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胀中医护理方案效果分析总结报告1
胆胀、肝胆管结石Microsoft Word 97 - 2003 文档
![胆胀、肝胆管结石Microsoft Word 97 - 2003 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6c35ccde58f5f61fb73666fd.png)
胆胀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评价标准一、护理效果评价1、疼痛(1)好:症状基本消失,患者疼痛消失。
(2)较好:症状明显好转,患者疼痛明显减轻。
(3)一般:症状好转,患者疼痛减轻。
(4)差:疼痛症状改变,或者症状减轻不明显,以及症状加重。
2、嗳气、恶心、呕吐(1) 好:症状基本消失,患者嗳气、恶心、呕吐症状消失。
(2)较好:症状明显好转,患者嗳气、恶心、呕吐明显减轻。
(3)一般:症状好转,患者嗳气、恶心、呕吐减轻。
(4)差:嗳气、恶心、呕吐症状改变,或者症状减轻不明显,以及症状加重。
3胀满不适/纳呆(1)好:腹胀、纳呆症状消失,胃纳正常。
(2)较好:偶有腹胀或食后腹胀,胃纳异常,食量减少达1/4。
(3)一般:腹胀较重,每天达6小时,胃纳异常,食量减少达1/3。
(4)差:整天腹胀或者腹胀如鼓,胃纳异常,食量减少达1/2.。
4发热(1)好:治疗3天以内体温正常,症状全部消失。
(2)较好:治疗3天以内体温正常,症状大部分消失。
(3)一般:治疗3天以内体温较前降低,症状部分消失。
(4)差:治疗3天以内体温未降或升高,症状无改善。
二、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评价1、患者对护理的依从性(1)依从:坚持长期遵照医嘱进行规范化治疗。
(2)部分依从:大多数情况下可遵照医嘱治疗,偶尔有不规范的治疗行为。
(3)不依从:不能长期坚持治疗或中断治疗,经常不能遵照医嘱执行。
2、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1)满意: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96%。
(2)一般: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达90%~96%。
(3)不满意: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90%。
肝胆管结石急性发作期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评价标准一、护理效果评价1、疼痛(1)好:症状基本消失,患者疼痛消失。
(2)较好:症状明显好转,患者疼痛明显减轻。
(3)一般:症状好转,患者疼痛减轻。
(4)差:疼痛症状改变,或者症状减轻不明显,以及症状加重。
2、发热(1)好:治疗3天以内体温正常,症状全部消失。
(2)较好:治疗3天以内体温正常,症状大部分消失。
胆胀(胆囊炎)中医护理方案
![胆胀(胆囊炎)中医护理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640c2a5c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30.png)
监测患者的体温变化,遵医嘱进行物理降温或使用中药退热剂。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及时更换汗湿的衣物,避 免受凉感冒。发热时宜少量多餐,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鼓励 患者多饮水,以补充体内消耗的水分。若体温过高或持续不退,应及时就医。
04
中医护理效果评价
临床疗效评价
切诊
脉诊
通过触摸患者脉搏,了解脉象变化,如脉象有力、无力、弦紧等。
按诊
触摸患者腹部,了解腹部疼痛部位、性质、程度等。
03
中医护理方法
情志护理
1 2
保持情绪稳定
避免情绪波动,防止过度焦虑、抑郁等不良情 绪刺激,以免加重病情。
增强信心
帮助患者树立信心,鼓励其积极配合治疗和护 理。
3
倾听与理解
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倾听其主诉,理解其 心理需求,给予关心和支持。
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保 持大便通畅。
增加蛋白质摄入
避免空腹
适当增加蛋白质的摄入,如鱼、瘦肉等,有 助于身体的恢复。
避免空腹时间过长,及时进食,以维持正常 的血糖水平。
症状护理
疼痛护理
对于胆胀引起的疼痛,可采取舒适的体位,如半卧位或侧卧位,以减轻疼痛。同时,避免剧烈运动或过度伸展 ,以免加重疼痛。在医生的指导下,可适当使用中药或非处方药物缓解疼痛。如果疼痛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 医。
研究展望
01
进一步研究和探索胆胀(胆囊炎)的中医护理方案,不断完善和优化护理措施 ,提高护理效果。
02
加强中医护理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中医护理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水平,为更 多的胆胀(胆囊炎)患者提供优质的中医护理服务。
03
开展更多的临床研究和实践,验证和完善胆胀(胆囊炎)的中医护理方案,为 中医护理学的推广和发展做出贡献。
胆胀的中医护理常规
![胆胀的中医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2bcc6a63b84ae45c3b358ced.png)
胆胀是外科常见病。约70%慢性胆囊炎合并 胆结石,临床表现:右上腹部疼痛,向右肩 及背部放射,伴有高热、恶心呕吐、食欲 不振等症状。个别患者可有黄疸,右上腹 压痛明显,腹肌紧张:部分患者可触及肿 大的胆囊,墨菲氏征阳性。胆总管结石以 右上腹或剑突下绞痛特征,并伴有黄疸、 寒战及高热等症状。
四、情志护理
护士以良好的语言,和蔼的态度,积极的 行为,调动病人潜在的积极性。根据每个 病人不同的心理特点,进行心理劝慰开导。 同时尊重、同情、关爱病人。取得家属合 作,避免对病人有不良的精神刺激,帮助 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情志舒畅,开散 郁之气,以达到情舒病除的目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五、服药护理
中药汤剂宜温服,以助药力。服药后注意 观察药物的反应及病情变化。
七、健康指导
1.尽量减少食物中胆固醇和脂肪的摄入量。不吃或减少吃 肥肉、动物内脏、蟹黄、蛋黄等高脂高胆固醇食物,少吃 油炸食物,烹调食物应以清炖、蒸煮为宜。 2.应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以保证每日热量及新陈代谢 的需要。如豆类制品、菌菇类、瘦肉、禽类、海产及贝类 等。 3.应多食谷物和淀粉食物,多食富含纤维、维生素类食物, 多吃各种粗粮,蔬菜水果,少吃含糖食品。 4.多饮茶 。茶水有增加胆汁排泌的作用,同时茶叶不仅 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5.适当增加进餐次数,可刺激胆汁的分泌和排泄。 6.忌烈性酒和刺激性食物,避免用浓烈的调味品,戒烟。 7.适当进行体育活动,预防感染。
一、一般护理
按中医外科一般护理常规,保持口腔清洁, 饭后及时漱口,口苦咽干者,嘱其多漱口 或饮果汁等。注意休息,生活起居要有规 律,勿受凉潮湿侵袭。
胆胀中医护理方案
![胆胀中医护理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e451b294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da.png)
三因制宜
01
年龄因素
不同年龄段的患者具有不同的生理特点和患病风险,护理时应充分考虑
年龄因素。例如,儿童患者应注重心理护理和家庭护理;老年人患者应
加强基础护理和生活照顾。
02
性别因素
男性和女性在生理和心理方面存在差异,护理时应关注性别因素。例如
,女性患者应关注月经周期对胆囊的影响;男性患者应避免过度劳累和
胆胀的病因与病机
总结词
胆胀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详细描述
中医认为,胆胀的病因主要包括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外感邪气等。这些因素 导致肝胆气滞,湿热内蕴,进而引发胆胀。此外,胆胀的发病机制还与脾胃功 能失调、气血瘀滞等因素有关。
胆胀的分类与诊断
总结词
胆胀的分类与诊断标准
详细描述
根据中医理论,胆胀可分为肝胆湿热型、肝郁气滞型、瘀血阻络型等不同类型。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临床表现、实 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不同类型的胆胀治疗方法也不同,因此准确的诊断和分类对于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 至关重要。
辨证施护
01 肝胆湿热证护理
针对肝胆湿热证的患者,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避免潮湿环境,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避免辛辣、 油腻食物。
02 肝气郁结证护理
对于肝气郁结证的患者,应注重心理疏导,鼓励 患者保持乐观心态,适当进行放松训练,如深呼 吸、瑜伽等。
03 其他证候护理
根据患者的具体证候类型,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如中药熏蒸、穴位按摩等,以缓解患者的不适 症状。
拔罐护理
总结词
通过负压吸引,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
详细描述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取相应的穴位进行拔罐治疗。拔罐 过程中需注意火候和负压吸引的时间,避免烫伤和皮肤损伤 。同时需注意保暖,避免患者受凉。
胆胀胆囊炎患者中医护理方案的临床应用
![胆胀胆囊炎患者中医护理方案的临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703a48a501f69e3142329417.png)
胆胀胆囊炎患者中医护理方案的临床应用目的观察胆胀(胆囊炎)患者应用中医护理方案的效果。
方法选取在我科住院治疗的45例胆胀(胆囊炎)患者,运用中医护理方案进行护理,观察护理效果。
结果通过使用中医护理方案中的症状护理和护理技术,临床症状缓解较快,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结论胆胀(胆囊炎)患者中医护理方案的有效使用,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不适症状。
标签:胆胀;胆囊炎;中医护理方案胆胀病始见于《内经》。
《灵枢·胀论》载:”胆胀者,胁下痛胀,口中苦,善太息”[1]。
胆胀是以反复发作的上腹或右胁肋部隐痛、胀痛不适,或伴右肩区疼痛,餐后上腹部饱胀、嗳气呃逆,进食油腻食物后症状明显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病位在胆。
常见于西医学中的”慢性胆囊炎”、”胆石症”等疾病。
本文主要针对我科收治的西医诊断为慢性胆囊炎、慢性胆管炎、胆石症患者应用中医护理方案的效果进行讨论。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科自2015年6月~12月共收治的慢性胆囊炎、慢性胆管炎、胆石症患者45例,给予不同程度地应用了中医护理方案,其中男29例,女16例;文化程度:大学以上文化程度者12例,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者18例,初中以上文化程度者10例,小学文化程度者5例。
中医辨证属肝胆郁滞证型者28例,肝胆湿热证型者9例,胆腑郁热证型者5例,气滞血瘀证型者3例,胆腑郁热证0例[2]。
1.2方法1.2.1评估患者入院当天由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详细全面的评估,包括患者病情、发病原因、既往史、疼痛部位、性质、程度,舌苔、脉象、心理状况等进行辨证分型,(并根据主管医师对患者的辨证分型),实施证侯施护。
1.2.2使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发的胆胀(胆囊炎)中医护理方案中的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医生和责任护士根据患者辩证分型、健康指导,根据《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编写的《24个专业104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制定症状量化分级表及疗效评价方法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价,由责任护士负责实施并填写此表。
胆胀(胆囊炎)中医护理方案
![胆胀(胆囊炎)中医护理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ce9914b5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83.png)
煎药器具的选择
药材的浸泡
宜选用砂锅或瓦罐,避免使用金属器具,以 保证药效和避免金属离子的干扰。
将药材浸泡30-60分钟,以便于药效的析出 。
煎煮时间
煎服方法
第一煎煮20-30分钟,第二煎煮15-20分钟 ,以保证药效的充分发挥。
每日一剂,分早晚两次服用,每次服用 200ml左右。
中药外敷法
药物选择
01
选用具有消炎、止痛、活血化瘀的药物,如姜黄、大黄、黄柏
等。
使用方法
02
将药物研成粉末,用蜂蜜或醋调成糊状,涂抹在胆囊区域,再
用保鲜膜固定,每日更换一次。
注意事项
03
外敷药物可能会引起皮肤过敏或刺激,如有不适应立即停止使
用。
中药灌肠法
药物选择
灌肠药物多采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中药汤剂,如大黄、黄连 、黄芩等。
03
3. 饮食调理
慢性胆囊炎患者的饮食应清淡、易消化,避 免辛辣、油腻食物,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
纤维的食物。
05
04
2. 健脾和胃
使用具有健脾和胃作用的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如茯苓、白术、砂仁等,以改善患者消化 功能。
06
4. 情志调护
慢性胆囊炎患者因长期患病容易出现焦虑、 抑郁等情绪,应加强情志调护,鼓励患者保 持乐观心态。
05
病例分享与经验交流
病例一: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中医护理
总结词
急性胆囊炎患者病情重、发病急,中医护理方案强调清 热解毒、利胆排石。
详细描述
急性胆囊炎患者通常病情较重,发病急,中医护理方案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清热解毒
选用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中药汤剂或中成药,如黄连、 黄芩、黄柏、栀子等,以清除体内热毒。
胆胀(胆囊炎)患者中医护理方案的临床应用评价
![胆胀(胆囊炎)患者中医护理方案的临床应用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86c9f33804a1b0717fd5dde9.png)
胆胀(胆囊炎)患者中医护理方案的临床应用评价摘要:目的:探讨胆胀(胆囊炎)患者中医护理方案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胆胀(胆囊炎)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中医护理,对比两组干预情况。
结果:治疗后,两组的右胁疼痛、恶心呕吐、右胁胀满不适、发热评分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意义(P<0.05)。
结论:胆胀(胆囊炎)患者中医护理方案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症状得到改善,提高了治疗效果,值得应用。
关键词:胆胀(胆囊炎);中医护理方案;临床应用胆胀最早出现在《内经》中,指的是人体胆失通降、胆腑气郁所导致的疾病,主要症状为右胁胀痛;该疾病在《灵枢?胀论》中有“胆胀者、口中苦、胁下痛胀、善太息”的说法,在中医学上,该疾病产生的原因为气滞、胆石、湿热、瘀血等,使得患者胆失通降、胆腑气郁现象,最终发病,生活质量受到严重负面影响,应及时为其治疗,治疗过程中,受到的护理质量非常关键和重要,中医护理方案的应用效果显著[1]。
本文为探讨胆胀(胆囊炎)患者中医护理方案的临床应用效果。
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资料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胆胀(胆囊炎)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6例,其中,对照组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在36-66岁,平均年龄为(47.27±1.22)岁;观察组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在37-67岁,平均年龄为(47.26±1.23)岁。
两组在(年龄、性别)等方面,统计学无意义(P>0.05)。
纳入标准:依据WHO中关于胆胀(胆囊炎)的诊断标准[2],确诊为胆胀(胆囊炎)患者;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不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全身免疫性疾病者;排除精神疾病者。
1.2方法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依据医院原有的护理制度,严格执行相关的护理操作。
胆胀中医护理方案效果分析总结报告1
![胆胀中医护理方案效果分析总结报告1](https://img.taocdn.com/s3/m/835ab5dfbe23482fb5da4c02.png)
胆胀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总结分析报告一、基本情况胆胀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33个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中的病种之一,自2014年7月至2015年5月,普外科应用“胆胀中医护理方案”护理住院患者共12例,患者平均住院日7天。
辨证分型统计如下:与《诊疗方案》一致的病例数12例:肝胆湿热证7例,气滞血瘀证1例,肝郁脾虚证2例,胆腑郁热证2例。
应用的主要辨证施护方法:评估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诱发及缓解因素,与饮食、情志、睡眠的关系。
观察胀满的部位、性质、程度、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
嗳气、恶心、呕吐的频率、程度、伴随症状及与饮食的关系。
口才饮食善、口腔气味、口中感觉、伴随症状及舌质舌苔的变化。
应用的主要中医护理技术:中药贴敷、穴位按摩、耳穴压豆。
二、护理方案应用情况分析(一)主要中医护理措施应用情况2中医护理技术应用频率高的项目是耳穴贴压,穴位按摩。
分析其原因:1、耳穴贴压是由责任护士根据患者的症状主动与主管医师沟通并实施,因此应用的主动性高,且无创伤,患者易于接受。
2、穴位按摩用物及操作方法简单,且相对经济实惠,临床易于实施。
(二)依从性和满意度分析患者对健康指导的满意度分为三个层次:①满意:9人(75%);②一般:3人(25%);③不满意:0人。
分析其原因:1、《方案》中健康指导内容清晰明确,便于护理人员掌握及临床应用。
2、护理人员在实施《方案》的过程中,加强了护患沟通,观察病情更加及时、细致,健康教育更加专业、统一,使患者感到护理人员具有良好的工作态度和职业素养,从而赢得了患者的信任。
(三)责任护士对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责任护士对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分为四个层次:①实用性强:7人(58.3%);②实用性较强:3人(25%);③实用性一般:2人(16.6%);④不适用:0人。
分析其原因:1、《方案》对于每个疾病的常见症状护理、中医用药护理、健康指导等方面均给予了系统、明确的专业指导,使护理人员明确自己在各疾病中医专科护理中应该做什么、如何做,避免了以往工作的盲目性、随机性。
胆胀中医护理方案
![胆胀中医护理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356573bd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bfeb678.png)
胆胀中医护理方案胆胀中医护理方案胆胀的概述胆胀是指胆囊积聚胆汁后产生胀痛感觉的一种病症。
它通常伴随着腹部不适、消化不良和恶心等症状。
中医通过调理人体的气血和脏腑功能来治疗胆胀。
下面介绍了几种常用的中医护理方案。
中医诊断在治疗胆胀之前,中医师会先进行全面的诊断,以确定病症的病因和病理机制。
常见的诊断方法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
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质,中医师可以判断出是否存在气滞、血瘀或湿热等病理情况,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中医护理方案方案一:活血化瘀如果胆胀是由气滞、血瘀引起的,活血化瘀的中医护理方案可能会有所帮助。
- 食疗:多吃一些有活血功效的食物,如山楂、桃胶和花生等。
此外,也可以饮用一些活血化瘀的中药汤剂,如川芎茶和红花茶。
- 中药熏蒸:可以使用一些中药熏蒸的方法来改善胆胀。
常见的方法是将活血化瘀的中药,如当归和川芎等,放入蒸锅中蒸熟,然后让患者躺在蒸汽中吸入药香。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改善胆囊的循环和功能。
- 针灸疗法:中医认为,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可以改善气血的流动。
针灸疗法可以通过刺激胆经和胃经相关的穴位来舒缓胆胀症状。
常用的穴位包括足三里、关元和足三阳等。
方案二:清热利湿如果胆胀是由湿热引起的,清热利湿的中医护理方案可能会有所帮助。
- 饮食调理: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和生冷食物,增加对清热利湿食物的摄入。
常见的清热利湿食物包括苦瓜、芡实和黄瓜等。
- 中药煎剂:可以服用一些清热利湿的中药煎剂,如栀子、金银花和白茅根等。
这些中药有助于清除湿热、改善胆胀症状。
- 拔罐疗法:拔罐疗法是一种通过在患者的背部或腹部上使用罐子来吸引湿热体液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促进湿热的排出,并改善胆胀症状。
拔罐通常在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方案三:调理脾胃脾胃功能失调通常是导致胆胀的原因之一,调理脾胃的中医护理方案可能会有所帮助。
- 饮食调理:避免暴饮暴食和过度进食,保持规律的饮食。
多吃易消化的食物,如粥和清淡的蔬菜水果。
同时,避免吃生冷食物和刺激性食物。
胆胀(胆囊炎)中医护理方案.
![胆胀(胆囊炎)中医护理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632fb413482fb4daa58d4ba0.png)
胆胀(胆囊炎)中医护理方案(试行)一、常见证候要点(一)肝胆郁滞证:右胁胀满疼痛,痛引右肩,遇怒加重,胸闷脘胀,善太息,嗳气频作,吞酸嗳腐。
苔白腻。
(二)肝胆湿热证:右胁胀满疼痛,胸闷纳呆,恶心呕吐,口苦心烦,大便粘滞,或见黄疸。
舌红苔黄腻。
(三)气滞血瘀证:右胁刺痛较剧,痛有定处而拒按,面色晦暗,口干口苦。
舌质紫暗或舌边有瘀斑。
(四)肝郁脾虚证:右胁胀痛,倦怠乏力,情绪抑郁或烦躁易怒,腹胀,嗳气叹息,口苦,恶心呕吐,食少纳呆,大便稀溏或便秘。
舌淡或暗,苔白。
(五)胆腑郁热证:右胁灼热疼痛,或绞痛或胀痛或钝痛或剧痛。
疼痛放射至右肩胛,脘腹不舒,恶心呕吐,大便不畅或见黄疸或伴发热。
舌质红,苔黄。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右胁疼痛1.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诱发及缓解因素,与饮食、体位、睡眠的关系。
若疼痛剧烈、可能有出血或出现休克现象者,立即报告医生。
2.急性发作时宜卧床休息,给予精神安慰;禁饮食,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3.遵医嘱穴位贴敷,取胆囊穴、章门、期门等穴。
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右侧肝俞、右侧胆俞、太冲、侠溪等穴。
5.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肝、胆、交感、神门等穴。
6.遵医嘱穴位注射:取胆囊等穴。
7.遵医嘱肝病治疗仪治疗。
(二)右胁胀满不适1.观察胀满的部位、性质、程度、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
2.鼓励患者饭后适当运动,保持大便通畅。
3.腹部行顺时针方向按摩。
4.遵医嘱穴位贴敷,取脾俞、胃俞、神阙、中脘等穴。
5.遵医嘱穴位注射,取足三里、胆囊等穴。
6.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肝、胆、大肠、交感等穴。
7.遵医嘱穴位按摩,取胆囊、天枢等穴。
(三)嗳气、恶心、呕吐1.观察嗳气、恶心、呕吐的频率、程度与饮食的关系。
2.指导患者饭后不宜立即平卧。
3.呕吐患者汤药宜少量频服,服药前用生姜汁数滴滴于舌面或姜片含于舌下,以减轻呕吐。
4.遵医嘱穴位注射,取双侧足三里、胆囊等穴。
5.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合谷、中脘、胆囊等穴。
胆胀的中医护理方案
![胆胀的中医护理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2b0fb2c4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ffd1a4f.png)
胆胀的中医护理方案胆胀的概述胆胀是指胆囊脱力、胆胆囊扩大或胆胆道梗阻所导致的胆囊膀胱胀满的症状。
这种情况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胆囊结石、胆囊炎、肝脏疾病等。
中医护理方案可帮助缓解胆胀的症状,并促进康复。
中医护理方案1. 中药调理中医认为,胆胀是由于体内气血不畅所致,因此中药调理可以帮助疏通经络、平衡体内气血。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中药:•柴胡:具有疏肝解郁、理气止痛的作用,可用于胆胀胆囊脱力等症状。
•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利湿化痰的作用,可用于胆囊炎引起的胆胀。
•穿心莲:具有清热解毒、利尿化湿的作用,可用于肝胆湿热引起的胆胀。
中药的使用应该根据个人情况而定,最好在中医专业人士的指导下使用。
2. 饮食调理在中医看来,饮食是人体健康的基础,因此调整饮食是缓解胆胀症状的重要一环。
以下是一些建议:•避免辛辣食物:过多摄入辛辣食物会刺激胆囊,加重胆胀症状。
应该避免辣椒、生姜、蒜等辛辣食物。
•多摄入蔬果:蔬果富含纤维和维生素,有助于促进胃肠蠕动,帮助消化和排毒。
建议每日摄入五蔬果。
•少食多餐:避免大量进食,可以采用少食多餐的方式,保持胃肠道的正常运作。
3. 中医按摩中医按摩是一种通过按摩穴位和经络来调理身体的方法。
对于胆胀的护理,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按摩方法:•肩颈按摩:在肩颈部位找到夹筋穴和肩井穴,用指腹轻轻按摩这些穴位,有助于放松肩颈肌肉和调理胆胀症状。
•肚脐周围按摩:可以通过按摩肚脐周围的穴位,如气海穴和中脘穴,帮助促进消化和胃肠蠕动,缓解胆胀。
按摩时要轻柔、温和,避免用力过猛。
注意事项•在进行中医护理方案时,应遵循专业医生的指导,不可随意停药或更改剂量。
•如果症状加重或长期得不到缓解,应及时就医寻求进一步诊断和治疗。
•此文中提及的中医护理方案仅供参考,具体应根据个人情况调整。
结论胆胀是一种胆囊脱力或胆胆道梗阻所导致的症状,中医护理方案可以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手段。
中药调理、饮食调理和中医按摩可以帮助缓解胆胀的症状,并促进康复。
胆胀病中医治疗方案
![胆胀病中医治疗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462a4d7d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f5.png)
一、概述胆胀病,中医学称为“胆胀”、“胆病”、“胆郁”等,是指由于胆道系统功能紊乱,导致胆汁分泌排泄障碍,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如右上腹疼痛、恶心、呕吐、黄疸等。
中医认为,胆胀病的发生与肝、胆、脾、胃等脏腑功能失调有关,病机主要为肝胆气滞、湿热蕴结、瘀血阻滞等。
以下将从中医理论出发,探讨胆胀病的治疗方案。
二、中医病因病机1. 肝胆气滞:情志不畅,肝气郁结,疏泄失常,胆汁运行受阻,引起胆胀。
2. 湿热蕴结:饮食不节,湿邪内生,郁而化热,湿热蕴结,胆汁受其影响,引起胆胀。
3. 瘀血阻滞:气滞血瘀,血行不畅,瘀血阻滞胆道,导致胆汁排泄受阻,引起胆胀。
4. 脾胃虚弱:脾胃虚弱,运化失常,湿邪内生,影响胆汁的生成和排泄,引起胆胀。
三、中医治疗方案1. 针对肝胆气滞型胆胀病:(1)治法:疏肝解郁,利胆止痛。
(2)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
药用柴胡、白芍、枳壳、香附、郁金、川芎、甘草等。
(3)中成药:逍遥丸、疏肝理气丸等。
2. 针对湿热蕴结型胆胀病:(1)治法:清热利湿,疏肝利胆。
(2)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药用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当归、生地黄、甘草等。
(3)中成药:龙胆泻肝丸、胆宁片等。
3. 针对瘀血阻滞型胆胀病:(1)治法:活血化瘀,疏肝利胆。
(2)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
药用桃仁、红花、川芎、当归、赤芍、牛膝、柴胡、枳壳、甘草等。
(3)中成药:血府逐瘀胶囊、复方丹参滴丸等。
4. 针对脾胃虚弱型胆胀病:(1)治法:健脾益气,疏肝利胆。
(2)方药:六君子汤加减。
药用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半夏、陈皮、生姜、大枣等。
(3)中成药:补中益气丸、健脾丸等。
四、中医外治法1. 足浴疗法:选用具有疏肝解郁、利胆止痛功效的中药,如柴胡、白芍、郁金等,煎煮后进行足浴,每次30分钟,每日1次。
2. 耳穴贴压法:选取胆、肝、脾、胃等穴位,用王不留行籽贴压,每次保留3-5天,可反复贴压。
3. 穴位按摩法:按摩胆俞、肝俞、脾俞、胃俞等穴位,每次按摩5-10分钟,每日1次。
胆胀中医护理方案
![胆胀中医护理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94d44da2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00.png)
胆胀中医护理方案胆胀是一种常见的症状,主要表现为腹部不适和不舒服的感觉。
中医认为,胆胀主要是由于胆气郁结、湿热蕴结或痰瘀阻滞所致。
因此,在中医护理中,针对胆胀的症状,可以采取一系列的调理方案。
1. 调理饮食:中医认为,胆胀与饮食习惯密切相关。
首先要避免食用过多油腻、辛辣和刺激性食物,如炸鸡、辣椒等。
同时,可以适当增加蔬菜、水果和粗粮的摄入,有助于消化和排泄功能的调理。
此外,早餐要吃好,不要空腹,可以适量摄入一些温热性食物,如稀饭、馒头等。
2. 调理情绪:胆胀与情绪波动有一定关系。
情绪不稳定、郁闷、烦躁等都可能加重胆胀的症状。
因此,要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可以通过运动、休闲娱乐、聊天、听音乐等方式来放松身心,减轻和缓解胆胀的不适感。
3. 中草药调理:中医草药对胆胀有一定的调理效果。
常用的中草药有黄芩、黄连、苦参、山药等。
可以采用煎剂、颗粒或者草药膏剂的形式进行服用。
在使用草药之前,最好咨询专业的中医师,避免草药的不良反应。
4. 身体调理:通过适当的按摩和运动可以促进胆气的顺畅流动。
可以使用指尖或掌心轻轻按摩腹部(顺时针方向),刺激腹部经络的流动,并促进胆气的排泄。
此外,适量的运动如散步、跑步、太极拳等可以加速新陈代谢,改善胆胀的症状。
5. 穴位按摩:中医认为,按摩特定的穴位可以缓解胆胀。
常用的穴位有足三阳经的胆经、足太阳经的阳明胆经、手太阳经的手太阳小肠经等。
可以在穴位上用适当的力度按摩,每天坚持数分钟,有助于缓解胆胀。
总结起来,胆胀的中医护理方案主要包括调理饮食、调理情绪、中草药调理、身体调理和穴位按摩。
在采取这些护理方案的同时,还应尽量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戒烟限酒,以免加重症状。
若症状严重或持续时间长,建议及时就医,以获得更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胆胀中医保健方案效果分析总结报告
![胆胀中医保健方案效果分析总结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c2ebf7d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05.png)
胆胀中医保健方案效果分析总结报告
1. 简介
本报告旨在总结和分析胆胀中医保健方案的效果。
胆胀是一种
常见的胃肠道问题,中医保健方案被广泛应用于胆胀的治疗和预防。
2. 方法
我们收集了胆胀患者在接受中医保健方案后的数据,并针对以
下方面进行了分析:
- 症状改善情况
- 生活质量评估
- 患者满意度调查
3. 结果
根据数据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 胆胀患者在接受中医保健方案后,症状明显改善。
约80%的
患者报告胀气症状减轻,不适感减少。
- 生活质量评估显示,接受中医保健方案的患者的生活质量得
到了提高。
他们在饮食、睡眠、工作等方面的困扰明显减少。
- 患者满意度调查显示,大部分患者对中医保健方案的效果表
示满意。
他们认为方案对缓解胆胀症状有明显作用。
4. 结论
胆胀中医保健方案在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这一方案可以作为胆胀治疗和预防的有效方法。
然而,我们也
需注意,本报告的结论基于收集的数据,因此在应用方案时仍需要
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评估和调整。
5. 建议
为了进一步提高胆胀中医保健方案的效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继续深入研究中医保健方案的机制,以便更好地理解其对胆
胀的作用机理。
- 将中医保健方案与传统治疗方法相结合,以达到更好的治疗
效果。
- 提供更多的胆胀患者教育和训练,加强他们对中医保健方案
的认知和运用能力。
以上是对胆胀中医保健方案效果分析的总结报告,希望对相关
研究和实践领域有所帮助。
胆胀中医护理方案
![胆胀中医护理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24ea58ff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1e2d678.png)
胆胀中医护理方案简介胆胀是指胆囊及胆道系统内有气体积聚,引起胀痛或不适的症状。
中医认为,胆胀多由饮食不当、情绪紧张等引起,可通过中医护理方案来缓解胆胀症状。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中医护理方案,希望对有胆胀问题的人群有所帮助。
方案一:穴位按摩穴位按摩是中医常用的调理方法之一,对缓解胆胀症状也有一定效果。
下面将介绍几个常用的穴位和按摩方法:1.伏兔穴:位于足部外侧背部,第一、第二跖骨之间的凹陷处。
用拇指和食指轻轻按摩该穴位,每次按压5-10秒,每天多次重复。
2.关元穴:位于腹部正中线上,脐下三寸处。
用手指轻轻揉搓该穴位,每次按摩2-3分钟,每天多次重复。
3.大横穴:位于手臂外侧,尺骨突起与肘横纹交叉处。
用拇指按摩该穴位,每次按压10-15秒,每天多次重复。
方案二:中药煎剂中药可以通过调理体内的气血运行,达到舒缓胆胀症状的效果。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中药煎剂:1.木香煎剂:取香附、木香各10克,研细末,加水煎开后慢慢熬煮10分钟,每日餐后温服。
2.章丘茯苓煎剂:取章丘茯苓、白芍各15克,研细末,加水煎开后慢慢熬煮20分钟,每日分2次餐后温服。
3.苍术煎剂:取苍术、厚朴各12克,研细末,加水煎开后慢慢熬煮15分钟,每日分2次餐后温服。
方案三:饮食调理饮食是引起胆胀的一个重要因素,合理的饮食调理可以减少胆胀的发生。
以下是一些建议:1.少吃辛辣食物:辛辣刺激会加重胆囊的负担,因此要避免吃过于辛辣的食物,如辣椒、花椒等。
2.均衡饮食:多摄入蔬菜水果,减少油腻和煎炸食品的摄入,保持饮食的均衡。
3.注意饮食时间:正常的饮食时间可以帮助促进胆囊的排空和消化。
方案四:情绪调理情绪紧张是导致胆胀的一个重要原因,合理的情绪调理可以缓解胆胀症状。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情绪调理方法:1.放松训练:通过深呼吸、放松冥想等方法,放松身心,缓解压力和紧张情绪。
2.运动锻炼:适度的运动可以促进气血循环,缓解胆胀症状,如散步、太极等。
3.心理疏导:通过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或与亲友交流,倾诉自己的烦恼和压力,减少负面情绪的积累。
胆胀(胆囊炎)中医护理方案AA
![胆胀(胆囊炎)中医护理方案AA](https://img.taocdn.com/s3/m/281bbb4152d380eb62946dc0.png)
知识缺乏
知识缺乏与缺乏疾病、手术相关知识有关。 护理措施: 1、根据病情向患者及家属适当简明讲解疾病病因,手
术治疗的目的、意义和重要性。 2、讲解术前准备(如禁食、禁饮、皮试、胃肠减压等)
及术后注意事项。 3、向患者简明描述手术方式,麻醉方式,消除其恐惧。 4、嘱其术前睡眠要充足,要预防感冒。
术后护理
胆囊剧烈收缩而导致胆道口括约肌痉挛、胆汁排出困难而诱发胆
绞痛。饮食应避免过油及刺激性的食品,留意适当休息。
2、进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忌肥肉、油煎、油炸 等高脂食物和辛辣、刺激性的食物,避免暴饮暴食
3、配合术前准备:①禁食;②抗感染治疗,可用 头孢2代或者3代、甲硝唑等药物;③补液,防治水电酸 碱平衡失调;④解痉止痛,可用654-2、VitK1;⑤利胆, 常用50%的硫酸镁;⑥密切观察患者病情,若有病情加 重则随时做好手术的准备。
胆胀(胆囊炎)护理方案
• 胆胀(胆囊炎)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 总结分析报告
主要内容
1、病史简介 2、胆囊结石相关知识 3、护理
胆道系统
胆道系统包括肝内胆道和肝外胆道两部分,起自 肝内的毛细胆管,其终末端与胰管汇合后开口于十二 指肠乳头。
胆囊管与肝总管汇合而成胆总管 胆囊三角:由胆囊管、肝总管和肝下缘所构成的 三角形区域称为胆囊三角(Calot三角),其中有胆囊 动脉、肝右动脉和副右肝管通过。 胆石病(cbolelithiasis)是胆囊和胆管发生结 石的疾病,在我国常见而多发。
术后护理诊断/问题
低效性呼吸型态 舒适的改变 营养失调
排尿形态改变-留置导尿管 口腔粘膜的改变
潜在并发症创口感染
低效性呼吸形态
低效性呼吸形态 与术后创口疼痛、全麻有关。
胆胀中医看护方案成效分析总结报告
![胆胀中医看护方案成效分析总结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6ae7f03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87.png)
胆胀中医看护方案成效分析总结报告
概述
本报告旨在对胆胀中医看护方案的成效进行分析总结,以评估
方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为进一步提升患者的康复效果提供依据。
分析方法
我们采用了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胆胀中医看护方案进行
了分析。
定量方面,我们考察了方案实施后的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
度的相关数据,并进行了统计分析。
定性方面,我们收集了患者的
实际案例,并对治疗过程中的特点和效果进行了深入的访谈和观察。
分析结果
根据我们的分析,胆胀中医看护方案在治疗胆胀方面取得了积
极的成效。
具体来说,我们观察到以下几个方面的改善:
1. 症状减轻:方案的实施使患者的胆胀症状得到明显的减轻,
如腹部胀痛、食欲不振等症状明显改善。
2. 心理状态改善:通过中医看护方案的应用,患者的心理状态得到了有效的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有所减轻。
3. 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在方案实施后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日常饮食、睡眠等方面均有明显改善。
4. 辅助治疗效果优化:胆胀中医看护方案与传统治疗相结合,可提高传统治疗的疗效,加快康复进程。
结论
综上所述,胆胀中医看护方案在胆胀治疗中具有良好的成效。
通过对方案实施效果的评估,我们得出了积极的结论,认为胆胀中医看护方案的应用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并提高传统治疗的效果。
然而,我们也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完善该方案,以进一步提升其治疗效果和可行性。
致谢
在此,我们对所有参与本研究的患者和医务人员表示诚挚的感谢,感谢他们的支持和协助使得这项研究能够顺利进行。
胆胀中医护理方案
![胆胀中医护理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ff023e35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31.png)
胆胀中医护理方案1. 胆胀的定义与症状胆胀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胆囊或胆道内胆汁排出不畅,引起胆汁堆积和胆囊扩张。
胆胀可导致胆囊疼痛、胀痛、食欲不振、腹胀等症状。
中医认为,胆胀与体内湿热、痰浊、气滞等有关。
2. 中医病因与辨证施治2.1 病因分析中医认为,胆囊与肝脏、脾胃、胃肠道等器官密切相关,并与气滞、湿热、痰浊等病理因素有关。
常见的胆胀病因包括:•肝胆湿热•脾胃功能失调•胆囊功能障碍•情绪因素2.2 中医辨证与治疗根据不同的辨证情况,中医对胆胀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案。
常见的辨证类型包括:1.肝胆湿热胆炎型–辨证特点:黄疸、胸闷、口苦、舌苔黄腻、脉弦滑、舌红等。
–治疗方案:清热除湿、平肝熄火,方药如龙胆泻肝汤、黄连解毒汤等。
2.脾胃虚弱型–辨证特点:腹胀、便溏、口淡、舌质淡、脉缓等。
–治疗方案:补益脾胃,方药如四君子汤、六君子汤等。
3.气滞胆石型–辨证特点:胆绞痛、胁肋胀痛、舌质淡红、苔薄白等。
–治疗方案:行气通络,方药如枳术丸、柴胡疏肝散等。
4.情绪失调型–辨证特点:胸闷、脘腹胀满、易怒、舌质淡红、脉弦数等。
–治疗方案:疏肝解郁、调和气机,方药如柴胡益气汤、逍遥散等。
3. 中医护理方案中医护理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饮食调理饮食对胆胀患者的恢复具有重要影响。
中医建议患者:•忌食辛辣、油腻、生冷食物,以免刺激胆囊;•近期忌食油炸、煎炒食物,可选择蒸煮、炖煮等清淡烹调方法;•多食用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如蔬菜、水果、杂粮等,有助于消化和排便;3.2 草药调理中医草药对胆胀的调理作用也被广泛运用。
常见的中草药有:•黄芩:清热解毒,可用于肝胆湿热型的胆胀;•熟地黄:补益脾胃,可用于脾胃虚弱型的胆胀;•枳术:行气通便,可用于气滞胆石型的胆胀;3.3 中医按摩中医按摩可以帮助疏通经络、调和气机,促进胆汁排泄和胆囊收缩。
常用的按摩方法包括:•缓慢揉腹:顺时针方向以掌心轻柔揉腹,可促进腹部气机流通;•肝俞穴按压:位于胸脊交感神经节水平,用力按压可缓解胸闷症状;•足三里穴按摩:位于小腿前外侧,用力按摩可调和气机,舒解胆囊疼痛;3.4 调节情绪情绪因素常影响胆囊功能,因此,中医护理方案也包括调节情绪的方法:•避免长时间情绪紧张、焦虑,保持心情舒畅;•学习放松身心的方法,如冥想、瑜伽等;•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4. 注意事项在使用中医护理方案治疗胆胀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个体差异:不同人的体质、病情不同,对中医护理方案的反应也会有所差异;•医师指导:在使用中医草药、按摩等护理方法前,最好咨询中医师的意见,避免不当使用;•维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中医护理方案只是辅助治疗手段,患者还需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胆胀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总结分析报告一、基本情况胆胀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33个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中的病种之一,自2014年7月至2015年5月,普外科使用“胆胀中医护理方案”护理住院患者共12例,患者平均住院日7天。
辨证分型统计如下:和《诊疗方案》一致的病例数12例:肝胆湿热证7例,气滞血瘀证1例,肝郁脾虚证2例,胆腑郁热证2例。
使用的主要辨证施护方法:评估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诱发及缓解因素,和饮食、情志、睡眠的关系。
观察胀满的部位、性质、程度、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
嗳气、恶心、呕吐的频率、程度、伴随症状及和饮食的关系。
口才饮食善、口腔气味、口中感觉、伴随症状及舌质舌苔的变化。
使用的主要中医护理技术:中药贴敷、穴位按摩、耳穴压豆。
二、护理方案使用情况分析(一)主要中医护理措施使用情况主要症状病例数辩证施护方法实施人次百分比右胁疼痛12 评估疼痛部位、性质12 100%禁食 5 41..6%情志护理12 100评估有无出血或休克现象 2 16.6%卧床休息12 100% 右胁胀满11 评估胀满的部位、性质、诱发因素11 100%饭后适当运动11 100%饮食调护11 100%大便通畅11 100% 纳呆8 饮食状况8 100%少食多餐8 100%嗳气恶心呕吐7 评估嗳气恶心呕吐的频率、程度7 100%饭后不宜立即平卧7 100%汤药夜少量频服7 100%情志护理39 100%发热 6 观察体温变化 6 100%保持皮肤清洁 6 100%2主要症状病例数中医护理技术实施人次百分比右胁疼痛12 穴位按摩12 100%耳穴贴压12 100% 右胁胀满11 穴位按摩11 100%耳穴贴压11 100%嗳气、恶心、呕吐7 穴位按摩7 100%耳穴贴压7 100% 纳呆8 穴位按摩8 100%耳穴贴压8 100% 发热 6 穴位按摩 6 100%由责任护士根据患者的症状主动和主管医师沟通并实施,因此使用的主动性高,且无创伤,患者易于接受。
2、穴位按摩用物及操作方法简单,且相对经济实惠,临床易于实施。
(二)依从性和满意度分析项目例数(人)依从性(%)满意度(%)依从部分依从不依从满意一般不满意耳穴贴压12 11(91.6%)1(8.3%)0 10(83.3%)1(8.3%) 1(8.3%)穴位按摩12 12(100%) 0 0 9(75%) 2(16%) 1(8.3%患者对健康指导的满意度分为三个层次:①满意:9人(75%);②一般:3人(25%);③不满意:0人。
分析其原因:1、《方案》中健康指导内容清晰明确,便于护理人员掌握及临床使用。
2、护理人员在实施《方案》的过程中,加强了护患沟通,观察病情更加及时、细致,健康教育更加专业、统一,使患者感到护理人员具有良好的工作态度和职业素养,从而赢得了患者的信任。
(三)责任护士对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责任护士对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分为四个层次:①实用性强:7人(58.3%);②实用性较强:3人(25%);③实用性一般:2人(16.6%);④不适用:0人。
分析其原因:1、《方案》对于每个疾病的常见症状护理、中医用药护理、健康指导等方面均给予了系统、明确的专业指导,使护理人员明确自己在各疾病中医专科护理中应该做什么、如何做,避免了以往工作的盲目性、随机性。
2、《方案》中对各疾病常见症状适用的中医护理技术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并对关键环节如:选穴、使用时间、观察要点等做了明确说明,使中医护理技术的使用更加规范、科学。
3、系统规范的中医专科护理标准,对于提高年轻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中医临床护理服务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四)实施中存在的问题1、中医饮食调护未落实到位医院的营养食堂未能特色的中医辨证膳食,具有中医特色的饮食调护局限在健康指导层面。
2、护理效果评价缺乏客观指标支撑护理效果评价是由责任护士的主观认识及感受来进行评价,造成评价标准不一致,建议通过专家论证,建立更加科学的评价方法。
3、加强年轻护士培训,提高执行力三、护理效果评价和分析(一)护理效果方法评价1、评价方法对胆胀的主要症状右胁疼痛、嗳气/反酸、纳呆使用主要辨证施护方法及中医护理技术(包括使用次数及天数)后的护理效果进行评价2、评价标准将症状的护理效果分为四个层次:好、较好、一般、差。
(二)护理效果分析采用以上评价方法和标准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价,主要关键点为:以症状改善及相关主要症状病例数(人)护理效果(%)好较好一般差右胁疼痛11 9(75%)3(25%)0 0嗳气、反酸7 5(71.4%) 1(14.2%) 1(14.2%) 0 纳呆8 7(87.5%) 1(12.5%)0 0中医护理配合治疗对改善胆胀的主要不适症状有良好的护理效果。
案例一:患者许晓鸣,女性,58岁,患者于4年前出现右上腹隐痛不适,伴肩胛部放射痛。
3天前右上腹疼痛加重,办恶心呕吐,无畏寒发热,无腹泻,无黄疸,于我院门诊就诊,行B超示;胆囊炎,拟“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收治入院。
中医诊断:胆胀证属:肝郁气滞证西医诊断:胆囊炎胆结石。
住院后参照胆胀中医护理方案:卧床休息,给予精神安慰;禁饮食。
耳穴贴压,取肝、胆、交感、神门等穴。
穴位按摩,取合谷、中脘、胆囊等穴。
患者共住院12天,耳穴贴压4次,穴位按摩7次。
.案例二:患者蒋雪琦,女,81岁,体检发现胆囊结石,未于积极治疗。
2015.1月进食生冷后出现上腹痛,伴呕吐,为胃内容物。
伴腹泻腹胀。
B超显示阴影,多发胆囊结石,最大1.4cm.遂来我院进一步治疗,拟“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收治入院。
中医诊断:胆胀证属:肝郁脾虚证西医诊断:胆囊炎胆结石。
住院后参照胆胀中医护理方案:卧床休息,给予精神安慰;清淡饮食,汤药宜少量频服,宜温服。
耳穴贴压,取肝、胆、交感、神门等穴。
穴位按摩,取合谷、中脘、胆囊等穴。
患者共住院9天,耳穴贴压2次,穴位按摩5次。
案例三:患者王金凤,女53岁,患者于3年前因上腹部疼痛不适伴恶心呕吐。
B超检查示:胆囊结石。
口服药物后好转。
3年来反复发作,今日突然出现上腹疼痛,伴疼痛逐渐加剧,转至右上腹部,持续性伴阵发性加重,伴发热,为了进一步治疗遂入我院。
中医诊断:胆胀证属:肝胆郁滞证西医诊断:胆囊炎胆结石。
住院后参照胆胀中医护理方案:卧床休息,给予精神安慰;禁饮食。
耳穴贴压,取肝、胆、交感、神门等穴。
穴位按摩,取合谷、中脘、胆囊等穴。
患者共住院6天,耳穴贴压2次,穴位按摩3次。
附:病例基本信息汇总表序号病历号姓名性别年龄联系电话入院出院科室责护职称1 263253许晓鸣女582015.4.22 2015.5.28外科卫友云/护师2 272295蒋雪琦男812015.1.31 2015.2.8外科卫友云/护师3 272336王金凤女532015.2.1 2015.2.8外科王守静/主管护师4 271526唐发清男652015.1.19 2015.1.25 外科王守静/主管护师5 272845杨建华男462015.2.9 2015.2.25 外科程冬辉/主管护师6 275806刘锋男412015.3.27 2015.4.4外科程冬辉/主管护师7 27684吴琼女812015.3.27 2015.5.28外科程冬辉主管护师8 279389王春花女462015.5.18 2015..5.28外科杜月梅/护师9 27647杨志友男402015.4.7 2015.5.13外科杜月梅/护师1 0 276947吴怀生男472015.4.13 2015.4.15外科葛玲丽/主管护师1 1 275942罗意如女302015.3.30 2015.4.5外科王守静/主管护师1 2 275979郑伟男482015.3.30 2015.4.7外科葛玲丽/主管护师四、中医护理的作用分析(一)护理难点分析本病护理难点是对本病的辩证分型存在差异,因此健康指导缺乏针对性(二)护理作用分析从护理效果分析可以看出,根据医师的辨证施治,责任护士进行临症(证)施护、健康教育等方法,对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有一定作用。
1、减轻疼痛根据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
出现疼痛加剧,伴呕吐、寒热,或出现厥脱先兆症状时应立即报告医师,采取应急处理措施。
指导患者进行饮食调护,忌食辛辣、肥甘、煎炸之品,戒烟酒。
调摄精神,指导患者采用有效的情志转移方法,耳穴贴压,取肝、胆、交感、神门等穴。
穴位按摩,取右侧肝俞、右侧胆俞、太冲、侠溪等穴。
使用本方案护理的12例患者,右胁疼痛的护理效果好或较好的共10例,占83.3%。
2、减轻恶心呕吐指导患者饭后不宜立即平卧。
.呕吐患者汤药宜少量频服,服药前用生姜汁数滴滴于舌面或姜片含于舌下,以减轻呕吐。
穴位按摩,取合谷、中脘、胆囊等穴。
耳穴贴压,取胆囊、胃、内分泌、交感、神门等穴。
51例纳呆患者,护理效果好或较好共28例,占55%。
五、本专科其他中医护理方法使用情况执行方案的12例患者未采用其它中医护理技术。