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实的九子夺嫡
九子夺嫡

事件经过
康熙四十七年,胤礽首次被废太子,引起众位阿哥对太子 位置的觊觎。当时在世的十二位成年阿哥都有谋求储位的愿 望(包括已被废黜的胤礽)。只不过有些人野心小,有的只 觉自己没戏,就打消了这个念头。真正要争夺皇位的只有老 大胤禔、老二胤礽、老三胤祉、老四胤禛(雍正皇帝)、老 八胤禩和老十四胤祯,老九、老十是老八同党,助老八争位, 他们自己并无野心;老十三助老四,他自己也无意争位。而 五阿哥胤祺、七阿哥胤祐、十二阿哥胤祹深知皇位轮不到自 己,也无此奢望,便只安稳地当着亲王。 最后,老四胜出。成为雍正皇帝。
评价 胤禔在诸皇子中是比较聪明能干的,据传教士白晋说: “皇上特别宠爱这个皇子,这个皇子确实很可爱。他是个 美男子,才华横溢,并具有其他种种美德。”
其夺嫡有利条件是:一则居长,二则原大学士明珠是其叔祖(舅 舅),三则得到皇父的宠爱。为了争夺储位,他可谓煞费苦心—— 1)争取立长 2)请杀胤礽:胤禔利令智昏,竟奏请杀掉胤礽。 3)推荐胤禩:胤禔见自己夺储无望,便想推荐与己关系密切 的八弟胤禩(胤禩少时为长兄胤禔生母惠妃所抚养)。 ……
三爷 爱新觉罗· 胤祉
三皇子胤祉根本没有形成什么明显的朋党之势。他本身喜 欢舞文弄墨,周围都是些文人。他们受康熙之命,负责编书, 还负责重修坛庙、宫殿、乐器,编制历法等。他们的最大成就 是编辑了我国第二部大类书《古今图书集成》。所以,胤祉即 使有当皇帝的心,但较之别的阿哥,动作可小得多了。
四阿哥 爱新觉罗· 胤禛
所谓“九龙夺嫡(九子夺嫡)”是指清朝康熙皇帝的九个儿子争夺皇位 的事件。这九个儿子分别是:大阿哥胤禔、二阿哥胤礽(原太子)、三 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即后来继位的雍正皇帝)、八阿哥胤禩、九阿 哥胤禟、十阿哥胤礻我、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祯。
康熙死后的九龙夺嫡是哪几个皇帝?九子夺嫡全皇子下场及结局

康熙死后的九龙夺嫡是哪几个皇帝?九子夺嫡全皇子下场及结局本文导读:康熙朝晚期的党派斗争激烈,其中最为激烈就数“九子夺嫡”了,康熙皇帝晚年一直沉痛于九位皇子的夺嫡事件中。
在清代历史上,雍正皇帝继位就被认为是一场阴谋。
那么,他到底是怎么登上皇位的?这始终是一场引人注目而又难以解决的疑案。
“九子夺嫡”是哪九子?康熙一共有24个儿子,最后参与皇位斗争的这9位皇子,最后四阿哥胤禛获胜,继位成为雍正帝。
九子关系图其余夺嫡失败的皇子下场一个比一个惨,那么在九子夺嫡中所有儿子们的下场是什么呢?九子夺嫡中所有儿子们的下场皇长子胤禔:因野心太过暴露,遭康熙终身圈禁爱新觉罗·胤禔,其母为惠妃纳喇氏,排行第五。
因康熙前四子皆早殇,按照封建礼法,所以被列为皇长子。
惠妃不算出名,可是他哥哥纳兰明珠可是个名人,当年就是他力主撤藩灭掉吴三桂的。
明珠的儿子,纳兰容若,就更是个大大有名的人物了。
胤禔在诸皇子中是比较聪敏能干的,早年也很受康熙的信任。
之后,胤禔仗着自己是皇长子,加上康熙对自己的信任,一心想夺嫡继承大统。
因为胤禔比较痴迷喇嘛教的“魇胜”巫术,所以胤禔企图以喇嘛巴汉格隆的匿术咒死皇太子胤礽。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十一月,事情败露,胤禔因魔咒皇太子胤礽,谋夺储君之位,被削去爵位并且终身囚禁。
二皇子胤礽:被两次废黜,第二次遭废黜吼被终身圈禁二皇子胤礽皇太子胤礽,其母为仁孝皇后赫舍里氏,皇后赫舍里氏在生胤礽时,恰逢吴三桂叛乱,就难产去世了。
而康熙与皇后自幼青梅竹马,康熙认为“胤礽乃皇后所生,朕煦妪爱惜”,被封为太子亲自抚养宫中,对胤礽格外的宠爱。
但是由于教子失当,加上康熙朝后期激烈的党派纷争,致使皇太子胤礽历经两立两废,从此废太子一直被圈禁到雍正朝他死的那一刻,但是印象中雍正给他了一个理密亲王的封号。
因此,这个胤礽因此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太子,也是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太子。
三皇子胤祉:先被派去守康熙景陵,后被关押在石景山,当年就被折磨致死三皇子胤祉三皇子胤祉喜欢舞文弄墨,周围都是些文人。
九子夺嫡夺的谁的嫡,猜谜语

九子夺嫡夺的谁的嫡,猜谜语
历史上的“九子夺嫡”指康熙的九个皇子争夺皇位。
这九个皇子分别为:大阿哥胤禔、二阿哥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禵。
最后,四阿哥爱新觉罗胤禛(雍正皇帝)胜出并继承了皇位。
九子夺嫡事件起初是康熙对两立两废太子胤初引发的,大阿哥虽为长子却不被康熙宠爱,但八阿哥胤裸和大哥的感情很好,然而三阿哥却陷害大阿哥,导致大阿哥被囚禁,而胤裸也受到牵连,在康熙五十一年,胤初被废黜太子之位,幽禁到死。
这时候九子夺嫡才进入高潮,胤裸支持十四阿哥,老九和老十依附于胤祺,就这样有了八爷党,而四阿哥胤镇有十三阿哥支持,所以有了四爷党,就这样两党相争,经过十年后,康熙病逝,胤裸在九子夺嫡中获得胜利,成为下一任继承者,八爷党的皇子遭到迫害,九子夺嫡就此结束。
九王夺嫡

九王夺嫡“九王夺嫡”是指康熙的九个儿子争夺皇位的事情。
这九个儿子分别是:大阿哥胤禔、二阿哥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锇、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禵。
其实,真正要争夺皇位的只有老大、老二、老三、老四、老八和老十四:老九、老十是老八同党,是助老八争位的,他们自己并无野心;老十三是助老四的,他自己也无意争位。
后来,老大因野心太过暴露,遭康熙帝终生圈禁;原太子老二被康熙帝两次废黜,其中第二次废黜后将其终生圈禁并昭告天下,说再不会立他了,也不许任何人再举荐他为太子;老三胤誐看到老大老二的前车之鉴,不敢再搅这塘浑水,主动早早退出了竞争行列。
这样,实际的竞争者只剩下老四、老八和老十四。
最后,老四胤禛胜出,即雍正皇帝是也。
康熙三十七(1698年):封胤褆、胤祉为郡王,封胤禛、胤祺、胤祐、胤禩为贝勒。
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十三阿哥胤祥之母章佳氏去世,谥“敏妃”。
康熙四十年(1701年):密贵人生皇十八子胤衸(夭折)。
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襄常在高氏生皇十九子胤稷(夭折)。
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襄常在生皇二十子胤袆。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九月,十八阿哥胤衸夭折;废太子胤礽;十一月,圈禁皇长子胤褆;胤禩被推举为太子,康熙不允。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三月,复立胤礽为太子。
封胤祉、胤禛、胤祺为亲王,封胤祐、胤礻我为郡王,封胤禟、胤祹、胤禵为贝子。
康熙五十年(1711年):熙常在陈氏生皇二十一子胤禧,谨常在色赫图氏生皇二十二子胤祜。
胤禛第四子弘历出生。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十月,太子胤礽复废。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静常在石氏生皇二十三子胤祁。
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穆常在陈氏生皇二十四子胤袐。
康熙五十六(1717年):康熙嫡母孝惠皇太后去世。
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命皇十四子胤褆为抚远大将军,驻节西宁,指挥进藏平叛各路清军。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康熙驾崩,胤禛即位,是为清世宗,改元雍正。
康熙王朝九子夺嫡

十四阿哥:胤禵(1688-1755) 68岁
本名为胤祯,雍正即位后,更名为允禵 。 康熙二十七年生,母孝恭仁皇后。与雍正、胤祚同母。但党 附胤禩,与雍正对立。康熙四十八年,封贝子。五十七年, 任抚远大将军,征讨策妄阿拉布坦。六十年,率师驻甘州, 进次吐鲁番。雍正元年,晋为郡王。三年,被降为贝子。 四年,革爵禁锢。乾隆即位时,命释放,封辅国公。乾隆 十二年,晋贝勒。十三年,晋恂郡王。二十年,卒,谥号 勤。 老十四是八爷党中的人物。 随着胤禩为康熙所不喜, 八 爷党便将希望寄托在他的身上。 康熙五十六年, 封胤祯为 大将军王, 挂帅出征, 去西藏平叛,得胜。胤禵与四阿哥 胤禛乃同父同母的兄弟, 但是他们的感情却并不好, 可能 与他们生母德妃偏疼小儿子有关。 野史以及民间流传很多胤禛篡位的说法, 其中有说改诏 书中“传位十四子”为“传位于四子”,纯属无稽之谈。 但是因为康熙晚年对他的宠爱, 估计也动过给他传位的念 头吧。 不过这个十四子说实话不算特别好, 他在军中的时 候就设法敛财, 倘若真的做了皇帝, 肯定不如雍正。在我 看来,皇帝并未属意十四子, 否则西藏平定以后, 军功已 立, 自然会将其留在京城, 而不是继续打发去西北。 当 然, 如果康熙真的是雍正害死的, 那就不敢说了, 但是 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胤禵在雍正年间被打发去守皇陵, 虽然郁郁不得志, 但也算不得监禁, 因为皇陵附近的风景 还是很美的, 却也还算过得舒服日子。 这个老兄也是活得 比较长命, 乾隆二十年才去世。
大阿哥:胤禔
(1672-1732) 63岁
康熙十一年生,母为惠妃那拉氏。惠妃不算出名, 可是她哥哥纳兰明珠可是个名人,当年就是他力主撤 藩灭掉吴三桂的。明珠的儿子—纳兰容若,就更是个 大大有名的人物了。据传教士白晋说:“皇上特别宠 爱这个皇子,这个皇子确实很可爱。他是个美男子, 才华横溢,并具有其他种种美德。”由于他在皇子中 年龄居长,替乃父作事最多。征讨葛尔丹时,康熙任 命裕亲王福全为抚远大将军,19岁的胤褆从征,任副 将军,参与指挥战事。还衔命祭华山,管理永定河工 程。26岁时,被封为直郡王。 他迷信喇嘛, 为了当上皇帝,竟然想到了用魇 镇的方法来谋害当时的皇太子—他的亲兄弟胤礽。康 熙一废太子的时候, 命他守卫,他上窜下跳,甚至 说出了要替父拭子的话,以为不立嫡则立长,他就可 以当太子, 让康熙极为寒心。最后被他的三弟胤祉 揭发了魇镇的事情,终其一生被囚禁,雍正十二年卒。
康熙年代,九子夺嫡谁是胜利者?

康熙年代,九子夺嫡谁是胜利者?自古皇朝,为争夺权力父子相残,母子相残其实都是很稀疏平常小事情,所以中国所谓的礼,什么德行啊,其实在权力面前都不值一提,就算是所谓的千古圣君李世民一样杀亲兄弟,逼父亲退位,篡改历史简直是小事情,因为在权力面前是没有任何人性可以说的,所以说中国权力者是孤家寡人倒不为过。
可要论夺权兄弟相残,父子互相猜疑,最为步步惊心的应该是康熙年代的九子争位。
所谓“九子夺嫡”是指清朝康熙皇帝的九个儿子争夺皇位的事件。
这九个儿子分别是:大阿哥胤禔、二阿哥胤礽(原太子)、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礻我、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祯。
要说争位未果,但下场最惨的一个皇子,其实要数八皇子胤禩,之所以说他惨,无非是因为他天资聪颖,德才兼备,可以说要人才有人才,要帅有帅。
据说康熙的哥哥生前也曾在康熙面前赞扬胤禩不务矜夸,聪明能干,品行端正,宜为储君,所以是八哥也是所有朋党之中势力最强的一支,就连雍正爷当时也很恨自己的同胞兄弟十四阿哥帮八哥。
没有办法,在中国任何权力斗争表面看起来百姓不是很明白,因为那与百姓无关,实质上却是激烈非常,所以如“权力是必争的路,成败用性命来赌,遇山过山风暴满途,前路再险恶不愿停步”歌词提的,其实权力的成败真的是用性命来赌,一旦走上了,就没有回头路了。
所以争夺权力之路,在中国不是看上位者多圣明,多么贤德,反之能上位者必须不择手段,深刻明白人性,明白周围的环境,必须有取舍,甚至必要时候,该牺牲身边任何一个人都不能犹豫,因为争夺权力是非常残酷的,不是你表现得多么为民,多么能,多么显摆的,因为一旦你的把柄被对手所抓,弱点被对手所知道,哪怕你唱再多黄歌,其实都是假的,所以每一步都必须走好,就宛如个大一盘棋,一招错,全盘错。
其实八阿哥对皇位觑视,但却没能压制住自己的野心,没有明白自己的皇帝老子康熙是什么样的人,所以在太子被废后,当时康熙问朝中百官,这个储君之位谁来当最好,他便立谁……其实那不过是一句谎话,事实上康熙希望的并不是那样,所以当八阿哥以为百官大力举荐就理所当然当太子,结果反引起康熙极度不满,实质上当时康熙心里是希望众大臣复立二阿哥为太子,可八阿哥聪明一世却不懂得“人性”,压根不明白这些,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天威难测。
电视剧《步步惊心》对历史上“九子夺嫡”的改编

lJ OURN At _0 F ZH E J I AN G v OC A Tl ON At _AC A DE MY OF AR T
文章编 号 i 1 6 7 2 — 2 7 9 5( 2 0 1 6 )0 4 — 0 0 6 2 — 0 7
阿 哥 、八 阿 哥 、九 阿哥 、十 阿 哥 、十 三 阿 哥 和 十 四
历 史材料和 电视剧 《 步 步惊心》
对于康 熙两次废除太子 的演绎
本 文参 考 的历史 材 料 ,选 取 了 《 清史 稿》 和 《 清实录》 中的相关 记载 。据记 载 ,以四阿哥 和八 阿哥为首 的皇子 ,在康熙两次废除太子 的过程 中有
的 代入 感 ,引起 女 性 观 众 的共 鸣 ,取 得 较好 的接 受 效 果 。
关键词 :“ 九子夺嫡 ” ;《 步步惊心》 ;历史改编
中图 分 类 号 :J 9 0 5 文 献标 识 码 :A
九子夺嫡 ,指清朝康熙皇帝 的九个儿子 争夺皇
一
、
位的事件 ,九子包括大 阿哥 、二阿哥 、三阿哥 、四
如下表现 : ( 一 ) 太 子 一 次 被 废
阿哥 ,嫡 指 “ 嫡位 ” ,实 际上是 继任 人之位 。史上
确有其事 ,是康雍时期 的重大政治事件 和清史 的著
名事件 ,影响深远。他们人生 的荣辱都 因为这场储 位纷争而发生改变。这是一场经典 的皇位斗争 ,荟
萃 了古代政治权术和皇位斗争 的元 素 ,包括厚黑学
( 四十 七 年 ) 冬 十 月 甲 辰 ,削 贝 勒 胤 禊 爵。……十一月癸酉 朔,削直郡 王胤提 爵 ,幽 之。……丙戌 ,召集 廷 臣议 建 储 贰。 阿灵 阿 、
九子夺嫡

太子党 太子胤礽(reng仍) 顾名思义,“太子党”以皇太子胤礽为首。 胤礽天资聪颖,是诸师父口中赞不绝口的完美学生;他经 常在文武百官面前讲解儒家经典;而且娴于骑射,可谓文武双 全。 康熙过早确立皇太子,且给予太子临政、领兵的特权, 必然导致太子周围形成一群阿谀奉承之人,结党营私;而康熙 对太子的特殊关爱甚于诸皇子兼其弄巧成拙,给予诸兵政大权, 这必然引发诸皇子与皇太子之间矛盾丛生。胤礽诸兄弟中,唯 有与皇三子胤祉保有较好的关系。 不得不提的是康熙帝对胤礽的骄纵与溺爱:;特意安排太 子乳公凌普做内务府总管大臣;纵容儿子挥霍浪费,皇太子胤 礽的一切过错在康熙处均能得到包庇,长期的姑息养奸,使得 高高在上的胤礽逐渐养成了不可一世、蛮横无礼的性格,之前 的君子气度已荡然无存,变得暴躁,四周树敌无数。 “太 子党”首脑人物是曾经熙帝最信任的大臣之一索额图。但他后 来陷入了康熙与皇太子矛盾的旋涡。被康熙帝拘禁,不久死于 幽所。康熙与太子之间的猜疑逐年加重。一是太子的重重恶行 令康熙失望和愤恨,二是康熙眼见“太子党”蠢蠢欲动严重威 胁到自己的皇位。康熙四十七年九月,因皇十八子的病危而引 发了一废太子事件。而后康熙便后悔,寻各种借口复立胤礽, 但与胤礽的猜疑却日益加剧,三年后(康熙五十一年),康熙 再废皇太子。自此胤礽便在康熙朝政治舞台上消失了。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月,69岁的老皇帝玄烨兴致勃勃地到南苑去打猎。他偶感身体不 适,即命驾返回京师西郊的皇家苑囿-畅春园休憩,不料病情日渐加剧,延至十一月十三 白晚上溘然长逝。当夜,遗体送还紫禁城,安放在乾清官,十四日大碱。二十日,文武百 官奉皇四子胤禛登极,是为雍正。追溢玄烨为仁皇帝,庙号圣祖。 康熙驾临畅春园11.07 去世11.13 准备主持冬至的祭天大礼之前做斋戒表示虔诚,不吃饭 里皇城很远,跟朝廷朝政形成一种隔绝营造了一个脱离开真正大内的一个小环境封闭容易 这个地方有隆科多负责警卫 康熙在长春园生病了,一病不起 12病情恶化,半夜把重要的皇子照进先叫胤祯4,在在京七皇子四阿哥第二天中午才到康 熙死,不在十四也不再,赶路,雍正13号晚上7-9去世,雍正不在,隆科多皇帝一招.皇四 子,口罩
历史上的九子夺嫡的史实

历史上的九子夺嫡的史实1708年(康熙四十七年),胤礽首次被废太子,引起众位阿哥对太子位置的觊觎。
当时有十二位成年阿哥,真正要争夺皇位的只有老大胤禔、老二胤礽、老三胤祉、老四胤禛(雍正皇帝)、老八胤禩和老十四胤祯,老九、老十助老八争位,是老八同党。
他们自己并无野心;老十三助老四,他自己也无意争位;而五阿哥胤祺、七阿哥胤祐、十二阿哥胤祹深知皇位轮不到自己,也无此奢望,便安稳地当着亲王。
后来,老大因野心太过暴露,遭康熙帝终生圈禁;原太子老二被康熙帝两次废黜,第二次废黜后将其终生圈禁并昭告天下,说不再立他,也不许任何人再举荐他为太子。
老三看到老大老二的前车之鉴,不敢再搅这趟浑水,主动退出。
实际的竞争者只剩老四、老八和老十四。
最后,老四胜出,即雍正皇帝。
大阿哥胤禔、二阿哥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誐、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禵九位阿哥,形成了五大朋党,他们之间展开了夺嫡之争。
九子夺嫡以雍正取胜告终。
扩展资料:九子夺嫡的胜利者-雍正:爱新觉罗·胤禛(1678年12月13日—1735年10月8日),即清世宗,清朝第五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第三位皇帝,蒙古尊称为纳伊拉尔图托布汗。
康熙帝第四子,母为孝恭仁皇后,即德妃乌雅氏,生于北京紫禁城永和宫。
雍正在位13年,对清廷机构和吏治,做了一系列改革。
如为加强对西南少数民族的统治,实行改土归流、耗羡银归公,建立养廉银制度等。
特别是雍正七年(1729年)在出兵青海,平定罗卜藏丹津叛乱后,为提高军务效率,在离养心殿百步之遥的隆宗门内设立军机处,更是铸就了沿袭至清末的帝后独揽军政要务的集权模式。
有鉴于康熙朝诸皇子争储位的惨痛教训,雍正创立秘密建储制,即将已选定的储君姓名,写好密藏匣内,再置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以备不测。
这一制度,有助于以后乾嘉道咸几朝皇权的顺利过渡。
他是个明君而非仁君,明君指的是治理国家能力很强,但在某个地方也犯下了严重错误,但总的来说是七三开的,即成绩七分,过错三分。
【清朝历史】九王夺位:清朝历史上康熙九子夺嫡过程与结局

【清朝历史】九王夺位:清朝历史上康熙九子夺嫡过程与结局清朝康熙历史上的九子夺嫡事件是指清朝康熙皇帝的九个儿子大阿哥胤?、二阿哥胤?(原太子)、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即后来继位的雍正皇帝)、八阿哥胤?、九阿哥胤?、十阿哥胤?、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祯争夺皇位的事件。
1708年(康熙四十七年),胤?首次被废太子,引起众位阿哥对太子位置的觊觎。
当时有十二位成年阿哥,真正要争夺皇位的只有老大胤?、老二胤?、老三胤祉、老四胤?(雍正皇帝)、老八胤?和老十四胤祯,老九、老十助老八争位,是老八同党,他们自己并无野心;老十三助老四,他自己也无意争位;而五阿哥胤祺、七阿哥胤?、十二阿哥胤?深知皇位轮不到自己,也无此奢望,便安稳地当着亲王。
后来,老大因野心太过暴露,遭康熙帝终生圈禁;原太子老二被康熙帝两次废黜,第二次废黜后将其终生圈禁并昭告天下,说不再立他,也不许任何人再举荐他为太子;老三看到老大老二的前车之鉴,不敢再搅这趟浑水,主动退出。
实际的竞争者只剩老四、老八和老十四。
最后,老四胜出,即雍正皇帝。
大阿哥胤?、二阿哥胤?、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八阿哥胤?、九阿哥胤?、十阿哥胤?、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九位阿哥,形成了五大朋党,他们之间展开了夺嫡之争。
大千岁党“大千岁党”以大阿哥胤?为首,其亲舅舅大学士明珠是为首党人,其它还有大学士余国柱、户部尚书福伦等党人。
太子党太子党以皇太子胤?为首,太子党首脑人物是索额图。
胤?生于1674年(康熙十三年)五月初三日,生母是康熙的结发妻子赫舍里氏,而皇后因生子难产而亡,康熙帝对皇后这位遗孤十分疼爱,并在翌年将一岁的胤?立为储君,并加以悉心培养。
胤?是非常有能力的一位皇子,他天资聪颖,由康熙皇帝一手带大并作为继承人培养起来,曾经是皇父的骄傲;也是诸师父口中赞不绝口的完美学生。
他六岁就傅,十三岁出阁读书,自此经常在文武百官面前讲解儒家经典,而且他娴于骑射,可谓文武双全。
九子夺嫡冷知识

九子夺嫡冷知识《九子夺嫡冷知识》“哇,你们知道吗?康熙年间的九子夺嫡可太精彩啦!”我兴奋地和小伙伴们说道。
记得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我和小伙伴们聚在院子里玩耍。
我们正玩得不亦乐乎的时候,我突然想起了之前在书上看到的九子夺嫡的故事,于是就迫不及待地想和他们分享。
“你们想想啊,九个皇子都想当皇帝,那得争斗成啥样啊!”我一边比划着一边说。
小伙伴们都围了过来,好奇地看着我。
“真的假的呀?快给我们讲讲呗。
”我清了清嗓子,开始讲述起来:“康熙皇帝啊,他有好多儿子呢,其中九个皇子都参与了争夺皇位的斗争。
大阿哥胤禔,他可是很有野心的一个,但最后却犯了大错;二阿哥胤礽,原本是太子呢,可后来也被废了;还有四阿哥胤禛,也就是后来的雍正皇帝……”“哇,这么复杂啊!”小伙伴们惊叹道。
“那他们都用啥办法争啊?”一个小伙伴问道。
“哎呀,那办法可多啦!有拉帮结派的,有互相陷害的,反正就是各种手段都用上了。
”我说道,“就像我们玩游戏,都想赢,是不是?”“对对对,就像我们玩抓人游戏,都想赶紧抓住别人,自己不被抓。
”一个小伙伴笑着说。
“没错没错,九子夺嫡可比我们玩游戏复杂多啦!”我接着说,“比如说八阿哥胤禩,他很会笼络人心呢,好多大臣都支持他。
”“那他最后咋没当上皇帝呢?”另一个小伙伴问。
“这就是命运呗!”我耸耸肩,“四阿哥胤禛最后胜出了呀,他当上皇帝后,对其他皇子可不一样哦。
”“怎么不一样?”小伙伴们追问。
“哎呀,有的被囚禁了,有的被流放了,反正结局都不太好。
”我叹了口气,“你们说,他们争来争去,最后得到了什么呢?”小伙伴们都陷入了沉思。
我突然觉得,这九子夺嫡就像是一场残酷的战争,皇子们为了那个至高无上的皇位,不惜一切代价。
但最后,又有多少人能真正得到幸福呢?“我们可不要像他们那样争来争去的,我们要好好玩,好好做朋友!”我大声说。
“对呀对呀!”小伙伴们都点头赞同。
在那阳光灿烂的院子里,我们继续开心地玩耍着,而九子夺嫡的故事,也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脑海中。
历史趣谈:康熙暮年皇位之争 九子夺嫡历史事件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康熙暮年皇位之争九子夺嫡历史事件
导语:九子夺嫡,是指清朝康熙皇帝的儿子们争夺皇位的历史事件。
当时康熙皇帝序齿的儿子有24个,其中有9个参与了皇位的争夺。
九子夺嫡最后一刻,
九子夺嫡,是指清朝康熙皇帝的儿子们争夺皇位的历史事件。
当时康熙皇帝序齿的儿子有24个,其中有9个参与了皇位的争夺。
九子夺嫡最后一刻,天家宫阙太深了,环绕着京畿皇心的帝都城其中万家灯火明明灭灭万千人家,街道纵横,酷似一盘巨大的棋局铺延在天地之间,看不透谁是赢家。
史笔如刀,可是再尖利也刻不尽所有真像,岁月沉重,那一刃最真实的色彩永远在光阴的掩盖下隐藏起难以捉摸的面容。
康熙一朝,也许正是应了“虎父无犬子”,在储位的玉阶前皇子同一番骄子傲然之色,却是各自有意迥然不同:太子贪婪恶毒,终至圣上心灰意冷,荣宠皆尽。
而太子废黜之后,东宫虚悬,皇子蠢蠢欲动,胤褆之莽,胤礽之猾,胤祉之雅,胤禛之冷,胤祺之善,胤禩之贤,胤禟之狂,十三之神秘莫测,十四之骁勇胆识……紫禁城中的那抹明黄色太迷人,康熙皇帝披着这一抹神秘的颜色,被膝下儿孙层层虎视眈眈。
然而,虽然皇帝宽容仁厚,自太子废后,从索额图到托合齐太子党悉数被处罚,紧接着八阿哥事发,胤禩党一直被当朝打压难以上位,朝臣多次提出要他预立太子,他却发誓表示“一息尚存便不容此辈”,——这一切就如同在当时因东宫空虚而逐渐升温的朝堂当头泼下一瓢冷水,让天下都意识到,如今唯有一人能左右整个大清,那便是紫禁城的主人,康熙。
康熙这位著名的千古大帝,在他最后的日子里并不是扮演着一个高高在上的君王,而是像满人起家的时候那样,保持着行围的猎手的习
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上真实的胤禔是什么样的?被圈禁26年还生了29个子女!

历史上真实的胤禔是什么样的?被圈禁26年还生了29个子女!本文导读:清朝康熙末年,随着康熙皇帝日渐老迈,诸皇子日渐成年,拉开了中国历史上都罕见的夺位之争“九龙夺嫡”。
为了争夺继承皇帝宝座的资格九位皇子拉帮结派、互相攻讦,甚至引起朝局震动,而这其中战功卓著的大阿哥爱新觉罗·胤禔最先出局,被康熙亲自下令圈禁,这是为什么呢?爱新觉罗·胤禔,生于1672年,母亲为惠妃那拉氏。
由于康熙前四个孩子均早夭,胤禔就顺理成章地成为皇长子。
那么,为什么康熙不立他为后继之君呢?论出身,胤禔的生母惠妃那拉氏是一位庶妃,而胤礽的生母则是赫舍里,贵为康熙的皇后,因此,胤礽是嫡出,胤禔是庶出。
另外,康熙与赫舍里感情深厚。
赫舍里在生下胤礽不久就去世了,康熙立他们的孩子胤礽为太子,足见他们之间感情十分深厚。
原本胤禔不是大阿哥,只不过自己的哥哥都夭折了,所以他便成了大阿哥。
后来太子终于被废,最高兴的要数胤禔了。
之前太子没被废的时候,玄烨会把大事交给太子,现在太子被废,而胤禔又是最大的,所以之前的担子就交给了胤禔。
而一旦胤礽重新成为太子,那么也就没大阿哥什么事了。
于是大阿哥想办法除去胤礽。
其实之前太子被废,多少与大阿哥有点关系。
为了彻底斩草除根,他竟然向康熙皇帝提议杀了胤礽,说如果父皇下不去手的话,他可以代劳。
这让注重孝道的康熙大怒,对胤禔严加斥责,连猪狗都不如。
胤禔看自己当皇帝是没门了,就想到了和自己关系比较好的八弟胤禩,觉得如果胤禩当皇帝的话对自己也有好处,这让康熙更加恼火。
后来胤禔被皇三子胤祉告发,说他与蒙古串通用巫术导致了废太子的事情的发生,这让康熙皇帝对胤禔更加失望,觉得他是乱臣贼子,就把他圈禁了。
胤褆被圈禁在府邸之中,派八旗护军参领八人、护军校八人、护军八十人在胤禔府中监守。
胤褆被圈禁了,此后再无缘皇位,成为九子中第一个落败者。
因为没有经历最激烈的时期,胤褆在后世名声不大。
在影视剧中,他的故事也早早结束。
康熙晚年九子夺嫡,他们的生母都是谁?他的地位仅次于太子

康熙晚年九⼦夺嫡,他们的⽣母都是谁?他的地位仅次于太⼦导读:清朝康熙晚年,虽然国家形势逐渐趋于稳定,然⽽统治集团内部却暗流涌动,康熙九位成年皇⼦围绕皇位继承问题展开了殊死之争。
这九位皇⼦分别是皇长⼦胤禔、皇次⼦(太⼦)胤礽、皇三⼦胤祉、皇四⼦胤禛、皇⼋⼦胤禩、皇九⼦胤禟、皇⼗⼦胤誐、皇⼗三⼦胤祥和皇⼗四⼦胤祯。
那么这些皇⼦背后⽣母的出⾝也成为他们争夺皇储的关键,她们到底是谁呢?皇长⼦胤禔⽣母:惠妃那拉⽒惠妃那拉⽒是康熙早期妃嫔之⼀,在康熙⼆⼗年的册封中,被封为四妃之⾸。
当时,那拉⽒堂叔⽗纳兰明珠权倾朝野,那拉⽒的得宠与其也不⽆关系。
然⽽,随着年⽼⾊衰和皇长⼦胤禔的被圈禁,那拉⽒也成为⼀名落寞之⼈了。
值得⼀提的是,那拉⽒还有⼀位养⼦,他就是皇⼋⼦胤禩。
皇次⼦胤礽⽣母:仁孝皇后赫舍⾥⽒仁孝皇后赫舍⾥⽒是康熙的结发之妻,两⼈感情尤为深厚,可惜其在⽣育胤礽之时难产⽽死,康熙将所有感情都倾注于太⼦胤礽⾝上,⽆奈太⼦胤礽却逐渐⾛向了极端,最终被圈禁致死。
皇三⼦胤祉⽣母:荣妃马佳⽒荣妃马佳⽒⼤概是康熙最早的⼥⼈了,她在康熙六年到康熙⼗六年的⼗年间为康熙帝⽣育了五⼦⼀⼥,与德妃并列成为⽣育⼦⼥最多的康熙妃嫔。
可惜,马佳⽒所⽣之⼦⼤多早夭,唯⼀存活下来的便是皇三⼦胤祉了,此外马佳⽒还为康熙帝⽣育了他最宠爱的⼥⼉固伦荣宪公主,并亲⾃抚养了皇太⼦胤礽。
皇四⼦胤禛皇⼗四⼦胤祯⽣母:德妃乌雅⽒德妃乌雅⽒在荣妃之后是康熙帝最得宠的妃⼦,先后⽣育了三⼦三⼥,可谓功劳不⼩。
其实是皇四⼦胤禛和皇⼗四⼦胤祯都成为九⼦夺嫡当中的核⼼⼈物,不得不说她是⼀个很会⽣⼉⼦的母亲。
此外,德妃还是皇⼗三⼦胤祥的养母。
皇⼋⼦胤禩⽣母:良妃卫⽒皇⼋⼦胤禩在康熙晚年的夺嫡⽃争中是太⼦党的最⼤威胁,曾⼀度展现出舍我其谁的态势,可惜对康熙皇权产⽣了严重威胁。
康熙帝将其⽣母良妃卫⽒的出⾝问题拿出来做挡箭牌,将皇⼋⼦胤禩排除在皇储⼤门之外。
皇九⼦胤禟⽣母:宜妃郭络罗⽒宜妃郭络罗⽒是康熙中期的宠妃,为康熙⽣育三位皇⼦,胤禟是主要代表,他在夺嫡之争中成为皇⼋⼦胤禩的左膀右臂,在争位失败后,落得了圈禁致死的结局,⽽且还连累了⽣母宜妃。
谈谈传说中的“九王夺嫡”

谈谈传说中的“九王夺嫡”郑小悠谈谈传说中的“九王夺嫡”(一):皇位继承是历史大问题谈谈传说中的“九王夺嫡”(二):先说孩儿他妈谈谈传说中的“九王夺嫡”(三):康熙的教子误区谈谈传说中的“九王夺嫡”(四):“九王”势力范围之太子胤礽谈谈传说中的“九王夺嫡”(五):“九王”势力范围之皇长子胤褆谈谈传说中的“九王夺嫡”(六):“九王”势力范围之皇十三子胤祥谈谈传说中的“九王夺嫡”(七):“九王”势力范围之皇八子胤禩谈谈传说中的“九王夺嫡”(八):“九王”势力范围之皇十四子胤禵谈谈传说中的“九王夺嫡”(九):“九王”势力范围之雍正皇帝谈谈传说中的“九王夺嫡”(十):康熙死的那一天(上)谈谈传说中的“九王夺嫡”(十一):康熙死的那一天(中)谈谈传说中的“九王夺嫡”(十二):康熙死的那一天(下)谈谈传说中的“九王夺嫡”(十三):康熙皇帝的心路历程谈谈传说中的“九王夺嫡”(一):皇位继承是历史大问题不能免俗的蹭个热点,热点是什么,嘿嘿嘿,你懂的。
按照儒家的观念,兄之与弟,虽然也有长幼之序,但总体而言地位是比较平等的,兄对弟的友、弟对兄的恭,是比较柔性的关系,没有父子之间绝对服从的要求。
另外,中国古代从较早时候起就发展出了诸子均分遗产的继承制度,和西方主流的单子(长子)继承差别很大。
也就是说,在传统中国民间,兄长之于弟弟在财产方面没有什么优势,相反,很多中小地主或自耕农家庭是由长兄负责挑起家庭生活的重担,供养资质较好的弟弟读书科举。
我看到过很多清代文献记载,一个官员因为工作出色获得皇帝的接见,在问及他的家庭情况时,该官员就说起自己怎样家境贫寒,父母早亡,是靠兄长辛苦耕种或是外出教书、做事,嫂嫂操持家务、辛勤教养,将自己培养成材的。
乾隆年间的名臣大学士陈宏谋长兄陈宏诚,因教育陈宏谋有功,被乾隆皇帝特赐匾额曰:“友恭笃庆”。
另一位名臣刑部尚书、直隶总督胡季堂因为感激长嫂的抚养之恩,为兄嫂申请封典,而这种封典一般只能赠予官员的父母。
九子夺嫡中有哪些派别,谁和谁是一伙的呢?

九子夺嫡中有哪些派别,谁和谁是一伙的呢?在清朝康熙皇帝晚年,围绕着皇位这个权利中心,上演了轰轰烈烈的九子夺嫡事件。
由于康熙皇帝的儿子众多,所以围绕着皇位,他的儿子们分为了好几个夺嫡派别,最后四阿哥胤禛夺得了皇位,也就是后来的雍正皇帝。
所谓九子,分别为康熙的长子,老二太子,三爷,四爷,八爷,九爷,十爷,十三爷,十四爷。
鉴于满人名字太麻烦,各位读起来容易混淆,小编这边只写了各位皇子的排位。
九个皇子——四大阵营。
实力最雄厚的太子党:旗下包含四爷,十三爷。
主要依靠叔公索额图一家。
八爷党排第二:旗下包括九爷,十爷,十四爷。
背靠三朝元老佟国维,御史纳兰揆叙,刑部尚书阿尔松阿等人。
第三应该是长子党:单干。
依靠姥爷纳兰明珠,吏部尚书余国柱等人。
最次应属三爷党:单干。
没得外围势力,皇子中的屌丝,纠集一帮如陈梦雷,李绂这样的文人为他摇旗呐喊。
至于我们的主角四爷党,那是太子挂点之后才摇的旗子,得十三爷力捧。
九门提督隆科多,陕甘总督年羹尧等人是他的势力范围。
有趣的人物关系。
首先是四爷和十四。
两人本是一母所生却水火不容,原因很简单,他们的老妈地位低下,不够资格抚养皇子,四爷出生就过继给佟皇后,跟生母没啥感情。
要知道满清的制度,生母想看亲儿子得打报告提申请,相当麻烦,一旦送走可能几年都见不了一次。
而十四则是由生母带大的,所以两兄弟之间见得少,也没啥感情。
其次就是四爷党的隆科多本是八爷党佟国维的儿子,但父子分属不同阵营。
这叫押宝,无论哪一党胜出,他们佟家都能跻身权力核心圈。
同样情况包括长子党的纳兰明珠和八爷党的纳兰揆叙,这也是一对父子,理由也一样。
而佟国维这个家伙,支持八爷的原因比较搞笑。
因为佟国维他哥曾经被索额图排挤,所以铁了心跟着八爷。
而且太子党里已经有索额图这样的大人物,就算去烧太子的热灶,回报也必然在索家势力之下,不如换个和太子旗鼓相当的热灶烧烧。
主角四爷其实是这一帮子中最不受待见的。
皇长子有纳兰明珠做后盾。
太子有索额图,他妈生前又是康熙最宠爱的妃子。
关于九子夺嫡的历史故事

关于九子夺嫡的历史故事九子夺嫡是指陈后主九个儿子之间争夺皇位的历史事件,发生于南唐末年,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传奇。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段历史故事。
一、南唐后主和九子南唐建国初期,后主李煜还是一个年轻的皇帝,享受着天赋异禀的美名,但在后期,他显得越来越墨守成规,自私自利,政治昏庸。
南唐国内的民不聊生,经济、政治状况非常不良。
在这样的环境下,李煜的九个儿子逐渐长大并展现出各自的优点。
他们分别是:璟、璟、璘、璟、璧、瑀、瓘、璘、璠。
这九个儿子都非常聪明,有才华,具有治国平天下的能力。
众所周知,家族内部有光荣传统的江南人民非常重视“嫡长”这个概念,而九子之中,李煜的嫡长子李璟显然具有优势,他在南唐朝中的地位也承认显然。
二、九子之间的争夺九子之间的争夺是由于李煜的病而开始的。
李煜生病后,九子之间产生了夺嫡的想法,开始秘密谋划。
这一想法被公开后,九子之间的阵营势如水火,情感纠结,充满了罕有的剧情和紧张气氛。
此后,九子开始在宫内展开了一系列的争斗。
他们在宫廷的悬挂桥上争斗,发动了各种直接或间接的手段,甚至制造奇妙情节,来证实自己继承皇位的能力。
这些手段包括:暗杀、动员部队、筹划合纵连横等等,都展现了九子各自的才能和魅力。
三、最终的结果:李煜将皇位交给谁?尽管九子之间的争夺异常残酷,但最终的结果还是出乎意料的。
在这个故事中,李煜最终并没有让九子之间的争夺成为独立的阶段。
事实上,他意识到自己的能力不足,并决定把皇位让给一个他信任的人,而不是他儿子中的任何一个人。
李煜在第一次醒来后,便给臣工传达了自己的意愿,他要待南唐国不立嗣后,南唐就结束了。
最后,李煜自己亲手向唐朝称臣,投降。
南唐成为历史长河上的过眼烟云。
四、九子夺嫡的意义九子夺嫡虽然被认为是一种悲惨的事件,但它定格了在中国历史上一段分外矛盾、壮观的时刻。
就一个人的眼光、个性和出身而言,李煜并非世界上最伟大的君主之一。
在这个意义上,九子夺嫡成为了一段教育人性、官场风云以及权力与利益的故事。
九子夺嫡名词解释-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九子夺嫡名词解释-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九子夺嫡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政治事件,发生在宋代的继承权之争中。
这一事件引发了广泛的争议和影响,不仅对宋朝的皇位继承产生了重大影响,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家族纷争和皇权制度的复杂现象。
九子夺嫡指的是宋仁宗在世时,他的九个儿子之间展开的继承权争夺。
宋仁宗是宋真宗的嫡长子,由于真宗皇后卞皇后生下了九个皇子,因此引发了对于皇位继承的争夺。
如此众多的皇子群起而争夺皇位,使得这一事件成为了当时的重要政治议题,也对于宋朝的未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一事件的背景和意义对于理解宋代的政治局势和皇权制度至关重要。
九子夺嫡的发生是由于宋仁宗的后妃生育多子,这在当时是相当罕见的。
这不仅引发了内部家族之间的纷争,也涉及到外部势力的干涉和利益衡量。
九位皇子的竞争不仅体现了国家政治经济背景的变化,同时也揭示了当时社会思潮、家族力量和统治者意志的较量。
本文将详细探讨九子夺嫡的背景和历史事件,进一步分析九子夺嫡对于当时社会、政治和家族的影响,以及其可能带来的启示。
通过对这一历史事件的探究,我们不仅能够更好地了解宋代的政治制度和当时的社会动态,还能够从中汲取对于现实世界的有益启示。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根据文章的要点和发展逻辑来撰写。
在这个案例中,文章可以按照以下结构进行组织。
-2. 正文2.1 九子夺嫡的背景和意义在这一部分中,我们将探讨九子夺嫡的背景和其在历史上的重要意义。
九子夺嫡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大的政治事件,发生在某个朝代的某个时期。
我们将分析九子夺嫡发生的背景条件,这个事件对于政治和社会的影响,以及它在历史上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首先,我们将简要介绍九子夺嫡的背景。
背景部分将包括事件发生的特定朝代和时期,并对该时期的政治、社会和经济环境进行描述。
我们还将讨论朝代皇帝继承制度以及家族内部继承权争夺的背景情况。
其次,我们将深入探讨九子夺嫡在政治和社会方面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上真实的九子夺嫡康熙十四年(1675年),康熙立二阿哥胤礽为皇太子(2岁),日后皇太子变得骄纵与蛮横并结党营私。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康熙杀索额图,父子关系趋于紧张。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在木兰围场的布尔哈苏行宫,康熙皇帝以皇太子胤礽“不法祖德,不遵朕训,惟肆恶虐众,暴戾淫乱”的理由,宣布废除太子。
之后众多阿哥开始了对于皇位的觊觎。
大阿哥胤褆是庶长子,一向不被康熙喜欢,自知无望,向康熙提议八阿哥胤祀,理由是“术士张明德尝相允祀必大贵”,又说要替父杀掉胤礽,让康熙极为寒心,严加训斥,同时对胤祀严加提防。
这时三阿哥胤祉揭发大阿哥搞魇镇加害胤礽之事,康熙将大阿哥囚禁。
康熙厌胤祀勾结胤褆,也将其关押,后又释放。
康熙这个老小子,8岁登基,做了61年的皇帝,生了50多个小孩,其中儿子35个,活下来的24个(序齿的),女儿二十来个,活下来的不清楚。
但是古代皇家的女儿基本上都是政治的工具,皇帝也不宠爱,因此就不提了。
大家估计都知道,康熙的儿子们都很牛,所以他晚年的时候出现了九子夺嫡的局面,令老头儿大为头疼,由此滋生了一系列的政治问题,可以算得上康熙皇帝生涯的一大败笔。
康熙的大儿子叫胤褆,为惠妃纳兰氏所生。
惠妃不算出名,可是他哥哥纳兰明珠可是个名人,当年就是他力主撤藩灭掉吴三桂的。
明珠的儿子,纳兰容若,就更是个大大有名的人物了。
不过这个大阿哥,可没有他舅舅以及表哥/表弟那么机灵。
虽然早年比较得宠,在康熙平定葛尔丹的时候立下过赫赫战功,但是本人却可以说有些愚蠢。
他迷信喇嘛,为了当上皇帝,竟然想到了用魇镇的方法来谋害当时的皇太子,他的亲兄弟胤礽。
康熙一废太子的时候,命他守卫,他上窜下跳,甚至说出了要替父拭子的话,以为不立嫡则立长,他就可以当太子,让康熙极为寒心。
最后被他的三弟胤祉揭发了魇镇的事情,终其一生被囚禁。
康熙的二儿子,废太子胤礽(réng)。
康熙的第一任皇后,索尼孙女赫舍里所生。
赫里舍产子的时候,恰逢吴三桂叛乱,皇后因为受了惊吓,难产而死。
而康熙与皇后自幼青梅竹马,感情很是深厚。
所以在胤礽两岁的时候,一改满人不立太子的习俗,效法汉人前朝。
立嫡长子为太子。
这个胤礽因此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太子,也是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太子。
然而虽然康熙皇帝效法前朝,前朝中皇太子是不可以干涉政权的,而满人的习俗却是皇子预政。
这样一来,时间久了,皇太子不甘心手中的权利,皇帝害怕被夺权,二人矛盾日益激化。
而朝中的大臣也形成各个党派,互相倾轧。
再有其他的阿哥们也长大了,他们自然不甘心这个能力不见得比自己强甚至不如自己的哥哥当皇帝。
这个时候的皇太子,因为康熙从小的宠溺,养成了暴戾的性格,飞扬跋扈,奢侈骄横。
不甘心做了三十多年的皇太子,颇有怨言。
而其他的阿哥们虎视耽耽,巴不得挑出皇太子的一丁点小错。
最终造就了在康熙四十七年首度被废。
可是康熙对这个儿子的感情还是很深的,借着大阿哥魇镇的事件,在一年之后,声称二阿哥因为迷失了心性,但是经过调养,已然恢复。
因此复立为太子。
只可惜这个太子实在是扶不上墙的烂泥,重新上台以后,他非但不谨小慎微,吸取教训,反而变本加厉,集结党羽,打击报复。
让康熙老头寒透了心,五十一年再次下诏废太子。
从此废太子一直被圈禁到雍正朝他死的那一刻,但是印象中雍正给他了一个理密亲王的封号。
三儿子胤祉(zhǐ),是个书生学究。
我们知道的《康熙字典》,应该就是他主持编撰的。
当时他聚集了社会上的一些名家,诸如陈梦雷,李钹,还有我们熟悉的方苞等人,合力编书。
这个傻哥哥以为可以因此讨得皇帝得欢心,因此将皇位传给他。
事实证明康熙的确挺喜欢的,康熙晚年的时候经常去儿子们的园子里游玩,就是到他跟雍正的园子。
而且去他的园子的次数远远多过于去雍正的园子的次数。
可能在康熙的眼里,这个儿子是孝顺的,可以共享天伦之乐的吧。
但是这个书生气的胤祉绝对对储位心存想法,因为他的门人曾经四处活动,联络党羽。
他似乎也请过方人,替他算命。
这些事情康熙虽然看在眼里,却并没有责怪,反而对他的门下说,如果胤祉不小心被牵连,你们要站出来为他辨白。
可见他的孝道功夫做得很足,康熙甚是喜欢他。
但是,康熙也不可能将皇位传给他就是了。
胤祉的结局我不是很清楚,康熙朝的时候被封为亲王。
雍正朝的时候他肯定是获了罪,老四是不可能容忍这个比他年纪大的哥哥,还位高权重的,估计是削了爵吧。
皇四子胤禛(zhēn),就是后来的雍正帝。
生母德妃乌雅氏。
整个夺嫡运动的胜利者。
观其在康熙朝的作为,基本上可以概括成为,两面派的作派,说白了就是哪边都不得罪,极尽察言观色之能,以诚孝示君父,将自己打扮成为富贵闲人的模样,吃斋念佛,标榜自己对皇位没有觊觎之心。
暗地里结交人才,培养门人,最终夺得大位。
在位十三年,为中国历史上最为勤政的皇帝。
康熙的五儿子胤祺(qí),(是不是第五个儿子都要叫祺啊,我想到了还珠里的五阿哥永琪了)宜妃所生。
就是那个康熙微服私访里的宜妃,传说中这宜妃性子直爽,的确是很受康熙宠爱的一个妃子,但绝对不是专宠,康熙这个老小子老婆不要太多。
胤祺早年带兵,掌管某一个旗的兵力吧,他没有参与九子夺嫡之中,康熙年间也是被封为亲王。
关于他的记载很少,但是我似乎看到过有人说他因为打仗的缘故,破了相(本来应该是极帅的,说他老娘生的儿子都是男生女相,极为俊美)。
破了相的人自然不可能当皇帝了,比如偶家孙策就是这样气死的。
所以没有参与夺嫡就可以说得通了。
雍正继位后,还是不能容他,所以结局也不算很好,也是死在雍正年间的。
第六个儿子胤祚(zuò),也是德妃所生,早殇。
德妃虽然出身不高,宫女而已。
但是非常能生,除了四子胤禛,六子胤祚,还有十四子胤祯(示题),还有两个公主。
想必也算是得宠过的妃子。
皇七子胤佑(yòu),关于他的记载也不多,也是一个没有参加储位竞争的人。
康熙三十七年被封为贝勒,五十一年封为郡王。
雍正八年死,其他不清楚。
重量级人物来喽~胤禩(sì),康熙的第八个儿子,是个我每每不忍提及的人物。
生母良妃,出身微贱,是康熙老儿从辛者库里发掘出来的美人。
清朝的时候讲究子以母贵,八八在这一点上,可以说是矮了其他兄弟一大截,反倒是后来他的母亲因为他的争气,得以晋升妃位。
胤禩天资聪颖,才华优裕,待人宽和,广结人缘。
朝堂上下交口称赞,称之为“八贤王”,就连康熙的哥哥,裕亲王福全也在皇帝面前推荐他。
康熙一废太子后,命诸臣推举新太子,朝堂上下,公推胤禩,说明其人心所向。
胤禩是阿哥党的首领人物,所谓阿哥党,是针对太子党所言。
可以说,胤禩与他的集团,当年应该做过不少将太子推下位子的谋划。
阿哥党中,有不少的朝廷重臣,也有胤禩的弟弟,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礻我,十四阿哥胤祯。
算得朝廷中一股非常强大的势力集团。
然而相比四阿哥胤禛,胤禩集团太过于出风头了,木秀于林,风必催之。
康熙老头连自己最心爱的儿子皇太子的权利过甚都会心有不满,何况这个母亲出身微贱的儿子。
又因为相面人张明德替胤禩算命,言其贵不可言,被不怀好意(或是笨蛋)的大阿哥告诉了康熙。
康熙下令凌迟处死张明德,并削去胤禩爵位。
可以说,一废太子的时候,胤禩希望最大,但是终究因为康熙对旧太子念念不忘,又因为张明德事件获罪,受到了打击。
坦白的讲,在这种封建社会,胤禩试图以民主的方式成为皇太子,本身就是一件很没有指望的事情。
二废太子之后,群臣还是支持胤禩的。
然而康熙对这个儿子打定主意是提防的,前次说他是少不更事,这次干脆就说他是居心险恶了。
约莫康熙五十三年时候,康熙的寿日,胤禩因为母亲忌日的原因不能亲自拜寿,派人送去两只将死之鹰。
康熙大怒,立刻骂胤禩不忠不孝,连带骂他为辛者库贱妇所生,并且声称父子之恩断绝。
并停爵停俸。
在我看来,以康熙的睿智,不可能不知道这件事情事出蹊跷,但是他非但不命人调查,而是借题发挥,说明他已经毫不顾惜父子之情了。
可能皇八子在朝廷上下的好名声对他来讲的确是个不小的威胁,他害怕有朝一日被逼宫,所以一定要打消胤禩以及他的党羽对储位的幻想。
同年,胤禩感染了伤寒,几近毙命。
康熙当时在承德,只是批复:勉力医治。
后因康熙要御驾回畅春园,路上会经过胤禩居住的园子,此时的胤禩已经人事不省,然而康熙依然要让其他儿子将其移回京城。
原因竟然是,不希望路过的时候碰到不好的事情,康熙是个讲求迷信的帝王,他尽量远离这些可能带来晦气的事情。
至于儿子的死活,他并没有放在心上。
最搞笑的是,当皇九子胤禟坚决反对,说将死的人了,不应该挪动。
康熙居然说,这可不是我逼你们要挪走他的,你们回头不要怪到我头上。
然而胤禩还是活了过来,像小强一样顽强地活了下来。
只是从此以后,他不再有希望继承康熙的大业了。
后来康熙老头可能也觉得自己做得过了头,下诏恢复了胤禩的爵位俸禄。
但是,胤禩在康熙朝,只是贝勒而已。
事实上,直到这个时候朝臣都还是支持胤禩的,大学士李光地(看过康熙王朝的人应该都知道,一个出名的人物)在康熙五十六年,还曾经说过:“目下诸王,八王最贤”。
雍正继位之初,采取拉拢的两面派手法,封胤禩为廉亲王。
胤禩倒也没有兴风作浪,然而却因为种种欲加之罪,最终被胤禛治罪。
剥夺爵位不说,竟然削除宗籍,被迫改名“阿其那”,大概是“俎上之鱼”的意思。
雍正四年死于囚禁中。
他夺嫡的失败,一是康熙的无情,二是方法的失误,猜测这跟他对康熙性格的不够了解有关,不像胤禛,揣度他老爹的意思都快成精了。
但是我觉得胤禩还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他在雍正朝多数的表现还是逆来顺受的,说白了,就是江山社稷为重,并没有如何勾结群臣,祸害朝纲。
即便有些无奈的成分,也有很大可能是因为他的确是个贤王。
皇九子胤禟(táng) ,宜妃所生。
关于他的容貌,有两种说法,一是极其俊美,另外的说法是很胖,像个猪一样。
我当然愿意接受第一种说法,这个皇子并不如何得宠,估计才能也有限,但是却是当朝第一大富翁。
估计聪明都用在挣钱上了吧(暂且不说途径是否正当),他是胤禩的忠实支持者。
忠实到什么程度呢,据说当时他随身携带毒药,倘若事情不妙,就吞毒药而死。
我觉得不管他是怎样的人,就凭着他这样对胤禩这个哥哥,就值得我对他有好感了这个九爷在雍正朝的时候被发配到西北,其实就是让年羹尧看管起来,不让他跟八爷党人通有无。
但是这个老九就是下定决心斗争到底,他居然想出来用西洋文字拼满文的方法制作密码,与他儿子联系,互通讯息,算得上是开创我们国家密码学的一个先河了。
雍正非常讨厌他,而且瞧不起他。
胤禟曾经说过:成则王侯败则贼,只不过我们亦是兄弟亦为贼罢了。
胤禟的命运很是悲惨,被雍正改名为“塞思黑”,其意一说为“猪”,另一说“讨厌的人”,反正不是好词。
最后雍正四年死于囚禁之中,比胤禩早一两个月吧。
传说是被毒死。
第十个儿子胤礻我(é),生母是个皇贵妃,不过死的比较早。
这个十阿哥传说中比较大条,南书房中的倒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