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会计准则国际会计准则比较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比较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会计作为一种通用的商业语言,必须与国际接轨才能适应并促进经济的发展。本文先讨论了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的原因,然后从资产减值转回、关联方关系及交易的披露、公允价值适用范围上的差异等几个方面对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具体内容进行比较,分析如何面对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化。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国际会计准则会计准则国际化

一、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的原因

(一) 中国市场国际化的需要。当会计准则国际化提供真实、公允、可比并能满足国外投资者、债权人需要的会计信息,因此要求我国会计必须国际化。

(二) 资本市场发展的客观需要。资本市场发展已成为推动中国会计向国际接轨的最主要动力,它客观上要求中国必须尽快实现会计国际化。随着中国企业在香港、纽约等国际资本市场融资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和发展,中国企业也必须按国际惯例向国际投资者和债权人提供真实、公允、可比的会计信息。

(三) 跨国公司国际经营的需要。国际竞争的加剧、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的加快以及市场的变化无常,使得跨国公司作为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式得到了迅速发展。

二、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具体内容的比较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资本市场的全球化,中国会计准则体系

与国际会计准则之间保持了高度趋同性,但同时新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资产减值准备转回问题

国际会计准则规定,资产发生了减值,确认减值损失,计提减值准备,已计提的减值准备的资产以后价值回升时,可以将升值的价值予以转回。为了防止企业利用减值准备转回任意调节利润,我国新会计准则明确规定,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不包括存货、投资性房地产、建造合同资产、生物资产及金融资产等)减值准备,一经确认不得转回,只允许在资产处置时再进行会计处理。这是新会计准则体系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实质性差异之一。

(二)关联方关系及交易的披露

新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最实质性的区别就是国际会计准则将同受国家控制的企业均视为关联方,所发生的交易作为关联方交易,在财务报表中要求充分披露。而我国新准则没有把受国家控制的企业纳入关联方,这一点其实更符合中国国情。因为中国的国有企业及国有资本占主导地位的企业较多,如按国际准则规定,大部分都是关联企业,实际上这些企业均为独立法人,如果没有投资等纽带关系不构成关联企业。因此,新准则规定,仅同受国家控制但不存在控制、共同控制和重大影响的企业,不认定为关联企业,从而限定了国家控制企业关联方的范围,大大降低了企业的披露成本。

(三)公允价值的适用范围上的差异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非常注重公允价值的应用,我国原有的会

计准则本来是不鼓励使用公允价值的,但是鉴于我国目前市场经济发展的状况,公允价值的使用似乎已经不可避免。公允价值的使用需要依靠活跃的交易市场,以及会计人员较高的职业判断能力,稍有偏差,就有可能成为企业调节利润的手段。我国目前交易市场还不活跃,公允价值在某些情况下难以取得,因此新准则在公允价值的使用上有严格的限制条件,对公允价值的引入采取了适度、谨慎的态度。

(四)借款费用资本化问题

我国新会计准则规定借款费用资本化计算主体不仅是固定资产,经长时间购建或者生产活动才能达到可使用或可销售状态的存货、投资性房地产也是计算主体,借款费用符合条件必须资本化。

国际会计准则第23 条规定,借款费用的基本处理方法为费用法,即发生的借款费用于费用发生当期确认为企业的费用直接进入损益;资本化为允许选用的方法。

三、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的建议

虽然我国新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随着国际间交往的深入和社会经济的进步,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趋势是不可避免的,因此,针对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进程提出以下几点点建议:

(一)制定符合我国特殊国情的趋同策略

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是进步,是大势所趋。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坚持有所借鉴,为我所用,注重实质的趋同原则,而不能简单

地照搬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应该是在差异中寻求建设性、双双接受的、多赢性的方案,实现国际趋同。我们是一个特殊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市场经济在建立中,还不够完善,资本市场还不完善。因此应该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学习、参考、借鉴国际会计准则制定及执行机制,提炼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

(二)正确处理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的关系

会计准则是就某一会计要素所制定的规范,它规定了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和披露,但是没有涉及会计科目的设置、差错的更正、报表的编制等具体的会计核算方法。相比之下,会计制度则更加全面,它不仅规定了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披露,同时又规定了具体的核算方法,可操作性强。就我国当前的实际而言,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将会长期并存,两者互相补充、相得益彰、共同发展。

(三)明确国际化准则的适用范围

国际会计准则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主要适用于上市公司。中国的会计准则要国际化,也要有重点和有针对性。为了适应证券市场全球化的需要,中国的国际化会计准则应明确主要适用于上市公司。国际会计准则是在上百年的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中逐渐形成的,已经非常成熟,我们完全可以少花成本,结合自己的实际直接将其拿来运用。

四、总结

从长远看,各国会计准则的相互协调是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应充分支持国际性组织在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方面所做的工作。

在制定会计准则时应同时考虑国际上有影响力的会计惯例的内容

和特征。尤其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全面趋同的进程中,不能简单照搬,还应充分考虑中国的国情和特色,使我国制定的会计准则既与国际会计准则相协调,又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m]. 2006.

[2]刘泉军,张政委.新会计准则引发的思考[j],会计研究, 2006.

[3]汪祥耀. 论我国会计准则发展的国际化路径[j]. 会计之友. 2010,(12)

[4]陈宏,陈建美. 从国际背景探寻我国会计准则的发展思路[j]. 山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9,(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