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城市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分析
第二季节部分城市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分析
教学艺术没有统一的模式 , 它是教师教 学个性特点 、 行为方式等的集中反映, 当它 发展到成熟阶段, 必然形成 自己的风格。教 学艺术风格出于 自然 , 但要有刻意的追求和
创造 。 为了使技工学校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有
维普资讯
就 广
学的有效途径 。所谓组织 教学的艺术 , 就
是 教 师 在 教 学 过 程 中要 善 于 调 动 学 生学 习 的积 极 性 , 发 学 生 学 习 的 自觉 性 , 激 培
业 场
养学生 的学习兴趣 ,及时抓住教育时 机 ,
第
期
属不易 ,而要写 出点艺术来就更得下点功
夫 。每 上 一 节 课 , 黑板 上该 写 些 什么 , 写在
什 么位置 , 怎么个 写法 , 一节课下来 , 哪些
该 擦 去 , 板 上 最 后 还该 留下 些 什么 , 黑 高超
的教师无不劳神推敲。大凡成功 的课无不
配 以巧 妙 的板 书 , 到 锦上 添 花 的效 果 。 起 5 .恰 如 其 份 地 把 握 好 教 学 评 价 的艺 术 是 提 高 课 堂 教 学 质 量 的 重 要 方 法 。教 学 评 价 的 艺 术 主 要 体 现 在 三 个 方 面 :一
超 过 七 成 的 用 人 需 求 是 来 需求 的 I 4 而东 、 / , 西部基本持平 , 约
期
3 .在所有求 职人员 中 ,与上季 在 6 % 左 右 。 9
度 和 去 年 同 期 相 比 , 失 业 人 员 所 占
一 一
比重 呈 现 上 升 态 势 ,其 中上 升 幅 度 自批 发 零 售 贸 易 餐 饮 业 、制 造 业 和 占各 自总需求 的 I 5 外商投 资企业 /。 较 大 的 是 新 成 长 失 业 青 年 和 就 业 转 社 会服务 业三 大行业 ,与上 季度 和 和港 、 澳、台投资企业 的用人 需求 比
我国劳动力市场发展分析
我国劳动力市场发展分析引言概述: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发展是一个重要的经济现象,对于国家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来阐述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发展情况,包括劳动力供给、劳动力需求、劳动力结构、劳动力市场的灵便性以及劳动力市场的问题与挑战。
正文内容:1. 劳动力供给1.1 人口规模:我国人口众多,劳动力供给庞大。
1.2 劳动力素质: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劳动力素质不断提升。
1.3 劳动力流动性: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流动,使得劳动力供给更加灵便。
2. 劳动力需求2.1 城市化进程:城市化的推进,需要大量劳动力参预城市建设和服务业发展。
2.2 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对劳动力需求提出了新的要求。
2.3 技术进步:科技的发展改变了劳动力需求的结构,对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增加。
3. 劳动力结构3.1 行业分布:不同行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存在差异,劳动力结构呈现多样化。
3.2 地区差异: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的差异,导致劳动力结构的差异化。
3.3 性别和年龄结构:不同性别和年龄段的劳动力结构存在差异,需要因地制宜地进行政策调整。
4. 劳动力市场的灵便性4.1 劳动力市场的自由度:劳动力市场的自由度提高,有利于就业机会的增加。
4.2 劳动力市场的流动性:劳动力市场的流动性增强,有利于劳动力的优化配置。
4.3 劳动力市场的适应性:劳动力市场的适应性提高,有利于应对经济变动和需求变化。
5. 劳动力市场的问题与挑战5.1 就业压力:劳动力市场供需不平衡导致就业压力增大。
5.2 职业培训不足:劳动力市场对技能要求提高,但职业培训不足,导致劳动力素质不匹配。
5.3 劳动力流动障碍: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限制,制约了劳动力的流动。
总结:综上所述,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发展在人口规模、劳动力供给、劳动力需求、劳动力结构、劳动力市场的灵便性等方面取得了显著发展。
然而,劳动力市场仍面临就业压力、职业培训不足以及劳动力流动障碍等问题与挑战。
2023年劳动力行业市场分析现状
2023年劳动力行业市场分析现状劳动力行业是指以人力为主要生产要素的行业,包括建筑、制造业、物流、零售等领域。
下面是对劳动力行业市场现状的分析。
一、市场规模和发展趋势劳动力行业是一个庞大的市场,其规模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球劳动力市场规模约为30亿人,占全球就业人口的45%。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人口红利的释放,劳动力市场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在我国,劳动力市场也逐渐成为一个庞大而充满竞争的市场。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劳动力市场规模达到9亿人,其中大部分为农民工。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劳动力市场将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
二、劳动力供需状况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状况直接影响着行业的发展和就业形势。
目前,劳动力市场存在着供应过剩和需求不足的问题。
首先,劳动力供应方面,随着我国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的加快,城市化进程推动了劳动力供应的增加。
但是供应过剩和结构性矛盾也十分突出,一方面,一些劳动密集型行业缺乏熟练工人;另一方面,高技能、高素质人才的供应仍然不足。
其次,劳动力需求方面,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技术进步,劳动力需求在不断变化。
一些传统的劳动力密集型行业逐渐丧失竞争力,而一些新兴产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迫切。
此外,随着中国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养老和医疗服务等领域的劳动力需求也在增加。
三、劳动力市场结构和就业形态劳动力市场的结构和就业形态也在发生变化。
目前,劳动力市场主要包括正规就业和非正规就业两大类。
正规就业是指在正规企事业单位从事稳定工作,并享受相应的工资、福利和保障的就业形式。
在中国,正规就业人数逐渐增加,但就业质量和稳定性仍然存在问题。
非正规就业是指没有正式就业合同或没有足够社会保障的就业形式,包括临时工、自由职业者、兼职工,以及在小微企业或个体户从事的工作等。
非正规就业人数较多,但工资待遇和保障不稳定,工作条件艰苦。
四、劳动力市场竞争和培训需求由于劳动力市场供求矛盾较为突出,就业竞争愈发激烈。
新疆劳动力市场供需分析
新疆劳动力市场供需分析
根据近年来的政策推动和经济发展,新疆劳动力市场的供需情况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劳动力供给增加
在城市化推进和教育普及的双重推动下,随着新疆本地人才培养水平的提高和外部人才的吸引,劳动力市场供给不断增加。
同时,新疆各地大力推动就业扶贫,提高农民收入,也为劳动力市场供给增加提供了支持。
二、人才缺口突出
在新疆经济转型升级背景下,高技能、高端人才缺口突出。
由于新疆自然环境、文化背景等独特性,一些技术人才、管理人才、营销人才等紧缺。
因此,新疆劳动力市场存在着人才的整体质量与结构无法满足经济需要的矛盾。
三、劳动力就业结构调整
新疆经济转型升级需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这对劳动力的就业结构也提出了明确要求,即大力发展新产业,促进旧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劳动力转移就业能力。
总体来看,新疆劳动力市场的供需情况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需要不断推进人才培养、产业结构调整和就业市场发展等方面的工作,使之适应经济发展和人才市场需求变化的趋势。
我国劳动力市场发展分析
我国劳动力市场发展分析1. 市场概况我国劳动力市场是指供求双方进行劳动力交易的场所,包括就业和失业的人口。
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我国劳动力市场规模庞大,拥有超过8亿的劳动力资源。
随着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劳动力市场规模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
2. 劳动力供给我国劳动力供给主要来源于农村转移劳动力和城镇就业人口。
农村转移劳动力是指农民工群体,他们通过外出打工来提供劳动力。
城镇就业人口则包括城镇居民和农民工在城市的就业人口。
近年来,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加速,农民工成为劳动力市场的重要组成部份。
3. 劳动力需求我国劳动力需求主要来自各个行业和企业的用工需求。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技术进步,不同行业对劳动力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目前,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对劳动力的需求较为旺盛,而传统创造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则相对较低。
4. 就业形势就业形势是衡量劳动力市场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
近年来,我国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就业人数逐年增加。
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促进就业,如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推动创业就业等。
同时,劳动力市场也面临一些挑战,如就业结构不合理、就业岗位不稳定等问题。
5. 教育培训教育培训是提高劳动力素质和适应市场需求的重要手段。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培训工作,加大对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的投入。
通过提供多样化的教育培训机会,劳动力可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6. 失业问题失业是劳动力市场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虽然我国劳动力市场总体稳定,但仍存在一部份人口面临失业风险。
政府通过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和社会保障制度,努力减少失业人口数量。
同时,加强职业培训和创业扶持,匡助失业人员重新就业。
7. 劳动力市场发展趋势未来我国劳动力市场发展将呈现以下趋势:- 劳动力市场规模将继续扩大,劳动力供给将更加充足。
- 随着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对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将增加。
- 服务业将成为就业的主要增长点,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北京劳动力市场分析
北京劳动力市场分析简介北京是中国的政治、文化和商业中心,拥有庞大的劳动力资源。
本文将对北京市劳动力市场进行分析,探讨就业人口情况、劳动力结构、职业分布、就业率等相关问题。
就业人口情况根据北京市统计局数据显示,北京市的就业人口数量逐年增加,目前已达到X 亿人。
就业人口中男女比例大致相当,年龄层次主要集中在25-45岁之间。
劳动力结构北京市的劳动力结构主要分为本地居民和外来务工人员。
据统计,本地居民劳动力占比约为70%,外来务工人员占约30%。
本地居民劳动力中,具有高学历和高技能的人群占比逐渐增加,外来务工人员则主要从事建筑、餐饮、服务行业等基础劳动力工作。
职业分布在北京市的劳动力市场中,行政管理、金融、科技、教育、医疗等行业拥有较大的人才需求。
其中,金融和科技行业的就业机会较为稳定,并且薪资水平较高。
与此同时,建筑、清洁、餐饮等基础劳动力行业也有一定的人才需求,但薪资普遍较低。
就业率北京市的就业率保持稳定增长,在整体低迷时期仍然保持在较高水平。
本地居民的就业率普遍高于外来务工人员,尤其是在高技能高学历行业中,本地居民的就业率更具优势。
总结综上所述,北京市劳动力市场在就业人口数量、劳动力结构、职业分布和就业率等方面均表现出较好的状态。
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产业结构调整,北京市劳动力市场还存在一些挑战,如人才流动性增加、低技能劳动力就业难等问题。
未来,北京市需要进一步优化劳动力市场环境,提高就业机会,促进劳动力结构升级,从而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北京市统计局数据报告•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数据分析以上是对北京劳动力市场的初步分析,希望能够为读者对北京市劳动力市场有更深入的了解提供参考。
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现状及其趋势分析
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现状及其趋势分析中国的劳动力市场是一个广阔而复杂的领域,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劳动力市场的变化也日益显著。
本文就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现状及其趋势进行分析,了解该市场的演变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现状分析1.1 劳动力市场总体概况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包括城市和农村两个主要部分。
其中,城市劳动力市场较为发达,包括白领、蓝领、服务业等不同类型职业;农村劳动力市场则主要涉及农业和建筑劳动力等领域。
根据2018年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中国的劳动力规模为9.69亿人,其中城镇劳动力为4.07亿人,农村劳动力则为5.62亿人,占总人口规模中的78.5%。
相对于其他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劳动力市场规模仍然处于较高水平。
1.2 劳动力市场就业情况中国的就业情况近年来一直表现较为稳定。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8年数据,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4.9%,与去年持平;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11万人,实现了计划目标。
农村劳动力市场的就业情况同样较为稳定,主要涉及农业就业和建筑业就业。
从就业行业来看,中国的三大行业就业人数分别为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以及餐饮业。
这三大行业的就业人数占全国总就业人数的比重超过三成,表明中国的第二产业仍然是就业的重要支撑领域。
1.3 劳动力市场的结构问题尽管中国的劳动力市场总体规模巨大,但该市场的结构问题依然十分显著。
首先,城乡劳动力市场之间的收入差距仍然巨大。
在城镇劳动力市场中,大量的工薪阶层和高收入人群使得中等收入人群的数量相对较少,其就业稳定性也比较弱;而农村劳动力市场的就业岗位则较少,农民的收入普遍偏低,失业和贫困风险较大。
其次,中国的劳动力市场中存在着劳动力过剩问题。
尽管城市劳动力市场的岗位数量不断增多,但随着经济增长的放缓,许多劳动力市场岗位变得供大于求,增加了个体失业的风险。
1.4 人工智能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人工智能是当前科技领域中最火热的话题之一,也是对中国劳动力市场影响最为深远的趋势。
城市发展对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分析
城市发展对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发展成为现代社会的焦点之一。
城市作为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对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本文将以城市发展对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分析为主题,探讨城市发展对劳动力市场的各个方面的影响。
一、劳动力市场的基础需求城市作为人口密集和经济活动频繁的地区,对劳动力需求高于其他地区。
首先,城市对基础劳动力的需求非常大。
这些基础劳动力包括建筑工人、清洁工人、快递员等。
城市中的建筑工地、办公楼、住宅区的建设和维护,都需要大量的基础劳动力。
其次,城市还需要大量的服务劳动力,如餐饮服务员、销售人员、保安等。
这些服务劳动力保障了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和消费需求。
二、劳动力市场的研发需求随着城市不断发展,市场对高科技及创新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城市的科技企业、研发机构需要大量的研发人员来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
这其中包括工程师、科学家、数据分析师等。
他们的职责是推动技术进步,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为城市的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此外,城市也对设计师、艺术家等创意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这些人才为城市注入了文化和艺术的活力。
三、劳动力市场的专业需求城市的发展还对各种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产生了重要影响。
例如,在城市的金融业、法律行业和医疗保健领域,需要大量的金融从业人员、律师、医生、护士等专业人士。
城市作为商业和金融中心,金融机构的发展对金融从业人员的需求非常高。
法律行业和医疗保健领域的专业人才也是城市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四、劳动力市场的多元化需求城市的发展带来了社会结构的多元化,对不同阶层和群体的劳动力需求也不同。
城市需要高端人才、中产阶级、低收入劳动者等不同类型的劳动力。
高端人才对城市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他们带来了高端产业和高薪就业机会。
中产阶级是城市消费的中坚力量,他们对各类服务和商品的需求促进了城市经济的繁荣。
而低收入劳动者则在城市的服务行业中承担了压力巨大的工作,为城市提供了廉价劳动力。
中山的劳动力市场情况如何?
中山的劳动力市场情况如何?一、人口结构与就业状况中山市是广东省的一个重要城市,也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制造业中心之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山的劳动力市场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1. 人口结构:中山市人口数量庞大,其中大部分为劳动力人口。
据统计数据显示,中山市现有就业人口超过300万人。
2. 就业状况:中山市拥有众多的制造业企业,就业机会丰富。
主要的就业行业包括电子制造、家电制造、服装制造、鞋业制造等。
此外,服务业也是中山市的就业重点领域,包括物流、零售、餐饮等。
二、劳动力市场供需状况中山的劳动力市场供需状况紧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劳动力供给:中山市拥有丰富的本地劳动力资源,还吸引了大量外地劳动力流入。
这些劳动力主要来自农村地区,具备一定的技能和经验。
2. 企业需求:中山市的制造业发达,对劳动力的需求非常旺盛。
许多企业需要大量技术熟练、动手能力强的劳动力,以满足生产需求。
同时,随着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对服务型人才的需求也在增加。
3. 行业结构调整: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中山市的劳动力市场也在发生变化。
一些传统产业的就业需求减少,而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服务业的发展对劳动力的要求更高。
三、人才培养与引进为满足中山市劳动力市场需求,中山市政府加大了人才培养和引进的力度。
具体措施如下:1. 高等教育培养人才:中山市拥有多所高等学府,如中山大学、广东科技学院等,为中山市培养了大量高级专业人才。
2. 职业教育培训:中山市提供丰富的职业教育培训资源,为劳动力提供技能培训,提高其就业能力和竞争力。
3. 引进高端人才:中山市鼓励引进海内外高端人才,通过提供优厚的待遇和创新创业环境,吸引他们为中山市的发展贡献力量。
四、劳动力市场的前景与挑战中山的劳动力市场前景广阔,但也存在一些挑战:1. 行业结构变化带来的转岗需求:中山市的产业结构正在发生重要变化,这意味着许多劳动力可能需要进行转岗培训,以适应新的就业需求。
2. 技能匹配问题:由于技术要求的提高,一些企业在招聘时往往会面临技能匹配问题。
我国劳动力市场发展分析
我国劳动力市场发展分析引言概述:劳动力市场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就业状况和经济增长。
本文将对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发展进行分析,探讨其现状和未来趋势。
一、劳动力市场的规模和结构1.1 劳动力市场的规模- 我国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是世界上最大的劳动力市场之一。
- 根据国家统计数据,我国劳动力市场的规模在过去几十年中不断扩大,劳动力参与率不断提高。
1.2 劳动力市场的结构- 我国劳动力市场结构复杂多样,包括农村劳动力、城市劳动力和外来务工人员等。
-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劳动力的比重逐渐增加,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趋势明显。
1.3 劳动力市场的性别和年龄结构- 性别结构方面,男性劳动力占据主导地位,但女性劳动力的比重逐渐增加。
- 年龄结构方面,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年轻人占比较高,但老年劳动力的比重也在逐渐增加。
二、劳动力市场的就业形势2.1 就业率- 近年来,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就业率保持相对稳定,总体上呈现稳中有进的态势。
- 就业率的提高主要得益于国家政策的支持和经济结构的调整。
2.2 就业结构- 就业结构的调整是劳动力市场发展的重要方面,我国正逐渐由传统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型。
- 科技创新和互联网经济的兴起为劳动力市场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
2.3 就业质量- 就业质量是衡量劳动力市场发展的重要指标,包括工资水平、职业发展空间和社会保障等。
- 我国正在加大对就业质量的关注,通过提高劳动者技能水平和加强社会保障体系来改善就业质量。
三、劳动力市场的挑战与机遇3.1 挑战- 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技术进步的推动,一些传统产业的劳动力需求减少,部分劳动力面临转岗困难。
- 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较大,需要进一步提高就业能力和适应能力。
3.2 机遇- 新兴产业的发展为劳动力市场提供了新的机遇,如互联网经济、人工智能和绿色产业等。
- 政府鼓励创业和自主创新,为劳动力市场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
3.3 国际合作-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劳动力市场需要与国际接轨,吸引外国人才和参与国际劳动力市场竞争。
我国劳动力市场发展分析
我国劳动力市场发展分析一、引言劳动力市场是指供求双方进行劳动力交易的市场,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份。
本文将对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发展进行分析,包括劳动力市场的规模、结构、就业形势、劳动力供求状况等方面的内容。
二、劳动力市场规模分析我国劳动力市场规模庞大,根据国家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我国劳动力总人口约为9.8亿人。
其中,农村劳动力占比较大,约占总劳动力的40%。
城镇劳动力则约为5.8亿人,占总劳动力的60%。
劳动力市场规模的庞大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三、劳动力市场结构分析1. 行业结构我国劳动力市场的行业结构呈现多样化的特点。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服务业、创造业和农业是我国劳动力市场的三大主要行业。
其中,服务业占比最大,约占总就业人口的50%以上,创造业和农业分别占比约为30%和20%。
此外,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行业的就业人数也在不断增加。
2. 地区结构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地区结构差异较大。
一线城市和沿海地区的就业机会相对较多,吸引了大量的劳动力流入。
而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的就业机会相对较少,劳动力流动性较低。
这导致了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地区不平衡发展。
四、就业形势分析1. 就业率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就业率总体较高。
根据国家统计数据,截至2022年底,我国的就业率达到了94%摆布。
这一数据表明,大部份劳动力能够找到合适的工作机会。
2. 失业率尽管就业率较高,但我国劳动力市场仍存在一定的失业问题。
失业率是衡量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的重要指标之一。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截至2022年底,我国的失业率约为5%摆布。
这一数据表明,部份劳动力仍面临着就业难点。
五、劳动力供求状况分析1. 劳动力供给我国劳动力供给充足,但供给结构不平衡。
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加速,城镇劳动力供给不断增加。
然而,由于教育、技能等因素的不足,一些劳动力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导致供给结构不平衡。
2. 劳动力需求我国劳动力需求旺盛,但需求结构不合理。
成都市人力资源供求状况年度统计分析报告
成都市人力资源供求状况年度统计分析报告摘要:本报告通过对成都市人力资源供求状况进行年度统计分析,对该地区的劳动力市场进行了全面评估。
统计数据显示,成都市在人力资源供给方面表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而需求方面则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不足。
因此,应当加强人力资源的培养和开发,以满足市场对劳动力的需要。
一、人力资源供给分析成都市的人口规模自2010年以来持续增长,预计到2020年将超过2000万人。
同时,大量外来人口涌入也使得城市人口结构发生了变化。
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成都市的就业人口规模为1700万人,较上一年增长了10%。
其中,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占比较大,达到30%。
成都市的劳动力市场相对活跃,为市场注入了稳定的劳动力资源。
二、人力资源需求分析尽管成都市的人力资源供给总体较为充足,但在某些行业和职业领域,存在着一定的人力资源短缺。
首先,高技能人才供求不平衡是一个突出问题。
信息技术、金融、文化创意等领域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呈现出爆发式增长,但目前高技能人才供应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其次,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科研人员也存在供需矛盾。
人才流失严重,导致科研水平相对滞后。
再次,服务行业对高素质服务人员的需求量也较大,但相对供应不足。
三、人力资源培养和开发为了解决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成都市需要加强人力资源的培养和开发。
首先,需要加大高等教育投入,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其次,应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
同时,要注重职业技能教育和培训,提高劳动力的技能水平,促进就业。
此外,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和转岗安置,使其能适应城市经济转型发展的需求。
四、政策建议为了进一步解决人力资源供需矛盾,成都市可以考虑采取以下措施和政策。
首先,建立健全人力资源市场监管机制,确保供求信息畅通和公平竞争。
其次,提高对人力资源市场的预测和评估,及时调整教育和培训方向。
再次,建立完善的就业服务体系,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职业发展支持。
宁波劳动力市场
宁波劳动力市场1. 引言宁波位于中国浙江省东部,是中国重要的沿海城市之一。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宁波的劳动力市场也日益繁荣。
本文将对宁波劳动力市场进行全面的分析,包括劳动力规模、就业结构、行业特点等方面。
2. 劳动力规模宁波作为一个人口较多的城市,拥有庞大的劳动力资源。
根据最近的统计数据显示,宁波市的总劳动力人口约为300万人左右。
其中,非农劳动力占比较高,主要从事制造业、服务业和建筑业等领域的工作。
与此同时,宁波的劳动力市场还吸引了大量来自周边农村地区和外地的农民工。
3. 劳动力就业结构宁波的劳动力就业结构呈现多样化的特点。
一方面,制造业是宁波经济的支柱产业,也是吸纳大量劳动力就业的重要领域。
宁波拥有众多的制造企业,涵盖了汽车、电子、纺织、化工等多个行业。
另一方面,随着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宁波的服务业也成为了重要的就业领域,包括餐饮、零售、金融、物流等多个行业。
此外,建筑业也是宁波的重要就业领域,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建筑项目的增多为劳动力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4. 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在宁波的劳动力市场中,供求状况相对紧张。
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宁波的企业不断增加,对劳动力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另一方面,由于宁波地区的产业结构相对单一,主要以制造业为主,对技术工人和熟练工人的需求较高。
这导致了市场上技术工人供应不足的现象。
因此,技能短缺和劳动力的流动成为了宁波劳动力市场的一大特点。
5. 劳动力流动和人才引进为了满足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宁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吸引人才和促进劳动力的流动。
首先,宁波积极推进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以提高劳动力的整体素质。
其次,宁波政府鼓励企业提供更好的待遇和福利,吸引更多的劳动力加入企业。
此外,宁波还加大对外引才力度,鼓励外地高校毕业生和优秀人才到宁波就业创业。
6. 劳动力市场的挑战和机遇虽然宁波劳动力市场发展迅速,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随着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一些传统产业的就业机会减少,对劳动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劳动力市场调研报告
劳动力市场调研报告劳动力市场调研报告一、引言劳动力市场是一个与国民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重要领域,对于推动经济增长、提高就业水平、调整产业结构具有重要作用。
为了更好地了解当前劳动力市场的情况,本次调研报告将从劳动力供给、需求与就业情况、人力资源开发等方面展开调查分析。
二、劳动力供给情况1.人口数量:根据调查数据显示,中国目前人口总量约为14亿,其中劳动力人口超过9亿,占比较高。
2.人口结构:调查发现,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劳动力人口中年龄较大的人群比例在逐渐减少,而年轻人群的比例正在增加。
3.人口素质:随着教育水平的普及,人口素质正在不断提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和储备也在逐步加强。
4.流动人口: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流动一直持续存在,这为城市劳动力的补充提供了机会。
三、劳动力需求与就业情况1.产业需求:随着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在不断增加,而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需求则在逐渐减弱。
2.城市化进程:城市化进程推动了城市劳动力市场的扩大,但也带来了竞争激烈的就业形势。
3.就业率:据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的城镇登记失业率在稳定的水平上波动,但整体能保持在较低水平,并且就业率持续保持增长态势。
四、人力资源开发1.教育培训: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加强人员培训是提高劳动力素质的重要途径。
政府支持的职业培训机构和企业自建的培训体系逐渐健全。
2.创业就业:鼓励创新创业,加大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型企业以及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促进大量劳动力就业。
五、问题与建议1.人口老龄化: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劳动力人口的减少将成为劳动力市场发展的障碍,建议加强老龄劳动力的培训和再就业机会,延长退休年龄,激励人们延迟退休。
2.技能人才培养:随着技术的发展,对于高端技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建议加大对技能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加强技能人才的评价与激励机制。
3.农村劳动力转移:为了缓解城市就业压力,建议加强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和创业支持,鼓励他们扎根乡村发展。
国内劳动力数据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劳动力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本报告通过对国内劳动力市场的数据进行分析,旨在揭示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现状、发展趋势及存在的问题,为政策制定者和企业提供参考。
二、数据来源与处理本报告所使用的数据主要来源于国家统计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等官方机构发布的统计数据。
在数据处理过程中,我们对数据进行清洗、整理和加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劳动力市场现状分析(一)劳动力总量1. 总量规模:近年来,我国劳动力总量保持稳定增长,截至2022年底,全国就业人员总数达到9.11亿人。
2. 增长趋势:从增长趋势来看,劳动力总量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但总体仍处于较高水平。
(二)劳动力结构1. 年龄结构:我国劳动力年龄结构呈现老龄化趋势,劳动年龄人口(15-59岁)占比逐年下降。
2. 性别结构:男性劳动力占比略高于女性,性别比例相对均衡。
3. 城乡结构: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趋势明显,但仍有大量农村劳动力未实现转移。
(三)劳动力素质1. 教育程度:我国劳动力素质不断提高,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逐年增加。
2. 技能水平:随着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对劳动力技能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
四、劳动力市场发展趋势(一)劳动力市场供需格局1. 劳动力供给:劳动力供给总量将保持稳定,但增长速度有所放缓。
2. 劳动力需求:劳动力需求结构将发生变化,对高素质、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将持续增长。
(二)劳动力市场结构调整1. 产业结构调整: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劳动力市场将呈现从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的趋势。
2. 区域结构调整:劳动力市场将呈现从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
(三)劳动力市场流动1. 城乡流动: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趋势将减弱,但仍有大量农村劳动力未实现转移。
2. 区域流动:劳动力市场流动将更加活跃,跨区域流动将成为常态。
五、劳动力市场存在的问题(一)劳动力市场供需矛盾1. 劳动力供给过剩:低素质劳动力供给过剩,难以满足产业升级对高素质劳动力的需求。
我国劳动力市场发展分析
我国劳动力市场发展分析引言概述:我国劳动力市场是一个关乎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领域。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劳动力市场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对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发展进行分析,探讨其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分析1.1 劳动力市场供给我国劳动力市场供给主要来自农村转移就业人口和城镇居民就业人口。
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政策的实施,农村劳动力逐渐向城市转移,劳动力市场供给不断增加。
1.2 劳动力市场需求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劳动力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新兴产业和高技能岗位的需求增加,而传统产业和低技能岗位的需求逐渐减少。
1.3 劳动力市场供求匹配我国劳动力市场供求匹配存在一定的不平衡现象。
一方面,部份地区和行业存在劳动力短缺问题;另一方面,部份劳动力难以找到合适的就业机会。
二、劳动力市场薪酬水平分析2.1 薪酬水平差异我国劳动力市场薪酬水平存在明显的城乡差异和行业差异。
普通来说,城市劳动力的薪酬水平要高于农村劳动力;高技能岗位的薪酬水平也要高于低技能岗位。
2.2 薪酬水平提升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力资本的提升,劳动力市场薪酬水平逐渐提升。
但是,薪酬水平提升的速度和幅度存在差异,部份劳动力收入增长缓慢。
2.3 薪酬水平公平我国劳动力市场薪酬水平公平性也是一个重要议题。
要实现薪酬水平的公平,需要建立健全的薪酬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三、劳动力市场就业形势分析3.1 就业结构调整我国劳动力市场就业结构正在发生调整,服务业和高技能产业的就业比重逐渐增加,而传统产业和低技能产业的就业比重逐渐减少。
3.2 就业岗位稳定性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劳动力市场就业岗位的稳定性也在提升。
但是,部份劳动力仍面临着就业岗位不稳定的问题,需要加强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
3.3 就业环境改善我国政府积极推动就业环境改善,提高劳动力市场的灵便性和适应性。
通过减税降费、扶持创业等政策措施,促进就业机会的增加和就业环境的改善。
我国劳动力市场发展分析
我国劳动力市场发展分析一、引言劳动力市场是指供给和需求劳动力的交叉点,是一个反映劳动力资源配置和就业状况的重要指标。
本文旨在对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发展进行分析,并探讨其现状和未来趋势。
二、劳动力市场的供给1. 劳动力人口总体情况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劳动力人口总数为X亿人,其中男性占比X%,女性占比X%。
2. 教育水平和技能结构我国劳动力人口中具备高等教育背景的人数逐年增加,占比为X%。
技术工人和熟练工人的比例也在逐渐提高,为X%。
3. 劳动力市场流动性劳动力市场的流动性也是一个重要指标。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每年有X%的劳动力人口从农村流动到城市就业,这表明农民工在城市就业的机会逐渐增加。
三、劳动力市场的需求1. 就业岗位总体情况我国就业岗位总数为X万个,其中第一产业占比X%,第二产业占比X%,第三产业占比X%。
2. 行业需求变化随着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我国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
新兴产业和高技术行业的需求逐渐增加,如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
3. 地区差异不同地区的劳动力需求存在一定的差异。
发达地区的就业机会更多,而欠发达地区的就业压力较大。
四、劳动力市场的现状1. 就业率和失业率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我国的就业率为X%,失业率为X%。
就业率的稳定增长和失业率的下降表明劳动力市场整体较为稳定。
2. 薪资水平我国劳动力市场的薪资水平也在逐年提高。
数据显示,平均工资水平为X元/月,其中高技能人材的薪资水平更高,为X元/月。
3. 城乡差距城乡劳动力市场的差距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
城市的就业机会和薪资水平相对较高,而农村的就业机会和薪资水平相对较低。
五、劳动力市场的未来趋势1. 技术革新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技术的革新,一些传统行业的就业机会可能会减少,但同时也会创造出新的就业岗位。
劳动力市场将更加需要具备高技能的人材。
2. 人口结构变化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我国正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挑战,这对劳动力市场的供给和需求都会产生影响。
2022年第一至第四季度部分城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供求状况分析
2022年第一至第四季度部分城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供求状况分析第一季度一、劳动力市场需求略大于供给与去年同期相比,市场供求人数均略有减少;与上季度相比,市场供求人数均有较大幅度增加。
从供求对比看,用人单位通过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招聘各类人员约520万人,进入市场的求职者约487万人,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需求人数/求职人数,表明市场中每个求职者所对应的岗位空缺数。
如0.8表示10个求职者竞争8个岗位。
)约为1.07,比去年同期和上季度分别下降了0.05和0.03,市场需求略大于供给。
与去年同期相比,本季度的需求人数和求职人数分别减少了22.9万人和0.5万人,各下降了4.5%和0.1%。
与上季度相比,本季度的需求人数和求职人数分别增加了75.9万人和79.4万人,各增长了17.9%和20.4%。
二、分区域看,三大区域市场需求均略大于供给与去年同期相比,除东部地区求职人数略有增长外,其他区域的市场供求人数均呈下降态势;与上季度相比,三大区域的市场供求人数均呈增长态势,中、西部地区增速高于东部。
东、中、西部地区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分别为1.02、1.11、1.13,市场需求均略大于供给。
与去年同期相比,东部地区市场用人需求减少了1.2万人,下降了0.5%,求职人数增加了14.1万人,增长了6.3%;中部地区市场用人需求和求职人数分别减少了10万人和6.4万人,各下降了5.9%和4.3%;西部地区市场用人需求和求职人数分别减少了11.7万人和8.2万人,各下降了11.3%和9.1%。
与上季度相比,东部地区市场需求人数和求职人数分别增加了4.8万人和14.2万人,各增长了1.9%和6.1%;中部地区市场需求人数和求职人数分别增加了57.1万人和51.9万人,各增长了60.8%和62.5%;西部地区市场需求人数和求职人数分别增加了14万人和13.3万人,各增长了16.9%和18.2%。
现今我国劳动力供给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现今我国劳动力供给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劳动力市场也呈现出一定的特点和变化。
本文将对中国当前的劳动力供给状况进行分析,并探讨一些影响因素。
首先,中国目前的劳动力供给总量庞大,但结构不合理。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2024年末,中国劳动力人口总量达到了9.74亿人。
然而,与此同时,劳动力的中高端结构比例相对较低。
具体而言,中国劳动力市场中,农村劳动力占比较高,而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力比例相对较低。
这种劳动力结构的不合理性影响了中国经济的创新和竞争力。
其次,劳动力供给还受到年龄结构的影响。
根据人口普查数据,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
2024年,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8.1%。
这一现象直接影响到劳动力市场的供给。
老龄化人口的增加,意味着劳动力供应量的减少。
由此可见,人口老龄化是中国劳动力供给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第三,劳动力供给还受到教育水平的影响。
尽管中国在过去几十年取得了巨大的教育成就,但仍存在教育水平不均衡的问题。
根据数据显示,城市居民的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而农村居民的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
这种教育不平衡现象直接影响了劳动力的供给。
高等教育的缺乏使得很多企业难以招聘到高素质的人才,而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也存在技能水平较低的问题。
第四,劳动力供给还受到经济发展的影响。
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对劳动力供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与此同时,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劳动力需求的结构也在发生着变化。
由于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提高,一些传统的劳动力需求减少,而一些新的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增加。
这对劳动力供给带来了新的挑战。
总结而言,中国目前的劳动力供给状况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
劳动力总量庞大但结构不合理,人口老龄化现象加剧,教育水平不均衡等问题都对劳动力供给产生了不利影响。
为了调整劳动力供给状况,中国政府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进一步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同时,应加速推进老龄化社会和人口结构调整,鼓励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和流动,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中国十大城市劳动力供求状态
一
、
江 西 省 劳 动 力瓷 源 利 用面 临的 主 要 问题
1 劳动力供需矛盾尖锐 , 、 劳动力 资源得不 到充分
利 用
需求最大 的三个职业是推销 展销人员、营业人员 、计算 机工程师 ,供不应求的前三个职业是通信工程师 、销售 和营销经营 、 投递员 , 过于求的前三个职业是 力工 、 供 保
管人员、 锅炉操作工。 西宁 :5 %的劳动力需求来自于第三产 业 。其中需 4
庞大 的劳动力数量和有限的就业岗位之间的矛盾 , 是目前江西就业工作面临的最为突出的问题。 从劳动力 的供应来看 , 江西的劳动力资豫非常丰富 , 并呈不断增 加的态势。 据第五次人口普查资科统计 江西 l — 4岁 5 6 劳动 年龄人 口人数达 到 2 1 .2万人 ,占总人 口的 809 6 . %, 0年上升了4 7 个百分点 不论是劳动年 7 9 比9 .8
劳 动 力资源
济南 斯 八成甑劳动力需求哭富于第三产业 其由
2 需求最 大的三个职业是购销人员 、餐饮服务人员 、经济 业务员 ,供不血 求的前三个职业是购销人员 、餐厅胺务 人 员、经济业务员 ,供过于求的前三个职业是机盂 车驾 D
驶 员、 力工 、 治安保卫人 员。 武汉 :超过八成 的劳动力需求来自于第三产 业 , 其
利 用 的现 状
口何 筠
中需求最大 的三个职业是餐厅服务员 、推销 人员 、保险 业务员 ,供不应求的 前三个职业是计算机工程师 、缝纫
裁剪工 、 美工 , 供过于求的蓟三个明业是 驾驶员 、 计、 会 环卫人员。 南宁:6 %以上的劳动力需求来自于第三产业 , 5 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3年第四季度部分城市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分析一、概况2003年第四季度,全国92个城市报送了本市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状况信息。
这92个城市分布在全国各大区域,拥有市区人口1.37亿人,占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市区人口的54%;拥有市区从业人员(含城镇个体劳动者) 5986万人,约占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市区从业人员的61%。
此外,2003年四季度,辽宁省的白城、大庆;湖北省的恩施、荆门、十堰;湖南省的衡阳、益阳、永州、岳阳;吉林省的吉林;黑龙江省的佳木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喀什、库尔勒、吐鲁番;贵州省的六盘水;四川省的攀枝花;河北省的秦皇岛;甘肃省的天水;陕西省的铜川、咸阳、延安;河南省的许昌;云南省的保山、韶通;山东省的东营等25个城市在规定时间内进行了季度数据的试上报和发布工作,在本季度的全国汇总数据中暂未包以上城市的数据。
报告中所统计的数据为这些城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公共职业介绍服务机构所采集的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信息,均为本季度有效数。
92个城市中,用人单位通过劳动力市场招聘各类人员约246.7万人,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求职者约280.6万人,求人倍率约为0.88。
(见表1)。
与上季度相比,本季度的需求人数和求职人数略有下降,分别减少40.8万人和41.2万,求人倍率下降了0.02;与去年同期相比,本季度需求人数和求职人数分别增加了29.9万人和33.6万人,上升幅度分别在15%左右,岗位需求的上升幅度略低于求职人数,求人倍率下降了0.01。
下图1显示了2001年一季度以来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状况变化情况。
2003年第四季度全国92个城市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状况主要呈现以下几方面的特征:1.受到季节因素的影响,与上季度相比,本季度的需求人数和求职人数略有下降,但与去年同期相比,本季度需求人数和求职人数增长幅度较大。
2.以第三产业为主体的产业需求结构相对稳定;与上季度和去年同期相比,第二产业的需求比重呈现上升态势,第三产业的用人需求则出现下降。
从行业需求看,73.2%的用人需求集中在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制造业和社会服务业三大行业;与上季度和去年同期相比,制造业的需求比重所增长,而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则略有下降。
3.从用人单位看,企业用人占主体地位,所占比重达92.8%,其中,私营及个体企业和股份制企业的用人需求占多数。
与上季度和去年同期相比,股份制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的变化幅度均较大。
4.商业和服务业人员、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既是用人需求的主体,又是求职人员集中求聘的职业。
与上季度和去年同期相比,商业服务人员、生产设备操作工、专业技术人员的供需变化幅度较大。
5.在所有求职人员中,失业人员所占比重高达63.3%。
与上季度和去年同期相比,新成长失业青年的比重有所下降,而就业转失业人员的比重增长幅度较大。
6.分性别,女性的求人倍率略高于男性;分年龄, 16–24岁、25–34岁年龄组的求人倍率高于其他年龄组;分文化程度,硕士以上和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求人倍率高于其他文化程度。
7.各技术等级的求人倍率均大于1,劳动力需求大于供给,其中求人倍率较大的是职业资格一级(高级技师)和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其求人倍率分别为2.01和1.72。
与上季度和去年同期相比,上升幅度最大的都是职业资格三级(高级技能,分别上升了0.26和0.36。
二、分行业劳动力需求四季度92个城市第一、二、三产业需求人数所占比重依次为2.2%、31.6%和66.2%,以第三产业为主体的产业需求结构相对稳定。
与上季度和去年同期相比,第三产业的需求比重下降了0.2和6.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的需求比重则分别上升了0. 1和5.8个百分点(见表2)。
从行业需求看,各行业对劳动力的需求依然集中在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制造业和社会服务业三大行业,其用人需求分别为29.3%、25.8%和18.1%,三者合计约占总需求的73.2%。
与上季度和去年同期相比,制造业分别增长了0.2和5.1个百分点;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略有下降,分别下降了2.1和4.1个百分点。
社会服务业与上季度相比略有增长,增长了0.9个百分点,与去年同期相比则下降了3.7个百分点 (见表3)。
三、用人单位需求情况从用人单位看,企业用人占主体地位,所占比重达92.8%,其中,私营及个体企业和股份制企业的用人需求占多数,所占比重分别为36.6%和25.7%,两者合计达62.3%。
总体而言,与上季度相比,企业用人需求所占比重下降了0.9个百分点;与去年同期相比,其所占比重上升了0.2个百分点。
与上季度和去年同期相比,股份制企业的用人需求分别下降了1和4个百分点,外商投资企业则分别上升了1.6和1.5个百分点,两者的变化幅度均较大。
(见表4)四、分职业供求情况分析从各类职业的需求状况看,商业和服务业人员、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依然是用人需求的主体,所占比重分别为39.3%和30.6%,二者合计约占总需求量的69.9%。
此外,对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也比较大,所占比重分别为11.9%和10.4%。
与上季度和去年同期相比,各类职业的需求变化幅度较大的是商业服务人员、生产设备操作工、专业技术人员。
具体而言,与上季度相比,商业服务人员和生产设备操作工分别下降了0.4和2.1个百分点,专业技术人员增长了0.4个百分点。
与去年同期相比,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增长了4.1个百分点,商业服务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分别下降了3和2.2个百分点。
从求职情况看,求职人数相对集中的职业也是商业和服务业人员、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所占比重分别为32.1%和29%,两者合计约占总求职人数的61.1%。
与上季度和去年同期相比,求职人员中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商业和服务业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的变化幅度较大。
与上季度相比,商业和服务业人员、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专业技术人员分别下降了2.4、1.7和0.4个百分点;与去年同期相比,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的用人需求上升了5.2个百分点,商业和服务业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的用人需求分别下降了2.8和2个百分点。
从供求状况对比来看,商业和服务业人员的求人倍率最高,达到了1。
此外,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专业技术人员、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农林牧渔水利生产人员的求人倍率也较高,均在0.8以上,分别为0.88、0.82和0.81。
而单位负责人的需求相对较少,其求人倍率为0.64,低于其他各大类职业。
(见表5)五、求职人员分类在所有求职人员中,失业人员所占比重高达63.3%,其中就业转失业人员占31.4%,新成长失业青年占19.2%,其他失业人员占12.7%;下岗职工占8.1%;其他人员(主要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占19.7%。
与上季度和去年同期相比,新成长失业青年的比重分别下降了3和1.2个百分点,就业转失业人员的比重则分别增长了4.5个百分点;下岗职工的比上季度上升了0.2,而比去年同期下降了3.1个百分点(见表6)。
六、招聘、应聘条件分析1. 性别从对劳动力的需求看,72%的用人需求对求职者的性别有明确要求,与上季度和去年同期相比,男性劳动力的需求分别下降了0.3个百分点和0.2个百分点,女性劳动力的需求分别下降了1.1和1.9个百分点。
从求职者的性别结构看,男性的求职人数略高于女性,其所占比重分别为54.2%和45.8%。
与上季度相比,男性求职者所占比重下降了0.3个百分点,与去年同期相比则上升了1.6个百分点;相应地,女性求职者的比重,与上季度相比上升0.3个百分点,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1.6个百分点。
从供求状况对比来看,均处于劳动力供给大于劳动力需求的状态,男性的求人倍率为0.81,女性的求人倍率为0.96。
(见表7)。
2.年龄从用人单位对劳动力的年龄要求看,88.7%的用人需求对劳动者的年龄都有所要求。
16–34岁之间的劳动者构成单位用人需求的主体,占总体需求的67.4%,其中,对16–24岁之间劳动者的需求占35.7%,对25–34岁之间劳动者的需求占31.7%。
从求职者的年龄构成来看,求职者同样以青壮年为主体,16–34岁的求职者约占总求职人数的64.3%。
其中,16–24岁之间的求职者占32.6%,25–34岁之间的求职者占31.7%。
求职者的年龄构成与用人需求基本一致。
从供求状况对比看, 16–24岁、25–34岁年龄组的求人倍率高于其他年龄组,其求人倍率分别为1.06和0.98,就业压力轻于其他年龄组。
(见表8)。
3. 文化程度从用人单位对求职者文化程度的要求来看,86.3%的用人单位对求职者文化程度有要求。
要求高中文化程度的用人需求占总体需求的40%;对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需求比重为30.3%;对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含大专)求职者的需求比重为16.1%。
与上季度相比,初中及以下、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用人需求略有下降,分别下降了0.1和1.6个百分点;高中文化程度的用人需求略有增加,上升了0.8个百分点。
与去年同期相比,初中文化程度的用人需求上升了3.3个百分点,高中、大专、大学文化程度的用人需求均有所下降,分别下降了2.9、2.7、0.3个百分点。
从求职者的文化程度来看,高中文化程度的劳动力是劳动力市场的求职主体,占全部求职者的46%;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比重为33%;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含大专)占了总求职者的21%。
求职人员的文化构成和用人需求结构基本一致。
与上季度和去年同期相比,初中及以下、高中文化程度的求职者均有不同增长2.2、5.9和0.5、0.6个百分点;大专、大学文化程度的求职者则均有所下降,分别下降了2、5.2和0.6、1.4个百分点。
从供求状况对比看,求人倍率较高的是硕士以上和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其求人倍率分别为1.07和0.93,其余文化程度高中、大专、大学的求人倍率分别为0.88、0.8和0.77。
4. 技术等级或职称从用人需求对技术等级要求看,对技术等级有明确要求的占总需求人数的43.3%,主要集中在职业资格五级、职业资格四级和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中级专业技术职务,其所占比重合计为38%。
与上季度相比,对具有某种技术等级资格的需求比重上升了0.3个百分点,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9.9个百分点。
从求职人员的技术等级构成来看,41.1%的求职者都具有某种技术等级资格,主要集中在职业资格五级、职业资格四级和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中级专业技术职务,其所占比重合计为37.1%。
求职人员的技术等级构成与用人需求的技术等级结构基本一致。
与上季度和去年同期相比,具有某种技术等级资格的求职者比重分别下降了2.9和10个百分点。
从供求状况对比看,各技术等级的求人倍率均大于1,劳动力需求大于供给,其中求人倍率较大的是职业资格一级(高级技师)和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其求人倍率分别为 2.01和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