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循环与休克的监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乳酸,混合静脉血氧,血流变)

休克的病 理 生 理
有效循环血容量锐减及组织灌注不足,微 循环障碍,产生炎症介质是各类休克共同 的病理生理基础
休克的机制到底是什么? 我们还不是很清楚
休克的本质不是低血压而是低血流
二、休克的监测治疗
目标导向性治疗(early goal-directed therapy,EGDT) 分期目标导向性监测治疗 监测指标:


血流动力学+组织氧代谢+微循环
脓毒症休克患者EGDT治疗方案
中心静脉压(CVP)
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 (ScvO2)
休克的分期复苏
一、初级复苏(现场治疗) (恢复血流动力学) 二、高级复苏(专科治疗) (氧代谢恢复阶段) 三、长程复苏(重症治疗) 。 (MODS防治阶段)
二、休克的分期监测治疗
Normal state
Early stage of shock
Shock stage
淤血+渗出 →血液浓缩
微循环变化特点
“不灌不流”,淤血加重 DIC
微循环障碍学说
机制: 血流变异常→微循环障碍 主张: 改善血流变,控制炎症介质释放。 (扩容、纠酸、活血管+炎症调节因子)
指标:血流动力学+组织氧代谢+微循环 (血压,尿量,中心静脉压,胃粘膜PH值
指标:血流动力学+组织氧代谢指标
(血压\尿量\中心静脉压\血乳酸\混
合血氧饱和度等)

休克的机制
后期:
休克=低血流
(血流动力学+氧代谢+微循环障碍)
微循环障碍学说
认为: 低血流导致休克发生发展的 关键 机制: 各种休克→ 有效循环血量减 少→选择性收缩外周和内脏的小 血管 →微循环障碍(低血流)→ 酸中毒、血流变异、大量炎症介 质产生→炎症反应学说→ MODS
(三)休克的重症监测
病理特征:微循环障碍,炎症反应失衡 阶段目标:恢复微循环,防止MODS 具体目标:①血流动力学 PCWP,CO ②氧代谢 ScvO2, ③微循环 OPS\SDF, 以重症监护、器官功能支持为重点
(三)休克的重症监测
1.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 PCWP低于正常值反映血容量不足;增 高常见于肺循环阻力增高如肺水肿 2.心排出量(CO)和心脏指数(CI) 3. ScvO2 4. 氧输送
主张: 用肾上腺素等血管活性药治疗。 指标: 血流动力学(血压)

第一次世界大战Carnon和Bayliss 测定了发生在休克病人的生化、生理 学变化,推测产生损伤→全身反应是 毒素作用→血管张力↓,静脉内血液 潴留、血压↓,提出“毒素学说”。 对外伤治疗采用→放血、截肢治疗。
一、休克的机制
中期:
一、休克的机制
上个世纪休克的认识可分为三个阶段:
早期(二战以前):休克=低血压
中期(朝战期间):休克=低灌注 后期(越战以后):休克=低血流
一、休克的机制
早期:
休克=低血压
(血流动力学障碍)
中枢衰竭学说
认为: 血压下降是休克发生发展的关键. 机制: 因血管运动中枢麻痹→血压下降
→血流动力学障碍
休克=低灌注

(血流动力学+氧代谢障碍)
循环衰竭学说
认为:灌注不足是休克发生发展的关键 机制: 各种原因(心脏、容量、血管) →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循环衰竭) →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及血压下降 →组织缺血缺氧 →酸中毒和氧代谢 障碍

循环衰竭学说
机制: 组织灌注不足 →氧代谢障碍 主张:提高器官灌注,改善氧代谢 (血管活性药+扩容+纠酸)
微循环与休克的 监测


一、休克的机制(微循环) 二、休克的监测(治疗)
一、休克的机制
休克(shock) 一词于1743年由美国 人 Henri Francois首先引用到医 学界。 对休克的研究已有一百多年历史。
一、休克的机制
1895年,美国Warren对一名粉碎性骨折 的病人被送到医院时的描述:“他失血不 多,面部毫无表情,凝视着医师,眼中露 出不可思议的目光。他口唇无色,手指发 绀,脉搏几乎扪不清,毛孔渗出冷冰冰的 湿汗。他没有肢体瘫痪,但病人不愿作任 何肌肉运动。他能听懂医生向他提出的问 题,但似乎又未能完全理解问题的意义。 不久病人就死亡了。……”

(二)休克的高级监测
病理特征:血流动力学相对稳定,内脏缺氧 阶段目标:纠正氧代谢紊乱 具体目标:①血流动力学 CVP、有创血压 ②氧代谢 血乳酸、BE ③微循环 血流变、DIC

(二)中心静脉压(CVP)
CVP的正常值为5—10cmH20,当CVP< 5cmH20时, 表示血容量不足;高于15cmH20时,则提示心 功能不全、静脉血管床过度收缩或肺循环阻 力增高;CVP>20cmH20时,表示存在充血性心 力衰竭 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

监测指标:


血流动力学+组织氧代谢+微循环
初级复苏:初级监测(抢救者)时间窗 高级复苏:高级监测(检验室) 长程复苏:重症监测(ICU)
(一)初级监测指标
病理特征: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阶段目标:恢复血流动力学稳定 监测指标:①血流动力学 血压、心率 ②氧代谢 意识、尿量 ③微循环 温度(湿度)、色泽
(三)休克的重症监测 ----微循环监测
尽管以EGDT制定的休克复苏治 疗在临床上取得了可喜的成功,但我 们知道休克的本质是微循环障碍,现 有的EGDR无法反映微循环功能,为 此,人们迫切希望将“微循环目标治 疗”作为EGDT复苏终点的补充或更新。
百度文库
(三)休克的重症监测 ----微循环监测
OPS和SDF的临床应用:
(三)休克的重症监测 ----微循环监测
(三)休克的重症监测 ----微循环监测
OPS和SDF的临床应用:
OPS和SDF是近年来首创的可用于器官 内微循环观察的新技术 OPS——正交偏振光谱成像技术 SDF——侧流暗视野显微镜
(三)休克的重症监测 ----微循环监测
OPS和SDF的临床应用:
方法:利用此技术直接观察舌粘膜下微循环, 并通过半定量分析计算灌注小血管密度 (PVD)、灌注血管比例(PPV),进一步 计算微循环血流指数(MFI),由于舌下微 循环的组织胚胎起源与胃肠器官相通,解剖 结构相似,研究显示(2006年),舌下微 循环灌注和胃肠微循环灌注有很好的相关性。 故OPS和SDF能适应临床监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