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投入产出核算
第3章投入产出核算ppt课件
③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产品部门无法直接观察到; 但它仍然是一种合理抽象,其资料可用适当方法推 算出来。基本过程为:
实际投入产出资料→产业部门资料→产品部门资料
从使用情况来看,闭胸式的使用比较 广泛。 敞开式 盾构之 中有挤 压式盾 构、全 部敞开 式盾构 ,但在 近些年 的城市 地下工 程施工 中已很 少使用 ,在此 不再说 明。
(二)投入产出法的产生和发
展
法国重农学者魁奈:“经济表”; 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两大部类比例关系; 瓦尔拉斯:“一般均衡理论模型”,多部门间的比例关系; 1920年代,前苏中央统计局:社会产品棋盘式平衡表; 1930年代,瓦西里•列昂节夫:投入产出表和经济数学模型; 二战后,投入产出法广泛应用于经济管理实践,形成现代经济
➢ [3]刘起运、陈璋、苏汝劼编著:《投入产 出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从使用情况来看,闭胸式的使用比较 广泛。 敞开式 盾构之 中有挤 压式盾 构、全 部敞开 式盾构 ,但在 近些年 的城市 地下工 程施工 中已很 少使用 ,在此 不再说 明。
§
3.1
产业关联与投入产出
表
一、投入产出法及其产生和发展 (一)产业关联性与投入产出核算 生产过程从产出看,各部门相互提供产品; 生产过程从投入看,各部门相互消耗产品。
(三)投入产出表的两个方向
横表:Ⅰ+Ⅱ,反映各部门的产出及其使 用去向,即“产品分配”过程;
竖表:Ⅰ+Ⅲ,反映各部门的投入及其提 供来源,即“价值形成”过程。
“横表”和“竖表”各自存在一定的平衡 关系,彼此之间又在总量上相互制约,构 成投入产出表建模分析的基础框架。
第三章 投入产出核算
Ei
b
j 1 n i 1
n
ij n
(
i 1, 2,, n
)
1 n bij
j 1
第二讲
1 2 …
投入产出核算
j
SNA
n
b12 … 2 b21 b22 … … … … …
1
b11
b1 j
… …
n
b1n
b
j
b2 j b2n j 1 … …
投入产出核算
最终使用 小计 总产出
SNA
n
x11 x21 xn1
x12 x22 xn 2
x1n x2 n xnn
x1 j
j 1 n
n
Y1 Y2 Yn
x2 j
j 1
X1 X2 Xn
x
j 1
n
nj
小 计
xi1
i 1
n
xi 2
i 1
n
xin
二、投入产出的理论基础(P56) 一般均衡理论又称全部均衡理论
第二讲
投入产出核算
SNA
三、列昂惕夫对投入产出分析的贡献 1.将瓦尔拉斯模型体系中多得不可胜数的方程式和变量简 化到可以实际应用和计量的程度。 2.模型中省略了生产资源(生产要素)供给的影响,大大 缩减了一般均衡模型中所包括的联立方程组的数目。 3.从根本上改变了瓦尔拉斯的以论证一般均衡理论为目的 的模型体系,使投入产出分析模型成为以生产技术联系为基础 的研究经济系统各个部分间相互依存数量关系的分析方法,也 使这种方法有了实际应用的可能。
X ( I A)1Y
第二讲
(二)列模型
第三章投入产出核算
五、产业部门之间相互影响程度的分析
通过投入产出模型计算影响力系数和感 应度系数,可以分析产业部门之间的相 互影响程度。 影响力:指某一产业部门对各部门的 影响。 感应度:指某一产业部门受各部门的 影响。
影响力系数
影响力系数:反映某一产业部门对其他各部门 的影响程度。计算公式(第j部门增加单位最终 产品时对各部门的影响力):
y1
x1
x2n
y2
x2
:::
xnn
yn
xn
vn
xn
投入产出表的结构
投入产出表由四个象限组成: 第Ⅰ象限:是投入产出表的核心,反映各产业部门 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 第Ⅱ象限:反映各产业部门提供的最终产品(规模 和结构) 第Ⅲ象限:反映各产业部门的最初投入(增加值) 第Ⅳ象限:目前未编制
第Ⅰ、Ⅱ象限结合:反映各部门产出的使用去向 第Ⅰ、 Ⅲ象限结合:反映各部门投入的来源和价值形
直接消耗系数矩阵
将第Ⅰ象限每个部门的中间投入数据分 别除以本部门的产出,便得到直接消耗 系数矩阵:
x11 X1
A
x21
X1
xn1 X1
x12 X2 x22 X2
xn 2 X2
x1n Xn x2 n Xn
xn 2 Xn
a11 a21
an1
a12 a22
a1n a2n
为反映某产品的产出与为生产该产品而 完全消耗的各种产品之间的关系,需引 入完全消耗系数。
完全消耗系数的计算
完全消耗=直接消耗+间接消耗
完全消耗系数bij:
n
nn
bij aij aik akj
ais ask akj
k 1
s1 k 1
B bij nn A A2 A3
第三章_投入产出核算习题_答案)
6. 目前我国公布的投入产出表是_A__。
A. 产品部门×产品部门 C. 产业部门×产品部门
B.产品部门×产业部门 B.产业部门×产业部门.
7.B(I A )1 被称为列昂惕夫逆矩阵,它蕴含着丰富的经济意义。下列关于列 昂惕夫逆矩阵说法错误的是__D_。 A. 列昂惕 第Ⅲ象限的行标题包括 ABCD。 A. 固定资产折旧 C. 生产税净额 B. D. 劳动者报酬 营业盈余 E. 存货增加
新疆财经大学
国民经济核算
2.投入产出表的基本平衡关系有 ACE A. 中间投入+最初投入=总投入 B. 中间使用+最终使用+进口=总产出 C. 中间使用+最终使用=总产出 D. 总投入=总产出+进口 E. 总投入=总产出 3. A. B. C. D. E. 关于投入产出表的第Ⅰ象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CE 行标题是中间投入 列标题是中间投入 其含义可以从行向和列向两个方向解读 反映的是最终产品的规模和结构 反映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
B. b 表示j部门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使用时,对i 部门的完全需求量 ij C. 列昂惕夫逆矩阵和完全消耗系数的关系是 B BI
D. 以上说法至少有一个是错误的
新疆财经大学
国民经济核算
8. 在一个三产业投入产出表中,直接消耗系数a 的数值为0.2864, 21 则它所代表的含义是_A__. A. 第一产业生产1单位总产出对第二产业的消耗量 B. 第二产业生产1单位总产出对第一产业的消耗量 C. 第一产业产品分配给第二产业使用部分所占的比例 D. 第二产业产品分配给第一产业使用部分所占的比例
B. 前者只包括主要生产活动也包括次要生产活动,而后者仅包括 一种生产活动 C. 后者既包括主要生产活动也包括次要生产活动,而前者仅包括 一种生产活动
教学课件第三章投入产出核算
12
第一节 投入产出表的基本概念和数据
二、 投入产出表的结构
第Ⅰ、Ⅱ象限连接在一起,通过各横行反 映各产业部门的产品分配和使用去向; 第I、Ⅲ象限连接在一起,各纵行反映各产业 部门在生产中的投入和来源,也反映生产过 程的价值形成。
2007-9-13
13
第一节 投入产出表的基本概念和数据
三、 投入产出表中的基本平衡关系
四、我国的投入产出表
我国现行使用的投入产出表编制使用供给表(V表)和 使用表(U表)方式搜集数据。供给表(V表)和使用表(U 表),因为第一象限中的中间投入和中间产品使用的部 门分类不一致,而被称为非对称型投入产出表。 在搜集好供给表和使用表后,可以推算出产品部门 x 产品部门的投入产出表。被推算出来的产品部门x产 品部门的投入产出表,因为第一象限中的中间投入和 中间产品都是按照一致的产品部门分类的,因此,也 称为对称型投入产出表。
二、 投入产出表的结构
➢第Ⅰ象限(中间产品象限)
第Ⅰ象限反映按购买者价格计算的中间消耗。 行表示产出,表明每个产业部门的产品提供给各 个产业部门作为生产消耗使用的数量,称为中间产 品或中间使用,行的总计反映了产业部门的中间使 用。 列表示投入,它表明每个产业部门在生产过程中 消耗各个产业部门的产品数量,称为中间投入或中 间消耗。列的总计反映了产业部门的中间投入。
投入产出表种类:教材P45。货币为计量单位的静态宏观
价值型投入产出表(教材P48表3-3、4)。
2007-9-13
3
投入产出表一般格式
产出
投入
1
中
1
x11
间
2
x21
投 ┇┇
入 n xn1
最初投入 v1
总投入 X1
3第三章投入产出核算
你能准确理解 投入产出表中 数据的实际含
义吗?
6
《国民经济核算》课件
根据投入产出表进行GDP核算
生产法
GDP =第一产业总产出-第一产业中间投入合计
+第二产业总产出-第二产业中间投入合计 +第三产业总产出-第三产业中间投入合计
即GDP=(26448-11152)+(172970-124517) +(58135-29537)
❖ 掌握投入产出核算与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关系
❖ 了解编制投入产出表的调查方法
❖ 掌握用非调查方法编表的技术
❖ 掌握运用投入产出表进行经济分析的思路和方法
浙江财经学院
3
《国民经济核算》课件
第一节 投入产出表的结构与内涵
❖ 投入产出表入门 ❖ 根据投入产出表进行GDP核算 ❖ 投入产出表的优势
浙江财经学院
2、由以下五部分数据构成:
总产出、最初投入、中间投入、最终使用、 进出口部分
浙江财经学院
17
《国民经济核算》课件
总产出
1、农业总产出
农业部门总产出加上商业部门代征的农产品税
2、工业总产出
1)现有核算资料是规模以上企业的数据,而 投入产出表中的总产出应包括全部企业的产值;
2)现有核算资料是产业部门口径,而投入产出表 是产品部门口径;
本地区部门对进口品 的中间消耗
n×n
消费
对本地区产品 的消费
对进口品的消 费
最终使用 投资
由本地区产品形成的 固定资产和存货
由进口品形成 的固定资产和存货
出口
本地区产 品
的出口
进口品的 出口
总投入
总产出 本地区总产出
总进口
最初投入
第三章投入产出核算
三、各部门总产量变化对增加值的影响— —列模型
如,表4-1中,假定3个部门的总产出分别增加20、60 、40,各部门增加值增量为:
y (I Aˆc )q
y1 1 0 0 0.3684 0
0 20 12.63
y2 0 1 0 0 0.7111 0 60 17.33
am1
am2
...
amn
m1
m2
...
mn
0
0
...
qn1
完全消耗系数B
B (I A)1 I
完全需求系数:
(I A)1
产品模型(实物模型)(1)
n
j1
xij aij
fi
xij qj
qi
n
aijq j
j 1
fi
qi
(i,j=1,2,…n)
展开为线形方程组:
a11q1 a12q2 ... a1nqn f1 q1
f
n
(I A)q f q (I A)1 f
价值模型(1)
n
xij y j i1
q
j
n
aijq j y j
qj
xij aijq j i1
展开为线形方程组:
(i,j=1,2,…n)
a11q1 a21q1 ... an1q1 y1 q1
a12q2 a22q2 ... an2q2 y2 q2
)
0 ...
0
0 1 ac2
... 0
... 0
...
0
... ...
...
1
acn
n
acj aij
i1
中间流量模型
【精品】第三章投入产出核算习题答案
【精品】第三章_投入产出核算习题_答案)1. 假设某国有以下产业结构:计算该国的平均劳动生产率和平均价值产品。
解答:平均劳动生产率 = 产值 / 就业人数平均价值产品 = 产值 / (就业人数 * 平均劳动生产率)农业的平均劳动生产率 = 100 / 200 = 0.5工业的平均劳动生产率 = 300 / 400 = 0.75服务业的平均劳动生产率 = 600 / 800 = 0.75平均劳动生产率的加权平均 = (0.5 * 200 + 0.75 * 400 + 0.75 * 800) / (200 + 400 + 800) = 0.7农业的平均价值产品= 100 / (200 * 0.7) ≈ 0.714工业的平均价值产品= 300 / (400 * 0.7) ≈ 1.071服务业的平均价值产品= 600 / (800 * 0.7) ≈ 1.071平均价值产品的加权平均 = (0.714 * 200 + 1.071 * 400 + 1.071 * 800) / (200 + 400 + 800) ≈ 0.929所以,该国的平均劳动生产率为0.7,平均价值产品为0.929。
2. 某国的投入产出表如下:计算该国的总产出、总需求和产业结构指数。
解答:总产出 = 农业产出 + 工业产出 + 服务业产出 = 500 + 200 + 100 + 300 + 600 + 400 + 200 + 400 + 500 = 3100总需求 = 最终需求 + 内部需求 = 600 + 800 + 900 + 800 + 900 = 4000 产业结构指数 = 产业产出 / 总产出 * 100农业的产业结构指数= 500 / 3100 * 100 ≈ 16.13工业的产业结构指数= 200 / 3100 * 100 ≈ 6.45服务业的产业结构指数= 100 / 3100 * 100 ≈ 3.23所以,该国的总产出为3100,总需求为4000,农业的产业结构指数为16.13,工业的产业结构指数为6.45,服务业的产业结构指数为3.23。
国民经济核算第三章投入产出核算
国民经济核算第三章投入产出核算第三章投入产出核算§1 投入产出表的结构与内涵§2 投入产出表的数据口径§3 编制投入产出表的调查方法§4 编制投入产出表的非调查方法§5 投入产出表的应用学习目的与要求第一、掌握投入产出表的基本思想及表中元素的实际意义第二、掌握投入产出核算与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关系第三、了解编制投入产出表的调查方法第四、掌握用非调查方法编表的技术第五、掌握运用投入产出表进行经济分析的思路和方法§1 投入产出表的结构与内涵一、华西里·列昂惕夫的简介二、投入产出表入门三、根据投入产出表进行GDP核算四、投入产出表的优势一、华西里·列昂惕夫简介沃西里·列昂惕夫(Wassily Leontief,1906-1999),美籍俄裔著名经济学家。
197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沃西里·列昂惕夫生平1、1906年,出生于彼得堡;2、1925年,在列宁格勒大学(后改名为彼得堡大学)获社会学硕士学位;同年,移居德国进入柏林大学专攻经济学;3、1928年,取得柏林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曾任德国基尔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研究助理、中国国民党政府铁道部顾问。
4、1931年,移居美国在哈佛大学经济系任教,正式从事投入产出方法的研究。
5、1932年,与诗人马克丝(Estelle Marks)结婚,婚后育有三子。
6、1932年,起获聘为哈佛大学经济系助教;7、1946年,升为正教授至1975年退休。
8、1948年,主持“哈佛经济研究计划”(Harvard Economic Research Project)并出任主持人至1973年;9、 1974年,联合国委托里昂惕夫建立全球性投入产出模型,以研究本世纪最后的20多年中世界经济可能发生的变化与国际社会能够采取的方案。
10、 1975年,转至纽约大学任经济学教授、经济分析研究所所长。
第三章 投入产出核算
第三章投入产出核算第一节投入产出核算的基本原理一、投入产出核算概述(一)投入产出方法投入产出方法,又称投入产出分析(input—output analysis)、产业关联方法、部门联系平衡法,是以产业(部门)为单位,从数量上研究经济系统内各部门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投入、产出关系),并进而分析国民经济结构及其变动的内在原因和影响的经济数量分析方法体系。
它是从宏观角度出发,把国民经济分成若干互有联系的产品部门,并运用线性代数方法,借助计算机来模拟社会生产过程和国民经济结构,综合分析各部门之间的经济技术联系和重要的比例关系。
可以看出,投入产出是一种分析经济体系的结构、经济组成部门之间的组合方式和相互影响的数量分析方法。
投入产出方法不是单独分析经济部门,而是将经济部门置于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经济环境中,通过其相互关系来分析其运行状态、所处地位、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并进而分析经济总体的运行状况。
投入产出核算是国民经济生产总量核算的延伸和发展,它侧重于中间产品的核算,能提供更为丰富、详细的信息,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实物流量核算的一种重要而有效的方法。
(二)投入产出方法的产生与发展俄裔美国经济学家W·列昂惕夫在前人关于经济活动相互依存性研究的基础上,于1931年开始研究投入产出方法,他利用国情普查资料编制了美国1919年至1929年的投入产出表,分析了美国经济结构和经济均衡问题,并于1936年发表了投入产出分析的第一篇论文《美国经济结构中的投入产出关系》,标志着投入产出方法的诞生。
1941年里昂惕夫发表了《美国经济结构1919-1929》一书, 1953年里昂惕夫与他人合作出版了《美国经济结构研究》,进一步阐述了投入产出分析的基本原理及其发展。
由于对投入产出方法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列昂惕夫于1973年荣获第五届诺贝尔经济学奖。
投入产出方法最早在二战期间开始应用:美国政府根据战争的进程,利用投入产出方法分析飞机装备的保障及物资需要,即钢铁工业的发展及进口需要,劳动力和设备的保证等。
投入产出核算(精品)
用第j产品(或产业)部门的总投入去除该产品(或 产业)部门生产经营中所直接消耗的第i产品部门的 货物或服务的价值量用公式表示为:
(i,j=1,2,3…n)
示例以P82表3-2资料为例。(请同学上来计算)
(四)直接消耗系数矩阵 P87
将各产品(或产业)部门的直接消耗系数用表的形 式表现出来,就是直接消耗系数表或直接消耗系数 矩阵,通常用字母A表示。计算公式为:
二、投入产出核算
(一)涵义 P88(见书) 1968年被有机结合到严密的SNA体系,并得到了世界各国的
普遍推广和运用后,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就成为了国民经济核 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把投入产出分析方法称为投入产出核 算,是在GDP核算基础上的扩展。所以,投入产出核算又称 为投入产出法、部门联系平衡法等。 是从宏观经济角度出发,把国民经济划分为若干个性质不同, 但互有联系的部门或产品群,并借助于现性方程组,来模拟 现实经济结构和社会再生产过程,通过有关技术系数,编制 国民经济计划、预测经济未来。
最后,借助于投入产出表和投入产出模型进 行各种经济分析。
(三)投入产出分析方法的特点 P78
1、投入产出表是投入产出分析的基本形式; 2、投入产出分析能够深入分析各部门之间(或各种产品之
间)复杂的依存关系以及主要比例关系,揭示国民经济各种 活动间的连锁反应,分析国民经济复杂的因果关系和相互联 系; 3、投入产出分析是在投入产出表的基础上,利用线性代数 等数学方法建立数学模型,据此进行各种经济数量分析; 4、投入产出分析的应用有很大的灵活性。既可解决具体的 经济问题,也可研究环境污染治理问题、国际贸易问题、人 口问题、教育问题; 5、投入产出分析的局限性。如编表的技术性很强;同质性 假定的满足;比例性假定等。
投入产出核算
(4)投入产出分析的应用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 利用投入产出分析,可以根据不同的经济问题,编 制不同的投入产出表,以研究和解决具体的经济问 题。(如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研究环境污染治 理问题、国际贸易问题、人口问题、教育问题等)
(5)投入产出分析的局限性。
– 投入产出表的编制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是建立在一 定的技术假定之上的。但这些假定并不完全符合实际,从
(1)投入产出表是投入产出分析的基本形式。
• 投入产出表采用矩阵表的形式,行列交叉,能够从投入来源和产出 去向两个方面反映产品在各部门之间的运动过程。
(2)投入产出分析能够深入分析各部门之间(或
各种产品之间)复杂的依存关系以及主要的比例 关系,揭示国民经济各种活动间的连锁反应,分 析国民经济复杂的因果关系和相互联系。 (3)投入产出分析是在投入产出表的基础上,利 用线性代数等数学方法建立数学模型,据此进行 各种经济数量分析。
去向和数量,分为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两大类。
• 在经济系统中,各个部门既是消耗产品(即投入) 的单位,又是生产产品(即产出)的单位,同时具 有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双重身份。
第三章投入产出核算
3.3 编制投入产出表的调查方法
编制投入产出表的正规方法是调查法--依据 实际调查资料编制。有两种主要模式: ▪ 直接分解法
➢ 理论上精度最高,但工作量也最为浩大。 ➢ 我国采用此种方法。
▪ 间接推导法
➢ 优点是工作量相对较小, ➢ 缺点是需要依赖于一些特定假设。
30
3.3.1 直接分解法
▪ 基本思路:
▪ 我国目前逢2、7年份进行全国投入产出调查,编制基 本表,逢0、5年份编制延长表。
5
投入产出核算的意义与地位
▪投入产出核算作为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扩展和延 伸,反映了国民经济内部各组成部分复杂的相互关 系与因果关系,从而可以更全面更深刻地揭示整个 社会再生产过程,为改进和加强宏观经济管理与调 控提供数据支持。 ▪投入产出表的编制以及投入产出模型的应用,帮 助人们树立起系统科学的思想,并掌握现代的分析 方法与计算手段。
▪ 了解编制投入产出表的调查方法 ▪ 掌握用非调查方法编表的技术 ▪ 掌握运用投入产出表进行经济分析的思路
和方法
2
投入产出核算的起源与发展
▪投入产出法,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瓦西里列昂剔 夫初创于上世纪三十年代。
▪列昂剔夫集前人之大成,在理论上吸收了法国经济 学家弗魁奈的《经济表》所反映的有关国民经济各 部门和各要素相互依存的思想,在方法上借鉴法国 数理经济学家瓦尔拉的均衡方程式,同时又将原苏 联国民经济平衡表式移植过来,建立了一套完整的 投入产出理论。
➢ 最终使用是指被用于最终消费、投资和出口的部分
11
▪ 投入产出表的列向,表示投入,是指 各部门在生产货物和服务时的各种投 入,包括中间投入和最初投入,两者 之和就是总投入。
➢ 中间投入又称中间消耗,是国民经济各 部门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耗用的各种原 材料、燃料、动力及各种服务的价值。
第三章 投入产出核算
如何选择? 如何选择?
12
中国投入产出表:编制和应用情况
自1970年代起编制 1970年代起编制 从1987年起开始规范 1987年起开始规范
逢2、7年份编制调查表 逢0、5年份编制延长表
2002年表 2002年表
42部门×42部门表 部门× 部门表 部门 122部门× 122部门表 部门× 部门 部门表
建筑安装工程、 建筑安装工程、设备工具器具购置和其他费用形成的固定资 商品房购买形成的固定资产+ 产+商品房购买形成的固定资产+新产品试制费增加的固定资 本+无形资产- 报废和调出的固定资产净值
存货净变化
涉及农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邮电业、商业饮食业、 涉及农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邮电业、商业饮食业、 国家物资储备。 国家物资储备。
部门的产品比例系数 c :cij =Vij Xi ij
系数矩阵记为C
表示第i个产业部门总产出中, 产品产值所占比重 表示第 个产业部门总产出中,j产品产值所占比重。 个产业部门总产出中 产品产值所占比重。
产品的部门比例系数 dij :dij =Vij Qj 系数矩阵记为D
j产品中由 产业部门生产部分所占的比重。 产品中由i产业部门生产部分所占的比重 产品中由 产业部门生产部分所占的比重。
21
间接推导法
首先编制与现有核算系统有更好接口的产业× 首先编制与现有核算系统有更好接口的产业× 产品矩阵与产品× 产品矩阵与产品×产业矩阵 在此基础上再依据某些假设用数学方法推出产 品×产品矩阵
22
间接推导法的数据基础和目标
中间使用 产品 产业 n个部门 m个部门 个部门 个部门 中 间 投 入 产 品 产 业 n个 个 部门 m个 个 部门 最终 使用 总产出
第三章 投入产出核算-理论
中间产品与最终产品的合计即为总产品。
• 第三象限:增加值矩阵
• 最初投入一般分为: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 生产税净额和营业盈余。 • 每一列都表示各部门在报告期增加值的量,即GDP对 应这块。 • 最初投入与中间投入合计即为总投入。
• 纵向看: • 该表反映了报告期各部门 间的生产和消耗过程
我国实行 世界银行 分类方法
投入产出分析模型 的种类
投入产出分析模型的种类 1.按时期划分
静态模型:研究某一个时期的再生产过程, 其中的变量只涉及某一时期,基本建设投资是 事先确定的。 动态模型:引入时间因素,用以反映随时间 变化的投入产出关系。
2.按计量单位
实物型投入产出模型:使用的计量单位是产品的 实物量单位。比如:千克、公斤、吨、米等。 优点:简单、明了,其应用有坚实的实体经 济基础,可操作性强。 缺点:由于实物量计量单位的局限性,在表 现领域只限于物质产品,不能反映全部经济活 动。
...
... ... ... ...
...
... ...
... ... ...
... ...
... ... ...
产业链上部门间的连锁关系示意图
投入产出法: 在一定经济理论指导下,通过编制投入产 出表,建立相应的投入产出数学模型,综合系 统地分析国民经济各部门、再生产各环节之间 数量依存关系的一种经济数量分析方法。 是经济学、统计学、数学、计算机技术相 结合的产物。 属于宏观经济的范畴。
向,即“产品分配”过程;
竖向:Ⅰ+Ⅲ,反映各部门的投入及其提供来
源,即“价值形成”过程。
45
价值型投入产出表中的平衡关系
1、行平衡关系:
• 价值表的第一象限和第二象限反映产品的分配 使用去向。 • 横看为第i个部门的中间使用,最终使用,即 为它的产出总和
第3章投入产出核算
B A A2 A3 完全消耗系数矩阵: 即有 B B I ( I A)1
AK 1 AK
(3)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 ◆感应度系数反映当前国民经济各个产品部门均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使用时,某一产品部 门由此而受到的需求感应程度,也就是需求该部门为其他部门的生产而提供的产出量。
第三章
二、间接推导法
投入产出核算
SNA
间接推导法是利用法编制投入产出表,就是将基层单位的原始数据不经分解 地加以汇总,分别编成投入表( 表)和产出表( 表),然后根据一定的假设, 采用数学手段推导出投入产出系数,运用这些系数推导出产品×产品投入产出表 中的中间投入(中间使用)、最初投入、总投入、最终使用和总产出流量。 表 3-4 间接推导法的UV表模型与目标
1.SNA-2008的产品×产品投入产出表和产业×产业投入产出表的最终消费中都
区分出NPISH的项目。 2.在按购买者价格计算的供给表和使用表中对产出和中间消耗均按市场生产者、 自给性生产者和非市场生产者予以分类。 3.SNA-2008更为详细地解释了如何在供给表中记录运输费用,以及记录方法会对生 产者价格和购买者价格所带来的影响,这些影响会对投入产出表的编制产生直接的 作用。
理论基础:一般均衡 理论、全部均衡理论 列昂惕夫的贡献
第三章
投入产出核算
SNA
第二节 投入产出表的基本框架
投 入 产 出 表
第三章
投入产出核算
SNA
•第三节 投入产出表的基本系数与基本模型
•一、基本系数 (1)直接消耗系数 直接消耗系数:直接消耗系数也称为投入系数,记为 其中: aij xij / X j i, j 1, 2, ,n (2)完全消耗系数和列昂惕夫逆系数 完全消耗系数通常记为 ,是指某一产品部门(如部门)每提供一个单位的最终产品, 需直接消耗和间接消耗(即完全消耗)各产品部门(如部门)的产品或服务的数量。 n n n n n n 其中: bij aij aik akj aik akr arj aik akr art atj
第三章投入产出核算
第二节 技术经济系数
一、直接消耗、间接消耗、完全消耗
某种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对另一产品的第一轮消 耗为直接消耗。
第一轮以后的各轮次消耗为间接消耗。
直接消耗和各轮次的间接消耗之和就是完全消 耗。
汽车
汽车
汽车
汽车
铜
电
钢
钢
铜
电
铁矿石
铜
电
铜
1、直接消耗系数
生产单位J部门的总产出所直接消耗的I部门产品的数量,用aij 表示。反映总产出与中间消耗间的平衡关系。
30944
51297
148201
1901
26942
-1187
601
94293
313431
最 初 投 入
折旧 报酬
生产 税净 营业 赢余 增加 值
765
8373
9603
18741
2005
13961
10740
26706
16630
55101
50127
12185 9 31343 1
总 投 入
28579
19055 9
经济活动的成果 产出 (中间产出和最终产出)
投入产出核算就是从宏观角度,把国民经济划分成 不同的部门或产品群,借助线性方程模拟再生产过 程和结构,分析各部门间的生产技术联系和重要比 例关系的宏观核算。
二、投入产出核算历史
产生年代——20世纪30年代
代表人物:列昂惕夫
投入产出法在我国的应用: 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开始研究
A:
23 bij 0 .5 10
bij 23 1.25 4
B:
23 bij 0.83 10 4
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收入分配核算原理
1、分配核算基本内容:
收入分配核算首先要计算一系列的分配 统计指标,包括初次分配收入(原始收入), 再分配收入与支出、可支配收入等,以此完 整的反映分配过程的不同层次数量表现,并 借助于收入分配帐户的具体描述反映分配过 程的各种数量关系和平衡关系。
2、收入分配核算的基本流程
一、直接消耗系数
计算:
aij
xij Xj
(i,
j
1,2
, n)
直接消耗系数矩阵A中,aij表示直接消耗 系数;xij 表示j部门生产时所消耗的i产品 数量;Xj表示j部门的总产出。
aij
xij Xj
(i,
j
1,2
, n)
950
4068
a11
0.1046a12
0.0963
9085
42262
三、投入产出表中的几个平衡关系 1.从纵向看:
中间投入+最初投入=总投入 2.从横向看:
中间使用+最终使用=总产出 3.每个部门的总收入=该部门的总产出 4.全国最初投入总计=最终产品总计。
第二节 直接消耗系数和完全消耗系数
一、直接消耗系数 概念:
又称为中间投入系数,是两个部 门间直接存在的投入产出关系的 数量表现。
1950
23140
a21
0.2146a22
0.5475
9085
42262
32
0.0823
9085
42262
二、完全消耗系数
1. 概念:某种产品的产出与为生产该产品 而发生的完全消耗(即直接消耗与间接 消耗之和)之间的关系。
2. 计算方法:利用矩阵方法计算。
包括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等增加 值要素。行表示总增加值(GDP)构成, 列表示产出类型。 第Ⅳ象限:
是一个空白象限,有待于研究。
第Ⅰ、Ⅱ象限连接在一起,通过 各横行反映各产业部门的产品分配和 使用去向; 第I、Ⅲ象限连接在一起,各纵行反 映各产业部门在生产中的投入和来源, 也反映生产过程的价值形成。
最终产出就是最终产品,是用作最终使 用的产品,包括消费品、投资品和净出口。
总产出是中间产出和最终产出之和。
(二)投入产出核算帐户
1、某种产品的投入产出帐户
帐户的表式结构:左方记录中间投入、 最初投入和总投入;右方记录中间产品、 最终产品和总产出。
2、产业部门投入产出帐户。 3、矩阵形式的投入产出表。见教材71 页表3-3。
3、收入分配核算的主要总量指标 (1)国民收入(NI):反映一国经济总 体当期从国内和国外获取的全部生产性收入 总量。国民总收入扣除当期固定资本消耗的 净额就是国民净收入。 (2)原始收入:反映各机构部门在初次 分配过程中最终取得的生产性收入, (3)可支配收入与国民可支配收入:反 映了各部门参与收入初次分配和收入再分配 后的最终收入总量
二、投入产出表的结构
第Ⅰ象限(中间产品象限): 是投入产出的核心,主要反映国民经济
各产业部门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技术 经济联系。从横向看是中间产品(中间使 用);从纵向看是中间投入(中间消耗)。
反映按购买者价格计算的中间消耗, 行表示产品,表明每个产业部门的产品提 供给各个产业部门作为生产消耗使用的数 量,称为中间产品或中间使用,行的总计 反映产业部门的中间消耗;列表示产业, 它表明每个产品部门在生产过程中消耗各 个产业部门的产品数量,称为中间投入或 中间消耗。
一、收入分配核算的基本理论及核算原理
(一)收入分配核算的基本理论
1、收入分配的概念
收入分配是指当期生产所创造的当期价值 (GDP)价值分配给社会各方面形成的所有收 支活动,即以各种方式支付给劳动者、资产所 有者和政府。
2、收入分配核算
收入分配核算是以收入初次分配、 再分配过程为依据所进行的核算,要 计算收入初次分配、再分配以及形成 的可支配收入有关的统计指标,编制 有关收入初次分配、再分配的系列帐 户,以此反映生产成果在分配过程中 的数量表现及其构成。
第Ⅱ象限(最终需求象限):
反映按购买者价格计算的最终使用, 包括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和净出口。 行表示产品,列表示各使用类别,总计 行反映各使用类别的最终使用
最终产品的规模和结构包括消费、投 资、出口的结构和最终产品的产业部门 结构。
第Ⅲ象限(增加值象限): 反映按购买者价格计算的增加值构成,
收入分配自各部门的增加值开始。
收入初次分配阶段,要对生产的参 与者分配收入,包括劳动报酬、生产税、 财产收入,分配结果形成各部门的原始 收入,分配结果形成各部门的原始收入, 相关内容编制成收入形成帐户和原始收 入分配帐户;
收入再分配阶段,要在各部门间进 行各种收入转移,结果形成各部门的可 支配收入和调整后可支配收入,由此编 制出收入再分配帐户。最后是与收入再 分配帐户衔接的反映各部门可支配收入 (最终消费和总储蓄)去向的收入使用 帐户。
2、投入、最初投入、中间投入和总投入。 最初投入是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包括
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 和营业盈余。
中间投入是生产过程中消耗的货物和服 务,也称为中间消耗。
总投入为最初投入与中间投入之和。
3、中间产出(品)、最终产出和总产出。 中间产出就是中间产品,它与中间投入
相对应,当某种产品被用作中间投入时, 它也就是中间产品。
二、完全消耗系数
1. 概念:某种产品的产出与为生产该产品 而发生的完全消耗(即直接消耗与间接 消耗之和)之间的关系。
2. 计算方法:利用矩阵方法计算。
第四章 收入分配与使用核算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了解收入分配核 算及消费核算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 初次分配收入、再分配收入、可支配收 入等指标的内涵和计算方法。掌握收入 分配帐户的表现形式、构成体系以及编 制;掌握消费核算方法和收入使用帐户 编制原理,学会利用消费核算资料对收 入使用做出分析和评价。
第三 章 投入产出核算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投入产出 核算的基本原理,掌握投入产出表的 结构、平衡关系,掌握直接消耗系数 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掌握完全消耗系 数的概念。
一、投入产出核算的基本原理
(一)投入产出核算的几个基本概念 1、投入产出核算。又称投入产出分
析,是指主要利用投入产出表来反映部门 间生产中的技术经济联系和重要比例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