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剪纸的基本情况和文化内涵
剪纸

剪纸展厅庆阳民间剪纸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屡获殊荣,庆阳市的文化形象主要是由民间艺术树立的,而民间剪纸无疑是其中最辉煌的部分,是对人类原始文化符号的破译。
由它浓缩出的《生命树》和《抓髻娃娃》已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典型象征。
源于此,2002年中国民俗学会命名庆阳市为“民间剪纸艺术之乡”;2008年庆阳剪纸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剪纸普查成果展厅分为七个版块,现在看到的是“大师风采”版块,在这一版块上展示的是我市剪纸艺术家中的一些代表性人物,其中有7人被命名为国家级剪纸艺术大师,有12人命名为省级剪纸艺术大师,有19人命名为市级剪纸艺术家,这些人中,最大年龄80多岁,最小年龄30多岁。
最上面的是惠富君,她是已故著名剪纸艺术大师祁秀梅的外孙女,她的作品继承祁秀梅剪纸艺术风格的民间剪纸纹样,作品多次出席展览并被外国友人收藏,1995年被邀请在北京世界妇女大会上现场表演。
现在您随我看一下“艺术成就”版块,在这一版块上主要显示了庆阳市剪纸大师在各个阶段的不同层次的展览中获奖情况。
特别是这一幅照片是在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会上,我县剪纸艺术大师段彩霞的剪纸作品《母亲的心愿》、《生命之花》被作为礼品送给了温家宝总理和原委员长李鹏;这一幅是在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会上,华池县剪纸大师曹永琴的作品也作为礼品送给了温家宝总理,这几幅作品都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一致好评,对我们来说是莫大的荣誉和鼓舞。
这一块“传承保护”版块,主要反映的是对我市剪纸艺人的普查及剪纸艺术的传承情况,在整个普查过程中,我们共普查到民间剪纸艺术大师54人,建立传习所9处,共培训学员1200多名,全市有剪纸爱好者1250多名,她们的剪纸多以剪窗花为为主,是用来装饰新屋洞房,门窗屋壁的。
这是代表人物版块,在庆阳市剪纸界最有成就和影响的是张玉珍和祁秀梅。
张玉珍:她擅长创作表现较大题材的作品,着力反映时代精神面貌,大胆使用变形的艺术手法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灵活应用单色、染色、套色等方法形成了乡土化、民族化的风格,多幅作品在《人民日报》、《北京日报》、《人民画报》上刊登,被誉为“一把剪子巧夺天工”。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状况及保护开发研究———以庆阳剪纸为例*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状况及保护开发研究———以庆阳剪纸为例*作者:李朝阳,郭锋锋来源:《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17年第9期摘要:通过对庆阳剪纸传承人的调查发现,存在空间分布分散、代际传承弱化、“艺术大师”比例低、普遍年龄老化、文化程度低、生活窘迫等问题,严重制约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正常传承。
庆阳剪纸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困境主要表现为传承地缺失、剪纸精神与艺术特色弱化、剪纸人地位下降以及传统文化边缘化等,应从加强剪纸民间艺术的普查和研究、加快剪纸传承人的保护和培养等方面解决非遗的生存困难。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文化;庆阳剪纸;传承人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674-9146.2017.09.047随着经济市场化的发展,民俗文化的传承也受到很大挑战,“庆阳剪纸”传统艺术的生存状况不容乐观,保护与传承任重道远。
文章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传承的核心——“传承人”的调查,揭示传承中的问题,寻找合理的非遗传承思路。
1 庆阳剪纸概况“庆阳剪纸”是流行于甘肃省庆阳市境内的一种汉族剪纸艺术。
庆阳剪纸历史悠久,是中国剪纸传统艺术最早兴起的地区之一,经宋、元、明、清几代,剪纸艺术不断发展走向成熟。
庆阳剪纸种类繁多,取材宽广,内容丰富多彩,表现手法灵活,风格古拙质朴、粗犷奔放,与同类民间剪纸相比独具优势。
2008年入选中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并由国家文化部认定庆阳为“中国民间文化之乡”。
“庆阳剪纸”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的支持下,取得了一定成绩,艺术作品不断涌现,代表性作品有剪纸艺术大师金香莲的《孔子像》,该作品在“世界华人艺术精品展”十周年庆典活动暨美国纽约国际艺术博览会巡展,荣获华人艺术功勋金奖[1];马路的《春天进行曲》在2011年中国·桐庐国际剪纸艺术大展暨第四届“神州风韵”全国剪纸大赛中荣获银奖。
很多剪纸艺术大师的珍品、论文、传略被载入《中国艺术》《中国艺术研究》《世界名人录》等多部典籍。
庆阳剪纸中鱼形象的民俗文化阐释

庆阳剪纸中鱼形象的民俗文化阐释摘要:剪纸艺术是甘肃庆阳地区一种非常独特的民间艺术形式,有著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其独特的艺术形式积淀了生活在黄土高原地区庆阳人们的心理意识,是庆阳人们日常生产生活经验的形象表达,内含者丰富的文化意蕴。
在庆阳剪纸艺术中,鱼的形象运用非常广泛,样式表达极为丰富,文章仅针对庆阳剪纸艺术中,鱼纹形象的内在民俗文化内涵进行简单阐述。
关键词:庆阳剪纸;鱼纹形象;图腾崇拜;阴阳哲学观一、庆阳剪纸概述庆阳地区的剪纸艺术对各种动物的形象体现,都有其独特的生命特征,是庆阳劳动人民对生命形式的理解,通过剪纸创作来表现对生命的热爱与崇拜。
在诸多动物形象中,鱼纹形象的剪纸表现题材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丰富的表现内容和深刻的文化内涵。
民间鱼纹形象的剪纸,既可以说是对自然界中生物形象的艺术化表现,同时也是人们自身主观情感意识的一种寄托,建立在劳动人民对于大自然和生命的体验与理解基础上,融入自身的主观情感,是一种感性的艺术形象再现。
二、民间鱼纹剪纸中的图腾崇拜意识图腾信仰的产生有其具体历史原因,远古时代,由于人类生存条件恶劣,生产力水平低下,在强大的自然面前感到束手无策,于是把自然界中某些具有特异功效的物体视为图腾崇拜的对象。
在《山海经》中,有很多关于鱼崇拜的文献材料,《海内北经》中云:“陵鱼人面,手足,鱼身,在海中。
”所描绘的就是拟人化的鱼的形象,可以理解为是鱼图腾的一种反映。
《大荒西经》中有记载:“有鱼偏枯,名曰鱼妇。
颛顼死即复苏。
”此段经文反映的是一则与鱼有关的神话传说,讲述的是中华人文始祖高阳帝颛顼,与鱼合二为一,一体复生的神话故事,更加鲜明的体现出鱼图腾的崇拜色彩。
三、庆阳鱼纹剪纸的阴阳哲学观体现庆阳民间的鱼纹剪纸艺术,可以说是对我国古代阴阳哲学观的承载。
西方的哲学理念,是以自然科学的角度和观点来认知世界,而我国传统的古典哲学,则是以阴阳观来认识世界的,并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形成了阴阳五行说。
浅谈庆阳民间剪纸艺术的审美特征

的洗礼 , 在庆 阳人 民的手中化作各种精美
的剪纸艺术形 象。
有 一定 的装饰性效果。
其 四, 保 存 了民间传统 的哲 学观 念 ,
史文化都 在庆 阳地 区的民俗 文化 当中有 所体现 , 特别是庆 阳的剪纸 艺术蕴含 了大 量 的古文化的 图像 、 图腾 以及丰 富的传统
艺术形 态, 是我 国传统历史文化 的艺术化
最 高 的神 明 , 人们 认 为树 神 能够 庇 佑 万 物
其二, 剖面化 的艺术造 型美观 大方 ,
深入 内部 。剪纸 艺术家进 行剪纸 艺术创
作, 依 靠 的是 丰 富的想象力 , 是对 自己的 意念 、 想象 的一种表达。剪纸艺术不考虑
的生长 。 生命 树剪纸体 现 了 当地居 民对 树 神 的崇拜 。庆 阳地 区生命树 剪纸 以剪 纸艺术 家祁秀梅 和 彭粉 女 的剪纸最为 经
特征
其一 , 造 型变化 多样 , 夸 张性强 。变
形和夸张是剪纸 艺术 的一个鲜 明特色 , 而 庆 阳 民间剪纸艺术创 作者 能够抓住 事物 的造 型本质来进行形态 变化 , 对点 、 线、 面 等元 素进行 有序排列 , 表 现方式 自由, 不 受结构等 实际情况 的限制 , 运用夸张的手
典 。除 了生命树剪纸 , 荷花 、 牡丹 、 梅 兰竹 菊等也是剪纸艺术 中经常表现 的对象 , 甚 至萝 I 、、 白菜 等在庆 阳剪纸 人的手 中都能
襞 镦 唷研 完
浅谈庆 阳民间剪纸艺术的审美特征
口刘
摘
雷
要: 庆阳 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人 文环境 , 有 着丰 富的文化 资源 , 其 中剪纸 艺术闻名全 国。庆 阳的老老 少少都会剪纸 , 喜爱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融合庆阳剪纸的策略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融合庆阳剪纸的策略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融合传统文化元素,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化视野,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同时也可以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
庆阳剪纸作为中国传统艺术形式之一,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历史意义,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融合庆阳剪纸是一种有益的探索。
本文将探讨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融合庆阳剪纸的策略,并提出一些实际操作的方法。
一、了解庆阳剪纸的历史和特点庆阳剪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起源于甘肃省庆阳市。
庆阳剪纸以其精致的工艺和独特的风格闻名于世,被誉为“刀尖上的艺术”。
庆阳剪纸以刀为工具,以纸为材料,通过巧妙的手法和精湛的技艺,剪出各种形态各异的图案和造型。
庆阳剪纸的图案多为花鸟鱼虫、人物故事、民间传说等,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生活情趣,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了解庆阳剪纸的历史和特点,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将其融入到小学美术教学中。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庆阳剪纸的起源、发展和表现形式,让学生对庆阳剪纸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从而为后续的教学活动打下基础。
二、设计与庆阳剪纸相关的教学内容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庆阳剪纸的特点和形式,设计与其相关的教学内容。
可以引导学生剪纸,并通过教学生如何运用剪刀剪出各种形态各异的图案和造型,培养学生的手工技能和创造能力。
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庆阳剪纸相关的主题作品,让学生在创作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深化对庆阳剪纸的认识和理解。
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庆阳剪纸的相关作品和技艺,引导学生学习和欣赏庆阳剪纸的艺术之美。
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美术基础,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确保教学活动既有趣味性又有挑战性,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体验到庆阳剪纸的魅力和艺术价值。
三、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与创作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与创作是非常重要的。
针对庆阳剪纸这一特殊的传统艺术形式,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学习庆阳剪纸的基本技艺,例如刀法、纸张的选择和处理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庆阳剪纸的制作过程,感受其独特的魅力。
探究庆阳剪纸的艺术特色

探究庆阳剪纸的艺术特色□张海生尚昊摘要:庆阳是中国民俗学会命名的“民间剪纸之乡”。
庆阳剪纸有着独特的风格和个性,有着丰富的美术形态和艺术意蕴,是一种民间艺术符号。
该文研究传统民间剪纸艺术的造型理念,展现庆阳民间剪纸所散发出的黄土高原的特有气息。
关键词:庆阳民俗剪纸艺术特色早在汉代,庆阳的农牧业就开始崭露头角。
随着造纸术的发明,剪纸逐渐成为该地区人们的精神追求之一。
经过多年的发展,庆阳剪纸逐渐出现了带有少数民族浓郁色彩的作品。
隋唐时期,剪纸作品的用途更加广泛,进一步扩大了剪纸的使用范围,剪纸剪出的门神形象被贴于家门用以驱邪,以保来年四季平安。
此后,经过历朝历代的不断演变和劳动人民的不断开拓,剪纸逐渐大众化。
明清时期,剪纸不断发展成熟。
剪纸这一古代文化艺术产物流传至今,其价值不亚于其他的艺术种类,一把剪刀、一双巧手、一张红纸就能创作出美妙绝伦的剪纸作品。
剪刀是媒介,剪纸创作者利用干练的双手传达内心的感受,表达自身对生活的热爱。
一、庆阳剪纸的表现内容和形式民间剪纸对于人们来说并不陌生。
庆阳民间逢年过节、娶媳嫁女、满月祝寿时,农村妇女都要打扫庭室,裱糊墙璧,执剪钱纸,在窗框、炕围、墙壁、门扇上贴上红红绿绿的各种剪纸,把自己的居室打扮得五彩缤纷、红红火火。
这些剪纸因贴的位置不同而名称各异,贴在门上的叫门花,贴在窗上的叫窗花,贴在炕墙上的叫炕围花,贴在顶棚上的叫顶棚花。
走进庆阳农舍,随处可见贴在墙璧上的剪纸,有些不再住人的窑洞房舍的窗框上、炕围上,被烟火熏得发黑的剪纸依然牢牢地贴在那里。
剪纸在庆阳如同五谷杂粮一样必不可少,哪里有人住,哪里就有剪纸。
剪纸在庆阳成了农村妇女美化生活、抒发情感的精神寄托,而窗户、门扇、窑璧、炕围则成了她们展现手艺的天地。
庆阳剪纸种类繁多,因用途不同而内容各异,主要有喜庆剪纸、礼仪剪纸、祛病剪纸、生活剪纸、福寿剪纸、婚禧剪纸、生殖剪纸、丧葬剪纸、底样剪纸、现代生产劳动剪纸等。
这些剪纸大多有底样,是从祖辈那里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细心的妇女会珍藏底样,视为传家宝。
巧夺天工的剪纸

巧夺天工的剪纸堪称庆阳文化“四绝”之首的剪纸,是庆阳民间艺术的佼佼者。
它看起来土里土气,但却显示着古拙质朴的风格;它的线条有的象锯齿般不齐不整,却包含着粗犷奔放的高原气质。
当你面对一幅幅及其普通的剪纸时,那构图之简洁、明快、准确,想象力之丰富,不能不使你对剪纸者高超的艺术造诣发出由衷的赞叹。
剪纸是庆阳劳动妇女抒发感情的重要方式,也是她们表露艺术才华的最好园地。
每逢过年过节、娶媳嫁女,女人们就大显身手,忙忙碌碌打扫窑洞,裱糊房屋;尤其对窗户、炕围、墙壁、顶棚格外看重,擦净、糊好、裱新,在上面贴上各种剪纸,窗上的叫窗花,门扇上的叫门花,炕窑墙上的叫墙花或炕围花,顶棚上的叫顶棚花。
此外,还有箱柜花,粮囤花,纸缸花,灯笼花;新婚窑里要贴喜花,馈送的礼品上要贴礼花,祝寿礼品上要贴寿花,门帘上要贴吊帘花。
总之,各处都有花,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家屋舍,总是被她们打扮得五彩缤纷,红红火火,简直成了剪纸艺术的大汇展。
这些剪纸,大小不等,一幅一色,单面平图,样式各异,完全是女主人凭着爱美的一颗心和对生活的观察与感受,独出心裁,一剪一剪铰出来的。
剪花既不是专门从事剪纸的艺术家,也没有深奥的学问和渊博的知识,大都是土生土长很少识文断字的劳动妇女。
白天她们在地里劳动,为生计奔忙;唯有夜晚和阴雨天,才是她们创造这种艺术精品,抒发美感的自由天地。
在不大的炕头窗前,在闪烁的煤油灯下,母教女,婆传媳,一年一年,一代代,因袭和家传着她们的剪纸艺术。
一般女孩儿从七、八岁起就围在妈妈、奶奶身旁,照着大人的样儿,学着用灯熏窗花底样,学着铰窗花,开始受剪纸艺术的熏陶;等长到十五、六岁时,已是“二八闺秀做针线,巧剪花样百家传”了。
出嫁以后,剪艺日趋成熟,多数媳妇不仅能为自己剪花布置房子,而且还能为人执剪,出师带徒,从此剪刀和纸便成了她们的终身伴侣,岁岁月月,缝布剪布,遇纸剪纸,直到生命最后一息。
她们一生的情感和心血就这样倾注于这些片纸寸布之中。
庆阳的剪纸

庆阳的剪纸
庆阳市东方红小学六(2)班张博伦
中华文化宝库中有一颗璀璨的明珠——庆阳的剪纸。
为什么是“庆阳的剪纸”呢?因为庆阳是剪纸这门艺术的发源地,更通俗一点说,在几百年甚至几千年以前,在庆阳这个地方有了剪纸。
从那以后,剪纸就成了庆阳的民俗文化之一。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当然,剪纸也不例外——民间剪纸艺人。
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一张普普通通的红纸,在民间剪纸艺人的手里翻来折去,为所欲为,人物、动物、植物、器物,无所不能。
更重要的是惟妙惟肖,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
剪纸的类型有很多,图案也各式各样。
其间,我最喜欢的就要数十二生肖了——
“鼠”剪得胆小机灵,表情贼眉鼠眼;“牛”剪出了它的勤劳、诚恳;“虎”剪出了它的凶猛、威武,就犹如真的百兽之王;“兔”剪出了它的迅速、灵敏;“龙”剪出了我们中华子孙的气魄;“蛇”剪出了它那妩媚、可爱的一面;“马”剪出了它策马奔腾时的帅气与速度;“羊”剪出了它的温顺,可又有一丝警惕,似乎在看周围有没有大灰狼;“猴”剪出了它的动作敏捷;“鸡”剪出了农家人的欢乐与祥和;“狗”剪出了它那忠诚的一面;“猪”剪出了它的福气——“招财猪”。
十二生肖各有不同,这就是剪纸中的十二生肖。
这就是剪纸的艺术,这就是艺术中的剪纸。
从庆阳剪纸看中国民间艺术造型中的审美韵味

2020 年 18 期剪纸艺术不仅仅是中国珍贵的文化遗产,在当今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更是全人类珍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的见证,产自甘肃庆阳的剪纸艺术,就是中国剪纸艺术中一个优秀的派别,甘肃庆阳剪纸艺术以其质朴、粗犷、明快和干练的艺术线条闻名,与国内其他剪纸艺术相比,甘肃庆阳剪纸更加能表现出西部地区人民生活的特点和风俗人情,2002年举办的庆阳民俗节,庆阳剪纸以其独特的艺术性受到国内外友人一致的好评,庆阳也因此被冠以“民间剪纸之乡”的美称。
一、庆阳剪纸艺术的造型内涵与发展说起庆阳剪纸,许多人都会感觉到陌生,只有深入甘肃庆阳当地考察,才能了解到很多记载庆阳剪纸这一艺术的历史资料。
汉代的蔡伦发明了纸,从此纸开始进入大众的生活,随着造纸术的不断成熟,剪纸艺术也随之诞生,到我国隋唐时期,剪纸的用途不断扩大,人们开始剪出大将的形象,将剪纸张贴在大门,达到驱邪的效果,从此以后,剪纸艺术不断扩大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范围,剪纸题材越来越广,剪纸艺术也不断成熟。
庆阳作为古时候的京城要地,是剪纸艺术的发源地,隋唐之后,经历几个朝代的洗礼,剪纸艺术渐趋成熟,19世纪30年代,庆城县一个胡姓女子创作的剪纸《五福捧寿图》在国外的报纸上发表,庆阳剪纸开始受到外国友人的关注,19世纪40年代,甘肃地区政府曾成立专项工作组收集整理庆阳剪纸的不同资源,之后中央美院的院长从庆阳剪纸中得到灵感,创作了一些艺术性的木刻品,庆阳剪纸又向前跨出了一大步。
19世纪80年代,辽宁美术出版社再次将庆阳剪纸带入全国人民的视野中,庆阳剪纸与庆阳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不管是婚丧嫁娶,还是民俗节日,都少不了庆阳剪纸的参与,剪纸在庆阳地区就像一日三餐,哪里有人生活,哪里就有庆阳剪纸的影子。
二、庆阳剪纸造型上的艺术风格特点(一)生命意识与民族精神的造型体系剪纸是以最简单最质朴的形式将古老民族留存的艺术精华展现在我们面前,庆阳地处甘肃、山西和陕西交接的区域,离喧嚣的大城市很远,交通和通讯封闭,本地文化没有收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得到了很好的保留,因此,庆阳剪纸有着古老质朴的特点,举个例子来说,《生命树》就是庆阳剪纸中著名的龙文化,庆阳人认为生命树就是生命象征的图腾,而庆阳剪纸中的鹿图腾文化,更是国内找不到的独特文化,这些古老的形象,是两汉时代人们生活的具体表现,这些古老的要素,就通过庆阳剪纸的形式留存下来了。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融合庆阳剪纸的策略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融合庆阳剪纸的策略小学美术教学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创造力的重要途径,而融合传统文化元素是丰富学生艺术修养的有效手段。
庆阳剪纸作为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可以为小学美术教学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
本文将探讨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融合庆阳剪纸的策略,旨在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庆阳剪纸的艺术特点和技艺要领,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一、庆阳剪纸介绍庆阳剪纸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起源于甘肃庆阳,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其精美的造型和别致的构图,深受人们的喜爱。
庆阳剪纸通常以剪刀和纸张为材料,通过剪、刻、折等手法,创作出各种生动形象的图案和画面。
其特点是线条简练、造型鲜活、富有韵律感和节奏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二、融合庆阳剪纸的策略1. 深入理解庆阳剪纸的艺术特点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庆阳剪纸的艺术特点是融合庆阳剪纸的重要策略之一。
通过观赏庆阳剪纸作品,指导学生观察剪纸作品的线条、构图、形式和表现手法,培养学生对庆阳剪纸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到剪纸艺人的工作室进行参观和学习,或者邀请剪纸艺人来学校进行讲解和交流,让学生深入感受庆阳剪纸的魅力和韵味。
2. 开展庆阳剪纸的艺术创作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可以通过开展庆阳剪纸的艺术创作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富有庆阳剪纸特色的创作任务,如让学生剪纸制作动物、花草、人物等题材的作品,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受,进行个性化的创作。
教师还可以介绍一些庆阳剪纸的技艺要领和创作方法,指导学生运用剪、刻、折等手法进行创作,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手工技能。
3. 融合庆阳剪纸的主题教学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可以融合庆阳剪纸的主题教学,设计一些具有庆阳剪纸特色的主题教学活动。
在春节期间,可以组织学生学习庆阳剪纸的相关知识,制作一些传统的春节剪纸作品,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民俗习俗;在中秋节期间,可以组织学生学习庆阳剪纸的技艺要领,制作一些富有中秋特色的剪纸作品,让学生感受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庆阳剪纸调研报告

庆阳剪纸调研报告庆阳剪纸调研报告调研报告编号:XXXXXXX报告日期:XXXX年XX月XX日一、引言剪纸是一种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通过用剪刀在纸上剪出各种图案和形状,以表现出丰富的艺术感染力。
庆阳市,位于中国甘肃省,是中国著名的剪纸之乡之一。
为了深入了解庆阳剪纸的发展状况和影响因素,我们进行了调研研究,以期得出有关庆阳剪纸的结论和建议。
二、调研目的1. 了解庆阳剪纸的历史渊源,探究其发展脉络;2. 了解庆阳剪纸的制作工艺和技巧;3. 调查庆阳剪纸在当地社区和市场中的影响力和普及情况;4. 分析庆阳剪纸面临的挑战和发展前景。
三、调研方法1. 文献研究:对有关庆阳剪纸的历史、制作工艺和影响力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分析;2. 采访调查:与庆阳剪纸的传承者、制作者、销售者、消费者以及相关机构和社区进行面对面的访谈和调查;3. 实地观察:参观庆阳市的剪纸工坊,亲身体验和了解剪纸的制作工艺和技巧。
四、调研结果1. 历史渊源:庆阳剪纸起源于明代,经过数百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色;2. 制作工艺和技巧:庆阳剪纸以其细腻的剪纸技巧和丰富的图案元素而闻名,主要以牡丹、花鸟、人物等为主题;3. 影响力和普及情况:庆阳剪纸在当地社区和市场具有广泛的影响力,被广泛应用于庆阳市各类节庆活动中,并在国内外影响艺术家和游客;4. 挑战和发展前景:庆阳剪纸面临传承困难、市场萎缩以及年轻人流失等挑战,需要加强宣传推广,培养新一代剪纸人才,并将庆阳剪纸创新应用于现代设计和文化创意产业中。
五、结论通过调研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庆阳剪纸作为庆阳市的传统艺术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制作工艺,令人赞叹。
在当地社区和市场中,庆阳剪纸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普及情况。
然而,庆阳剪纸也面临着传承困难和市场萎缩的挑战。
为了保护和传承庆阳剪纸,我们建议加强宣传推广,引入新的创意元素,将庆阳剪纸应用于现代设计和文化创意产业。
此外,还需要加强教育培训,培养新一代的剪纸人才,推动庆阳剪纸的创新发展。
庆阳剪纸发展现状与保护对策分析

文化传播第 4 卷 总第 107期 21一、开在剪刀上的花——庆阳剪纸庆阳剪纸,俗称花花,也被称为窗花,植根于庆阳的农耕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与浓厚的文化积淀。
庆阳剪纸来源于农民们朴素的农耕生活,讲究情趣,是劳动人民生产、生活、感受、气质、观念、习俗和文化传承的结晶。
人们通过剪纸,将自己生活里的乐趣以及仓有余粮、衣食无忧的希望表达出来。
[1]庆阳的人们通过剪纸来表达自己生活中的所见所感,有着浓厚的乡土气息。
庆阳剪纸,取材宽广。
由于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庆阳文化极少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所以仍然保留着最原始的图腾崇拜,除了家庭中日常见到的瓜果蔬菜、猫狗牛羊等以及龙、凤、蛇等图腾,“鹿”是最典型的一种。
在其他剪纸文化里,已经难觅“鹿”的踪影,而在庆阳剪纸文化里,“鹿”作为生命象征延续了下来。
[2]同时,庆阳剪纸最广为人知的图案是“抓髻娃娃”与“生命树”。
“抓髻娃娃”是我国民间剪纸艺术中最为古老、夸张、朴素、喜庆的形象之一,是生命与繁衍之神、吉祥和幸福的象征。
其除了生殖繁衍的功能外,还有驱鬼、辟邪、招魂等表征意向。
“生命树”是人类对于“树神”的崇拜,是原始人类树神交感巫术习俗的遗留——人们希望通过对树木的崇拜和模仿获得其旺盛的生命[3]。
二、庆阳剪纸发展现状庆阳剪纸文化的传承依赖于口口相传、经验相授,存于一代代农村妇女的记忆之中。
在之前多是作为自家的装饰品而使用,而在大力推崇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今天,庆阳剪纸作为民间手工艺品走向市场,因其背后的文化底蕴而有了更多的观赏与收藏价值。
2008年庆阳剪纸被列入中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庆阳剪纸文化传承主要有家族式、师徒式、社会化传承三种常见方式,而相当数量的传承工作后继乏人[4]。
近年来,庆阳市为了抢救和保护濒临失传的剪纸文化,逐步确立起传承人的建设制度,并且每年对传承人的收徒授艺、传承活动等工作进行考核工作,激励传承人对于技艺的不断传承和发展。
与此同时,庆阳剪纸也会在每年端午节举办的“香包节”崭露头角,吸引各地游客及商人的目光。
庆阳剪纸的意象特征与审美意蕴

J 12 1 u. 0 1
庆 阳剪纸 的意象特征与审美意蕴
杨 晓 燕
( 甘肃 联合 大学 人 文 学 院 , 甘肃 兰州 7 0 0 ) 3 0 0
【 摘 要】庆阳剪纸是 民间智慧的结晶 , 剪纸艺人用 自己朴 素的理念把心 中的“ 与眼前 的“ 紧密结 意” 象”
合 起 来 , 剪 刀 和 彩 纸 为 依 托 , 造 了独 具 特 色 的 “ 象 ” 式 。这 些 “ 象” 探 究 自然 的本 质 、 主 观想 象 代 以 创 意 形 意 以 用 替 客 观 必 然 为 主 要 特 征 , 用 互 渗 复合 的手 法 , 现 自由 自在 的 时 空变 换 和 率 性 而 为 的 生 命 意 识 与 审美 意 蕴 。 采 表 文 章 从 庆 阳剪 纸 的意 象 人 手 , 着重 探 讨 庆 阳剪 纸 的意 象 特 征 和 审 美 意 蕴 。 【 关 键 词】庆 阳剪 纸 ; 象特 征 ; 美 意蕴 意 审
【 献标 识码 】A 文 【 文章 编 号】1 7—O 类 号] 58 1 中 J 2 .
I g e t rso n y n a e-u n t Aet ei mp iain ma eF a u e f Qig a gP p rc ta d Is sh t I l t c c o
的主要 目的。被 剥离 的是“ ” 作 为 物 质 原生 表 象 ,
剪 纸 中有着 丰富 的遗存 。庆 阳剪 纸保 留了大 量古
文化 的图腾 形态 , 被称 为古 文化 的“ 活化石” [ 。
一
象 而 衰 弱 , 构 的过 程 则 突 出 了 传 统 审 美 中 对 重
“ 这 一 主观认 知 问题 的偏重 。 意”
甘 肃庆 阳是 华 夏始 祖 轩 辕 黄 帝族 发 展 的 “ 根
剪纸_黄土地上的春节浪漫曲

剪纸:黄土地上的春节浪漫曲文/问远春节是黄土高原“黄土味”最为浓烈的时刻,而剪纸则是为黄土高原上的人们增添了无限的浪漫。
黄土魂魄王光普是山西闻喜人,因为抢救流传在黄土高原上民间艺术作出了重要贡献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民间艺术大师”。
剪纸就是王光普关注的重点内容。
“以甘肃庆阳为代表的黄土高原民间剪纸具有浓烈的黄土气质,精致多变,厚重大气,古朴典雅,生动浪漫。
”王光普曾评说。
这些年,因为采访的关系,我几乎成了他家的常客。
距离甘肃省会兰州近五百公里外的甘肃庆阳,是王光普的第二故乡。
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后期开始,王光普就在甘肃庆阳这块土地上扎根,当时他是一位小学美术教师。
数十年来他已经成为一个地地道道的黄土高原人,也成为研究黄土高原民间剪纸绕不开的人物。
甘肃庆阳一带保留了中国农耕文化中最为悠久的历史。
这里山大沟深,交通不便。
因为交通不便,那些延续了几千年的民俗得以保留延续下来,成为今天的一笔财富;山大沟深阻碍了与外界交流。
由此,人们也就有了大量的时间,对生活进行精雕细琢。
逢年过节,男人闹秧歌,唱皮影;而女人则是剪纸贴窗花,做荷包。
带着浓浓黄土气息的民间艺术就这样绵延至今,生生不息。
在庆阳的许多民间工艺大师,他们的剪纸作品是从祖祖辈辈中继承下来的。
这里的祁秀梅获得了“东西方杰出的民间剪纸艺术大师”称号,王光普获得了“东西方民俗艺术开拓者”称号,惠富君、赵兴萍、安惠琳获得了“东西方杰出的民间剪纸传承艺术家”称号。
众多的剪纸艺人之所以受到人们关注,是因为从他们的剪纸作品中,我们能够找到许多民俗的渊源。
也就是说,庆阳民间剪纸艺术中保留了极为古老的图腾文化和民俗文化。
在中国历史上,庆阳和陕北地区曾经经历过三次文化繁荣。
第一次是黄帝、周祖为代表的农耕文化崛起。
第二次是两汉时期的文化繁荣,今天我们能在陕北出土的画像砖上看到当年的影子;至今汉族人尚红色的习俗开始黄土高原上流传,而用红纸剪纸也是尚红习俗的延续。
第三次是北宋年间的短暂繁荣。
庆阳民俗文化

庆阳民俗文化香包庆阳刺绣是一种做工精美的最具传统特色的民间手工艺术晶。
它凝聚着庆阳地区劳动妇女的勤劳和智慧,展示了她们巧夺天工的艺术创造力。
它以古朴、敦厚、粗犷的艺术风格,与中国江南秀丽细腻的苏绣、湘绣相映成趣。
庆阳刺绣给人以原始生命的壮美感,包含和浸透着古代哲学的神秘色彩,内容无所不包容,但多以人类童年期的多神崇拜和原始图腾为主题。
它与庆阳乡村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特色更是显而易见。
农村老汉旱烟锅上垂挂的绣花烟荷包,乡间孩童穿戴的描龙绣凤的花裹肚、花红叶绿的绣花帽,农家炕头刺绣精美的狮子枕、虎头枕、金鱼枕、猫娃枕,男女老少不可或缺的绣花鞋垫,以及农家给老人祝寿、嫁女、娶媳妇和生儿育女“做满月”的绣花寿帐、绣花鞋、绣花枕和“胖娃坐莲”、“丹凤朝阳”、“莲生桂子”等刺绣品,生活情趣盎然。
尤其是一年一度的农历五月初五端阳节,更是庆阳民间刺绣的大汇展。
这天,从乡村到城镇,千家万户的孩子们佩戴的或自绣或购买的各色各样的荷包(俗称香包),真可谓琳琅满目。
美不胜收,其中有惹人喜爱的胖娃娃、虎头姥有小巧精致的各种荷包和粽子、石榴、金鱼、老虎、狮子、蛇、青蛙、螃蟹等;有用各具情态的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组合而成的“十二生肖”挂件;还有用各种小香包精心组合的“八仙过海”、“鱼儿钻莲”、“猴儿啃梨”、“狮子滚绣球”、“鼠啃葡萄”等绣花图,给人以种种美的联想。
庆阳刺绣以彩色绸缎和彩色布块、彩色丝线为主要原料。
在绣荷包时,还将丁香、山艾、细辛、甘松、白芷等药粉掺入棉花团,包裹其中,再用彩色丝线刺绣,不仅色彩鲜艳,而-且香味浓郁。
许多刺绣晶,还要垂吊以红、绿、黄、青、蓝、紫各色丝线穗子,再缀以水银珠子、光片之类,看上去珠光宝气,赏心悦目。
刺绣针法上,有平绣、锁绣、补绣、纳绣、挑花等等。
刺绣过程中,还有剪绒、打结、锁边、圈金等工序。
庆阳民间刺绣不仅在国内颇有影响,而且受到国外友人的青睐。
由于庆阳刺绣等民间艺术的特殊吸引,1988年中国第五届民间工艺美术年会在西峰召开。
文化遗产申请报告300字

文化遗产申报书(剪纸艺术)一、项目简介庆阳市位于甘肃省东部,是原陕甘宁边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周先祖农耕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民族民间文化种类繁多、底蕴深厚,在这众多的艺术种类中,剪纸是其中最为璀璨的花朵。
庆阳剪纸艺术渊远流长,是陇东黄土高原历史悠久的群众性传统民间艺术活动,它的作者大都是劳动妇女。
庆阳剪纸基本上分前塬和后山两大流派。
后山派造形古老,剪法粗放,内容上延袭了原始图腾的纹饰图样,保留了中国最早的文字艺术符号和阴阳五行哲学思想。
前塬派受汉文化影响比较深,造型讲究工整对称,线条细腻流畅,内涵以历史传统和生活装饰图案为艺术源流,反映现实生活的艺术品味较浓。
庆阳剪纸有突出的艺术特色和杰出的艺术价值,主要特色是:①地理环境的人文历史特征;②传统的广泛性;③随意抒情性;④周期性与生活实用性。
主要价值有:①在历史、文化艺术、科学研究方面的重要价值;②在人类学、民族学及社会学方面的价值;③在人们文化艺术交流中的纽带作用;④具有增强社会凝集力的作用;⑤在人们日常社会文化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由于受市场经济和现代文明的冲击,传统剪纸艺术传承后继乏人,传继链面临断裂的危险,急需保护。
二、基本信息项目名称剪纸属地甘肃省庆阳市保护单位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文化馆法人焦银虎通讯地址甘肃省镇原县城关中街9号邮编744500电话0934-******* 传真0934-******* 电子信箱ZYY526223@ 所在区域及其地理环境庆阳位于甘肃省东部,习称陇东,地处陕甘宁三省的交汇处,全市平均气温在9℃—10℃平均降雨量480—660毫米,总土地面积27119平方公里,总人口256万,辖环县、华池、镇原、宁县、正宁、合水七县和西峰区。
地势南低北高,海拔在885米与2082米之间,山、川、原兼有,沟峁梁相间,高原风貌雄浑独特,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董志塬平畴沃野,有136万亩,是世界上面积最大,土层最厚,保存最完整的黄土原面,堪称“天下黄土第一塬”。
庆阳剪纸_精品文档

庆阳剪纸
甘肃省庆阳市是我国民间剪纸典型的代表区域,它和陕北、晋西北的
民间剪纸艺术三足鼎立,构成了我国黄土高原原生态民间剪纸艺术体系。
庆阳剪纸是传承比较完整的人类文化的活化石,为学术界研究人类早期文
化提供了极其丰富的佐证,被许多学术著作解读传播。
其以生命树和抓髻
娃娃为代表的典型图式已经成为我国民间艺术的代表图式,在学校美术教
材中予以介绍。
汉代哲学家王符是一直生活在庆阳本土的古代学者,由他
的著作《潜夫论》可知早在汉代,剪的艺术在庆阳与刺绣结合,已经很是
高超了。
清末民国的传教士对庆阳剪纸已经有所注意,介绍发表到国外。
陕甘宁边区时期,张仃等革命文艺者,广泛收集庆阳剪纸,编印出版;古元、力群等艺术家吸收剪纸艺术的手法,发展新木刻创作了《马锡五断案》等影响广泛的作品。
解放后,庆阳剪纸配合政治运动,反映社会发展,曾
经非常兴旺。
但传统民俗剪纸并未消失。
进入上世纪80年代,以靳之林、彭金山为代表的学者对陇东民俗、民艺,包括剪纸艺术进行了长期的追踪
研究。
进入21世纪,庆阳市连续六届举行国际香包艺术节,带动了剪纸
艺术的持续发展,近100多位剪纸艺术家被评为各级民间艺术大师、艺术
能手。
庆阳剪纸传承着丰富的华夏原始文明,与窑洞、刺绣、皮影等非物
质文化遗产相互依存,与深厚的传统民俗密切相关,有重要的人文价值。
其所包含的人类童年时期的丰富想象和深刻思想,其所追求的强烈的生命
意识,所抒发的浪漫情怀,所表达的对生活的美好祝愿,都是需要我们深
入探究和理解的。
庆阳剪纸的原生态价值

庆阳剪纸的原生态价值甘肃陇东庆阳、平凉,是中国剪纸艺术的重镇,庆阳剪纸已被确定为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在庆阳有一支人数众多的剪纸队伍,名不见经传却巧夺天工。
庆阳剪纸是内涵丰富的原生态民间文化。
一、庆阳剪纸传承着华夏文明庆阳北接延安,西壤固原,属于鄂尔多斯南部;庆阳东依黄陵,南望关中,和平凉同称陇东,所在的黄土高原属于黄河中游上段的泾河文明。
庆阳剪纸的文化渊源与庆阳在中华文明发展中的历史地位相关,两者比照方能明白代代传承的庆阳剪纸所承继的文化内涵。
翦伯赞在其《先秦史》中指出:在蒙昧时代后期,即传说中的有巢氏时代,北京人的族类大概都流浪于这个内海(指蒙古高原太古大内海)的附近。
后来,内海枯竭,古生物灭绝。
“流浪于内海西南鄂尔多斯一带的原始人群,到这一时代,也有一个新的迁徙。
他们之中有一部分沿黄河而东下,走向山西、河南交界处一带,是后来传说中的东夏之祖先。
另一部分,溯黄河而西上,走向甘肃、青海交界处一带,是为后来传说中的西夏之祖先。
东夏后来又分化为诸夏而分布于中国之中原,西夏后来又分化为诸羌而分布于中国之西北。
所以诸夏与诸羌同为鄂尔多斯的旧石器时代末期之原始人群的后裔,亦即同为传说中的夏族的苗裔。
”“他们在鄂尔多斯之萨拉乌苏河流域和宁夏附近,在甘肃的庆阳,在陕西的油房头,都留下了旧石器时代中期的文化遗存。
”这一认定为我们认识庆阳剪纸提供了一个人类学依据。
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陇东彩陶使我们能直观地将现在的庆阳民间剪纸与原始艺术比较,知其源流。
庆阳是华夏始祖轩辕黄帝族发展的“根据地”,是戎、狄、羌、匈奴等古民族繁衍生息之地,是周人的发祥地,春秋时有义渠戎国,秦建直道,汉拓丝绸北路,为丝绸之路北路要道。
同时受西夏文化、金文化浸染,古代各民族不同风格的历史文化遗产在庆阳民间美术特别是剪纸中有着丰富的遗存。
由《诗经》歌颂周人开国祖先的《生民》、《公刘》及《豳风·七月》等诗篇可知,折回到庆阳一带的周人先祖尊后稷为先祖,耕种稷、黍、菽、麦、麻、瓜等农作物,养殖猪、鸡、狗、羊等家畜,摆脱粗放式耕作,选种、锄草,发展粮食加工,榨油、酿酒,对农业生产充满热情,对未来生活充满希望。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融合庆阳剪纸的策略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融合庆阳剪纸的策略小学美术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和创造能力的重要环节,而庆阳剪纸作为我国传统民间艺术之一,在融入小学美术教学中,可以给孩子们带来很好的视觉体验,同时也可以帮助他们发展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我们可以运用以下三种策略来融合庆阳剪纸,以丰富课程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一、讲解庆阳剪纸的历史和文化背景首先,可以讲解庆阳剪纸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庆阳剪纸起源于甘肃省庆阳市,具有两千年的历史,在我国北方地区很有影响力。
庆阳剪纸是以刀具为工具,在纸张上切割出各种图案、形象,表现生活、动物、花鸟等丰富多彩的主题。
庆阳剪纸不仅可以展现人物、风景、动植物等多样性,同时也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俗趣味。
例如,庆阳剪纸中常用的“福”字和“灯笼”等图案,使得庆阳剪纸跟春节等民俗文化产生了紧密联系。
在课堂上,我们可以向孩子们讲述这些故事和背后的文化含义,让他们感受到庆阳剪纸艺术的深厚内涵。
二、运用庆阳剪纸的技法来教授实用技能其次,可以运用庆阳剪纸的技法来教授实用技能。
庆阳剪纸有一些独特的技法,如对称切割、拼贴、折叠等,这些技巧可以用来制作纸上的各种美术作品。
例如,运用对称切割技法,可以制作出蝴蝶、鱼等图案,非常适合小学低年级的孩子们。
运用折叠技法,可以制作出立体的盒子和花朵等,适合高年级的学生。
把这些技法融入到美术课堂上,可以帮助学生们掌握画面构图的技巧,同时也可以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三、组织庆阳剪纸的实践活动,促进交流和合作最后,可以组织庆阳剪纸的实践活动,促进学生间的交流和合作。
庆阳剪纸是一种纸上剪贴的艺术,需要学生们有一定的手工技能和耐心。
在实践活动中,学生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对庆阳剪纸进行深入的探究和研究。
相互交流和合作,帮助解决制作中遇到的问题,提高自己的手工技能和创造能力。
最终,学生们可以把自己的创意做成不同的作品,通过展示和分享,彰显自己的个性和创作能力,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庆阳剪纸的基本情况和文化内涵
甘肃庆阳位于陕甘宁三省交会地带,远离大城市,交通闭塞,很少受外来文化冲击。
早在20万年前,人类始祖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历史文化灿若星河;庆阳又是革命老区,老一辈革命家的战斗足迹遍布这里的每一片热土,播火浴血的正义酣歌仍犹在耳如泣如诉,红色革命文化遗址星罗棋布;黄土高原造就的黄土风情别具一格,粗犷豪放,浑朴天成,绚烂多彩的民间民俗文化艺术,巧夺天工的庆阳剪纸更是勤劳智慧的庆阳人民在漫漫长夜里点亮的灯盏,在敦厚朴实的心灵里开出的浪漫花朵,这样的山花烂漫,朵朵如诗如画。
一、历史沿革
庆阳剪纸,由来已久,在国内外早有影响。
早在汉代,随着造纸术的发明,用纸剪人影像以代活人的剪纸艺术就开始了。
到了隋唐时代,剪纸用途进一步拓展,人们用纸剪出武将秦琼、敬德的形象,贴在门上作为门神,祛邪挡鬼。
此后,剪纸艺术不断衍变,题材不断拓宽,用途不断增加,由宫廷祛邪走向民间生活。
庆阳作为当时京畿之地,是剪纸艺术最先兴起地区之一。
后经宋、元、明、清几个朝代,剪纸不断发展成熟。
1930年,庆城县胡仙川创剪的《五福捧寿图》在《波兰画报》上发表,庆阳剪纸首次走出国门。
1942年,陕甘宁边区政府就组织专业人员对庆阳民间剪纸进行过搜集整理。
解放后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古元借鉴庆阳剪纸,创作了很多珍贵的木刻。
这些木刻又影响了庆阳剪纸,使庆阳剪纸有了新的提高。
1959年庆城县编印了《庆阳民间剪纸》一书,在西峰召开的全国群众美术现场会上受到了专家们的喜爱和好评。
1985年,辽宁美术出版社出版了王光普的《陇东民俗剪纸》,再次把庆阳剪纸介绍给全国。
庆阳剪纸源于生活、讲究情趣,是劳动妇女生产生活习俗和文化传承的结晶,是她们的爱心浇灌的花朵。
二、地域文化环境
庆阳市属黄河中游内陆地区。
介于东经106°20′至108°45′与北纬35°15′至37°10′之间。
东倚子午岭,北靠羊圈山,西接六盘山,东、西、北三面隆起,中南部低缓,故有“盆地”之称。
自古以来处于比较偏远、闭塞的环境中,有很大的封闭性和保守性,很少受到外界因素和其他文化的影响和冲击,逐渐形成了庆阳特有的文化氛围——农耕文化。
在悠久博大的农耕历史文化中,民俗文化独树一臶。
民俗文化中的庆阳剪纸,由于源于生活、讲究情趣,是劳动人民生产、生活、感受、气质、观念、习俗和文化传承的结晶,是她们爱心浇灌的花朵。
著名民俗学家靳之林先生称民间剪纸艺人是“真正的艺术家”,而这些艺术家多是目不识丁的农村妇女,甚至一些被中国民俗学会命名的“剪纸艺术大师”也识字不多,有的纯粹一字不识。
她们的手艺是从上辈人那里学来的。
农村女孩五、六岁就围着奶奶、妈妈学剪纸,到十五、六岁就能执剪了,“二八闺秀学针线,巧剪花样百家传。
”庆阳民间剪纸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和喜爱。
《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美术研究》《民间文学》《剪纸报》《甘肃日报》等报刊多次发表庆阳民间剪纸作品,1986年,
中央美术学院邀请镇原县民间美术大师祁秀梅赴北京进行民间美术教学交流,向学生演示民间剪纸。
法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的艺术家多次专程到陇东考察民间剪纸艺术。
庆阳民间剪纸已由乡村妇女手中的小玩意,堂而皇之地步入了国家艺术殿堂—中国民间美术馆,并在日、意、澳等国家展览亮相。
2002年6月首届中国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上,庆阳剪纸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一致好评,庆阳市被中国民俗学会命名为“民间剪纸之乡”。
三、艺术形式
在庆阳民间,逢年过节,娶媳嫁女,满月祝寿,农村妇女们都要打扫庭室、裱糊墙壁,又要执剪铰纸,制作窗花。
在窗框、炕围、墙壁、门扇上贴上红红绿绿的各种剪纸花,把自己的居室打扮得五彩缤纷、红红火火。
这些剪纸花,因贴的位臵不同而名称各异。
贴在门上的叫门花,贴在窗上的叫窗花,贴在炕墙上的叫炕围花,贴在顶棚上的叫顶棚花。
走进庆阳农舍,随处可见贴在墙壁上的剪纸花,有些已不再住人的窑洞房舍的窗框上、炕围上,被烟火熏得发黑的剪纸花依然牢牢地贴在那里。
剪纸在庆阳,如同五谷杂粮一样必不可少,哪里有人住,哪里就有纸剪的花。
剪纸,在庆阳成了农村妇女美化生活、抒发情感的精神依托。
窗户、门扇、窑壁、炕围则成了妇女展现手艺的美术天地。
庆阳剪纸源于生活、讲究情趣,是劳动妇女生产生活习俗和文化传承的结晶,是她们的爱心浇灌的花朵。
著名民俗学家靳之林先生称剪纸艺人是“真正的艺术家”。
并说,“庆阳剪纸在人类学、考古学、历史学、民族学、民俗学、美学、艺术学领域里,为我们提供了极为丰富的新课题。
一幅传统
的陇东民俗剪纸,不仅是一张剪纸,而且是凝聚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文化传统的结晶。
”
庆阳剪纸,取材宽广。
日月星辰,山水花木,人物鸟兽,故事传说都是剪纸的素材。
特别是家庭院落这方圣土内的男女娃娃、牛羊骡马、猪狗猫兔、瓜果蔬菜,因为天天见,对它们观察深透,因而成了妇女们剪刀下永久的题材。
她们通过对这些题材的取舍剪制来装饰美化家庭环境,表达对生活的理解和感受。
庆阳剪纸内容丰富多彩。
有表达吉祥喜庆、反映传统民俗的“二龙戏珠”、“骆驼进宝”、“吉兽图”、“麻姑献寿”;有反映生殖繁衍、美好爱情的“孔雀戏牡丹”、“蝴蝶恋花”、“喜鹊踏梅”、“鱼儿钻莲”;有保佑平安康乐、祈求神兽降福的“老虎下山”、“狮子滚绣球”、“抓髻娃娃”、“送福娃娃”;有民间故事“刘海戏金蟾”、“武松打虎”、“王祥卧冰”;有表达对劳动果实喜爱的麦穗、谷穗、瓜果、桃杏等等。
这些作品有着浓厚的乡土气息,反映了黄土高原上人们的生活习俗,充满着她们对生活的理解、感受、热爱和追求。
庆阳剪纸,表现手法灵活,剪纸技艺娴熟。
颜色以红、绿为主,有单色、套色、染色等;剪法上有阳剪,即留下勾画形象的线条,阴剪,即剪去线条留下平面,有二者结合的阴阳剪、折迭纸而剪的对称剪、阴影剪、图案剪等。
为了线条丰富多变、多姿多态,艺人们还创造运用了梅花纹、云勾纹、锯齿纹、田禾纹、月牙纹、点纹、水纹、花纹等剪法,她们凭着一双灵巧的手,把生活剪裁得千姿百态、生动活泼、有情有趣而富有诗意。
庆阳剪纸,种类繁多。
因用途不同而内容各异。
大体有喜庆剪纸、礼仪剪纸、祛病剪纸、生活剪纸、福寿剪纸、婚禧剪纸、生殖剪纸、趣味剪纸、丧葬剪纸、图案剪纸、底样剪纸和现代生产劳动剪纸等等。
这些剪纸大都有底样,是从祖辈那里一代一代传下来的,细心的妇女把底样夹在杂志书籍中,视为传家宝。
四、艺术特色
庆阳剪纸古拙质朴、粗犷奔放、简单明快、线条洗练。
与全国同类民间剪纸相比,独具特色。
一是原始图腾文化的遗存。
庆阳位于陕甘宁三省交会地带,远离大城市,交通闭塞,很少受外来文化冲击。
作为生命象征的龙为图腾的龙文化,以鹿为图腾的鹿文化,在国内其他地方近乎绝迹,但在庆阳剪纸中一直延续并保留了下来。
如“人头鱼”、“神鱼瓶”、“娃娃鱼”都是以鱼、龙、蛇为图腾的原始文化的传承。
剪纸“寿花”,既有鹿头纹样的原始图腾形态,又在向生命之树的植物形态发展一卜有双鸟的轴对称形剪纸“生命之树”(扶桑树),是两汉广为流传的图样。
令人震惊的是,两汉时代先民的民俗和图样,竟然一直蕴藏在庆阳剪纸中流传下来。
这在全国民间剪纸中是绝无仅有的。
二是古代阴阳哲学观的载体。
西方哲学以自然科学观点认识世界,而中国古典哲学是以阴阳观认识世界的,形成了阴阳五行说。
庆阳剪纸,揭示了中华民族根深蒂固的阴阳哲学的奥秘。
《绎史》中“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说的就是阴阳哲学观。
庆阳民间也有以男为阳,女为阴;南为阳,北为阴;左为阳,右为阴等哲学观念。
镇原剪纸艺术
大师祁秀梅剪出的《抓髻娃娃》,一手捧鸡,一手捧鱼,或一手捧鸡,一手捧兔,都是以鸡、兔或鸡、鱼象征日月、天地的哲学观念的反映。
此外,《双鱼枕》、《虎头蟾》等剪纸都是远古阴阳哲学观念的载体。
三是远古文物的“纸化石”。
庆阳是远古文化的巨大宝库,是华夏民族的摇篮,蕴藏着得天独厚的远古文化。
庆阳剪纸既揭示了远古文化的奥秘,又承传着远古文化的信息,是不可多得的远古文物的“纸化石”。
宁县剪纸《八卦娃娃》,本是春节祈祷丰收的巫术剪纸,“八卦娃娃”双手举禾黍,头顶太阳蛛网八卦,象征太阳普照万物生长,它承载的就是生命崇拜、太阳崇拜的远古文化,是原始社会炎帝部落太阳崇拜的遗存,是远古文物的“纸化石”。
四是独特的审美意识。
庆阳民间剪纸的审美意识是变形的。
不求真实,善于夸张;不合透视,形体变形;不求物件形态毕肖,只讲简练传神;不求四肢齐全,讲究随心达意。
剪纸《回娘家》中的毛驴儿仅有三条腿,另一条腿被随意删掉了。
在艺人们眼中,毛驴走路是三条腿着地,另一条腿是多余的。
她们剪下的《猫吃老鼠》,被吃掉的老鼠还活在猫的肚子里,人隔猫肚皮还能看得见。
这不仅是一种大胆奇特的构思和想象,而且是古代变态的审美意识的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