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道德冲突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道德冲突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一、道德冲突产生的原因
(一)改革开放政策影响的二重性
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一方面使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道德等得到了深入的发展,也给人们的观念中注入了新的思想元素,使根深蒂固传统文化遭受破坏,人们传统的道德观念受到冲击,道德出现滞后现象。另一方面,它打破了传统的地域限制,使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利益格局得到了调整,这些都要求道德随之相应变化。随着改革开放过程的进一步深化和持续进行,调整的范围会不断扩大,程度也会不断加深,道德冲突现象会越来越多,其时效性也会越来越长,影响的深度和广度也会不断提升和扩大。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滞后
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完善,导致它与道德要求之间存在许多矛盾和冲突。虽然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在地蕴含着对行为主体的道德要求,但是由于我国的市场处于初级阶段,等价交换、平等互利、公平竞争、诚实守信等意识没有为人们所普遍接受和实行,假冒伪劣产品层出不穷,坑蒙拐骗、欺诈行为屡见不鲜,多次遭到舆论的曝光,但仍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此类问题。还有从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结果来看,它导致收入差距和贫富差距拉大,与我国努力达成的共同富裕的目标形成鲜明对比和激烈的冲突。
(三)多元文化的冲击
多元文化主要表现为具有悠久历史积淀的传统文化与现代工业文明成果的现代文化二元并存,占主导地位的社会主义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等多种成份并存,高雅文化、严肃文化与通俗文化、流行文化并存。个体在面对多元文化并存和相互间激烈冲突的复杂文化环境时,合理而准确地选择和认同某一社会价值观念系统难度就显著加大。在现代化社会转型时期中,以家庭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度和社会结构解体了,人们失去了以往一以贯之的社会规范,道德领域出现断裂及虚无现象,人面临深刻的精神危机、价值冲突。
二、道德冲突的有效解决途径
(一)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首先,需要把集体主义精神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各方面,反对个人主义、功利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极端行为,提倡整体利益高于局部利益,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当二者发生冲突或者出现矛盾时,个人利益必须服从集体利益。其次,政府要大力宣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加强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公民道德建设。还要全面贯彻我国的大政方针政策,认真执行相关措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强社会主义信用体系建设,推进公民诚实守信的道德教育,努力缩小贫富差距,争取早日实现共同富裕,达到
和谐社会的目标。
(二)建立有效的道德运行机制
邓小平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一文中指出: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由此可见,制度和机制对行为主体具有有效、客观的约束力,可以在特定环境中发挥道德的导向作用。而想要使运行机制有效进行,首先需要加强道德教育与道德宣传的力度,使道德规范的基本内容和相关要求深入人心,让人们耳熟能详,成为人们饭后茶余的日常话题。其次需要建立一种惩恶扬善的社会机制,这样可以充分体现公民道德权力与义务的统一。一方面,要建立一个奉献与回报可以持续不断良性循环的机制,使尽道德义务的人可以得到公正的评价和回报;另一方面,积极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惩处不道德的行为,使不尽道德义务的人受到谴责和惩罚。
(三)培养和提高个体的道德选择能力
认清道德选择所要达到的目的,培养道德意志力与决断能力,陶冶道德情感、提升道德认知能力。面对道德冲突,要镇定自如,保持清醒的头脑,理出头绪,将冲突的各方利益者进行分类,找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而后根据确立的所要达到的目的,做出符合基本道德要求和规范的,具有较高道德价值的选择。通过道德实践,使人们选择并确立道德价值目标,发现道德选择的实际意义,认
识并克服困难,坚定信心,提高道德选择能力,从而走出道德困境,实现道德选择。培养人们的历史责任感、使命感、荣誉感、羞耻心等道德情操,让人们在面临道德冲突时,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行为,抛弃错误的选择行为。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参考文献:
[1]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z].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39-40.
[2]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33.
[3]葛晨虹.建立道德奉献与道德回报机制[j].道德与文明,2001(3):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