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晏殊译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蝶恋花晏殊译文 导语:《蝶恋花 》 是词牌名, 出自唐教坊曲, 本采用于梁简文帝: “翻阶蛱蝶恋花情”为名, 分上下两阕,共六十个字。以下是小编整理蝶恋花晏殊译文的资料,欢迎阅读参 考。 原文: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译文: 清晨栏杆外的菊花笼罩着一层愁惨的烟雾, 兰花沾露似乎是饮泣的泪珠, 罗 幕之间透露着缕缕轻寒,燕子双飞而去。 皎洁的月亮不明白离别之苦﹐斜斜的银辉直到破晓都穿入红红的门户。 昨夜西风惨烈,凋零了绿树,我独自登上高楼,望尽了天涯路。 想给我的心上人寄封信,可是高山连绵,碧水无尽,又不知道我的心上人在 何处。 赏析: 此词经疏澹的笔墨、 温婉的格调、 谨严的章法, 传达出作者的暮秋怀人之情。 上片由苑中景物起笔。 “槛菊愁烟兰泣露”, 开篇即推出这一亦真亦幻幽极 凄 室内。 “轻寒”, 即是作者身之所感, 也是作者心之所感。 “燕子又飞去”, 不仅是带有鲜明的季节特征的景物,而且,燕之“双飞”更衬出人之“孤栖”。 不难想象,当作者目送时而绕梁呢喃、时而穿帘追逐的双燕相随而去之际, 该怀着怎样一份孑然独立的怅惘。 “明月不谙”二句引来明月作进一步的烘托与 映衬。前人往往视明月为聊寄相思怀抱的多情之物。如张九龄 《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 孟郊 《古怨别》 : “别后唯所思, 天涯共明月” 。 张泌《寄人》便径直赞叹明月多情:“多情只有春绝的特写镜头,正为写照抒情 主人公悲凉、迷离而又孤寂的心态。“罗暮轻寒”二句将笔触由苑中折回 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而作者却嗔怪“明月不谙离恨苦”,当是从另一

角度加以生发——月已圆而人未圆,作者对那皓洁的月光羡极生妒、略致微词, 不也是情理中的事吗?后来,苏轼在《水调歌头 》中的怅问:“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正是从同一方向去发掘明月 这一意象的丰饶而复杂的内蕴。 下片写登楼望远。“昨夜西风”句,使固有的惨澹、凄迷气氛又增添了几分 萧瑟、 几分凛冽?西风方烈, 碧树尽凋; 木犹如此, 人何以堪——由此驰骋想象, 作者亦当是朱颜尽改。而从结构上看,碧树尽凋,野外才能变得格外空旷,作者 也才能骋目远眺。 这样, “凋碧树”又是对下文“望尽天涯路”的一种必要的铺 垫。“独上西楼”,正面点出“独”字,与上片的“双飞”遥相照应,是章法谨 严的又一实例。“望颈,既表明其眺望之远,也见出其凝眸之久,从时空两方面 拓展了词境。 但“望尽天涯路”, 不见天涯人。 既然如此, 那就只有寄书寄意了。 于是逗出歇拍,“欲寄彩笺” 二句。“彩笺”与“尺素”都是指代书信。二词 重叠使用,一则是表示寄书意愿之热切,二则表示欲书内容之繁富。“山长水阔 知何处”,以无可奈何的怅问作结,给人情也悠悠、恨也悠悠之感。作者另词有 句:“当时轻别意中人,山长水远知何处?”(《踏莎行》)另诗亦有句:“鱼 书欲寄何由达,山远水长处处同。”(《无题》)措辞相近,而不及此二句意味 深长。 徐育民《历代名家词赏析》:作者工于词语 , 炼字精巧, 善于将主观感情熔于景物描写之中。 菊愁、 兰泣、 幕寒、 燕飞、 树凋、 西风、 路远、 山长、 水阔, 这一切景物都充满了凄楚、 冷漠、荒远的气氛, 从而很好地表达了离愁别恨的主题。从词的章法结构来讲,以时间变化为经线, 以空间转移为纬线,层次井然,步步深入。 《宋词名篇赏析》:这首《蝶恋花》写出了闺中人秋日怀人的气氛,而没有 堆金垛,铺排锦绣。是他深婉含蓄、“风流蕴藉”(王灼《碧鸡漫志》)词风的 一首代表作。 王国维 《人间词话》 : 晏同叔之“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 是“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须经过的三种境界中的“第一境”。(按: 这是用来作比喻, 说对于大事业大学问, 须有百折不挠的精神, 才能有所成就。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