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诗两首之《饮酒》教案

合集下载

陶渊明《饮酒》教案设计

陶渊明《饮酒》教案设计

陶渊明《饮酒》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熟读并背诵《饮酒》。

(2)理解《饮酒》中的意象、意境及表达的情感。

(3)掌握陶渊明的生平经历和诗歌创作特点。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歌的形象、情感和艺术特色。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陶渊明超然物外的品质。

(2)培养热爱生活、珍惜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饮酒》。

(2)理解诗歌中的意象、意境及表达的情感。

2.教学难点:(1)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2)理解陶渊明的生平经历与诗歌创作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邀请同学们谈谈对陶渊明的了解,引出陶渊明的诗歌创作。

2.简要介绍陶渊明的生平经历和诗歌创作特点。

二、自主学习1.请同学们自读《饮酒》,注意把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根据注释理解诗歌中的生僻字词。

3.思考诗歌中的意象、意境和表达的情感。

三、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位代表汇报讨论成果。

四、诗歌解析1.解析诗歌的结构和表达方式。

2.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

3.阐述诗歌表达的情感。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提问:同学们觉得陶渊明在《饮酒》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二、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位代表汇报讨论成果。

三、诗歌欣赏1.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欣赏《饮酒》。

2.分享欣赏过程中的感受。

四、课堂小结2.强调诗歌中的意象、意境和情感。

五、作业布置1.背诵《饮酒》。

2.写一篇关于《饮酒》的诗歌欣赏心得。

六、课后拓展1.阅读陶渊明的其他诗歌,了解其创作特点。

2.探究陶渊明的诗歌创作与当时社会背景的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陶渊明的《饮酒》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不仅掌握了诗歌的意象、意境和情感,还学会了欣赏古典诗歌,提高了审美情趣。

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继续关注古典诗歌,感受其中的美好。

陶渊明诗两首之《饮酒》教案

陶渊明诗两首之《饮酒》教案

陶渊明诗两首之《饮酒》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饮酒》诗;(2)了解陶渊明的生平及创作背景;(3)分析并欣赏陶渊明的诗歌风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容;(2)学会从诗歌的形式、意象、情感等方面分析诗歌;(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陶渊明诗歌的自然、清新、脱俗之美;(2)体会陶渊明追求自然、向往田园生活的情感;(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追求真实、纯洁的生活。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解释和翻译;2. 诗歌的意象分析和情感理解;3. 诗歌的审美鉴赏和文学价值。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某些生僻字词的理解;2. 诗歌深层含义的把握;3. 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1. 教师讲解PPT;2. 诗歌原文及注释;3. 相关背景资料;4. 课堂讨论话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陶渊明的生平及创作背景;(2)引导学生关注陶渊明诗歌的主题和风格。

2. 朗读诗歌:(1)学生齐读诗歌;(2)教师示范朗读,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 讲解诗歌:(1)解释诗歌中的生僻字词;(2)分析诗歌的意象、情感和主题;(3)讲解诗歌的形式、结构、艺术特色等。

4. 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诗歌的某个方面,如意象、情感等;(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心得体会;5. 诗歌鉴赏:(1)分析诗歌中的美感和艺术价值;(2)引导学生从诗歌中汲取养分,提高审美情趣;(3)欣赏陶渊明的诗歌风格,体会其独特魅力。

6. 课堂小结:(2)强调诗歌的审美鉴赏和文学价值;(3)激发学生对陶渊明诗歌的兴趣和热爱。

7. 作业布置:(1)背诵《饮酒》诗;(2)写一篇关于陶渊明诗歌的赏析文章。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度、理解程度等,以及自己对课堂节奏的掌控、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运用等方面。

《饮酒》教案

《饮酒》教案

《饮酒》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饮酒》诗篇。

(2)了解作者陶渊明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3)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现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学会从诗文中提炼人生哲理,指导自己的生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文背诵与理解。

(2)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的了解。

(3)诗中意象和表现手法的分析。

2. 教学难点:(1)诗中深层次含义的解读。

(2)古典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陶渊明及其创作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文,感受诗意。

(2)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自行解决诗中的字词问题。

3. 课堂讲解(1)讲解诗文内容,解析意象和表现手法。

(2)分析诗中的生活哲理和审美情趣。

4. 互动环节(1)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文的理解和感悟。

(2)选取代表进行发言,展示小组讨论成果。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文背诵和鉴赏的重要性。

四、课后作业1. 背诵《饮酒》诗篇。

2. 结合自己的生活,写一篇关于诗中生活哲理的思考essay。

3. 推荐阅读陶渊明的其他诗作,下节课分享阅读心得。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诗文背诵情况的评价。

2. 学生对诗文内容理解和感悟的评价。

3. 学生课后作业完成情况的评价。

4. 学生课堂参与度和互动能力的评价。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音乐等多元方式,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帮助他们更好地进入诗歌情境。

2.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3.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陶渊明诗两首之《饮酒》教案

陶渊明诗两首之《饮酒》教案

陶渊明诗两首之《饮酒》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陶渊明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

分析并掌握《饮酒》诗的艺术特色和思想内涵。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深入解读《饮酒》诗。

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陶渊明追求自然、向往田园生活的思想感情。

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关注人生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陶渊明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

2. 《饮酒》诗的艺术特色和思想内涵。

3. 古典诗歌的欣赏方法。

三、教学难点:1. 《饮酒》诗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解释。

2. 诗中深远的思想内涵的把握。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陶渊明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

2. 朗读《饮酒》诗,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分析诗中的意象、典故和表达手法。

4. 讨论诗中的思想内涵,引导学生关注陶渊明追求自然、向往田园生活的情感。

5.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1. 查阅资料,了解陶渊明的其他作品,感受其文学风格。

3.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典诗歌,进行深入解读,准备在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陶渊明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饮酒》诗的艺术特色和思想内涵的把握程度。

3. 学生对古典诗歌欣赏方法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资源:1. 陶渊明的生平介绍资料。

2. 《饮酒》诗的文本及其注释。

3. 与《饮酒》诗相关的鉴赏文章和评论。

4. 网络资源,如诗歌朗诵、相关学术讨论等。

八、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

2. 利用案例分析,深入剖析《饮酒》诗的艺术特色和思想内涵。

3. 运用比较分析法,让学生了解《饮酒》诗与其他诗歌的异同。

4. 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九、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分析《饮酒》诗的艺术特色,如意象、典故、表达手法等。

《饮酒》教案设计优秀4篇

《饮酒》教案设计优秀4篇

《饮酒》教案设计优秀4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作者美丽的小编给大家收集的《饮酒》教案设计优秀4篇,欢迎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饮酒》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陶渊明的文学常识及写作背景;朗读、背诵全诗。

2、反复吟诵,体会诗人在诗中蕴含的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

3、感悟诗人热爱自然,回归自然,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整体把握和感悟诗的表现手法教学难点:语感的培养和诗的表现手法的学习课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以有关饮酒的话题导入课题,然后板书课题《饮酒》(其五)陶渊明。

二、作者、作品介绍:1、走近作者:展示陶渊明个人小档案,学生齐读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

东晋有名诗人。

性格:“娴静少言,不慕荣利”爱好:“好读书”,“嗜酒”喜爱的花卉:“晋陶渊明独爱菊”2、作品介绍陶渊明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饮酒》组诗共有20首,而第五首是他“田园诗”中的一首很有代表性的诗作。

陶渊明的作品感情真挚,朴素自然,有“田园诗人”“平淡之宗”之称。

三、诗韵朗读1、学生自由的大声朗读诗歌。

(1)老师提出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2)划分五言诗的朗读节奏2、学生自我评价朗读效果,并明确这首诗所适合的朗读语气。

3、学生以合适的。

语气和节奏再读诗歌,教师指导。

4、播放诗歌朗读范文,学生借鉴掌握。

5、学生个别朗读,师生订正。

四、画面再现——理解诗意1、这首诗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意境呢?能否用自己的话来概括一下。

2、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一种心境(用诗句中的一个词回答)?明确:悠然五、合作探究——品读诗歌1、想一想,作者的“心远”主要体现在哪些词语当中?2、展示历史背景知识,请学生阅读,以帮助理解。

《饮酒》教案(精选15篇)

《饮酒》教案(精选15篇)

《饮酒》教案(精选15篇)《饮酒》篇1一、导入新课:古往今来,有不少人争名夺利,有的人为了使自己在官场中爬得更高,不惜采取一切手段,甚至扭曲人性,打击他人,残害亲人,如李林甫、秦桧、武则天之流。

当然也有少数人厌恶官场,辞官不做,却愿意远居田园,过着自食其力的日子,如陶渊明,这一类人我们一般称之为隐士。

(陶渊明的:不为五斗米折腰)二、板书课题、题解、简介作者。

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东晋人,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著名诗人。

主要作品有《归去来辞》、《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

东晋是我国历史上很黑暗、很混乱的朝代,统治者重视门阀(出身),很多品质低下,才能平庸的人占据高位,一些品德良好,才能出众的优秀人才却屈居低位。

陶渊明当过十多年的地方小官,每逢上级来地方巡视的时候,他都必须前去迎接,曲尽礼节。

久而,他很厌烦这种情形,有一次他终于说:“吾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

结果他就归隐田园,并写下很多诗来表现这种生活,而且这些诗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所以后人称他为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对唐朝的王维、孟浩然等人影响很大。

三、教师范读全诗,学生齐读,师向学生明确:本诗分为两层。

1—4句为第一层,讲作者因为能够超脱现实纷扰,有高尚的精神境界,所以觉得所在的地方也偏僻幽静了。

5—10句为第二层,说明欣赏美丽的自然景物,能获得无限的意趣。

四、研习新课1、研习第一层:提问:“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怎么理解?尔:这样。

这几句的意思是:住在众人聚居的地方,却感觉不到车马的喧闹声,请问你怎么能够这样呢?这是由于精神超脱世俗,自然觉得住的地方僻静了。

第一层描写的是“身居闹市,一尘不染”,其根本的原因就是“心远”,“远”的对象是什么?是远离官场,更进一步说,是远离尘俗,超凡脱俗。

这四句,从感觉方面肯定了自己“心远”的正确。

[附]板书设计:在人境第一层(果)←心远地自偏(因)无车马喧2、研习第二层提出以下问题,师生共同分析解决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怎么理解?“采菊”这一动作包含着诗人怎样的志趣?明确:在东边的篱笆下,诗人在采撷菊花,正在专心聚志悠闲地采,偶一抬头,无意间望见了悠远的南山。

《饮酒》公开课教学设计范文(通用6篇)

《饮酒》公开课教学设计范文(通用6篇)

《饮酒》公开课教学设计《饮酒》公开课教学设计范文(通用6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饮酒》公开课教学设计范文(通用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饮酒》公开课教学设计1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1)诵读古代诗词,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2)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3)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2、教材分析《饮酒》是陶渊明弃官归隐后陆续写成的一组五言古体诗,为酒后即兴之作,大多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实际上是借“饮酒”的话题,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

这组诗共20首,以这一首的格调最为闲雅有致。

本诗内容理解难度不大,但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不易为学生接受。

因此,应在查找相关资料的帮助下,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诗歌寄寓的情感。

3、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在语文知识的积累,浅层次的诗歌理解方面已经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诗句的赏析,作者情感的理解,对于学生来说,一直是一个难点。

因此,要让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在读中理解诗歌内涵,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

目标1、通过诵读,能够体会本诗的韵律;2、通过批注赏析,能够品味诗句中生动传神的字、词、有意味的句子;3、通过结合诗人生平及创作背景,能够理解本诗的思想情感。

评价任务1、针对目标1,设计一个活动,让学生在朗读中,读准字音,注意停顿,把握语气、语调、语速,通过和不同诗歌的比较,体会不同诗体不同的韵律特点,以此检测学生的朗读能力。

2、针对目标2,设计一个活动,让学生抓住诗句中的关键字词,品味其中的含义,理解诗歌大意。

给学生一个例子,体会关键字词所传达的情感,随后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赏析,感受诗歌用字的精炼传神。

陶渊明诗两首之《饮酒》教案

陶渊明诗两首之《饮酒》教案

陶渊明诗两首之《饮酒》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陶渊明的《饮酒》诗;(2)了解陶渊明的生平背景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3)掌握古典诗词的基本鉴赏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饮酒》诗的主题思想;(2)学会分析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色,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陶渊明诗歌中的自然美、人生哲理和田园情怀;(2)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陶渊明生平背景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2. 《饮酒》诗的主题思想及其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1. 《饮酒》诗中涉及的典故和寓意;2. 古典诗词的基本鉴赏方法。

四、教学准备:1. 教师讲义:《饮酒》诗的译文、注释及相关背景资料;2. 学生用书:古诗文选本或教材;3. 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陶渊明的生平背景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2)引导学生关注陶渊明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饮酒》诗,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2)鼓励学生查阅注释,解决字词障碍。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饮酒》诗中的典故和寓意;(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鉴赏(1)教授古典诗词的基本鉴赏方法,引导学生分析《饮酒》诗的艺术特色;(2)组织学生进行诗歌鉴赏实践,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感受陶渊明诗歌中的自然美、人生哲理和田园情怀;(2)引导学生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情感。

6. 课堂小结7. 作业布置(1)背诵《饮酒》诗;六、教学反思:在课程结束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效果,检查学生对《饮酒》诗的理解和鉴赏能力是否有所提高,考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后续的教学活动做出调整。

七、课堂评价:1. 学生对《饮酒》诗的背诵情况;2. 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参与度和表现;3. 学生对陶渊明诗歌鉴赏方法的掌握程度;4. 学生对陶渊明诗歌中所体现的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

《饮酒》教案范文

《饮酒》教案范文

《饮酒》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饮酒》诗文。

(2)了解作者陶渊明的生平及创作背景。

(3)分析并欣赏《饮酒》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饮酒》诗文。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诗歌,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陶渊明追求自由、隐逸生活的精神品质。

(2)培养学生热爱文学、追求真理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 《饮酒》诗文的背诵与理解。

2. 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难点:1. 诗中深层次含义的理解。

2. 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陶渊明作品,分享对陶渊明印象,引出本课《饮酒》诗文的学习。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饮酒》诗文,结合注释理解诗句,体会诗歌的意境。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诗歌,分享学习心得,教师巡回指导。

4. 诗歌鉴赏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课学习内容,强调《饮酒》诗文的特点及作者陶渊明的创作风格。

四、课后作业1. 背诵《饮酒》诗文。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背诵情况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和审美鉴赏能力。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诗中的意象与作者情感的关联。

2. 利用案例分析法,挑选诗中典型意象,剖析作者的表达技巧。

3. 运用讨论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七、教学准备1. 制作课件,展示《饮酒》诗文及相关图片、资料。

2. 准备课堂讨论的问题和话题,以便引导课堂讨论。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模仿陶渊明的风格,分享自己的作品。

2. 推荐学生阅读陶渊明的其他作品,如《归园田居》、《桃花源记》等,加深对作者的了解。

《饮酒》教案(优秀7篇)

《饮酒》教案(优秀7篇)

《饮酒》教案(优秀7篇)《饮酒》教案篇一一、教材分析本诗选自《陶渊明集》,是陶渊明田园诗歌中的代表作品,《饮酒》是陶渊明弃官归隐田园后陆续写成的。

这一组五言古诗共20首,为诗人酒后偶然题咏、即兴之作,借以寄兴抒怀,并非单咏饮酒。

他大多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借“饮酒”的题目,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

课本选的是第5首,写作时间大约是作者归田后十二年。

这首诗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了“心远地自偏”的道理。

表达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得乐趣的恬适心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

《饮酒》一组诗中,以这一首的格调最为闲雅有致。

在语文版实验教材中,《饮酒》被编排在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学习这个单元的诗歌的教学重点,要求启发学生在把握诗歌内容的基础之上,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以及文章主旨。

尤其《饮酒》一诗,虽然文字浅易,但理解诗的主旨对七年级学生来讲,仍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教学参考书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补充一定的关于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大都是14岁左右的少男少女,他们成长在提倡标新立异、张扬个性的21世纪,西方的人生价值观对他们或多或少有一些影响,对中国一些传统的隐逸思想却知之不多或不以为然,加上他们接触文言诗文时间不长,对诗歌的理解把握还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语文课,对他们进行民族文化的熏陶。

三、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1.了解山水田园诗人陶渊明,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2.了解诗中景、情、理融为一体的写法。

3.通过朗读、想象、联想体会诗的意境美,体味诗人的感情,体会本诗的意境。

(二)教学重点:把握诗歌主要内容,学会赏析。

(三)教学难点:了解诗中景、情、理融为一体的写法,体会本诗的意境。

四、设计思路在课前准备时,让学生提出疑问。

质疑可能会是多方面的:或是字词上的,或是诗句上的,或是关于时代背景、作者情况等方面的,对提出来的疑问,教师不必作答,先发动全班同学来讨论,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课下解读。

部编版饮酒陶渊明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饮酒陶渊明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饮酒·陶渊明》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饮酒·陶渊明》。

(2)理解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解读诗歌内容。

(2)学会欣赏陶渊明的田园诗,培养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陶渊明追求自然、向往田园生活的情感。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生活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解释和句子翻译。

2. 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诗中描绘的田园生活和作者的情感。

2. 学会欣赏和评价陶渊明的诗歌。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的字词、句子和主题。

2. 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感悟。

3. 欣赏法:通过朗读、背诵,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简要介绍陶渊明及其田园诗的特点。

(2)激发学生对《饮酒·陶渊明》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字词和句子。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分享成果:邀请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

4. 讲解与分析:(1)讲解诗歌的字词和句子,翻译诗句。

(2)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情感,引导学生理解陶渊明的田园生活理念。

5. 欣赏与感悟:(1)让学生朗读、背诵诗歌,培养文学素养。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7. 作业布置:(1)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2)布置相关的阅读任务,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以及教学方法的适用性。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自身的教学体验,调整教学策略,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七、课后作业1. 学生需准确无误地背诵《饮酒·陶渊明》。

饮酒教案(优秀9篇)

饮酒教案(优秀9篇)

饮酒教案(优秀9篇)《饮酒》教案篇一【课前预习】一、解释下列词语:1.结庐:2.喧:3.君:4.心远地自偏:5.悠然:6.辨:7.忘言:8.相与还:二、说出这首诗的大意三。

朗读诗歌【课堂练习】1.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中的“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与陶渊明的“,”意趣相似。

2.形容事物有真意妙趣,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诗句是:3.反映诗人陶渊明的生活志向,其中表现他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的名句是:4.诗歌蕴含着这样的哲理:只要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即使身居喧嚣人境也无“喧嚣”之感的诗句是:5.历来评论者对这首诗的第六句持不同见解:有认为“悠然见南山”好的,也有认为“悠然望南山”好的。

请简要地谈谈你的看法。

答:6.对下面诗歌理解不当的一项是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A.诗歌通过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了“心远地自偏”的道理。

B.诗歌的前四句从哲理的高度表达了诗人的人生态度,后六句写诗人从对自然的欣赏中得到美的享受和哲理的启迪。

C.晋宋隐逸之风盛行,作者陶渊明便是晋宋隐士的代表之一。

诗中反映了诗人超脱尘世,隐居山野的隐士生活,突出了其“境”与“心”皆“静”的特点。

D.“此中有真意”的“此中”,指的是幽美淡远的“景”和悠然自得之“情”。

【课后练习】阅读《饮酒》完成下面的练习。

1.请从炼字角度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妙在何处。

答:2.“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仆么?答:3.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画面。

答:4.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所蕴含的哲理。

答:【试题链接】一、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

春山夜月唐·于良史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呜钟处,楼台深翠微。

1.“欲去惜芳菲”中的“惜”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2.“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这两句诗妙趣横生,为后人传诵,请作赏析。

九年级语文《饮酒》教学设计(通用5篇)

九年级语文《饮酒》教学设计(通用5篇)

九年级语文《饮酒》教学设计(通用5篇)九年级语文《饮酒》教学设计篇1【学习目标】1.在词句的品析中强化文言语感,体味本文素淡的描述中蕴涵的悠然遐思以及诗人鄙弃官场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2.在逐次递升的诵读要求及经历中强化良好阅读习惯和方法。

3.在朗读品味作品欣赏中获得审美的情趣。

【教学重点】1.阅读方法引领,帮助学生迁移运用;2.朗读品味,领略本文的意趣。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从素淡的描述中发现丰厚的意蕴。

2.学生文言语感的培养。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好,今天第一次给大家上课,也没准备什么礼物,让大家猜个谜吧。

你从哪些地方知道这人是陶渊明?同学们这么聪明,那再送大家一个故事吧:陶渊明做彭泽县令的时候,准备把所有的田都种上可以酿酒的粘高粱,并且得意地说:这下我可以尽情陶醉在酒中了。

可是,他的妻子坚持要种稻子,最后,陶渊明让步,一半种高粱,一半种稻子。

对陶渊明来说,饮酒是件很舒服的事,小饮小舒服,大饮大舒服,饮多了就醉过去了。

今天我们就一起去体会他饮酒后的感受。

二、一读课文,初步感知1.自由读两遍2.指名读,正音3.指名读,注意节奏、语气4.译读,用自己的话来描绘5.齐读三、二读诗歌,深入领会1.理解“见”探究“见”的读音,说说原因(从动作、诗人的心境、诗歌的意境等角度进行比较)动作:无意看见与有意找寻心境:悠然,喜悦意境:欣赏与被欣赏朗读这四句诗2.理解“悠然”从“悠”的读音出发,悠是第一声,在古诗中我们称之为“平声”,读得时候应该怎样,用手比划一下,慢、长,体会“心静如水”,与大自然相亲相悦。

3.理解“结庐在人境”①诗人与自然相亲相悦的悠然心境,是置身在怎样的环境中产生的?(人境),什么意思?(人群聚集的地方)②为何不结庐在深山、在老林……反而要在人境呢?(隐居山林只是形式上的,关键在于自己的心灵)③身处人境,如何才能没有车马之喧呢?(心远)心远离了什么?心离远了,就离近了。

《饮酒》教学设计 饮酒教案设计

《饮酒》教学设计 饮酒教案设计

《饮酒》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饮酒》诗篇。

(2)了解陶渊明的生平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3)分析《饮酒》诗中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饮酒》诗篇。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陶渊明追求田园生活、向往自由的情感。

(2)学会在现实生活中寻找诗意,培养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心态。

(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追求真善美,拒绝假丑恶。

二、教学重点1. 《饮酒》诗篇的字词解释、句子翻译。

2. 分析《饮酒》诗中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

3. 陶渊明的生平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三、教学难点1. 《饮酒》诗中的意境和表现手法的理解。

2. 陶渊明诗歌中的哲理思想的把握。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解读《饮酒》诗篇。

2. 运用对比分析、案例解析等方法,帮助学生掌握诗中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

3. 采用讲座、讨论等形式,介绍陶渊明的生平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介陶渊明及其诗歌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饮酒》诗篇,理解诗意,体会诗歌的美感。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

4. 课堂讲解:讲解诗中的重点字词、句子,翻译诗句。

5. 案例解析:分析陶渊明其他饮酒诗,加深对《饮酒》诗的理解。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8.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情况进行总结,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策略1.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建议。

陶渊明《饮酒》公开课教学设计精选3篇

陶渊明《饮酒》公开课教学设计精选3篇

陶渊明《饮酒》公开课教学设计篇5一、教学设想:1、朗读作为基础;2、品析欣赏作为难点;3、写、说作为语言积累的途径和正确价值观和积极人生态度形成的导向。

二、教学过程:1、导入:同学们,你们还记得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吗,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2、陶渊明以歌咏田园生活为主,后世称他为田园诗人。

《归园田居》就是一首表现诗人的闲适生活田园诗,其实他29岁就踏上仕途,但四十一岁那年的秋天,被封为彭泽县令的他,因深恶痛绝官场的腐败与黑暗,又不愿与其同流合污,更是无能为力,才当了80多天的县太爷的他选择了逃避,毅然辞官归隐。

虽然当时有点愤而不平,但是当来到那片贫瘠却诚实的田园时,住进被鸟语花香包裹的小屋时,看见篱笆旁的数朵菊花时,他的心怀慢慢旷达了,于是一篇篇脍炙人口的诗从他笔下流淌了出来,下面我们一起学习他的另一首诗《饮酒》。

3、过渡:朗读、背诵是学习诗歌最基本的内容。

由于诗歌感情充沛,语言富于音乐美,所以要通过读来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下面学习读。

一、读----节奏、重音、情感。

1、听录音,划节奏,再读。

2、再听录音,圈重点。

再读。

3、齐读,读出感情。

过渡:诗是讲究意境的,有人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中有情”,那么读诗时,需要一种“猜测”的穿透力,通过画面的表面的呈现,找出它背后隐藏的画面,以及它背后的深层意蕴即弦外之音。

下面请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教学板块二的学习:悟。

讨论思考:1、找出诗中描绘了那些画面;2、以诗中画面为参照物,想象它背后还隐藏着哪些丰富的画面;(最好用描写的语言)3、通过这些画面悟出作者写这些画面的弦外之音(言此意彼)是什么?或给读者什么启迪?二、悟(讨论)过渡:通过以上的朗读、想景悟情我们体会到了作者“心静自然美”的人生真谛。

感受到了作者陶醉于山水的情怀。

但我们回过头来一看,觉得作者独具的艺术匠心跃然纸上,作者开始心态似乎有点反常,虽然居住在“结庐”,但无“车马喧”的感觉,但继续再看,心中的疑惑解开了,原来他是“心远”的原因。

陶渊明诗两首之《饮酒》教案

陶渊明诗两首之《饮酒》教案

陶渊明诗两首之《饮酒》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饮酒》诗;(2)分析并掌握陶渊明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思想;(3)了解陶渊明的生平背景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读、共读、解析等方式,深入理解《饮酒》诗的内容;(2)运用比较分析法,欣赏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色;(3)运用联想想象法,体会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陶渊明诗歌的自然美和人文精神;(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3)引导学生追求高洁的人格,热爱自然,关注人生。

二、教学重点2.1 《饮酒》诗的字词理解、意象分析和情感体验;2.2 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色和创作背景;2.3 诗歌鉴赏方法和技巧的运用。

三、教学难点3.1 诗歌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3.2 体会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3.3 运用文学鉴赏方法,深入分析诗歌。

四、教学准备4.1 教师准备:《饮酒》诗的原文及注释、陶渊明的生平介绍、相关文学鉴赏资料;4.2 学生准备:预习《饮酒》诗,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五、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陶渊明的生平背景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2)简要介绍《饮酒》诗的背景和创作动机。

5.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饮酒》诗,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2)学生分享自读心得,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

5.3 课堂讲解(1)详细讲解《饮酒》诗的字词、意象、情感和思想;(2)分析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色,如平淡自然的风格、抒情与议论相结合等;(3)比较陶渊明与其他诗人的创作风格,引导学生欣赏陶渊明诗歌的独特魅力。

5.4 课堂实践(1)学生运用联想想象法,体会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2)学生运用比较分析法,欣赏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色;(3)学生进行诗歌鉴赏方法的实践,深入分析诗歌。

5.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饮酒》诗的意象、情感和思想;(2)强调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色和创作背景;(3)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关注人生,热爱自然。

陶渊明《饮酒》教案设计(精选2024)

陶渊明《饮酒》教案设计(精选2024)
陶渊明《饮酒》教案设计(精选 2024)
目录
• 教学目标与要求 • 教学内容与重点难点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教学过程设计 • 学生学情分析与应对策略 • 教学评价与反馈 • 作业布置与课外拓展 • 教师自我反思与提高
01
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饮酒》一诗的 背景、作者生平及诗 歌风格等相关知识。
文化内涵的挖掘
如何深入挖掘诗中蕴含的隐逸思想 、酒文化、自然观念等,引导学生 理解诗人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取向。
03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激活学生的情感,借助多媒体教 学手段引导学生去体会和感悟诗
歌的意境
通过朗读、赏析、探究相结合的 方法进行教学
引导学生积极参入,自主合作学 习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提供有关陶渊明的资料及写作背景 播放朗读录音

02
03
04
部分学生的诗歌朗诵技巧仍需 加强,如语调、停顿等方面的
指导不够到位。
在引导学生深入挖掘诗歌内涵 方面,还可以做得更加细致和
深入。
部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有待提 高,需要更加关注他们的学习
状态和反馈。
未来教学计划与目标
计划
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 加强诗歌朗诵和鉴赏方面的训练。
培养学生的诗歌朗诵 能力,能够有感情地 朗诵《饮酒》。
理解诗歌中运用的意 象、修辞手法及其表 达效果。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讲解、讨论、示范等多种教 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内涵。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讨诗 歌中的主题、情感及艺术特色。
指导学生进行诗歌朗诵实践,提 高学生的朗诵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陶渊明诗两首之《饮酒》教案

陶渊明诗两首之《饮酒》教案

陶渊明诗两首之《饮酒》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饮酒》诗;(2)了解陶渊明的生平及创作背景;(3)分析《饮酒》诗的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饮酒》诗;(2)学会欣赏古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陶渊明追求自然、向往田园生活的思想感情;(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诗歌内容的理解与背诵;2. 陶渊明创作背景的掌握;3. 《饮酒》诗艺术特色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意象的把握;2. 诗歌意境的体会;3. 诗歌艺术特色的鉴赏。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陶渊明生平及创作背景;(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饮酒》诗,理解诗歌内容;(2)让学生思考:诗歌的主题是什么?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意境及艺术特色;(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4. 诗歌鉴赏:(1)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美;5. 巩固拓展:(1)让学生进行诗歌背诵;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与表达能力;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诗歌背诵及课后作业;3. 成果展示:评价学生在合作探讨、诗歌鉴赏等方面的表现。

六、教学准备1. 教材:《陶渊明诗选》或相关古诗词教材;2. 参考资料:关于陶渊明的生平介绍、古诗词鉴赏方法等;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八、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2. 情境教学:创设相关情境,让学生更好地体会诗歌意境;3. 欣赏教学: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美,提高审美情趣。

九、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饮酒》诗,理解诗歌内容;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意境及艺术特色;4. 诗歌鉴赏: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美;5. 巩固拓展:让学生进行诗歌背诵;十、教学反思2. 学生反馈: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及学习效果;3. 教学改进:根据反思和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以提高教学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读《饮酒》。

1.解题。

《饮酒》共20首,大约作于义熙十三年(417),当时作者53岁。

以《饮酒》作题,用心良苦,是为逃避当时的文网。

萧统在《陶渊明集序》中说:“疑陶渊明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者也。

”即用含蓄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苦闷与追求。

正如欧阳修所说的:“醉翁之意不在酒也”。

2.研习新课。

(1)“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怎样理解?
住在众人聚居的地方,却感觉不到车马的喧闹声,请问你怎么能够这样呢?这是由于精神超脱世俗,自然觉得住的地方僻静了。

尔,如此。

这4句描写的是“身居闹市,一尘不染”,根本的原因就是“心远”,“远”的对象是什么?“远”的是远离官场,更进一步说,是远离世俗,超凡脱俗。

这4句,从感受效果方面肯定了自己“心远”的正确。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怎样理解?
在东边的篱笆下,采撷菊花,正在专心聚志悠闲自得地采,偶一抬头,无意中望见了悠远的南山。

这两句是千古名句,刻画了诗人自己悠闲自得的形象,采菊的动作不是一般的动作,它包含着诗人超脱尘世热爱自然的情趣。

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把菊花称为“花之君子”,采菊,实际上是自我高洁的表现。

同学们参看本课插图,更能体会采菊的含义。

(3)课堂讨论。

“悠然见南山”中的“见”改为“望”、“看”等字,表达效果是否一样?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明确:①表达效果明显不一样。

“见”是无意中看见,把人与物融为一体;而“看”或“望”是有意远看,使人和物拉开了一段距离。

②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一书中说过:“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有我之境也。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无我之境也。

……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无物之境,物我同一,这是一种超脱的境界。

陶渊明这里表达的正是这种超脱的忘我的完美的境界。

苏东坡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采菊之次,偶然见山,初不用意,而境与意会,故可喜也。

”(《东坡志林》)苏东坡的这几句分析与王国维异曲同工。

③古诗文中常有些明明作者自己看到的,却偏偏写成是景物自己撞上来的,变有意为无意,化有我为无我。

例如:王安石的诗句“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就是个典型的例子,隐主观,显客观,极力忘我。

(4)课堂讨论。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这两句诗,是什么描写?有什么含义?跟前两句的人物描写有何联系?
明确:①诗意字面义是;太阳下山时,山色十分秀丽,成群的飞鸟结伴而还。

这两句是景物描写,同学们可展开想象,口头描绘日夕鸟还的景象。

②诗的深刻含义是:鸟飞倦了,也知还家,可是有些人,为什么还要奔波于龌龊的官场之中,不肯接受这种美好的归宿呢?不思返归这优美和宁静的大自然怀抱呢?诗人在《归去来兮辞》里说过“鸟倦飞而知还”,这句正好应和“飞鸟相与还”。

“相与”是指“成群”,这时隐隐可知诗人不光在勉励自己“还”,还在规劝其他人,不妨也“还”吧。

我们仿佛又一次听到了诗人在呼吁:“归去来兮,田园荒芜胡不归?”③这两句诗虽是写景,实是抒情悟理,与上两句写人是紧密相关的。

首先是悟理——飞鸟尚知还,人亦更知还,用飞鸟相与还的现象类比出人应“归真返朴”。

而这个“理”,正好为上两句的“悠然”的行为提供了哲理基础。

由此可见,这几句写人写景,水乳交融,互为表里。

(5)《饮酒》最后两句怎样理解?
这两句是说这里边有人生的真义,想辨别出来,却忘了怎样用语言表达。

“忘言”句通俗地说,就是不知道用怎样的语言来表达,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至情言语即无声。

这里强调一个“真”字,指出辞官归隐乃是人生的真谛。

(6)课堂讨论。

结合两首诗的学习,我们评评陶渊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的思想在当时有什么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
明确:①陶渊明弃官归隐,洁身自好,追求恬静的田园生活,完善独立的人格,渴望自由,总的特点是“淡泊”、“独善其身”。

但我们也要注意到,陶渊明既有“悠然见南山”的一面,也有“猛志固常在”的金刚怒目式的一面,我们从《诗二首》中主要看到了他“柔”的一面,但也不要忽略他“刚”的一面。

②弃官归隐,洁身自好,独善其身,在当时来说,是对黑暗官场的一种反叛,因此有积极意义。

③但是,要改造社会,要清除污秽,不能单靠“归隐”与“独善”,应该兼济天下,积极地参加社会活动。

从这点来说,陶渊明的退隐思想也有消极的一面。

时间阶段目标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导入学生范读自由发表见解讨论赏析诗句小结拓展,谈自己的观点
一导入
我们学习了〈饮酒〉诗后,初步地了解了诗人陶渊明那种自然淡雅的创作风格,也了解了他那种不愿争名夺利的恬淡的人生态度。

但是,诗人在闲适的内心深处自有浩然之气,今天我们来学习与〈饮酒〉诗风格不同的〈读山海经〉,来体会陶渊明的不同创作风格。

二范读
奇怪同学范读本诗,诗中涉及了两个小故事,看看大家读这两个故事中的人物的行为有什么看法?
学生范读,点评学生谈自己对精卫和刑天的见解和认识。

同学们说出了自己的看法,那么作者在读了这两个故事后有什么感想和看法呢?请大家小组之间交流。

三讨论、赏析前四句中,作者塑造了两个形象,精卫和刑天,精卫为了不再让别人溺死而衔木填海,
问:他们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呢?上宁死不屈、抗争到底的精神。

问:作者在诗中对这种精神怎么看呢?
明确:“猛志固常在”,可以看出,作者的内心是赞美他们的行为的,我们也可以感受到,作者恬淡的内心深处的浩然之气。

在这四句中,作者塑造了两个人物形象,主要采用了叙事的方式。

接下来的四句:作者既然赞美了精卫和刑天的精神,可是(提问)为什么又说“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呢?这两句话怎么理解呢?
明确:因为精卫和刑天的雄心壮志都是不可能的,不现实的,他们虽然有雄心,但是却无法实现,只能是空想,空怀状志,所以作者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问:此时,作者对这两个人物有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明确:同情和惋惜在这部分诗句中,作者主要用议论的表达方式对两个人物发表了看法。

四小结
启发学生作小结在这首诗里,作者塑造了精卫和刑天两个人物形象,看法:既赞美他们的斗志和顽强不屈的精神,又对他们不能实现的理想而惋惜和同情,同时在这首诗里,我们也可以感觉到作者陶渊明的另一方面的品格,在他闲适恬淡的内心深处,有着浩然的正气,这也是作者流芳千古的原因。

五拓展学习这首诗后,对精卫和刑天两个人物的行为你有什么看法和见解,从这首诗里,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和收获?

作业自选一首陶渊明的诗,赏析诗句,并找出自己最欣赏的句子,说说喜欢的理由。

导入新课指导学生范读组织讨论,点拨赏析诗
句指导学生小结组织学生开放式的谈话布置作业进入新课的学习范读并点评谈看法讨论赏析、小结自由发言作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