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换机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交换技术与设备应用课程设计

交换技术与设备应用课程设计

交换技术与设备应用课程设计一、前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需求的不断增加,使得现代网络的规模和复杂度不断提升。

作为网络中最基本的模块之一,交换技术也必须不断进化和创新以满足现代网络的需求。

因此,交换技术与设备应用课程的设计至关重要,本文将介绍一种基于实践的交换技术课程设计方案。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交换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方法,以及相关设备的使用和管理技能。

具体而言,本课程的主要学习目标包括:•理解交换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场景;•掌握交换技术的常见协议和技术标准,如STP、VLAN、QoS等;•学会使用交换机进行局域网和广域网的配置和管理;•掌握交换机的故障排除和维护方法。

三、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分为三个模块,分别介绍交换技术的基础概念、协议和技术标准、以及交换设备的配置和管理方法。

具体内容如下:1. 基础概念本模块主要介绍交换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交换机的分类、结构和工作原理,MAC地址表的作用和维护,以及交换机的转发和过滤技术。

2. 协议和技术标准本模块主要介绍交换技术的常见协议和技术标准,包括STP协议、VLAN技术、QoS技术等。

重点介绍各个技术的特点和应用场景,以及如何在交换设备中配置和管理这些技术。

3. 设备配置和管理本模块主要介绍交换设备的配置和管理方法,包括设备的初始化、基本配置、VLAN配置、QoS配置、故障排除和维护等方面。

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深入理解交换设备的工作原理和管理技能。

四、课程实践本课程的重点是实践操作,通过实验室环境中的交换设备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掌握交换技术的配置和管理方法。

具体而言,本课程的实践内容包括:1.基本配置和端口设置–设备初始化和密码配置–网络拓扑图的设计和实现–端口设置和管理2.VLAN配置–VLAN的基本概念和分类–VLAN的实现方法和配置–交换机与路由器的互联配置3.QoS配置–QoS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QoS的应用场景和配置方法–QoS配置的验证和测试4.故障排除和维护–交换设备的故障诊断和排除–设备的备份和恢复配置–设备的日志和性能监测五、课程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主要分为两个部分:考试和实验报告。

交换机路由器课设报告

交换机路由器课设报告

设计项目二设计一:交换机、路由器综合一一、设计目的:掌握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各项基本配置。

二、设计环境:三、设计工具Boson Netsim模拟器四、设计内容(1) 按图所示连接网络;(2) 配置路由器R1:路由器的名字为R1;hos r1特权密码为1234;enable password 1234E0口的IP地址:130.1.1.1/16;int e0 /ip add 130.1.1.1 255.255.0.0/no shuS0口的IP地址:222.2.2.1/24;int s0/ip add 222.2.2.1 25.255.255.0/clock rate 56000/no shu 配置向R2方向的默认路由:ip route 0.0.0.0 0.0.0.0 222.2.2.2(3) 配置路由器R2:路由器的名字为R2;hos r2特权口令为1234;enable password 1234E0口的IP地址:200.1.1.1/24;int e0 /ip add 200.1.1.1 255.255.255.0/no shuS0口的IP地址:222.2.2.2/24;int s0/ip add 222.2.2.2 255.255.255.0/no shu配置其它网络的静态路由:ip route 130.1.0.0 255.255.0.0 222.2.2.1(4) 配置交换机S:交换机的名字为S;hos s控制台口令为1234;line console 0/login/password 1234管理IP为:130.1.1.2/16;int vlan1/ip add 130.1.1.2/no shu配置交换机S的默认网关;ip default-gateway 201.71.19.1创建VLAN2,并将3#口和4#口划分给VLAN2。

vlan database/ vlan 2 name VLAN2/ exit/interface fa0/3 / switchport access vlan 2/ interface fa0/4 / switchport access vlan 2(5) 配置各PC机:包括IP地址、子网掩码和默认网关。

交换机的基本设置教案

交换机的基本设置教案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交换机的基本功能和作用;2. 掌握交换机的配置模式和配置步骤;3. 学会配置交换机的接口、VLAN、IP地址、密码等基本参数;4. 熟悉交换机的故障排除方法。

教学重点:1. 交换机的配置模式和配置步骤;2. 交换机的接口、VLAN、IP地址、密码等基本参数的配置。

教学难点:1. 交换机的故障排除方法。

教学准备:1. 交换机一台;2. PC计算机一台;3. 配置线和直通线若干;4. 教学演示文稿。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向学生介绍交换机在网络中的重要作用;2. 引导学生思考交换机的基本功能。

二、新课讲授1. 交换机的配置模式:a. 用户模式:查看路由器的连接状态和基本信息;b. 特权模式:执行所有命令,包括查看和更改路由器设置;c. 配置模式:配置路由器的全局性参数。

2. 交换机的接口模式:a. Access模式:连接终端设备,只允许传送属于该VLAN的数据;b. Trunk模式:连接其他交换机,允许传送多个VLAN的数据。

3. 交换机的配置步骤:a. 进入特权模式;b. 进入配置模式;c. 设置接口模式;d. 修改设备名称;e. 设置密码。

三、实践操作1.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按照上述步骤配置交换机;2.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2. 强调交换机的基本配置方法。

第二课时:一、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所学内容;2. 引导学生思考交换机配置过程中的常见问题。

二、新课讲授1. 交换机的VLAN配置:a. 创建VLAN;b. 将端口分配到VLAN;c. 配置VLAN间路由。

2. 交换机的IP地址配置:a. 配置交换机的管理IP地址;b. 配置子网掩码;c. 配置网关地址。

3. 交换机的密码设置:a. 设置交换机的使能密码;b. 设置交换机的用户密码。

三、实践操作1.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按照上述步骤配置交换机;2.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现代交换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现代交换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现代交换原理课程设计报告一、引言现代交换原理是计算机网络领域的重要课程之一,它主要研究数据在网络中的传输和交换原理。

本报告旨在介绍我们小组在现代交换原理课程设计中的工作和成果。

二、设计目标本次课程设计的目标是设计一个高效可靠的交换机,能够实现数据的快速传输和正确交换。

具体要求如下:1. 实现数据的分组传输和交换;2. 支持多路复用和多路分解;3. 实现数据的差错检测和纠正;4. 支持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

三、设计方案我们小组采用了以下设计方案来完成课程设计:1. 分组传输和交换:我们设计了一个基于存储转发的交换机,即接收到完整数据包后才进行转发;2. 多路复用和多路分解:我们采用了时分复用和频分复用的技术,将不同的数据流分配到不同的时隙或频段中;3. 差错检测和纠正:我们使用循环冗余校验(CRC)算法对数据进行差错检测和纠正;4. 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我们采用了基于窗口的滑动窗口协议来实现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

四、系统架构我们的交换机系统包括以下几个组成部分:1. 输入端口:负责接收来自外部设备的数据,并进行数据的缓存和处理;2. 转发引擎:负责根据转发表将数据包转发到相应的输出端口;3. 输出端口:负责将接收到的数据包发送到目标设备,并进行数据的缓存和处理;4. 控制器:负责管理整个交换机系统的运行,包括转发表的维护和更新、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等。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实验来验证我们设计的交换机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以下是部分实验结果和分析:1. 数据传输速率:我们测试了交换机在不同负载下的数据传输速率,结果表明我们设计的交换机能够满足高速数据传输的需求;2. 差错检测和纠正:我们对输入数据进行了人为引入差错的实验,结果表明我们设计的交换机能够正确检测和纠正差错;3. 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我们进行了拥塞控制实验,结果表明我们设计的交换机能够有效控制网络拥塞,保证数据的稳定传输。

六、总结与展望通过本次课程设计,我们小组深入学习了现代交换原理的相关知识,掌握了交换机的设计和实现方法。

交换机配置 教案

交换机配置 教案

交换机配置教案教案标题:交换机配置教案目标:1. 了解交换机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2. 掌握交换机的配置方法和常用命令。

3. 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进行交换机的基本配置。

教案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入交换机的概念和作用,解释为什么需要进行交换机配置。

2. 引导学生思考交换机配置的重要性和影响。

二、交换机基本配置介绍(10分钟)1. 解释交换机的基本配置要素,包括IP地址、VLAN、端口安全等。

2. 介绍交换机配置的常用命令和工具,如Telnet、SSH等。

三、交换机IP地址配置(15分钟)1. 详细讲解交换机的IP地址配置方法,包括静态配置和动态配置(DHCP)。

2. 演示如何使用命令行界面(CLI)进行IP地址配置。

3. 给学生布置一个实践任务,要求他们在实验室环境中配置交换机的IP地址。

四、交换机VLAN配置(15分钟)1. 解释VLAN的概念和作用,以及VLAN的常见应用场景。

2. 介绍交换机的VLAN配置方法,包括创建VLAN、端口划分和VLAN间的互通。

3. 演示如何使用命令行界面进行VLAN配置。

4. 给学生布置一个实践任务,要求他们在实验室环境中配置交换机的VLAN。

五、交换机端口安全配置(10分钟)1. 解释端口安全的概念和作用,以及常见的端口安全措施。

2. 介绍交换机的端口安全配置方法,包括MAC地址过滤、端口绑定等。

3. 演示如何使用命令行界面进行端口安全配置。

4. 给学生布置一个实践任务,要求他们在实验室环境中配置交换机的端口安全。

六、总结和扩展(5分钟)1. 总结交换机配置的要点和步骤。

2. 鼓励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探索交换机的高级配置和功能。

教案评估:1. 学生在实践任务中的表现和结果。

2. 学生对交换机配置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可以通过小测验或问答形式进行评估。

教案拓展:1. 引导学生学习交换机的其他高级配置和功能,如链路聚合、静态路由等。

2. 鼓励学生进行实际网络环境中的交换机配置和故障排除实践。

路由器/交换机项目实训教程教学设计

路由器/交换机项目实训教程教学设计

路由器/交换机项目实训教程教学设计引言路由器和交换机是网络中不可或缺的设备,它们为数据的传输提供了基础设施。

在职业生涯发展中,对路由器和交换机的掌握和熟练应用是至关重要的。

项目实训课程是学生学习和掌握相关技能的重要路径,本文将介绍路由器/交换机项目实训教程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熟悉路由器和交换机的原理、功能和工作机制;•学习路由器和交换机的基本配置和管理方法;•掌握路由器和交换机的故障排除和维护方法;•加强对实际应用场景中路由器和交换机的应用实践能力;课程设计课程目录1.路由器和交换机的基本概念2.路由器和交换机的功能和应用场景3.路由器和交换机的硬件组成及连接方式4.路由器和交换机的配置和管理5.路由器和交换机的性能监控6.路由器和交换机的故障排除和维护课程教学方法本课程以案例教学和实践操作为主要教学方法,通过模拟实际工作场景,让学生实践操作路由器和交换机。

教师将提供实验所需设备和辅导教学,学生需要完成下列项目实训:1.网络拓扑结构的设计和搭建,创建VLAN和设置各种网络服务;2.学习路由器和交换机的基本配置,包括IP地址配置、路由配置、交换机端口配置等;3.进行路由器和交换机的功能测试,包括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测试,VLAN间的通信测试等;4.学习路由器和交换机的故障排除方法,包括ping命令和tracert命令的应用。

课程评估方法本课程的评估 Method 将分为两个部分:1.课程设计报告。

学生需要通过撰写课程设计报告来展示实验过程和结果。

报告需要详细描述项目实训的设计、实施和结果,包括拓扑结构设计图、路由器和交换机的配置信息、测试数据和分析结果等内容。

报告需要使用Markdown文本格式提交。

2.实验操作考核。

学生需要进行上述实验项目并完成教师指定的其他实验操作,考核包括实验的操作和结果检查。

结语路由器和交换机的掌握和熟练应用是现代网络通信领域的基础技能,通过实验项目提升学生的路由器和交换机实际应用能力,不仅可以为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也有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技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挑战。

课程设计之1-交换机配置v2(含实验步骤)

课程设计之1-交换机配置v2(含实验步骤)

实验一 交换机基本配置【实验名称】交换机基本配置【实验目的】掌握交换机命令行各种操作模式的区别,以及模式之间的切换。

【背景描述】你是某公司新进的网管,公司要求你熟悉网络产品,公司采用全系列锐捷网络产品,首先要求你登录交换机,了解、掌握交换机的命令行操作。

【技术原理】交换机的管理方式基本分为两种:带内管理和带外管理。

通过交换机的Console口管理交换机属于带外管理,不占用交换机的网络接口,其特点是需要使用配置线缆,近距离配置。

第一次配置交换机时必须利用Console端口进行配置。

交换机的命令行操作模式,主要包括:用户模式、特权模式、全局配置模式、端口模式等几种。

¾用户模式 进入交换机后得到的第一个操作模式,该模式下可以简单查看交换机的软、硬件版本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测试。

用户模式提示符为switch> ¾特权模式 由用户模式进入的下一级模式,该模式下可以对交换机的配置文件进行管理,查看交换机的配置信息,进行网络的测试和调试等。

特权模式提示符为switch#¾全局配置模式 属于特权模式的下一级模式,该模式下可以配置交换机的全局性参数(如主机名、登录信息等)。

在该模式下可以进入下一级的配置模式,对交换机具体的功能进行配置。

全局模式提示符为switch(config)#¾端口模式 属于全局模式的下一级模式,该模式下可以对交换机的端口进行参数配置。

端口模式提示符为switch(config-if)#Exit命令是退回到上一级操作模式。

End命令是指用户从特权模式以下级别直接返回到特权模式。

交换机命令行支持获取帮助信息、命令的简写、命令的自动补齐、快捷键功能。

【实现功能】熟练掌握交换机的命令行操作模式。

【实验设备】S2126G(1台)【实验拓扑】C l【实验步骤:】1、交换机命令行操作模式的进入。

switch> enable ! 进入特权模式switch#configure terminal !进入全局配置模式switch(config)#switch1(config)#interface fastethernet 0/5 !进入交换机的F0/5接口模式switch1(config-if)switch1(config-if)#exit !退回到上一级操作模式switch(config)#switch(config-if)#end !直接退回到特权模式switch#2、交换机命令行基本功能。

实训二 交换机的配置模式(教学设计)

实训二 交换机的配置模式(教学设计)
教学
重点

难点
【重点】:(1)交换机不同配置模式的功能;
(2)进入不同配置模式的命令
【难点】:进入不同配置模式的命令
教学
方法

手段
讲练结合法、理论实践一体化方法,类比迁移学习法
使






先用类比的方式讲授交换机的不同配置模式功能及区别,讲一种配置模式,进行其命令的学习,并将其实训三的界面调制技巧逐步进行灌输。
学生操作练习,用exit返回到特权用户配置模式
【注:】输入命令的时候可以只输入该命令的前几个字母就可以了,如果想补全该命令,按Tab键即可。
学生练习操作,小组内可以讨论,并进行验证。
方法一:重新进入交换机。
方法二:show命令进行查看。
【思考:】为什么enable密码在show命令显示的时候,不是出现配置的密码,而是一大堆不认识的字符。
【教师演示:】
返回到一般用户配置模式用命令exit
(四、)全局配置模式
教师演示讲解:
在特权模式下,输入”config terminal”就可以进入全局配置模式“switch(config)#”。
在全局配置模式下,用户可以对交换机进行全局性的配置,还可以通过命令进入到端口对各个端口进行配置。
【例:】在全局配置模式下设置特权用户口令
在该模式下输入“?”,查看可以在该模式下输入的命令。
(三、)特权用户模式
教师演示讲解:
在一般用户模式下,输入”enable”命令进入特权用户配置模式。
特权用户配置模式为“#”
在该模式下输入“?”,查看可以在该模式下输入的命令。
【教师举例:】
Switch# show running-config

交换机课程设计

交换机课程设计
已知参数要求与晶体管3DJ6参数。
(3)确定输入耦合回路及高频滤波电容
高频小信号谐振放大器的输入耦合回路通常是指变压器耦合的谐振回路。由于输入变压器Tri原边谐振回路与放大器谐振回路的谐振频率相等,也可以直接采用电容耦合,高频耦合电容一般选择瓷片电容。
第4章电路的仿真与调试
4.1电路的仿真
(1)利用MULTISIM绘制出如图4-1-1所示的仿真实验电路
1)中心频率
2)电压增益:35dB;
2.2论述
高频小信号放大器是通信设备中常用的功能电路,它所放大的信号频率在数百千赫至数百兆赫。高频小信号放大器的功能是实现对微弱的高频信号进行不失真的放大,从信号所含频谱来看,输入信号频谱与放大后输出信号的频谱是相同的。
高频小信号放大器的分类:
按元器件分为:晶体管放大器、场效应管放大器、集成电路放大器;
图4-1-1仿真电路
(2)按图设置各元件的参数,打开仿真开关,从示波器上两个通道观察输出波形以及与输入信号的关系。如4-1-2图所示。
图4-2-2输出波形
⑴在无信号输入,仅有直流激励的情况下用电流表测量三极管发射极极电流,测得 约为1mA。
⑵接入信号发生器,观察示波器输入输出波形,按照设计要求调节中周。利用仪器测得各指标如下:
f0=10MHz
Avo=34dB
仿真数据分析:在误差允许范围里,仿真测量所得数据与理论值相等。
4.2电路的安装与测试
将上述设计的元器件参数值按照图2-1所示电路进行安装。先调整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然后再调谐振回路使其谐振。
调整静态工作点的方法是,不加输入信号(Vi=0),将C1的左端接地,将谐振回路的电容C开路,这时用万用表测量电阻Re两端的电压,调整电阻Rb1使Veq=1.5V(Ie=1mA)。记下此时电路的Rb1值及静态工作点Vbq、Vceq、Veq、及Ieq。

交换机安装培训课程设计

交换机安装培训课程设计

交换机安装培训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交换机的基本概念、功能及其在网络中的作用;2. 学生能掌握交换机的安装、配置方法及相关技术参数;3. 学生能了解网络拓扑结构中交换机的布局及优化方法。

技能目标:1. 学生能独立完成交换机的安装、接线及基本配置;2. 学生能运用网络测试工具对交换机进行故障排查和性能优化;3. 学生能结合实际需求,设计简单的网络拓扑结构,并进行交换机的合理布局。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网络设备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2.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的能力,增强解决问题的信心;3. 培养学生遵守网络安全规定,养成良好的网络设备使用习惯。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以学生动手实践为主,结合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对交换机有一定了解,但实际操作经验不足。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交换机的安装与配置,为今后的工作和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 交换机基本概念:介绍交换机的工作原理、分类及在网络中的作用;教材章节:第一章 交换机概述2. 交换机安装与接线:讲解交换机的硬件安装、接线方法及相关注意事项;教材章节:第二章 交换机硬件安装与接线3. 交换机基本配置:学习交换机的初始配置、端口配置、VLAN配置等;教材章节:第三章 交换机配置基础4. 网络拓扑结构与交换机布局:分析不同网络拓扑结构中交换机的布局方法及优化策略;教材章节:第四章 网络拓扑结构与交换机布局5. 交换机故障排查与性能优化:介绍常见的交换机故障现象、排查方法及性能优化措施;教材章节:第五章 交换机故障排查与性能优化6. 实践操作:安排学生进行交换机的安装、配置及网络拓扑设计的实践操作;教材章节:第六章 实践操作教学进度安排:1. 第1周:交换机基本概念、硬件安装与接线;2. 第2周:交换机基本配置;3. 第3周:网络拓扑结构与交换机布局;4. 第4周:交换机故障排查与性能优化;5. 第5周:实践操作及总结。

路由交换与技术课程设计

路由交换与技术课程设计

路由交换与技术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路由器与交换机的基本原理和功能,理解其在网络中的作用;2. 使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网络协议及其在路由交换中的应用;3. 帮助学生掌握网络地址分配、子网划分、路由配置等基本网络技术。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能够独立搭建小型网络,进行基本的路由交换配置;2. 使学生具备分析网络故障、排除网络故障的能力;3. 培养学生运用网络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兴趣,培养其探索精神;2. 培养学生具备团队协作意识,能够与同学共同完成网络搭建与调试;3. 引导学生认识网络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意识。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计算机网络技术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路由交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后续深入学习网络技术打下基础。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处于高年级阶段,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和网络基础知识,对网络技术有一定了解,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教学要求: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2. 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问题;3. 结合实际案例,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路由器与交换机的基本原理- 路由器的工作原理与功能- 交换机的工作原理与功能- 路由器与交换机的区别与联系2. 网络协议及其应用- IP协议及其功能- TCP/IP协议族- 常用网络协议及应用场景3. 网络地址分配与子网划分- IP地址的分类与分配- 子网划分的方法与技巧- 超网与无类别域间路由(CIDR)4. 路由配置与网络搭建- 静态路由与动态路由- 路由协议的类型与配置- 路由器与交换机的配置方法5. 网络故障分析与排除- 网络故障诊断方法- 常见网络故障分析与排除- 网络监控与管理工具的使用6. 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 搭建小型网络并进行配置- 分析实际网络故障案例- 网络安全防护措施及案例分析教学大纲安排:第一周:路由器与交换机的基本原理第二周:网络协议及其应用第三周:网络地址分配与子网划分第四周:路由配置与网络搭建第五周:网络故障分析与排除第六周: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教学内容与教材关联:本教学内容与教材《计算机网络》相关章节紧密关联,包括路由器与交换机原理、网络协议、网络地址分配、路由配置等内容,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交换技术第二版教学设计 (2)

交换技术第二版教学设计 (2)

交换技术第二版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交换技术是计算机网络中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是实现数据转发和路由选择的基础。

业界对于交换机及其应用不断创新,更新换代也越来越快,因此,在开设交换技术课程的教学中,要不断关注最新技术和最新的发展趋势。

本教学设计是针对交换技术第二版的课程设计,主要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估。

二、教学目标1.了解交换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学习交换技术的基本功能和应用。

3.掌握交换机的运行原理和配置方法。

4.能够设计并实现基本的交换技术实验和应用。

三、教学重难点1.掌握交换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熟悉交换机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3.理解交换技术的基本功能和应用。

4.能够运用交换技术解决网络通信问题。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交换技术课程是基础课程,教师在课堂上主要通过讲授理论知识,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交换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实验教学法交换技术课程是一门实践课程,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交换技术的基本功能和应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实验课中,教师通过组织学生设计和实现一系列实验,让学生深入了解交换机的组成和工作原理、掌握交换运行原理和配置方法,以及理解交换技术的基本功能和应用。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教学评估主要采用以下方法:期末考试期末考试是评估学生理论水平和基本能力的重要方式,主要测试学生对于交换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掌握情况。

实验报告学生在实验课中完成实验后,要编写实验报告。

通过评估学生实验报告,检验学生掌握交换技术的基本功能和应用,以及运用交换技术解决网络通信问题的能力。

课堂表现教师平时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估,包括学生的出勤情况、听课态度、课堂提问和互动能力等方面,以此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课堂参与度。

六、总结交换技术是计算机网络中的基础课程之一,本教学设计主要围绕交换技术第二版的教学内容,从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估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设计,旨在提高学生对于交换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交换机与路由器的配置课程设计

交换机与路由器的配置课程设计

交换机与路由器的配置课程设计一、设计目的本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运用交换机和路由器的技能,以应对现代网络对网络设备的要求。

二、教学内容1.交换机的基础知识–交换机的概念及作用–交换机的种类–交换机的工作原理2.交换机的配置–交换机的 VLAN 配置–交换机的端口配置–交换机的远程管理配置3.路由器的基础知识–路由器的概念及作用–路由器的种类–路由器的工作原理4.路由器的配置–路由器的基本配置–路由器的 ACL 配置–路由器的远程管理配置三、教学方法1.授课:通过培训讲解,传授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基础知识和配置方法。

2.实践:通过实际操作交换机和路由器,帮助学生熟练掌握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基本配置方法。

3.课程设计:通过综合实验,让学生对交换机和路由器的配置有着更深刻的理解,并学会如何解决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四、实验内容实验一:交换机的 VLAN 配置实验目的1.熟悉交换机的 VLAN 知识,学会进行基本的 VLAN 配置。

2.掌握交换机 VLAN 的三种端口模式配置方法。

实验要求1.每个VLAN至少设置2个接口,一个为Access模式,一个为Trunk模式;2.让交换机的不同 VLAN 可以相互通信。

实验步骤1.配置 VLAN,命名为 VLAN1、VLAN2、VLAN3。

2.配置交换机的各个端口,设置端口模式。

3.连接各个 VLAN,进行通信测试。

实验二:路由器基本配置实验目的1.熟悉路由器的基础知识,掌握路由器的基本配置方法。

2.学习如何进行路由的基本配置。

实验要求1.配置路由器的基本信息,包括主机名、接口 IP 等。

2.配置路由表,设置路由。

实验步骤1.连接路由器与交换机,设置路由器的基本信息。

2.设置路由表,配置路由。

3.进行 ICMP 的通信测试。

实验三:路由器的 ACL 配置实验目的1.熟悉 ACL 的基础知识,掌握 ACL 的配置方法。

2.学习如何设置基于 IP 的 ACL。

交换机课程设计

交换机课程设计

交换机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交换机的基本原理、配置方法和应用场景。

具体包括:1.知识目标:–了解交换机的工作原理和功能;–掌握交换机的配置方法;–了解交换机在网络中的应用场景。

2.技能目标:–能够熟练操作交换机进行基本配置;–能够根据网络需求设计合理的交换机配置方案;–能够分析并解决交换机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网络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对网络安全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交换机的基本原理:介绍交换机的工作原理、功能和分类;2.交换机的配置方法:讲解如何通过命令行界面和图形用户界面进行配置;3.交换机的应用场景:介绍交换机在网络中的典型应用场景,如局域网、广域网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节课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用于讲解交换机的基本原理和配置方法;2.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交换机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交换机的使用;4.实验法:让学生动手实践,熟练操作交换机进行配置。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节课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提供教材供学生学习和参考;2.参考书:提供相关参考书目,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3.多媒体资料:制作PPT等多媒体资料,直观展示交换机的工作原理和配置方法;4.实验设备:准备交换机等实验设备,让学生动手实践。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节课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估其学习态度和理解程度;2.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3.考试:安排一次考试,测试学生对交换机原理、配置方法和应用场景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安排本节课的教学安排如下:1.教学进度:按照教材的章节安排,逐步讲解交换机的基本原理、配置方法和应用场景;2.教学时间:共计4课时,每课时45分钟;3.教学地点:计算机实验室,方便学生动手实践。

路由和交换基础课程设计

路由和交换基础课程设计

路由和交换基础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路由器和交换机的工作原理,掌握其基本配置方法。

2. 了解TCP/IP协议栈中路由选择和数据交换的过程。

3. 掌握VLAN技术及其应用场景,能进行基本的VLAN配置。

技能目标:1. 能够使用模拟软件搭建简单的网络拓扑,并进行路由和交换配置。

2. 能够分析并解决基本的网络故障,如IP冲突、路由不通等问题。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并实现小型局域网的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知识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

3. 增强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基础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路由和交换的基本原理及配置方法。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基础,对计算机网络知识有一定了解,但缺乏深入理解和实践操作经验。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和模拟实验,使学生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网络环境中。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内容1. 路由器原理与配置- 路由器概述、工作原理、路由选择算法。

- 静态路由、动态路由配置方法。

- 教材章节:第三章路由器原理与配置。

2. 交换机原理与配置- 交换机概述、工作原理、VLAN技术。

- 交换机基本配置、VLAN配置方法。

- 教材章节:第四章交换机原理与配置。

3. 网络故障分析与排查- 常见网络故障类型及原因。

- 故障排查方法与步骤。

- 教材章节:第五章网络故障分析与排查。

4. 网络设备管理与维护- 网络设备管理方法、远程管理技术。

- 设备维护策略、网络安全防护。

- 教材章节:第六章网络设备管理与维护。

5. 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 搭建简单网络拓扑,进行路由和交换配置。

- 分析实际案例,解决网络故障。

交换机原理教案

交换机原理教案

交换机原理教案教案标题:交换机原理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向学生介绍交换机的原理、功能和应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交换机在计算机网络中的重要性,并能够理解其工作原理和实际应用。

教学目标:1. 了解交换机在计算机网络中的作用和功能。

2. 理解交换机的工作原理,包括帧转发和地址学习。

3. 掌握交换机的配置和管理方法。

4. 能够应用交换机解决网络中的通信问题。

教学重点:1. 交换机的作用和功能。

2. 交换机的工作原理。

3. 交换机的配置和管理。

教学准备:1. 计算机网络教材和参考资料。

2. 演示交换机设备。

3. 网络拓扑图和实际网络配置案例。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引发学生对交换机的兴趣,提出问题:“在一个局域网中,如果有多台计算机同时发送数据,会发生什么情况?”2. 引导学生讨论并分享他们的观点。

知识讲解:1. 通过演示交换机设备,向学生展示交换机的外观和基本功能。

2. 讲解交换机的作用和功能,如广播过滤、帧转发等。

3. 介绍交换机的工作原理,包括帧转发和地址学习的过程。

4. 讲解交换机的配置和管理方法,如VLAN配置、端口安全等。

案例分析:1. 提供一个实际的网络拓扑图和配置情况,让学生分析并解决其中的通信问题。

2.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如何使用交换机来改善网络通信效果。

3. 分组讨论,学生展示并分享他们的解决方案。

小结与展望:1.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和重点。

2. 强调交换机在计算机网络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3. 展望下节课将学习的内容。

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和提问,检查学生对交换机原理的理解程度。

2. 案例分析中学生的解决方案和思考能力。

3. 课后布置相关练习题,检查学生对交换机配置和管理的掌握情况。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更多关于交换机的知识。

2. 提供相关阅读材料和网上资源,供有兴趣的学生深入学习。

教学反思:1.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和效果,总结教学经验和不足。

2.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理解情况,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

企业交换机配置计划课程设计说明书

企业交换机配置计划课程设计说明书

企业交换机配置计划1、课程设计的目的(1)提高我们在通信领域内的理论认识和实践动手能力,培养我们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巩固和加深对控制理论基本知识的理解和对仪表的认识,培养创新能力,经过搜集资料,初步方案设计,系统组建,撰写设计报告的过程,得到一次科学研究工作的初步训练,提高科研综合素质。

(3)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毕业设计乃至毕业后的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2、设计方案论证2.1设计内容及要求根据本课程的知识点,用户交换机配置计划的技术要求和技术指标:有效利用光纤技术,最大利用端口带宽,提供单端口带宽应在100M比特率以上,骨干设备的端口应具备高速的处理性能,以提供无拥塞处理能力。

具备足够的冗余与容错性能,包括交换模块、电源、链路、设备的冗余,动态的路由选择,网络故障的重新路由,以及在线热插拔等性能。

具备充分的接入能力和可扩展性,包括多种接入方式的提供和接入的可扩展性,带宽的扩展与速率的平滑升级以及处理能力的可扩展性。

具有服务质量(QoS)保障和带宽管理能力,有效处理包延时、抖动、丢失和吞吐量问题。

具有网络多媒体应用,可以提供电视会议、视频点播等多种视频网络服务支持组播协议。

具备充分的接入能力和可扩展性,包括多种接入方式的提供和接入的可扩展性,带宽的扩展与速率的平滑升级以及处理能力的可扩展性。

具有服务质量(QoS)保障和带宽管理能力,有效处理包延时、抖动、丢失和吞吐量问题。

具有网络多媒体应用,可以提供电视会议、视频点播等多种视频网络服务支持组播协议具有VLAN的划分管理,提高园区网的性能、安全和便于管理。

具备对网络设备的管理、运营管理等网络管理功能。

2.2交换机构成程控交换机的主要任务是实现用户间通话的接续,由两大部分组成:话路设备和控制设备。

话路设备主要包括各种接口电路(如用户线接口和中继线接口电路等)和交换 (或接续)网络;控制设备在纵横制交换机中主要包括标志器与记发器,而在程控交换机中,控制设备则为电子计算机,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和输入 /输出设备。

路由器交换机配置全套教案

路由器交换机配置全套教案

路由器交换机配置全套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路由器和交换机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和功能。

2、使学生掌握路由器和交换机的基本配置命令和参数设置。

3、培养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网络拓扑搭建和设备配置。

4、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网络配置中常见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路由器和交换机的工作原理和基本功能。

常用的配置命令和参数设置,如 IP 地址分配、VLAN 配置等。

网络拓扑的规划和设计。

2、难点理解路由协议的工作机制和配置方法,如 RIP、OSPF 等。

解决网络配置中的冲突和故障。

三、教学方法1、理论讲解与实际操作相结合,通过演示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

2、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团队中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项目驱动教学,布置实际的网络配置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和技能。

四、教学准备1、计算机实验室,配备路由器和交换机设备。

2、相关的网络模拟软件,如 Cisco Packet Tracer 等。

3、教学课件、教材和参考资料。

五、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约 15 分钟)1、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网络基础知识,如网络拓扑结构、IP 地址等。

2、展示一些实际的网络场景,引出路由器和交换机在网络中的重要作用。

(二)理论讲解(约 60 分钟)1、路由器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介绍路由器的功能,如连接不同网络、选择最佳路径等。

讲解路由表的概念和作用。

2、交换机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说明交换机的作用是在局域网内转发数据帧。

解释交换机的学习和转发机制。

3、路由器和交换机的配置命令介绍常用的配置模式,如用户模式、特权模式、全局配置模式等。

详细讲解一些基本配置命令,如interface 命令、ip address 命令等。

(三)实践操作(约 120 分钟)1、学生分组,每组分配一定数量的路由器和交换机设备。

2、教师演示一个简单的网络拓扑搭建和配置过程,学生跟随操作。

3、学生分组完成给定的网络配置任务,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1共发射极接法的晶体管小信号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主要性能指标及测量方法
表征高频小信号谐振放大器的主要性能指标有谐振频率,谐振电压放大系数Avo,放大器的通频带BW及选择性(通常用矩形系数),采用如图2所示电路可以粗略测各项指标。

图2高频小信号谐振放大器的
输入信号由高频小信号发生器提供,高频电压表,分别用于测量输入信号与输出信号的值。

直流毫安表mA用于测量放大器的集电极电流的值,示波器监测负载两端输出波形。

谐振放大器的性能指标及测量方法如下。

1.谐振频率
放大器的谐振回路谐振时所对应的频率称为谐振频率。

的表达式为:
式中,L为谐振放大器电路的电感线圈的电感量;为谐路的总电容,的表达式为:
式中,为晶体管的输出电容;为晶体管的输入电容。

谐振频率的测试步骤是,首先使高频信号发生器的输出频率为,输出电压为几毫伏;然后调谐集电极回路即改变电容C或电感L使回路谐振。

LC并联谐振时,直流毫安表mA的指示为最小(当放大器工作在丙类状态时),电压表指示值达到最大,且输出波形无明显失真。

这时回路谐振频率就等于信号发生器的输出频率。

图3-2-2
由BW得表达式可知:
通频带越宽的电压放大倍数越小。

要想得到一定宽度的通频带,同时又能提高放大
器的电压增益,由式可知,除了选用较大的晶体管外,还应尽量减少调谐回路的总电容量。

4.矩形系数
电路的设计与参数计算
3.3.1 电路的确定
电路形式如图3-3-1所示。

图3-3-1
3.3.2参数计算
已知参数要求与晶体管3DJ6参数。

(3) 确定输入耦合回路及高频滤波电容
高频小信号谐振放大器的输入耦合回路通常是指变压器耦合的谐振回路。

由于输入变压器Tri原边谐振回路与放大器谐振回路的谐振频率相等,也可以直接采用电容耦合,高频耦合电容一般选择瓷片电容。

第4章电路的仿真与调试
电路的仿真
(1)利用MULTISIM绘制出如图4-1-1所示的仿真实验电路
图4-1 -1 仿真电路
(2)按图设置各元件的参数,打开仿真开关,从示波器上两个通道观察输出波形以及与输入信号的关系。

如4-1-2图所示。

图4-2-2 输出波形



???输入处理 -------------------------------- 输入处理
???分析处理 -------------------------------- 内部处理
???任务执行和输出处理 ---------------------- 输出处理
输入处理:数据采集,识别接收外部输入的处理请求和其他相关信号。

分析处理:内部数据处理部分数据输入信号和现状态,进行分析、判别,给出分析结果。

任务执行和输出处理:输出命令部分据分析结果发布一系列控制命令,执行内部某任务或控制相关硬件。

图1 呼叫处理程序的基本机构
3.主要内容
局内正常通话的呼叫流程:
(1)用户呼出阶段
交换机必须能随时发现用户摘机呼叫,发现用户呼叫时,交换机将用户线接到收号器,并向用户送拨号音。

(2)数字接收与分析阶段
此阶段是呼叫处理任务的最繁重的一个阶段,交换机按一定周期接收用户所拨号码,如果用户使用的是号盘话机,则每次读的一个脉冲,数字扫描程序负责把所接收到的脉冲装配成数字,如果使用双音多频话机,一次扫描可得一个数字。

呼叫处理程序把所接收到的数字储存起来,当收到的数字个数达到一定的位数时进行数字分析。

数字分析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成为前缀分析,通常在收到2-3位时进行,已确定被叫用户是本局呼叫还是出局呼叫。

如果是本局用户,则确定尚需接收的数字个
图2扫描程序流程图6. 用户摘、挂机测试原理
图 3用户摘、挂机检测硬件电路连接示意图
SHK用户组的地址为0x260(不同型号设备的地址略有差异,可进入教学实验系统查阅)。

执行自编用户摘、挂机识别初级程序后,程序每隔200ms对用户组扫描一次。

该程序应具备以下功能:
运行程序后,当用户对话机做摘、挂机操作时,屏幕上能正确显示出摘、挂机电话的号码。

摘机算法:SCN∧LM=××××××××
由于上面的算法采用了群处理,所以要用“寻1”操作找出摘机用户号码。

“寻1”操作可采用移位实现或采用教材P143程序实例中的数组Subs_Bit[ ]比较的方法。

挂机算法:SCN∧LM=××××××××
挂机的算法同样也采用了群处理,也要用“寻1”操作找出挂机用户号码。

此外,每隔200ms对用户组扫描一次,在编程中可考虑用delay( )函数实现。

设用户在挂机状态时扫描输出为“0”,用户在摘机状态时扫描输出为“1”,摘挂机扫描程序的执行周期为200ms,那么摘机识别,就是在200ms的周期性扫描中找到从“0”到“1”的变化点,挂机识别就是在200ms的周期性扫描中找到从“1”到“0”的变化点,该原理的示意图如下所示:
图4 扫描原理图
本实验中,把前200ms的线路状态保存以备这次可以读取,同时读出这次的线路状态,把前200ms的线路状态取反与这次的线路状态相与,如果为1,就说明检测到摘机消息了。

同理,我们把这次的线路状态取反再与前200ms的线路状态相与,如果为1就说明检测到挂机消息了,然后把摘挂机信号作为事件放入摘挂机队列中。

函数功能为:检测到摘、挂机事件,并把该事件放入到摘挂机事件队列中。

函数原型:void scanfor200(int linestate200[LINEMAX],in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