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施工图设计说明书
公路施工图设计总说明
总说明1 概述绵玄路是绵竹重要的县道公路,沿线经过绵竹城区、遵道镇通至金花镇,也是绵竹沿山经济开展、旅游开发的重要通道。
“5.12”特大地震使该路受到严重破坏,遵道镇、金花镇境内破坏尤为严重,原砼路面板块断裂、沉陷、山体滑坡、路基缺陷、桥涵损毁、交通工程设施损坏。
在?绵竹市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根底设施建设规划〔2021-2021〕?交通网络布局调整中明确提出绵玄路绵竹至遵道段8公里按一级公路改建,沥青混凝土路面。
本工程对遵道、金花镇灾后重建意义重大,急需进展道路恢复,完善功能结构。
我公司受绵竹市交通局委托,经实地踏勘,资料搜集,对该路段进展路面改建设计,以确保道路满足使用要求。
1.1任务依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国家部委有关的技术标准和标准。
1.2设计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TG B01-200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并结合公路现状,分段实施改造设计,工程采用以下技术指标:公路等级:一级公路;设计速度: 60km/h路基宽度: 22m行车道宽度: 4×3.75m中间带宽度: 2.5m中央分隔带宽度: 1.5m硬路肩宽度: 2×2.25m路面结构类型:水泥混凝土路面路拱横坡: 2%超高方式:绕中央分隔带边缘旋转汽车荷载等级:公路—Ⅰ级涵顶横向宽度:与路基同宽设计洪水频率:路基及大、中、小桥、涵洞及小型排水构造物1/100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0.15g1.3测设简况,设计方案拟定和推荐方案确实定测设简况根据工程相关规划资料,在1:5000地形图上,进展方案初拟工作;外业测量前组织路线、路基路面等技术人员人员进场实地踏勘,并根据踏勘成果拟定路线方案。
首先对拟定的路线线位进展全线实地放线,并完成了相应的路线、路基、地质、桥涵、筑路材料以及经济等方面的测量与调查工作。
在进展测量的同时,各专业组对本路段进展广泛、全面的根底资料收集、调查和勘测工作,实测了有关控制点坐标,收集了沿线有关城镇、水电、路网规划资料。
道路部分施工图纸设计说明
道路部分施工图纸设计说明(一)一、设计依据及主要资料1、2010年3月宁国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建设局发给我院的工作函;2、甲方提供的规划路图图及地形(电子图);3、本院编制的《安徽宁国经济技术开发区河沥溪园区宜黄东侧用地规划修改方案(讨论稿)(2010.3)》4、本院设计的《宁国经济技术开发区河沥溪园区八里路(三号路—滨口路〈工程施工图〉文本(2008年3月)。
5、甲方提供的宜黄线公路与规划七号路接顺处实测标高;6、本院编制的《宁国经济技术开发区河沥溪园区七号路(宜黄线~十二号路工程》、初步设计文本。
7、2010年5月19日关于《宁国经济开发区河沥溪园区七号路》(宜黄线~十二号路工程》、初步设计的评审会相关精神及会议纪要。
8、《宁国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本(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2008年1月)9、本院现场踏勘成果。
10、《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11、《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12、《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13、《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14、《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O40-2002);15、《道路交通标志与标线》(GB5768—2009);二、主要技术指标:1、设计道路等级:城市支路Ⅲ级。
2、设计计算荷载:汽车BZZ-100标准轴线。
3、设计车速:V=30Km/B。
4、设计年限:水泥混凝土路面,T=20年。
三、设计内容及变更1、平面设计:本次设计的七号路(宜黄线~十二号路)为宁国经济技术开发区河沥溪园区内规划道路,全长约0.875KM,道路路段红线宽度18 m,定性为城市支路,设计道路由西北向东南依次与宜黄线、八里路、十二号路相交,道路全线设一处平曲线,半径为R500,根据初设会审相关意见,其中与宜黄线采用近期与现状道路边线接顺的方式,与八里路和十二号路交叉口不属于本次设计范围,详见相关设计。
施工图设计总说明书(参考)
施工图设计说明书1.工程概况本方案设计起点桩号K0+000,坐标为:X=2789366.23058,Y=532803.32505;设计终点桩号为K5+334.790,坐标为:X=2792400,Y=529400。
路线全长5334.790m,全线设有两座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桥(2X10,K0+200~K0+300,K5+120~K5+160)、8道涵洞。
2.主要设计技术指标根据本项目在总体路网中的地位、交通功能以及对沿线经济发展的服务功能,结合公路设计规范,确定本道路的主要技术标准为:本次设计一律执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
公路等级:二级公路设计速度:60km/h圆曲线极限最小半径:125m圆曲线一般最小径:200m圆曲线不设超高最小半径:1500m圆曲线不设加宽值最小半径:250m最大纵坡:6%路基宽度:10m路面宽度:7m小桥和涵洞:与路基同宽设计荷载:公路Ⅱ级3、道路工程设计3.1道路平面设计平面设计原则:平面线形应流畅顺适,利于安全行车,与地形和周围环境相协调;在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设计尽可能采用较高的技术指标,还要综合考虑工程造价、施工技术条件、地质气候、材料来源等其它影响因素;处理好道路与农业、城镇、居民的关系,要努力做到“近村不进村,利民不扰民”。
注意与农业基本建设的配合,做到少占田地并尽量不要占高产田地和经济作物田地,注意与农田水利设施、当地土地规划良好结合;充分重视水文地质条件。
不良地质地貌对路基的稳定性影响较大,同时对特殊地质的处理将增加工程费用,应尽量绕避滑坡、崩塌、岩堆、泥石流等不良地质,必须穿越时应选择合理的位置缩小穿越范围,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保护,加强环境保护工作,重视生态平衡。
本路线起于206省道,止于店上村,总长5241.692米。
线形设计以《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和《公路路线设计规范》为依据,按60km/h二级公路的标准来进行设计。
河南林州至长治(省界)高速公路两阶段施工图设计说明
说明1.初步设计批复意见执行情况1.1初步设计批复意见执行情况:根据根据初设批复意见,在定测过程中加强了详勘工作,并通过综合勘探和测试,进一步完成了对湿陷性黄土、高填深挖及不良岩土等特殊路基的勘探及测试工作,查明了不良地质的特性、范围与活动状况以及设计所需的物理力学参数,经过分析论证,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同时进一步优化了路基横断面、排水、防护及取、弃土场等设计。
对初步设计批复意见执行情况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a)根据施工图土石方调配结果,本着节约占地,绿化、复耕原则,完善取弃土场设计。
b)针对沿线黄土路段施工图外业阶段给予充分重视,期间进行的大量简易勘探点、路基钻探点作业以及详细调查走防沿线地下水情况,根据勘察情况,对黄土地基处理方案进行了优化,以保证路基稳定,同时经济合理。
c)详测阶段对初步设计路线平、纵方案进行了优化,着重于填挖平衡设计,减少取弃方数量,同时针对沿线大挖大填段均进行了优化布线。
d)详勘阶段加强了高边坡路基的地质勘察工作,施工图设计优化了边坡处理措施,并强调了稳定性观测及动态设计的要求。
1.2路基、路面施工图设计执行的主要部颁标准、规范和规程:《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编号JTG B01-2003;《公路自然区划标准》,编号JTJ003-86;《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编号JTG D40-2002;《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编号 JTG F30-2003《公路路基设计规范》,编号JTG D30-2004;《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编号JTG F10-2006;《公路排水设计规范》,编号JTJ018-97;《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编号JTJ034-2000;《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JTJ/T019-98)《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公路沥青玛蹄脂碎石路面技术指南》(SHCF40-01-200)2.施工图标段划分情况说明本设计合同段起止桩号分别为K6+500与K13+620,主线全长7.12km。
农村公路施工图设计说明
设计总说明一、概述1.1工程概况开县金峰镇青橙村村级公路硬化工程是金峰镇青橙村村民出行的主要通道。
原路为泥结碎石路面,由于道路等级较低,下雨时,路面泥泞不堪,为当地人民群众的出行及物资的运送造成极大阻碍。
因此,该项目的改建已势在必行。
1.2任务依据及测设经过义乌市交通设计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以下简称“我公司”)受中开县金峰镇青橙村村委委托,对《开县金峰镇青橙村村级公路硬化工程》进行设计。
该项目由于任务紧张,我公司在接到委托任务后立即成立项目组开展工作,于2014年7月上旬组织相关专业人员进行现场踏勘,就项目建设方案与业主方主要负责人达成一致:利用既有公路进行建设,路线平、纵面不作大的调整,局部地段改线,调整纵坡,完善排水设施,增设挡防设施的增设、错车道的设置、安保设施的设置等工作。
我公司项目组在接到任务后立即组织人员进驻现场进行勘察测量,采用现场实地选线,并结合实际地形地貌进行调整,并据此再次对路线进行局部优化调整。
勘测工作中,各作业组严格控制测量精度,对资料认真进行自检、自查,确保各项资料的搜集齐全和完整。
经详细的测量、实地放线、细致的资料搜集、调查,外业勘测资料精度达到勘察测量规范规定的要求。
整个外业勘测工作于2014年7月中旬完成,随后项目组全面展开内业设计,内业设计工作中,工程技术人员严格把关,对项目通过认真、细致的设计,在确保结构物安全、稳定的前提下尽量做到优化设计,使设计文件更加经济、合理,可行。
2014年7月下旬编制完成《开县金峰镇青橙村村级公路硬化工程》设计,并交付业主。
1.3原路状况本项目原有公路属于农村公路,路线沿山势展开,路线曲折,弯道多、平曲线半径小,路基宽窄不一,平纵面线形局部达不到重庆农村公路标准,存在超限问题。
沿线大部分路段无边沟或排水沟,全线部分涵洞经疏通维修后能继续使用。
原路防护工程大多为干砌片石,部分不满足要求的重新翻修为浆砌挡墙。
1.4建设标准本项目原则上按设计速度15km/h,部分路段依据《重庆市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进行设计。
成德南高速公路第二标段施工图设计说明书
目录引言 (1)第一章总论 (2)1.1设计任务与依据 (2)1.1.1设计任务 (2)1.1.2设计依据 (2)1.2技术标准 (2)1.3本次设计技术指标 (4)1.4 设计总体情况 (5)第二章沿线地质工程条件及评价 (6)2.1 地形、地貌及气候条件 (6)2.2 地质构造及地震 (6)2.3 地质水文评价 (7)2.4 筑路材料评价 (7)第三章选线 (8)3.1 布线线原则 (8)3.1.1 布线原则 (8)3.1.2 选线步骤 (9)3.2选线过程 (9)3.2.1 选线整体思路 (9)3.2.2 比选方案 (9)第四章平面设计 (10)4.1 平面线形要素及设计原则 (10)4.1.1平面线形要素 (10)4.1.2 设计原则 (11)4.2 平面线设计 (13)4.2.1 平面线形总体设计 (13)4.2.3 平面线形各参数数据 (13)4.2.4 具体设计过程 (13)4.3 平面设计的整理 (20)第五章纵断面设计 (20)5.1 纵断面设计原则 (21)5.2 纵断面设计标准 (21)5.2.1纵坡设计标准 (21)5.2.2 竖曲线设计标准 (22)5.3 平纵组合设计 (23)5.3.1 平纵组合设计原则 (23)5.3.2 直线与纵断面的组合 (23)5.3.3 平曲线与纵断面的组合 (23)5.4 纵断面设计 (24)5.4.1 纵断面设计过程 (24)5.4.2 纵断面具体设计过程 (26)5.4.3 竖曲线要素计算 (26)5.4.4 竖曲线上任意点设计高程计算 (26)5.4.5 直线段设计计算高程 (27)5.4.6 反算反向曲线间的直线距离 (27)5.5 纵断面设计整理 (28)第六章横断面设计 (28)6.1 横断面构造及尺寸 (28)6.1.1 行车道 (28)6.1.2 中间带 (29)6.1.3 路肩 (29)6.1.4 路基宽度 (29)6.1.5 路拱 (29)6.1.6 路基 (30)6.2 路基横断面 (30)6.2.1 路堤 (30)6.2.2 路堑 (30)6.2.3 填挖结合路基 (30)6.3 横断面设计 (31)6.3.1 横断面设计过程 (31)6.3.2 横断面布置过程 (31)6.3.3 路基土石方调配 (33)6.4 横断面设计整理 (34)第七章路基防护工程及排水 (34)7.1 路基防护工程 (35)7.1.1 挡土墙设计资料与断面设计 (35)7.1.2 编程计算实例 (37)7.2 路基排水设计 (38)7.3 桥涵设计 (38)7.3.1 涵洞设计 (38)7.3.2 天桥设计 (39)7.3.3 桥梁设计 (39)第八章路面设计 (39)8.1 路面结构组合设计 (39)8.2 路面结构设计 (40)8.3 路面结构层厚度设计 (40)8.3.1 相关资料和控制指标 (40)8.3.2 具体设计过程 (40)结论 (48)致谢 (49)参考文献 (50)附录 (51)引言交通运输古已有之,自古公路运输在交通运输途径中占据重要位置。
公路施工图设计总说明
公路施工图设计总说明1 概述绵玄路是绵竹重要的县道公路,沿线通过绵竹城区、遵道镇通至金花镇,也是绵竹沿山经济进展、旅行开发的重要通道。
“5.12”特大地震使该路受到严峻破坏,遵道镇、金花镇境内破坏尤为严峻,原砼路面板块断裂、沉陷、山体滑坡、路基缺陷、桥涵损毁、交通工程设施损坏。
在《绵竹市汶川地震灾后复原重建基础设施建设规划(2008-2010)》交通网络布局调整中明确提出绵玄路绵竹至遵道段8公里按一级公路改建,沥青混凝土路面。
本项目对遵道、金花镇灾后重建意义重大,急需进行道路复原,完善功能结构。
我公司受绵竹市交通局托付,经实地踏勘,资料搜集,对该路段进行路面改建设计,以确保道路满足使用要求。
1.1任务依据1.1.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1.1.2国家部委有关的技术标准和规范。
1.2设计标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TG B01-200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并结合公路现状,分段实施改造设计,项目采纳以下技术指标:公路等级:一级公路;设计速度:60km/h路基宽度:22m行车道宽度:4×3.75m中间带宽度: 2.5m中央分隔带宽度: 1.5m硬路肩宽度:2×2.25m路面结构类型:水泥混凝土路面路拱横坡:2%超高方式:绕中央分隔带边缘旋转汽车荷载等级:公路—Ⅰ级涵顶横向宽度:与路基同宽设计洪水频率:路基及大、中、小桥、涵洞及小型排水构造物1/100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15g1.3测设简况,设计方案拟定和举荐方案的确定1.3.1测设简况按照项目有关规划资料,在1:5000地势图上,进行方案初拟工作;外业测量前组织路线、路基路面等技术人员人员进场实地踏勘,并按照踏勘成果拟定路线方案。
第一对拟定的路线线位进行全线实地放线,并完成了相应的路线、路基、地质、桥涵、筑路材料以及经济等方面的测量与调查工作。
在进行测量的同时,各专业组对本路段进行广泛、全面的基础资料收集、调查和勘测工作,实测了有关操纵点坐标,收集了沿线有关城镇、水电、路网规划资料。
道路交通施工图设计说明书
道路及交通施工设计说明书一、工程概况本设计项目为XX市XXXX道路改造工程。
现状XXXX路为12~14m宽水泥混凝土道路,两侧各有5~9m宽人行道。
现状水泥混凝土路面状况好坏不均匀。
道路两侧为建筑工地、商业街道、学校、机关单位、居民楼、医院。
道路起点与XX市主干路民主南路相交,终点至在建1#大桥及大潭映像小区。
XXXX路为XX市的城市次干路,它的建设为解决XXXX路线区域内部及连接1#等地方交通提供便利。
本项目的改(扩)建,能减少人民路的交通压力,与1#大桥的配套建设,构成新的一条通往1#居民区的交通要到。
二、设计工作范围及任务本项目工程设计范围包括道路路基路面、交通及沿线安全设施工程、雨水排水工程等。
施工图设计在方案阶段设计已确定的线路走向、建设规模、主要技术标准和重大设计原则的前提下,进一步细化;并在勘测的基础上,进行调查研究、收集资料、确定设计技术标准及设计参数,统计主要工程数量等。
本项目改造要求:路面沥青化、市政管线下地。
三、采用的主要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一)、设计标准XXXX路为改造工程,执行城市次干路标准,采用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如下:1、计算行车速度:30km/h2、停车视距:30m3、平曲线最小半径:R=45m4、竖曲线最小半径:凹R=1400 m,凸R=1500 m5、路基设计洪水频率:1/506、路面结构设计标准轴载:路面设计标准轴载BZZ-100kN7、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年限:15年8、标准路基宽度:道路红线宽度18.0~33.5 m,双向两车道9、地震基本烈度:Ⅵ度(二)、采用相关的规范1、《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年版)2、《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 37-2012)3、《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 193-2012)4、《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 169-2012)5、《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 152-2010)6、《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 194-2013)7、《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8、《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11)9、《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10、《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2012)四、工程设计(一)、道路平面XXXX路为改造工程,部分路段路面设计新建沥青混凝土,部分路段路面设计水泥混凝土加铺沥青混凝土(白加黑)。
施工图设计说明(公路模板)【精选文档】
路线设计说明一、相关批复意见及执行情况本次设计严格按照《青海省海东工业园区临空综合经济园总体规划(2011-2020)》进行施工图设计。
同时,根据多次省、市领导对该项目的指示、意见和建议以及青海省交通部门专家的咨询意见,根据青海省海东工业园区临空综合经济园区道路建设方案的会议纪要进行一阶段施工图设计.文件的编制基本按照《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要求进行文本及设计图纸的编制。
同时,考虑到本项目为青海省交通厅代建项目,所以在设计中充分征求青海省交通部门意见、相关专家咨询意见以及公路交通部门规范要求,同时参照《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对设计说明及图纸进行补充。
二、路线平面、纵断面设计说明(一)路线走向及平面布设1、本工程为新建道路,平面线形按照总体规划进行设计,并保持道路线形顺畅,满足《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的要求。
拟建二号路位于平安县境内,二号路与规划的兰新客运铁路专线及南绕城高速公路并行,二号路路线全长10979。
247m。
二号路起点、终点均与现状109国道相接,道路全线线形基本与南绕城高速平行.二号路路线走向大致呈东西向,道路全线按照城市道路Ⅱ级主干道进行设计,设计车速40km/h。
本次设计西起三号路,东至一号路,全长10979。
247m,道路全线共设交点17个,全线设平曲线15处,最小圆曲线半径300m,缓和曲线最小长度50m,最大圆曲线半径844。
08m,最小平曲线长度113.597m.K0+000~K1+200段利用现状109国道(现状宽12m,沥青混凝土路面)向北侧进行拓宽改造,K1+200~K3+080段与南侧兰新客运专线平行,K3+080~K3+540段下穿客运专线,经政府部门与高铁相关部门协商,因高铁沿开发区中部全线穿越,孔跨跨径为30m,采用双向行车时,路幅布置在两桥墩之间,能充分保证路幅宽度及行车安全。
相关同意道路选线将桥墩置于12m中央分隔带内,并考虑安全净空要求,绿化带路缘石采用连续式钢筋混凝土护栏进行防护。
新建公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书doc
施工图设计文件有下列十二篇和附件组成第一篇总体设计第二篇路线第三篇路基、路面第四篇桥梁、涵洞第五篇隧道第六篇路线交叉第七篇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第八篇环境保护及景观设计第九篇其他工程第十篇筑路材料第十一篇施工组织计划第十二篇施工图预算附件资料基础目录第一篇总体设计说明书 (1)1 任务依据及测设经过 (1)2 设计标准 (1)3 路线起讫点、中间控制点、全长、沿线主要城镇、河流、公路及铁路等技术标准、工程概况 (1)4 初步设计批复意见的执行情况 (1)5 沿线地形、地质、地震、气候、水文等自然地理特征及其与公路建设的关系 (1)6 沿线筑路材料、水、电等建设条件及与公路建设的关系 (1)7 与周围环境和自然景观相协调情况 (1)8 山区公路复杂路段局部路线方案的优化及比选论证 (1)9分期实施设计的说明和对工程实施的建议(分期修建工程编制) (1)10 总体施工实施步骤的建议 (1)11 有关工序衔接等技术问题的说明以及有关注意事项 (1)12 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的采用情况 (1)13 与有关部门协调情况 (1)14 附件(复印件) (1)第二篇路线说明书 (2)1 初步设计(或技术设计)批复意见执行情况 (2)2 路线平面、纵断面设计说明 (2)3 施工注意事项 (2)第三篇路基、路面说明书 (4)1 初步设计(或技术设计)批复意见执行情况 (4)2 施工图标段(合同段)划分情况说明 (4)3 路基设计原则、路基横断面布置及加宽、超高方案说明 (4)4 路基设计、施工工艺、参数,材料要求 (4)5 路基压实标准与压实度及填料强度要求 (4)6 路基支挡、加固及防护工程设计说明 (4)7 路基、路面排水系统及其防护设计说明 (4)8 取土、弃土设计方案,环保及节约用地措施 (4)9 路面结构设计、材料要求、混合料要求、级配组成及施工要求 (4)10 路床顶面验收标准说明 (4)11 施工方案及注意事项 (4)12 动态设计及监控方案说明 (4)第四篇桥梁、涵洞说明书 (6)1 初步设计(或技术设计)批复意见执行情况 (6)2 特大、大、中桥设计说明 (6)3 小桥、涵洞设计说明 (6)4 主要材料及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情况 (6)5 桥梁结构分析计算及计算参数的选取情况 (6)6 桥梁耐久性设计,养护维修设施设计情况 (6)7 施工方法及施工注意事项........................................................................................................................................ 6第五篇隧道说明书.. (7)1 设计依据以及总体原则 (7)2 初步设计(或技术设计)批复意见及相关咨询意见的执行情况 (7)3 隧道设计说明 (7)4 特殊地质条件下隧道设计 (7)5 辅助坑道设计 (7)6 长、特长隧道通风防灾、救援设计 (7)7 隧道施工监控预测、地质预报设计 (7)8 隧道机电设施设计说明 (7)9 环境保护设计 (7)10 施工方法及施工注意事项 (7)第六篇路线交叉说明书 (8)1 初步设计(或技术设计)批复意见执行情况 (8)2 路线交叉设计说明 (8)3 施工方法及注意事项 (8)第七篇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说明书 (10)1 总体设计 (10)2 专业设计 (10)第八篇环境保护与景观设计说明书 (13)1 初步设计(或技术设计)批复意见执行情况 (13)2 相关部门和业主的意见及落实情况 (13)3 公路工程及设施与沿线自然环境的协调情况及采取的措施等 (13)4 景观设计的理念、原则及表现手法等 (13)5 主要场地自然条件分析及对策 (13)6 拟采用的植物配置及特性 (13)7 环境保护与景观设计情况 (13)8 土地复垦与利用情况 (13)9 施工中的环境保护措施及注意事项 (13)第九篇其他工程说明书 (14)1 初步设计(或技术设计)批复意见执行情况 (14)2 渡口码头、改路改渠等其他工程的说明 (14)3 施工方法及注意事项 (14)第十篇筑路材料说明书 (15)1 初步设计(或技术设计)批复意见执行情况 (15)2 沿线筑路材料质量、储量及采运条件的说明 (15)3 大型料场的说明 (15)4 与地方政府就料场开采、运输的意向协议等 (15)第十一篇施工组织计划说明书 (16)1 初步设计(或技术设计)批复意见执行情况 (16)2 施工组织、施工期限、主要工程的施工方法、工期、进度及措施 (16)3 主要材料供应、运输方案及临时工程的安排 (16)4 对缺水、风沙、高原、严寒等地区以及冬季、雨季施工所采取的措施 (16)5 对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施工协调和分期实施有关问题的说明 (16)6 施工准备工作的意见 (16)第一篇总体设计说明书1 任务依据及测设经过1.1 任务依据1.2 测设经过(简要说明)2 设计标准3 路线起讫点、中间控制点、全长、沿线主要城镇、河流、公路及铁路等技术标准、工程概况3.1路线起讫点、中间控制点、全长3.2 沿线主要城镇3.3沿线主要河流3.4 沿线公路及铁路等3.5 ……4 初步设计批复意见的执行情况(初步设计(或技术设计)所拟定的修建原则、设计方案、技术决定等的变更依据及理由。
01道路施工图说明
xx区xx路(xx路~xx路)建设工程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一、设计依据:1)xx市总体规划及路网规划;2)xx、人民东路北片控规;3)xx路规划依据图;4)xx市规划管理局下达的xx路规划设计要点;5)枫林路道路施工图、咸嘉湖路施工图;6)《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7)《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JJ193-2012);8)《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50-2004);9)《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194-2013);10)《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194-2013);11)《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JJ169-2012);12)《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13)《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14)《xx市绿色道路设计导则》(试行);15)xx市城市道路桥梁精细化设计指导意见16)xx市规划勘查设计研究院提供的测量资料17)中国有色金属xx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提供《xx路(xx路-xx路)工程岩土工程详细勘察中间资料》二、基本概况:1、现状xx路是xx区xx村片范围内的一条南北向城市次干路,本次设计段北起xx路,南至xx路,全长0.6公里,规划路幅宽度为26m。
根据现场踏勘的情况,拟建xx路道路现状为一条4—5m宽砂石路,局部为水泥硬化。
沿线地势比较平坦、地形起伏不大,相对高差达最大不超过2.5米。
本片区地势平坦。
道路沿线居民住建筑物主要为低层建筑,房屋结构简单。
道路经过区域多为仓库、棚屋、民房、货场以及施工地等。
片区内现有主要道路有:xx路、xx路、xx路等道路。
其中道路起点处xx路(现称做浏阳河大道)以及终点处xx路(现称做晚报大道)均已建成通车2、地质情况根据本次钻探揭露,拟建场地内埋藏地层有人工填土、植物层,第四系冲积粉质粘土、粉土、圆砾,第四系残积粉质粘土、下伏基岩为白垩系砾岩,其野外特征按自上而下的顺序依次描述如下:2.1人工填土(Qml)①(①为地层编号,下同):属杂填土,褐灰、灰黑色,主要由粘性土混砖块、砼块等建筑垃圾及块石等组成,硬杂质含量20~45%,新近堆填而成,呈松散状态,密实度不均匀,未完成自重固结。
某高速公路施工图设计说明
湖杭高速公路施工图设计说明总则一、本项目为申嘉湖杭高速公路的一部分,起点位于湖州市练市镇,终点与杭州绕城高速公路北线相接,项目名称定为申嘉湖杭高速公路练市至杭州段。
路线在练市镇的嵇家庄设练市枢纽互通与申嘉湖高速公路及规划的苏震桃高速公路相接并向南至杭州方向,经过崇贤互通与杭州绕城高速公路相接。
本项目路线全长 50.94KM,施工图设计共分 10 个标段,此中湖州市和桐乡市各 2 个标段,德清县和余杭区各 3 个标段。
二、根源则针对练杭高速公路的建设特色,贯彻申嘉湖杭高速公路练市至杭州段的建设企图,依据交通部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 B01 2003) 及有关设计规范进行编制,目的是汲取省内己建及在建高速公路建设经验,力求设计创优。
三、为了协调一致技术标准、施工图设计文件的构成内容及各单位图表第一版格式,提高设计质量特编制根源则。
根源则经浙江申嘉湖杭高速公路有限企业同意后履行。
由设计单位项目组负责解说。
四、根源则依照现行技术标准和设计规范 , 联合本项目的特色,参照历次方案审察建议和有关技术标准、设计规范的订正建议综合编制而成,施工图设计履行本规定。
五、设计文件的编制及构成内容,参照交通部颁 1996 年 1 月实行的《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方法》 ( 以下简称“文件编制方法” ) 办理,交通工程部分按98年订正本履行。
详细篇幅内容与要求见以下各篇和文件示例。
六、设计文件中常用的符号按“文件编制方法”中表 6.0.7 规定的汉语拼音符号采用。
七、图幅规格:原则上采纳 A3图幅,图纸外框尺寸 270~385mm,图框格式见文件示例。
特别图纸幅面不够时可采纳其余幅面,再按 A3 图幅折叠第一版。
八、图号编排: SA-B-C式中: S-- 代表施工图 A-- 篇号 B 、C-- 图号举例 :S Ⅰ-2-3, 表示施工图的第一篇第二个图号的第三张图纸。
九、图纸比率尺整体设计图 1: 2000路线平面图 1: 2000路线纵断面图 1:2000( 横向 ) 、1:200( 纵向 ) 。
公路施工图设计涵洞说明范本
S105线绵竹段改建三期工程道路施工图设计 图号:S4-01涵洞说明书盖 板 涵一、 技术标准及技术规范1.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部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2.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部标准《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3.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部标准《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
4.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部标准《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 D61-2005。
5.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部标准《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二、 采用技术标准1.涵洞类别及主要尺寸如下表:2.设计标准:(1)路基宽度:44米。
(2)车辆荷载:城-A 级。
(3)地震基本烈度:VII 度。
(4)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15g 。
(4)设计洪水频率:1/100。
三、 主要材料1.水泥:盖板及企口缝混凝土宜采用大厂42.5级硅酸盐水泥或普通水泥。
其它部位可采用小厂42.5级水泥。
2.钢筋:采用R235、HRB335钢筋,相应抗拉标准强度分别为235Mpa 、335Mpa 。
钢筋的技术标准必须符合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光圆钢筋》(GB13013)和《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1499)的规定。
3.砂、石的质量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部颁有关规范和标准的要求办理。
四、 设计要点及施工注意事项1.涵顶填土对涵洞的竖向压力按土柱重力计算,车辆荷载以车轮着地面积的边缘向下按30°角度分布。
2.钢筋混凝土盖板涵板块间设企口缝,用C30细石混凝土填塞。
涵面铺装层厚度为10cm 防水混凝土,内设10×10cm 的Φ10mm 钢筋网格,车辆荷载横向分布按铰接板计算。
截面按叠合板设计,考虑4cm 厚的涵面混凝土铺装层参与预制板共同作用。
因此要求涵面铺装层与预制板紧密结合。
3.涵台利用盖板及涵底铺砌作为上下端的支撑,构成四铰框架体系。
公路施工图设计说明
公路施工图设计摘要本毕业设计为公路施工图设计。
福白公路起于福田寺,止于白螺,是一条平原区二级公路,双向两车道,设计时速60km/h,设计里程约7.1km。
本毕业设计要求基于实测地形图以及相关的补充资料,根据道路勘测设计基本原则以及路基路面工程基本理论,综合考虑当地的技术和经济条件,严格按照施工图设计过程进行独立作业,主要包括路线设计、路面结构设计以及路基处理方案设计,各项技术指标均要满足相关规的要求。
本设计运用纬地 5.88道路设计软件进行道路路线设计。
本设计标段全线总长7304.526m。
该路线包含3个平曲线,最大半径340m,最小半径270m;9个竖曲线,最大半径18200m,最小半径12600m;1座沿途构造物桥梁。
路基宽度10m(土路肩0.75m×2,硬路肩0.75m×2,行车道3.5m×2),双向两车道。
不设超高路段的行车道及硬路肩路拱横坡采用2.0%,土路肩路拱横坡3.0%。
设计填方总量35782m3,挖方总量36530m3,填挖基本平衡,且路基稳定性好,不需设置挡土墙,主要采用植物防护。
本设计运用HPDS路面设计软件进行路面结构设计。
路面材料采用沥青混凝土结构,选用沥青混凝土材料。
路面上面层采用4cm厚的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下面层采用6cm厚的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基层采用20cm厚的水泥稳定碎石,垫层采用20cm 厚的水泥粉煤灰碎石。
关键词:施工图设计;平原区二级公路;路面结构设计;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沥青路面设计The construction drawing design of theFu Bai second-class highwayABSTRACTThe graduation design is the construction diagram design of Fu Bai second-class highway. It connects Futiansi and Bailuo, which is located in plains. It is a two-lane, two-way road, and the design speed of road is 60km/h. The line of design length is about 7.1km. The graduation thesis asks for measured topographic map, it is on the basis of the theory of Road Survey and Design and Subgrade and Pavement Engineering. It needs to synthetically consider the local technology and economic conditions. To have a independent operations in strict accordance with construction drawing design process. Main including alignment design, pavement structure design and subgrade design. All index should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relevant specification.The 5.88 road design software is applied for road route design. The line of design length is 7304.526m, containing 3 plane curves, which maximum radius is 340 meters and the minimum radius is 270 meters. And 9 vertical curves, which maximum radius is 18200 meters and the minimum radius is 12600 meters. Roadbed width is 10m (ear th shoulder is 0.75m × 2,hard shoulder is 0.75m × 2 , carriageway is 3.5m × 2), and freeway is two lanes. The no superelevation sections were designed and hard shoulder’crown slope is 2%, earth shoulder’crown slope is 3%. Designed to fill the total square is 35264m3, the excavation total square is 39229m3.Filling and digging remaining balanced. Subgrade is very stable, and it is unnecessary to set retaining walls and use plant protection measures.HPDS pavement design software is applied for road structure design. The pavement material is with asphalt concrete structure, selection of asphalt concrete material. The top layer with thickness of 4cm fine grained asphalt concrete AC-13, the following layer adopts 6cm grain type asphalt concrete AC-20. Pavement is made of 20cm cement stabilized macadam , and cushion is made of 20cmcement flying-ash gravel pile.Key words:construction drawing design; second-class highway located in plains; pavement structure design; vertical section design; cross section design; asphalt pavement design目录1 绪论 ........................................................................ - 6 -1.1概述.................................................................... - 6 -1.2我国公路现状............................................................ - 6 -1.3设计基本情况............................................................ - 7 -1.3.1地形、地貌........................................................ - 7 -1.3.2水文、气象........................................................ - 7 -1.4主要技术指标............................................................ - 7 -1.5设计依据................................................................ - 7 -2 路线设计 .................................................................... - 9 -2.1概述.................................................................... - 9 -2.2选线.................................................................... - 9 -2.2.1选线的一般原则.................................................... - 9 -2.2.2选线的步骤....................................................... - 10 -2.3平面设计............................................................... - 10 -2.3.1平面线形设计的一般原则........................................... - 10 -2.3.2平面线形要素的组合与连接......................................... - 11 -2.4平曲线设计............................................................. - 11 -2.4.1直线............................................................. - 12 -2.4.2平曲线........................................................... - 12 -2.4.4平曲线要素计算................................................... - 13 -2.5纵断面设计............................................................. - 15 -2.5.1纵断面设计容..................................................... - 15 -2.5.2纵断面设计原则................................................... - 15 -2.5.3平纵线形组合设计原则............................................. - 16 -2.5.4平纵线形组合设计中应避免的组合................................... - 16 -2.5.5平曲线与竖曲线组合的常见组合形式................................. - 16 -2.5.6各项设计指标..................................................... - 17 -2.5.7竖曲线要素计算................................................... - 19 -2.6横断面设计............................................................. - 20 -2.6.1横断面设计的定义................................................. - 20 -2.6.2横断面设计的原则................................................. - 20 -2.6.3横断面设计的要求................................................. - 21 -3 路基设计 ................................................................... - 22 -3.1路基宽度的确定......................................................... - 22 -3.2路基边坡............................................................... - 23 -3.3路拱横坡............................................................... - 24 -3.4排水设计............................................................... - 24 -3.5超高设计............................................................... - 25 -3.5.1超高横坡......................................................... - 25 -3.5.2超高过渡方式..................................................... - 25 -3.6土石方计算与调配....................................................... - 25 -3.6.1土石方计算....................................................... - 25 -3.6.2土石方调配....................................................... - 26 -3.7路基稳定性验算......................................................... - 26 -3.7.1概述............................................................. - 26 -3.7.2边坡防护与加固................................................... - 27 -4 路面设计 ................................................................... - 28 -4.1概述................................................................... - 28 -4.2路面结构的设计原则..................................................... - 28 -4.3路面结构的设计流程..................................................... - 28 -4.4路面类型与结构......................................................... - 29 -4.4.1路面结构......................................................... - 29 -4.5路面结构设计计算....................................................... - 30 -4.5.1设计资料......................................................... - 30 -4.5.2标准轴载及轴载当量换算........................................... - 30 -4.5.3设计方案......................................................... - 34 -5 桥梁设计 ................................................................... - 38 -5.1设计标准............................................................... - 38 -5.2桥梁总体设计原则....................................................... - 38 -5.3桥面铺装............................................................... - 38 -5.4桥梁布置............................................................... - 38 -6 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 40 -6.1概述................................................................... - 40 -6.2环保原则............................................................... - 40 - 结论 ........................................................................ - 42 - 致 .......................................................................... - 43 - 参考文献 ...................................................................... - 44 -1 绪论1.1概述交通运输事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的命脉,是基础产业之一,是联系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生产与消费的纽带,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明1.0 遵循的规范、规程(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2)《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 004-89);(3)《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JTJ/T006-98);(4)《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J 011-94);(5)《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6)《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J 014-97);(7)《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02);(8)《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30-2003); (9)《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 017-96); (10)《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J 018-97);(11)《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JTJ/T019-98); (12)《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13)《公路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 036-98); (14)《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J 033-95);(15)《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 034-2000);(16)《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 052-2000); (17)《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J 053-94);(18)《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 051-93);(19)《公路工程石料试验规程》(JTJ 054-94);(20)《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J 057-94);(21)《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J 058-2000);(22)《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J 059-95);(23)《公路土工合成材料试验规程》(JTJ/T060-98);(24)《公路勘测规范》(JTJ 061-99);(25)《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 064-98);(26)《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27)国颁《道路工程制图标准》(GBJ 50162-92);此外,参照执行我院制定的工作大纲及建设单位和地方政府的有关会议纪要、协议。
2.0 初步设计批复意见执行情况依据初步设计的批复意见“同意采用路基两侧加宽的设计方案,每侧加宽8米。
加宽后的路基宽度为42米,计算行车速度120公里/小时,双向八车道。
路面结构:4厘米厚沥青玛蹄脂(SMA-13)+6厘米厚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I变级配)+8厘米厚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5I变级配)+36厘米厚水泥稳定碎石+20厘米厚低剂量水泥稳定粒料”进行设计。
沥青混凝土表面层采用SMA,符合本项目大交通、重轴载的特点,具有较好的高温抗车辙性能、抗低温开裂性能和优异的抗滑性能;在沥青混凝土中、下面层的选择上,传统的AC-I型密级配沥青混凝土具有孔隙率较小,密实性能较好等特性,但由于细集料较多,级配呈悬浮型,高温稳定性较差,同时也易于引起泛油、涌包、车辙等破坏现象。
根据我国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发展趋势并结合本项目所处的地理环境及重载交通的实际情况,虽然Superpave设计方法设计出的沥青混合料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但该设计方法在我省应用还缺乏经验,不宜在本项目中大规模使用,而对传统AC-I型密级配进行改善,适当减少靠近最大粒径的粗集料和细集料中较细部分的比例,控制矿粉比例,适当增加中间档次的粗集料(如5~10mm、10~15mm)所形成的S型级配属于嵌挤密实型级配,具有适宜的孔隙率,渗水性小,不但有较好的高温稳定性,而且表面还具有较大的构造深度,从而提升沥青路面综合服务功能。
这种级配的沥青混合料已经在许多高速公路工程大规模使用,已证明具有较好的使用性能。
施工图设计中根据初步设计专家审查意见并结合本项目实际情况,在路基排水方式方面将初设中集中排水方式改为分散排水与集中排水相结合的方式,集中排水仅在填高5米以上路段采用,在保证路基边坡防冲刷的前提下,加快路面降水排离,减少硬路肩积水对路面强度和使用性能的影响;在新老路基结合处,改原初设挖台阶坡率1:1.5为1:1.25,在确保边坡稳定的前提下,尽量增加最底层台阶地基处理宽度,确保新加宽路基受力均匀,减少新老路基差异沉降,因此引起地基处理数量的增加,施设中鉴于土工格栅使用性能不及钢塑格栅,故将土工格栅改为钢塑格栅,必要的情况下碎石垫层处理地基方案中的钢塑格栅可以改为土工格室,以加强土体抗变形的能力;路床顶面以下40m 厚由灰土改为碎石垫层,加强路面内部的排水措施,确保土基密实、稳定、耐久。
在新老路面结合处,鉴于本项目尚未进行老路面强度方面的评定,因此新老路面结合处的处理及老路面处理待下阶段老路面强度评定完成之后还要进行专门的设计,本次设计不涉及该项内容。
项目区属暖温带气候,夏季炎热,重载交通下沥青路面易产生车撤,冬季干冷,沥青路面温缩裂缝较为普遍,基于此,为提高沥青表面层的高温稳定性和低温抗裂性,表面层沥青采用热塑性橡胶SBS改性,为提高中面层抗辙槽能力,中面层沥青也采用SBS 改性。
3.0 路基横断面3.1 路基横断面布置本施工合同段路基标准横断面为整体式路基横断面。
整体式路基断面是在原有26米路基的基础上两侧各加宽8米后形成的,加宽后路基宽度为42米,其中:中央分隔带宽3米,左侧路缘带宽2×0.75米,行车道宽2×4×3.75米,硬路肩宽2×3.00米,土路肩宽2×0.75米。
原路面横坡为1.5%,路肩横坡为3.0%。
考虑到原路面经过加铺、改造,整体路况较好,为便于与老路面相接,加宽部分的路面横坡为1.5%,路肩横坡为3.0%。
3.2 路基的超高和加宽本段路线平曲线半径均大于5500米,根据《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J 011-94)表,该段不设置加宽。
3.3 路基边坡、护坡道及排水沟本合同段土质多为低液限粘土、低液限粉土。
整体式路基加宽采用在原路基两侧分别加宽的方式进行。
考虑到原路面结构底基层在原硬路肩处未贯通,若不在此处实施改造、加强,通车后将成为正常的行车道,从理论上讲其整体承载能力较低,因此路面加宽时,将原硬路肩的路面结构部分挖除,然后在此处采用挖台阶的方式进行路面加宽。
鉴于原公路经过近十年的运营,路基的密实度较高,稳定性较好,为尽量加大路基加宽范围内的受力范围,减少新老路基间的差异沉降,路基加宽台阶高度为0.8米左右,台阶宽度为1.0米左右,并设置3%内倾横坡,在原地面及路床顶面以下40厘米处各设置一层8米宽加强型双向钢塑土工格栅,路基高度不小于4米时,在原地面以上1米处加设一层8米宽加强型双向钢塑土工格栅。
为便于渗入到原路面内部水分的排出,路床顶面以下40cm设置横向碎石排水层,其下40cm厚路床采用5%石灰土处理。
上下路堤填料的CBR值需满足规范要求,否则也应掺加结合料处理。
加宽后的路基边坡坡率为:当路肩外边缘与护坡道内侧高差H≤8米时,边坡坡率为1∶1.5;当H>8米时,8米以内边坡坡率为1∶1.5,大于8米的部分边坡坡率为1∶1.75,变坡点处不设平台。
对于填土高度8~9米的桥头段路基,若路段较短,边坡坡率可取为1:1.5。
护坡道宽度均为2.0米,并设置向外3.0%的横坡。
护坡道外设底宽为1.0米,深1.25米的倒梯形排水沟,内侧坡率为1∶1,外侧坡率为1∶1;排水沟外边缘设置顶宽30cm 高30cm的倒梯形挡水埝,内外侧坡率均为1∶1。
排水沟采用C25混凝土块砌筑,砂浆采用M7.5。
3.4 公路用地界对于填方路段,路基排水沟外边缘1.70米处设置隔离栅,隔离栅外0.3米处为公路用地界,公路用地界外侧5米为绿化带用地。
对于水塘路段,边坡坡脚以外2米处为公路用地界。
4.0 路基的设计与施工4.1 路基压实标准及压实度路基压实度指标(重型)表4.1注: ①表列压实度数值系指按《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 051-93重型击实试验法求得的最大干密度的压实度。
②土路肩培土的压实度要求≥90%。
本合同段均为填方路基,路基土采用重型击实标准,分层压实。
路基压实度要求见表4.1。
4.2 路基填料要求路基填料主要为低液限粘土、低液限粉土,根据我省高速公路建设积累的经验,用于路堤及下路床填料的CBR值一般能满足设计要求,而用于路床上部时其CBR值不能满足设计要求,原则上可仅考虑上路床掺灰处理,但考虑到本项目为加宽项目,原路基路床经过近十年的行车压密,强度较高,为加强新老路基拼结,减少因路基强度的不同引起差异沉降,进而产生纵向裂缝,从排水和提高路床强度综合考虑,路床上部40cm 采用碎石换填,下部40cm采用5%石灰处理。
路基填料最小强度要求沿线虽地势平坦,利于修筑路基,但取土较为困难,在同业主和沿线地方政府广泛协商达成一致的情况下,宜采用沿线分散取土方式。
取土的深度在1.0~2.0米之间,现场应根据地下水位情况确定具体取土深度,施工时应根据土场分布,进行多组土样和配合比试验,以处治后满足所在层位路基填料最小强度的要求确定施工最终的石灰剂量。
4.3 地基处理4.3.1 地基处理的目的鉴于老路基经过近十年的运营,路基沉降已基本完成,因此地基处理的目的是尽量减少新加宽路基的沉降量,缩小新老路基差异沉降量,进而减小新老路面出现纵向裂缝的机率。
4.3.2 地基处理方法及范围根据地勘部门提供的资料,结合路基高度和大型结构物的设置情况,按照沉降计算结果并参考已扩建高速公路新老路基搭接沉降差异控制标准,确定地基处理范围和方法。
经计算一般路段填土高度不高,地基土多为低液限粉土、亚砂土,总沉降量约9~12厘米,工后沉降量3~4厘米,采用浅层处理(碎石垫层加土工格栅和土工布)后,工后沉降可控制在4厘米之内。
桥头段及高填方路段地基总沉降量约10~13.5厘米,工后沉降量5~7厘米,采用碎石桩+碎石垫层处理后,工后沉降在1.5~4厘米之内,处理长度为路基高度的5~8倍。
4.3.3 碎石垫层法原路基两侧水稻田、鱼塘及积水路段分布广泛,采用该法不但可以解决填前碾压的问题,而且在上部堆载的作用下可以加快浅层地下水的排出,从而加快浅层地基的排水固结。
碎石垫层厚度为40厘米,为防止松散性碎石在上覆荷载的作用下产生横向位移和竖向沉陷,垫层下设加强型双向钢塑土工格栅,从而间接提高碎石垫层的抗剪能力,提高地基的整体稳定性;碎石顶面设反滤土工布,防止细粒土堵塞碎石排水孔隙,影响排水效果。
原则上完工后的碎石垫层顶面不得低于周围原地面,保证排水畅通。
若地基较为软弱,也可采用土工格室取代钢塑格栅,以提高地基的均匀性。
沿线防护和排水沟砌筑多采用浆砌片石,从废料利用的原则考虑,沿线挖出的片石除回填部分坑塘外,均可用做地基浅层处理,以节省碎石数量,降低造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