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长生天”思想
蒙古族传统生态文化观及当代启示
蒙古族传统生态文化观及当代启示(包头师范学院政治与法律学院张春梅)[内容提要]:蒙古族生态文化观是其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和崇高精神境界,是蒙古族游牧文化的实质和核心。
在蒙古族传统天人观、宗教思想、生产生活方式、习俗以及古代法规当中蕴意着蒙古民族古老而丰富的生态观念。
在生态环境与人类社会发展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的今天,蒙古族传统生态文化观对于我们今天的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构筑新的生态文明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和导向价值。
[关键词]:蒙古族生态文化启示生态文明民族文化是依靠民族群体一代代传承、保持和发展下来的,是民族存在的重要表现形式。
任何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都是在对生存于其中的自然生态环境的适应和改造过程中创造和形成的。
各民族由于生存空间的特点和生活方式不同,对其自然资源管理利用和文化传统也就具有各自特色传统。
蒙古族在封闭的内陆草原自然环境中长期从事牧业和狩猎业的生产生活实践活动中创造了蕴意着丰富的传统生态理念的经济文化类型—游牧文化。
蒙古族生态文化观体现了其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和崇高精神境界,是蒙古族游牧文化的实质和核心。
蒙古族千百年来沿袭和传承的生态文化传统,对该地区草原生态系统的保护发挥了不可取代的作用。
在生态环境与人类社会发展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的今天,蒙古族传统生态文化观对于我们今天的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维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所谓生态文化,是人们对自然生态系统的本质的反映,是人们根据生态系统的需要和可能,最优化地解决人与自然关系问题所反映出来的思想、观念和意识;生态文化还包括人类为解决所面临的种种生态问题、环境问题,为了更好地适应环境,保持生态平衡,与自然和谐相处,求得人类更好地生存与发展所采取的种种手段。
生态文化是由特定的民族或地区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伦理道德等文化因素构成的具有独立特征的结构和功能的文化体系;是代代沿袭、传承下来的针对生态资源进行合理摄取、利用和保护,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可持续发展的知识和经验等文化积淀。
少数民族电影中的文化符号解析——以蒙古族电影为例
少数民族电影中的文化符号解析——以蒙古族电影为例作者:美慧来源:《剧作家》 2020年第5期美慧蒙古族电影发展至今其符号指向多与文化相关。
以草原为发祥地的蒙古人其民族特性豪放、彪悍、直接。
而蒙古族电影在传达其精神文化时也多以此作为影片的整体符号指向一、蒙古族电影中的符号指向(一)天地自然蒙古人崇尚自然,信仰“腾格里”,即长生天。
“腾格里”是蒙古族民间宗教的核心内容,也是蒙古族传统思想文化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由于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的民族特性,蒙古族人民对自然有着天然的敬畏。
蒙古族人民对自然的崇拜、对生命的尊重、对环境的爱护是根植于其基因中对自然生态的崇高信仰。
(二)和谐共存蒙古族人民逐水草而居,正是这种自然风雨的随机性、不确定性使蒙古族人民形成了对于自然和生命心生敬畏的生态伦理观。
蒙古族人民信奉萨满,认为那是长生天的使者与腾格里沟通的桥梁。
因此萨满教天父地母、万物有灵、敬畏自然的思想观念就自然成为了蒙古族人民精神思想的内在约束。
游牧文化的实践经验让蒙古人明白适可而止、顺应自然、适度利用与自然和谐共生,不凌驾于自然之上就会被回馈以丰美的水草及食物,那是大自然慷慨的馈赠。
二、人类文化符号(一)彪悍之美游牧民族的野性与其生活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
草原上环境艰苦,生物具有多样性,且不少生物十分具有攻击性。
草原上的狼个性凶猛且通常以狼群的形式出现,若游牧时遇到狼群则代表着一场人与狼的殊死搏斗。
就是在这样一种极度恶劣的自然条件下,蒙古族人民形成了对英雄的崇拜。
一个蒙古族男性若足够勇猛、彪悍、强壮则代表他能够与狼搏斗,能够保护部落中的女人、小孩和老人。
这样的一个英雄会得到部落中少女的青睐,会得到少女勇敢且直接的示爱。
这种直接示爱则是蒙古族人民“彪悍之美”的重要体现。
(二)情感信仰蒙古人对情感的信仰正如同他们对长生天的崇拜般永不背叛。
这种情感是基于爱情、友情以及家国情怀等多种错综复杂的情感的综合与杂糅。
在影片《圣地额济纳》中,1958年春季,党和国家决定在内蒙古阿拉善盟境内选址建设导弹试验基地。
为什么蒙古人心中的长生天地位那么高
为什么蒙古人心中的长生天地位那
么高
长生天,这个词来源于蒙古文化,来源于在漫长的历史长河蒙古族人形成对天的敬畏,就像中原地区在古代对天也是非常崇敬的,但蒙古地区对于天的敬重是大大超过中原地区的,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曾经有个朋友也问过我这个问题。
文化是一个历史范畴,不同时代不同生产方式必然会产生不同的文化,所以,从本质上讲,文化既是历史的积淀,也是对现实世界的折射。
众所周知,蒙古高原的人们千百年来是以游牧为主要生产方式,中原地区的人们是以农耕为主要的生产方式。
这两种生产方式有个共同点,那就是都是所谓靠天吃饭,只要老天给点力,那日子也就能好过多了,中原地区还好点,一年多打点粮食,存上一些,就算来年收成不好,靠那些存粮还能稍微能扛过去滴,当然有的时候粮食存的不足,这便出现了史书上不断记载的人吃人的惨象。
草原上的情况是几年给你来一次大雪灾,很轻松的就可以让牛羊们死光光,就算你想像中原那样把食物的存起来,那也只是想想而已,肉不像别的,更何况那个年头还没冰箱,所以游牧经济要比农耕经济脆弱的
多,所以蒙古地区要比中原地区对天的崇敬更重一些,同时这种脆弱也就是为什么千百年来蒙古高原一直就两百万人口左右的一个主要原因,所以成吉思汗说那句“让青草覆盖之处都成为我们的牧马之地”不光是蒙古统治集团单纯的想扩张获取财物,还有另一层意思同时也是通常人们忽略的一层,便是草原上只能养那么多人,没办法只能扩张让多出的人到新的地方好好生活吧。
这也就是为什么元朝被明朝打回蒙古高原严重衰弱后,那些中亚欧洲的蒙古各汗国丝毫不受影响,继续在那里称王称霸,甚至继续陆续出现帖木儿帝国和莫卧儿帝国这样的强国。
深度来自北方草原上蒙古族的信仰
深度来自北方草原上蒙古族的信仰锡林郭勒草原上流传着一段佳话“从草原来最终回归草原的怀抱”。
这里的牧民们把草原及草原上的万物当做自己生命的一部分来爱护着、敬畏着,或许这些都源自于蒙古族悠久历史民族信仰。
自然崇拜是最原始的信仰类型,自然信仰主要分为天之崇拜、地神崇拜、日月崇拜、火之崇拜、山川河流、树木植物崇拜。
蒙古族人长时间在寒冷的北方草原生活,在他们心中有一种想法,对大自然保持敬畏之心,爱护草原上的万物,会得到天地神明的保佑,让游牧民族世世代代相安无事,所以蒙古族自古以来信奉大自然的点点滴滴,对世间万物存有敬畏之心。
天之崇拜:天,蒙语称“腾格里或额其格腾格里”,把天比作天父。
蒙古族崇拜和信仰“上天”和“长生天”。
蒙古族天之崇拜传统类型有拜天、祭天的民俗,每次到大年初一,蒙古族每家每户都在门前高地提前备好的土包上生火,牧民们先把食品供奉给天,长辈后辈依次向四面八方的九十九重天新年拜祭,在遇到灾难或力不从心的事情时通常会在心中默默的念着“长生天保佑”。
地神崇拜:地,蒙语称“嘎加日或额和嘎加日”。
蒙古族牧民把天比作天父,而把地比作“地母”,以此来表达对天地的敬畏之心,在蒙古族心中“地母”是万物的造主,因为蒙古族一直依靠着辽阔草原生活着,才有这样的来由,地母在他们心中是保佑子孙后代、五禽、农地。
日月崇拜:日月崇拜在蒙古族信仰崇拜中占据着主要的位置,他们不仅每天都拜日月,还会在干旱的时候去拜日月。
有眼睛疼的人拜月亮,有半身疼痛病的人拜太阳,有望女儿的人拜月亮,有望儿子的人拜太阳的民俗。
火之崇拜:火之崇拜是人类普遍信仰之一,人类使用火是文明社会起源的象征。
蒙古族自古以来一直崇拜着火,在狩猎、游牧的时候都会用火,所以生活习俗使蒙古族对火的崇拜也是多样化的,比如每年小年晚上每家每户把红食、白食等食品供奉给火的神明,一家老小祭拜。
每个家庭的最小的儿子都会成为守灶者,来继承父母的财产土地等。
榆树崇拜:榆树崇拜在蒙古族地区是比较普遍的现象。
蒙古族文化的基本精神
蒙古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任何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都有其基本精神,并对该民族的民族性格特别是世界观、价值观、心理特征、现实态度等诸方面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作用。
蒙古族传统文化作为草原文化和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而优秀的基本精神和价值内涵名播古今中外,也让世人直接感受到蒙古族独特的民族性格,或者说蒙古民族性格很大程度地反映和折射出蒙古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因此,研究探讨蒙古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及其对蒙古民族性格的影响与作用,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发扬民族传统、坚持科学发展,开创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新局面,促进自治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意义重大。
一、蒙古族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与基本精神蒙古族传统文化的价值内涵十分丰富,它最核心的理念集中地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以顺从“长生天”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为特征的自然生态理念,二是以充满原动力的多样的贸易需求和灵活的谋生方式为特征的经济贸易理念,三是以讲真话、讲信用、诚实守信为特征的思想道德理念,四是以不拘一格、兼收并蓄为特征的政治生态理念。
联系当今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这些独具特色的核心理念,无不体现出蒙古族传统文化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时代意义,值得我们认真加以研究和利用。
与蒙古族传统文化核心理念关系密切乃至很难严格区分的,就是蒙古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近年来,区内外专家学者对草原文化的基本精神多有论述,笔者最赞同的是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吴团英研究员将其总结归纳为“开拓进取精神”、“英雄乐观精神”、“自由开放精神”和“崇信重义精神”。
当然,除了这四种精神,笔者认为还应该加上“务实实用精神”。
蒙古族传统文化是草原文化的最杰出代表,草原文化的基本精神无疑就是蒙古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这种独特的精神禀赋,是蒙古族等草原民族维系的纽带,生存发展的动力,自立于民族之林的支柱。
(一)蒙古族传统文化的开拓进取精神自强不息、开拓进取,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易传》一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这种精神的经典表述。
蒙汉传统思维方式比较
・
1 0 ・
用 自己身边 的气 ( 云雾 ) 、 水( 脂膏 ) 和土 ( 物 团) 三种 物质来解 释世界 , 把 神秘的苍天 赋予 了物 质 的属性 。在神 话故 事 “ 冰 天大战 ” 和“ 麦德 尔娘 娘开 天辟 地” 中, 天开 始脱离 了物 质 的 特性 , 并通过神 的影子 具有 了与神性相联系 的天性 。 随着私有 制的 出现和 国家 的形 成 , 汉 文化 的天 具有丰富
蒙汉 思维方式 比较研究是蒙汉 文化 比较研 究 中的新 领 域, 研究者很少 涉及 。从该 研究 涉及 的前期研 究领域 看 , 主 要包括 二个 方面 , 一是 中 国传 统思维 方式研 究 ; 一是蒙 古族 传统思 维方式研究。二者是蒙汉思维方式 比较 研究 的基础 , 并 取得了相应的研究成果 , 具备 了开展 比较研究 的条件 。 关于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研究 , 主要集 中于 :
[ 基金项 目] 本文 系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 目“ 蒙古族传统 思维方式研究 ” ( 项 目编号 : 0 9 0 7 1 ) 阶段性成果 。 [ 作者简介 ] 王福革 , 内蒙古 民族 大学 政法 与历史学 院副教授 , 硕 士研 究生导师 , 蒙古族传统 思维方式研究 所所 长 , 哲 学硕
S e p t . 2 0 1 3
V0 1 . 3 9 No . 5
第3 9卷
第 5期
蒙汉 传 统 思 维方 式 比较
王 福革 , 胡 亚楠
( 内 ̄ : - g - 民族 大学 政法与历 史学院 , 内蒙古 通辽 0 2 8 0 0 0 )
[ 摘
要] 本文 以蒙汉传统思维方式比较研 究为对 象, 以天人 、 人神 、 人与英雄和 民族的道德性等蒙汉传统
蒙古族地神崇拜观念的形成及演变
集 宁师范学院学报 / S e p . 2 0 1 4/ N o . 3
的精华 ( 德吉) 献给 大地。对今人 而言, 崇拜地神有 崇尚 自然、 爱护地球 的积极意 义和 深刻 内涵。 关键词 : 蒙古族 : 萨满教 ; 斡 脱坚 ; 地神 崇拜 中图分类号 : G 0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2 0 9 5 — 3 7 7 1 ( 2 0 1 4 ) 0 3 — 0 0 3 2 — 0 5
法于天 , 是以尊天而亲地也 , 故教 民美报焉。 ” ⑤ 契
丹 人崇 拜 天神 , 还 祭祀 为各 蒙 古 语 族 和 突厥 语 族 所 广泛 祭 祀 的地神 。契丹 王 朝 的创 始 人 耶 律 阿保 机 在 被 封 为 天 帝 的 同 时 ,他 的夫 人 也 被 封 为 地
穹分 为 9 9重天 ( 分别 由 5 5 重 父天和 4 4 重母天
有“ 五月 , 大会茏城 , 祭其祖先 、 天地 、 鬼神” 的记 载。 ④ 汉魏 人 也 对 天地 充 满 了敬畏 和崇 拜 , 《 礼记 ・ 郊特牲》 中日: “ 地载万物 , 天垂象 , 取 财于地 , 取
有神 , 名称 纳赤该 , 谓是地神 , 而保佑其子 女 、 牲
畜、 田麦者 , 大受 礼 敬 。 ” @ 敬 奉 大 自然 的蒙 古 博 教是 泛 神论 宗 教 文 化 , 以信 奉 “ 蒙 和腾 格 里 ” ( 长 生天 ) 为宗 旨, 将 蓝 色 苍
特 别 是 面对 风暴 、 大雨 、 雪灾 、 火山、 地 震 等 大 的 自然 灾 害 时 .人 类 显 得 十分 渺 小 而 束 手无 策 , 于 是 便 对 自然 界 的太 阳 、 风雨 、 雷 电 以及 凶 猛 的动
成吉思汗时期蒙古族的长生天信仰
成吉思汗时期蒙古族的长生天信仰
马进
【期刊名称】《丝绸之路》
【年(卷),期】1995(000)005
【摘要】成吉思汗时期蒙古族的长生天信仰马进“长生天”是蒙古族早期的宗教
信仰。
蒙古族最早所信奉的万物有灵的宗教是萨满教。
其崇拜的主要神灵有火、地、山、天、敖包等等。
蒙古人把天神称为“腾格里”,认为有120尊,各有分工。
萨满教持天命论观点,称天为“长生天”,认为...
【总页数】2页(P49-50)
【作者】马进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933
【相关文献】
1.严锡禹:蒙元时期的长生天信仰 [J], 严锡禹
2.再论成吉思汗与"长生天"崇拜 [J], 赵金平
3.长生天信仰 [J], 南文渊
4.论新时期蒙古族宗教信仰的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J], 斯琴高娃;
5.成吉思汗时期蒙古族文化的"准儒家"品格 [J], 闫恒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蒙古族萨满信仰研究介绍
蒙古族萨满信仰研究介绍萨满教是我国古代北方民族普遍信仰的一种原始宗教,产生于原始母系氏族社会的繁荣时期,具有氏族部落宗教的特点。
古代的女真、匈奴、契丹,近代的满族、蒙古、哈萨克等民族,都曾以萨满教作为自己民族的信仰,并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萨满教的某些习俗。
广义上的萨满教是世界性的,萨满文化是世界性的文化现象,其流行区域集中在亚洲北部和中部,乃至欧洲北部、北美、南美和非洲。
狭义的萨满教则针对于阿尔泰语系诸民族,如:维吾尔、哈萨克、塔塔尔、蒙古、锡伯等民族,这些民族的信仰主要是万物有灵论、祖先崇拜和自然崇拜。
萨满教研究概述就目前萨满文化的研究状况来看,国外研究萨满教的国家主要有俄国,匈牙利,韩国及日本。
近年来,瑞典,法国,芬兰,美国等,也逐渐重视萨满教的研究。
虽然国外研究萨满教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可以追溯至17世纪,但就萨满教的某些问题仍存分歧。
尤其针对萨满教所存在的文化范围,国际学术界始终未得到一致的意见,尚有待进一步研究总结。
而国内的萨满教研究虽自古以来就有文献记载,但在清代乾隆朝以前还未形成系统,只是散见于各种资料当中。
1747年刊印的满文本《钦定满洲祭神祭天典礼》是目前我们可以见到的最早有关萨满教的书籍,这本书后收录于《四库全书》并转译汉文本,在萨满研究领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之后的近现代萨满教研究中,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对少数民族的实地调查过程中,相关学者们掌握了大量的萨满教材料,这为萨满文化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国学者研究萨满教的主要特点就是立足于本国萨满教,在阐述萨满教共性的理论之外,着重探寻本国各民族萨满教的特色。
就目前收集到的资料看,国内除萨满教专著以外,散见于各种期刊的论文计1100篇左右。
其中700余篇为九四年以后的研究成果。
作为我国近年来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门”,萨满教的研究在我国正方兴未艾,中国萨满文化研究也正有待进一步发展,走向国际。
蒙古族最早的宗教信仰为萨满教。
蒙古族文化史
北方民族“长左二北向”,日出东方,拜 日拜天,故东方为四方之首,为前方,南 方为右方,西方为后方,为日落方向,北 方为左方。 突厥人崇拜日月,拜祭时“随日转九四” 或“随时右转与庭者九”实际上是围绕太 阳葱右转九圈。这种行为观念实际上是旋 转观念——宇宙的运动模式。
蒙古族
继承了匈奴、突厥的十二生肖纪年法。 “敖尔其朗”这一概念实际上是蒙古族对 永恒旋转的世界的阐述。
2、等级思想的发展 (1)汗权的出现,强化了等级思想。 (2)元朝 第一等:蒙古人 第二等:色目人 第三等:汉人 第四等:南人
3、佛教哲学思想演变 蒙古族的统治者利用佛教思想作为统治的 精神武器。
《史记》:“发正月,诸长小会单于庭, 祠。五月,大会茏城,祭其先、天、地、 鬼神。秋,马肥,大会蹄林 ,课梭人畜 计。” 正月、五月、九月虽然是三个季节的标志, 实则在时间上是四季观念和空间上的二维 观念。
突厥
最初“不知年历,唯以草青为记” 传说:有一位突厥可汗想研究从前的一次 战争的年份…… 突厥人是这样认识宇宙与人类的“当上方 蓝天下方暗地创出时,人类之子孙亦于其 间创矣”
阴山岩画——“拜日岩画” 阴山地带青铜时代起就有了 专职的天文工作者
“胡星”之说——“胡星指匈奴族的族星,是 匈奴族的图腾柱,以之观察天象。
十二生肖纪年法
北魏江阴王的墓室中保存了一副穹窿顶 “天象图” 是我国目前为止发现的时代较早、幅度较 大,星辰较多的一副天象图。
呼和浩特五塔寺蒙文石刻天文图
蒙古族文化史
——蒙古族哲学思想
第一章 中国北方民族哲学思想的基本特征 一、无限的旋转的流动的宇宙观 1、北方民族对自然天体的认识 游牧民族同其他民族一样,在其长期生活 中积累了对天体自然的认识,以及对天象 变化的观察。而季节的变化则直接影响着 他们的生活与生产。
蒙古族宗教信仰
蒙古族宗教信仰蒙古族在历史上曾信奉过多种宗教,在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由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程度,以及与周边民族接触的不同,蒙古族的宗教信仰也在发生着变化。
萨满教是蒙古族的传统宗教,它产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原始时代。
在蒙昧时期,由于生产力的落后以及原始人认知水平的局限,人们对很多自然现象都十分敬畏,产生了万物有灵的思想,日月、星辰、风暴、雨雪、山石林木、河流湖泊、凶禽猛兽都曾是人们膜拜的对象。
在这一点上,蒙古族早期萨满教与其他地区的原始氏族的宗教信仰并无根本差异。
进入文明时代后,原始宗教也随着社会的需要,逐渐发生了变化。
这表现在宗教信仰更大程度地折射着社会的现状,例如神祗系统中出现了分工,如猎神、财神、战神、火神等等。
宗教的人为化成分越来越浓厚,与人间的贫富、等级制度相对应,神界也有了高低尊卑的差异,天神腾格里神逐渐上升为主神,最后成为至上神。
人们认为世间可见和不可见的万物都是由腾格里神缔造的,他还在冥冥中决定着人类的命运,帝王都是由天神指定的,他们是“天子”。
在有文献可考的时代,古代蒙古族萨满教已进入了人为宗教时期,社会上有职业的萨满教神职人员孛额(男性)、依都干(女性);有了固定的宗教节日和活动,如祭天、祭火、祭神纛、祭祖等等。
“蒙克腾格里”长生天概念的产生,标志着蒙古族萨满教发展的最高阶段。
在13世纪初期,萨满教在意识形态领域内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成吉思汗在政治斗争中也充分利用了它的影响。
在蒙古族统一前,由于各部族社会发展存在不平衡性,一些文化发展较为进步的部族,较早地放弃了萨满教信仰,选择了其他宗教。
如克烈部在11世纪初期开始信奉基督教的异端教派聂斯托利教(蒙古人称之为“也里可温”教)。
到了13世纪初,我们知道蒙古族中的乃蛮部、汪古部等也在信仰该教。
这些部族的基督教信仰借助婚姻等关系,在蒙元时期曾对蒙古族统治集团产生过影响。
一直到20世纪,聂斯托利教的一些礼仪仍然积淀在鄂尔多斯的一些蒙古族民众的文化或习俗中。
蒙古精神–祖先的优秀思想传统
蒙古精神–祖先的优秀思想传统2009年4月30日评论发表评论——对古代蒙古思想的整理和总结编写/科尔沁夫与其悲叹自己的命运,不如相信自己的力量。
——题记,引自蒙古谚语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是继《丑陋的蒙古人》之后,笔者推出的第二篇有关蒙古人民族性格的文章。
出乎我的意料,《丑陋的蒙古人》一文在网络上发表以后,引起了相当的反响,这说明在当代蒙古年轻人中,许多人都在关心民族的命运,这是一件好事,我感到很高兴。
毕竟,自己的思考不是孤独的。
我希望,这样的思潮在蒙古子孙们中间能够成为主流。
蒙古人应该相信,我们的未来是有希望的。
至于能否把握住机会,这要看蒙古子孙们是否有先见之明、自知之明以及理智的态度。
为了更好的理解这篇文章和前一篇之间的承继关系,我希望,读者在阅读本篇之前,最好读一下《丑陋的蒙古人》一文。
在那篇文章里,我主要分析了蒙古人在其历史发展进程中,民族性格——也就是文化中存在着的诸多负面的因素,正是这些弱点阻碍着蒙古人民族的发展和进步;在那里,我希望蒙古子孙们能够正视这些问题,从而对这些弱点保持警觉。
作为一个蒙古人,我的确不希望看到我的民族在今天的时代丧失应有的自信。
自信,是当代蒙古人最为缺乏的心理优势之一,批评弱点是必要的,但指出努力的方向是更加重要的任务。
事实上,历史上的蒙古人曾经拥有过很多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些精神财富不是我们一般意义上的知识或者其他文化遗产,我所说的财富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是“关于思想的思想”,或者说是关于智慧的学问:它是指可以用来振奋民族精神、提供前进和发展的动力的信仰和精神素质。
我们能够做出慨叹的是,这些精神素质在历史发展逐渐为蒙古人所遗忘。
我们今天所要做的,就是力图恢复这些古典精神,并结合我们现在所面对的这个世界和时代的特点,发展出当代蒙古人的新文化来——这也是许多当代有识之士的共识,而并非我的创造——我不过是一个追随者而已。
在当代,蒙古的年轻人们正在自觉或不自觉的发展“蒙古新文化”。
蒙古族宗教信仰
蒙古族宗教浅谈:[摘要]:本文通过对蒙古族风俗、语言以及生产生活等方面进行分析,认为蒙古族是在原有萨满教信仰的基础上,逐渐吸收了以藏传佛教为主的宗教精神,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宗教文化体系,凸现因多种族群文化相互吸收融合而形成的不同于草原文化的青藏高原地域特征。
[关键词]:蒙古族;宗教信仰历史;文化习俗;多样性;青海蒙古族;新时期The Research of Faith and Culture and Consuetude of Hehuang,Moggol NationalityAbstract:By analyzing the custom, language and life ofMongolian inQinghai, the result is that because of absorbing the Tibetan religion spirit, it becoms different from the grassland culture—Tibet Ha2teau.Key words: Mongolian; faith; costom and culture; multiplicity; peculiarityy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国以前,蒙古地区占支配地位的宗教是萨满教。
萨满教是蒙古族古老的原始宗教。
萨满教崇拜多种自然神灵和祖先神灵。
成吉思汗信奉萨满教,崇拜“长生天”。
直到元朝,萨满教在蒙古社会占统治地位,在蒙古皇族、王公贵族和民间中仍有重要影响。
皇室祭祖、祭太庙、皇帝驾幸上都时,都由萨满教主持祭祀。
蒙古族历史上有过多种宗教并存。
成吉思汗和他的继承者对各种宗教采取了兼容并蓄的政策。
流行的宗教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萨满教等。
蒙哥汗时期,蒙哥汗和皇族除信奉萨满教外,也奉养伊斯兰教徒、基督教徒、道教弟子和佛教僧侣,并亲自参加各种宗教仪式。
元朝时也采取同样的政策。
元朝时期伊斯兰教徒的建寺活动遍及各地,基督教也受到重视和保护。
蒙古养生文化1
蒙古人养生规劝
善服药者,不若善保养,不善保养,不若 善服药。世有不善保养,又不能善服药,仓 卒病生,而归咎于神天乎!
蒙古人养生自律
善养性者,先饥而食,食勿令饱,先渴 而饮,饮勿令过。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 盖饱中饥,饥中饱,饱则伤肺,饥则伤气。 若食饱,不得便卧,即生百病。
蒙古人养生胎教
上古圣人有胎教之法,古者妇人妊子,寝不侧, 坐不边,立不跸。若子有病无病,亦在乳母之慎口。 如饮食不知避忌,倘不慎行,贪爽口而忘身适性致 疾,使子受患,是母令子生病矣。
智 慧 的 蒙 古 人
第一条 天赐成吉思汗的 大札撒(法令)不容置疑。
蒙古养生德育律法
第四十四条 醉酒的人,就成了瞎子,他什么也看不见,他也成了聋子, 喊他的时候,他听不到,他还成了哑巴,有人同他说话时,他不能回答。 他喝醉了时,就像快要死的人一样,他想挺直地坐下也做不到,他像个 麻木发呆头脑受损伤的人。喝酒既无好处,也不能增进智慧和勇敢,不 会产生善行和美德:在醉酒时人们只会干坏事、杀人、吵架。酒使人丧 失知识、技能,成为他前进道路上的障碍和事业上的障碍。他丧失了明 确的途径,将食物和桌布投进火中,掷进水里。 嘉奖少喝酒的人,重用不喝酒的人。
蒙古养生之重德:
蒙古人的养德
“养生不养德,到老也白活” 苍天有好生之德,蒙古人有; 敬重苍生之德 爱护家园之德 敬重友谊之德
敬重苍生之德
蒙古人认为,植物、动物的生命与人类的地位一样重要, 不能肆意杀戮和破坏。植物和动物与人类的生存成长,享受自 然恩赐都是平等的。
大自然是最神圣的主宰,它是“天父地母”,人、畜、 草都是在它的保护之下。所以,草原上的人们对 “腾格里” ( 长生天)产生了敬畏的思想和行为。这就是大草原和谐的 生态环境没有被破坏的关键所在。
谈蒙古族文化对其传统民居及室内设计的影响
4 ・
第3 9卷 第 l 8期 2 0 1 3 年 6 月
山 西 建 筑
S HAN XI ARCHI T EC T U RE
V01 . 3 9 No .1 8
J u n . 2 01 3
文章编 号: 1 0 0 9 — 6 8 2 5 ( 2 0 1 3 ) l 8 - 0 0 0 4 - 0 2
. 2 蒙古族 的信 仰 个 民族 传统 民居及其 室 内的风格 必然会 受到 传统 文化潜 移默 化 1 蒙古族 的崇拜观与他们 的信仰 有着密 切的关 系。总体来 说 , 的影 响 。
在对 自 本文便 是从分析蒙 古族 文化 的角度 来探讨 其对 蒙古 族传 统 蒙古族 的信仰 的基础是 萨满教 。萨满 教是一种 民间组 织 , 然无 限崇拜下 , 融合了蒙古族的 自然崇拜 、 图腾 崇拜 与英雄崇 拜 , 民 居及 室 内 设 计 的 影 响 。
计 中的共通之处 , 剖析 了蒙古族文化对其传统 民居及室 内设计 的影响 , 指 出保 护蒙古族 传统文化 的重要性 , 对今 后研究 蒙古族传 统 民居及室 内设计提供 了参考 。
关键词 : 蒙古族文化 , 传统 民居 , 室 内设计
中图 分 类 号 : T U 2 4 1 . 0 2 文献标识码 : A
牧, 都与大 自然有 着密不 可分 的关 系。在蒙古 族 的崇拜 观 中 , 体
现最 为深刻 的即是 自然崇拜 。
蒙古族一直 以来都是 比较开放 的民族 , 其游 牧 民族的 流动性
以及开放性 , 促使 了蒙古 族 多元文 化 的共 生 。元 朝建 立后 , 藏 传
蒙古族 的 自然崇拜 体现 在诸 多方 面。最 典 型 的是他 们心 中 佛教传入蒙古 , 使 得蒙古 族 的信仰 也从单 一信 仰 向多元化 转 变 。
蒙古族游牧文化中“天苍为父,大地为母”的宗教信仰
蒙古族游牧文化中“天苍为父,大地为母”的宗教信仰标签:蒙古族游牧文化;苍天为父;大地为母;宗教信仰萨满教和喇嘛教是蒙古族游牧文化的两大宗教。
蒙古游牧民将萨满教的万物有灵论和佛教的生态观为信条,崇尚大自然,认为大自然赐予一切事物生命。
萨满教是一种原始宗教形态。
相信人世之外还有神灵世界的存在,相信灵魂不死,是萨满教最基本的思想,认为,“草原上的一草一木、飞禽走兽、河流湖泊都有灵性和神性,不能轻易扰动,射杀和破坏,否则将受到神灵的惩罚。
世上万物都是天父地母所生,不仅相互平等,而且亲上加亲。
作为天父地母之子的人类,应像孝敬自己的父母那样崇拜天宇、爱护大地、善待自然”①。
萨满教是一种最古老原始的多神信仰,包含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等内容。
在萨满教的自然神系统中,“腾格里、嘎扎尔”(天、地)神占重要地位。
萨满教中“腾格里”指的是神,是蒙古人的最高神灵,掌管人世间的万事万物的、主宰一切的、决定命运的至高无上的众神灵的统称。
它不能与“长生天”相提并论。
萨满教中的“天”是长生天管辖下的众天神。
Tngri是突厥语,唐代已见于中国史书,当时译作“腾里”、“登里”,突厥、回纥可汗之徽号,无不有tengriole一字,唐代音译为“登里哕”,或意译为“天所立”,可见在当时尚有天与天神二意②。
由此可见,蒙古人应该是收到突厥人影响而将众神灵统称为腾格里的。
按萨满教的观念,“上有九十九尊永恒的腾格里”③。
其中,每一尊腾格里的职能和特点不同的,然而它们所掌管的都是与游牧民的生产、生活最密切相关的事,人们的一切恐惧和欲望通过腾格里的崇拜而显现出来。
对古代蒙古族游牧民来说牲畜的兴旺、战争的胜利和人的健康是最渴望的事情,它们尊奉的腾格里也都是执掌这些事项的。
如:吉雅其腾格里、阿达格腾格里、苏勒德腾格里等等。
蒙古人把“腾格里”(天)比做生身之父,把“嘎扎尔”(地)比作养身之母,便孕生了信奉“天父地母”的游牧民族图腾文化和敬天、敬地之习俗。
信奉萨满教的蒙古人多神崇拜现象综述
师( 巫师) 当作是上天与人 间传递信息的使者 。 也 可以说 , 萨满教是早期 蒙古 人最基本 、 最原始 的 信仰 。 后来 , 随着蒙古汗国的建立 , 成吉思汗及其 子孙的数次远征 。 蒙古族与其他 民族交往的 日益
增多 , 一些其他民族的信仰诸如道教 、 藏传佛教 、
着 多神 崇 拜 的特 点 。 除 了腾格 里 神外 , 还有 日神 、
月神 、 火神和地神( 纳赤该神 ) 。 ⑩ 《 普兰 ・ 迦儿宾行 记》 记载“ 他们( 蒙古人 ) 虔诚地崇拜太阳、 月亮 和 火, 还有水和大地 。 每天饮食之前 , 会向它们献一
国的木华黎国王 。后来 , 赵珙将 自己出使期 间的
传言 。 ’ 这是天神让我看到的情景 。 ” 随后 , 一些其 他部 落的蒙古人 ,都相继追 随到 了铁木 真的帐 下。 ③ 说 明当时的蒙古人都非常相信萨满说的话 , 相信“ 天神” , 也说 明萨满教 曾为成吉思汗统一民
一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 0 1 — 1 8
作者 简介 : 樊永 贞( 1 9 6 1 一) , 男, 汉族 , 内蒙古乌 兰察布 市人 , 察 右后 旗疾控 中心副主任 医师 , 察哈 尔文化研 究促进会 理
教, 年年会举 行祭 天、 祭 山( 敖 包) 、 祭 火( 灶) 等 宗教 祭祀 活动 , 室 内悬挂 翁衮的牧 民不 多, 但 悬挂成 吉思 汗画 像和 海莫 日的 比比皆是 。 关键词 : 蒙古族 ; 萨满教 ; 多神 崇拜 ; 宗教 信仰 ; 综述 中图分类 号 : G1 2 7 文 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 : 2 0 9 5 — 3 7 7 1 ( 2 0 1 3 ) 0 1 — 0 0 4 5 — 0 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蒙古族“长生天”思想
萨满文化是个世界性文化现象,它流行于亚洲北部、中部乃至南美、北美等地,这是广义上的萨满教。
狭义的萨满教是中国北方少数民族共同的信仰。
其信仰主要是“万物有灵论”“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和“天崇拜”。
萨满教的基本特点是没有始祖,没有教义,崇拜多种神灵,没有组织,没有固定的宇宙教堂,属于一种自然崇拜。
“长生天”这一名词在蒙古语中译作“蒙和腾格里”,又可解释为“永恒的青天”。
长生天思想是成吉思汗时代蒙古族萨满教思想的核心内容。
蒙古族原始时代普遍信仰萨满教,天是萨满教信仰的一种综合性神袛,后发展成为哲学名称,而且还反映着不同哲学观点。
从客观唯心主义角度来讲,“天”是创造和主宰万物并驾驭其命运的神秘而不可知的名冥。
1.萨满教信仰的主神。
蒙古族萨满教崇拜自然;天、地、火……等等。
后来在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当中,形成了“长生天”思想,它是草原人民最虔诚、最高尚的崇拜。
2.天生万物。
腾格里是至上的,无限、永恒的。
总之,腾格里是尽善尽美、无所不能的造物主,是主宰世界的决定力量,是世界的本源。
3.做为“崇拜”“神秘”是天的一种特性,客观唯物主义所讲的“天”是不能亲眼看见的,而神秘不可知。
4.永恒也是腾格里的一种特征。
所以,道润梯步先生称,“蒙古族
是崇拜腾格里的民族,因为天使长生的,所以称之为长生天”。
一、长生天思想的产生
在人类的发展过程中,蒙古族与其他兄弟民族一样,也精力了原始社会。
落后的生产力,险恶的环境,自然界的千变万化都曾激起童年的人类—我们的祖先极端恐惧和晚班的“遐想”。
不定居,逐水草而游牧是当时蒙古人的根本生活的生产方式,蒙古高原的多变气候对原始的而蒙古游牧来讲无疑是险恶的。
“人初始草昧,百工之事无异”生活上“其食肉,而不粒”。
人类做为高级动物,“尽管屈从于自然,但不会因此而大脑静止。
”相反他们以一种强烈的好奇心,务要探索宇宙之谜。
结果原始蒙古人将自己以人格化而形成了一种共同意识—原始宗教。
创造了天、地等多种神。
那个时代的“天”神与其它神一样,只不过是被人格化了的自然物罢了,而“长生天”概念却是在蒙古民族这片“土地”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但学者们初步认同为“长生天”概念的出现,较天神概念要晚得多。
它是随着贫富差异的加激,统治者把乞求自己统治地位一成不变的思想,依托到冥冥苍天的结果。
“蒙古秘史”的记载可以证明这点:在成吉思汗以前,只有“腾格里”的概念,而“蒙和腾格里”,只是在成吉思汗时代出现。
它的出现是向整个社会宣布:“天”神是长生的,永恒的,因而在其“保佑”之下人间君主统治也必然是永恒的,长生不灭。
二、“长生天”思想的发展与早期蒙古宗法封建制
“长生天”思想。
它是一种宗教意识。
意识是时代的精神。
原始宗
教和无知是孪生兄弟,“物质是第一,意识是第二,意识是物质派生的,而且意识对物质起客观能动作用。
”尽管自然界起初是作为一种完全异己的,有无限的威力和不可磨灭的力量与人们对立。
人们同它的关系像动物同它的关系一样,人们就像畜牧一样任其摆布。
统治者们企图利用它来巩固自己的“宝座”。
所以说到“长生天”思想的存在于发展,不得不提到当时的蒙古宗法制度,它们之间有着互动依用。
“天”神思想在十三世纪前后的蒙古社会之所以没有消失,且得以发展是当时的社会制度相关。
蒙古民族在十三世纪前后建立了宗法制社会。
他们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不仅没有抛弃传统的“天”神思想,而且给“天”神思想赋予崭新的内容。
十三世纪前叶,蒙古社会生产力落后和宗法制封建的二重性,都约束着人们思维的发展,不可能给纯理性思维体系提供合理的园地,只能为宗教思想提供适中的“温室”,长生天思想正是在这种条件下存在发展而形成了人为的宗教思想,它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如果我们剔除统治者人为演染的成份,“长生天”思想尽管是唯心的,但它是当时人们认识的结晶。
无论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都对被统治者的剥削和压迫,这是统治者的最基本策略,虽然历代统治者采取的措施,提倡的伦理与道德花样种种,但宗旨是一致的,无外乎是束缚被统治者的行动以及思想罢了。
如前所述:建立了封建宗法制社会之后,对“天”的思想,人为的揉和成宗法制封建社会政治的道德永恒的立法者,而加以大的宣扬。
“蒙古秘史”中认为成吉思汗的一切行动都是上天的点化
和暗示下进行,甚至书中开篇第一句便称:“成吉思汗之根源,奉天命而生之……”就是说,成吉思汗从其祖先开始就受命于天,代表天意降生人间。
所以他自然应当是“天子”了。
为了使“君权天授”思想更加合理与完善,“当成吉思汗民族安排大事……推行他们成规和习惯(时)……由萨满来实行这个改革。
”利用这些“通天意”的萨满参加政策的制定,使“神权”,“汗权”合为一体,使“君意即天意”更增加了可信性。
后来,以成吉思汗为首的新兴;力量的代表们又提出了“在长生天的保佑下,靠我们自己的力量”的新思想,丰富了“长生天”思想的内容,使其在新形势下得到了发展。
“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
统一蒙古社会的需要,一统君主的出现成为人们的期望。
那么,萨满教无上“长生天”的出现是不足为奇的,它不过是地上现实生活中人们的愿望在冥冥苍天的投影罢了。
“长生天”思想既然是为统治者服务,也同样为广大人民所接受,是因为它由民族社会发展,演变而来的,它与蒙古社会现存的宗法制是相应的,并且这种思想凭着长期历史发展所形成的习惯力量而深深扎根在人们心理,因为它是整个社会在该发展阶段中意识的“自然流露”。
尽管它是唯心主义思想,但我们不得不承认:无上的“长生天”思想对蒙古社会的统一以及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也对未来的蒙古族社会思想的发展起了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道润梯步著,《新译简注《蒙古秘史》》,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79
版,第2页、第421页.
[2]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蒙哲室编,《蒙古族哲学思想史研究》内蒙古社会科学杂志社,1985年,第146-147页.
[3]格·孟和著,《蒙古哲学史研究》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1年1月,一版,第246页.
[4]王展飞,《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云南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1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