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航海史比较

合集下载

15世纪中西航海发展取向的对比与思索

15世纪中西航海发展取向的对比与思索

15世纪是世界历史上远洋航行探险取得重大突破的时代。

在这个世纪的头1/3世纪中(1405—1433年),首先是由中国的伟大航海家郑和七次出航,突破了东亚与西亚东非之间的重洋阻隔,开辟了从中国经印度洋直通西亚和非洲东海岸的远航记录。

该世纪中叶,葡萄牙亨利王子组织了深人大洋和南下非洲海岸的连续探险,在马德拉、亚速尔、佛得角等群岛建立了深入大西洋探险的前哨阵地。

该世纪末,在西班牙国王的资助下,哥伦布4次横渡大西洋的探险,到达了加勒比海群岛与中美洲沿岸地区(1492—1504年);与此同时,葡萄牙派出了瓦斯科·达·伽马率领的船队首次完成了绕道好望角到达印度的新航路(1497—1498年)。

旧大陆在一个世纪里所“发现”、征服、扩张的未知大陆、岛屿和海洋,超过了以往所有世代的总和。

人类的活动舞台从大陆转向海洋,这是人类文明发展取向的创新性突破。

这一大突破改变了世界各区域文明的政治、经济、贸易、文化等联系的规模和性质,从而标志着人类社会走向现代世界的最早起步。

这一观点已得到国际学术界日益广泛的公认。

这一重大起步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它是从欧亚大陆两端——远东和远西——几乎大致同时开始向海洋大进军。

郑和“下西洋”的进军远远早于哥伦布、达·伽马“下西洋”的进军。

但这一共同的历史机遇对欧亚大陆两端的历史发展却导致了大不相同的结局。

这是一个世界历史之谜。

对这个问题,早在本世纪初我国启蒙运动的杰出史学大师梁启超就提了出来:及观郑君,则全世界历史上所号称航海伟人,能与并肩者,何其寡也。

郑君之初航海,当哥伦布发见亚美利加以前60余年,当维哥达嘉马发见印度新航路以前70余年。

顾何以哥氏、维氏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开一新纪元,而郑君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

我国民虽稍食其赐,亦几希焉。

则哥伦布以后,有无量数之哥伦布,维哥达嘉马以后,有无量数之维哥达嘉马。

而我则郑和之后,竟无第二之郑和,噫嘻,是岂郑君之罪也?⑴近一个世纪以来,我国研究郑和的论著甚多,但从中西航海史比较的角度来探索这个问题的似乎并不多见。

600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

600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

内容
郑和下西洋
哥伦布航海
共同点
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加强了各地的联系
1492年
开始 1405年 时间 不 同 点 动机 宣扬国威;加强与
寻找黄金,获取商业利益。
殖民扩张
海外诸国的联系;
性质 和平亲善 影响 加强了明朝与海外
加强各大洲联系;推动了 各国联系与友好往 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同 来; 劳民伤财,给 时也给拉美人民造成了巨 国家造成巨大负担 大的灾难。
分析:航海的动机
材料一:“耀兵异域,示中国之富强.” ——《明史· 郑和传》 材料二:明成祖派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加强同海外各 国的联系。当时选郑和做使者也有这方面的考虑。 因为途径的许多国家信奉伊斯兰教,而郑和出身回 族家庭,船队由郑和率领,可以减少隔阂,表示对当地 文化的尊重,符合加强海外联系的需要。
——恩格斯《论封建制度的瓦解和民族国家的产生》
材料四:哥伦布航海的动力是为了获取商业利益,为新兴 资产阶级开辟新的活动空间.
哥 1.寻找黄金。 伦 2.欧洲对东方贸易的需要。 布 3.掠夺土地。
郑和侧重政治军事目的
动因
哥伦布等有经济动因
探讨:郑和下西洋的影响
印度尼西亚郑和清真寺
马六甲郑和祠
友好拜访 赠送礼物 榜葛剌进贡麒麟
综合探究六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
对比:航海的规模
明朝当时国力强盛,是世界上经济、 科技、军事实力最强大的国家。
飞 燕 阵 编 队
明朝当时国力强盛,是世界上经济、 科技、军事实力最强大的国家。
战船 马船 坐船
粮船
水船
大宝船
郑和下西洋 首航时间
哥伦布航海
1405
200多艘 海船长151.8米, 宽61.米

世界大航海时代与中国的郑和下西洋:探险与发现的比较

世界大航海时代与中国的郑和下西洋:探险与发现的比较

世界大航海时代与中国的郑和下西洋:探险与发现的比较在历史的长河中,世界大航海时代是一个充满探险与发现的时期,而中国的郑和下西洋也成为了该时代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本文将就世界大航海时代和中国的郑和下西洋两者展开比较,从探险与发现的角度探讨它们的异同之处。

一、世界大航海时代的背景与意义世界大航海时代,指的是15世纪至18世纪之间欧洲各国进行的一系列航海探险活动。

这一时期的背景是欧洲国家对东方贸易的需求和地理探索的热潮。

欧洲航海家们通过海洋探险,不仅发现了新的贸易航线,还开创了世界贸易体系的新篇章。

同时,他们还发现了新的陆地,启示了地理学、天文学、地理测量学等学科的发展。

二、中国的郑和下西洋的背景与意义中国的郑和下西洋是在明朝时期进行的一系列航海探险活动。

郑和是中国明成祖朱棣的舰队司令,率领庞大的船队七次下西洋,访问了东南亚、南亚、非洲等地。

这一时期的背景是中国政府对海外贸易的需求和对外交往的愿望。

郑和下西洋的航海活动不仅促进了中国与周边国家的贸易往来,还展示了中国的强大实力,树立了中国在海洋航海领域的威望。

三、探险活动的异同在探险活动方面,世界大航海时代和中国的郑和下西洋有着一定的异同。

世界大航海时代的欧洲航海家以探索新的航线和贸易机会为主要目的,他们通过航海探险的手段开辟了新的贸易路线,摸索出一种可行的航海方法。

而中国的郑和下西洋则更偏向于对外交往和展示实力的目的,他们通过船队的行程向外界展示了中国的威望和军事实力。

此外,在发现方面也存在一些异同。

世界大航海时代的欧洲航海家们发现了新大陆和新海洋,改变了人们对世界地理的认识。

他们还发现了新物种、新文化和新贸易机会,极大地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而中国的郑和下西洋的航海活动主要在东南亚、南亚和非洲一带,虽然并没有发现新大陆,但他们对这些地区的地理、文化、动植物资源等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记录,为后来的交流和往来提供了宝贵资料。

四、对人类历史的影响世界大航海时代和中国的郑和下西洋都对人类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

从中西方航海技术发展的对比浅探中国航海技术的兴衰

从中西方航海技术发展的对比浅探中国航海技术的兴衰

从中西方航海技术发展的对比浅探中国航海技术的兴衰作者:李友春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3年第06期摘要:从先秦时期的小规模近海航船到郑和下西洋,随着大量航海技术的发明和使用,我国的航海技术在明朝达到了当时世界的巅峰。

之后由于我国封建社会制度的自闭性,导致航海技术裹足不前。

而与此同时借着工业革命的契机,西方国家把大量新兴的科学技术运用于航海。

航海带来的贸易和更多的资源促进了西方社会经济各方面的发展。

为之后新的世界格局埋下了伏笔。

关键词:中国;航海技术;西方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7-0151-01一、不同时期中西方航海技术比较(一)先秦(公元前2146-221)(1)我国:这一时期对洋流、风力、潮汐,和海上天文、气象知识有一定的认识,利用太阳和北极星为海上导航标志,并发明了海上测天体高度的仪器。

(2)西方:在公元前2900年前后,埃及人最先使用帆船。

出现许多人造设施如灯塔、航标灯等航路标志。

(二)秦汉(公元前221-公元220)(1)我国:广泛使用橹。

秦汉时期造船业发达,已能利用季风航行,天文和地理导航技术进一步提高,科学合理的解释潮汐。

(2)西方:掌握初级的引航技术,即只凭对地形、水势的辨认以计远近,观测日月星辰以判别方向。

(三)魏晋南北朝(公元220-581)(1)我国:对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信风规律已有所认识和利用。

对航行所经海区的海岸地形有了初步了解,如对今南海的珊瑚已有所认识,同时天文导航技术也已采用。

使用香漏作为计程仪计算航速航程。

(2)西方:航海技术有往海战方向发展的趋势,罗马将投射器、楼塔,钳子、乌鸦等多种器械用于海上军事作战。

(四)隋唐五代(公元581-979)(1)我国:天文、地理导航水平都有明显提高,对潮汐也能进一步正确解释。

利用仰测两地北极星的高度来确定南北距离变化的大地测量术。

利用“复矩”仪器来测量北极星距离地面的高度,掌握利用北极星的高度而进行定位导航。

从大航海看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以郑和与哥伦布的大航海为例

从大航海看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以郑和与哥伦布的大航海为例

从大航海看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以郑和与哥伦布的大航海为例在中外大航海史上,有两位重量级人物,一位是中国明朝时期的郑和,另一位是发现“新大陆”的哥伦布。

郑和28 年7 次下西洋,不仅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其他国家之间的友好贸易和往来,创造了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良好局面,更向亚非世界传播了中国的先进文化,表达了中国睦邻友好、不会恃强凌弱的优良传统。

哥伦布的航海主要是受《马可波罗游记》的影响,马可·波罗讲述了他在神秘东方大陆中国的见闻,因此他的游记不仅使欧洲人对东方大陆充满了向往,还让欧洲人对“地球是圆的”这一理论有了进一步的实践和证明,开始了地理大航海。

哥伦布历经4 次航行发现了美洲,他的航海成就在科学史、航海史上具有不可磨灭的贡献,但随之而来的是西班牙血腥残暴的殖民主义侵略,印第安文化从此销声匿迹,西方的殖民统治从此变本加厉。

郑和与哥伦布两位航海家的大航海,在很多方面类似,但仔细分析却有所不同。

他们都是为君主效力,都经历过多次的远洋航海,都创造了很多奇迹,他们为世界文化交流和经济贸易做出了较大的贡献;但是他们航海的背景、目的、结果,以及他们航海成就对世界产生的影响完全不同,这些异同直接反映了中西海洋文化的差异。

1 郑和与哥伦布大航海的比较分析众所周知,郑和首次下西洋的时间是1405 年,比哥伦布和他的船队远洋早了87 年。

从船队的规模、随船的从业人员数量,以及所携带的物品来看,郑和航海时期的造船业、航运业和商业较之欧洲是非常发达的。

郑和的7 次下西洋为中国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打通了中国与世界的友好贸易往来。

哥伦布的4 次远航虽然也获得了很大的成功,他发现了北美新大陆,他为西班牙帝国带来了巨大财富,为西班牙完成资本主义初级阶段的原始积累。

西方历史学家认为,哥伦布与其他冒险家有所不同,他除了探险之外,更明白殖民的重要性,他的目的是要让那些新大陆上生存的人种臣服在西班牙人脚下,残酷地剥夺他们的财富和劳动力。

15世纪中西航海论述题

15世纪中西航海论述题

15世纪中西航海论述题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15 世纪中西航海背景
2.中西航海技术的对比
3.影响中西航海发展的因素
4.15 世纪中西航海论述的意义
正文
【15 世纪中西航海背景】
15 世纪是全球航海史上的重要时期,特别是对于中国和西方国家来说,这个时期的航海发展对两国的未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当时,中国的航海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尤其是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使得中国的航海事业达到了巅峰。

而在西方,15 世纪正是大航海时代的开端,随着地理大发现,欧洲各国开始积极开展海外探险和贸易活动。

【中西航海技术的对比】
虽然中西方在 15 世纪都有一定的航海技术,但两者在技术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中国航海技术主要以帆船为主,凭借风力航行,而西方则以造船技术见长,其船只以探险和贸易为主要目的,更加注重船只的性能和适应性。

此外,中国航海主要依赖于天文导航,而西方则更早地发展出了经纬度导航。

【影响中西航海发展的因素】
中西航海发展的差异,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两个地区不同的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所导致的。

中国有着广阔的内陆和丰富的资源,因此其航海活动更多地是为了展示国威和进行贸易。

而西方则因为其地理位置和资源的限制,航海活动更多地是为了寻找新的资源和市场。

【15 世纪中西航海论述的意义】
15 世纪的中西航海论述,不仅是对当时航海技术的总结和反思,更是对未来航海发展的预言和期待。

对于中国来说,虽然郑和下西洋的壮举展示了中国的航海实力,但也暴露出其航海技术的一些问题。

而对于西方来说,15 世纪的航海论述则为其后的大航海时代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指导。

综合探险究六: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比较

综合探险究六: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比较

观点4、哥伦布航海的动力是为了获取商业利 益,为新兴资产阶级开辟新的活动空间。
为新兴资产阶级获取商业利益开辟新的活动 空间。
《明史· 郑和传》认为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在于 炫耀明朝军事的强大以及国家的富强。 《殊域周咨录》认为郑和下西洋劳民伤财,有 损国家利益。 《论封建制度的瓦解和民族国家的产生》指出 葡萄牙人开辟新航线的目的是寻找黄金。 《共产党宣言》指出了开辟新航线以及发现新 大陆的世界意义,即为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 的活动场所,促进了欧洲封建社会的崩溃。
哥伦布航海后,以下动植物品种在全球范围 内逐渐得到推广养殖与种植。原产于美洲的物种 有哪些? 原产于美洲的有:玉米、花生、马铃薯、甘 薯、南瓜、番茄、辣椒。
郑和下西洋 哥伦布航海
性质
和平交往
利益驱使
刺激了资本主义发展,促 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加强了 各大洲的联系,世界从分散走 向整体;导致了对美洲财富、 土地的掠夺,对印第安人、黑 人的奴役;推动了全球动植物 品种的交流。
最远到达: 美洲
哥伦布四次远航简况
项目 时间 人数 船只数 到达地点
第一次 远航
第二次 远航
1492年8月~1493年 3月
1493年9月~1496年 3月
88
3
古巴、海地 波多黎各、牙买 加、海地和古巴 南岸 特立尼达岛和南 美大陆的北缘 洪都拉斯、哥斯 达黎加、巴拿马 一带
1500
17
第三次 远航 第四次 远航
材料表达了哪些不同的观点? 1) 指出葡萄牙人开辟新航路的目的是寻找黄金。 2) 指出了开辟新航路以及发现新大陆的世界意 义,即为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场所,促 进了欧洲封建社会的崩溃。
你认为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 海的动机有什么不同?

15世纪中西航海发展取向的对比与思索

15世纪中西航海发展取向的对比与思索

15世纪中西航海发展取向的对比与思索15世纪中西航海发展取向的对比与思索原因:1 西欧各国的商品经济的发展,欧洲人对货币\贵重商品,尤其是贵金属的狂热追求(主要)2 《马可波罗行纪》的流传,欧洲人把东方看成是黄金边地的人间天堂3商路不畅,奥斯曼帝国对东地中海的控制,使商路受阻碍奥斯曼土耳其妨碍东西方通商(社会根源)4 客观条件具备,西欧生产力的发展,知识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的萌芽(根本原因也是经济根源)。

传播基督教的动机同时,那时侯的欧洲已经具备远洋航行的能力:航海技术的进步;能建造多桅大帆船;罗盘针已传入欧洲,1485年葡萄牙人第一次使用了星盘,以确定船的位置,以后又陆续出现了其他仪器。

14世纪欧洲绘制地图的技术已相当发达,开始出现标明海岸线和港口位置的航海图。

地圆说开始被人们所认同;最后就是有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国王支持外加那几位伟大的航海家的能力了2.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第一,引起商业革命。

由于新航路开辟,欧洲贸易范围空前扩大,西欧与世界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联系加强了,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欧洲贸易中心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的商业地位逐渐被西班牙、葡萄牙、英国和尼德兰所代替。

第二,引起了“价格革命”。

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等国从殖民地掠回大量金银,西欧贵金属增加了3倍多,引起金银价格下跌,物价高涨,货币购买力降低。

自16世纪30年代至16世纪末,西班牙的物价上涨4倍多,英、法等国上涨2倍至2倍半。

资产阶级一面付出贬值的货币工资,一面以高价出售商品,牟取暴利。

封建地主收取的定额货币地租,也受到价格革命的影响。

价格革命是原始积累的因素之一,它帮助了西欧资本主义的成长。

第三,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葡萄牙和西班牙最早开始了殖民扩张、掠夺。

第四,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

第五,打破了世界各地相对隔绝的状态,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第六,导致亚非拉殖民地的贫困与落后。

第七,导致贩卖黑奴的兴起,致使非洲失去了至少一亿的精壮人口。

15-16世纪大航海时代在东西方世界的表现对比以及影响——《全球通史》读后感

15-16世纪大航海时代在东西方世界的表现对比以及影响——《全球通史》读后感

15-16世纪大航海时代在东西方世界的表现对比以及影响——读《全球通史》第7版有感《全球通史》是美国著名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最富盛名的一本著作。

作者L.S.斯塔夫里阿诺斯是美国加州大学的历史学教授,享誉世界的历史学家,曾获得过古根海姆奖、福特杰出教师奖秒各克菲勒基金奖等一系列学术荣誉。

斯塔夫里阿诺斯的这部潜心力作自1970年初版问世以来,赞誉如潮,被译成多种语言流传于世,可谓经典。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作者文笔隽永、笔力深厚、才思横溢,整部著作前后一贯。

近年来,在诸多以全球观点或包含全球文明历史内容重新进行世界史书写的尝试中,最具有推动作用的那些著作恰恰是由历史学家个人独立完成的,其中以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最为著名。

后经作者多次修订增补,第7版在保留原文精华的基础上,融入了时新的研究成果,新增了数百幅生动珍贵的图片和脉络清晰的地图,使这部名著在内容和体系上更加完善。

这7个版本的《全球通史》的出现正说明了,此书的宝贵价值并未随着时光的流逝而减少。

在本文中,笔者将会围绕着15-16世纪的世界性大航海活动,结合《全球通史》以及其他参考资料,对该持续百年之久、对后世影响甚大的活动进行概述,并横向对比其在东西方文明中的表现和模式,以及其对后来东西方发展的深远影响。

一美国著名政治学家亨廷顿把人类文明的交流划分为三个时期:1500年以前称为遭遇时期,1500-19世纪末称为冲击时期,而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则是相互作用时期。

而斯塔夫里阿诺斯在撰写《全球通史》的时候,同样将世界文明史划分为两个部分,以1500年为界,分为《1500年以前的世界》和《1500年以后的世界》两册。

在他的书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描述:“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

各种族集团实际上以完全与世隔绝的方式散居各地。

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

从那时起,它们才终于联系在一起,无论是南非的布须曼人、有教养的中国官吏,还是原始的巴塔哥尼亚人。

对中西方航海活动结果不同的理性思考

对中西方航海活动结果不同的理性思考

分析: 中西方航海活动结果不同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结果? 中西方航海活动结果的不同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历史因素:在历史上,西方国家以海洋贸易和殖民扩张为主要手段,积 极开拓海外市场,而中国则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对外贸易相对较少。这 导致了中西方航海活动在规模和范围上的差异。
航海活动结果的不同是否和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环境有关系?
中西方航海活动结果的不同与当时的社会、政治和经济环境密切相关。在西 方,航海活动受到政府、教会和商人的支持与推动,因此得到了更广泛的发展。 例如,葡萄牙和西班牙等国家将海外扩张和殖民作为国策,通过掠夺海外资源和 殖民地获取巨大财富。这种政策激励了航海探险和创新技术的研发,推动了航海 活动的快速发展。
航海过失免责在历史上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在海上贸易日益繁荣的背景下, 船员和船只的过失可能会导致货物损失或运输延迟,给船方带来巨大经济损失。 因此,航海过失免责制度可以减轻船方的经济压力,有利于海上贸易的发展。此 外,这一制度还可以提高船员的工作积极性,减轻他们的负担,有利于整个航运 业的进步。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航海过失免责制度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首先,由于 船方可以免除部分或全部责任,可能会导致船员和船只对于货物的安全和运输效 率缺乏足够的重视。其次,航海过失免责制度可能会导致航运市场的不公平竞争, 一些船方可能会利用这一制度进行不正当操作,损害其他竞争者的利益。此外, 随着国际航运业的发展,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对于航海过失免责制度的认可程度也 不尽相同,这可能会导致国际航运关系的不稳定。
在当代社会,校漂族已成为一个备受的现象。校漂族是指那些已经毕业但仍 留校生活、工作的年轻人。他们选择继续留在这个熟悉的环境中,享受着校园生 活的美好,同时也承受着这个群体的特殊压力和挑战。本次演示将对校漂族的现 象进行深入分析,并基于事实和数据进行理性思考,提出建议和措施。

郑和的伟大创举PK西方的一扁舟

郑和的伟大创举PK西方的一扁舟

世界三大航海之比较(4)
结果 作用与影响 差异原因分析 启示
郑和航行
西方航行
加强了与东南亚各 停止丧 国人民的友好往来, 失海上 经济负担加重,重 优势 新闭关自守 发展新大陆,把世 不断发展 界连接起来,为资 本主义原始积累创 造了条件
小农经济站 主导地位 资本主义 经济发展 推动
封建主 义落后 于资本 主义
世界三大航海之比较(2)
社会背景 政策差异 主要目的 组织方式
中国方式
缺少对海外商品 和市场的需要
对海外藩属确立 对海外贸易持压制状 册封和朝奉制度, 官方出使 态,实行重农抑商, 宣扬国威。 海禁政策。 确保南洋海道畅 通
探寻新土地、新 采取各种政策鼓励本 岛屿、新航路, 独立于国家或 国商人出海,支持海 搜寻黄金、香料, 王室,按协议 外殖民 猎获战利品 行事 发展东西方贸易
西洋方式
社会经济发展对 商品与市场的需 求
世界三大航海之比较(3)
船队性质 经费来源 主要成员 扮演角色
中国 方式
国库拨付一切 皇家特遣舰 开支,指派官 队 营机构造船方外交、 卫所官兵、 册封使团、 招募水手、 朝贡贸易使 工匠等 团 航海冒险家、征服者、殖 以股份公司和 王室特许私 投机海商、 民者、基督 私人集资为主, 人航海探险 牧师、招募 教的传播者、 王室或贵族赞 队 水手、工匠 通商者、海 助或直接参与 等 盗
最多17只,最少3只
第一次4只,第二次 20只
宝船约1500吨,约 100—200吨,最多1200— 27000人(第1、3、4、 1500人,最少约90人 7次) 打通中国至东非海岸约 15000英里 打通欧洲与加勒比海海 上交通,约4500英里
50-120吨,约150人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

„„
总结:

新航路的开辟在西方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的 历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本节课的 学习我们了解到了西方的哥伦布之所以能够发 现新大陆是和他们掠夺财富的欲望、征服新领 土的野心是分不开的,正是因为他们这种对陌 生事物渴求和开放进取的精神促使他们发现了 新大陆。而我们中国的郑和尽管在航海能力方 面都要优于西方,但是缺乏开放进取探险的精 神未能发现新大陆。也正是因为这种精神,西 方的资本主义得到了很好的发展,而我们中国 却走向了衰弱。所以不论是国家、民族、社会 还是个人集体,要发展要进步,首先要有一种 开放的态度,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
中国不是不能发现,而是志不在此,根本没往这方面想 过。……

1、嘉靖27年(1548年),浙江巡抚朱纨上疏请行海禁。 2、清廷厉行海禁“寸板不许下水”。乾隆22年(1757), 下令封闭其他海港,只留广州一处对外通商。


1、从上述材料看,当时的中国社会在对外政策上以及 社会状况方面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2、当时的中国在社会状况方面又会发生了什么样的变 化?
从内尔森的事例中分析新航路的 开辟对西方资本主义发展起到了怎 样的作用?
带来了西方的海外扩张和殖民掠夺。 从客观上讲西方殖民者掠夺的黄金、 白银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发展源源不 断的动力。
从新航路开辟中分析西方对待陌生世界和 事物的态度

当时的西方是一个有着极度迫切需求的 世界,西方社会有着积极进取的精神和 开放的心态。由此,迅速崛起超过东方, 主宰世界。
200多艘
哥伦布航海
最少一次3艘, 最多一次17艘
海船长151.8米, 宽61.6米
长24.5米, 宽6米
携带的货物
随行人员的 数量

15世纪中西航海的背景差异浅析

15世纪中西航海的背景差异浅析

15世纪中西航海的背景差异浅析摘要:在15世纪的不同年代中,郑和与西方的航海学家先后进行了一系列的航海活动,两种航海活动有着深刻的背景差异。

我们应该以史为鉴,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只有把握住历史的机遇,着眼长远,才能在世界文明发展的主流中发挥积极作用。

关键词:地理大发现;郑和下西洋;背景;比较16世纪以前,整个西欧社会就已经开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就其经济制度而言,地中海沿岸的一些城市本身所酝酿的资本主义就已经开始缓慢发展。

而此时期的明王朝延续着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的同时,资本主义也有所起色。

16世纪以前,欧洲早有与外部世界进行贸易的传统。

欧洲人需要外来的商品,特别是香料,而香料就是从东南亚运过去的。

欧洲对外贸易主要是东方国家如中国、印度及东南亚诸国的贸易。

然而1453年,奥斯曼帝国的军队攻占了君士坦丁堡,占领巴尔干、小亚细亚及黑海北部等地区,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通商要到。

帝国军队不但肆意抢劫商旅,而且帝国当局还对过往商品课以重税。

这实际上等于封闭了这一条重要的商路。

结果,欧洲市场上的东方商品的价格猛涨。

在这种情况下,西欧商人很自然地渴望另辟一条通往东方的商路。

如果西欧国家的新航路开辟是为商品经济的发展而服务的,那么中国明王朝不计经济效益的做法就违背了经济规律,对中国新的经济因素未产生直接作用,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

由于元末统治者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再加上长期的战乱,致使明初的社会经济残破不堪,直接威胁着王朝的统治。

这样一来统治者就充分利用了元末农民战争造成的客观条件,提供了“各安其生”的经济政策,开始恢复社会的发展和生产。

经过农民的辛勤开垦,明代的耕地面积大大增加,而随着耕地面积的扩大,粮食产量也得到显著提高,特别是手工业有了重大地发展,而郑和七次下西洋就是发生在明朝经济发展史上的这一重要的时期里。

虽然这一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工商业的繁荣,超过了以往的任何一个朝代,但由于中国地大物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能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所以人们对海外市场几乎没有一点奢求。

世界航海历史中国航海历史

世界航海历史中国航海历史

世界航海历史中国航海历史航海,作为人类历史上一项重要的活动,扮演着连接不同地域与文化的桥梁。

世界航海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而中国航海历史也是无可忽视的一部分。

本文将会对世界航海历史以及中国航海历史进行概括,以展示其在全球范围内的重要性和中国在航海领域的贡献。

一、世界航海历史1.古代航海在人类历史早期,航海主要以河流和海岸线为导航方式。

古代的埃及人和巴比伦人利用尼罗河和美索不达米亚的运河进行贸易,这可以被视为最早的航海活动之一。

古代腓尼基人则是早期大胆的航海者,他们通过地中海的航路探索新领域,并在商业贸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大发现时代大发现时代是世界航海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欧洲国家开始开拓新航路,探索并征服新大陆。

哥伦布的航海发现了美洲大陆,并为西班牙帝国扩张奠定了基础。

此后,葡萄牙的达·伽马和荷兰的亨德里克·哈尔德尔亦开始寻找新的航路,打通了通往印度的海上贸易路线。

3.探索与殖民随着欧洲列强的崛起,航海扩张带来了大量的探险家和航海家。

葡萄牙人亨利王子致力于非洲海岸的勘探,开辟了葡萄牙在非洲海岸的殖民地。

英国的詹姆斯·库克和荷兰的威廉·布伦特则在18世纪成为伟大的航海家,他们的航海探险为英荷两国带来了财富与荣耀。

4.现代海洋探索20世纪的海洋探索见证了人类航海技术的巨大发展。

从探险家到科学家,航海为人类社会的研究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詹姆斯·卡梅隆在20世纪末发现了泰坦尼克号的残骸,改变了对这艘沉船的理解;雅克·皮耶库的深海潜水则提供了对海洋底部生态系统的前所未有的了解。

二、中国航海历史1.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古代的航海活动可以追溯到汉朝时期。

作为世界上最早进行海上贸易和交流的国家之一,中国建立了丝绸之路的海上分支,将东西方文明连接起来。

郑和的航海活动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航海事件之一,他的七次航海使中国的贸易网络扩展到非洲和印度洋地区。

对比拓展:中西航海的对比

对比拓展:中西航海的对比
中西航海的对比
不同点
中国
西欧
原因
中国的航海是封建君主专制加强的产物,目的是为了宣扬国威,这是封建制度下的政治行为和不计经济效益的贡赐贸易,损耗重大,不利于国家的发展,对国家造成重大损耗。
西欧的航海是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远洋活动具有明显的经济和商业目的。
结果
中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航海随着封建制度的渐趋衰落、明朝的财政困难而被迫中止。
西欧的远航为新兴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场所,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迅猛发展,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浅析14―15世纪中西方航海道路差异[权威资料]

浅析14―15世纪中西方航海道路差异[权威资料]

浅析14―15世纪中西方航海道路差异摘要长期以来,中华文明以其独有的特色和辉煌走在了世界文明发展的前列,在海洋航行与航海技术上远远高于其他国家。

但是,新航路的开辟以及后来新大陆的陆续发现却没有国人影子,什么造成了中西方航海差异,怎么看待这不同的道路,我们将探索这一道路的不同。

关键词新航路航海差异14-15世纪是世界历史上远洋航行探险取得重大突破的时代。

在这个世纪中,首先是由中国的航海家郑和七次出航,突破了东亚与西亚东非之间的重洋阻隔,开辟了从中国经印度洋直通西亚和非洲东海岸的远航记录。

但从此之后销声匿迹。

该世纪中叶,葡萄牙组织了深入大洋和南下非洲海岸的连续探险,西班牙哥伦布4 次横渡大西洋的探险,达・伽马率领的船队首次完成了绕道好望角到达印度的新航路,西方航海强国开始了探索殖民道路。

造成中西方航海道路差异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地域文化差异欧洲文明很早就具有面向海洋的半岛特征,农业与商业结合的特征,畜牧航海文明的特征。

地中海是整个西方重商主义海洋文明的汇合处。

林立的小国与城邦的竞争,海陆贸易的繁荣,战争的频繁,都对欧洲的动乱、反复动荡女生了重大影响,使欧洲历史很早就具有外向的品格。

中国则是一个具有相对短的海岸线的大陆国家。

起源于黄土高原的华夏农耕文明,拥有广大的活动空间和丰富的地理资源,以牛耕为特色的水利农业文明构成自足发展的体系。

具有大陆河川文明的特征以及农业文明的特征,历史发展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比西方要高得多。

二、经济基础差别地中海意大利诸城市所推动的商业资本主义繁荣,到15 世纪扩大到大西洋岸,随着葡萄牙等国向君主国的过渡,西欧的商人也愈来愈强烈地想挣脱意大利人、阿拉伯人对东方贸易的重重限制,设法与印度、香料群岛、中国发生直接贸易联系,因此,西欧航海家深入大洋的探险活动具有不同于封建阶级的新兴社会力量的创新活力。

支持和鼓励哥伦布们航行的西欧封建君主奉行重商主义,采取各种措施鼓励本国商人出海,如授以海外贸易的专营特权,鼓励造船,保护海外商业利益,支持海外殖民,以达到增加王室金库收入和壮大国力的目的。

世纪中西航海的背景差异浅析

世纪中西航海的背景差异浅析

二、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1492年,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率领船队从欧洲出发, 经过多次航行,最终在1492年10月12日抵达美洲新大陆。
哥伦布的航海活动旨在寻找通往东方的新航道,以拓展贸易和探险。他的船 队由三艘船只组成,包括圣玛丽亚号、平塔号和尼娜号,共有120名船员。哥伦 布在新大陆发现了许多新的土地和文明,并对后来的欧洲殖民美洲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
3、历史背景:西欧航海发生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宗教、文化和科技的快 速发展为航海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而中国航海则主要发生在明清时期,当时虽然 航海技术发达,但由于封建专制制度的束缚,航海发展受到了限制。
二、技术差异
1、船舶设计:西欧航海的船舶设计以三桅帆船为主,这种船只既能够适应 远洋航行,又能满足货物运输的需求。而中国航海的船舶则以大型帆船为主,虽 然稳定性好,但航程有限。
马的船队由两艘船只组成,包括贝里奥号和圣加布里埃尔号等,规模也相对 较小。在航海技术方面,郑和下西洋主要依靠风力和洋流进行导航,而哥伦布和 达伽马则主要依靠天文观测和计程仪等较为先进的航海技术进行导航。在组织管 理方面,
郑和下西洋的组织和管理相对较为严密,而哥伦布和达伽马的组织管理相对 较为松散。在贸易往来方面,郑和下西洋主要与东南亚、南亚等地进行贸易往来, 而哥伦布和达伽马则主要与美洲和印度等地进行贸易往来。
五、结论
十五世纪中西三大航海活动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对于中国来说,郑和下西 洋展示了中国的强大和富有,加强了中国与东南亚、南亚等地的政治和经济,为 中外文化交流和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对于世界来说,这三次航海活动都促 进了中西方的文
化交流和经济合作,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
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中西方航海业的发展取向呈现出显著的差异。本次演 示将对比分析这些差异及其原因和影响,并探讨如何在新的世纪里推动中西方航 海事业的共同发展。

中西方远洋航海之比较

中西方远洋航海之比较
成果的差异
中国的睦邻外交
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加强了彼此的睦邻友好关系,但却未能对中国和世界历史产生翻天覆地的影响。
西方的殖民活动
西方哥伦布、达·伽马等的航海活动,改变了整个世界。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葡萄牙、西班牙等国也开始了殖民活动,从亚、非、美洲掠取了巨额财富。商业贸易和财富掠夺为西欧的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条件,但亚、非、美洲人民则沦入苦难的深渊。从此,西方世界跟第三世界的发展差距便日渐拉大。
出处: 中国文化研究院网站
中西方远洋航海之比较
中西方远洋航海之比较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组织与影响,跟半个世纪以后西方殖民者的航海探险活动不同。
郑和下西洋的主要动机是为了发展与海外各国的友好联系;而哥伦布、达·伽马的航行则是为西欧商品经济开拓市场,以及扩张殖民地获得海外财富。
郑和船队规模庞大、组织严密,这是当时欧洲远航船队所无法比拟的。郑和下西洋虽不像发现新大陆那样改写了人类历史,但它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谊与交流,这与西方国家在亚、非、美洲的疯狂屠杀和经济掠夺相比,真有天壤之别。
动机不同
郑和下西洋与后来西方哥伦布 、达·伽马 等的航海探险活动相比,其动机是截然不同的。
明朝招徕纳贡国
郑和下西洋是朝廷按照儒家朝贡礼仪,以「厚往薄来」的原则招徕各国输诚纳贡,与之建立友好联系,丝毫没有海外殖民和掠夺财富的目的。
西方的掠夺殖民
哥伦布、达·伽马等人的航海活动是在欧洲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的情况下而产生的。其动机是到东方大陆去寻找黄金、开拓市场,以及侵占新领土。
船队规模比较
郑和船队无论在船只数目、船员人数和船只大小等,都远比十五、十六世纪的西方船队庞大。详见下表:
郑和船队
哥伦布船队

两次航海的比较

两次航海的比较

两次航海的比较a) 共同之处是:都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都是人类征服海洋的壮举。

无论郑和还是哥伦布,麦哲伦都具有征服自然的决心和勇气,都具有不畏艰险,勇于冒险和探险的精神。

这种探索不止的可贵精神属于全人类也始终激励着后来者敢闯未知新世界,敢攀发现新高峰。

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的开辟都掌握了先进的航海技术、造船技术、航海经验、海洋知识等。

b) 不同之处是:从时间上看:郑和下西洋比欧洲的达•伽马、麦哲伦和哥伦布的航海早半个世纪,在规模和航海次数方面,外国与中国是无法比较的。

这说明中国人民有足够的能力和胆略征服海洋。

从背景上看:中国郑和下西洋的时代中国当时已进入封建社会后期,由唐中叶的发展高峰向下坡缓慢的发展,但明初仍是世界上一个强大的国家,在许多方面仍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尤其是郑和下西洋的15世纪初,中国正处于明初“永乐盛世”,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辉煌的一个时期。

西方航海的时代:推动西方大航海的动力是经济因素,当然有部分宗教因素,主要是经济因素,这种经济动因来源于欧洲当时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

14-15世纪欧洲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扩展到大西洋沿岸,当时西欧各国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社会对商品货币的需求激增,尤其是对黄金、白银的追求。

各国都鼓励和支持航海探险,寻找黄金,开拓海外殖民地。

西方的航海家们都相信“地圆说”,要证明“地圆说”。

因此,15世纪大航海时代的西方是处于进入“资本主义曙光”的前夜,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新兴资本主义积累资本的迫切要求,是西方航海的主要动力。

他们的航海是血腥的,推进了世界历史的发展。

从目的上看:郑和下西洋主要是政治目的宣扬国威,内容是贡赐贸易,形式是以和平友好交往为主。

郑和远航带去的是“礼物”,包括礼仪、文化、,友谊赠礼。

按照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李约瑟的论证,郑和船队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船队,但郑和留下的是和平、友谊、互利贸易和相互尊重。

西欧主要是出于经济目的:侵占海外殖民地,进行资本原始积累,以掠夺贵金属、土地和进行殖民统治为目标,以武力征服为手段,强制改变当地人民信仰,摧毁当地固有文化。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西方航海史比较
公元15—16世纪是人类社会地理大发现的时代,在这段扑朔迷离的发现史中,东西方社会都经历着巨大的历史变革。

在这些变革后,东西方采取了不一样的针对策略。

对东西方的航海来说,在这之后,呈现了不同的风貌。

公元1368年,朱元璋一统全国,建立了大明王朝,建立起了又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

然后到了1405年的永乐皇帝时代,在拥有强大实力的基础下,郑和率领其庞大船队在永乐皇帝的支持下进行了为数其次的远洋航行。

这大大的展示了大明王朝的泱泱大国形象。

而与此同时,在欧洲,经历了文艺复兴之后的欧洲大陆,人们的思想已经逐渐开始启蒙,渐渐的摆脱封建的侵蚀和压迫,思想上开始渐渐的以人自身为中心,强调人权天赋。

在15世纪的中国,还是处在封建王朝的统治下,自然经济一直支撑着这种意识形态下的统治阶级,因此小农经济成为了这个国家在经济领域的主要存在形式。

统治者也把重心放在农民身上,因此有“以民为本”的说法。

这种经济形态是一种自给自足的模式,比较封闭,与外界不需要有任何的来往。

因此在明中期以后,新的经济模式产生,动摇了自然经济为主导的经济模式,一定程度上动摇了统治阶层的地位,因此统治者采取了闭关锁国的政策,杜绝一切的外来交往,就连海外航海也取消了。

在郑和远航之后便再无后人了。

在此时的欧洲,商品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人们对黄金的欲望无限膨胀,黄金热成为了当时的时代主题。

当时的时代主题受宗教思
想的影响,人们都被鼓励着去发现和认识世界。

并且当时,远洋航海技术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准。

所以才有了后来的,达迦马,麦哲伦,哥伦布等一批勇敢的探索者。

他们的大发现不仅促进了当时的世界联系,也使原来零碎的世界渐渐成为一个整体。

并且,他们的举动也促使了欧洲各个国家踊跃拓展海外市场,为建立世界市场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封建社会形态下的中国,儒家思想一直是其正统的主流思想。

尤其是在经历了南宋朱熹的理论扩充后,它完全成为了封建统治者用来禁锢人们思想,巩固其封建统治的工具。

这种思想体系大大的压抑了人们的创造力创新思维,从而也导致了本国经济的停滞。

本国思想风气严重压抑人性,社会长时间的不在前进,而是原地踏步。

偶尔有的一些激进派知识分子看出了整个社会思潮的落后试图改变,结果却不尽人意。

这一时期的欧洲,在经历过文艺复兴之后,人们的思想受到了很大程度的解放。

人们的思想观念渐渐的转移到了“人性”上,强调自我的个性的人,而不是被制约,被束缚的人。

因此,在这一思想前提下,人们开始越来越关注自我,在意自我。

这大大激发了人们自身的创造性,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当时的时代需求。

当时的人们受到启蒙思想的启发,勇于对未知的世界进行探险。

所以,远洋航海成为了当时进步的欧洲人实现自我的途径。

在多种条件下,欧洲的统治者鼓励民众进行海外探险,通过这种方式聚累了一把比财富,增强了本国的实力;而同时期的中国,越来
越不适应时代潮流的体制仍然要维持下去,必然要打压新生的事物,因此不免会有固步自封的可能,也从而导致了这个国家长时间的停滞不前甚至倒退。

1840年的那天,英国远洋舰队敲开了中国闭关了将近几百年的大门,后面的事,我们都知道了。

纵观这段东西方的航海史,其本质上是东西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对比。

溯其根源其本质上还是大河文明和海洋文明的对比,共性与个性的对比。

比较东西方航海的初衷,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宣扬大国威严,而欧洲航海大多是个体小组织规模,前者是为了国家的集体利益,后者是为了实现自身价值。

因此,后者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或自身利益更多,更容易激发人自身的积极性,带来的成效越显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