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3:第三单元单元检测评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某中学历史研究学习小组经过中国近代史的学习后,画了一幅漫画(见下图)。你认为该小组所画漫画反映的历史时代应该是()
A.鸦片战争前B.19世纪40年代
C.19世纪六七十年代D.19世纪90年代
解析:选B。由漫画中“经学难以抵洋枪炮”看出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故B项合适。
2.鸦片战争爆发后,以林、魏为代表的“开眼看世界”思想萌发,这一思想的主要目的是()
A.重新认识世界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B.“自强”“求富”,发展资本主义
C.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统治
D.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与外国进行商战
解析:选A。“开眼看世界”主要内容就是“师夷长技以制夷”,即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以抵抗外国的侵略,使国家走上富强的道路。B、C两项都是资产阶级的主张,D项是早期维新派的主张。
3.1839年的《澳门新闻报》曾报道:“中国官府完全不晓得外国的政事,又不询问考求,至今仍不知西洋。只有林(则徐)总督行事与其他官员相反。”材料中“林总督行事”指的是()
A.主持虎门销烟B.抗击英国侵略者
C.编译《四洲志》D.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解析:选C。材料反映当时中国官府闭关锁国,盲目自大。与此相反,林则徐向西方学习,迈出了师夷长技的第一步。
4.“夫不可变者,伦纪也,非法制也;圣道也,非器械也;心术也,非工艺也。”与这一观点相符合的是()
A.西学东渐B.中学西传
C.“中体西用”D.西体中用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依据材料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可变的是“法制”“器械”“工艺”;不可变的是“伦纪”“圣道”“心术”。说明他们主张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因而是“中体西用”的思想。
5.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部产生的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其根本目的是()
A.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B.镇压国内的太平天国运动
C.抵抗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D.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解析:选D。解答本题可用排除法。洋务派是地主阶级的一个政治派别,从阶级属性出发,他们推行洋务运动的目的不会是走资本主义道路,故A项可以排除;B、C两项是目的但不是根本的,只有D项才是根本目的。
6.有人评价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是“跪着造反”,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他敢于挑战传统思想②他向西方学习,寻求变革
③他要求发展资本主义④他不敢与封建文化彻底决裂
A.①②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解析:选D。①②③体现造反,④体现他妥协,他利用儒家的外壳,其实质是宣传资产阶级变法思想。
7.下图为某名人陵墓护栏上镌刻的文字,其含义反映了该名人的社会发展观。据此判断他是()
A.顾炎武B.林则徐
C.洪秀全D.严复
解析:选D。“惟适之安”体现的是“适者生存”的进化论观点,这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社会发展观是一致的。D项严复的主张与题中观点是一致的,故选D。
8.一战期间,陈独秀等人在上海出版的一份以青年为对象的刊物发刊词中有这样两句话:“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进之民,方兴未已。”作者“求变”主要针对() A.思想观念B.政治制度
C.军事技术D.文化教育
解析:选A。由时间“一战期间”,刊物内容反映作者“求变”,可断定这份刊物是《新青年》,它的创刊,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故作者所主张的“求变”主要针对思想观念。
9.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中写道:“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这里的“科学”是指()
A.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
B.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
C.科学精神和近代自然科学法则
D.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
解析:选C。1915年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上发表的《敬告青年》一文,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民主”指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科学”指科学精神和近代自然科学法则。
10.1917年,著名的教育家蔡元培任北大校长后,他锐意改革,实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其宗旨是()
A.推动人的全面均衡发展
B.鼓励各种学术观点在大学里自由发展
C.打破地域界限聘任人才
D.提倡学科之间的综合
解析:选B。蔡元培提倡的“兼容并包”方针,在当时环境下其实质是“提倡学术自由”,故正确答案为B项。
11.“屋子里拢着炉火,老爷吩咐开窗买水果,说:‘天气不冷火太热,别任它烤坏了我。’屋子外躺着一个叫化子,咬紧了牙齿对着北风喊‘要死’!可怜屋外与屋里,相隔只有一层薄纸!”这首诗名为《相隔一层纸》,作者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刘半农,发表于1917年《新青年》4卷1号。这首诗反映出()
①打破旧诗词格律的束缚,形式上灵活自由是早期白话诗的特点之一
②早期白话诗在写作上讲求“率真”与“质朴”
③反映了诗人对不公平制度的抨击
④“文学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内容
A.①②③B.①②③④
C.①②④D.②③④
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解读和新文化运动内容的掌握,属于组合式选择题。从“1917年”“新青年”这些字眼中可断定,①②③④表述均正确。
12.请观察下面两幅人物及其活动的照片。它们所包含的历史主题应该是()
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B.思想创新成果丰硕
C.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思想解放潮流涌动
解析:选D。严复和陈独秀都属于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主要人物,二人的活动反映出当时的思想解放潮流。
13.“登高一呼群山应,从此神州不陆沉。大智若愚能解惑,微言如闪首传真。”这是老革命家吴玉章为1959年出版的《李大钊选集》的题诗,主要是指李大钊()
A.是《新青年》的撰稿人B.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
C.发表了《文学革命论》D.批判尊孔复古思潮
解析:选B。本题考查对材料的理解能力。从材料中“登高一呼群山应”、“首传真”可知是说李大钊有首创之功的事件,只有B项符合。C项与史实不符,《文学革命论》是陈独秀的著作。
14.中国近代思想主要经历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及“马克思主义”的演进过程。这些思想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发展资本主义B.救亡图存
C.反抗外来侵略D.反对专制统治
解析:选B。近代中国思想界向西方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发展、深化的过程,从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到学习西方的制度、文化。近代后期又向苏俄学习,其共同目的是救亡图存,实现中华民族的振兴。
15.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中国文化建设,不能离开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以下史实能证明这一结论的是()
①鸦片战争后,“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萌发②19世纪90年代,维新变法运动兴起③19世纪末20世纪初,“走向共和”的民主思想广泛传播④1915年新文化运动的兴起⑤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
A. ①②③④⑤
B. ②③④⑤
C. ①②④⑤
D. ②④⑤
解析:选A。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由器物(技术)→制度→思想的过程。依据所学知识即可回答。
二、非选择题(第16题16分,第17题24分,共40分)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魏源《海国图志》材料2:且法者,所以守地者也。今祖宗之地既不守,何有守于祖宗之法?而不能守祖宗之地,与稍变祖宗之法,而能守祖宗之地,孰得孰失,孰重孰轻?
——康有为《上清帝第六书》材料3: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