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物流发展史
中国的物流的发展历程
中国的物流的发展历程(1)第一阶段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物流(1949~1977年)。
这一阶段是新中国成立后工农业发展时期,国家长期对生产资料和主要消费品实行计划生产、计划分配和计划供应。
商业、粮食、供销物资、外贸等流通部门自成系统,按计划储存和运输;交通、铁路、航空等专业运输部门也各自拥有储运企业。
由于生产、流通和消费完全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管理和运行,部门经济和条块分割造成的物流不合理现象普遍存在。
因生产是经济发展的主体,所以流通结构不合理和物流效率低下的矛盾并不十分突出。
当时还没有现代物流概念。
(2)第二阶段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下的物流(1978~1992年)。
这一阶段伊始,正值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在改革开放方针政策指引下,我国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流通体制改革随之不断深化。
1979-1984年,按照计划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原则,改革长期以来全面统一管理的旧体制,扩大了市场调节范围,重点调整了农副产品和日用工业品的计划管理体制,改变了商品统购统销制度,打破了国有商业一统天下的固有局面,发展了计划购销、市场购销等多种流通渠道和购销形式,初步形成了多种经济成分和多种经营形式的流通格局。
1984~1987年,围绕建立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框架,全面改革了流通领域的企业体制、批发体制、价格制度、经营制度,扩大了企业经营自主权,促进了流通管理向市场经济的转变。
1987?1992年,根据国家建立和培育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要求,大力发展了多层次、多形式、多功能的商品批发交易市场。
同时,对生产资料的经营管理体制进行了全面改革,计划管理的品种和数量大幅度减少。
物资流通企业大踏步走向市场,物流的重要性开始在物资、商业、外贸、交通、铁路、货代等各个领域引起关注;铁路、公路、港口、码头、机场、货运枢纽等物流基砷设施建设投人加大。
在这一阶段物流概念开始进入中国。
1979年5月,中国物资经济学会代表团赴日本专门考察物流、参加国际物流会议,带回了物流概念。
国内快递物流发展历程
国内快递物流发展历程国内快递物流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末的电子商务兴起。
那个时候,中国的外贸出口开始蓬勃发展,进口商品也逐渐走向普通百姓家。
然而,国内的物流体系并不完善,快递业态尚未形成,消费者面临着购物无法保证质量、递送慢、服务欠佳等问题。
1993年,中国的第一家民营快递公司顺丰快递诞生。
顺丰快递通过引进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和物流模式,率先提供快递服务的同时,实现了全程跟踪,并推出了货到付款、代收款等创新服务,打破了传统物流行业的格局。
2000年以后,国内快递行业经历了快速发展的阶段。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电子商务的兴起,快递业开始迅速扩大。
众多快递企业如申通、圆通、中通等相继成立和扩张,竞争异常激烈。
这一时期,快递业开始采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引进了自动化设备,投入大量资金进行设备升级和技术研发。
同时,大量的就业机会也吸引了很多人投身于快递业。
2013年,国内快递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被归类为物流行业的一部分。
物流信息化和物流效率成为快递业的关键词。
电子商务的规模不断扩大,快递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许多快递公司推出了APP,让消费者可以便捷地下单、查询和物流配送。
同时,快递行业的大数据也开始发挥重要作用,通过数据分析,快递公司能更好地掌握市场需求,提供更精准的服务。
到了现在,国内快递物流行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2020年中国物流报告》,2019年中国快递业务量已经达到了674亿件,相比起30年前,增幅达到了几百倍之多。
在这个发展过程中,物流技术的进步成为了推动力之一。
从物流网络建设到配送系统升级,再到大数据的应用,中国的快递物流行业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然而,随着快递业务量的增长,快递垃圾等问题也日益凸显。
包装过度、资源浪费等环境问题亟待解决。
快递行业面临的挑战有待进一步应对和解决,例如加强快递包装的研发、推广可再利用的包装材料,提升末端派送效率,减少环境污染等。
总之,国内快递物流发展历程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
我国物流的发展历程
@我国物流的发展历程:1.萌芽期:20世纪80年代以前---计划经济体制2.物流引入期:20世纪80年代初期到90年代初期3.发展成长期: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90年代末期4.全面发展期:20世纪末21世纪初。
@港口的定义:具有一定的设备条件,供船舶安全进出,停泊,避风,进行货物或旅客转载作业的场所。
作为海上运输和陆上运输的连接点,天然港口,人工港口,现代港口。
港口有一定范围的水域和陆域组成,一般设有航道,锚地,码头,泊位,仓库货场,后方运输设备,修理设备和必要的管理服务结构。
@港口组成:1.陆域:用于旅客上下船,货物装卸,货物堆存和转载之间,要求有适当的长度和纵深并有仓库,货场,铁路,公路,装卸设备和各种必要的附属设施2.水域:是供船舶航行,运转,停泊,装卸,要求有适当的深度和面积,水面稳静。
包括船舶进出港航道,港池和港口锚地。
@港口分类:1.按用途分类:商业港,军港,渔港,工业港,避风港,旅游港2.按位置分类:内河港,湖港,海岸港,河口港3. 按装卸货物的品种:综合性港口,专业性港口4.按集装箱运输中的作用分类:干线港,支线港,地区性港。
@干线港(中枢港 Hub):1世界性大型枢纽港。
国际集装箱运输的干线班轮挂靠2一次装卸较大数量的集装箱,周围中小港口的集装箱通过支线运输方式向这些港口运输或疏散。
“特点”:1国际集装箱航线,航路多,设备先进,泊位多,装卸效率高,竞争优势巨大2吞吐货物有相当大比例不是本港经济腹地生产和消费,转运性质。
@支线港:1相对干线港,国际集装箱运输的干线班轮挂靠少,主要是近洋航线和支线航线挂靠作业。
吞吐货物通常是本港经济腹地所产生和消费,转运量少。
2港口与干线港之间有定期的支线航班运输。
@地区性港:1主要指国内或更小区域的船舶运输服务港口。
一般规模较小,经济影响性和辐射面有限,吞吐量也较小2集中周边地区的集装箱量,以频繁的,少量的喂给方式向集装箱干线港或支线港提供箱源。
中国物流业的发展历程
中国物流业的发展历程
中国物流业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改革开放初期(1978年-1990年):在经济改革开放的背景下,中国物流业开始逐渐发展,主要以国家经济体制为主导,物流活动主要由国有企业和政府部门承担。
2. 市场经济初期(1990年-2000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中国物流业开始面临市场竞争的压力。
民营物流企业逐渐涌现,国家也推出一系列政策和措施,鼓励民营资本进入物流领域。
3. 入世后(2001年-2010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物流市场进一步开放,国际物流企业纷纷进入中国市场。
中国物流业经历了快速发展的阶段,物流服务水平和效率逐渐提高。
4. 现代物流时期(2010年至今):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和物流科技的发展,中国物流业进入了现代化阶段。
物流网络覆盖范围扩大,物流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物流服务质量和效率进一步提升。
总体来说,中国物流业经历了从起步阶段到快速发展阶段,再到现代化阶段的演变过程。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中国物流业有望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并逐步提升全球物流业的地位。
我国物流发展历史
我国物流发展历史
一、古代物流
自人类社会产生以来,就存在物流活动。
我们所熟知的“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都属于古人的物流活动。
1、产生背景:统治者文化交流、政治交流的需要。
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把中华文化介绍到海外,把国外丰富的知识带回了中国。
除了肩负的政治使命来看,实际上也是规模比较大的国际物流过程。
2、发展情况:以大规模的货物和不易腐烂变质的货物为主,对于文化交流起到积极的作用。
是出于统治者的考虑,没有成型的理论体系。
二、近代物流
1、产生背景:中国近代物流是在传统观念、经营理念与政府束缚下产生的。
轮船、火车、电报的出现,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近代物流也随之发展。
但是统治者思想陈腐、保守,阻碍了近代物流业的发展。
2、发展情况:中国近代贸易,特别是对外贸易的迅速增加是物流业发展的直接推动力。
鸦片战争后,中国国门被迫打开,对外贸易迅速增长。
大大推动了物流的发展。
三、现代物流
1、产生背景:市场经济的发展快速,物流业已由过去的未端行
业,上升为引导生产、促进消费的先导行业。
2、发展情况:现代物流业以现代运输业为重点,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现代制造业和商业为基础,发展成集系统化、信息化、仓储现代化为一体的综合性产业。
国内外物流发展史
中国物流业30年发展历程1978年开始改革开放,也是在同一年从日本引进了物流这一概念。
经过很长时间的探索,到了本世纪,特别是加入WTO以后,中国的物流业有了飞快的发展,所以中国物流业的发展就有了三次飞跃:第一是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成立,物流基础工作的全面展开;第二次是加入WTO,对中国物流业的全面冲击;第三是“十一五”规划,物流产业地位的全方位确立。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成立,表明中国物流作为一个行业登上了历史舞台,而物流行业是由物流企业组成的,是物流企业的联合体,物流企业的出现使中国企业大家族增加了新的成员,改变了中国企业格局。
根据国家工商总局提供的数字,到2007年底,经工商登记注册的物流企业已超过5万2千家。
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完成的教育部中国物流人才的预测研究报告:目前全国从事物流业的从业人员达到1676万。
预计到2010年,将达到2060万人,到2020年将达到2630万人。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成立以后,全面展开物流基础工作,这些基础工作应该讲是开创性的、全局性的、战略性的。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成立和开展物流基础工作,是开创性的、全局性的和战略性的,对中国物流事业的推进是一次飞跃。
第二次飞跃是加入WTO。
加入WTO给中国传统物流业以巨大的冲击,但外资进入中国物流业总体上是利大于弊。
外资进入对中国物流业的全面发展起到了一个很大的促进作用。
比如麦肯锡、埃森哲、科尔尼、摩根士丹利等等,他们进入中国,对中国的物流市场、物流现状进行研究。
给了一个比较客观的、科学的分析;联邦快递、联合包裹、美国总统轮船公司等等进入中国,告诉我们国际快递业应该如何进行;马士基、德国邮政、日本通用、新加坡海王等等企业进入中国,告诉我们如何来运作港口物流,如何来运作进出口物流,如何来运作供应链设计;美国普洛斯等外资进入中国,告诉我们如何运作物流地产;国际采购联盟,美国、日本、欧洲的物流协会,告诉我们如何运作物流的行业组织,如何去运作物流知识的普及,如何去运作物流的标准等等。
物流在中国的发展历史
物流在中国的发展历史
1.传统计划储运阶段(建国后—80年代以前)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即物流概念传入我国之前,实际上我国一直存在着物流活动,但由于处于计划经济时期,所有的物流活动都属于传统的物质运输、保管、包装、装卸、流通加工等物流活动,局限于有计划的物质调存活动。
这一阶段主要属于计划物流阶段,还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物流活动。
2.物流概念引入阶段(80年代—90年代末)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我国对外改革开放的发展,物流概念与物流意识传入国内,受到政府和部分学者的重视,但按照现代物流的标准来衡量,我国物流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
3.初步发展阶段(90年代初—现在)针对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及物流十分落后这一极不协调的现状,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积极借鉴发达国家物流发展的成功经验,大力推动物流在国内的发展,但我国的物流发展水平同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物流发展水平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仍然存在着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中国物流发展史详解
物流技术落后:物流信息化、智能化等技术应用不足,缺乏高 效、智能的物流配送体系。
物流业的发展机遇与前景
电子商务的快速发 展,推动物流业增 长
物流业与制造业、 农业等产业的融合 发展
物流业在国际贸易 中的地位和作用不 断提升
物流业技术创新和 绿色发展成为未来 趋势
物流业的发展战略与规划
优化物流网络布局,提高物流效率 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物流服务能力 推动物流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实现智能化升级 促进物流业绿色发展,降低物流成本
物流业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物流业数字化转型: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物流效率 绿色物流发展:降低物流碳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 物流业与新零售融合:提升消费体验,满足个性化需求 跨境物流合作:加强国际物流合作,实现全球供应链一体化
公路运输:20世纪初,随着汽车的发明和普及,中国开始建设公路,逐渐形成了较为 完善的公路运输网络。
航空运输:20世纪20年代,中国民航事业开始起步,最初主要用于军事目的,后来逐 渐发展成为商业航空运输。
港口建设:中国拥有丰富的海岸线和优良的港口资源,随着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港 口建设也不断完善。
物流技术的初步应用
1980年代初,中 国开始引进国外物 流技术和管理经验
物流技术初步应用 于物资调配和运效 率和管理水平
物流技术初步应用 为中国物流业的发 展奠定了基础
第三章
中国物流的现代化进 程
物流行业的市场化改革
改革背景:计 划经济体制下 物流行业的弊
端和不足
改革措施:引 入市场竞争机 制,推动物流 企业转型升级
中国政府积极推动物流行业的国际 化发展,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物流发展史
我国物流发展历史1.中国古代物流发展我国物流业发展较早,历史悠久;早在西周时,就出现了物流业的雏形—古代国家仓储制度;中国古代人民已经开始意识到仓储能够起到调节供需的重要作用,但是在中国封建社会重农抑商大环境的影响下,仓储主要起着社会救济和社会保障的功能;礼记-中庸中记载“书同文,车同轨”道路制定统一的标准,降低了运输成本,方便了物资在各地的周转和运输;中国古代重要的国际物流发展道路从丝绸之路开始;丝绸之路,简称丝路;是指西汉公元前202年—8年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因为由这条路西运的货物中以丝绸制品的影响最大,故得此名;郑和下西洋是指自明朝永乐三年至宣德八年的二十八年间,郑和率领庞大的船队远航,访问了30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加深了中国同东南亚、东非的友好关系并进行贸易活动;以中国的手工业品换取各国的土特产品,使各国为中国的精美、完好的手工业品所吸引,从而愿意来中国称臣纳贡,进行贸易活动;中国出口的丝织品和瓷器等,早就在亚非各国享有盛誉;亚非的很多国家早就想同中国发展贸易关系;2. 中国近代物流发展史中国近代物流业是在传统观念、经营理念、政府束缚下产生并艰难发展的;物流的发展是随着本国的经济发展而发展的;二十世纪前期,我国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政治上,受满清政府,帝国主义势力与封建军阀轮番统治;经济上,自给自足的自然小农经济体制依然占统治地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缓慢,并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掠夺,本国经济畸形发展;国家贫困,民生凋敝,国民经济相较西方十分落后,其发展更是举步维艰,正是因为这样的经济状况导致了我国此间的物流事业发展十分缓慢;但与此同时,洋务运动的开展,为我国近代物流业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洋务运动是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所进行的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维护封建统治的“自强”、“求富”运动;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修建了我国最早的一条吴淞铁路,架设电报,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道路; 3.中国现代物流发展史我国现代物流发展历程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萌芽阶段,大体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第二阶段:学习和引进阶段,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第三阶段:起步阶段20世纪90年代;第四阶段:发展阶段,2000年至今;一、我国现代物流的萌芽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前萌芽阶段所对应的社会环境基本上是计划经济条件下的社会环境;我国在确立改革开放政策之前及之后的一段时期内,仍然处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现代物流就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萌芽;“文化大革命”之后,交通运输业作为经济建设重点领域,其“现代化”被提到议事日程上,这就形成了对现代物流初期的需求;在工业生产领域,即使是当时水平下的社会分工和专业化生产,也必须对协作关系的各方物流联结做出安排;传统的仓库和储备形态,已不足以支持经济发展和企业生产的要求;将储运联结在一起,实现一体化,自然成为一种选择;因此,在经济界和企业界已经自发出现了对于现代物流的需求;二、学习和引进现代物流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国策之后,各个经济领域都开始了解发达国家的进展,除了一般的文化传播渠道之外,这个时期不同的政府部门组织相关领域的工作考察团,开始广泛的对国外进行考察;考察带有“对口”的性质,我国在当时承担组织、领导和管理“物流资通”的国家物资总局,便把在日本已经风行的“物流”领域作为考察的对口对象;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的10年间,这个系统先后组织了出国考察和接待国外物流考察四十余次,尤其是和日本建立了物流领域的沟通关系;这些考察活动对国内产生了很大影响,不仅是考察报告和考察资料成为国内研究物流的重要信息资源,而且更重要的是,通过考察培养了一批人才,前后参与考察的几百位领导、企业家、专家学者,相当一部分都成为了研究和推行现代物流的第一批骨干力量;可见,改革开放政策,给现代物流进入了基础;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容纳了现代物流这种管理模式;我国经济发展,感受到现代物流的需求;个别为发达国家产品进入我国市场进行服务的物流企业率先接受了现代物流运作的念,其成功的运作,逐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国内进行现代物流探索和初期实践的领域,取得了经验和教训;理论界和政府推动营造了现代物流的舆论;物流以及物流有关专业设置,确立了物流学科,造就了一批物流人才;三、我国现代物流起步阶段20世纪90年代我国现代物流的起步阶段开始于邓小平同志南巡前后;我国改革开放有了深化,这无疑给现代物流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活力;起步阶段的一项非常重要收获,是对现代物流的探索出现两个重要的特点:多领域的探索和从理论向实际运行与操作的转化;20世纪70年代初,发生世界性石油危机,我国可以站在观望的角度来审视这次危机;其实,我们已经可以清楚地看到推行物流合理化、实施现代物流是应对这种危机的有效办法;90年代末,东南亚发生金融危机,由于改革开放后我国和东南亚存在密切的经济交往关系,我们对这次危机有了切身的感受;尤其是以现代物流为支柱产业的国家和地区表现出了比较强的抗御危机能力,使过去将近20年的现代物流的理论准备迅速被经济界和管理层所接受;那个时期世界银行公布的一组对比性数据,使经济界震惊于我国物流的潜力;这些外在的因素迅速触发了我国经济领域潜在的现代物流需求,现代物流在我国迅速启动;我国现代物流起步期的主要工作是开始实质性的物流运作,重要标志是:学术界全面系统的研究和推介现代物流;一些率先进行现代物流运作的企业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并对经济界产生了实际的影响;有影响的与物流相关的传统大企业,如中远集团、中外运,明确要向现代物流转型;改革开放之后引进的一批与现代物流运作有关的外国企业,已经对谷内企业有了有效地推动;我国经济特区深圳市制定了我国第一个地区性的物流规划,而且破天荒地明确现代物流是深圳市三个“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在国内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四、我国现代物流快速发展阶段21世纪初我国现代物流进入发展期的主要标志是大规模的、普遍的现代物流的建设,在全国迅速普及;有以下几方面的重大进展:物流政策环境的建设2001年国家经贸等六部委出台推进现代物流发展的若干意见2004年,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等九部委又出台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的意见,这是非常重要的政策性文件,是我国物流政策环境建设突破性的进展,国内经济界和物流界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这标志着我国政府已经明确了在我国发展现代物流的方针政策,是我国现代物流发展必需的;2.物流规划工作物流规划工作是这个时期极具特点的现代物流建设;包括北京、上海、天津、深圳等全国50多个省、直辖市、中心城市开始或者已经制定了物流规划,数不清的产业和企业也通过制定物流规划切实地开始现代物流系统的建设;如此集中在同一时间、如此广泛、如此大规模的制定一个产业的发展规划,这在我国经济发展的历程中是很少有的事情,也是国际上的一项创举;在这些规划中,仅物流基础和园区就规划了200多个;3.物流平台建设作为现代物流基础的物流平台建设,正在大规模的展开并且取得了相当的进展;物流平台不仅是物流运作的物质基础,也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因此,多年以来就受到国家的重视,并且已经发挥了基础的作用,达到了一定的规模;21世纪开始之后,物流平台建设不仅加速在“做大”而且注重完善平台的结构;进展最为理想的是物流信息平台;受惠于国家信息化建设,我国的信息基础网络和实用信息技术已经能够支付现代物流的信息运作需求:远程、即时的通信和数据交换;货物静止和动态的识别;精确和便捷的定位;自动化和无人化的操作管理等;铁路、公路线路的网络,在我国的东部和发达地区,已经完成了基本的布局,平台的建设迅速向全国尤其是西部地区推进,覆盖全国有效的物流平台远景已十分明朗;例如,就高速公路网络平台而言,今后30年将形成总量为8.5万公里的国家高速公路网,包括7条首都放射线、9条南北纵横线和18条东西横向线,并且能够实现和台北的高速公路对接;2010年,西部地区公路网总里程将超过94万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将超过2万公里;2020年,二级以上的高等级公路骨架网会覆盖西部地区;2020年,新建的西部铁路业将达到1.6万公里;4.全社会都感知和开始重视物流最近几年,物流已明显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几大“热点”之一,几年前尚且不为人所知的物流行业,现在已经成为热门行业,物流业成为媒体的热点;我们可以看到资源向物流这个热点的明显倾斜:新建和翻牌了大量的各种类型的物流企业,几十亿、上百亿甚至上千亿的资本涌入物流领域,发达国家许多知名物流企业纷纷登陆我国;10年前国内名牌大学还不愿涉及物流,仅有少数几个高等院校开设物流专业,现在已经达到两百多个,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同济大学、复旦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名牌大学进入物流人才培养领域,标志着物流人才和物流学术的心发展局面;我国现代物流发展趋势: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和电子商务的发展,我国现代物流越来越显示出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战略地位,其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物流运作系统化大规模的、系统性的生产作业要求物流作为生产销售供应链条上的一个系统环节,将生产、销售、配送、运输、物流信息处理等分散的跨越各部门的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作为一个系统来管理,使物流活动各作业环节统筹协调、整体规划、有效运行,促使生产、采购与市场保持同步,形成以服务客户为主的综合能力,节约流通费用,提高流通的效率,实现整个系统的最优化;2、物流服务网络化完善的物流网络是现代物流系统的基础条件,地区性物流网络、全国性物流网络、全球性物流网络是现代物流系统不可缺少的资源;物流信息已经从“点”发展到“面”,以网络方式将物流企业的各部门、各物流企业、物流企业与生产企业等连在一起,实现了社会性的各部门、各企业之间低成本的数据高速共享;从平面应用发展到立体应用,企业物流不仅以较低的成本提供高质量的物流服务,而且还要求物流服务向多样化、综合化、网络化发展;3、物流管理信息化物流现代管理是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传统企业物流管理,实现物流管理信息化;没有物流的信息化,任何先进的技术都无法应用于物流领域;信息收集采用条形码技术,通过EDI和互联网进行数据交换,在GPS、GIS技术基础上实现产品跟踪,利用计算机管理系统来处理和控制物流信息,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减少物流环节,提高物流服务系统的快速反应性能;4、物流活动全球化社会的发展需要商品的流通,商品的流通必然产生物流;面对社会经济的告诉发展,这决定我们重视物流的重要性;现代物流行业已经实现无国界时代了;20世纪80年代掀起的跨国经营和产品本地化生产的浪潮,90年代形成了经济全球化的大潮;国际化采购、国际化生产、国际化销售格式的形成随之而来就是国际物流的产生;假如没有顺畅的国际物流,国际贸易不会扩大,跨国生产和全球采购也是难以实现;伴随“全球经济一体化”,将会实实在在的出现“物流无国界”的局面; 互联网技术的出现以及电子商务的发展,加速了全球经济的一体化进程,使企业的发展趋向多国化、全球化,促进了现代物流的发展,物流网络的规模越来越大,运营越来越复杂;为了实现资源和商品在国际间的高效流动与交换,各国物流系统相互“接轨”,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全球资源优化配置的要求,物流运作必须向全球化的方向发展,以最低的费用和最小的风险,最佳的方式与路径为国际贸易和跨国经营提供服务;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加强,现代物流作为一种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理念;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都在加紧物流国际化战略的研发,中国更应顺应趋势,开拓完善物流市场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对于已形成规模的物流企业,不仅要加大开发力度,而且要帮助其完善服务功能,提高物流企业的竞争能力,除技术上的先进性外,更重要的是内部管理的有效性和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对已有规划的物流企业、物流园区,应该提前介入,帮助制定企业物流运作目标和跨越式发展的实施步骤,帮助建立融资方案和信用结构,把融智和融资结合起来,尽早培育,跟踪开发;3背景我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物流基础设施十分丰富,近年来网络购物的流行和快速发展,都已表明我国的物流行业发展潜力巨大;与此同时,虽然在一定时间内物流行业取得了一些的发展,但就大多数物流企业的目前的核心竞争力而言,与我国的市场需求还不相称;我国有很多仓储、运输、储运等传统物流企业;在现代物流飞速发展和物流需求精细化的今天,怎样从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型,使之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市场需要,是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我国的传统物流企业普遍存在着设备落后,员工素质低、工作效率低等问题;例如,运行效率偏低,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 的比率高出发达国家一倍左右,社会化物流需求不足而专业化物流供给能力不足的问题同时存在,物流基础设施布局不合理、能力不足、物流服务的组织化和集约化程度不高等问题严重;本文分析了我国传统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的必要性,提出了解决我国传统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的路径和对策,包括确立现代物流理念、转型过程中的战略定位问题、物流功能整合、物流资源整合战略等对策;。
物流发展历程
物流发展历程一、古代物流的雏形(原始社会 - 18世纪中叶)1. 原始社会- 在原始社会,人们以部落为单位进行生产和生活。
当时的物流主要是简单的物物交换,人们将自己部落生产的多余物品,如猎物的皮毛、石器等,与其他部落交换自己所需的物品,这种交换活动的范围非常有限,主要依靠人力搬运,距离也较短。
2. 古代文明时期(奴隶社会 - 封建社会)- 运输工具的发展- 在古代文明发展过程中,运输工具逐渐得到改进。
例如,古埃及人利用尼罗河的水运来运输建造金字塔的巨大石块等物资。
他们建造了简单的船只,利用河流的自然力量进行运输,大大提高了运输效率。
- 在中国,早在商朝就有了马车,到了周朝,马车的制造技术更加成熟,马车不仅用于军事运输,也用于物资的运输。
随着丝绸之路的开辟,骆驼成为了丝绸之路上重要的运输工具,它能够适应沙漠等恶劣环境,将中国的丝绸、茶叶等商品运往中亚、西亚乃至欧洲。
- 仓储设施的出现- 为了储存粮食等物资,古代各国都建立了不同形式的仓储设施。
在中国,有常平仓、义仓等。
常平仓主要是政府为了调节粮价、备荒赈恤而设置的粮仓。
在丰收年景,政府以高于市场的价格收购粮食储存起来;在灾年,再以低于市场的价格出售粮食,以稳定物价和保障民生。
这些仓储设施的建设体现了古代对物流中仓储环节的重视。
3. 工业革命前(18世纪中叶之前)- 这一时期,物流活动仍然以传统的运输和仓储为主,但随着商业的发展,物流的规模和范围有所扩大。
欧洲的一些商业城市,如威尼斯、热那亚等,成为了重要的贸易中心,海上贸易日益繁荣,商船运输的货物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包括香料、丝绸、瓷器等奢侈品以及一些基本的生活物资。
但物流的组织和管理仍然比较简单,主要依靠商人自己的经验和一些传统的行规。
二、近代物流的发展(18世纪中叶 - 20世纪中叶)1. 工业革命时期(18世纪中叶 - 19世纪中叶)- 运输革命- 工业革命带来了运输方式的巨大变革。
蒸汽机的发明使得铁路运输和蒸汽轮船运输成为可能。
中国物流业发展历程
中国物流业发展历程中国物流业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迅速发展,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如今已成为全球物流业的重要一员。
20世纪80年代是中国物流业的起步阶段,在当时中国物流业主要依赖于邮政系统。
由于中国经济改革的推进,国内贸易的快速增长以及对外贸易的发展,物流需求开始快速增加。
当时的物流业主要承担着货物的存储、分拣和运输等基本功能。
然而,由于交通运输、仓储设施及信息技术等方面的限制,物流效率较低,质量也不稳定。
1990年代,中国物流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中国政府开始重视物流业发展,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来促进物流业的发展。
国内外企业开始纷纷进入中国物流市场,提供各种物流服务。
同时,中国物流企业也积极采取新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物流效率和服务质量。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这一事件进一步推动了物流业的发展。
中国物流业获得更多的机会和挑战,同时也面临着国际竞争的压力。
中国物流企业开始积极拓展国际市场,提供跨境物流服务。
对外贸易的快速增长也促使中国物流业不断创新和改进,提高物流效率和品质。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电商的迅速发展,中国物流业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电商平台的兴起推动了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带来了更高的物流需求和更严格的物流要求。
中国物流企业开始采用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提高物流效率和可持续性。
今天的中国物流业已发展成为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体系,涵盖了货物运输、仓储、配送、信息交流等多个环节。
中国物流企业已经在国内外建立了庞大的物流网络和仓储设施,提供各种物流服务。
物流业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撑,促进了国内外贸易的发展,为消费者提供了便利和选择。
然而,中国物流业仍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交通拥堵、能源消耗、环境污染等问题依然严重。
同时,物流业者面临着运营成本高企、劳动力成本上升、竞争激烈等压力。
为了应对这些问题,中国物流业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创新,加大对新技术和新模式的采用,提高物流效率和减少环境影响。
《中国物流发展史》课件
02
近代物流发展
近代物流的起步
起步阶段
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近代物流开始在中国起 步。
运输方式的变革
铁路、公路、水路等运输方式逐渐兴起,取代 了传统的马车和人力运输。
港口和仓储设施的建设
03
现代物流发展
现代物流的崛起
物流业成为国家支柱产业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物流业逐渐崛起,成为支撑国民经济发 展的重要产业之一。
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政府加大对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包括公路、铁路、航空、水 路和管道运输等,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物流需求持续增长
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物流需求呈现爆炸式增长,消费者对物 流服务的需求和要求也越来越高。
近代物流的影响
01
促进了经济发展
物流业的发展推动了商品流通, 加速了工 方式
物流业的发展使得商品更加丰富 多样,满足了人们的生活需求, 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03
增强了国家竞争力
现代化的物流体系能够提高企业 的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增强国 家的竞争力。
现代物流的挑战与机遇
挑战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市场竞争的 加剧,现代物流业面临着诸多挑战, 如成本压力、服务质量、安全风险等 。
机遇
同时,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消费升级, 现代物流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例如,新零售、跨境电商等新兴业态 为物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和 发展机会。
04
中国物流行业的未来展望
上海、天津等沿海城市开始建设现代化的港口和仓储设施,促进了进出口贸易 的发展。
简述我国物流的发展历程
简述我国物流的发展历程
我国物流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当时物流服务主要以国营企业为主导,主要以枢纽物流和基础设施建设为核心。
然而,由于缺乏市场竞争机制和先进管理经验,物流效率较低。
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实施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和开放
政策,物流行业也开始迎来发展机遇。
1980年代,我国实施
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对物流业的市场化改革和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
同时,外贸业务的快速增长也促使物流行业不断发展壮大。
1990年代,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开放程度进一
步加大,物流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政府积极推动物流业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建设,引入了大量现代物流企业和管理经验,加强了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了物流效率和服务质量。
进入21世纪,我国物流业持续快速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物
流市场之一。
物流业呈现出多元化、多层次的特点,物流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物流服务质量不断提高。
电子商务的崛起和快递业的迅速发展也为我国物流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目前,我国物流业发展面临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物流信息化、绿色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和挑战。
政府积极推动物流业转型升级,加大物流创新能力建设,提高物流服务水平,促进物流业的健康发展。
我国物流业发展历程
我国物流业发展历程
近年来,我国物流业经历了快速发展的历程。
以下是物流业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
第一阶段:起步阶段(上世纪70年代)
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物流业整体水平较低,物流服务主要由国营企业提供。
物流设施落后,交通运输网络不完善,运输效率低下,物流成本较高。
第二阶段:初步发展阶段(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初期)
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物流业开始逐渐发展。
政府逐步放开物流市场,引进外资企业,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升物流设施和运输网络的水平。
物流服务水平有所提高,物流管理水平逐步提升,物流成本逐渐下降。
第三阶段:飞速发展阶段(90年代中期-21世纪初)
进入新世纪,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对物流的需求急剧提升。
物流业开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一系列政策措施相继出台,促进了物流业的发展。
物流企业规模扩大,物流网络覆盖面积大幅扩展,物流设施建设不断提升,物流服务质量和效率明显改善。
第四阶段:创新发展阶段(21世纪初至今)
近年来,我国物流业进入创新发展阶段。
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物流行业开始出现了许多新的业态和模式。
物流企业开始注重智能化、信息化和绿色发展,推动物流业向高质量、高效率、低成本的方向发展。
同时,政府也出台相关政策,积极推动物流业的创新发展。
总的来说,我国物流业经历了起步阶段、初步发展阶段、飞速发展阶段和创新发展阶段。
未来,我国物流业将继续朝着高效、智能、绿色的方向发展,为经济社会提供更加优质的物流服务。
中国国际物流发展历程
中国国际物流发展历程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国际物流行业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与变革。
这一行业的发展推动了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贸易与合作,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之一。
本文将对中国国际物流的发展历程进行回顾与探讨。
第一阶段:起步与发展中国国际物流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初。
当时,中国经济改革正在进行中,对外贸易迅速增长。
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贸易需求,中国开始与国际货运代理公司合作,开展进出口业务。
同时,中国开始大力发展港口、航空线路和运输基础设施,为物流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1985年,中国政府批准成立了第一个国际货运代理公司,标志着中国国际物流行业正式起步。
在此后的几年里,中国国际物流业逐渐发展起来,并迅速增长。
中国的多个港口成为了重要的国际物流中心,货物从这些港口出口到世界各地,同时也从世界各地进口到中国。
第二阶段:市场化与创新进入21世纪,中国国际物流行业进入了市场化与创新的阶段。
中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鼓励企业参与国际物流市场竞争。
同时,中国的国际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对国际物流的需求也不断增长。
在这个阶段,中国国际物流企业开始提供更多元化的服务,包括货物运输、仓储、配送、供应链管理等。
同时,物流科技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如智能物流系统、物流信息平台等,提高了物流效率和服务质量。
中国国际物流企业也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
一些中国物流企业通过收购或合并方式进入国际市场,提高了全球物流服务能力。
与此同时,中国国际物流企业也积极开展跨国合作,与国外企业建立合资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拓展国际物流市场。
第三阶段:绿色可持续发展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中国国际物流行业逐渐转向绿色可持续发展。
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政策和措施,提倡绿色物流、低碳物流的发展。
中国国际物流企业开始采取一系列的环保措施,包括使用清洁能源、减少碳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
同时,物流企业也鼓励制造业企业采用绿色包装、绿色运输等环保措施,从源头上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中国物流业发展史
我国物流业的发展史我国现代物流发展历程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萌芽阶段,大体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
第二阶段:学习和引进阶段,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
第三阶段:起步阶段,20世纪90年代。
第四阶段:发展阶段,2000年至今。
一、我国现代物流的萌芽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前)萌芽阶段所对应的社会环境基本上是计划经济条件下的社会环境。
我国在确立改革开放政策之前及之后的一段时期内,仍然处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现代物流就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萌芽。
“文化大革命”之后,交通运输业作为经济建设重点领域,其“现代化”被提到议事日程上,这就形成了对现代物流初期的需求。
在工业生产领域,即使是当时水平下的社会分工和专业化生产,也必须对协作关系的各方物流联结做出安排。
传统的仓库和储备形态,已不足以支持经济发展和企业生产的要求。
将储运联结在一起,实现一体化,自然成为一种选择。
因此,在经济界和企业界已经自发出现了对于现代物流的需求。
二、学习和引进现代物流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国策之后,各个经济领域都开始了解发达国家的进展,除了一般的文化传播渠道之外,这个时期不同的政府部门组织相关领域的工作考察团,开始广泛的对国外进行考察。
考察带有“对口”的性质,我国在当时承担组织、领导和管理“物流资通”的国家物资总局,便把在日本已经风行的“物流”领域作为考察的对口对象。
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的10年间,这个系统先后组织了出国考察和接待国外物流考察四十余次,尤其是和日本建立了物流领域的沟通关系。
这些考察活动对国内产生了很大影响,不仅是考察报告和考察资料成为国内研究物流的重要信息资源,而且更重要的是,通过考察培养了一批人才,前后参与考察的几百位领导、企业家、专家学者,相当一部分都成为了研究和推行现代物流的第一批骨干力量。
可见,改革开放政策,给现代物流进入我国奠定了基础;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容纳了现代物流这种管理模式;我国经济发展,感受到现代物流的需求;个别为发达国家产品进入我国市场进行服务的物流企业率先接受了现代物流运作的理念,其成功的运作,逐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中国物流的发展历程
中国物流的发展历程
物流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但现代物流业的起步可以追溯到改革开放之后的1980年代。
以下是中国物流发展
的历程:
1. 1980年代初: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行带来了对外贸易的增长,物流需求开始增加。
中国开始引进西方物流理念和管理经验。
2. 1990年代初: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对外开放
进一步扩大。
国内企业面临更多的国际贸易和物流需求,同时也面临加强物流运作的压力。
3. 2000年代初: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物流需求进一步增加。
政府开始制定物流发展规划,鼓励投资者进入物流行业,并提升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
4. 2000年代中期:中国开始大力发展快递业务。
快递行业在
城市化、电子商务发展的背景下迅速崛起,为物流领域带来了新的增长点。
5. 2010年代初:中国政府发布《物流发展规划纲要》等一系
列政策文件,推动物流业转型升级。
物流企业开始注重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提高物流效率和服务质量。
6. 2010年代中期至今:中国物流业持续发展,成为全球最大
的物流市场之一。
物流网络不断完善,运输效率逐步提高。
新技术如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的应用,进一步推动了物
流行业的发展。
总之,中国物流业经历了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从最初的借鉴西方经验到逐步形成自己的发展模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
未来,中国物流业将继续迎接挑战,加强国内外合作,提升服务水平,推动物流业更加健康、可持续发展。
回眸物流业60年
回眸物流业60年: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成就2009年8月14日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业、仓储业和信息业等的复合型服务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与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经过60年的发展,我国物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一.中国物流业的发展历程1、筹备阶段(建国初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发以前,中国仍处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条件下,国家对生产资料和主要消费品实行计划生产、计划分配和计划供应。
商业、粮食等流通部门自成体系,分别建起了本部门的供销公司、批发零售网点和仓储、运输队伍,按计划储存和运输;铁路、航空等专业运输部门也各自拥有储运企业。
我国在这一时期只有传统的储运活动,即传统的物资运输、保管、包装、装卸、流通加工等活动,它还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物流活动。
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国策后,我国各个经济领域都开始了解发达国家的进展,我国不同的政府部门组织相关领域的工作考察团,开始广泛地对国外进行考察,并从国外引进物流的概念。
我国引入概念主要依靠两条途径:一是80年代初随市场营销理论的引入而从欧美传入;二是“Physical Distribution”从欧美传入日本,日本人翻译为“物流”,而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从日本直接引入“物流”的概念。
物流概念传入国内后,得到了政府和领导者的高度重视,他们开始改革国家的物资分配体制、商品流通体制、交通运输体制,并且加强企业自主权,同时大力加强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
现代化的物流开始在中国大地上出现。
2、起步阶段(二十世纪九十年代)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又掀起了经济建设的浪潮。
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迫切需要物流水平的显著提高,可是当时中国物流业相当落后。
为了改变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及物流业发展十分落后这一极不协调的现状,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积极借鉴发达国家物流发展的成功经验,推动物流业在国内的迅速发展。
中国物流历史及发展之路
中国物流历史及发展之路一、中国物流历史概述中国物流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早在商周时期,商人就开始使用马车和船只进行商品运输。
随着时间的推移,物流业逐渐发展壮大。
在古代,中国的物流主要依靠人力和畜力进行,例如人力搬运和马车运输。
到了近代,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机械化和交通运输方式的改进,物流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二、近代物流业的兴起20世纪初,随着中国工业的兴起,物流业开始迅速发展。
铁路、公路和航空运输的建设给物流业带来了巨大的便利。
大量的商品需要从生产地运输到消费地,物流业成为了连接生产和消费的重要环节。
此时期,物流业主要以货运公司、仓储公司和运输公司为主体,为国内外企业提供物流服务。
三、物流业的改革与发展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物流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中国政府提出了“物流强国”的战略目标,加大了物流业的改革力度。
这一阶段,物流业的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 市场化改革:中国物流市场逐渐实现了市场化,物流企业的数量急剧增加。
同时,国内外物流企业开始进入中国市场竞争,提高了物流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2. 信息化发展: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物流业开始推行信息化管理和电子商务。
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和运营成为了物流企业的重要任务,提高了物流运作的效率。
3. 多元化服务:物流企业开始提供更多样化的服务,不仅仅是简单的货物运输,还包括仓储、配送、供应链管理等。
这些服务的提供为客户提供了更加全面和便捷的物流解决方案。
4. 环保可持续发展:物流业也在积极响应国家的环保政策,推行绿色物流和可持续发展。
采用节能减排的技术和措施,减少物流对环境的影响。
四、现代物流业的挑战与机遇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物流业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和机遇。
一方面,物流需求的快速增长和多样化,对物流企业的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另一方面,国际贸易的发展和电子商务的兴起,为物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和机遇,中国物流业需要不断创新和改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物流业发展史物流业的发展是中国经济发展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命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是党中央、国务院的政策研究机构, 我们的任务就是针对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长期问题、战略问题和全局性的问题进行调研, 为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提供建议。
我们长期关注着物流业的发展。
我国物流的发展,除了和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技术发展状况有关外,还和我国的经济体制变革有直接关系。
按照我国经济发展历程,建国以来我国物流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①计划经济下的物流,即从建国初期到八十年代初改革开放前。
这一阶段是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时期,国家的整个经济运行处于计划管理之下、国家对各种商品特別是生产资料和主要消费品,实行指令性计划生产、分配和供应,商品流通企业的主要职责是保证指令性分配计划的实现、为了节省流通领域的费用。
政府虽然也在综合发展各种运输方式、合理布局物资储运点、建工合理库存、编制并不断修订主要物资的合理流向图、提倡综合利用各种运输万式及发展联运等方面提出了多种政策措施外,但总体上是按计划生产、储存和运输,实现计划分配与供应。
特別是1963年物资部门实行统一管理中转供销仓库以后,全国商品的物流活动基本上由各级物资储运公司和商业储运公司来承担。
物资储运公司遵循"以收抵支,收支平衡"的原则,无论中转次数多少,只向用货单位按国家规定的收费标准收取一次性管理费用,物资系统内部调援物资不收管理费,国家要求物资企业发挥蓄水池的作用,以至于社会物资库存量不断上升,物资周转缓慢、工业消费品的储存和运输按三级批发的供销体制进行,即对应一、二、三级商品批发供应站设立相应的商业储运公司,分別承担三级批发过程中的储运业务、当时的商品零售业主要是国营的百货商店、粮食、副食店和各种物资供应店,它们成了物流的终点,而且大都规模不大,内部物流活动也主要是储存。
在这一阶段,资源分配和组织供应是按行政区划进行的,物流活动的主要目标是保证国家指令性计划分配指标的落实,物流的经济效益目标被放到了次要位置、物流活动仅限于对商品的储存和运输。
物流环节相互割裂,系统性差,整体效益低下。
②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下的物流,即从改革开放到九十年代中期。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著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我国开始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逐步过渡,即从计划经济向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合的体制转变。
市场在经济运行中的作用逐步加强,我国的经济运作从产品经济逐步向商品经济过渡,国内商品流通和国际贸易也不断扩大,物流业开始受到重视和发展。
此时,不仅流通部门加强了物流管理,生产部门也开始重视物流问题。
不仅国营物流企业的建设有所加强,同时一些集体和个体物流企业也有了发展。
物流业已逐步打破部门、地区的界限,向社会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由于经济活动已向商品导向转变,物流业开始注重经济效益、物流活动已不仅仅局限于被动的仓储和运输,而开始注重系统运作,即考虑包括包装、装卸、流通加工、运输在内的物流系统整体效益、按系统化思想,推出了仓库一次性作业、集装单元化技术、自动化工体仓库、各种运输方式综合利用和联合运输等系统应用形式,用系统思想对物流全过程进行优化,使物流总费用最低、这一阶段,物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所提高。
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中的我国现代物流发展,即从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现在。
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我国加快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经济建设开始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消费需求个性化趋势的加强,竞争机制的建立,使得我国的工商企业,特別是中外合资企业,为了提高竞争力,不断提出了新的物流需求;我国经济界开始把物流发展提到了重要议事日程。
此时国家逐渐加大力度对一些老的仓储、运输企业进行改革、改造和重组,使他们不断提供新的物流服务,与此同时,还出现了一批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现代物流企业、这一阶段,除公有制的物流企业外,非公有制的物流企业迅速增加,外商独资和中外合资的物流企业也有了不断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
物流的活动逐渐摆脱了部门附属机构的地位,开始按照市场规律的要求开展物流活动。
物流活动开始体现出物流的真正本质内容:服务。
物流更多地和信息技术结合使用,物流的范围和领域也不断扩大。
中国1978年从日本引进物流这一概念以来,已走过了近三十年的路程。
各国物流业的发展历史证明,现代物流业是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与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是与一个国家的工业化水平、信息化水平协调一致的。
中国的现代物流业经过近20年的准备与起步,从“九五”开始,特别是进入“十五”以后,有了较快的发展。
可以这样讲,中国的现代物流业已迈过起步期,进入快速发展期,现代物流业已成为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经济发展的加速器。
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在这个《规划纲要》中,破天荒第一次把现代物流业单列一节,第四篇“加快发展服务业”中的第十六章第二节“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将载入史册,成为中国物流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高新技术迅猛发展的形势下,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新经济逐步发展成一种崭新的运作方式和商务模式,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同时也引发了经济领域里自工业革命以来最广泛、最深刻的一场变革。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和电子商务的发展,在实现由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快速转型的同时,物流业也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越来越显示出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战略地位。
物流过程是企业采购、生产制造、流通等环节中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和企业经营发展的“第三利润源泉”,同时也被认为是二十一世纪企业降低成本的最后手段。
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发达国家的现代物流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源泉、产业升级和企业重组的关键推动力、以及区域创新和经济发展支撑环境的关键因素之一。
现代物流将极大地改变目前的商务、生产模式,最终作为一个系统化的整体成为社会经济的基础层面部分。
目前国际上普遍认为,物流业的发达程度和水平高低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现代物流已经成为发达国家最具普遍影响力的经济基础和“朝阳产业”。
随着市场化、国际化、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 中国未来的经济结构也会出现一些非常重大的变化。
大家更为关切的就是运输结构的变化。
事实上现在工业化进入到中期阶段, 意味着我国大生产、大流通的格局并没有完成, 中国运输结构的提升也是当今经济结构调整的重大命题。
未来, 在运输结构上, 一方面运输需要继续加速增长, 特别是铁路和航运能力的增长还是非常必要的; 另一方面, 过去在运输发挥着主要作用的道路运输, 应该发展到一个以提升效率和增强便利性为主的新阶段。
新的运输方式,特别是航空运输,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集约化和人民群众对出行效率要求的提高, 航空运输在我国综合运输体系中的地位也会提升。
所以, 这几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不同形式的增长和结构的调整, 会对我国整个物流业从服务产品的创新和专业化服务形式的形成产生非常深刻的影响。
所以, 经济结构的大的布局和调整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因素影响着我国物流业的发展。
同时也给我国物流业的发展创造了很多的新的机遇和可能。
大家可能也注意到了, 2006年, 国家出台了“十一五”国民经济发展的规划纲要。
在纲要中, 第一次把物流产业发展纳入到国家重点发展的领域, 而且是作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一个领域来提出要加快发展的。
在纲要中, 从四个方面明确了在“十一五”期间乃至今后的更长的时期, 物流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我国物流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尤其是在1999年11月,国家经贸委会同世界银行召开了现代物流国际研讨会后,我国的现代物流有了迅速发展。
但是由于我国物流刚刚摆脱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从总体来说,我国的物流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主要表现在:①部分省市开始重视现代物流的发展。
近几年来,我国部分省市政府已开始认识到物流对于推动经济发展、改善投资环境和提高地区经济和工商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竞争能力的重要性把发展现代物流作为一项涉及经济全局的战略性问题来抓、以天津、上海、深圳、山东三市一省为例为了使地区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三市一省"都从战略高度出发把发展现人物流作为经济腾飞的重要措施和支撑点之一②一些工商企业开始重视物流管理。
我国一些工商企业已开始认识到物流是企业降低物资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之外,能够使企业增加效益和增强竞争能力的"第三利润源",强化企业的物流管理,取得了明显的收效。
如海尔集团,把物流能力摆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位置;实施企业流程管理再造工程,将集团的采购、仓储、配送和运输等物流活动统一集中管理,成立了物流推进本部,下设采购事业部、配送事业部和储运事业部,对物流业务和物流资源优化重组,从而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例如,将过去分散在冰箱、空调等十几个产品事业部的采购任务集③一批运输、仓储及货代企业逐步向物流企业发展。
随着我国社会物流需求的增加,以及对物流认识的深化,我国在计划机制下形成的一大批运输、仓储及货代企业,为适应新形势下竞争的需要,正努力改变原有单一的仓储或运输服务方向,积极扩展经营范围,延伸物流服务项目。
逐渐向多功能的现代物流万向发展。
中远国际货运公司作为运输行业里的实力企业,在现代物流的新形势下,打出了"绿色服务"战略。
即凡是由中货公司承接的货物,从订舱、制作单证、调箱、装运、报关、验货、装船、运输及信息追踪和资料信息的传送等一路绿灯。
国外物流企业开始进入中国。
由于我国物流企业的经营规模、管理技术和管理水平相对落后,其服务质量还很难满足一些企业,特別是跨国公司对高质量物流服务的需求,因此,近年来国际上一些著名物流企业普遍看好我国物流下场,陆续进入我国,在我国许多地方开始建立物流网络及物流联盟。
他们运用国际成功的物流服务经验,为客户提供完整的综合物流服务。
如美国总统轮船、日通、瑞达、阿尔卑斯、松下、GM、德国飞格等。
④一些物流企业开始重视物流服务质量管理。
物流的本质是服务,物流服务质量是物流企业生命的保证,它直接关系到物流企业在激烈竞争中的成败。
我国的一些物流企业开始把提高服务质量作为与国际接轨、进入国际物流领域的入门证。
中储股份于2000年底一次性通过了国际认证机构的现场评审,获得了ISO9000质量管理认证。
深圳中海物流于1998年在全国物流企业中第一家获得德国TUVISO9002国际质量保证体系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