定pH值。
注射剂灭菌时,应考虑药物水溶液的
3
温度 稳定性而选择适当的温度,如流通蒸
汽灭菌30分钟;阴凉处或冷处贮存
4 金属离子
加入配合剂EDTA-Na
苹果,梨,香蕉等水果削皮(去皮)后,
不是,药物的水解速度受 诸多因素的影响
(三)影响药物水解的外界因 素
外因
防止药物水解的方法
1
水分
应尽量考虑制成固体药剂使用;干 燥处贮存
2 酸碱性
调节稳定pH值。
注射剂灭菌时,应考虑药物水溶液的
3
温度 稳定性而选择适当的温度,如流通蒸
汽灭菌30分钟;阴凉处或冷处贮存
4 金属离子
加入配合剂EDTA-Na
药理学名词解释
![药理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0f32a19da0116c175f0e48fd.png)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相互作用规律及原理的一门医学基础学科。
药效学: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和作用原理及规律的学科。
药动学:是研究机体对药物的作用规律,阐明药物在机体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中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学科。
药物:是指用于防治及诊断疾病的物质。
从理论上说,凡能影响机体器官生理功能及细胞代谢活动的化学物质都属于药物范畴,也包括避孕药和保健药。
药物作用:是指药物与机体组织细胞间的初始作用,是引起药理效应的动因。
药理效应:是药物作用所引起的机体机能或形态的改变,即是药物作用的结果。
兴奋:指药物作用后使机体原有机能活动提高的现象。
抑制:指药物作用后使机体原有机能活动降低的现象。
局部作用:指药物在吸收入血以前对其所接触组织的直接作用。
全身作用:指药物吸收进入血后分布到机体各部位引起的全身多种器官系统的反应,又称为吸收作用或系统作用。
选择性:是指很多药物在适当剂量时只对少数组织或器官发生作用,而对其它组织或器官作用微弱或无作用的现象。
治疗作用:指凡符合用药目的,能达到治疗效果的作用。
对因治疗:针对病因所进行的治疗。
对症治疗:改善或消除疾病症状所进行的治疗。
副作用:指药物在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
毒性反应:主要指用药剂量过大或时间过长时所发生的机体损害性反应。
急性毒性:指服用剂量过大,立即发生的毒性反应。
慢性毒性:指长期服用蓄积后逐渐发生的毒性反应。
变态反应:是少数过敏体质的病人受某些药物刺激后发生的病理性免疫反应,也称为过敏反应。
后遗效应:指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最低有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药理效应。
继发反应:指药物治疗作用引起的不良后果,又称治疗矛盾。
停药反应:指长期用药后突然停药使原有疾病复发或加重的现象,又称回跃反应或反跳现象。
特异质反应:是指少数特异质病人对某些药物产生的作用性质与常人不同的损害性反应。
是一类药理遗传异常所致的反应,与个体生化机制异常或基因缺陷有关。
(临床医学)药理名词解释
![(临床医学)药理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72a85ca6f524ccbff12184b5.png)
(临床医学)药理名词解释药物:一般指可以改变或查明生理功能及病理状态,可以预防、治疗、诊断疾病,一般对用药者无害的物质。
ADME系统:药物在体内的过程,可分为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
简称为ADME系统。
吸收:指药物由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首关效应:是指口服药物在胃肠道吸收后,通过肠粘膜及肝脏时,可被代谢灭活而使进入人体循环的药量减少。
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lity:是指血管外给药后其中能被吸收进入体循环的药物的相对分量或百分数,简写为F。
首剂现象:又称首剂综合征或首剂现象,系指一些病人在初服某种药物时,由于肌体对药物作用尚未适应而引起不可耐受的强烈反应。
分布:指药物由血液向组织,细胞间液和细胞内液转运的过程。
转化(代谢):指药物在机体的影响下,发生化学结构的改变。
排泄:药物的原形或代谢产物通过排泄器官或分泌器官排除体外的转运过程。
肝药酶:是存在于肝微粒体内的混合功能氧化酶系统。
主要的酶是细胞色素P-450,尚有辅酶2(NADPH)及黄蛋白,能转化数百种药物。
肝药酶抑制剂:肝药酶抑制剂:能抑制肝药酶合成并降低其活性的药物。
如异烟肼、氯霉素一级动力学消除:药物的消除速率与血药浓度成正比,即单位时间内消除某恒定比例的药量。
零级动力学消除:单位时间内消除向等量的药物,也称衡量消除动力学。
主动转运:某些物质(如Na+、K+)以细胞膜特异载体蛋白携带下,通过细胞膜本身的某种耗能过程,逆浓度差或逆电位差的跨膜转运称为主动转运。
主动转运的特点是:必须借助于载体、逆浓度差或电位差转运并需要能量。
被动转运:包括单纯扩散和易化扩散两种形式。
(1)单纯扩散:指小分子脂溶性物质由高浓度的一侧通过细胞膜向低浓度的一侧转运的过程。
(2)易化扩散:指非脂溶性小分子物质在特殊膜蛋白的协助下,由高浓度的一侧通过细胞膜向低浓度的一侧移动的过半衰期:一般指血浆半衰期,即血浆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开放)一室模型:血液浓度的衰减速率始终保持一致,不因分布、代谢、排泄这三中方式的影响,在药时曲线上表现为一直线。
《药物化学》课程标准
![《药物化学》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cdedf351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995ab70.png)
《药物化学》课程标准课程编号:适用专业:中药学培养层次:三年制大专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修课方式:选修教学时数:36(理论24:实验12)总学分数:2开设学期:第三学期一、课程定位和设计思路(一)课程定位1.课程简介:是用现代科学方法和相关化学学科基本知识研究化学药物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制备原理、体内代谢、构效关系、化学稳定性以及寻找新药的途径和方法的一门学科。
2.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程。
3.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药物化学》是高职高专中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在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及医学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开设的,是学习专业应用课程的基础。
4.课程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掌握上述有关内容的基础上,为有效、合理使用现有的化学药物提供理论依据,为新药研究开发奠定一定基础,同时适当兼顾国家执业中药师考试、兼顾用人单位招聘考试以及初、中级卫生技术职称考试等相关考试。
(二)设计思路1.课程设计理念(1)以教育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药学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为指导,专业基础课程为专业课程奠定基础的要求,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学时数,构建基础课程服务专业课程的课程标准。
(2)根据高职的培养目标,突出职业操作技能的培养,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理论学习与生产实践相互渗透体、互为一体的课程设计。
(3)根据高职学生的就业去向,以适应行业发展需要为目标,以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改革为基础,构建课程学习与职业岗位实际需要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与方法课程体系。
(4)以实现在校学习与就业的零距离为目标,构建校内实验与校外顶岗实训相结合,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的实践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
(5)本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思想,构建双向互动的教学环节。
2.课程设计思路(1)课程设计——项目化以每一类药物为一个独立单元,将该章节所覆盖的知识点进行整合,经过综合考虑选定一个能与本单元知识点相结合的有针对性的药物。
以项目为载体,让学生带着项目在老师的讲授和指导下,完成从理论到实践的全过程教学任务。
医学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医学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3aad009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ce.png)
医学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一、药物的化学成分1. 药物的分类:根据药物的化学结构和用途可以将药物分为多种不同的类别,如抗生素、抗肿瘤药、抗病毒药等。
2. 药物的化学结构:药物的化学结构决定了药物的性质和作用方式,了解药物的结构对于药物的设计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3. 药物的合成:了解药物的合成方法可以帮助人们研发新药和改进现有药物的生产工艺。
二、药物的作用原理1. 药物与受体的结合:大多数药物的作用都是通过与受体结合来实现的,不同的药物可以选择性地结合不同的受体,从而产生特定的生物学效应。
2. 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物的作用机制包括直接作用于受体的激动剂或拮抗剂、通过酶的抑制或激活来改变生物体内化学反应的速率等。
3. 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药物在体内经过代谢和排泄过程,这些过程决定了药物在体内的药效和毒性。
三、药物代谢1. 药物代谢的类型:药物代谢包括生物转化和化学转化两种类型,其中生物转化是指由酶介导的代谢反应,而化学转化是指由非酶介导的代谢反应。
2. 药物代谢的影响因素:药物代谢受多种因素影响,如个体差异、环境因素、其他药物的影响等。
3. 药物代谢的应用:了解药物代谢对于临床上合理用药、减轻药物毒性、防止药物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四、药物分析1. 药物检测的原理:药物分析技术可以通过检测药物的化学成分、浓度、稳定性等参数来评估药物的质量和安全性。
2. 药物检测的方法:常用的药物检测方法包括色谱法、质谱法、光谱法、电泳法等。
3. 药物检测的应用:药物检测技术在临床和药物研发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可以帮助医生确诊疾病、评估疾病的治疗效果、监测患者用药合规性等。
五、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1. 蛋白质的结构:蛋白质是生物体中功能最为多样的大分子化合物,其功能由其结构决定。
2. 蛋白质的功能:蛋白质参与了生命体的许多重要生理过程,包括催化反应、结构支持、信号传导等。
3. 核酸的结构与功能:核酸是遗传信息的载体,具有存储和传递遗传信息的主要功能。
药物化学
![药物化学](https://img.taocdn.com/s3/m/bd6c1e3067ec102de2bd8930.png)
第一章:一、单项选择题:1.药物化学的研究对象是:化学药物2.我国现行的药品质量标准是:《中国药典》和局颁标准3.化学药物必须符合下列何种质量标准才能使用:国家药物标准二、多项选择题:1.目前以发现的药物的作用靶点包括:受体、酶、离子通道、核酸2.药物化学的研究内容有:理化性质、化学结构、含量测定、构效关系、合成方法3.化学药物的名称包括:通用名、化学名、商品名4.药物的纯度体现在哪些方面:外观性状、物理常熟、杂质限量、有效成分含量、生物活性三、简答题:1.药物化学的主要任务有哪些?答:第一,为有效利用现有化学药物提供理论基础。
第二,为化学药物的生产提供经济合理的方法和工艺。
第三,不断探索研究开发新药的途径与方法,创制新的化学药物。
2.名词解释:药物、药物化学、杂质答:药物:药物是指用于预防、治疗、缓解和诊断疾病,有目的地调节机体生理功能的物质。
药物化学:是研究化学药物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制备方法、构效关系、体内代谢、作用机制以及寻找新药途径与方法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杂质:是药物在生产和贮存过程中引入的药物以外的其他化学物质。
第二章:一、单项选择题:1.巴比妥类药物具有弱酸性是因为分子中具有:二酰亚胺基2.巴比妥类药物作用时间持续长短与下列哪项有关:与5,5取代基在体内代谢稳定有关3.苯二氮桌类镇静药物在酸碱中可发生水解反应因为分子中具有:内酰胺基4.C5.巴比妥类药物的钠盐及苯妥英钠水溶液放置过程中变浑浊,是与空气中哪些气体接触引起的:二氧化碳6.由地西泮代谢产物开发使用的药物是:奥沙西泮7.用于镇静催眠的药物是:佐匹克隆8.下列哪项与艾司唑仑不相符:B与吡啶-硫酸铜试剂作用显紫色9.与吡啶-硫酸铜试液作用显绿色的药物是:硫喷妥钠10.临床用于治疗抑郁症的药物是:盐酸氯米帕明11.氟哌啶属于:抗精神药物12.氯丙嗪在空气或日光中放置,逐渐变为红色,结构中易氧化的部分是:吩噻嗪环13.下列镇痛药中成瘾性最小的是:喷他佐辛14.D15吗啡易氧化变色是因为分子中具有:酚羟基16.吗啡及合成镇痛药都具有镇痛作用是因为:具有共同的构像17.下列药物中哪个药物不能改善脑功能:舒巴坦18.黄嘌呤类生物碱具有的特征反应为:紫脲酸铵反应19.临床上使用的咖啡因注射液,采用增加水溶液的物质是:苯甲酸钠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哪些与地西泮相符:CDEC.属于苯二氮桌类镇静催眠药D.代谢产物仍有活性E.可用于治疗焦虑症2.属于苯二氮卓类镇静催眠药的是:ABDEA.三唑仑B.替马西泮 D.地西泮 E.艾司唑仑3.可用于抗癫痫的药物是:ABCDEA苯妥英钠B丙戊酸钠C奥美拉唑D地西泮E卡马西平4.下列哪些项与苯妥英钠相符:ACEA.水溶液在空气中放置,可析出白色沉淀C.具有内酰脲结构,可发生水解反应E.具有抗癫痫和抗心律失常作用5.下列哪些项与盐酸氯丙嗪相符:ABCEA.属于吩噻嗪类抗精神病药B.2位氯原子用于三氯甲基取代,抗精神病作用增强C.在空气或日光中放置,逐渐变为红色E.可用于人工冬眠6.对光敏感易被氧化的药物是: ACEA盐酸氯丙嗪C.奋乃静 E.卡马西平7.下列哪些项与盐酸哌替啶相符:ACEA具有酯健,可发生水解反应C连续应用可成瘾E可口服给药8.吗啡的化学结构中具有:哌啶环手性碳原子苯环酸性结构功能基和碱性结构功能基9.促进大脑功能恢复的药物有:甲氯芬酯吡拉西坦10.吗啡因与下列哪些叙述相符:ABCDEA 水中溶解度小,常与苯甲酸钠形成复盐,制成注射剂用B 碱共热分解为吗啡啶C 具有紫脲酸铵反应D 为黄嘌呤类生物碱E 为复方解热镇痛药APC成分之一三、简答题:1.试述镇静催眠药的类型。
生物化学在医学中的作用
![生物化学在医学中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2ad7f428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bf.png)
生物化学在医学中的作用大家好,今天我们要聊的是生物化学在医学领域中的作用。
生物化学,作为生物学和化学的结合,探讨了生命体系内发生的化学反应以及分子层面的生物过程。
在医学领域,生物化学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我们解开人体内奥秘提供了关键线索。
1.疾病诊断与治疗生物化学的一个重要应用就是在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上。
通过检测体液中的各种生化指标,比如血糖、血脂等,医生可以判断一个人是否患有某种疾病,比如糖尿病、高血压等。
生物化学也为药物的研发提供了基础,现代医学中的许多药物设计都是基于对生物化学反应机理的理解。
2.遗传疾病研究遗传疾病是指由基因突变引起的疾病,生物化学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深入了解这些疾病的发病机制。
通过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技术,科学家们可以研究基因的表达、蛋白质的合成等过程,从而寻找治疗遗传疾病的方法。
3.药物代谢研究药物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化学反应链,了解药物的代谢途径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制定用药方案。
有些药物在体内通过生物化学代谢转化为活性物质,而有些药物可能会产生有害代谢产物,这都需要在生物化学层面进行研究。
4.蛋白质研究与基因工程生物化学在医学中还发挥着重要作用的一个领域是蛋白质研究和基因工程。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许多疾病的发生都与特定蛋白质的异常有关。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科学家们可以设计并合成特定蛋白质,用于治疗某些疾病,这种个性化治疗正是生物化学在医学中的创新之处。
生物化学在医学中的作用不可替代。
它帮助我们理解人体的内在机理,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推动了医学的发展。
让我们共同期待生物化学在医学领域中的未来发展,为人类健康带来更多的福祉。
生物化学作为医学的重要基础科学之一,对于疾病的诊断、治疗和药物研发都具有重要意义,其在医学领域的作用不容忽视。
医学药理学知识点
![医学药理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54c870c2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ff7136d.png)
医学药理学知识点医学药理学作为医学专业中的一门重要学科,研究药物与生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以及药物对疾病的治疗作用。
下面将从药物分类、作用机制、药物代谢和副作用等方面介绍医学药理学的知识点。
一、药物分类药物可以按照其来源进行分类,包括天然药物、合成药物和半合成药物。
天然药物是指从动物、植物、矿物等天然物质中提取的药物,如中草药和动物药。
合成药物则是通过人工合成的药物,大部分现代药物属于这一类。
半合成药物介于天然药物和合成药物之间,是通过对天然物质的结构修饰得到的药物。
另外,药物还可以按照其作用目标进行分类,包括靶向药物、激动药物和抑制药物等。
靶向药物指针对特定靶点发挥作用的药物,常用于治疗癌症等疾病。
激动药物是指通过激活生理或生化过程来实现治疗目标的药物,如促进胃肠道蠕动的药物。
抑制药物是指通过抑制生理或生化过程来实现治疗目标的药物,如抑制疾病发展的药物。
二、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物的作用机制指的是药物与生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
其中,最主要的作用机制包括药物与受体的结合、药物与酶的结合以及药物与细胞内信号传导途径的干扰。
1.药物与受体的结合:药物通过与生物体内的受体结合,干扰受体的正常功能,从而实现治疗效果。
例如,β受体阻断剂能够与β受体结合,使受体激活的细胞内信号传导途径被抑制,从而减轻心脏负荷,降低血压。
2.药物与酶的结合:药物可以与特定的酶结合,干扰酶的正常催化活性,从而影响生物体的代谢过程。
例如,抗生素通过与细菌细胞内的靶酶结合,抑制细菌的蛋白质合成,从而起到抗菌的作用。
3.药物与细胞内信号传导途径的干扰:药物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细胞内的信号传导途径,从而调节细胞的功能。
例如,抗癌药物通过抑制细胞增殖信号通路,阻止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三、药物代谢和副作用药物代谢是指药物在体内的转化和清除过程。
人体对药物的代谢主要发生在肝脏中,包括氧化、还原、水解和酰基转移等反应。
药物代谢的速度和途径会影响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化学工程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化学工程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7827a61d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66.png)
化学工程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现代医学不断地涌现出新的技术和方法。
其中,化学工程作为一门较为基础的学科,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以下是对化学工程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的探讨。
一、药物制备化学工程在药物制备中的作用非常重要。
药物的制备工艺流程需要进行各种物理化学实验和过程模拟,通过改变反应条件,优化制备方法,提高药物纯度和产率,以确保药物符合制药标准。
同时,化学工程技术还可以筛选出具有活性、稳定性和可溶性的化合物,提高新药的开发成功率。
二、生物转化生物转化是指通过生物合成、发酵、生物降解等生物过程来制备具有特定化学结构和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或合成产物。
化学工程技术可以控制生长因子、发酵条件、代谢途径、各种转化反应等环节,优化反应条件,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以满足医药领域的生物制品的需求。
例如,利用化学工程技术可以大规模生产重组蛋白和抗体等生物大分子。
三、仿生材料仿生材料是指由人造材料通过仿生学的手段设计出的具有生物酶稳定性、生物相容性、生物活性和特定形态结构的材料。
化学工程技术可以精确控制材料物化性质和结构,使其具备所需的生物性质和材料特性。
例如,利用化学工程技术可以合成高分子材料、组织工程材料、载体材料和生物活性材料等。
四、生物传感生物传感是指通过对生物分子(例如蛋白质、核酸、糖等)与物理化学手段的相互作用实现信号转换和检测的技术。
化学工程技术可以制备各种生物传感器,利用生物大分子的特异性与化学信号转换,实现对细胞、组织、器官内部生物过程的实时、非侵入性、高灵敏度的监测和控制。
五、生物医学成像生物医学成像是指通过对生物组织或生物分子的显像技术进行检测和诊断。
化学工程技术可以开发各种生物医学成像技术,如荧光探针、磁共振成像、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等,以满足医疗诊断和治疗领域的需求。
六、药物传输和稳定药物传输和稳定是指以合适的载体为药物提供保护和运载,以保证药物有效地到达目标组织和器官,实现治疗效果的增强。
16-药物的变质反应和代谢
![16-药物的变质反应和代谢](https://img.taocdn.com/s3/m/7c7f8265af1ffc4ffe47ac53.png)
第189页。
5min
175min
80min
10min
5、药物的其他变质反应—异构化反应
6、药物的其他变质反应—聚合反应
7、药物的其他变质反应—脱羧反应
8、CO2对药物质量的影响
第二节、药物的生物转化概述
1、生物转化与药物活性
2、生物转化的类型—氧化反应
3、生物转化的类型—还原反应
4、生物转化的类型—水解反应
5、生物转化的类型—结合反应
归纳小结:
影响药物变质的结构因素和外界因素;生物转化的类型。
评估反馈
影响药物变质的结构类型、因素。
参考资料
人卫版《药物分析化学》《有机化学》《药理学基础》
课后记
海南省第三卫生学校教案续页
授课内容
辅助手段
导入:药物变质的现象
项目:
第一节、药物的变质反应
1、药物的水解反应—水解过程
2、药物的水解反应—影响因素
3、药物的自动氧化反应—官能团类型
4、药物的自动氧化反应—影响因素
1、掌握影响药物变质的结构因素和外界因素。
2、熟悉药物变质反应的类型和过程。
3、了解药物在体内的生物转化过程。
教学内容
及时间分配
内容:
1、药物的变质反应
2、药物的生物转化
时间安排:Leabharlann 学时重点及难点重点:影响药物变质的结构因素和外界因素。
难点:影响药物变质的结构类型。
教学方法
讲授、PPT、结构图
教具
多媒体
海南省第三卫生学校教案首页
授课教师
凌强
课程名称
药物化学
教材
人卫第二版
授课时间
2014年12月22日
国开作业医学生物化学(本)-形成性考核四(第16-19章)98参考(含答案)
![国开作业医学生物化学(本)-形成性考核四(第16-19章)98参考(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e286fef5f0e7cd185253634.png)
题目:生物药物不包括以下类型是( )。
选项A:叠氮钠
选项B:狂犬病疫苗
选项C:核酶
选项D:尿素酶
答案:叠氮钠
题目:DNA变性时,其理化性质主要发生哪种改变()。
选项A:溶液粘度升高
选项B:260nm处光吸收增强
选项C:易被蛋白酶降低
选项D:浮力密度降低
答案:260nm处光吸收增强
题目:磺胺类药物的类似物是()。
选项A:四氢叶酸
选项B:二氢叶酸
选项C:对氨基苯甲酸
选项D:叶酸
答案:对氨基苯甲酸
题目:下列哪一项不是生物药物的临床用途()。
选项A:作为预防药物
选项B:作为诊断药物
选项C:作为治疗药物
选项D:作为杀虫剂
答案:作为杀虫剂
题目:高脂饮食或高蛋白饮食时呼吸商则()。
选项A:超过5.0
选项B:降低
选项C:升高
选项D:不变
答案:降低
题目:生物转化主要是指()。
选项A:药物在体内吸收
选项B:药物在体内排泄
选项C:药物在体内分布
选项D: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变化
答案: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变化
题目:生物转化反应不包括()。
选项A:异构反应
选项B:还原反应
选项C:氧化反应
选项D:水解反应
答案:异构反应
题目:影响生物转化作用的因素没有()。
选项A:健康状况
选项B:年龄
选项C:性别。
医学生物转化与甾体药物
![医学生物转化与甾体药物](https://img.taocdn.com/s3/m/c52e295fbd64783e08122b07.png)
马烯雌酮 马萘雌酮 雌酮
6 - β-19氧化-AD
分支杆菌
诺卡氏菌ATCC 19170 分支杆菌
一些用于抑制环裂解的最为有效的抑制剂
抑制剂名称
抑制机理
2,2’-联吡啶 1,10-菲咯啉 8-羟基-喹啉 5-硝基-1,10-菲咯啉 铜铁灵 双硫腙 二苯基 邻苯二氨 4-异戊酸环庚三烯酚酮 硫化四乙基秋兰姆
产物
AD ADD 其它雄甾烷衍生物
ADD
AD、ADD 23,24-二去甲胆甾酸
ADD 1-脱氢睾酮
AD、ADD 其它雄甾烷衍生物
ADD
AD、ADD 和 其 它 衍 生物
微生物
Arthrobacter simplex 分支杆菌 红球菌 草分支杆菌 诺卡氏菌
微生物裂解谷甾醇和菜油甾醇边链的反应
甾醇边链的选择性裂解
1)添加有关的酶抑制剂 2)利用被修饰的底物进行生物转化 3)利用阻断突变株用于定向生物转化
同时利用突变 株、酶抑制剂 和被修饰的底 物进行生物降 解边链所得到 的产物
部分边链降解的甾醇产物
一些可能从ADD和AD获得的甾体药物的结构
利用经过修饰的底物进行边链的选择性裂解
底物
产物
微生物
19-羟基甾醇 19-norsterols
雌酮 雌酮
restrictus 诺 卡 氏 菌 ATCC
14887
诺卡氏菌ATCC 19170
3-羟基-19-1,3,5 –甾醇 雌酮 19-羟基-4-胆甾烷-3-酮 雌酮
草分支杆菌 分支杆菌 simplex节杆菌IAM 1660
•还 原 反 应 (1) 还 原 酮 到 醇
(2) 还 原 醛 到 醇
(3) 还 原某氢过氧化物到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由活性药物转化为无活性代谢物
?这是机体对药物灭活的主要方式,也是机 体的自我保护措施。其目的是:保护机体 不被外来异物的损害。
?例如:
苯巴比妥
活性 对羟基苯巴比妥 消失
2) 由无活性药物转化为活性代谢物
?此类药物是按 前药原理(前体药物原理 )设计而成 的。
?此种转化称为: 代谢活化 。 ?例如:
第一节 药物的变质反应
?一、水解反应 ?二、氧化反应 ?三、异构化反应 ?四、聚合反应 ?五、脱羧反应
一、水解反应
?1.盐类: ?2.酯类: ?3.酰胺类 ?4.苷类
复分解反应 酰氧键的断裂 羧酸、氨、胺 苷元、糖
影响因素——内部化学结构
?1.电子效应:酯类水解与羰基电子云密
度的关系 ?2.离去酸酸性:酸性越强,越易水解 ?3.邻助作用加速水解 ?——在酰基的邻近位置有亲核基团,发生分子
国外制药巨头
? Merck ? Johnson&Johnson ? Pfizer ?Bristol Myers Squibb ? Pharmacia ?Abbott Laboratories ? Wyeth ?Eli Lilly ? Schering-Plough ? Novartis ? Bayer ? Roche ? GlaxoSmithKline
N H OO
S-(-)-thalidomide
致畸胎
R-(+)-thalidomide
未来药物研究的方向: 1.心脑血管药物 2.抗恶性肿瘤药物 3.治疗老年痴呆药物
药物化学
Medicinal Chemistry
第一章 药物的变质反应和 生物转化
杨玉巧
?变质反应直接影响药物的疗效
?生物转化反应 影响着药物在体内 的作用方式
?发生此类代谢的药物——相对较多
?此类代谢是:有害代谢
?例如:
?利尿药: 呋塞米在体内氧化后,在原有结构 的呋喃环上形成环氧化合物,此环氧化合物 可与肝脏蛋白质结合,导致肝坏死。
呋塞米
肝脏内代谢
4) 由无毒或毒性小的药物转化为毒性 性代谢物
H+的催化下重排 有活性
的药物
氯胍
环氯胍
抗疟作用: 无
有
3) 由活性药物转化为仍有活性代谢物
?发生此类代谢的药物——相对较少。 ?比较有代表性的一个药物是:非甾体抗炎
药保泰松。 ?此类代谢是:无害代谢。
HO—
药理活性降低 毒副作用也降低
保泰松
羟基保泰松
4) 由无毒或毒性小的药物转化为毒性 性代谢物
减小,减慢反应速度。
?3.巯基 还原性强,氧化产物多为二硫化物
外界因素对药物自动氧化的影响
?1)氧的影响: 加速自动氧化 ?2)光的影响: 增加养的活性,加速自动氧化 ?3)金属离子的影响: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 ?4)温度的影响:与水解反应相同,加快反应
速率 ?5)溶液酸碱性的影响 : 可对药物自动氧化
?2) CO2溶于水后会使溶液中产生CO3—会使溶液中易于CO3— 生成沉淀的离子发生反应,从而使药物变质。(如:葡萄糖酸钙)
?(四) CO2还可以引起固体药物发生变质反应
?例如:ZnO(生成碱式碳酸锌)、CuO (生成碱式碳酸铜)
第二节 药物的生物转化
?一、生物转化与药物活性
?二、生物转化反应的类型
Medicinal chemistry is a chemistry-
based discipline, also involving aspects of biological, medical and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It is concerned with the invention, discovery, design, identification and preparation of biologically active compounds, the study of their metabolism,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ir mode of action at the molecular level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s.
?(一) 氧化反应 ?(二) 还原反应 ?(三) 水解反应 ?(四) 结合反应
一、生物转化与药物活性
?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关系:
?1)由活性药物转化为无活性代谢物 ?2)由无活性药物转化为活性代谢物 ?3)由活性药物转化为仍有活性代谢物 ?4)由无毒或毒性小的药物转化为毒性性代谢物 ?5)经生物转化改变药物的药理作用等
新药研发
Research 研究,合成
筛选, 临床前I
临床前II
Phase I Phase II Phase III 注册,上市
Phase IV
1-2年
2-3年
3-4年 2-3年
化合物 1万多 20-30 12 4-5 2-3
1
Hale Waihona Puke 耗资 数亿美元意外事件:沙利度胺----海豹胎
O
O
N
O
N OO H
O
N
内催化,加速水解
?4.空间位阻的掩蔽作用减慢水解速度
外部因素
?1.水分的影响: 必要条件
防潮防水
?2.溶液酸碱性: 例如:酯类 稳定pH
?3.温度的影响: 温度升高,加速水解
?4.重金属离子: 催化水解
二、自动氧化反应
?药物在贮存过程中遇空气中的氧自发引起 的游离基链式反应。分类如下:
?1.碳碳不饱和键 双键——环氧化物 ?2.酚羟基 氧化产物多为醌型化合物 ——苯环引入吸电子基团,羟基氧原子电子云密度
产生影响,但无规律可循:有的加快,有 的减慢。
三、药物的其他变质反应
?(一)药物的异构化反应
?光学异构 ?几何异构 ?作用: 均可使药物的活性降低或消失
?(二)药物的聚合反应
?定义: 是指某些药物会发生自身缩合反应, 生成长连大分子的化合物。 (沉淀)
?(三)药物的脱羧反应
?作用:会使药物的活性降低或消失 (如:VC)
四、CO 2对药物质量的影响
?(一) CO2可以改变药物的酸碱度 ?(二) CO2促使药物分解变质
?例如:硫代硫酸钠(NaS2O3)注射液吸收CO2后会分解,而析 出硫的沉淀。
?(三) CO2可导致药物产生沉淀
?1) CO2溶于水会使pH值降低,会使酸性弱于CO2的强碱弱酸 盐的酸根离子析出,而发生沉淀。 (例如: 苯妥英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