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安·旧五代史·卷十九列传第九-附译文翻译-文言文阅读题在线测试(附答案)_高三语文_在线做题网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旧五代史-王思同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旧五代史·王思同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王思同,幽州..人也。
年十六,武皇命为飞腾指挥使。
从庄宗平定山东,累典诸军。
思同性疏俊,粗有文,性喜为诗什,与人唱和,自称蓟门战客。
明宗在军时,素知之,即位后,用为同州节度使...,未几,移镇陇右。
思同好文士,无贤不肖,必馆接贿遗,岁费数十万。
在泰州累年,边民怀惠,华戎.宁息。
长兴元年,入朝,见于中兴殿。
明宗问秦州边事,思同手指画秦州山川控扼处,陈其利害。
明宗曰:“人言思同不管事,岂及此耶!”时两川叛,欲用之,且留左右,故授右武卫将军。
八月,授西南面行营马步都虞候。
九月,迁京兆尹、西京留守。
伐蜀之役,为先锋指挥使,以曾获剑门之功,移镇山南西道。
三年八月,复为京兆尹兼西京留守。
时潞王镇凤翔,与之邻境,不禀朝旨,欲起事,乃令小伶安十十以五弦伎见思同,因欢讽动。
又令推官郝昭、府吏朱延乂以书檄起兵。
思同遣其子入朝言事,朝廷嘉之,乃以思同为凤翔行营都部署,起军营于扶风。
应顺元年二月,潞王反凤翔。
三月二十二日至昭应,前锋执思同来献。
王谓左右曰:“思同计乖于事,然尽心于所奉,亦可嘉也。
”思同曰:“臣起自行间受先朝爵命乘旄仗钺累历重藩终无显效以答殊遇臣非不知攀龙附凤则福多扶衰救弱则祸速但恐瞑目之后无面见先帝。
衅鼓膏原,缧囚之常分也。
”潞王为之改容,欲用之,而杨思权之徒耻见其面,屡启刘延朗,言“思同不可留,虑失士心”。
又,潞王入长安时,尹晖尽得思同家财,故尤恶思同,与刘延朗亟言之。
属王醉,不待报,杀思同并其子德胜。
潞王醒,召思同,左右报已诛之矣。
潞王怒延朗,累日嗟惜之。
及汉高祖即位,诏赠.侍中。
(节选自《旧五代史·王思同传》,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臣起自行间/受先朝爵/命秉旄仗钺/累历重藩/终无显效以答殊遇/臣非不知攀龙附凤则福多/扶衰救弱则祸速/但恐瞑目之/后无面见先帝B.臣起自行间/受先朝爵命/秉旄仗钺/累历重藩/终无显效以答殊遇/臣非不知攀龙附凤则福多/扶衰救弱则祸速/但恐瞑目之后/无面见先帝C.臣起自行间/受先朝爵命/秉旄仗钺/累历重藩/终无显效以答殊遇/臣非不知攀龙附凤则福多/扶衰救弱则祸速/但恐暝目之/后无面见先帝D.臣起自行间/受先朝爵/命秉旄仗钺/累历重藩/终无显效以答殊遇/臣非不知攀龙附凤则福多/扶衰救弱则祸速/但恐瞑目之后/无面见先帝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幽州,古代的行政区划,治所在今北京市城区西南广安门附近。
统编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word

统编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word一、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沈思孝传①沈思孝,字纯父,号继山,嘉兴人也,丁卯举进士,受番禺。
番禺去京师万里,宦游其地者,类多得金为能,而公独以廉洁闻。
②时尚书殷①镇两粤,下令多不便民。
几檄番禺,公力沮不奉行,遂龃龉。
岭表贼炽,殷移牒浙江募甲士三千人,而大帅张元勋亦使人募如制府。
及兵至广,殷以张募非己出,斥不收部。
于是兵皆露刃鼓噪辕门,公召乱兵曰:“诸士卒万里应募,跋履良苦,今洶洶无乃犯上。
我亦浙产,当入制府,力为诸士卒谋之。
”乱卒咸涕泣谢。
入见殷,公曰:“三千鸷勇,加以有死之心,祸乱不容一发,制府不暇自计,独不为朝廷计乎?”殷曰:“若何以为计?”公曰:“只烦两纸告谕耳。
一谕大帅不授节制,辄行自募,兵俱革还。
一谕以制府方大征寇,召募骁猛,欲应募者赴试收录。
如此则威令不损,而反侧潜消矣。
”殷从公,兵乱始定。
③适居正闻父丧不奔,公上疏极论居正其咎。
疏既入,诏下缇骑系公,杖之内庭。
越五日,发遣广东神电卫②。
时粤抚知公至,命董石囚致公,董微以抚意示之公,遂不入见家人,仗一剑单骑赴之。
至恩平,县令毛凤彩郊劳公,且询来故。
公曰:“抚军年已望八,班在六卿,欲杀罪人取媚权相,故来赴死,以就其功名。
”毛见公往意不善,驰书以闻,粤抚使毛止公。
御史孙继先上章乞还公等,始得还京。
④明年,公历救言官。
调南大仆正卿,又因救海忠介瑞,益忤当事大臣,遂告病去。
壬辰入关,即有宁夏之乱,躬擐甲胄远出穷塞,而不能扶同欺蔽,为督臣所挤,调抚河南。
公又告病去。
⑤公之历仕,务期实心如此然旋起旋仆不能一日安其身于朝廷之上愈见公独立不惧。
(节选自《右都御史沈公传》)【注释】①殷:人名,殷正茂②神电卫:明代广东海防要塞(1)写出下列加下划线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公力沮不奉行________ ②公上疏极论居正其咎________(2)为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①斥不收部()A.排挤 B.罢免 C.责备 D.拒绝②而反侧潜消矣()A.辗转 B.反复 C.反叛 D.惶恐(3)把第③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新五代史·李愚传》-附译文翻译_文言文阅读题在线测试(附答案)

《新五代史·李愚传》|附译文翻译_文言文阅读题在线测试(附答案)《新五代史·李愚传》|附译文翻译_文言文阅读题李愚,字子晦,渤海无棣人也。
愚为人谨重寡言,好学,为古文。
沧州节度使卢彦威以愚为安陵主薄,丁忧解去。
后游关中,刘季述幽昭宗于东内,愚以书说韩建,使图兴复,其言甚壮。
建不能用,乃去之洛阳。
举进士、宏词,为河南府参军。
梁末帝时,拜左拾遗、崇政院直学士。
衡王友谅,末帝兄也,梁大臣李振等皆拜之,独愚长揖,末帝以责愚曰:“衡王肤拜之,卿独揖,可乎?”愚曰:“陛下以家人礼见之,则拜宜也。
臣于王无所私,岂宜妄有所屈?”坐言事件旨,罢为邓州观察判官。
唐庄宗灭梁,愚朝京师,唐诸公卿素闻愚学古,重之,拜主客郎中、翰林学士。
魏王继岌伐蜀,辟愚都统判官。
蜀道阻险,议者以谓宜缓师以待变而进,招讨使郭崇韬以决于愚,愚曰王衍荒怠乱国之政其人反之乘其仓卒击其无备其得在速不可缓也崇韬以为然而所至迎降遂以灭蜀明宗即位,累迁兵部侍郎、承旨。
任圆罢相,乃拜愚中书侍郎、同平章事。
愚为相,不治第宅,借延宾馆以居。
愚有疾,明宗遣宦官视之,见其败毡敞席,四壁萧然,明宗暖叹,命以供帐物赐之。
潞王反,兵犯京师,憨帝夜出奔。
明日,愚与冯道至端门,闻帝已出,而朱弘昭、冯誉皆已死,愚欲至中书候太后进止,道曰:“潞王已处处张榜招安,今即至矣,何可侯太后旨也?”乃相与出迎。
废帝入立。
是时,兵革方兴,天下多事,而愚为相,欲依古以创理,乃谱表颁唐六典示百司,使各举其职,州县贡士,作乡饮酒礼,时以其迂阔不用。
愍帝即位,有意于治,数召学士,问以时事,而以愚为迂,未尝有所问。
废帝亦谓愚等无所事,常目宰相曰:“此粥饭僧尔!”以谓饱食终日,而无所用心民也。
清泰二年,以疾卒。
(欧阳修《新五代史·李愚传》有删节)参考译文:李愚,字子晦,是渤海无棣人。
李愚为人谨慎稳重话语不多,好学,能写古文。
沦州节度使卢彦威让李愚做安陵王主薄,因给母亲服丧而离职。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旧五代史-李周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旧五代史·李周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周,字通理,邢州内丘人也,唐潞州节度使...抱真之后。
曾祖融、祖毅、父矩,皆不仕。
周年十六,为内丘捕贼将,以任侠自负。
时河朔群盗充斥,南北交兵,行旅无援者不敢出郡邑。
有士人卢岳,家于太原,携妻子囊橐寓于逆旅,进退无所保,唯与所亲相对流涕,周悯之,请援送以归。
行经西山中,有贼夜于林麓间俟之,射卢岳,中其马。
周大呼曰:“尔为谁耶?”贼闻其声,相谓曰:“李君至此矣。
”即时散走。
岳全其行装,至于家。
周将辞去,岳谓周曰:“岳明历象..,善知人。
子有奇表,方颐隆准,眉目疏朗,乃将相之材也。
河东李氏将有天下,子宜事之,以求富贵。
”周辞以母老而归。
既而梁将葛从周拔邢、洺,唐武皇麾兵南下,筑垒于青山口。
周向背莫决因思卢岳之言乃投青山寨将张污落武皇赏之补万胜黄头军使武皇之平云州庄宗之战柏乡周皆有功迁匡霸都指挥使庄宗入魏,率兵屯临河、杨刘,所至与士伍同甘苦。
周尤善守备,一日奔母丧,以他将代之,既出,则其城将陷,庄宗..即遣追之,使墨从事。
会庄宗北征,周与寺人焦彦宾守杨刘城,梁将王彦章以数万众攻之。
周日夜乘城,躬当矢石,使人驰告庄宗,以纾其难。
庄宗曰:“李周在内,朕.何忧也!”遂日行二舍,既至,士众绝粮三日矣。
及攻围既解,庄宗谓周曰:“微卿九拒之劳,诸公等为梁人所掳矣。
”长兴、清泰中,历徐、安、雍、汴四镇,所至无苛政,人皆乐之。
寻卒于宫,时年七十四。
诏赠太师,陪葬于明宗徽陵之北。
(节选自《旧五代史·李周传》)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周向背莫决/因思卢岳之言乃投青山寨/将张污落/武皇赏之/补万胜黄头军/使武皇之平云州/庄宗之战柏乡/周皆有功迁/匡霸都指挥使/B. 周向背莫决因/思卢岳之言/乃投青山寨/将张污落武皇赏之/补万胜黄头军/使武皇之平云州/庄宗之战柏乡/周皆有功迁匡霸/都指挥使/C. 周向背莫决/因思卢岳之言/乃投青山寨/将张污落/武皇赏之补万胜/黄头军使/武皇之平云州/庄宗之战柏乡/周皆有功迁匡霸/都指挥使/D. 周向背莫决/因思卢岳之言/乃投青山寨将张污落/武皇赏之/补万胜黄头军使/武皇之平云州/庄宗之战柏乡/周皆有功/迁匡霸都指挥使/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节度使,是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故称节度使。
上海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分类训练:公文类

文言文阅读:公文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送李材叔知柳州序(宋)曾巩①谈者谓南越偏且远,其风气与中州异。
故官者皆不欲久居,往往车船未行,辄已屈指计归日。
又咸小其官,以为不足事。
其逆自为虑如此,故其至皆倾摇解弛,无忧且勤之心。
其习俗从古而尔,不然,何自越与中国通已千馀年,而名能抚循其民者,不过数人邪!故越与闽、蜀,始俱为夷,闽、蜀皆已变,而越独尚陋,岂其俗不可更□?盖吏者莫致其治教之意也。
噫!亦其民之不幸也已。
②彼不知由京师而之越,水陆之道皆安行,非若闽溪、峡江、蜀栈之不测。
则均之吏于远,此非独优欤?其风气吾所谙之,与中州亦不甚异。
起居不违其节,未尝有疾。
苟违节,虽中州宁能不生疾邪!其物产之美,果有荔子、龙眼、蕉、柑、橄榄,花有素馨、山丹、含笑之属,食有海之百物,累岁之酒醋,皆绝于天下。
人少斗讼,喜嬉乐。
吏者唯其无久居之心,故谓之不可。
如其有久居之心,奚不可邪?③古之人为一乡一县,其德义惠爱尚足以薰蒸渐泽,今大者专一州,岂当小其官而不事邪?令其得吾说而思之,人咸有久居之心,又不小其官,为越人涤其陋俗而驱于治,居闽、蜀上,无不幸之叹,其事出千馀年之表,则其美之巨细可知也。
然非其材之颖然迈于众人者不能也。
官于南者多矣,予知其材之颖然迈于众人,能行吾说者,李材叔而已。
④材叔又与其兄公翊仕同年,同用荐者为县,入秘书省,为著作佐郎。
今材叔为柳州,公翊为象州,皆同时,材又相若也。
则二州交相致其政,其施之速、势之便,可胜道也夫!其越之人幸也夫!其可贺也夫!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A.欤B.也C.耳D.乎2.对第①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前往南越的路途较闽蜀之途更加安全。
B.南越风气和中州无异,一般不会生病。
C.南越的花果海产酒醋等物产质量上乘。
D.南越百姓性格平和,非逞勇斗狠之徒。
3.本文是一篇赠序,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揭露自古以来官场对南越的偏见,感慨越人的不幸,并认为南越落后的主要原因是偏远鄙陋。
《新五代史》的阅读题答案及译文

《新五代史》的阅读题答案及译文《新五代史》的阅读题答案及译文呜呼!五代之乱极矣,传所谓“天地闭,贤人隐”之时欤!当此之时,臣弑其君,子弑其父,而缙绅之士,安其禄而立其朝,充然无复廉耻之色者皆是也。
吾以谓自古忠臣义士多出于乱世,而怪当时可道者何少也?岂果无其人哉?虽曰干戈兴,学校废,而礼义衰,风俗隳坏,至于如此,然自古天下未尝无人也。
吾意必有自负之士,嫉世远去而不可见者。
自古贤材有韫.于中而不见于外,或穷居陋巷,委身草莽,虽颜子之行,不遇仲尼而名不彰。
况世变多故,而君子道消之时乎!吾又以谓必有负材能,修节义,而沈沦于下,泯没而无闻者。
求之传记,而乱世崩离,文字残缺,不可复得,然仅得者四五人而已。
处乎山林而群.麋鹿,虽不足以为中道,然与其食人之禄,俛首而包羞,孰若无愧於心,放身而自得?吾得二人焉,曰郑遨、张荐明。
势利不屈其心,去就.不违其义,吾得一人焉,曰石昂。
苟利於君,以忠获罪,而何必自明,有至死而不言者,此古之义士也。
吾得一人焉,曰程福赟。
能以孝弟自修于一乡而风行于天下,其事迹略可考者,吾得一人焉,曰李自伦。
作一行传。
郑遨传欧阳修郑遨,字云叟,滑州白马人也。
唐明宗祖庙讳遨,故世行其字。
遨少好学,敏于文辞。
唐昭宗时,举进士不中,见天下已乱,有拂衣远去之意,欲携其妻子与俱隐,其妻不从,遨乃入少室山为道士。
遨与李振故善,振后事梁贵显,欲以禄.遨,遨不顾,后振得罪南窜,遨徒步千里往省之,由是闻者益高其行。
其后,遨闻华山有五粒松,脂沦入地,千岁化为药,因徙居华阴,欲求之。
节度使刘遂凝数以宝货遗之,遨一不受。
唐明宗时以左拾遗、晋高祖时以谏议大夫召之,皆不起,即赐号为逍遥先生。
天福四年卒,年七十四。
遨之节高矣,遭乱世不污于荣利,至弃妻子不顾而去,岂非与世自绝而笃爱其身者欤?然遨好饮酒弈棋,时时为诗章落人间,人间多写以缣素,相赠遗以为宝,至或图写其形,玩于屋壁,其迹虽远而其名愈彰。
(选文出自欧阳修《新五代史》,有删节)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贤材有韫于中而不见于外韫:隐藏B. 处乎山林而群麋鹿群:与……为群C. 去就不违其义就:就职D. 欲以禄遨禄:俸禄10.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能表现郑遨“放身而自得”的一组是(3分)①遨少好学,敏于文辞②乃入少室山为道士③欲以禄遨,遨不顾④以谏议大夫召之,皆不起⑤时时为诗章落人间⑥其迹虽远而其名愈彰A. ①②③B.④⑤⑥C. ②③④D. ①⑤⑥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欧阳修修五代史,欲从五代的历史中找几个洁身自好的人物树碑立传,但“仅得者四五人而已”,郑遨是其中之一。
文言文阅读训练:《旧五代史-庄宗纪》(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旧五代史·庄宗纪》(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①后唐庄宗光圣神闵孝皇帝,讳存勖,武皇帝之长子也。
十三习《春秋》,手自缮写,略通大义。
②天佑五年四月,帝召德威军归晋阳。
汴人既.见班师,知有国祸,以为潞州必取,援军无须再举,遂停斥候。
梁祖亦自泽州归洛。
帝知其无备,乃谓将佐曰:“汴人闻我有丧,必谓.不能兴师,人以我少年嗣位,未习戎事,必有骄怠之心。
若简练兵甲,倍道兼行,出其不意,以吾愤激之众,击彼骄惰之师,拉朽摧枯,未云其易,解围,定霸,在此一役。
”甲.子.,军发自太原。
③五月辛未朔,晨雾晦暝,帝率亲军伏三垂岗下。
诘旦,天复昏雾,进军直抵夹城。
时李嗣源总帐下亲军攻东北隅;李存璋、王霸率丁夫烧寨,剛夹城为二道;周德威、李存审各分道进攻,军鼓噪,三道齐进。
李嗣源坏夹城东北隅,率先掩击,梁军大恐,南向而奔。
梁祖闻其败也,既惧而四曰:“生子当如是,李氏不亡矣!吾家诸子乃豚犬尔。
”初.唐龙纪元年,帝才五岁,从武皇校猎干二垂岗,岗上有明皇祠在焉。
武皇于祠前置酒,乐作,伶人奏《百年歌》者,陈衰老之状,声调凄武皇引满,捋须指帝曰:“老夫壮心未已,二十年后,此子必战于此。
”及是役也,果符其言焉。
④是月,周德威退保高平。
帝遂班师于晋阳,告庙饮至,赏劳有差。
乃下令于国中,禁贼盗,恤孤寡,征隐逸,止贪暴,峻堤防,宽狱讼.期月之间.其俗丕变。
帝每出于路遇饥寒者必驻马而临问之由是人情大悦,王霸之业,自兹而基矣。
(选自《旧五代史·庄宗纪一》,有删减) 材料二:①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②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旧五代史—李敬义传》“李敬义,本名延古”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

《旧五代史—李敬义传》“李敬义,本名延古”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敬义,本名延古,太尉..卫公李德裕之孙。
初随父李炜贬连州,遇赦得还。
尝从事浙东,自言遇涿道士,谓之曰:“子方厄运,不宜仕进。
”敬义以为然,乃无心仕宦,退归洛南平泉旧业。
为河南尹张全义所和,岁时给遗特厚,出入其门,欲署幕职,坚辞不就。
初,德裕之为将相也,大有勋于王室,出藩入辅,绵历累朝。
及留守洛阳有终焉之志于平泉置别墅采天下奇花异竹珍木怪石为园池之玩自为家戒序录志其草木之得处刊于石光化初,中使有监张全义军得此石,置于家园。
李敬义知之,泣渭张全义曰:“平泉别业,吾祖戒约甚严,子孙不肖,动违先旨。
”因托张全义请石于监军。
昭宗迁都洛阳,以敬义为司勋员外郎。
柳璨之陷裴、赵诸族,希梁祖旨奏云:“近年浮薄相扇,趋竞成风,乃有卧邀轩冕,视王爵.如土梗者。
司空图、李敬义三度除官,养望不至,咸宜屏黜,以劝事君者。
”翌日,诏曰:“司勋史外郎李延古,世荷国恩,两叶相位,幸从筮仕,累忝宠荣,多历岁时,不趋班列。
而自迁都卜洛,纪律载张,去明庭而非遥,处别墅而无惧,罔思报效,姑务便安。
为臣之节如斯,贻厥之谋何在!须加惩责,以肃朝伦,九寺..勾稽,尚谓宽典,可责授卫尉寺主簿。
”司空图亦追停前诏,任从闲适。
时张全义既不能庇护,乃密托杨师厚,令李敬义潜往依之,因挈族客居卫州者累年,师厚给遗周厚。
十二年,庄宗定河朔..,史建瑭收新乡,李敬义谒见。
是岁,上遣使迎至魏州,置北京留守判官,承制拜工部尚书,奉使王镕。
敬义以远祖赵郡,见镕展维桑之敬,镕遣判官李翥送《赞皇集》三卷,令谒前代碑垅,使还,归职太原。
监军张承业尤不悦本朝宰辅子孙,待敬义甚薄,或面折于公宴,或指言李德裕过恶。
敬义不得志,郁愤而卒。
(节选自《旧五代史》后唐列传十二)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及留守洛阳/有终焉之志/于平泉置别墅/采天下奇花异竹/珍木怪石/为园池之玩/自为家戒序录/志其草木之得处/刊于石/B.及留守洛阳/有终焉之/志于平泉置别墅/采天下奇花异竹/珍木怪石/为园池之玩/自为家戒序录/志其草木之得处/刊于石/C.及留守洛阳/有终焉之/志于平泉置别墅/采天下奇花异竹/珍木怪石/为园池之玩/自为家戒序录志/其草木之得处/刊于石/D.及留守洛阳/有终焉之志/于平泉置别墅/采天下奇花异竹/珍木怪石/为园池之玩/自为家戒序录志/其草木之得处/刊于石/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太尉,东汉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太尉管军事,司徒管民政,司空管监察。
《旧五代史,唐书》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旧五代史,唐书》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李存进,本姓孙,名重进。
重进初仕岚州剌史汤群为部校献祖诛群乃事武皇①从入关还镇太原署牙职量福中为义儿军使赐姓名。
从讨王行瑜,以功授检校常侍,与李嗣昭同破王珙于河中。
天复初,破氏叔琮前军于洞涡。
庄宗初嗣位,入为步军右都检校司空,师出井陉,破汴军于相乡,论功授邠州刺史,转检校司徒。
出师收慈州,授慈、沁二州刺史。
十二年,定魏博,授夭雄军都巡按使。
时魏人初附,强杰难制,存进沈厚果断,犯令者梟首尸于市,诸军无不惕息,靡然向风。
十六年,以本职兼领振武节度使。
时王师据德胜渡,汴军据杨村渡在上流。
汴人运洛阳竹木,造浮桥以济军。
玉师以船渡,缓急难济、存进率意欲造浮桥。
军吏曰:“河桥须竹笮大艑,两岸石仓铁牛以为固,今无竹石,窃虑难成。
“存进曰:“吾成算在心,必有所立。
“乃课军造苇笮,维大舰敫十艘,作土山,植巨木于岸以缆之。
初,军中以为戏,月余桥成,制度条直,人皆服其勤智。
庄宗举酒曰:“存进,吾之杜预也。
”赐宝马御衣,进检校太保。
十九年,汴将王瓒率众逼北城,为地穴火车,百道进攻,存进随机拒应,或经日不得食。
汴军退,加检校太傅。
王师讨张文礼于镇州,阎宝、李嗣昭相次不利而殁。
七月,存进代嗣昭为招讨,进营东垣渡,夹滹沲为垒,沙土散恶,垣壁难成。
存进斩伐林树,版筑旬日而就,贼不能寇。
九月,王处球尽率其众,乘其无备,奄至垒门。
存进闻之,得部下数人出斗,驱贼于桥下。
俄而贼大至,后军不继,血战而殁,时年六十六。
同光时,追赠太尉,存进行军出师,虽无奇迹,然能以法绳其骄放,营垒守战之备,特推精力,议者称之。
(节选自《旧五代史,唐书》)注:①武皇:李克用谥号为武皇帝,故称武皇。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重进初仕/岚州刺史汤群为部校/献祖诛群/乃事武皇/从入关/还镇太原/署牙职/景福中/为义儿军使/赐姓名B. 重进初仕岚州刺史汤群为部校/献祖诛群/乃事武皇/从入关/还镇太原/署牙职/景福中/为义儿军使/赐姓名C. 重进初仕/岚州剌史汤群为部校/献祖诛群/乃事武皇/从入关/还镇太原/署牙职/景福中/为义儿军使赐姓名D. 重进初仕岚州刺史汤群为部校/献祖诛群/乃事武皇/从入关/还镇太原/署牙职/景福中/为义儿军使赐姓名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刺史,古代官名自汉设立,本为监察郡县的官员,并非地方官职,后逐渐成为一州最高长官的别称,成为地方官职B. 赐姓名,一般可分为赐姓、賜名,或两者皆有之。
《后唐庄宗纪一·旧五代史》-附译文翻译_文言文阅读题在线测试(附答案)_高三语文_在线做题网

《后唐庄宗纪一·旧五代史》|附译文翻译_文言文阅读题在线测试(附答案)_高三语文_在线做题网庄宗,讳存勖,武皇帝之长子也。
武皇特所钟爱。
帝时年十一,从行。
初今入觐献捷,迎驾还宫,昭宗一见骇之,日:“此儿有奇表。
”因抚其背曰:“儿将来之国栋也,勿忘忠孝于予家。
” 因赐鸂鶒酒卮、翡翠盘。
贼平,授检校司空、隰州刺史,改汾、晋二郡,皆遥领之。
庄宗洞晓音律?常令歌舞于前。
十三习《春秋》,手自缮写,略通大义。
及壮,便射骑,胆略绝人,其心豁如也。
武皇起义云中,部下皆北边劲兵,及破贼迎銮,功居第一。
由是稍优宠士伍,因多不法。
或陵侮官吏,豪夺士民,白昼剽攘,酒博喧竞。
武皇缓于禁制,惟帝不平之,因从容启于武皇,武皇依违之。
及安塞不利之后,时事多难,梁将氏叔琮、康怀英频犯郊圻,土疆日蹙,城门之外,鞠为战场,武皇忧形于色。
帝因启曰:“夫盛衰有常理,祸福系神道。
家世三代,尽忠王室,势穷力屈,无所愧心。
物不极则不反,恶不极则不亡。
今朱氏攻逼乘舆,窥伺神器,陷害良善,诬诳神只。
以臣观之,殆其极矣。
大人当遵养时晦以待其衰何事轻为沮丧太祖释然因奉觞作乐而罢。
及沧州刘守文为梁朝所攻,其父仁恭遣使乞师,武皇恨其翻覆,不时许之。
帝白曰:“此吾复振之道也,不得以嫌怨介怀。
且九分天下,朱氏今有六七,赵、魏、中山在他庑下,贼所惮者,惟我与仁恭尔;我之兴衰,系此一举,不可失也。
”太祖乃征兵于燕,攻取潞州,既而丁会果以城来降。
天佑五年春正月,武皇疾笃,召监军张承业、大将吴珙谓曰:“吾常爱此子志气远大,可付后事,惟卿等所教。
”及武皇厌代,帝乃嗣王位于晋阳,时年二十有四。
(选自《旧五代史·后唐庄宗纪一》)参考译文:庄宗,讳名存勖,是武皇帝的长子。
武皇十分钟爱他。
庄宗十一岁,随父出征。
并开始让他入朝拜谒报捷,迎驾回宫,唐昭宗一见他便惊讶地说:“这孩子有异相。
”因而摸着他的背说“:孩子将来是国家栋梁,不要忘了对我家忠孝。
”于是赐给他刻有紫鸳鸯的酒杯、翡翠盘。
《晋书列传第十九》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晋书列传第十九》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晋书列传第十九》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阮裕,字思旷,宏达不及放①,而以德业名知。
弱冠辟太宰掾。
大将军王敦命为主簿,甚被知遇。
裕以敦有不臣之心,乃终日酣觞,以酒废职。
敦谓裕非当世实才,徒有虚誉而已,出为溧阳令,复以公事免官。
由是得违敦难,论者以此贵之。
咸和初,除尚书郎。
时事故之后,公私弛废,裕遂去职还家,居会稽剡县。
司徒王导引为从事中郎,固辞不就。
朝廷将欲征之,裕知不得已,乃求为王舒抚军长史。
舒薨,除吏部郎,不就。
即家拜临海太守,少时去职。
司空郗鉴请为长史,诏征秘书监,皆以疾辞。
复除东阳太守。
寻征侍中,不就。
还剡山,有肥遁之志。
有以问王羲之,羲之曰:“此公近不惊宠辱,虽古之沈冥②,何以过此!”成帝崩,裕赴山陵,事毕便还。
诸人相与追之,裕亦审时流必当逐己,而疾去,至方山不相及。
刘惔叹曰:“我入东,正当泊安石渚下耳,不敢复近思旷傍。
”裕虽不博学,论难甚精。
尝问谢万云:“未见《四本论》③,君试为言之。
”万叙说既毕,裕以傅嘏④为长,于是构辞数百言,精义入微,闻者皆嗟味之。
裕尝以人不须广学,正应以礼让为先,故终日静默,无所修综,而物自宗焉。
在剡曾有好车,借无不给。
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
后裕闻之,乃叹曰:“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遂命焚之。
在东山久之,复征散骑常侍,领国子祭酒。
经年敦逼,并无所就。
御史中丞周闵奏裕及谢安违诏累载,并应有罪,禁锢终身,诏书贳⑤之。
或问裕曰:“子屡辞征聘,而宰二郡,何邪?”裕曰:“虽屡辞王命,非敢为高也。
吾少无宦情,兼拙于人间,既不能躬耕自活,必有所资,故曲躬二郡。
岂以骋能,私计故耳。
”年六十二卒。
(选自《晋书·列传第十九》,有删改)[注] ①放:即阮放,东晋名臣,“江左八达”之一。
②沈冥:指隐居之士。
③《四本论》:讨论才性同异的文章。
④傅嘏:晋朝尚书,曾论才性同。
⑤贳:赦免。
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是得违敦难违:避开,躲避B.少时去职少:年轻,年少C.而物自宗焉宗:尊崇,敬仰D.必有所资资:凭借的本钱,依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阮裕富有才能,但大将军王敦被阮裕的假象迷惑而疏远了阮裕,阮裕因此没有受到王敦叛乱的牵连,为此阮裕受到人们的称赞。
高中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

高中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锜,国贞之子也。
顺宗永贞元年春,以浙西观察使李锜为镇海节度使。
宪宗元和二年,夏、蜀既平,藩镇..惕息,多求入朝。
镇海节度使李锜亦不自安,求入朝,上许之,遣中使至京口慰抚,且劳其将士。
锜虽署判官王澹为留后..,实无行意,屡迁行期。
澹与敕使数劝谕之。
锜不悦,上表称疾,请至岁暮入朝。
上以问宰相武元衡,曰:“陛下初即政,锜求朝得朝,求止得止,可否在锜,将何以令四海?”上以为然,下诏征之。
锜诈穷,遂谋反。
元和二年十月乙丑,制削李锜官爵及属籍。
以淮南节度使王锷统诸道.兵为招讨处置使。
征宣武、武宁等兵出宣州,江西兵出信州,浙东兵出杭州以讨之。
李锜以宣州富饶,欲先取之,遣兵马使张子良、李奉仙、田少卿将兵三千袭之。
三人知锜必败,与牙将裴行立同谋讨之。
行立,锜之甥也,故悉知锜之密谋。
三将营于城外,将发,召士卒谕之曰:“仆射反逆,官军四集,常、湖二将继死,其势已蹙。
今乃欲使吾辈远取宣城,吾辈何为随之族灭?岂若去逆效顺,转祸为福乎!”众悦,许诺,即夜还趋城。
行立举火鼓噪,应之于内,引兵趋牙门..。
锜闻子良等举兵,怒,闻行立应之,抚膺曰:“吾何望矣!”跣足匿楼下。
亲将李钧引挽强三百趋山亭,欲战。
行立伏兵邀斩之。
锜举家皆哭,左右执锜,裹之以幕,缒于城下,械送京师。
乙亥,群臣贺于紫宸殿上愀然曰朕之不德致宇内数有干纪者朕之愧也何贺之为十一月甲申朔锜至长安上御兴安门面诘之对曰:“臣初不反,张子良等教臣耳。
”上曰:“卿为元帅,子良等谋反,何不斩之,然后入朝?”锜无以对。
乃并其子师回腰斩之。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宪宗平吴》)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群臣贺于紫宸殿/上愀然曰/朕之不德/致宇内数有干纪者/朕之愧也/何贺之为/十一月甲申朔/锜至长安/上御兴安门/面诘之/B.群臣贺于紫宸/殿上愀然曰/朕之不德致宇内/数有干纪者/朕之愧也/何贺之为/十一月甲申朔/锜至长安/上御兴安门/面诘之/C.群臣贺于紫宸/殿上愀然曰/朕之不德/致宇内数有干纪者/朕之愧也/何贺之为/十一月甲申/朔锜至长安/上御兴安门/面诘之/D.群臣贺于紫宸殿/上愀然曰/朕之不德致宇内/数有干纪者/朕之愧也/何贺之为/十一月甲申/朔锜至长安/上御兴安门/面诘之/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藩镇,亦称“方镇”。
2019年贵州省适应性考试语文精彩试题和问题详解(详细解析汇报)

2019贵州省适应性考试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君子文化浸润中国人的日常生活,还通过家谱、家训等渠道,使传统伦理在家庭落地生根,化为家庭成员的做人信条和生活习惯。
每个家庭在世代繁衍薪火相传的同时,都会或隐或显地积淀并形成某种价值观念和德行风尚,即家风。
一般说来,家风既包括有文字及实物遗存的有形部分,也包括仅是口头和行为传授等随时消失的无形部分。
有形部分多半呈现在如家训、家规、家谱、家族祠堂以及各种祭祖追宗仪式等方面;无形部分则主要凸显在长者的行为举止、言传身教,以及由此形成的家庭生活习惯和家族气质风貌等方面。
有形的部分以家训、家谱等为载体,固然有助于家族文化的传递和弘扬;无形的部分如长辈的言谈等虽然往往随生随灭,但它多半留在后辈心中,对家族成员的成长和家族风气形成同样发挥不可小觑的作用。
中华民族具有深刻的“家国同构”理念,正是这种水乳交融的家国同构理念,使不同家族的家训、家谱等,虽然具体内容互有差异并各具特色,但其中所宣扬的立身处世、持家兴业的规则和教导等,基本都是建立在对中华文化主流价值体系的集体认同之上。
君子文化作为儒家思想乃至整个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与历代著名家训、家谱秉持和崇尚的做人理念及价值观念等高度契合。
在一定程度上,众多家训、家谱所传达的励志勉学、入孝出悌、勤俭持家、精忠报国等优良家风,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理念的具体细化,不仅堪称个人和家族成长兴旺的座右铭与传家宝,也是君子文化从庙堂走向民间的具体实践和生动体现。
强调君子人格对家族成员成长的重要意义,在各类家训、家谱中星罗棋布。
明代散文家归有光《家谱记》里说,只有家族成员以君子为楷模,行仁义、重孝道,才可确立家族宗法,立宗法方可成世家,成世家方可正风俗,进而代代绵延,形成世有君子、代有贤良的良性循环。
君子文化与家族文化融合,在家训、家谱、家风中扎根开花,不仅有助于崇德向善之风在家族里世代相传,还能够由家族推向村邑推向国家。
贤士隐居者士子修己笃学,独善其身,不求知_试题答案及翻译_1

贤士隐居者士子修己笃学,独善其身,不求知_试题答案及翻译三、(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贤士隐居者士子修己笃学,独善其身,不求知于人,人亦莫能知者,所至或有之,予每惜其无传。
比得《上虞李孟传》录示四事,故谨书之。
其一曰,慈溪蒋季庄,当宣和间,鄙王氏①之学,不事科举,闭门穷经,不妄与人接。
高抑崇居明州城中,率一岁四五访其庐。
季庄闻其至,必倒屣出迎,相对小室,极意讲论,自昼竟夜,殆忘寝食,告去,则送之数里,相得欢甚。
或问抑崇曰:“蒋君不多与人周旋,而独厚于公,公亦拳拳于彼,愿闻其故?”抑崇曰:“余终岁读书,凡有疑而未判,与所缺而未知者,每积至数十,辄一扣之,无不迎刃而解。
”而蒋之所长,他人未必能知之。
世之所谓知已其是乎?其二曰,王茂刚,居明之林村,在岩壑深处。
有弟不甚学问,使专治商以糊口,而茂刚刻意读书,足迹未尝妄出,尤邃于《周易》。
沈焕通判州事,尝访之。
其见趣绝出于传注之外云。
气象严重,窥其所得,盖进而未已也。
其三曰,顾主簿,不知何许人,南渡后寓于慈溪。
廉介有常,安于贫贱,不蕲人之知。
至于践履间,虽细事不苟也。
平旦起,俟卖菜者过门,问菜直几何,随所言酬之。
他饮食布帛亦然。
久之人皆信服,不忍欺。
苟一日之用足,则玩心坟典②,不事交游。
其四曰,周日章,信州永丰人。
操行介洁,为邑人所敬。
开门授徒,仅有以自给,非其义一毫不取。
家至贫,常终日绝食,邻里或以薄少致馈。
时时不继,宁与妻子忍饿,卒不以求人。
隆寒披纸裘,客有就访,亦欣然延纳。
望其容貌,听其论议,莫不耸然。
县尉谢生遗以裘衣,曰:“先生未尝有求,吾自欲致其敬耳,受之无伤也。
”日章笑答曰:“一衣与万钟等耳,倘无名受之,是不辨礼义也。
”卒辞之。
是四君子,真可书史策云。
——选自(宋)洪迈《容斋随笔》,有删改。
注:①王氏:王安石②坟典:三坟﹑五典的并称,后转为古代典籍的通称9.下列各项中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率一岁四五访其庐率:大概B.自昼竟夜,殆忘寝食殆:通“怠”,懈怠C.平旦起,俟卖菜者过门俟:等D.辄一扣之扣:求教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①不蕲人之知②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B.①不妄与人接②秦伯说,与郑人盟C.①南渡后寓于慈溪②不拘于时,学于余D.①苟一日之用足,则玩心坟典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11.以下各项中都属于直接表现“贤士隐居者”的“贤”的一项是()(3分)①蒋君不多与人周旋,而独厚于公②王茂刚,居明之林村,在岩壑深处③廉介有常,安于贫贱④一衣与万钟等耳,倘无名受之,是不辨礼义也⑤每积至数十,辄一扣之,无不迎刃而解⑥开门授徒,仅有以自给,非其义一毫不取A.①②③B.②③④C.④⑤⑥D.③④⑥12.以下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蒋季庄不仅看不起王安石的学问,而且不愿参加科举考试,总是闭门研究经书,从来不与外人交往。
【名师讲题】《旧五代史 赵莹传》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赵莹,字元辉,华下人也。
莹风仪美秀,性复纯谨。
梁龙德中,始解褐为康延孝从事。
车驾入洛,使持聘谢契丹,及还,加光禄大夫兼吏部尚书,判户部。
初,莹为从事,丁母忧,高祖不许归华下,以粗缞斩随幕,人或短之。
及入相,以敦让汲引为务。
少帝嗣位,拜守中书令。
明年,检校太尉本官,出为晋昌军节度使。
是时,天下大蝗,境内捕蝗者获蝗一斗,给粟一斗,使饥者获济,远近嘉之。
开运末,冯玉、李彦韬用事,以桑维翰才望素重,而莹柔而可制,因共称之,乃出维翰,复莹相位,加宏文馆大学士。
及李崧、冯玉议出兵应接赵延寿,而以杜威为招讨都部署,莹私谓冯、李曰杜中令乃国之懿亲所求未惬心恒怏怏安可更与兵权若有事边陲只李守贞将之可也。
及契丹陷京城,契丹主迁少帝于北塞,莹与冯玉、李彦韬俱从。
契丹永康王代立,授莹太子太保。
周广顺初,遣尚书左丞田敏报命于契丹,遇莹于幽州。
莹得见,悲怅不已,谓田敏曰:“老身漂零寄于此,近闻室家丧逝,弱子无恙,蒙中朝皇帝倍加存恤,东京旧第本属公家,亦闻优恩特给善价,老夫至死无以报效。
”于是南望稽首,涕泗横流。
未几,莹卒于幽州,时年六十七。
莹初被疾,遣人祈告于契丹主,愿归骨于南朝,使羁魂幸复乡里,契丹主闵而许之。
及卒,遣其子易从、家人数辈护丧而还,仍遣大将送至京师。
周太祖感叹久之,诏赠太傅,仍赐其子绢五百匹,以备丧事,令归葬于华下故里。
(节选自《旧五代史·晋书·赵莹传》)10.下列对文中画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莹私谓冯、李曰/杜中令/乃国之懿亲/所求未惬/心恒怏怏/安可更与兵权/若有事/边陲只李守贞将之可也。
B.莹私谓冯、李曰/杜中令/乃国之懿亲所求/未惬/心恒怏怏/安可更与兵权/若有事边陲/只李守贞将之可也。
C.莹私谓冯、李曰/杜中令乃国之懿亲/所求/未惬心恒怏怏/安可更与兵权/若有事/边陲只李守贞将之可也。
D.莹私谓冯、李曰/杜中令乃国之懿亲/所求未惬/心恒怏怏/安可更与兵权/若有事边陲/只李守贞将之可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思安·旧五代史·卷十九列传第九|附译文翻译|文言文阅读题在线测试(附答案)_高三语文
_在线做题网
李思安,陈留张亭里人也。
初事汴将杨彦洪为骑士。
好拳勇,未弱冠,长七尺,超然有乘时自奋之意。
唐中和三年,太祖镇汴,尝大阅戎旅,睹其材,甚伟之,因锡名思安,字贞臣。
思安善飞槊,所向披靡,每从太祖征伐,常驰马出敌阵之后,测□厚薄而还。
或敌人有恃猛自炫者,多命取之,必鹰扬飙卷,擒馘于万众之中,出入自若,如蹈无人之地。
太祖甚惜之,命副王虔裕为踏白将。
时巢、蔡合从,太祖每遣侦逻,必率先独往。
巢败走,思安领所部百馀人追贼,杀戮掩夺,众莫敢当。
寻领军袭蔡寇于郑,都将李唐宾马踬而坠,思安援槊刺追者,唐宾复其骑□还。
又尝与蔡人斗,当阵生擒贼将柳行实。
其后渡长淮,下天长、高邮二邑,又拒孙儒,迫濠州,皆有奇绩。
累迁为诸军都指挥使,奏官至检校左仆射,寻拜亳州刺史。
练兵御寇,边境肃然。
思安为性勇悍,每统戎临敌,不大胜,必大败。
开平元年春,率兵伐幽州,营于桑乾河,掳获甚众,燕人大惧。
及军回,率诸军伐潞,累月不克,师人多逸。
太祖怒甚,诏疏其罪,尽夺其官爵,委本郡以民户系焉。
逾岁起之,复令领兵,亦无巨绩可纪。
太祖尝因命将授钺,谓左右曰“李思安当敌果敢,无出其右者,然每遇藩方择材,吾将用之,则败闻必至,如是者二三矣,则知飞将数奇,前史岂虚言哉!”乾化元年秋,又□为相州刺史。
思安自谓当拥旄仗钺,及是殊不快意,但日循晏安,无意为政。
及太祖北征以候骑之误落然无所具而复壁垒荒圮帑廪空竭太祖怒贬柳州司户寻赐死于相州。
(选自《旧五代史·卷十九列传第九》)
参考译文:
李思安,陈留张亭里人。
最初在汴将杨彦洪手下当骑兵。
喜好拳术,不到二十岁时,已身高七尺,卓然有利用时代自我发奋的志向。
唐中和三年,梁太祖镇守汴,曾经大规模地检阅军队,看见李思安的身材,认为他很奇异,于是赐名思安,字贞臣。
李思安善于使用飞矛,所向披靡,每次跟随梁太祖征伐,常常驰马出现在敌阵之后,探测敌人虚实而回。
如果有敌人仗恃凶猛炫耀自己,大多命他去俘取,他总是如飞鹰展翅,狂飙捲起,在万众之中擒敌,出入自若,如踏无人之地。
梁太祖很看重他,命令他做王虔裕的副手任踏白将。
(我国唐宋时期的侦察兵叫“踏白”,担任侦察的部队叫“踏白军”。
)
当时黄巢、蔡贼联合,梁太祖每次派人侦查巡逻,李思安一定率先独往。
黄巢败逃,李思安率领手下一百多人追贼,杀戮敌人,夺取物资,没有人敢抵挡。
不久率军在郑袭击蔡寇,李唐宾的战马被绊倒而使他从马上摔下来,李思安手持长矛刺向追来的敌兵,李唐宾又骑上马返回。
又曾和蔡人作战,在战阵上活捉贼将柳行实。
后来渡过长淮,攻克天长、高邮二城邑,又抗拒孙儒,迫近濠州,都有奇功。
多次升迁为诸军都指挥使,官做到检校左仆射,不久拜为亳州刺史。
操练军队,抵御贼寇,边境严整。
李思安天性勇悍,每次统军临敌,不大胜,必大败。
开平元年春,(李思安)率兵攻伐幽州,筑营桑乾河,俘虏缴获很多,燕人非常恐惧。
等到回师时,(李思安)率各军攻伐潞,几个月没能攻克,军中士兵逃散很多。
梁太祖十分愤怒,下诏罗列他的罪状,削夺他的全部官爵,把他交给他原郡作为民户安置。
过了一年起用他,又令他率兵,也没有什么大功可记。
梁太祖曾经趁着任命将领授予兵权,对身边的人说:“李思安临敌果断勇敢,没有能超过他的人,但每当藩镇挑选人才,我准备用他时,他
失败的消息就总会传来,像这样两三次了,就知道矫健敏捷的将领运气不好,前代史书哪是乱说呢!” 乾化元年秋,又任命他为相州刺史。
李思安自认为应当举着大旗,手持武器,统领士兵,到这时很不快意,只是每天苟且偷安,无意当政。
到梁太祖北征时,因侦察的骑兵报信误期,荒废毫无准备,而又营垒荒疏塌坏,财库空虚耗尽,梁太祖发怒,贬他为柳州司户,不久赐他在相州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