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官德思想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官德修养及当代启示

中国古代官德修养及当代启示

中国古代官德修养及当代启示中国古代的官德修养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文化传统,它具有深厚的历史内涵和丰富的时代价值。

从古代王朝的“礼仪作风”到现代社会的“廉政问责”,都体现了中国优秀的官德传统。

官德是指官员修养和品德的表现,包括了道德观念、职业操守、执政能力以及公正廉洁等多方面的内容。

古代中国强调官德修养,认为只有具备良好品质和道德修养的官员才能胜任政治工作,为人民服务。

第一,官德修养与道德观念密切相关。

古代中国强调“君子之道,浸润于民”,对于官员而言,应当以民为重,以公义为天。

只有遵守道德准则,修身立德,才能履行职责,为社会和人民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二,官德修养与职业操守密不可分。

作为官员,必须以公正、廉洁的方式行使权力,不得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同时,还应当始终保持谦逊、守信的态度,注重人民利益,以及维护国家的形象和尊严。

第三,官员的执政能力也是官德修养的重要部分。

官员在行使职务时,需要具备一定的领导能力与管理技能,以面对各种复杂的政治和经济问题,保护国家利益和人民权益。

第四,公正廉洁是官德修养的一个重要指标。

官员必须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始终保持公正、公平、公开处理各项事务,有效预防和打击腐败行为,展现官员的高尚品质和道德操守。

以上几个方面的官德修养,在古代中国和现代也一样重要。

在当代,廉政是国家发展的关键,官员应当注重道德修养和自身职业操守的培养,以及执政能力的提高。

同时,为了推进社会发展,各级政府部门应该关注公正、公平、公开的行政决策,防止腐败、权贵主义等社会问题的发生。

最终达到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中国古代的官德修养

中国古代的官德修养

去年下半年,人社部、国家公务员局下发了《公务员职业道德培训大纲》,要求“十二五”期间,全国公务员将轮训一遍“职业道德”,其中培训内容包括了中国古代如何加强“官德”修养的内容。

一、古代“官德”的渊源及现实意义所谓官德,也就是从政道德,是为官当政者从政德行的综合反映,包括思想政治和品德作风等方面的素养。

官德思想在中国历史悠久,其渊源可以上溯到尧禹时期。

西周统治者就提出“以德配天”、“明德慎刑”思想,而孔子则继承并发展了这一思想,形成了系统的儒家“德治”理论体系,其核心内容之一就是极力提倡“为政以德”与“为官以德”的德治学说。

将中国古代加强“官德”修养的内容纳入公务员职业道德培训中来,无疑是期望通过传统“官德”的学习,重振时下滑坡的“官德”。

古代“官德”扎根于历史悠远、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古代有关“官德”修养的思想非常丰富和成熟,是中华传统美德的组成部分之一,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在公务员职业道德培训中加入古代“官德”修养内容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目标,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其中非常重要的部分,领导干部是党的方针、政策的执行者,“官德”的好坏直接关乎社会民风。

反观近年来被媒体曝光的官员违法案件,如“西安宝马彩票案”、云南“躲猫猫”案、洛阳地窖囚禁6女案等,这些违法行径背后透露出的“官德”缺失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负面效应。

二、古代“官德”的内涵及现代启示众所周知,中华民族是重视礼仪道德的民族,很早就确立了修身、正己、立德为人之大本的思想。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就一直流淌着道德与良知的血液,修身正己立德正是中国人为人处事为官理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治国先治吏,治世先治官。

历朝盛世、治世,无不是靠一批批清正廉洁的官员来支持的,唐有狄仁杰以民为忧、体恤百姓,宋有包拯铁面无私、不避权贵、执法如山,明有海瑞严于执法、除暴安良;因此古代社会把官员修身立德至于非常重要的位置。

官德修养

官德修养

§以德服人以礼治国: 以德服人以礼治国:
•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 • • • • •
之 .”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 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 幼 .”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二)当代官德思考
• 1.教育——“不愿为” 1.教育——“ • 2.监督——“不能为” 2.监督——“ • 3.制度——“不敢为” 3.制度——“
再 见
官德修养

圣人说:“ 圣人说:“吏者,民之本纲 者也,故名主治吏不治民。” 者也,故名主治吏不治民。” 官德,是从政道德,是为官 当政者从政德行的综合反映。


共产党人的官德:“ 共产党人的官德:“为民、 务实、清廉。” 务实、清廉。”
一、中国古代官德
(一)中国古代官德的要求 传统文化精髓 忠孝仁和礼仪廉耻 以德服人以礼治国
人性本善
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讲忠、重仁
萨特:“地狱是他人。” 萨特:“地狱是他人。” 人性本恶 霍布斯:“ 霍布斯:“人对人像 狼。” 狼。” 讲信、重智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从传统官德中汲取为官从政智慧

从传统官德中汲取为官从政智慧

从传统官德中汲取为官从政智慧中国传统官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代官员履行职责、管理国家的特有理念和行为准则。

官德以忠诚、廉洁、公正、勤勉、谦虚等为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古代官员为政的准则和规范。

在当今社会,尽管我们生活在现代社会,但是传统官德中的智慧依然对我们为官从政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文将分析传统官德中的智慧,并对如何在今天的为政之道中运用这些传统智慧进行深入讨论。

从忠诚和诚信方面来说,中国古代官德教诲官员要忠于国家,诚信待人。

忠诚是为政之本,只有忠诚于国家和人民,才能真正做到以民为天,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祉。

在今天的为官从政中,也同样需要保持忠诚和诚信,不能为个人私利而忘记了初心,忘记了对人民的责任。

只有心怀忠诚和诚信,才能获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持,才能做好为政之道。

廉洁与公正也是中国古代官德中的重要智慧。

廉洁是指官员清正廉明,不为私利而贪污受贿。

公正是指官员公正司法、公平行政,不偏不倚,不搞特权。

在今天的为官从政中,也同样需要保持廉洁和公正,不能因为权力而滥用职权,不能因为私利而贪腐腐败。

只有做到廉洁与公正,才能让人民信服,才能让社会安定,才能实现国家长治久安。

勤勉与尽职也是中国古代官德中的智慧之一。

勤勉是指官员要努力工作,尽职尽责,用心为民。

在今天的为官从政中,也需要保持勤勉与尽职,不能因为职权而懈怠,不能因为福利而松懈。

只有勤勉与尽职,才能将工作做到最好,才能让人民得到实在的利益,才能为国家和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

谦虚与务实也是中国古代官德中的智慧之一。

谦虚是指官员要虚怀若谷,不骄不躁,不自以为是。

务实是指官员要实事求是,不空谈理论,不做无用功。

在今天的为官从政中,也需要保持谦虚与务实,不自满不自负,不浮夸不浮夸,不虚名不虚名,不空谈空谈,不做无用功。

只有谦虚与务实,才能使我们更加接地气,更加接地气,更容易与人民沟通,更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传统官德中的智慧是宝贵的财富,对于今天的为官从政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中国古代官德修养及其启示

中国古代官德修养及其启示

中国古代官德修养及其启示摘要:中国古代“官德”修养内涵丰富,其具体内容有忠君爱国、以民为本、清正廉洁、温恭让学、勤勉谨慎等方面,当前,我国的官德建设对领导干部提出了修为“忠”之德、修为“诚”之德、修为“公”之德、修为“廉”之德、修为“学”之德、修为“勤”之德等方面的要求,这些要求与古代的官德思想一脉相承。

因此,坚持古为今用,继承和发扬中国古代官德思想,对于提高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素养很有裨益。

关键词:统官德;修养;启示道德问题是做人为官的首要的基本问题。

古人云:“百行以德为首。

”做官必须先做人,做人必须先立德;德乃为官之本,为官须先修德。

那么,何谓官德呢?官德作为一种职业道德,指各级官员道德品质和运用权力过程中保持的政治操守和坚持的品行修养的综合反映。

一、中国古代“官德”修养的主要内容中国历朝历代关于官德的具体规定有所不同。

许多思想家、政治家和德高望重的名臣也曾从不同角度申论官德之内涵。

纵观历朝官方文献和私人著作对官德条目的种种规定和论述,可以认为中国古代官德修养最主要的内容是:(一)忠,忠君爱国忠君爱国。

这是中国古代为官的基本政治要求和道德规范,也是官德教育的首要内容。

“忠君爱国是中国古代入仕者的传统美德。

所谓忠,在封建时期主要指指臣属要忠于君主、社稷、天下,其实质是忠于君主。

”[1](P.70)“忠”作为官德,强调的是以身报国,忠于朝廷、忠于职守的精神,从这个角度说,“忠”作为从政的道德规范有着其积极的作用。

(二)仁,以民为本“仁”是儒家官德思想的灵魂。

“仁”的核心理念是“爱人”。

为官者的“爱人”主要体现在爱民上。

民本思想在我国历史悠久,早在先秦时期,思想家们就提出了“民本”思想,要求治理者树立“以民为本”的理念。

历代统治者都对入仕前的学子和从政后的官吏不断灌输民为邦本的思想。

《尚书·五子之歌》有“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等语。

思想家孟子曾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荀子说过:“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我国古代官德大致包括

我国古代官德大致包括

我国古代官德大致包括
我国古代官德大致包括如下:
一、敬贤重士
(一)尊敬学者:古代社会对学者的尊重是十分隆重的,鼓励前往书
院深造,尊重师长,受教于贤,把学习当成最重要的事情。

(二)礼遇贵胄:古代的礼仪有着明确的分类规定,高级排在前,低
级排在后,礼貌对待有贵族血统的人,不受他人侮辱,要有尊重之心。

二、法令勤守
(一)学习法律:古代的社会有着完善的法律体系,绝大多数人都要
把法律加以学习,以履行政务、做好官职的责任,勤奋好学,以免失
误而受罚。

(二)树立宪法:王室政治在古代社会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君主要
先实行自己的宪法,依照宪法行其正统,使规范得体,从而推进政府
正当管理。

三、廉明施仁
(一)节约应税:财政所得是古代王室的重要来源,而官府应当以廉
洁节约为一原则,降低应税,減少财政任务,坚定税收定价,还应禁
止贪污受贿等。

(二)总督义政:义政是古代的最高德育,王室的官员要竭尽全力维
护社会的公平正义,施仁加责任,加强社会关系,遵循以民为本的宗旨,从而做到义政。

四、显诸外音
(一)礼仪庄重:古代高贵的官员要求礼仪庄重,有着社交活动的礼节,以招待外宾,主持重大节俗活动,以显礼节大度,使民众以光荣之色观看官员行事。

(二)行游通令:祭祀是古代社会最重要的仪式,官员要应进祭祀活动,视察社会状况,发放物价时易公令,以及施行和平安抚政策,以解百姓之忧,令抚恤天下。

中国古代官德思想浅议

中国古代官德思想浅议
2 0 1 4年第 0 2期 第3 O卷 ( 总3 7 4期 )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J OURNAL OF EDUCATI ONAL I NS TI TUTE OF J I L I N P ROVI NCE
No . 0 2, 2 01 4 Vo 1 . 3 0

r 0 t a l No . 3 7 4
多思想对 今天的官德建设仍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 : 中国古代官德 ; 道 义论 ; 义利之辩
中图分类号 : C 9 3 3 .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l 6 7 1 —1 5 8 O ( 2 0 l 4 ) 0 2 —0 l 4 2 —O 2


中国古代 官德 的基本 前提— —道 义论
中 国古代 官 德 的基 本 前 提 是 道 义 论 , 在对 “ 义
利之辩” 的价值选择上 , 义高于利 , 其价值 目 标设定
上, 无论 是私 利和公 利 , 只要是 “ 利” , 总 有个 “ 义” 在 其 中。在儒 家思想 中 , “ 因 民之所 利 而利 之 ” , “ 王何
必 日利 ?亦 有 仁 义 而 已矣 ” , “ 故人一之于礼 义, 则
的, 强调通过此达 到官员们 人格 的完善 , 心灵 的净 化, 来影响民众 。“ 我无为而民 白化 , 我无事而 民 自
富, 我 好 静 而 民 自正 , 我无 欲 而 民 自朴 ” , 老 子 认 为
化, 但在官德实践方面却不能做到身体力行。 ( 二) 对现代官德建设模式的启示 中国古代官德思想对于我国现阶段官德的建设 也有较强的借鉴意义。我们要 以一种批判继承的态 度, 取其精华 , 去其糟粕 , 继承和弘扬其中优秀的 、 积 极的内容 , 批判和摒弃过时的消极的部分。 1 . 树立执政为民理念 ,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中国传统文化 官德

中国传统文化 官德

中国传统文化官德官德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概念,指的是官员应具备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

官德的形成和发展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思想文化密切相关,具有深远的影响和重要的意义。

在中国古代,官员是社会权力的代表,他们的行为和品德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因此,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治理良好,中国古代制定了严格的官德标准。

这些标准既强调了官员应具备的道德品质,又规定了官员在处理政务时应遵循的行为准则。

官德强调廉洁正直。

官员应以廉洁为首要原则,不贪污受贿,不徇私舞弊。

他们应以公正的态度对待每一个案件,不偏袒任何一方,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此外,官员还应具备守纪律、严守法律的品质,不得滥用职权,不得违法乱纪。

官德强调忠诚奉公。

官员应对国家和人民忠诚,把维护国家利益和人民福祉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

他们应尽职尽责,不推诿扯皮,为人民服务,做到心中有人民、心中有责任。

同时,官员还应善于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以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官德还强调谦虚谨慎。

官员应保持谦虚的态度,不骄不躁,不以权力自傲,不以权谋私。

他们应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勇于承认错误并及时改正。

同时,官员还应谨慎行事,不轻信谣言,不随意传播不实信息,保持自己的言行一致,树立良好的形象。

官德强调公正无私。

官员应以公共利益为重,不利用职权谋取私利。

他们应站在全局的角度思考问题,不为个人利益损害公众利益。

在处理纷争和冲突时,官员应客观公正,不偏不倚,不袒护亲友,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官德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在当今社会,政府官员的行为和品德直接关系到政府的形象和公众的信任度。

因此,我们应该秉持官德精神,要求官员廉洁奉公,忠诚公正,谦虚谨慎,公正无私。

只有这样,才能建设一个更加和谐稳定、繁荣发展的社会。

中华传统官德精髓

中华传统官德精髓

中华传统官德精髓(作者:河南省唐河县刘军义)儒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它在各个方面对人们产生着影响,儒家教育不仅承担着知识文化的传播义务,还对人的思想意识形态起着很大的塑造作用。

就做官而言,它对于培养人的良好的品性、提高官德具有很大的作用。

中华传统官德总结如下:一、民贵君轻,执政为民。

这是孟子提出的社会政治思想,从天下、国家的立场来看,民是基础,是根本,民比君更加重要,这是孟子仁政学说的核心。

具有执政为民的民本主义色彩,对中国后世有极大的影响。

后人有言,“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所以为了长治久安,做官当为民着想,为百姓办事,这是做官最重要的一项。

二、施行仁政,爱民如子。

“仁”即爱人,这是孔子的一贯主张,只有施行仁政,才能更好的管理下属。

仁政能使下属“有理且格”,不至于“免而无耻”;民对官畏而且敬,常称直辖的主要领导为“父母官”,如不爱民,则不配受这一称呼,甚至还会被民众讨厌而抛弃!三、重义轻利,以身作则。

孟子重“义”,“义”就是符合圣教的大道理,符合人们公认的伦理规范:不合“义”,可取而不取。

另外,官员还应做到以身作则,否则,则无以驭下,有令而不行,官岂能做的长久?四、公平正义,不畏权暴。

“官”是管理公众之事的,面对的是人群,因此,必须要办事公平,处理问题要主持正义,不能因为“权”(上级压力)或“暴”(地方黑恶势力)而枉法,纵容恶人,致使受害人受到更大的伤害,就失了去“官”的重要价值。

五、忧国忧民,临危不惧。

“官”处于管理的中层,上对国家负责,下对民众负责,没有一颗忧国忧民的心是不行的。

做官要时时以国事民事为重,危难时刻,当临危不惧,以维护国家利益、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己任,而义不容辞!六、不卑不亢,一身正气。

官无论大小,皆有所务之职;事五巨细,皆须人为。

故官员处理关系,当事上、临下皆合礼节,要不卑不亢;如果对上卑(点头哈腰)对下亢(傲慢、颐指气使),带来的则是歪风邪气,久之,官场风气必坏。

中国古代官德修养

中国古代官德修养

(四)清廉俭朴(生活)

廉者,政之本也。清廉、节俭、戒贪三方面展开。 只有做到清廉才能守住本职,不为外物所诱。节 俭是清廉的生活基础,“欲教以廉、先使之俭”。 戒贪是清廉的必要保障,贪赃枉法是官吏的大耻。
(五)勤勉谨慎(敬业)
(六)修身正己(自觉)

“政者,正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而不从。”孔子说:“在上的人自身做事正 当,不用命令,人民自然会照样去做;如果自身 做事不正当。虽有命令,人民也是不肯服从的。”

因此,人们对为官者的官德具有更高的要求和期 望,为官者不仅要做社会道德的典范,还要做行 使权力中的公正的典范。
二、中国古代官德的基本内容
(一)忠君爱国(对上) 忠不是表现为对于君主的阿谀奉承,而是要忠于 国家、忠于职守、忠于信念,刚正不阿、坚守原 则、敢进直言。“忠臣廉士,内之则谏其君之过 也,外之则死人臣之义也。” (二)以民为本(对下) 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爱民如子,顺应民意,惠民之实 (三)秉公去私(做事) 孔子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公是为政 德根本原则,为官能公则事成威立。
中国古代的官德修养
111240401
田松奇
一、官德概念的界定

官德就是指为官的职业道德,“官德”本质是一 种政治道德,而政治道德始终处于社会道德的核 心地位。作为执政队伍,相对于普通群众来说, 多了一种权力,这种权力是人民建立在对为官者 的信任的基础上赋予他们的,目的就是让他们代 替民众行使公权力,这个权力的行使一定是为了 全体民众利益,而不是某个人或某些人。
三、中国古代加强官德的措施
(一)教育树德
由己” (2)道德修养要固其根本,存心养性 (3)道德修养要深入反思,反省内求 (4)道德修养要洁身自好,慎独

我国古代官德及其当代启示

我国古代官德及其当代启示
社 会 观 察
我 国古代 官德及其 当代启 示
董云蒂
( 中共洛 阳 市委 党校 ,河 南 洛阳 4 7 1 富,其具体内容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即忠、仁 、廉 、勤、慎,我们坚持古为今用 ,继承和发扬我 国古代官德 思想,对 当前加强领导干部的道德修养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 关键 词 :官德 ;传 统 文化 ; 启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 “ 面对 纷繁复杂 的社会现实 ,党员干部 特别是领导干部务必把加强道德修养作为十分重要的人生必修课 ,努 要控制好 自己的欲望 。五是慎友 ,为官者要谨慎交友,冷静交友 。六 是慎好,为官者慎重对待 自己的嗜好,为官者的兴趣 爱好 ,不仅是个 人行 为,还具有 很大的社会 影响力 。七 是慎行 , 《 礼记 ・ 缁 衣》 : “ 君子道人以言而禁人 以行 ,故言必虑其所终,而行必稽其所敝 ,则 民谨于言而慎于行。”为 官者 的言行具有表率作用,故应谨 言慎行 。 八是慎终,为官者要善始善终 ,始终如一。 2我国古代官德的当代启示 总结我 国古代的官德思想,对于当代 加强领 导干部 的道德修养主 要 给 了我 们 以下几 个 方 面 的启 示 : ( 一 )加 强领导干部的道德修养 党 的十八大报告指 出: “ 全面提高公民道 德素质 ,坚持依法治 国 和 以德治国相结合 ,加强社会公德 、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 品德 教育 ,弘扬真善美 ,鞭笞假恶丑 。”由此可见,领 导干部的道德修养 更为重要 。领导干部的道德修养对社会有重要的导向、示范、凝 聚作 用 ,领导干部只有 努力提 高自身道德素质 ,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 心价 值观 ,形成高尚的人格 力量 ,赢得人 民群众的敬佩和信 赖,进 『 而带动 社会整体道德水平 的提高。 ( 二 )培养忠诚于党的品格 在中 国共 产党 的带领 下 ,我 国所取得 的辉煌 成就 已经有 力地证 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 中国、就没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只有社会

中国古代官德思想

中国古代官德思想

中国古代官德思想中国是文明古国,历朝历代重视官德的言论颇多,许多哲人、明君、贤相、清官留下了警醒当世、鉴示后人的浩如烟海的名言佳句。

本文试从官德的作用、官德的内容、官德的建树三个方面,对中国古代的官德思想作一番审视,以期对我们今天的干部道德建设有所借鉴。

一、官德的作用古代对官德的作用有深刻认识,这方面的言论可以从立国、为官、安民等三方面来概括:(一)立国。

西汉司马迁总结出“国君强大,有德者昌;弱小,饰诈者亡”的经验教训,他在纪传体史书《史记》中《天官志》篇把“修德”列为治国的三大方略之首,篇中云:“太上修德,其次修政,其次修救,正下无之。

”南宋名相赵鼎也在《从政遗规》中,做出了“吏不善,政虽善不行”的诊断,认为没有好的官德,国家就不能得到好的治理。

(二)为官。

春秋史书《左传》中《襄公二十四年》篇,对为官之道作了这样的排序:“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该篇把修养官德列在建功创业、建书立说之前,对官德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明代张居正在《辛末会试录序》中,发出了“宁有瑕而为玉,毋似玉而为石”的铮铮之言,暗喻自己要做一名虽有缺点但是品格高尚的好官。

南宋胡宏《胡子知言•好恶》中有:“君子之游世也以德,故不患乎无位;小人之游世也以势利,故患得患失,无所不为。

”说的是有德者不担心没有官位,而无德小人却依靠权势争夺利益,什么事情都做的出来。

孔子、孟子更有重德轻利的言论,《论语•里仁》中讲,“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孟子•里仁》中也讲,“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三)安民。

西汉董仲舒在《对策(三)》中向汉武帝建议:“古者修教训之官,务以德善化民”,强调官德的安民作用。

清初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三十云:“无德于民,不足以兴”,亦从反面说明了这一道理。

二、官德的内容古代对官吏的道德要求,主要体现在公、善、慎、廉上,这四个字所包含的内容形成了比较系统的道德规范。

(一)公。

中国古代官德的思想基础和具体规范

中国古代官德的思想基础和具体规范
13
人有 自觉 的意 识 , 所 以人 能 够 自觉 的把 握 “ 道” , 用 “ 道” 来指 导 自己的行 为 , 进 而辅助 天地运 行 , 参 赞天
是 天人 合一 。向这 个方 向努 力 的人 , 就 是 君 子 。君
子 继 承 阴 阳之 道 , 继 承 天 地 大 德 而 所 具 有 的 内 心 德
中共 青 岛 市委 党校 青 岛行 政 学院 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T H E P A R T Y S C H OL C F O C . P . C . O l N G D A O M U N I C I P A L C O M M I T T E E
近 年来 , 党 中 央高 度 重 视 领 导 干部 的道 德 修 养 问题 , 把官 德建 设 摆 在 了非 常重 要 的位 置 。胡 锦 涛
总书记 反 复强调 领 导干部 要 “ 常修 为政 之德 、 常 思贪
欲之 害 、 常 怀律 己之 心 , 切 实 做到 为 民 、 务实 、 清 廉” 。 在加强 现代 官德 修 养 建 设 过程 中 , 中 国古代 官 德 思 想 是重 要 的思想 资 源 。习近平 同志认 为 , “ 虽 然 古代 官德修 养是 为剥 削 阶 级 服务 的 , 但 政 治文 明具 有 继 承性 , 如果 扬弃其 中的封 建 内容 , 有 些 东西 至今 仍然 值 得借 鉴 。我们 党提 出依 法治 国和 以德 治 国相辅 相
作者 简 介 : 徐文涛 , 中共 青 岛市 委 党 校 文史 教研 部 副 教 授 。

中共青 岛 市委 党校 青 岛行 政 学院 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T H E P A R T Y S C H O O L O F C P C Q I N G D A O M U N I C I P A L C OM M I T T E E

探析官德思想对我国公务员行政的现实价值

探析官德思想对我国公务员行政的现实价值

探析官德思想对我国公务员行政的现实价值官德思想,指的是中国古代官员在行使职权时应该具备的德行和道德观念。

官德思想强调官员应当以公正、廉洁、勤政为原则,履行职责,为人民谋福祉,为国家服务。

官德思想对我国现代公务员行政具有现实价值,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探析。

官德思想强调廉洁公正。

现代公务员作为国家机关的执行者,责任重大,权力巨大。

他们的廉洁与否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公平正义和人民的利益。

官德思想要求公务员要自律自省,不能贪污腐败,不能为个人私利而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只有廉洁公正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增强政府的公信力。

也能提高政府的执行效率,推动国家的发展进步。

官德思想强调勤政为民。

官德思想认为,官员要忠诚于国家和人民,以实际行动为人民谋福祉。

现代公务员作为政府的代表,应当秉持这一思想,通过勤劳努力、脚踏实地的工作态度,为人民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

他们应该在工作中关注人民的需求,积极解决问题,做到真正为人民服务。

只有勤政为民,才能实现政府的目标和人民的利益最大化。

官德思想强调道德修养。

现代社会是一个复杂多变的社会,公务员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利益冲突和诱惑,需要保持良好的道德修养,不被物质和利益所左右。

官德思想要求公务员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操守,能够自觉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保持清廉,不受腐败和贪欲的侵蚀。

只有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才能在复杂的环境中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做到诚信为官。

官德思想对我国公务员行政的现实价值是显而易见的。

在今天,公务员行政的廉洁公正、勤政为民和道德修养依然是公务员们应该秉持的核心价值观。

只有坚守官德,不忘初心,才能更好地履行职责,服务于人民,推动国家的和社会的进步。

中国古代官德

中国古代官德


理示 四 方自 是 式己 靠 ;虚 说 伪假 的话 治显

汉武帝尊崇儒家
• 董仲舒说:“夫仁义礼智信做人做事之道, 五者所当修饬也。” • 《白虎通义》:“五常者何?仁义礼智信 也。仁者不忍也,施生爱人也;义者宜也, 断决得中也;礼者 也, 道成文也;智者 知也,独见前闻,不惑于事,见微者也; 信者诚也,专一不移也。”
中国古代官德
吴根德
一、官德:中国古代为政做官的基础
1. 官德的产生与发展 夏商周时期,占统治地位的政治思想是于宗 教世界观密切相关的神权思想。周统治者提 出了“皇天无亲,惟德是辅”的 观点。 《 尚书》中说;“克宽克仁,彰
信万民”
周公认为,夏商灭亡的关键在于“唯不敬缺
德”。“德在爱民, 保赤子,唯民其康”。 2.春秋战国时期,以孔子 为代表的儒家强调仁政。 孔子 说:“为政以德,譬 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 拱 之”。
人四 合是 作能 办纠 事正 而自 不己 争的 功失 。误 , 与 他

不 三 效二 的 一 独 是 力是 一 是 断 秉 ;廉 切 能 专持 洁 事通 行公 忠 务晓 ;正 诚 ;法 老 指 令 实 导 , , 一 能 为 曹 办 君 事 理 赤 务 分 诚 , 内



秦 朝 的 廉 吏 标 准
二、官德在中国古代的实践
• 一是选拔官员看品德 “授有德则国安,授无德则国乱”,“德不 称其任,其祸必酷”。
秦朝的“五善”和“五失” 五善是:忠信敬上,清廉毋谤,举事审当, 喜为善行,恭敬多让。 五失是:夸以世,贵以大,擅制割,犯上弗 知害,贼士而贵贝货。
• 汉代选官的主要标准为“四科取士”和 “光禄四行”
战国时期, 孟子提出了“仁政”

中国古代官德教育对当今廉政教育的启示

中国古代官德教育对当今廉政教育的启示
责任编辑 马永义
二、古代官德思想对当今廉政教育的启示 统治者意图通过加强道德教化来唤醒官员的良知和责任 感,从而远恶近善,不去违法,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尽管这 一目的在中国古代的政治实践中远未达到, 但强调官德教育 这一手段对治理贪官、反对腐败所起的作用还是应该肯定的, 其中有些东西对今天也仍有启示意义。 中共十七大以来, 党中央对反腐败工作提出了 “标本兼 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抓紧建立健全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 和预防腐败体系。 加强党风廉教育,提高领导干部道德修养, 是拒腐防变的基础性工作。大量案例表明,—些领导干部走上 违纪违法道路,往往是从思想蜕化变质开始的。腐败现象和腐 败分子身上所暴露的问题都反映了某些领导干部的世界观、 人生观、价值观所发生的严重扭曲。 在这种情况下,加强思想 道德教育,加强反腐倡廉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因此,在 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加强全党的思想政治建设, 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这对于保持党的先进性、 纯洁性,防止和抵制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有效地进行反腐败 斗争,是极为重要的。 通过思想教育来反腐倡廉,也就是通过 对领导干部进行人生观、道德观、法制观、民主观的教育,培养 坚定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良好的道德操守和法制观念,来自 觉抵制腐败,从源头上遏制腐败。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对领导干部进行党风廉政 教育,必须注意方法,一定要遵循思想教育的普遍规律,坚持 以人为本,紧紧抓住领导干部大都见多识广、视野较宽、思想 活跃、有主见、有政治抱负,希望在事业上有所作为、实现自我 价值等特点, 围绕增强其思想政治素质和社会责任感来丰富 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式,使之能够入耳、入心、入脑,并把反 腐倡廉教育贯穿于领导干部的培养、选拔、管理、使用等各个 方面,从而增强廉政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1.抓好党性 修养教育和从 政道德教育 ,使领导干部常 修 为政之德。 在抓好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和“创优争先”活动的基础上,完善 先进性建设的长效机制,促使党员领导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坚 持党的宗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注重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 育,在各级领导干部中大兴求真务实、艰苦奋斗之风;注重党 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使领导干

古代官德思想一窥

古代官德思想一窥

古代官德思想一窥作者:耿志刚来源:《湖北教育·领导科学论坛》2011年第03期中国是文明古国,历朝历代重视官德的言论颇多,许多哲人、明君、贤相、清官都留下了警醒当世、鉴示后人的浩如烟海的名言佳句。

本文试从官德的作用、官德的内容、官德的建树三个方面,对中国古代的官德思想作一番审视,以期对我们今天的干部道德建设有所借鉴。

一、官德的作用古代对官德的作用有深刻认识,这方面的言论可以从立国、为官、安民等三方面来概括:(一)立国。

西汉司马迁总结出“国君强大,有德者昌;弱小,饰诈者亡”的经验教训,纪传体史书《史记》中《天官志》篇把“修德”列为治国的三大方略之首,篇中云:“太上修德,其次修政,其次修救,正下无之。

”南宋名相赵鼎也在《从政遗规》中,做出了“吏不善,政虽善不行”的诊断,认为没有好的官德,国家就不能得到好的治理。

(二)为官。

春秋史书《左传》中《襄公二十四年》篇,对为官之道作了这样的排序:“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该篇把修养官德列在建功创业、建书立说之前,对官德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明代张居正在《辛末会试录序》中,发出了“宁有瑕而为玉,毋似玉而为石”的铮铮之言,暗喻自己要做一名虽有缺点但是品格高尚的好官。

南宋胡宏《胡子知言·好恶》中有:“君子之游世也以德,故不患乎无位;小人之游世也以势利,故患得患失,无所不为。

”说的是有德者不担心没有官位,而无德小人却依靠权势争夺利益,什么事情都做的出来。

孔子、孟子更有重德轻利的言论,《论语·里仁》中讲:“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孟子·里仁》中也讲:“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三)安民。

西汉董仲舒在《对策(三)》中向汉武帝建议“古者修教训之官,务以德善化民”,强调官德的安民作用。

清初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三十云“无德于民,不足以兴”,亦从反面说明了这一道理。

二、官德的内容古代对官吏的道德要求,主要体现在公、善、慎、廉上,这四个字所包含的内容形成了比较系统的道德规范。

从传统官德中汲取为官从政智慧

从传统官德中汲取为官从政智慧

从传统官德中汲取为官从政智慧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着悠久的文明历史,其中包括了许多关于为官从政的传统官德。

这些传统官德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对于当代官员和政治人士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在今天这个变幻莫测的社会环境中,传统官德所蕴含的为官从政智慧,不仅可以指导现代官员更好地履行职责,也能够影响和引导整个社会的行为规范。

我们有必要从传统官德中汲取智慧,继承和发扬古人的为官之道,以期为国家和人民谋福祉。

中国传统官德的智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廉洁自律,明廉正直,以民为本,忠诚为国。

廉洁自律是中国传统官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古以来,儒家就提倡“廉”之风,认为官员应当廉洁自律,不为私利而忘公事,不滥用职权,不谋取不正当的利益。

古代君子也强调自己的清廉正直,不受外物的诱惑,坚守原则,绝不以权谋私。

在现代社会中,这种廉洁自律的精神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遏制腐败、打造清廉政治至关重要。

明廉正直也是中国传统官德的一大特色。

古代儒家思想非常注重人的品德修养,明廉正直就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这种品德要求官员要心怀天下,忠心耿耿地为民生谋福祉,堪称是为政之本。

只有正直无私的官员才能够得到人民的信任和拥戴,才能够为国家和社会作出真正的贡献。

以民为本也是中国传统官德智慧的重要内容。

中国传统政治观念一向强调以民为本,尊重民意,关心民生,为民谋利。

这种为民谋利的思想,对于现代官员来说,意义重大。

在治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过程中,必须要向民众倾听、理解和满足人民的需求和愿望,努力营造一个平等、公正、和睦的社会环境。

只有这样,才能够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戴,才能够实现国家和人民的共同发展繁荣。

忠诚为国也是中国传统官德智慧的重要内容。

中国古代的忠君思想认为,官员要忠诚于国家、忠诚于皇帝、忠诚于人民,坚定不移地为国家和人民作出自己的贡献。

这种忠诚为国的思想,对于现代官员来说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当代的官员和政治人士必须要有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的忠诚精神,牢记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时刻保持政治生态的纯洁,确保自己的行为举止符合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中国古代官德思想及其现代启示

中国古代官德思想及其现代启示
国古代官德思想对加强我 国当前 的官德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 词: 古代官德 ; 现代 官德 ; 示 启
di1.9 9 ji n 10 3 2 .0 2 0 .2 o:0 3 6/.s .0 8— 9 82 1.2 0 5 s
中图分类号 : 6 8 3 D 4 .
文献标识码 : A
1 为 官 以德 , 才兼备 . 德
治 国主 张 , 指 出 : 大 学 之 道 , 明 明德 , 亲 民 , 他 “ 在 在 在 止于至 善 。 为官者 只 有个 人 的 心灵 得 到 净化 , ” 情
操 得到 陶冶后 , 能 治理 好 国家 。孟 子 继 承 了孔 子 才
的德治 思 想 , 出 : 以 力 假 仁 者 霸 , 德 行 仁 者 提 “ 以 王 。 西汉 陆 贾 指 出 : 治 以 道 德 为 上 , 以仁 义 为 ” “ 行 本 。 司马光也 明确提 出 : 才者 , 之 资也 ; 者 , ” “ 德 德 才 之 帅也 。 ”
道 德 的欲望 和行 为发 生 。 二、 中国古 代官德 思 想对现 代 官德建 设 的启 示
下 兴亡 , 匹夫 有 责” 等都 是 忠君爱 国 的写照 。
3 为官以仁 , . 以民为本 “ ” 爱人 ” 即“ 仁 即“ , 老吾 老 以及人 之老 , 幼吾 幼 以及人 之幼 ” 仁 ” 儒 家官 德思 想 的灵 魂 。只有 。“ 是 爱人 , 才能“ 仁者无敌” 《 ,礼运 ・ 大同篇》 中也有“ 人 不独 亲其 亲 , 独 子 其 子 ” 关 于 “ 人 ” 描 述 。 不 等 爱 的 为官 者 的“ 爱人 ” 重点 体现 在爱 民上 , 以 民为本 ” “ 是
行 , 累大德 ”;道 自微 而 生 , 自微 而 成 ” “ 大 终 “ 祸 ;凡 事 皆起 于小 事 , 小事不 论 , 大事 又将不 可救 。社 稷倾 危 , 不 由此 ”; 三 要 做 到慎 独 , 独 要 求 官 员 即 莫 第 慎 使 是 在个人 独处 的 时候 也 要 “ 日三 省吾 身 ” 自觉 吾 , 地 严 于律 己 , 慎地对 待 自己的所思 所行 , 谨 防止 有违

我国古代官德及其当代启示

我国古代官德及其当代启示

我国古代官德及其当代启示作者:董云蒂来源:《卷宗》2014年第09期摘要:我国古代官德思想极为丰富,其具体内容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即忠、仁、廉、勤、慎,我们坚持古为今用,继承和发扬我国古代官德思想,对当前加强领导干部的道德修养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官德;传统文化;启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务必把加强道德修养作为十分重要的人生必修课,努力以道德的力量去赢得人心、赢得事业成就。

”在优秀传统文化中,我国古代官德思想极为丰富,这些官德思想对当前加强领导干部的道德修养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1 我国古代官德的内容官德,指为官者自身的道德品质和从政的道德原则。

我国历代先贤认为为官者首先要拥有君子之德。

《大学》中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我国古代对为官者有比较系统的道德规范,综合来讲,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即忠、仁、廉、勤、慎:(一)忠。

即忠君爱国,强调忠于朝廷、忠于职守的精神,是我国古代对为官者的基本政治要求和道德规范,也是官德教育中非常重要的内容。

从“忠”的小篆体可以看出,忠是存心居中,正直不偏,所以说“忠者,德之正也”,尽忠者,必能充分发挥出自身的智慧和才干。

(二)仁。

即“爱人”,是儒家官德思想中的灵魂。

对于为官者来说,“爱人”主要体现为爱民。

在我国,民本思想有着悠久的历史,先秦时期的思想家就已经要求为官者要树立“以民为本”的理念,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也都对入仕前的学子们和从政后的官吏们不断灌输民为邦本的思想。

为官者要想治理好国家,发展好社会,就要有爱民之心,有顺民之意。

《尚书·五子之歌》中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孟子在《孟子·尽心下》中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三)廉。

即廉洁自律,不取不义之财,不贪不义之利,是我国古代官德首要的规范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官德思想中国是文明古国,历朝历代重视官德的言论颇多,许多哲人、明君、贤相、清官留下了警醒当世、鉴示后人的浩如烟海的名言佳句。

本文试从官德的作用、官德的内容、官德的建树三个方面,对中国古代的官德思想作一番审视,以期对我们今天的干部道德建设有所借鉴。

一、官德的作用古代对官德的作用有深刻认识,这方面的言论可以从立国、为官、安民等三方面来概括:(一)立国。

西汉司马迁总结出“国君强大,有德者昌;弱小,饰诈者亡”的经验教训,他在纪传体史书《史记》中《天官志》篇把“修德”列为治国的三大方略之首,篇中云:“太上修德,其次修政,其次修救,正下无之。

”南宋名相赵鼎也在《从政遗规》中,做出了“吏不善,政虽善不行”的诊断,认为没有好的官德,国家就不能得到好的治理。

(二)为官。

春秋史书《左传》中《襄公二十四年》篇,对为官之道作了这样的排序:“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该篇把修养官德列在建功创业、建书立说之前,对官德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明代张居正在《辛末会试录序》中,发出了“宁有瑕而为玉,毋似玉而为石”的铮铮之言,暗喻自己要做一名虽有缺点但是品格高尚的好官。

南宋胡宏《胡子知言•好恶》中有:“君子之游世也以德,故不患乎无位;小人之游世也以势利,故患得患失,无所不为。

”说的是有德者不担心没有官位,而无德小人却依靠权势争夺利益,什么事情都做的出来。

孔子、孟子更有重德轻利的言论,《论语•里仁》中讲,“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孟子•里仁》中也讲,“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三)安民。

西汉董仲舒在《对策(三)》中向汉武帝建议:“古者修教训之官,务以德善化民”,强调官德的安民作用。

清初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三十云:“无德于民,不足以兴”,亦从反面说明了这一道理。

二、官德的内容古代对官吏的道德要求,主要体现在公、善、慎、廉上,这四个字所包含的内容形成了比较系统的道德规范。

(一)公。

清初朱舜水在《伯养说》中说:“公则生明,谦则生威”,说明为政必须用心公,持身廉。

从为官公正与清明政治的关系方面进行论述的言论也不少。

《商君书•修权》讲,“公私之分明,则小人不嫉贤,而不肖者不护功”。

宋人所撰纪传体唐代史《新唐书•陈子昂传》讲,“尚德行者无凶险;务公正者无邪朋。

”《荀子•大略》讲,“士有妒友,则贤交不亲;君有妒臣,则贤人不至。

”公以服人,公以治国,已成公论;而不公,则如《管子•七法》所云:“言是而不能立,言非而不能废,有功而不能赏,有罪而不能诛,若是而能治民者,未之有也。

”(二)善。

清初唐甄《潜书•抑尊》云:“位在十人之上者,必处十人之下;位在百人之上者,必处在百人之下;位在天下之上者,必处在天下之下。

”意谓无论是一般官吏还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都必须谦以待众,绝不能自视高贵。

《左传•定公五年》云:“大德灭小怨,道也”,西晋陈寿所撰《三国志》中《吴志•孙皎传》云:“爱人多容,可以得众”,两句讲的都是以善得众。

《尚书•伊训》云:“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

”西汉杨雄《法言•修身》云:“上交不谄,下交不骄,则可以有为矣。

”北宋林逋《省心录》云:“处内以睦,处外以义,检身以正,交际以诚。

”清代魏源《默觚下•治篇一》云:“君子以细行律身,不以细行取人。

”隋代王通《中说•天地篇》云:“过而不文,犯而不校,有功而不伐。

”以上说的都是对人宽、对己严的自修之道。

(三)慎。

儒家经典《礼记》中《大学》篇云:“一人偾事,一人定国。

”意谓国君说一句错话就可以使事业失败,谨慎处事就可以使国家安定,说明治国者必须谨言慎行。

北宋王禹偁《待漏院记》中说:“一国之政,万人之命,悬于宰相,可不慎欤。

”意思是说,一个国家的大政,数以万计的人的性命,掌握在宰相一个人的手里,说话办事,不谨慎行吗?北宋杨时《河南程氏粹言•论事篇》中收录其师程颐语:“天下之事,苟善处之,虽悔,可以成功;不善处之,虽利,反以为害。

”唐代刘禹锡《口兵诫》云:“五刃之伤,药之可平,一言成疴,智不能明。

”宋代胡宏《胡子知言•文王》云:“行谨则能坚其志,言谨则能崇其德。

”明代张居正《赠毕石庵先生宰朝邑叙》云:“惧则思,思则通微;惧则慎,慎则不败。

”上述各论,讲的都是慎言慎行。

(四)廉。

儒家经典《书经》中《皋陶谟》篇云:“无教逸欲有邦。

”意思是说,不使人们贪图安逸,滋长私欲,国家就会长存。

《荀子•儒致》也讲:“志忍私然后能公。

”意思是说,在意志上能够抑制私欲然后才能为公。

北宋张载《正蒙•有德篇》云:“荣利非乐,忘荣利为乐。

”意思是说,名得并不是可高兴的事,只有头脑中没有名利才值得高兴。

春秋末孙武所撰军事名著《孙子》中谋政》篇云:“上下同欲者胜。

”宋代胡宏《胡子知言•纷华》云:“一身之利无谋也,而利天下者则谋之。

”宋代林逋《省心录》中说:“为善者不云利,逐利者不见善。

”西晋傅玄《傅子•曲制篇》中说:“天下之福,莫大于无欲;天下之祸,无大于不知足。

”三、官德之内涵官德就是权力道德,即居官从政者的职业道德,亦即各级官员运用权力、执行公务过程中应当遵守的行为准则。

中国历朝历代关于官德的具体规定有所不同。

如:西周朝有知(智)、仁、圣、义、中、和“六德”和孝、友、睦、姻、任、恤“六行”;秦朝有忠信敬上、清廉毋谤、举事审当、喜为善行、恭敬多让等“五善”;汉朝有质朴敦厚、逊让、节俭等“光禄四行”;晋朝有忠恪匪躬、孝敬尽礼、友于兄弟、洁身劳谦、信义可复、学以为己等“中正六条”;唐朝有德义有闻、清慎明著、公平可称、恪勤匪懈等“四善”。

宋元明清各朝的有关规定大体上与唐朝一样。

历代许多思想家、政治家和德高望重的名臣也曾从不同角度申论管德之内涵。

他们首先都强调居官者必须具备“公正无私”之德。

《尚书》说:“以公灭私,民其允怀”,“无偏无党,王道荡荡”。

就是说执政者能以公心灭私欲除私利,百姓才能信赖归服;不偏袒少数人利益,不结党营私,国家的政令就能畅通,国家就能兴旺发达。

《荀子》说:“公生明,偏生暗。

”《淮南子》说:“公正无私,一言而万民齐。

”意为居官从政者有公正无私之德,说一句话也能使万民听从,团结一致。

宋臣陈师道诗云:“百年富贵今谁见,一代功名托至公。

”金臣元好问诗云:“能吏寻常见,公廉第一难。

”清廉勤谨,自然也是最重要的管德,古人所论甚多,清朝名臣陈宏谋在所著《从政遗规》一书中总结说:“当官之法,唯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

”又说:“亲民之官,以廉为基。

”纵观历朝官方文献和私人著作对官德条目的种种规定和论述,可以认为中国古代官德的内涵最主要的两条就是:公正无私;清廉勤谨。

四、官德之重要性自古以来,各行各业都有各自的职业道德要求,也有相应的一些规定和说法。

但要求标准最高最严的、最受人们重视的则莫过于“师德”和“官德”两种。

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教师是德才皆备人才的培育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自然要“高尚其德”才能“为人师表”,当好受教育者的楷模。

那么,官德直接为什么同样受到高度重视呢?原因很简单:官德直接关系到国家政权的安危和社会风气的好坏。

在这个意义上说“官德”的意义,比“师德”的意义可要大得多。

关于官德直接关系到国家政权安危的问题,古人早有深刻认识。

孔子认为以德治国才能真正治好国,以德理民才能真正理好民,实行“德治”才能长治久安。

所以他力主“德治”,而将以刑罚治民视为“德治”过程中不得已而用之的一种手段,必须慎之又慎。

这显然是继承和发展了周公“明德慎罚”的政治主张(古人认为“慎罚”本身也是“明德)。

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意为统治者实行德治,他就会像北极星一样自居其位而群星都会环绕着它转。

又说:“道(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意为统治者用政令来引导老百姓,用刑罚来整治老百姓,老百姓即使能老老实实不犯法,却不能在思想上认识到违犯法律是可耻的行为;用道德来教化老百姓,再用礼制来规范约束他们,他们就会有知耻之心而自觉地走正道。

在孔子所创立的儒学的深刻影响下,先秦诸子百家中除法家外,其他各学派无不主张德治。

汉以后两千余年间,儒学成为历代统治者治国的指导思想,“德治”思想被奉为圭臬(准则或法度)。

既然要德治,自然是要有德者来治,担负治国之责的各级官吏自然要有较高的官德,所以官德问题一直受到高度重视。

官吏是国家机器的运转者,是公务人员,其道德素质状况直接影响着国家的统治效能,必须具备公正无私、清廉勤谨的道德素质才能干好公务,保证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

所以说官职“授有德则国安”(《管子》),授无德则国乱,“德不称其任,其祸必酷”(汉王符《潜夫论》)。

官吏干公务,自然也需要一定的才能,但首先必需官德好,否则其才越大其害越大,其例不胜枚举,唐朝的李林甫和明朝的严嵩都是典型。

国家不能无法制,但法制是人制定的,是人执行的,无德者立法必无善法,无德者执行必乱成法。

王安石所说“吏不良,则有法而莫守”,就是这个道理,历史也反复证明了这一点。

古人也充分认识到官德对整个社会道德和社会风气的巨大影响作用。

鲁国执政大臣李康子向孔子请教关于“政治”的问题,孔子说:“政者,正也,子帅(率)以正,孰敢不正!”意思是所谓政治,就是治国理民者心正身正脚步正,你们这些当官执政的人带头走正道,下面的人有谁敢走歪门邪道!孔子又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 当官的为人有德,正大光明,即使不对百姓强迫命令,百姓也会听从;当官的为人无德,不走正道,即使强制百姓做这做那,百姓也不会真心信服听从他。

中国古代农业社会始终存在着家族宗法制度和思想意识,通常情况下百姓视官如父母,官德如风,民德如草,官德有先导作用、表率作用,这是很自然的。

孟子说:“不仁者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唐太宗说:“用得正人,为善者皆劝;误用恶人,不善者竟进。

”选拔有德君子做官,则心正心善的好人会自我勉励继续行善;误用邪恶之徒做官,则各种坏人就会争先恐后地钻进官府。

所以,“为政之要,惟在得人。

用非其才,必难致治。

今所任用,必须以德行学识为本”。

这就是唐太宗一类明君和政治家从总结历史经验中获得的正确认识。

至于官德的极端重要性在国家治乱兴亡中的具体体现,史不绝书,不必赘述。

五、清官之官德修养高尚的官德不是于生惧来的,而是通过后天学习和从政实践修养而成的。

历史上一切清官廉吏无不重视自身的官德修养,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坚定不移,持之以恒,“终成正果”——赢得清廉美誉,流芳千古。

在官德修养上的“大处着眼”,就是先要立定居官从政的志向:报效国家,造福百姓。

孟子说:“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一切清官廉吏,无论管位大小,到是真正的“大丈夫”,都有这种以天下为己任、为人民谋福祉、淡泊个人名利、务求高风亮节的宽广胸怀和远大志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