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正式发布附全文

合集下载

康养小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康养小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康养小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咨国联|出品目录第一章总论 (9)1.1项目概要 (9)1.1.1项目名称 (9)1.1.2项目建设单位 (9)1.1.3项目建设性质 (9)1.1.4项目建设地点 (9)1.1.5项目负责人 (9)1.1.6项目投资规模 (10)1.1.7项目建设规模 (10)1.1.8项目资金来源 (12)1.1.9项目建设期限 (12)1.2项目建设单位介绍 (12)1.3编制依据 (12)1.4编制原则 (13)1.5研究范围 (14)1.6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14)1.7综合评价 (16)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必要性可行性分析 (17)2.1项目提出背景 (17)2.2本次建设项目发起缘由 (19)2.3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 (19)2.3.1促进我国康养小镇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20)2.3.2加快当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20)2.3.3满足我国的工业发展需求的需要 (21)2.3.4符合现行产业政策及清洁生产要求 (21)2.3.5提升企业竞争力水平,有助于企业长远战略发展的需要 (21)2.3.6增加就业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的需要 (22)2.3.7促进项目建设地经济发展进程的的需要 (22)2.4项目可行性分析 (23)2.4.1政策可行性 (23)2.4.2市场可行性 (23)2.4.3技术可行性 (23)2.4.4管理可行性 (24)2.4.5财务可行性 (24)2.5康养小镇项目发展概况 (24)2.5.1已进行的调查研究项目及其成果 (25)2.5.2试验试制工作情况 (25)2.5.3厂址初勘和初步测量工作情况 (25)2.5.4康养小镇项目建议书的编制、提出及审批过程 (26)2.6分析结论 (26)第三章行业市场分析 (27)3.1市场调查 (27)3.1.1拟建项目产出物用途调查 (27)3.1.2产品现有生产能力调查 (27)3.1.3产品产量及销售量调查 (28)3.1.4替代产品调查 (28)3.1.5产品价格调查 (28)3.1.6国外市场调查 (29)3.2市场预测 (29)3.2.1国内市场需求预测 (29)3.2.2产品出口或进口替代分析 (30)3.2.3价格预测 (30)3.3市场推销战略 (30)3.3.1推销方式 (31)3.3.2推销措施 (31)3.3.3促销价格制度 (31)3.3.4产品销售费用预测 (31)3.4产品方案和建设规模 (32)3.4.1产品方案 (32)3.4.2建设规模 (32)3.5产品销售收入预测 (33)3.6市场分析结论 (33)第四章项目建设条件 (34)4.1地理位置选择 (34)4.2区域投资环境 (35)4.2.1区域概况 (35)4.2.2地形地貌条件 (35)4.2.3气候条件 (35)4.2.4交通区位条件 (36)4.2.5经济发展条件 (37)第五章总体建设方案 (39)5.1总图布置原则 (39)5.2土建方案 (39)5.2.1总体规划方案 (39)5.2.2土建工程方案 (40)5.3主要建设内容 (41)5.4工程管线布置方案 (42)5.4.2供电 (44)5.5道路设计 (46)5.6总图运输方案 (46)5.7土地利用情况 (46)5.7.1项目用地规划选址 (46)5.7.2用地规模及用地类型 (46)第六章产品方案 (49)6.1产品方案 (49)6.2产品性能优势 (49)6.3产品执行标准 (49)6.4产品生产规模确定 (49)6.5产品工艺流程 (50)6.5.1产品工艺方案选择 (50)6.5.2产品工艺流程 (50)6.6主要生产车间布置方案 (57)6.7总平面布置和运输 (57)6.7.1总平面布置原则 (57)6.7.2厂内外运输方案 (57)6.8仓储方案 (58)第七章原料供应及设备选型 (59)7.1主要原材料供应 (59)7.2主要设备选型 (59)7.2.1设备选型原则 (60)7.2.2主要设备明细 (60)第八章节约能源方案 (63)8.1本项目遵循的合理用能标准及节能设计规范 (63)8.2建设项目能源消耗种类和数量分析 (63)8.2.1能源消耗种类 (63)8.2.2能源消耗数量分析 (64)8.3项目所在地能源供应状况分析 (64)8.4主要能耗指标及分析 (64)8.4.1项目能耗分析 (64)8.4.2国家能耗指标 (65)8.5节能措施和节能效果分析 (65)8.5.1工业节能 (65)8.5.2电能计量及节能措施 (66)8.5.3节水措施 (66)8.5.4建筑节能 (67)8.6结论 (68)第九章环境保护与消防措施 (69)9.1设计依据及原则 (69)9.1.1环境保护设计依据 (69)9.1.2设计原则 (69)9.2建设地环境条件 (69)9.3 项目建设和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70)9.3.1 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70)9.3.2 项目生产过程产生的污染物 (71)9.4 环境保护措施方案 (72)9.4.1 项目建设期环保措施 (72)9.4.2 项目运营期环保措施 (73)9.4.3环境管理与监测机构 (74)9.5绿化方案 (75)9.6消防措施 (75)9.6.1设计依据 (75)9.6.2防范措施 (75)9.6.3消防管理 (77)9.6.4消防设施及措施 (77)9.6.5消防措施的预期效果 (78)第十章劳动安全卫生 (79)10.1 编制依据 (79)10.2概况 (79)10.3 劳动安全 (79)10.3.1工程消防 (79)10.3.2防火防爆设计 (80)10.3.3电气安全与接地 (80)10.3.4设备防雷及接零保护 (80)10.3.5抗震设防措施 (81)10.4劳动卫生 (81)10.4.1工业卫生设施 (81)10.4.2防暑降温及冬季采暖 (82)10.4.3个人卫生 (82)10.4.4照明 (82)10.4.5噪声 (82)10.4.6防烫伤 (82)10.4.7个人防护 (82)10.4.8安全教育 (83)第十一章企业组织机构与劳动定员 (84)11.1组织机构 (84)11.2激励和约束机制 (84)11.3人力资源管理 (85)11.4劳动定员 (85)11.5福利待遇 (86)第十二章项目实施规划 (87)12.1建设工期的规划 (87)12.2 建设工期 (87)12.3实施进度安排 (87)第十三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89)13.1投资估算依据 (89)13.2建设投资估算 (89)13.3流动资金估算 (91)13.4资金筹措 (91)13.5项目投资总额 (92)13.6资金使用和管理 (97)第十四章财务及经济评价 (98)14.1总成本费用估算 (98)14.1.1基本数据的确立 (98)14.1.2产品成本 (99)14.1.3平均产品利润与销售税金 (100)14.2财务评价 (100)14.2.1项目投资回收期 (100)14.2.2项目投资利润率 (101)14.2.3不确定性分析 (101)14.3综合效益评价结论 (104)第十五章风险分析及规避 (106)15.1项目风险因素 (106)15.1.1不可抗力因素风险 (106)15.1.2技术风险 (106)15.1.3市场风险 (106)15.1.4资金管理风险 (107)15.2风险规避对策 (107)15.2.1不可抗力因素风险规避对策 (107)15.2.2技术风险规避对策 (107)15.2.3市场风险规避对策 (107)15.2.4资金管理风险规避对策 (108)第十六章招标方案 (109)16.1招标管理 (109)16.2招标依据 (109)16.3招标范围 (109)16.4招标方式 (110)16.5招标程序 (110)16.6评标程序 (111)16.7发放中标通知书 (111)16.8招投标书面情况报告备案 (111)16.9合同备案 (111)第十七章结论与建议 (112)17.1结论 (112)17.2建议 (112)附表 (113)附表1 销售收入预测表 (113)附表2 总成本表 (114)附表3 外购原材料表 (115)附表4 外购燃料及动力费表 (116)附表5 工资及福利表 (117)附表6 利润与利润分配表 (118)附表7 固定资产折旧费用表 (119)附表8 无形资产及递延资产摊销表 (120)附表9 流动资金估算表 (121)附表10 资产负债表 (122)附表11 资本金现金流量表 (123)附表12 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 (124)附表13 项目投资现金量表 (126)附表14 借款偿还计划表 (128)附表 (130)附表1 销售收入预测表 (130)附表2 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131)附表3 外购原材料表 (132)附表4 外购燃料及动力费表 (133)附表5 工资及福利表 (134)附表6 利润与利润分配表 (135)附表7 固定资产折旧费用表 (136)附表8 无形资产及递延资产摊销表 (137)附表9 流动资金估算表 (138)附表10 资产负债表 (139)附表11 资本金现金流量表 (140)附表12 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 (141)附表13 项目投资现金量表 (143)附表14借款偿还计划表 (145)第一章总论总论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首章,要综合叙述研究报告中各章节的主要问题和研究结论,并对项目的可行与否提出最终建议,为可行性研究的审批提供方便。

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全文内容

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全文内容

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全文内容经签批,国务院近日印发《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明确提出了未来五年国家科技创新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战略任务和改革举措。

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十三五规划纲要全文,希望大家喜欢!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20__年8月8日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下称《规划》)正式发布。

这是我国首次以国家命名科技创新规划。

规划提出12项主要指标,多项指标在未来五年将翻番或有重大跃升。

其中,国家综合创新能力世界排名从现在的18位提升到第15位,这意味着中国进入全球公认的创新型国家行列。

十三五规划纲要全文详细文章一共八篇,27章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__ 20__年)》编制,主要明确十三五时期科技创新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是国家在科技创新领域的重点专项规划,是我国迈进创新型国家行列的行动指南。

:第一篇迈进创新型国家行列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决胜阶段,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面向全球、立足全局,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新要求和国内外科技创新的新趋势,系统谋划创新发展新路径,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开拓发展新境界,加速迈进创新型国家行列,加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

第一章把握科技创新发展新态势十二五以来特别是党的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科技创新,作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

我国科技创新步入以跟踪为主转向跟踪和并跑、领跑并存的新阶段,正处于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向系统能力提升的重要时期,在国家发展全局中的核心位置更加凸显,在全球创新版图中的位势进一步提升,已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大国。

《“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正式发布

《“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正式发布

《“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正式发布《“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于2024年11月发布,
旨在推动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着力形成跨越式发展,提升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该规划既是国家未来发展的重大抉择,
也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完善创新体系、优化创新环境、促进创新发
展的重要举措。

该规划指出,“十三五”期间,要加快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高技术制造业、氢能技术及新能源技术、新一代人工智
能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挥其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推动转型升级、
支撑先进制造业、推动新能源发电和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发展的重要功能。

为实现“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目标,该规划提出要立足国情,快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制度建设,建立健全政策和支持机制,提升资源效率,完善市场调节机制;抓好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支持优秀企业做大做强;
提高技术创新效率;强化创新型载体建设;快产业融合发展;发展支柱产业;完善创新人才培养和利用机制;实施“互联网+”战略,推动产业融
合创新;实施全民参与创新创业战略,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建设全球创新
创业示范基地。

汽车制动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汽车制动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汽车制动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泓域咨询规划项目/下载后可编辑)目录第一章项目总论 (5)一、项目名称及建设性质 (5)二、汽车制动台项目提出的背景 (5)三、报告说明 (6)四、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 (7)五、环境保护 (7)六、建设期限及进度安排 (8)七、项目投资规模及资金筹措方案 (9)八、预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0)九、简要评价结论 (11)第二章汽车制动台项目行业分析 (14)一、行业发展现状 (14)二、行业研究分析 (15)第三章汽车制动台项目建设背景及可行性分析 (17)一、汽车制动台项目建设背景 (17)二、汽车制动台项目建设可行性分析 (19)第四章项目建设选址及用地规划 (21)一、项目选址方案 (21)二、项目建设地概况 (21)三、项目用地规划 (21)第五章工艺技术说明 (24)一、技术原则 (24)二、技术方案要求 (24)第六章能源消费及节能分析 (26)一、能源消费种类及数量分析 (26)二、能源单耗指标分析 (27)三、项目预期节能综合评价 (27)四、“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 (28)第七章环境保护 (29)一、编制依据 (29)二、建设期环境保护对策 (30)三、项目运营期环境保护对策 (31)四、噪声污染治理措施 (32)五、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 (32)六、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32)七、生态影响缓解措施 (33)八、特殊环境影响 (33)九、绿色工业发展规划 (34)十、环境和生态影响综合评价及建议 (34)第八章组织机构及人力资源配置 (37)一、项目运营期组织机构 (37)二、人力资源配置 (37)第九章项目建设期及实施进度计划 (39)一、项目建设期限 (39)二、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39)第十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及资金运用 (40)一、投资估算 (40)二、资金筹措方案 (42)三、资金运用计划 (43)第十一章项目融资方案 (44)一、项目融资方式 (44)二、项目融资计划 (44)三、资金来源及风险分析 (45)四、固定资产借款偿还计划 (45)第十二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评价 (48)一、经济效益评价 (48)二、社会效益评价 (54)第十三章综合评价 (56)第一章项目总论一、项目名称及建设性质(一)项目名称汽车制动台项目在不断变幻的市场竞争中,民营零部件企业更应更新观念,尽快强化国际化经营与竞争的意识,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来实现技术发展的跨越。

十三五规划内容全文

十三五规划内容全文

十三五规划内容全文11月7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外正式发布《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这是时隔15年之后,电力主管部门再次对外公布电力发展5年规划。

上次发布需要追溯到2001年1月1日,当时的电力主管部门原国家经贸委发布了《电力工业“十五”规划》。

“十五”电力规划发布以来,“十一五”、“十二五”期间都未发布电力规划。

在此期间,我国电力工业取得了快速发展,装机容量迅速提升:截至2015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5.3亿千瓦,其中水电3.2亿千瓦,占21.1%;火电9.9亿千瓦,占65.56%;核电2608万千瓦,占1.7%;风力、太阳能等新能源发电约1.72亿千瓦。

全年用电量达到5.69万亿千瓦时。

发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均居世界第一位。

而在“十五”电力规划发布之时,即截至2000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为3.19万千瓦,其中水电7935万千瓦,占24.9%;火电2.38万千瓦,占74.4%;核电210万千瓦,占0.7%;风力、太阳能等新能源发电约33万千瓦。

全年发电量达到1.37亿千瓦时。

发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均居世界第二位。

根据《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预计2020年全社会用电量6.8-7.2万亿千瓦时,年均增长3.6%到4.8%,全国发电装机容量20亿千瓦,年均增长5.5%,人均装机突破1.4千瓦,人均用电量5000千瓦时左右,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7%。

考虑到为了避免出现电力短缺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和电力发展适度超前的原则,在预期2020年全社会用电量需求的基础之上,按照2000亿千瓦时预留电力储备,以满足经济社会可能出现加速发展的需要。

按照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的要求,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达到7.7亿千瓦左右,比2015年增加2.5亿千瓦左右,占比39%,提高四个百分点,发电量占比提高到31%,气电装机增加5000万千瓦,达到1.1亿千瓦以上,占比超过5%,煤电装机力争控制在11亿千瓦以内,占比降至约55%。

十三五规划(全文)

十三五规划(全文)

十三五规划建议发布(全文)2015年11月03日16:06来源:新华网新华社北京11月3日电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2015年10月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到二○二○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十三五”规划必须紧紧围绕实现这个奋斗目标来制定。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全面分析国际国内形势,认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具有充分条件也面临艰巨任务,必须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打下的坚实基础上坚定信心、锐意进取、奋发有为。

全会研究了“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就制定“十三五”规划提出以下建议。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形势和指导思想(一)“十二五”时期我国发展取得重大成就。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发展很不平凡的五年。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顽强拼搏、开拓创新,奋力开创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

我们妥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影响等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不断创新宏观调控方式,推动形成经济结构优化、发展动力转换、发展方式转变加快的良好态势。

我国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十三亿多人口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至七千八百美元左右。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超过第二产业,基础设施水平全面跃升,农业连续增产,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百分之五十五,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立、覆盖面持续扩大,新增就业持续增加,贫困人口大幅减少,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加快提高。

全面深化改革有力推进,人民民主不断扩大,依法治国开启新征程。

全方位外交取得重大进展,对外开放不断深入,我国成为全球第一货物贸易大国和主要对外投资大国。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国家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

氢能源发展现状研究以及建议措施

氢能源发展现状研究以及建议措施

氢能源发展现状研究以及建议措施我国氢能发展现状近年来,国内外氢能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其中燃料电池产业更是成为各地布局新能源发展的重要抓手之一。

顶层设计是产业导入期行业发展的“风向标”。

我国氢能发展正处于从示范运营到商业化扩张的过渡阶段,顶层设计呈现出国家引导信号充分释放、地方规划布局百花齐放的特征。

(1)国家层面:政策导向逐渐由技术储备走向产业化集成“十五”和“十一五”期间,我国氢能发展政策主要以引导技术储备为导向。

2006年2月国务院出台《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将氢能及燃料电池技术列入先进能源技术,提出重点研究高效低成本的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制氢技术、经济高效氢储存和输配技术、燃料电池基础关键部件制备和电堆集成技术、燃料电池发电及车用动力系统集成技术。

“十二五”期间,我国氢能发展政策逐步由引导技术储备过渡到了引导产业化集成,将发展氢能纳入了高技术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和能源发展战略的“版图”。

2011年6月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五部门联合发文《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2011年度)》,将氢开发与利用纳入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

2012年6月国务院发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提出燃料电池汽车、车用氢能产业要与国际水平保持同步。

2014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发文《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将氢能与燃料电池、能源基础材料纳入重点创新方向。

2014年11月财政部、科技部、工信部和国家发改委联合出台《关于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奖励的通知》,明确对于符合国家技术标准且加氢能力不低于200公斤的新建燃料电池汽车加氢站奖励400万元/座。

2015年5月国务院出台《中国制造2025》,燃料电池汽车被写入氢能的重点应用领域和先进装备制造业。

进入“十三五”以来,我国氢能发展政策站位更加明确、路线更加清晰,上升到了能源战略和国家创新战略。

国家安全生产十三五规划安全生产

国家安全生产十三五规划安全生产

国家安全生产十三五规划1、十三五规划提出国家要实施什么战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今日发布。

“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指出,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

把大数据作为基础性战略资源,全面实施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加快推动数据资源共享开放和开发应用,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和社会治理创新。

全面推进重点领域大数据高效采集、有效整合,深化政府数据和社会数据关联分析、融合利用,提高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精准性和有效性。

依托政府数据统一共享交换平台,加快推进跨部门数据资源共享共用。

加快建设国家政府数据统一开放平台,推动政府信息系统和公共数据互联开放共享。

制定政府数据共享开放目录,依法推进数据资源向社会开放。

统筹布局建设国家大数据平台、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

研究制定数据开放、保护等法律法规,制定政府信息资源管理办法。

深化大数据在各行业的创新应用,探索与传统产业协同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完善大数据产业链。

加快海量数据采集、存储、清洗、分析发掘、可视化、安全与隐私保护等领域关键技术攻关。

促进大数据软硬件产品发展。

完善大数据产业公共服务支撑体系和生态体系,加强标准体系和质量技术基础建设。

2、安全生产十三五规划哪些法规将要制定日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全文发布(以下简称《纲要》),《纲要》共二十篇,八十章。

针对安全生产工作,《纲要》第七十二章明确提出要“健全公共安全体系”。

“牢固树立安全发展观念,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加强全民安全意识教育,健全公共安全体系,为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编织全方位、立体化的公共安全网,建设平安中国”。

《纲要》提出,要全面提高安全生产水平。

建立责任全覆盖、管理全方位、监管全过程的安全生产综合治理体系,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考核机制和管理制度,实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

加快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制定修订。

大数据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大数据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大数据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2016-2020年)2018年8月前言 (3)一、我国发展大数据产业的基础 (4)二、“十三五”时期面临的形势 (6)三、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8)(一)指导思想 (8)(二)发展原则 (8)(三)发展目标 (9)四、重点任务和重大工程 (11)(一)强化大数据技术产品研发 (11)(二)深化工业大数据创新应用 (13)(三)促进行业大数据应用发展 (15)(四)加快大数据产业主体培育 (17)(五)完善大数据产业支撑体系 (20)(六)提升大数据安全保障能力 (22)五、保障措施 (24)(一)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24)(二)健全相关政策法规制度 (24)(三)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25)(四)建设多层次人才队伍 (25)(五)推动国际化发展 (26)今日,工信部官网正式发布大数据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随着产业纲领性文件的发布,将积极推动大数据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数据是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是21世纪的“钻石矿”。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大数据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国务院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全面推进大数据发展,加快建设数据强国。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关键时期,全球新一代信息产业处于加速变革期,大数据技术和应用处于创新突破期,国内市场需求处于爆发期,我国大数据产业面临重要的发展机遇。

抢抓机遇,推动大数据产业发展,对提升政府治理能力、优化民生公共服务、促进经济转型和创新发展有重大意义。

为推动我国大数据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深入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落实国务院《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按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总体部署,编制本规划。

一、我国发展大数据产业的基础大数据产业指以数据生产、采集、存储、加工、分析、服务为主的相关经济活动,包括数据资源建设、大数据软硬件产品的开发、销售和租赁活动,以及相关信息技术服务。

“十三五”时期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挑战与路径

“十三五”时期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挑战与路径

“十三五”时期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挑战与路径作者:公丕明来源:《求知》2016年第03期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认为,“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十三五”规划必须紧紧围绕实现这个奋斗目标来制定。

其中,构建产业新体系,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培育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其中极为重要的一环。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实现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

1.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提供经济增长新动力的必然选择。

过去30多年间,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主要是依赖于粗放式发展模式,高耗能、高污染、低附加值,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突出。

随着资源消耗加剧、环境承载能力限制以及劳动力成本的提高,经济增长进入中高速,需要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发展动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寻找新的、可持续的经济增长点。

战略性新兴产业具备附加价值高、资源消耗少、污染排放低、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等特性,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可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从而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2.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要求。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

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这些目标的实现需要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选择正确的发展路径方可予以保障。

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特性,不论是对增加国内生产总值,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生活水平和质量,还是在大幅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有效控制碳排放总量、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总体改善生态环境方面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3.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符合创新绿色发展理念。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科技创新放在国家发展的战略核心位置。

资源大量消耗、环境污染严重以及人口红利消退等,无法继续支持传统模式下的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经济发展需要转变方式,依靠创新来驱动。

内蒙古继续教育生态文明建设

内蒙古继续教育生态文明建设

1.十九大报告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成就的评价是()。

(1.0分)A.成效显著B.成就显著C.成效卓著D.成就卓著我的答案:A√答对2.截至2019年9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一共公布了()批绿色制造名单。

(1.0分)A.2B.3C.4D.5我的答案:C√答对3.发展绿色经济的目标是()。

(1.0分)A.节约能源资源B.开展新能源革命C.经济发展必须与自然环境发展相协调D.经济发展必须与人类社会发展相协调我的答案:C×答错4.随着工业文明的推进,以()为固定中心的全球资源的跨国界集散成为资源、环境主要利用形态,人们可以在一个固定的空间得到物质能源和信息的服务支撑。

(1.0分)A.城市B.农村C.城镇D.区域我的答案:A√答对5.根据国外的经验,当环境治理投入占GDP比重为()时,环境质量才能得到改善。

(1.0分)A.1%~1.5%B.1.5%~1.8%C.1.8%~2%D.2%~3%我的答案:D√答对6.2016年3月,正式发布的()将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具体化、规则化、操作化。

(1.0分)A.《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B.《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D.《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我的答案:A√答对7.全球气候变化主要是()增加导致的全球变暖。

(1.0分)A.有害气体B.稀有气体C.温室气体D.空气污染物我的答案:C√答对8.首次提出“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的国家文件是()。

(1.0分)A.《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B.《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C.《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D.《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我的答案:D×答错9.在十九大报告关于生态文明的新部署中,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的内容不包括()。

(1.0分)A.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大气、水、土壤污染等突出问题为重点B.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C.参与全球环境治理,落实减排承诺D.杜绝城市环境污染问题我的答案:D√答对10.21世纪初的前10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多的国家是()。

十三五规划梳理

十三五规划梳理

十三五”规划最全梳理2015-10-15 13:29:52来源: 财经网(北京)作者:申银万国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中共中央政治局10月13日召开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听取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稿征求意见的情况报告,决定根据这次会议讨论的意见进行修改后将建议稿提请26日-29日召开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

新时期,新规划,十三五规划建议(和十三五规划)将以什么方式呈现,会有哪些重点,十三五系列报告之五将通过回顾历次五年规划及建议的框架结构,梳理党中央和国务院关注的重点领域,重点对这个问题进行回答。

一、十三五规划的总体结构由于五年规划是关于未来五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规划,全面覆盖,重点安排是其基本特征。

“十二五规划”全文共有十六篇六十二章的内容,我们认为“十三五”规划的篇章大致相同,仍将从规划基调、三农、制造业、服务业、区域发展、绿色发展、科教兴国、改善民生、社会管理、文化、体制改革、对外开放、民族团结和两岸关系、国防以及规划评估体系等方面展开。

由于每个五年规划所处的历史阶段不同,面临的历史任务不同,这使得每个五年规划具有不同的工作重点。

五年规划所处的历史阶段是基本的出发点,具体的工作部署是要完成特定历史任务的具体体现。

我们对十三五规划的前瞻基本上按照这两个方面展开。

二、十三五的历史使命和总体基调2.1“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四个全面”习近平主席在2015年全国两会期间,首次针对“十三五“规划进行重要阐述,“十三五”规划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的规划,是实现第一个“一百年目标”的规划。

“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即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中国梦的第一个宏伟目标。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后冲刺的五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要取得决定性成果的五年。

“十三五”规划是新一届领导人执政后的第一个五年规划,这五年里该如何走得既稳又好,对于第二个一百年的开局至关重要。

“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发布

“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发布

“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发布《规划》明确了“十三五”期间中国国家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和政策措施。

总体目标包括: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增加就业岗位,提升企业竞争力,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规划》中提出了四个发展路径:以提升创新能力为核心路径,以产业转型升级为主导路径,以加强国际竞争力为重点路径,以提高绿色发展水平为基础路径。

这些路径的提出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指导和保障。

《规划》中明确了重点支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这些产业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生物医药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新材料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等。

这些产业具有重要的发展前景和带动作用,将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规划》中还提出了具体的政策措施。

一方面,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提供财税政策、金融支持、人力资源支持等方面的政策措施,促进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

另一方面,加强产业链协同和创新链建设,促进产学研用结合,加强相关企业之间的合作与协同,提升整个产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此外,通过推进国际合作和加强国际媒体宣传,提高国际竞争力,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国际市场开拓力度,增加对外贸易规模,实现经济的更加开放和可持续发展。

总之,《“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是中国国家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制定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

通过制定总体目标、
发展路径和政策措施,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这将对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
和高质量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全文内容

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全文内容

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全文内容<!---->经签批,国务院近日印发《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明确提出了未来五年国家科技创新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战略任务和改革举措。

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十三五规划纲要全文,希望大家喜欢!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20__年8月8日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下称《规划》)正式发布。

这是我国首次以国家命名科技创新规划。

规划提出12项主要指标,多项指标在未来五年将翻番或有重大跃升。

其中,国家综合创新能力世界排名从现在的18位提升到第15位,这意味着中国进入全球公认的创新型国家行列。

十三五规划纲要全文详细文章一共八篇,27章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 20__年)》编制,主要明确十三五时期科技创新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是国家在科技创新领域的重点专项规划,是我国迈进创新型国家行列的行动指南。

:第一篇迈进创新型国家行列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决胜阶段,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面向全球、立足全局,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新要求和国内外科技创新的新趋势,系统谋划创新发展新路径,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开拓发展新境界,加速迈进创新型国家行列,加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

第一章把握科技创新发展新态势十二五以来特别是党的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科技创新,作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

我国科技创新步入以跟踪为主转向跟踪和并跑、领跑并存的新阶段,正处于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向系统能力提升的重要时期,在国家发展全局中的核心位置更加凸显,在全球创新版图中的位势进一步提升,已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大国。

《“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正式发布(附全文)

《“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正式发布(附全文)

《“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正式发布(附全文)大力推进节能技术系统集成及示范应用。

在示范园区等重点区域和重点行业开展节能技术系统集成试点,整合高耗能企业的余热、余压、余气资源,鼓励利用余热采暖、利用余能和低温余热发电。

鼓励重点用能单位及耗能设备配备智能能源计量和远程诊断设备,借助信息网络技术加强系统自动监控和智能分析能力,促进提高综合能效。

深入推进流程工业系统优化工艺技术,推动工业企业能源管控中心建设,鼓励企业在低温加热段使用太阳能集热器,实现生产工艺和能源供应的综合优化。

推进化石能源近零消耗建筑技术产业化,大力推广应用节能门窗、绿色节能建材等产品。

鼓励风电、太阳能发电与企业能源供管系统综合集成,推动可再生能源就地消纳。

做大做强节能服务产业。

支持合同能源管理、特许经营等业态快速发展,推动节能服务商业模式创新,推广节能服务整体解决方案。

支持节能服务公司通过兼并、联合、重组等方式实现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经营。

搭建绿色融资平台,推动发行绿色债券,支持节能服务公司融资。

制定相关标准,提高节能服务规范化水平。

制定节能服务机构管理办法,建立健全节能第三方评估机制。

搭建节能服务公司、重点用能单位、第三方评估机构履约登记和服务平台,营造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

专栏16节能技术装备发展工程组织实施节能关键共性技术提升工程、节能装备制造工程。

鼓励研发高性能建筑保温材料、光伏一体化建筑用玻璃幕墙、紧凑型户用空气源热泵装置、大功率半导体照明芯片与器件、先进高效燃气轮机发电设备、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装备、浅层地热能利用装置、蓄热式高温空气燃烧装置等一批高效节能设备(产品)及其关键零部件。

实施燃煤锅炉节能环保综合提升工程、供热管网系统能效综合提升工程、电机拖动系统能效提升工程,推进燃煤电厂节能与超低排放改造、电机系统节能、能量系统优化、余热余压利用等重大关键节能技术与产品规模化应用示范。

组织实施城市、园区和企业节能示范工程,推广高效节能技术集成示范应用。

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完整立项报告

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完整立项报告

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完整立项报告中咨国联出品目录第一章总论 (9)1.1项目概要 (9)1.1.1项目名称 (9)1.1.2项目建设单位 (9)1.1.3项目建设性质 (9)1.1.4项目建设地点 (9)1.1.5项目负责人 (9)1.1.6项目投资规模 (10)1.1.7项目建设规模 (10)1.1.8项目资金来源 (12)1.1.9项目建设期限 (12)1.2项目建设单位介绍 (12)1.3编制依据 (12)1.4编制原则 (13)1.5研究范围 (14)1.6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14)1.7综合评价 (16)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必要性可行性分析 (18)2.1项目提出背景 (18)2.2本次建设项目发起缘由 (20)2.3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 (20)2.3.1促进我国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21)2.3.2加快当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21)2.3.3满足我国的工业发展需求的需要 (22)2.3.4符合现行产业政策及清洁生产要求 (22)2.3.5提升企业竞争力水平,有助于企业长远战略发展的需要 (22)2.3.6增加就业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的需要 (23)2.3.7促进项目建设地经济发展进程的的需要 (23)2.4项目可行性分析 (24)2.4.1政策可行性 (24)2.4.2市场可行性 (24)2.4.3技术可行性 (24)2.4.4管理可行性 (25)2.4.5财务可行性 (25)2.5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项目发展概况 (25)2.5.1已进行的调查研究项目及其成果 (26)2.5.2试验试制工作情况 (26)2.5.3厂址初勘和初步测量工作情况 (26)2.5.4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项目建议书的编制、提出及审批过程 (27)2.6分析结论 (27)第三章行业市场分析 (28)3.1市场调查 (28)3.1.1拟建项目产出物用途调查 (28)3.1.2产品现有生产能力调查 (28)3.1.3产品产量及销售量调查 (29)3.1.4替代产品调查 (29)3.1.5产品价格调查 (29)3.1.6国外市场调查 (30)3.2市场预测 (30)3.2.1国内市场需求预测 (30)3.2.2产品出口或进口替代分析 (31)3.2.3价格预测 (31)3.3市场推销战略 (31)3.3.1推销方式 (32)3.3.2推销措施 (32)3.3.3促销价格制度 (32)3.3.4产品销售费用预测 (32)3.4产品方案和建设规模 (33)3.4.1产品方案 (33)3.4.2建设规模 (33)3.5产品销售收入预测 (34)3.6市场分析结论 (34)第四章项目建设条件 (35)4.1地理位置选择 (35)4.2区域投资环境 (36)4.2.1区域概况 (36)4.2.2地形地貌条件 (36)4.2.3气候条件 (36)4.2.4交通区位条件 (37)4.2.5经济发展条件 (38)第五章总体建设方案 (40)5.1总图布置原则 (40)5.2土建方案 (40)5.2.1总体规划方案 (40)5.2.2土建工程方案 (41)5.3主要建设内容 (42)5.4工程管线布置方案 (43)5.4.2供电 (45)5.5道路设计 (47)5.6总图运输方案 (47)5.7土地利用情况 (47)5.7.1项目用地规划选址 (47)5.7.2用地规模及用地类型 (47)第六章产品方案 (50)6.1产品方案 (50)6.2产品性能优势 (50)6.3产品执行标准 (50)6.4产品生产规模确定 (50)6.5产品工艺流程 (51)6.5.1产品工艺方案选择 (51)6.5.2产品工艺流程 (51)6.6主要生产车间布置方案 (58)6.7总平面布置和运输 (58)6.7.1总平面布置原则 (58)6.7.2厂内外运输方案 (58)6.8仓储方案 (59)第七章原料供应及设备选型 (60)7.1主要原材料供应 (60)7.2主要设备选型 (60)7.2.1设备选型原则 (61)7.2.2主要设备明细 (61)第八章节约能源方案 (64)8.1本项目遵循的合理用能标准及节能设计规范 (64)8.2建设项目能源消耗种类和数量分析 (64)8.2.1能源消耗种类 (64)8.2.2能源消耗数量分析 (65)8.3项目所在地能源供应状况分析 (65)8.4主要能耗指标及分析 (65)8.4.1项目能耗分析 (65)8.4.2国家能耗指标 (66)8.5节能措施和节能效果分析 (66)8.5.1工业节能 (66)8.5.2电能计量及节能措施 (67)8.5.3节水措施 (67)8.5.4建筑节能 (68)8.6结论 (69)第九章环境保护与消防措施 (70)9.1设计依据及原则 (70)9.1.1环境保护设计依据 (70)9.1.2设计原则 (70)9.2建设地环境条件 (70)9.3 项目建设和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71)9.3.1 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71)9.3.2 项目生产过程产生的污染物 (72)9.4 环境保护措施方案 (73)9.4.1 项目建设期环保措施 (73)9.4.2 项目运营期环保措施 (74)9.4.3环境管理与监测机构 (75)9.5绿化方案 (76)9.6消防措施 (76)9.6.1设计依据 (76)9.6.2防范措施 (76)9.6.3消防管理 (78)9.6.4消防设施及措施 (78)9.6.5消防措施的预期效果 (79)第十章劳动安全卫生 (80)10.1 编制依据 (80)10.2概况 (80)10.3 劳动安全 (80)10.3.1工程消防 (80)10.3.2防火防爆设计 (81)10.3.3电气安全与接地 (81)10.3.4设备防雷及接零保护 (81)10.3.5抗震设防措施 (82)10.4劳动卫生 (82)10.4.1工业卫生设施 (82)10.4.2防暑降温及冬季采暖 (83)10.4.3个人卫生 (83)10.4.4照明 (83)10.4.5噪声 (83)10.4.6防烫伤 (83)10.4.7个人防护 (83)10.4.8安全教育 (84)第十一章企业组织机构与劳动定员 (85)11.1组织机构 (85)11.2激励和约束机制 (85)11.3人力资源管理 (86)11.4劳动定员 (86)11.5福利待遇 (87)第十二章项目实施规划 (88)12.1建设工期的规划 (88)12.2 建设工期 (88)12.3实施进度安排 (88)第十三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90)13.1投资估算依据 (90)13.2建设投资估算 (90)13.3流动资金估算 (92)13.4资金筹措 (92)13.5项目投资总额 (93)13.6资金使用和管理 (98)第十四章财务及经济评价 (99)14.1总成本费用估算 (99)14.1.1基本数据的确立 (99)14.1.2产品成本 (100)14.1.3平均产品利润与销售税金 (101)14.2财务评价 (101)14.2.1项目投资回收期 (101)14.2.2项目投资利润率 (102)14.2.3不确定性分析 (102)14.3综合效益评价结论 (105)第十五章风险分析及规避 (107)15.1项目风险因素 (107)15.1.1不可抗力因素风险 (107)15.1.2技术风险 (107)15.1.3市场风险 (107)15.1.4资金管理风险 (108)15.2风险规避对策 (108)15.2.1不可抗力因素风险规避对策 (108)15.2.2技术风险规避对策 (108)15.2.3市场风险规避对策 (108)15.2.4资金管理风险规避对策 (109)第十六章招标方案 (110)16.1招标管理 (110)16.2招标依据 (110)16.3招标范围 (110)16.4招标方式 (111)16.5招标程序 (111)16.6评标程序 (112)16.7发放中标通知书 (112)16.8招投标书面情况报告备案 (112)16.9合同备案 (112)第十七章结论与建议 (113)17.1结论 (113)17.2建议 (113)附表 (114)附表1 销售收入预测表 (114)附表2 总成本表 (115)附表3 外购原材料表 (116)附表4 外购燃料及动力费表 (117)附表5 工资及福利表 (118)附表6 利润与利润分配表 (119)附表7 固定资产折旧费用表 (120)附表8 无形资产及递延资产摊销表 (121)附表9 流动资金估算表 (122)附表10 资产负债表 (123)附表11 资本金现金流量表 (124)附表12 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 (125)附表13 项目投资现金量表 (127)附表14 借款偿还计划表 (129)附表 (131)附表1 销售收入预测表 (131)附表2 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132)附表3 外购原材料表 (133)附表4 外购燃料及动力费表 (134)附表5 工资及福利表 (135)附表6 利润与利润分配表 (136)附表7 固定资产折旧费用表 (137)附表8 无形资产及递延资产摊销表 (138)附表9 流动资金估算表 (139)附表10 资产负债表 (140)附表11 资本金现金流量表 (141)附表12 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 (142)附表13 项目投资现金量表 (144)附表14借款偿还计划表 (146)第一章总论总论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首章,要综合叙述研究报告中各章节的主要问题和研究结论,并对项目的可行与否提出最终建议,为可行性研究的审批提供方便。

2020年专业继续教育《生态文明建设读本》满分答案

2020年专业继续教育《生态文明建设读本》满分答案

1.()是环境权的核心,是指日照权、眺望权、景观权、嫌烟权、亲水权、清洁空气权、公园利用权、历史性环境权、享有自然权等。

(1.0分)A. 环境资源使用权B环境状况知情权C环境参与权D.环境侵害请求权2.2007年12月在印度尼西亚的巴厘岛举行的()通过了 "巴厘路线图"。

(L0 分)A.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3次会议B.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大会D. 《京都议走书》第5次缔约方会议3•从改变经济发展的能源结构角度,发展绿色经济是要()。

(1.0分)A. 发展低碳经济B. 鮭清洁生产,实行节能减排C. 大力发展循坏经济D. 发展共享经济4•中国能源的生产和消费主要依靠的是()。

(1.0分)A. 煤炭B. 石油C沃然气D.太阳能5•截至2017年8月29日,38次中央深改组会议中,审议并通过的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相关文件多达()份,涉及到全部()类生态文明制度。

(1.0分)A. 40,6B. 46,8C. 48,6D. 50 , 106•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五次评估报告表明,未来人类还有约()二氧化碳的排放空间。

(L0分)A. 5000亿吨B. 6000亿吨C. 7000亿吨D. 8000亿吨7.()通过了《巴厘岛路线图》,这是人类应对气候变化历史中的一座新里程碑,它确定了加强落实《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领域。

(1.0分)A. 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B.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C.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D.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8.2016年3月,正式发布的()将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具体化、规则化、操作化。

(L0分)A.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B.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C.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D. 《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9.贫困地区可以分布在不同的地形,但通常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正式发布(附全文)大力推进节能技术系统集成及示范应用。

在示范园区等重点区域和重点行业开展节能技术系统集成试点,整合高耗能企业的余热、余压、余气资源,鼓励利用余热采暖、利用余能和低温余热发电。

鼓励重点用能单位及耗能设备配备智能能源计量和远程诊断设备,借助信息网络技术加强系统自动监控和智能分析能力,促进提高综合能效。

深入推进流程工业系统优化工艺技术,推动工业企业能源管控中心建设,鼓励企业在低温加热段使用太阳能集热器,实现生产工艺和能源供应的综合优化。

推进化石能源近零消耗建筑技术产业化,大力推广应用节能门窗、绿色节能建材等产品。

鼓励风电、太阳能发电与企业能源供管系统综合集成,推动可再生能源就地消纳。

做大做强节能服务产业。

支持合同能源管理、特许经营等业态快速发展,推动节能服务商业模式创新,推广节能服务整体解决方案。

支持节能服务公司通过兼并、联合、重组等方式实现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经营。

搭建绿色融资平台,推动发行绿色债券,支持节能服务公司融资。

制定相关标准,提高节能服务规范化水平。

制定节能服务机构管理办法,建立健全节能第三方评估机制。

搭建节能服务公司、重点用能单位、第三方评估机构履约登记和服务平台,营造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

专栏16 节能技术装备发展工程组织实施节能关键共性技术提升工程、节能装备制造工程。

鼓励研发高性能建筑保温材料、光伏一体化建筑用玻璃幕墙、紧凑型户用空气源热泵装置、大功率半导体照明芯片与器件、先进高效燃气轮机发电设备、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装备、浅层地热能利用装置、蓄热式高温空气燃烧装置等一批高效节能设备(产品)及其关键零部件。

实施燃煤锅炉节能环保综合提升工程、供热管网系统能效综合提升工程、电机拖动系统能效提升工程,推进燃煤电厂节能与超低排放改造、电机系统节能、能量系统优化、余热余压利用等重大关键节能技术与产品规模化应用示范。

组织实施城市、园区和企业节能示范工程,推广高效节能技术集成示范应用。

(四)加快发展先进环保产业。

大力推进实施水、大气、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推动区域与流域污染防治整体联动,海陆统筹深入推进主要污染物减排,促进环保装备产业发展,推动主要污染物监测防治技术装备能力提升,加强先进适用环保技术装备推广应用和集成创新,积极推广应用先进环保产品,促进环境服务业发展,全面提升环保产业发展水平。

到2020年,先进环保产业产值规模力争超过2万亿元。

提升污染防治技术装备能力。

围绕水、大气、土壤污染防治,集中突破工业废水、雾霾、土壤农药残留、水体及土壤重金属污染等一批关键治理技术,加快形成成套装备、核心零部件及配套材料生产能力。

建设一批技术先进、配套齐全、发展规范的重大环保技术装备产业化示范基地,形成以骨干企业为核心、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快速成长的产业良性发展格局。

支持危险废弃物防治技术研发,提高危险废弃物处理处置水平。

支持环保产业资源优化整合,积极拓展国际市场。

加强先进适用环保技术装备推广应用和集成创新。

定期更新《国家鼓励发展的重大环保技术装备目录》,强化供需对接,加强先进适用环保装备在冶金、化工、建材、食品等重点领域应用。

加快环保产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强化先进环保装备制造能力,提高综合集成水平。

支持建立产学研用相结合的环保技术创新联盟,加快技术集成创新研究与应用。

积极推广应用先进环保产品。

大力推广应用离子交换树脂、生物滤料及填料、高效活性炭、循环冷却水处理药剂、杀菌灭藻剂、水处理消毒剂、固体废弃物处理固化剂和稳定剂等环保材料和环保药剂。

扩大政府采购环保产品范围,不断提高环保产品采购比例。

实施环保产品领跑者制度,提升环保产品标准,积极推广应用先进环保产品,组织实施先进环保装备技术进步与模式创新示范工程。

提升环境综合服务能力。

基于各行业污染物大数据,推动建立环保装备与服务需求信息平台、技术创新转化交易平台、环保装备招投标信息平台,提高环保服务信息化水平。

推动在环境监测中应用卫星和物联网技术,构建污染排放、环境质量基础数据与监控处置信息平台,提高环境监管智能化水平,深入推进环境服务业试点工作。

发展环境修复服务,推广合同环境服务,促进环保服务整体解决方案推广应用。

开展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试点和环境综合治理托管服务试点,在城镇污水垃圾处理、工业园区污染集中处理等重点领域深入探索第三方治理模式。

推进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创建工作,支持企业开展绿色设计。

专栏17 绿色低碳技术综合创新示范工程对接绿色低碳试点示范项目,在具备条件的区域,以绿色低碳技术综合应用为核心,以互联网为纽带,建设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与智慧交通系统、低碳社区、碳捕集和富碳农业、绿色智能工厂等综合应用设施,先行先试相关改革措施,促进绿色低碳技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城镇化建设、生产生活的融合创新,广泛开展国际合作,打造相关技术综合应用示范区域。

(五)深入推进资源循环利用。

树立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资源观,大力推动共伴生矿和尾矿综合利用、“城市矿产”开发、农林废弃物回收利用和新品种废弃物回收利用,发展再制造产业,完善资源循环利用基础设施,提高政策保障水平,推动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壮大。

到2020年,力争当年替代原生资源13亿吨,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产值规模达到3万亿元。

大力推动大宗固体废弃物和尾矿综合利用。

推动冶金渣、化工渣、赤泥、磷石膏等产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推广一批先进适用技术与装备,加强对工业固体废弃物中战略性稀贵金属的回收利用。

研发尾矿深度加工和综合利用技术,促进尾矿中伴生有价元素回收和高技术含量尾矿产品开发,提高尾矿综合利用经济性。

研发复杂多金属尾矿选冶联合关键技术与装备、清洁无害化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发单套设备处理能力达到每年100—500万吨的尾矿高效浓缩及充填料制备、输送、充填成套工艺技术。

开发低品位钛渣优化提质技术,提高钒钛磁铁矿资源综合利用率。

促进“城市矿产”开发和低值废弃物利用。

提高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报废汽车拆解利用技术装备水平,促进废有色金属、废塑料加工利用集聚化规模化发展。

加快建设城市餐厨废弃物、建筑垃圾和废旧纺织品等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系统,协同发挥各类固体废弃物处理设施作用,打造城市低值废弃物协同处理基地。

落实土地、财税等相关优惠政策。

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基础设施,支持现有再生资源回收集散地升级改造。

加强农林废弃物回收利用。

基本实现畜禽粪便、残膜、农作物秸秆、林业三剩物等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推广秸秆腐熟还田技术,支持秸秆代木、纤维原料、清洁制浆、生物质能、商品有机肥等新技术产业化发展。

鼓励利用畜禽粪便、秸秆等多种农林废弃物,因地制宜实施农村户用沼气和集中供沼气工程。

推广应用标准地膜,引导回收废旧地膜和使用可降解地膜。

鼓励利用林业废弃物建设热、电、油、药等生物质联产项目。

积极开发农林废弃物超低排放焚烧技术。

积极开展新品种废弃物循环利用。

开展新品种废弃物回收利用体系示范,推动废弃太阳能电池、废旧动力蓄电池、废碳纤维材料、废节能灯等新型废弃物回收利用,推广稀贵金属高效富集与清洁回收利用、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梯级利用等。

支持碳捕集、利用和封存技术研发与应用,发展碳循环产业。

大力推动海水资源综合利用。

加快海水淡化及利用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提高核心材料和关键装备的可靠性、先进性和配套能力。

推动建设集聚发展的海水淡化装备制造基地。

开展海水资源化利用示范工程建设,推进大型海水淡化工程总包与服务。

开展海水淡化试点示范,鼓励生产海水淡化桶装水,推进海水淡化水依法进入市政供水管网。

推进海水冷却技术在沿海高用水行业规模化应用。

加快从海水中提取钾、溴、镁等产品,实现高值化利用。

发展再制造产业。

加强机械产品再制造无损检测、绿色高效清洗、自动化表面与体积修复等技术攻关和装备研发,加快产业化应用。

组织实施再制造技术工艺应用示范,推进再制造纳米电刷镀技术装备、电弧喷涂等成熟表面工程装备示范应用。

开展发动机、盾构机等高值零部件再制造。

建立再制造旧件溯源及产品追踪信息系统,促进再制造产业规范发展。

健全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体系。

推动物联网电子监管技术在危险废弃物、电子废弃物利用处置等领域应用,支持再生资源企业建立线上线下融合的回收网络。

统筹国内外再生资源利用,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回收与再生资源回收的衔接。

建设资源循环利用第三方服务体系,鼓励通过合同管理方式,提供废弃物管理、回收、再生加工、循环利用的整体解决方案。

全面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鼓励使用再生产品和原料。

建立健全覆盖固体废弃物、危险废弃物、再生产品、污染物控制等方面的标准体系。

专栏18 资源循环替代体系示范工程实施循环发展引领行动,推动太阳能光伏电池、废弃电子产品稀贵金属多组分分离提取和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废液晶等新品种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开展基于“互联网+”的废弃物回收利用体系示范。

推进城市低值废弃物协同处置和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加快发展。

建立以售后维修体系为核心的旧件回收体系,在商贸物流、金融保险、维修销售等环节和煤炭、石油等采掘企业推广应用再制造产品。

鼓励专业化再制造服务公司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和专项服务。

六、促进数字创意产业蓬勃发展,创造引领新消费以数字技术和先进理念推动文化创意与创新设计等产业加快发展,促进文化科技深度融合、相关产业相互渗透。

到2020年,形成文化引领、技术先进、链条完整的数字创意产业发展格局,相关行业产值规模达到8万亿元。

(一)创新数字文化创意技术和装备。

适应沉浸式体验、智能互动等趋势,加强内容和技术装备协同创新,在内容生产技术领域紧跟世界潮流,在消费服务装备领域建立国际领先优势,鼓励深度应用相关领域最新创新成果。

提升创作生产技术装备水平。

加大空间和情感感知等基础性技术研发力度,加快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全息成像、裸眼三维图形显示(裸眼3D)、交互娱乐引擎开发、文化资源数字化处理、互动影视等核心技术创新发展,加强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在数字文化创意创作生产领域的应用,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紧密衔接。

鼓励企业运用数字创作、网络协同等手段提升生产效率。

增强传播服务技术装备水平。

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超感影院、混合现实娱乐、广播影视融合媒体制播等配套装备和平台,开拓消费新领域。

大力研发数字艺术呈现技术,提升艺术展演展陈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应用水平,支持文物保护装备产业化及应用。

研究制定数字文化创意技术装备关键标准,推动自主标准国际化,完善数字文化创意技术装备和相关服务的质量管理体系。

专栏19 数字文化创意技术装备创新提升工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相结合,构建数字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平台,加强基础技术研发,大力发展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互动影视等新型软硬件产品,促进相关内容开发。

完善数字文化创意产业技术与服务标准体系,推动手机(移动终端)动漫、影视传媒等领域标准体系广泛应用,建立文物数字化保护和传承利用、智慧博物馆、超高清内容制作传输等标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