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性非急性颅内大动脉闭塞血管内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尹顺雄 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动脉狭窄中国专家共识新解读
的预后:①较老龄患者、②发病时未持续服用抗血小板药
物者、③症状性后循环动脉狭窄患者。但抗凝治疗sICAS
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2.抗血小板治疗
推荐意见: ①对于sICAS患者, 应该在发病后尽早启动抗血小
板治疗,并长期使用。可选阿司匹林、氯吡格雷、
• • • • 起始阶段 进展 LDL 进入动脉壁 • 持续的LDL进入、氧化和 LDL氧化 内皮功能损伤 单核细胞参与,引发炎症 • 泡沫细胞形成 内皮功能降低 • 平滑肌细胞增殖和产生纤 维 • 血管炎症并形成脂质核心 • • • • 并发症 炎症加剧,脂质核心增大 平滑肌细胞和纤维组织减少 不稳定斑块形成和破裂 不稳定斑块中的物质漏入血 管腔,引起急性血栓
PCA区域:PCA 区域梗死主要由栓塞引起,PCA粥样硬
化被认为很少发生。
(五)sICAS的评估和诊断
sICAS的评估内容:血管病变的形态学、侧支循
环和血流动力学。
评估方法:无创性检测TCD、MRI/MRA、CT
/CTA/CTP(CT灌注成像)和有创性检测DSA。
推荐意见: ①中国缺血性卒中和TIA患者, 必须高度重视sICAS的评估 和诊断。
动脉粥样硬化:伴随块
平滑肌细 胞和胶原
CV事件
血栓出 血
10岁开始
30岁开始
40岁开始
50岁开始
Pepine CJ. Am J Cardiol. 1998;82(suppl 10A):23S-27S.
AS发生必备因素:LDL和单核/巨噬细胞(Nature 2008)
HDL主要通过影响胆固醇逆转运发挥作用
LDL致动脉粥样硬化;HDL抗动脉粥样硬化
症状性非急性期大脑中动脉闭塞血管内再通治疗研究进展
传统的SNMCAO影像学评估包括经颅多普勒超声 (transcranial doppler,TCD)、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colorcoded duplex ultrasonography,TCCD) CT 灌注成像 (computed tomography perfusion,CTP)、磁共振灌注成像 (perfusion weighted imaging,PWI)、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等。通过这些检查可 评估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管径大小和 脑组织血流灌注情况,反映脑血管解剖上的改变,动态显 示脑循环由动脉至静脉的变化过程相比较CTP、PWI 等评估脑灌注的手段,动脉自旋标记(arterial spin labeling, ASL)是一种比较新的检测方式,利用动脉水中磁标记质子 作为内源性示踪剂,然后通过减去标记和控制信号得到灌 注图,是一种无创、可重复评估脑灌注的方法⑸。ASL联合 血管壁高分辨率磁共振(high -resolution vessel wall mag-
doi:10.3969/j.issn. 1002-0152.2021.03.012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南昌330000) ® 通信作者(E-mail: jeujue@ )
Chin J Nerv Ment Dis Vol.47, No.3 March 2021
netic resonance imaging, HR-MRI)还可以对 SNMCAO 的血 管管径、血管内膜炎症情况、管壁特点、管壁厚度、斑块特 征、血管壁结构及血管周围附近侧支循环等进行评估E9], 同时根据血管壁的差异及灌注的特征可有效的鉴别烟雾 病跑。但TIAN等⑴]研究认为与CTP相比,ASL倾向于高估 严重慢性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狭窄患 者的灌注缺陷。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weighted imaging,SWI)可通过检测铁的变化,量化铁的含量来诊断 责任血管供血区域是否有微出血及出血倾向["⑸。
【全文】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血管内治疗专家共识
ICAS的治疗
③ 合并高血压的ICAS患者应积极控制血压,降压治疗的启动时机及血压 目标值应个体化。如无特殊,长期血压控制目标宜<140/90 mmHg, 原则为逐步平稳降压(B-NR级证据,强推荐);选择降压药物应充分 考虑患者全身靶器官损害及对药物耐受性的情况,可优先考虑长效降 压药物(C-EO级证据,中等推荐)。
ICAS的治疗
▪ 推荐意见: ① 药物涂层支架治疗sICAS可能是解决sICAS再狭窄和卒中复发问题的新的治疗手
段。可根据患者的具体病变及路径特点选择(B-R级证据,中等推荐)。 ② 药物涂层球囊治疗sICAS可能是解决sICAS再狭窄和卒中复发问题的新的治疗手
段。可根据患者的具体病变及路径特点选择,还需要更高级别证据证实(CEO级证据,弱推荐)。 ③ 对于症状性再狭窄患者,推荐优先选用颅内专用治疗sICAS的药物涂层支架 (C-EO级证据,弱推荐)。
低压、半顺应性球囊以提高手术的安全性(C-LD级证据,中等推荐)。 ② 单纯球囊扩张成形技术操作上建议缓慢充盈和缓慢泄压,扩张后进行较长时间的
血流观察,出现限流性夹层或弹性回缩应进行补救性支架置入治疗。建议球囊选 择直径为责任血管参考直径的50%~80%(亚满意扩张)(C-EO级证据,弱推荐)。
ICAS的治疗
ICAS的治疗
▪ ICAS的治疗方法包括内科治疗、外科治疗和血管内治疗。外科治疗因为 有较高的并发症,迄今没有得到全球范围内指南的推荐,而内科治疗与 血管内治疗一直在被探索以求证ICAS的最佳治疗。目前的证据仍然支持 内科治疗是ICAS的一线治疗方式。
(一)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及危险因素管理 ▪ SAMMPRIS研究奠定了强化药物治疗在防治ICAS中的一线地位,包括
ICAS的治疗
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血管内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全文)
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血管内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全文)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外血管狭窄是导致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主要原因及病理改变,众多研究证实中国患者以颅内动脉狭窄为主。
最近我国大样本观察研究发现颅内动脉早期狭窄≥70%是卒中复发的高危因素,而且随着合并危险因素的增多,复发风险也明显增加。
所以,目前的问题是:如何准确评估风险?如何更好的管理血压、血脂和血糖等危险因素?如何给予抗栓治疗方案?支架治疗和药物治疗该如何选择以及效果如何?为此,《中华内科杂志》编委会组织专家对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血管狭窄血管内治疗最新进展进行回顾,力求针对目前临床治疗方面较为混乱的认识提出一些思路和建议,供国内同行参考。
美国10%缺血性卒中患者是由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所致,在中国这一比例超过30%。
研究显示对于狭窄≥70%的患者,症状性狭窄的动脉供应区1年卒中复发率高达23%。
近期一项关于中国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疾病的研究(CICAS)显示中国缺血性卒中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中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的发生率为46.6%(其中19.6%患者合并颈动脉颅外段狭窄),研究同时显示伴随颅内动脉狭窄的患者入院时病情较重且住院时间更长,且1年卒中复发率伴随狭窄程度增加而升高(无狭窄患者为3.34%,50%——69%狭窄患者为3.82%,70%——99%狭窄患者为5.16%,完全闭塞患者为7.40%)。
因此探索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治疗方法及对该人群实施有效的二级预防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一、药物治疗关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药物治疗一直存在争议,WASID研究显示应用华法林及阿司匹林治疗后患者狭窄血管供应区1年缺血性卒中的发生率分别为11%及12%,显示了单纯药物治疗对疾病控制效果并不理想。
研究同时发现华法林治疗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显著增高,即针对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的二级预防抗凝治疗并无优势,因此药物治疗的焦点指向了抗血小板治疗。
动脉粥样硬化中西医防治专家共识(2021年)
动脉粥样硬化中西医防治专家共识(2021年)一、AS 的病因及发病机制1.西医对AS 病因的认识AS 危险因素分为不可改变危险因素和可改变危险因素,尽早识别危险因素有助于预防AS 发生和进展。
不可改变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遗传因素。
AS 发生是遗传与环境因素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
性别和年龄间存在交互作用。
早发冠心病家族史(男性<55 岁,女性<65 岁),近亲患AS 几率明显增高。
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包括不合理的饮食结构、不良生活方式、某些疾病等:不合理的饮食结构高脂高胆固醇饮食会加速AS 发生。
不良生活方式如吸烟和饮酒是AS 的两个主要危险因素;久坐及缺乏运动会影响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颈动脉斑块;睡眠质量差、时间不足与亚临床AS的风险增加独立相关。
某些疾病如糖尿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血压病、重度抑郁症和双相情感障碍、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可增加AS 的风险。
此外超重和肥胖,感染(包括肺炎衣原体和幽门螺杆菌等细菌、牙周微生物以及巨细胞病毒、肝炎病毒、流感病毒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等病毒),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胰岛素抵抗,血中纤维蛋白原及凝血因子高水平,体内储存铁增多,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表达过高,高尿酸水平,睾酮减少等因素也与AS 发病相关。
2.西医发病机制AS 发病机制主要包括脂质浸润学说、内皮损伤- 反应学说、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假说、平滑肌细胞克隆学说等。
在AS 的起始期,动脉局部血流紊乱导致内膜破裂,影响内皮细胞功能,LDL-C 在动脉内膜沉积,激发炎症反应;在AS 的进展期,平滑肌细胞向内膜迁移和增殖,同时平滑肌细胞、巨噬细胞以及T淋巴细胞可能经历细胞死亡、凋亡,构成AS 斑块的坏死核心。
在AS 的复合期,AS 斑块有钙盐沉着,AS 不稳定斑块破裂引发局部血栓形成,持续性和闭塞性血栓可引发缺血性损伤,如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和中风。
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动脉狭窄中国专家共识解读资料
严重程度明显高于颅外血管病变。
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
危险因素
传统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
血症等。 Solberg等提出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较颈动脉颅外段 晚十年。 新近研究认为代谢综合征也是sICAS的危险因素,它与 sICAS的相关性比其他传统危险更为明显。sICAS华法林 与阿司匹林比较(WASID)研究的亚组分析也发现,
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
此外sICAS卒中复发危险远高于出血风险,脑卒中早期更为 突出。因此,在sICAS 脑卒中早期可以考虑联用阿司匹林 和氯吡格雷治疗,联合治疗持续时间不清楚,CLAIR研
究中为1周。
TOSS研究表明,合用阿司匹林和西洛他唑对减少sICAS进
展优于单用阿司匹林,而且不增加出血并发症。
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
降压药物选择 多个研究发现CCB、ACEI、ARB不仅有延缓甚至逆转颈 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作用,而且其作用较利尿剂或β 受体阻滞剂强。2006年一项荟萃分析结果表明,CCB在延 缓IMT方面的作用要优于ACEI。
sICAS患者优先选择CCB、ARB作为降压药有一定的合理
CE-MRA主要用于颈动脉的检查,近年来也应用于颅内血管成像。与 TOF-MRA相比,CE-MRA 缩短了成像时间,可同时颅、内外血管成 像,更清晰地观察狭窄远端的血管,并可轻度提高严重动脉狭窄的诊 断敏感性和特异性
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
GRE-MRI “开花征” 伪差(Blooming Artifact)
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
抗血小板治疗 单药治疗:CAPRIE提示对于高复发风险患者氯吡格雷优于
阿司匹林,该结论可能也适合sICAS患者
联合治疗:CLAIR\CARESS研究提示早期,联合治疗能尽 快中止微栓子的出现,再发卒中的风险降低,但出血风险 有所增加,MATCH和CHARISMA研究提示主要出血的 风险在联用90 d后增加。MATCH研究发现出血并发症增 多部分原因是由于入选了许多脑小血管病患者,而大动脉 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预期发生出血并发症较少。
2020年脑卒中规范化诊治简明手册2.神经介入篇
第二节 脑血管病介入治疗一.什么是脑血管造影?脑血管造影是一种常规的、成熟的诊断方法,是诊断脑血管疾病的“金标准”。
脑血管造影的方法是在病人的大腿根部做一穿刺,通过一细而柔软的导管在动脉内注射造影剂,同时连续拍照,记录造影过程,使脑部的血管图象清晰显示在电视屏幕和X 光片上,医生据此用以判断脑血管动脉有无病变,作出准确诊断和治疗选择。
二. 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动脉溶栓、机械取栓有何不同?1.优缺点:静脉溶栓(r-tPA )是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方法,但治疗时间窗窄,仅为 4.5 小时。
另外,大血管闭塞血管再通率低,如颈内动脉末端再通率仅为6%,大脑中动脉M1段的再通率也不超过 30% 。
动脉溶栓通过微导管在血栓附近或穿过血栓直接给予溶栓药物,提高局部药物浓度,减少药物用量,降低颅内及全身出血风险。
还可用于静脉溶栓无效的,也可用于重症脑卒中不适合静脉溶栓的,如近期有大手术或严重创伤的。
但该方法耗费时间长,有些栓子药物难以溶解。
机械取栓和急诊血管成形技术出现相对较晚,其优点包括:避免或减少溶栓药物的使用,对于大血管闭塞及心源性栓塞性卒中具有更髙的血管再通率,成为急性缺血性卒中的重要的治疗手段。
2.时间窗:(根据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血管内介入诊疗指南2018) 目前血管内治疗逐步从“时间窗”,进入第二个里程碑“组织窗”!药物 前循环 后循环 静脉溶栓 rt-PA3h 内(Ⅰ,A ) 3-4.5h (Ⅰ,B ) 尿激酶 6h (限国内)动脉溶栓 rt-PA/尿激酶 6h24h 机械取栓6h6-24h(多模式影像学) 24h三. 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血管内治疗专题1.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血管内治疗有哪些方法?动脉溶栓术、支架取栓术、球囊扩张成型术、支架置入术。
2.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血管内治疗有哪些适应症及禁忌症?a.适应症:1.年龄≥18岁;2.尽早实施,时间窗如上所述;3.CT排除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4.急性缺血性卒中,影像学证实为大血管闭塞。
中国颅内外大动脉非急性闭塞血管内介入治疗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导丝选择
导丝应具有足够的支撑力和灵 活性,以便于通过病变部位和
进行精细操作。
球囊与支架选择
根据病变性质和血管直径选择 合适的球囊和支架,确保支撑
力、贴壁性和Biblioteka 畅性。使用技巧熟练掌握导管、导丝、球囊和 支架的操作技巧,确保准确、 安全地将器材送至病变部位。
操作流程规范及注意事项
介入治疗定义
通过导管等器械,在影像设备引 导下对病变血管进行诊断和治疗
。
介入治疗原理
利用导管将药物、栓塞剂或支架等 输送至病变部位,达到局部治疗的 目的。
介入治疗优势
创伤小、恢复快、可重复操作,适 用于不同部位和类型的血管病变。
常用介入器材选择及使用技巧
01
02
03
04
导管选择
根据病变部位、血管直径和手 术需求选择合适的导管,确保
。
诊断方法
颅内外大动脉非急性闭塞的诊断方法主要包括影像学检查,如CT血管造影(CTA)、 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等。此外,脑电图、经颅多普 勒超声等检查也有助于诊断。对于疑似病例,医生还会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和体征进
行综合判断。
02
血管内介入治疗原理与技术
介入治疗原理介绍
动脉夹层和动脉瘤形成处理
对比剂肾病预防与处理
密切观察、控制血压、使用抗血小板药物 等,必要时进行手术治疗。
水化治疗、减少对比剂使用剂量、使用肾 保护药物等。及时处理并发症,减轻患者 痛苦,提高治疗效果。
06
总结与展望
目前存在问题和挑战
介入治疗技术普及不足
尽管介入治疗在血管疾病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在部分地区和 医院普及程度仍然不足,需要加强技术推广和培训。
中国颅内外大动脉非急性闭塞血管内介入治疗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针对不同病变类型和患者特点,需要进一步优化介入治疗策略,以 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THANKS
感谢观看
促进技术推广
加强学术交流
通过共识的制定和实施,加强相关领 域学术交流和合作,推动血管内介入 治疗技术的发展和创新。
通过共识的推广和宣传,促进血管内 介入治疗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提高患 者的治疗率和生存率。
02
颅内外大动脉非急性闭塞诊断与 评估
临床表现与分型
1 2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一过性黑蒙、单侧肢体无力或麻木、失语等。
对比剂肾病处理
水化治疗、利尿剂等,严重者需 透析治疗。
穿刺部位出血处理
重新压迫止血、加压包扎或外科 缝合等。
放射损伤处理
局部涂抹抗炎药物、保湿剂等, 严重者需外科处理。
05
专家共识解读与实践应用
关键问题解答
介入治疗适应症
包括症状性、无症状性、以及特殊情况下的大动 脉非急性闭塞。
介入治疗方法选择
依据闭塞部位、长度、患者状况等因素,选择球 囊扩张、支架置入等技术。
长期随访计划
制定长期随访计划,定期评估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和血管通畅情况。
药物治疗与生活方式干预
根据随访结果,调整药物治疗方案,并给予生活方式干预建议。
04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常见并发症类型及危险因素
血管损伤
包括血管痉挛、夹层、穿孔和 破裂等,与导管、导丝操作不 当有关。
对比剂肾病
与使用碘对比剂有关,可能导 致肾功能损害。
脑梗死
根据闭塞血管不同可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偏瘫、偏 身感觉障碍、失语、共济失调等。
3
分型
包括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动脉炎等。
中国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诊治共识
完善预防和治疗体系
进一步完善预防和治疗体系,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实现早
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THANK YOU.
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家族遗传等 也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因素。
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表现
无症状
动脉粥样硬化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 表现为无症状性血管病变。
心绞痛
当冠状动脉受到粥样斑块的影响时,可能 引起心绞痛,表现为胸痛、胸闷等症状。
疲劳和虚弱
动脉粥样硬化可能导致身体各部位供血不 足,引起疲劳和虚弱等表现。
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诊治技术相对成熟,在社 区和基层医疗机构也可以开展,有利于提高医 疗资源的可及性和均等化。
目前取得的成果与经验
临床研究与实践
近年来,国内外的临床研究和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证实了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治 效果和安全性。
技术创新与进步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进步,如高分辨率超声、CTA等检查手段的广泛应用,为头颈 部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发现和治疗提供了更好的手段。
02
AS在中国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与心血管疾病(CVD)的发病和死亡密切 相关,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03
中国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CSHA)是指发生在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颅外段和椎动 脉等部位的AS,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
动脉粥样硬化的危害
CSHA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 作(TIA)、颅内动脉瘤破裂等严重后果。
02
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机制
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生理
脂质条纹
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生理过程起始 于血管内皮细胞受到损伤,导致血 脂在血管壁沉积,形成脂质条纹。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影像学评价专家共识
管壁
颅内动脉管壁成像技术可在传统的管腔狭窄程度评价之上,进一步了 解斑块结构和功能的稳定性。通常将不稳定斑块或易损斑块的特征概 括为大脂质坏死核心、薄纤维帽斑块、斑块内出血、炎性浸润以及新生 血管形成等。应用管壁成像评价病变局部的形态病理学特点以及相邻 穿支情况,一方面可推测缺血事件病因及发生机制,尤其对于隐匿性卒 中的病因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另一方面可为制定干预策略、降低脑缺血 事件复发风险提供依据。目前最为常用的检查手段为高分辨率核磁共 振管壁成像(high resolution magneticresonance vessel wall image,HRMR-VWI),此外还包括部分新兴手段如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和血管内超声(intravenous ultrasound,IVUS)等。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影 像学评价专家共识
Hale Waihona Puke 摘要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CAS)是中国人群缺血性卒 中的主要原因之一,占缺血性卒中病因学的30% ~ 50% 。ICAS 精准治疗的前提是精准评价,因此ICAS 影 像学评估至关重要。当前ICAS 影像评价尚缺乏统一标 准,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组织有关专家, 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我国临床实践,反复讨论并 达成ICAS 影像学评价专家共识,旨在为ICAS 的临床 诊疗工作提供参考和建议。
脑血管狭窄处的管腔和管壁评价
管腔 当前ICAS 的影像学评价体系以管腔狭窄程度 为核心指标。管腔的狭窄程度可定性分为轻度、 中度和重度狭窄,亦可定量分为狭窄率<50% 、50% ~69%和70% ~99% [22-23]
血管超声:经颅多普勒超声(TCD)与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具 备无创且操作简单、成本较低等优势,可对患者进行连续、长期 的动态观察。TCD 或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于血管狭窄程度 的判断主要依据流速变化,相关参数包括狭窄处收缩期峰值流 速(PSV)、狭窄处平均流速(MV)以及狭窄处收缩期峰值流速与 狭窄远端收缩期峰值流速比值(PSV1 /PSV2)。
2024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多学科联动影像指导下脑血管病的诊疗进展
2024年医疗卫生行业继续教育-临床内科学-神经内科学-多学科联动影像指导下脑血管病的诊疗进展课后练习答案目录一、降脂类药物在脑血管病的应用及进展 (1)二、血管壁高分辨磁共振成像在颅颈血管病变中的应用 (3)三、烟雾病的现状及未来 (5)四、抗癫痫药物治疗 (7)五、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卒中/TIA合并冠心病诊治 (9)六、帕金森病药物治疗进展 (11)七、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 (13)八、急性缺血性卒中动脉取栓术后管理 (15)九、脑卒中相关睡眠障碍 (17)十、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血管内治疗 (19)十一、脑卒中后癫痫 (22)十二、中国血管性认知障碍诊疗指导规范 (23)十三、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弹簧圈选择 (25)十四、颈动脉狭窄的治疗 (27)一、降脂类药物在脑血管病的应用及进展1.下列关于胆固醇吸收抑制剂说法有误的是()A.轻度肝功能不全或轻至重度肾功能不全患者均无须调整剂量B.不良反应轻微,且多为一过性,主要表现为头疼和消化道症状C.与他汀类药物联用也可发生转氨酶增高和肌痛等不良反应D.可用于妊娠期E.禁用于哺乳期参考答案:D2.核酸化学修饰造就了Inclisiran独特的“胞内缓释系统”,从而实现()的超长药效A.一年一针B.一年两针C.一年三针D.两年一针E.两年三针参考答案:B3.下列关于脑卒中说法有误的是()A.LDL-C与心脑血管疾病关系密切,可引起心梗、脑梗等严重后果B.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率较高,二级预防可降低复发率C.LDL-C不是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D.降低LDL-C水平可降低卒中新发/复发风险E.降脂治疗始终是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的重要基石之一参考答案:C4.《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年)》明确指出依折麦布与中-高强度他汀类药物联用时,LDL-C降幅可>()%,且不增加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A.30B.40C.50D.60E.70参考答案:C5.国内外权威指南将()药物作为降脂治疗的首选治疗方案A.他汀类B.胆固醇吸收抑制剂C.PCSK9抑制剂D.贝特类E.烟酸类参考答案:A二、血管壁高分辨磁共振成像在颅颈血管病变中的应用1.根据CAS评分系统,斑块<()mm,为低风险斑块A.0.5B.1C.2D.3E.4参考答案:C2.典型的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会导致局部管壁偏心增厚,其定义是:动脉断面上管壁最厚处的厚度大于最薄处厚度的()倍A.1.5B.2C.2.5D.3E.3.5参考答案:B3.大脑仅占体重约()%A.1B.2C.5D.6E.8参考答案:B4.颅内管壁MRI技术的优势不包括()A.缩短扫描时间B.提高空间分辨率C.减少图像信噪比D.增加图像信噪比E.可实现高质量三维成像参考答案:C5.对颈动脉狭窄程度<()%的隐源性卒中患者行MRI管壁成像,发现部分患者存在偏心性斑块,且易损A.30B.40C.50D.60E.70参考答案:C三、烟雾病的现状及未来1.下列关于烟雾病的说法有误的是()A.又称脑底异常血管网症B.是一种病因尚不完全明确的进行性脑血管疾病C.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其发生与遗传、免疫、炎症等因素有关D.出血型及缺血型烟雾病的发病年龄不存在差异E.目前尚未发现可以延缓或者逆转病情进展的特效药参考答案:D2.下列关于烟雾状血管的病理改变说法有误的是()A.弹力膜的降解B.中膜变厚C.纤维蛋白的沉积D.继发性形成微动脉瘤造成出血E.继发性形成血栓,造成管腔狭窄导致脑缺血进一步加重参考答案:B3.烟雾病好发地区是()A.亚洲B.非洲C.欧洲D.美洲E.大洋洲参考答案:A4.烟雾病主要累及的血管是()A.颈内动脉系统B.眼动脉C.大脑静脉系统D.椎基底动脉系统E.豆纹动脉参考答案:A5.下列哪项属于烟雾病的典型症状()A.认知功能障碍B.癫痫C.偏瘫D.眼底改变E.舞蹈样运动参考答案:C四、抗癫痫药物治疗1.下列关于拉考沙胺的药代动力学特征说法有误的是()A.生物利用度低B.达峰快C.半衰期长D.血浆蛋白结合率低E.无活性代谢产物参考答案:A2.下列关于苯巴比妥说法有误的是()A.出现最早的一个抗癫痫药物B.是一个广谱AEDsC.主要不良反应是嗜睡、镇静、攻击性、抑郁、认知障碍、注意力缺D.适合儿童使用E.儿童主要不良反应是多动症参考答案:D3.癫痫的首选治疗方法是()A.药物治疗B.手术治疗C.生酮饮食D.中医治疗E.心理治疗参考答案:A4.下列关于左乙拉西坦说法有误的是()A.最有应用前途的新型AEDsB.适用于各年龄人群,所有类型的局灶性发作、全面性发作、自发性或继发性癫痫综合征C.是局灶性发作联合用药的首选药物D.不良反应很少E.不良反应主要是消化道症状参考答案:E5.下列不属于抗癫痫药的是()A.卡马西平B.拉莫三嗪C.丙戊酸钠D.左乙拉西坦E.保泰松参考答案:E五、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卒中/TIA合并冠心病诊治1.根据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合并冠心病的危险分层,有≤2个危险因素,且10年风险<10%,属于()风险A.低危B.中危C.高危D.很高危E.极高危参考答案:B2.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合并冠心病根据病因和临床特点可以分为()类A.两B.三C.四D.五E.六参考答案:B3.下列关于ACS相关IS/TIA的诊断要点说法有误的是()A.有危险因素B.确诊的ACSC.表现为动脉粥样硬化性IS/TIA的典型临床症状,且与ACS发病间隔≤4周D.符合动脉粥样硬化性IS/TIA的MRI和MR血管壁成像特点E.静脉血可呈低凝状态参考答案:E4.世界卒中组织脑-心工作组指出,卒中-心脏综合征主要分为()类A.3B.4C.5D.6E.7参考答案:C5.下列对于ACS相关IS/TIA的急性期治疗说法有误的是()A.治疗方案的选择应基于治疗实施的紧迫性和时机、患者个体特征、心脑血管闭塞部位以及就诊医疗单位专业水平B.对于同时出现IS和AMI的患者,以适当剂量的rt-PA静脉注射,然后进行PCI和支架置入术(如有必要)是合理的C.对于同时出现IS和AMI的患者,在出现基底动脉闭塞或NSTEMI时,PCI优先于机械取栓D.ACS一旦诊断明确,建议尽早行PCI或CABG,尤其是那些同时合并TIA或视网膜缺血症状,而无AIS者E.对于异时性CCI患者,应先积极处理AMI,而后处理IS/TIA参考答案:C六、帕金森病药物治疗进展1.()是治疗帕金森病的“金标准”,是帕金森病药物治疗中最有效的对症治疗药物A.金刚烷胺B.左旋多巴C.司来吉兰D.恩他卡朋E.普拉克索参考答案:B2.下列关于帕金森病药的说法有误的是()A.是常见的运动障碍病B.临床症状包括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C.根据目前治疗手段,可以治愈D.一旦早期诊断,即应开始早期治疗E.治疗不仅立足当前,而且需长期管理,以达到长期获益参考答案:C3.下列关于帕金森病药物治疗原则说法有误的是()A.早期诊断,早期治疗B.遵循剂量滴定C.尽可能以小剂量达到满意临床效果D.强调个体化特点E.能突然停药参考答案:E4.下列属于MAO-B抑制剂的是()A.罗匹尼罗B.托卡朋C.雷沙吉兰D.罗替高汀E.金刚烷胺参考答案:C5.帕金森病在中医中属于“震颤”、“颤证”的范畴,其发病多因()所致A.肝肾不足B.气血两虚C.筋脉失养D.虚风内动E.以上均是参考答案:E七、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1.下列关于VBD合并症的说法正确的有()A.可合并代谢综合征B.可合并合并免疫相关性疾病C.可合并其他血管畸形、动脉瘤D.可合并合并感染性疾病E.以上均正确参考答案:E2.下列干预VBD说法有误的是()A.是一种后循环血管变异性疾病B.VBD 的出血风险与动脉扩张的程度和速度有关C.VBD相关脑神经疾病为多个脑神经受累D.临床上发现VBD患者合并其他疾病的情况并不罕见,可以合并许多其他疾病E.VBD起病隐匿,可无任何症状参考答案:C3.VBD的CTA诊断标准是当基底动脉超出斜坡或鞍背范围,或基底动脉分叉点超出了鞍上池层面,即可诊断为过度延长,基底动脉任意一点的直径大于()mm,即可诊断为扩张A.2B.2.5C.3D.4.5E.6参考答案:D4.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A.缺血性脑卒中B.出血性脑卒中C.脑干及颅神经受压症状D.梗阻性脑积水E.基底动脉型偏头痛参考答案:A5.VBD并发梗阻性脑积水较罕见,一般认为主要是延长、扩张的血管压迫了中脑导水管或()底部,引起脑脊液循环通路受阻形成梗阻性脑积水A.左侧脑室B.右侧脑室C.第三脑室D.第四脑室E.蛛网膜下腔参考答案:D八、急性缺血性卒中动脉取栓术后管理1.脑水肿最危险的阶段在发病后48-72h内,且高达30%的患者在发病()h内出现症状加重A.6B.12C.24D.48E.72参考答案:C2.大脑中动脉1/3供血区低密度影,MR扩散加权成像提示脑梗死体积超过()ml,或中线移位等早期影像学征象提示发病6h内较多脑组织受累,预测可出现严重脑水肿A.40B.60C.80D.100E.120参考答案:C3.再灌注损伤临床表现包括()A.头痛B.高血压C.癫痫发作D.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E.以上均是参考答案:E4.从术后血压管理应该重视的时间点上来看,诸多研究提示MT术后血压与长期预后主要决定于前()小时A.4C.12D.24E.48参考答案:D5.下列不属于脱水药物的是()A.葡萄糖B.甘露醇C.高渗盐D.利尿剂E.人血白蛋白参考答案:A九、脑卒中相关睡眠障碍1.对于RLS诊断需同时满足的条件说法有误的是()A.有活动双下肢的强烈愿望,常伴随双下肢不适感或不适感导致了活动欲望B.强烈的活动欲望及不适感出现在休息或不活动时,或在休息或不活动时加重C.活动过程中,强烈的活动欲望及不适感可得到部分或完全缓解D.强烈的活动欲望及不适感在傍晚或夜间加重,或仅出现在傍晚或夜E.身体不适能单纯由一种疾病或现象解释参考答案:E2.对于卒中相关失眠非药物治疗描述不正确的是()A.积极处理卒中患者的失眠症状,以改善卒中患者预后,并提高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B.睡眠卫生教育在卒中相关失眠治疗中作用不大C.认知行为疗法不仅有利于改善卒中患者失眠,而且有助于卒中患者疲劳、抑郁症状的缓解D.经颅磁刺激可以改善卒中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且安全性良好E.个体化护理对卒中相关失眠有改善作用参考答案:B3.PSG监测是PLMS的主要诊断手段。
《中国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诊治共识》要点
《中国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诊治共识》要点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高,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成为影响中老年人健康的主要原因。
在缺血性脑卒中的防治中, 不仅要重视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肥胖、吸烟等危险因素,还要重视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的评估和治疗。
头颈部动脉狭窄是动脉粥样硬化发展的严重阶段。
伴有头颈部动脉狭窄的脑卒中是导致严重残疾与死亡的主要类型。
随着影像学检查与脑血管介入技术的发展,对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的观察越来越全面细致,与病理学诊断越来越接近。
相比之下临床诊断却显得过于简单,也缺乏统一、公认的诊断分类。
哪些需要治疗?怎样合理治疗? 这些属于临床热点但争议很大的问题却无共识发表。
本项共识所提的头颈部动脉为:头部动脉包括颈内动脉和椎动脉颅内段,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和基底动脉;颈部动脉包括颈动脉与椎动脉颅外段,以及锁骨下动脉和头臂动脉。
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主要包括动脉斑块形成、狭窄和闭塞,以及颈动脉内中膜増厚。
—、头颈部动脉硬化的影像学诊断特点1. 血管超声诊断方法:血管超声检查可以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可以清楚显示颈动脉的斑块性质。
颈动脉血管超声在评价血流动力学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经颅多昔勒超声(TCD )通过测定血管的血流速度来估计颅内动脉狭窄程度,在检测狭窄程度>50%的大脑中动脉敏感度和特异度较强,但准确性受骨窗和操作者技术影响较大。
推动脉颅外段解剖位置较深, 血管超声可以检查椎动脉狭窄。
2. 血管造影诊断方法:CT血管造影(CTA )可以清楚显示头颈部动脉的斑块与狭窄程度。
对头颈部斑块与狭窄进行MRI检查。
高分辨磁共振成像(HRMRI)可以显示斑块形态、斑块体积,可以分析斑块性质、斑块纤维帽、脂质核心大小、斑块钙化、斑块内出血。
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可以显示头颈部动脉狭窄,并测量狭窄程度。
3. DSA诊断方法:DSA —直被作为诊断头颈部动脉疾病的全标准。
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动脉狭窄中国专家共识
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动脉狭窄(symp鄄tomaticintracranialatheroscleroticstenosis,sICAS)是指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颅内动脉狭窄,并在狭窄动脉供血区域发生过缺血性卒中或短暂脑缺血发作(transientischemicattack,TIA)。
sICAS是全球范围内脑卒中的重要病因[1-2],尤其在中国和亚洲人群中更为突出[3-7]。
1流行病学在中国,33%~50%脑卒中和50%以上的TIA存在sICAS[3-4]。
其他亚洲国家如泰国、韩国和新加坡的脑卒中病例中,sICAS的比例也分别高达47%、28%~60%和48%[3,5-7]。
而美国每年脑卒中或TIA病例中,仅10%由sICAS所致[8]。
美国非洲裔、亚裔和西班牙裔也是sICAS的高危人群。
由于亚裔、非洲裔和西班牙裔占世界人口的大部分,sICAS成为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血管病变,而颅外血管闭塞性病变在白种人中较为多见[3]。
香港、台湾和中国大陆的尸解资料均显示,颅内动脉硬化严重程度明显高于颅外血管病变,颅内大动脉病变还累及血管远端[9-11]。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substractionangiography,DSA)研究显示中国脑梗死和TIA患者中43%~50.9%有颅内动脉狭窄,而在白人患者仅占14%[12-14]。
在中国、韩国、日本和新加坡人群的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鄄nialdopplere,TCD)、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res鄄onanceangiography,MRA)研究均发现,sICAS比率高于颅外动脉狭窄,其中以大脑中动脉狭窄(middlecerebralartery,MCA)为最常见[4,15-18]。
2危险因素由于评估颅内脑动脉的血管影像学技术的局限性,有关sICAS危险因素的研究比颅外动脉狭窄的相关研究少得多。
近年来,直接、无创性评价颅内血管系统状态的影像学技术,包括TCD、MRA和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omputertomo鄄graphicangiography,CTA)等的不断发展,促成了越来越多的颅内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的相关研究。
大血管闭塞治疗专家共识2019
推荐意见:对于≥18岁的AIS-LVO患者行血管内治疗获益明确, 对<18岁的患者行血管内治疗可能是合理的。
2.时间窗:
HERMES研究显示,时间窗(发病至股动脉穿刺时间)超过7.3 h, 取栓获益消失。
EscAPE研究纳人的AIS-LVO患者,发病<12 h、多模态CT血管成像 (CTA)排除大面积脑梗死或大血管侧支循环不良,发现血管内治疗 组的功能独立[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0—2分]患者比例显著高于 标准治疗组(分别为53.0%、29.3%,校正后RR=1.8,95%:1.4~ 2.4)。
推荐意见:拟行血管内治疗的AIS—LV0患者,需排除严重低血 糖(血糖<2.7 mmoL/L),并关注严重血小板降低(<40×109/L)和过 度抗凝(INR>3.0)可能带来的出血风险。
大血管闭塞治疗专家共识 2019版解读
侯宇峰
阆中市人民医院
卒中是导致人类致死、致残的重大疾病之一。我国卒中的发病率逐 年上升,国家卒中筛查数据显示,40~74岁居民首次卒中标化发病 率由2002年的189/10万上升至2013年的379/10万,平均每年增长 8.3%。
疾病负担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为276.75/10 万、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为126.34/10万。而且我国卒中发病人群 中,年龄<70岁的患者比例持续增加,呈现年轻化的趋势。
对于后循环取栓的时间窗目前尚无较高级别的循证证据支持, 多数研究认为取栓的时间窗在24 h内是合理的。
推荐意见:前循环AIs-LV0患者行血管内治疗的时间窗(发病至 股动脉穿刺)为24 h,但对于发病时间在6~24 h的患者应该在多模 态影像学指导下进行。
3.症状: 评价AIS症状严重程度的国际通用标准为NIHSS评分。 前述6项RCT研究中,5项设定了纳人患者的NIHSS评分标准(>2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性非急性颅内大动脉闭塞血管内治疗中国专家共识约10%的缺血性卒中是由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严重狭窄或闭塞所致,这类疾病可统称为颅内大血管闭塞性疾病(LAOD),其卒中年复发风险为3.6%~22.0%,存在血流动力学障碍的患者,年卒中风险更高。
颅内动脉狭窄为50%~69%的年卒中风险为6%,狭窄为70%~99%的年卒中风险高达19%,而症状性慢性颅内动脉闭塞的患者年卒中风险可达23.4%。
颅内大动脉闭塞除引起更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导致严重残疾甚至死亡外,还有更高的卒中/TIA复发率。
对于颅内大动脉闭塞患者,即使经过系统的内科治疗,其一年内卒中/TIA复发风险(7.27%)仍显著高于颅内大动脉狭窄(重度狭窄复发率为5.16%,轻度狭窄为3.82%)或无狭窄(复发率为3.27%)患者。
此外,颅内大动脉闭塞还能导致认知功能及情感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神经科工作者一直在探索有效、安全的非急性期颅内动脉闭塞的治疗方法。
1 非急性颅内大动脉闭塞的概念1.1 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在心血管领域,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有严格的定义: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完全无前向血流通过,心肌梗死溶栓分级(TIMI)0级,且临床判定血管闭塞时间≥3个月。
慢性冠状动脉闭塞的主要原因为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
目前尚无人群冠状动脉CTO发生率资料。
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群中,慢性冠状动脉闭塞约占全部冠状动脉造影的18.4%~52.0%,并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由于冠状动脉慢性闭塞均由斑块破裂急性发展而来,而在急性期无论从临床症状还是从实验室检查、心肌电生理检查均很容易诊断,因此通常都能确定患者急性期闭塞的准确时间。
1.2 非急性颅内大动脉闭塞相比冠状动脉慢性闭塞,颅内大动脉非急性期闭塞情况就复杂得多。
首先,从发病机制上,非急性颅内大动脉闭塞的机制除了原位斑块破裂导致颅内大动脉急性闭塞发展而来之外,其他机制还包括栓塞、血管夹层及脑血管炎等;第二,由于脑组织供血的代偿、动脉闭塞部位的不同,部分颅内大动脉闭塞患者可能无症状,或者症状轻微而被患者忽略,同时也很难像冠状动脉闭塞那样从简单的血液检查、心肌电生理检查得到明确诊断。
因此,很多患者很难判定其脑血管闭塞发生的具体时间。
在既往研究中,由于很难界定颅内大动脉闭塞的时间,所以对于非急性颅内大动脉闭塞的称谓有颅内动脉慢性闭塞、颅内动脉亚急性期闭塞及颅内动脉非急性期闭塞等。
为了便于进一步研究,区别颅内大动脉闭塞急性期血管治疗的时间窗,该共识将超过24 h的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大动脉闭塞,统一为非急性颅内大动脉闭塞。
从病因学上,本共识主要是针对动脉粥样硬化性,因此共识将围绕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性非急性颅内大动脉闭塞(以下简称非急性颅内大动脉闭塞)展开相关讨论,其概念的基本内涵包括:①症状性:经积极内科治疗仍然有症状波动或症状恶化;②血管闭塞的病因学:动脉粥样硬化性;③血流动力学:经血管影像学检查无前向血流信号(TIMI分级为0);④闭塞时间:颅内大动脉闭塞时间超过24 h。
2 非急性颅内大动脉闭塞性病变的概述非急性颅内大动脉闭塞的病因最常见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其他还可见于心源性栓塞、血管夹层、动脉炎症等。
2.1 颅内动脉闭塞好发部位最早关于颅内动脉狭窄/闭塞部位分布的大样本研究,是来自2006年Christian Weimar 等发表的一项基于德国4157例急性缺血性卒中/TIA患者颅内动脉狭窄/闭塞分布及预后的研究,血管狭窄/闭塞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MRA,或联合颅内外血管超声/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确定,结果发现患者脑大动脉闭塞发生的比例分布为:近端颈内动脉6.5%、大脑中动脉(MCA)M1段3.7%及椎动脉3.0%,研究结果提示在作者选择的人群,颅内动脉闭塞最好发的部位是颈内动脉及大脑中动脉。
2014年Maria Hern´andez-P´erez等报道了颅内前循环大动脉闭塞的预后自然史的单中心研究,该研究共纳入12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经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闭塞部位分布为:颈动脉颅内段占10.8%,MCA近端占57.5%,MCA 远端占31.7%,该研究显示MCA是颅内动脉闭塞最好发的部位,尤其MCA近端。
2017年,一项基于瑞士洛桑地区2209例缺血性卒中患者脑血管狭窄/闭塞的CTA研究发现,脑血管闭塞的部位分布为:MCA M1段占9.2%,其后依次为M2~M3段(5.1%)、颈内动脉末端(2.8%)、基底动脉(2.5%)及大脑前动脉A1段(2.4%),结果提示颅内动脉闭塞最常见的部位是MCA。
另一项基于欧洲缺血性卒中/TIA患者的CTA研究发现,38.6%的患者有颅内大动脉狭窄/闭塞性病变,其中狭窄占6.4%,闭塞高达34.5%,合并狭窄及闭塞患者占2.3%;在闭塞病变中,左右两侧无显著差异,而最好发的部位仍然是MCA,占67.5%(其中MCA M2段占35%,M1段占32.5%),其次是颈内动脉颅内段,占32.1%。
一系列研究均提示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动脉闭塞最好发的部位为前循环,其中以MCA闭塞最常见,后循环以基底动脉闭塞最常见。
2.2 非急性颅内大动脉闭塞导致卒中的机制不同于颈动脉狭窄/闭塞等颅外脑血管病变导致卒中复发的机制有低血流动力学、栓塞性及混合机制,非急性颅内大动脉闭塞后低血流动力学是导致卒中复发的主要机制。
2001年Kuroda S等应用乙酰唑胺激发试验观察颈动脉或MCA闭塞患者卒中复发,结果发现在MCA闭塞伴有局部脑血管反应性(rCVR)降低的患者,年卒中复发风险高达35.6%,明显高于rCVR正常的患者。
2005年一项回顾性研究也得出相同的结论,共纳入47例患者,随访2年,结果发现无卒中、无卒中/TIA生存患者在远端低血流组(n =16)比例分别为71%及53%,而在远端正常血流组(n =31)分别为100%及96%(P =0.003);在低血流量组的12例患者接受血管内开通治疗后无事件生存率为82.5%;多元回归分析发现,除病变部位外,闭塞远端低灌注是卒中/TIA复发的重要危险因素。
2.3 慢性颅内大动脉闭塞的预后颅内大动脉闭塞除了卒中/TIA复发风险高以外,还会导致更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及更高的病死率。
在2014年Maria Hern´andez P´erez等进行的颅内动脉闭塞自然史的研究中也发现,颅内动脉不同部位闭塞的神经功能预后及病死率有显著差异:所有颅内动脉闭塞患者90 d不良预后[定义为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2分]比例为74.2%;颈动脉颅内段、MCA近端及远端闭塞90 d不良预后及病死率有显著差异。
在中国CICAS登记研究中,有颅内血管病变的患者临床预后更差,随访12个月,卒中复发率在血管狭窄50%~69%患者组为3.82%,在狭窄70%~99%患者组为5.16%,而在血管闭塞组则高达7.27%;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越多,越易出现颅内血管严重狭窄或者闭塞,卒中复发风险也越高,在≥3个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的患者群中,年卒中复发风险最高,达19.05%。
同样,在基于德国4157例症状性脑缺血患者颅内动脉狭窄/闭塞分布及预后的研究中,也显示颅内动脉闭塞相比狭窄有更高的卒中复发及病死率,不同部位病变与预后的关系见表1,研究结果提示与颅内动脉狭窄相比,颅内动脉闭塞患者的近期及远期卒中复发及病死率均显著高于高于颅内动脉狭窄患者。
推荐意见:(1)非急性颅内大动脉闭塞是卒中复发及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
因此应加强非急性颅内大动脉闭塞病变的诊断与治疗;(2)非急性颅内大动脉闭塞的好发部位在前循环为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颅内段,在后循环最常见的部位为基底动脉,最常见的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性;(3)非急性颅内大动脉闭塞导致卒中复发的主要机制是闭塞远端的脑血流低灌注,因此,以改善低灌注为目标的治疗措施有助于减低非急性颅内大动脉闭塞患者卒中的复发及致残率。
3 非急性颅内大动脉闭塞的诊断及评估3.1 非急性颅内大动脉闭塞的解剖评估颅内动脉慢性闭塞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及神经影像学。
头颅CTA、MRA 对颅内动脉闭塞有较高的特异性及敏感性,但是时间分辨率太低,不能动态评估侧支代偿的状况。
DSA全脑血管造影仍然是诊断颅内动脉闭塞的金标准,有很好的时间及空间分辨率,可以动态观察颅内动脉闭塞部位、形态及侧支代偿情况,指导进一步的治疗策略。
3.2 非急性颅内大动脉闭塞梗死核心体积的评估梗死核心是发生不可逆性损伤的脑组织,DAWN和DEFUSE 3研究中使用的梗死核心定义为局部脑血流量下降至正常脑组织30%以下(<30%)的区域,在平扫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上显示为低密度区。
梗死核心的大小与患者的临床预后密切相关,梗死核心越小,患者预后良好的可能性越大,梗死核心体积大除了预测血管开通后可能预后不良外,还是血管开通后发生出血的重要预测指标。
因此,准确评价梗死核心有助于筛选适合血管内治疗的卒中患者。
梗死核心体积评估最常用的方法是平扫CT,但是CT平扫评估有时间依赖性,因此常用磁共振成像(MRI)评估,比平扫CT更精确,而且采用MRI的其他序列,能准确判定慢性颅内动脉闭塞患者是否有新发梗死。
因此非急性颅内大动脉闭塞患者的梗死核心体积评估可以参照急性脑血管闭塞的评估方法。
近期发表的8项急性颅内大血管闭塞血管内治疗阳性结果临床试验,除了荷兰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多中心随机临床试验(MR CLEAN)和法国急性缺血性卒中动脉取栓试验及费效评估研究(THRACE)外,其余研究均对梗死核心有明确纳入标准。
3.3 非急性颅内大动脉闭塞缺血半暗带评估缺血半暗带为脑梗死核心灶周围由于脑血流灌注不足而导致神经功能受损的脑组织,但其细胞正常电活动仍可维持正常。
急性大血管闭塞后脑组织的缺血区从外向内依次包括:①良性缺血区:可自行恢复功能的区域;②缺血半暗带区:除非积极有效的治疗,否则进展为不可逆损伤的区域,是临床治疗及研究的焦点;③梗死核心区:梗死核心和半暗带体积在临床预后上有独立的预测作用,在伴有大的半暗带体积时,血管再通治疗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临床研究中,低灌注体积定义为脑血流达峰时间(Tmax)>6 s的区域体积,梗死核心定义为局部脑血流量下降至正常脑组织的30%以下(<30%)区域,不匹配量为低灌注体积减去梗死核心体积。
不匹配率为低灌注体积/梗死核心体积。
急性颅内大血管闭塞血管内治疗的不匹配率标准可以为非急性颅内大动脉闭塞开通治疗提供参考[EXTEND-IA研究中CTP 不匹配率>1.2,且绝对不匹配区域(半暗带)>10 ml;SWIFT-PRIME研究中CTP不匹配率>1.8,缺血半暗带体积>15 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