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生态学报模板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论文模板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论文模板作者须自行邀请科技英语专业人员或者英语为母语人士帮助修订全文的英文部分,包括英文题目、摘要、关键词和图表英文及英文正文等,务必保证英文表达正确流畅。
全称简称不得交替使用(中文摘要、英文摘要、正文、每个图、每个表分开考虑,图表使用简称应作中英文注解):简单术语可以不设简称(缩略语),如其中有公式要使用或为便于全域和行业理解,可在术语第一次出现时给出全称和简称(缩略语),后面文字仍用全称;复杂术语第一次出现给出全称和简称(缩略语)后,后面文字中出现都直接用简称(缩略语)。
拉丁学名的属名及以下的种名、变种名斜体,属名首字母大写,属以上(不含属)的拉丁名、定名人、“.”、“.”、“.”、“.”等用正体;拉丁学名第一次出现时用全称,以后使用可简写属名为首字母加点(中文摘要、英文摘要、正文、每个图、每个表分开考虑)。
符号使用及其上下标、正斜体形式要准确,且在全文包括图表中都统一。
基因名斜体。
限制性酶前个字母斜体。
表示物质构型、构象、旋光性、取代基位置的字母用斜体。
依照《—量与单位》使用计量单位名称和符号。
量符号斜体,单位符号正体。
标点符号和运算符号写法:在中文部分用宋体,顿号“、”,逗号“,”,分号“;”,冒号“:”,问号“?”,引号““””和“‘’”,括号“()”,破折号“——”,省略号“……”,连接号“—”、“–”和“”以及加号“+”,减号“-”,加减号“±”,乘号“×”,除号“÷”,等号“=”,大于小于符号“>”、“<”、“≥”和“≤”,比例号“:”等,前后都不空格。
在西文部分用体,逗号“,”,分号“;”,冒号“:”,问号“?”,其后空一格;引号““””和“‘’”,括号“()”,均作为整体前后各空一格;破折号“—”,省略号“…”,前后不空格;连接号“”以及加号“”,减号“”,加减号“±”,乘号“×”,除号“÷”,等号“”,大于小于符号“>”、“<”、“≥”和“≤”,比例号“:”等,前后各空一格。
《应用生态学报》稿件流程说明
《应用生态学报》稿件流程说明《应用生态学报》稿件流程说明投稿说明:1.本刊只接受网站投稿,不接受其他形式投稿。
2.本刊只接受中文投稿。
3.稿件格式请按照论文模板撰写,不用分栏。
4.本刊实行双向匿名审稿制度。
请在投稿的word文档中隐去作者姓名、单位、邮箱、简介及资助项目等信息,否则视为无效投稿。
请将全部作者的姓名、所在单位、通讯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 等信息填写在投稿系统中作者信息一栏,将第一作者简介添加到备注或者附加信息中。
所有信息务必完整、准确,以便编辑部及时与作者联系。
5.所投文档为论文的最后定稿,不应含有修订格式。
6.所投稿件请用word格式(2003版),不必上传pdf文件。
7.投稿时不用上传版权转让协议,待稿件录用后编辑部会通知作者办理。
8.稿件进入处理流程后编辑部会通过电子邮箱给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送相关通知。
9.作者投稿后如因某些原因需要撤稿,请及时与编辑部联系。
稿件处理流程说明:1.稿件收稿后进行初审,初审时间一般为1~7天,初审通过进入外审,不通过则退稿。
进入外审阶段需缴纳审理费150元/篇,初审退稿不需缴纳审理费。
2.外审周期一般1~3个月,网上设定的日期为专家审理预订日期(一般15天),但部分专家会因为各种情况而有所延迟,故请在2个月左右关注稿件的外审情况。
3.外审结束后有3种处理结果:退稿、退修、退修后再审。
4.退修阶段时间一般为30天,作者需上传修改稿及对审稿意见的逐条修改说明,如超过规定期限未返回修改稿且未作任何声明,编辑部有权做出退稿处理。
5.作者上传修改稿后,等待编辑加工,时间一般为4~6个月。
编辑加工后阶段依次为再次退修-主审-待发表-组版,时间一般为1个月。
主审后可确定刊发卷期。
6.本刊刊发周期(从收稿到刊出)一般为8~10个月。
稿件按照投稿先后顺序刊发,审稿流程中某个环节的提前或延迟不影响刊发周期。
7.在审理及修改阶段,关于稿件的所有具体问题均请与责任编辑通过邮件或者网站留言系统沟通,因工作繁忙,请尽量不要电话咨询。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论文模板与说明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论文模板与说明一、论文模板1.标题标题应简明扼要地概括论文主题,注重突出研究的创新性和重要性。
标题应置于论文首页的中央位置,采用粗体居中排列。
3.摘要摘要是对论文主要内容和研究结果的简明陈述,有助于读者迅速了解论文的核心。
摘要应包含背景、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五个部分,并突出论文的创新性和研究价值。
建议将摘要文字控制在250字左右。
4.关键词关键词是用于表示论文主题的术语或短语,有助于读者正确理解论文的研究内容。
关键词应列举在摘要下方,并以“关键词:”开头,各个关键词之间以英文逗号隔开。
建议列举3-5个关键词。
5.引言引言部分应简要介绍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引出研究问题,并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同时,可以明确研究假设或研究重点,概述论文的结构和内容安排。
6.材料与方法材料与方法部分应详细描述研究所使用的材料和方法。
其中,材料部分应明确描述所使用的生物样本、试剂、仪器设备等,方法部分应详细描述研究的步骤和实验设计。
此外,对已有方法的引用应注明出处。
7.结果与讨论结果与讨论部分应全面、客观地介绍研究结果,并就结果进行合理的解释和讨论。
建议将结果与讨论分为独立的小节,以便读者理解和阅读。
此外,可以将图表和统计数据作为补充材料附在论文后面。
8.结论结论部分应对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并根据结果提出进一步的建议或展望。
结论应简明扼要,不宜展开论述。
二、论文说明1.作者要求2.语言要求JAE的官方语言为英文,因此论文撰写、提交和审稿过程均需使用英文。
请确保论文的语法、拼写和语句结构正确,并遵守学术写作规范和惯例。
3.投稿要求4.审稿制度JAE的论文审稿过程是匿名评审制度。
提交的论文将由专家学者进行评审,并根据评审结果给予修改意见或决定是否接受论文。
一般情况下,审稿周期为2-3个月。
5.版权申明。
2009年-2011年《应用生态学报》载文及作者分析
p p rn mb r, n t t l , g f h r t u h r n i ai n o t o sc o e a in Th e u t s o dt a 4 4 a e u e s u i ie a e o ef s t o sa d st t fa h r o p r t . e r s l h we t 0 ,t t i a u o u o s h 1
关 键 词 : 应 用生 态 学报 ;载 文 ;作 者
中图 分 类 号 :G 5 30
文 献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0 .2 8 (0 2 60 6 3 02 14 2 Fra bibliotek )0 —000
S r u o teChn s o r a o Ap f dE oo yi 0 9 2 1 g o pf rh ie eJ u n l f p e c lg n2 0 -0 1 i
r m o l e c u id 6 . %. n si t c u id 3 . %. d a o t 8 f s a t o sa e g a u t t d n sf r fo c l g so c p e 4 4 e a d i t u e o c p e 33 n t An b u % i t uh r r r d ae s e t o 4 r u ama tr sd g e n o t r sd g e , t e u h r t n e me it n e i r r f s i n l i e . e a e s ’ e e a d a d co ’ e e oh r t o swi i tr d a ea d s n o o e so a t s Th g e r r a h p tl o e f s u h r sman y c n e t td i 0 y a so g ; s f r ce r i i g b r h n t u h r ft r t t o si i l o c n r e 4 e r f e mo t t lsa e wr n y mo et a h i a a n a o ai t wo a to .
1993—2014年《应用生态学报》十大高被引论文分析
摘 要: 为进 一 步提 高《应 用生 态 学报 》 的影 响 力和 质量 , 利 用C NK I 中 国 引文 数 据库 对《 应 用生 态 学报 》 1 9 9 3 —2 0 1 4 年被 引频 次位 于前1 0 住 的高被 引论文 进行 统计 分析 。 结果 表 明: 从 文献 类型来 看 , 1 0 大高被 引论 文 以综述( 7 篇) 为主 , 研 究论文( 3 篇) 较少I 从 作者 职 称和 学 历来 看 , 研 究 员及 副研 究 员6 人, 博士 后1 人, 博士研 究生3 人, 从研 究 内容来看 , 1 0 大高被 引论文 集中在生 态 系统服 务 、 生态安 全 、 生 态足迹 . 森林 生态 系统碳 储量 , 景观 指数 与景 观分 类 、 节水农业 等热 点领 域 。 本研 究 为未来 期刊选题 , 蛆槁. 约稿工作提 供 了 一 定 的理
Ab s t r a c t : Due t o i mp r o v i n g t h e i n f l ue n c e a nd q ua l i t y o f Ch i n e s e J o u r na l o f Ap p l i e d E c o l o g y, t h e t e n hi g h l y c i t e d p a p e r s , o f Ch i n e s e
2013生态学报投稿模板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071037) ,吉林师范大学研究生创新科研计划项目(201111) 。
value of ecosystem services provided by of different land use types are quite different, with natural and artificial factors leading to changes in the type of land use present on a particular parcel of land. Manmade reclamation activities are the main driving factor for spatial and temporal dynamics seen in the value of ecosystem services provided by this river basin. Key words: value of ecosystem services; 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tion; GIS; Naoli River Basin
生态系统服务是指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及所维持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 件与效用[1]。通过经济价值指标量化不同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使人们认识到自然生态体系 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从而奠定可持续利用与发展的基础[2]。动态生态价值的研究为生态 价值研究成果进一步在资源合理配置中的应用提供了途径[3], 随着研究问题的深入及技术手 段的进步,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动态变化成为当前研究趋势之一。近些年,国内外学者基于 遥感与 GIS 技术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例如周德成、常 守志、李晋昌等人[4-10]研究显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动态变化源于研究区不同土地利用面 积的变化[4][6][10];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增减绝大部分取决于湿地、 水域和林地面积的消长[4-8]; 人为改变土地利用类型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的主要原因[6][9]。众多研究表明,生态系统 服务价值的变化趋势研究能科学直观的反映区域生态系统环境的变化状况, 但研究内容偏向 总体价值评价,不能反映研究区空间变异及内部差异性变化。 近 60 年来,三江平原挠力河流域在人为垦荒活动的作用下,原始生态系统遭到大面积 破坏,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明显阶段性下降趋势, 对该流域乃至三江平原的生态环境造成严 重损害[11]。本文以挠力河流域为典型研究区,对该流域 1950s—2000s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 时空变化进行区域内差异分析, 为保护三江平原生物多样性和维持生态系统功能等方面提供 科学依据。
应用生态学报编辑部
应用生态学报编辑部应用生态学报编辑部尊敬的读者:非常荣幸能够在这个机会给您写一封信,与您分享一些关于应用生态学的重要内容。
在这封信中,我将向您介绍应用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发展趋势和意义。
同时,我还将探讨应用生态学在不同领域的应用,以及其对人类社会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首先,我想介绍一下应用生态学的定义和范畴。
应用生态学是研究物种(包括人类)与其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旨在理解和解决生态系统的问题。
应用生态学关注的问题包括资源管理、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气候变化等。
通过研究物种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应用生态学为我们提供了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的关键策略和方案。
应用生态学在过去几十年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生态系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威胁。
应用生态学提供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工具。
例如,在资源管理方面,应用生态学可以帮助我们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并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在环境保护方面,应用生态学可以指导我们开展物种保护、生态恢复和环境监测等工作。
在气候变化方面,应用生态学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和适应气候变化的影响,减轻其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的负面影响。
此外,应用生态学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农业领域,应用生态学可以帮助我们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提高农作物产量,并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在城市规划领域,应用生态学可以指导我们合理规划城市空间,保护绿地和水资源,并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
在自然保护领域,应用生态学可以帮助我们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保护珍稀物种,并维护生物多样性。
在环境教育领域,应用生态学可以帮助我们培养人们的环境意识和保护意识,推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总结起来,应用生态学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解决环境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我们应该积极支持应用生态学的发展,加强研究和实践,共同推动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希望这封信能够给您带来一些对应用生态学的了解和思考。
感谢您的阅读。
应用生态学报
应用生态学报在当今科技不断发展的时代,应用生态学报正逐渐成为学术界的热门话题。
应用生态学报尝试以生态学的研究成果为基础,结合实际应用场景,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科学依据和方法。
从根本上说,应用生态学报旨在将生态学知识与实际生产、生活等领域相结合,实现科学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统一。
应用生态学的背景和意义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科学,而应用生态学则是在传统生态学基础上,强调将研究成果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类对环境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生态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这就需要生态学家们更加注重将研究成果应用到实际中去。
应用生态学报的出现正是为了填补基础生态学研究与实际应用之间的鸿沟。
通过对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物种多样性、资源利用等方面的研究,应用生态学报旨在为生态环境保护、资源管理、生态修复等领域提供科学支持和决策依据。
应用生态学报的研究内容应用生态学报所涉及的研究内容十分丰富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生态系统服务是指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的各种直接和间接的自然益处,如水源涵养、空气净化、土壤保持等。
应用生态学报致力于评估和量化不同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为政府部门和企业提供决策支持。
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估生态环境监测是指通过对生态环境要素(如水质、空气质量、土壤状况等)进行定期观测和评估,掌握环境变化趋势,及时发现和解决环境问题。
应用生态学报通过监测数据的分析与解读,为环境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参考。
生态修复与恢复生态修复是指通过一系列技术手段,使被破坏的生态系统逐渐恢复到原有的状态。
应用生态学报关注生态系统破坏的原因和影响,探索有效的修复方法,以实现生态平衡的恢复。
生态风险评估生态风险评估是对可能产生的环境损害进行科学评估和预测,以便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应用生态学报通过对潜在风险因素的识别和评估,为减少生态风险提供科学依据。
结语随着社会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日益增加,应用生态学报作为将生态学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重要平台,将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
应用生态学报2008年7月
应用生态学报2008年7月第19卷第7期ClIine鸵Jo帅_IalofAppliedEcolog)r,Jul.2008,19(7):1437—1442三维可视化软件在辽东山区森林生态系统管理中的应用木冷文芳h’代力民1贺红士1’2于大炮1周莉1(1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沈阳110016;2密苏里大学自然资源学院,美国哥伦比亚65211)摘要利用三维可视化软件WCS6.O,结合林相图信息,构建了辽东山区普乐堡乡的虚拟森林景观,并模拟了4种经营管理方案(封育未成林幼抚、小面积皆伐、择伐和二次渐伐)下研究区林相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对幼龄林采取保育措施后,10—30龄长白落叶松的生长速度较快,大约以o-6m・a_1的速度生长,蒙古栎的生长速度稍慢,约为0.4m・a~;小面积皆伐对林分的影响较大,二次渐伐其次,低强度的择伐对林分的影响最小.wCS能够直观地显示各种森林经营管理方案的后果,可以为森林经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关键词三维可视化软件森林生态系统管理封育小面积皆伐择伐二次渐伐文章编号100l一9332(2008)07—1437—06中图分类号S757;TP391.4文献标识码AAppli∞tionof3D咖aHzation∞nwa阳info他st∞osystem啪nagementine嬲temLi删哩mountaillous咒gion.LENGWen.fan91,DAILi.minl,HEHong.shi‘,-,YUDa.pa01,ZHOUU1(1船啦咖旷App如d胁地∥,醌ineseAc诎,,哕矿&沈,嬲,妣,够ng110016,醌i础;2Sc幻DZ矿№t啪fR∞Dl脚,踟咖豇,,矿胍sD删,cof帆6施6521l,嬲A).・铂玩上铆f.肋Z.,2008,19(7):1437—1442.A搬胁ct:Byusing3Dvisuali船ti鲫so‰areWCS6.O,tllevirtualforestlandsc印eofPulepuTownine鹅tem“aoningIT舢ntainousregionw鹪constnlcted,柚dthedyn锄icchangesofforestsunderfourdiⅡIerentmanagement∞en撕∞,i.e.。
生态学报稿件示例
第35卷第19期生态学报Vol.35 , No.19 2015年10月ACTA ECOLOGICA SINICA Oct. ,2015DOI:10.5846/stxb201402200300中亚热带森林转换对土壤可溶性有机质数量与光谱学特征的影响刘翥1,2 , 杨玉盛1,2 , 朱锦懋1,2 , 谢锦升1,2 , 司友涛1,2,*1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福州 3500072 湿润亚热带山地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福州 350007摘要:选取中亚热带福建三明格氏栲天然林及其转换而成的木荷、锥栗及福建柏等3种人工林表层土壤(0—10 cm)可溶性有机质(DOM,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为对象,对其数量和光谱学特征进行了研究,以探讨森林转换对土壤DOM的影响。
结果表明,天然林转换成上述3种人工林后,0—5 cm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浓度显著降低(P<0.05),降低程度分别为66.1%,69.9%及29.4%,可溶性有机氮(DON, Dissolved Organic Nitrogen)浓度也有所下降;除福建柏外,其余两种人工林5—10 cm土壤DOC及DON浓度均低于天然林。
各林分0—5 cm土壤DOC及DON浓度均高于5—10 cm土层。
两个土层中,天然林土壤DOM的芳香化及腐殖化程度均显著高于人工林(P<0.05),但荧光效率值低于人工林;荧光光谱图显示,天然林土壤DOM在芳香性脂肪族及木质素类复杂结构荧光基团处的吸收大于人工林;各林分土壤DOM傅里叶红外光谱出现吸收谱带的位置相似,其中吸收强度最大的为形成氢键的—OH的伸缩振动,此外还有芳香性C=C伸缩振动、有机羧酸盐COO—反对称伸缩振动、碳水化合物中烷氧基C—O的振动等,人工林土壤DOM中碳水化合物的比例增加是其结构简单的主要原因。
《应用生态学报》论文参考文献著录要求
《应用生态学报》论文参考文献著录要求
肖红
【期刊名称】《应用生态学报》
【年(卷),期】2008()1
【摘要】为提高参考文献编排质量,有效配合期刊检索与评价,推动国际学术交流,《应用生态学报》依据GB/T7714—2005对论文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加以调整,自2008年始文献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本文给出了具体实例,并提出了作者在引用文献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总页数】2页(P223-224)
【关键词】《应用生态学报》;参考文献;著录要求;编排质量;期刊;编辑;出版【作者】肖红
【作者单位】<应用生态学报>编辑部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37.5
【相关文献】
1.《铁道学报》论文参考文献著录格式要求 [J],
2.《铁道学报》论文参考文献著录格式要求 [J],
3.《铁道学报》论文参考文献著录格式要求 [J],
4.《铁道学报》论文参考文献著录格式要求 [J],
5.《铁道学报》论文参考文献著录格式要求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应用生态学报第19卷(2008)总目次
陆永跃 曾 玲等 (5 ) 11 席贻龙
新疆伊 犁地区夏季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 … …… …… …… ……………………………… 吴 基于 B v ̄ nH l模型的东海带鱼资源利用与管理 ee o . o t
综 合 评 述
利 冯伟松 陈小娟等 (6 ) 13
小麦互 益素对麦长管蚜及其天敌的影响 …… …… …… …………………………………… 马 向真 王万磊 鹿金秋等 ( 7 ) 13 ……………………………………… 凌建 忠 李圣 法 严利平等 ( 7 ) 18
2 8 70
应
用
生
态
学
报
1 9卷
应 用 生态 学 报 第 1 9卷 (0 8 总 目次 20 )
第 1期
研 究 报 告
黄土高原不 同大气环境对 中国沙棘亚居群遗传 多样性 的影 响 …………………………… 杨 明博 熊友才 王红 芳等 () 1 贡嘎 山地 区不 同海拔冷杉 比叶质量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变化 …………………… 李
唐燕飞等 (7 3)
上官周平 ( 0 5)
水分胁迫 和温度对 夏蜡 梅叶片气 体交换 和叶绿 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 柯世省 金则新 ( 3 4) 盐胁 迫对 黄瓜 幼苗根系生长和多胺代谢的影响 …………………………………………… 段九菊 郭世荣 不同施肥 条件 下玉米 田土壤养分淋溶规律的原位研究 …………………… ………… …… 李宗新 康云艳等 ( 7 5)
辽宁东部 山区林地生态分类 系统
蟠
孙 玉芳 王 三根 等 () 8
代 力民等 (0 2)
பைடு நூலகம்
大气二氧化碳浓度与温度升高对红桦幼苗养分积 累和分配 的影 响 ………………………… 侯 颖 王开运 张 超 (3 1)
应用生态学报 第18卷(2007)总目次
……………………………… 刘 惠 赵 平 孙谷畴 等 (7 5) 高 志奎 黄瑞虹 等 ( 3 6)
茄子光系统 Ⅱ的热胁迫特性 ……………………………………………………………… …… 王 梅
施钾 量和施钾 时期x d 麦氮素和钾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 …… 于振文 梁 晓芳 李延 奇等 ( 9 C, 6)
一
不 同土壤水分条件下紫藤 叶片生理参 数的光响应 …………………………………………… 夏江宝 张光灿 刘 刚等 (O 3) S at O E Jsf A N 等 (5 hba C H N oe N Y i T 3) 鲁春霞 谢高地 (7 4)
维垂 向非饱 和土壤水分运 动的数值模拟—— 以长 白山北坡山地棕色针叶林土为例 …… 杨 弘 裴铁墙 王安志 等 ( 1 4)
雅砻江 ( 锦屏段 ) 及其 主要 支流的大型底栖动物 …………………………………………… 渠 晓东 曹 明 邵美玲等 (5 ) 18 鳜塘 浮游生 物 D A序列多样 性 、 N 水质和疾病 的关 系 ……………………………………… 王亚军 吴淑勤 林文辉 等 (6 ) 13 绿 色巴夫藻受紫外 ( V B) u — 胁迫后 的超补偿生长效 应 ……………………………………… 刘晓娟 段舜 山 李爱芬 (6 ) 19 生态育苗池 中的桡足类与河蟹苗产量 的关 系 ……………………………………… …… … 张清靖 李 晓东 朱 华等 ( 7 ) 14
综 合 评 述 填埋覆土 甲烷氧化微生物及 甲烷氧 化作用机理研究进展
彬 薛立群 李丽立等 (9 ) 13
…… …………………………… 王云 龙 郝永俊 吴伟祥等 (9 ) 19
放牧家畜食性选择机制研 究进 展 …………………… …… ……………………………………………… 王 岭
《应用生态学报》论文出版与版权转让协议书【模板】
《应用生态学报》论文出版与版权转让协议书稿件题目:甲方:稿件全体作者乙方:《应用生态学报》编辑部甲方的义务和责任:1.保证本稿件的内容未曾正式发表过,无一稿两投。
2.保证作品不存在侵权及泄密问题,并已经过作者单位科研管理部门保密审查。
若出现侵权及泄密问题,一切责任由甲方承担。
3.保证全体作者的署名及排序没有异议。
多单位合作的稿件,保证单位排序没有异议,且无知识产权纠纷。
在论文修改过程中,如有增减作者或变更署名单位,需全体作者同意或第一署名单位出具证明。
4.由论文的通讯作者负责论文的修改、答疑、校对、支付审稿及出版费用、处理单行本及稿酬等与稿件有关的所有事宜。
5.文责自负。
如出现与1~4项不符的情况,由作者承担一切责任并负责赔偿编辑部的损失。
6.稿件接受发表后,作者将稿件的各种出版权(包括纸型出版权、复制、发行、翻译权以及光盘、网络等电子媒介的出版权等)转让给《应用生态学报》编辑部。
同时将本论文的数字化复制权、发行权、汇编权及信息网络传播权许可给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使用。
7.通讯作者审读全文,包括:全文学术观点和文字表达无误,数据及图表正确无误,名词术语规范,统计学处理正确,法定计量单位正确,参考文献与原文逐一核对并按本刊的规范编排准确无误(参看本刊网页http://***)。
8.稿件发表后,作者有权将文章PDF格式的全文链接到个人或本单位网页上,或发送给相关人员。
乙方的义务及责任:1.尊重作者的著作权,对文章的改动需征得作者同意。
2.若发现甲方一稿多投,则乙方自发现之日起3年之内不再接受甲方稿件,发现之日前已接受的稿件按退稿处理。
3.文章正式发表前给作者寄送或传真校样。
4.文章发表后赠送当期刊物2本。
如需加印,作者需支付印刷费人民币20元/份。
5.文章发表后1个月内按有关规定将稿酬及版权转让费一次付清。
6.其它未及事宜,若发生问题,双方将协商解决;若协商不成,则按照《中国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处理。
应用生态学报模板
调亏灌溉对冬小麦耗水特性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摘要以高产中筋冬小麦品种济麦22为材料,在山东兖州小孟镇史王村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了调亏灌溉对冬小麦耗水特性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全生育期降水228 mm条件下,W1(土壤相对含水量:播种期80%+拔节期70%+开花期70%)和W4(土壤相对含水量:播种期90%+拔节期85%+开花期85%)处理总耗水量高于W0(土壤相对含水量:播种期80%+拔节期65%+开花期65%)、W2(土壤相对含水量:播种期80%+拔节期80%+开花期80%)和W3(土壤相对含水量:播种期90%+拔节期80%+开花期80%)处理,W1和W4处理间无显著差异;W1处理增加了0~200 cm土层土壤贮水消耗量,降低了小麦拔节至开花期的耗水模系数,提高了开花至成熟期的耗水模系数;W4处理在开花至成熟期、拔节至开花期的耗水量和耗水模系数均较大.调亏灌溉条件下,W0处理水分利用效率较高,但产量最低;随灌溉量增加,其他处理水分利用效率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耗水量最高的W1和W4处理产量也最高,W1处理灌溉水利用效率和灌溉效益均高于W4处理,为本试验条件下高产节水的最佳处理.关键词冬小麦调亏灌溉耗水特性水分利用效率中图分类号S152.7, S512.1 文献标识码 AEffects of regulated deficit irrigation on water consump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water use efficiency of winter wheat.Abstract:Field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examine the effects of regulated deficit irrigation on water consumption and water use efficiency(WUE)in wheat plants (cv. Jimai 22) at Shiwang V illage,Y anzhou, Shandong, China. Under 228 mm annual precipitation precondition, the water consumption amount of treatment W1(with soil relative water content (SRWC) of 80%, 70% and 70% at sowing, jointing, and anthesis stages, respectively) and W4 (with SRWC of 90%, 85% and 85% at sowing, jointing, and anthesis stages, respectively)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W0 (with SRWC of 80%, 65% and 65% at sowing, jointing, and anthesis stages, respectively), W2 (with SRWC at sowing, jointing, and anthesis stagesof 80%, 80%, and 80%,respectively), and W3 (with SRWC of 90%,80% and 80% at sowing, jointing, and anthesis stages, respectively). Compared with W4, the treatment W1increased the ratio of soil water consumption amount to water consumption amount, used more water in 0-200 cm soil layers, and it decreased water consumption percentage from jointing to anthesis stages, whereas increased that from anthesis to maturity stages.The water consumption percentages of W4 at both stages from jointing to anthesis and anthesis to maturity were higher. Under regulated deficit irrigation condition, although the WUE of treatment W0 was higher, its grain yield was lowest. The WUE of other treatments firstly increased, thereafter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irrigation amount. Treatments W1and W4 with the highest water consumption amount had the highest grain yield. Furthermore, the irrigation water use efficiency and irrigation benefit of treatment W1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W4. Thus, based on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t was suggested that the irrigation regime of treatment W1 would be the optimal one in terms of sustainable use of water resource.Key words:winter wheat; regulated deficit irrigation; water consumption characteristics; water use efficiency.水资源缺乏已成为全球性急需解决的问题.黄淮海平原水资源总量仅占全国水资源的6.65%,而灌溉面积却占全国灌溉面积的40%,耕地单位面积水资源量约为全国平均值的25%,供需矛盾突出[1].该区大部分地区常年降雨量为500~700 mm,且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小麦生长期间降水量少,不能满足生长发育需求.如何合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减少灌溉用水,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是冬小麦生产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调亏灌溉是调控土壤-植物-大气之间的关系,降低水分消耗、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关于大田作物调亏灌溉的研究国内外进展较快,并主要集中在棉花、玉米和小麦上[2-3].研究表明,适时适度的水分调亏可显著抑制冬小麦的蒸腾速率,而光合速率下降不明显,复水后光合速率具有补偿效应,有利于光合产物向籽粒转运,抑制营养生长,促进生殖生长,提高小麦籽粒产量、收获指数及水分利用效率[4].在西北干旱地区,冬小麦水分亏缺程度可达到田间持水量的45%~50%,对作物产量没有不利影响,但可明显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5-6].孟兆江等[7]研究表明,在冬小麦三叶至返青期进行40%~60%田间持水率处理,调亏处理平均比对照增产0.88%~8.25%,节水12.80%~18.55%, 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5.96%~32.98%;也有研究指出,在冬小麦不同时期进行不同的调亏灌溉处理有利于冬小麦利用有限的土壤水分资源[8],在拔节和开花期亏缺灌溉可促进小麦根系生长,提高土壤水分利用效率[9],随着灌溉量和降雨量的增加,冬小麦利用土壤底墒水的能力下降[10].但有关冬小麦调亏灌溉技术尚不完善,还有待深入研究.本文在田间试验条件下,以土壤目标相对含水量为基础,通过准确定量,研究调亏灌溉对冬小麦耗水特性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为制定冬小麦高产节水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与试验设计试验于2007—2008年在山东省兖州市小孟镇史王村(35.41° N,116.41° E)大田进行,供试材料为高产中筋冬小麦品种济麦22.试验田0~20 cm土层土壤养分含量为:有机质15.0g•kg-1、全氮1.0 g•kg-1、碱解氮62.6 mg•kg-1、速效磷25.0 mg•kg-1、速效钾139.8 mg•kg-1.小麦生育期间降水量为:播种至拔节期51.4 mm、拔节至开花期88.4 mm、开花至成熟期88.2 mm.播种前0~20 cm、20~40 cm、40~60 cm、60~80 cm、80~100 cm、100~120 cm和120~140 cm土层土壤田间持水量分别为24.70%、25.27%、24.73%、25.01%、24.63%、23.51%和23.18%,土壤容重分别为1.55、1.50、1.51、1.52、1.53、1.58和1.56 g•cm-3,相对含水量分别为62.42%、54.60%、75.44%、89.36%、77.49%、77.00%和82.73%.试验设置的灌水组合为底墒水+拔节水+开花水,底墒水设2个水平,拔节水设4个水平,开花水设4个水平,共5个处理,分别用W0、W1、W2、W3和W4表示(表1).表1水分处理方案(0~140 cm土层相对含水量平均值)T ab. 1 Water treatments (average soil relative water content at 0~140 cm soil layer)处理Treatment灌水时期Irrigation stage播种期Sowing 拔节期Jointing 开花期AnthesisW080% 65% 65%W180% 70% 70%W280% 80% 80%W390% 80% 80%W490% 85% 85%灌水量由灌水定额计算公式确定[11],计算公式为:m=10ρb H(βi -βj)式中:m为灌水量(mm);H为该时段土壤计划湿润层的深度(cm),本试验计划湿润层深度为140 cm;ρb为计划湿润层内土壤容重(g•cm-3);βi为目标含水量(田间持水量乘以目标相对含水量);βj为自然含水量,即灌溉前土壤含水量.灌水量用水表计量.小区面积4 m×4 m,小区间设置1.0 m隔离区,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冬小麦播种前,前茬玉米的秸秆全部粉碎翻压还田.基肥用量为N 105 kg•hm-2,P2O5 112.5 kg•hm-2,K2O 112.5 kg·hm-2;拔节期追施N 135 kg•hm-2.所施肥料为尿素(含N 46.4%)、磷酸二铵(含P2O5 46%,N 18%)、硫酸钾(含K2O 52%).2007年10月8日播种,4叶期定苗,基本苗为180株•m-2,其他管理措施同丰产田,2008年6月11日收获.1.2 水分测定与计算方法1.2.1 土壤含水量的测定 用土钻取0~200 cm 土层土样,分层取土,20 cm 为一层,置于铝盒中,采用烘干法测定土壤含水量,其公式为:土壤含水量=(土壤鲜质量-土壤干质量)/土壤干质量×100%.1.2.2 农田耗水量的计算 采用测定土壤含水量计算作物耗水量的方法[12],耗水量的计算公式为:ET 1-2 =∑=n1i 10γi H i (θi1-θi2)+M +P 0+K式中:ET 1-2为阶段耗水量(mm );i 为土层编号;n 为总土层数;γi 为第i 层土壤干容重(g •cm -3);H i 为第i 层土壤厚度(cm );θi1和θi2分别为第i 层土壤时段初和时段末的含水率,以占干土质量的百分数计;M 为时段内的灌水量(mm );P 0为有效降水量(mm );K 为时段内的地下水补给量(mm ),当地下水埋深大于2.5 m 时,K 值可以忽略不计,本试验的地下水埋深在5 m 以下,故地下水补给量可视为0.日耗水量=各生育阶段麦田耗水量/生育阶段天数 耗水模系数=各生育阶段麦田耗水量/麦田总耗水量1.2.3 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效益的计算 水分利用效率的计算公式[13-14]为:WUE=Y/ET α,灌溉水利用效率的计算公式[14]为:IWUE=Y/I ,灌溉效益的计算公式[15]为:IB=ΔY /I ,式中:WUE 、IWUE 和IB 分别为水分利用效率(kg•hm -2•mm -1)、灌溉水利用效率(kg•hm -2•mm -1)和灌溉效益(kg•hm -2•mm -1);Y 为籽粒产量(kg•hm -2);ΔY 为灌溉后增加的产量(kg•hm -2);ET α为小麦生育期间实际耗水量(mm ),为各阶段耗水量之和;I 为实际灌水量(mm ).1.2.4 棵间蒸发的测定 采用自制的小型蒸发器[16]测定冬小麦棵间蒸发量,将其置于冬小麦行间土壤. 该蒸发器用PVC 管做成,内径为7.5 cm ,壁厚5 mm .每次取土时,将其垂直压入土壤内,然后用自封袋封底,称量.每天17:00用精度为0.001 g 的电子天平称量后立即放回行间,2 d 内质量的差值为其蒸发量,测定时段内每天蒸发量的逐日累加值为累积蒸发量.为保证操作时不破坏附近土体结构,用内径为10 cm 的PVC 管做成外套,固定于土壤中,使其表面与附近土壤持平.蒸发器中原状土每2~3 d 更换1次,降雨或灌溉后立即更换原状土体. 1.3 数据处理采用Microsoft Excel 2003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绘图,采用DPS 7.5和SPSS 11.5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LSD 法). 2 结果与分析2.1 调亏灌溉后0~140 cm 土层土壤相对含水量由表2可以看出,底墒水调控所得相对含水量和目标相对含水量的相对误差(以下简称“调控误差”)分别为0.7%( W 0、W 1、W 2)、0.5%(W 3和W 4),拔节水W 0、W 1、W 2、W 3和W 4处理的调控误差分别为6.0%、4.4%、1.5%、3.9%和2.8%,开花水4个处理的调控误差分别为0.2%、1.1%、7.7%、6.0%和2.2%;各处理平均调控误差为2.8%,表明按照灌水定额计算公式所得水量进行调亏灌溉,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相对含水量.表2 不同处理的灌水量和土壤相对含水量(0~140 cm 土层平均值)T ab.2 Irrigation amount and soil relative water content (average value of 0-140 cm) under different treatments处理 Treatment底墒水Pre-sowing water 拔节水Water at jointing stage 开花水Water at anthesis stage 目标相对含水量 Target relative water content (%)相对含水量 Relative water content (%)相对 误差 Relative error (%)灌水量 Irrigation amount (mm )目标相对含水量 Target relative water content (%) 相对含水量 Relative water content (%)相对 误差 Relative error (%)灌水量 Irrigation amount (mm )目标相对含水量 Target relative water content (%) 相对含水量 Relative water content (%)相对 误差 Relative error (%)灌水量 Irrigation amount (mm )W 08079.430.76561.076.06565.100.2W180 79.43 0.7 0 70 66.90 4.4 0 70 69.21 1.1 43.83 W280 79.43 0.7 0 80 81.16 1.5 37.78 80 73.86 7.7 45.25 W390 90.43 0.5 80.90 80 76.86 3.9 0 80 75.22 6.0 22.48 W490 90.43 0.5 80.90 85 82.63 2.8 55.92 85 83.12 2.2 63.952.2调亏灌溉对麦田耗水量的影响由表3可以看出,W0处理的总耗水量显著低于各灌水处理,耗水来源于降水和土壤贮水.不同处理灌水量及其占总耗水量的比例为W4>W3>W2>W1,各处理间差异显著;土壤贮水消耗量及其占总耗水量的比例为W1>W2>W3>W4,各处理间差异显著;总耗水量为W4、W1>W2>W3,W4与W1处理间的总耗水量无显著差异,但两者显著高于W2和W3处理.以上结果表明,提高底墒水、拔节水和开花水的土壤相对含水量显著促进了冬小麦对灌溉水的利用,降低了其对土壤贮水的利用;其中土壤贮水消耗量和灌水量占总耗水量的比例变化幅度较大,分别为87.65%和82.88%,降水量占总耗水量的比例变化幅度为11.45%,表明灌水量和土壤贮水消耗量有较大的调控范围,降低冬小麦主要生育时期的土壤相对含水量,能达到提高土壤贮水利用比例、节约灌溉水的目的.表3不同处理耗水量的水分来源及其占总耗水量的比例T ab. 3 Sources of water consumption and their percentage of total water consumption amount under different treatments处理Treatment耗水来源Water consumption source总耗水量Waterconsumptionamount(mm)占总耗水量的比例Percentage of total waterconsumption amount 灌水量Irrigationamount(mm)土壤贮水消耗量Soil waterconsumptionamount (mm)降水量Precipitation(mm)RIW(%)RPW(%)RSW(%)W00 101.34b 228.0 329.34d 0 69.23a 30.77b W143.83d 153.63a 228.0 425.46a 10.30d 53.59d 36.11a W283.03c 63.29c 228.0 374.32b 22.18c 60.91c 16.91c W3103.38b 21.10d 228.0 352.48c 29.33b 64.68b 5.99d W4200.77a -2.22e 228.0 426.55a 47.07a 53.45d -0.52e CV(%)87.31 92.60 —11.40 82.88 11.45 87.65 同列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Different small letters in the same column meant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t 0.05 level among treatments.下同The same below.RIW:灌水量占总耗水量的比例Percentage of irrigation amount to total water consumption amount; RPW:降水量占总耗水量的比例Percentage of precipitation to total water consumption amount; RSW:土壤贮水消耗量占总耗水量的比例Percentage of soil water consumption amount to total water consumption amount. CV: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2.3调亏灌溉对0~200 cm各土层土壤贮水消耗量的影响由图1可以看出,冬小麦可以利用0~200 cm各土层的土壤水分.W0处理0~40 cm和100~140 cm土层土壤贮水消耗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说明播种期、拔节期和开花期0~140 cm土层土壤相对含水量分别为79.43%、61.07%和65.10%时,可以显著提高冬小麦对土壤贮水的利用.随着底墒水、拔节水和开花水土壤相对含水量的提高,冬小麦全生育期0~200 cm 各土层土壤贮水消耗量呈下降趋势. W1处理0~180 cm 土层的土壤贮水消耗量显著高于其他灌水处理;W2和W3处理次之;W4处理0~200 cm各土层土壤贮水消耗量最低,均在7.83 mm以下,表明底墒水、拔节水和开花水土壤相对含水量分别达到90.43%、82.63%和83.12%时,显著抑制了冬小麦对土壤贮水的利用,尤其是对深层土壤水分的利用.-15-10-5510152025303540土壤贮水消耗量 Soil water consumption amount (mm )土层 S o i l l a y e r (c m )图1 调亏灌溉对不同土层土壤贮水消耗量的影响Fig.1 Effects of regulated deficit irrigation on soil water consumption amount at different soil layers.2.4 调亏灌溉对冬小麦棵间蒸发的影响由图2可以看出,在冬小麦抽穗期,W 3和W 4处理的累积蒸发量显著高于W 0、W 1和W 2处理,其中W 3和W 4处理间无显著差异,W 2和W 0处理间无显著差异,说明浇底墒水+拔节水的处理土壤相对含水量较高,促进了冬小麦抽穗期的棵间蒸发。
应用生态学报英语
应用生态学报英语Learning English in an ecological context is likeplanting a seed in fertile soil. It grows with every new word, sentence, and conversation, absorbing the richness of the environment.In the classroom, English becomes a tool forunderstanding the intricate balance of ecosystems. It's notjust about grammar and vocabulary; it's about connecting with the natural world through language.Field trips are where the language truly comes alive. Describing the lush greenery or the chirping of birds in English helps to cement the vocabulary in a meaningful way.Reading about endangered species or conservation effortsin English articles deepens our commitment to the environment and our language skills simultaneously.Writing reports and essays on ecological topics inEnglish not only improves our academic writing but alsoraises awareness about the importance of biodiversity.Listening to lectures or podcasts about ecology inEnglish expands our horizons, teaching us about global environmental issues and the language nuances used to discuss them.Participating in debates or discussions about environmental policies in English sharpens our critical thinking and enhances our ability to express complex ideas clearly.Ultimately, applying ecological concepts to English learning is symbiotic; just as the environment benefits from our language skills, our language skills flourish in the context of nature.。
生态专业学术报告模板范文
生态专业学术报告模板范文生态专业学术报告模板范文报告题目:生态系统服务与可持续发展报告人:XXX报告时间:XXXX年XX月XX日摘要:生态系统服务是指自然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的各种物质和非物质的利益,包括食品、水、木材、药品、气候调节、土壤保持、景观美化等。
生态系统服务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报告将从生态系统服务的概念、分类、价值评估和保护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加深人们对生态系统服务的认识,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正文:一、生态系统服务的概念生态系统服务是指自然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的各种物质和非物质的利益。
生态系统服务包括四类:供给性服务、调节性服务、文化性服务和支持性服务。
供给性服务是指生态系统直接提供给人类的物质资源,如食品、水、木材、药品等;调节性服务是指生态系统对环境的调节作用,如气候调节、水文调节、土壤保持等;文化性服务是指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景观美化、休闲娱乐等;支持性服务是指生态系统为其他生态系统提供的支持,如生物多样性维护、土壤形成等。
二、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评估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评估是指对生态系统服务进行经济价值评估的过程。
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评估有三种方法:市场价值法、替代成本法和调查法。
市场价值法是指通过市场交易来确定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如食品、木材等;替代成本法是指通过替代成本来确定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如水文调节、土壤保持等;调查法是指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来确定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如景观美化、休闲娱乐等。
三、生态系统服务的保护生态系统服务的保护是指保护生态系统,维护生态系统服务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生态系统服务的保护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二是加强生态系统恢复,恢复生态系统的功能和服务;三是加强生态系统管理,合理利用生态系统资源,保障生态系统服务的可持续性。
结论:生态系统服务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欢迎订阅2006年《应用生态学报》
欢迎订阅2006年《应用生态学报》
佚名
【期刊名称】《应用生态学报》
【年(卷),期】2005(16)7
【摘要】(应用生态学报》(1990年创刊)是经国家科委批准、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国内外发行的综合性学术刊物·本刊宗旨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办刊方向,结合科研、教学、生产实际,报导生态科学诸领域在应用基础研究方面具有创新的研究成果,交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最新信息,促进生态学研究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
【总页数】1页(P1312-1312)
【关键词】2006年;学报;订阅;应用基础研究;经济建设服务;1990年;科学出版社;研究和应用;生态学研究;国家科委;办刊方向;联系实际;学术刊物;生产实际;研究成果;生态科学;国内外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632;G237.5
【相关文献】
1.欢迎订阅2008年《应用生态学报》 [J],
2.欢迎订阅2008年《应用生态学报》 [J],
3.欢迎订阅2008年《应用生态学报》 [J],
4.欢迎订阅2009年《应用生态学报》 [J],
5.欢迎订阅2008年《应用生态学报》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应用生态学研究的信息源──祝贺本刊创刊5周年和本所建所40周年
中国应用生态学研究的信息源──祝贺本刊创刊5周年和本所
建所40周年
孙顺江;宋凤兰;李凤琴
【期刊名称】《应用生态学报》
【年(卷),期】1994(5)4
【摘要】中国应用生态学研究的信息源──祝贺本刊创刊5周年和本所建所40周年孙顺江,宋凤兰,李凤琴(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应用生态学报》编辑部,沈阳110015)1引言《应用生态学报)}是由中国生态学会和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主办的、科学出版社出...
【总页数】5页(P444-448)
【关键词】文献计量学;应用生态学报;生态学;信息源
【作者】孙顺江;宋凤兰;李凤琴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57.37
【相关文献】
1.继往开来再创辉煌——庆祝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建所成立四十周年暨《中国病毒学》创刊十周年 [J], 何添福;张立人;陈明彬
2.潜心耕耘六十载,枝繁叶茂八桂地——祝贺《气象研究与应用》创刊60周年/贺《气象研究与应用》创刊60周年/贺《气象研究与应用》创刊60周年 [J],
3.新产经热烈祝贺中国产经新闻报创刊20周年——本刊十年沥血成报社多元化发展的成功典范 [J], 郑言成;张建伟;
4.祝贺本刊连续10年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江苏中医药》创刊60周年期刊发展研讨会在南京举行 [J], 本刊讯
5.美国罗彻斯特大学光学研究所热烈祝贺中国科学院长番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建所60周年 [J], 张希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明:论文的格式,字号等项目参照如下范例撰写,本刊审稿为盲审制,投稿正文请不要出现作者信息和基金项目等内容,但修改稿需补充完整(红色部分)。
调亏灌溉对冬小麦耗水特性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作者姓名(作者地址)摘要以高产中筋冬小麦品种济麦22为材料,在山东兖州小孟镇史王村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了调亏灌溉对冬小麦耗水特性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全生育期降水228 mm条件下,W1(土壤相对含水量:播种期80%+拔节期70%+开花期70%)和W4(土壤相对含水量:播种期90%+拔节期85%+开花期85%)处理总耗水量高于W0(土壤相对含水量:播种期80%+拔节期65%+开花期65%)、W2(土壤相对含水量:播种期80%+拔节期80%+开花期80%)和W3(土壤相对含水量:播种期90%+拔节期80%+开花期80%)处理,W1和W4处理间无显著差异;W1处理增加了0~200 cm土层土壤贮水消耗量,降低了小麦拔节至开花期的耗水模系数,提高了开花至成熟期的耗水模系数;W4处理在开花至成熟期、拔节至开花期的耗水量和耗水模系数均较大.调亏灌溉条件下,W0处理水分利用效率较高,但产量最低;随灌溉量增加,其他处理水分利用效率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耗水量最高的W1和W4处理产量也最高,W1处理灌溉水利用效率和灌溉效益均高于W4处理,为本试验条件下高产节水的最佳处理.关键词冬小麦调亏灌溉耗水特性水分利用效率Effects of regulated deficit irrigation on water consump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water use efficiency of winter wheat.作者姓名英文(作者地址英文)Abstract:Field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examine the effects of regulated deficit irrigation on water consumption and water use efficiency(WUE)in wheat plants (cv. Jimai 22) at Shiwang Village,Yanzhou, Shandong, China. Under 228 mm annual precipitation precondition, the water consumption amount of treatment W1(with soil relative water content (SRWC) of 80%, 70% and 70% at sowing, jointing, and anthesis stages, respectively) and W4 (with SRWC of 90%, 85% and 85% at sowing, jointing, and anthesis stages, respectively)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W0 (with SRWC of 80%, 65% and 65% at sowing, jointing, and anthesis stages, respectively), W2 (with SRWC at sowing, jointing, and anthesis stagesof 80%, 80%, and 80%,respectively), and W3 (with SRWC of 90%,80% and 80% at sowing, jointing, and anthesis stages, respectively). Compared with W4, the treatment W1increased the ratio of soil water consumption amount to water consumption amount, used more water in 0-200 cm soil layers, and it decreased water consumption percentage from jointing to anthesis stages, whereas increased that from anthesis to maturity stages.The water consumption percentages of W4 at both stages from jointing to anthesisand anthesis to maturity were higher. Under regulated deficit irrigation condition, although the WUE of treatment W0 was higher, its grain yield was lowest. The WUE of other treatments firstly increased, thereafter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irrigation amount. Treatments W1and W4with the highest water consumption amount had the highest grain yield. Furthermore, the irrigation water use efficiency and irrigation benefit of treatment W1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W4. Thus, based on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t was suggested that the irrigation regime of treatment W1 would be the optimal one in terms of sustainable use of water resource.Key words:winter wheat; regulated deficit irrigation; water consumption characteristics; water use efficiency.本文由资助This work was supported by .---Received, -Accepted.*通讯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 E-mail:水资源缺乏已成为全球性急需解决的问题.黄淮海平原水资源总量仅占全国水资源的 6.65%,而灌溉面积却占全国灌溉面积的40%,耕地单位面积水资源量约为全国平均值的25%,供需矛盾突出[1].该区大部分地区常年降雨量为500~700 mm,且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小麦生长期间降水量少,不能满足生长发育需求.如何合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减少灌溉用水,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是冬小麦生产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调亏灌溉是调控土壤-植物-大气之间的关系,降低水分消耗、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关于大田作物调亏灌溉的研究国内外进展较快,并主要集中在棉花、玉米和小麦上[2-3].研究表明,适时适度的水分调亏可显著抑制冬小麦的蒸腾速率,而光合速率下降不明显,复水后光合速率具有补偿效应,有利于光合产物向籽粒转运,抑制营养生长,促进生殖生长,提高小麦籽粒产量、收获指数及水分利用效率[4].在西北干旱地区,冬小麦水分亏缺程度可达到田间持水量的45%~50%,对作物产量没有不利影响,但可明显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5-6].孟兆江等[7]研究表明,在冬小麦三叶至返青期进行40%~60%田间持水率处理,调亏处理平均比对照增产0.88%~8.25%,节水12.80%~18.55%, 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5.96%~32.98%;也有研究指出,在冬小麦不同时期进行不同的调亏灌溉处理有利于冬小麦利用有限的土壤水分资源[8],在拔节和开花期亏缺灌溉可促进小麦根系生长,提高土壤水分利用效率[9],随着灌溉量和降雨量的增加,冬小麦利用土壤底墒水的能力下降[10].但有关冬小麦调亏灌溉技术尚不完善,还有待深入研究.本文在田间试验条件下,以土壤目标相对含水量为基础,通过准确定量,研究调亏灌溉对冬小麦耗水特性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为制定冬小麦高产节水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与试验设计试验于2007—2008年在山东省兖州市小孟镇史王村(35.41° N,116.41° E)大田进行,供试材料为高产中筋冬小麦品种济麦22.试验田0~20 cm土层土壤养分含量为:有机质15.0g•kg-1、全氮1.0 g•kg-1、碱解氮62.6 mg•kg-1、速效磷25.0 mg•kg-1、速效钾139.8 mg•kg-1.小麦生育期间降水量为:播种至拔节期51.4 mm、拔节至开花期88.4 mm、开花至成熟期88.2 mm.播种前0~20 cm、20~40 cm、40~60 cm、60~80 cm、80~100 cm、100~120 cm和120~140 cm土层土壤田间持水量分别为24.70%、25.27%、24.73%、25.01%、24.63%、23.51%和23.18%,土壤容重分别为1.55、1.50、1.51、1.52、1.53、1.58和1.56 g•cm-3,相对含水量分别为62.42%、54.60%、75.44%、89.36%、77.49%、77.00%和82.73%.试验设置的灌水组合为底墒水+拔节水+开花水,底墒水设2个水平,拔节水设4个水平,开花水设4个水平,共5个处理,分别用W0、W1、W2、W3和W4表示(表1).表1 水分处理方案(0~140 cm土层相对含水量平均值)Table 1 Water treatments (average soil relative water content at 0~140 cm soil layer)处理Treatment灌水时期Irrigation stage播种期Sowing 拔节期Jointing 开花期AnthesisW080% 65% 65%W180% 70% 70%W280% 80% 80%W390% 80% 80%W490% 85% 85%灌水量由灌水定额计算公式确定[11],计算公式为:m=10ρb H(βi -βj)式中:m为灌水量(mm);H为该时段土壤计划湿润层的深度(cm),本试验计划湿润层深度为140 cm;ρb 为计划湿润层内土壤容重(g •cm -3);βi 为目标含水量(田间持水量乘以目标相对含水量);βj 为自然含水量,即灌溉前土壤含水量.灌水量用水表计量.小区面积4 m×4 m ,小区间设置1.0 m 隔离区,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冬小麦播种前,前茬玉米的秸秆全部粉碎翻压还田.基肥用量为N 105 kg•hm -2,P 2O 5 112.5 kg•hm -2,K 2O 112.5 kg·hm -2;拔节期追施N 135 kg•hm -2.所施肥料为尿素(含N 46.4%)、磷酸二铵(含P 2O 5 46%,N 18%)、硫酸钾(含K 2O 52%).2007年10月8日播种,4叶期定苗,基本苗为180株•m -2,其他管理措施同丰产田,2008年6月11日收获. 1.2 水分测定与计算方法1.2.1 土壤含水量的测定 用土钻取0~200 cm 土层土样,分层取土,20 cm 为一层,置于铝盒中,采用烘干法测定土壤含水量,其公式为:土壤含水量=(土壤鲜质量-土壤干质量)/土壤干质量×100%. 1.2.2 农田耗水量的计算 采用测定土壤含水量计算作物耗水量的方法[12],耗水量的计算公式为: ET 1-2 =∑=n1i 10γi H i (θi1-θi2)+M +P 0+K式中:ET 1-2为阶段耗水量(mm );i 为土层编号;n 为总土层数;γi 为第i 层土壤干容重(g •cm -3);H i 为第i 层土壤厚度(cm );θi1和θi2分别为第i 层土壤时段初和时段末的含水率,以占干土质量的百分数计;M 为时段内的灌水量(mm );P 0为有效降水量(mm );K 为时段内的地下水补给量(mm ),当地下水埋深大于2.5 m 时,K 值可以忽略不计,本试验的地下水埋深在5 m 以下,故地下水补给量可视为0.日耗水量=各生育阶段麦田耗水量/生育阶段天数 耗水模系数=各生育阶段麦田耗水量/麦田总耗水量1.2.3 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效益的计算 水分利用效率的计算公式[13-14]为:WUE=Y/ET α,灌溉水利用效率的计算公式[14]为:IWUE=Y/I ,灌溉效益的计算公式[15]为:IB=ΔY /I ,式中:WUE 、IWUE 和IB 分别为水分利用效率(kg•hm -2•mm -1)、灌溉水利用效率(kg•hm -2•mm -1)和灌溉效益(kg•hm -2•mm -1);Y 为籽粒产量(kg•hm -2);ΔY 为灌溉后增加的产量(kg•hm -2);ET α为小麦生育期间实际耗水量(mm ),为各阶段耗水量之和;I 为实际灌水量(mm ).1.2.4 棵间蒸发的测定 采用自制的小型蒸发器[16]测定冬小麦棵间蒸发量,将其置于冬小麦行间土壤. 该蒸发器用PVC 管做成,内径为7.5 cm ,壁厚5 mm .每次取土时,将其垂直压入土壤内,然后用自封袋封底,称量.每天17:00用精度为0.001 g 的电子天平称量后立即放回行间,2 d 内质量的差值为其蒸发量,测定时段内每天蒸发量的逐日累加值为累积蒸发量.为保证操作时不破坏附近土体结构,用内径为10 cm 的PVC 管做成外套,固定于土壤中,使其表面与附近土壤持平.蒸发器中原状土每2~3 d 更换1次,降雨或灌溉后立即更换原状土体. 1.3 数据处理采用Microsoft Excel 2003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绘图,采用DPS 7.5和SPSS 11.5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LSD 法,α=0.05). 2 结果与分析2.1 调亏灌溉后0~140 cm 土层土壤相对含水量由表2可以看出,底墒水调控所得相对含水量和目标相对含水量的相对误差(以下简称“调控误差”)分别为0.7%( W 0、W 1、W 2)、0.5%(W 3和W 4),拔节水W 0、W 1、W 2、W 3和W 4处理的调控误差分别为6.0%、4.4%、1.5%、3.9%和2.8%,开花水4个处理的调控误差分别为0.2%、1.1%、7.7%、6.0%和2.2%;各处理平均调控误差为2.8%,表明按照灌水定额计算公式所得水量进行调亏灌溉,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相对含水量.表2 不同处理的灌水量和土壤相对含水量(0~140 cm 土层平均值)Table 2 Irrigation amount and soil relative water content (average value of 0-140 cm) under different treatments处理底墒水Pre-sowing water拔节水Water at jointing stage开花水Water at anthesis stageTreatment目标相对含水量Targetrelativewatercontent(%)相对含水量Relativewatercontent(%)相对误差Relativeerror(%)灌水量Irrigationamount(mm)目标相对含水量Targetrelativewatercontent(%)相对含水量Relativewatercontent(%)相对误差Relativeerror(%)灌水量Irrigationamount(mm)目标相对含水量Targetrelativewatercontent(%)相对含水量Relativewatercontent(%)相对误差Relativeerror(%)灌水量Irrigationamount(mm)W080 79.43 0.7 0 65 61.07 6.0 0 65 65.10 0.2 0 W180 79.43 0.7 0 70 66.90 4.4 0 70 69.21 1.1 43.83 W280 79.43 0.7 0 80 81.16 1.5 37.78 80 73.86 7.7 45.25 W390 90.43 0.5 80.90 80 76.86 3.9 0 80 75.22 6.0 22.48 W490 90.43 0.5 80.90 85 82.63 2.8 55.92 85 83.12 2.2 63.952.2调亏灌溉对麦田耗水量的影响由表3可以看出,W0处理的总耗水量显著低于各灌水处理,耗水来源于降水和土壤贮水.不同处理灌水量及其占总耗水量的比例为W4>W3>W2>W1,各处理间差异显著;土壤贮水消耗量及其占总耗水量的比例为W1>W2>W3>W4,各处理间差异显著;总耗水量为W4、W1>W2>W3,W4与W1处理间的总耗水量无显著差异,但两者显著高于W2和W3处理.以上结果表明,提高底墒水、拔节水和开花水的土壤相对含水量显著促进了冬小麦对灌溉水的利用,降低了其对土壤贮水的利用;其中土壤贮水消耗量和灌水量占总耗水量的比例变化幅度较大,分别为87.65%和82.88%,降水量占总耗水量的比例变化幅度为11.45%,表明灌水量和土壤贮水消耗量有较大的调控范围,降低冬小麦主要生育时期的土壤相对含水量,能达到提高土壤贮水利用比例、节约灌溉水的目的.表3不同处理耗水量的水分来源及其占总耗水量的比例Table 3 Sources of water consumption and their percentage of total water consumption amount under different treatments处理Treatment 耗水来源Water consumption source总耗水量Waterconsumptionamount(mm)占总耗水量的比例Percentage of total waterconsumption amount灌水量Irrigation amount(mm)土壤贮水消耗量Soil water consumptionamount (mm)降水量Precipitation(mm)RIW(%)RPW(%)RSW(%)W00 101.34b 228.0 329.34d 0 69.23a 30.77b W143.83d 153.63a 228.0 425.46a 10.30d 53.59d 36.11a W283.03c 63.29c 228.0 374.32b 22.18c 60.91c 16.91c W3103.38b 21.10d 228.0 352.48c 29.33b 64.68b 5.99dW4200.77a -2.22e 228.0 426.55a 47.07a 53.45d -0.52e CV(%)87.31 92.60 —11.40 82.88 11.45 87.65同列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Different small letters in the same column meant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t 0.05 level among treatments.下同The same below.RIW:灌水量占总耗水量的比例Percentage of irrigation amount to total water consumption amount; RPW:降水量占总耗水量的比例Percentage of precipitation to total water consumption amount; RSW:土壤贮水消耗量占总耗水量的比例Percentage of soil water consumption amount to total water consumption amount. CV: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2.3调亏灌溉对0~200 cm各土层土壤贮水消耗量的影响由图1可以看出,冬小麦可以利用0~200 cm 各土层的土壤水分.W 0处理0~40 cm 和100~140 cm 土层土壤贮水消耗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说明播种期、拔节期和开花期0~140 cm 土层土壤相对含水量分别为79.43%、61.07%和65.10%时,可以显著提高冬小麦对土壤贮水的利用.随着底墒水、拔节水和开花水土壤相对含水量的提高,冬小麦全生育期0~200 cm 各土层土壤贮水消耗量呈下降趋势. W 1处理0~180 cm 土层的土壤贮水消耗量显著高于其他灌水处理;W 2和W 3处理次之;W 4处理0~200 cm 各土层土壤贮水消耗量最低,均在7.83 mm 以下,表明底墒水、拔节水和开花水土壤相对含水量分别达到90.43%、82.63%和83.12%时,显著抑制了冬小麦对土壤贮水的利用,尤其是对深层土壤水分的利用.-15-10-5510152025303540土壤贮水消耗量 Soil water consumption amount (mm )土层 S o i l l a y e r (c m )图1 调亏灌溉对不同土层土壤贮水消耗量的影响Fig.1 Effects of regulated deficit irrigation on soil water consumption amount at different soil layers.2.4 调亏灌溉对冬小麦棵间蒸发的影响由图2可以看出,在冬小麦抽穗期,W 3和W 4处理的累积蒸发量显著高于W 0、W 1和W 2处理,其中W 3和W 4处理间无显著差异,W 2和W 0处理间无显著差异,说明浇底墒水+拔节水的处理土壤相对含水量较高,促进了冬小麦抽穗期的棵间蒸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