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图写话评课稿

合集下载

《看图写话》评课稿 自己写

《看图写话》评课稿 自己写

园地四《看图写童话》评课稿
袁珊珊
上周四,我聆听了任老师执教的看图写话指导课,受益匪浅。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评价一下这节课。

首先,这是一堂看图写童话的指导课,任老师在课始五分钟环节,就很好地以生讲童话故事衔接新课,后又以学生们喜闻乐见的童话故事图片,谈话引入新课,整个导入环节生动有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们学写童话的热情和兴趣。

其次,任老师抓住学生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认知特点,设计了由讲童话到写童话的教学环节,科学合理、思路清晰,并在讲童话环节引导学生按照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方法,把四幅图片先按时间顺序整体说一说,再放大每幅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发挥丰富想象力,把每幅图片说具体说生动。

同时,任老师引导学生按照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四要素的顺序把话说调理,说通顺。

同时还借助“我爱阅读”《笋芽儿》片段渗透给学生“运用拟人、大胆想象”的写作方法。

接着,有了说话做基础,学生就有了写话的能力,为了引导学生写规范,任老师还在写话前及时出示:格式正确、段首空格,表达清楚、语句流畅,标点准确、字迹工整的温馨提示,并伴随舒缓的轻音乐让学生在自由放松的状态下,充分发挥想象、调动大脑积累的丰富词汇把故事写规范、写具体生动。

另外,任老师在每一环节都能够用心关注每一位学生,用简单凝练的语言引导学生深入到说话、写话的情景当中去,课堂把控能力强,学生学习效果好。

总之,这是一堂非常成功的看图写话课。

如果要提一点意见的话,我认为既然这四幅图片是一个完整的童话故事,可以在最后引导学生写一句总结的话,并给自己的编的童话取一个画龙点睛的题目。

以上就是我对这节课的一点点看法,谢谢大家!。

看图写话讲评教案[整理版]

看图写话讲评教案[整理版]

一年级看图写话《春天来了》讲评课教学目标:1、通过看图写话的讲评,使学生更善于表现自己,激发他们写话的兴趣。

2、通过讲评让学生学习优秀写话中好的思路,取长补短,明白自己写话中存在什么毛病,并学着进行初步的修改。

教学重点:1、会欣赏别人的写话,并能找出自己写话中好的语句。

2、更加明确写话的格式,按一定能够顺序观察事物。

教学难点:学会评价自己和他人的写话,并学着用简单的符号进行最初步的修改。

设计思路:作文讲评是贴近学生习作实际的一次指导。

学生是习作讲评的主人。

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增强训练意识,我选择了以下教学方法。

1、故事引入,激发兴趣——渴望成功大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激发学生的兴趣,是作文教学的良好开端。

为了刺激学生的表达欲望,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我以一个啄木鸟喂树治病的故事引入课题,并让每位孩子都做啄木鸟,来写话自己的写话诊断,创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也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为写话的讲评创设良好情境。

2、展示赏析——感受成功:最有价值的知识是方法。

为了解决这堂课的重点,让学生掌握如何修改作文的方法,我先选择一篇优秀习作,让学生欣赏、剖析,并指点写作秘诀。

课标指出,初始阶段的写话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所以让学生发现自己写得满意的地方,并交流,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

3、修改完善——走向成功:接着我采用知识迁移的的方法,让学生评析“病”例。

有了之前的佳作范评,学生对“病”文的剖析就能胸有成竹。

通过剖析典型写话,使学生知道什么样的一段话是佳作,懂得“佳”在何处,“病”文“病”在哪里,更认识到平时要注意观察,展开联想,真情实感,能用上积累的词语句才能使写话表达更生动具体。

这对学生自我评价写话有很大启发,对学生准确评价并恰当修改自己的写话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4、合作评改,培养能力只评不改的讲评课是“纸上谈兵”的空洞说教,只有让学生动手修改习作,学生才会有深切的体会,真正的领悟。

看图作文评课怎么写

看图作文评课怎么写

看图作文评课怎么写看图作文评课怎么写看图作文评课的内容有哪些?那么,关于看图作文评课怎么写,你知道怎么写吗?如果不知道,就一起看看小编整理的内容吧!篇一:看图写话评课稿我们满怀热情聆听了张荣老师的看图写话课《观猴》,这节课让我受益匪浅。

纵观这节课,整个教学设计,每个环节,都是老师精心设计,目的性强,构思巧妙,充分体现了教改的新观念,是一节能够给人启发的写话课。

一、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本次看图写话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第一个写话训练,老师引导学生细致观察,鼓励学生按“四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基本要求,写几句连贯的话,更关注教学中两个十分重要的因素:一是激发、唤醒学生写话的积极性,二是写话过程中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基本习惯,比如:开头空两格;标点符号占一格的书写习惯。

二、教学情境化老师考虑到这是学生以“生活情景”为内容的写话练习,就充分利用课件-----孩子坐着-一辆开动的中巴车去动物园的情境,吸引了孩子,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

并引导孩子仔细观察画中的花、草,引出了时间---春天,并适时出示()的春天,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活跃了起来,说出很多关于春天的词组,老师也随机出示《识字1》有关描写春天的成语,学生加以运用、积累,很值得鉴赏。

三、教学拟人化作文像人,有灵魂、有骨架、有血肉。

教学拟人化是林老师最大的亮点,从七巧板中汲取灵感进行设计四要素,让人耳目一新,学生的兴趣也因由此而提升。

可怎样学,往往没有一定的模式,只求学得扎扎实实。

林老师就做到这一点,精心设计了两个层面:第一层面,连成一句通顺的话,变化句式。

第二层面句子娃娃巧打扮,展开个性化的表达,众生百态。

从而四要素不同的表达,形成语言模块。

这节课,让我有所启发的同时,也令我有所思。

1、老师在出示”()的春天”,随机出示《识字1》有关春天的成语进行运用,我认为这是不能光让孩子说屏幕上的词语,还应引导学生说除此之外的词语,比如:阳光明媚的春天、阳春三月、、、、、、也不一定就说春天,只要是表示时间的词都可以,不能因此禁锢学生的思维。

《看图写话》公开课听课评课稿2021

《看图写话》公开课听课评课稿2021

《看图写话》公开课听课评课稿2021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很荣幸有机会和大家一起学习交流,上午有幸听了邱老师执教的《看图写话》一课,在邱老师的教学中有以下几点让我印象颇深。

对于邱老师的这节作文课我就简单谈一下这个自己的一点看法,不当之处还请老师们批评指正。

一、训练说话,完成习作准备1、说准确话。

如学生表述时,邱教师及时提示使用“第一幅图”“左侧”等词语,力求恰当、准确。

2、说完整话。

邱教师在学生说话或交流过程中,始终强调学生说话的完整性,或补充,或调整词序,或变换说法等。

3、说生动话。

邱老师鼓励、引导、补充学生说话有意使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把句子说形象,为后面文章应用做好铺垫。

4、说与众不同话。

邱老师不让学生重复别人的话,培养学生求异思维,只说自己的,大胆阐述,直抒胸臆,做到个性化表达。

二、插上翅膀,培养想象思维1、想象花坛,进行描写。

由词到句子的表达训练,为学生说话、写话打开积累之门。

2、邱老师让学生展开想象。

“有可能是……”“有可能是……”,同样的一个主人公,学生的想象却是千差万别,经过文字加工,故事变得生动而丰满,再由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仿佛身临其境。

而故事的结尾又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合情合理地警醒,既有说服力,又极易引起共鸣而被欣然接受,这是小学生作文中不常见到的佳作,难得之极。

3、尊重学生,生成独特感受教学机智因尊重学生而随处可见。

邱老师按照学生的思维,与学生一起探究故事的发展,使其形成自己的学习结果,而做到与众不同。

关于说话、写话的语文知识,邱老师不是生硬地强加给学生,而是根据学生的学习呈现,自然而然地引出写作的几个方面。

比如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内容,都是学生说出来,他因势利导进行分类,并强调人物描写的多项内容,为学生的文章做了写法渗透,巧妙之极。

4、和学生平等相处融于学生之中这个时候的他不是高高在上的师者,而俨然是坐在学生身边,和学生一起学习的一个同伴。

不管哪个学生出现表达卡壳或者思维不连贯时,邱老师都及时给与启发、引导,陪学生共同完成探究,生成学生自己的认识和感受。

看多幅图写话二年级下册评课

看多幅图写话二年级下册评课

看多幅图写话二年级下册评课今天是二年级下半册第八单元的第一课《看多幅图写话》。

本课主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想象事物,并能用生动的语言表达所观察到的事物、生活中各种各样事物的感觉;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收集信息等,在观察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观察、思考。

整体上本节课教学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方法得当。

课件制作精美,教学方法灵活多变。

教学目标明确。

本课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并完成教学任务。

四个环节设计合理。

整个过程设计环环相扣;教学重点突出;教学方法灵活多变。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想象在“看多幅图写话”环节中,学生通过观察图片,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尝试写话。

通过观察图片,认识不同的花草树木特点,想象画面中不同的人、物、事,感受不一样的生活场景。

让学生体验生活。

用语言描述出自己喜欢的花草树木。

同时使学生有目的的收集信息。

为后面的写作奠定基础。

通过多次对比分析让学生对所写内容有所感知。

学生在比较中体验到不同的生活现象。

最后总结:“看多幅图写话”这一环节能培养学生自主观察、自主思考的能力。

学生的“看”“记”等活动让学生对不同事物、活动情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这种“玩中学”的方法使学生养成了观察、思考的习惯。

二、提问引导,解决问题,提升能力教师在板书中提出“你喜欢这样的场景吗?”“你觉得什么样的场景最能表达你的喜爱呢?”学生积极思考。

课堂上学生说:“我喜欢这几幅图,我最喜欢那一幅图……”学生在活动中,能够说出自己对这几幅图的看法。

学生说:“这个场景描写得很好,我想知道这几幅图有什么不同?”随后教师引导学生收集信息、交流感悟与生活经验相结合。

教学重点突出。

学生能够自主观察的图片较多,所以每个图片都能把自己所观察到的事物及感受表达出来。

在第一个环节(写话)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很多事物的名称以及特点。

在第二个环节(阅读)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每一幅图都有不同的特点:有的很壮观而有的很安静等等。

通过阅读学生对这几幅图有了初步的了解和体会后再指导学生正确写法。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看图写话《猴子和狼》评课稿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看图写话《猴子和狼》评课稿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看图写话《猴子和狼》评课稿课程概述本课以二年级上册的看图写话《猴子和狼》为教学内容。

通过图文结合,寓意深刻的故事情节,培养学生观察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思维逻辑能力。

本评课稿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以及评价与反思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教材分析《猴子和狼》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看图写话的一篇故事。

通过绘本的形式,以动物为主角,讲述了猴子和狼之间的故事。

故事中,猴子机智勇敢,最终成功脱离了狼的追逐,并用自己的方式嘲笑了狼。

这个故事寓意深刻,有助于培养学生勇敢、聪明、乐观的品质。

教学目标1. 通过观察图片,学生能够理解故事情节并进行简单的口头表述。

2. 学生能够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写一段简单的短文,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3. 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提高学生观察力和想象力。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课播放绘本《猴子和狼》,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了解故事情节。

步骤二:理解故事情节通过问题引导,帮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 猴子遇到了什么问题?- 猴子是如何解决问题的?- 猴子最终是怎样成功脱离狼的追逐的?步骤三:口头表述和思维导图要求学生口头表述故事,并在黑板上画出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整理思路。

步骤四:写作活动要求学生根据故事情节,使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写一段简单的短文,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步骤五:展示和评价学生可以将自己写的短文进行展示,并进行互相评价和讨论。

评价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图片理解故事情节,进行口头表述,并通过写作活动表达自己的思考。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写作表现,评价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是否有所提高。

同时,对学生的展示进行评价和指导,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以上是对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看图写话《猴子和狼》评课稿的概述。

通过本课的教学活动,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思维逻辑能力。

希望学生们通过这个寓意深刻的故事,能够从中汲取启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勇敢乐观的心态。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四-看图写话》评课稿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四-看图写话》评课稿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四-看图写话》评课稿本节课任老师注意把重点放在激发、调动学生写话的兴趣上。

导入时,大屏幕上出现了一幅很美的风景图,老师描述:秋天到了,我们坐上大巴,这时候出现了一辆大巴,大巴滴滴叫着,一会儿出现了动物里的猴山,学生们的兴趣马上被调动了起来,注意力都集中在了老师提供的图画上。

接着又分别展示了吃苹果的猴子、剥香蕉的猴子,舔雪糕的猴子等等,不同形态的猴子每一出现,都引起了学生的欢呼,孩子们的小手争先恐后地举了起来。

下午的第二节课,又是二年级的学生,上成这样已经是相当成功了。

说完之后开始写,任老师又及时提醒学生一段话前面要空两格,标点符号单独占一格,对于初学写话的学生来说这些都很重要,任老师把这些基础知识都落实的很到位。

对任老师的这节课我有一点小小的建议,有的学生在说图画的过程中说的很精彩,用到了一些好词语,在评价的过程中要及时进行表扬,甚至可以把学生用到的好词语板书在黑板上供其他学生借鉴,在这种有意识的引导下,学生会努力把平时学到的、积累的好词好句用上,学生的说话水平、写话水平会逐步提高的。

另外,对这节课我有一点困惑提出来跟大家交流一下。

任老师提供的这些形态各异的猴子确实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但是这些猴子又不是提供的图上的猴子。

看图写话,看图是基础,但是低年级学生还缺乏观察能力,特别是刚入学的孩子,观察事物无目的、无顺序,这就要求教师在指导看图上下功夫。

让学生通过仔细看图,判断事物发生的时间、地点、了解画面所反映的主要内容。

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看图时一般都是遵循先整体后局部的方法,从整体入手,初步感知图画的主要内容,再进行细致观察,合理想像。

看图要有一定的顺序,或者由近及远,或者由上到下,或者先主后次,再根据画面引导学生联想人物(或者动物)的动作语言等。

任老师这节课中没有体现出对学生观察方法的指导,学生后来所写的一段话里面的猴子其实都是前面提供的一幅幅单独的图上的猴子,并不是教材上提供的图画中的猴子。

看图写话放风筝作文课评课

看图写话放风筝作文课评课

看图写话放风筝作文课评课I remember the first time I went kite flying. It was a bright, sunny day with a gentle breeze blowing. I was so excited to try it out because I had heard so much about the joy of flying a kite. As I held the string and felt thekite tugging against the wind, I couldn't help but smile and feel a sense of freedom and happiness.英文回答,I remember the first time I went kite flying. It was a bright, sunny day with a gentle breeze blowing. I was so excited to try it out because I had heard so much about the joy of flying a kite. As I held the string and felt the kite tugging against the wind, I couldn't help but smile and feel a sense of freedom and happiness.中文回答,我记得第一次放风筝的时候。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微风吹拂着。

我很兴奋,因为我听说放风筝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

当我握住线,感受到风筝在风中拽动时,我忍不住笑了起来,感到一种自由和快乐。

The experience of flying a kite was not just about the act of flying it, but also about the process of making it.I remember spending hours carefully crafting and decorating my kite, choosing the perfect colors and patterns to makeit stand out in the sky. It was a labor of love, and when I finally saw it soaring high in the sky, it was incredibly rewarding.英文回答,The experience of flying a kite was not just about the act of flying it, but also about the process of making it. I remember spending hours carefully crafting and decorating my kite, choosing the perfect colors and patterns to make it stand out in the sky. It was a labor of love, and when I finally saw it soaring high in the sky, it was incredibly rewarding.中文回答,放风筝的经历不仅仅是飞行的过程,还包括制作的过程。

三年级看图写话放风筝评课稿范文

三年级看图写话放风筝评课稿范文

英文回答:In the beautiful spring, the view of third—year students playing kites in the breeze was fascinating。

In the form of drawings and writing, students expressed their understanding of kite—flying activities, inspired their love for nature and fostered imagination and expression。

In guiding students to describe drawings in a simple language, teachers focus on developing students ' observation and imagination to inspire their love for nature。

This is in line with current educational paths and guidelines and is an expression of educational policy and is positive for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在美丽的春天,三年级学生在微风中放风筝的场景令人向往。

通过看图、写话的形式,学生们表达了对放风筝活动的理解,激发了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了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教师在引导学生使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图画的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以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这符合当前教育路线和方针,也是教育政策的体现,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In evaluating the course, teachers pay particular attention to whether the student ' s expression and imagination have improved。

《有趣的一天》评课稿,看图写话

《有趣的一天》评课稿,看图写话

有趣的一天
放假时,我做了许许多多的趣事,其中,有一件趣事让我记忆犹新。

一天,我、爸爸、妈妈和吴伯伯一起吃过早饭,就带着钓鱼的工具去乡下钓鱼。

来到湖边,我仿佛看到了一片仙境,山青水秀、绿树环绕、鸟语花香,真是让我赞叹不已。

观赏完风景之后,我们就开始钓鱼了。

首先揉好鱼料,接着再把鱼料包在钩子上,就可以开钓了。

我蹲在岸上,静静地望着慢慢扩大的波纹直发呆,因为我知道钓鱼是一件特别需要耐心的事,而且很久才钓得一条,所以我对我们很没信心。

突然,我见鱼漂沉了下去,我爸爸钓到了第一条鱼,我兴奋地跳了起来,赶紧拿着鱼网去网这条鱼,走近一看,哇,是条超级肥大的罗非鱼。

这么大一条鱼,爸爸才用了不到2分钟就钓得了,可见爸爸钓鱼的功夫可不是吹的。

刚接好老爸的鱼,妈妈那又钓得了一条,吴伯伯也钓得了一条,真是让我忙得团团转。

就这样,他们越钓越过瘾,越钓越多,我也忙着收鱼。

收完鱼,闲着没事的我小心翼翼走在用砖头排成一列的小路上,生怕掉进水里。

偶尔又拿渔兜去捞鱼,虽然不得大鱼,但也得了很多
很小的小鱼。

不知不觉,时间到了晚上7点,我不禁期待着想看我们的劳动成果。

我慢慢拉起鱼网,感到很重很重,就像里面有一块大石头一样,我使出吃奶的劲,才把鱼网拉起来,哇!我们才钓了3个小时,就钓到这么多又肥又大的鱼,我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过程后,我们提着一大桶鱼开开心心地满载而归。

这一天,是十分有趣的一天。

看图写话评课稿

看图写话评课稿

看图写话评课稿在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看图写话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它不仅能够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还为后续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今天有幸听到了几位老师的看图写话课,让我感触颇深。

第一位老师的课堂就像一场精彩的探险之旅。

她选取的图片是一幅充满童趣的“小动物们的聚会”,色彩鲜艳,形象生动。

老师没有急于让孩子们动笔,而是先引导大家仔细观察图片中的每一个细节。

“同学们,你们看小兔子的耳朵竖得高高的,好像在认真听谁说话呢!”老师的声音轻柔而富有感染力,孩子们的眼睛都紧紧地盯着图片,仿佛真的走进了那个热闹的聚会现场。

在孩子们观察得差不多的时候,老师开始提问:“谁能说一说,你在图片中看到了什么?”小手纷纷举了起来,一个小男孩迫不及待地站起来说:“我看到了小熊在吃蜂蜜,吃得满脸都是!”同学们都被他的描述逗笑了。

老师笑着鼓励他:“你观察得真仔细,那小熊的样子一定很可爱!”接下来,孩子们纷纷发言,描述着自己看到的景象。

然后,老师引导孩子们发挥想象:“小动物们在聚会上会说些什么呢?”这一下,孩子们的思维更加活跃了,有的说小兔子在夸小熊吃得香,有的说小猴子在给大家表演杂技。

老师把孩子们的想法一一写在黑板上,形成了一个简单的写作提纲。

到了写作环节,孩子们拿起笔,沙沙沙地写了起来。

老师在教室里巡视,不时地弯下腰,给这个孩子指导一下用词,给那个孩子纠正一下标点。

第二位老师的课则像是一场温馨的故事会。

她选取的图片是“一家人的周末”,画面中爸爸妈妈带着孩子在公园里玩耍。

老师先让孩子们说一说自己周末和家人一起做过的事情,孩子们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纷纷分享自己的快乐时光。

然后,老师把话题引回到图片上:“那我们看看图片中的这一家人在公园里做什么呢?”孩子们观察后,开始讲述图片中的故事。

在写作过程中,老师特别注重引导孩子们使用一些优美的词语和句子。

“小朋友们,想一想,我们可以用‘风和日丽’来形容这个天气,用‘欢声笑语’来表现大家的心情。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看图写话《猫和老鼠》评课稿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看图写话《猫和老鼠》评课稿

——简评二年级上册看图写话课《猫和老鼠》“四学”在看图写话课中的运用尊敬的老师们,大家上午好!我是实验学校的xxx,很高兴今天能来到美丽的xx小学,与我们区二年级语文老师一起共享这次语文教研盛宴。

下面我代表校语文教研组在这里对李老师的课做一个简要的评课,如有不当之处,请各位同仁指正。

《课程标准》指出低段写话的目标是: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

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好、感叹号。

本堂课的写话内容,是统编版二年级上期七单元的内容。

这是单幅图,一只老鼠被出现在屏幕上的猫吓了一跳。

写话要求是:看看下面的这幅图,小老鼠在干什么?电脑屏幕上突然出现了谁?接下来会怎么样?快把你想到的写下来吧!由此可见,虽然只出示了单幅图,实则要求孩子发挥想像写出一个完整的故事。

这对孩子们来说有一定难度。

听了李老师的课,我认为这是一堂扎实、高效的写话课。

李老师富有亲和力,着力引导孩子观察,将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完整表达出来。

课堂上,孩子们妙语连珠,乐于表达,最后呈现出写话的作品也是非常精彩的。

“四学”就是学生“知识形成过程”的四个阶段。

本堂课,李老师以“四学”组织为途径,着力引导学生观察、表达,最后形成文字,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写话课的学习模式。

首学环节:首学要求学生为完成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作出规划。

李老师用富于童趣的动画片《小老鼠偷油吃》引入主题:今天这只小老鼠又会发生什么事?并出示三个瓶子,为接下来的学习埋下伏笔。

通过观察第一幅图“猫出现前”。

引导孩子用“什么时间,谁在哪里,干什么。

”这一句式说话,给故事一个简洁的开头。

互学环节:在观察第二幅图“猫出现了”之后,引导孩子同桌合作,把猫受惊的过程完整地说一说。

这一过程,有利于学生组织语言,并有序地完整表达。

接着,李老师出示了最后一幅图“空白图”,引导孩子思考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这一环节,同过四人小组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给故事想像一个合理、有趣的结尾。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看图写话《小兔子和狼》评课稿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看图写话《小兔子和狼》评课稿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小兔子和狼》评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老师们:大家好!首先感谢x老师给我们提供这样一个深入研究语文课堂教学的机会!也感谢xx小为我们提供如此舒适的研究场所!通过今天x老师的这节看图写话课,引领我们这些年轻教师更深入地思考看图写话教学应该“教什么”“怎么教”,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有价值的实践与思考。

一、激趣导入,融入状态用《小白兔白又白》这首儿歌导入,不仅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它的歌词讲的就是小白兔的特点,如“两只耳朵竖起来”,对后面学生观察小兔的表情、动作起了铺垫作用!二、引导观察,细致指导二年级写话中,时间、地点、人物、干什么,这四要素是非常重要的,然而也有很多的学生不能将它们完整表达出来,李老师先引导学生一步步观察和联想,最后将这四要素说完整以培养孩子说完整话的意识和习惯;再层层深入,解决本课重点;细致地引导学生观察故事中两个主要人物的表情和动作!不仅仅是完成了对这幅图主要人物的观察,更是给学生方法的引领,加上这精心设计的板书,学生清晰地知道要从人物表情、动作方面去观察。

在学生表述自己所观察到的人物表情、动作中,教师提炼出关键词并板书,为后面的写话打好了扎实的基础。

在此基础上让孩子们同桌互说,让他们对内容有了更连贯的认识,再引导学生根据观察到的内容去顺势猜测他们的语言、心理活动:用可能会说些什么的方式呈现出来,有意识地在训练学生去解决习作中“他们可能会说什么?”的这一要求。

三、大胆想象,丰富灵活本堂课中想象故事的结尾也是教学的重点,但有了之前的故事开头和经过的细致指导,以及同桌互说开头和经过,这已经水到渠成了,李老师巧妙地以“后来可能是……”引导孩子们大胆想象,让这个故事更有趣更生动更完整,彰显了三性教育之创造性训练。

教师再根据学生讲述的结尾顺势引导孩子为故事取个题目,引导孩子们可以根据文中人物取题目,也可以根据主人公性格特征取题目。

聪明的小兔、机智的小兔,也是在教育学生要做个爱动脑筋的孩子,展现了我们三性教育之教育性。

三年级看图作文《放风筝》评课稿

三年级看图作文《放风筝》评课稿

三年级看图作文《放风筝》评课稿今天有幸听了杨老师的作文指导课,杨老师能结合教学内容,突出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发挥,是新课改下的一堂有意义、有效率、有生成性,常态下真实的佳课。

下面,我就杨老师引领的作文课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一、激发兴趣的方法简单有效。

新课标对中年级学生提出的作文要求是,能不拘形式地写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三年级的作文教学既是低年级看图说话、写话的延续,又是高年级作文训练的准备,本学段作为作文教学中承上启下的入门阶段显得尤为重要。

儿童学习任何事情,最好的时机是他们兴趣高,心里想做的时候。

本堂课一开始,教师问学生:喜欢风筝吗?说说在什么时间、什么天气里最适宜放风筝?引导学生说出:“春天、晴天、有风”等词语,然后教师又问道:你最喜欢在哪里放风筝?问话中既引发了学生兴趣,又为学生写作作好了铺垫,为整节课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基础。

更难能可贵的是:教师自始自终都不忘鼓励学生:“聪明的孩子”、“掌声送给TA”,当有时孩子回答不上来的时候,教师也适时发动同桌帮忙:“你的同桌想要帮助你,咱们听听TA怎么说,好吗?”二、语言积累落在实处。

三年级学生积累的语言有限,要想提高三年级学生的习作水平,就必须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杨老师在这方面是有心人。

这次习作指导中,教师先让学生进行口语交流,再习作,最后修改。

融口语交流、习作、修改为一体,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开拓了思路,说、写、改相互融合、渗透,体现了从“说”到“写”这一科学规律。

本堂课中要用到表示动作的词,杨老师不仅让学生说出几个词:“举”、“拉”,自己还送学生几个:“拽”、“跑”、“放”,不仅让学生当堂记录下来,还要求学生会灵活运用,我觉得这才是真正的积累,能训练学生用词准确,长期积累,学生的语言会越来越丰富,总有一天,写起文章来会得心应手,“下笔如有神”。

最后,谈一谈听完这节课后的一点想法。

《看图写话》评课稿

《看图写话》评课稿

《看图写话》评课稿
今天上午,听了李老师看图说话写话的指导课,整节课比较开放性,指导学生大胆想像,培养学生学会观察看图方法,从整体到局部把自己所看到的、想到的大胆说出来,先指导学生有条理地说出来,再引导学生习作到点评步步深入。

一、说话兴趣的培养
首先要孩子们学会敢说话,并且能大胆地说出来,李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根据课文插图,让孩子们看图练习说话,把看到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是怎么样的?结合学生的介绍,出现相关的词语。

让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领会、运用。

通过对内容的讨论交流,把自己听到的、想到的,积极地大胆地用自己不同的方式表达出来。

这样对培养孩子的说话兴趣也是非常有效的。

二、训练说话有条理
李老师引导学生细致观察,鼓励学生按“四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基本要求,说几句连贯的话,更关注教学中两个十分重要的因素:一是激发、唤醒学生写话的积极性,二是写话过程中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基本习惯。

最后,图上既然有景物,就应指明景物在什么时候写最为恰当,写之前最好给学生提供一些可参考的词语,这样不仅让学生知道如何说,而且训练他们把句子说生动的能力。

《看图写话》课例点评

《看图写话》课例点评

《看图写话》课例点评《《看图写话》课例点评》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看图写话》课例点评一、构建充满趣味的软环境,为主动学习添动力良好课堂教学软环境的构建是教师深层次思维、认知境界的一种体现,也是教师教学个性的体现,良好的课堂软环境会帮助学生生长出比知识更具再生力的因素——有效学习的动力。

教师从以下三方面构建了充满趣味的课堂软环境:1.营造宽松的心理环境上课初始,教师播放半个蛋壳在草地上滚动的片段,引发猜想,鼓励学生根据情境大胆猜测发生了什么,然后再引出今天的故事:三个小动物发现了这个蛋壳,于是,三个小动物和蛋壳的一天就开始啦……。

这样,引导学生的学习心理很好地从课前的封闭状态走向开放,进行心理预热,营造了宽松的心理环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设置有趣的认知环境课中,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图文对应贴词语”的游戏,让学生把表示时间的词语粘贴到对应的故事图片下面。

有趣的认知环境的设置,启动了学生的思维,学生边思考边粘贴词语,借助表示时间的词语,理清了图画顺序。

3.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教学中,教师用富有童趣的个性化语言,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导观察、引发思考、引导表达,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畅通了信息沟通的渠道,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之中。

整个观察、思考和表达的过程,学生充满兴趣,在此过程中领悟着、积蓄着,逐渐走进情境,并创造故事,学生真切感受到表达之乐、创造之趣,从而进一步产生新的学习动力。

二、着眼观察方法的领悟,为主动发现架桥梁教材提供了四幅图,呈现了小虫子、蚂蚁和蝴蝶用蛋壳做的四件事。

如何观察图画并发挥想象将几幅图连起来形成完整的故事再写下来,有一定的难度。

教师引导学生多角度看图进行观察,探究发现,学习方法。

1.整体观察,把握共同点首先引导学生整体观察四幅图画,找找四幅图画的共同点。

学生对四幅图画逐一观察,通过画面的主体内容,很快发现了三个主要人物:小虫子、蚂蚁和蝴蝶。

看图作文放风筝观摩课评课稿及反思

看图作文放风筝观摩课评课稿及反思

风筝飞行的外加绝对是爆炸!不同芳龄的学生聚集一堂,将色彩鲜艳,有创意的风筝放入露天田园。

这就像彩虹在天空爆炸,反映了学生的野生想象。

我忍不住被感染的能量和兴奋感所冲动,当孩子们跑来跑去,决心让他们的风筝飞起来。

这不仅是一个伟大的锻炼,还让学生们有机会沉浸在大户外的美丽中。

这是一个飞扬的成功,一天充满了笑声和喜悦,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

当我看着学生们尝试飞风筝时,我无法不注意到斗争和胜利的混合。

一些孩子带着风筝高飞,而另一些孩子则在热闹的混乱中陷入困境。

这就像一个风筝飞马戏团在那里!但是在混乱中,我看到了一些真正的解决问题的动力。

这些孩子就像小风筝低语者摸清风向图案解开绳结好像没人管一样那团队合作呢?哦,这是点!他们相互拥抱,集思广益,相互欢呼。

这就像在看一个油腻的风筝飞行机在行动。

这整个经历极大地提醒了培养学生的复原力和决心的重要性。

我的意思是,这些孩子面临挫折左右,但他们从来没有放弃。

让我告诉你,这种格瑞特会把他们在学校和学校以外的地方。

而且,它让我意识到如何强大的实践学习可以。

我的意思是,谁知道飞行风筝能教如此宝贵的生活教训?看着这些孩子在课堂外学习和成长,是一种新鲜空气,从字面上和图案上来说。

回想起来,风筝飞行课是一个非常酷的方法,我看到我的学生的方式完全不同。

我得看看他们有多有创意,他们合作的多好,他们如何应对挑战。

作为一个老师,它告诉我,给孩子们很多不同的学习经验是多么重要。

这也让我意识到,这不仅仅是要创造好的成绩,而是要帮助他们成长为整个人。

现在,我想在教学中做更多的户外活动和亲身活动,来给我的学生一个更全面的教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看图写话评课稿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我们满怀热情聆听了张荣老师的看图写话课《观猴》,这节课让我受益匪浅。

纵观这节课,整个教学设计,每个环节,都是老师精心设计,目的性强,构思巧妙,充分体现了教改的新观念,是一节能够给人启发的写话课。

一、目标明确,重点突出
本次看图写话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第一个写话训练,老师引导学生细致观察,鼓励学生按“四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基本要求,写几句连贯的话,更关注教学中两个十分重要的因素:一是激发、唤醒学生写话的积极性,二是写话过程中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基本习惯,比如:开头空两格;标点符号占一格的书写习惯。

二、教学情境化
老师考虑到这是学生以“生活情景”为内容的写话练习,就充分利用课件-----孩子坐着-一辆开动的中巴车去动物园的情境,吸引了孩子,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

并引导孩子仔细观察画中的花、草,引出了时间---春天,并适时出示()的春天,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活跃了起来,说出很多关于春天的词组,老师也随机出示《识字1》有关描写春天的成语,学生加以运用、积累,很值得鉴赏。

三、教学拟人化
作文像人,有灵魂、有骨架、有血肉。

教学拟人化是林老师最大的亮点,从七巧板中汲取灵感进行设计四要素,让人耳目一新,学生的兴趣也因由此而提升。

可怎样学,往往没有一定的模式,只求学得扎扎实实。

林老师就做到这一点,精心设计了两个层面:第一层面,连成一句通顺的话,变化句式。

第二层面
句子娃娃巧打扮,展开个性化的表达,众生百态。

从而四要素不同的表达,形成语言模块。

这节课,让我有所启发的同时,也令我有所思。

1、老师在出示”()的春天”,随机出示《识字1》有关春天的成语进行运用,我认为这是不能光让孩子说屏幕上的词语,还应引导学生说除此之外的词语,比如:阳光明媚的春天、阳春三月、、、、、、也不一定就说春天,只要是表示时间的词都可以,不能因此禁锢学生的思维。

2、这个看图写话训练除了引导学生细致观察,鼓励学生按四要素的基本要求进行说话写话的同时,还应让学生领会观察的顺序,比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等顺序,而不是让学生随便找个观察点进行说话写话。

同时,当学生零散地说出“一只猴子在干什么”时,应适时加以点评及补充,丰富学生的语言,并且加以引导学生用上“有的-----------,有的----------,还有的----------。

”这样,学生会说的更有条理,我认为这也是一个重点。

3、在评改环节,只是通过学生的互评,起不了一定的作用,应进行总评、指导评改、例评、赏读,这几个环节循序渐进,逐步升华,会大大激发学生的评改兴趣,也拓宽学生的思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