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重视丰富学生语言积累的教学
语言积累的几种方法

语言积累的几种方法作者:王建刘军来源:《新课程·小学》2012年第10期语言的积累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方法,语言丰富的学生就有很高的语文素养,我们要重视学生的语言积累,在教学中探索积累语言的方法。
一、在朗读中进行积累语文的教学中,读是关键,读可以感知课文的内容,可以领悟到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所以,在教学时应以读为本,教师讲得要少,把握好尺度进行“点讲”。
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理解,在理解中读,读出滋味,读出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
这样,学生在读中自然地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
在读中积累语言。
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就是要下工夫读的好课文,文章不仅描写的景美,而且运用的语言也是很美的。
用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兴安岭的四季美景和丰富的物产,深深地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要利用多种形式进行读,不要减弱学生读的兴趣。
如,有感情地读、配乐读、表演读、出示画面配音读等形式反复诵读,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欣赏美丽画卷。
这样,学生就会对描写景物的语言进行积累。
二、在背诵中进行积累背诵是语言积累的最好方法。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熟读达到了背诵的程度,把优美的语言、名词佳句背诵下来,用时得心应手。
平时要求学生每天都要背诵古诗、成语、名人名言,这是积累语言的最好形式。
另外,课文中要求背诵的课文,一定要让学生背下来,教师也要向学生推荐有背诵价值的文章。
恰当地指导学生背诵的方法,掌握背诵的技巧,以便积累丰富的语言。
三、在摘记剪贴中进行积累在读书过程中不管是课外阅读,还是课堂阅读,把好的词语、句子、片段摘录下来,写到自己专用的语言积累本上。
在看电视、上网时、和他人交流时,发现有好的句子要及时摘录下来,并进行分类,可按写人、写景、状物、名人名言、警句等内容进行归类。
养成“剪报”的习惯,在阅读过程中把喜欢的内容贴到本子上,也可以有一个剪贴本,在剪贴的过程中积累语言。
定期翻阅自己的积累本和剪贴本,以便熟记内容,为今后在语言表达时进行运用。
浅谈语文教学中积累的意义和原则

浅谈语文教学中积累的意义和原则《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中,都提到学生要“有较丰富的积累”。
但目前语文教学由于受“超越文本,超越教材”的影响,淡化教材本身,忽略语文积累的现象很普遍,直接导致了母语教学质量的滑坡。
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重要的问题。
一、语文积累的意义《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语言积累是形成听说读写能力的基础,丰厚的语言积累必将转化为良好的听说读写能力。
重视语文积累对于清除小学语文教学的弊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小学语文课堂上充斥着乏味的提问、繁琐的内容情节分析,一节课表面上热热闹闹,课后冷静地想想学生得到了什么时,教师往往难以说清楚。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言积累,这对于改变语文教学的现状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重视语文积累是对我国语文学习优秀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我国历史上许多大文豪和以中华文化为底蕴的科学家无一不是在他们的儿时,在汉语的学习上,下过一番积累的功夫的。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和“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强调的就是要多读,熟读,多积累。
二、语文积累的原则1、兴趣性原则。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句话精辟地阐述了兴趣在各项实践中的重要性。
语文积累更是如此。
教师应该在阅读中。
指导学生体会语言的魅力。
激发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
巧妙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为积累的对象所吸引,产生读、背的需要和欲望,积累才会有内驱力。
如果硬让学生“积累”,往往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崔峦同志在《大力改进小学语文教学》一文中指出:“语文是最开放的,最容易和社会生活发生联系的学科,应该打破课内与课,校内与校外的壁垒,使其成为一泓活水,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阅读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长才干,学做人。
”积累语言是提高语文的关键和根本,也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
“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学习任务群的价值、内容与实施

“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学习任务群的价值、内容与实施一、本文概述在当今信息化时代,语言文字作为信息传递和知识积累的基本载体,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尤其是在教育领域,语言文字的学习不仅是基础,更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
本文旨在探讨“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学习任务群的价值、内容与实施策略。
本文将阐述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的重要性,分析其在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中的作用。
接着,将详细解析“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学习任务群的内容构成,包括词汇、句子、段落和篇章的积累与梳理策略。
本文将探讨如何有效地实施这一学习任务群,包括教学方法的创新、学习资源的整合以及评价体系的构建。
通过这些讨论,本文旨在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套系统的“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教学方案,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学习任务群的核心价值学习任务群在语言文字教育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核心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学习任务群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活动,鼓励学生在实际语境中运用和练习语言,从而提高他们的听说读写能力。
这种综合性的提升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言文字的内在规律,增强语言运用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语言不仅是沟通的工具,也是文化的载体。
通过学习任务群,学生有机会接触和了解不同的文化背景,培养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
这有助于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更好地适应多元文化环境,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
学习任务群的设计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展,通过设置具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它也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的习惯。
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与同伴协作,共同讨论和解决问题。
这种团队合作的经历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同时也能够增进同学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友谊。
对于教师而言,设计和实施学习任务群是一种专业成长的途径。
教师需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以适应学习任务群的要求。
这不仅能够提高教学质量,也有助于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
2024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心得体会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心得体会《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语文学科的四大核心素养。
它们分别是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
“新课标”不仅可以使语文教师在工作中带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而且还是指明学生掌握知识的闪亮灯塔,为航行的师生指明了方向,照亮了前进的路。
学习“新课标”,我们要关注四大核心素养,所以以下我将从这几个角度谈谈我学习后的几点感悟。
01一、要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语料,提高其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在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方面,“新课标”强调学生通过具体的语言实践,主动积累、整理和整合语言材料,继而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的特点及规律,形成独特的语言体验,并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准确有效地运用祖国的语言进行交流和沟通。
“新课标”指出语言文字具有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的功能,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言文字的“身影”遍布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如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听、说、读、写等活动都与语言文字分不开。
在每一次的开学第一课中,我总会不厌其烦地和学生聊“什么是语文”“为什么要学语文”“怎样学语文”这三个话题。
我们从“不学《诗》,无以言”,聊到大才子苏轼满腹诗书气自华,再聊到当今外交部发言人一针见血的精辟发言等,最后得出“语文可以让生活更加美好”的结论,让他们明白了努力学好语文的重要性。
在“如何学习语文”的问题上,我分别从听、说、读、写、思这几个方面对学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为了丰富他们的语言积累,需要求他们每天坚持积累三个成语、一句名人名言、一个文学常识;坚持学习古诗文,每天翻译一首古诗,每周阅读一篇文言文(篇目从《史记》或《左传》中选择)。
另外,我需要求学生坚持阅读经典作品,并发表自己的感想……这几种方式更考验老师是否能坚持实施,所以必须要做到检查到位,鼓励到位,不能只是一头热。
学习语文重在日积月累,从量变到质变,我们要不断地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提高其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语言积累和运用

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语言积累和运用重分折、轻积累,重理性、轻诵读,重模式、轻个性,是当前语文教学存在的突出弊端。
语文课堂很少有学生的琅琅书声,而是充斥着繁琐的理性分析,常常陷入“思而不读”的怪圈。
对于文章形式的分析可谓具体详尽,对于文章的内容却没有几篇入心入骨的分析。
这种重讲轻读的结果如何呢?学生的语言贫乏,句式单调,结构程式化几乎成了作文的通病。
形式上的条分缕析,使学生失去了一份在诵读中唤起生活体验、引发联想和想像的“读”书之乐。
造成这些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应试教育”迫使教师不得不追求知识点的落实,把完整的课文内容变为印证知识点的语言片段;二是对于启发式教学的误解,课堂上的问来问去,导致思维训练和语言积累一手硬一手软;三是现行教材本身要求背诵的篇目少。
试想,离开了丰富的语言积累,缺乏对语言运用经验的感悟,没有充分的个性培养,怎么能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达到语文教学的最佳效果。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语文素质下降的关键,便是缺少语言之“米”。
虽然教师在课堂上反复传授的做饭方法,学生也铭记在心,并且对“蒸饭”、“煮饭”、“ 炒饭”也能说长道短,但他们仍然是无法作成可口的饭来。
看来,语文教学的基础环节,便是先帮学生找“米”。
这“米”在何处?在于不断积累语言,不断熟悉语言,真正把古今语言的精华据为己有。
由此可见,语言积累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基础。
如果没有语言积累作为基础,想提高语文能力完全是空中楼阁。
因此,语文教学必须培养学生语言积累和运用能力,既教学生以“炊”,更授学生以“米”。
一、在平时的教学中强化熟读背诵,在诵中积累语言语文教学要抓语言,语言教学要抓语感,语感教学要抓诵读。
汉语词汇丰富,运用灵活,要使自己对语言的运用不假思索、得心应手,必须对语言文字作千百次的重复,才能使语言文字的规律、含义、情味等在头脑中固定下来,使大脑皮层的细胞之间,形成牢靠的联系系统。
熟读和背诵便是完成语言强化的必由之路。
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 促进创造思维的发展

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促进创造思维的发展摘要:《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从整体上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文章介绍了语文教学中通过强化熟读背诵、扩大阅读面和加强写作密度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创造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积累;感悟;运用;创造思维能力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这辩证地阐明了语文基本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关系。
注重语言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是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和持续发展的基础;创新能力是学生高素养的表现,是学生持续发展的动力。
只有基本素养厚实,创新才有扎实的根基,人的持续发展可能才越大。
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基础教育,培养语文基本素养,“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创造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
”语文基本素养,简单来说就是表现在交流过程中读写听说能力,这与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是统一的。
它反映了一个学生语文素质的整体水平,是学生能力的基本要求。
日常生活中,能否听懂别人的话,能否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要说的事表达出来,进行思想交流,达到互相了解,这一切都以自身语言的储蓄为基础。
就算是阅读、思维、鉴赏等心智活动,都要依赖语言的传递、转换实现。
所以,语言是听说读写的基础。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学生语文素质不高,关键是缺少语言这“米”,语文教学的基础环节就是帮学生找“米”。
这“米”在何处?在于不断积累,不断熟悉语言,真正把古今精华语言据为己有。
由此可见,语言积累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基础,如果没有语言积累作为基础,要提高语文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都只能是空中楼阁。
语文教学应将语言积累作为指导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环节,教师应把教学重点转移到引导学生多背、多读、多写上来,为语文素质的提高和开发创造潜能打下坚实基础。
核心素养理念下的语文课堂评价标准

新课标理念下的语文课堂评价标准王中亚摘要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带来了语文教育任务的深化与创新,这就对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要求需要确立新的评价标准;新标准应重视对课堂质性的评价,宜确立动态的、发展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标准;关键词核心素养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2016年9月13日上午,历时三年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课题成果发布会在北师大举行,会议指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会议具体确立发布了六大学生核心素养,共含18个要点:人文底蕴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审美情趣、科学精神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学会学习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健康生活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责任担当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实践创新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运用;这些要素正是学生终身发展的核心素养,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得以培养和发展,是所有语文教师应重视和努力探究的新领域;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势必带来语文教育任务的变更,新的任务需要采用新的语文教学新策略来完成,而“教学评价则是现代教学的决策手段”,研究、探讨核心素养视角下的语文课堂评价标准具有特定的历史意义和指导意义;一、核心素养理念下语文教育任务的再认识新课程标准开宗明义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与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与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总之,新课程标准重视语文的自在内涵,注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语文的现代意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突出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考虑学生语言和身心发展不同阶段的特点,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引用北京大学陆俭明教授的观点来概括就是:“语文教育一是给学生真、善、美的熏陶和教育,二是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三是让学生掌握恰到好处的语文能力和知识;”而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又赋予了语文教育更深层次的任务,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和知识构建创设一种真实而复杂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用良好的学习策略来控制自己的学习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感受、理解知识的同时,深入探究,力求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成为一个真正会学习的人;二、新课标和核心素养理念下的语文课堂要求语文课堂是进行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是完成教育任务的核心环节;新的语文教育任务,需要我们教师明晓核心素养理念赋予的课堂新要求,这样才能很好地操作并完成它;分析、研究新课程标准,结合核心素养的内涵,不难发现其对语文课堂大致有如下要求: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成为教师执教的基本理念;创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勇于创新的基本前提;赞可夫说过:如果班级里能够创造出一种推心置腹地交谈思想的气氛,孩子就能把自己的各种印象和感受、怀疑和问题带上课堂,展开无拘无束的谈话,而教师以高度的机智引导并且发表自己的意见,就可以收到预期的效果;唯有在民主、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中,学生才会消除心理压力,才能积极主动地思考,才能精神振奋,创造力也才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要形成良好教学氛围,关键在于老师;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参与者,而不是主宰者,应保持和学生在人格、情感、心理上的平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师生互动,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也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卢梭说:说教之所以最没有用处,其原因之一就是它是普遍地向所有一切的人说的,既没有区别,也没有选择;2、思维训练是否有梯度与层次感;目前的语文课堂存在有思维空白的缺陷,主要有两种表现:一为了追求所谓的课堂气氛,提问过于简单,缺少学生独立思维的过程;二是老师的提问学生答后不注重引导或不作恰当的评价,容易形成学生思考的麻木;叶圣陶说:“可否自始即不多讲,而以提问与指点代替多讲;提问不能答,指点不开窍,然后畅讲,即入更深;”教学的艺术不在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3、教学设计是否体现语文特质,具有启发性、逻辑性、发展性;语文课堂在操作中应有运用朗读、讨论、自由表述等常见方法,离开了这些方法,课堂往往难以支撑;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讨论可以充分体“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现学生的参与意识;新课标指出:人;”因此语文课堂不应成为老师单极表现的舞台,更不应成为学生被动静听的场所,学生应有自动表述的权利和机会;要鼓励学生质疑,“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要满足学生的表现欲,如此才能真正地激发兴趣;4、课堂是否有师生情感的融通与全身心地投入;教师职业是“以精神振奋精神,以气质影响气质,以人格塑造人格”的职业;因此注重师生情感上的融合是最能感染和影响学生的重要基础,教师自身的情感、审美情趣,观念与行为不自然地都会在课堂中得到一定的展现,同时作为教育者,他的教育思想、观念、目的又使他不断地调控自己,因此师生情感上的融合又更易出色地展现自己的个性,更易在与学生的思想碰撞中激起火花,而造成双方身心愉悦的效果;5、是否注重学生回答的个性化,关注学生创造力的发挥;语文课堂要让其焕发出活力,有生气,就需要我们教师放弃“标准化”的统治思想,如对任何内容都“五花大绑”,循规蹈矩,这本身就违背了人文科学极具模糊性的特点,一味地追求自然科学的精确,必然在一定程度上扼杀学生创造性的思维火花,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积极保护学生的求异性体现,不要过多地注重结果,而应关注其过程;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更多地取决于教师创造能力的发挥,语文教师要敢于对教材、教参作创造性的取舍与补充,这样才能有鲜活的水出现,课堂才有生气;当然要做到这一点离不开教师的客观的课堂评价,在新课标中,对学生的评价,其地位越来越高,教师的评价能体现师爱,体现道德情感,体现科学精神,更能引起学生探索的兴趣;课堂评价的标准还有很多,上文仅是笔者对新课程标准和核心素养理念下的语文课堂必须显现的几个基本特征作的一些粗浅的评论;课堂永远是我们教师发挥心智的主战场,保持她的活力,焕发她的光彩,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这还需要我们语文教学研究者去探索,挖掘;参考书目:1、教学评价论范晓玲着,湖南教育出版社2、教与学的心理学皮连生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3、语文教育书简叶圣陶,教育科学出版社4、爱弥儿卢梭,商务印书馆5、和教师的谈话赞可夫,教育科学出版社6、陆九渊集。
语文教学要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盟 L
的字、 成语掌握多少来衡量。 因此 , 词、 字词教学是 中学
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的内容。它在培养学生语感、 理解 能力上起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学生通过字词的学习, 可 以为阅读写作练就基本功。所以学生的字词积累十 分
学平 时对生活 中的事物没有留心观察 , 即使接触 了, 也没
有“ 有感而发”写写 日记。 、 中学生正 处在成长发育时期 ,具有强烈的好奇 心。
如何 在有限的时间 内, 引导 学生多背 , 实现 “ 的积 累 量” 呢? 课本中提到的 自然要背诵 , 我们还可以将课外 的一些
经典诗词 印制成册 , 采取每周一诗 的做法 , 让学生将本周 要背的诗 写在教室后边黑板上 , 促进学生背诵 。
要“ 丰富语 言的积 累, 培养语感 , 发展 思维”在“ 目标 ” , 总 中又提 出语文教学应让 学生“ 有较丰富的积 累, 形成 良好 的语感” 。没有积 累就没有语文 , 语文教 学的过程就是 学生语 言积 累的过程 , 要从字词 、 阅读、 写作 三个方面引导
学生 进 行 语 言 积 累。
【 责任编辑 牛宾国】
L 1 『 _ 盘 查宴 瓢 . B 量塑 窒
E c t al a t e an 只e e c du a i on Prc i d c s ar h
阅读方法 , 能初步理解、 鉴赏文学作品 , 借助工具书读 懂 浅易文言文。 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 40万字。 0 新课标在 阅读 目标中十分强调语言的积累, 而且进行 了量化 , 明确 要求学生积累 自己喜欢的语言材料 , 诵读优秀诗文 , 背诵 优 秀诗文 5 0篇 ( ) 段 ,课外阅读 总量每年不少于 4 0万
如何提高语文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如何提高语文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如何提高语文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双轨并举,提升语言素养语文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是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失的有用技能,两者相互依存,相互结合。
如何能比较有效提升这两项能力,一直是教育工作者们思考和深入的课题。
本文将从教育专家的角度,探讨一番该如何实际双轨并进的策略,快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一、强化语文基础,提升表达能力1. 注重语言积累:广泛泛读:帮助和鼓励学生阅读理解不同类型的书籍,如文学作品、新闻报道、科普文章等,积累丰富的词汇、语法和修辞技巧,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生动形象性。
精读评析:引导学生深入阅读优秀作品,分析文中的语言特点,学习作者的表达技巧,并模仿练习,提升表达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积累素材:鼓励学生建立个人词语库、成语库和典故库,并通过练习,将积累的语言素材转化为个人表达的资本。
2. 重视培养表达习惯:口语训练:通过演讲、辩论、范读等形式,鼓励学生积极表达,锻炼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流畅度。
写作练习:鼓励学生参与多种形式的写作练习,包括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提升文章的结构、逻辑和语言表达能力。
积极反馈: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表达进行反馈,指出不足,并给予改进建议,帮助学生不断增强表达能力。
二、训练逻辑思维,提升思考深度1. 培养抽象思维能力:概念学习:引导学生对抽象概念进行理解和运用,例如数字、时间、空间等,建立逻辑思维的基础。
逻辑推理:通过谜语、推理题等,训练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对信息进行质疑、分析和判断,培养独立思考能力,避免盲目接受大众传播的信息。
2. 提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分解:引导学生将复杂问题分解成多个子问题,逐一解决,提升解决问题的效率。
方法探索:鼓励学生尝试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并通过比较和分析,找到最佳解决方案。
归纳总结:引导学生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总结归纳和反思,提炼经验教训,提升解决问题的效率和深度。
语文教学中重视学生的语言积累

觉得 学 的很 少 ,学海 无 涯 。 第 二 ,读 书 乐
趣 多 。 翻 开 一 本 《格 林 童 话 》, 就 像 是 让
你走进 了一 个美丽 的童话 世 界 中,有着
惊 险刺激 的场 面 , 有着 幸福 美满 的场
面 总之 一
,
,
个 个都是 身临其境 。 因 此 ,
我 除 了上 好 阅读课 外 ,还 注 意指导 学 生
西安市未央区焦家村小学 翟立娟
将 自己 的情感体验 , 自己 的真情 、 深情 、 纯情、 至 情付诸 写作对 象 ,文 章 才能情深 意切 ,字宇动 心 。
二 、 抓 好课 外 阅读 ,在博 览 中积 累
语言
博览 ,能给大脑皮层 形 成 多侧面 的
语 言 刺激 ,而 在 阅读过程 中,能再 次强
化 大脑 皮层 已有 的语 言信 息 ,使 大脑 中
就是厚 积 才能薄发。
3 每学期补充八 篇 .
2 . 语 言 的积 累。 语 言是 文章这 所 房
左 右 的诗 文和 现 代 中外名 篇 ,要 求学 生
子 的砖 瓦 , 中学 生 要 有 意 识 地 积 累语
在粗知大意的基础上 背下 来。 现用 教材
言 读 , 书 看 报 , 碰 到 富 有 表 现 力 的 字 词
的仓库 , 内化 为 自己 的语 言 的 。 ” 但 纵 观 : 多年 来 ,语 文教 学 采 取 的 却 是 “ 以理 解 。 一 为 目标 , 以讲 解 为 手 段 ” 的 阅读 模 式 。 为 0 了理 解得深透 , 老 师唯有不 停地讲 , 岂
不 知 越讲 解得 多 , 教 学效 率就 越 低 下 , ~ 其 主 要 症结就 在 于 违 反 了 “ 背诵 ” 这 一
关注语言积累,提升语言素养

关注语言积累,提升语言素养摘要:《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语文教学应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课程;语文课程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其中,关注学生的积累和表达是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极为重要的方面。
上海市教委教研室教研员薛峰老师提出:关注表达是指基于阅读情境对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进行有序地训练。
训练过程应是学生语言积累、理解和运用的过程,是吸收、内化以及处理的过程,是相关技能逐步形成的过程,是发展思维的过程。
关键词:语言积累提升语言素养一、依托文本积累语言实验表明,语言的积累与实践运用是人们学习语文的基本途径。
都说只有厚积才能薄发,我们要立足课堂,依托文本,引领学生亲历阅读过程,积累语言。
1.指导朗读背诵课文。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朗读是学习语言必须掌握的一种基本技能,是学好语言的基础。
于漪老师说:“阅读是吸收,吸收越丰富,下笔就会越有神。
”古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这些观点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广泛地阅读和背诵对语言表达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读是阅读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只有高度重视学生朗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进而使学生想读,爱读,并通过读文学习说话、学会表达,才能真正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语言的奥妙。
从教学效果来看,学生通过朗读课文、积累语感,充分感受到了课文的句式,并学会用句式来展开想象。
学生从课文内容说到生活的事物,并运用语言流畅表达。
2.学习文本表达范式,积累语言。
文本是我们学习作者表达方法的载体。
我们的语文教材多是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从语言的角度揣摩都有极为丰富的值得学生回味的素材。
我们教师应当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依托文本,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表达。
语言学家克拉申说:“学习者学习语言的蓝本,也是学习过程的起点。
没有语言输入,根本谈不上语言学习。
语言输入的内容、数量和方式,往往直接影响学习的质量和速度。
活用教材,提高小学生语言积累与运用能力

活用教材,提高小学生语言积累与运用能力作者:许莉来源:《语文周报·教研版》2020年第39期《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
”因此,语文课堂要善于依托教材,引导学生会读文、会积累、会运用,从而提高小学生语言积累与运用能力。
一、挖掘文本资源读背中积累和运用语言在平时的教学中,笔者主要依托教材中积累内容让学生朗读、背诵,从而积累语言素材。
1.朗读中积累与运用语言。
教师充分指导学生朗读文本,甚至熟读成诵,让学生直接感受语言,积累语言材料,了解课文中语言表达的方式,最终达到学会运用语言文字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例如,在《圆明园的毁灭》一文中第3自然段教学时,通过安排配乐读、师生合作读、生生合作读等反复地多层次地诵读,让学生了解到昔日圆明园建筑的特点和辉煌的景象。
同时,也让学生品味到语言的特点,从而在读中习得语言,久而久之,一读就懂、一说就顺、一写就通,顺理成章地实现了语言积累。
2.背诵中积累与运用语言。
每学期,笔者都会列出要求背诵的课文、文段、名句、诗词,让学生逐一过关。
如,单元后“日积月累”的名句、古诗等是必检查背诵的内容。
通过背诵,让学生积累大量的佳词妙句,精美篇章,不断充实语言库存。
二、借助文本读写结合中积累与运用语言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多种策略让学生通过文本阅读,学习规范的语言,领悟到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方法。
1.在仿写中积累与运用语言。
首先是仿写句子。
选入教材中的文章有许多如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句子,是学生语言积累和运用训练的好题材。
如,教学《匆匆》一课,笔者就抓住了“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过去。
”等有特色的句子让学生进行仿写。
其次是仿写段落。
教学中笔者不拘泥于课本,寻求学生练习运用语言的基点,引导学生借鉴课文的某一段落的写法进行仿写。
2.在补白中积累与运用语言。
积累语言的几种方法

积累语言的几种方法语言是人类交往的主要工具,要想方便自如地运用这一工具,就要把丰富的语言材料“植入”大脑。
因此,要把积累语言放在语文教学的重要位置,从而为学生进行出色的人际交往提供坚实的保障。
一、在熟读中积累语言在儿童的记忆仓库中,丰富的语言材料储备是理解和运用语言的必要条件。
这个储备的手段就是背诵,不背诵是不会将规范的书面语言“植入”记忆的仓库、内化为自己的语言的。
为此,一要提倡多读多背。
丹麦语言学家耶培森说过:“学习语言需要背诵,常常背诵才能使所学的词语、句子在记忆中生根。
”我校四年级学生的语文素养比其他年级的学生要丰富得多,其主要原因是教师从一年级起就让学生多读多背。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求学生诵读课本要求背诵和默写的诗词篇章和意境优美的片段,而且不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课标推荐的阅读内容介绍给学生,把背诵的范围扩展到课外。
经过四年时间的训练,这个班学生的表达能力明显好于其他年级,学生的日记、作文用词准确、行文流畅、妙词佳句连篇。
可见,背诵是吸取语言营养、丰富语言积累的一种有效办法。
因此,要把握学生记忆的最佳时机,在语文教学中着重在熟读课文上下功夫、在记忆常用词语上下功夫、在背诵名言警句及诗文佳作上下功夫。
对于一时还难理解的内容也要让学生背诵,纵然是死记硬背也是一种必要的基础方法,以期做到厚积博发。
把这些优秀的语言积淀在记忆里,等到一定时候,学生就可以对所背诵过的材料进行“反刍”,重新理解,重新感悟,重新整合,进而内化运用。
二要重视课文复述。
新编教材所选入的内容都是编者精心编选的名篇佳作,文质优美,极富时代气息,把这些语言积累起来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那么,怎样让它转化为学生个人的语言呢?实践证明,复述是一种重要的手段,因为它是在不改变原意的基础上说出所读课文的主要内容,与原文背诵不同,虽然不能改变原文的意思,但是可以使用自己的语言。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可以挑选一些有一定情节性、便于记忆的片段,引导学生抓住片段中的精彩词语、关键语句进行复述。
如何引导学生积累语言

如何引导学生积累语言语言积累是语言发展的基础,是学生学习语文、发展语言、写好习作的前提。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语言学习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那么教师如何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呢?一、依托教材积累语言。
现行语文教材都是精选的文质兼美的文章,课文生动、形象,文笔优美,它为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提供了充裕的材料。
在课堂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方法来加强学生的语言积累。
1、以读为本,强调多读。
首先选准多读的内容,一是重点的句段让学生多读,二是写得很美的片段、语句让学生多读,三是难以理解的句子让学生多读。
在读的方式上,根据内容和需要采用不同的方式引导学生去读。
如初读课文,采取范读、自由读、默读的形式;理解课文,采取了引读、带着问题读、提问式读、分角色读、赏读等形式。
通过初读,熟读,精读,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在读中积累语言,必定为习作奠定基础。
2、熟读成诵,强调多背。
背诵自古以来就是读书的一种好方法。
中国有一句俗话:“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让孩子通过熟读文章而能成诵,是低、中段教学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我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教材规定的背诵篇目,对文中出现的精彩段落、优美语句,也让学生多读、多记、多背,做到熟读成诵,烂熟于心,学生读多了,记多了,在写作时信手拈来,对于提高习作水平必定是有裨益的。
3、读写结合,强调运用。
学生在阅读中要把理解了的语言化为自己的语言需要一个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坚持读写结合。
除了常规的句型训练外,从一年级起,我就让学生摘抄课后的好词佳句,并选两个好词造句。
进入中段,逐渐把阅读、背诵、选词定话、片段描写、仿写、小练笔相结合,进行了一系列的读写练习。
如学了《荷花》一课后,我让学生模仿第二自然段的写法,按相同的结构、句式、修辞手法仿写一种景物,从中感悟什么是具体、生动、形象。
重视语言积累 提高语文素养

重视语言积累提高语文素养晋江市西滨镇海滨小学李秋霞《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语文教学应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从整体上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课标》充分重视学生的语言积累,这是语文课程新观念的折射,切实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积累,是当前语文教学亟待落实的目标。
如何真正有效地创设教学环境,抓住每一个训练载体,帮助学生积累和运用语言,还需要做许多工作。
下面就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丰富学生语言积累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以课堂为载体,帮助学生积累和运用语言。
课堂是学生接受知识、掌握知识的主要阵地,是学生语言积累和运用的主渠道。
在传统的教学当中,许多教师往往注重的是课文的内容、情节。
在教学中,往往把大量的精力和时间用于分析课文的主要内容,主要情节,往往采用“一问一答”式的方法,过于追求有关问题的解答,而忽视了语言的品读感悟、语言文字的训练和积累及其运用。
其实,课文无非是创设一种具体的语言环境,让学生通过这个情境来进行各种听说读写的语言实践活动,并在语言实践活动中学习语言文字,积累语言文字,运用语言文字。
因此,我在理解课文内容和情节的基础上,着重帮助学生积累和运用语言。
通过加大听说读写训练,使学生不断地积累和运用语言。
1、加大“听”的训练。
“听”是语言由外向内的运动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多让学生听,是帮助学生积累和运用语言的重要手段。
比如:欣赏课文或课文中的一段话,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积累语言。
让学生在静静地听的过程中,感知祖国语言文字的规范与丰富多彩。
在朗读指导中,利用朗读磁带或教师的示范,让学生在听中领会其中的思想感情。
在“听”的训练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听”的良好习惯,要求学生认真倾听,对于一些优美的语言,描写生动的段落,还要求学生听后复述;在听同学的交流表达中,能听懂要点,对于精彩的表达,能抓住其中的关键词句和生动的语句进行学习,由此受到启发,想开去,进一步深入地展开表述,从而不断提高学生“听”的水平。
小学语文课堂学生语言积累的途径

小学语文课堂学生语言积累的途径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工具,而语文课堂则是小学生学习语言的主要场所。
在语文课堂上,学生不仅需要掌握语言知识,还需要积累丰富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积累语言知识呢?本文将从词汇积累、阅读积累、写作积累等方面探讨小学语文课堂学生语言积累的途径。
一、词汇积累词汇是语言的基本单位,是语言表达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词汇积累是至关重要的。
小学语文课堂应该采取多种途径来帮助学生积累词汇。
1. 经常性背诵诗词文章背诵古诗文是小学语文课堂中常见的教学内容。
通过背诵古诗文,学生可以记住其中的古代汉语词汇和表达方式,丰富自己的词汇量。
通过背诵古诗文,学生还可以领略到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培养自己的情感。
2. 创设语境在语文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创设丰富的语境来帮助学生积累词汇。
可以通过图片、视频、故事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学习词汇,记住词汇的用法和意义。
老师可以通过图片让学生认识各种动植物的名称,通过故事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词汇用法。
3. 课外阅读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也可以积累词汇。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故事书、少儿杂志等文学作品,积累更多的词汇。
学生还可以找一些适合自己阅读水平的英文原著,以提高自己的英语词汇水平。
二、阅读积累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语言积累的重要途径。
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文章,学生可以了解各种不同领域的知识,同时也可以积累各种表达方式和句型结构。
1. 多读优秀作品在语文课堂上,老师可以指导学生多读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比如《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等,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词汇和表达方式。
学生还可以通过阅读一些名人传记、历史故事等来了解古今中外的人物和事迹,丰富自己的知识和见识。
2. 鼓励学生自主阅读除了课堂指导的阅读,老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外进行自主阅读。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读物,比如文学作品、科普读物等,通过阅读不同领域的内容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同时也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要注重学生的语文积累

父亲竭力 克服艰难 , 读者从 中深深体会 到 了父亲对 儿子的爱 。 ’ 三、 挖掘文本 。 注重情感的积累 语文是一 门生动而 富于情 感的学科 , 每篇文学 作品 、 每首诗 歌 除了优 美 的文笔 , 具有 丰 富的情 还 感。如果把知识信息 比作绿 色 , 情感信息 比作春 把 风, 那么积累情感信息的过程 , 就应该是一 次春风 吹
比如朱 自清的《 , 者用极 其生动形 象 的语 春》 作 言为我们描绘 了一 幅幅生机盎然的春景图。作者对 春天 、 对大 自然的热爱 、 赞美之情跃然纸上。学 习此 类文章 , 我们不仅能领略到千姿 百态 的 自然形态美 , 还能感受到作家震 撼人心 的情感美 , 能从 中养成热 爱 自然 、 热爱生活 、 热爱生命 的情趣 。 都德的《 最后一课》 是一篇能 激发 学生热爱祖 , 国语言的范文。教 师在教学 中 , 留意教 材 中语 言 要 的“ 燃点 ” 以点燃学 生对语 言的情感 之花 。教师 以 , 充满感情的语调朗读《 周总理 , 你在哪里? 《 》 背影》 等 富有深情的课 文 , 生会被课 文 中的真情打动 …… 学 读《 小橘灯》 学生能学会 镇定 、 , 勇敢 、 观 ; 《 乐 读 麦琪 的礼物》 学生能增强 自信 心和力量 , 受到文 中的 , 感 人性美。每篇课文 都能使学 生心灵 受到洗 涤 , 感 情 得到净化 , 潜移默化 中逐步形成美好的思想情感 。 “ 情感教育 的目的, 是将 情感善 的 、 美的方 面尽 量发挥 , 把那恶 的 、 丑的方面压制 淘汰下去 。在语文 ” 教学过程 中, 教师应 根据文本 及学生实 际培养 学生 的社会性情感品质 , 发展他们的 自我情感 控制 能力 , 促使他们产生积极 的情 感体验 , 朗 、 敢 、 情地 开 勇 热 面对 学 习 活 , 成 独 立健 全 的个 性 与 人 格 。 生 形 四 、 化 生活 积 累 。 展 知识 广度 强 拓 叶圣 陶先生曾说 :惟 有从生 活多方 面去体验 , “ 把生 活所得的一点一点积累起来 , 积累得越多, 了解 越深刻 。从 生活 中积 累 , 语文 学 习 的重要 途 径。 ” 是 生活是语文学习的大课 堂 , 我们 可 以从 生话 的不同 方面 、 不同角度 、 不同时间 、 不同场所 、 同事情 中去 不 积累。我们可以通过观看 影视媒体 去积 累 , 以在 可 参加各种活动的过程 中去积 累, 还可 以在各种 生活 体 验中去积 累, 各种生 活场景 中去积 累。在 活动 在 中、 在观察 玩赏 中, 自然有 序地学 习语文 , 累丰富 积 的阅读知识 。引导学生学会 观察 、 学会思考 、 学会想 象、 学会记载。 当然 , 语文 的积 累还有另一类 , 那就是语文素养 的积 淀, 括情感 品质 、 包 审美 品位 、 表达能力 、 思想水 平等。语言材料的积累是具 体的 、 直观的 , 而语文素 养的积淀则 是抽 象 的 、 形 的 ; 言 材料 的积 累容 无 语 易, 好操作 , 语文素养的积淀却很 难, 难在过程 , 难在 效果 , 难在操作 。其 实 , 素质教 育的 中心 即在 于此 . 语 文 教学 改革 的关 键 也 在 于 此 。 ( 者单位 : 作 河南省新 乡市第十三 中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重视丰富学生语言积累的教学
有一次,听到师生两人的谈话。
学生说:“老师,我的语文最差,不知差在哪里,尤其
是作文,一看到作文题就无话可说,有时即使搜肠刮肚,也写不够六百字。
”老师深思了片刻后,认真回答:“我认为你可能是语言积累太少的原因,你应该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多读、多写,只有持之以恒,方能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
”听完他们的对话,我沉思良久。
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有很大一部分学生语文成绩低下,语文素养较差,差在哪里?到底我们做语文
老师的该如何解决这一现实问题?使这部分学生得到学习方法的指导,迅速走出困境,才是
语文教学的当务之急。
我认为,万丈高楼平地起,要建起高楼大厦,首先要有建筑蓝图,其次是准备好沙石、
砖块、钢筋、水泥等建筑材料,然后再组织技术人员逐层开始精心施工。
语文教学亦然。
语
文学习的目标,是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己健康成长,这正是学习语文的蓝图。
那么语文建筑材料又是什
么呢?从哪里来呢?我想识字与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是语文学
习的建筑材料。
这些材料只能从大量的语文学习实践中自我获取并持之以恒。
教师引导学生
学习语文的过程,就是逐层精心施工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就是
学习语文的第一步,也是基础工程。
那么怎样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呢?我想结合自己大量的语文教学实践谈点做法与体会:
一、课内要教给学生丰富语言积累的方法
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阵地,抓好课堂教学,才会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而语
文素养中的语言能力,只有通过大量的丰富的语言积累实践获得,别无捷径。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教给学生积累语言的方法。
要求学生对积累的
语言多读、识记、多写、多说,才会升华成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1.丰富语言,积累课文中的常用词语
例如教学鲁迅的《藤野先生》,教师首先要求学生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积累下列词语:“油光可鉴、标致、落第、畸形、匿名、诘责、杳无消息、抑扬顿挫、掌故、芦荟、深恶痛疾、不逊……”要求学生用一个专用笔记本抄写理解其词语本义,并会用其中几个词说或写一段话。
因为词语是构成句段的材料,只有积累了这些常用词语,才会为丰富学生语言奠定基础。
2.丰富学生语言,积累课文中优美的抒情句段
对文章中优美的抒情句、段,要有意识地让学生摘录下来,并熟读、成诵。
例如田晓菲
的《十三岁的际遇》中:“是的……我没有忘记我的誓言,我渴望发现新的大陆,渴望从海洋
深处为你,北大,撷取最灿烂的珍珠。
”这一段直抒胸臆,真挚地表达了作者回报北大的坚定信念。
积累这样的抒情语句、段,能使学生的感情受到熏陶,是学习情感抒发的基本方法。
既要有感而发,又要感情真挚。
3.丰富学生语言,积累课文中精彩议论的句段
要让学生有意识地积累课文中画龙点睛的议论性的句子、段落,让他们反复诵读、仿写,以此提高学生的议论能力,理解说理的严密性与科学性。
例如《背影》中:“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
家庭琐屑往往触他之怒……”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一定能领悟到父亲年迈发怒的原因及作者深深理解父亲的处境后一番发
自肺腑的哲理。
这些精辟的议论,或在篇首、篇中、篇末,让学生积累下来,并进行必要的
仿写,才能提高学生的说理能力。
4.丰富学生语言,积累课文中生动描写的句段
描写是生动展现人物、景物的状态、情形的句、段,要善于积累这些生动描写,并进行
一定的分析、练习。
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雪地捕鸟”一段:“扫开一块雪,露出
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
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在这段文字中,作者连续运用了“扫”、“露”、“支”、“撒”、“系”、“牵”、“啄”、“拉”等动词,将雪地捕鸟的过程写得活
灵活现。
准确地运用动词描写某一特定的事件,才会打动我们。
让学生写一段人物动作,要
求准确、生动,展现出人物精神风貌,抓住事物特征,按一定顺序描写,只要学生对课本中
的材料理解、借鉴了,便会写出感人的人或事,他们的情感也会从中得到熏陶,描写这种表
达方法的语言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5.丰富学生语言,积累课文记叙说明清楚的语段
课文中记叙、说明清楚的句、段,要有意识地让学生积累,以此提高他们语言积累的清
楚性,从而提高学生写作、说话清楚明白的能力。
对这样的句段要积累,要识记,要理解,
要练习,才能升华语言能力。
例如《一面》中:“我费力地从里衫的袋里掏出那块带着体温的银元,放到他的手里——他的手多瘦啊!我鼻子里陡然一阵酸,像要哭出来。
我恭敬地鞠了一躬,把书塞进帆布袋,
背起便走出书店的门。
”短短几句,写出了作者对鲁迅的崇敬、关切和热爱之情,叙事清楚明白。
我们不妨让学生在摘录、诵读、仿写中学习这种叙事清楚明白的语言风格,使之语言积
累更有针对性。
6.丰富学生语言,积累文言文、诗歌中的文言词语及典故和名句
在初中阶段共入选文言文三十篇左右,各种诗歌八十余首。
我们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
累文言文中现在还用的词语,了解词语的来源,积累诗歌中这些不同时期、不同作者的名句。
如《论语》十则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再如《宴子使楚》中“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
北则为枳”等,还有诗歌中的名句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等。
因为这
些名句能启迪学生的认识,丰富学生语言的准确性、优美性。
只要我们引导得法,学生会很
喜欢的。
二、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要注重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持之以恒,方可见效
课内教给学生平常语言积累的方法,还必须延伸到课外。
我的做法是让学生每天至少积
累五个常用词语,各种优美句段、名人名言,优美的诗歌、名句、俗语、谚语,至少五十字
左右,并在上课前用三到五分钟进行交流。
经过这样持之以恒,学生养成了自觉积累的好习惯,还提高了学生的口语写作表达能力,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掌握了学好语文的方法,
学生的语文成绩较前大幅度提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要坚持课内教给学生丰富语言积累的方法,并延伸到
课外严格要求、持之以恒。
只有这样,方可提高学生的识字、写字、阅读、写作能力。
丰富
学生的语言积累,只是学习语文的一个重要方面,不可缺少,其它又不可代替。
但学好语言
要遵循课标理念:“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丰富语言积累只是学好语文最基础的方面,还必须注重培养语感、发展思维等方面必要的引导训练,只有
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祖国语言学习才会百花盛开。
面向全体学生,使他们获得基本的
语文素养,是人生存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需要。
让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辛勤耕耘,收获祖国语文教学的累累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