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报考指南完整版
最详细的高考志愿填报指南(精选3篇)

最详细的高考志愿填报指南(精选3篇)最详细的高考志愿填报指南篇1高考志愿(不含艺术、体育类专业)安排在通知考生成绩之后填报,其中本科提前批志愿填报截止时间为6月24日17∶00,其余本科志愿(含自主招生志愿)填报截止时间为6月28日12∶00,专科志愿在7月2日12∶00前完成填报。
对口招生的职教师资和高职班志愿均在6月28日12∶00前完成填报。
主要填的都是号码,我们4102河北是分批次填1653报的内:提前批,本科一批容a,本科一批b,本科二批a......每个批次又有第一志愿,第二志愿的院校代码院校下面又有六个专业代码还有服从调剂选项。
由院校专业没有系。
关键是选择院校和专业。
只要认真,填报看似神秘其实很少有因填报而失误的,那都得复查2遍呢。
最详细的高考志愿填报指南篇2填报志愿的过程中,如果能正确把握填报志愿的梯度,就能增加被录取的几率。
因此,考生要处理好第一志愿和非第一志愿的梯度,以及平行志愿之间的梯度要正确处理第一志愿和非第一志愿的梯度。
高考填报志愿各批次的第一志愿很重要,特别是一些院校第一志愿满额率高。
但这并不能说明二、三志愿就不再重要。
在每年的录取中,总有一部分院校第一志愿生源不足,要录取第二志愿,甚至通过调剂、降分才能完成招生计划。
因此,不能因为第一志愿满额率高就忽视第、三志愿填报。
在各志愿填报时,一定要注意拉开梯度,慎重填报第二、三志愿。
如有的本科一批院校,为了提高生源的质量,通过政策规定和志愿分数级差等形式,每年都在第二、三志愿中择优录取部分高分考生。
要冷静、理智。
考前报志愿的考生不知道自己能考出什么水平,复习正处于冲剌阶段,压力很大,往往不能冷静对待填报志愿。
考后估分报志愿的考生担心估分不准,或者因为考得不好影响心态。
分数公布以后再报志愿的,有些考生发挥不理想,不能面对现实,情绪低落。
无论属于哪种情况,我都要一再强调,填报志愿时一定要冷静、理智地进行分析,不能让一时的情绪变化左右填报志愿的倾向。
高考志愿填报选择指南(完整版)

高考志愿填报选择指南(完整版)高考志愿填报选择指南高考志愿填报选择指南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确定高考成绩和位次:首先,需要对自己的高考成绩有一个清晰的了解,知道其在全省的排名位置。
根据位次,可以初步确定哪些考生群体可能适合报考本省或外地、公办或民办大学、哪些专业适合自己。
2.搜集高考志愿信息:参考往年高校招生计划、招生政策、录取分数线,以及目标大学的专业分数线、专业课程设置、实习就业情况等,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专业特长、职业规划等因素,初步选择出目标大学、目标专业。
3.深入了解目标专业:考生在选择专业时,需要了解专业的课程设置、就业方向、毕业收入、从事行业、就业难度等信息,并结合自己的兴趣和职业规划进行选择。
4.综合考虑城市和大学氛围:除了专业和成绩,考生也应该考虑自己想要学习和生活的城市和大学氛围。
一些城市的文化、历史、风俗等可能会吸引考生,而一些大学的校园文化、社团活动等也可能影响考生的选择。
5.填好高考志愿的技巧:填报高考志愿需要一定的技巧和经验。
建议考生在填报志愿时,不要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即不要集中选择同一城市的大学、同一专业的大学;要根据自己的成绩和兴趣,选择合适的专业和大学,不要盲目追求名校;要注意填报志愿的时间和顺序,确保志愿的有效性和竞争力。
总之,高考志愿填报是一个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过程,考生需要认真了解政策、搜集信息、深入分析,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明智的选择。
高考志愿如何填报指南高考志愿填报是一个涉及多方面的问题,以下是一些建议和指南:1.了解高考志愿填报政策:需要了解高考志愿填报的相关政策和规定,包括录取批次、志愿个数、投档原则、专业录取规则等等。
2.分析自己的成绩和兴趣:根据高考成绩和平时成绩,结合自己的兴趣和职业规划,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和专业。
3.了解学校和专业:可以通过网络、学校官网、教育类APP、咨询老师和同学等方式,了解各个学校的师资力量、科研水平、就业情况、校园文化等方面的情况。
高考志愿填报指南手册(通用6篇)

高考志愿填报指南手册(通用6篇)高考志愿填报指南手册篇11、填报高考志愿要拉开梯度指的是填报的每批次的学校,学校之间一定要拉开梯度,每个学校的专业也最好拉开梯度。
2、填报高考志愿要“冷热搭配”是指学校里面的专业既要有热门,也要有冷门,冷热一定要搭配。
3、填报高考志愿要服从调剂在专业最后一栏有一个是否服从调剂,建议写上“服从”,以防分数已经够了学校提档线,但是够不着专业的录取线,最后进得了学校的“大门”却进不了专业的“小门”,反而被退档,导致掉档或落榜。
4、填报高考志愿要“兼顾地域”地域性不一样的高校,分数也不一样,整个志愿体系有梯度,录取时风险会大大降低。
高考志愿填报指南手册篇2高考志愿填报是考生选择未来大学和专业方向的重要决策,以下是一些高考志愿填报技巧:查阅相关资料:在填报志愿前,应该对自己所选专业及相关高校的信息进行了解。
可以通过大学网站、高校官方招生资料、招生计划等渠道获得该信息。
确定自己的定位和目标:考生应该清楚自己的兴趣爱好、优势和劣势,在了解相关信息的基础上,确定自身的定位和目标。
这有助于考生进行更加准确的高校和专业选择。
多方面考虑:在选择高校和专业时,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考虑,例如个人兴趣与成就、就业前景、录取难易程度和实际需求等方面,综合考虑进行选择。
确定选校及专业数量:在填报志愿时,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具体的选校及选专业的数量,要兼顾“不浪费”,也不要过度扩大。
优先选择心仪的专业:优先选择自己心仪的专业是不错的选择,但同时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要留有一定的余地,谨防一心冲刺而失之交臂。
坚持简洁,避免重复填报:高校的招生管理部门会将考生的志愿填报情况整合起来,建议考生将志愿填报限定于3-5所差异明显的高校和专业。
预防出现遗漏或失误:在填写志愿时,应尽可能使用正确、准确的个人信息,避免因为失误或顾虑而遗漏夜览重要的选项和选校等等。
综上所述,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应该全面、科学地、多角度进行思考,同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准确的选校及选专业计划。
高考志愿填报指南(完整版)

高考志愿填报指南(完整版)2023高考志愿填报指南(完整版)高考志愿填报是门学问,有许多的技巧。
诸如平行志愿的录取规则,规避风险的策略和技巧,那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2023高考志愿填报指南(完整版),欢迎参阅。
高考志愿填报指南第一步:阅读招生计划书在高考前,学校会发一本各个大学的所需要的录取分数以及学费,一定要仔细阅读! 第二步:罗列自己想要报考的高考志愿根据分数,把自己想要报考的学校罗列出来,这样可以减少在网上修改志愿的次数,避免出错。
第三步:登录指定网站打开浏览器,登录省招办官网。
第四步:输入用户名密码用户名为高考考生准考证上14位报名数字,初始密码为自己的身份证号。
填写后点击登录,进入下一个页面。
第五步:填写基本信息以及修改密码填写住址、电话等重要信息,首次登录需要修改密码。
填写信息后方可进入下一页面。
第六步:填报高考志愿进去页面之后点击“填报志愿”,按自己的成绩选择不同的批次,进行填写。
填写后最好再核对一遍,这一步尤为重要。
第七步:保存高考志愿在填完信息后,一定要记得保存志愿,只有点击“保存”,才会存到网报系统中,没保存就相当于没有填。
第八步:查询高考志愿在填写保存之后,可以点击“查询志愿”来查看我报考的学校,大家可以随时注意自己排名的情况,以防滑档。
第九步:修改高考志愿考生可以在报考结束之前,可以多次登录报名网站,但特别要注意的是,一定要进行保存和注意自己的排名。
高考志愿填报的方法1、高考报志愿要考虑自己的志趣、特长和国家的需要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在未来的学习、工作中无疑可以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而选择国家建设急需的专业,能使青年人将来较可能做出重大贡献。
志趣和需要是相辅相成的,把志趣和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使个人的价值得到更充分的体现。
2、考虑所填志愿实现的可能性以招生院校在当地近三年的录取分数统计为参考,分析各专业的档次和“冷”与“热”情况,结合自己的实力,正确填报专业志愿。
高考志愿填报指导指南(最新完整版)

高考志愿填报指导指南(最新完整版)高考志愿填报指导指南高考志愿填报指导指南包括以下内容:1.了解高考志愿填报政策:了解高考志愿填报的相关政策、规定和要求,包括志愿填报时间、批次设置、投档规则等。
2.评估高考成绩:根据往年的录取数据,评估自己的高考成绩在目标院校中的竞争力。
3.了解学校和专业信息:了解目标院校的地理位置、办学特色、师资力量、专业设置、就业前景等信息。
4.参考咨询意见:咨询高考志愿填报专家、老师、家长和同学的意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做出合理的填报决策。
5.填报志愿时要关注学校官网信息:学校官网上的信息是最准确和最可靠的。
6.提前了解专业课程设置:了解目标专业的课程设置,以便确定该专业是否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职业规划。
7.考虑自己的职业规划:根据自己的职业规划和发展方向,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和学校。
8.不要轻易相信一些所谓的“秘籍”或“宝典”:要谨慎选择,避免上当受骗。
正规的高考志愿填报指导应该来自官方渠道或经过认证的专家。
9.分批次填报志愿:可以分批次如本科一批、本科二批、专科一批等填报,合理分配自己的报考目标。
通过以上指导,可以帮助考生和家长更准确地把握高考志愿填报的方向和重点,从而做出更为明智的决策。
职校高考填报志愿指南职校高考填报志愿的指南包括:1.了解政策:了解考试院每年发布的招生政策,包括志愿设置、录取批次、志愿顺序等,做到心中有数。
2.了解学校: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规划,了解有意向的学校的专业设置、历年录取分数和排名、专业录取分数和排名等,做到知己知彼。
3.合理填报:在填报志愿时,要遵循"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的原则,即在填报冲刺的院校志愿时,也要考虑较为稳妥的志愿,最后还要填报保底的志愿,避免录取到自己不喜欢的专业等。
4.及时确认:注意填报时间,一定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志愿填报并提交,避免错过时间,导致后续无法修改。
5.保持关注:在填报志愿后,要保持关注招生部门的信息平台,及时查看自己的录取结果。
高考志愿填报详细指南

高考志愿填报详细指南高考志愿填报详细指南_志愿填报要明确自我定位面对志愿填报,相信很多考生心中都会存在一些比较焦躁的想法,眼下正是每一个省份的志愿填报收尾工作,因此对于每一个考生来说压力也会更大,因此小编特意为大家带来了高考志愿填报详细指南,希望大家喜欢。
高考志愿填报详细指南一、搜集信息内容:(一般有以下5个方面)1、政策信息填报志愿首先要了解招生政策和规定,特别是与填报志愿密切相关的政策和规定。
一个是国家的政策,比方说,______每年要发布一些当年高校的招生文件。
还有一个是省的,每个省的都有特殊情况,要特别关注自己所在省市的招生政策。
比如录取批次的划分、录取体制和办法、加分照顾政策、录取程序、投档办法、高考体检指导意见等等。
2、招生形势了解招生形势,有助于整体把握填报志愿的原则和方向,避免主观臆断。
招生形势包括当年招生改革的一些重大举措、新的管理办法、本地区各科类报考人数、各批次各科类招生计划数、录取比例等等。
3、招生章程招生章程是高校有关招生方案、招生计划和录取规则等的政策性承诺,了解学校的招生章程对科学填报志愿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招生章程通常包括院校的地理环境、建筑面积、历史沿革、专业设置情况、学科优势、师资力量、院士及教授人数、博士硕士授予权、在校学生人数、奖贷学金的设置情况等等。
应尽可能收集并细读自己想报院校的招生章程。
4、批次线和学校调档线应收集近年各批次各院校在本省(市)录取的第一志愿考生人数、录取的最高分、最低分和平均分,并结合自己成绩进行分析。
对于考后知分填报志愿,考生在填报志愿之前还应准确掌握今年本地各批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
了解以上信息,有助于分析预测各招生院校的调档线和自己高考成绩之间的相关性。
5、相关科目成绩相关科目指的是与所报专业知识密切相关的高考科目。
相关科目成绩优秀,有利于所报专业的录取,反之,所报专业的录取机会就会降低。
各招生院校在历年的招生录取过程中,根据不同的专业,对高考相关科目成绩可能会有一定的要求,考生在填报志愿时,也应该注意收集研究此类资料和信息。
高考志愿填报大指南(最新完整版)

高考志愿填报大指南(最新完整版)高考志愿填报大指南高考志愿填报是一个重要的人生决策,需要谨慎考虑。
以下是一些填报高考志愿的指南:1.了解高考志愿填报政策:仔细阅读所在省份的高考招生政策,了解志愿填报的时间、方式、规则等。
2.评估兴趣和能力:高考志愿填报需要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特长和优势。
了解自己的专业倾向,并考虑所填志愿与自己兴趣、能力的匹配度。
3.选择目标高校:根据自己的成绩和排名,确定自己可以报考的目标高校。
注意要兼顾学校的整体实力、专业排名、学科实力等因素。
4.了解高校的专业设置:在填报志愿时,要了解目标高校的招生专业、课程设置、就业前景等信息。
根据个人兴趣和职业规划做出选择。
5.避开误区:不要过分追求热门专业,要结合自己的兴趣和优势进行选择。
同时,不要忽略自己的实际成绩和潜力,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和学校更为重要。
6.咨询专业机构和人士:可以咨询一些专业的机构或人士,如高考志愿规划师、大学老师、学长学姐等,获取一些有价值的建议和指导。
7.提前做好志愿填报规划:尽早规划自己的高考志愿填报方案,了解志愿填报的相关政策和流程,避免填报时出现错误或遗漏。
8.考虑地域因素:在选择学校时,也要考虑地域因素,如城市发展水平、就业机会、文化氛围等。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以上只是一些基本的指南,具体的志愿填报方案还需要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来制定。
男生高考填报志愿指南男生高考填报志愿时,可以参考以下指南:1.考虑专业选择。
结合自己的兴趣和职业规划,选择具有良好就业前景和薪水增长潜力的专业。
2.考虑大学位置。
根据家庭住址和交通便利程度进行选择,优先考虑离家近的大学,便于以后就业和照顾家庭。
3.参考大学排名。
如果对大学排名比较看重,可以根据自己的分数选择相应排名范围内的大学,以确保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
4.了解政策变化。
关注最新的高考政策和规定,以便及时了解相关变化并做出相应调整。
5.考虑性别差异。
男生在选择专业时,可以考虑那些与男性更为匹配的专业,如理工科、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金融、医学等。
教育部_高考志愿填报指南

教育部高考志愿填报指南一、引言高考志愿填报是高考后的关键环节,关系到考生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
为了帮助广大考生和家长更好地了解高考志愿填报的政策、方法和技巧,教育部特制定本指南。
本指南旨在指导考生科学、合理地填报高考志愿,提高志愿填报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二、高考志愿填报政策解读1. 志愿填报时间及流程根据教育部规定,高考志愿填报时间一般在高考试题评卷结束后,成绩公布之前。
考生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志愿填报。
志愿填报流程一般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了解政策:考生及家长应关注教育部及各地教育考试院发布的相关政策,了解志愿填报的基本原则、录取规则等。
(2)查询成绩:高考结束后,考生应及时查询自己的考试成绩。
(3)确定志愿:根据考试成绩、兴趣爱好、职业规划等因素,考生应认真填写志愿。
(4)提交志愿:在规定时间内,考生应登录各地教育考试院官网或前往当地教育考试中心提交志愿。
2. 志愿填报模式目前,我国高考志愿填报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模式:(1)平行志愿:平行志愿是指考生在同一个批次中,可以填报多个志愿,各个志愿之间相互独立,录取时按照分数从高到低依次进行。
(2)顺序志愿:顺序志愿是指考生在同一个批次中,只能填报一个志愿,录取时按照志愿顺序依次进行。
(3)征集志愿:征集志愿是指在某个批次录取结束后,针对未完成招生计划的院校,再次组织考生填报志愿。
三、高考志愿填报方法与技巧1. 合理搭配志愿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应合理搭配不同层次的院校,增加录取机会。
具体做法如下:(1)冲刺志愿:选择有一定难度,但自己感兴趣且符合条件的院校,争取一次性录取。
(2)稳妥志愿:选择与自己成绩相当或略低的院校,确保有录取的可能。
(3)保底志愿:选择录取分数线较低的院校,确保不被滑档。
2. 关注专业内涵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应关注专业内涵,了解专业发展方向、就业前景等,避免盲目追求热门专业。
3. 参考历年录取数据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可参考历年录取数据,了解目标院校的录取分数线、录取位次等,为自己填报志愿提供参考。
高考报名指导方案

高考报名指导方案一、确定高考报名时间和地点高考是每年一次的全国性考试,考生需要提前了解报名时间和地点。
通常,高考报名时间在每年的4月,具体日期会在当地教育考试院官网公布。
考生可以通过官方渠道了解高考报名的具体流程和要求,确保报名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二、收集高考报名所需材料高考报名所需材料一般包括身份证、户口簿、学籍证明、高中阶段学校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单等。
考生需要提前向学校了解报名所需材料的具体要求,并及时收集好相关材料,确保报名顺利进行。
三、了解高考报名费用高考报名费用一般由省级教育考试院规定,考生需要提前了解这一信息,并准备好报名费用。
同时,考生也要关注是否有相关减免政策,以及减免政策的申请办理流程,以便合理减少经济负担。
四、填写高考报名表高考报名表是报名的重要环节,考生需要仔细填写个人信息。
在填写过程中,应注意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特别是对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等核心信息要仔细核对。
填写完毕后,要认真阅读并签署相关声明,保证信息真实性和责任承担。
五、选择报考科目和学校考生需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未来发展规划,在报名时选择适合自己的科目和学校。
对于科目的选择,可以咨询学校老师或者考前专业指导机构,获取相关建议和意见。
在选择学校时,可以参考学校的综合实力、专业设置、师资力量等方面的信息,规划自己的高考报考方向。
六、了解高考报名政策和要求高考报名政策和要求在不同年份和地区可能会存在一些差异,考生需要及时关注相关政策的更新和调整。
同时,还要了解高考报名的注意事项,如是否允许重名考生报考、规定的报考界限等,以避免因不了解相关要求而导致的报名问题。
七、注意高考报名链接的安全性在高考报名过程中,有些无良分子可能会利用各种手段诈骗考生的个人信息或者财产。
考生要提高警惕,避免泄露个人信息,切勿轻信不明链接或者向他人透露身份证号码等重要信息。
八、报名确认和缴费高考报名完成后,考生需要留意报名确认和缴费环节。
确认报名时,需要核对个人信息和报考科目等,确保无误后,及时缴费。
高考报名手册

高考报名手册尊敬的考生和家长:欢迎阅读本份高考报名手册,本手册旨在为您提供关于高考报名的相关信息和操作指导。
请仔细阅读并按照所述步骤完成报名流程。
祝您顺利参加高考并取得优异成绩!一、报名时间高考报名时间在每年的(具体日期)开始,截止日期为(具体日期)。
请您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报名。
二、报名条件1.符合国家规定的高考报名年龄要求;2.具备相应的学历资格,已完成或即将完成普通高中学业。
三、报名所需材料请您准备以下材料并按照规定的方式提供:1. 报名表:请认真填写个人信息,在签名处签字确认。
2. 考生照片:请按照指定照片尺寸要求提供一张近期免冠彩色照片(背景为纯色)。
3. 考生有效身份证件:提供有效身份证件原件及复印件(身份证、护照等)。
4. 家长(监护人)有效身份证件:若需家长(监护人)签署文件,请提供有效身份证件原件及复印件。
四、报名方式1. 线上报名:请登录指定高考报名网站,根据指示填写个人信息并上传所需材料。
2. 线下报名:请前往指定高考报名点,提交填写妥当的报名表和所需材料。
五、报名费用高考报名费用为(具体金额),可以通过(具体支付方式)进行缴纳。
请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缴费。
六、注意事项1. 请务必填写真实、准确的个人信息,如发现填写有误或造假,将面临严重后果。
2. 请保管好个人报名编号和相关凭证,以备后续查询与申诉之用。
3. 如有特殊情况需变更报名信息,请及时联系指定高考报名服务机构。
4. 请密切关注高考报名网站或相关渠道发布的最新通知和公告。
七、联系方式如果您在报名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或需要帮助,请联系以下机构:(联系机构名称):联系电话:联系邮箱:联系地址:八、其他注意事项1. 在报名之前,请提前了解并遵守国家和地方教育部门发布的有关高考报名规定和政策。
2. 请提前准备好所需材料,以免耽误报名的时间。
3. 请仔细阅读高考报名网站上的操作指南,确保按要求填写信息。
4. 报名截止后,请留意高考报名网站发布的有关考试安排和相关事宜的通知。
高考报考指南书

高考报考指南书
高考报考指南是为高中毕业生提供的一本综合性指南书,旨在帮助学生顺利报考并取得理想的成绩。
本书从多个角度出发,系统地介绍了高考报名流程、考试科目、大学专业选择、备考方法等相关信息。
以下是本书的内容概要。
第一章:高考报名流程
本章主要介绍了高考报名的基本流程。
包括报名时间、报名材料准备、报名途径等方面的内容,帮助考生了解高考报名的具体步骤。
第二章:考试科目
本章全面介绍了高考的各个考试科目,包括语文、数学、英语和其他文科理科科目的考试要点和评分标准。
为考生提供了有效的备考方法和策略。
第三章:大学专业选择指南
本章介绍了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大学专业。
从兴趣爱好、学科优势、职业前景等方面提供了一些建议,帮助考生理性选择大学专业。
第四章:备考方法与技巧
本章提供了一些备考方法和技巧,包括时间管理、学习计划、应对考试压力等方面的建议,帮助考生制定有效的备考策略。
第五章:高考志愿填报
本章主要介绍了高考志愿填报的相关事项。
包括普通填报和提
前批次填报的区别、填报顺序的注意事项等,帮助考生顺利填报志愿。
第六章:复习指导教材推荐
本章推荐了一些高效的复习指导教材,帮助考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备考。
总结:本书通过系统全面地介绍了高考报考的相关事项,为考生提供了一些建议和指导。
希望能对广大考生在高考报考方面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2024年新高考志愿填报指南(最全)

2024年新高考志愿填报指南(最全)2024年新高考志愿填报指南新高考录取改革招生:按物理和历史,分列招生计划、分别划定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批次:合并一本二本批次志愿:由“专业(类)+院校”组成,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分段填报、分段录取实行新高考后,分本科批次、专科批次进行录取,按考生成绩进行分段填报志愿、分段录取。
一段:按实考人数的约前10%二段:按实考人数的约前85%一段通常被理解为重点本科,即一本;二段则是普通本科,像二本、三本或专科。
要清楚,以往是按院校批次进行划分,新高考是按高考成绩进行划分,可见占比较大的二段未必都是本科院校。
因为志愿填报段次是依据考生数量而不是招生计划数,高校招生计划数肯定小于所划段次学生数。
所以,高分者先录取,也就是谁分高谁先挑。
平行志愿平行志愿是高考志愿的一种新的投档录取模式,即一个志愿中包含若干所平行的院校。
考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可在指定的批次同时填报若干个平行院校志愿。
院校录取时,按照“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进行投档,对同一科类分数线上未被录取的考生按总分从高到低排序进行一次性投档。
每个考生投档时,根据考生所填报的院校顺序,投档到排序在前且有计划余额的院校。
年高考志愿填报注意事项1、志愿表格中除高考成绩外,其余内容全部由考生本人逐项认真填写,不能委托他人代写,要求用钢笔书写,勿用圆珠笔。
要书写工整,字迹清楚、不能涂改;2、凡报考外语和艺术院校专业的考生,可兼报文史类的其它系(科)专业,报考科技外语专业和体育院校专业的考生,可兼报理工农医类的系(科)专业。
3、考生要按当年本省、区招生委员会公布的各类院校在本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计划认真、慎重地选择每批志愿,将选择好的各批志愿学校及专业仔细地填入志愿表格中指定的栏目内,不可草率填写。
志愿表格上交后,一律不准更改。
高考志愿填报流程及步骤1、阅读招生计划特别提醒考生注意的是,有些高校对填报志愿的要求以及一些有特殊规定的院校和专业进行了提示,考生一定要全部阅读。
高考报考指南

高考报考指南引言高考是每个学生迈向大学的重要关卡,报考过程不仅仅是填写一张表格那么简单,需要考虑众多因素。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份高考报考指南,让大家可以更加顺利地完成报考流程。
准备阶段在正式报考前,有一些准备工作是必不可少的。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准备事项:1.选科确定: 在高中学习阶段,学生们需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发展方向来选择适合自己的文理科组合。
建议学生们多进行专业咨询和自我评估,选择自己真正感兴趣并有一定优势的科目。
2.备战复习: 高考是一次全面考察学生知识水平和应变能力的考试,所以在报考前,学生们需要进行充分的复习。
根据考试大纲,合理安排每个科目的复习进度,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确保在高考前掌握所有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3.了解报考规则: 不同省市的高考报考规则可能会有所不同,学生们需要提前了解所在地区的报考政策。
包括报名时间、报名方式、录取分数线等等。
报名阶段在准备阶段完成后,学生们需要按照规定时间进行高考报名。
以下是一些报名阶段的注意事项:1.报名时间: 学生们需要了解所在地区的高考报名时间,并及时准备报名所需的材料。
通常情况下,报名时间在高中毕业前的几个月,学生们需要提前做好规划,确保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报名。
2.报名方式: 高考报名通常可以通过线上和线下两种方式进行。
线上报名需要提前准备好电子版的证件照和相关证明文件,按照指引填写个人信息,并缴纳报名费用。
线下报名需要前往指定地点填写报名表格,并提交所需材料。
3.注意事项: 在报名过程中,学生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填写报名信息时要认真核对,确保准确无误。
其次,缴纳报名费用时要选择安全可靠的支付方式。
最后,保留好报名凭证和相关材料,以备后续使用。
考试阶段高考正式考试是学生们多年努力的总结,也是他们进入大学的敲门砖。
以下是一些考试阶段的考前准备和注意事项:1.心理调整: 高考是一次重要的考试,对于学生们来说压力会比较大。
因此,在考试前的几天,学生们需要调整自己的心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高考志愿填报全面指南

3-3 了解兴趣特长和职业取向
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需要考虑哪些方面的因素呢?
第一,要了解自己的兴趣 据专家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对某种工作有兴趣,他能发挥其全部才能的80%~90%,并且能长时间保持高效率而不知疲惫。相反,如果他 对某种工作没有兴趣,则只能发挥全部才能的20%~30%,还容易精疲力竭。所以在进行专业选择时,对于自己兴趣的考查,主要看当前潜 在的职业兴趣和对各门学科的学科兴趣。 第二,要认识自己的性格 性格对专业选择的影响,相对来说不起主要作用,但是,在选择专业之前对自己的性格有所了解,对今后选择和专业有关的职业是很有必要 的。一些心理学家建议:热情、善于言谈的学生,比较适合选择师范、法律、旅游等专业和职业;细心、同情心强的学生,适合选择医生专 业;独立性、自制力、坚持性果断性强的学生,宜选择工科类的专业;组织协调能力俱佳的学生,宜选财经、管理、数理等专业。 第三,澄清自己的职业价值观 职业价值观在选择专业时是个较为复杂的因素,它既受社会文化环境、性别和年龄等方面的影响,又受个人的性格、兴趣等内在的影响。一 般说来,职业价值观与理想基本是一致的,但无论是以什么专业作为理想专业的人,职业价值体系中均应以充分体现自己的兴趣,发挥个人 能力及个性为第一位,然后,再考虑一些外在因素,如这个专业将来对应职业的工资、社会地位、稳定性等。在进行专业选择时,考生家庭 中的成员最好就这个方面的问题进行认真的讨论,澄清个人和家庭的核心职业价值观是什么,再作出专业和将来的职业选择。
1-3 了解招生简章
高等学校的招生章程是高等学校向社会公布有关信息的主要形式,是其开展招生工作、录取新生的重要依据。高等学校的招生章程 一般包含以下内容:总则、学校全称、校址(分校、校区等须注明)。层次(本科、高职专科),办学类型(如普通或成人高等学 校、公办或民办高等学校、独立学院、高等专科学校或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等),学习形式、招生组织机构、招生专业、人数和收费 标准,颁发学历证书的学校名称及证书种类,录取规则、附则,联系电话、网址等。其中的录取规则对考生来说特别关键,其中列 出了录取原则、限制条件或优惠条件。譬如是否录取非第一志愿考生、志愿级差和专业级差、对加分优惠政策的执行,对单科成绩 的要求,男女生比例,专业对身体条件的要求,奖贷条件等,对考生是否填报该校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教育部的规定,各高等 学校应将招生章程公示。
史上最详细的高考志愿填报指南(精选3篇)

史上最详细的高考志愿填报指南(精选3篇)史上最详细的高考志愿填报指南【篇1】1、参考往年高校录取的平均分和位次大学录取分数数据里,我们可以看到录取的最高分、录取的最低分以及平均分。
一般来说我们参考平均分就可以了,通过我们成绩与平均分对比,看看你是否有机会被录取,一般来说每年的录取分数是有变动的,但是总的来说变动是不会很大的,我们还可以综合该高校前三年录取平均分数线来作为高考志愿填报重要的参考依据。
2、高考志愿填报最好服从调剂我们填报平行志愿的投档原则就是“一次投档”,如果你的高考分数达到了你投档的大学的录取分数线,那么这家大学就会提取到你的档案,但是如果你的高考分数线没达到你报考专业的录取分数线,而且不服从调剂的话,就会退档,而且也不会投给其他的平行志愿的高校了,自动退到了下一批次的大学去录取。
3、处理好选专业和选学校的关系个人的兴趣爱好非常的重要,兴趣是我们最好的老师,我们要根据自己的喜好以及学科优势去选择,高考志愿填报在选择专业的时候要注重专业实力和学生兴趣爱好相结合。
史上最详细的高考志愿填报指南【篇2】平行志愿录取规则总结起来就是16个字,即“分数优先、遵循志愿、一次投档、不再补档”。
平行志愿投档具有三个特点:一是每一批次每一阶段院校录取时,高考总分高的考生先于总分较低的考生投档,即分数优先;二是每个考生的院校志愿有先后顺序,计算机投档时按院校志愿顺序依次进行检索,即填在前面的学校先检索;三是平行志愿实行“多次模拟,一次投档、不再补档”,即在正式投档前省市考试院会先模拟投档,同时会和报考人数过多或过少院校沟通招生计划,投档后不再补充投档。
1、那么针对我们某个考生来说,平行志愿录取规则和流程又是怎样的呢?如果本科一批第一志愿里设有A、B、C、D、E、F等6个平行志愿(有些省份以院校专业组形式招生,每个学校的一个专业组就是一个志愿,可能有几十个志愿,),A、B、C等志愿是有顺序的,投档时首先将考生档案投到A学校(院校专业组),如成绩不够,则将考生档案投到B学校(院校专业组),若符合B院校的投档条件,就不再向CDEF院校投档,以此类推,所以最想上的学校(或院校专业组)就填最前面。
高考报考指南最全

高考报考指南最全高考是每个学生都会经历的一项重要考试,在高中三年中,学生们会投入大量心血来准备这场考试。
不仅要掌握各个学科的知识,还要进行各种模拟考试、联考和补习等等。
考生们在进行高考报考前,需要了解一些相关的知识,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高考报考指南最全的几个方面。
一、高考的报名时间每一年高考的报名时间都不同,所以报考前一定要查询当年的报名时间,以避免错过报名时间。
一般来说,高考的报名时间通常都是在每年的11月份,通过网上填报个人信息和打印准考证,考生可以完成高考的报名。
在报名时,考生需要填写自己的个人信息,对于部分需要上传的证件照片和其他相关材料的要求也需要了解清楚。
二、高考报名流程高考报名的流程一般包括如下几个步骤:1. 登陆高考报名网站注册个人信息。
2. 填写高考报名表格,这份表格包括了很多个人信息,例如姓名、身份证号、家庭地址、学历等等。
3. 报名缴费,以确保能够正常参加考试。
4. 领取准考证,准考证是高考的一张门票,考生必须在准考证规定的时间内按要求领取。
注意,每个省份的高考报名流程都有所不同,所以需要参考所在省份的具体规定。
三、高考报考科目和标准高考的考试内容包括主考科目和选考科目,主考科目是语文、数学、外语和综合科目,而选考科目必须从理科和文科中选取一门必考科目。
不同省份也有不同的考试内容和标准要求,考生在报考时需要认真阅读各项规定。
如果考生打算报考海外大学,还需要确定该大学对于高考成绩的要求。
在选择选考科目的时候,考生一定要注意自己的个人兴趣爱好和长处,以便更好的发挥自己的优势。
四、高考报考须知报考高考的考生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考试须知,以下是一些基本的要点:1. 确定自己饮食和作息规律,确认女性考生的生理期时间,以便顺利参加高考。
2. 在高考前一周,考生需要避免参与一些剧烈的运动或活动,以免影响体力和精神状态的调整。
3. 考生需要提前到考场,检查个人证件和准考证等是否齐全,避免在考试前的差错。
高考志愿填报指南(13篇)

高考志愿填报指南(13篇)高考志愿填报指南11、补录以考生重新填报的志愿为准,考生原填报的志愿无效。
有意向参加补录的考生,必须重新填报志愿。
2、已经被高校录取的考生,不得申请补报志愿。
3、补报志愿的考生,其本人的选考科目必须与院校缺额专业的选考科目要求相符。
(填其他学校是不承认的,填了没有效用)4、参加补报志愿的普通、体育类考生,每人可填报3所院校志愿,每所院校均可填报6个专业志愿。
普通类与体育类不得同时兼报。
高职类考生每人可填报2所院校志愿,每所院校均可填报4个专业志愿。
5、考生志愿以通过“普通高考补报志愿系统”录入正确后打印的志愿表为准,考生必须在系统打印出的志愿表上签名确认。
凡补报志愿后没有打印“广东省普通高考补报志愿表”的考生,其补报结果以省考试中心“普通高考志愿补报系统”中的补报结果为准。
6、考生要对自己填报志愿的准确性负责。
考生志愿信息一经确认,任何人不得更改。
7、市、县(区)招生考试机构确认考生补报志愿时不要通过代理服务器上网,并且不允许同时打开两个IE窗口,以确保考生志愿信息及时准确地录入。
高考志愿填报指南2关于“位次”概念的具体表现为:1、位次不是名次,而是指考生成绩和考生人数综合后的综合排序;2、高考分数最高的考生“位次”为第一;3、相同分数的考生名次相同,位次不同;4、位次主要适用于各省参加全国普通高考的所有考生按科类(如理工类、文史类)进行排序;5、保送生、自主招生和艺术类、体育类招生等类别不适合用位次方法进行参考。
6、在做参考的时候,主要是以省市位次为主。
7、文史类考生按照文科“位次”进行排序,理工类考生按照理科“位次”进行排序。
高考位次怎么查询我们大概了解高考位次的概念,那高考位次怎么查询呢?首先就拿各省的高考位次查询方式来说,因为高考位次是为了帮助考生正确的进行志愿填报,因此在高考成绩公布的这几天,各省教育考试院会集中公布一个叫做“一分一段表”的文章,考生可以去个省教育考试院查看这个表格就可以确定自己的位次了,高考一分一段表是确定高考学生位次的关键性文件。
2023高考报考指南电子版

2023高考报考指南电子版6月7日9:00至11:30,语文;6月7日15:00至17:00,数学;6月8日9:00至11:30,文综/理综;6月8日15:00至17:00,外语。
有外语听力测试内容的应安排在外语笔试考试开始前进行。
各省(区、市)考试科目名称与全国统考科目名称相同的必须与全国统考时间安排一致。
具体考试科目时间安排报教育部考试中心备案后发布。
省级统考和高校的招生考试时间,分别由各省级招委会和高校按照教育部有关要求确定并发布。
高考报考流程篇二1、登录到指定的网页。
要在线填写申请表,请先到指定网站,打开浏览器,输入网站网址。
3、阅读考生须知。
进入网上报名系统后,电脑屏幕上会出现“网上填报志愿考生须知”,告知考生网上报名的流程和注意事项。
考生要仔细阅读,了解操作流程和相关要求,然后进行下一步的操作,这一步很重要,不要省略。
5、分批填写申请表。
首先,点击网页上的“填报申请”按钮,选择需要填报的批次,进入填报页面,按志愿初稿上的院校代码和专业代码填写志愿栏。
不同序列号的大学生志愿者和不同序列号的专业志愿者应填写在相应的志愿栏中。
每个志愿者应与志愿者栏一一对应。
不要把柱子放错地方。
6、检查一下。
输入院校代码和专业代码后,点击“下一步”按钮,网上填报系统将填写的代码转换成相应的学院和专业,并在屏幕上显示所填院校和专业的名称。
此时,考生应阅读屏幕上的提示信息,仔细核对显示的学校和专业是否为自己想填写的内容。
如果没有,或者红色字体提示的“无效学院”或“无效专业”表示代码填写错误,必须按照正确的代码进行更正,否则将充满荣耀。
如需修改或填报志愿,可点击“后退”按钮,返回填报界面进行修改或填报。
7、保存志愿者信息。
在检查志愿者信息是否正确后,点击“保存”按钮。
只需点击“保存”按钮,填报的志愿信息将被保存在网上报系统中;不点击,志愿信息将不被保存,即没有申请。
填报完每一批志愿后,点击“保存”按钮,保存该批次的志愿信息。
高考报考及填报志愿指南

高考报考及填报志愿指南摘要:高考报考及填报志愿是每位高考学子人生中的重要时刻,合理的报考和填报志愿对未来的发展和人生轨迹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高考报考的准备、填报志愿的策略、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全面阐述,旨在为广大高考学子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一、高考报考准备1.了解政策法规了解国家和地方的招生政策、加分政策、录取规则等,关注高考改革动态,掌握政策变化趋势。
可以通过教育部官方网站、招生考试机构网站、招生简章等渠道获取信息。
2.审视自身条件考生要全面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学科优势等,结合自身条件,明确报考方向。
3.咨询专业人士请教老师、家长、学长学姐等,了解专业设置、就业前景、行业发展等信息,为自己的报考决策提供参考。
4.关注高校招生信息关注目标高校的招生简章、历年录取分数线、专业设置等信息,了解高校的招生政策和要求。
5.参考综合素质评价根据自身综合素质评价,合理选择报考院校和专业。
综合素质评价主要包括学科竞赛、科技创新、社会实践等方面。
二、填报志愿策略1.合理设置志愿梯度根据自己的成绩和历年录取分数线,合理设置志愿梯度,确保有一定概率被录取。
一般建议设置三个志愿:冲刺志愿、稳妥志愿和保底志愿。
2.注重专业搭配在填报志愿时,要注意专业搭配,尽量选择自己感兴趣且就业前景较好的专业。
同时,要了解专业间的调剂政策,以防万一。
3.考虑地理位置根据个人喜好和生活习惯,考虑报考院校的地理位置。
一般来说,大城市和发达地区的教育资源、就业机会较多,但竞争也更为激烈。
4.关注院校特色了解目标院校的学科优势、特色专业、教育资源等,结合自身兴趣和发展方向,选择合适的院校。
5.参考历年录取数据分析目标院校往年的录取数据,了解录取分数线、录取人数等,为填报志愿提供参考。
三、注意事项1.报名时间务必关注报名时间,提前准备好相关材料,确保按时完成报名。
2.志愿填报规则了解志愿填报的规则,如是否允许修改、修改次数、提交时间等,确保志愿填报的准确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报考指南完整版考试简介高考,指高等教育入学考试,现有普通高校招生考试、自学考试和成人高考3种形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除港澳台)最重要的考试。
高考是考生选择大学和进入大学的资格标准,也是国家教育考试之一。
考试形式为闭卷。
1952年实行,1965年中断,1977年恢复并沿用至今。
以此次成绩为依据,国家针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分配进与其自身能力和素质匹配的学府。
高考具有较高的可信度、有效度、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学习意志强、智力水平高的学生有机会进入更高等的学府深造,并被培训为能够建设国家的栋梁之才。
高考由教育部统一组织调度,教育部或实行自主命题的省级考试院(考试局)命题。
考试时间2014年高考考试时间为2014年6月7-9日考试科目报名条件1.符合下列条件的人员,可以申请报名:(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2)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3)身体健康。
2.下列人员不得报名:(1)具有高等学历教育资格的高校的在校生;(2)高级中等教育学校非应届毕业的在校生;(3)在高级中等教育阶段非应届毕业年份以弄虚作假手段报名并违规参加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包括全国统考、省级统考和高校单独组织的招生考试,以下简称高校招生考试)的应届毕业生;(4)因违反国家教育考试规定,被给予暂停参加高校招生考试处理且在停考期内的考生;(5)因触犯刑法已被有关部门采取强制措施或正在服刑者。
报名方法申请报考高校的考生,应按其户籍所在省(区、市)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以下简称省级招委会)规定的时间、地点及方式报名。
省级招委会可按照以考生户籍为主、与在本地区高级中等教育学校就读一定学习年限相结合的原则,结合本地区实际就报名条件、时间和有关要求作出具体补充规定。
进城务工人员及其他非户籍就业人员的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高校招生考试,按各省(区、市)公布的办法执行。
在中国定居并符合报名条件的外国侨民,持所在省(区、市)公安机关填发的《外国人永久居留证》或《外侨居留证》,可在有关省级招委会指定的地点报名。
各省级招委会办公室(包括教育考试院、招考办、考试中心、考试局等,以下统称为省级招办)应要求本省(区、市)各级招生考试机构认真履行考生报名资格审查工作职责,根据报名条件,严格审查考生报名资格。
电子档案考生电子档案是高校录取新生的主要依据。
考生电子档案内容主要包括考生报名信息(含身份证号、思想政治品德考核鉴定或评语等,有高中新课程毕业生的实验省份要提供应届高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体检信息、志愿信息、成绩信息、考生参加高校招生考试的诚信记录(主要指招生考试过程中违规的简要事实及处理结果)等内容。
考生电子档案须与考生报名登记表、体检表、报考学校(专业)志愿表(卡)及考生各科考试成绩等纸介质材料的相对应部分的内容一致。
省级招办应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招生信息标准和有关要求制订本地区考生信息采集办法,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
考生信息采集的内容,要适应高校录取时对考生综合评价的要求。
省级招办须建立完整的信息确认管理流程和办法,组织信息采集部门(单位)对采集的考生有关信息进行详细比对校验,并负责进行汇总、整理,确保考生电子档案与纸介质表(卡)或相应信息数据库内容的一致,确保考生相关信息的完整、准确、安全,并按规定的格式建立本省(区、市)考生电子档案库。
考生电子档案库一经建立,任何人不得擅自更改。
招生章程高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教育部有关规定制订本校的招生章程。
高校的招生章程是高校向社会公布有关招生信息的主要形式,其内容必须真实、准确、表述规范,且必须经高校的主管部门依据国家有关法律和招生政策规定进行审核备案。
高校的招生章程经审核备案后方能向社会公布,且不得擅自更改。
民办高校、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在招生宣传(广告)中不得使用模糊或隐瞒办学类型、层次的简称。
学校法定代表人应对学校招生章程及有关宣传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高校依据招生章程开展招生工作。
高校须于4月1日前将本校招生章程上传至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阳光高考”招生信息发布及管理平台(以下简称“阳光高考”平台);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须于4月10日前完成对所属高校招生章程的审核、备案工作。
招生章程主要内容包括:高校全称、校址(分校、校区等须注明),层次(本科、高职或专科),办学类型(如普通或成人高校、公办或民办高校或独立学院、高等专科学校或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等),在有关省(区、市)分专业招生人数及有关说明,专业培养对外语的要求,身体健康状况要求,录取规则(如有无相关科目成绩或加试要求、对加分或降低分数要求投档及投档成绩相同考生的处理、进档考生的专业安排办法等),学费标准,颁发学历证书的学校名称及证书种类,联系电话、网址,以及其他须知等。
高校应在省级招办规定的时间内,将招生章程中有关主要内容及本校公布招生章程的网址寄送生源所在地省级招办。
省级招办负责向社会及考生公布有关高校招生章程中的主要内容或高校公布招生章程的网址。
招生计划经教育部批准(或备案)的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高校在国家核定的普通高等教育年度招生规模内,可按有关计划编制工作要求编制本校的分省(区、市)分专业招生计划(即招生来源计划)。
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和各高校须按有关计划管理办法编制、调整、执行招生来源计划。
高校应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加强对人才需求的分析、预测,结合自身办学条件、毕业生就业情况和各省(区、市)的生源情况,做好招生专业结构、层次结构、区域结构的调整,自主、科学、合理地安排招生来源计划。
部分高校经向其主管部门申请,并经教育部核准备案,可面向部分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用人单位安排少量定向就业招生计划。
高校须与定向就业单位签订符合有关规定的协议书。
严禁虚假定向或利用定向就业招生向考生收费。
定向就业招生计划应面向全省(区、市)招生。
安排跨省(区、市)招生的本科高校,在国家核定的年度招生规模内,可以预留少量计划,用于调节各地统考上线生源的不平衡。
预留计划不得超过本校本科招生计划总数的1%。
凡有预留计划的高校,须将预留计划数报其主管部门审核,汇总后报教育部备案。
同时,高校须将预留计划数及其使用原则等向社会公开。
高校须按教育部有关计划编制的原则、要求、统一的信息标准及“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来源计划网上管理系统”编制本校的招生来源计划,并按时报送其主管部门。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审核、汇总本省(区、市)所属高校编制的招生来源计划,并按时报送教育部。
省(区、市)属高校拟安排的跨省招生计划,应由高校所隶属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统一与有关生源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联系安排。
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负责审核、汇总本部门(单位)所属高校编制的招生来源计划,并按时报送教育部。
教育部负责汇总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及教育部直属各高校报送的招生来源计划,备案后,统一分送各有关省级招办。
各省级招办依据教育部分送的招生来源计划,与各有关高校核对分专业计划及其说明,并负责及时、规范、准确、统一地向社会公布有关招生计划信息。
除按计划管理办法允许不做分省计划的招生类型外,各高校招生来源计划均须经教育部汇总分送,由各省(区、市)负责向社会公布,未经教育部分送和有关省(区、市)公布的计划一律不得安排招生。
录取工作经教育部批准(或备案)的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高校在国家核定的普通高等教育年度招生规模内,可按有关计划编制工作要求编制本校的分省(区、市)分专业招生计划(即招生来源计划)。
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和各高校须按有关计划管理办法编制、调整、执行招生来源计划。
高校应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加强对人才需求的分析、预测,结合自身办学条件、毕业生就业情况和各省(区、市)的生源情况,做好招生专业结构、层次结构、区域结构的调整,自主、科学、合理地安排招生来源计划。
部分高校经向其主管部门申请,并经教育部核准备案,可面向部分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用人单位安排少量定向就业招生计划。
高校须与定向就业单位签订符合有关规定的协议书。
严禁虚假定向或利用定向就业招生向考生收费。
定向就业招生计划应面向全省(区、市)招生。
安排跨省(区、市)招生的本科高校,在国家核定的年度招生规模内,可以预留少量计划,用于调节各地统考上线生源的不平衡。
预留计划不得超过本校本科招生计划总数的1%。
凡有预留计划的高校,须将预留计划数报其主管部门审核,汇总后报教育部备案。
同时,高校须将预留计划数及其使用原则等向社会公开。
高校须按教育部有关计划编制的原则、要求、统一的信息标准及“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来源计划网上管理系统”编制本校的招生来源计划,并按时报送其主管部门。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审核、汇总本省(区、市)所属高校编制的招生来源计划,并按时报送教育部。
省(区、市)属高校拟安排的跨省招生计划,应由高校所隶属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统一与有关生源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联系安排。
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负责审核、汇总本部门(单位)所属高校编制的招生来源计划,并按时报送教育部。
教育部负责汇总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及教育部直属各高校报送的招生来源计划,备案后,统一分送各有关省级招办。
各省级招办依据教育部分送的招生来源计划,与各有关高校核对分专业计划及其说明,并负责及时、规范、准确、统一地向社会公布有关招生计划信息。
除按计划管理办法允许不做分省计划的招生类型外,各高校招生来源计划均须经教育部汇总分送,由各省(区、市)负责向社会公布,未经教育部分送和有关省(区、市)公布的计划一律不得安排招生。
报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