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体育养生学 .ppt
第二讲--民族传统体育养生基础理论演示教学
![第二讲--民族传统体育养生基础理论演示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507ff739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f9.png)
2,运动养生的特点
(1)以传统养生理论指导健身运动
无论哪一种传统健身法,均以阴阳、 脏腑、气血、经络等理论为基础,以 养精、气练、调神为运动的基本要点, 以运动为基本锻炼形式,用阴阳理论 指导运动的虚、实、动、静;用开阖 升降运动的屈伸、俯仰;用整体观念 说明运动健身中形、身、气、血、表、 里的协调统一。健身运动的每一招, 都是与养生理论密切相关。
《艺文类聚》书中提出:养生的根 本在于养神。“太上养神,其次养形, 神清意平,百节皆宁-----养生之本也。 肥肌肤,充肠胃,闭嗜欲-------养生之 末也。”
(五)宋代
《太平圣惠方》强调:药物与食物 相结合,利用药粥、药酒辅以养生。
苏东坡主张多吃蔬菜少吃肉、郊 游、书画可陶冶心情,健体强身。
(六)元代时期
中西健身方法的有机结合,可以加强锻 炼者的运动系统、内脏器官。同时对中躯神 经系统的大脑也有调节的作用,使练习者得 到全面的发展。
第三节 养生与运动
运动是强健身体、延年益寿的基 本。法国哲学家伏尔泰的名言: “生命在于运动”,揭示了生命 的一条规律---动则不衰
1,运动养生机理
传统养生将精、气、神称为 “三宝”,其与人体生命息息相 关。运动养生则抓住了这三个环 节,调意识以养神;以意领气, 调呼吸以练气,以气行推动血运, 周游全身;以气导形,通过形体、 筋骨关节的运动,使周身经脉畅 通,营养整个机体。
(二)中西健身方法结合、动静相兼、内外 兼修
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运动健身方法 有所不同。西方侧重于运动形式,通过运动 锻炼使肌肉发达,体格强健。中国民族传统 体育健身方法,即重视“外”的运动形式 (形),又要求运动动作与呼吸(气)的结 合。同时,强调意识(意)活动参与运动锻 炼的全过程。形成“内”的意识活动和“外” 的动作、呼吸协调统一,达到内外、动静兼 修的目的。
中国传统体育养生学
![中国传统体育养生学](https://img.taocdn.com/s3/m/72712334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ee.png)
中国传统体育养生学中国传统体育养生学是指中国古代从事体育运动来维护身体健康、增强体质的一门学科。
它是中华民族丰富的体育文化遗产和健康文化智慧,包含了体育运动、饮食、药膳、按摩、气功等多种方式,旨在通过体育运动来达到防病治病、强身健体的目的。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阐述中国传统体育养生学的内涵和应用。
一、体育运动体育运动是中国传统体育养生学的主要内容之一。
在中国,古代就有很多的“道教”、“佛教”、“武术”等学问在探究人体运动对于身心健康的作用。
例如,太极拳门派有太极、太极剑、太极扇、太极拂尘、太极推手等多种运动方式,这些运动都强调身体的动静结合,内外相连,强调在稳定的环境中,内部精神世界与外部环境彼此较为协调的健康体位。
在太极拳运动过程中,要带着宁静的心态,慢慢地调节心率和呼吸,达到缓解疲劳、增加身体柔韧性、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等多种效果,从而使身体得到充分的锻炼,促进身体健康。
另外,养生学里还有很多其他的运动方式,如踢毽子、打太极球、跳功夫舞、叠杯子等等,都是根据古代民间传统文化发展起来的一种特殊运动方式。
不同的运动方式有其各自的特点,但都具有促进身体健康、提高免疫力的作用。
二、饮食护身作为中国传统体育养生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饮食的重要性也是无可替代的。
饮食护身是通过食物的摄入和控制对人体的健康和免疫力进行有效的维护和提升。
古代医药中有很多养身膳食和药膳,如五谷养脏汤、五色茄子羹、鱼汤羹等等,都是在不同方向上强调食物的营养价值和接纳性。
除此之外,控制盐分和饮食讲究合理搭配,也是根据饮食妙趣悠长的传统文化而形成的一种养生保健的方法。
三、按摩艾灸按摩艾灸在中国传统体育养生学中也是不可或缺的。
按摩、艾灸,都是针对皮肤、经脉、筋骨、肌肉、淋巴等多个方面的特殊手段。
例如,太极功法中常被用来帮助排泄体内毒素、调节脏腑和气血等。
除夕吸附穴、梁丹灸等,也是普遍常见的中医疗法。
在最近的研究中,艾灸被发现有抵制病毒、提高免疫力、消除疲劳、调节身心状态等大量的好处。
传统体育养生包含哪些内容
![传统体育养生包含哪些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1346aa8e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98.png)
传统体育养生包含哪些内容
传统体育养生是指利用传统的体育运动方式来增强身体健康和延年益寿的方法。
传统体育养生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包括传统的体育运动项目、养生方法和养生理念等方面。
首先,传统体育养生的内容之一是传统的体育运动项目。
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包括太极拳、气功、武术、传统民间体育等。
这些传统体育运动项目注重身体的柔韧性、平衡性和内外兼修,通过练习这些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可以增强身体的柔韧性和灵活性,调节身体的平衡,提高身体的耐力和抗病能力,对身体健康大有益处。
其次,传统体育养生还包含了丰富的养生方法。
传统体育养生强调“动静结合,阴阳调和”,注重通过运动来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
在传统体育养生中,有很多养生方法,如按摩、拔罐、针灸、艾灸等,这些养生方法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调理脏腑功能,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对身体健康有益。
此外,传统体育养生还包含了丰富的养生理念。
传统体育养生注重身心合一,强调“养心、养气、养神、养形”,提倡“以柔克刚,以静制动”,倡导“顺其自然,天人合一”的养生理念。
在传
统体育养生的理念中,强调调整心态,保持心情舒畅,注重精神修养,这些养生理念对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都有积极的影响。
总的来说,传统体育养生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包括传统的体育运动项目、养生方法和养生理念等方面。
通过传统体育养生,可以增强身体的健康,延年益寿,提高生活质量。
因此,传统体育养生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人们的身心健康都有积极的影响。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关注传统体育养生,将其融入日常生活中,享受健康和快乐的生活。
传统体育养生与健康
![传统体育养生与健康](https://img.taocdn.com/s3/m/32b5bb7bba0d4a7302763ae2.png)
传统体育养生与健康一、传统体育养生的概念传统体育养生是中国古代的养生学说与强身健体的锻炼方法相结合的宝贵民族文化遗产。
它依靠人体自身的能力,通过姿势的调整,呼吸的锻炼,意念的运用,来调节和增强人体各部分机能,起到防病、治病、益智、延年的作用。
它属于人体科学的范畴。
传统体育养生历史悠久,包含着许多极为精湛的实践和理论。
几千年来,它对中华民族的整个思想文化──包括哲学思想、宗教思想,乃至身心修养、中医理论等,都有着许多方面的融摄。
二、传统体育养生的内容传统体育养生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因此内容十分丰富,主要有导引和武术两部分。
此节就导引部分做重点介绍。
导引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劳动中,在与疾病和衰老作斗争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和创造的一项自我身心锻炼的方法和理论。
它通过姿势调整,呼吸锻炼,意念运用等方法,诱导和启发人体内在潜力,增强人体各部分机能以及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导引功法流派繁多,内容丰富,按照导引锻炼三要素:调身、调息、调心,基本可分成三大类:以调心、调息为主,身体姿势处于相对安静状态,不断加强意念对自身的控制能力来养生治病的,归为静功;以调身、调息为主,增强身体姿势变化对气机运行的影响,通过姿势和呼吸的调整来养生治病的,归为动功;运用自身按摩、拍击等锻炼方法,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增进健康的,归为保健功。
三、传统体育养生的特点(一)可防病治病养生,又称摄生,就是“治未病”。
旨在通过调养精神和形体,来增强体质,治疗疾病,保持健康,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人的健康状况,疾病的发生与否,取决于人体正气的盛衰。
传统体育养生通过姿势调整,呼吸锻炼,心神修养,来疏通经络,畅通气血,协调脏腑,平衡阴阳,起到培育元气,扶植正气的作用,达到抵御外邪,祛病强身的目的。
致病因素中存在情感的因素,即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
在一般情况下,大多属于生理活动的范围,不足以致病。
但是,长期的精神刺激,或突然遭受到剧烈的精神创伤,超过生理活动所能调节的范围,就会引起体内的阴阳、气血、脏腑的功能失调而发生疾病。
第七章 传统体育养生功法锻炼
![第七章 传统体育养生功法锻炼](https://img.taocdn.com/s3/m/1c18b893daef5ef7ba0d3ce9.png)
心神宁静— 三、心神宁静—调心
调心主要是通过意识调节来练心,使心静,进而练 精神、练思维,在良性意识的指导下,达到思维敏 捷、反应灵活、气血通畅,从而达到健身目的。 调心主要方法有: 意想放松法:主动地以意识引导身体各部位放松, 并使思想相对集中,以解除身心紧张状态。 注意默念法:默念字句,默念词句,化杂念为正念, 这是集中思想常用的方法。 意想数息法:默数自己呼吸的方法,有数息和随息 两种。 排除杂念法:排除各种思想杂念与干扰,集中注意 力。
呼吸深长匀细— 二、呼吸深长匀细—调息 调息是指通过对呼吸的控制,使其达到深长 匀细。
它是练气的重要环节,是使人体内真气积蓄、发动 和运行的主要方法。调息不仅可以对机体起到调和 气血、按摩内脏的作用,同时也有助于思想安定和 身体放松。 主要方法:自然呼吸法、顺腹式呼吸法、逆腹式呼 吸法、停闭呼吸法、鼻息口呼法、读字口呼法、踵 息法、小周天呼吸法、真息法、潜呼吸法、开合呼 吸法。
“动功”与“静功” 动功” 静功” “动功”与“静功”是各有特点且又密切联系的两类 动功” 静功” 传统体育养生功法。 “静功”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有记载……,静功功法 静功” ……, 归纳起来主要有吐纳、行气、打坐、禅定等。 静功中的静是相对的。 “动功”是指有形体运动的功法。动功功法很多,如 动功” 五禽戏、八段锦等。 动功多是外动而内静,动中求静。 为什么练功时要强调动静结合? 从人体生命整体观来看,人的生命运动应遵循精神与 肉体统一的整体的生命运动规律。(解释)
顺应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解释顺应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解释二动静相兼二动静相兼什么是什么是动静相兼动静相兼动静相兼是指动静相兼是指动动与与静静的有机结合这里的的有机结合这里的动动是指动静相兼的内涵动静相兼的内涵动静相兼是练习形式上的动与静的紧密结合及合动静相兼是练习形式上的动与静的紧密结合及合理搭配是思想与形体的活动及安静二者是相对理搭配是思想与形体的活动及安静二者是相对动静相兼的作用动静相兼的作用动对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滑润关节和强壮肢体有动对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滑润关节和强壮肢体有良好的功效
中国传统体育养生学
![中国传统体育养生学](https://img.taocdn.com/s3/m/8c42f68ed5bbfd0a795673d4.png)
三盘落地势
• 上腭坚撑舌 张眸意注牙 • 足开蹲似踞 手按猛如拿 • 两掌翻齐起 千斤重有加 • 瞪睛兼闭口 起立足无斜
青龙探爪势
• 青龙探爪 左从右出 • 修士效之 掌平气实 • 力周肩背 围收过膝 • 两目注平 息调心谧
卧虎扑食势
• 两足分蹲身似倾 • 屈伸左右髋相更 • 昂都胸做探前势 • 偃背腰还似砥平 • 鼻息调元均出入 • 指着著地赖支撑 • 降龙伏虎神仙事 • 学得真形也卫生
中国传统体育养生学
易筋经
易筋经
• 易筋经是源子我国古代导引术,历史悠久。
• 一 功法特点 • (一) 动作舒展,伸筋拔骨 • (二) 柔和匀称,协调美观 • (三) 注重脊柱的旋转屈伸
• 二 习练要领 • (一) 精神放松,形意合一 • (二) 呼吸自然,贯穿始终 • (三) 刚柔相济,虚实相兼 • (四) 循序渐进,个别动作配合发音
摘星换斗势
• 只手擎天掌覆头 • 更从掌内注双眸 • 鼻端吸气频调息 • 用力收回左右眸
倒拽九牛尾势
• 两髋后伸前屈 • 小腹运气空松 • 用力在于两膀 • 双拳须注双瞳
出爪亮翅势
• 挺身兼怒目 • 推手向当前 • 用力收回处 • 功须七次全
九鬼拔马刀势
• 侧首弯肱 抱顶及颈 • 自头收回 弗嫌力猛 • 左右相轮 身直气静
打躬势
• 两手齐持脑 • 垂腰至膝间 • 头惟探胯下 • 口更啮牙关 • 舌尖还抵腭 • 力在肘双弯 • 尾势
• 推手至地
• 瞪目昂头
• 凝神一志
体育养生学第六章《传统体育养生功法锻炼的基本原则和要领》教案
![体育养生学第六章《传统体育养生功法锻炼的基本原则和要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9944348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3bddf10.png)
第六章传统体育养生功法锻炼的基本原则和要领一、教学目标理解并掌握传统体育养生功法锻炼的基本原则和要领。
二、教学重点传统体育养生的要领。
三、教学内容1、传统体育养生功法锻炼的基本原则2、传统体育养生功法锻炼的基本要领四、教学过程第一节传统体育养生功法锻炼的基本原则一、松静自然松是指身体,静是指心。
自然是对练功的各个环节提出来的,如姿势、呼吸、意守、心情和精神状态都要舒展、自然。
1、松静(1)身心放松的意义身心放松是习练传统体育养生功法取得成就的必要条件之一,也是现代心理医学中用于防治因情绪紧张而产生一系列身心疾病的有效方法。
所谓的放松,就是在保持稳定姿势的情况下,或在缓慢的动作过程中,习练者运用自我调节的方法,使全身上下、左右、表里的皮肤、肌肉、关节,以至脏腑和大脑等部位都处于松弛状态。
身心放松,一方面有利于身体内气血的自然循环,减少机体的负担和能量消耗,降低基础代谢率;另一方面,可以降低机体的兴奋程度,减少内、外环境对大脑皮质的干扰,有利于诱导大脑入静,能加速进入自我调整的传统体育养生功法态。
放松不仅有助于身体调节,而且对心理状态的调整也有良好的作用。
一个人的面部表情经常处于慈善、和蔼和面带微笑的喜悦状态,他的内心世界必然也是善良、豁达、平静的。
心理的平和,必然引起生理功能向健康方面转化。
相反,表情紧张的状态,将导致身体状态的恶化。
(2)放松训练的方法A 放掉心中牵挂的事情在练功前,首先要做好心理准备。
要求练功者既要把长期积累的不放心的事情放下,又要把当前牵挂的事情放下。
也即是说,心要平和,要松弛。
不过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只有经过长期的锻炼才能做到。
传统体育养生功法要求练习者既要有健康的心理状态,又要注意道德的修养,培养高尚的情操。
B 学会由“身”入“心”的放松根据身心相互影响的道理,一般放松应由身体开始再转入心的放松。
也就是说,形体的放松为心态的平和创造了条件。
身体放松是指皮肉骨骼都要放松,不能僵直,不能绷紧。
传统体育养生的基本内容
![传统体育养生的基本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e154b6c1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d7.png)
传统体育养生的基本内容传统体育养生是一种特殊的养生方式,起源于中国的古代养生文化,旨在通过调节身体的健康状况来延长寿命,以实现更高层次的身心和社会发展。
其以中国传统理论为基础,将诸如联接、按摩、拉筋、健身瑜伽,以及其他实践方法相结合,以达到身体上的最佳状态。
一、联接联接一般指将五行理论中的各种联接动作结合在一起,以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强度。
五行重练可以锻炼3个部位:肩部、背部、腰部。
每种动作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帮助身体放松肌肉、活化淋巴和血液循环。
二、按摩传统按摩通常是指以平行揉捏按摩,可以放松身体紧张状态,促进血液循环,帮助身体清除毒素,并可以缓解疲劳,有益于消除身体无痛觉,改善颈肩疼痛、关节定位受损等,提升身心的健康。
三、拉筋拉筋能够增强肌肉的力量,并可以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具有改善肌肉摩擦,正确修正异常拉伸关节位置,以及缓解关节炎、痉挛症和肌腱炎等功效。
四、健身瑜伽健身瑜伽是一种以修身休闲为目的的体育锻炼方式,可以改善体态,协调身体的机能,提高肌肉的力量和弹性,帮助修复体内的器官功能,从心理上增强负担能力。
五、少儿健身及其他实践方法少儿健身应尊重孩子个性,针对孩子的年龄和身体状况进行健身,遵循八拍子的步骤:步行、跑步、跳跃、抛掷、掷环、掷球、登山、游泳。
这些可以有效地提高孩子的体质,帮助其建立良好的健康习惯。
另外,还有一些可以帮助调节身体状况的实践方法,比如丹田气功、呼吸保健、饮食有节,以及养生饮食等,都是传统体育养生的重要内容。
总之,传统体育养生主要通过联接、按摩、拉筋、健身瑜伽、少儿健身及其他实践方法来促进身心健康,以实现人的生命终极目标,可以说是一种命令的概念,牵涉到传统理论、药物、营养、运动等各个方面。
传统体育养生
![传统体育养生](https://img.taocdn.com/s3/m/90e02b856bec0975f465e2b6.png)
动功——外练为主——易筋经
特点:动作舒展,伸筋拔骨;柔和匀称,协调美观 注重脊椎的旋转屈伸。 “易筋经”就是活动肌肉、筋骨,使全身经络、气血通畅, 从而增进健康、祛病延年的一种传统健身法。 使全身经络、气血通畅,五脏六腑调和,精神充沛,生命 力旺盛。
保健功
概念: 运用自身按摩、拍击等锻炼方法,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 血、增进健康的功法。 分类: 自我按摩法:推、拿、按、压、擦、揉、捏、点 自我拍击法:拍、击、叩、弹、啄 静坐~耳功~叩齿~舌功~漱津~擦鼻~目功~擦面~项 功~揉肩~夹脊功~搓腰~搓龟尾~擦丹田~揉膝~擦涌 泉~织布式~和带脉
1 2
静功 动功
3
4
保健功
武术
静功——锻炼呼吸为主
腹式呼吸法
顺腹式呼吸:吸气 时轻轻扩张腹肌, 在感觉舒服的前提 下,尽量吸得越深 越好;呼气时再将 肌肉放松。
停闭呼吸法
• 吸呼停法:呼气 后,呼吸停顿1~ 2秒钟。 • 吸停呼法:吸气 后,呼吸停顿1~ 2秒钟,舌抵上腭 不动。停顿后, 舌抵下门齿,小
BREAD PPT DESIGN
中国传统文化与养生
——传统体育养生
传统体育养生
通过人体自身的姿势调整、呼吸锻炼、意念控制,使身 心融为一体,达到增强人体各部分机能,启发人体内在 潜力,起到防病、治病、益智、延年的作用。 在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自身的锻炼,有意识地自
我控制心理、生理活动,达到增强健康、防病治病的效
果。
目录 CONTENTS
胎息法
• 吸气时意想气自
丹田吸入,稍作
停留,再意想气 自丹田呼出。稍
停再作重复。
呼吸要绵细、缓 慢、均匀,意守 要在若有若无之 间
逆腹式呼吸:即吸
传统体育养生学
![传统体育养生学](https://img.taocdn.com/s3/m/f2b0590ebb68a98271fefa54.png)
5、《黄帝内经》中有关人体生命的理论与养生保健思想
6、导引行气术
导引是以肢体运动为主而配合呼吸吐纳的运动方式。先秦时期导引术较为简单,见于文献的仅“熊经鸟伸”等单式动作。秦汉时期,导引术有很大发展。
1973年在长沙马王堆西汉墓中发现了一幅珍贵的帛画《导引图》,图中绘有44个各种不同人物的运动姿态,有伸屈、体侧、腹背、转体等动作,既有立势、又有坐势;既有徒手动作,又有使用器物的动作,许多动作是模仿动物形态而来.
东汉未年,华佗在前代导引术的基础上,创编了势势相承的《五禽戏》,开创了导引套路术式的先河。五禽戏是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神态而创编的一套自我保健的导引术。《五禽戏》的产生,标志着导引术从单个动作术式向套路术式发展,为后世导引术奠定了基本模式。
行气是一种以呼吸吐纳为主的养生方法。早在先秦典籍中已有行气活动的某些记载。战国时期的《行气玉佩铭》,是一篇镌刻在12面体柱形的玉佩上的铭文,用短短的45个字,非常简练是描述了呼吸行气的具体方法
《太平经》是道教最早的经典,其主要养生思想,是主张通过人体内精气神的修炼来治身养生。“欲寿者当守气而合神,精不去其形,念此三合以为一。”这是古代养生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炼养精气神理论。
《黄庭经》从道教长生修炼角度出发,结合道教养生理论及医家经穴脏腑功能理论,以七言韵之体对魏晋以前道教气功修炼的人体生理根据和炼养要决作了全面的总结和阐述。后被誉“寿世长生”之妙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