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因巧问生成而精彩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课堂因巧问生成而精彩

【摘要】课堂提问是通过师生相互作用促进思维、引发疑问、巩固所学、检查学习、应用知识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行为方式。课堂提问是课堂最常用、最普遍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在课堂教学中,一个好的问题往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个性特征,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但在教学过程中,并非所有的课堂提问都能都达到预期的目标,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目前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教学实际,就提高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及一些具体的做法进行探讨。【关键词】数学课堂;课堂提问;设问;有效性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而数学课堂教学实质就是师生双方共同设疑、质疑、释疑、解疑的过程,是以问题解决为核心展开的。精彩的数学课堂是可以通过预设而生成,关键是课堂提问要有效,要问得巧。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到促进学生思考,激发求知欲望、发展思维、及时反馈教学信息、提高信息交流效益、调节课堂气氛、培养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作用。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并非所有的课堂提问都能都达到预期的目标。因此,提高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本文就结合教学

实际,谈谈数学课堂提问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具体做法。

一、当前数学课堂提问教学存在的几个突出问题

1、问题过于泛滥,流于形式,造成大部分学生没有思考余地,缺乏积极有效的思考。当前绝大多数教师都已认识到“满堂灌”的危害,都在有意识地转变这种教学方法,但又出现了另一种现象:有不少的数学课堂,其整堂课的教学内容几乎都以问题的形式出现,教学时教师频频发问,为数不多的优生就来“和”,表面上教学顺利、气氛热烈,实质上把大多数学生放在“听众”席上。教师为了完成整堂课的教学内容,经常在多数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还没完成时,就由少数已经基本完成的学生加以回答,这种做法,非但不能调动大部分学生的积极性,反而容易让一部分学生一知半解,似懂非懂。另一方面,有些学生的表述能力比较薄弱,在回答问题时表述不清楚,此时,有些教师就会打断学生的回答,或者老师代为回答,或者换其他的同学进行回答,这种做法,容易造成回答问题的学生的自卑心理,还可能造成其他同学想回答又不敢回答的心理。这也是在课堂提问当中,常常出现回答的学生总是固定的那么几位的一个原因。这种做法比教师的“满堂灌”危害更大。

2、设问比较随意,针对性不强,问题缺乏趣味性和思考性。一些数学课堂设问没有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缺乏趣味性和启发性,留给学生思考和探究的时间太短,学生无法进行有效的思考和交流;问题不太明确,或与本节内容无关或涉及面大或太空洞,

针对性不强,学生不知所云无从说起;问题过于简单直白、生硬,不假思索简单问答,缺乏思考性,容易使学生养成轻浮态度和懒汉思想。课堂上如果教师的“问”不能引起学生的“思”,那就等于白问,或者不如不问。因此,有效的数学课堂提问要围绕教学目标和任务,精心设疑做到有的放矢。

3、问题缺乏层次和坡度,不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我们在听课中发现:一些数学课堂的提问没有针对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没有找准问题的切入口,问题缺乏层次和坡度。心理学认为,人的认知水平可划分为三个层次:“已知区”、“最近发展区”和“未知区”,人的认知水平就在这三个层次之间循环往复,不断转化,螺旋式上升。问题太易,则提不起学生的兴趣,浪费有限的课堂时间;问题太难,则会使学生失去信心,不仅无法使学生保持持久不息的探索心理,反而使提问失去价值。善于提问的老师,把问题设计在“已知区”与“最近发展区”的结合点,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形象到抽象,层层递进,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使学生理解层次不断深入,逐步实现由知识向技能的转化。

4、设问的时机把握不当,提问的对象没有及时因人而异。课堂提问的时机是预见性的,如当教学到达关键处时,当教学到达疑难处时,当教学到达矛盾处时,都是呈现问题的好时机。而起决定作用的是学生当时的思考和学习的实际状态,因此提出问题的最佳时机是生成的。如果没有充分预见和把握提问的最佳时机,课堂提问

的有效性就会大打折扣。在选择学生回答问题时,应该面向全体,因人而异。难度较大的问题由优生回答,一般问题让中等生回答,较容易的问题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回答,比较专业的问题让这方面有特长的学生回答。力求每一个学生都有得到老师提问的机会,且每一个问题对于回答的学生来说都属于跳一跳才能摘到的苹果。增强学生的信心,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数学课堂巧设疑问的一些有效做法

1、设问要激趣,能激发学生主体参与。设问有趣味性、挑战性,引人入胜,深入浅出,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究热情,使他们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兴趣是课堂提问的第一要素。因此,教师要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角度去设计问题,用科学、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从而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例如,在讲授“平方差公式”时,创设如下教学情境引入新课:在一次智力抢答赛中,主持人提供了两道题:(1)21×19=?(2)103×97=?主持人话音刚落,立刻有一个学生抢答说:“第一题等于399,第二题等于9991。”其速度之快,简直就是脱口而出。同学们,你知道他是如何计算的吗?你想知道其中的奥妙吗?这一情境的

创设,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为新课的引入和学习做铺垫。

2、设问要清晰明确,富有逻辑性和启发性。在教学中,如果提出的问题比较空泛、发散,学生容易跑调,很难引入学习的正轨,

造成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白白浪费宝贵的教学时间。因此,设问应清晰明确简洁,应避免不规范、冗长或模棱两可的提问,要让学生一听就知道问的是什么,以及期待何种回答。由于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发展阶段,在思考问题时往往不全面或遗漏某些条件,得出片面结论;在学习新知识时,不善于循序渐进把握住重点。因此,教师所设计的问题要能够激活学生思维,使学生的思维空间不断扩展。其次要优化思维程序,循序渐进,使提问具有启发性。例如,在讲授“积的乘方”时,设计如下几道问题:计算下列各题,并说说你的解题思路,你是用到什么法则的?(1)计算(2b)5。(2)计算(3x3)4。(3)计算(—3x3y2)3。(4)计算23×53 。(5)计算 212×512。(6)计算 0.1252011×(—8)2010。教师在这里有序的追问和启发,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设问要围绕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和关键,讲求实效。提问要有预见性,要遵循“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的原则。每一堂课都有一个主题内容,根据这堂课的主要内容,设计出紧紧围绕主题的问题,可以使学生的思维集中在这一主题上展开。老师不能追求表面的热闹和浅层次的师生互动,使课堂提问流于形式,表面上看有问有答,形式上热热闹闹,实际上提问的问题缺乏实用价值。所以问题必须有学习价值,有启发性,引发思考和探究,引起对所学内容更深层的思考和把握,让人回味无穷,能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