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3:第三单元单元检测评估
高中历史必修3单元质量检测三含解析
单元质量检测三(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中国古代劳动人民为爱惜原料,将剩下的恶茧、病茧用漂絮法制取丝绵。
漂絮完毕后,篾席上会遗留一些残絮。
当漂絮的次数多了,篾席上的残絮便积成一层纤维薄片,经晾干之后剥离下来,可用于书写。
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A.茧丝成为造纸的重要原料 B.造纸术与丝絮有一定渊源C.造纸术未能满足大众消费 D.制丝术与造纸术相得益彰解析:选B 根据材料“将剩下的恶茧、病茧用漂絮法制取丝绵。
漂絮完毕后,篾席上会遗留一些残絮。
当漂絮的次数多了,篾席上的残絮便积成一层纤维薄片,经晾干之后剥离下来,可用于书写”可知,造纸术与丝絮有一定渊源,故B项正确。
2.南宋绍熙四年(1193年),文人周必大在给友人的信札中写道,“近用沈存中法,以胶泥铜板,移换摹印,今日偶成《玉堂杂记》二十八事”。
下列对材料有关信息理解有误的是( )A.材料有助于研究印刷术的发展历程B.《玉堂杂记》最早记载了活字印刷术C.活字印刷术开创了人类印刷史上的新纪元D.宋代是我国古代科技文化的繁荣时代解析:选B 材料内容是说南宋时,文人周必大应用活字印刷术,不能说明其《玉堂杂记》最早记载活字印刷术,B项错误,符合题意。
A、C、D三项符合史实。
3.《金史》记载:“声如雷震,热力达半亩之上,人与牛皮皆碎迸无迹,甲铁皆透”。
该科技成就 ( )A.由少数民族带到中原B.由阿拉伯人传到中国C.金朝开始应用于军事D.助推了世界文明的转型解析:选D 火药的发明源于炼丹,并非由少数民族带入中原,故A项错误;火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故B项错误;火药开始用于军事是在唐代后期,故C项错误;火药传入欧洲对推翻中世纪封建统治、实现社会转型起到了重要作用,故D项正确。
4.中国古代著名农书《齐民要术》《氾胜之书》都把农业生产看成稼、天、地、人诸因素的有机结合。
材料反映出中国古代农业生产 ( )A.在理论上能不断与时俱进B.形成精耕细作的基本特点C.融入了普遍联系的哲学观D.对自然环境提出较高要求解析:选C 农业与天、地、人诸因素的有机结合可以看出强调诸要素的相互联系,体现了联系的观点,故C项正确。
新教材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练习单元素养评价第三单元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
单元素养评价(三)(第三单元)(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据《政事论》叙述,印欧人进入恒河流域分成部落时,形成了农村公社。
农村公社带有氏族性,是原生社会形态的最后阶段。
随着以职业世袭和内婚制为特征的种姓制度的形成,两者的关联越来越密切,种姓制度在农村公社中发挥了强大而持久的作用。
这种现象发生在( ) A.古埃及 B.古印度C.古希腊D.古罗马【解析】选B。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农村公社成了基层的行政单位,而种姓制度保证了农村公社的土地公有性质,也提供了可靠而持久的劳动力,这描述的是古印度时期的种姓制度,B正确;A、C、D都没实行过种姓制度,排除。
2.下表是西汉到唐宋时期的人口统计数据。
这说明 ( )A.文景之治促进西汉人口的快速增长B.藩镇割据造成唐宋人口的急剧减少C.王朝更替导致中国古代人口的变动D.经济重心南移带动人口的区域迁徙【解析】选D。
根据所学可知,东汉末年北方多战乱,北方人口开始南迁,魏晋南北朝以来,全国经济重心出现了南移的趋势,南宋时完成了经济重心的南移,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局面。
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发现,南方人口及其占全国户口数比例均逐渐增加,符合经济重心南移带动人口的区域迁徙。
故选D。
A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根据表格中数据可知,唐宋时期北方人口只是相对于西汉时期是减少的,但是南方人口是持续增加的,排除B;根据所学可知,王朝更替不是引起中国古代人口变动的主要因素,排除C。
3.东晋、南朝设置专门的侨州、侨县来安置各地的南迁移民。
据《宋书·州郡志》记载,南徐州、南兖州、南豫州等,侨州内总人口为96万,从北方南迁的侨民,约占了人口的1/6。
由此可知,北民南迁( ) A.促进了边疆的开发 B.有利于南方经济发展C.使全国人口分布均匀D.造成了社会动荡不安【解析】选B。
人口南迁与边疆开发无关,故A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南迁的人口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南方的开发,故B正确;题中并未针对全国人口分布进行论述,故C错误;题中并未牵涉人口南迁对社会秩序的影响,故D错误。
新教材2023年高中历史 第3单元质量检测 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三单元质量检测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2022·安徽期中)汴州,今之开封。
安史之乱后,唐中央在汴州设节度使,以图监控河北藩镇,疏通江淮漕运。
五代除后唐定都洛阳外,其余都定都开封。
宋初结束分裂局面后,宋太祖欲迁都洛阳未果。
宋朝最终定都开封主要是基于这一区域( B ) A.地理位置的优越B.政治、经济地位的上升C.文化根基的深厚D.榷场贸易逐渐走向兴盛[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安史之乱后,为监控河北藩镇,疏通江淮漕运,唐中央在开封设节度使;五代除后唐定都洛阳外,其余都定都开封。
由此可知,开封的政治、经济地位不断上升,基于此,宋朝最终定都开封,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开封的地理位置优越,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开封文化根基的深厚,排除C项;榷场贸易是宋与辽夏金之间在边境进行的互市交易,排除D项。
2.(2022·广东一模)史书记载:(宋)太祖闻国子监集诸生讲书,喜,遣人赐之酒果,曰:“今之武臣,亦当使其读经书,欲其知为治之道也。
”宋太祖此举意在( B ) A.革除武将专权积弊B.提升官员治理水平C.提高文官政治地位D.营造君臣和谐氛围[解析]根据材料“今之武臣,亦当使其读经书,欲其知为治之道也”可知,宋太祖令武将读经书,以提升武将的治理水平,从而起到巩固统治的目的,B项正确;“革除武将专权积弊”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A项;宋太祖实行“重文抑武”的国策,提高了文官政治的地位,排除C项;“营造君臣和谐氛围”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
3.(2022·浙江衢州)关于王安石变法,有史料称“二三年间,开阖动摇,举天地之内,无一民一物得安其所者……数十百事交举并作,欲以岁月变化天下。
”该史料( B ) A.揭示了变法失败的根源B.指出了变法存在的问题C.肯定了变法的进步性D.称赞了变法措施涉及范围广[解析]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王安石变法的迅速推进,引起了强烈的不满,说明变法头绪过多,操之过急,指出了变法存在的问题,故B项正确,排除C项;变法失败的根源在于新法只是一场地主阶级内部针对北宋统治危机的制度改良,没有触及到社会的根本问题,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封建社会的矛盾,排除A项;材料是指出了变法存在的问题,不是称赞了变法措施涉及范围广,排除D项。
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三单元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单元检测卷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
单元检测卷(三)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黑格尔曾说,古希腊是“整个欧洲人的精神家园”。
黑格尔这样说的主要依据是( ) A.欧洲文化促进了文艺复兴的发展B.古希腊民主制度是西方代议制之母C.欧洲文化是古希腊文化持续发展的产物D.古希腊文明在某种程度上是欧洲文明的源头2.1400~上表说明了A.工业革命是不同地区人口数量变化的根源B.印度人口的持续增长是因大量黑奴的贩入C.中国与拉美人口数量的变化均缘于殖民扩张D.不同地区人口变化反映了新航路开辟的影响3.在古代文明的传播与融合中,架起东西方之间的桥梁,被誉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的是( )A.苏美尔人B.雅利安人C.日耳曼人D.阿拉伯人4.据魏晋南北朝的史料记载,内迁的少数民族主动认同中原地区的历史和文化,如鲜卑族说自己是黄帝之子的后裔,匈奴的铁弗部自称是大禹的后代。
这种现象说明( ) A.汉族人已全部被赶出中原B.西晋对内迁各族实行了仁政C.内迁民族全部被汉族同化D.中华民族在交融中发展5.贵霜帝国的建立,为佛教的东传创造了有利条件。
2012年10月,位于古丝绸之路东道北段的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县出土了17枚铜币,经鉴定为贵霜帝国的钱币。
这表明贵霜帝国的建立( )A.促进了南亚与中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往B.沟通了中亚与欧洲之间的商贸联系C.成为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中枢地带D.保存和继承了古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6.有人质疑“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说法,认为“发现”一词对某些人而言并不公平,因为它忽略了他们的存在。
“某些人”是( )A.美洲原住民B.日耳曼人C.奥斯曼人 D.非洲黑人7.一场持续了400多年的“贸易”是人类历史上悲惨耻辱的一页,它造成了非洲传统文明的衰落和经济社会的倒退,同时也把非洲的古老文化传播到美洲,对后来美洲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这场“贸易”是( )A.香料贸易B.黑奴贸易C.鸦片贸易D.烟草贸易8.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指出:19世纪20年代中,总共才14.5万人离开欧洲,19世纪50年代中,有大约260万人离开欧洲,而在1900至1910年间,移民人数高达900万。
高中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第三单元人口迁徙与文化认同(单元测试)
第三单元人口迁徙与文化认同(单元测试)1.如表近代前期世界人口迁移统计表,根据如表可知,当时()A.人口外迁导致欧洲发展进程受阻B.世界贸易中心由欧洲转移到美洲C.人口由落后地区迁移至发达国家D.人口迁移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2.有些印欧人从未听说过美索不达米亚,但他们在遥远的迁徙过程中却使用了美索不达米亚发明的车轮和金属冶炼技术,这在从欧洲到印度甚至更远的地方,乃至欧亚大陆的大部分地区都是如此。
这反映出()A.美索不达米亚人最早发明冶金术B.民族的迁徙促进了文明传播C.车轮和冶金技术帮助印欧人扩张D.金属冶炼技术由印度人传播3.1902年,乔治·梅里爱执导的电影《月球旅行记》在14分钟的时间里,讲述了一个从发明机器到登陆月球再到凯旋而归的完整故事。
当满脸含笑的月亮,突然被一颗炮弹射中脸颊,神色顿时沮丧下来,很萌很可爱。
这可用于说明()A.大众传媒的多元价值B.国际局势的日益动荡C.航天事业的迅猛发展D.太空领域的大国竞赛4.下面是美国不同时期主要移民来源和移民结构示意图,由此可推知()A.移民推动美国多元化的文化格局的形成B.白人移民占主导地位的状况日益被改变C.移民促使美国主流文化的内在矛盾得到有效解决D.移民解决了美国历史上存在已久的种族歧视问题5.墨西哥城三文化广场包含了阿兹特克文化遗址、西班牙殖民者修建的教堂和现代化的建筑。
广场上的碑文在记述西班牙征服墨西哥历史时作了这样的评价:“这不是任何人的胜利或失败,而是一个混血民族痛苦的诞生。
这就是今天的墨西哥。
”据此可知()A.碑文掩盖了西班牙殖民罪行B.墨西哥的传统文化消失殆尽C.白人占据墨西哥人口大多数D.墨西哥实行文化宽容的政策6.如图是1860—1970年美国移民情况变化的曲线图。
其中①①两个时段分别是移民的最高峰和最低谷,其原因分别是()A.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B.美国工业产量跃居世界前列;经济大危机的影响C.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冷战格局的影响D.美国工业产量跃居世界前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7.欧洲包括西亚再到印度的诸种语言,包括荷兰语、德语、希腊语、拉丁语、波斯语,以及印度梵语,竟然有着许多相似之处。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单元检测卷岳麓版必修3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单元检测卷岳麓版必修3(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智者安提丰认为:“一个人应该以他最有利的方式对待法律。
在众目睽睽之下,他应非常尊重法律。
但当可以自主而又无人在场的情况下,他可以随本性驱动行事……”这表明( )A.民主政体下希腊人不受法律约束B.古代希腊人缺乏人民主权观念C.智者学派反对法律对人的约束D.智者学派忽视了社会道德建设解析:智者学派否定了制度、法律和道德对人行为的约束力,不利于建立正常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公德。
故D项正确。
答案:D2.普罗塔哥拉说:“神是不可知的,人是依靠自己的力量发明语言,造出房屋、衣服、鞋子和床,并且从土里取得养生之资的。
”这突出体现了( )A.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观念体系B.人要探索自然奥秘,否定基督教的影响C.否定神对于人的作用,树立了人的尊严D.建立新的社会制度,不再信奉传统的神解析:材料“神是不可知的”“人是依靠自己的力量……取得养生之资的”,说明智者学派否定神对于人的作用,宣扬人的尊严和权威。
答案:C3.在介绍古希腊某位哲学家的时候,永春同学创作了一首小诗,诗中说“他如清澈的湖水,他是明净的化身,他视知识为美德,他引导人们关照心灵,他是先知,更是无畏的殉道者……”这位哲学家是( )A.普罗塔哥拉B.苏格拉底C.但丁D.康德解析:根据材料中“视知识为美德”可以得出是指苏格拉底。
答案:B4.大建筑师维特鲁威转述古希腊人的理论:“建筑物……必须按照人体各部分的式样制定严格比例。
”这表现出古希腊人( )A.对世风日下、道德沦丧的失望B.对直接民主的狂热C.对人作为万物之灵的自豪D.个人利益至上,忽视真理的存在解析:据材料可知“人”是建筑物比例的标准,与普罗塔哥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思想一致,突出以人为中心,强调了人的决定作用,是人文精神的滥觞。
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第三单元 综合微评(三)
第三单元 综合微评 (三)
解析:依据“宋代城市管理以经济生活为主旋律”“宋朝的 城市管理不再如唐代那样以政治管理和治安管理为最重要目 的”,可知宋朝城市功能有所变化,其经济职能逐渐加强,故B 项正确;题干只强调宋代经济生活的繁荣,无法体现其商品经 济的发展,A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虽然商业有所发 展,但统治者依然执行重农抑商政策,C项错误;题干只强调宋 朝城市管理比唐朝多了一个目的,即经济管理,无法体现其城 市比唐朝稳定,D项错误。
解析:据材料“在所取进士百人中,有蒙古、回回、于阗、 哈喇鲁、畏兀儿等民族50名,有58%母亲为汉人,已婚的人中 有近70%娶汉人为妻”可知,元朝民族交融趋势加强,D项符合 题意;材料没有体现“民族歧视政策”和“完全实现汉化”, A、B两项错误;C项不是材料主旨。
第三单元 综合微评 (三)
15.汉唐“头枕三河(黄河中下游地区),面向草原”,两宋
一措施的主要意图是 ( C )
A.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制度 B.增加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 C.提高处理经济事务的效率 D.消除宋初加强皇权的弊端
第三单元 综合微评 (三)
解析:中央集权是指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而三司属于中央机 构,故A项错误;三司重新组织到一个新机构,并不一定会增 加政府财政收入,故B项错误;三个机构合并,可以减少中间 环节,提高办事效率,故C项正确;这一措施并不能消除宋初 加强皇权的弊端,故D项错误。
第三单元 综合微评 (三)
解析:辽建国后皇帝和宫廷依然保持草原习俗,每年随季 节转换定期迁徙。迁徙中的行营成为国家政治中心,故选A 项。
第三单元 综合微评 (三)
9.金代海陵王时,废猛安谋克制下的万户为节镇一级的路, 使其置于京府和节镇州之下,其地位与防御州、县等,并纳入
最新精编高中历史必修三第3单元单元小结阶段质量检测及解析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为什么现代只在欧洲而没有在中国文明(或印度文明)中发展起?……为什么在公元前1世纪至公元15世纪之间,中国文明在应用人类关于自然的知识与人类的实际需求方面比西方文明要有效得多?”据此分析古代中国技术的主要特点是( ) A.政府是研的主要组织者B.实用技术发达.普遍重视实验D.形成了完整的论体系解析:解题突破口是解材料,材料一方面指出现代是在欧洲发展起的,另一方面指出古代中国应用技比西方发达。
材料不能体现A;、D不符合史实。
中国古代重视实用技术,轻视论的研究,故答案为B。
答案:B2.(2012·嘉兴业水平检测)围绕“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西方社会的影响”这一研究性习课题,四位中生各自拟定如下小论文标题,其中比较恰当的是( )A.造纸术——欧洲近代产生的强化训练强化训练B.指南针——西方文明的引擎.火药——摧毁欧洲封建城堡的有力武器D.印刷术——文艺复兴的根本动力解析:本题考查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进程的影响,考查分析、辨别能力。
火药传入欧洲后,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对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发挥了重要作用。
故项正确。
答案:3.在西方,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对于推翻封建统治,开拓世界市场、推动革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它们在明清时期的中国却未能推进社会变革。
其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当时中国( )A.强化训练守农耕自然经济生产方式B.受到西方殖民者和俄国侵扰.国家分裂、国力衰弱D.经济停滞倒退解析:相对于资本主义经济,封建自然经济生产方式是封闭的、保守的,在封建时代后期,自然经济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进而束缚了社会的变革。
答案:A4.(2012·福州高二检测)有西方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发明与发现可能一半于中国”。
传入欧洲并对“近代世界”产生深刻影响的宋代技成就是( )A.地动仪B.造纸术.雕版印刷术D.指南针解析:注意题干中的“宋代技”。
第三单元检测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
选择题《赫梯法典》第六十四条规定:假如任何人盗窃拉车的马,则要赔付十匹马,并用自己的房屋担保。
这一规定说明A.赫梯注重维护贵族的私有财产B.马匹对赫梯人具有特殊意义C.赫梯的立法原则是“轻罪重刑”D.战马的实用价值远高于房屋【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判断,《赫梯法典》的第六十四条规定是为了保证马拉战车的使用,因此说明马匹对赫梯人具有特殊意义,故B项正确;拉车的马不一定是贵族的,故A项错误;单纯从题干中的一个规定,不能断定赫梯的立法原则就是“轻罪重刑”,故C项错误;战马与房屋一个用于战争,一个用于居住,不能确定战马的实用价值远高于房屋,故D项错误。
选择题19世纪上半期,美国历史上著名的西进运动,把美国领土从大西洋沿岸的13个州,向西扩展到太平洋沿岸。
随着疆界的不断扩张,新的领土的开发和利用,急需大批劳动力。
外来移民迅速增加,形成了一股空前规模的移民浪潮。
在这股移民潮中,大量华工从事的主要工作是A.开矿筑路B.金融证券C.建立牧场D.买办经商【答案】A【解析】19世纪上半期,在美国著名的西进运动中,中国东南沿海的穷苦百姓,或是因为生活所迫,或是被诱骗、绑架成为苦力来到美国。
在美国,华工是加州金矿和中央太平洋铁路工地等繁重劳动场所的主要劳动力,故A项正确;来美的中国华工大多是穷苦百姓,文化水平较低,难以从事金融证券行业,故B项错误;建立牧场是资本家的工作,故C项错误;买办经商是西方列强侵华时,在中国沿海地区出现的一种现象,不是在美国劳作的华工从事的工作,故D项错误。
选择题1788年1月18日,由菲利普船长率领的一支有6艘船的船队共1530人的“第一舰队”抵达澳大利亚的植物学湾,当中有736名囚犯。
八天后的1788年1月26日,他们正式在澳大利亚杰克逊港建立起第一个英国殖民区。
这说明当时的澳大利亚A.是英国流放罪犯的场所B.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劳动力C.原住民遭到驱赶屠杀D.是英国“第一舰队”发现的【答案】A【解析】从题干中的英国“第一舰队”的人员构成可知,罪犯占了近一半,说明当时的澳大利亚是英国流放罪犯的场所,故A项正确;1788年澳大利亚并没有进行工业革命,故B项错误;题干中未涉及英国人与原住民的关系,故C项错误;澳大利亚最早是由西班牙人和荷兰人在17世纪初发现的,故D项错误。
2019-2020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3课后习题:第三单元测评 含解析
第三单元测评(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表中史实与结论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史 实结 论A东汉改进造纸术纸成为东汉最主要的书写材料B火药于14世纪初,经阿拉伯人传到西方改变了欧洲的作战方式,加速了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的进程C 《齐民要术》传遍海外,成为研究古物种变化的经典《齐民要术》推动世界农业发展D李时珍写成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明代科技水平全面提高,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欧洲封建城堡不堪一击,靠冷兵器耀武扬威的骑士阶层日益衰落,故B项正确。
2.据叶德辉《书林清话》,五代后唐时,在宰相冯道主持下,开始将儒家“九经”校勘后刻版印刷。
宋初国子监有书版四千,至真宗景德二年,书版剧增至十万。
此外中央崇文院、司天监、秘书监等机构也都大量刻书。
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
由此推断( )A.宰相冯道发明雕版印刷术B.活字印刷已取代雕版印刷C.雕版印刷得到了广泛应用D.雕版印刷限用于官方刻书,唐宋时期的书籍大多是雕版印刷,这反映出雕版印刷术得到了广泛应用。
3.中国古代从事天象观测的人员都是朝廷官员,有的人甚至担任高官并拥有特殊的政治地位。
对于广大民众,天文学是一门被严厉禁止的学问,不准民间私藏和研习天文学书籍。
对这一现象的认识,正确的是( )A.统治者信奉“君权神授”维护统治B.天文知识有助于发展农业生产C.观测天象会打破对君权的迷信D.造成古代天文学研究长期落后“君权神授”理论,认为皇帝是天的儿子,是奉天之命来统治人民的,人民应该绝对服从他们,强调君权的天然合理性和神圣不可侵犯性,为此又提出“天人感应”学说,这样一来,天文学就和“君权神授”挂上了钩,故A项正确;有助于发展农业生产和题干主旨无关,故B项错误;观测天象和打破对君权迷信没有内在的因果关系,故C项错误;中国古代天文学在世界上的成就是领先的,故D项错误。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作业与测评:第三单元 单元检测卷 Word版含解析
第三单元检测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2017·南平期末]就我国古代的物理学而言,力学知识是与农耕技术、都邑建筑、铁制工具、水利工程、船舶制造、材料选配等紧密相连的,光学知识则与古镜研制、自然现象的观察、对天然晶体的考察等息息相关。
材料表明我国古代科技发展具有的特点是() A.寻求物理规律B.重视实用性C.是经验的总结D.领先于世界答案 B解析“物理规律”“经验的总结”“领先于世界”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A、C、D三项错误;根据材料“农耕技术、都邑建筑、铁制工具、水利工程、船舶制造、材料选配……古镜研制、自然现象的观察”可以看出,这些都是实用性很强的事物,故B项正确。
2.[2016·淮南二模]宋代的官僚士大夫是书法名画的消费主体,更将之作为标榜身份的象征;新崛起的富民阶层因没有政治特权,基于书画作为精神类奢侈品的特性,也广泛加入书画消费行列;平民阶层消费的书画类型多以通俗类为主,但一些小工商业者对书画艺术品的追捧也蔚然成风。
这种现象表明()A.宋代的社会阶层差异逐渐消失B.书画消费的分层功能已经显现C.商品经济的发展使文人画成为主流形式D.书画消费成为社会身份建构的重要手段答案 D解析宋代社会阶层差异逐渐消失是不符合史实的,故A项错误;只有在平民阶层消费涉及通俗种类,其他各阶层并无明显的差异,故B项错误;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的是通俗类的发展,故C项错误;因为在书画消费中实现共通,故D项正确。
3.[2017·赣州期末]宋元话本中的人物形象突破了百姓遥不可及的才子佳人、将相游侠,包括工匠、店铺伙计、商人、作坊主、婢妾、吏卒、僧侣、妓女、媒婆、盗贼等。
话本人物形象的变化反映出() A.封建等级观念受到冲击B.“士”为首的价值观念被打破C.社会教育逐步得到普及D.市民阶层壮大,世俗文化发展答案 D解析中国古代的封建等级观念是由封建经济与政治决定的,伴随儒学确定为统治思想,封建等级观念是不断加强的,故A项错误;其民分士、农、工、贾四等,宋元话本中的人物形象突破了百姓遥不可及的才子佳人、将相游侠,并不意味“士”人为首的观念被打破,故B项错误;宋元时代说话人演讲故事所用的话本,并不能说明社会教育逐步得到普及,故C项错误;宋元时期由于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推动文化的世俗化,故D项正确。
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高中历史第三单元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单元测评(word版含答案)
答卷时应注意事项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题,结合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答难题;一定要镇定,不能因此慌了手脚,影响下面的答题;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第三单元测评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美索不达米亚的历史,在很大程度上也就是来自北面的入侵者印欧人与来自南面的入侵者闪米特人为争夺这块肥沃的大河流域地区而展开长达数千年的斗争的历史。
”此观点强调了( )A.人类文明的冲突B.古代战争的目的C.地理环境的影响D.历史形成的残酷2.为了新月地带城市的财富和尼罗河谷的沃野而抛弃荒凉沙漠的困苦生活,阿拉伯人勇往直前。
当时的一个阿拉伯诗人写道:你抛弃自己的故乡……却是那面包和椰枣,把你吸引到了远方。
由此可见,驱动阿拉伯帝国向外扩张的原因主要是( )A.解决粮食问题B.经济利益驱使C.传播伊斯兰教D.商业活动需要3.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往往都自认为与汉族有着共同的祖先,如鲜卑拓跋部称其先祖为黄帝后裔,匈奴首领赫连勃勃自称“大禹之后”“(将)复大禹之业”。
2015版高中历史(人教版 必修3)练习:单元检测3
第三单元单元检测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
测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2015·濮阳高二期末)利普斯(德)在《事物的起源》一书中写道:“中国人……造纸的知识随着阿拉伯人传入欧洲……这就为‘知识普及’口号打开道路,标志着我们心目中所谓书籍的开端。
”这段材料表明造纸术的西传()A.改变了欧洲人的阅读方式B.促成了欧洲近代科学兴起C.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D.消除了人们对宗教的迷信解析:从材料中“知识普及”“书籍的开端”等信息,可知造纸术西传对欧洲产生了重大影响。
造纸术的西传促进欧洲书写材料的伟大革命,以廉价纸张取代了欧洲长期使用的羊皮和小牛皮,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答案:C2.马克思在评价中国古代的一项科学发明时说,它“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这一发明是()A.造纸术B.指南针C.印刷术D.火药解析:注意关键词“精神发展”,印刷术大大推动了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答案:C3.指南针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关于指南针的记载最早出现在战国末期的《韩非子·有度》中,当时称指南针为()A.指南鱼B.司南C.指南针D.罗盘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在战国时期出现了最早的指南仪器——司南,故B项正确。
答案:B4.道教曾被国外一些学者称誉为“世界上唯一不强烈反对科学的神秘主义”。
以下能够佐证外国学者这一观点的是()A.活字印刷术的发明B.纸的发明C.火药的发明D.指南针的发明解析:中国古代炼丹家在炼制丹药时发明了火药,炼丹家大多属于道教,因此答案为C 项。
答案:C5.中国古代有许多重大发明,下列发明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司南、纸、火药、活字印刷B.纸、火药、活字印刷、司南C.火药、活字印刷、司南、纸D.活字印刷、司南、纸、火药解析:司南出现在战国时期,纸最早出现在西汉,活字印刷术是北宋平民毕升发明的,火药在唐朝中期的文献中已有记载。
岳麓版历史必修3:第三单元单元检测评估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在古希腊先哲中,普罗泰格拉和苏格拉底的思想有许多相同点,这主要表现在() A.都蕴涵着西方人文主义的精神B.二者都属于智者学派C.都注重人的作用,但忽视道德D.都不否定神的存在,但反对天主教神学的统治解析:选A。
苏格拉底不属于智者学派;苏格拉底不仅注重人的作用,更重视道德与知识,他不否定神的存在,但反对以神的标准衡量一切。
反对天主教神学的统治是宗教改革的内容。
因此,属于二者共同点的只有A项。
2.古代希腊的智者运动和近代西方的文艺复兴运动都推崇人文主义。
二者所推崇的人文主义()①都尊重个人的价值②都认为人是世界的中心③都代表了社会下层的利益④都推动了人们思想的解放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解析:选D。
智者运动所推崇的人文主义,适应了希腊公民阶层的需要,而不是适应奴隶、外来移民的需要;文艺复兴运动的倡导者所推崇的人文主义,适应了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的需要,他们也不完全是社会的下层。
因此,③的叙述是不确切的。
3.在古希腊的雅典,曾涌现出许多大思想家、大艺术家。
有趣的是,在同一时期的中国春秋战国,也曾涌现出诸多大思想家,呈现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
其中的共同原因或条件是()①政治氛围的宽松②民主政治的需要③社会经济的发展④文化教育的进步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解析:选B。
古代东西方都出过思想活跃的局面,不同的是西方是由于民主政治的需要而东方则不是。
4.马丁·路德主张人人都可以同上帝直接沟通。
某班同学对这一观点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有以下几点认识,明显不.正确的是()A.路德的主张否定了教皇的权威B.路德的主张否定了教会的中介作用C.路德的主张会导致思想的混乱D.路德的主张肯定了人文主义的价值解析:选C。
“人人都可同上帝直接沟通”,建立在对宗教绝对信仰的基础之上,这种观点并不冲击宗教信仰的本身。
因此,C项的推断明显是错误的。
5.下列对人文主义精神发展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早期人文精神萌芽于文艺复兴时期B.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精神得到复苏C.启蒙运动发展了人文主义精神D.启蒙运动的核心是“理性主义”解析:选A。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走向整体的世界单元素养评价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
单元素养评价(三)(第三单元)(30分钟·100分)(选择题每小题6分,非选择题40分,共100分)1.到了15世纪,欧洲的商人和君主们越来越意识到,绕过穆斯林世界,开辟直接到达东方的商路,将大大增加香料和其他亚洲货物供应,带来巨额的利润。
由此可见,新航路的开辟主要是由于( )A.基督教与伊斯兰教的矛盾B.新式帆船与罗盘针的应用C.欧洲人对财富的狂热追求D.一大批优秀航海家的涌现【解析】选C。
根据题目中“将大大增加香料和其他亚洲货物供应,带来巨额的利润”,故C正确。
2.“在中世纪的时候,欧洲人开始大量购买亚洲的香料、丝绸和其他物品。
然而,1400年后变得不那么容易买到。
”美国历史教科书中这一记述其目的是想论证( )A.欧洲人口的迅速增长B.亚洲实行闭关锁国政策C.开辟新航路的必要性D.亚洲是世界贸易的中心【解析】选C。
根据材料“1400年后变得不那么容易买到”,结合所学,奥斯曼帝国崛起阻断了东西方的商路,成为新航路开辟的直接原因,故C正确。
3.“孩子们围观着这些外国人,他们正在土地上插进一根大理石柱,柱身上刻着文字,那是用葡文写着:‘在耶稣基督诞生后1498年,葡萄牙国王曼努埃尔,派王室侍臣发现这块土地,并竖立这个标志。
’”这里的“侍臣”应是( )A.迪亚士B.达·伽马C.哥伦布D.麦哲伦【解析】选B。
达·伽马于1497年受葡萄牙国王派遣,率船从里斯本出发,寻找通向印度的海上航路,船经加那利群岛,绕过好望角,经莫桑比克等地,于1498年到达印度,故选B。
4.下图是位于西班牙塞维利亚大教堂内的“四王抬棺”青铜雕像,为哥伦布抬棺的是组成西班牙的四个公国的国王。
这主要是因为哥伦布开辟的新航路( )A.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经济发展B.开启了美洲历史发展的新纪元C.开启了全球化的进程D.推动了西班牙的崛起【解析】选D。
由材料可知,西班牙公国的国王为哥伦布抬棺,体现了西班牙对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贡献的认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哥伦布开辟新航路推动了西班牙的崛起,故选D。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上册课后习题 第3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第三单元过关检测
第三单元过关检测(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据统计,《宋史》列传中的北宋人物,出身于高官的不过四分之一左右,出身于布衣的则超过二分之一,时代越晚,布衣出身的比例也越高;而布衣官员入仕的途径,在北宋初期以科举出身的约占三分之一,到北宋中期已超过四分之三,到北宋晚期更超过五分之四。
这反映了( )A.科举制更能选拔大量优秀的官吏B.选官制度的开放和阶层的流动加强C.北宋官僚队伍膨胀问题日益严重D.限制世家子弟是科举制的特点答案:B解析:题干材料含有两层信息:《宋史》列传中的北宋人物布衣出身的比例越来越高;通过科举入仕的布衣比重不断加大。
这说明宋朝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强,科举制在阶层流动中作用大且具有开放性,故B项正确。
2.997年,宋廷岁收2 200多万缗,收支相抵还剩大半;到王安石变法前两年,收入已经高达11 000多万缗,收支却亏1 500多万缗,“民贫乏食”而反。
造成这种统治危机的最主要原因是( )A.经济衰退B.起义频繁C.兵力不足D.机构臃肿答案:D解析:王安石变法前两年,收入已经高达11000多万缗,收支却亏1500多万缗,这体现的是北宋中期的财政危机。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造成财政危机的最主要原因是冗官、冗兵,即机构臃肿、士兵众多导致财政支出增多,入不敷出,故D项正确;北宋经济相对于前代来说是繁荣的,故A项错误;起义频繁是这种现象的结果,故B项错误;北宋实行养兵政策,士兵众多,故C项错误。
3.王安石在变法中“募饥民修水利”,以“赈救食力之农”“兴陂塘沟港之废”。
与“煮粥赈灾”“开仓放粮”等赈灾方式相比,王安石此举力图( )A.尽量减轻政府的救灾负担B.稳定灾区的社会秩序C.从长远上解决灾民生计问题D.建立政府抗灾救荒体系答案:C解析:王安石通过招募饥民兴修水利的方式进行赈灾,一方面救济了灾民,另一方面也兴修了水利,同时通过兴修水利也能恢复和促进农业发展,有利于从长远上解决灾民的生计问题,故选C项;招募灾民兴修水利并不一定减轻政府的救灾负担,排除A项;招募灾民兴修水利和稳定灾区社会秩序之间没有必然联系,排除B项;王安石的措施属于救灾措施的一部分,并没有体现建立政府抗灾救荒体系,排除D项。
(完整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测试题
必修三第三单元测试题) ( 对于我国书法艺术发展演变的表达,正确的有 1.②唐朝时草书、行书流行①魏晋时期书法艺术臻于成熟④雅俗共赏是行书的特点③草书是艺术性最强的书体.A ①②③④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④ .D2. “含毫势若斩蛟蛇,挫管还同断犀象。
兴来索笔纵横扫,满座词人皆道好。
一点三峰巨石悬,长( ) 画万岁枯松倒。
叫瞰忙忙礼不拘,万字千行意转殊。
”资料描述的书法形式是A.A B.B C .C D .D 年春晚歌曲《龙文》描述了一种传统艺术:“一弹戏牡丹,一挥万重山;一横长城长,一 3.2010 ) ( 竖字铿锵;一画蝶成双,一撇鹊桥上,一勾游江南,一点茉莉香。
”这类艺术形式是绘画艺术. A 戏剧表演.B舞蹈艺术. C 书法艺术. D,“字势雄强,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阁”。
其书体被认为既有审美东晋王羲之创作的《兰亭序》价值,又有适用价值,雅俗共赏。
这类书体是篆书.A 隶书.B 楷书.C 行书.D 从汉赋、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文学表达由词采华美、对仗工整到句式灵巧,这) ( 大一统的时代背景.A 种现象反应了 5.中国古代文学多元化的创作风格.BC 理性化的思想诉求.世俗化的发展趋势.D)一位外国友人在清乾隆年间进入中国,当时他不可能赏识到( 6.小说《封神演义》.A 版画《感天动地窦娥冤》. B 一幅《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插图.C 京剧《空城计》.D 唐朝以来,商业日趋发展,城市走向繁华,市民阶层壮大,与这些经济现象相适应,文化领域出7. )现了哪些相应的成就(④京剧的形成和发展②黄宗羲等人提出“工商皆本”③宋朝民俗画的发展①小说的出现和繁华①②③④. AB ①②③ .①③④ .C ②③④ D.唐诗及从前的诸文体大多属于精英(贵族)文学,隆重深邃、简短、精练。
宋词及此后的诸文体 8.更偏向于老百姓文学,寄兴遣情、娓娓道来。
出现这种由贵族文学向老百姓文学变化的历史原由不包( 括) 商品经济趋势繁华,促进市民阶层的壮大.A 社会生活去掉了伦理纲常化带来的大众感情欢乐.B 印刷术等技术创新利于文化发展和彰显老百姓的审美诉求. C.D 古代文明发展和文明沟通等多种要素的综合结果明清时期,商人在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频率特别高,并且有好多是以主角的身份出现,一改过去作9.品中的“文不谈商贾”的现象,并且商人在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大大改观,不再不过惟利是图,贪) ( 得无厌的形象。
2023版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走向整体的世界综合检测卷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三单元综合检测卷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哥伦布在《航海日记》中描述新大陆“黄金甚丰……盛产宝石、珍珠以及无数香料”,希望西班牙国王尽快实现对美洲的占有。
这则日记可用于说明哥伦布航海的( ) A.宗教动力 B.思想基础 C.经济动因 D.技术支持2.中世纪后期,意大利人和阿拉伯人垄断香料贸易引起了一些欧洲人极大的不满。
他们热切地寻找能直接抵达东方的途径,以分享这笔厚利。
由此可见,地理大发现的现实原因是( )A.西欧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B.欧洲对东方商品的渴求C.垄断贸易引发激烈的商业竞争 D.奥斯曼帝国隔断东西方主要商路3.恩格斯说:“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要的第一件东西。
”新航路开辟时,欧洲人迫切地寻求黄金根本上反映了( )A.黄金是欧洲人解决商业危机的关键因素 B.掠夺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唯一动力C.《马可·波罗行纪》对欧洲人的影响很大 D.商品经济对掠夺财富加速积累的需求4.15世纪早期,“一公斤胡椒在印度产地值1至2克白银,在亚历山大港的价格达10至14克白银,在威尼斯达14至18克白银,在欧洲各消费国则达20至30克白银。
”这可以用来说明( )A.欧洲的经济落后于亚非地区 B.欧洲开辟新航路的必要性C.亚历山大东征影响贸易发展 D.意大利垄断了东西方贸易5.1577~1580年,英国航海家德雷克率领船队经过麦哲伦海峡北上至美洲大陆的太平洋沿岸,经由太平洋和好望角完成了英国的第一次环球航行。
此举( ) A.开辟了从欧洲到美洲的新航线 B.进一步拓宽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C.发现了北冰洋通往亚洲的航路 D.完成了人类历史上首次环球航行6.1519年9月,麦哲伦率领二百六十多名船员,分乘五艘帆船,作环球航行的尝试,他没有经过下面( )A.菲律宾群岛 B.伊比利亚半岛 C.麦哲伦海峡 D.非洲好望角7.有学者认为,“地理大发现不仅是欧洲文化的一个转折点,更使人类在民族文化交流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某中学历史研究学习小组经过中国近代史的学习后,画了一幅漫画(见下图)。
你认为该小组所画漫画反映的历史时代应该是()A.鸦片战争前B.19世纪40年代C.19世纪六七十年代D.19世纪90年代解析:选B。
由漫画中“经学难以抵洋枪炮”看出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故B项合适。
2.鸦片战争爆发后,以林、魏为代表的“开眼看世界”思想萌发,这一思想的主要目的是()A.重新认识世界寻求强国御侮之道B.“自强”“求富”,发展资本主义C.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统治D.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与外国进行商战解析:选A。
“开眼看世界”主要内容就是“师夷长技以制夷”,即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以抵抗外国的侵略,使国家走上富强的道路。
B、C两项都是资产阶级的主张,D项是早期维新派的主张。
3.1839年的《澳门新闻报》曾报道:“中国官府完全不晓得外国的政事,又不询问考求,至今仍不知西洋。
只有林(则徐)总督行事与其他官员相反。
”材料中“林总督行事”指的是()A.主持虎门销烟B.抗击英国侵略者C.编译《四洲志》D.学习西方政治制度解析:选C。
材料反映当时中国官府闭关锁国,盲目自大。
与此相反,林则徐向西方学习,迈出了师夷长技的第一步。
4.“夫不可变者,伦纪也,非法制也;圣道也,非器械也;心术也,非工艺也。
”与这一观点相符合的是()A.西学东渐B.中学西传C.“中体西用”D.西体中用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依据材料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
可变的是“法制”“器械”“工艺”;不可变的是“伦纪”“圣道”“心术”。
说明他们主张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因而是“中体西用”的思想。
5.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部产生的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其根本目的是()A.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B.镇压国内的太平天国运动C.抵抗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D.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解析:选D。
解答本题可用排除法。
洋务派是地主阶级的一个政治派别,从阶级属性出发,他们推行洋务运动的目的不会是走资本主义道路,故A项可以排除;B、C两项是目的但不是根本的,只有D项才是根本目的。
6.有人评价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是“跪着造反”,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他敢于挑战传统思想②他向西方学习,寻求变革③他要求发展资本主义④他不敢与封建文化彻底决裂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选D。
①②③体现造反,④体现他妥协,他利用儒家的外壳,其实质是宣传资产阶级变法思想。
7.下图为某名人陵墓护栏上镌刻的文字,其含义反映了该名人的社会发展观。
据此判断他是()A.顾炎武B.林则徐C.洪秀全D.严复解析:选D。
“惟适之安”体现的是“适者生存”的进化论观点,这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社会发展观是一致的。
D项严复的主张与题中观点是一致的,故选D。
8.一战期间,陈独秀等人在上海出版的一份以青年为对象的刊物发刊词中有这样两句话:“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进之民,方兴未已。
”作者“求变”主要针对() A.思想观念B.政治制度C.军事技术D.文化教育解析:选A。
由时间“一战期间”,刊物内容反映作者“求变”,可断定这份刊物是《新青年》,它的创刊,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故作者所主张的“求变”主要针对思想观念。
9.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中写道:“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这里的“科学”是指()A.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B.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C.科学精神和近代自然科学法则D.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解析:选C。
1915年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上发表的《敬告青年》一文,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民主”指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科学”指科学精神和近代自然科学法则。
10.1917年,著名的教育家蔡元培任北大校长后,他锐意改革,实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其宗旨是()A.推动人的全面均衡发展B.鼓励各种学术观点在大学里自由发展C.打破地域界限聘任人才D.提倡学科之间的综合解析:选B。
蔡元培提倡的“兼容并包”方针,在当时环境下其实质是“提倡学术自由”,故正确答案为B项。
11.“屋子里拢着炉火,老爷吩咐开窗买水果,说:‘天气不冷火太热,别任它烤坏了我。
’屋子外躺着一个叫化子,咬紧了牙齿对着北风喊‘要死’!可怜屋外与屋里,相隔只有一层薄纸!”这首诗名为《相隔一层纸》,作者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刘半农,发表于1917年《新青年》4卷1号。
这首诗反映出()①打破旧诗词格律的束缚,形式上灵活自由是早期白话诗的特点之一②早期白话诗在写作上讲求“率真”与“质朴”③反映了诗人对不公平制度的抨击④“文学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内容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解析:选B。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解读和新文化运动内容的掌握,属于组合式选择题。
从“1917年”“新青年”这些字眼中可断定,①②③④表述均正确。
12.请观察下面两幅人物及其活动的照片。
它们所包含的历史主题应该是()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B.思想创新成果丰硕C.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思想解放潮流涌动解析:选D。
严复和陈独秀都属于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主要人物,二人的活动反映出当时的思想解放潮流。
13.“登高一呼群山应,从此神州不陆沉。
大智若愚能解惑,微言如闪首传真。
”这是老革命家吴玉章为1959年出版的《李大钊选集》的题诗,主要是指李大钊()A.是《新青年》的撰稿人B.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C.发表了《文学革命论》D.批判尊孔复古思潮解析:选B。
本题考查对材料的理解能力。
从材料中“登高一呼群山应”、“首传真”可知是说李大钊有首创之功的事件,只有B项符合。
C项与史实不符,《文学革命论》是陈独秀的著作。
14.中国近代思想主要经历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及“马克思主义”的演进过程。
这些思想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发展资本主义B.救亡图存C.反抗外来侵略D.反对专制统治解析:选B。
近代中国思想界向西方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发展、深化的过程,从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到学习西方的制度、文化。
近代后期又向苏俄学习,其共同目的是救亡图存,实现中华民族的振兴。
15.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中国文化建设,不能离开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
”以下史实能证明这一结论的是()①鸦片战争后,“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萌发②19世纪90年代,维新变法运动兴起③19世纪末20世纪初,“走向共和”的民主思想广泛传播④1915年新文化运动的兴起⑤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A. ①②③④⑤B. ②③④⑤C. ①②④⑤D. ②④⑤解析:选A。
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由器物(技术)→制度→思想的过程。
依据所学知识即可回答。
二、非选择题(第16题16分,第17题24分,共40分)1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魏源《海国图志》材料2:且法者,所以守地者也。
今祖宗之地既不守,何有守于祖宗之法?而不能守祖宗之地,与稍变祖宗之法,而能守祖宗之地,孰得孰失,孰重孰轻?——康有为《上清帝第六书》材料3: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
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
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陈独秀《本志罪案答辩书》材料4:李大钊指出:俄国(十月)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是“世界人类全体的新曙光”。
他号召人民向俄国学习。
——《中国近代史》(上) 请回答:(1)材料1代表哪一阶级的观点?概括其主张。
其目的是什么?(6分)(2)材料2体现了康有为的什么主张?较之材料1,其进步性表现在哪里?又有何局限?(6分)(3)材料4与材料3有什么联系?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4分)解析:本题以近代思想解放历程为主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第(1)问要抓住材料1中“师夷长技以制夷”来分析。
第(2)问要抓住材料2中“稍变祖宗之法”来分析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进步性与局限性。
第(3)问要围绕新文化运动前后期的不同内容来分析。
答案:(1)阶级:地主阶级。
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目的:维护清朝的腐朽统治。
(2)主张:进行维新变法。
进步性:要求改变腐朽的封建制度。
局限性:不敢触动封建统治的基础,表现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与妥协性。
(3)联系:宣传马克思主义是前期新文化运动的继续和发展。
影响:李大钊在中国大地上第一次举起了社会主义的大旗,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革命的理论指南。
17.自鸦片战争以来,在中国的思想领域先后出现了“新思潮”、资产阶级维新思想、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和新文化运动等新思想潮流,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1)这几种思潮的基本主张是什么?(8分)(2)分别分析各思潮产生的社会根源。
(8分)(3)这些社会思潮的发展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8分)解析:第(1)问,“新思潮”是指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抵抗派,他们是向西方学习的开端,“开眼看世界”;维新思想和革命思想包括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应包括前期和后期两个阶段。
第(2)问,思潮产生的社会根源是由当时的社会环境决定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第(3)问,社会影响,要注意站在阶级立场的角度考虑。
答案:(1)①“新思想”: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②维新思想: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兴民权,建立君主立宪制;兴西学,改革教育制度。
③民主革命思想:推翻清朝统治,实现民族平等;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平均地权。
④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科学,后期传播社会主义。
(2)社会根源:①“新思想”:鸦片战争失败,促进中国知识界觉醒;经世致用的思想基础。
②维新思想、民主革命思想: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危机加剧;西方科学技术和政治理论的传播。
③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前维新派和革命派没有彻底批判封建思想;北洋军阀继续用封建思想禁锢人们的头脑,维护封建统治;一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后期受到十月革命的影响。
(3)影响:①“新思想”:引导人们注意世界形势。
②维新思想:推动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在社会上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
③民主革命思想:促进辛亥革命的发展;有利于结束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④新文化运动:形成中国近代思想解放的潮流;为转向新民主主义革命作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