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要点归纳
文理论知识点(精华版)
文学理论学问点一.文学作品的类型:现实型,抱负型,象征型1.现实型: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事实的文学形状;2.抱负型:抱负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治抱负的文学形状;3.象征型:象征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示意寄寓审美意蕴的文学形状;二.文学的基本体裁:诗,小说,剧本,散文和报告文学1.诗:是一种语词凝练,结构跳动,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特点:凝练性,跳动性,音乐性2.小说:是一种侧重刻画人物形象,表达故事情节的文学样式;特点:深化细致的人物刻画,完整复杂的情节表达,详细充分的环境描写三.文学作品的文本层面:言语层,形象层,意蕴层1.文学言语层面:指文学文本第一出现于读者面前,供其阅读的详细言语系统;特点:内指性,心里包蕴性,阻据性2.文学形象层面:是读者在阅读文学言语系统过程中,经过想象和联想而在头脑中唤起的详细可感的动人的生活图景;特点:主观和客观的统一假定与真实的统一个别与一般的统一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3.文学意蕴层:指文本所包蕴的思想,感情等各种内容,属于文本结构的纵深层次;三个层面:历史内容层,哲学意味层,审美意蕴层四.文学典型1.定义: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状之一,是文学话语系统中显出特点的富于魅力的性格;一般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2.举例说明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1) 一方面,典型性格是在典型环境中形成的,如《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就是围围着她的典型环境的产物;2) 另一方面,典型人物在肯定条件下发生反作用;这种现象在无产阶级英雄典型那里表现得尤为充分,如《红岩》;五.意境,意象,审美1.意境定义: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状之一,是指抒情型作品中出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2.特点:情形交融,虚实相生,韵味无穷3.意象定义:这里主要指审美意象,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状之一;是指以表达哲理观念为目的,以象征性,荒诞性为其基本特点的达到人类审美抱负境界的表意之象;4.审美定义:审美是人类把握世界的一种特别形式,指人与世界(社会和自然)形成一种无功利的,形象的和情感的关系状态六.叙事1.定义:简洁地说,就是用话语虚构社会生活大事的过程;2.构成:表达内容,表达话语,表达动作3.特点:第一,叙事的内容是社会生活大事的过程其次,叙事是话语的虚构七.结构表层结构深层结构↓↓大事之间关系关联性多种行动之间关联八.行动:行动序列→只指一种行动行动序列的形成:首尾相接,中间包含,左右并连九.文本时间:是指故事内容在叙事文本中详细出现出来的时间状态,是作者对故事内容进行创作加工后供应应读者的文本秩序;故事时间:是指故事发生的自然时间状态,是故事内容中虚构的大事之间的前后关系;十.抒情性作品1. 定义:指以表现作者个人主观情感为主,偏重审美价值的一类文学作品,与叙事性作品相对;内容--- 抒情内容:情感,过程,意义构成要素形式--- 抒情话语:声音,画面结构要素(一)声与情———— 1. 诗与乐 2. 声调与情调3. 节奏与情感的运动形式(二)景与情———— 1. 诗与画2. 情形关系3. 真与幻十一;抒情话语的修辞方式:比如,象征,倒装,歧义,夸张,对比,借代,用典等;比如,象征————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一种情感与意义倒装,歧义————音韵对仗,含义互文夸张,对比————把有限情感放大,无限化借代,用典————经济简约而丰富感情十二. 文学风格1. 定义:指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和言语结构中所显示出来的,能引起读者长久的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2. 文学风格的类型与价值风格的简分法:中国的简分法是将风格分为“刚”和“柔”两类,也有“虚”和“实”,“奇”和“正”等二分法;风格的繁分法:由于将文学风格分为较多,较繁复的类型而得名,奉献最大的是刘茘和司空图;3. 风格的审美价值1 真正特殊的风格美是可以超越时代,地域和阶层的限制,留住永恒的美感的;但是它在很大程度上又受到时代价值取向2 风格的审美价值虽然可以超越时代,的影响和制约;十三;民族风格1. 定义:指作家作品在总体特色上所具有的特定民族的特点,是该民族的精神特点,审美要求和审美抱负在作家作品中的表现;拉丁族:西班牙,法国,意大利——情欲《包法利夫人》表现:题材——日耳曼:德国,英国——爱,婚姻《简爱》十四;文学风格地域性1. 定义:不同地域有不同的文化,作家总是生活在肯定的地域中,不能不感受到地域文化的气息,而地域文化对作家创作必定产生很大影响,所以作家的文学风格中必定渗入地域文化的因素,表现出鲜明的地域性;2. 详细表现在那几个方面:1) 自然环境2) 社会环境3) 生活习惯十五;如何懂得文学风格的地域性1. 定义:2. 详细表达在以下三个方面十六;文同学产与消费之间的关系1. 文学消费和文同学产之间是辩证的互动关系;2. 一方面,文同学产规定着文学消费;3. 另一方面,文学消费也制约着文同学产;4. 再次,文学消费者参加生产着文学产品;十七;简要谈一谈对文学接受的文化属性的熟悉在文学消费所具有的二重性之中,文学消费的精神享受性和意识形状性居于主导性,由于文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表达在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状;1. 文学接受的审美属性:文学不仅能够丰富人们的生活学问,给人以理智上的启迪,而且能给读者带来审美的享受,具有审美属性;这种属性能从情感上打动读者,感染读者;层次:动听悦目悦心悦意悦神悦志2. 文学接受的熟悉属性:文学作品通过生动的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揭示自我人性的丰富本质,因而具有一种为读者供应熟悉社会生活,熟悉人类自身本质的价值属性;宏观————社会生活,客观世界微观————熟悉人性,熟悉自我3. 文学接受的价值阐释属性:文学作品作为一种文化信息密集的文化产品,对于读者来说,具有一种多方面满意其文化阐释与品评爱好的价值或者属性;4. 文学接受的沟通属性:文学活动是一种社会性的话语活动,文学活动自古以来就具有肯定的社会交际与沟通的作用;早在先秦时期,孔子在论述诗歌的作用时就说到“诗可以群”;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读者与作者的沟通读者与作品中人物角色的沟通读者与其他读者的沟通读者与作品所描写的整个自然,社会以及全人类的沟通十八;文学接受的过程:期望视野,接受动机,接受心境1. 期望视野:在文学阅读过程中,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基于个人与社会的复杂缘由,心理上往往会有既成的指向与观念结构;读者的这种据阅读文本的既成心里图式,叫做阅读体会期望视野,简称期望视野;1)三个层次:文体期望,形象期望,意蕴期望2)形成的三个因素: 文化学问,社会阅历,性别与年龄2. 接受动机:读者进行文学阅读时的动力和需要1)审美动机2) 求知动机3) 受教动机4)批判动机5)借鉴动机3. 接受心境: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总处于肯定的心情状态;在文学阅读开头时,这种生活中的心情状态不行能截然中断,它会相伴读者进入阅读过程,影响阅读成效;读者的这种影响阅读的心情状态,就叫接受心境;1)文学接受心境主要有欣悦,抑郁与虚静这三种状态2)接受心境的形成,取决于多方面因素:1. 社会生活状况及及个人境遇有关,如国家的强盛或动荡;2. 个人境遇会影响接受心境;3. 个人的生理状况会影响接受心境;4. 自然环境状况会影响接受心境,如酷热或冰冷,阴云覆盖或秋高气爽等;5. 民族文化传统会影响接受心境,如中国古典文化讲究以“虚静”进入文学阅读过程中;十九;异变的三个方面1. 第一是作品形象的异变2. 其次是情感的异变3. 再次是思想观念的异变二十;谈谈期望遇挫与艺术魅力之间的关系1. 期望遇挫与艺术魅力总体上来看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一般而言,一部较为优秀的作品往往相伴着期望遇挫;由于通常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吸引读者的爱好,否就作品就有缺乏新意之嫌;同样假如读者完全受挫的话也同样难以使读者进入作品;2. 读者的期望视野与作品之间呈三种情形:1)完全顺应2)完全遇挫3)既有顺向顺应又有逆向遇挫二十一;共鸣,净化,领会,余味1.共鸣:是文学接受进入高级阶段的一个标志,指的是: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读者为作品中的思想感情,抱负愿望及人物的命运遭际所打动,从而形成一种剧烈的心灵感应状态;2.净化:是读者通过阅读作品而达到的一种“杂念去除,趋向崇高”的自我教育成效;3.领会:是指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时,继公民和净化之后而进入的一个更高阶段,详细包括潜思默想,体悟人生真谛,提升精神境域等状况与过程;4.余味:是文学接受进入高潮阶段之后的一种心理连续和留存状况,是指文学作品再造成读者的共鸣,净化和领会之后,连续留存于脑际并使其不断回味的状态;如梁启超在《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中指出:“人之读一小说也,往往既终卷后,数日或数旬而终不能释然;”二十二;文学批判思想标准和艺术标准之间的关系1. 思想标准和艺术标准的内涵指向彼此是相互联系的,例如高度的写实性与进步的倾向性,健康的情感性相统一,艺术作品才能产生心灵影响;2. 思想标准和艺术标准是内在地联系在一起;例如形象塑造的鲜明,生动,独特,离不开真实性这个前提;3. 而意蕴评判,同时也意味着思想,情感,意绪及社会内涵的评判,等等;越是深层的批判,思想标准和艺术标准就联系的越是紧密,由于艺术作品的思想原来就在艺术之中,是一种“有一位的形式”;。
文学理论知识点整理
文学理论知识点整理文学理论是文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文学作品的理论解析和批评,揭示其内涵与艺术特点。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文学理论知识点整理,供参考。
1.结构主义理论:结构主义关注文本的内部结构和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认为文学作品是由符号系统构成的。
代表人物有塞米奥特、巴赫金、巴特等。
2.生成派理论:生成派理论强调作品创作过程中的非意识的因素对作品的影响,认为作品的创作是一个潜意识的生成过程。
代表人物有福柯、昆德拉、德里达等。
3.传统批评理论:传统批评主要关注作品的形式美和内容,强调对古典作品的传承和保护。
代表人物有约翰逊、托马斯、列维斯托克等。
4.阐释学理论:阐释学强调读者的主观阐释和解读过程,认为作品的意义是由读者构建的。
代表人物有里卡尔、布鲁克斯、费希特等。
5.后现代主义理论:后现代主义理论否定了一切宏大的叙事和定义,关注语言的多样性和后现代社会的碎片化特征。
代表人物有巴特、福柯、德里达等。
6.社会历史主义理论:社会历史主义理论认为文学作品是社会历史背景下的产物,关注文本与社会历史的关系。
代表人物有威廉·髙明、格拉姆斯基、詹姆斯恩斯特等。
7.叙事理论:叙事理论关注作品的叙事结构和叙事方式,研究叙述者与叙述之间的关系。
代表人物有杰拉尔德·格诺斯、克里斯多夫·布雷特、托尔斯泰等。
8.意象主义理论:意象主义强调通过感知和意象表达作家内心的情感和思绪。
代表人物有波德莫、福楼拜、莫泊桑等。
9.形式主义理论:形式主义关注作品的形式和结构,强调艺术的独立性和自足性。
代表人物有修正主义、达尔、修兹基等。
10.象征主义理论:象征主义认为文学作品可以通过象征、暗示的方式表达情感和主题。
代表人物有马拉美、曼德尔斯坦等。
以上仅为部分文学理论知识点的简要介绍,每个理论都有其独特的视角和研究方法。
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文学理论也在不断发展和演变。
对于文学研究者和文学爱好者来说,了解和掌握不同的文学理论可以帮助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文学作品,深化对文学艺术的理解和欣赏。
文学理论重点整理
概念:1、再现论:文学是对现实的模仿。
产生于古希腊,流传最早,影响最大。
代表人物有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布瓦罗,别林斯基。
2、表现论:文学是心灵的表现。
产生于18世纪以后。
代表人物有康德,雪莱。
诺瓦利斯,柏格森,弗洛伊德,源泉追溯到古希腊。
3、情节:即小说对故事所进行的符合表达目的的艺术安排及由此而形成的新秩序。
4、圆形人物:即性格特征丰富、多侧面、多层次、立体化的人物,但并不是杂乱无章的。
有占主导的性格元素,对人物性格形成支配作用,其他元素起到丰富的补充作用。
5、扁形人物:即性格单一、平面化的人物。
艺术夸张,可任强化作品的特定表现。
增加小说特定的审美韵味。
6、视角:叙述视角与审美视角类似于故事与情节。
审美视角是作家对生活的独特发现与开掘,是作家审美意识的外化。
叙述视角是审美视角都在小说文本中的物化联系。
叙述主体、人称的选择是叙述视角的基本表现形式。
小说的视角揭示了一部小说从何种角度审视生活,何种方式叙述故事的立场、态度,特定上午审美视角决定了相应的叙述视角,叙述视角的变化也会影响和叙述视角的变更。
7、韵脚:是韵文(诗词歌赋等)句末押韵的字。
8、音步:是诗人表情达意的基本单位。
读者诵读的基本语音单位。
9、典型:典型是借助一定的文学语言所构造的意蕴丰富、特征鲜明,具有较高审美价值的独特的热舞形象。
10、意境:指文学作品通过一定的文学语言所构造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含蓄灵动的形象整体。
11、意象:文学作品通过一定的文学语言所构造的主客合一、心物交融、富有象征和哲思意蕴的具体形象。
12、典型环境:指作品中典型人物所处的特定环境,包括典型人物自身其中,围绕典型人物所展开的具体环境,也包括支配人物行动,促成典型人物性格形成与发展特定社会背景与时代面貌。
典型环境是小环境与大环境的艺术统一。
13、情感力:情感发生、提升、处理、创造、表达与感受的综合能力。
14、想象力:在知觉的基础上进行新形象创造的能力,是人的心理能力和思维能力。
文学理论的知识点
文学理论的知识点文学理论是研究文学原理和文学艺术规律的学科,它探讨文学作品的创作原则、审美效果以及与社会、历史、心理等方面的关系。
文学理论的研究对于深入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与世界意义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文学理论知识点。
1.传统批评理论:传统文学批评理论主要源于西方文学史的发展,包括古希腊的诗学、启蒙时代的批评理论、浪漫主义的批评理论等。
传统批评理论主要关注文学作品的美学效果、艺术形式和创作风格等方面。
2.结构主义理论:结构主义理论认为文学作品是一种有机的结构,它以文本中的各个元素之间的关系为研究对象,强调文本的内在结构和语言系统的规则。
结构主义理论关注的问题包括符号、符号系统、语言结构以及文学作品中的隐喻和象征等。
3.语法学派理论:语法学派理论强调文学作品的结构和语言使用方式对于文学作品的意义和价值产生重要影响。
语法学派理论主要研究文学作品中的叙事技巧、语言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等。
4.重述理论:重述理论认为文学作品是一种不断被重述和改写的过程。
重述理论关注文学作品中的意象、主题、符号等元素的变化和演化,强调文学作品的历史性和传承性。
5.新批评理论:新批评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兴起的一种文学批评方法。
新批评理论强调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时的主观感受和个人理解,强调文学作品与读者的互动关系。
6.后现代理论:后现代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兴起的一种文学理论和文化理论,它质疑知识和权力的固化结构,强调差异、边缘与边际的文化形态。
后现代理论对于解构文学作品中的二元对立、拓展文学创作的边界具有重要意义。
7.女性主义理论:女性主义理论关注性别对于文学作品和文化生活的影响,强调女性的主体地位、女性的话语权和女性的体验。
女性主义理论对于批评男权社会中的性别偏见以及挖掘女性文学作品的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8.后殖民理论:后殖民理论关注殖民主义和殖民地历史对于文学作品和文化形态的影响,强调历史、权力和身份的关系。
文学理论的知识点
文学理论的知识点文学是人类创造的一种艺术形式,通过文字来表达和传递思想、情感和体验。
文学理论是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和解读的学科,它探讨了文学的起源、发展、形式和意义等方面的问题。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一些重要的文学理论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
第一,结构主义理论。
结构主义理论强调文学作品的结构和系统性,认为文学作品是由各种符号和符号系统组成的。
结构主义关注作品内部的关系和结构,通过分析符号和符号系统的运作方式来解读作品的意义。
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有俄国学者弗拉基米尔·普罗普,法国学者罗兰·巴特。
第二,后现代主义理论。
后现代主义理论是对现代主义的批判和超越,它强调文学作品的多样性、碎片性和相对性。
后现代主义文学常常涉及到语言的游戏、叙事的打破和身份的模糊等主题。
代表人物有法国学者让-弗朗索瓦·利奥塔、美国学者林达·哈特。
第三,女性主义理论。
女性主义理论关注女性的权利、地位和经验,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分析来揭示和批判男性主导的社会结构。
女性主义理论强调女性的声音和视角,关注性别的政治和文化意义。
代表人物有美国学者瓦吉·凯特·米切尔、法国学者海伦·西克斯。
第四,后殖民主义理论。
后殖民主义理论关注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对文学作品和文化的影响,探讨后殖民社会的权力、身份和文化认同等问题。
后殖民主义理论强调被殖民地的经验和视角,揭示殖民主义的不平等和压迫。
代表人物有印度学者盖亚特里·斯皮瓦克、牙买加学者爱德华·格林。
第五,心理分析理论。
心理分析理论是由弗洛伊德等心理学家提出的,它通过对文学作品的解读来揭示人类的潜意识和心理冲突。
心理分析理论关注人物的欲望、冲突和梦境等方面,通过解读象征和隐喻来理解作品的深层意义。
代表人物有奥地利学者卡尔·古斯塔夫·荣格、美国学者哈罗德·布鲁姆。
以上是一些重要的文学理论知识点,它们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读文学作品。
文学理论第5版知识点总结
文学理论第5版知识点总结一、文学的概念1. 文学的定义文学是用语言艺术地表现人类思想感情、塑造形象和描绘环境的创造性活动,是一种对现实的艺术再现和审美创造。
2. 文学的形式文学的形式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每种形式都有其特定的表现手法和效果。
3. 文学的功能文学的功能包括了审美功能、表达功能、启迪功能和批判功能。
文学作品通过审美形式唤起读者的美感,通过艺术表达展现情感,启迪读者思想,批判社会现实。
4. 文学的题材文学的题材包括人物、事件、景物等,这些题材提供了文学作品创作的素材和内容。
5. 文学的风格文学的风格是文学作品特有的表现形式,包括韵律、节奏、语言、修辞等。
二、文学批评1. 文学批评的发展文学批评是对文学作品的评价和解读,它随着文学发展逐渐形成,并不断发展。
从最初的审美批评到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批评等,文学批评形式多样。
2. 文学批评的方法文学批评的方法主要包括传统批评、形式主义批评、马克思主义批评、后现代主义批评等。
每种批评方法都有其特定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向。
3. 文学批评的标准文学批评的标准包括了文学作品的艺术性、情感性、社会性和道德性等。
这些标准是对文学作品质量的评价依据。
4. 文学批评的价值文学批评通过对文学作品的解读和评价,可以促进文学作品的创作和发展,同时也可以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
三、文学评价1. 文学价值的判断文学价值的判断是对文学作品质量的评价,包括了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例如文学作品的艺术性、思想性和传播效果等。
2. 文学评价的标准文学评价的标准包括了文学作品的真实性、美感性、情感性、社会性和思想性等。
这些标准可以帮助评价者判断文学作品的质量。
3. 文学评价的方法文学评价的方法有多种,包括了审美评价、历史评价、社会评价和文化评价等。
每种方法都有其特定的侧重点和效果。
四、文学意义和作用1. 文学的社会意义文学作为一种审美活动,可以唤起人们的美感和情感,提升人们的审美情趣,同时也可以反映社会现实,批判不良现象,促进社会进步。
文学理论要点归纳
文学理论要点归纳文学理论要点归纳导言1.文学理论是一门研究文学特性和普通规律的人文学科。
研究对象:文学和文学活动。
文学是具有意识形态属性和审美属性的语言艺术。
文学活动是一个由生活、作家、作品和读者等要素构成的多环节活动。
2.文学理论的性质:鲜明的实践性、浓郁的人文性、科学性(阐述的完满性)。
研究方法和研究分支:①哲学方法—文学哲学;②社会学方法—文学社会学;③心理学方法—文学心理学;④语言学方法—文学语言学;⑤价值学方法—文学价值学;⑥信息论方法—文学信息学;⑦文化方法—文学文化学。
(这里强调的文学理论的研究方法,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整体上分析、总结文学和文学活动的基本性质和规律)第一编1.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文学的本质及其规律的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有机组成部分。
2.产生的历史条件:19世纪40年代;自由资本主义时代,发展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浪潮中。
3.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思想来源:德国古典主义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4.观照文学的领域——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的创立,为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奠定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使文学理论产生了历史性变革。
5.文学的社会地位:居于社会结构中的上层建筑领域,都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作用:①辩证理解文学艺术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②正确认识社会心理与文学艺术的关系;③深入把握文学艺术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平衡和不平衡关系。
6.人类在精神上掌握世界的方式:实践的方式(人的感性的物质活动,它是“为感觉所感知”的活动)、理论认识的方式(以概念为主的思维活动,认识的重点是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宗教精神的方式(实为主观希望所寄托的幻想,即颠倒了现实世界的投影)、艺术掌握的方式(以形象为主的想象活动,重点是事物的特征和典型性)。
7.文学艺术的特点:①充分发挥想象力的作用;②努力塑造典型的艺术形象;③借助于特定的文学语言。
8.艺术生产——种审美性的精神生产活动。
文学理论期末复习重点
文学理论期末复习重点文学理论复习重点1.文艺学:文学理论、文学史、文学批评。
文学理论是核心,他的任务就是给文学史和文学批评提供概念。
文学理论在中国的发展:古代没有有系统性的文学理论,点滴,零散。
西学东渐,梁启超《论小说与群治的关系》工具主义。
从零散的对作品的理性评价到系统的文学理论思考和著作。
2.文学的本体论/本质论。
(整个文学理论体系的重点)文学的本质论:概念是表达人的思维过程及其结果的词语文学正是人们用来思考诗歌、小说和散文等所涉及的普遍问题的一个概念。
反本质主义——反对文学有放之四海的定义解构了文学本质问题文学概念的定义是不断变化的文学概念的含义是多元化的3.文学的概念(伊格尔顿定义“文学”是一个名称,文学的含义是随历史变化的)文学是怎么演变的;文学是怎么发展的;(文学的文化含义、审美含义以及通行含义)文学的原初含义(广义)——文化含义文学的文化含义泛指广义的文化过程,是指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包括今天的文学以及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
文学还未从一般文化现象中分离出来独立发展。
文学的狭义——审美含义文学的审美含义指具有审美属性的语言行为及其作品,包括诗、散文、小说、剧本等;文学分离,独立出来,成为特殊审美形态。
(文学的审美含义:有文采的缘情性作品。
中国魏晋时期,审美属性独立;西方18世纪,诗正式成为“美的艺术”。
)文学的现代含义——通行含义文学审美含义的通行:文学主要被视为具有审美性的语言艺术作品。
通行原因:人类活动的发展使文学从一般文化形态中独立出来。
现代学科分类机制的建立与健全,文学被划分到审美-表现领域,专门承担表现审美体验的任务。
文学现代含义的确立:首先将一批文本从其他文献中分离出来,然后赋予这批文本以创造性、想象性和审美性为特征,并以天才论为基础赋予作者崇高的地位,把诗人和艺术家提高到一个具有强大创造力的造物主地位,以此形成了一个艺术或文学的独立自足的领域。
文学理论知识点
文学理论知识点文学理论是一门研究文学的普遍规律和基本原理的学科,它对于我们理解文学作品、文学现象以及文学创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文学理论的世界,探索其中的一些关键知识点。
一、文学的本质文学的本质是文学理论中一个核心的问题。
对于文学本质的探讨,不同的学者和流派有着不同的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文学是对社会生活的反映。
文学作品通过各种艺术手段,如描写、叙述、抒情等,展现出社会的风貌、人物的命运以及各种社会现象。
这种反映不是简单的镜像式呈现,而是经过作者的选择、加工和提炼,融入了作者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
另一种观点强调文学是作者情感的表达。
作者将内心深处的情感、体验和感悟通过文学作品传达出来,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的喜怒哀乐,从而产生共鸣。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文学是一种语言的艺术。
语言是文学的载体,文学通过独特的语言运用,如修辞、韵律、节奏等,创造出美的形式和意境。
二、文学作品的构成文学作品由多个要素构成,包括题材、主题、情节、人物、结构和语言等。
题材是文学作品所描绘的具体内容,如历史、现实、神话等。
主题则是作品所表达的中心思想或核心观点,是作品的灵魂所在。
情节是作品中事件的发展和演变,它推动着故事的进展,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人物是文学作品的核心,他们的性格、命运和行为构成了作品的主要内容。
结构是作品的组织方式,合理的结构能够使作品层次分明、逻辑清晰。
语言则是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优美、生动、准确的语言能够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三、文学创作的过程文学创作是一个复杂而又充满创造性的过程。
首先是创作的准备阶段,包括生活积累、素材收集、思想酝酿等。
作者需要对生活有着敏锐的观察和深刻的感悟,从生活中获取创作的灵感和素材。
然后是构思阶段,作者在头脑中对作品进行整体的规划和设计,确定主题、情节、人物等。
接下来是写作阶段,作者将构思转化为具体的文字,这需要作者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技巧。
最后是修改和完善阶段,作者对初稿进行反复的审视和修改,使作品更加完美。
文学理论复习整理
文学理论复习整理文学理论复习要点整理绪论第一节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1、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学科性质由它的研究对象决定。
文学理论以文学作为研究对象。
2、什么是文学?文学的定义文学是一种由想象创造出来,具有形象性和情感性,以一定的形式美打动人的语言艺术,它不仅包括文辞章句之类用文字书写的书面文学,而且包括流传在唇吻口耳之间的诗词歌赋之类口头文学。
文学理论就是以它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简言之:文学是运用语言媒介表现情感、塑造形象的审美意识形态。
第二节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1、什么是文艺学?文艺学包括哪几个分支?研究文学的本质和规律的科学统称为文艺学。
文艺学分为三个分支,即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它们在研究的对象、范围、性质和功能等方面都有所不同。
2、文学理论的含义。
文学理论是研究文学的基本范畴、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的科学。
3、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文学史的区别?文学理论不像文学批评和文学史那样直接面对具体的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而是以文学批评和文学史为基础,总结出文学的一般原则、规律和范畴,它不是对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进行具体的阐释和品评,而是对于作为社会历史文化现象和审美现象的文学本体进行理论的概括和总结,进而反过来为文学创作实践以及文学批评、文学史研究提供总体观念、价值标准和方法论。
第三节文学理论的内容构成文学理论的内容构成与文学活动本身的构成有关,文学活动由作品、世界、作家、读者四要素构成,这四种要素构成了如下的三角关系:世界↑↓作品↑↓↑↓作家→读者←文学理论研究哪四个方面的关系?(1)“作品”与“世界”的关系。
这些问题构成了文学本质论(广义)的内容。
(2)“作品”与“艺术家”的关系。
这些问题构成了文学创作论(广义)的内容。
(3)“作品”本身所包含的关系。
这些问题构成了文学作品论(广义)的内容。
(4)“作品”与“欣赏者”的关系。
这些问题又构成了文学接受论(广义)的内容。
第五节文学理论的研究方法文学理论的方法体系总的说来包括三个层面,即哲学方法的层面,科学方法的层面,专业方法的层面。
文学理论复习要点整理
第七章文学接受一、基本概念1.文学接受,【百度:文学接受是一种以文学文本为对象、以读者为主体、力求把握本文深层意蕴的积极能动的阅读和再创造活动,是读者在特定审美经验基础上对文学作品的价值、属性和信息的主动的选择、接纳或抛弃。
文学接受是整个文学活动系统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对于作品审美价值和社会功能的实现,对于激励作家的创作,对于推动文学事业的进一步繁荣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读者,与其说读者是某种“人”,毋宁说读者与“作者”一样乃是人处于某种活动之中表现出来的主体性特质。
只有当个体(人)投入对文学阅读活动中,并表现出能动的主体性时,文学接受中的“读者”才得以生成。
“读者”的演化——古典时代:被忽视的读者,被动式角色。
接受美学及其之后的“读者”:主动式读者角色。
当前的文化消费或文化产业理论,读者成为商品消费者或顾客。
读者的消费者角色。
读者的作用——构成文学活动的接受主体(主体特征: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3.作品空白点,填空:英迦登提出,文学作品只是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图示”或“骨架”,其中留下了许多“未定点”、“空白”需要读者填补。
【自补对话:伽达默尔提出,艺术存在于读者与文本的“对话”之中,作品的意义与作者个人的体验之间没什么关联,而是在读者与文本的“对话”中生产。
召唤结构:由德国接受美学家沃尔夫冈·伊瑟尔提出,即文本具有一种召唤读者阅读的结构机制。
“作品的意义不确定性和意义空白促使读者去寻找作品的意义,从而赋予他参与作品意义构成的权利”。
这种由意义不确定与空白构成的就是“召唤结构”,它召唤读者把作品中包含的不确定点或空白与自己的经验及对世界的想象联系起来,这样,有限的文本便有了意义生成的无限可能性。
期待视野(Expectation Horizon):在文学阅读之先及阅读过程中,基于个人和社会的复杂原因,接受者在心理上往往会有一个既成的结构图式。
这种据以阅读本文的既成心理图式,叫作阅读经验期待视野,由姚斯提出。
文学理论知识点总结高中
文学理论知识点总结高中一、文学的概念和定义文学是人类使用语言表达思想、感情和审美情感的艺术,是以语言为媒介和载体的创作艺术。
文学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特征,通过形象化的语言来反映人类的生活、思想和情感,具有审美功能和意义。
文学是一种具有艺术性和文化性的表达方式,它具有时代性和社会性,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和特定社会群体的思想和情感。
文学作为一种审美艺术,具有多种表现形式,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每种文学形式都有其独特的艺术特征和表现方式。
二、文学的基本要素文学作品由情节、人物、环境、语言等多种要素构成。
其中,情节是文学作品的骨架,是作者构思和安排故事情节的线索和发展过程,它包括发展、起伏、高潮和结局等部分;人物是文学作品的灵魂,是作者塑造和塑造性格、命运、形象和语言特点等元素,通过人物的表现和冲突来展现文学的主题和意义;环境是文学作品的背景和舞台,包括时间、地点、社会、文化、历史等方面,通过环境的描绘和营造来展现文学作品的真实感和历史感;语言是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是作者表达思想和感情的工具,通过语言的精细构思和运用来展现文学作品的艺术美和表现力。
三、文学的意义和功能文学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具有多种意义和功能。
首先,文学是一种审美体验和艺术享受,通过文学作品的阅读和欣赏,读者可以获得美的愉悦和情感共鸣。
其次,文学是一种思想感情的表达和交流方式,通过文学作品的创作和阅读,人们可以通过语言来表达内心的思想和情感,实现精神交流和情感沟通。
再次,文学是一种文化传承和价值传递方式,通过文学作品的传承和推崇,可以传递和弘扬民族文化、历史传统和价值观念。
最后,文学是一种心灵疗愈和精神寄托,通过文学作品的情节和人物形象,人们可以获得心灵的抚慰和情感的安慰,实现心灵的升华和灵魂的净化。
四、文学的分类和类型文学作品可以按照形式、内容、风格、体裁等多种标准进行分类和类型划分。
根据形式,文学作品可以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根据内容,文学作品可以分为史诗、传奇、新闻、杂文、应用文等;根据风格,文学作品可以分为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唯美主义、写实主义、自然主义等;根据体裁,文学作品可以分为长篇小说、短篇小说、中篇小说、长诗、短诗、散文随笔、戏剧剧本等。
文学理论知识点
文学理论知识点文学理论是研究文学的一门学科,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分析与探讨,以及对文学创作和阅读的规律进行总结和归纳,来揭示文学的内在规律和审美价值。
下面将介绍几个常见的文学理论知识点。
一、形式主义形式主义是20世纪初兴起的一种文学理论流派,它强调对文学作品的形式和结构进行分析和解读。
形式主义认为,文学作品的艺术性主要体现在其独特的形式和结构上,通过对作品内在的语言特点和艺术手法进行研究,可以揭示作品的审美特质和意义。
二、意象主义意象主义是20世纪初兴起的文学理论流派,它认为文学作品通过意象的运用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意象主义将意象定义为通过感官形象直接传递作者情感的符号,通过对作品中的意象进行解读,可以理解作品所传达的情感和思想。
三、结构主义结构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一种文学理论流派,它将文学作品视为一个符号系统,关注作品内部的结构和关系。
结构主义认为,文本中的各个元素相互关联,彼此影响,通过对结构的分析和解读,可以揭示作品中的意义和思想。
四、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后期兴起的一种文学理论流派,它对现代主义的思想进行了批判和反思。
后现代主义强调抵制大众文化的侵袭,关注个体和主体的存在和表达,同时也质疑语言和意义的稳定性。
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通常具有碎片化、多视角、自我反思等特点。
五、女性主义批评女性主义批评是对文学作品进行性别分析和批判的一种文学理论方法。
女性主义批评认为,在传统文学中,女性经常被边缘化和歧视,通过对作品中的性别角色和表述进行解读,可以揭示性别关系的权力结构和影响。
六、后殖民主义批评后殖民主义批评是对殖民主义影响的文学理论分析和批判。
后殖民主义批评认为,作品中的殖民经历和后殖民现实对文学创作和认知产生了重要影响,通过对作品中的殖民主题和文化冲突进行解读,可以揭示殖民主义对被殖民地人民的剥削和压迫。
七、读者反应批评读者反应批评是以读者的阅读体验为出发点进行文学理论研究的方法。
(完整版)文学理论知识点整理
文学理论知识点整理名词讲解1.文学理论:文学理论是文艺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它以文学的宽泛规律为研究对象,是一门以文学的基本源理、见解范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为研究对象并配合作品解析的学科。
2.视角:视角也称为聚焦,就是作品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表达的角度。
3.领悟:领悟是文学接受进入高潮阶段后的一种更高境地,是指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时,继共鸣和净化后而进入的更高阶段,包括潜思默想、洞悉宇宙巧妙、体悟人生真理、提升精神境地等情况和过程。
4.广义文学:是指所有口头也许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的统称,包括今天所谓文学和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
5.共鸣:是文学接受进入高潮阶段的一个标志,平时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读者为作品中的思想感情、理想梦想和人物的命运遭际所感人,从而形成的一种强烈的心灵感觉状态。
另一个意义是指不相同的读者,包括不相同时代、阶级和民族的读者,在阅读同一文学作品时可能产生的大体相同或周边的情绪激动和审美兴趣趋同现象。
6. 情节:情节是依照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7. 精神生产:精神生产指的是人类为了获取精神生活所需要的精神资料而进行的关于自然、社会的见解活动。
8.话语蕴藉:话语蕴藉是对文学活动的特其他语言与意义情况的概括,指文学作为社会性话语活动包括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9.诗:诗是一种语词凝练、构造跳跃、富饶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地反响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
10.审美责怪:审美责怪是一种感情性谈论也是一种体验和超越矛盾一致的责怪,而且常常是形式或形象的直觉责怪。
11.文学风格:文学风格是作家创作个性与详细话语情境造成的相对牢固的整体话语特色。
12.现实型文学:现实型文学是一种重视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
13.资料:文学创立资料是指作家有生以来从社会生活中有意接受或没心获取的所有生动、丰富但却相对粗糙的刺激或信息。
14.文学责怪:文学责怪是对以文学作品为中心兼及所有文学活动和文学现象的理性分析、谈论和判断。
文学理论知识点
文学理论知识点文学理论是对文学的本质、价值、功能以及特定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和解读的理论体系。
它涉及文学的起源、发展、流派、风格等方面,是理解和研究文学作品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介绍几个常见的文学理论知识点。
一、形式主义形式主义是20世纪初兴起的一种文学理论流派,强调文学作品的形式及其技巧手段的重要性。
形式主义认为文学作品的意义来自于其独特的艺术形式,注重作品的结构、节奏、语言运用等方面。
该理论强调"诗以形式为本",认为艺术作品应该自成体系、独立于现实世界。
二、象征主义象征主义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一种文学思潮,强调意象与象征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性。
象征主义认为文学作品的真正意义不在于表面的表达,而是通过象征和暗示来传递深层的思想和情感。
创作手法上,象征主义注重隐喻、比喻、意象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三、结构主义结构主义是20世纪50年代起兴起的一种文学理论流派,强调文学作品中的结构和系统性。
结构主义认为文学作品是一个有机的结构体系,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来自于这个结构的内在规律。
该理论还关注作品与社会、历史、文化等大背景之间的相互关系,强调文学作品的普遍性和规律性。
四、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后期兴起的一种文学理论流派,强调对现代性的批判和反思。
后现代主义认为传统的理性和科学观念已经失去有效性,文学作品应该拒绝单一的真理和固定的意义,追求多样性和语言的自由性。
该理论追求对话、游戏、互文等创作方式,注重对权威和权力的质疑。
五、女性主义批评女性主义批评是20世纪女性解放运动的产物,关注女性在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和地位。
女性主义批评认为传统文学作品中存在着性别歧视和男性中心的倾向,呼吁关注女性的体验和诉求。
该理论强调女性的主观意识和独立性,提倡批判性地解读文学作品。
六、后殖民主义批评后殖民主义批评是20世纪末兴起的一种文学理论流派,关注被殖民地及其后裔的文化、经验和身份认同。
后殖民主义批评认为传统文学作品中存在着对被殖民地文化的歧视和压制,呼吁关注被殖民地的声音和权利。
文学理论复习要点
文学理论复习要点名词解释:1、文学“四要素”说:世界,作品,作家,读者。
该四要素在文学活动中形成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整体关系。
2、文学活动的发生:巫术仪式发生说、宗教发生说、游戏发生说、劳动说。
文学起源于人的生产劳动。
原因: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提前条件。
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
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
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的形式。
3、文学风格是指作家的创作个性(内在根据)在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主题和对象,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是基本条件)中通过言语组织所显示出来的(外部特证)、能引起读者持久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
文学风格具有时代性、民族性、地域性。
4、叙事:指用话语虚构社会生活事件的过程。
基本特征:叙事的内容是社会生活事件的过程。
(人的社会行为及其结果)叙事是话语的虚构。
5、抒情:指用话语的声音组织和画面组织来象征性地表现作者自己的主观世界、表现情感的过程。
6、陌生化:俄国形式主义文论的核心概念之一,俄国文艺理论家什克洛夫斯基在《作为技巧的艺术》一文中提出。
其核心观点是通过艺术手法将本来熟悉的对象变的陌生起来,增加感觉的难度和时间长度,使读者在欣赏过程中感受到艺术的新颖别致,从而达到延长审美过程的目的。
陌生化在中国的集中表现是“诗家语”。
7、典型:典型是由西方文论创立的概念,是指在特殊或个别中体现着普遍性或共性的人物和事物形象。
它经过了从17世纪到19世纪80年代末再到20世纪至今的三个发展阶段,它在文学上的主要表现为“熟悉的陌生人”。
文学典型: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典型是文学话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有魅力的性格。
它在叙事性作品中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
文学典型是艺术至境三美神之一。
8、意象:意象指一种特殊的表意性艺术形象或文学形象。
9、意境: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导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
它同文学典型一样,也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
文学意境特征:情景交融,虚实相生,韵味无穷。
文学理论基本知识点
文学理论基本知识点文学是人类创造的艺术形式之一,通过语言表达思想、情感和体验,传递文化和人类智慧。
文学理论研究文学的本质、形式和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
本文将介绍一些文学理论的基本知识点。
第一部分:文学的定义与分类1.文学的定义:文学是指以语言为媒介,通过艺术手法创作的具有审美价值的作品。
它可以包括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多种形式。
2.文学的分类:根据内容、形式和风格等因素,文学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常见的文学类型包括传统文学、现代文学、古典文学、现实主义文学、浪漫主义文学等。
第二部分:文学的要素与技巧1.文学要素:文学作品通常包含情节、人物、主题和语言四个要素。
情节是故事的发展和结构,人物是作品中的角色,主题是作品所表达的核心思想,而语言则是作者用来表达思想和情感的工具。
2.文学技巧: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文学使用了许多特殊的技巧来吸引读者。
例如,比喻、象征、对比等修辞手法可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同时,作者运用叙事、描写、对话等技巧来展现故事和人物,让读者更好地参与其中。
第三部分:文学的流派与理论1.文学流派:文学流派指的是在特定时期或特定地区形成的一类文学作品的风格和特点。
不同的流派有不同的审美追求和表现方式。
例如,现实主义追求真实和客观,而浪漫主义则强调情感和想象。
2.文学理论:文学理论是对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进行研究和解释的学科。
不同的文学理论有不同的视角和方法,如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等。
这些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文学作品和文学创作过程。
第四部分:文学的意义与价值1.文学的意义:文学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人类文明和智慧的结晶。
它通过表达情感、传递思想和展现人类的智慧,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世界。
2.文学的价值:文学具有丰富的价值,如审美价值、教育价值、社会价值等。
通过欣赏文学作品,我们可以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文学理论知识点总结
结导言1.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是文学和文学活动,文学是具有意识形态性和审美属性的语言艺术。
文学活动是一个由生活、作家、作品和读者等要素构成的多环节活动。
2.文学理论的性质1)文学理论始从文学活动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具有鲜明的实践性。
(没有具体的文学创作实践,没有具体的文学鉴赏实践,也就没有文学理论。
文学理论正确与否,是否符合文学发展的规律,关键要看其是否根植于文学活动的实践并经受了这个实践的考验)2)文学理论在研究文学活动中,总要对文学的人文精神予以研究和评价。
文学具有人文性,语作为研究和评价的文学理论,形成互动关系,文学的人文性不能不渗透进文学理论中,文学理论因此体现出浓郁的人文性3)文学理论揭示的文学活动的客观规律,具有科学性。
3.文学理论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分支文学理论的研究方法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整体上分析、总结文学活动的基本性质和规律。
4.马克主义文学理论的意义(1)马克主义文学理论充分揭示了文学的本质(认为文学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是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中的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2)马克主义文学理论为分析和考察文学活动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
(3)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深刻阐明了文学的价值和功能。
(4)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高度肯定了人民在文学中的主体地位。
(人民是文学表现的主体,人民是文学服务的主体。
)5.文学“七论”(文学理论学科体系的基本构成部分)文学性质论、文学价值论、文学创作论、文学作品论、文学接受论、文学批评论和文学发展论。
第一章1.中国传统特色文学理论(P11)陆机的《文赋》、刘勰的《文心雕龙》、钟嵘的《诗品》、严羽的《沧浪诗话》、叶燮的《原诗》等2.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产生来源(P13)1、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
2、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康德所实现的欧洲思想史上“哥白尼式的革命”——即强调人在世界上的主体地位的思想给予充分的肯定3、马克思称法国启蒙运动的著名美学家狄德罗的哲理小说《拉摩的侄儿》是一部无与伦比的杰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理论要点归纳导言1.文学理论是一门研究文学特性和普通规律的人文学科。
研究对象:文学和文学活动。
文学是具有意识形态属性和审美属性的语言艺术。
文学活动是一个由生活、作家、作品和读者等要素构成的多环节活动。
2.文学理论的性质:鲜明的实践性、浓郁的人文性、科学性(阐述的完满性)。
研究方法和研究分支:①哲学方法—文学哲学;②社会学方法—文学社会学;③心理学方法—文学心理学;④语言学方法—文学语言学;⑤价值学方法—文学价值学;⑥信息论方法—文学信息学;⑦文化方法—文学文化学。
(这里强调的文学理论的研究方法,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整体上分析、总结文学和文学活动的基本性质和规律)第一编1.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文学的本质及其规律的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有机组成部分。
2.产生的历史条件:19世纪40年代;自由资本主义时代,发展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浪潮中。
3.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思想来源:德国古典主义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4.观照文学的领域——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的创立,为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奠定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使文学理论产生了历史性变革。
5.文学的社会地位:居于社会结构中的上层建筑领域,都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作用:①辩证理解文学艺术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②正确认识社会心理与文学艺术的关系;③深入把握文学艺术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平衡和不平衡关系。
6.人类在精神上掌握世界的方式:实践的方式(人的感性的物质活动,它是“为感觉所感知”的活动)、理论认识的方式(以概念为主的思维活动,认识的重点是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宗教精神的方式(实为主观希望所寄托的幻想,即颠倒了现实世界的投影)、艺术掌握的方式(以形象为主的想象活动,重点是事物的特征和典型性)。
7.文学艺术的特点:①充分发挥想象力的作用;②努力塑造典型的艺术形象;③借助于特定的文学语言。
8.艺术生产——种审美性的精神生产活动。
马克思在1857年《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首次明确提出了“艺术生产”的概念。
9.美的规律,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美学与历史批评标准①艺术的首要规律,即美的规律(莱辛);②现实主义、细节真实、典型环境、典型人物;③1847年、恩格斯《诗歌和散文中的德国社会主义》。
“美学的”:文学是艺术、是审美的。
“历史的”:文学与社会紧密联系。
10.1905年列宁在《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中第一次提出了文学事业“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的口号。
(核心:文学的领导权)11.毛泽东文艺思想背景:五四之前以儒家为核心的话语体系、价值体系已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到了五四时期,中国的先进分子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形成了中国的现代文化。
理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和中国文论传统。
12.毛泽东文艺思想基本内涵:A. 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为工农兵而创作,为工农兵所利用的。
(为什么人)如何为:①树立无产阶级的立场、世界观,应当把立足点和思想感情转移到工农群众方面来;②深入到人民群众生活中去;③从人民群众的实际思想水平和精神需要出发。
B. 文艺与社会生活的关系:第一,社会生活是文艺创作的唯一源泉;第二,关于文艺的“源”与“流”的关系;第三,文艺创作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毛泽东提出的“六个更”——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带有普遍性) C. 文艺与社会、政治、革命。
D. 文艺创作与批评思想。
E. “双百”方针与”推陈出新”的方针。
第二编1.文学的性质是指文学本身具有区别于其他人文学科的内在特性。
2.文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作家根据一定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社会生活进行的艺术创造,具有认识性、倾向性和实践性。
认识性:文学帮助人们认识自然、社会和精神世界的特性。
㈠文学是客观世界在作家主观世界中反映的产物;㈡文学作品蕴含着作家对社会生活的认识;㈢文学通过艺术形象对社会关系进行整体把握。
倾向性:文学在反映特定生活时表现或流露出来的价值取向。
㈠政治和思想倾向性是文学倾向性的主要体现;㈡文学的政治和思想倾向性必须与文学的真实性相统一(真实性是伟大文学作品的重要品质)。
实践性:文学反映社会实践而又能动作用于社会实践的特性。
㈠对政治实践的直接影响;㈡对经济、社会的变革也产生深刻影响;㈢通过改变人的精神和观念间接实现。
3. 文学是社会意识形态和审美意识形态的统一。
文学作为审美艺术的特征,主要体现为情感性、形象性和超越性。
审美性是文学与其他艺术共有的属性。
①情感性:文学表达情感并以此激发读者共鸣、促进社会情感交流的特性。
㈠是文学审美活动的基本特征(情感贯穿文学活动始终,情感在文学中相对集中和强烈);㈡情理交融是文学审美活动的现实表现。
审美关注外形与表象——非实用(功利)能产生情感愉悦。
协调性——非概念的情、理协调活动过程内心情感体验的个体性,而又普通的社会性。
②形象性:文学创造具体生动的艺术形象以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性。
㈠文学艺术之美的重要体现;㈡文学形象是有创造性、有生气、有意蕴的形象。
超越性:文学通过艺术想象和审美理想提升人的精神境界、获得心灵自由的特性。
㈠人与自然关系的超越;㈡人与社会关系现实的超越;㈢自我的超越。
4. 语言是文学的媒介。
①文学具有了广泛的形态;②语言塑造形象的非直观性,因此具有独特的表现力;③用语言的文字表达较少受到时空限制。
特性:①指象性(语言符号的指象性);②内指性、心理蕴含性(精神性);③阻拒性(文学语言的自动化与陌生化);④韵律性(具有节奏美和声韵美的特性)。
阻拒性:作者对语言的强力扭曲。
方法举例:改变常见搭配,改变常见文法,修辞的运用,改变语序。
5. 文学价值是文学作品满足人和社会需要的属性。
6.文学价值的生成和取得:A.文学价值的创造:作家的创作是基础。
文学价值是主客观统一,即艺术价值。
主观方面:作家的创造精神,作家的各项能力。
客观方面:根植于社会生活,社会生活的升华,即生活价值。
B.文学价值的得取:读者阅读和接受,文学评价。
7. 文学功能: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审美功能和娱乐功能。
娱乐功能:文学可以给人带来身体舒适、心情愉悦、精神自由的功能。
含义:①它具有生理满足的意义,并主要是一种想象化的满足;②具有益智的特点;③最终应该指向高雅的格调。
第三编1.文学创作:作家从产生创作动机和创作冲动到完成艺术构思和艺术传达的过程(是作家对生活经验进行审美加工从而形成艺术形象的过程)。
2.创作过程:创作动因——材料集选——构思过程——语言呈现。
3.文学创作的心理机制:艺术直觉、艺术情感、艺术想象、艺术理解。
艺术直觉:创作主体在瞬间直接把握客体审美意蕴的思维方式或能力。
艺术情感:人跨越实际生活的现实条件束缚而产生并升华了的、具有精神意蕴的情感。
艺术想象:文艺活动主体调动过去积累的记忆表象,通过艺术加工而创造出艺术形象的心理过程。
艺术理解:创作主体融合了形象和情感的理性思维活动。
4.创作主体的主体条件:自然条件(身体,禀赋);后天条件(习得,能力)。
㈠器质与气质——创作主体的自然条件。
生理与心理上的自然条件,可以是先天遗传,亦可以后天产生。
自然生理(身体)条件——直接的影响。
㈡生活阅历——最重要的条件之一。
童年时期——或是一生的财富;成年时期——思想道德修养,文化艺术修养。
㈢创作主体的创造能力——最重要的条件之一。
创作主体创造能力的体现:观察感受能力、直觉体验能力、记忆联想能力、想象变形能力、理解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5.文学作品是作家创作出来供读者欣赏的语言艺术作品(具体的、独立的语言结构形态)。
三个层次:文学语言层,文学形象层,文学意蕴层。
语言层:物质层,稳定性较高。
形象层:核心层。
(由文学语言所创造的艺术世界中的具体生活画面,包括人物、景物等具体形象构成的整体形象)——分为一般文学形象和理想艺术形象。
意蕴层:最深层的(灵魂)。
文学形象的特征: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假定性与真实性的统一;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个别与一般的统一。
6.文学形象在作品中的表现:①单个形象和整体形象;②实像与虚像;③情境和氛围。
7.文学意境: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生发的审美想象空间。
㈠意境:我国文论独创的一个概念,是我国抒情文学和抒情理论高度发达的产物。
构成:实←境—景、人、物、事。
虚(审美想象空间)←意—情、思、道理。
㈡艺术特征:①情景交融(意境的表现特征)——景中含情式——以境胜(杜牧《七夕》)、情中见景式——以意胜(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情景并茂式(苏轼《赤壁怀古》)。
②虚实相生——由实生虚或由虚生实(叶绍翁《游园不值》)。
③韵味无穷。
8.文学典型:主要是在西方发展起来的,是指优秀的作品中营造的个性鲜明、饱含深意,拥有强大艺术感染力的文学形象,除了指典型人物及性格外,还包括典型环境。
主要是针对叙事性作品。
9.文学典型的美学特征:①具有鲜明、独特、丰富的个性特征;②包含深刻历史内涵,具有“灵魂的深度”。
10.文学象征: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之一,是以表达观念和哲理为目的、以暗示为基本艺术手段、具有荒诞性和审美求解性的艺术形象。
11.象征手法的特点:暗示性(基本特点)、模糊性、多义性、哲理性、荒诞性。
12.象征的分类:寓言式象征和符号式象征。
13.文学作品体裁㈠三分法:根据作品性质和表现方式不同,把文学分为叙事文学、抒情文学和戏剧文学。
㈡四分法:诗歌、小说、戏剧文学(剧本)和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