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物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生物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
探究已成为生物教学的主要手段,它不只应用在某个专题探究中,而是渗透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通过探究活动,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获得知识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探究是从问题开始的,没有问题从何探起呢?所以我认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我们教学的首要任务。如何完成这一任务呢?下面就谈谈自己的做法和体会。
一、施教之功,贵在引导。
1、引导质疑。
课堂教学中,有时学生往往提不出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敢于、善于提出疑问。可向教师的讲解质疑,向课本说法质疑。如学习减数分裂的卵细胞形成时,我引导学生观察细胞大小,并鼓励学生发现疑问。有的学生提出了为什么卵细胞比极体大?学习循环系统内容时,引导学生注意红细胞的形状,有的学生提出为什么红细胞为两面凹陷圆饼状?为什么无核?
2、引导深思。
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有时只看表面或字面意思,过于肤浅,教师要旁敲侧击,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防止浅尝辄止思维习惯形成。如学习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内容时,我引导学生思考:把洋葱表皮细胞分成2份,一份放入适宜浓度蔗糖溶液中,另一份放入适宜浓度的KNO3溶液中,结果如何呢?学生往往认为都是质壁分离。我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两种溶液中的溶质哪一种可为植物细胞吸收呢?学生深入思考得出正确结论。
3、引导正思
课堂教学中,会发现学生对有些问题的理解思路往往出现偏差,原因可能是思维定势、知识在某方面有缺陷或没注意解决问题条件等引起的。教师应适时给以引导以拨正思路。如做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时,有些学生发现自己制作装片中染色体着色太浅或没着色。学生往往认为是染色时间短或染色液浓度小引起。然而提高染色液浓度,保证染色时间后却无济于事。我及时引导学生思考:是不是一定是染色这一步有问题呢?学生终于发现也可能是解离不充分,染色液难以进入内部细胞所致。
4、引导反思。
通过引导反思实现反思性学习,所谓反思性学习,就是以元认知理论为指导,使学生善于选择能达到目标的最适当的学习;善于检测达到目标的情况,必要时采取补救措施;善于总结自己达到目标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它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以学会学习为宗旨的一种学习方法。
4、1 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
如在解决某个实际问题时,遇到困难了,此时可以引导学生对这一问题涉及一些具体知识进行反思,要反思自己对这些知识的认识是否达到了所要求的程度,包括对知识理解、掌握的程度,这些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相关方面建立联系的程度,通过亲身经历这一活动过程,反思自己对所涉及的知识是否有了新的认识?反思自己原有的认识有些什么欠缺之处?如何进行补救呢?
4、2 引导学生对解题方法进行反思
学习源于模仿,旨在学会创造,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题训练中,提倡解完题后认真回顾解题过程并做进一步的探索,反思有无别的解法?有无规律可循?经过思考、讨论可以找到简捷、新颖的解题方法,从而提高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3 引导学生对有联系的问题,特别是生产、生活问题进行反思
生物学科的学习方法最强调的是理论联系实际。在生物的解题活动中必然会与一些实际问题有所联系,因而活动结束后就应反思:曾经与哪些问题联系?为什么会产生联系?具体产生了什么联
系?是问题情境的联系、问题方法的联系,还是问题结论的联系?经过这样的联系,对原问题是否有了新的认识?
5、引导学生在同中求异、异中求同
在观察的过程中,善于比较,能从不同的事物中找出相同点、从相同的事物中找出不同点,这是发现问题的关键。例如:在绿色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和无机盐的一课中,先让学生根据“同中求异”的观察方法观察根毛区纵切片,问这里“同”是指什么?“异”又是指什么?这些都清楚以后,就可以质疑或是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同样是根毛区,为什么有不同类型的细胞结构?这些不同的细胞各自有什么功能?根毛吸收的水和无机盐又是通过什么途径运输到植物的其它器官的?……
二、成功引导、贵在设计
引导一般是通过创设情境、教师提问实现的,设计的问题要能引起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探究热情。这样的问题应具有以下特点:
1、问题要面向全体
提问应面向全体,而不是针对某个学生。许多教师常常是通过学生自动举手的办法选择答题的对象。这样虽然避免了强行要求学生答题的弊端,但由于经常举手的往往总是那么几个优秀生,难免使提问面过窄,使多数学生得不到回答问题的机会,得不到应有的锻炼。因此,教师应设法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回答问题:或把较难的问题分解,以阶梯式提问形式出现,由易到难,照顾到多层面的学生;或在某个学生回答之后让其他学生发表看法,从而扩大提问参与面。
2、问题要有启发性
启发性的提问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启发性提问能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发展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发展智力,培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