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供应链整合研究
国内关于产业链及粮食产业链研究的述评
国内关于产业链及粮食产业链研究的述评作者:王松梅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3年第29期摘要:国内学者在借鉴西方产业链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多个视角提出了产业链的内涵,但目前仍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对粮食产业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实证研究上,且主要是对特定地区或特定粮食品种产业链的分析及建立模型进行效率评价,理论研究还不够系统。
关键词:产业链;粮食产业链;产业链竞争力中图分类号:F324.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9-0041-02在西方学术文献中,有关产业链的思想的思想源于西方古典经济学家Adam.Smith关于分工与专业化的理论。
Adam.Smith以其著名的制针企业的例子生动描述了产业链的功能,说明了企业内部分工与专业化能够促进生产力的提高。
A.Marshall发展了 Smith 的思想,并把企业内部的分工扩展到了企业间的分工。
纵观国外学者的论述,大多是从企业的角度来分析产业之间的关联问题[1]。
产业链真正引起人们关注并得到进一步分析和研究是在改革开放后的中国。
本文将对国内关于产业链的内涵及粮食产业链的研究进行综述和评价。
一、产业链的内涵在我国,“产业链”一词最早是傅国华提出来的。
之后,国内学者在国外产业链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相继从产品形成、价值网络、产业关联、产业集合、产业集群和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以及战略联盟等视角来定义产业链。
(一)从产品形成的角度定义产业链郁义鸿(2005)、芮明杰等(2006)、李星群等(2 007)、何一(2009)从产品形成视角来定义产业链,认为它是从供应商开始,经生产者或流通者,再到消费者的所有物质流动。
马士华等(2000)认为,产业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信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2]。
粮食供应链整合研究——基于链内、链间交互整合的概念框架
最后 提 出 一个概 念框 架 阐释 粮食 供应 链 整合 的运 作 机理 以及 整合 过 程 、 整 合 程度 与整 合 绩 效之
间的关 系 , 以期 为我 国粮 食供 应链 的构建 及其 运作 提供 理论 基 础和 政策 建议 。 关键 词 :粮食 ; 供 应链 ; 供 应链 整合 ; 交互整 合 ; 整合 过程 中图分 类号 : F 2 5 2 文献 标 志码 : A 文 章编 号 : 1 0 0 0 — 2 1 5 4 ( 2 0 1 4 ) O 1 — 0 0 0 5 — 0 8
i n du s t r y f o r t h e i n c r e a s e o f i t s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c o mp e t i t i v e po we r . Fi r s t ,b a s e d o n l i t e r a t ur e a n d e x a mp l e s f r o m g r a i n e n t e r p r i s e s,t h e p a p e r a r g ue s t h a t SCI f o r Ch i n a ’ s g r a i n i nd us t r y s h o u l d f o c us o n di fe r e n t i a t i o n — i n t e g r a t i o n du a l i t y d i r e c t e d b y a l ea di n g e nt e r p r i s e or f t he f ul l u t i l i z a t i o n o f i n t e r n a l a n d e x t e r n a l r e s o u r c e s . Ne x t ,f r o m a n e w r e s p e c t i v e, i t hi g hl i g ht s t he p r o c e s s o f S CI ,n o t c o n f i n e d t o t he i nt r a — c h ai n d i r e c t e d b y t he l e a di ng o r g a n i z a t i o n,bu t t h e i n t r a — a n d— i n t e r — c h a i n s i nc l ud i n g t h e l e a d i n g c ha i n a n d t h e c o o pe r a t i v e
我国粮食供应链整合问题探讨
信 息网 络各 自为政 , 互不 兼容 大部分 只 能发布 文字信 息
量 迭到 11 吨 形成踌 省区的 成规模 的 亿 大宗粮食物流 约为 8 0 1 O万吨。从 粮食储 存设施来看 .全国现 有6万多个 粮库 。 能 从事 粮食 流通 的 为 31 7 5个 。总 仓 容 2 23 4 9 6 万吨 .其中有效 仓容 2 7 6万吨 . 40 简易仓窖 1 3 6 8万吨 如此大 的流量 .流 通 的速 度和效 益就 威为粮 食流 通的 关 键 问题
食 消费量 为 4 3 0万 吨 .粮 食实 物流通 85
右 其 他地 区的散 粮运输 比例 更低。 食 粮 的集 装箱 运输 仅有 少部 分地 区和 企业 在 尝试 . 还没有 形成较 大规 模 粮 食物流 的
信息 化水 平较 低 .粮食 网上 交易 鼍 占粮
我国 鞭食 供应 链整 合现 状分 析
省. 占全 国的 6 %;拥有 L 8新型散 装 74 1
I 一)我圆粮食流通量走 (
根据国家粮食局对全 国粮食流通的调
们的 4 % 由于 此原 因 .我 国粮价 高干 0 美国 1 %一 3 % . 响了 0 0 影 国际市场 上的 竞争 力 ,从而影 响到 我国 粮食 的进 出 口 格局 。
维普资讯
我国粮食供应链 整合问题探讨
● 杜文 龙 ( 国社 会科 学 院 财 贸所 北 京 10 3 中 86 0
( )流通成 本高 :
一謇 一一 t拳史通琏 时我 孵粮 .流通 i t
基拳情巩 的奢柄 .认 琦我 阚粮 禽袖 j 盘 和俄瘴健建雄存在 基础 谩箍建 谩不足, 洪藏 幂完善 .牲赍供 虚幢 节点分瓤 哥 阗迥 ,犍出了硅廊妻盎政黑、地 j和扳 l I 【 臀方面裳挥主丰柞用.盎背蒲配置, 凳 奎槛 和凡 才蹙 谴哥 方面椒粗 实行市 栅 舷峨 慕,柙 叠 要 } 中 孟蠢盼止粮 管流通 申此府和市曲飕夷 灵. 差■一:挑食 供虚链
推动粮食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三链同构”问题研究
推动粮食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三链同构”问题研究我国是人口大国,河南是粮食大省,近年来在国家一系列惠农政策下,粮食产业发展稳步前进,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同时也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伴随着消费升级,粮食产业不仅要让人们吃好、吃饱,还要满足更多个性化的要求。
不仅满足对农产品的需求,还要满足更多的休闲观光等高层次的需求。
豫东是河南省小麦主产区,其中商丘市小麦种植面积1000万亩左右,占全省小麦播种面积的1/6,本文通过对本地区小麦产业“三链同构”情况进行调研,对其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有力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形成了“三链同构、农食融合"的商丘粮食产业发展模式,希望能够为河南省粮食产业发展提供思路和建议。
1 河南省粮食产业发展现状河南地处中原,是我国粮食生产核心区域,同时也是粮食生产大省,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问题做出了重要贡献。
河南粮食产量每年超过500亿公斤,特别是小麦产量每年全国排名第一,占全国小麦总产量的30%左右,粮油和花生等产量也是全国领先。
可见,河南省粮食生产优势突出,在馒头、水饺、方便面等农产品生产和加工中占有绝对优势,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为武汉捐赠的农产品达130吨,保障了武汉地区的粮食安全问题。
粮食生产是粮食安全的保障,同时也是推动粮食产业发展的动力,在当前大环境下,河南应该实施“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战略,走出一条粮食产业发展特色之路,促进该地区粮食产业经济的发展。
但是从目前的形势来看,该地区的粮食产业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1 粮食供求不平衡随着我国参与国际化竞争,国内外贸易往来更加频繁,粮食进出口贸易增加。
这对于粮食生产和销售产生很大的影响,国际粮食贸易形势变化明显,部分粮食品种进出口数量大幅度增加。
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和重点问题,个别地区出现农产品销售停滞,导致物资供求失衡,同时导致粮食产业发展受到很大影响。
我国农产品供应链治理结构研究
文 章编 号 :10 — 4 X (02 8- 13- 7 0 1 18 2 1 )0 0 5 0
商 业 研 究
破 圈虐 产 品供 应链 翌 构 研 宓
刘胜春
( 上海财经大学 国际工商管理学院,上海 2 03 ) 04 3 摘 要 :从 我 国农 产品 市场 的宏观环境 分析 入手 ,引 出交 易属 性与 治理 结构转换 之 间关 系的讨 论 ,
的变化 ,一些新 的农 业经 营方 式也开始 出现 了。究
加到了 8 % ,并且仍有不 断上升 的趋 势②。这说 明 , 0 我国城镇居民的食 品消费模式 至今仍 未发生 根本性 转变 ,仍是 以直接消费初级农产 品为主。
( )消费方 式 2 1 二 0 0年 , 我 国 人 均 G P超 过 D
( )生产方式 三 ^ v
∞ 为 ∞ ∞ 柏 ∞ ∞ 伯 O
我国第一产业从 17 9 8年 到 2 1 0 0年 ,保持 了平
均年 增 长 率 1. 7 的速 度 ,3 24 % 2年 中 只 有 1年 (99 19: )是 与上一 年基 本持 平 的 ,最 快是 19 9 4年 ,
个周期 性 的上 涨 过 程 ,但 却 一 直存 在 着 大 幅波 动
的现象 。特别是 2 0 0 7年 以来 ,以猪 肉价格 上 涨 带 动 的 禽 、蛋 、水 产 等 农 产 品 价 格 全 面 上 涨 ,到 20 0 9年底 开始对大蒜 、大 豆 、姜 的一 轮恶 意炒 作 , 再到 2 1 年 出现 各地 农 产 品大量 滞销 现象 。市 场 01 大 幅度 波 动 的结 果 是买 贵 卖 难 同 时存 在 ,究 其 原 因 ,“ 市场 、小生产 ” 的供 应链 结构 无疑 是造 成 大 这种现 状 的一 个 重 要 因素 。作 为 改 变这 一 现 状 的 具体手 段 和措 施 ,国家相 继 推 出了一 系列 积 极 推
粮食供应链脆弱性分析与整合研究
・
1 ・ 05
财 经论 丛
2 1 第 6期 0 1年
粮 食 产 业 的脆 弱 性 问题
( )粮食 生产的脆 弱性— — 粮食供 给 风 险因子 一
粮 食供 应 链
粮 食生 产对 自然 有 很强 的依 赖性 ,而 自然条件 通 常是不 可控 的 ,粮食 产业 要 比其他 产业 面 临更
大 的 自然风 险 。 同时 ,在粮食 生 产过程 中 ,劳动 不能 “ 填充 ”粮 食生 产 的整个 阶段 ,导 致粮 食 生产 难 以 采取完 全 的分 工和 专业化 ,生产效 率低 ,形 成 明显 的产 业 缺陷 :一是 粮食 属 于土地 密集 型 、生
态 制 约型产 品 ,有 最高 亩产 能力 的 限制 和定 期休 耕 的要求 ,很难 像工 业 品那样 大 量复制 ;二是 粮 食
收稿 日期 :2 1 —0 0 1 6—2 3
基金项 目:教 育部人文 : 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 目 ( YA 3 1 ) 会 1 J60 8 ;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 科学研究基金 资助项 目 (00 04 0 0 2 1d4 ) 作者简介 :陈倬 (9 8 .男,湖南株 } 人,武汉工业学院经济 与管理学院副教授 。博士 。 1 一) 6 I f 1
粮 食 供 应链 脆 弱 性 分析 与整 合研 究
陈 倬
( 汉 工 业学 院 经 济 与 管 理 学 院 ,湖 北 武 汉 武 402 ) 30 3
摘 要 :粮 食 供应 链 的脆弱性 分 为结 构型和 胁迫 型 两种 。结构 型脆 弱性 由供应 链 的主
体 组 织 化 程 度 和 网 络 一 体 化 程 度 决 定 ,胁 迫 型 脆 弱 性 则 由供 应 链 的风 险 承 受 弹 性 和 风 险发
关于东北粮食仓储信息系统资源整合研究开发的构想
作 为一个现代化的粮食物流 中心 ,其最主要 的业务功能是依靠物流信息 的科 学运筹管理 ,通过 系列 化的先进粮食
物 流 技 术 支撑 ,实 现 及 时 化 、信 息 化 与智 能 化 的 粮 食 物 流 服 务 操 作 与 管 理 ,集 储 存 保 管 、集 散 转 运 、信 息 传 递 、 代 购 代 销 、连 带 服 务 等 多 功 能 于 ~ 体 。现 代 化 的 粮 食 仓 储 信 息 系 统 作 为 粮 食 供 应 链 管 理 的一 个 关键 环 节 ,具 有 重 ・
维普资讯 物ຫໍສະໝຸດ 流 科技20 0 7年 第 4期
关 矛 东北 粮食 仓 储 信 息 系统 资源整合研 究开 发的构 想
贾晓航 ,丛黎 亮 , 万 静 ( 大学, 大连 辽宁 大连 1 62 2) 1 6
JA Xa— a g C N il n , WA i t i hn , O G L—i g o a N jg n
f n t n o n cs t t e r i lg s c .T i p p r ma e a e sb e n e s n i l a ay i o t e r i i fr ain y t m e u ci c n e t o h g an o it s h s a e k s fa il a d s e t n lss n h g an no o i a m t s se r — o s a c ,a d p i t o t t e g a s n r cp e f t e y t m o sr c in e r h n on s u h o l a d p i il s o h s se c n t t .A c r ig t h s r e n t d n h p t h r n u o c o d n o t e u v y a d su y o t e s o ,te e ae ma y p o lms e it g n t e r n r be xsi i h ma a e n f so a e O w e in h i d l o s o no ai n y t m n soa e n n g me t o tr g ,S e d s te ma n mo u e f r f i f r t s se o tr g g m m o
中粮集团的全产业链案例研究剖析_new
中粮集团的全产业链之道研究背景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时有发生, 瘦肉精、三聚氰胺等食品安全事件接连出现。
食品安全问题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切身利益,消费者越来越注重食品的品质。
当前中国的食品行业,中小型企业众多,技术水平低,竞争激烈,价格低廉,利润空间狭窄,质量不一。
但是巨大的人口基数及多样化的饮食结构是中国食品行业发展的基石,所以整合食品产业、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迫在眉睫。
而中粮集团作为我国国内最大的农产品加工和食品生产的国有企业,致力为社会公众提供丰富且安全放心的食品。
中粮集团在2009年首次提出“全产业链”战略,对产业链上下游环节进行整合,将市场交易行为转化为管理协调,可以提高价值的增值效率和企业对产业链的掌控能力。
整合产业链的方式有很多,例如:三井物产通过交叉持股,网状辐射,渗透中国钢铁产业链关键环节。
中国企业通常采用的纵向并购方式,其中比较典型的是中粮集团。
全产业链是以消费者为导向,从产业链源头做起,经过种植与采购、贸易及物流、食品原料和饲料原料的加工、养殖屠宰、食品加工、分销及物流、品牌推广、食品销售等每一个环节,实现食品安全可追溯,形成安全、营养、健康的食品供应全过程。
中粮全产业链战略模式通过对原料获取、物流加工、产品营销等关键环节的有效管控,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贯通。
企业采用全产业链模式可以给企业带来以下竞争优势:首先,“全产业链”模式能够使企业迅速扩大规模。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行业内竞争激烈。
仅靠企业内部发展,快速提高竞争力并不现实,但可以通过兼并收购迅速扩大规模。
第二,“全产业链”模式能够提高企业技术水平。
大型跨国企业专注于核心技术的发展,而国内企业普遍缺少核心技术,从而导致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
通过收购上下游的公司,企业能够学习到新的技术,在此基础上发展自己的核心技术,提高竞争力。
第三,“全产业链”模式可以降低交易成本。
一体化削弱了对手的价格谈判能力,这不仅会降低采购成本(后向一体化),或者提高价格(前向一体化),还可以通过减少谈判的投入而提高效益。
基于我国粮油食品安全的大豆供应链协调整合对策研究
大豆供应链协调整合对策研 究
三 、促进大豆供应链协调整合 、保障 食 品安全 的对 策研究
、
一
、
、
S O W T分 析
首先 ,优势 分析 ( II s ℃ h, t 1 简称 S。 ) 黑 龙江省 人豆蛋 白质含 量较高 , 产纯 天然 的 盛 非 转基 因大豆 ,非 转基 因人豆 油是 上 等油 , 在 健康 和 安全 性方 面具 有 巨大 的 比较 优势 。 另外,大豆供应链通过系统集成 , 可以很大 程 度 上 降 低大 豆 交 易 成 本 ,形 成 规 模 化生
产、精细化加工、连锁化销售。其次 ,劣势
分析 ( e!l s W a e ,简称 w)  ̄s 。黑龙江 本地 大豆 相 对于进 口大 豆存在 着价 格劣 势 , 资企业 外 开始凭借进 口转基因大豆的价格优势 占领东பைடு நூலகம் 北 大豆市 场 。充其 原 因 , 是豆 衣各项 税费 一 较 高 ;二是 大豆 流通 渠道 不畅 。另外 ,大 豆 供应链的组织协 阔性不强,供应链 比较松
民的大 豆 ,装卸 、验 收 、收购 人 员的成 本和 场地 租用 费等 平均 收购 成本 是 7 元 /n. 5 屯 而 在 沿海 , 一 大豆 进 口货船靠 上码 头 ,从船 艘 到车问的平均成本只有约 1 元 /吨。 8 2 黑龙江省非转基因大豆供应链特点 黑龙江省非转基因大豆供应链 的特点 如 下 :舀先 ,对大 豆及 制品 建立严 格 的监管 机制 ,以生产监管、检疫监管和市场监管确 保大 豆 及豆油 的质量 安 全 。 次 , 其 核心 企业 由大 豆加 工商 ( 为 大型油 脂集 团 )和物 一般 流 中心组 成 ,形 成集仓 储 、加 工 、物流 为一 体 的集成 化产 业链 。第 三 , 息共 享平 台保 信 证 大 豆供 应 链 充 分 共享 和 全 程供 应链 可 视 性, 提高 整 个系统 的透 明度 和敏捷 h。 网 , 生第
基于的农产品供应链优化方案设计
基于的农产品供应链优化方案设计第一章绪论 (3)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3)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3)1.3 研究方法与内容 (4)第二章农产品供应链概述 (4)2.1 农产品供应链基本概念 (4)2.2 农产品供应链的构成要素 (5)2.2.1 生产要素:包括种植、养殖、加工等环节的原材料、生产设备、技术、人力等。
(5)2.2.2 物流要素:涉及农产品的储存、运输、配送等环节,包括物流设施、物流设备、物流信息技术等。
(5)2.2.3 市场要素:包括农产品销售渠道、市场分布、消费者需求、价格波动等。
(5)2.2.4 政策要素:对农产品供应链的监管、扶持政策以及相关法律法规。
(5)2.2.5 信息要素:农产品供应链各环节的信息传递、处理、共享与应用。
(5)2.3 农产品供应链的特点与挑战 (5)2.3.1 特点 (5)2.3.1.1 农产品供应链涉及环节众多,环节之间存在较强的关联性。
(5)2.3.1.2 农产品具有季节性、地域性特点,供应链管理需考虑气候、地理等因素。
(5)2.3.1.3 农产品品质和安全问题对供应链各环节的要求较高。
(5)2.3.1.4 农产品供应链信息化程度较低,信息传递不畅。
(5)2.3.2 挑战 (5)2.3.2.1 农产品生产与消费之间存在时空差异,导致供应链波动较大。
(5)2.3.2.2 农产品流通环节较多,物流成本较高。
(5)2.3.2.3 农产品供应链信息不对称,导致市场调节失灵。
(5)2.3.2.4 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防控难度较大。
(5)2.3.2.5 农产品供应链政策环境复杂,监管力度不足。
(5)第三章技术在农产品供应链中的应用 (5)3.1 技术概述 (5)3.2 技术在农产品供应链中的具体应用 (6)3.2.1 农产品种植环节 (6)3.2.2 农产品加工环节 (6)3.2.3 农产品物流环节 (6)3.2.4 农产品销售环节 (6)3.3 技术应用的现状与趋势 (6)3.3.1 现状 (6)3.3.2 趋势 (7)第四章农产品供应链优化关键问题 (7)4.1 农产品供应链优化目标 (7)4.2 农产品供应链优化方法 (7)4.3 农产品供应链优化关键参数 (8)第五章农产品供应链优化模型构建 (8)5.2 农产品供应链优化模型构建方法 (8)5.2.1 确定优化目标 (8)5.2.2 选择优化方法 (9)5.2.3 构建优化模型 (9)5.3 农产品供应链优化模型实例分析 (9)5.3.1 问题描述 (9)5.3.2 优化目标 (9)5.3.3 优化模型构建 (9)5.3.4 模型求解与分析 (10)第六章基于的农产品供应链优化策略 (10)6.1 基于的农产品供应链预测策略 (10)6.1.1 预测策略概述 (10)6.1.2 时间序列分析方法 (10)6.1.3 机器学习方法 (10)6.1.4 深度学习方法 (10)6.2 基于的农产品供应链调度策略 (10)6.2.1 调度策略概述 (10)6.2.2 遗传算法 (11)6.2.3 蚁群算法 (11)6.2.4 粒子群算法 (11)6.3 基于的农产品供应链协同策略 (11)6.3.1 协同策略概述 (11)6.3.2 多智能体协同 (11)6.3.3 云计算协同 (11)6.3.4 大数据协同 (11)第七章农产品供应链优化算法设计与实现 (11)7.1 算法设计原则 (12)7.2 农产品供应链优化算法设计 (12)7.2.1 算法框架 (12)7.2.2 算法实现 (12)7.3 算法实现与验证 (13)7.3.1 实验环境 (13)7.3.2 实验结果 (13)7.3.3 实验分析 (13)第八章基于的农产品供应链优化案例研究 (13)8.1 案例选取与分析方法 (13)8.1.1 案例选取 (13)8.1.2 分析方法 (14)8.2 案例一:某地区农产品供应链优化 (14)8.2.1 背景介绍 (14)8.2.2 优化方案 (14)8.2.3 实施效果 (14)8.3 案例二:某企业农产品供应链优化 (14)8.3.2 优化方案 (15)8.3.3 实施效果 (15)第九章农产品供应链优化实施与评估 (15)9.1 农产品供应链优化实施策略 (15)9.1.1 制定明确的优化目标 (15)9.1.2 构建信息共享平台 (15)9.1.3 推进农业产业协同发展 (15)9.1.4 引入先进的供应链管理技术 (15)9.1.5 加强人才培养与培训 (16)9.2 农产品供应链优化效果评估方法 (16)9.2.1 定性评估方法 (16)9.2.2 定量评估方法 (16)9.3 农产品供应链优化实施与评估实例 (16)9.3.1 实施背景 (16)9.3.2 优化实施策略 (16)9.3.3 优化实施效果评估 (17)第十章结论与展望 (17)10.1 研究结论 (17)10.2 研究局限与不足 (17)10.3 研究展望与未来研究方向 (17)第一章绪论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产品供应链作为连接生产者与消费者的重要纽带,其效率与稳定性日益受到关注。
粮食供应链信息共享价值研究——以RFID农户结算卡系统为例
的不对 称 。此 外 , WT O过 渡 期 结 束 后 , 面 对 跨 国
息共享的粮食 物流运作 模式 ; 房丽娜 ( 2 0 0 9 ) ¨ j _ _
运用 系统 论 、 控 制 论 以及信 息 管理 学 和 信息 经 济
粮商及其供应链 的竞争 , 信息共享作为提 升供应 链 竞争 力 的有 效 手 段 更 应 受 到我 国粮 食 企 业 及 政府的重视。因此 , 要想实现我国粮食供应链管 理 的效 益 优化 和竞 争力 提 升 , 就必 须 清楚 地 认 识 到粮 食供 应链 信息 共 享 的价值 , 并 在 此 基 础上 构
但 我 国的粮食 供 应 链 管 理 水 平 还 处 于相 对 较 低 的状 态 , 许 多 效益机 制 的构建 与 西方 发达 国家相
在 自己的 网站 上宣 称 其 可 以为 粮 食 供 应 链 整 合 提供 有偿 服务 , 并 称有 一家食 品加工 企 业通 过 自 己的供应 链 整合 服 务分 别 节 省 了 2 8 % 的存 货 与 3 % 的运 营成 本 。其实所 谓 的供 应链 整 合 就是 指
供应 链共 享信 息 的整 合 , C a r g i l l 的做 法无 非 就 是
比差距仍然较大 : 一方面企业对其本身供应链信 息共 享价 值 的认 识 不 足 使 得 企 业 之 间信 息共 享 平 台缺 失 , 各 节点 企业 之 间信 息 流 沟通 不顺 畅 或
5-12.2 粮食供应链集成问题及对策
与下游加工企业 • 如果订单制定不完善,或者订单违约成本低,
订单实施问题
加工企业面对利益,可能会违约
2. 大型粮食加工企业为核心的粮食供应链问题
第一,与上下游合作关系不稳定。
粮食供应链成员间缺乏长期、稳定的合作。粮食加工企业与粮食 生产者的交易价格随行就市,粮食生产者的原粮销售主要受粮食价 格影响,粮食加工企业采购原粮成本较高,没有稳定的供给对象。
学习要求
1. 了解粮食供应链集成存在的问题 3. 探究粮食供应链集成的对策
与粮食经销商的契约激励。通过契约等形式建立价格补偿和风 险共担的协调机制,确定最优的订购批发价格。
➢ 优化供应及销售渠道。
向上游集成,自建种植基地 转化销售渠道:“B2B”、“C2F”
3. 粮食处理中心治理原粮供应链
模式一 模式二 模式三
• 向上游纵向一体化模式。
• 向上游集成的事后不协商
和
协商模式。
• 向上游集成的事前协商模式。
4.粮食物流中心进行粮食供应链集成管理
• 大米从稻谷生产、仓储、采购、运输、稻谷加工成 糙米这一阶段,到这一阶段的初级产品及流程的需
标准化策略 求是共性的,在此阶段可以实施标准化策略。
延迟策略
• 从加工到最后形成消费者需求的大米及配送到消费 者手里,将体现大米的个性需求,此阶段可以实施 延迟策略。
12.2 粮食供应ຫໍສະໝຸດ 集成问题及对策主要内容 ➢ 粮食供应链集成的问题 ➢ 粮食供应链集成的对策
一、粮食供应链集成的问题
核心主体:农业合作组织
问 题
核心主体:大型粮食加工企业
核心主体:粮食处理中心
吉林粮食供应链构建策略
建 立 粮 食 物 流 应 急 调 配 控 制 中 心
这个区域 性粮 食物流应急调配控制 中 心应由粮食部门牵头 , 并整合省 内粮食仓储 和流通力量组成 , 在市场有序运作时作为信
息交流、 区域合作的协作组织 , 在市场波动
根据 保护 种粮 农民利益和直接补贴的 需要,在粮食 主产 区的产量 大县因地制宜 组建 一个或几个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的粮 食公司 ,发挥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主渠道作 用。在大中城 市 ,采取 国有控股或国有参 股的形式 ,重点掌握~部分粮食加工企业
—
种政 策性职 能,无疑会 影响其正 常经营效 果。但是 国家作为国有及控股粮 食企业的
出资 人有权 以此调 动企 业来平衡粮 食市场
粮食的消费主流 , 才能把握粮食供应链延伸 产业。重视粮食深加工产业 , 从和谐社会建 设 和国家安全的角度给予特殊政策支持; 充 分利用产地资源优势带动, 降低成本或者挖
密型 的联盟 , 要服从应急中心 的调遣 , 这对 于以经济效益 为 目的的企业来说,承 担这
消费 主体 ,决 定 了粮 食 的 流通 将 不再 是 粮 食 企 业 自身 的 问题 ,这 将 受到 生产 、 流 通 、消 费各 环 节 变化 巨大影 响 。本 文 提 出用供 应链 理念 来解 决 吉林 省 的粮 食 流 通 问题 ,是 一 个有 效 路 径 。 关 键词 : 吉林 省 粮 食 物 流 供 应 链 构 建
的低成本、 高质量粮食 , 也就难 以有后面各 环节高效的流通和高质量的粮食消费。 因此 保护好粮源 , 对于吉林省这样一个农业和粮 食大省的粮食供应链建设有特殊 的意义。 由 此也可见 , 粮食供应链虽然立足于流通 , 但 绝对不是一个只涵盖粮食流通领域的系统 , 是一个由粮食相关产业组成的大系统。
粮食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粮食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近年来,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粮食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成为确保食品供应安全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探讨粮食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意义、面临的问题以及应对策略。
一、粮食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意义粮食是人们生活必需品之一,保障粮食供应安全对于维持社会稳定、民生福祉至关重要。
粮食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涉及到从粮食生产、采购、加工、储存、运输等环节,直至最终到达消费者手中。
它能够帮助粮食企业实现产品的高效流转、降低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同时也能保障粮食的质量、安全和卫生。
二、粮食物流与供应链管理面临的问题1. 信息不对称:粮食物流涉及多个环节,不同环节之间信息的传递和共享存在问题。
例如,种植者无法准确掌握市场需求,而粮食加工企业也难以及时了解供应情况,导致供需失衡。
2. 运输成本高:由于我国粮食生产分布广泛,运输距离长,运输中的损耗和浪费较为严重。
同时,粮食运输通常需要特殊设备和技术,这也增加了运输成本。
3. 风险管理不足:自然灾害、疫情爆发等不可预测的风险对粮食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带来挑战。
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一旦遇到问题可能导致供应链断裂。
三、粮食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应对策略1. 加强信息共享与协同:建立健全信息平台,实现整个供应链上下游信息的高效传递与共享。
通过共享信息,种植者能够更准确地了解市场需求,而粮食加工企业也能够及时调整生产计划。
2. 优化运输模式与设备:采用创新的运输方式,如铁路、水路等与道路相结合,减少运输成本和能源消耗。
同时,研发更高效、更环保的粮食运输设备,提高物流效率。
3. 建立风险管理体系:粮食物流与供应链管理需要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预警、应急处理机制等。
及时应对自然灾害、疫情爆发等风险,保障粮食供应链的稳定。
四、结语粮食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是保障食品供应安全的关键环节。
面临信息不对称、运输成本高和风险管理不足等问题,需要加强信息共享与协同,优化运输模式与设备,建立风险管理体系。
粮食供应链整合动力机制研究
关 键词 : 粮食 ; 供应 链 整合 ; 力机 制 动
Ke r s r i s p l han itg ain d n mi c a im y wo d :gan; u py c i ne to ; y a c me h ns r
夺 愈 演愈 烈 , 应链 竞 争势 在 必行 。 在 WT 供 O后 过 渡 期 结 束 后 , 对 面 2 粮 食 供应 链整 合 动 力机 制 相 关 文 献 评述 供 应 链 整 合 就 意 味 着 供 应 链 上 的 节 点企 业 通 过 有 效 组 织 像 一 A M、 吉 、 吉 、 易 达 孚 四大 国 际 粮 商 的 供 应 链 渗 透 , 国 粮 食 D 嘉 邦 路 我 产 业 面 临着 前 所 未 有 的挑 战 。 近 年 来 我 国 粮 食 市 场 价 格 波 动 异 常 、 个企 业 那 样 运 作 , 而获 得 非整 合 状 态 下 不 能 获得 的收 益 。L m e 从 a bd 不 仅 仅是 粮 食 大 品种 , 品种 如 绿 豆 等也 被 炒 作 。 在违 背供 给 规 律 和 C o e 等 ( 9 8 认 为供 应 链 整 合 包 含 供 应 链 中 的 主 要 节 点 环 小 op r 19 ) 包 具 的粮 食 产 业 资 本炒 作 情 况 下 , 制 粮 食 产 业 关键 环 节 如 收购 、 售 节 , 括 内 部 与 外 部 的 实体 的 整 合 , 有 共 同 的价 值 追 求 而 形 成 的 控 销 还 等 关 系 到 我 国粮 食 安 全 , 时不 断 出 现 的食 品 安 全 问题 也 为 我 国 的 战 略 联盟 。供 应 链 整 合 后 不 仅 可 以降 低 各 方 面 的 成 本 , 能 够 为顾 同 股 A kr s ma 粮 食 安 全 敲 响 了警 钟 , 进行 供 应 链 整 合 从 而 建 立粮 食 品 质 可 追 溯 机 客 、 东 和 所 有 供 应链 成 员及 其 他 利 益 相 关 者 创造 价 值 。 k e n 19 ) 合 信 信 制 迫 在 眉 睫 。 实现 我 国粮 食 供 应 链 的整 合 , 其 加 强 粮 食 产 业 关 键 (9 9 认 为 供 应 链 整 合 的 基 本 要 素 为协 作 、 作 、 息 共 享 、 任 、 尤 技 环 节 的 控 制 , 强 粮 食 产 业 的抗 风 险 能 力 是 实 现 我 国 粮 食 安 全 由应 成 员 间 关 系 、 术 共 享 及供 应 链 整 合促 使 单 个 企 业利 润最 大化 管理 增 北京 大学 联 泰 供 应 链研 究 与 发展 急 向预 警机 制 转 变 的重 要 途 径 。 北 京 物 资 学 院 洪 岚 (0 9 在 《 国 向 价值 链 价值 最 大 化 管 理 的 飞 跃 。 20 ) 我 中 心 认 为供 应 链 整 合 是 转 化 供 应 链 上 不 合 理 的 功 能 实 体 的行 为 , 使 粮 食 供 应 链 整 合 困 难 的 原 因探 析 》 文 中指 出 , 食 供 应 链 整 合 的 一 粮 这 些 功 能 实体 按 照 专长 优 势 被 重 新 定 位 和 分配 , 而 使 整 条供 应 链 从 困难 原 因在 于 : 界 对 粮 食供 应 链 认 知 不 多 , 处 于 学 术 与 企 业 实 业 还 竞 客 国 践 的初 期 探 索 阶 段 : 食 基 础 设 施 与信 息 技 术 水 平 落 后 ; 型 粮 食 在 成 本 节 约 、 争 优 势 创 造 、 户 价值 创造 等 方面 取 得 显 著 成 效 。 粮 大 内外 关 于 粮 食供 应 链 整 合 的研 究 的文 献并 不 多 , 者 主 要 从 一般 的 笔 企 业 对 供 应 链 管理 缺 乏 了解 , 问题 的严 重 性 认 识 不 足 。 些 问题 , 对 这 针 在 国际 粮 商 的 进 入后 , 得 尤 为 突 出。 朱 传 福 ( 0 7 认 为 我 国粮 食 供 应 链 整 合 中 提 炼 出对 粮食 供 应 链 整 合 研 究有 益 的观 点 , 对 本 文 显 20 ) 研 究 的 粮 食供 应 链 整合 动 力机 制 , 国 内外 学 者 有 相 关研 究 的文 献 , 行 业 经 过 多 年 发 展 和 体 制 改 革 , 场 竞 争 日益 激 烈 , 业 内 企 业 相 市 行 动 oLe 对其 他 行 业 整 体 情 况 落后 , 目前 供 应 链 上 下 游 企 业 间 关 系松 散 、 各 主 要 集 中在 供 应 链 整 合 的驱 动 力 、 因 或 动 力 机 制 方 面 。 T e 20 ) 订 自为政 。 粮 食 行 业 发展 已经 显 现 出供 应 链 整合 的要 求 , 有 理 顺 供 ( 0 2 认 为 企 业 所 处环 境及 生产 组织 、 单 完 成 的不 确 定 性 是 供 应 只 其 应链 上 下 游 关 系 , 正 做 到 物 畅其 流 , 真 以合 作 求 发 展 才 能在 市 场 中 链 整 合 的驱 动 力 , 用 实证 研 究 证 明 了不 确 定 性 对 供 应 链 整 合 水 平 l i ny等 2 0 认 n h 求得 生存 和 发 展 。 目前 从 整体 上 我 国 的 粮 食供 应链 整 合 缺 乏 动 力 , 的影 响 。 Ge nRc ee (0 9) 为供 应 链 整 合 的驱 动 力分 为 内 部 驱 动 力和 外 部 驱 动 力 , 内部 驱 动 力主 要 是 供 应 链 节 点 企 业 改 变 绩 笔者试图在我国粮食供 应链的基础上 为我国粮食供应 链整合动 力 效 的意 愿 , 外部 驱 动 力主 要是 顾 客 需求 的快 速 变化 和 市 场 竞 争 的 日 通 作者 简 介 : 海 波 f 95 , , 苏 徐 州 人 , 士研 究 生 , 究 方 向 为 物 流与 益激 烈 , 过 实 证研 究 验 证 了供 应 链 整 合 驱 动 力 对 供 应 链 企 业 绩 效 葛 8一)男 江 1 硕 研 的正 相 关影 响 。 在 这 个 驱 动 力 对供 应 链 整 合作 用 的 过 程 中 , 强 调 并 供 应 链 管理 。 优势 明显 的主 产 区 形 成 和 发 展 。推 进 “ 村 一 品 ” 一 专业 村 建设 。实 现 教 育 , 展 农 村 科技 教育 事 业 , 高 农 民 的 科 学 文 化 素 质 , 实现 传 发 提 是 生 产 经 营无 公 害 化 , 形成 绿 色 食 品 、 有机 食 品基 地 。 统 农业 向现 代 农 业 转 变 的 关 键 环 节 , 是 广 大 农 民 的迫 切 愿 望 。 一 也 27 专 业 合 作 经 营 , . 实现 生 产 主 体 组 织 化 按 照服 务 农 民、 退 是高度 重视农村基础教育。二是普及义务教育。三是对农 民进行法 进 自 由、 利 平 等 、 权 管理 民主 的要 求 , 快 发 展 农 民专 业 合 作 社 , 高 制教育。四是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要在基础教育中 加 提 农 民的组 织 化 程 度 和 参 与 市 场 竞 争 的 能 力 。 善 龙 头 企 业 与 农 户 的 渗 透职 业技 术教 育 的 因素 。因地 制 宜 地 开 设 一 些相 关 的理 论 和 实践 完 利 益 联 结机 制 。重 点 是 推 进 “ 司 + 户 ” 公 农 的经 营模 式 向 “ 司 + 公 中介 课 程 , 立 试 验 田和 劳 动 基 地 , 解 和 掌 握 一 些 农业 生 产 知 识 和 实 建 了 组 织 + 户 ” 式 转 变 。加 快 发 展 各 类 农 民专 业 合 作 经 济 组 织 。加 快 用 技 术 , 高 他 们 的 实 践 能 力 。 要 加强 农村 中、 等职
开展粮食业务可行性分析
开展粮食业务可行性分析粮食业务是指在粮食供应链中涉及粮食种植、加工、贸易、销售等环节的商业活动。
开展粮食业务的可行性分析将考虑市场需求、竞争环境、资源条件以及政策支持等因素,并评估其商业模式、收益潜力和风险控制等方面的情况。
下面是对开展粮食业务可行性的分析:一、市场需求分析1. 粮食需求量:粮食是人类生活的基本食物,其需求量与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消费习惯等因素密切相关。
通过对市场调研和预测,了解粮食需求趋势,可以评估市场潜力。
2. 满足特定需求:针对特定人群的需求,如有机粮食、无麸质食品等,开展粮食业务可有进一步的差异化发展。
二、竞争环境分析1. 主要竞争对手:了解同行业的主要竞争对手,分析其市场份额、产品品质、运营模式等,有助于制定合适的竞争策略。
2. 市场份额和增长潜力:评估市场份额和增长潜力,了解市场集中度和未来的竞争格局,为业务发展提供参考。
三、资源条件分析1. 土地和气候:粮食种植需要适合的土地和气候条件,评估可获得的土地资源和适宜种植的粮食品种,以确定种植规模和定位。
2. 技术和人力资源:根据粮食种植、加工和销售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要求,评估现有的技术和人力资源是否满足业务需求。
四、政策支持分析1. 政府政策:了解国家和地方政府对粮食业务的政策支持,如补贴政策、税收优惠、土地政策等,以利用相关政策促进业务发展。
2. 农村发展政策:农村改革和发展政策,如乡村振兴战略,也为粮食业务提供了机遇和支持。
五、商业模式和收益潜力分析1. 供应链整合:评估整个粮食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包括种植、加工、贸易和销售等,确定合适的商业模式和运营方式。
2. 成本和收益:通过市场调研和分析,评估粮食种植、加工和销售的成本和收益情况,包括种子、农药、肥料、劳动力成本、销售渠道等。
六、风险分析和控制1. 自然灾害:考虑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对粮食产量和质量的影响,制定应对措施,如农业保险等。
2. 市场风险:价格波动、需求下降等市场风险是常见的问题,需要评估市场变化对业务的影响,并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
粮食流通企业的供应链模式创新研究
粮食流通企业的供应链模式创新研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粮食的需求量不断增加,粮食流通企业的供应链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需求。
为了满足人们对粮食的需求,并提高粮食供应的效率和质量,粮食流通企业需要进行供应链模式的创新研究。
一、供应链模式的定义和意义供应链模式是粮食流通企业为满足市场需求,通过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实现产品从生产到消费的流动和转换的方式和方法。
供应链模式的创新对于粮食流通企业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1. 提高效率:供应链模式的创新可以实现生产、加工、物流、销售等环节的高效衔接,降低流通环节的时间和成本,并提高整体的供应链效率。
2. 优化资源配置:通过供应链模式的创新,可以实现粮食生产、仓储、运输和销售等资源的优化配置,减少资源的浪费和损耗。
3. 提升服务质量:供应链模式的创新可以实现对于粮食质量的追溯和监控,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水平,满足消费者对于产品品质的要求。
二、供应链模式创新的挑战与机遇供应链模式的创新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但也同时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1. 挑战:(1)信息不对称:生产端、加工端、物流端以及销售端的信息不对称导致粮食流通企业难以及时获取市场需求信息,不能准确判断市场和客户需求。
(2)流通环节长:传统的粮食流通模式存在着多个中间环节,环节之间信息传递和协同合作效率低下,导致流通链条长、周期长、效率低。
(3)质量控制难:由于多环节参与和信息不对称,粮食流通过程中质量控制难度较大,食品安全问题可能会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
2. 机遇:(1)信息技术的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发展,粮食流通企业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对供应链进行全程跟踪和管理,提高供应链形成和运营的效率。
(2)物流技术的创新:物流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更便捷和高效的物流方式,可以对粮食流通企业的货物运输进行优化,提高物流环节的效率。
(3)消费者对于产品质量的要求提高: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于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为供应链模式创新提供了机遇和动力。
供应链管理与粮食安全
供应链管理与粮食安全在当今全球化的经济背景下,供应链的管理是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环节之一。
供应链管理旨在协调农田生产、加工、储存、运输等环节,以提高粮食产量、质量,并确保其安全供应。
本文将通过讨论供应链管理的关键要素以及其在粮食安全中的作用,探讨如何更好地管理供应链以保障粮食安全。
一、供应链管理的关键要素1. 农田生产农田生产是供应链管理的起点,其涉及种植规划、土壤调理、农药使用等诸多方面。
科学合理的农田管理能够提高产量和品质,并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2. 加工与储存加工与储存环节对于粮食的保鲜和加值具有重要作用。
高效的加工设备和科学的储存条件可以防止粮食腐败和虫害,并降低损耗。
3. 运输与物流运输与物流是将粮食从农田运送到市场的关键环节。
合理安排运输路径、优化运输工具和提升物流效率,可以减少运输时间和成本,并降低粮食损耗。
4. 信息技术支持现代供应链管理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应用。
通过信息系统的建设和管理,可以实现对供应链各环节的实时监控、数据分析和风险预警,提高管理效能。
二、供应链管理在粮食安全中的作用1. 提高供应链的透明度供应链管理可以实现粮食流通过程的实时监控,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可追溯。
通过建立溯源系统和标准化管理,可以减少检测环节和准入时间,提高食品安全。
2. 加强风险管理供应链管理可以识别和评估风险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风险控制。
例如,在运输环节中,可以建立风险防范机制来应对天气灾害或交通事故对粮食安全的威胁。
3. 优化资源配置供应链管理可以通过减少环节、简化流程、提高效率来优化资源配置。
优化后的供应链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地区和人群的粮食需求,提高粮食利用率和农民收入。
4. 促进合作共赢供应链管理鼓励生产者、加工商、物流企业等各环节的合作,形成利益共享的合作伙伴关系。
通过共享信息和资源,可以实现供需平衡和市场稳定,提高市场竞争力。
三、如何更好地管理供应链以保障粮食安全1. 加强监管与执法政府需要加强对粮食供应链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对违规行为进行惩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粮食供应链整合研究粮食供应链整合研究摘要:粮食供应链整合是主导企业对粮食供应链的内、外部资源进行整合与分化的动态过程。
为获取整合后的协同效应,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我国粮食企业供应链整合不应局限于企业或供应链的内部整合,而应侧重于主导企业供应链与合作企业供应链的交互整合。
文章基于跨国粮商、中粮集团等大型粮食企业供应链的运作实践,引入主链、副链等新概念从一个全新视角对粮食供应链整合进行细分,并比较分析了链内整合、链间整合和交互整合的范围、条件和特点,最后提出一个概念框架阐释粮食供应链整合的运作机理以及整合过程、整合程度与整合绩效之间的关系,以期为我国粮食供应链的构建及其运作提供理论基础和政策建议。
关键词:粮食;供应链;供应链整合;交互整合;整合过程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2154(2014)01-0005-08一、引言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日益关注和外资对我国粮食产业的加速进入,粮食行业出现了全方位、深层次的竞争格局。
与此同时,在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以及企业间竞争与合作程度不断加强的条件下,粮食企业间的竞争已逐步转变为粮食供应链与粮食供应链之间的竞争。
面对高度复杂和剧烈变动的外部环境,进行规模重组、实施从田间到餐桌的供应链整合已成为粮食企业发展与成长的一种趋势。
例如,艾德蒙(ADM)、邦吉(Bunge)、嘉吉(Cargill)、路易达孚(LouisDreyfus)和安德森(Anderson)等粮食企业不仅已形成农场一中转库一港口一出口的粮食供应链,而且通过收购、兼并、重组和联盟等手段不断实施供应链整合(Supply Chain Integration),成为实力雄厚的世界粮食巨头。
例如,嘉吉在全球67个国家拥有16万个雇员,年销售额1200多亿美元;邦吉在全球32个国家拥有近3万个员工,年销售额达500多亿美元。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大型粮食企业不仅数量少,而且往往大而不强,市场竞争力较弱。
少数粮食企业虽已初步具备粮食供应链管理的条件,但与世界粮食巨头还有不少差距。
尤为重要的是,由于外资企业进入我国粮食流通领域的过渡期已然结束,面对外资对我国粮食产业链的介入,我国已不能简单地运用行政手段进行干预……鉴于此,树立供应链管理理念,从农业产业化视角进行粮食供应链整合,是提高我国粮食企业竞争优势、应对世界粮食巨头渗透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必由之路。
二、粮食供应链整合的缘起、现状与发展粮食供应链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是从研究农业产业化和农业纵向协调中的经济性整合开始的。
美国、日本、西欧等发达国家的农业产业化经历了一个嬗变过程。
农业纵向协调是农业产业化过程中组织创新的集中体现,它包括使农产品从生产到营销各纵向环节协调运行的所有方式。
随着个性化农产品消费需求的增加,农业产业链的重心逐渐从市场转移到链条的纵向协调,研究链条中纵向整合的限制因素以及实施整合的主体等。
从此,农产品(或粮食)供应链整合成为一个核心课题。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多个国家农产食品部门都出现了日趋紧密的供应链垂直合作的趋势。
一方面,纵向整合有利于协调种植者、经营加工企业和决策者的利益。
另一方面,农产食品行业也需要通过纵向合作快速了解客户需求,并运用契约和整合等手段创造一种新的交流方式,使客户需求沿着链条上溯向生产者传递的能力得到增强。
因此,农业产业化与农业纵向协调为粮食(或农产品)供应链整合的研究提供了实践基础,也使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成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利器。
整合是组织内部或组织间基于对各种资源的有效规划、协调和控制,以获取单一行为所无法达到的效率和综合效益的一种行为。
作为供应链网络的形成途径,基于研究内容和研究重点的不同,供应链整合在概念界定上仍存在不少分歧。
有研究者认同供应链整合的理论基石为纵向整合(Vertieal Integration)。
而纵向整合是在战略管理领域早已建立的一个基础概念,指“公司是决定通过内部业务单位提供商品或服务,还是选择从公司外部购买”。
也有研究者将整合视为供应链协同(Supply Chain Collaboration)的一种策略,并将供应链整合划分为纵向整合、横向整合(Horizontal Integration)与混合整合(Lateral Integra- tion)。
并且,多数研究者将“协同”(Collaboration)与“整合”(Integration)互换或并列使用,并将供应链整合视为供应链伙伴之间基于能够提高企业竞争优势和为顾客提供更高价值为目的,而进行的更高水平合作的一种行为。
从整合范围来看,供应链整合包括内部整合(Internal Integration)与外部整合(ExternalIntegration)。
其中,内部整合是指企业内部跨职能的过程整合;外部整合是指对企业外部供应商与客户的整合。
这些研究为粮食供应链整合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随着农业企业间竞争与合作程度的提高,我国一些品牌粮食企业也开始了供应链整合方面的实践探索,但在整合过程中仍存在不少困难,如何进行粮食供应链整合成为近几年的研究热点。
无论是研究粮食供应链整合的动力机制,还是探讨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粮食供应链整合思路,抑或是论证纵向一体化是销区粮食供应链整合的最好选择,以及提出由政府、产业化龙头企业、商业流通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主导的四种可供操作的粮食供应链整合模式,都为我国粮食供应链整合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吴志华、胡非凡的研究极具代表性,他们以常州粮食现代物流中心为案例,研究了以构建糙米增值供应链为核心的供应链整合;以常州市奔牛镇农户结算卡为案例,分析了农户结算卡在粮食供应链整合与粮食宏观调控方面的重要作用,为我国粮食供应链整合提供了重要的学习与参考范式。
从国内外现状来看,供应链整合的研究多集中于主导企业与上游供应商及下游客户的合作、协调与协同,较少涉及主导企业供应链与合作企业供应链之间的整合问题。
但是,国际粮商经常超越所主导与控制的供应链范围而进行全球性资源的整合与利用,且这种整合也成为他们迅速扩大规模、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武器。
以中粮集团为代表的我国大型粮企也在学习跨国粮商的链间整合模式,积极利用全球资本与技术倾力打造“全产业链”,以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
基于跨国粮商、中粮集团等大型粮食企业供应链的运作实践,粮食供应链整合呈现出链内整合与链外整合共同作用的特点。
由此,理论研究与实践运作产生了偏差并导致了一系列问题。
比如,主导企业的控制力是否只能囿于供应链的范围?如果不是,在跨越供应链的条件下,主导企业如何进行供应链整合?都有哪些整合类型可供企业选择?整合的过程是什么?整合类型、整合程度与整合绩效的关系又如何?这些问题是供应链整合研究方面的基本问题,也是我国粮食企业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迫切需要加以研究。
鉴于此,本文的研究聚焦于粮食供应链整合的过程与整合范围,引入主链、副链等新概念从一个新的视角将粮食供应链整合进行细分,并系统论述了整合过程、整合程度与整合绩效之间的关系,以期为我国粮食企业供应链的构建及其运作提供理论基础和政策建议。
三、粮食供应链整合的类型和特点整合是供应链管理的核心内容,通过整合可以使业务关联或优势互补的多个企业结成战略联盟体,达到借助外力或外部资源以增强企业核心能力的目的。
然而,假如供应链整合仅囿于核心企业内部供应链的整合以及核心企业与上游供应商、下游客户的外部整合,则容易忽视对链外技术、人才、渠道、资本(产)和市场等资源的获取。
跨国粮商、中粮集团等企业的运作实践表明,跨越主导企业供应链的范围而进行的全球性资源整合,将更有利于规模、技术或资金等不完全占优势的粮食企业迅速实现资本或技术积累,并可望获取“1+1>2”的协同效应。
对于粮食企业的这种整合行为,也有研究称之为并购。
但是,并购更强调资本所有权的转移而未能包含并购后的整合过程。
实际上,并购与整合本身并不能完全割裂,企业并购能否成功的关键并不取决于并购本身,而是由后期的整合过程所决定的。
基此,并购仅是企业扩张的一种极端表现形式,供应链整合才是隐含其中的内在本质。
其他诸如合并、契约、重组、联盟等也都是供应链整合的表现形式。
这一观点与Maloni和Benton(1997)的观点相符合,他们强调供应链整合是为提高企业竞争优势和为顾客提供更高价值而进行的更高水平合作的一种行为。
Frank和Henderson(1992)也指出,农产食品供应链中纵向协调的形式包括各种正式、非正式的契约以及所有权整合。
以中粮集团粮食供应链为例,中粮集团的成立及其先后与“东大”、“香雪”、中谷、五谷道场、华粮等企业的合并重组,尽管其整合方式表现多样,但其共性都是中粮集团主导的粮食供应链与合作企业供应链的链间整合,如表1所示。
粮食供应链是指生产及流通过程中涉及将粮食及其制品提供给最终消费者所形成的网链结构。
为消除规模不经济的现象,粮食供应链整合不能一味地局限于主导企业粮食供应链的链内整合,应突破供应链范围的窠臼,侧重于主导企业供应链与合作企业供应链的整合活动。
事实上,主导企业供应链与合作企业供应链并不是一开始就能融合与协同的,必须要进行包括链内、链间整合等一系列过程才能合二为一,最终获取协同效应。
通常,嘉吉、中粮等大型粮企在供应链整合中起主导作用,特别是对于与粮油相关的核心业务而言,这些粮食企业的控制作用更是不言而喻。
为强调供应链整合中主导企业的控制作用,本文将由主导企业控制的粮食供应链称为主链,而将合作企业所在的供应链称为副链。
与主链相比,副链在供应链整合中起辅助与支配作用。
图1揭示了主链与副链的整合结构。
假设粮食加工企业为粮食供应链的主导企业,则其控制的供应链为主链,如图1中左边方框所示。
与之对应,右边方框内的供应链即为副链。
主链与副链交互整合形成新的供应链,从而拥有比原供应链更多的资源和能力。
主链、副链的界定为研究供应链整合提供了新视角。
根据大型粮食企业供应链运作的范围及其复杂程度,粮食供应链整合可划分为链内整合、链间整合和交互整合三类,如表2所示。
(一)链内整合链内整合等同于原供应链整合,是指主导企业对主链内部的资源进行动态整合的过程。
如果主导企业对上游供应商、下游客户进行动态整合,则链内整合等同于纵向整合。
在主链范围内实施的横向整合及混合整合等活动,也属于链内整合。
从图1左边的方框可以看出,链内整合局限于主导企业所能控制的供应链,整合难度较小,容易获取协同效应。
我国多数粮食企业管理水平较低,需要依托核心企业对上游、下游进行不断整合,以形成一个产品结构完善、地域结构合理、信息系统通畅的供应链系统。
因此,链内整合也成为我国粮食企业优化粮食供应链的主要方式。
尽管如此,仅关注链内整合却容易忽视对供应链以外资源的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