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铁的两极教学设计
《磁铁的两极》基础教案
![《磁铁的两极》基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9082080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d0.png)
《磁铁的两极》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磁铁的基本性质,知道磁铁具有两个极:N极和S极。
2. 让学生掌握磁铁的两极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实践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对磁铁现象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磁铁的基本性质2. 磁铁的两极:N极和S极3. 磁铁两极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4. 磁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磁铁的基本性质,磁铁的两极,磁铁两极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难点:磁铁两极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磁铁的性质。
2. 利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观察磁铁现象。
3. 运用讨论交流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1. 磁铁2. 铁钉3. 铁板5. 教学PPT教案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磁铁,提问:你们知道磁铁有什么特点吗?2. 学生回答后,总结磁铁的基本性质。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讲解磁铁的两极:N极和S极。
2. 讲解磁铁两极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3. 演示实验:用磁铁吸引铁钉,让学生观察磁铁的吸引作用。
三、实践操作(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领取一个磁铁和一些铁钉。
2. 让学生用磁铁吸引铁钉,观察磁铁的吸引作用。
3. 让学生尝试用磁铁排斥铁钉,观察磁铁的排斥作用。
四、课堂讨论(10分钟)1. 提问:磁铁的两极有什么作用?2. 学生回答后,引导讨论磁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磁铁的基本性质、磁铁的两极、磁铁两极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2. 提问:你们还能想到磁铁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吗?3. 学生回答后,鼓励学生课后进行拓展学习。
本节课通过问题驱动、实验演示、讨论交流等方法,使学生掌握了磁铁的基本性质、磁铁的两极以及磁铁两极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在实践操作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动手能力得到提高。
《磁铁的两极》教案
![《磁铁的两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8d57e6b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f2.png)
《磁铁的两极》教案《磁铁的两极》教案(精选2篇)《磁铁的两极》教案篇1《磁铁的两极》是继《磁铁的磁性》后的磁铁单元的第二课。
是在学生认识了磁铁的磁性,知道磁铁的两极的磁性最强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磁铁,发现磁铁的两极不但磁性最强,还能指示南北方向。
探究活动也从原来的观察磁铁与其他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引伸到磁铁与磁铁间的相互作用。
课文安排了3个观察、实验活动。
第一个活动是观察可转动的磁铁,从而发现磁铁的两极能指示南北方向,形成南极、北极的概念。
第二个活动则自主开展实验探究进一步研究磁铁两极之间的相互作用,发现其规律。
第三个活动是玩磁铁小车的游戏,是运用“同极相斥”的性质开展的活动。
3个活动由浅入深,环环紧扣,活动虽难度不大,但要在40分钟内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并让学生反复多次实验,记录多次实验结果,然后在此基础上整理事实,发现规律,得出结论。
还是要花点心思的。
于是怎样有序、有效地开展探究活动,成了我这节课的主攻目标。
围绕着这个目标,在课堂上我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保障了学生的实验时间,整堂课学生在老师的指引下严谨而有序地完成了三个观察、实验活动以及多次实验的记录,并通过整理发现了磁铁两极相互作用的规律,学生情绪饱满,参与积极,人人动手,教学目标和研究目标都得以完成和实现。
课后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我觉得在本堂课中有以下几个方面较为成功。
1、精心设计环节,科学分配时间。
本节课活动多,每个活动就算是最简短也不能少与5分钟,何况学生在活动后还要整理事实、完成记录,然后互相交流,才能发现规律,得出结论。
如果学生活动的时间不能保证,那么活动就变成了过场,达不到效果。
为了保证学生活动的时间,我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注意把不是活动的环节尽量地简单明了,不搞花架子。
如在教学引入中我就从上一节课的学习开始,既复习了旧知,又很自然地引入了新课,时间很短,就那么1—2分钟,而且节省了时间。
2、明确实验要求,方法指导到位。
在每次活动前我都会对学生的实验、观察活动进行指导,让学生明白怎样做,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明确每个人做什么,使活动能有序而有效地开展,取得实效。
磁铁的两极(教案)科学二年级下册
![磁铁的两极(教案)科学二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71b8cd10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ba.png)
《磁铁的两极》教材分析:本课是在学生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继续深入学习关于磁铁的一些特殊性质,了解磁铁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本课的探究重点是磁铁的基本性质。
我设计本课的教学是从关于磁铁的网络视频入手,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及探究欲望,通过各种实验活动来了解磁铁所具有的性质。
设计思路:本课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从学生兴趣出发,探索学习,通过“发现问题—猜测假设—实验验证—拓展应用”的模式展开,借助微课的充分引导与预设,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资源,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做好铺垫。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磁铁有各种各样的形状。
2.了解磁铁有一些特殊的性质。
3.认识磁性和磁极。
过程与方法:1.能够设计实验研究出磁铁的性质。
2.知道磁铁在生活有着广泛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探究日常生活中的磁铁现象有浓厚的兴趣。
2.能相互配合协作完成探究活动,在实验中体验科学发现的乐趣。
3.通过了解指南针的历史,增强名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难点:掌握磁铁的性质,了解磁铁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演示文稿、录屏软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大胆猜想。
1、师: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磁铁是一件非常常见的物体,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研究一下磁铁,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生活中各种形状的磁铁,2、师:他们分别是蹄形磁铁、环形磁铁、条形磁铁、指南针(菱形磁铁)、圆形磁铁。
3、师:你们想知道他们有哪些性质呢?好,想知道呀,那就让我们一起探究一下磁铁的性质?设计意图:让学生借助于生活中常见的磁铁,来猜想磁铁的性质,目的是激起学生探究欲望。
(二)自主合作探究,得出结论。
1、教师介绍实验材料,实验方法、步骤、注意事项。
(课件出示实验表格)请你们先猜猜看,表格中的这些物体哪些能被磁铁吸引,哪些不能被磁铁吸引,把磁铁可能吸引的物体在记录单上用“√“表示出来,把不能吸引的物体用“×”表示出来。
“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实验记录表(能被吸引的物体用“√”表示,不能被吸引的物体用“×”表示)学生猜测,完成猜测一栏记录。
二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磁铁的两极》教学设计
![二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磁铁的两极》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fe7cee3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94ac04e.png)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磁铁,知道磁铁具有两极:N极和S极。
2. 让学生了解磁铁的两极之间的相互作用: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3. 培养学生使用磁铁进行探究的能力,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磁铁具有两极:N极和S极。
2. 磁铁的两极之间的相互作用: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三、教学难点:1. 磁铁的两极之间的相互作用。
2. 如何运用磁铁进行探究。
四、教学准备:1. 磁铁2. 铁钉3. 铁片4. 磁性材料5. 实验记录表格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磁铁,引导学生观察磁铁的形状和颜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磁铁的两极:教师引导学生用磁铁去吸引铁钉、铁片等物品,让学生观察磁铁与铁钉、铁片之间的相互作用。
学生通过实验发现,磁铁的两极与铁钉、铁片之间的相互作用不同,从而认识磁铁具有两极。
3. 验证磁铁两极之间的相互作用:教师引导学生将磁铁的两极相互靠近,观察发生的现象。
学生通过实验发现,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4. 小组讨论: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讨论如何用磁铁进行探究。
学生通过讨论,总结出用磁铁去吸引铁钉、铁片等物品,观察磁铁与铁钉、铁片之间的相互作用的方法。
5.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明确磁铁具有两极,磁铁的两极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6. 作业: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磁铁进行探究,观察磁铁的两极之间的相互作用。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思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及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得当。
教师还应考虑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七、评价建议:1. 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了解学生对磁铁两极的认识和掌握程度。
2. 检查学生的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3. 在课堂上提问学生,了解学生对磁铁两极之间相互作用的掌握情况。
小学科学《磁铁的两极》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小学科学《磁铁的两极》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https://img.taocdn.com/s3/m/5223242b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08.png)
7、小学科学《磁铁的两极》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一、教材分析对于磁铁,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科学前概念,对磁铁的探究也比较感兴趣。
《磁铁的两极》让学生在前一课的基础上进一步知道磁铁上有两极,以及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
二、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1〕能够说出磁铁有两个磁极的名称。
〔2〕能判断两个磁极接近,什么情况相互排斥,什么情况相互吸引。
说出磁极间的作用是相互的。
2、过程与方法〔1〕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问题做出假设性的解释。
〔2〕通过实验获取证据,用证据来检验推测。
3、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会认真实验、细致观察的重要性。
〔2〕体验重复实验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三、教学重点、难点通过活动,认识到磁极间有吸引和排斥两种不同的作用;这种作用是相互的。
四、教学准备小组准备:铁粉盒,小条磁,没有标识的大条磁,大头针,塑料盘,实验记录单,记号笔等。
教师准备:大条磁、回形针(或大头针)、铁架台、棉线等。
五、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行为学生行为设计意图一、导入1、出示各类磁铁。
观察教学用的条形磁铁,表面涂了什么颜色? 上面标了什么字母?明白这些字母代表的意思吗?观察交流。
了解学生前概念水平,为后续教学服务。
二、认识磁铁有指南北的性质。
1、利用铁架台、棉线、条形磁铁等悬挂磁铁。
说说有什么发现。
磁铁每一次都停在相同的位置吗?它与方向有什么关系?2、小结:原来磁铁又指南北的性质:用“S”和“N”表示。
观察悬挂着的能自由转动的条形磁铁停下来的指向,交流实验中的发现道理:磁铁一端总是指南。
在实际观察中总结发现规律。
三、认识两极两极的相互作用。
1、出示另一块磁铁,分辨磁铁的南北极。
如果把这块磁铁靠近原来悬挂的磁铁,会怎么样?2、思考:二块磁铁的磁极相互靠近,有几种可能的情况?怎样找出其中的规律?3、请讨论实验的方法和实验所需要的工具。
建议用小车代替悬挂的方式进行实验。
4、附表:二块磁铁靠近的结果1、学生介绍生活中的经验。
2、分组实验:每种方法都实验3次以上,把结果记入下表。
磁铁的两极优秀教学设计
![磁铁的两极优秀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5bd30e0b90d6c85ed3ac67b.png)
磁铁的两极优秀教学设计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磁铁的两极优秀教学设计三篇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1、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来探究磁铁能指示南北方向和磁极间相互作用的规律;(2)初步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动手操作、口头表达的能力,使学生根据问题,自主探究磁铁两极相互作用的规律。
2、过程与方法:经历“实验观察——记录现象——分析结果——发现规律”的活动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培养学生探究、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和正确的科学态度;(2)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验和交流过程中体验探究的乐趣和价值。
教学重点:认识磁铁两极间的相互作用教材分析:学生前课已初步认识了磁铁具有吸引铁一类物体的性质(即磁性)、磁铁有两个磁极、两端的磁性最强等知识。
本课继续指导学生探究磁铁的两极,认识磁铁指南北方向的性质和两极间的相互作用,学习实验中材料的选用,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等内容。
学情分析:1、四年级学生经历一年的科学课学习,已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观察、实验、科学探究等学习科学的方法;逐渐养成了对科学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小组讨论,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实验探究活动的习惯。
2、学生前面已经通过玩磁铁的观察实验探究,认识了磁铁的基本性质——磁性;知道了磁性最强的地方是磁铁的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
对“磁性”、“磁极”等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
3、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实践经历和前面玩磁铁活动的学习,对磁铁能指方向和磁极间有相互作用已有所感知,本课时通过老师有意识的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猜测,再经过学生的探究实验来证明自己的感性认识和猜测的正确性。
教学设计思路:以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营造课堂探究学习的氛围,引发学生建立假设→ 设计实验验证→ 得出结论。
课堂教学以小组探究活动形式进行,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和小组间的合作学习,让学生亲历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从感性的认识磁铁指南北方向和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到收集、整理、归纳出规律,为后面的教学和制作打下基础。
最新教科版二年级下册科学《磁铁的两极》优质教学设计
![最新教科版二年级下册科学《磁铁的两极》优质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c246720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e3.png)
教科版二年级下册《磁铁的两极》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条形磁铁的磁力分布是两端磁力大,中间磁力小。
2、磁铁上磁力最强的部分叫磁极。
磁铁有两个磁极。
3、能运用多种实验方法检验磁缺不同部位的磁力大小。
′二、教学重点1、磁铁上磁力最强的部分叫磁极。
磁铁有两个磁极。
2、条形磁铁的磁力分布是两端磁力大,中间磁力小。
三、教学难点能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对问题作出推测。
四、教学准备教师:教学课件,条形磁铁,蹄形磁铁,回形针,小钢珠,铁粉盒,塑料尺,塑料碟子2个。
五、教学过程(一)、在2个塑料碟子中分别放上一定的小钢珠和回形针。
用条形磁铁先后放在两个碟子中。
思考:通过刚才的实验同学们发现了什么?发现:小钢珠和条形磁铁总被吸引在条形磁铁的两端请同学们想一想:1、磁铁的各个部位都有磁力吗?2、磁力的大小相同吗?用什么办法验证呢?实验一、可以用回形针在条形磁铁的各个部位慢慢移动。
发现:条形磁铁的两端磁力很强,往中间慢慢变弱,最中间的地方几乎没感觉。
实验二、(书上10页上)在一张纸上等距离放在五枚回形针,用条形磁铁对准回形针慢慢推进,结果总是两端的回形针最先被吸引,说明条形磁铁的两端磁性最强,磁铁上磁力最强的部分称为磁极。
刚才实验发现,中间的回形针总没被吸引。
实验三、将条形磁铁放在铁粉盒下面,晃动铁粉盒几次发现两端铁粉多,中间铁粉少。
说明条形磁铁的两端磁性强,中间磁性弱。
这几个实验中的哪些现象说明了条形磁铁有两个磁极?实验一和实验二中磁铁两端的吸引力最大,实验三磁铁两端吸的铁粉最多,通过这几个实验说明条形磁铁有两磁极。
总结:条形磁铁两端的磁力大,中间的磁力小。
磁铁上磁力最强的部分称为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
五、拓展怎样找到蹄形磁铁的磁极呢?首先可以用回形针去触碰蹄形磁铁的每个位置,发现蹄形磁铁两端的磁性最大,还可在蹄形磁铁内拨动小钢珠,发现蹄形磁铁的两端就是两个磁极。
作业:1、条形磁铁断为两截,它的磁极又在哪里?2、你还有什么方法来检测磁铁不同部位的磁力大小呢?板书设计:3磁铁的两极磁极:磁铁上磁力最强的部分,两个磁极教师寄语同学们,生活让人快乐,学习让人更快乐。
《磁铁的两极(简单实验)》教学设计
![《磁铁的两极(简单实验)》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c195675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95.png)
《磁铁的两极(简单实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幼儿能够知道磁铁有两极,了解两极不同的磁性特点。
通过简单实验,观察并感受磁铁两极对物体的吸引和排斥现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操作、观察、讨论等活动,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观察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对科学现象的探究能力。
在探索磁铁两极的过程中,激发幼儿对磁铁这一神奇物体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培养幼儿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掌握磁铁有两极且两极磁性不同这一概念,并通过实验感知。
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磁铁两极吸引和排斥的现象。
2.教学难点用简单易懂、生动有趣的方式向幼儿解释磁铁两极的概念和磁性特点(不涉及复杂科学原理)。
三、教学方法实验教学法:通过设计简单的磁铁两极实验,让幼儿直观感受两极的特性。
讨论教学法:组织幼儿讨论实验结果和自己的发现。
观察教学法: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实验过程中磁铁两极的表现。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3分钟)教师:“小朋友们,我们已经知道磁铁很神奇,它能吸住一些东西。
今天呀,老师要告诉你们,磁铁还有更有趣的秘密呢!它有两个特别的地方,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引出主题,激发幼儿好奇心。
(二)认识磁铁的两极(7分钟)教师拿出一根条形磁铁:“小朋友们,看这是一块磁铁,它有两个头,这两个头就是磁铁的两极。
我们可以把其中一头叫做北极,另一头叫做南极。
”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简单画出磁铁,并标注北极(N)和南极(S)。
教师拿着磁铁在一些小铁钉或回形针上方移动:“你们看,磁铁的两极都能吸起铁钉,但是它们还有不一样的地方哦。
”(三)磁铁两极吸引和排斥实验(10分钟)实验准备:准备足够数量的条形磁铁、小磁针(如果有条件)、一些小铁钉或回形针。
实验步骤:教师将一根条形磁铁放在桌子上,用另一根条形磁铁的北极靠近第一根磁铁的北极,幼儿会发现它们相互推开,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看,这两个北极好像不喜欢对方,它们互相推呢!这种现象叫做排斥。
《磁铁的两极》教案
![《磁铁的两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0cf9629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f2f6a4c.png)
《磁铁的两极》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磁铁的基本性质,知道磁铁有两极:N极和S极。
2. 让学生掌握磁铁的两极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通过实验观察磁铁两极的特性。
二、教学重点1. 磁铁的两极:N极和S极。
2. 磁铁两极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三、教学难点1. 磁铁两极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2. 实验操作的技巧。
四、教学准备1. 磁铁2. 铁钉3. 铁板4. 指南针5. 实验记录表格五、教学过程1. 导入:a.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了解磁铁的基本性质。
b.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磁铁有多少个极吗?它们分别是什么?2. 讲解:a. 讲解磁铁的两极:N极和S极。
b. 讲解磁铁两极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3. 实验一:观察磁铁两极的特性a. 学生分组,每组一份实验材料。
b.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磁铁两极的特性。
c. 学生将实验结果记录在实验记录表格中。
4. 实验二:验证磁铁两极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a. 学生分组,每组一份实验材料。
b.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验证磁铁两极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c. 学生将实验结果记录在实验记录表格中。
5. 总结:a.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磁铁的两极和相互作用规律。
b. 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成果和感受。
6. 作业:a. 学生回家后,用自己的磁铁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磁铁两极的特性。
b. 学生回家后,用自己的磁铁进行实验,验证磁铁两极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磁铁除了有两极,还有其他特性吗?2. 讲解磁铁的其他特性:磁性强度、磁化方向等。
七、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磁铁的两极、相互作用规律和其他特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八、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用自己的磁铁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磁铁的磁性强度和磁化方向。
磁铁的两极(教学设计)(共5篇)
![磁铁的两极(教学设计)(共5篇)](https://img.taocdn.com/s3/m/b2ceab1f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9c79a52.png)
磁铁的两极(教学设计)(共5篇)第一篇:磁铁的两极(教学设计)《磁铁的两极》教学设计一、教材简析:《磁铁的两极》为三年级下册第三课。
对于磁铁,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科学概念,对磁铁的探究也比较感兴趣。
《磁铁的两极》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知道磁铁有两级,以及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在执教过程中,教室引导学生自己操作实验,让学生自己在探究中去发现问题、提出对问题的假设、验证假设得出结论.二、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对科学课特别是实验课比较感兴趣。
对于磁铁,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经验,他们善于思考、善于想象、善于探究、善于合作,如能科学的引导,他们定能在科学探究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三、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磁铁上磁力最强的部分称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
2、两个磁极接近,有时互相吸引,有时互相排斥。
磁极间的作用是相互的。
过程与方法:1、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问题作出假设性解释。
2、通过实验获取证据,用证据来检验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会认真实验、细致观察的重要性。
2、体验重复实验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四、设计理念:通过游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营造课堂探究学习的氛围。
本课以活动为主线,让学生在“玩”中发现问题、做出猜测、设计实验、动手验证、获得知识。
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亲历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
教师适时指导,把握好实验的细节和注意点,让学生的探究更有效,知识与能力同步发展。
重视学习的过程,加强探究中收集、整理、归纳的能力。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敢说,敢想,敢做,促进思维发展。
五、教学重点:鼓励学生设计不同的实验方案,对不同的实验方法做出比较和评价,体会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指导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要注意收集数据,利用数据验证磁铁的两个磁极磁力最强。
六、教学难点:通过活动,认识到磁极间有吸引和排斥两种不同的作用:这种吸引、排斥的作用是相互的;磁铁的两个磁极不同,作用不同。
二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磁铁的两极》教学设计
![二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磁铁的两极》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23a2c59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20.png)
二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磁铁的两极》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认识磁铁,了解磁铁的两极(N极和S极)。
2. 学会用磁铁进行简单的磁性实验,如磁铁吸引铁、镍、钴等磁性物质。
3. 能够分辨磁铁的N极和S极,并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探究磁铁的两极及其性质。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究未知世界的热情。
2. 培养学生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认识磁铁的两极(N极和S极)。
2. 学会用磁铁进行简单的磁性实验。
难点:1. 分辨磁铁的N极和S极。
2. 了解磁铁两极之间的相互作用。
三、教学准备材料:1. 磁铁2. 铁钉、镍钉、钴钉等磁性物质3. 指南针4. 实验记录表格工具:1. 放大镜2. 剪刀3. 胶水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内容,如磁铁的形状、大小、硬度等。
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探究磁铁的两极:(1)观察磁铁:让学生观察磁铁的形状、大小、颜色等特征。
(2)分辨磁铁的N极和S极:引导学生用放大镜观察磁铁的两端,观察磁铁的吸引方向,让学生尝试分辨N极和S极。
(3)实验验证:让学生用磁铁分别吸引铁钉、镍钉、钴钉等磁性物质,观察磁铁的吸引情况,进一步验证磁铁的两极。
3. 总结磁铁的两极性质:引导学生总结磁铁的N极和S极之间的相互作用,如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4.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磁铁的两极及其性质。
五、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用磁铁进行家庭实验,观察磁铁的吸引现象,并记录下来。
2. 家长协助孩子完成实验记录表格,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六、教学内容1. 磁铁的性质:让学生通过实验了解磁铁的吸引和排斥现象,进一步认识磁铁的性质。
2. 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思考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磁性挂钩、磁性玩具等。
《磁铁的两极》教案
![《磁铁的两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5115049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db.png)
《磁铁的两极》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磁铁的基本性质,知道磁铁有南极和北极。
2. 让学生掌握磁铁的吸引和排斥现象,能够用磁铁进行简单的实验。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磁铁的两极:南极和北极。
2. 磁铁的吸引和排斥现象。
三、教学难点1. 磁铁两极的判断。
2. 磁铁的吸引和排斥规律。
四、教学准备1. 磁铁教具若干。
2. 铁钉、铁片等磁性材料。
3. 实验桌和实验架。
五、教学过程1. 导入:a. 引导学生观察磁铁,提问:“你们知道磁铁有什么特点吗?”b.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磁铁有南极和北极,具有吸引和排斥磁性材料的性质。
2. 教学磁铁的两极:a. 教师展示磁铁,引导学生观察磁铁的两端。
b. 教师讲解磁铁的两极:南极和北极。
c.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判断磁铁的两极。
3. 教学磁铁的吸引和排斥现象:a. 教师演示磁铁吸引铁钉、铁片的实验。
b. 教师讲解磁铁的吸引和排斥规律。
c. 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磁铁的吸引和排斥现象。
4. 课堂小结:a.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磁铁的两极、吸引和排斥现象。
b. 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心得。
5. 作业布置:a. 学生回家后,用磁铁进行家庭实验,观察磁铁的吸引和排斥现象。
b. 绘制磁铁的两极示意图,标注南极和北极。
6. 教学反思:a.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掌握情况。
b. 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下一步的教学计划。
六、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思考:磁铁除了南极和北极,还有其他特点吗?2. 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磁铁还有磁性强度、磁化方向等特点。
3. 教师讲解磁铁的磁性强度和磁化方向的概念。
七、课堂互动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用磁铁进行磁性材料的吸引和排斥实验。
2. 各组汇报实验结果,分享实验过程中的发现。
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磁铁的吸引和排斥规律。
八、应用拓展1. 学生运用磁铁的性质,设计一个简单的磁铁应用实例,如磁性挂钩、磁性玩具等。
二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磁铁的两极》教科版
![二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磁铁的两极》教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b8c198a4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d9.png)
五、教学反思
在上完《磁铁的两极》这节课后,我进行了深入的思考。首先,我发现学生们对磁铁的两极特性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他们在实验操作和小组讨论中都非常积极。这一点让我感到很欣慰,说明学生们对科学探究有着浓厚的兴趣。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磁铁的两极基本概念。磁铁有两极,即南极和北极,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遵循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规律。这一特性在许多科技应用和日常生活中都有重要作用。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比如,磁铁如何用于磁性挂钩,或是在电动马达中发挥作用。这个案例展示了磁铁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如磁铁除了做玩具,还能用在哪些地方?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然而,我也注意到在讲解磁铁两极相互作用规律这个难点时,部分学生仍然存在理解上的困难。我意识到,可能是因为我的讲解方式还不够直观,举例不够贴近生活。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寻找更生动、具体的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一概念。
此外,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在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过程中,合作意识较强,但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还有待提高。我觉得在接下来的课程中,我要加强对学生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方法的指导,让他们在实践过程中能够更加注重细节,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
《磁铁的两极》教学设计【挺好4篇】
![《磁铁的两极》教学设计【挺好4篇】](https://img.taocdn.com/s3/m/47d3b936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40ecc54.png)
《磁铁的两极》教学设计【优秀4篇】俗话说:“兴趣是最好老师。
”学生如果有了学习的兴趣,就会产生学习的欲望,并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上课伊始,潘老师创设了情境——利用两根磁力不同的条形磁铁去吸回形针,回形针数量的反差,一下子吸引了所有孩子的注意力。
并提出问题“同一根条形磁铁上磁力的大小是否都一样呢?”快速引入本节课。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4篇《《磁铁的两极》教学设计》,如果能帮助到亲,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磁铁的两极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磁铁上磁力最强的部分叫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
2、两个磁极接近,有时相互排斥,有时相互吸引。
磁极间的作用是相互的。
过程与方法1、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问题作出假设性解释。
2、通过实验获取证据,用证GZYB高精度齿轮泵据来检验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会认真实验、细致观察的重要性。
2、体验重复实验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教学重点】鼓励学生设计不同的实验方案,研究磁性强弱的问题,从某方面对不同的实验方法做出比较和评价,体会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指导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要注意收集数据,利用数据验证磁铁的两个磁极磁力最强。
【教学难点】通过活动,认识到磁极间有吸引和排斥两种不同的作用:这种吸引、排斥的作用是相互的;磁铁的两个磁极不完全相同,磁极不同,作用不同。
【教学准备】为小组准备:小钢珠、大条KCB-T铜齿轮泵形磁铁、回形针,没有标识的磁铁。
教师准备:蹄形、环形等不同形状的磁铁,若干纸条(在黑板上直观记录条形磁铁相互作用的实验现象时使用)。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实物出示)看,这是什么?(小钢珠和条形磁铁)如果把小钢珠放在条形磁铁的中间,一松手,会出现什么现象?学生猜测。
2、我们来试试吧!教师演示(多做几次)看到了什么?(小钢珠在磁铁上总向两边滚)3、这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学生猜想,做出假定性解释。
二、磁铁什么地方的磁力大:1、是不是真的像大家说的那样,同KCB-300齿轮泵一块磁铁各部分的磁性不一样强呢?那我们猜条形磁铁哪些部位磁性最强?2、这只是大家初步的想法,怎样用科学的实验数据或现象来证明我们的观点呢?要比较磁铁的各部分磁性谁更强,可以怎么比?3、学生讨论并设计实验方案。
二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磁铁的两极》教学设计
![二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磁铁的两极》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d4ced24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ed.png)
二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磁铁的两极》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磁铁的两极(N极和S极),知道磁铁具有吸引铁、镍、钴等磁性材料的性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欲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掌握磁铁的两极和磁铁的吸引性质。
难点:让学生理解磁铁的两极之间的相互作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磁铁、铁钉、铁片、镍片、钴片等磁性材料,以及实验操作的讲解。
2. 学生准备:观察磁铁,思考磁铁的性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观察磁铁,提问:“你们知道磁铁有什么特点吗?”2. 探究磁铁的两极:让学生用磁铁去吸引铁钉、铁片、镍片、钴片等磁性材料,观察磁铁的吸引情况,引导学生发现磁铁有两极(N极和S极)。
3. 实验验证磁铁的吸引性质: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磁铁之间的相互作用,验证磁铁的吸引性质。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磁铁有两极(N极和S极),磁铁具有吸引铁、镍、钴等磁性材料的性质。
同学们要记住磁铁的两极,并了解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是否规范,是否能正确使用磁铁进行吸引实验。
2. 提问学生关于磁铁两极的概念,检查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并正确描述磁铁的两极。
3. 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七、作业布置:1. 请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的磁铁制品(如磁性挂钩、磁性玩具等),并记录下来它们的特点和作用。
2. 让学生思考磁铁在生活中的其他应用,如磁卡、磁盘等,并简要描述其工作原理。
八、课程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择等。
教师还应考虑如何改进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科学素养。
九、拓展活动建议:1. 组织学生进行磁铁制作比赛,让学生动手制作各种磁铁制品,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磁铁的两极
![磁铁的两极](https://img.taocdn.com/s3/m/b1846e8a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ed.png)
磁铁的两极《磁铁的两极》教案一、教学内容与目标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磁铁的两极性及其相关概念。
通过多媒体展示与实验操作,让学生掌握磁铁的两极性是如何产生、影响等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磁铁的两极性产生的原理和条件;2. 磁铁两极性对其性质的影响;3. 磁场的作用和方向。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首先,通过展示多媒体图片或视频,向学生展示磁铁的两极性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磁铁的两极是如何形成的。
然后,提出问题:“你们知道磁铁的两极性是如何产生的吗?”2. 学习理论知识讲解磁铁的两极性产生的原理及条件,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通过实验验证学习理论知识。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磁场的作用和方向,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 实验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磁铁在不同的条件下的两极性表现,记录实验数据,并分析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4. 拓展讨论引导学生讨论磁铁两极性对磁铁性质的影响,探究磁铁在外界磁场的影响等问题,扩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
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磁铁的两极性的产生原理和影响,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意识。
希望学生能够继续研究磁铁的相关知识,拓展对科学的认识和兴趣。
五、课后作业1. 完成实验报告,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2. 参考相关资料,了解更多有关磁铁的两极性的知识;3. 阅读科普书籍,扩大对科学的了解。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中,老师应加强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注重实验操作的指导,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同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采用差异化教学方法,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苏教版二年级科学下册第5课《磁铁的两极》教学设计
![苏教版二年级科学下册第5课《磁铁的两极》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e1f0bc9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02.png)
苏教版二年级科学下册第5课《磁铁的两极》教学设计苏教版二年级科学下册第5课《磁铁的两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道磁铁的磁极吸力最大、磁极能指示南北、同极相斥和异极相吸。
2.根据磁铁指南北的现象,能标示出磁铁上的S极、N极。
3.利用所学进行分析,知道磁悬浮列车的悬浮原理。
4.了解利用科学技术能改造自然,让生活环境不断得到改善。
【教学重点】研究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教学难点】让悬吊的条形磁铁自由旋转并逐渐静止。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各类磁铁1套、铁钉、纸盒、木支架、棉线、磁铁小车2个学生材料:条形、蹄形、环形磁铁各1个、铁钉、纸盒、磁力小车2个【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1.谈话:同学们,今天的科学课请来了一个特殊的朋友,它叫什么?(磁铁)2.磁铁的种类很多,为了方便区分,科学家根据它们的形状起名字,它是什么形状的?可以给它们起个什么名字?(教师出示常见磁铁的图片,指导学生根据磁铁的形状命名。
)3.总结:按照形状不同可分为:条形磁铁、圆形磁铁、环形磁铁、球形磁铁、蹄形磁铁(出示马蹄图片)4.导课:磁铁形状各异,都在生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磁铁。
(板书:磁铁)[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不同形状的磁铁,明白磁铁的种类多样化,方便后面的教学。
通过让学生自己命名磁铁,使学生感受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
……]二、讲授新知活动一:认识磁铁的磁极1.提问:关于磁铁,你知道些什么?2.学生回忆生活经验、回答。
3.教师总结:磁铁能吸铁、镍等金属。
4.追问:磁铁能吸铁钉吗?5.用磁铁吸铁钉时,哪一部分吸的多?中间还是两端?6.教师指导学生猜测,接下来做实验验证。
实验器材:磁铁、铁钉、纸盒实验过程:(1)整个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环形磁铁)水平放在均匀铺排的铁钉中,轻轻拿起来观察哪个位置吸得多。
(2)指导学生齐读实验过程,并提出疑问:①怎样铺铁钉才叫“均匀”?②“整个磁铁放在铁钉中”怎样放?(3)指导学生演示以上两个问题,教师纠正,指导学生分组做以上三个实验。
《磁铁的两极》教学设计(优秀7篇)
![《磁铁的两极》教学设计(优秀7篇)](https://img.taocdn.com/s3/m/0eb67225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86.png)
《磁铁的两极》教学设计(优秀7篇)俗话说:“兴趣是最好老师。
”学生如果有了学习的兴趣,就会产生学习的欲望,并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上课伊始,潘老师创设了情境,利用两根磁力不同的条形磁铁去吸回形针,回形针数量的反差,一下子吸引了所有孩子的注意力。
并提出问题“同一根条形磁铁上磁力的大小是否都一样呢?”快速引入本节课。
下面是书包范文为小伙伴们整理的《磁铁的两极》教学设计(优秀7篇),希望能够对您的写作有一点启发。
磁铁的两极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教幼儿初步认识磁铁,了解磁铁的用处及特性。
2、培养幼儿对科学小实验的兴趣,养成爱探究的好习惯。
3、培养幼儿遇事要爱动脑筋。
4、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5、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活动准备:1、磁铁每人一块2、每组一只小篮子,内有学生尺、橡皮、铅笔、树叶、梳子、羽毛、铁钉、针、曲别针、小刀、锁等若干。
3、脚下带铁片与不带铁片的鸡宝宝各一只,小房子一间。
活动过程:一、出示教具,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小朋友们看一看,房子里住着谁呀?(两只鸡宝宝)鸡宝宝可喜欢小朋友啦,我们一起喊鸡宝宝出来好吗?(鸡宝宝)老师用磁铁把脚下有铁片的小鸡引出来。
咦,怎么房子里还有一只小鸡呀,它为什么不出来?请一位小朋友到前面来看一看,两只小鸡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幼儿通过观察比较知道两只小鸡的脚上不一样,一只有铁片,一只没有铁片。
请一个小朋友为没有铁片的小鸡装上铁片,并喊小鸡出来玩,小鸡不动(老师出示"宝贝"--磁铁,将小鸡引出来)。
二、玩磁铁1、引导幼儿拿磁铁吸小篮子内的物品,看一看,磁铁吸哪些东西,不吸哪些东西。
幼儿得出结论:磁铁只吸铁制成的东西,不吸其它制品。
2、磁铁碰碰头,握握手。
幼儿把手中的磁铁与其他幼儿的放在一起,看看会出现什么情况。
互斥相吸结论:磁铁有两极,同极相斥,不同极相吸。
3、为磁铁找朋友引导幼儿在室内为磁铁找朋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磁铁的两极》教学设计执教者:梧田南村小学林灵设计理念:这堂课抱着对科学课中设定的教学目标的思考,对科学课堂中设计的探究活动的思考,对学生在科学课堂中是否能积极主动参与的思考。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就如章鼎儿老师所说,我们的科学课可以这样上,也可以尝试着那样上,而要不要那样上的主要取决因素就是自己的学生,其次便是教材所需达成的目标。
教材分析:“磁铁的两极”是义务教育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磁铁”单元的第三课。
本单元从交流磁铁知识开始,安排了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引领学生研究磁铁的性质,了解人们对磁铁的应用,使学生认识磁铁的用途与它的性质是密切联系的。
《磁铁的两极》让学生在前两课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知道磁铁上有两极,以及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
本课意在启发学生运用实验的方法检测磁铁上磁力的强弱,从而建立磁极的概念,了解磁极间相互吸引、相互排斥的性质,亲自感受磁铁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在设计、操作、分析磁铁实验的过程中,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的愿望,培养积极缜密的科学思维能力。
在执教过程中,对教材作了一些改动,针对三年级的学生的心理特点,提出了以“玩”为主线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玩中发现问题、得出问题,对问题作出自己的假设等。
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重视对实验数据的收集,以解决探究过程中疑问。
学情分析:磁铁是学生喜闻乐见的玩具,对于磁铁学生已有初浅的、零散的认识。
已经有一定的科学前概念,对磁铁的探究也比较感兴趣。
不过对于教科书安排的第一个活动有不同的看法,三年级的学生,刚刚介入科学学习不久,就经历如此精细化的“探究”指导,不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操作技能水平。
如此“精细”而“复杂”的指导,是不适合三年级学生的,他们根本不能承载,也没有必要这么早就承载和背负。
三年级的孩子们还不习惯较长时间进行自主探究,更何况他们现在只有三上水平,于是我把目标放低,活动的步子放小,学生在我的引导下经历我为他们设计的探究活动,希望他们通过有序的活动逐步认识到磁极的特点,了解磁极间相互吸引、相互排斥的性质,亲自感受磁铁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磁铁上磁力最强的部分称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
2、通过寻找不同形状的磁铁的磁极的活动,使学生了解任何磁铁都具有两个磁极。
3、两个磁极接近,有时互相排斥,有时互相吸引。
磁极间的作用是相互的。
过程与方法:1、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问题作出假设性解释。
2、通过实验获取证据,用证据来检验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会认真实验、细致观察的重要性。
2、体验重复实验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要注意收集数据,利用数据验证磁铁的两个磁极磁力最强。
教学难点:通过活动,认识到磁极间有吸引和排斥两种不同的作用:这种吸引、排斥的作用是相互的。
活动准备:学生:2块没有标志的磁铁。
记录纸、回形针。
教师:蹄形、环形等不同形状的磁铁、摔断的磁铁、回形针、塑料板。
活动过程:一、魔术引入,复习旧知1、出示背后藏着磁铁的塑料板,在表面滑下回形针,让学生猜一猜。
2、学生猜到磁铁,伺机复习“磁铁”、“磁性”等科学概念。
3、继续滑下回形针,猜几块磁铁。
为什么这么猜。
(设计意图:玩对于三年级的小朋友来说,是一件很有诱惑的事情。
教师试图用小朋友爱玩的天性,在“玩”磁铁中去发现回形针在磁铁上的现象,也即是两端磁性强的问题。
本环节主要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魔术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再者,瞬间导入,使课堂更有效。
)二、问题导出,揭示新知1、揭示答案,提问:为什么两端会吸住,而当中不会吸住?2、学生试着解释。
(教学意图:提出心中的疑问,再引导学生对这一现象做出自己的解释,即假设。
小朋友对磁铁已经有一定的前概念,但还不是很完善。
面对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有利于激活学生思维。
)三、对比实验,探究磁极1、怎样才能证实我们的想法是否正确呢?2、出示实验材料,请生根据材料设计实验。
(如果老师给同学们这两样东西,你们会做这个实验吗?)(设计意图:师认真倾听学生的各种方案,对于合理、易操作、有创意的方案给予肯定。
)师:吸回形针。
怎么判断磁力强,磁力弱?生:回形针吸得多,说明磁力强,回形针吸得少,说明磁力弱。
师:实验时,你们组还有要提醒大家注意的事项吗?其他同学还有想说的吗?我想请教大家:都用哪里吸?怎么吸?生:两边吸、中间吸。
师:有补充吗?3、课件出示实验方法。
实验方法:①把磁铁从左到右分成5个部分。
标上“12345”如下图。
1 2 3 4 5②用磁铁的不同部位去尽量多的吸回形针。
③每测试完一个点就要记录一个数据。
④可重复几次,以便得到比较准确的结果。
师:(投影:点的位置)我们就选这5个点吧。
为什么选这几个点?因为我们做的是比较实验,当然是取得点越多越能精确地检测磁铁的磁力的强弱。
可是课堂上时间有限,我们无法检测每个点,因此我们可以选取刚才同学所说的具有代表性的5个点。
师:演示错误面的吸法,这样吸可以吗?5个点要选择在同一个底面上。
事实上,磁铁是一块长方体,它有6个面,时间关系课堂上我们只检测1个面,课外大家还可以去检测其他的面。
师:每测试完一个点就要记录一个数据,拿出小组记录单,(出示小记录单)师:最后检测完数据后请小组里的其中一位同学把你们组的数据填写到老师这里的班级记录单上。
其他同学请比较每组的数据,分析有什么规律?1 2 3 4 5()()()()()()里填回形针个数(设计意图:三年级的学生,刚刚介入科学学习不久,对于教科书安排的第一个活动“精细”而“复杂”,不符合学生的操作技能水平。
何况三年级的孩子们还不习惯较长时间进行自主探究,于是我把目标放低,活动的步子放小,操作相比之下简单些,学生在我的引导下经历我为他们设计的探究活动,希望他们通过有序的活动逐步认识到磁极的特点。
)4、学生分组实验,并做好记录。
5、开始研讨,请各个小组把材料放到边上。
学生汇报,归纳。
(电脑汇总)得出结论,磁铁的两端磁力特别强。
6、那么,其他形状的磁铁是否也是这样呢?教师演示实验。
7、小结:科学家把磁铁上磁力最强的地方叫磁极。
(板书:磁极)师:大家看磁铁有几个磁极?生:2个。
8、师:(板书:2个)今天我们探讨的课题就是“磁铁的两极”。
(出示课题:磁铁的两极。
)(设计意图:学生对数据的整理、分析,从而充分认清了磁铁两端的磁力确实比中间强得多,认识“磁极”也成为很自然的事。
)四、深入探究磁极的相互作用1、师:一块磁铁有两个磁极,如果我们把两块磁铁的磁极互相靠近,又会发生什么有趣的现象呢?(教师演示:用两只手握住两块没有标识的磁铁,慢慢将它们的磁极相互接近。
)(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玩,在玩中探究问题的答案,而不是盲目的玩。
)2、生:两块磁铁的磁极互相靠近,有时会吸在一块儿,有时会推开去。
3、师:两块磁铁的磁极互相靠近,吸在一块儿我们就叫做互相吸引,推开去叫做互相排斥。
(板书:相互吸引或相互排斥)请你描述一下这两块磁铁什么情况下两个磁极互相吸引,什么情况下互相排斥吗?4、生:说不清。
5、师:你们有什么好办法来描述清楚吗?6、生:在磁铁上注上标记。
7、师:真是个不错的方法。
你们喜欢用什么做标记?为了交流方便,我们就用ABCD吧!你们想试吗?8、幻灯出示实验方法。
师:(1)编号:大家先在每个磁极上写上字母,一根上写A和B,另一根上写C 和D 。
(2)测试:依次试一试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3)记录:“→←”箭头相对表示,“←→”箭头相反表示。
(4)分析:由什么规律?(设计意图:设置疑问,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通过再次实验,加深理解磁铁两极之间的关系。
)9、学生实验。
(教学意图:学生对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已经有所了解。
教材没有直接让学生认识南北极,再让学生找南北极之间“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规律。
而是在这一课中对两个未标明磁极的磁铁,找出相斥或相吸的情况,引起他们思考:为什么会有不一样的实验结果呢?)10、交流。
11、师:(1)一组说。
(2)有不同的吗?(3)有没有其它的答案?你有什么发现?(4)究竟有什么规律呢?下节课我们继续探讨(教学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问题走出教室。
学生通过这个活动,极需找出答案在哪里,教师没有让学生空着大脑离开教室,要他们继续去思考,保持科学探索精神的连贯性,为下一课的学习增加趣味性。
)四、延伸:1、(出示断裂的磁铁)老师昨天一不小心把一块条形磁铁摔断了。
摔断的磁铁(其中一块)还剩下几个磁极呢?(设计意图:拓展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五、整理实验材料,下课。
板书:磁铁的两极条形磁铁的磁力两端强,中间弱。
2个磁极:相互吸引相互排斥→←←→←→→←←→→←→←←→A BA BB AB ACD D C C D D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