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地质学名词解释补充版

合集下载

地质学名词解释与填空 (1)

地质学名词解释与填空 (1)

一、名词解释1、地壳;地壳是固体地球的最外层,位于莫霍面以上,主要由固体岩石组成,其厚度变化较大,由几公里到近80km,平均18km。

2、岩石圈:地壳+上地幔的顶部(盖层);均为固态岩石组成,所以称之—岩石圈。

3、软流圈:岩石圈底界至220km左右,地震波传播速度较慢,为低速带,此带内的物质呈熔融状态,称为软流圈(或称软流层)。

4、地温梯度;一般把在常温层以下,每向下加深100m所升高的温度称为地热增温率或地温梯度。

5、克拉克值:根据大陆地壳中5159个岩石、矿物、土壤和天然水的样品分析数据,于1889年第一次算出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数值(平均重量百分比),即元素的丰度,后人为记念这个创举,将之命名为克拉克值6、矿物:在各种地质作用中形成的,在一定地质条件和物理化学条件下相对稳定的自然元素单质和化合物。

7、岩石:各种地质作用形成的,并存一定地质和物理化学条件下稳定存在的矿物集合体。

8、岩浆岩:熔融岩浆冷凝后形成的岩石9、沉积岩:松散的喾物经过压实、胶结或重结晶形成的岩石10、变质岩:由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

11、岩浆作用:岩浆形成、运移、冷凝的全部过程。

12、沉积作用:搬运物在条件适宜的地方发生沉积,。

条件适宜是指搬运能力减弱,如流水搬运泥砂时,流速减小时,动能减少,过载而沉积。

化学沉积受化学反应规律支配,过饱和沉积胶体凝胶作用。

13、变质作用:岩石基本上在固态下,由于温度、压力及化学活动性流体的作用 ,发生成分、结构、构造等变化的地质作用。

14、风化作用:岩石受外力作用后发生机械崩解和化学分解,破坏产物基本残留原地,使坚硬的岩石变为松散的碎屑及土壤。

(化学风化、物理风化、生物风化)15、剥蚀作用:剥蚀作用是指风、冰川、地面流水、地下水、海洋和湖泊等地质营力在其运动过程中使岩石破坏并脱离原地的作用过程。

16、搬运作用:风化和剥蚀作用所产生的各种产物,被流水、冰风等运动着的介质从原地转移到另一地点的迁移过程。

地质学-名词解释

地质学-名词解释

地质学名词解释1、地质学: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自然科学。

当前,地质学主要是研究固体地球的表层——岩石圈,研究其物质组成,形成,分布及演化规律;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地表形态及其发展演化的规律性。

2、将今论古:通过各种地质事件遗留下来的地质现象与结果,利用现今地质作用的规律,反推古代地质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及其特点。

3、克拉克值:国际上把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百分比。

4、变质作用:由内力地质作用致使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发生变化的作用称变质作用。

变质岩:由变质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5、矿物: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具有相对固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均质物体,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

1、自然产物2、固定和均一的化学成分3、一般不孤立存在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老子,《道德经》)矿物的四种形成方式:凝华(硫磺)、结晶(石英)、凝固(蛋白石)、重结晶(石棉)结晶习性:一向延伸、二向延伸、三向延伸类质同像:在结晶格架中,性质相近的离子可以互相顶替的现象。

如:(Mg, Fe)2[SiO4]同质多象:同一化学成分的物质,在不同的外界条件下,可以形成2种或2种以上的不同构造的晶体,构成结晶形态和物理性质不同的矿物。

矿物的物理性质:光学性质{颜色(自色、他色、假色)、条痕、光泽、透明度(界限0.03毫米)}、力学性质(硬度、解理、断口、韧性……)、其它性质(比重、磁性、电性、发光性……)硬度:是指矿物抵抗外力刻划、压入、研磨的能力摩氏硬度计:滑石、石膏、方解石、萤石、磷灰石;长石、石英、黄玉、刚玉、金刚石。

滑石方萤磷; 长英黄刚金。

指甲为 2 — 2 . 5,小刀约 5 — 5 . 5七种主要造岩矿物(属于广义硅酸盐矿物):石英、钾长石、斜长石、云母、角闪石、辉石、橄榄石矿物的分类:自然元素矿物、硫化物类矿物、氧化物及氢氧化物类矿物、含氧盐类矿物(自己看书p55)岩浆:地壳深处或上地幔天然形成的、富含挥发组分的高温粘稠的硅酸盐熔浆流体。

地质学 名词解释

地质学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地质学:地质学是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自然科学,当前地质学主要是研究固体地球的表层——岩石圈,研究其物质组成形成分布及演化规律研究地球内部结构地表形态及其发展变化规律。

2.地温梯度:深度每增加100米所升高的温度叫做地温梯度。

3.重力异常:实际上各地测量的重力值不等于理论值这种现象叫做重力异常。

实测值大于理论值叫做正异常,反之负异常。

4.克拉克值:某种元素在地壳中分布的重量百分比叫做克拉克值。

5.地质作用:把引起地壳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表面形态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各种自然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6.岩石圈:地球圈层构造的表层由固体的岩石组成,又称为岩石圈(包括地壳及部分上地幔)。

7.软流圈:地震波波速突然降低的地带。

8.矿物:矿物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自然元素的单质或化合物。

9.岩石:岩石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并在一定地质条件和物理化学条件下相对稳定的自然元素的单质或化合物。

10.风化作用:暴露于地表的岩石因长期受到o2 co2 水以及生物等影响而发生化学分解和机械破碎的作用或过程称为风化作用(物理分化化学分化生物化学分化)。

11.风化壳:残积物和经生物风化作用形成的土壤层等在陆地上形成的不连续薄壳称为风化壳。

12.条痕:将矿物在白色无釉瓷板(条痕板)上划擦后留下的矿物粉末和颜色称条痕。

13.解理:矿物晶体受力作用后沿一定方向裂开成一系列光滑平面的性质称解理。

14.岩层:岩层是指由两个平行或接近于平行的界面所限制的同一岩性组成的层状岩石。

15.鲍文反应序列:岩浆在冷却时主要造岩矿物的结晶析出遵循一定的顺序可划分为斜长石的连续反应系列和暗色矿物的不连续反应序列,被称为鲍文反应序列。

16.地层:某一地质时代形成的岩层或岩石组合(包括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17.地质构造:地质构造是在各种内外动力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岩石变形产物,具体表现为岩石的弯曲变形(塑性变形产物)和断裂变形(脆性变形产物)等。

18.沉积岩:沉积岩是组成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之一是在地壳表层条件下,由风化作用生物作用和火山作用的产物经过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及沉积后作用而形成的一类岩石。

普地 名词解释 整理

普地 名词解释 整理

《普通地质学》名词解释
1.地球系统:由地球的固体地圈、流体地圈、土壤圈和生物圈组成的一个开放的、复杂的巨系统。

2.大地水准面:全球静止海平面,即平均海平面及其在陆地内部延伸所形成的封闭曲面。

3.地热增温率:沿等温线法线指向地心方向上单位距离内增加的温度值,又叫地温梯度,其倒数称为地热增温级。

4.克拉克值: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重量百分比,又叫地壳元素丰度。

5.解理:矿物晶体受外力作用,沿一定的结晶学方向破裂成平整平面的性质。

6.岩浆:在上地幔和地壳深处形成,以硅酸盐为主要成分的炽热、黏稠富含挥发分的熔融体。

7.风化壳:在地表由残积物和土壤构成的一层不连续的,厚度不均匀的薄壳
8.河流的侵蚀基准面:河流下蚀作用的极限面,一般认为是河流注入水体的水面。

9.浪基面:波浪作用的下限,一般认为是1/2波长的深度处。

10.成岩作用:各种松散沉积物转变成坚硬岩石的过程。

11.变质作用:已经存在的岩石,受到构造作用或者岩浆活动的影响,在基本保持固态的前提下,其结构、成分等发生变化而变成新岩石的过程。

12.新构造运动:新近纪以来的构造运动。

13.节理:断裂面两侧没有明显相对位移的断裂构造。

14.断层:断裂面两侧有明显相对位移的断裂构造。

15.夷平面:准平原受后期构造抬升,再被侵蚀切割成不同高度的近似平齐的顶峰面,称作夷平面。

普通地质学名词解释

普通地质学名词解释

普通地质学名词解释地球科学:研究地球结构、组成、演化和运动规律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

地质学:研究地球结构、组成、演化和运动规律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

地球表面重力:指地面某处受也IL'引力和该处的地球自转离心力的合力。

重力异常:实测重力值多数与正常重力值不符的现象。

原因:①测点不一定位于平均海平面上;②地壳不同部分物质的密度不同。

磁异常:指地球浅部具有磁性的矿物和岩石所引起的局部磁场,它也叠加在基本磁场上。

实测值经过校正后减去磁场的正常值,其差值为正称正异常,其差值为负称负异常。

地温梯度:在恒温层以下,深度每增加100m增加的温度。

不同地区地温梯度不同,如亚洲的平均值为2.5度;欧洲为3〜3.5度。

地温级度:是温度每升高,地层所需要增加的深度,单位为m∕l o C o岩石圈:软流圈上部的地球部分称为岩石圈。

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固体物质。

地壳:是固体地球的最外圈层,由岩石组成,是相对刚性的外壳。

其下届为莫霍面与地幔分开,平均厚度16km。

地壳均衡:地壳为适应重力的作用而不断调整达到平衡的现象。

克拉克值: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百分含量。

矿物:是地质作用形成的天然单质或化合物。

岩石:是矿物的自然混合物,也可以是岩屑或岩屑的混合物。

岩石结构:反映岩石中矿物本身的特点及颗粒之间的组构特点,如矿物的结晶程度、晶粒粗细及均匀程度等。

岩石构造:指岩石中不同矿物、矿物集合体之间或与其它组成部分之间的排列充填方式等所反映出来的外貌特征。

解理:矿物受力后沿一定结晶方向裂开成光滑平面的性质称为解理。

断口:矿物受力后在解理面方向之外裂开,称为断口。

大陆边缘:指大陆与深海盆地之间被海水淹没的地方。

包括大陆架、大陆坡、大陆基、岛弧与海沟。

沉积岩:是在地表或近地表,常温、常压条件下,由各种外动力地质作用及火山作用形成的松散堆积物经过成岩作用形成的岩石。

层理构造:是由于沉积物的成分、结构、颜色等的不同而在垂向上显示的成层性质。

化石:古生物学的研究对象,是指保存在地层中的生物的遗体和遗迹。

《普通地质学》名词解释

《普通地质学》名词解释

1、晶体: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呈规则排列的固体称为晶体。

2、克拉克值:国际上把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百分比称为克拉克值。

3、类质同象:指在矿物晶体结构中,由性质相似的其它离子或原子占据了原来离子或原子的位置,而不引起化学键性和晶体结构类型发生质变的现象。

但可引起化学成分及其它有关性质的改变。

4、晶体习性:生长条件一定时,同种晶体总能发育成一定的形状,这种性质称为晶体的结晶习性。

5、岩石:岩石是天然产出的是有一定结构、构造和稳定外形的矿物集合体,是地质作用的产物。

6、岩浆岩:又称为“火成岩”,它是由地壳深处的岩浆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冷凝结晶而成。

7、沉积岩:又称为“水成岩”,它是在地表或近地表条件下,由早先形成的岩石(母岩)经风化、剥蚀等一系列外力地质作用形成的风化产物,再经搬运、沉积和固结而形成的一类岩石。

8、变质岩:它是地壳中早先形成的岩浆岩、沉积岩在诸如岩浆活动、构造运动等一系列内力地质作用的影响下,经受较高的温度和压力变质而成。

9、岩浆:岩浆是在地下深处形成的炽热、粘稠、富含挥发组分的以硅酸盐为主要成分的熔融体。

10、岩浆岩的结构:指岩石中矿物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形状及矿物颗粒间的相互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岩石特征。

11、岩浆岩的构造:指岩石组成部分(矿物)的排列方式及充填方式所表现出的岩石特征。

12、岩浆岩的产状:指岩浆岩体在空间上的形态、规模,与围岩的关系以及形成时所处的深度及地质构造环境等。

13、原生岩浆:是指由上地幔物质经局部熔融或壳层物质局部或全部熔融而形成的初始岩浆。

14、岩浆分异作用:指原来均匀的岩浆在没有外来物质加入下,依靠本身的演化最终产生不同成分的岩浆的全部作用。

15、岩浆同化混染作用:岩浆熔化了围岩或捕虏体,使岩浆成分发生了变化,称为同化作用。

不完全的同化作用称为混染作用。

16、变质作用:由内力地质作用致使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发生变化的作用称变质作用1、层理构造:层理是沿原始沉积平面的垂直方向上矿物成分、颜色、结构等特征发生变化所构成的一种层状构造。

普通地质学

普通地质学

普通地质学一、名词解释1、相对地质年代:主要是根据生物界的发展和演化(以化石为根据),把整个地质历史划分为一些不同历史阶段,借以展示时间的新老关系。

2、同位素地质年龄的测定:测定和计算岩石、地层的年龄,从而进一步取确定各种地质年代单位年龄界线。

3、大洋中脊:海底的山脉泛称为海岭,其中最主要的一条呈线状延伸于大洋盆地,地震、火山活动强烈的海岭称为大洋中脊或洋中脊。

4、风化作用:是指在地表或近地面的环境中,由于温度变化、大气、水和水溶液及生物作用等因素的影响,使岩石在原地遭受破坏的过程。

5、承压水:是指埋藏在两个稳定隔水之间的透水层内的重力水,又称层间水。

6、潜水:是指埋藏在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以上,具有自由表面的重力水,其自由表面称潜水面。

7、向斜:是核内部由新地层、翼部由老地层组成的,岩层凸向地层变老方向弯曲的褶皱。

8、矿产:是指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能从自然界中提取出来,且具有工业价值的矿物性原料的总称。

9、工业品味:是指可供开采矿段的最低平均品位,是计算工业储量的参数,并随经济技术条件和需求程度而变化。

二、填空题1、地球的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2、常见的物理和化学风化作用的方式有哪几种?物理:温差分化、冰劈作用、盐类的结晶与潮解作用化学:溶解作用、氧化作用、水化作用、水解作用3、地下水按运动特征和埋藏条件可分为哪三种类型?包气带水、潜压水、承压水4、根据海水深度及海底地形特征,海洋分为哪几个区?大路边缘、洋中脊、大洋盆地5、岩层在空间的产状有哪几种基本类型?水平、倾斜、直立6、矿产按工业用途的不同,大致可分为哪三类?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能源矿产7、矿石品位、工业品位等概念的定义。

矿石品位:是指矿石中所含的有用成分的百分含量,常用质量百分比或体积百分比表示工业品位:是指可开采矿段的最低品位,是计算工业储量的参数,并随经济技术条件和需求程度而变化。

8、相对地质年代的确立依据。

主要是根据生物界的发展和演化(以化石为根据),把整个地质历史划分为一些不同历史阶段,借以展示时间的新老关系。

普通地质学课后复习题汇总

普通地质学课后复习题汇总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普通地质学(C)复习知识点绪论一、名词解释1.地球系统:由固体地圈(岩石圈、地幔、地核)、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组成的一个开放复杂巨大的系统;2.地球表层:指岩石圈顶部及以上、水圈、生物圈及大气圈平流层底部之下的部分的总称。

二、论述题1)地球科学研究的重要意义?(1)人口问题,现今人口增长速度过快给地球带来了巨大的环境、资源上的压力,地球科学的研究可以对地球负担人口数量的极限及其可能发生的后果作出科学的预测。

对未来地球的生物的整体发展趋势也能进行一定的预测。

(2)资源短缺问题,现如今能源问题也是世界关注的焦点,就我国而言,油气、铜铁锰等金属矿产、钾盐等非金属矿产十分短缺,地球科学能够指导寻找并合理开发矿产,能为国家找到更多的更好的矿产,从而促进国家的富强。

(3)环境问题,地球科学在指导人类如何适应、保护、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以及同各种自然灾害作斗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农业生产中,利用短期和中、长期的气象预报,可以加强各种农事活动的计划性,如播种、移栽、收割等;为了保护农作物,避免或减轻一些不良天气现象,如霜冻、干旱、大风、暴雨等的危害,必须洞悉这些天气现象的发展规律。

此外,水利、城市建设首先就需要进行地质勘查,避开断层、火山等活动区,地基选择与下面的地质构造与岩石组成有很大关联。

农业区划、工业布局、交通建设、环保、城市规划、旅游等多方面都有地理学的应用问题。

(4)地球科学也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自然科学.它承担着揭示整个地球的形成、演变规律的科学使命.它的研究对人类正确地认识自然界、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起着重要作用,对整个自然科学的发展也具有促进和推动作用.2)地球科学的特点?1.全球性,许多自然现象与过程都是全球性存在的,人们必须进行全球范围调查研究,如板块构造学说、厄尔尼诺现象等;2.大的时间尺度,如地质学,地质年代是以百万年为单位进行研究的,研究的地质事件也是从几十万至几十亿年。

普通地质学

普通地质学

1、矿物:由天然产出且具有特定的(但一般并非固定的)化学成分和内部结构构造的均匀固体。

2、火成岩:岩浆作用形成的一类岩石3、变质作用:由于温度、压力的改变和化学活动性流体的作用,使固态岩石的矿物成分、化学成分、结构构造都发生了变化的地质作用。

4、岩石地层单位:根据地层的岩性特征在垂向上的差异,将地层分层,建立地层层序。

这样划分出来的地层单位称为岩石地层单位。

5、风化作用:由于气温变化,大气、水和水溶液的作用,以及生物的生命活动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地表及接近地表的岩石会在原地发生分解和破坏,从而使物理性质和化学组分发生变化,形成与原来岩石有差异的新的物质组合,这一地质过程称为风化作用6、风化壳:由残积物在地表构成一不连续的薄壳覆盖在基岩之上称为风化壳,包括残积物及其上覆的土壤,一般厚数厘米到数十米。

7、古风化壳:在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保存在地层剖面中或被沉积层掩埋的风化壳称为古风化壳。

8、沉积岩:它是在地壳表层条件下,由母岩的风化产物、火山物质、有机物质等沉积岩的原始物质成分,经过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沉积后作用而形成的一类岩石9、沉积分异作用:母岩风化产物及其它来源沉积物,在搬运和沉积过程中会按照颗粒大小、形状、比重、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在地表依次沉积下来,这种现象称为沉积分异作用。

10、成分成熟度:碎屑物质在风化、搬运、沉积过程中,被地质营力综合改造,稳定组分被富集的程度称为成分成熟度。

11、结构成熟度:结构成熟度是指碎屑沉积物在其风化、搬运和沉积作用改造下接近终极结构特征的程度。

12、砾岩(角砾岩):砾岩和角砾岩是指砾级碎屑(直径>2mm)的含量>30%(或50%)的碎屑岩。

砾岩和角砾岩合称为粗碎屑岩。

13、砂岩:主要由砂(2~0.1mm的陆源碎屑颗粒)组成的碎屑岩,其中砂的含量>50%。

14、粉砂岩:主要由0.1~0.03mm粒级的碎屑颗粒(>50%)组成的细粒碎屑岩。

15、粘土岩:粘土矿物含量大于50%的岩石。

普通地质学的重点名词解释

普通地质学的重点名词解释

普通地质学的重点名词解释地质学是一门研究地球的组成、结构、演化和地质现象的科学。

作为一门学科,地质学涵盖着许多重要的名词和概念。

在本文中,我们将解释一些普通地质学中的重要名词,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个领域。

1. 地球内部结构地球的内部结构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主要层次。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固态壳层,分为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

地幔位于地壳之下,由固态的岩石和半固态的岩浆组成。

地核则是地球的内部中心,由铁和镍等金属构成,分为外核和内核。

2. 岩石循环岩石循环是地球上岩石形成、变质、熔融和再结晶的过程。

它包括了岩石的形成(成岩作用)、岩石的变质(变质作用)、岩石的熔融(熔岩作用)和岩石的再结晶(再结晶作用)。

岩石循环是地球内部能量和物质的重要循环过程,对于地球的演化起到关键的作用。

3. 构造地质学构造地质学是研究地球上构造现象和构造运动的学科。

它研究地球上的地壳运动、地震、火山活动等现象,并通过研究地壳板块的运动和相互作用来理解地球表面的地貌和构造。

4. 地球科学地球科学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内容包括地理学、地质学、气象学和海洋学等。

地球科学研究地球系统的各个方面,探索地球内部和外部的相互作用以及地球的演化历史。

5. 构造板块构造板块是构造地质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

它指的是地壳上的大块状结构,可以是大陆板块或海洋板块,它们之间通过构造运动相互作用,导致地震、火山和大陆漂移等现象。

6. 地震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一种形式,指的是地壳中地震波的传播和震动。

地震通常由板块运动引起,是地球构造演化的重要表现之一。

地震不仅造成地表的破坏,还可能引发海啸等次生灾害。

7. 火山火山是地球表面的一种地质现象,指的是由地下岩浆爆发而形成的喷发口。

火山活动是地球内部热能释放的表现之一,喷发的岩浆会形成火山喷发物,包括熔岩、火山灰和火山烟尘等。

8. 地质时间尺度地质时间尺度是研究地球历史的一种方法。

它将地质历史划分为不同的时间单位,包括地纪、期、世和纪的划分。

普通地质名词解释

普通地质名词解释

1.地球的内部圈层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地壳 地壳是地球的坚硬外壳,也称之为地球的“皮肤”,包括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平均厚度为72km 。

大陆部分平均厚度为33km ,高山、高原地区厚度可达60~70km(如青藏高原);海洋地壳较薄,平均厚度为6km 。

地壳由各种岩石组成。

地幔 地幔又称中间层,呈固态,可分为上、下地幔。

上地幔从5~70km 到1000km 深处,里面有呈熔融状态的软流层。

下地幔从1000km 到2900km 深处,它的温度、压力和密度均增大,为可塑性固体。

地核 地核是从地幔以下到地心的部分,其半径约为3471km ,由内、外核组成,外核接近液体,内核为固态。

2.外动力地质作用的类型. (一) 风化作用岩石受外力作用后发生机械崩解和化学分解,破坏产物基本残留原地,使坚硬的岩石变为松散的碎屑及土壤。

(化学风化、物理风化、生物风化) (二) 剥蚀作用岩石受外力作用而破坏,破坏产物同时被搬走。

(侵蚀、刨蚀、潜蚀…….) (三) 搬运作用将风化、剥蚀物搬运到它处。

(机械搬运、化学搬运、生物搬运)(四) 沉积作用搬运物在条件适宜的地方发生沉积,。

条件适宜是指搬运能力减弱,如流水搬运泥砂时,流速减小时,动能减少,过载而沉积。

化学沉积受化学反应规律支配,过饱和沉积胶体凝胶作用。

CACO3+CO2+H2O Ca[HCO3]2 (五) 固结成岩作用松散沉积物(任何动力搬来的机械的或化学的)转变为坚硬的沉积岩。

3.简述影响风化作用的主要因素 一、气候因素:影象风化作用的气候因素主要指降水量与温度。

降水量丰富且水循环快的地区有利于化学风化的进行;而温度则影象化学反应的速度,水中游离氧的含量和水的离解度随温度增高而加大,水中CO2含量虽随 温度增高而减少,但温度增高十度,反应速度却加快一倍,因此,氧化作用和水溶液的作用都随温度增高而加快,有利于化学风化作用的进行。

而且,气候控制着数量和类型,它们对风化作用产生各不相同的影象。

普通地质学的名词解释

普通地质学的名词解释

普通地质学的名词解释普通地质学的名词解释1、晶体: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呈规则排列的固体称为晶体。

2、克拉克值:国际上把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百分比称为克拉克值。

3、类质同象:指在矿物晶体结构中,由性质相似的其它离子或原子占据了原来离子或原子的位置,而不引起化学键性和晶体结构类型发生质变的现象。

但可引起化学成分及其它有关性质的改变。

4、晶体习性:生长条件一定时,同种晶体总能发育成一定的形状,这种性质称为晶体的结晶习性。

5、岩石:岩石是天然产出的是有一定结构、构造和稳定外形的矿物集合体,是地质作用的产物。

6、岩浆岩:又称为“火成岩”,它是由地壳深处的岩浆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冷凝结晶而成。

7、沉积岩:又称为“水成岩”,它是在地表或近地表条件下,由早先形成的岩石(母岩)经风化、剥蚀等一系列外力地质作用形成的风化产物,再经搬运、沉积和固结而形成的一类岩石。

8、变质岩:它是地壳中早先形成的岩浆岩、沉积岩在诸如岩浆活动、构造运动等一系列内力地质作用的影响下,经受较高的温度和压力变质而成。

9、岩浆:岩浆是在地下深处形成的炽热、粘稠、富含挥发组分的以硅酸盐为主要成分的熔融体。

10、岩浆岩的结构:指岩石中矿物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形状及矿物颗粒间的相互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岩石特征。

11、岩浆岩的构造:指岩石组成部分(矿物)的排列方式及充填方式所表现出的岩石特征。

12、岩浆岩的产状:指岩浆岩体在空间上的形态、规模,与围岩的关系以及形成时所处的深度及地质构造环境等。

13、原生岩浆:是指由上地幔物质经局部熔融或壳层物质局部或全部熔融而形成的初始岩浆。

14、岩浆分异作用:指原来均匀的岩浆在没有外来物质加入下,依靠本身的演化最终产生不同成分的岩浆的全部作用。

15、岩浆同化混染作用:岩浆熔化了围岩或捕虏体,使岩浆成分发生了变化,称为同化作用。

不完全的同化作用称为混染作用。

16、变质作用:由内力地质作用致使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发生变化的作用称变质作用1、层理构造:层理是沿原始沉积平面的垂直方向上矿物成分、颜色、结构等特征发生变化所构成的一种层状构造。

普通地质学复习要点.doc

普通地质学复习要点.doc

普通地质学复习要点常见地质术语解释:1。

内力地质作用:地球内部的热量被用作能量,主要发生在固体地球内部,包括岩浆作用、构造作用、地震、变质作用和地球各层的相互作用。

2.外部地质作用:太阳能和日月引力能被用作能源,是由大气、人类和生物因素造成的,包括地质体的风化、重力滑动、剥蚀、运输、沉积和各种地壳表面载体的固结。

3.克拉克值:地壳中各种元素的平均百分比。

4.乳沟:指晶体在受到外力撞击时,沿某一晶体方向分裂成平面(即解理面)的能力。

5.岩浆:地下高温熔融材料。

6.入侵:深部岩浆向上移动,侵入周围岩石,在地下凝结、结晶并凝固。

7.科里奥利效应:地球上所有物体的运动,包括水的运动,也会被地球的旋转所偏转。

北半球的偏转方向是向右,南半球是向左。

8.波浪标记: 波痕是由风、水或波浪等介质的运动在沉积物表面形成的波状表面结构。

根据成因,可分为三种类型:波浪型、流水型和风浪型。

9.处理角色:指风化剥蚀产物被运输到其他地方的影响。

10.沉淀:它指的是被运输的物体在合适的地方沉积。

11.变质作用:岩石基本处于固态,在温度、压力和化学活性流体的作用下,矿物组成、化学组成和岩石结构和构造发生变化,形成新的结构和构造或矿物与岩石之间新的地质相互作用。

12.接触交代变质作用:岩浆分泌的挥发性物质作用于围岩,导致围岩化学成分发生显著变化,产生大量新矿物,形成新的岩石和结构。

13.标准化石: 在地质历史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化石应具有演化速度快、持续时间短、特征显著、数量多、分布广的特点。

这种化石被称为标准化石。

14.地质年代表:按年代系统地按年代顺序排列的地质历史清单。

15.来源:触发地震并释放深层能量的源区。

16.震中:地震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点是最早受到震动的地点。

17.地震强度:地震对地面的破坏程度。

18.莫霍面:地壳和地幔之间的界面位于地球表面以下数千米至30-1处。

地球内部的热量被用作能量,主要发生在固体地球内部,包括岩浆作用、构造作用、地震、变质作用和地球各层的相互作用。

北京大学《高等数学与普通地质学基础》普通地质学部分名词解释辑录

北京大学《高等数学与普通地质学基础》普通地质学部分名词解释辑录

北京大学吴泰然版《普通地质学》名词解释辑录(提醒:以下是《高等数学与地质学基础》科目中的地质学部分历年考的一些名词解释,希望大家参考这个解释,并依据这份材料完善书本上对该名词的解释,尽量在试卷上将每个名词解释答的详细,精准。

北大普通地质学历年试题重复性很高,所以复习考过的这些名词,意义非凡。

祝大家成功!)一.名词解释1.地球体:大地水准面所包围的球形体,即地球的真实形状。

据卫星观测,地球南北半球不对称,北极凸出,南极凹进;中纬度南半球凸出,北半球凹进,形状不规则。

2.古登堡面:1914年,德国地球物理学家古登堡发现地下2885千米处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有明显变化,其中纵波的速度明显下降,横波完全消失,后来证实这里是地核与地幔的分界层。

人们将这个界面称为古登堡界面。

3.磁偏角:地球表面任一点的磁子午圈同地理子午圈的夹角。

根据规定,磁针指北极N向东偏则磁偏角为正,向西偏则磁偏角为负。

磁偏角是指磁针静止时,所指的北方与真正北方的夹角。

4.风化壳:地壳表层岩石风化的结果,除一部分溶解物质流失以外,其碎屑残余物质和新生成的化学残余物质大都残留在原来岩石的表层。

这个由风化残余物质组成的地表岩石的表层部分,或者说已风化了的地表岩石的表层部分,就称为风化壳或风化带。

5.新月形沙丘:单一风向下发育的简单沙丘形态,它的迎风面是穹状的沙物质堆积,不断被风蚀在顶部附近堆积,在背风坡形成较陡峭的滑落面,因为两侧较低,前进速度较快,所以形成两翼。

6.河流平衡剖面:又称河流均衡剖面。

假定在地壳相对稳定的条件下,河流的侵蚀和堆积作用总是使整个河床纵剖面方向趋于平缓,最终形成一个平滑的、下凹的曲线;河床各段的坡度恰好保证河流泥沙的正常运移,河流既不下切,也不堆积;这种理论的河床纵剖面称河流的平衡剖面。

7.波切台:由于海蚀崖及其下部新的海蚀崖的继续形成的这种反复作用,使海蚀崖不断向陆地方向节节后退,海岸带不断拓宽,结果海蚀崖底部至低潮浅之间形成一个向海洋方向微倾斜的平面。

普通地质学的名词解释(矿大版).

普通地质学的名词解释(矿大版).

普通地质学的名词解释第一章绪论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地球;目前主要是研究固体地球的上层,即地壳和地幔的上部。

地质学的任务(地质学的研究实践意义 :1、指导人们寻找矿产资源、能源和水资源;2、查明地震、火山爆发、山崩、地滑、洪水、风沙、地面的沉降等自然灾害的形成规律, 指导人们和这些自然灾害进行有效的斗争;3、地质环境和人体健康有密切关系,地质学能够直接服务于人类的身体健康。

地质学的研究内容:1、研究组成地球的物质;2、研究岩石或建造在地壳中以及在整个地球内部的空间分布, 即阐明地壳以及地球的结构特征,阐明这些构造的形成条件与演化规律;3、研究地球的历史;4、研究地质学的应用问题;5、研究地质学的研究方法与手段;6、综合性研究。

地质作用:就是形成和改变地球的物质组成、外部形态特征与内部构造的各种自然作用。

内力地质作用:主要以地球内热为热源并主要发生在地球内部,包括岩浆作用、地壳运动、地震、变质作用。

外力地质作用:主要以太阳能及日月引力能为能源并通过大气、水、生物因素引起,包括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

地质作用的特点:1、地质作用具有地区性特点,不同地点出现不同的现象;2、地质现象复杂;3、地质作用发生和延续的时间一般很长。

地质作用的研究方法:1、观察地质现象;2、运用分析、试验手段;3、进行理论研究,“将今论古”及“以古论今、论未来”是地质学思维的两大方法论。

第二章矿物元素:由同种原子组成的物质。

同位素:同种元素的原子具有的中子数可以不同因而具有不同的原子量, 具有不同原子量的同种元素的变种称为同位素。

放射性同位素:有的同位素其原子核不稳定,会自行放射出能量,即具有放射性,称为放射性同位素。

不具有放射性的同位素,称为稳定同位素。

这一放射能量的过程,称为放射性衰变。

半衰期:放射性同位素都具有固定的衰变速度, 某一放射性元素衰变到它原来数量的一半所需要的时间称为半衰期。

克拉克值:是地壳元素的丰度,是化学元素在一定自然体系(通常为地壳中的相对平均含量,通常用重量百分数(%或克/吨表示。

普通地质学复习资料题资料

普通地质学复习资料题资料

普通地质学(一)一、名词解释1、地质作用—地质学把自然界各种动力引起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构造及地表形态等不断变化和发展的作用称为动力地质作用,或简称为地质作用。

2、岩石圈—是指软流圈之上的固体地球部分。

它包括早期分层方案中的地壳(A 层)和上地幔的顶部(B层)。

3、克拉克值—将各种元素在地壳中重量的百分比,称为克拉克值。

4、风化作用—是指在地表或近地表的环境中,由于温度变化、大气、水和水溶液及生物作用等因素的影响,使岩石在原地遭受破环的过程。

5、地层及岩层—在地球表面由于各种沉积作用形成了形形色色的沉积物,这些沉积物经成岩作用而变成了沉积岩层。

在一定地质年代内形成的岩层称为地层。

6、地层层序律—在一个地区内,如果未经强烈的构造变动,就不会发生地层倒转,地层的顺序总是上新下老。

这种正常的地层叠置关系,称为地层层序律。

7、侵蚀基准面—河流的下蚀作用不断使河谷加深,但这种作用不是无止境的。

当河流下切到一定深度,河水面趋近与其注入的水体(海、湖等)水面高度一致时,河水不再具有势能,活力趋于零,下蚀作用也就停止了。

因此河流注入的水体水面是河流下蚀作用的极限面。

8、风化壳—是指在陆地表面由残积物和土壤构成的一层不连续的、厚薄不均的薄壳。

9、磁偏角—通过H方向的铅直平面为磁子午面,它与地理子午面的夹角。

10、冰蚀谷—经山谷冰川刨蚀、改造而形成的谷地。

二、选择题及判断题1、下列各类矿物中最易溶解的是( A )A、卤化物类B、硫酸盐类C、硅酸盐类D、碳酸盐类2、化学风化作用通常在下列哪种气候条件下进行得最快( D )A、干燥B、寒冷C、温暖D、湿热3、下列岩石能成为良好的隔水层是( D )A、粉砂岩B、砾岩C、粗砂岩D、粘土岩4、下列均能被石英所刻动的矿物组是( A、B )A、石墨、石膏、方解石、磷灰石B、萤石、长石、云母、滑石C、橄榄石、角闪石、辉石、刚玉D、黄铁矿、黄铜矿、玄铅矿5、下列矿物抗风化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 )A、石英﹥白云母﹥黑云母﹥辉石B、石英﹥白云母﹥橄榄石﹥辉石C、白云母﹥长石﹥角闪石﹥橄榄石D、石英﹥黑云母﹥橄榄石﹥角闪石6、只能用作测定第四纪地层年代的放射性同位素方法是( B )A、钾-氩法B、C14法C、铀-铅法D、铷-鍶法7、破环硅酸盐矿物的主要风化作用方式是( D )A、溶解B、氧化C、水化D、水解《判断题》8、中生代的第一个纪叫三叠系。

普通地质学及构造地质学名词解释汇集

普通地质学及构造地质学名词解释汇集

1.矿物:是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在正常情况下呈结晶质的元素或无机化合物,是组成岩石和矿石的基本单元。

2.矿物的集合体即组成岩石或矿石。

3.克拉克值:各种化学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之百分数。

4.岩石的三大分类:沉积岩、岩浆岩(火成岩)、变质岩。

5.地下水分类:按含水介质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

按埋藏条件分为:包气带水、潜水、承压水。

6. 什么是崩塌答:崩塌是指陡坡上的岩体或者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山体发生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

7. 什么是滑坡答: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的影响,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地或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地质现象。

8. 什么是泥石流?答:由暴雨、冰雪融水或库塘溃坝等水源激发,使山坡或沟谷中的固体堆积物混杂在水中沿山坡或沟谷向下游快速流动,并在山坡坡脚或出山口的地方堆积下来,就形成了泥石流。

9.建筑分类2)除住宅建筑之外的民用建筑高度不大于24m者为单层和多层建筑,大于24m 者为高层建筑(不包括建筑高度大于24m的单层公共建筑);3)建筑高度大于1OOm的民用建筑为超高层建筑。

14.地球化学以矿产勘查为主要目的之外,还可用于:环境质量评价、土地资源评价、水资源调查与评价、海洋资源调查与评价、地震监测、城市工程、考古等。

15.矿床和矿体矿床概念:地壳中由地质作用形成的所含有用组分的质和量在当前经济技术条件下能开采利用的地质体。

矿体概念:是矿床中可供开采利用的部分,是由矿石和夹石组成的地质体。

矿体与矿床的关系:矿体是矿床的主体,一个矿床可有一个或多个矿体。

16.矿石矿物和脉石矿物矿石矿物(有用矿物):矿石中可供利用的矿物。

脉石矿物(无用矿物):矿石中不能利用的矿物。

(例铅锌矿石、金矿石)注意:矿石矿物与脉石矿物是相对于一个具体的矿床而言的,在一个矿床中某种矿物可利用则是矿石矿物,而在另一矿床或矿体中这种矿物不能利用则是脉石矿物,脉石矿物的概念也如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地质学(夏邦栋,第二版)概念汇总第一章绪论1.地质作用:就是形成和改变地球的物质组成、外部形态特征与内部构造的各种自然作用。

它分为内力地质作用与外力地质作用两类。

22、地质学:地质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球,是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地球形成与演化历史以及地球表层各种作用各种现象及成因的学问。

3、内力地质作用:主要以地球内热为能源并主要发生在地球内部,包括岩浆作用、地壳运动、地震、变质作用。

4、外力地质作用:主要以太阳能以及日月引力能作为能源并通过大气、水、生物因素引起,包括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

25、地球:包括固体地球以及环绕着它并与其密切联系,相互影响的水、生物与大气,是一个复杂的天体。

6、岩石圈:地壳加软流圈之上的固体地幔7、具有一定规模的岩石圈块体称为板块可分为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第二章矿物1.元素:由同种原子组成的物质称为元素。

52.同位素:具有不同原子量的同种元素的变种。

53.放射性同位素:有的同位素其原子核不稳定,会自行放射出能量,即具有放射性,称为放射性同位素。

54.稳定同位素:不具有放射性的同位素。

55.放射性同位素放射能量的过程称为放射性蜕变(衰变)6.某一放射性同位素蜕变到它原来数量的一半所需要的时间称为半衰期它是一个常数7.克拉克值:元素在地壳中平均质量分数%,称为克拉克值。

克拉克值又称地壳元素的丰度。

58.矿物:是自然产出且内部质点(原子、离子)排列有序的均匀固体。

其化学成分一定并可用化学式表达。

69.其产出状态成因和化学组成等方面都具有与矿物相同的特征但不具有结晶构造的均匀固体。

准矿物10.晶体:是内部质点(原子、离子)在三维空间周期性重复排列(即有序排列)的固体。

6结晶质(晶质)11.不具有几何多面体外形的晶体称为晶粒12.非晶体:是内部质点(原子、离子)在三维空间不呈周期性重复排列的固体非晶质13.化学键:晶体中各质点间的结合力就是化学键,包括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和分子间作用力。

614.晶体结构:由于质点呈有序排列,晶体内部就具有格子构造15.晶面:包围晶体的平面白云石菱面体磁铁矿八面体石盐立方体16.同质多像:相同化学成分的物质在不同的地质条件(如温度、压力等)下可以形成不同的晶体结构从而形成不同的矿物,这种现象成为同质多像。

617.类质同像:矿物晶体结构中某种原子或离子可以部分的被性质相似的它种原子或离子替代而不破坏其晶体结构,这种现象成为类质同像。

618.显晶质:晶粒大小不一,较粗的用肉眼或放大镜可以看出来者第 1 页共27 页19.隐晶质:晶粒细微,要通过显微镜才能加以分辨者20.矿物集合体:矿物晶粒的聚集体成为集合体。

矿物集合体往往具有某种习惯性的形态。

721.矿物的光学性质①透明度:矿物透过可见光的能力。

7②光泽:矿物对可见光的反射能力。

7③颜色:是矿物吸收了白光中某种波长的色光后所表现出来的互补色。

7④条痕:是矿物粉末的颜色。

722.硬度:矿物抵抗外力机械作用的强度。

硬度的大小主要由矿物内部原子离子分子联接力的强弱决定,通常用摩氏硬度计作为标准进行测量。

723.解理:晶体受到外力打击时能够沿着一定结晶方向分裂成平面(即解理面)的能力。

它经常是不光滑的824.断口:是矿物受到外力打击后不沿固定的结晶方向断开时形成的断裂面。

825.硅酸盐矿物:为金属阳离子与硅酸根化合而成的盐类矿物。

这类矿物均含氧与硅,以及一种或几种金属阳离子。

926.硅氧四面体:硅酸盐矿物结构中一个硅的周围都有四个氧,其形状似四面体,称为硅氧四面体。

硅氧四面体是一切硅酸盐矿物的基本结构单位。

927.造岩矿物:构成岩石的矿物,称为造岩矿物第三章岩浆作用与火成岩1.岩浆作用:是指岩浆的发育、运动及其固结成岩的作用。

它包括喷出作用与侵入作用两个方面。

172.岩浆:地下高温熔融物质称为岩浆。

173.岩浆岩:由岩浆岩冷凝结晶而形成的岩石4.喷出作用(火山作用):岩浆喷出地表的作用。

它伴随着地下大量物质在很短时间内释放出来。

喷发物有气体、固体和液体三类。

175.喷出岩(火山岩):由火山喷发物形成的岩石统称喷出岩,又称火山岩,它包括火山碎屑岩和熔岩。

196.岩浆在火山口通道内冷凝而形成的岩石,如组成火山颈的岩石,称为次火山岩7.火山碎屑物:气体的膨胀力、冲击力和喷射力将地下已经冷凝或半冷凝的岩浆物质炸碎并抛射出来未冷凝的岩浆则成为团块、细滴或微末被激将出来,在空中冷凝成为固体,此外周围岩石也可被炸碎抛射出来,所有这三类物质就构成火山爆发的固体产物8.火山碎屑岩:由各种火山碎屑物堆积并固结而成的岩石,称为火山碎屑岩。

189.熔岩:液体喷发物称为熔岩。

1810.沿地面斜坡或山谷流动,其前端呈蛇状,称为熔岩流11.分布面积广大的熔岩流称为熔岩被12.火山灰:粒径<2mm的细小火山碎屑物。

它是喷出地面而丧失了气体的岩浆。

1813.火山砾:粒径2-50mm,形态不规则,常有棱角14.浮岩:粒径数厘米到数十厘米,外形不规则,多孔洞,似炉渣,称火山渣其中色浅,质轻,能浮于水面。

1815.火山弹:粒径>50mm,由喷出的岩浆滴在空中冷凝而成。

外形多样。

火山弹外壳因快速冷凝收缩常有裂纹,内部多孔洞。

1816.火山块:粒径大于50mm,常为棱角状17.有火山灰组成者成为凝灰岩,有火山砾和火山渣组成的岩石成为火山角砾岩,有火山块组成者成为集块岩18.柱状节理:熔岩在散热冷凝过程中,其表面厂形成无数冷凝收缩中心,如果岩石结构均匀,这些收缩中心均匀而等距地排列,在垂直于联结收缩中心的直线方向因引力作用形成裂缝,裂缝横切面为六边形。

随着熔岩进一步冷凝,六边形裂缝最终会将整个熔岩层切割成六方柱,称为柱状节理。

1919.波状熔岩(绳状熔岩):由于岩石的导热性差,熔岩的外壳虽已冷凝或基本冷凝而其内部仍保留熔融状态,并继续流动,在内部熔体流动的推挤力以及因外壳冷凝而产生的收缩力作用下,熔岩表面常常发生变形,表面比较光滑,或呈波状起伏,或扭曲似绳索状者,称为波状熔岩或绳状熔岩。

1820.块状熔岩:熔岩表层破碎成大小不等的棱角状碎块并杂乱堆积者,称为块状熔岩。

1921.科马提岩:得名于南非巴伯顿地区的科马提河流域,这里产出的超基性喷出岩最为典型,其覆盖面积达160*65Km2,厚数公里。

此类岩石中mgo含量高达20%以上,由橄榄石和蛇纹石等矿物组成,具有刺结构,即成长条状状的橄榄石晶体聚集在一起,形如草捆。

2022.较粗的固体喷发物及熔岩就地停积,在地面构筑在一定规模的山体,称为火山23.火山的外形似堆状称为火山堆24.火山口:火山堆堆顶常有圆形洼地是火山物质喷溢的出口,称为火山口。

1925.火山通道:火山口下有呈管状的通道与地下岩浆的汇聚地-岩浆房相连,称为火山通道26.火山颈:冲填于火山口通道上部已冷凝的岩浆称为火山颈27.破火山口:火山经过连续多次喷发以后,其岩浆房空虚,火山锥体因失去支撑会发生崩塌与陷落;同时,后继的喷发活动可将原有火山锥的上部炸毁。

结果,均能造成比原有火山口大得多的洼地,称为破火山口。

22 28.盾状火山:中心式喷发,所形成的火山锥,主要由熔岩组成,其锥坡一般只有2°—4°,锥顶平,称为盾状火山。

其规模较大,锥体基部直径可达数公里到数十公里。

2129.熔岩锥:如果盾状火山锥坡较陡,规模较小,称为熔岩锥。

2130.熔渣锥:某些粘性较大的基性岩浆主要喷发火山砾、火山弹及火山渣,它们堆积而成为熔渣锥。

2131.枕状构造:海底喷发的基性熔岩常形成枕状构造,它主要是由外形似枕状的熔岩聚集而成,枕间常有火山碎屑物或sio2充填。

32.玄武岩:由基性熔岩组成的岩石称为玄武岩。

2133.溢流玄武岩:地质历史时期中,曾有大面积大厚度的玄武岩产出,分布范围广阔且厚度巨大的玄武岩称为溢流玄武岩。

2134.复式火山:中酸性岩浆的喷发物常堆积形成复式火山。

其特点是:堆顶由火山碎屑岩与火山岩交互而成,堆坡陡,上部可达30-40度,下部略缓堆体高度由数百米到数千米。

2235.中心式喷发:岩浆沿管状通道上涌,从火山口中溢出,称为中心式喷发。

1936.裂隙式喷发:岩浆沿地壳中狭长裂缝溢出,称为裂隙式喷发。

1937.安山岩线:喷发安山岩浆的火山只分布在环太平洋周围大陆的边缘和岛屿上,不见于大洋内部,在大洋内部只喷发基性岩浆,两者界线鲜明,这一界线称为安山岩线。

2438.环太平洋火山带:位于南、北美洲西岸,直至阿拉斯加半岛南岸,经阿留申群岛、堪察加半岛。

日本群岛、菲律宾群岛到新西兰。

这一带上有活火山300余座,占全球活火山数量的60%以上。

其中南美、中美洲西岸及西印度群岛有活火山100座。

阿拉斯加及阿留申一带有活火山39座,太平洋西部及西南部岛屿有活火山200座。

这一火山带的位置正好环绕太平洋,因而有火环之称。

环太平洋火山带主要喷发中、酸性岩浆,尤其以喷发安山岩浆为特征。

2339.地中海—印尼火山带:这一带共有活火山70余座。

其中地中海沿线有13座,印度尼西亚有60余座。

这一火山带喷发的岩浆性质从基性到酸性均有,不同的火山表现不同,同一火山的不同喷发阶段也有变化。

24 40.洋脊火山带:它分布于大西洋、太平洋及印度洋,有的火山在水下喷发,有的火山已露出水面,称为火山岛。

2441.红海沿岸—东非火山带:分布于红海—东非裂谷沿线,这里有活火山22座。

2442.活火山:无论间歇期多长,凡是在人类历史时期中有过活动的火山都称为活火山。

2243.死火山:在人类历史中未曾喷发过的火山称为死火山。

2244.侵入作用:深部岩浆向上运移,侵入周围岩石而未达到地表,称为侵入作用。

45.侵入岩:岩浆在侵入的过程中变冷、结晶而形成的岩石叫侵入岩。

24侵入岩是被周围岩石封闭起来的三度空间的实体,故又称为侵入体46.围岩:包围侵入体的原有岩石称为围岩。

2447.浅成侵入:形成深度小于5km者,称为浅成侵入体,其规模较小。

2448.深成侵入:形成深度在地表以下5km到10-20km者,称为深成侵入体,其规模较大。

2449.同化作用:岩浆溶解围岩,将围岩改变称为岩浆的以部分,称为同化作用。

2450.混染作用:岩浆因同化围岩而改变自己原有的成分称为混染作用。

2451.捕虏体:混入岩浆中的围岩碎块可以部分或完全被熔化,部分未熔化的碎块称为捕虏体。

2452.结晶分异作用:一种成分的岩浆按矿物熔点的高低可依次结晶出不同成分的矿物,并依次形成不同种类的岩石。

这种作用称为结晶分异作用。

2553.连续反应系列:在连续反应系列中,通过反应,即部分先结晶出来的矿物同剩余岩浆之间发生作用,形成在化学成分上存在连续变化,而其内部结构无根本改变的一系列矿物,这就是钙长石、培长石、拉长石、中长石、更长石及钠长石系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