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学(第三版)课件第一章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ppt

合集下载

学校体育学PPT课件

学校体育学PPT课件

-
13
曲折发展与严重破坏阶段(1958-1976):
A、1958年受“大跃进”影响,曾提出以劳动代 替体育。1960年受三年经济困难影响,学校体育课和课外 活动被迫减少;
B、1966年文化大革命,体育课被军训和劳动代 替(开门办学),“十年动乱”学校体育课基本处于混乱 状态。
-
14
改革开放、新的发展时期(1977-现在):
-
8
1.2 中国学校体育的产生和发展
1.2.1 古代中国学校体育
中国古代体育萌芽与原始社会,形成是奴隶社 会,发展于封建社会。但严格的说,在我国古代社会的教 育体系中,体育不受重视。西周时期“六艺”教育,礼、 乐、书、数、射、御,文武并重。西汉以来,汉武帝在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影响下,社会上出现重文 轻武的现象。
这时在古希腊学校体育已发展的较完备。
-
4
1.1.2 国外学校体育的发展
第一阶段:
公元前334年——公元325年(希腊化至中世纪神学时期)
从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开始东侵至公元前一世 纪,罗马兼并东部地中海地区,称为希腊化时期,学校体 育开始脱离其浓厚的军事色彩。提出以发展学生身体健康
为主的学校体育思想。
B、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发展日新月异,2001年, 国家在前7次基础教育改革的基础上,进行了声势浩大的第 八次基础教育改革。体育课更名为《体育与健康课程》。 2001年9月在38个国家实验区进行实验(改革背景:难、繁、 偏、旧)。
-
15
第二讲 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发展与变迁
我国学校体育思想启蒙于清朝末年,以康有为、梁启超、 严复、谭嗣同等,在教育上主张“废八股,兴西学”,提 出各类、各级学校都应该重视体育、卫生和儿童少年身体 的发育与健康。“五四”运动毛泽东、恽代英为代表的新 文化运动对学校体育思想起到了启蒙作用。(毛泽东《体 育之研究》)

学校体育学第一章 学校体育的历史

学校体育学第一章 学校体育的历史

3
2020/12/13
东方文明国家
宫廷学校、祭司学校、神庙学校、文士及古儒学校。 印度宫廷学校学习内容:箭术、乘象术、骑马术、
驾车术等 埃及学校学习内容:射箭、投掷标枪、刀剑、打猎
(仆人、法老跟随)。
4
2020/12/13
西方文明
斯巴达(7-18):
是一个军事化的城邦国家,全 民服兵役,培养体格健壮的武士。 军事体育训练的内容为“五项竞 技”——赛跑、跳跃、角力、掷 铁饼、投标枪、骑马、游泳、作 战游戏、击剑。
(二)曲折发展阶段(1958—1965)
大跃进:
61年新大纲教材 劳卫制改为锻炼标准 课余训练竞赛恢复发展
41
2020/12/13
(三)严重破坏阶段(1966—1976)
劳动代体育,军训代体育。混乱倒退
42
2020/12/13
(四)改革开放,新的发展阶段(1977年以后)
健全了管理机构:
1977年教育部设立了体育司,国家体委恢复了 学校体育处,各省、市、县、教育厅(局)也相应设立 体育卫生处(科),并设有专门研究体育教学的体育教 研室。从而保证学校体育工作向着规范化、制度化、 科学化的方向发展。
21
2020/12/13
第二节 我国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
一、我国古代学校体育简况
据史料记载,夏代已有称为“校”、 “序”、“庠”等不同名称的学校。商 代又出现了“大学”和“庠”两级施教 的学校教育。西周时,分为“国学” 和 “乡学”两种,但都为奴隶主贵族子弟 设立。当时,文化知识和书籍文献都为官 府所垄断,所以说“学在官府”。
39
2020/12/13
三、新中国以来学校体育的发展概况
(一)初创阶段(1949—1957) 毛泽东: 健康第一(50.6)

学校体育学全书课件完整版ppt全套教学教程最全电子教案电子讲义(最新)

学校体育学全书课件完整版ppt全套教学教程最全电子教案电子讲义(最新)

课外体育锻炼的地位
• 课外体育锻炼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 课外体育锻炼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重要途径 • 课外体育锻炼是学校体育课堂的延伸
阳光体育运动
从2007年开始,结合《国 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全面 实施,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 中广泛、深入地开展全国亿 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 指导思想:“健康第一” 目标:达标争优,强健体魄 目的:增进健康,增强体质
小学
区、县级 设点校
中学
市级 设点校
大学
高水平运动队、 省级专业队
课外体育训练的任务
中学阶段
小学阶段
大学阶段
课外体育训练的原则
系统性原则
适宜运动负荷 原则
一般训练与专项 训练相结合原则
周期性原则
区别对待原则
课外体育训练的方法
01
重复训练法
02
变换训练法
03
持续训练法
04
循环训练法
05
竞赛训练法
校外体育锻炼的
第三节
组织形式与实施
校外体育锻炼的组织形式和实施
01
校外个人体育锻炼
跑步、足球、篮球、轮 滑、踢毽子等
家庭体育
家庭晨跑、乒乓球、 骑自行车等
02
03
其他体育活动
体育夏(冬)令营、户外 体育营地等
小结
课外体育锻炼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 现学校体育目标的重要途径,是学校体育课堂的延伸; 它是学生在课余时间里运用各种体育手段和方法,以增 强体质、促进身心健康、丰富业余文化生活等为目的的 身体活动。
时间


周二、四 体

周一、四 教
周一、三 师
周一、四 XXX

学校体育学课件

学校体育学课件

❖ 根据学生主要器官系统机能的发育特点,在学校体育的教学 和锻炼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 (1)小学和初中阶段,应采用各种练习,全面发展身体, 尤其要重视发展学生的基本运动能力(走、跑、跳、投、攀、 爬、悬垂、支撑,平衡、协调等)和正确的身体姿势(坐、 立、走、跑等),并应抓紧学习各种运动技能,以增强他们 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和培养形成优美的身体姿态。
❖ (2)少年、儿童肌肉的生长主要表现为长度的增加,横切 面积小,肌肉的力量和耐力较差、易疲劳。大肌群发展快而 较早,小肌群相对发展晚。
❖ (3)到性成熟阶段,骨组织内无机盐增多,水分和有机物 减少,骨密质增多,骨骼变得粗硬。肌肉横切面积增加,身 体各部围、宽度指标增加。
❖ 3、呼吸系统的发育特点 ❖ 小学和初中学生胸廓小,肺容积、肺活量小,呼吸肌弱、
❖ (4)中学以后男女学生的机能能力差异日趋明显,体育活 动中应注意区别对待.女生还应特别注意月经期的医务监督 和体育卫生。大学生的男女差异和个别差异更为明显,应特 别注意区别对待和培养个性。加强道德意志品质教育。
❖ (三)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主要特点 ❖ 1、 身体素质的发展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
减慢,直到成熟为止。
所以.从出生到成熟的生长发育曲线,以青春发育突增期开始为 分界,大体上分两个波阶(见表1—1,表1—2)。
第一波段是出生到10岁。第一波段男子生长的比例小于女子。 第二波段是11—20岁。第二波段男子的生长比例大于女子。
❖ 2、身体形态的生长发育具有性别差异
❖ 学生的身体形态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性别不 同而有所差异。10岁前男女学生身体形态发育的差 异性不很明显,但出现高速增长的年龄,以及年增 长值和年增长率不同。一段女子为10--12岁,男子 为12一14岁,即女比男早2岁.而结束也早2岁。所 以女生10岁左右一般都高于男生,面由于男子多数 指标在第二阶段都比女子高,波幅也比女子宽,以 后形成男生体格比女生高大。

《学校体育学》考研课件 第一章 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

《学校体育学》考研课件 第一章  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

第二节 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一、西方体育和体育教育思想的早期传播
二、自然体育学说 的传入及其影响
托马斯·伍德
三、凯洛夫教育理论对我国学校体 育思想的影响
第三节 20世纪后期学校体育发展的新趋势 一、社会转型与教育改革
约翰·奈斯比特
二、终身教育与学校体育的新发展
三、新世纪中国学校体育课程改革
第一章 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
第一节 学校体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一、现代体育思想的形成与体育的教育化 学校体育(physical education) 身体活动(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 欧洲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 运动奠定了现代体育的思想基础。
11—15世纪骑士七艺
• 《教育论:论体育》讨 论了体育课程的性质任 务与内容,认为游戏与 自然运动优于体操。
三、20世纪学校体育思想的发 展
(一)20世纪前期的学校体育 思想
高尔霍费尔(1885—1941), 奥地利体育课程的设计者。 自然主义体育思想 学生自己活动的原则 教材内容乡土化原则 体育课采取合科教授的原则
班级授课制
卢梭
(1712——1778)是法国 著名启蒙思想家、哲学家、 教育家、文学家,是18世 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 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 物
自然的教育
1762年首次出现“体育” 一词physic eduque
• 巴塞多
• 德意志德绍学校
• 德绍五项(跑步、 跳高、攀登、平 衡、负重)
• 最早把体育课作 为学校的正式课 程
• 古茨姆茨 • 德国体操之父 • 体育教育家 • 体育方法体系化
• 19世纪裴斯泰洛 齐创立和谐教育 与要素教育理论。

第一章 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发展PPT课件

第一章  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发展PPT课件
2.新时期学校体育与体育课程改革简单介绍 3. 本课程的学习方法:
(1)以课本为主,充分吸收课外各种阅读教材网上 资料。 (2)注重实践与理论的结合。 (3)注重学生间多种观点的交流(辩说)。 (4)课前预习与课后总结相结合。 4. 几点要求: (1)人数比较多,注意上课的纪律; (2)平时分数占30%,主要看到课的情况和上课的表现、 课余作业情况(主要在网上完成)
之舍也。”这段话不仅阐述了体育在学校教育
中的地位和重要性,也说明了体育与德智育的
关系,同时阐述了体育在整个教育中的地位,
还深刻分析了体育的强筋骨、增知识、调感情、
强意志的功效,他强调说:“体育于吾人实占
第一位置,体强壮而后学问,道德之修勇而收
效远。”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又提出了“健
康第一,学习第二”的指导思想,为今后的学
的身体,全面教育过程才得以完成。
.
7
(7)英国生理学家哈维在1680年第一个把血液 循环的动力归结为心脏肌肉的机械收缩,之后阿。 波雷利在1680年的《论动物的运动》中,详细 讨论了行走、跑、跳、滑冰、举重等时所发生的 机械运动。 (8)斯宾塞在自然科学研究取得巨大进展的基 础上,构建了科学主义的课程理论,他把全部教 育分为五类:其中第一类(直接保全自己的活 动——保全和维护身体健康)和第二类(为了正 当地完成父母职责所需要的知识)在,体育占有 重要的地位。
校体育发展奠定了基础。
.
12
中外思想的影响历程:
1.德国、瑞士体操、日本 ----军国民体育1903— 1919)
2.美国----自然主义体育思想(五四—30年代) 放羊式体育和选手体育思想
3.前苏联-------苏式体育教学理论 4.大跃进-------主观主义的急功近利学校体育思潮 5.“文革期间”-------否定主义学校体育思想 6.美国-------“乒乓球外交”后的竞技运动思想 7.1979年扬州会议------体质教育思想 8.50年代前的欧美-------技术教学思想 9.日本-------快乐体育思想与终生体育思想.10蔡元培先生------

学校体育学最新精品课件-第一讲-学校体育的产生与发展

学校体育学最新精品课件-第一讲-学校体育的产生与发展

国外近代学校体育——基础
法国启蒙运动伟大旗手卢梭, 巨著《爱弥儿》“教育和体 育紧密结合, 要求受教育者身心两健”。
瑞士著名的教育家裴斯泰洛奇, 倡导体育、德育和智育的 和谐发展。
英国资产阶级学者宾塞, 《论教育》“健康教育是一切教 育活动的基础”。
国外近代学校体育——产生
18世纪泛爱主义教育人士开 始将新兴的教育思想和体育思想 付诸实施。第一所泛爱主义学校 (博爱学校)由德国教育家巴泽 多在德绍创办。到19世纪初期, 欧美各国也先后把体操规定为中 小学必修课程, 并颁布了许多关 于学校体育的法案, 标志着学校 体育体制的确立。
国外现代学校体育发展趋势
01 注重发展体育的“育人”功能 02 促进体育与健康教育的结合
03
体育课程管理呈现约束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趋势
04
学校体育将进一步与竞技体育、社区体育相融合
05
体质测试标准日益完善与科学
第二节
我国学校体育的 历史沿革
我国近代学校体育的产生与发展
清朝末年的学校体育: 1.洋务运动引入了西方 近代学校体育; 2.教会学校和基督青年 会萌发了现代学校体育; 3.《奏定学堂章程》颁 布与实施诞生了制度化
学校体育发展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学校体育思想的指导, 因此重点介绍了对我国学校体育每个阶段发展影响较大 的典型思想, 这将有助于进一步把握我国学校体育发展 的脉络与前因后果。
思考题
1.从国内外学校体育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谈谈影响学校体育 发展的因素? 2.请你总结出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特征? 3.你认为当代学校体育应以什么思想为指导,为什么?
01 体质教育思想
体质教育思想主张体育是发展身体的教育, 建设身体的教育, 完 善身体的教育, 增强体质的教育, 它应直接接解决身体发展问题。

学校体育发展史课件

学校体育发展史课件
二、体育的起源
关于体育的起源,世界上的体育史学者有各种不同的 说法。这是由于各人的观点、认识不一样,对于事物的产生 和发展的看法也就育了差异。 体育首先是起源于劳动。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的 转变中的作用》一书中说:”劳动创造了人的本身。”人类 正是通过劳动,不断改善和创造生产工具,并改善了本身的 生理机能,完成了从猿到人这一漫长时期的转变。从这一意 义上来说,劳动创造了人,创造了社会上的一切,当然也包 括体育在内。思格斯在同书中还说:“只有劳动,人的手才 能得到高度的完善,在这基础上,人手才能仿佛凭着魔力似 地产生了拉斐尔的绘画,托尔瓦尔德森要灵巧的双手才能完 成高难度的技巧动作。从这个广义来说,体育起源于劳动。
第一章 原始社会时期的学校体育
二、体育的起源
体育是一种内容极为丰富的社会活动。从它的起源和 发展中,就表现了它的特殊的社会属性:它不从属于政治、 经济、军事、文化等任何一个部分,而又是和政治、经济、 军事、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体育是适应人类生活的需要而 产生发展的,它的发展也必然受到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影响。 在阶级社会中,特别受到政治、经济的影响。我们只有如此 认识体育,才能正确估价体育的社会作用。


三、学习学校体育发展史的目的与意义
学校体育发展史是体育教育专业的一门基础学 科。学习其目的在于使学生在探索与认识学校体育 的发展脉络与演变规律的过程,受到辩证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的教育,增长学校体育历 史知识,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在学校体育工作中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体育文化素养和 从事体育教育工作的信仰,更好地为社会主义体育 教育事业服务。学习学校体育发展史: (一)增长体育历史知识,提高自身文化素质 (二)开阔眼界,献身体育事业 (三)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学习和继承优秀地体育文化遗产,更好地 为社会主义体育事业服务。

学校体育学(第三版)课件第一章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ppt

学校体育学(第三版)课件第一章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ppt

第一章 : 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
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学校体育与社会发展之
间的联系,了解学校体育发展中的人文主义传统 与科学主义传统及其历史地位,了解中国学校体 育思想发展脉络,把握学校体育发展的趋势。
第一章 : 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
第一节:古代社会的体育 一、古代中国的体育
第一章 : 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
小 结一
古代东西方各民族有着不同形式的身体活动与体育活动。 14世纪开始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奠定了现代学校体育 的基础,17至18世纪学校体育的教育化和18世纪至19世纪中 期学校体育的课程化之后,学校体育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时期。 从19世纪后期开始,科学体育课程及科学体育思想逐渐占据 主导地位。20世纪50年代末,人类社会逐渐由工业社会向信 息社会和终生学习型社会转型,对学校体育的发展提出了新 的要求。中国的学校体育是19世纪后期开始逐渐从西方传入 的,1904年确立了体育在我国现代教育体制中的地位。
小 结二
在20世纪,中国学校体育先是效法日本,然后借 鉴美国,尔后学习前苏联,军国民主义、自然主义 和主智主义先后成为中国学校体育思想的主流。改 革开放以来,中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发展出现了多元 化的态势,新世纪开始的新一轮课程改革显示了某 些后工业社会体育课程的特征。
(三)二次世界大战后学校体育的新发展
1、社会转型与教育改革 2、终生教育与学校体育的新发展
第一章 : 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
第三节:中国学校体育的发展 一、西方现代体育与学校体育的传入 二、我国现代学校体育的形成与演变
(一)癸卯学制与军国民主义思潮 (二)自然体育学说的传入及其影响
第一章 : 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

学校体育学(第三版)课件第一章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

学校体育学(第三版)课件第一章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
校体育得以形成并沿着科学轨道发展的重要基础。科学技 术革命和学校体育的课程化推动了体育和学校体育的科学 化进程 。
学校体育科学化最明显的标志是专门培养体育师资的 体育师范学校的出现。
第一章 : 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
三、20世纪学校体育的发展 (一)20世纪前期的学校体育
高尔霍夫尔是20世纪前期奥地利体育课程改革的 主要设计者和推动者。高尔霍夫尔的自然体育思想对欧 洲各国的体育课程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小 结二
在20世纪,中国学校体育先是效法日本,然后借 鉴美国,尔后学习前苏联,军国民主义、自然主义 和主智主义先后成为中国学校体育思想的主流。改 革开放以来,中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发展出现了多元 化的态势,新世纪开始的新一轮课程改革显示了某 些后工业社会体育课程的特征。
在第八次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过程中,“健 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逐步深入人心,体现素质教育思想的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整体课程目 标逐渐受到重视,教学内容注重与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生活 经验相联系,教学方式由单一化向多样化转变,具有激励 和发展功能的体育学习评价方法得到运用。
•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设计思路是:根据学生全面发展的需 求确定课程目标体系和课程内容;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 特征划分学习水平;根据可评价的原则设置可操作性和 可观测的学习目标;根据三级课程管理的要求保证课程 内容的可选择性;根据课程学习目标和发展性要求建立 多元的学习评价体系。
第一章 : 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
小 结一
古代东西方各民族有着不同形式的身体活动与体育活动。 14世纪开始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奠定了现代学校体育 的基础,17至18世纪学校体育的教育化和18世纪至19世纪中 期学校体育的课程化之后,学校体育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时期。 从19世纪后期开始,科学体育课程及科学体育思想逐渐占据 主导地位。20世纪50年代末,人类社会逐渐由工业社会向信 息社会和终生学习型社会转型,对学校体育的发展提出了新 的要求。中国的学校体育是19世纪后期开始逐渐从西方传入 的,1904年确立了体育在我国现代教育体制中的地位。

学校体育学知识点整理课件.doc

学校体育学知识点整理课件.doc

学校体育学知识点整理第一章学校体育学历史演变一、学校体育学的历史1.西方体育发展1632年夸美初斯《大教学论》1693年洛克《教育漫画》绅士教育思想1760年卢梭《爱弥尔》自然教育思想,首先使用了“体育”一词2.古希腊:苏格拉底—对活法、产婆术柏拉图—《身心调和论》、《理想园》亚里士多德—《形式逻辑》,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并论证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二、我国学校体育发展夏—(学校名称):校、序、庠目的:为政尚武内容:礼仪教化商—大学、序西周—国学、乡学六艺教育:礼、乐、射、御、书、数(乐射御为体育)1903年从洋务运动开始近代学校体育形成(因为开设了体操课) 1917年毛泽东《体育之研究》1923年将“体操科”一词改为体育课1951年强调增加人民体育1952年《各级各类学校教育计划》1954 年【劳卫制】公布了《准备劳动与保卫祖国制度》国民体育标准1956 年颁布了“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1956 年—出版了第一部中小学体育教材1957年第一个教育方针,毛泽东《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中1979年粉碎了“四人帮”在江苏扬州召开学校体育教育会议,里程碑《学校体育工作暂行规定》? 1990 年,改为《学校体育工作条例》2001 年进行了第八次课程改革年级——(改为)水平小学每两个年级为一水平,初中为水平四,高中为水平五2003年颁布了《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第二章学校体育学与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发展主要体现在:身体形态、身体机能、体能1.学校体育对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作用(1)促进身体形态正常发育,养成正确身体姿势;(2)提高身体机能能力,促进健康水平提高;(3)提高身体运动能力,全面发展体能;(4)增强人体适应能力和身体抵抗力。

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基本要求(1)根据学生生长发育规律,合理安排各项体育活动;(2)根据学生身体机能的发育特点,合理安排运动负荷;(3)根据学生体能发展的敏感期,合理安排身体练习。

学校体育学第一章 学校体育的历史-文档资料69页

学校体育学第一章 学校体育的历史-文档资料69页
毛泽东同志1917年在《新青年》上发表《体育之研究》。 恽代英的《学校体育之研究》也极具代表性。
33
19.10.2019
1922年《壬戌学制》是受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 参照美国“六三三制”。 1923年《新学制课程标准》的公布,正式将学校“体 操科”改为“体育课”。并纳入了生理卫生和保健知 识。这是我国学校体育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34
19.10.2019
体育教学规律和方法的探索
体育教师的重视教学研究。如“三段教学 法”、“单元教学法”、“分类教学法”等。
35
19.10.2019
课外活动、体育师资培养
学校课外活动及校内外运动竞赛比过去更 加活跃。重视了对师资的培养。当时最为典 型的是“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体育科”和“北 京高等师范学校体育科”。
德国博爱派教育实践家巴泽多(1723-1790) 在德绍创建了第一所博爱学校。体育列为
正式课程,创立了“德绍五项”(跑步、跳高、 攀登、平衡、负重),采用按年龄选用教材和 分组教学的方法。
15
19.10.2019
博爱派教育家古茨穆茨(1759-1839)
被誉为“德国近代体育之父”。从理论与 实践对体育理论进行系统的整理,创造了自己 的体操体系——八项运动。适应了当时社会发 展,彻底改变了贵族的性质。相继其他国家也 颁布了许多关于学校体育的法案,标志着学校 体育体制的确立。
27
19.10.2019
1、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
推出了一次所谓“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在教育 方面,他们主张学西方,兴办西学,开始创办西方式的 新式学堂,包括军事学堂,把体操规定为学堂的学习课 程,内容主要是瑞典式、德国式、日本式的普通体操, 兵式体操和游戏等。从而使中国学校教育首次出现了体 育课程和体育活动。虽然当时洋务派办的西方式学堂极 少,但对西方近代体育在我国的传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 作用。

1-2讲 第1章 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

1-2讲 第1章 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

基督教教会成了当时封建会的精神支柱,它建立 一套严格的等级制度,把上帝当做绝对的权威,一 切都要遵循基督教的《圣经》,否则就要对其进行 制裁,甚至处以死刑。 在教会的管制下,中世纪的文学艺术死气沉沉,科 学技术也没什么进展。

基督教思想家奥古斯丁宣扬:
“肉体的不幸是心灵的幸福,肉体的幸福是心灵的不 幸”。 “强壮而活泼的身体,只有软弱的精神;在脆弱的 肉体中才能有坚强的意志”。
1、动因:人类对神的抨击,对人的赞美, 以及人对自身现实价值的认可。 历史背景回顾: (1)古希腊体育文明的兴盛
西方文明起源于古希腊。希腊位于巴尔干半岛 的最南端,位于欧、亚、非三大洲交接处。三面 临海。有良好的航海条件。
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决定了希腊:
(1)基本生存资料难以自给自足 (2)海路通达,成为地中海文化交流中心 (3)内部交通不便,致以城邦林立 (4)距离其它文明近,便于文化交流 (5)温和的气候,利于户外活动
(2)宗教改革运动 16世纪在欧洲新兴资产阶级以宗教改革为旗号发 动的一次大规模反封建的社会政治运动。主要反 对教皇通过教会对全国进行控制以及天主教会内 的骄奢腐化。
(1)维多利亚(意):教育的最终目的应是培养 精神、身体、道德充分发展的人;体育应被看成 高尚的、与科学知识教育并重的教育内容。
——《上帝之城》
(1)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是指13世纪末在意大利各城市兴起, 以后扩展到西欧各国,于16世纪在欧洲盛行的一 场思想文化运动。 13世纪末期,在意大利商业发达的城市,新 兴的资产阶级中的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借助研究 古希腊、古罗马艺术文化,通过文艺创作,宣传 人文精神。
原因:
①中世纪的欧洲,贸易中心集中在地中海沿岸,意大利最 早产生资本主义的萌芽,资产阶级希望冲破教会神学的 束缚。

学校体育学-精品课程课件 免费在线阅读

学校体育学-精品课程课件 免费在线阅读

第四章 体育课程的性质 与功能
第一节 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 一、课程的含义
(一)课程即一种行动计划 (二)课程是“儿童在教师指导下所获取 的所有经验” (三)课程即研究领域 (四)课程即学科内容
二、教学的概念
三、课程与教学的异同
第二节 体育课程的性质与特点 一、体育课程的学科性质
(一)宏观体育课程的学科性质 (二)普通学校体育实践课程的学科性质
第八章 体育课程学习评 价
第一节 体育课程学习评价的理念与目的 一、体育课程学习评价的理念
(一)强调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和可选择性 (二)在评价方法的选择上要关注学生的 个体差异 (三)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性 (四)关注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二、体育学习评价的目的 (一)了解学生的体育学习情况与表现,
以及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 (二)判断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存在的不足 (三)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能力、水平、
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学习体育 知识、运动技术,形成运动技能,培养品 德和发展个性的过程,也是学生获得体育 运动经验,提高运动素养,规范和改善体 育运动行为的过程。
三、体育学习的特征
(一)在体育学习中,学生以学习和掌握间接经 验为主
(二)学生的体育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
(三)体育学习主要是在从事身体练习的过程中 进行
二、学校体育目标的结构
学校体育目标是指在一定活动 空间和时期范围内学校体育实践 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
三、学校体育目标的功能
(一)为学校体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提 供依据
(二)为学校体育活动的组织提供依据 (三)为学校体育评价提供依据
第三节 学校体育目标的制定
一、制定体育目标应考虑的几个因素 (一)学生的需要 (二)社会的需要 (三)体育学科的功能与发展

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课件

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课件

魂。因此,教会学校是完全没有体育的。此后一直到中世
纪,体育几乎完全退出了学校教育的舞台,其身影只能在
“特殊形式的家庭教育——骑士教育”中闪现。
2.体育的复兴
14世纪开始,欧洲开始了文艺复兴运动,它主要抨击
神的权威,讴歌人的能力和作用。在教育领域,人文主义
教育观盛行。人文主义教育要求体魄健美,反对蔑视体格
• 1、 主要事件 • 2 、主要人物 • 3 、主要学校体育思想 • 4、中国学校体育制度确立
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
38
主要事件
(1) 洋务运动
(2) 维新运动
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
39
主要人物
• (1) 严复:《原强》
主要思想:首次提出了体、智、德三育,并称体 育、智育、德育是国家民族富强的基础;强调了 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33
动因
信息社会的到来 教育改革
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
34
重大事件
196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会议
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
35
特点
终身体育思想和休闲体育思想对学校体育 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学校体育中出现 了为终身体育和健康的休闲体育活动服务 的新趋势
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
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
8
第二节 现代学校体育思想的形成 与发展趋势
• 一、现代学校体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 二、现代学校体育思想的未来发展趋势
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
9
一 、
科学化体系



校 体
科学化



的 形
课程化

学校体育学——第一章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概况

学校体育学——第一章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概况

第六,教师要认真编制有关教学文件、参考资料 和作业指导手册。建立完善的听课、教研、辅导和 座谈会等制度。
第七,要注意教师自身的知识更新,提高思想、 业务水平,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关心爱护学生, 教学相长。
第八,要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在体育教学 过程中,教师是教育者,是起主导作用的,而学生 是受教育者、教学的对象,也是学习的主体,要确 立教学过程是一种动态的、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 双向关系,正确处理主导与主体的关系。
学校体育学的课程目标是:阐明学校体育的 原理与方法,研究与揭示学校体育的基本规 律,使学生掌握开展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理 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基本具备运 用这些理论、知识和技能从事学校体育工作 的能力。
学校体育学课程的具体任务:
使学生从理论上正确认识学校体育在教育、体育 中的地位和作用。
“五四”时期,教育思想空前活跃。 最杰出、最具代表性的论述体育的理论文献,即为
毛泽东同志1917年在《新青年》上发表的《体育之 研究》一文。 这篇文章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对我国体育以及 学校体育的现状作了深刻的分析和尖锐的批评;并 对体育的意义、锻炼的原则等诸多问题作了精辟的 论述,强调了学校教育必须德、智、体三育并重, 这对促进我国学校体育改革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除此之外,恽代英的《学校体育之研究》也极具代 表性。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苏区和解放区内
各级各类学校都开设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 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并经常举行各种类型的 运动竞赛和运动会。在物质条件十分困难的 情况下,因陋就简,土法自制,缓解了场地 器材的不足,根据地的体育活动呈现出一派 热气腾腾的新气象。
1941年创建的延安大学体育系,为解放区培 养了一批体育干部。
1996年9月年会上进行审议1997年2月正式 颁布试行。于同年由国家教委组织编写了 “学校体育学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本书是 根据新的“指导纲要”要求,组织编写的我 国高师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的第二代教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学校体育思想的发展与学校体育的课程化和科学 化
(一)学校体育思想的发展与学校体育的课程化 启蒙运动以科学理性、科学规范和方法为指导,使近
代科学的精神与文化功能得到广泛而充分地展现 。在这 样的背景下,现代教育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学校体育逐渐 完成了从“活动”向“课程”的转变。
夸美纽斯是推动学校体育发展成为课程的先驱者,他 确立了学年和班级教学制度,并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
第一章 : 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
第二节:现代学校体育的形成
一 、现代体育的形成与身体活动的教育化 “体育”一词在汉语里既被用于专指学校体育 (physical education) ,也被用来指更大范围内的与 人 体 发 展 有 关 的 身 体 活 动 (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这里所说的“现代体育”兼指二者,因为现代 体育最初主要是在学校教育内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
二、古希腊的体育教育
(一)斯巴达的体育
斯巴达是古希腊最大的城邦。公元前 8世纪,斯巴达人 以武力征服了当地的希洛人,建立起了奴隶主寡头政治的 城邦国家。3万(9000户)斯巴达人统治着大约 30万希洛 人,为对内镇压奴隶,对外掠夺扩大地盘,尚武成为斯巴 达的灵魂。斯巴达全民皆兵,一切活动以军事为出发点。
西周时期学校教育是“文武合一”,春秋战国则出现 “文武分途”。秦汉以后,在“文武分途”的基础上,学 校教育开始向着“重文轻武”方向发展。随着统治阶级教 育思想的变化,秦汉以后学校教育的内容大都是“经学” 或“辞赋”,与先秦相比,体育的内容大为减少,学校体 育从此逐渐衰退,不过学校教育在重文轻武的同时,也保 留着一定的体育因素,这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后期学校教育 的基本模式。
(二)雅典的体育教育
雅典地处阿提卡半岛,公元前 8世纪形成奴隶制城邦, 自公元前 594年梭伦改革后,政治、经济、文化得到高度 发展,在公元前 338年被马其顿征服以前,雅典是全希腊 教育和体育最发达、最先进的城邦。
雅典和斯巴达教育的共同之处,都是为了培养良好的 公民,对国家无限忠诚,为了国家的利益不惜牺牲个人利 益。但公民的含义有差异,斯巴达的公民就是勇敢善战的 勇士,而雅典的合格公民是身强力壮,并具有多种才能、 能言善辩、善于交往的政治家和商人。所以雅典教育既发 展人的体力,又发展人的心灵,把体育和德育、智育、美 育结合起来,培养身心发展和谐发展的人,形成了比较完 整的教育体系。
我国古代学校从奴隶社会就开始出现,夏商的学校已 有了体育内容,如习射就是当时重要的教育内容。西周时, 学校教育以礼教和军事为主,教育内容除德、行之外,主 要就是“礼、乐、射 、御、书、数”这六艺教育,其中 乐、射、御都是体育。乐,指乐舞,其基本形式是模仿战 阵操演的队列练习,实际上是一种兵式操练。射、御即射 箭、驾车,都是与征战有关的军事技能,是学校的必学内 容。
古茨姆茨促使体育方法体系化。他按4个分类原则对 所选择的教材进行分类:按运动项目的分类,按运动性质 分类,按运动解剖学分类和运动类型分类。
裴斯泰洛齐是19世纪最伟大的教育家,也是体育课程 臻于成熟的代表人物。他主张按照关节活动的难易程度安 排体育活动的教学顺序 。
(二)体育和学校体育的科学化 对于人体及人体运动本质的科学认识,则是体育和学
美国教育家杜威和美国“新体育”学派对世界学校 体育产生巨大影响。
(二)20 世纪中期的学校体育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大多主张兼重身心的教育。 如孔子(公元前 551-前479)说“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 武事者必有文备”,提倡文武并重,他本人就擅长射、御。 战国末期最有影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荀子(约前 是由天决定的,是由人的“养”和“动”决定的。 墨子录选学生的重要条件是身强力壮、思维敏捷,教学中 很注重射御教育,因此其弟子以武勇著称 。
校体育得以形成并沿着科学轨道发展的重要基础。科学技 术革命和学校体育的课程化推动了体育和学校体育的科学 化进程 。
学校体育科学化最明显的标志是专门培养体育师资的 体育师范学校的出现。
第一章 : 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
三、20世纪学校体育的发展 (一)20世纪前期的学校体育
高尔霍夫尔是2 0世纪前期奥地利体育课程改革的 主要设计者和推动者。高尔霍夫尔的自然体育思想对欧 洲各国的体育课程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卢梭主张在非自然中效法自然的法则、采用自然的方 法对儿童进行包括体育在内的全面教育。
巴塞多把洛克和卢梭的体育思想变为教育现实。在德 意志( 1774年)的德绍,巴塞多创建了德绍学校。形成 了以德绍五项(跑步、跳高、攀登、平衡、负重)闻名于 世的学校体育课程的雏形。这所学校实施的体育教育被认 为是近代学校体育的开端。
第一章 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
第一章 : 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
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学校体育与社会发展之
间的联系,了解学校体育发展中的人文主义传统 与科学主义传统及其历史地位,了解中国学校体 育思想发展脉络,把握学校体育发展的趋势。
第一章 : 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
第一节:古代社会的体育 一、古代中国的体育
明末清初的颜元( 1635~1704)认为汉以来的教育早 已走入“文墨世界”,宋代儒生只知道清淡静坐,因此他 要求学生“文武相济”,全面发展,常带领学生习射、技 击、练力。疾呼“今日正可言动”,“养身莫善于习动”、 “一身动则一身强,一家动则一家强,一国动则一国强, 天下动则天下强 。
尽管到了明清之际有颜元这样的“文武相济”的提倡 者,但毕竟是少数,实际上从西汉直至清朝末年,在长达 两千余年的封建社会时期,教育思想一直是重文轻武的, 教育内容偏重德育、智育,学校教育的内容主要是以儒家 的“四书五经”为主。直到清朝末年,我国学习日本和欧 美各国,开办新式教育,在这些学校中才有了体操内容。 所以纵观整个中国古代教育,学校体育没有在教育中获得 相应的重要地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