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刺激反馈针刺治疗肩关节半脱位疗效观察

合集下载

针刺联合康复技术治疗中风后肩关节半脱位的疗效及其对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的作用

针刺联合康复技术治疗中风后肩关节半脱位的疗效及其对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的作用

针刺联合康复技术治疗中风后肩关节半脱位的疗效及其对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的作用摘要: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康复技术治疗中风后肩关节半脱位的疗效。

方法:选取80例中风后肩半脱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

观察组采用针刺联合康复治疗技术,对照组仅给予康复治疗技术,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肩关节半脱位程度、肩关节运动程度、神经功能缺损情况。

结果:观察组肩关节半脱位的改善程度、肩关节运动功能的改善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

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针刺联合康复技术治疗中风性肩关节半脱位比单纯针刺或康复技术具有明显优势,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各项症状,提升治疗效果。

关键词:中风后肩关节半脱位;针刺;康复技术有研究指出,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与脑卒中后肩关节锁紧机制的不平衡有关。

锁止功能的障碍可导致肩关节半脱位,但其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清楚。

如何有效治疗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对临床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采用针灸或康复技术治疗脑卒中后肩半脱位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关于针灸联合康复技术治疗脑卒中后肩半脱位的研究较少。

本研究重点探讨针灸结合康复技术治疗脑卒中后肩胛骨半脱位的临床疗效。

1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80例中风后肩关节半脱位患者,时间为2018年1月-2022年12月,平均年龄(52.34±3.25)岁。

随机分成两组,各40例。

观察组,男性、女性分别为22例、18例,24例为左侧偏瘫、16例为右侧偏瘫;对照组,男性、女性分别为24例、16例,25例为左侧偏瘫、15例为右侧偏瘫。

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没有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观察组采用针刺联合康复治疗,对照组采取康复治疗。

1.2.1针刺取穴:肩髃、肩髎、肩前、肩贞、臂臑、曲池、手三里、合谷、中渚。

治疗方法:采用0.30x 50 mm针灸针刺治疗肩髃、肩髎、肩前、肩贞、臂臑、曲池、手三里、合谷、中渚等穴位。

坐、卧位下肌电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对脑卒中肩关节半脱位的疗效差异

坐、卧位下肌电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对脑卒中肩关节半脱位的疗效差异
Chinese Journal ofRehabilitation Medicine,Jun.2018,Vo1.33, No.6
· 临床 研 究 ·
坐 、卧位下肌 电生物反馈 电刺激疗法对 脑中肩关 节半脱位的疗效差异
冯晓 东 湾 明 月 史 景 刘承 梅 李瑞 青 谷 玉静 马 乐
1 资 料 与 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河南 中医药大学第一 附属 医院康复 中心 自2016年
3月一2017年 1月符合条件 的住 院患者 36例 ,将这些 患者随 机分为坐位组和卧位组 ,每组各 18例 。坐位组 中男 11例 ,女 7例 ,年 龄 最 大 59岁 ,最 小 46岁 ,平 均 (53.31土4.22)岁 ,平 均 病程 (49.11土14.06)d,脑 梗死 1O例 ,脑 出血 8例 ;卧位组 中男 12例 ,女 8例 ,年 龄 最 大 57岁 ,最 小 45岁 ,平 均 (52.98+4.35) 岁 ,平 均病程 (48.12 ̄15.20)d,脑梗 死 11例 ,脑 出血 7例 。两 组 受试者性别 、年龄 、类 型 、病 程等一般情况 比较 ,差异无显 著性 ,具有可 比性 。 1.2 诊 断 标 准
698 WWW.rehabi.COrn.cn
中l回厩复医学骠恙 2018 ̄,第33卷,第6期
① 不符合 上述纳 入标准者 ;② 并发严 重心 、肺 、肝 、肾疾 病 ,骨 质疏 松 ,糖尿 病,或 有严 重 出血倾 向者 ;③ 合并 全身感 染或病情严重 不稳 定者 。 1.5 剔 除 、脱落标准
①不 能配合治疗者及不符合 纳入标准的病例剔 除 ;②在 治疗 过程 中发 生意外 情况不 能坚持 治疗者或个 人不 愿继续 治疗者视为脱落 。 1.6 治疗方法

针刺“肩康穴”治疗环枢椎半脱位的临床疗效

针刺“肩康穴”治疗环枢椎半脱位的临床疗效

位, 街突 紧靠 向右侧 侧块 , 限制头 颈部 不 能作 动作 。采 用上 述 方法 , 刺 右侧 肩 康 穴 , 疗 1 i 患 者转 针 治 0rn让 a
动 头颈 部 , 部症 状缓 解 , 头颈 疼痛 减轻 ;0ri , 卧 2 n后 仰 a
位 能够坐 起 , 状 明 减 轻 ; 疗 2次 , 状 消 失 。1 症 治 症
2 治 疗方法
患者 , , ,卜2t 男 9岁 ( 9年 6月 2 日就诊 。因看 运 0
动吲 回头致 颈 部 疼 痛 , 剧 疼 , 颈 部 不 能左 右 转 猛 头
动 , 能前屈 后仲 位 , 不 头颈 部 向右侧 歪斜 , 前倾 , 下颌 向 右侧锁 骨歪 斜 1天 。该 患 者 是 3年级 学 生 , 每天 伏 案
嗣后 复查 x线 片示 : 枢 脱 位 恢 复 , 突恢 复 到正 环 齿
常泣 , 临床 治愈 、
5 讨 论
珥抠椎 常稳 屉靠 环枢 的韧 带 、 肉 、 膜的 良 肌 筋
好功 能作特 征才 能 完 成颈 部 的前 屈 、 伸 、 右 转 动 、 后 左 点头 摇头 等多 种动作 。由 r现代 生活 节奏 加快 , 电 打 脑 、I 、 电税 、 , 看 伏案 作时 间过 度 , 成 以上组 织粘 造

l ・ 2
j AM . Y 2 0. 12 NO. 1 C NO . 0i VD . 6. 】
针 刺 “ 康 穴 ” 疗 环 枢 椎 半 脱 位 的 临床 疗 效 术 肩 治
李 邦 雷 李 征: ,
(. 1 解放 军第 8 9中心 医院 , 山东 潍坊 2 1 2 :. 6 0 12 山 摘 潍 坊 市人 院 山东 潍 坊 2 10 ) 6 0 0

电针联合生物反馈治疗脑卒中后肩关节不全脱位

电针联合生物反馈治疗脑卒中后肩关节不全脱位
上方, 绿 色 电极紧 靠红 色 电极 ; 黑 色 电极 ( 地线) 放 置 于
上 臂任 意点 。刺 激 电流脉 宽 2 0 0 ms , 频率 3 5 Hz , 时 间
8 s , 间歇 1 0 s 。以 上 治 疗 将 患 者 感 受 不 到 的 自发 的微
病程( 4 0 . 2 ±1 3 . 2 ) d 。2组 一 般 资料 比较 差 异 无 统 计
1 9例 ; 年龄 ( 5 7 . 0 ±5 . 0 ) 岁; 病程 ( 3 8 . 9 - _ + - 1 0 . 2 ) d 。② 观 察组 4 4例 , 男 2 O例 , 女 2 4例 ; 年龄( 5 5 . 0 ±7 . O ) 岁;
色 电极 ( 地线 ) 放 置 于上 臂 任 意 点 。肩外 展 处 方 : 将白 色 电极 贴于 肩峰 顶端 与 三 角肌 粗 隆 的 连线 的 中点 , 紫 色 电极 紧靠 白色 电极 ; 将 红 色 电极贴 于三 角 肌 粗 隆稍
放 置 于上臂 任意 点 。肩 前 屈 处方 : 将 白色 电极 贴 于肩 峰前缘 以下 三指 宽 , 紫 色 电极紧靠 白色 电极 ; 将红 色 电
极 贴 于三角 肌粗 隆稍 上方 , 绿色 电极 紧靠红 色 电极 ; 黑
焦虑、 抑郁 等症 状 , 能配合检查和治疗 ; 排 除 非 继 发 于 脑 卒 中的 GHS 、 严 重糖 尿病 、 肝 肾功 能 不全 、 恶 性 肿 瘤 等患 者 。随 机分 为 2组 , ①对 照 组 4 2例 , 男 2 3例 , 女
【中图 分 类 号1 R4 9 ; R7 4 3 . 3 【 DOI 】 l O . 3 8 7 0 / z g k f . 2 0 1 3 . 0 5 . 0 1 5

针刺联合康复技术治疗中风后肩关节半脱位的临床效果观察

针刺联合康复技术治疗中风后肩关节半脱位的临床效果观察

针刺联合康复技术治疗中风后肩关节半脱位的临床效果观察发表时间:2018-08-02T14:10:56.640Z 来源:《航空军医》2018年7期作者:刘德红[导读] 中风为临床常见疾病,也称之为脑卒中,该疾病存在发病急、病情变化快的特点。

(湘西自治州人民医院康复科湖南吉首 416000)摘要:目的探讨针刺联合康复技术治疗中风后肩关节半脱位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中风后肩关节半脱位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为针刺,观察组为针刺联合康复技术,对比两组治疗情况。

结果治疗后,两组的最短距离、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治疗前,关节活动功能评分高于治疗前,观察组的最短距离、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关节活动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意义(P<0.05)。

结论针刺联合康复技术治疗中风后肩关节半脱位的应用效果显著,症状得到改善,提高了治疗效果,值得应用。

关键词:针刺;康复技术;中风后肩关节半脱位;临床效果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rehabilitation technique on shoulder subluxation after stroke.Methods:60 cases of shoulder joint subluxation after apoplexy in March 2017 -2018 years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the subjects.The subjec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the control group was acupuncture,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rehabilitation technique,and the treatment of two groups was compared.Results:after treatment,the score of the shortest distance and nerve function defect of the two groups was lower than that before the treatment.The score of the joint activity function was higher than that before the treatment.The shortest distanc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score of nerve function defect were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score of joint activity function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 0.05).Conclusion: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rehabilitation technology is effective in treating shoulder subluxation after stroke.The symptoms are improved and the therapeutic effect is improved.It is worthy of application.[keyword]:Acupuncture;rehabilitation techniques;shoulder subluxation after stroke;clinical effect.中风为临床常见疾病,也称之为脑卒中,该疾病存在发病急、病情变化快的特点,对患者有着严重的负面影响,极易形成中风后肩关节半脱位病症,应给予重点关注[1]。

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肩关节半脱位的影响

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肩关节半脱位的影响

1 浙 江省人 民医院康复 医学科 , 3 1 0 0 1 4 ; 2通讯作者 作者简介 : 黄雄 昂, 男, 住 院医师 ; 收稿 日期 : 2 0 1 2 — 0 2 — 0 5
7 6 WWW. r e h a b i . c o n. r c n
中 匍厩 复 医 学 磐 矗 2 0 1 3 J  ̄ [ z , 第2 8 卷, 第1 期
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R e h a b i l i t a t i o n Me d i c i n e ,J a n . 2 0 1 3 ,V o 1 . 2 8 , N o . 1

短篇论 著・
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肩关节半脱位的影响
3 讨论
生物 反馈技 术( b i o f e e d b a c k t e c h n i q u e s ) 是采用 电子 仪器 表 1 两组治疗前后上肢F MA及 AHI 比较 ( X + S )
活能力训 练等常规康 复训练 , 治疗组 加用肌 电生 物反馈 , 设
备 为丹麦 D a n m e t e r 公 司生产 的 A M8 0 0 型肌 电生物 反馈治疗
0 . 0 5 ) 。 1 . 2 治疗方法 两组 患者均采用运动再 学习方法 、 B o b a t h 技术和 日常生
治疗组 和对 照组在 入组 时 , 患侧 上肢 F MA及 A H I 差异 均无显著 性意义 ( P > 0 . 0 5 ) ; 治疗后 , 在病程 3 个月时 两组 F MA 及A HI 差异 均有显 著性性 ( P < 0 . 0 5 ) ; 治 疗前后治 疗组 与对照 组变化值均数有非常显著性差 异 < 0 . 0 1 ) 。见表 1 。

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

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

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摘要】目的:研究针刺联合康复训练在治疗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的临床疗效。

方法:随机抽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患者6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运动疗法治疗;观察组30例,在此基础上配合针灸治疗。

在治疗前,治疗7天,治疗14天,分别用简化的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对患者进行肩关节运动功能评分。

结果:在接受治疗后,病患病情均出现好转,但观察组病患的肩关节运动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的临床疗效更加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针刺取穴疗;康复训练;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高肩关节半脱位,在偏瘫患者中很常见。

肩关节半脱位通常指的是盂肱关节半脱位,发生于脑卒中的早期,尤其是整个上肢处于弛缓性瘫痪时,在重力作用下发生[1]。

主要症状为坐位时肩峰下可触及凹陷,随着肌张力的增高与运动功能提高。

偏瘫患者肩痛发生率可达85%,严重影响日常生活。

肩半脱位是引起肩痛的主要原因之一。

使用康复训练是比较常用的方法传统针刺按摩也是一种手段。

本研究分析了针刺联合康复训练在治疗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的临床疗效,具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抽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科接诊的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患者6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30例,男15例,女15例,年龄(50.7±4.1)岁,采用常规运动疗法治疗;观察组30例男15例,女15例,年龄(50.5±4.3)岁,在此基础上配合针灸治疗。

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此次实验的全部流程以告知病患,并取得本人同意。

我院伦理委员会对本实验全过程进行监督。

1.2方法对所有病患都使用康复训练方法: ①保持仰卧位, 平卧时在患病背部和肩下加垫, 防止肩部悬空。

针刺结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针刺结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针刺结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观察于新虎【摘要】目的:观察针刺结好合关节松动术联合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并与单纯穴位针刺治疗进行疗效对比.方法:选取60例肩周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以穴位针刺及关节松动术治疗,对照组仅给予针刺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1个疗程后对2组患者的肩关节疼痛、肩关节活动度进行评定.结果: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后,发现两组患者肩关节疼痛、肩关节活动度均比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且以治疗组的改善较为显著(P<0.05);另外治疗组的临床治愈率、显效率及有效率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结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周炎具有协同功效,能进一步减轻患者肩关节的疼痛,改善肩关节活动功能,提高治疗效果,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期刊名称】《内蒙古中医药》【年(卷),期】2016(035)006【总页数】2页(P66-67)【关键词】针刺;关节松动术;肩关节周围炎【作者】于新虎【作者单位】上海市浦东新区潍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31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54.9肩关节周围炎,中医学又称之为“凝结肩”或“漏肩风”。

肩周炎是指肩关节周围囊和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和/或退行性改变而引起的一种慢性无菌性炎症[1]。

我科采取穴位针刺结合关节松动术联合治疗患者,并与单纯穴位针刺治疗进行对比,结果发现针刺结合关节松动术治疗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穴位针刺治疗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

1.1 资料:选取2015年5月至2015年12月间在潍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医学科门诊、针灸科门诊的60例肩周炎患者,纳入标准:肩关节周围疼痛,X线检查无明显异常;患者同意治疗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患者剔除标准如下:肩关节外伤、风湿性或类风湿性关节炎、肩关节结核或反射性肩痛等;CT或MRI检查发现患有颈椎病或颈椎间盘突出;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疗效观察

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疗效观察

诊。骨科 医师同样用小夹板 固定或悬垂牵引患肢 , 2周后可愈合 , 一般无后遗症。
参考文献 [ 1 ] 凌萝达. 颈美札主编. 头位难产. 重庆 , 重庆 出版社. 1 9 9 4
l 2 J
杨鹏主编. 现代实用剖腹产术 与产坩术.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 出版社. 2 0 0 5
2 0 1 5年第 1 期
早作复位手术解 除压迫。 ( 2 ) 上肢骨折 剖宫产引每 上肢 骨折 多发生 于臀 牵引 上肢娩 出 困难或 动作 粗暴所 致, 多见于肱骨 中段 , 呈横断骨折 , 移位明显 , 患肢活动受 限 明显 。检查骨折处 明显成 角 畸形 , 抬举上肢新生几疼痛 哭啼。经 X线摄 片证实有肱 骨骨 折。请骨 科医师会 诊 协助 治疗 。一般 用小夹板固定 , 两周 后愈合 , 不会遗 留畸形。 ( 3 ) 下 肢骨 折亦 由于剖 宫产术中行臀牵引用 手钩髓关 节娩 出下 肢或施用 暴力 牵引 下肢所致 。下肢骨折多见于股骨骨折 , 检查 时发 现骨折 局部肿 胀明显 , 下肤活动 受限 , 由于屈肌收缩 , 造成近侧 断端 向前成 角畸形 , 按压 患处 , 患 儿疼痛 哭啼 。x线 摄片 可确
[ 3 ]
吴香达主编. 临床产科学. 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 出版社. 2 0 0 9
肌 电 生 物 反 馈 疗 法 治 疗 脑 卒 中后 肩 关 节 半脱 位 疗 效 观 察
吴茂 林 ( 四川省 乐山市老年病专科 医院康 复 医学科 四川 乐山 6 1 4 0 0 0 )
【 摘要 】 目的 探讨肌电生物反馈疗法 治疗脑卒 中后肩关节半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 院收治 的4 4例脑 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 与对照组 。对 照组2 2

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疗效观察

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疗效观察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Electronic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Literature2019 年 第 6 卷第 102 期2019 Vol.6 No.10245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疗效观察汪 丽,李 军,陈汝艳,吕锦懿,万腾刚*(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四川 泸州 646000)【摘要】目的 研究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脑卒中后关节半脱位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 从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间我院接受的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患者中抽选40例进行随机分组实验,共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手段,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患者进行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

结果 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60.00%,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90.00%。

结论 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应用于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患者的治疗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提高了患者治疗后的肩关节恢复情况,大大加强了治疗恢复效果。

【关键词】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脑卒中;肩关节半脱位;疗效观察【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9.102.45.01脑卒中是非常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脑卒中具有致死率高、致残率高的疾病特点,多数脑卒中患者在治疗后都会出现相应的后遗症,而这些后遗症又会导致患者在后续生活中出现各种并发症,肩关节半脱位就是其中比较常见的一种脑卒中并发症。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与脑卒中患者病后步态姿势异常、相关位置肌力下降、肌肉功能丧失以及护理不当有关。

在针对这种病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应用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能够让患者获得更好的恢复情况,大大提升治疗效果,本文将针对该治疗方法进行分组实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1 患者一般资料从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间我院接受的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患者中抽选40例进行随机分组实验,分为对照组以及实验组,其中对照组20例患者,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9例。

肌电生物反馈联合针灸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肩关节半脱位疗效观察

肌电生物反馈联合针灸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肩关节半脱位疗效观察

肌电生物反馈联合针灸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肩关节半脱位疗效观察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肌电生物反馈联合针灸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肩关节半脱位疗效观察脑卒中是中老年的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着人类的身体健康。

我国每年新发卒中患者150万,现有幸存者600万,其中75%丧失劳动能力,40%重度致残[1],给社会和家庭造成了巨大的负担。

肩关节半脱位是脑卒中早期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国内报道高达70%-80%[2],国外报道为7%-81%[3],是影响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在重要因素。

针对肩关节半脱位的治疗方法多,但是疗效欠佳。

本文对肌电生物反馈联合针灸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肩关节半脱位的疗效进行探讨。

1 对象方法研究对象收集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4月就诊的脑卒中伴有肩关节半脱位病人160例,年龄在45至65岁,发病时间为3个月以内,其中男92例,女68例,平均年龄岁。

经临床及CT和(或)磁共振成像(MRI)确诊(依照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诊断标准[4]),肩关节半脱位经X线证实,符合肩关节半脱位诊断标准。

所有病人生命体征平稳,排除认知功能障碍、失语、精神心理障碍、双侧瘫痪、肩部外伤患者。

分组:(1)常规治疗组(对照组):76例;(2)肌电生物反馈联合针灸治疗组(治疗组):84例;两组年龄、性别、病程、无显著性差别(P )。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接受临床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

进行康复护理宣教,注意体位摆放,避免肩关节半脱位进一步加重:尽量采取患侧卧位;平卧位时患侧肩后部垫枕头,使肩关节向前突出。

坐位时,患肢前臂放置在胸前的平板上;站立位时用健侧手把患侧上肢托起来,也可采用三角巾吊带进行悬吊固定。

早期良肢位的摆放可以减少肩关节半脱位的发生[5]。

常规治疗组(对照组):采用BOBATH握手上举,多次行患侧耸肩动作,推拉磨砂板等主动活动肩胛骨。

针刺夹脊穴配合推拿治疗偏瘫后肩关节半脱位的临床观察

针刺夹脊穴配合推拿治疗偏瘫后肩关节半脱位的临床观察

针刺夹脊穴配合推拿治疗偏瘫后肩关节半脱位的临床观察王诗忠;王心成;林汉凌
【期刊名称】《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年(卷),期】2006(012)005
【摘要】目的探讨针刺夹脊穴配合推拿对偏瘫患者肩关节半脱位及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60例偏瘫患者随机分为针刺夹脊穴配合推拿组和传统康复组,治疗后2个月测定患者肩关节半脱位与上肢运动功能.结果两组肩关节半脱位与上肢运动功能均较治疗前有改善(P<0.01),且针刺夹脊穴配合推拿组在缓解疼痛和治愈率方面改善更明显(P<0.01).结论针刺夹脊穴配合推拿应用于治疗偏瘫患者的患侧上肢,可改善患侧肩关节半脱位和上肢的运动功能.
【总页数】2页(P415-416)
【作者】王诗忠;王心成;林汉凌
【作者单位】福建中医学院附属第二人民医院,福建,福州市,350003;福建中医学院附属第二人民医院,福建,福州市,350003;福建中医学院附属第二人民医院,福建,福州市,350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3.3
【相关文献】
1.针刺颈夹脊穴配合推拿治疗颈背肌筋膜炎60例 [J], 杨晓勇
2.针刺夹脊穴配合推拿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临床观察 [J], 陈天成;陈莹;王升旭
3.针刺夹脊穴配合推拿治疗强直性脊柱炎23例 [J], 袁志太
4.针刺夹脊穴配合巨刺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临床疗效观察 [J], 王琳晶;王玉琳;王春英
5.血府逐瘀汤配合针刺夹脊穴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效果分析 [J], 王套均;张素华;赵玉杰;张晓晓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肩关节半脱位生物反馈治疗

肩关节半脱位生物反馈治疗

偏瘫患者肩关节半脱位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肩关节半脱位定义肩关节半脱位(glenohumeral subluxation ,GHS),又称不整齐肩(malaligned shoulder),在偏瘫患者中很常见。

表现为肱骨头在关节盂下滑,肩峰于肱骨头之间出现明显的凹陷。

GHS可能于偏瘫患者的肩痛有关,可合并臂丛神经损伤,是上肢预后差的标志。

肩关节半脱位尚无公认的诊断标准与方法,临床常用触诊法,患者取静态坐位,双上肢自然的垂于体侧,患侧肩峰突起和肱骨头之间可容纳1/2~1横指数来表示脱位的程度。

●偏瘫患者肩关节半脱位的发生机制肩关节时由肩胛骨的关节盂和肱骨头构成的球窝关节。

关节盂小而浅,肱骨头呈半球形,面积为关节盂的3~4倍,约2/3肱骨头位于肩关节窝之外,这种解剖结构决定了肩关节的灵活性,但却以失去稳定性为代价。

偏瘫患者肩关节半脱位的致因尚不十分清楚,目前主要偏向如下几方面:1.以冈上肌及三角肌后部为主的肩关节周围肌肉的机能低下。

以三角肌,尤其时冈上肌为主的肩关节周围肌稳定作用的肌肉瘫痪、肌张力低下被认为是肩关节半脱位最重要的原因。

这些肌肉瘫痪后在上肢重量的牵拉下可产生肩关节半脱位。

2.肩关节囊及韧带的松弛、破坏及长期牵拉所致的延长。

在软瘫期关节囊及韧带(以及肌肉结缔组织)是保持肩关节于正常位置的唯一组织。

一旦各种原因导致关节囊韧带松弛延长,即使瘫痪完全恢复其在静态坐位下仍可呈现半脱位。

3.肩胛骨周围肌肉的瘫痪、痉挛及脊柱直立肌的影响等所致的肩胛骨向下旋转,有实验显示处于麻醉下的正常人,在外展上肢时也容易出现半脱位,推测肩关节半脱位的程度可能与肩胛骨下选及肱骨相对外展的程度有关。

●肩关节半脱位的治疗原则1.通过纠正肩关节的位置,进而纠正关节盂的位置,以恢复肩部的自然绞索机制;2.刺激肩关节周围其稳定作用的肌肉的活动或增加其张力;3.在不损伤肩关节及周围组织的情况下,维持全关节活动度的无痛性的被动活动范围。

针刺结合肩吊带治疗脑卒中患者肩关节半脱位60例效果观察

针刺结合肩吊带治疗脑卒中患者肩关节半脱位60例效果观察

针刺结合肩吊带治疗脑卒中患者肩关节半脱位60例效果观察李宝纪(宝鸡市中医医院康复科,陕西宝鸡,721000)摘要:目的观察针刺结合肩吊带治疗脑卒中患者肩关节半脱位的效果。

方法将120例脑卒中后出现肩关节半脱位的患者 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及肩吊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疗程结 束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67%,显著高于对 照组的76.67%(P<0.05);治疗后观察组上肢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针刺结合肩吊带治 疗脑卒中患者肩关节半脱位效果显著,可增加肌肉张力和肌力,促进大脑啡肽等物质的分泌,减轻患者疼痛。

关键词院针刺;肩吊带;脑卒中;肩关节半脱位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1413(2017)05-0094-02■中医中药■2017年2月肩关节半脱位(glenohumeralsubluxalion,GHS)是脑牛中患者肢体瘫痪的常见并发症,由于患者肢体瘫痪,肩关节周 围肌肉肌张力出现异常,导致肩关节半脱位m。

患者会出现疼 痛、肩关节活动受限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传统 治疗方法以手法复位、物理治疗为主,肩吊带能够起到支撑 以及保护肩关节的作用,针刺治疗可以提高其治疗效果。

本 文对针刺结合肩吊带治疗脑卒中患者肩关节半脱位效果进 行了探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康复科收治的 120例脑卒中后出现肩关节半脱位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 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

对照组中男43例,女17 例;年龄41.6耀81.3岁,平均(52.4±4.7)岁;病程1.3耀27.6个 月,平均(9.6±0.5)个月;其中脑梗塞38例,脑出血22例。

针刺、康复手法结合生物反馈治疗中风后肩关节半脱位36例疗效观察

针刺、康复手法结合生物反馈治疗中风后肩关节半脱位36例疗效观察

【 分类号】 R8 70 ;2 .1 25 2 【 中图 6 . . R4 31 4. 1 文献标识码】 A 【 439 5 R 3 文章编号】 1)—6 ( 1) —3 —3 (2 21 2 1 9 1 3 0 I 90 0 5
Tr a me to h u d r s b u a in a t r s r k t c p n t e,r h b l a i n tc n q e o b n d wi e t n f s o l e u l x t f e t o e wi a u u cur o h e a i tt e h iu s c m i e t i o h
boed akLU如 , A GW i Dp r etfA uucue eaitt n J ns rv i o i l a i e b c I f W N e. eat n o cp ntr Rh bi i , i guPoi a H s t T — m la o a c n l p ao r f

6 a e fs o l e u l x t n a trsr k 9 c s s o h ud rs b u ai f to e o e
【 bt c】 O jcv T vl t t l i l fc o auuc r, eaiao cn usc b e A s at r bet e oe u e h cn a eet f cpnt e r bitnt hi e o i d i a a e ic f u h l i e q m n t
河北 中医 2 1 9月第 3 0 1年 3卷第 9期
H b i C S pebr 1 , o 3 ,o 9 2
1 5 33
针 刺 、 复 手 法 结 合 生 物反 馈 治 疗 中风 后 肩 关 节 半脱 位 康 3 6例 疗 效 观 察

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疗效分析

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疗效分析

脑卒中患者康复后遗留残疾风险较高,对其生活自理能力及社会参与能力均会产生较大影响,作为脑卒中多发的并发症,肩关节半脱位不但会给患者正常生活带来很大不便,还会动摇其康复信心并影响其生存质量。

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加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可产生积极作用[1]。

2017年10月-2019年2月收治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患者72例,分析患者接受肌电生物反馈疗法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17年10月-2019年2月收治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患者7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6例。

观察组男21例,女15例;平均年龄(54.23±4.25)岁。

参考组男20例,女16例;平均年龄(53.27±4.14)岁。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经脑部CT 等检查确诊;②具备正常认知功能且生命体征稳定;③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病情波动较大;②合并全身重度感染;③有严重出血倾向;④合并糖尿病、骨质疏松或者肝肾心肺等脏器功能障碍[2]。

方法:指导所有患者按时、按量服用降糖药物、降脂药物及降压药物,确保生命体征稳定。

同时为患者提供艾灸疗法、作业疗法、电针疗法及运动疗法。

应用生物反馈神经功能重建治疗系统为患者实施肌电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治疗前叮嘱患者观察显示屏上的肌电信号,根据信号曲线高低对患者进行目标动作时肌力强度做出判断并根据仪器发出的指令保持放松或者进行目标动作[3]。

①参考组采用卧位疗法。

②观察组采用坐位疗法:为患者实施治疗前,应用酒精棉球对治疗部位皮肤进行消毒,然后在患者冈上肌及三角肌肌腹部位皮肤表面贴电极,然后连接导联及电极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治疗参数。

治疗后显示屏上显示肌肉收缩产生的肌电信号,待仪器发出指令后,临床医师应鼓励和指导患者最大限度提高目标肌肉收缩强度并根据系统记录采集到的肌电信号设定阈值,达到阈值后系统会对患者产生电刺激,有助于患者完成目标动作。

针刺联合康复技术治疗中风后肩关节半脱位的临床疗效探讨

针刺联合康复技术治疗中风后肩关节半脱位的临床疗效探讨

针刺联合康复技术治疗中风后肩关节半脱位的临床疗效探讨【摘要】目的:探讨针刺联合康复技术治疗中风后肩关节半脱位的疗效。

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2月120例中风后肩关节半脱位患者为研究对象。

将12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三组,各40例。

A组(联合组)给予针刺联合康复治疗;B组(康复组)给予康复治疗;C组(针刺组)给予针刺治。

统计三组疗效、肩关节半脱位程度、肩关节活动功能、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三组肩关节半脱位程度均获改善(P<0.05),但A组肩关节半脱位程度改善幅度最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三组肩关节活动功能均获改善(P<0.05),但A组肩关节活动功能改善程度最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三组神经功能缺损均获改善(P<0.05),但A组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程度最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临床疗效优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取针刺联合康复技术对中风后肩关节半脱位进行辨证施治,较单用针刺或康复技术治疗优势明显,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中风后肩关节半脱位;针刺;康复技术[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rehabilitation technique on shoulder subluxation after stroke. Methods:120 patients with shoulder subluxation after stroke were selected from January 2017 to December 2018. 120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40 cases each. Group A(combined group)was given acupuncture combined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Group B(rehabilitation group)was given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Group C(acupuncture group)was given acupuncture treatment. The curative effect,degree of shoulder subluxation,shoulder movement function and degree of nerve function defect of the three groups were counted. Result:Compared with before treatment,the degree of shoulder subluxation was improved in all three groups after treatment(P < 0.05),but the degree of shoulder subluxation in group A improved the most significantly(P < 0.05);compared with before treatment,the shoulder movement function in three groups after treatment was improved(P < 0.05),but in group A,the shoulder movement function was improved(P <0.05). The degree of improvement was the greatest(P < 0.05). Compared with before treatment,the neurological deficits of the three groups were improved after treatment(P <0.05),but the degree of improvement of neurological deficits in group A was the greatest(P < 0.05). The clinical effect of group A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group B and group C,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 0.05).。

针刺对中风早期肩关节半脱位的疗效观察

针刺对中风早期肩关节半脱位的疗效观察

针刺对中风早期肩关节半脱位的疗效观察
杨年煜;王勇丽
【期刊名称】《河南中医》
【年(卷),期】2011(31)8
【摘要】目的:观察针刺治疗中风早期肩关节半脱位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40例中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各20例。

两组患者均给予运动治疗、作业治疗等常规康复治疗。

对照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结合低频电刺激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结合针刺治疗。

连续治疗4周后评定疗效。

结果:治疗组左、右肱骨头距肩峰的差值和前、后上肢Fugl-Meyer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

结论:针刺能有效的促进中风早期肩关节半脱位的恢复。

【总页数】2页(P925-926)
【关键词】早期肩关节半脱位;中风;针刺疗法
【作者】杨年煜;王勇丽
【作者单位】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康复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84.7
【相关文献】
1.针刺、康复手法结合生物反馈治疗中风后肩关节半脱位36例疗效观察 [J], 刘景;王威
2.针刺治疗中风患者肩关节半脱位疗效观察 [J], 周淼焱;石学敏
3.电针针刺经筋结点结合康复疗法治疗中风后肩关节半脱位的疗效观察 [J], 盛国滨;卜秀焕;龚娟娟;周凌
4.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肩关节半脱位的临床观察 [J], 朱肖菊;高维滨;杨续艳
5.针刺联合康复技术治疗中风后肩关节半脱位的疗效及其对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的作用 [J], 汤周泉;李素云;邱林果;廖慧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针刺治疗中风患者肩关节半脱位疗效观察

针刺治疗中风患者肩关节半脱位疗效观察

针刺治疗中风患者肩关节半脱位疗效观察周淼焱;石学敏【摘要】@@%目的:研究醒脑开窍针法配合刺络拔罐治疗中风后肩关节半脱位的疗效.方法: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疗效、肩关节疼痛评定及神经系统缺损程度.结果:在总疗效、肩关节疼痛及神经系统缺损方面明显改善(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法配合刺络拔罐能有效治疗中风后肩关节半脱位.【期刊名称】《陕西中医》【年(卷),期】2012(033)007【总页数】3页(P884-886)【关键词】关节脱位/针刺疗法;肩;穴,内关;穴,人中;穴,三阴交【作者】周淼焱;石学敏【作者单位】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300193;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30019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74.21肩关节半脱位是中风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患者中风后肩关节周围肌肉的机能低下,尤其是冈上肌为主的肩关节周围起稳定作用的肌肉瘫痪,加之不良摆位、过度牵拉等、肢体重量(垂直力)的影响是造成本病的主要原因。

近年来,随着中风患者发病率逐年升高,并发肩关节半脱位现象亦增多。

肩关节半脱位引起肩痛[1],将严重影响上肢功能的恢复,正确治疗肩关节半脱位为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活动,提高广大中风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

临床资料 58 例患者来源于2009 年10 月~2011年10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特需针灸病房。

其中男性34例,女24例;年龄41~75岁,平均(59.5±9.93)岁;病程21~126d,平均(47.9±24.08)d;脑梗死39例,脑出血18例,脑外伤1例。

纳入标准中风病诊断标准依据1995年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1]脑梗死和脑出血的诊断标准,结合影像检查结果确诊;肩关节半脱位依据中国康复中心诊断标准[2]确诊。

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者。

治疗方法采用醒脑开窍针法配合刺络法为主进行治疗。

醒脑开窍针法:治则:醒脑开窍、滋补肝肾、疏通经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刺激反馈及针刺治疗肩关节半脱位的疗效观察【摘要】目的:研究生物刺激反馈及针刺治疗肩关节半脱位的疗效。

方法:90例中风后弛缓期肩关节半脱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常规康复手法治疗的同时治疗组通过生物刺激反馈刺激肩部冈上肌和三角肌及针刺患侧肩部的肩髃穴、肩髎穴、肩前穴及阿是穴。

结果:治疗组患侧肩关节半脱位明显好转,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生物刺激反馈及针刺治疗肩关节半脱位起到了显著疗效,提高了患侧上肢功能的恢复。

【关键词】生物刺激反馈;针刺;肩关节半脱位
【中图分类号】r24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2-0389-01
肩关节半脱位在中风患者中及其常见,其发病率国外报道为25﹪~70﹪[1],不仅影响了患者的上肢功能的恢复,而且与偏瘫患者的肩痛有关,防碍了患者的康复进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来源于我院康复中心2009年1月-2012年5月间住院的中风患者弛缓期90例,均经临床、头颅ct和mri确诊,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一般资料见于表1:
1.2 肩关节半脱位的诊断标准
检查者在肩峰下可触及凹陷,有明显的半脱位体征,肩关节正位片显示肩峰与肱骨头间隙超过14mm,或两侧间隙之差﹥10mm。

1.3 治疗方法
1.3.1对照组
当患者在清醒并无进行性卒中表现时,被动活动肩关节、良肢位摆放、bobath技术等康复手法。

1.3.2治疗组以上康复手法的同时,治疗组给予生物刺激反馈及针刺治疗,具体如下:
生物刺激反馈
先用酒精或清水清洁皮肤,待干燥后粘贴电极,将电极片置于冈上肌及前、中、后三角肌,以诱发肩关节的前屈、外展、后伸,采用手动或自动模式,刺激波形为方波,刺激频率35~50hz,波宽200?s,刺激时间10s,间歇时间15~20s,每周5次,每次20分钟。

针刺治疗
体位:患者采取仰卧位或坐位
取穴:选取肩髃穴、肩髎穴、肩前穴及局部阿是穴
定位:肩髃穴,在肩部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当肩峰前下方的凹陷处
肩髎穴,在肩部,肩髃后方,当臂外展时,于肩峰后下方呈现凹陷处
肩前穴,在肩部,正坐垂臂,当腋前皱襞顶端与肩髃穴连线中点
手法:针刺补法,肩前穴要把握好针刺角度和方向,忌向内斜
刺、深刺,其他穴常规针刺[2]。

1.3.3 疗效评定
患者坐位观察肩峰下有无凹陷,检查者用手轻按凹陷部位,以?、?、1及2横指的方法记录。

x线片[3]采用双肩关节同时x线头照[4],测量肩峰与肱骨头间的间隙,按间距分为0-10mm,11-14mm,15-20mm,﹥21mm4组,两侧进行比较。

2 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肩峰触诊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x线片检查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

见表2-3,无论从触诊及x线片中都显示肩峰与肱骨间距小于14mm,治疗组39例,对照组27例,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通过上述可见生物刺激反馈及针刺治疗肩关节半脱位有明显的疗效。

3 讨论
中医学认为该病为中风(中经络)是由于正气不足,风寒湿之邪乘虚侵袭人体,阻碍气机,日久成痰成癖,且脾虚生痰,加之肝风内动,风痰癖痹阻经络,致气血逆乱,机体失养而为瘫痪,筋脉纵缓致肩半脱位。

《内经》云:治痿独取阳明。

阳明经多气多血之经,主润宗筋主束骨,故针刺阳明经肩髑、臂膈、曲池,可使气血畅通,筋脉得养。

“督脉为阳脉之海,”督脉通诸阳振,以上带下,行气通阳,使机体恢复,故取百会。

颈夹脊位督脉两旁,针刺可疏通督脉,振奋阳气,故取颈夹脊。

肩?、臂?、肩?、曲垣、肩贞为三角肌、冈上肌位置,针刺诸穴可刺激三角肌、冈上肌,使肌肉力
量增强,而三角肌、冈上肌为稳定肩关节的二块主要肌肉。

康复医学认为肩关节半脱位的原因为中风后肩胛带下沉,肩胛骨下缘内收后缩,使肩关节盂离升正常位置,冈上肌、三角肌的后部纤维萎缩无力,肩关节囊松弛,胸大肌痉挛。

康复训练能刺激肩周肌肉的活动和张力,使肌力提高,稳定肩关节;能维持肩关节活动范围;矫正肩脚骨位置,使关节盂位置恢复正常,恢复肩关节锁定机制;缓解胸大肌痉挛,防肱骨头向前脱位,最终缓解疼痛,使肩关节半脱位复位。

肩关节半脱位是中风后患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其发生原因有①以冈上肌为主的肩关节周围肌肉的机能下降;②肩关节囊本身的松弛,破坏及长期牵拉延长;③肩胛骨周围肌肉的瘫痪、痉挛及脊柱直立的影响所致的肩胛下旋;④冈上肌、岗下肌和三角肌后部都有明显的萎缩[5]。

生物刺激反馈通过对无主动运动肌肉的刺激引起微弱的肌肉信号,或将有意识的肌肉收缩引发的肌电信号转化为放大的反馈电流,再刺激肌肉,使瘫痪肢体运动幅度加大,这种较大幅度的肌肉收缩和关节运动,向中枢神经系统提供了大量的、本体的、运动的皮质感觉输入信号,使大脑中枢逐渐恢复对瘫痪肌肉的控制。

而针刺治疗可以起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的作用[6],从而兴奋瘫痪肌群,促进神经恢复,再生。

两者相辅相成提高了肩关节周围肌肉的肌力的提升,改善了肩周围肌肉力量的对比,使瘫痪肌肉得到明显改善,从而增强了肩关节的稳定性,使肩关节半脱位明显好转,提高了肩关节的功能恢复。

参考文献:
[1] 于兑生.运动疗法与作业疗法[m].北京:华夏出版
社.2002.483.
[2] 沈雪勇.经络腧穴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
[3] 繆鸿石,朱镛连.脑卒中的康复评定和治疗[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6.149.
[4] 于兑生.康复医学评价手册[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3.181-185.
[5] 王茂斌.脑卒中的康复医疗[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357-358.
[6] 徐开径.针刺为主促进腔隙性脑梗赛康复117例观察[j].中国针灸,1997,(8):499-5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