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物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
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尝试
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尝试摘要: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新课改的重要理念就是“以学生为本”,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注重发展学生的科学素质、学科素养和创新能力,这就要求学生课堂上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而学生能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源于强烈的问题意识。
关键词:培养问题意识思考一、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是实施新课程标准的目标“不愤不悱,不悱不发”,古人早就认识到问题对学生的价值,指出“愤悱”是学习的源头。
在传统的课堂上,大多数教师忽视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新课改的重要理念就是“以学生为本”,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注重发展学生的科学素质、学科素养和创新能力。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遇到一些难以理解或疑惑的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驱使学生思维,提出问题,主动探究,进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所以,在生物教学中,应该把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作为实施新课程标准的目标,一个好的生物老师,一堂好的生物课,不应该讲得使学生没有问题,而应启发学生不断提出深刻的问题。
二、创设问题情境是培养“问题意识”的关键“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
”创设能引起学生好奇或怀疑,但又不能用现有知识解决的问题情境,可以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可见恰当的问题情境是培养“问题意识”的关键。
针对生物的学科特点,教学中问题情境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创设:(一)能激发学生探究热情的问题情境探究热情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先决条件,尤其是在实验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自然会帮助学生发现有趣和有价值的问题。
如:完成“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时,我这样启发学生:“课本的实验装置有没有不足?有没有更好的实验方法?”通过讨论,学生很快发现如下问题:①无氧呼吸装置图中盛有澄清的石灰水的瓶连通着空气,没有排除空气中co2对澄清石灰水的影响;②无氧呼吸装置瓶封口放置一段时间的操作中,难以确定在何时该瓶中的氧气已经消耗完了;③实验要求“让空气间歇而持续地依次通过3个锥形瓶(约50分钟),然后放在25℃~35℃的环境中培养8~10个小时”,实验条件有难度。
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摘要:问题意识的培养是新课程理念实施的基础,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对问题意识的培养及其途径作了初步的探究,这对于发展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问题意识;创设兴趣;培养一、问题意识的含义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识活动的过程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问题时,所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
这种心理状态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新思路,从而提高认知能力。
这里所指的问题意识的培养即是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生疑、质疑的习惯,并在疑惑的驱动之下,积极主动地探求解疑的一种品质。
二、学生问题少的原因在高中生物教学实习的过程中发现一个普遍而令人吃惊的现象是:现在的学生越来越少提问题了。
在课堂上,尽管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似乎也听得津津有味,但很少能提出问题。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1.无疑可问在我们传统的教育思想里,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相当一部分教师仅是依照课本讲解无可争议、毋庸置疑的知识;亦存在部分教师仍奉行“满堂灌”的教法,使学生在45分钟内处于被动的认知状态,缺乏主观能动性,而在课外有几乎永远都完成不了的作业,没有自己的“闲暇”时间想问题,这样学生还有什么问题可以问呢?2.敢问有些学生存在胆怯或者自卑心理,碰到问题不敢问,怕丢面子,认为向教师或学生问问题,会给别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3.不知怎样问部分学生由于基础差或缺乏相应的思维能力而“无从下口”。
4.不想问部分学生特别是成绩优异的学生的问题较为新异和尖锐,若是经常得不到教师的明确答案,甚至是鼓励,也容易挫伤他们提问的积极性;当然也有部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较差,也在此列中。
5.没机会问很多教师常说的一句话:学生不爱问“问题”,或者没有问“问题”的习惯。
其实原因是没有给学生问“问题”的机会,总是教师自己按设计好的思路进行。
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刍议一切创新、一切创造发明都源于问题,又终于问题。
问题意识不仅体现了学生思维的活跃性和深刻性,也反映了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和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不断地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在质疑和释疑中掌握生物知识,学会思维,从而打下基础。
那么,生物教学中怎样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想象、分析、比较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1.唤起学生问题意识学生的好奇心十分难能可贵。
这是因为它是学生对新异事物进行探究的心理倾向,是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它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这种好奇心推动他们积极主动地去观察、了解世界、展开想象和创造性思维。
如果,牛顿没有好奇心,会从苹果落地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中发现万有引力吗!瓦特没有好奇心,会从蒸气顶起壶盖的日常现象中发明蒸汽机吗!因此,唤起学生问题意识在生物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而唤起学生问题意识关键在于生物教师能否提倡教学民主,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增进师生交流、交往,积极鼓励学生质疑问题。
而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是学生放飞心灵的广阔天空。
2.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动机问题意识是指意识到问题存在并尝试去解决的一种心理状态,有了问题意识就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使他们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主动地去进行探究和发现。
尽管在探究、发现问题时,学生是主体,但是,探究发现能否取得实效,关键的因素是看生物教师能否善于激发和引导。
事实证明,生物教师的激发、引导和帮助是学生顺利地进行探究发现的重要保障。
生物教师的激发和引导能够保证学生在有意义的思路上进行探索,从而避免盲目猜测和无效的活动;但生物教师的激发和引导不能太具体,应该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从而给学生留下选择、判断、联想、创造的思维空间。
因此,生物教师在提供各种资料和问题情境的基础上,还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思维上的线索。
3.营造氛围,让学生“敢问爱问善问深问”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
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和提升学生科学思维的措施分析
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和提升学生科学思维的措施分析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已经成为高中生物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是当前教师们需要深入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本文将从问题意识、教学方法、实践活动和评价方式等方面,分析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和提升学生科学思维的措施。
一、问题意识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必须首先明确教育教学的目标,明确培养和提升学生科学思维在课程教学目标中的地位和作用。
高中生物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基本认识、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科学素养。
在教学中应注重强化学生科学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分析、判断、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以科学的眼光看待世界,用科学的思维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教学方法1. 设计启发式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计启发式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在引导问题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整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学生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2. 鼓励学生进行实验和观察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有效途径,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实验的作用,鼓励学生亲自进行实验和观察。
通过实验和观察,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生命科学知识的理解,更能够培养观察现象、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分析数据和得出结论的科学思维。
3. 引导学生进行课外拓展活动在课余时间,鼓励学生参与生物科普知识的阅读、实验探究、动手制作等课外拓展活动,培养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促进学生科学思维的进一步提升。
三、实践活动1. 组织探究性学习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组织探究性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积极参与、积极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精神和动手能力,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水平。
2. 进行项目式教学倡导项目式教学,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水平。
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意识
实验教学 ,帮助学生 了解科学探究 的基
本方式 。既是通过实验 的方法 ,辅之 以 必要 的科学研究策略 ,得 出植物细胞得 失水 与盐水浓度 的关 系。 值得注意的是 , 在这个过程 中,教师教授 的不是生物学
可 以促进 学生的 自主学习意识和合作学
习意识 。 在新课程理念 日益普及 的今 天 ,
这样 的教学理念是提高我们初 中生物教 学效 果的有效途径 。
有学生们 自己动手 了,他们才能发现 问 题 、解决 问题 ,并对实验得 出的结论产 生信任 。 ( 4)教 师及 时答疑 ,激发学 生们
不 断深 入。初 中生的阅历 和常识还不够 宽泛 ,对此 ,教 师需要及 时答 疑。从实 际教学 中看 ,我们 的学生 为何会置那些
t
~
课 改 看 台 I I
初中生物学科是一 门偏 向于实验和
鉴 ,予 以强调 。但是 ,不应批评 ,不应
应用 的探究性 自然学科 , 通过生 物教学 ,
可 以提 升学生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
指责 , 注意帮助学 生建立正确 的提 问观 ,
力 。伟 大的科 学家爱因斯坦 曾说过 ,提 出问题 的能力 比解 决问题的能力要重要 得多 。在 我国 目前的教育模 式下 ,初 中 生物教学越来 越注重应 试性 。但是新课
科学研究 的方法和策略教学 。例如 ,在 初 中生物 《 分子与细胞 》的教学 中,为
了研究植物得失水 的原 因,我们不妨采 用不 同浓度 的盐水实验 。通过对学生的
活动 中遇 到难 以解 决的问题 ,从而产生
相应 的疑问 ,并对所引发的问题进行深 层次研究 的意识 。 这种探究 问题 的意识 ,
改变传统生 物教学方式 。 在教学过程 中, 课 堂学 习的主体 。只有将 学生作为课 堂 主体 ,他们 的学 习效 率才会提高。 ( 2)建立师 生友 谊 ,引导 学生 提
生物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误区及解决途径
发现 问题 的动态 过程 ,它是科 学 创新 精神 的原动 力 。
生物 新 课程 的基 本 理念 之 一 是倡 导 学 生 进 行探 究 性
学 习 。 问题 意识 ” “ 的培 养 有助 于促进 高 中学 生进 行生 物 学科 的探究 性 学 习。很 多教 师在 培 养学 生 的 “ 问题 意 识 ” 面存 在着 以下 误 区 。 方 1 误 区一 : 师 提 出问题 , 教 激发 学 生的 “ 问题 意识 ” 在 生物课 堂 教学 中 , 多教 师认 为 通 过提 问 的方 很 式 能够促 进学 生思 维 , 启发 学生 思考 , 而 产 生 “ 进 问题
可 以引导学 生去 看 书查找 答 案 , 问的 内容是 直 观而 提 且 是平 行 的 , 有梯 度 , 不 能使学 生 质 疑与设 疑 , 没 并 反
欲 望 的人 与 动物 没 有 分别 ; 过 树立 远 大 理 想 , 移 通 转 注 意力 , 真 学 习等完 全可 以克 服青 春期 的性 萌动 。 认
蒋选荣 ( 苏省扬 州市新华 中学 江 苏扬 州 2 5 0 ) 江 2 0 9
“ 问题 意识 ” 人们 对 客 观 事 物做 出 自觉 反 映 的 是
心理 过 程 , 是揭 示 问题 本质 的发 现 过程 , 研究 和 它 是 意识 ” 教 师在 课堂 教学 过程 中不 断抛 出 问题 , 生之 。 师 间 “ 问一 答 ” 课 堂气 氛 活 跃 而且 热 烈 , 样 课 堂是 一 , 这 否有利 于 培养 学生 的 问题 意 识 呢?如 “ N D A分子 的结 构” 节 , 一 教师 提 出如下 问题 : 分子 脱 氧核苷 酸 是 由 一
济条 件 )无法 承担爱 睛责任 ; 学 习上看 , 少年学 生 , 从 青 应 当 以学 习为重 ,为 未来 的事业 和家庭 打下坚 实的基 础; 从成 功率 看 , 恋 的成 功率极 低 , 恋 的结 果往 往 早 早
论生物课堂教学中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
论生物课堂教学中的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摘要:在当前的中学教学过程中,一些学生不敢提出问题,针对这种现象,本文介绍了解决这种问题的办法。
只有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才能使学生在学习中热情高涨,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中学生物课堂教学问题意识培养一、问题意识增强对学生的积极影响1.学生在探究中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学生问题意识的增强可以让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对每个要素进行积极的探究,发现其中的问题,并且及时地解决这些问题。
学生在生物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且通过在相关的生物类书籍和资料中收集信息,最后可以自主地解决问题。
学生还可以在生物学习中发现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就可以得出简单的生物规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
问题意识的增强可以使学生提出论据并加以证实,并且熟练地运用这些结论,使自己的知识面变得更宽广。
这些都要通过学生问题意识的增强实现。
2.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学生在问题意识增强之后,就会表现出对生物学科学习的积极性。
在课堂上对教师讲授的问题好问、多问、善问,这种思维模式对学生进行生物学科的学习有很重要的作用。
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的过程中对自己提出的问题会进行积极的假设和探究,并希望通过这种方法得出正确的结论。
这种方法会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加强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不仅会使学生在学习中形成良好的思维模式,还会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使学生更好地实现生物教学目标,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课堂质量提高。
问题意识增强后学生就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教学的质量也会相应地有所提高。
学生形成问题意识后,学生就能够充分发挥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敢于和善于在生物课堂上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在质疑和争辩中主动地获取知识。
问题意识的增强可以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活跃学生的思维,启迪学生的思想,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生物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完成学习任务。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问题意识培养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问题意识培养【摘要】创造源于问题,问题意识是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基础,保护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创造教育的起点。
高度肯定和重视和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为中外教育家所共识。
但是我国学生的问题意识表现为无疑可问,不敢问,不会问,没机会问。
通过生物课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可以促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创造问题意识创设情景生物课程标准当今世界各国,处于激烈的人才竞争之中。
什么样的人才才会在竞争中处于优势,毫无疑问,是适合未来社会要求的具有创造性的人才。
教育在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担负着特殊的使命。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素质教育的重点。
一、精心设计,创设参与性强的生物课堂知识的生成离不开学生积极的心智建构,生物课是师生共同探究科学现象的一门学科,有效的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的主体参与为前提条件。
主体的参与离不开师生之间的交往互动。
交互性主要表现为主体参与教学行为的依存性,强调“教”与“学”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在生成性教学观下,师生、生生互动会形成一个有利于知识生成的教学场。
如在讲解必修三第二章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时,学生对免疫的过程缺乏直观的了解,学习起来枯燥乏味,在教学中我安排了学生先预习课本内容,然后让学生上讲台讲解免疫的过程,台下的同学向讲解同学提出疑问,学生不能解答的就向老师咨询,这样不仅促进了学生预习的自觉性,也促进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在学生讲解过程中,学生提出淋巴因子的作用是什么?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有什么共同的地方?二次免疫有什么特点、如何进行的?经过互动,台下同学积极踊跃提问,台上同学得到了能力的锻炼,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分享彼此的经验和认识,交流彼此的情感和体验,拓展彼此的眼界和视阈,并最终使得教学成为立体交叉式的网状结构,为促进教学中知识的有效生成提供可能。
二、发掘教材,创设非线性教学的生物课堂线性教学是指秩序化的教学存在方式、在教学中严密地控制与操纵、程序化教学过程。
在线性的逻辑下,复杂、多维的生物课堂教学被简化为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的单向过程。
在高中生物教学实践中培养“问题”意识
学 生 自悟 自明 , 得成 功 的喜悦 。例如 , 讲授 “ 棚蔬菜 ” 获 在 大 种 植 时 , 提 问 学 生 : 实 际 应 用 中 , 了 提 高 光 合 作 用 的 效 我 在 为 率 , 时 要 增 加 室 中 的 C 度 , 可 以通 过 哪 些 方 法 呢 ? 学 有 O浓 那 生 积 极 地 发 言 , 的说 在 里 面 饲 养 一 些 小 动 物 . 过 呼 吸 作 有 通 用 增 加 CO 浓 度 ;有 的 说 在 里 面 烧 火 或 者 生 炉 子 燃 烧 释 放 的 气 体 中有 C 我 又 问 : 们 是 否 可 以 联 想 其 他 学 科 ? 个 女 O。 我 有 生立 即说 : 碳酸 钙和盐 酸反应 , 成C , 因为怕别人 笑 , 用 生 O。 所 以 声 音 比较 小 。 我及 时 地 给 予 鼓 励 , 他 同学 们 为 她 鼓 掌 . 其 这 样 增 强 了 她 的 信 心 , 激 励 了 其 他 同 学 . 堂 上 充 满 着 成 也 课 功和喜悦 。 ( ) 设 课 堂 问题 情 境 , 学生 发 现 问 题 。 二 创 让 1设 疑 置 问 求解 法 . 生 物 科 学 来 源 于 人 们 对 生 命 现 象 的认 识 总结 研 究 和探 索 科 学 的预 见 , 远 是 从 问题 开始 的 , 习亦 是 如 此 。正 如 古 人 永 学 所 说 : 贵 于思 . 源 于疑 。 当设 置悬 念 , 生 会产 生 急 于求 学 思 适 学 其 解 的心 情 。因此 , 教 学 中 , 拟符 合 学 生 认 知 水 平 , 式 多 在 编 形 样 , 人 深 省 的 问题 , 以 引 导 学 生 探 究 , 到 设 疑 激 趣 的 目 发 可 达 的 。 如 , 讲 解 新 陈 代 谢 时 . 先 向学 生 提 问 : 天 的你 和 昨 例 在 首 今 天 的 你 不 一样 . 不 吃 很 多 脂 肪 也 会 胖 起 来 , 了肠 炎 几 天 就 人 患 会 瘦 下 去 , 知 道 为 什 么 吗 ? 师 引 而 不发 , 生 疑 问 重重 , 你 教 学 求 知欲倍增。教师因势利导 : 当我 们 学 过 新 陈 代 谢 的知 识 后 , 大 家 就 会 明 白。 2选 取 有 趣 味 的 故 事 . 教 师 提 出 的 问 题 最 好 有 趣 有 味 有 趣 , 学 生 对 教 师 提 出 使 的 问 题 产 生 兴 致 ; 味 . 能 使 学 生 觉 得 教 师 提 出 的 问 题 内 有 才 容精 湛 , 得 品 味 。在 讲 授 昆 虫 外 激 素 时 , 值 引用 : 汉 相 争 , 楚 垓 下 一 战 , 羽 兵 败 , 至 乌 江 边 , 欲 乘 船 渡 江 时 , 然 看 见 项 逃 正 突 江岸 沙 滩 上 有 黑 压 压 的 蚂 蚁 群 集 成 楚 霸 王 死 四个 大 字 , 仰 他 天 长 叹 : 乃 天 意 , 战 之 过 。说 完 , 剑 自刎 。之 后 便 设 问 : 此 非 拔 韩 信 设 计 谋 害 项 羽 , 计 谋 的 理 论 依 据 是 什 么 ? 学 生 主 动 发 其 表 自己 的 看 法 和 见 解 。 这 样 便 可 以 激 起 学 生 的 兴 趣 , 其 融 使 人课 堂。 3演 示 实 验 法 . 演 示 实 验 是 指 在 课 堂 教 学 中 ,教 师用 演 示 的方 法 结 合 教 学 内容 进 行 试 验 操 作 , 指 导 学 生 观 察 实 验 , 以用 实验 来 阐 并 可 明生 物 学 的概 念 原 理 和 规律 , : 壁 分 离 实 验 。 如 质 4选 取 生 活 现 象 . 生 物 科 学 与 人 们 的 日常 生 活 医疗 保 健 环 境 保 护 经 济 活 动 等 方 面 密 切 相 关 , 基 因食 品 、 色 食 品 、 因 治 疗 、 隆 转 绿 基 克 组 织 培 养 、 丹 红 、 滋 病 等 生 物 名 词 在 各 种 媒 体 中频 频 出 苏 艾 现 。这 从 一 个 侧 面 说 明 , 物 学 对 人 们 生 活 的影 响 之 大 。虽 生
略生物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论文
略论生物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21世纪是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是人才竞争的时代,要迎接这个时代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
创新能力的高低,将成为21世纪衡量人才素质的重要标准。
创新能力来自创新教育,而创新教育应从课堂教学开始。
怎样把课堂教学变成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我认为应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开始。
问题意识的培养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是教学活动的开端,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主线,也是教学活动的归属。
下面从四个方面来阐述一下。
一、提高认识纵观我国目前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我们发现,它始终没有摆脱传统教育的模式:教师从主导“灌输”变成了主导的“追问”,学生从主体的“被灌”变成了主体的“回答”。
多媒体应用以后,又由“电问”取代了“人问”,实际上是在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为陈旧的教学模式服务。
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最多只能是机械的、没有活力的劳动者。
因此,我们要提高认识,确立问题意识。
二、更新观念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善疑多问是创新精神的萌芽,是创新教育的起点。
培养出质疑问难精神的人才是新形势下教育的主要目的之一。
为此,我们必须首先扭转陈旧的教学观念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同时我们还要引导学生扭转学习观念,以达到教师的教学观与销售的学习观的有机统一。
只有这样,学生的“问题意识”的培养才能真正的落到实处。
首先,教师观念的更新是解决这一难题的前提。
教师观念的更新是教改的关键。
教师应由单一的传授知识向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并重的方向扭转;由只注重科学结论向更注重教学探究过程扭转;由单一的分数评价体系向多元化、多层次的评价体系扭转;由学生是受教育的被动接受者向学生是受教育的主动探究者扭转。
这四个扭转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
因此,我们必须摒弃所谓的“师道尊严”,客观、正确的对待学生的质疑。
尽管学生有时提出的问题可能很可笑,甚至是错误的,我们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并进行正面引导,以保护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鼓励他们质疑问难的精神。
生物教学中逻辑思维的培养
生物教学中逻辑思维的培养
一、培养问题意识
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自己进行思考和解答。
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和学习动力。
问题的提出也能够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思维分析问题,从而获得正确答案。
二、培养观察与实验能力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观察与实验是学生学习生物的重要方式。
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观察实验,引导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通过观察和实验,学生可以积累实践经验,培养出更加敏锐的感觉和观察力,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让他们能够从实验结果中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和逻辑关系。
三、培养概念归纳与分析能力
生物学中存在着大量的概念和原理,学生需要通过概念归纳和分析来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供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去归纳概念和分析概念之间的联系。
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生物现象或者实验结果,让学生通过分析和归纳,总结出相应的生物学概念和原理。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培养整体和抽象思维能力,并运用逻辑思维来理解和解释生物现象。
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十分重要。
通过引导学生培养问题意识、观察与实验能力、概念归纳与分析能力以及推理与解决问题能力,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水平,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生物学知识。
这将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摘要问题意识是学生进行学习,特别是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的重要心理因素。
因而在生物教学必须重视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发掘和培养,以有利于生物知识的领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文章从三个方面浅谈了在生物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关键词生物教学问题意识培养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仅仅是技能而已,而提出新问题,从新的角度去看旧问题,却需要创造性想象力,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源于“疑问”。
让学生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学会提问题,不但能产生思维的动力,而且决定思维发展的方向和性质。
可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生物教学中十分重要。
那么,在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下面笔者谈谈几点做法:1 营造民主氛围,让学生敢于问在课教学中,我们发现让学生观察情境图,而根据情境图中的信息提出问题的学生较少。
为什么会这样呢?主要存在以下几种原因:学生没有认真观察情境图,对情境图中的信息了解不够,不能把有关信息联系起来;学生不懂得该如何提问题;教学气氛过于严肃,学生对教师产生敬畏感而不敢提问题;部分学生的学习信心不足,总担心提的问题会被同学和老师讥笑,而不敢提问题。
鉴于此,课堂教学中要使学生敢于提问题,教师就要努力创设和谐的情境。
让学生养成提问的学习习惯和形成善于提问的能力,这需要教师在平时要注意捕抓学生提出问题的时机,给予鼓励和鞭策。
例如:学习光合作用意义时,我提出光合作用的意义要归功于叶绿体的功能。
遗憾的是许多生物(如动物)体内没有叶绿体。
如果动物体内也有叶绿体,地球上的生态环境会更稳定一些。
这时有学生提出,能否研究出一种方法来将叶绿体移入动物体内,让动物也能进行光合作用。
当我听到学生提出这个问题时,我没有说这种想法很难实现,而是说:这位同学提出的问题很有创新性,说明这位同学具有很好的想象能力和创新意识,这个想法虽然目前很难做到,但是“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
浅析生物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
是 不 知 道 如 何 发 问 ,这 也 是 培 养 学 生 问题 意识 的过 程 中需 要 解 决 的 问题 。 懂 得 越 多 就 会 问得 越 多 . 为 了培 养 学 生 的 问题 意
识 ,让学 生 会 问 ,我 们 一 定 要 加 强 基 础 知 识 和 基 础 能 力 的 培 养 。一方 面 , 教 师 要 引 导 学 生 进行 有效 的预 习活 动 。 提 前 了 解 本 节课 的教 学 目标 、 教学 重难 点 , 一些基本的概念 、 规律等 , 使 学生在课 堂上有东西可问 , 并且 , 在 预 习 的过 程 中 , 遇 到 一 些 不懂的问题时 。 在课堂上就可以直接拿来发问。另一方面 , 教 师 还 要 注 重 培养 学生 基 础 性 的 能力 。 包括观察能力 、 动 手操 作 能力 等 。例 如 , 在 讲 到 细 胞 的基 本 结 构 时 , 教 师 就 可 以 指 导 学 生 观察 植 物 细 胞 和 动 物 细 胞 亚 显 微 结 构 模 型 .培 养 学 生 的 观 察 能力 ; 在讲 到绿 叶 中色 素 的提 取 与 分 离 实 验 时 . 教 师 就 可 以 让 学 生 自己动 手 进 行 实 验 操作 . 培 养学 生 的实 际 操 作 能力 。 伴 随 着 观 察能 力 、 动 手操 作 能 力 等 多方 面 能力 的 提高 . 学 生 会 拥 有 更 多 的机 会 发 现 新 事 物 、 新现象 , 这 样 在 头 脑 中 自然 就 会 产 生更多的问题。 四、 利用实物、 实验 的 直 观 演 示 。 让 学 生 易 问 进入高中阶段 , 生物知识的抽象性更强 , 导致 抽 象 思 维 能 力 尚显 不 足 的 学 生理 解 起 来 格 外 吃 力 。因此 , 在 生 物 教 学 活 动 中, 把 抽 象 的知 识 直 观 化 是 重要 的教 学 技 巧 之 一 。 相 较 于 抽 象 的 理论 知 识 , 直 观 生 动 的知 识 展 现更 容 易让 学 生 理 解 和 接受 , 让 学 生 的思 维 获 得 更 加 直 接 的刺 激 ,这 样 就 会 促 使 学 生 的头 脑 中 产生 更 多 之 前 想 不 到 的 问题 。使 提 问 变 得 更 加 容 易 。因 此, 在生物教学 中. 利用实物 、 实 验 的 直 观 展 示 降 低 知 识 的 抽 象 性 ,增 加知 识 的 直观 生 动 性 也 是 培 养 学 生 问题 意 识 的有 效 手段 。 例如 , 在 给学 生 演 示 “ 证 明唾 液 淀 粉 酶 能催 化 淀 粉 水 解 ” 的 实 验 以 后 ,有 的学 生 就 提 出 了这 样 的 问 题 : “ 为 什 么 要 用 3 7 ℃ 的水 溶 解 ?温 度 改变 会 不 会 影 响 实 验 的效 果 ?” 如 果 教 师 没有 给学 生 进 行 这 样 直 观 的 实 验 演 示 ,学 生 就 可 能 很 难 想 到
浅谈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
浅谈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是学生对生命科学知识进行认识、理解、掌握的重要阶段,也是帮助学生构建生命科学意识的关键环节。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它有助于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究生命科学知识,培养其科学探究的能力。
本文将就如何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进行探讨。
一、引导学生自己提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自己提问题。
教师可以通过创造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他们自然而然地提出问题。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照片、视频、实验等多种教学手段,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其探究生物科学知识的欲望。
教师还可以从生活实际中出发,引导学生思考生物科学现象,如强调食品安全问题、污染问题、生态平衡等方面,引导学生自己提疑问。
这样做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突破了以往课堂教学的学生被动接受教师知识的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精神,让学生在自己的思考中不断发现新问题,解决问题。
学生的问题意识除了来自于自主提问,还可通过培养学生的细心观察和分析能力来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
教师应该让学生多参加实验课、观察课,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感官去发现生物科学现象,由此产生疑惑,形成问题意识。
例如,在植物生长实验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测量生长速度和叶片颜色的变化,引导学生思考阻挡生长的原因等问题。
在动物解剖实验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不同部位的管道或器官,不同器官功能和交互作用,引发学生的疑问和思考。
学生发现问题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深入钻研问题。
教师可以通过宣讲、小组合作、讲解班课等多种方式向学生传递知识,激发学生求知欲,提高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并通过多种案例演示或实验项目进行反复验证,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生命科学知识,答案不是最终的目的,它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和操作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自己提问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同时引导学生深入钻研问题。
浅谈生物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
等 方 面唤起 学生 的 身临其 境 感 , 让 学 生在 这种 环境 和 氛 围 中去感 知 和探 究地 理 。教 学情境 的创 设 有利 于激发 学生 兴趣 , 能 充 分调 动 学 生 学 习的 积极 性 和 主 动性 ,使 学 生在 学习 的过 程 中主动 参
与、 主 动创 新 。
课程教育 研究
C o u r s e E d u c a t i o n R e s e a r c h
2 0 1 4 年2 月 下旬 刊
教学・ 信 息
产生 活 , 反 映 于 生产 生 活 。 服 务 于生产 生 活 , 从 而使 地 理教 学充 满 生机 和 活 力 . 为 学 生 架起 ” 地理 知 识 与 生 活 实践 ” 的桥 梁 ; 它符 合 中学生 的 学 习接 受 能 力 , 使 地 理 课 堂教 学氛 围和 谐 而 自然 , 并 能 充分 调 动 学生 学 习地 理 知识 的 兴趣 , 不 断提 高地 理课 堂教 学的 质 量 。 美国心 理 学 家布鲁 纳说 : ” 学 习的 最好 动 力 , 是对 学习材 料 的 兴趣 。” 激发 学 习的兴趣 , 使 课 堂 气氛轻 松 和谐 , 让 学生积 极 参 加 教 学活 动 , 以达 到预 期 的教 学效 果 。 注意 导 入 , 激 发 学 习地理 课 的兴 趣 。 ” 好 的 开端” 是 成 功 的一 半 。 新 课导入时, 可运 用丰 富 、 生动 、 有 利的 实例 激发 兴趣 。可 通过 提 问 方式 进 行 。如 : ( 1 ) 为什 么我 们 已上 学 的时候 世界 上 还有 学 生在 睡 觉 ( 2 ) 为何 科 学 家在 喜 马拉 雅 山上发 现 有 海洋 生物 化石 ( 3 ) 为何 环境 污 染 的发 展 最 终会使 人 类 无法 生存 ? 这些 问题 能 引起 学 生 的好 奇 心 . 而 这 些 问题 的解 答 又正 是 学 生今 后要 学 习的 内容。好 的引入 如 同演 员 的亮相 一样 , 能一 下 子抓 住 观 众 , 从 而 激发 学 生浓厚 的 学 习兴趣 和促 使 学 生进入 最 佳 的 学 习状 态 。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是至关重要的。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并寻找问题解决办法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不仅可以挖掘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探究能力。
以下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几种方法:1. 引导性提问教师可以通过发问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在教学中,可以运用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如:“你们有没有观察到什么现象?”、“你们知道这个现象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吗?”这样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培养他们思考问题的习惯。
2. 鼓励学生提问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提问,并鼓励他们勇于发问。
每个问题都应该被尊重和重视,教师应该给予学生以积极的肯定和回答。
教师还要鼓励学生相互之间提问和思考,通过互动交流来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
3. 开展小组探究活动在课堂上,可以组织学生分成小组开展探究活动。
每个小组可以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进行深入探究。
在小组探究中,学生需要提出问题、调查研究、进行实验观察等,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指导和鼓励,让学生感受到问题解决的乐趣。
4. 利用新媒体和科技手段随着科技的发展,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等新媒体和科技手段,为学生提供更多问题资源和学习工具。
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搜索、观看教学视频等方式获取更多信息,并结合自己的观察和实验结果来进一步探究问题。
通过多种途径获取知识和答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信息获取能力。
5.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让学生对生物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可以通过展示有趣的实验或科学现象,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并激发他们主动提问和思考。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对于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通过引导性提问、鼓励学生提问、开展小组探究活动、利用新媒体和科技手段以及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等方式,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生物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
生物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胡锦涛同志明确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可见实施创新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主旋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
爱因斯坦说得好: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对于教师而言,不要怕被学生问倒,要为你能被学生问倒而感到高兴。
在日常教学中,我主要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的:一、营造轻松民主的课堂氛围传统的课堂教学,师道尊严被简化为师者呆板的面孔,学者僵化的行为;正襟危坐,目不斜视;如果没有听懂或没跟上记笔记,也不允许私下交谈;提问需要举手……种种禁锢学生活动的做法已经使学生自顾不暇,哪里还谈得上去发表自己的见解,去提出自己的疑问?心理研究也证明: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思维处于最佳状态。
因此,教师要善于营造轻松民主的课堂氛围。
只有在他们感到跟老师地位平等的时候,他们才会积极地参与到你的课堂上来,这样你才会有跟他们交流的机会。
二、教师适当置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在最初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问题提出来。
教师的提问必须在学生有疑之处,这样才能引起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学生有疑之处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学生自知有疑的地方;另一种是学生自觉无疑的地方。
如“植物叶子上气孔大多分布在下表皮”这一知识点的讲述中,我就是让学生通过对挂图的观察,自己提出问题“在进化中叶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这些问题教材上没有现成的答案,要引导学生去独立思考,对于学生的多种看法,我也是适时加以引导,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寻求正确的答案。
而对于那些司空见惯,学生自觉无疑实则有疑的地方,教师要巧妙地提出问题,慢慢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三、鼓励学生主动质疑理学大师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在轻松民主的课堂氛围和教师的适当引导下,学生就会初步形成寻找问题的习惯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如果教师在此基础上适时加以引导,从而学会思考问题、分析问题。
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
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是中学生物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对于生物学知识的好奇、质疑和探究的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
下面我将从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和课外拓展三个方面,分享一些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
1. 提问引导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发问。
教师提问要注重问题的质量和深度,鼓励学生提出质疑和挑战,并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调查解决问题。
2. 探究教学法:在教学中,采用探究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开放性的探究性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发现问题,并通过教师的指导,让学生逐渐深入理解。
3. 对比分析法: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对比不同现象、不同实验结果等的分析,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比分析,学生能够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进一步培养问题意识。
1. 提供实验材料:在实验教学中,学生直接参与实验操作,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实验材料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实验操作中发现问题,并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
3. 实验结果的解释和讨论: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实验结果背后的科学道理和原因。
通过实验结果的讨论,学生可以发现实验过程中的问题,进一步培养问题意识。
三、在课外拓展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1. 课外科学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参加一些与生物学相关的课外科学实践活动,如动植物观察、野外考察等。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亲自接触生物,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问题意识。
2. 科学读物和文献阅读:学生可以阅读一些科普读物、科学杂志和科学文献,了解最新的生物学研究成果和科学问题。
通过阅读,学生能够拓宽视野,了解不同领域的问题,培养跨学科的问题意识。
3. 参加科学竞赛和研究性学习活动:学生可以参加一些科学竞赛和研究性学习活动,通过自主设计和开展科学研究项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生物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
探究已成为生物教学的主要手段,它不只应用在某个专题探究中,而是渗透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通过探究活动,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获得知识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
探究是从问题开始的,没有问题从何探起呢?所以我认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我们教学的首要任务。
如何完成这一任务呢?下面就谈谈自己的做法和体会。
一、施教之功,贵在引导。
1、引导质疑。
课堂教学中,有时学生往往提不出问题。
教师要引导学生敢于、善于提出疑问。
可向教师的讲解质疑,向课本说法质疑。
如学习减数分裂的卵细胞形成时,我引导学生观察细胞大小,并鼓励学生发现疑问。
有的学生提出了为什么卵细胞比极体大?学习循环系统内容时,引导学生注意红细胞的形状,有的学生提出为什么红细胞为两面凹陷圆饼状?为什么无核?
2、引导深思。
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有时只看表面或字面意思,过于肤浅,教师要旁敲侧击,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防止浅尝辄止思维习惯形成。
如学习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内容时,我引导学生思考:把洋葱表皮细胞分成2份,一份放入适宜浓度蔗糖溶液中,另一份放入适宜浓度的KNO3溶液中,结果如何呢?学生往往认为都是质壁分离。
我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两种溶液中的溶质哪一种可为植物细胞吸收呢?学生深入思考得出正确结论。
3、引导正思
课堂教学中,会发现学生对有些问题的理解思路往往出现偏差,原因可能是思维定势、知识在某方面有缺陷或没注意解决问题条件等引起的。
教师应适时给以引导以拨正思路。
如做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时,有些学生发现自己制作装片中染色体着色太浅或没着色。
学生往往认为是染色时间短或染色液浓度小引起。
然而提高染色液浓度,保证染色时间后却无济于事。
我及时引导学生思考:是不是一定是染色这一步有问题呢?学生终于发现也可能是解离不充分,染色液难以进入内部细胞所致。
4、引导反思。
通过引导反思实现反思性学习,所谓反思性学习,就是以元认知理论为指导,使学生善于选择能达到目标的最适当的学习;善于检测达到目标的情况,必要时采取补救措施;善于总结自己达到目标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
它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以学会学习为宗旨的一种学习方法。
4、1 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
如在解决某个实际问题时,遇到困难了,此时可以引导学生对这一问题涉及一些具体知识进行反思,要反思自己对这些知识的认识是否达到了所要求的程度,包括对知识理解、掌握的程度,这些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相关方面建立联系的程度,通过亲身经历这一活动过程,反思自己对所涉及的知识是否有了新的认识?反思自己原有的认识有些什么欠缺之处?如何进行补救呢?
4、2 引导学生对解题方法进行反思
学习源于模仿,旨在学会创造,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解题训练中,提倡解完题后认真回顾解题过程并做进一步的探索,反思有无别的解法?有无规律可循?经过思考、讨论可以找到简捷、新颖的解题方法,从而提高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3 引导学生对有联系的问题,特别是生产、生活问题进行反思
生物学科的学习方法最强调的是理论联系实际。
在生物的解题活动中必然会与一些实际问题有所联系,因而活动结束后就应反思:曾经与哪些问题联系?为什么会产生联系?具体产生了什么联
系?是问题情境的联系、问题方法的联系,还是问题结论的联系?经过这样的联系,对原问题是否有了新的认识?
5、引导学生在同中求异、异中求同
在观察的过程中,善于比较,能从不同的事物中找出相同点、从相同的事物中找出不同点,这是发现问题的关键。
例如:在绿色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和无机盐的一课中,先让学生根据“同中求异”的观察方法观察根毛区纵切片,问这里“同”是指什么?“异”又是指什么?这些都清楚以后,就可以质疑或是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同样是根毛区,为什么有不同类型的细胞结构?这些不同的细胞各自有什么功能?根毛吸收的水和无机盐又是通过什么途径运输到植物的其它器官的?……
二、成功引导、贵在设计
引导一般是通过创设情境、教师提问实现的,设计的问题要能引起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探究热情。
这样的问题应具有以下特点:
1、问题要面向全体
提问应面向全体,而不是针对某个学生。
许多教师常常是通过学生自动举手的办法选择答题的对象。
这样虽然避免了强行要求学生答题的弊端,但由于经常举手的往往总是那么几个优秀生,难免使提问面过窄,使多数学生得不到回答问题的机会,得不到应有的锻炼。
因此,教师应设法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回答问题:或把较难的问题分解,以阶梯式提问形式出现,由易到难,照顾到多层面的学生;或在某个学生回答之后让其他学生发表看法,从而扩大提问参与面。
2、问题要有启发性
启发性的提问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促使学生积极思维。
启发性提问能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发展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发展智力,培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